农产品质量检验范文
时间:2023-09-25 18:25: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产品质量检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控;控制模式
建立健全县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维护公众健康安全,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客观需要。是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
1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的意义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关系着人民的健康和社会稳定,也关系着文登区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以及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涉及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售前、售中、售后等各个重要环节。实现农产品各个生产环节与过程无间隙的全程监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2对文登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的分析
随着文登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的日益完善,以标准化生产为载体,以质量检测为保证,创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6大监控体系,有效地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同时借鉴公安系统治安管理模式,探索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把全区16个镇、办、管委按照行政区域划分为16个网格区域,确定了区、镇、村3级监管责任人,建立起功能齐全、辐射面广的网格监管模式。
3构建科学的控制体系
为实现文登区农产品‘源头无隐患,投入无违禁,管理无盲区,出口无障碍’的管理目标。创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6大监控体系,做到“从田头到餐桌”的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监管。建设责任组织与体系。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担负着农产品质量监管的重要使命,因此,应不断建立完善责任追究制度、督查督办制度、市场准入制度、事故调查处理制度、安全投诉举报制度、风险评估预警制度、生产经营档案管理制度、安全追溯信息网络制度、3级联动检验检测等各项工作模式,形成上下“统一领导、部门联合”的长效监管机制和管理、执法、技术三位一体的安全监管责任体系。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是产品质量安全首位责任人,对所生产、销售农产品质量负责。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体系标准化。基于农业产业体系需要和构建体系的强大竞争力,不断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分体系标准化建设,制定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积极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发挥各地资源和区位优势;坚持“基地规范化,形势多样化,生产标准化”,逐渐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带动农产品“三品”认定认证和品牌建设。积极挖掘龙头企业和一些重要的以合作经营为主的经济组织在标准化方面的推动作用,以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种植和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统一权威的农业标准体系,构筑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技术屏障。安全监控体系的建立。加强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监管。严格控制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的关键环节,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全程控制力度。强化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和使用管理。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督抽查,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的违法行为;强化农产品生产消费全程监管,全面开展农产品产地质量安全适宜性评价,推行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划分,指导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强化农产品市场准入,建立完善市场准入工作的组织管理与合理运行机制,确保将各大、中、小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100%纳入监管范围。
篇2
【关键词】基本情况;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俗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然而不止一次的在新闻报道里看到由于食品安全问题所造成的悲剧,一个国家如果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生存条件的安全该如何立足。这几年来家乡县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农业的方针,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指南,把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三大环节作为重点,同时还注重强化农业生产投入品源治理,当然,在这过程中始终加强农产品质量检管。
1基本情况
1.1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情况
就根据目前来说,中山市农产品市场体系还比较小,只有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以及经营农产品销售的大型超市场,都不够完善。1)农产品批发市场:崇阳瓜果蔬果批发市场是我县唯一的一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因此相比于其他的农产品市场体系来说,面积要广一些,相对位置也比较优越,所以年交易量和年交易额都远超其他农产品市场。2)农贸市场:中山市县城目前拥有北门市场,东门市场和西门市场,分别位于西门、北门和东门,主要进行零售,兼营蔬果、瓜果、肉类等,主要是销售给县城广大市民。3)超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目前我市县城有喜临门、家家福、万家乐三个大型综合超市,里面都有蔬菜、肉类、瓜果和蛋类等农产品卖,这就基本能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但是目前这三家超市都没有设立农产品安全检验检测点。
1.2农产品“三品一标”的认证情况
近几年间,政府部门注重对生产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的宣传教育,各种媒体或是报纸宣传等形式也在这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加深人们对生产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的好处。渐渐地,人们开始申报无公害农产品,还对健康绿色的农产品树立一个品牌。截止目前,县城已经有政府审核认定的食物个无公害生产基地,家乡县城的无公害生产基地已经成为其他县的模范。
2现存的问题
1)政府对农产品的重视不够。现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主要面临两个困难,第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人员比较少,这是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工作量是非常之大。结果显而易见,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不能够实现全面监管。第二是工作人员的工资比较低,在这方面办公经费也少,再加上农村的交通不太方便和农村现有仪器设备和技术力量的落后,在根本上就无法满足农产品质检工作的需要。2)管理人员水平低下。有时候在利益的驱使下或者是由于自身文化水平的原因,农贸市场管理人员和农产品经营商贩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识不够深刻,这就会加大在农检中心抽查检测的过程中的难度。3)建设不完善。大型超市不大注重对检测点的建设,当然,这也可能是由于超市资金比较缺乏。这种潜在的危害表现在审批程序繁多,建设速度过慢,而超市为了定时提供农产品,有时候的自检工作就会省略。再加上供应商也不是会对每一件货物进行检测,在这双重漏洞中,就会出现不合格的农产品。4)日常抽检难度大。在近期内物价统一上涨,所以农产品价格也上涨了一定幅度,再加上县农检中心可供使用的钱也比较少,这就造成了抽检付费难以维持,对日常抽检工作产生很大影响。5)设施不足,交通复杂。在县城里走访后发现水果店、卖菜店数量较多,大多商户还有自己经营的路边摊,大大小小几十个摊位。但是由于县城比较大,农产品售卖的这条路段比较复杂,交通设施还不够健全,为实际的监管工作带来了诸多的不便之处,使得农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证。6)使用农业投入品。个别农户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以前的习惯问题或者是按照以前的传统。焚烧桔杆作为肥料,使用大量超标化肥杀虫剂等,这些农业投入品会造成蔬菜水果的农药残留量严重超过国家标准,对人体有非常大的危害。
3对策与建议
1)利用“农产品质量各种专项”整治活动,推动执法监管工作。在推动农产品质量的活动中,要法律制度两把抓。一方面是看上各种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使《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未见的相关农产品制度深入人心并且化为实际行动。同时要建立依法监管的有效制度,依靠制度来推动农产品品质安全执法监管工作。在另方面来说,要加强加大宣传农产品安全生产的力度,促使人们形成科学消费观,这样就有利于形成安全生产、放心安全消费的良好社会氛围。2)加强宣传教育。文化对人有着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因此,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意识,政府何以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宣传平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的宣传。比如在电视上可以开立一个节目,讲解《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相关的农产品方面的法律知识,使这些法律知识家喻户晓,这样既可以保证消费者的权利,也有利于制止相关的不合法的农产品生产。3)加大资金投入。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资金的支持所以要想搞好基层检测点建设,就必须要有雄厚的资金,因为目前我县政府资金不够,所以要积极的寻求国家及社会资金的支持,或者与企业合作,这样既能取得企业资金的支持又能保证企业生产的农产品都能合格。而对于已经建好的检测点来说,特别是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大型超市检测点,管理人员要深刻认识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在人力、财力或者物力缺乏的情况下,要积极地寻求帮助,不能耽误日常检测管理。4)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针对县城质检中心现有条件比较简陋的情况,要寻求政府支持,让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这样就能保证家乡县城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监管工作活动的正常运行。而且在针对实际操作情况下产生的困难,县政府要适当的增加人员来协调工作,完善各种装备。同时要加大资金的投入,促使农产品质检体系的建设落到实处,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能够贯彻实施。满足广大市民对安全绿色的瓜果蔬菜的需求。
4结语
篇3
建立了以市级农产品质检中心为主,县(区)农产品质检中心(站)为辅的两级农产品质量监管和监测体系。
(一)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机构逐步完善。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在*年*月通过省计量和资质认证。中心内设办公室、绿色食品管理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科、化验检测科4个科室。现有职工23人,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65%以上,教授级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6人。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3人,主要对全市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进行监督管理。化验室面积700平方米,有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各种仪器设备47台套,可以对蔬菜、大米等农产品中有机磷、有机氯和重金属等64个参数的检测。按照省农产品质量监管局要求,于年初已开展对全市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型批发市场、大型超市的蔬菜残留进行监测。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车一辆,可以机动的对全市生产基地,市场中的蔬菜进行检测。
(二)县(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站)稳定发展。××县农产品质检站有职工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50%以上,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1人。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1人。化验室面积200平方米,主要对××县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的蔬菜进行监测。××县农产品质检站没有设立。
二、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监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监测体系不断完善,但从目前来看,许多与新形势下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也逐渐凸显,亟待我们去研究解决。
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机构不够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队伍专业结构不够合理,农业畜牧等专业人员多,而分析化学、植保、化验检测等方面的人才少,这与当前强调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的新形势要求不适应。由于受经费不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产品检测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落实不够到位,更新知识难,存在与工作实际需要相脱节的现象。农产品检测仪器设备更新慢,缺乏质谱仪等先进仪器设备,不能很好的对农药参数进行定性。
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薄弱。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与环保、质检、工商、卫生等部门相比,缺乏独立专业执法机构,缺专业执法人员,缺执法装备,缺执法经费。造成农业行政执法能力低、水平低、权威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经费投入不足。建立有效运行机制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但目前市、县财政没有落实,配合不到位,致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各项措施难以有效、及时落实。检测设备陈旧、条件简陋,没有办案经费,缺乏必要的交通工具和取证、检测设备,检测能力不强,不适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要求。要解决这些问题,每年需经费在120万元左右,而现在每年只有30万元,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造成很多工作内容无法实施。
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细则不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涉及的部门很多,职责的界定不清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仍然不能形成日常性、常规性执法,严重制约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的有效实施,造成“出台前无法可依,出台后有法难依”。
三、完善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监测体系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监测体系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共同重视和大力支持,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稳定和协调发展的原则,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健全检测体系,切实开展好适应新形势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需要的社会化服务工作,真正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体系建设总的思路是:通过几年的努力,初步建立以市级农产品质检中心为主导,县区农产品质检站为骨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大型市场速测点为补充的新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重点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增强全社会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意识,需要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紧密结合法律贯彻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解疑释难、宣传教育工作,使宣教活动常搞常新,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水平和监管行政执法能力。
(二)完善各项配套制度,确保法律有效实施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涉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监管链条长、时间跨度大,需要一个完整、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作为支撑。要尽快出台已经起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办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和《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要加快研究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实施细则,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行为有要求的,监督检查又必须实施的,行政处罚和法律罚则中有明确规定的.都应当有规范性的、操作性的规定,以便各方遵循、实施和对照检查,使法律进一步具体化,以确保各项规定具有可操作性。要通过加快立法,健全体系,使农产品质量安全各方面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创。
(三)要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
控制好农产品质量,建设一支稳定的农产品监管队伍至关重要。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行政管理、行政执法、检验检测、技术服务队伍建设中,通过引进、培训等多种途径,充实技术力量,做到编制、人员、经费等到位,并切实提高其权威性。要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作为农业行政执法的重要内容,加强执法力量,完善手段,规范执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通过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实现数量与质量、安全与效益的有机统一和整体提升。
篇4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对策;建议1 石屏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1.1 现状与成效
1.1.1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2007年以来,石屏县农业局开展了以蔬菜农药残留为重点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严格控制蔬菜农药残留超标产品流入市场。2013年1~11月共检测蔬菜样品621个,合格样品617个,不合格4个,合格率为99.35%。全县连续多年来没有发生过因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而引起的重大中毒事件。
1.1.2 全社会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氛围正逐步形成。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消费者的观念便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消费者的安全意识逐渐增强。生产者为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其安全意识亦随之增强,各级各部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识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列入了县委、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人大实施监督,政协密切关注。企业依靠质量创品牌的意识不断增强,广大农民发展无公害生产和居民安全消费的局面正在形成。
1.1.3 农产品认证和农业标准化生产稳步推进。为实施国家“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县农业局积极鼓励和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注册商标,提高品牌意识,加大农产品认证和产地认定的力度,培育和发展了一批在市场上有较高知名度和良好信誉的农产品。通过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的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改善。
1.2 主要工作措施
1.2.1 提高认识,强化组织领导。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目标要求,县农业局始终坚持做到“四个到位”:一是认识到位: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消费者的利益,事关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监管,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县农业局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列入年度重点工作来进行部署,并对各相关站所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二是领导到位: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农业执法大队,经常总结经验,部署工作,研究解决问题,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顺利开展。三是责任到位:实行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行政领导责任制和部门分工负责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四是经费到位: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调节安排专项工作经费,为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
1.2.2 加强宣传,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安全意识。结合“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农资打假保春耕秋播活动、安全生产宣传日、“12.4”法制宣传日等活动,进行宣传咨询,并结合新型农民培训、绿色证书培训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
1.2.3 突出重点,加强农业投入品的日常监管。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从严打击违法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孔雀石绿”等国家违禁药品用于农产品生产的行为,联合工商、卫生、质检、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统一行动,经常开展农药专项整治,并把专项治理与宣传服务有机结合起来,通过集中治理,规范和净化了全县农药市场。
2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认识不完全到位
从生产主体来看,农民还不完全明白什么样的农产品是优质安全的,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又该如何生产。从加工主体来看:一方面从千家万户农民中收购来的初级产品大多是分散生产,质量安全难以保证,加工成品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安全风险;另一方面加工企业经营者缺乏战略眼光,对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和企业自身发展定位模糊不清,生产管理亟待规范。
2.2 农产品检测体系不健全
县农业局在近年来,虽然下大力气加大硬件建设力度,建立了相关检验检测室,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全县没有一家经过认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无专业的检测队伍。同时由于工作经费困难,导致检测设备落后、检测手段不强,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要求极不相适应。提高检测技术水平和检测技术手段已刻不容缓。
2.3 农业标准化水平不高
农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三大体系基础薄弱,通过认证的农产品比例还比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农业标准宣传、贯彻、落实的力度不够。
2.4 管理体制还不健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涉及到农业、工商、质监、企业等方方面,因石屏县工作起步较晚,部门与部门之间还存在很多不协调的地方,职责不清,形不成合力,制约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整体提高。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范围广、环节多,管理难度大,农业部门虽然举力所能及之力,但仍显鞭长莫及,导致农产品生产经营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存在放任自流现象。
3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及建议
3.1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3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关工作”。根据这一精神,当前,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原则,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密切配合,做到工作措施有力、监督管理有效,形成政府主导、农业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管理格局,农业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系统内部要形成整体合力,牵头做好各项具体工作。工商、食品监管、质监等有关部门要充分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共同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3.2 建立健全三大体系,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奠定基础
一是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体系。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5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并采取措施,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建议县政府尽快成立石屏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培养一批检测技术骨干,配置检验检测设备,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装备水平和检测能力。二是农业标准体系。抓紧收集整理陆续出台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以及国外有关先进标准,认真研究和学习贯彻。质监、农业部门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配合,结合全县实际,高水平、高起点地引用或制定从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加工包装等环节的一系列农业标准和技术操作规程,逐步建立与国内国际市场接轨的农业标准体系。三是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建设。要认真组织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以及名牌产品的质量认证、认定工作,对经过认证的农产品要进行公示并加强质量监督,建议县政府对认证的农产品品牌给予一定奖励。
篇5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 市场准入 检测 监督 认证
一、问题的提出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产品的内在品质与外在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状况。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公众的身体健康,而且对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业贸易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影响。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过量地施用化肥和农药,使得全球化肥和农药污染越来越严重。我国是化肥使用大国,化肥施用总量居世界第一位,但化肥利用率平均却只有30%―35%。1978年,我国农作物面积是15010.5万hm2,化肥施用量为884万吨;2006年,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5241.5万hm2,比1978年只增加1.5%,化肥施用总量却达到了4411.6万吨,增加了399%,增加幅度非常惊人。每年有1000万吨以上的肥分流入水体,其中氮肥损失率最高。这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环境产生了严重污染,对水体、土壤、大气、生物及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据有关部门调查,在我国532条河流中,82%受到比较严重的氮污染。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常用的农药已达500多种,农药年产量达到300多万吨。作为世界农业大国,我国每年平均发生病虫害1.80―1.87亿hm2次,施用农药进行防治的面积为1.53亿hm2次左右,挽回粮食损失200―300亿千克。农药使用过程中除了10%―20%会附着于农作物根、茎、叶、果表面外,80%以上散落在地表稀薄空气中,经风吹雨淋的作用转移到土壤和水源中去,随着用药量的不断增加,就会产生食品农药残毒和环境污染。
由于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农产品的不科学收获,工业“三废”和城市垃圾的不合理排放,以及市场准入制度的缺失和市场监督管理不严格等因素,导致农产品污染严重,因食用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农产品引发的人畜中毒事件屡见不鲜。农产品质量问题不断暴露出来,如三聚氰胺、皮革奶、瘦肉精、苏丹红、地沟油、含镉大米等事件,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中国出口农产品及加工品因农(兽)药残留超标被拒收、扣留、退货、索赔、终止合同、停止贸易交往的现象时有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中国农业发展新阶段提高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标准陈旧、技术水平低
中国10年以上的农业国家标准占37.7%,5―10年的标准占36.6%。标准的制定不是针对中国的具体情况开展验证性研究进行的。许多标准中的技术指标落后,特别是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方面的指标低且不齐全的问题突出。中国有关的先进分析仪器的方法标准几乎空白,先进分析测试方法应用少。
2、国际标准化活动参与率低
中国在制定农业标准时,很少考虑与国际接轨。如已公布的化学农药在蔬菜、水果中最高残留限量标准,与FAO/WHO和美国等标准相比,农药种类明显不全,没有细化到具体产品上,指标偏松与偏严的现象同时存在。这导致一些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受限。
3、农产品的检测体系尚不健全
现有的农产品检测机构以及相应的仪器设备、人员等都难以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需要,不少地方设备简陋、手段落后、经费不足、检测不配套、检测时效性差等问题普遍存在,不能进行全面检测和监督,与国际上农产品检测技术差距较大。全国多数省份目前还没有建立农产品产地检测网络,对农产品的检测还只停留在部分农药的残留上,而还没有开展硝酸盐、重金属、抗生素等其他有害物质的检测工作。
4、认证及管理工作不完善
认证带有浓重的行政味道,缺乏第三方农产品质量认证机构,很难保证认证的客观性、独立性,也不符合国际通行惯例。如中国的绿色食品认证标准体系并未获得欧盟、日本和美国的认可。管理部门主要精力集中于前期的考察与标志审批,对后期的跟踪检测、检查与后续管理工作缺失。
5、风险评估及预警体系落后
由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起步晚,基础薄弱,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技术和科技储备十分欠缺。其中,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还处于探索阶段,到目前也仅在引进风险分析的基本理论、观念、原则、准则和方法,建立农产品中主要危害因子的风险分析准则方面作了初步研究。在许多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中的限量指标的确定方面都还没有充分利用风险评估技术,致使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不强。此外,各相关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充分,尚未形成有效的风险信息交流共享和预警机制,农产品生产者、消费者和销售商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缺乏深入了解,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效率。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对策
1、加快标准体系建设进程
一是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加大标准清理和修订力度。二是推进农业标准的实施推广。根据优势产品和优势产业的发展特点和实际需求选择适宜的推广实施方式,围绕各地方的主导产品或支柱产业进行,围绕粮、棉、油等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及其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区和基地进行,围绕农业产业化和龙头企业进行。三是提高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水平。应加大国际贸易技术壁垒预警信息的采集和公布力度,积极争取中国在农产品国际标准制定、修订方面的话语权。
2、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和生产源头治理
要对农药及农药残留、兽药及兽药残留、饲料及饲料添加剂、水产品中药物残留开展专项监控,深入开展执法检查,严厉查处违法销售、使用禁用药物和化学物质的行为。要定期组织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并把监测结果作为生产禁止区划分和调整的依据。切实做好生产中和销售中的农产品监督抽查工作,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落到实处,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
首先,建立全国质量安全信息共享平台。为了保障基地检测数据和市场共享,减少重复检测和便于消费者对农产品生产信息和检测结果进行查询,都必须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通过建立全国共享的基础信息数据库,构建信息沟通平台,利用互联网共享数据。通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数字化管理研究与示范”项目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系统保障基地检测数据和市场共享。
其次,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识别系统。为了保证从生产源头检测到市场销售的流通环节中质量安全检测信息的真实性,建立质量安全编码系统。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在采样前通过应用GPS卫星定位仪定位样品来源地并测定面积,结合地块农户信息和生产情况信息为样品编码,在市场通过识别编码即可以了解产品的产地(到农户)、生产情况、检测结果和该批产品的数量范围,从而保证了信息传递的真实性。
4、全面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及预警体系
设置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通报与风险管理体系是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中十分有效的措施。将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等技术性工作从管理中分离出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也是发达国家的一个成功经验。因此,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全面了解和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态,并利用例行监测结果,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和风险评估,建立起风险评估及预警体系,做好风险管理工作。
5、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加强农产品例行监测能力积极组织实施重点品种与一般品种相结合,定性检测与定量检测相结合,自检与依法抽检相结合的例行监测制度,切实加强基地待上市农畜禽产品的检验检测力度,进一步提高检验检测快速应急能力,并建立农产品的安全应急处理体系,发现有问题的农畜禽鱼产品应立即销毁,并同时追究责任单位和个人,采取重罚的措施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6、不断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建设
一是构建综合与专项法相结合、监管与扶持并举的法律体系;完善认证制度体系构架,坚持产地和产品认证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健全认证组织机构和提高人员素质,增强认证能力;调整农产品标准体系构架,提升标准科技水平;优化机构布局,加强管理和科学技术研究,增强检测体系运行能力;以标志和产品管理为重点,发挥监管体系的整体功能。二是增加内外驱动力,提高生产者申请认证的意愿和能力;降低认证成本,提高认证质量,促进认证机构的高效运行;以认证标志为主,拓展农产品认证信号传递渠道;采取政策支持和监督管理相结合,加强政府干预力度;增加消费者的有效需求,形成正反馈机制,促进农产品认证的发展。
7、完善相关法规和配套制度
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实施,起草或颁布实施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农产品包装与标识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资格认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农业标准化、农产品监督抽查、生产记录、信息、事故报告等方面的制度。各地的配套法规规章制度建设也要积极取得进展。各级农业部门加快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应急处置、责任追究、质量追溯等方面的配套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中的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NO.6[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 方佳、李玉萍:发达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状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08(1).
[3] 涂传清、王爱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机化研究,2011(3).
篇6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现状;问题;对策;安徽池州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3-0242-02
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是国家中药的粮食储备基地和商品粮输出基地。因此,为了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为大众的健康消费提供技术支撑[1],同时进一步提高池州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构建安全的农产品市场,加强池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的建设势在必行。
1 建设现状
1.1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初步建立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颁布实施和“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开展,池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机构已成立5家,其中,市级(池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1家,县(区)级(贵池区、东至县、青阳县、石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4家。池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2003年经市编委批准成立,2005年正式运行,2007年通过了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和资质双认证,2012年通过了安徽省农委的实验室考核,2010年、2014年通过了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复查换证。2013年该中心被列入中央投资建设规划,总投资1 000万元,目前已经完成建设任务。贵池区、东至县、青阳县、石台县等4个县区2012―2016年实施了国家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站)项目建设,成立了县级农产品检测中心(站),开展农产品检测工作。
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十二五”规划》,2014―2015年池州市各乡镇开展建立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宣传和服务等工作[2]。2016年依托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农委民生工程项目“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建O”,2016年池州市民生工程乡镇农产品快速检测体系项目共购置仪器设备35套,其中:蔬菜农残快检测系统11套(不含东至已经建成的4套),畜产品快检测系统10套,水产品快检系统9套(不含青阳畜牧与水产快检测室合建可以少采购1套),食用菌荧光增白剂检测仪15套,至2018年所有乡镇快速检测设备全部配置到位,完成乡镇农产品监管站的建设任务。
另外,已有部分蔬菜生产基地建立蔬菜快速检测室,其中贵池区5家、东至县3家、石台县2家蔬菜生产基地建立了蔬菜快速检测室,由市财政安排资金,配备了农残快速检测设备,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蔬菜进入市场。农贸批发市场陆续建立了农产品快速检测室,把好食用农产品进入市场的第一道关口。
1.2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池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在国家财政部、发改委和安徽省农委的支持下得到了持续发展,目前综合性检测实验大楼面积1 900 m2,拥有国际先进的配套检测仪器设备113台(套),总价值780万元。同时,引进了不少专业技术人员,其中,硕士研究生3人、本科生7人;具有高级以上技术职称的3人,具有中级技术职称的8人。各县区级农产品检测项目建设投资300万元,贵池区、东至县、青阳县、石台县4个县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通过项目购置了专门的检测场所,引进了部分专业人员,配备了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度计等检测仪器。
1.3 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顺利开展
池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自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农产品检验监测服务,每个工作日都对全市农贸市场内的蔬菜进行抽样监测,每年定性监测蔬菜样本数均在3 300份以上,并及时将监测结果上传至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网;每年完成省级蔬菜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任务,每年3次,每次对5个左右的省辖市的蔬菜进行例行监测,每次监测蔬菜品种48个、农残参数22种,并按要求及时将结果报送给省农委相关处室;每年开展市级蔬菜质量安全例行监测3次,每次检测品种不少于24个,检测农残参数为22种;每年不定期对全市蔬菜生产基地的蔬菜抽样定量监督检测,并要求蔬菜生产基地按相关规程生产并采摘蔬菜,对抽检的蔬菜中发现有禁用农药的,责令其停止销售,整改落实;每年茶叶季节,对本市所辖县区生产的各种名茶抽样监测1次,检测茶叶是否含有有毒有害重金属和农药残留;完成对全市蔬菜基地土壤、蔬菜和拟建蔬菜基地土壤中有毒有害重金属监测任务;同时无偿为市民提供蔬菜、茶叶等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服务。2015年全市农残检测总体合格率均在98%以上,有效杜绝了不合格农产品进入市场。
2 存在的问题
2.1 质量安全意识薄弱
一是少数部门和一些基层干部没有系统认识及深入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范畴,导致资金、设备和检测手段不能适应现阶段需要。二是部分农户和一些农产品生产企业、商家不懂农业投入品的合理使用、无公害农产品的规范操作技术或者淡化质量安全意识,逃避质量安全责任,从而为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带来障碍[3-4]。
2.2 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尚未健全
目前,池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只开展土壤中有毒有害重金属和农产品中有毒有害重金属及农药残留检测,在兽药和水产品检测中还留有空白,主要原因是由于资金和人员不足。县区级和各乡镇检测站已按要求建立,但由于编制等原因,特别是乡镇检测站实行的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专业技术人员明显不足,不能有效开展工作。蔬菜生产基地和批发农贸市场虽然配备了快速检测设备,但由于检测项目考核资金不能及时到位,挫伤了蔬菜生产基地检测的积极性,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虽然搭起框架,但是要有效发挥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各种制度,体系建设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
2.3 农产品监测工作经费投入不足
r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除了建设资金外,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还需要政府投入一定的工作经费才能确保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地方财政对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安全监管、检验检测等经费未列入财政预算,致使该项工作开展困难。
2.4 农产品检验监测机制不健全
一是目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式在实践中往往由于责任不明等原因容易出现监管真空、监管重复等问题,出现一些矛盾。二是在农产品质量市场准入方面,尚无强有力的监管机构对全市农产品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面质量监督管理。
2.5 检测人员的技术和素质亟须提高
目前,池州市(县)检测人员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数只有15%。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相关专业人员较少,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需要。而新聘请的年轻专业技术人员由于经验不足、缺少培训,致使在工作中无法应对突发问题。
2.6 农产品监测实验室管理有待规范
随着国家对农产品监测工作的重视,对农产品监测机构的要求也越来越严。目前,池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机构仅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2007年通过省质监局资质认证和计量认证,2012年通过省农委监测机构考核,县区级农产品检测站均未通过认证和考核,这与规范的实验室管理水平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3 对策
3.1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一是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意义,增强人民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二是加强对农户和农产品生产企业的引导和管理。结合执法检查活动加大对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等生产、经营单位的宣传教育,督促企业通过张贴标语提示、悬挂横幅、开设宣传栏等方式,树立生产经营企业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
3.2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提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重要性及紧迫性的认识,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发展,不能存在“一建了之”的观念,要让检验监测体系“建起来,动起来”,真正发挥其作用,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纳入相关部门年终考核,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3.3 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资金投入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是一项公益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政府投入一定的资金,特别是例行监测、风险评估、监督抽检更要求财政支持[5]。因此,要严格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要求,加强对市、县区、乡镇、基地农产品体系建设,扩大监测范围和参数,规范监测行为,确保国家和省、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3.4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机制
一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统一协调各个机构,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及部门职责,有效发挥各部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职责[6-7]。二是按照市级检测机构以定量检测为主快速检测为辅、县级检测以快速检测为主定量检测为辅、企业和生产经营单位开展自律性快速检测的原则,加强池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网络体系建设。
3.5 提高监测人员素质
一是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人员的专业素质、技术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积极参加专业培训,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检验监测工作质量,实现“质量第一,效率为先”。二是通过技术交流会或举办技术竞赛、检测技术大比武等形式开展检测人员的交流活动,进一步提升检验监测人员的能力。三是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要为县区检测站、乡镇检测站和蔬菜生产基地等相关检测人员提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和知识的培训,提高整体监测能力和水平。
3.6 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优质农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农产品检测实验室也提出了更严格的管理措施,2015年8月1日起,新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正式颁布实施,《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也作了相应调整,标志着对实验室管理要更加严格、规范,为此,农产品检测实验室也应该按照新的管理办法和评审准则要求,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标准化管理实验室,加快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市级监测中心要充分发挥新购置仪器的作用,对原来认证的检测项目进行扩项。充分利用项目建设,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科学改造实验室环境。
3.7 完善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一是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机制,严格把好上市关[8]。鼓励大型超市和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建立农产品快速检测室,配备检测人员。二是实行溯源管理[9],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档案,对生产的品种和化肥、农药、添加剂的使用情况进行详细登记,对包装上市的农产品,要求标明产地和生产者。三是实行农产品质量认证、认可制度。加强农业标准化的培训和推广,以现代农业园区、特色产业带为平台;以国家、省标准化示范县建设项目实施为契机;以“三品”一标品牌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导标准化生产。四是进一步完善农产品信息网络建设,将蔬菜、兽禽产品和水产品全部纳入信息网络内容,使主管部门及时了解监测信息,科学制定决策,同时及时公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情况和认证结果,正确引导农产品的消费,提高池州市农产品市场竞争力[10]。
4 参考文献
[1] 邹士翔.对发展市级农产品安全检测的思考[J].食品科学,2009(15):355-357.
[2] 陈晓华.“十二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目标任务及近期工作重点[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1(1):5-10.
[3] 李远.巴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23):290-292.
[4] 李哲敏.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概况与对策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2):572-575.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A/OL].[2016-11-23].http:///link?url=mwluilKNVSyy-G0hew8YaUmWW97sJ3oT5n54-UPavHMEkYY0hy0ePFncQCClpHhWH2dN5AQoUlSMHAsArDbzGLK.
[6] 钱敏,李丹彤,陈蕊,等.云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初探[J].云南农业科技,2011(3):6-11.
[7] 孙榕,高强,杨治彪.榆林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4(9):305-306.
[8] 李恩普,陈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突出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1(4):23-25.
篇7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双向监管;系统研发;推广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8183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国民对食品的生产方式,质量标准等要求也越来越高,农产品的质量问题也日益凸显。由于农业生产中使用了不科学的生产方法,以及工业废水、废气、废料的不合理排放,导致农产品污染严重,因为食用了含超标有害物质的农产品而引发人畜中毒事件也频有发生,出口农产品因农药残留超标被拒收、退货、终止合同停止贸易往来。所以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变得更加突出,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到了非抓不可的地步[2]。
1农产品质量安全双向监管追溯系统的概念
可追溯系统最早应用在物流系统中,物流活动包括产品的生产运输、加工包装以及最后输送到消费者手中等。因此,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类似于可追溯的物流系统。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过程中,任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质量安全问题,例如,在种植农产品的过程中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另外,在加工、运输以及储藏等环节的技术问题同样也会导致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因此,要想全程确保农产品从种植到最后销售到消费者手里的质量安全,必须记录和监管产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即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系统,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进行全面的监管[3][4]。
2系统架构
系统软件采用Browser/Server模式部署架构,同时利用J2EE技术在系统中插入浏览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等多个层次上,其中浏览器用于发出请求和显示结果,应用服务器用于响应客户端的请求和显示来访数据,数据库服务器用于专门存放数据。在这种结构中,可以利用应用服务器实现软件应用的业务逻辑,通过Web服务器实现用户表现,客户端则可以通过浏览器处理相应的业务。Browser/Server模式使用的主流结构具有使用便利、部署简单、免维护等特点,用户实际操作起来也容易上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以信息化软硬件设备作为支撑,整个系统主要围绕基础监管、生产监管以及质量安全监管等业务需求展开,建立面对试点生产基地和相关部门的信息交互系统,并结合各门户网站等终端向外提供综合信息服务,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完整的应用框架,该系统包括信息采集、系统应用以及综合信息服务等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在研发设计过程中,采用了数据、业务、服务以及表现分离的多层设计理念,系统以数据的管理作为基础,以专业的数据服务体系作为支撑,实现高效的系统处理业务,同时利用安全管理体系使平台更加稳定的运行,使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形式多样,系统的平台包括表现层、通讯层、服务层、数据层、设备层以及业务层[5]。
3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
31管理不健全,认证体系标准不高
因受社会、经济、科技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水平与国外相比有相当大的一段差距。在我国,食品无公害工作还处于初试阶段,农产品的认证体系整体薄弱,法律法规标准过少,不健全,不能与国际接轨。在农药残留问题上我国只规定了62种农药在食物中的最高残留量,而美国是115种,日本是96种,加拿大是87种,由于法规不健全,对于农药残留物对身体造成的影响目前还没办法追究法律责任,无法起到威慑作用。再有就是监管能力不到位,加之农产品的生产者意识薄弱只是一味地重数量轻质量,没有把质量安全放在首位,不少生产环节没有标准。
32农药化肥等残留污染严重
根据调查,在过去的50多年我国的农业发展中,投入到农业方面的化学品的数量急剧增长,每年销售和使用的农药大概在170万吨左右,其中大部分是国家早已明令禁止使用的。而这170万吨的农药大约有30%是含有有机磷的,而有机磷的毒性残留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我国每年平均每公顷土地使用的化肥生成量超过400公斤,和美国及欧洲的标准化肥每公顷的使用量整整高出一倍。而化肥在土壤中的残留也是十分严重的。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在致癌因素中,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占80%,在这80%里面有8%是因为有毒化学物品污染造成的。近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不断上升,一些奇病、怪病也时有发生,这和我们使用的农药品种和食物的污染有很大的关系。同时,随着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不断进步,食品受到化学污染的机会不断增多。除了由于食品意外地被农药、铅等有害物质污染而引起急性中毒,还有一些食物因为化学污染被长期食用后进入人体造成慢性中毒也不容忽视。如重金属铅、汞以及燃煤中的氟等,这些污染物可以长期蓄积在人体内,对健康造成慢性危害,很难消除,严重的甚至会致癌,让下一代畸形。
33食物中滥用化学添加剂
在我国不少农民为了让瓜果蔬菜早日上市而大量使用催生素和激素,殊不知这样会让农产品的质量下降,口感和安全性也会变差。而使用的这些早熟技术、化学制剂、激素类物质只会使农作物超越某个生长阶段和环节,长此食用对健康是一大威胁。
4双向监管追溯系统的推广和应用
41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因农产品的生产过程除了离不开特定的土地、温度、阳光、水分等环境和条件,还有一定的周期性和季节性。所以与工业品相比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有不可控性,而且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涉及了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多个环节,而不安全因素每个环节都存在,这时突出重点监管效果定会不一样,2002年农业部第13号令“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规定对生猪、羊肉、牛肉佩戴免疫耳标并建立免疫档案,设立肉用猪工厂全程质量管理与畜产品可追溯计算机软件研究课题。以生鲜乳类违禁物质为重点,围绕其生产、收购、运输加强监管监测力度,严厉打击在各类生鲜乳类品添加违禁物质。以水产品中违法使用违禁药物为整治重点,排查隐患,控制生产过程,监督执法。人民政府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联系最为紧密,应该起主导作用,人民政府内部监管各个部门间应相互协调、配合,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计划和评估指标,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技术的推广,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的力度,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预案,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培训、宣传、普及,推广及如何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并给予适当的补贴以激发和鼓励农民种出优质的农产品。从源头加强农产品的质量监察,对向我国出口食物的农场和加工企业实行许可证,或驻派监察员,发展检验食物污染的新技术,培养优秀检验员;发展分子生物和基因技术,探索无土耕种,改善食物质量和营养价值
42规范生产,强化检测
整合社会资源组建能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农业检测中心,充实检测技术力量,提高检测技能,抓好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屠宰场生产过程的监管。建立农业环境监测机制,开展农业环境普查,对耕地质量状况进行评估,摸清各种环境因子及各类重金属污染状况,避开化学污染,规划基地建设,做好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测。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本保证就是要农产品的生产标准化,只有提高了标准化生产才能保证农产品顺利生产,努力提高生产者的文化、技能、素质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顺利实施的基础,组织基层干部、推广员、生产者学习培训,普及标准化知识,推广标准化生产,把标准化生产和推动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有机结合起来,把标准化生产纳入农业生产全过程中。同时在对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建立定向销售管理制度,严厉打击伪冒假劣。科学施肥、用料、用药、用水,引用无污染,无公害的资源开展绿色养殖,实现农产品洁净生产。
43加强产品认证,严把市场准入关
对统一组织种植业产品,畜禽产品,水产品的产地和产品进行认证,从无公害蔬菜,肉类产品入手,逐步拓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积极推行GMP,ISO9000,ISO14000质量管理认证,建立健全的农产品安全保证体系,只有合格的农产品才能入市场,才能认证,规范农产品交易行为,对已认证的农产品采取基地认证+产品认证+抽样检测合格准入管理方式,对没认证的产品,采取抽样检测,合格准入的方式。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安全保险。
5结论
可追溯系统最早应用于汽车、飞机等一些工业品的产品召回制度中。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食品安全危机频繁发生,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系统即是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本保障,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可追溯系统的管理下既能保障产品的质量,又能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还能方便政府对产品随时随地进行监管,一旦发生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可快速的追踪到产品的源头,防范各类安全隐患,将一切未知的危险降低到最小范围内,以保障消费者权益。
参考文献:
[1]王蕾,王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有效实施的经济分析:一个概念框架[J].软科学,2009,23(7):109-113
[2]章海亮,孙旭东,刘燕德,等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研究进展[J].湖北农业科学,2010,49(12):3220-3223
[3]王坤,白红武,王富国,等基于 SaaS 模式的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4,(12):414-418
[4]高建华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7):31-32,35
篇8
【关键词】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参赛经验
2013年6月6日至9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大赛于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此次大赛为个人赛,分为农药残留检测、兽药残留检测、重金属污染检测3个分赛项,旨在全面考察参赛选手利用现代化大型分析仪器进行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检测的能力。来自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0所职业院校计119名选手参加比赛。经过激烈比拼,由笔者指导的学生获得了兽药残留检测项目个人一等奖的好成绩,笔者也获得了优秀指导教师。回顾这次的备赛和参赛经历,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1学校的政策引导和大力支持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各项高职院校技能大赛,秉承“以赛促学、以赛评教”的指导思想,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各种技能大赛,尤其对国赛给予了充分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并制定了一系列的奖励政策,大大提升了教师和学生的参赛积极性。学校教务处专门成立专门小组,指定老师专项辅助各参赛队的准备、组织和报名等工作。学校的引导与热情服务,保障了我们师生参加比赛,并取得好成绩。
2“真实的工作环境”给学生参赛提供了专业的训练平台
从2011年底,我们院开始着手成立“食品检测中心”,该中心现已通过山东省质监局的资质认定,对外使用CMA和CMAF标识,承担了畜牧局、林业厅、电视台等多个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检测任务。食品检测中心配备了食品检测方面的专业设备,质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仪器都是较为顶级的品牌和配置,这些仪器非常贵重,很多高职学校都没有条件配备,这给我们的参赛提供了先天优势。
大赛的指导教师从中心成立之初就参与了各项工作,严格接受了国家标准、政策法规、仪器操作、行业规范等各个方面的培训,反复摸索了各检测项目的实验步骤,相继参与了两次大的认证工作。参赛的同学也利用课余时间在中心学习,在完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训练各项检测技能。
3组建备赛团队
为了今年的比赛,早在2012年底,在院长的带领下,我们就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能工作室”,组建了一支大赛指导团队。团队成员新老结合,既有参加过上一届比赛的经验丰富的教师,又有比较认真负责的新生力量,使成员设置有一定延续性。根据备赛项目,敲定了项目负责人,制定了备赛计划和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每项工作。为了选出最适合的人选,团队组织了本学院 “国家职业技能大赛选拔赛”,从比赛中挑选出出类拔萃的学生作为选手,每位同学制定2~3名指导教师分项指导。
4全面细致训练
根据比赛内容和日程安排,我们提前半年就开始了系统的备赛训练,训练分为4个阶段依次开展。首先是理论复习阶段,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利用复习仪器分析、分析化学、食品分析等相关理论知识。第二阶段为基本技能训练,主要从基本操作入手培训学生。我们通过录像观摩、现场演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标准的移液管、容量瓶、电子天平的操作方法。同时在这一阶段我们安排学生进入食品检测中心,参与指导老师负责的检测项目,从基本工作入手渐渐了解食品检测的流程和要求。第三阶段是大赛前专项训练,我们根据大赛提供的竞赛项目和大纲,进行指定检测项目的训练。这是成功与否的关键,所以我们严格按照国标,详细分解了检测项目的各位操作,几乎是把每一个影响到结果的步骤,都设计了若干种方案。每天进行一种操作方法来对比回收率和精密度,最终确定最优方案。为了保险起见,我们还找来畜牧局的专家现场指导,并评估检测结果。即使是大纲没有要求的上机操作,我也很细致的给学生进行了培训和练习。原始记录的填写和结果分析都是按照国标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在此训练过程中,让学生扮演检测人员,模拟真实的检测工作,不仅提高了检测技能,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和应变能力。第四阶段是模拟考核阶段。临近比赛时的几天,我们将实验室布置成比赛场地,模拟比赛场景,由指导教师和聘请的专家专项评判选手的操作。
5重视训练和比赛期间的心理辅导
在备赛期间,我们通过在训练专用室贴上大赛倒计时,造成一种紧迫感,无形的在督促团队加紧训练。我们还开展了多次模拟大赛,聘请了校内外多位专家作为评委,采取多对一的评分方法,给选手营造相对紧张的比赛氛围,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
与此同时,还要注意个别选手的心里疏导,尤其是女选手心理素质相对较差,在操作时因为紧张会出现手抖的情况,如果一味给她们试压,这种紧张感反而会愈演愈烈。在这种情况下,指导教师就要开导学生,告知他这是很正常的情绪表现,让她能够欣然接受自己手抖的这个现象,这样反而渐渐消除了他们的紧张感。比赛时,指导教师要多关心选手,及时掌握他们的心理变化,因为操作大家都很熟练了,比赛比的就是心理。尤其是选手万一有项目出现失误后,不要责怪,而是要帮他解压,放下负担去参加下个项目。事实证明,指导教师及时有效的心理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圆满的完成了比赛。
本次比赛参赛院校多,竞争非常激烈。我们的指导教师和选手能在比赛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充分体现了我们产学研相结合,不断进行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取得的成果。此次比赛经历将促进我们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建议;青海贵德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8-0279-02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而且对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具有重大影响。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实现对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安全控制,是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为此,笔者在省质检局的领导下,对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的科学监管、先进做法进行专题调研,实地考察。结合贵德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找出问题,并提出建议。
1 贵德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
1.1 农产品生产过程监管现状
贵德县现有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33万hm2,其中粮食作物6 933.33 hm2,油料作物3 533.33 hm2,蔬菜1 066.67 hm2,其他作物1 800.00 hm2。病虫害防治面积8 546.67 hm2次,占全县发生面积的43%;全县只有1个生态园区的蔬菜进行抽检送超市,其余全县生产及调进的蔬菜都未进行抽检。
1.2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现状
贵德县农产品质检站于2012年挂牌成立,与县农技推广中心是一套人员,编制20个,有4个股,即园艺股、植保股、作栽股、土肥股,现有人员17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由植保股一名技术人员兼职,技术力量单薄,缺乏专业系统的技术人员。
2 存在的问题
2.1 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淡薄
一是从整体来看,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滞后,干部、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认识不到位,因此在生产过程中,无法对农药、化肥进行科学使用,违反规定使用禁用农药,随意缩短安全用药期限,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二是贵德县农产品营销未与市场接轨,生产者对市场准入标准认识全无。三是对非法生产、出售不安全农产品的打击、处罚力度较轻,部分人员存在侥幸心理,以身试法。
2.2 监管体制不完善
贵德县无县乡一体的专职监管机构。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工作由农技推广中心植保股1人兼职,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缺乏专职的监管体系,严重缺乏编制,缺少技术人员[1-3]。
2.3 监管难度较大
一是监管范围较宽、面大、点多。贵德县7个乡镇119个行政村,约3万农户,基本上每一个农户就是一个初级农产品的生产单位,各个生产环节监管十分困难。二是经费投入不足。由于财力有限,尚未列入预算给予稳定投入,开展工作也没有专项的监管经费。三是没有监管设施。四是监管技术力量薄弱[4-5]。现有人员工作任务繁多、压力大,普遍存在年龄老化、知识老化等问题,与从事监管工作的要求相差很大。
3 建议
3.1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一是政府及农业、工商、质监、安监、新闻媒体等部门应当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公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二是提高生产者的安全意识。通过宣传、培训指导生产者实施标准化生产,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接受市场准入,从源头把关,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提高营销者的安全意识。通过宣传、教育、引导、监督营销者销售合格的无公害农产品,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四是提高消费者的安全意识。坚决消费安全食品,拒绝消费有害食品。
3.2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财政投入机制
政府部门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纳入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并每年安排一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专项经费,确保农产品质量质量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
3.3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
一是成立县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二是配备快速检测的设备,开展快速检测。三是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监控体系。四是建立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操作上可在现有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加挂“农产品质量检验安全管理站”的牌子,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职责,建立农产品安全生产与农技干部的工资挂钩联系制度,要求农技干部深入到田间地头、直接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的全程监管工作。
3.4 强化农业执法,加强农业投入物源头管理
建立完善事前预警、事中强化管理、事后监督追查的农业生产投入物管理机制。增强农业投入物经营者、使用者的法制意识,提高其科学安全用药的意识和道德素养。事中强化管理就是要强化农业投入物的经营监管力度。事后监督追查机制就是通过对违禁投入品的事后回溯追查,对从事非法农业投入物的经销者、使用者给予严厉的打击和处罚。
3.5 建立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管理机制
一是制订贵德县的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土地流转,实行招商引资,进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形成完备的种植业标准化生产体系。二是大力开展标准化农产品的市场化运作。通过采取广泛宣传,积极开展无公害产品外包装,打造品牌,创建无公害农产品超市,推动贵德县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发展。
3.6 强化技术服务,提高农产品质量监管水平
一是解决农产品质量监管技术设备,增强硬件功能,提升科技含量;二是加强对原有技术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三是新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这支队伍年轻化、知识新颖前沿化,为贵德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保驾护航。
4 参考文献
[1] 李艳妮,王晓妮,李乃会.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1):8-9.
[2] 雷百战,郑玉燕,肖广江.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12):361-362.
[3] 金发忠,钱永忠.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现状与对策[J].农业质量标准,2003(2):26-29.
篇10
市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今天正式启动了。首先,我代表市政府向出席今天启动仪式的各位同志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关心支持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特别是国家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以来,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得到全面加强,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一是成立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检验监测网络;二是出台了《××市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实施方案》,积极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三是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建设。截至目前,全市通过省级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个,面积万亩;通过农业部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个;发展绿色食品企业家,产品个,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家,认证产品个。在农业部对个城市蔬菜农药残留监测中,我市蔬菜农药残留合格率稳步上升。版权所有
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是贯彻落实农业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的一项具体措施,是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今天,我们举行××市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启动仪式,标志着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逐步进入了标准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是一项农民高兴、市民满意的德政工程,是一件大好事、大实事。
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管理复杂的系统工程,各有关部门要从践行“三个代表”的高度出发,各司其职,通力合作,通过严格、规范、统一、有序的管理和监督,共同做好我市农产品市场准入的监督管理工作,使人民群众一日三餐,餐餐放心。农业部门要以农产品市场准入为契机,实现从农产品生产到消费环节即“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督的转变;从短期专项整治、控制污染源向建立长效安全稳定的质量安全保证制度和体系转变;从保障最基本的消费安全向农产品优质品牌化转变。通过努力,进一步提高我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安全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和供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