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教学总结范文
时间:2023-09-25 18:24: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子技术教学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六要”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022-02
随着“工业兴国”、“工业兴市”的战略不断走向深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正在逐渐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在广东、江浙等地区,新兴技术、新型装备在企业得到广泛的应用,生产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同时我国一些老工业基地的落后设备也正在进行重新改造。随着自动化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自动化产品的不断普及,智能楼宇和智能家居的广泛应用,智能交通的不断发展,企业对生产第一线的电气设备检测维修技术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每个学校侧重点都不太一样,专业知识涉及到机、电、信息及控制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自动控制技术应用到各行各业,领域越来越宽,这就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者将近二十年的教学实践中几个核心的问题总结如下,希望和同行们一起分享。
一、“三方”联动的专业建设机制
积极探讨实践政府、企业、学院三方联动的专业建设机制。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共同制订顶岗实习计划,共同评价学生实习效果。教师以企业技术人员身份指导,企业的工程师、技师担任学生的现场指导教师,学生以企业的学徒、员工身份学习,参与企业产品生产、产品检验等工作;教师带领学生参与研究工作,让学生参与应用技术研究,参与项目研究报告的编写、产品研发、产品试制等工作,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在校企合作企业顶岗实践和指导学生学习专业最新技术,同时担任合作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开展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把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传授给企业员工,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并承担企业的应用技术项目研究和横向课题开发,解决企业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难题等。
二、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
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每个院校都会存在差异,要做好这件事,必须考虑自控技术行业动态、地方经济发展需求、自身教学资源、学生学习基础、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对口职业岗位要求等因素,专业目标要通过精细的市场调研,与教学团队核心成员,特别是行业企业技术能手集体分析决策。
目前我院确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良好政治思想和道德修养,得到良好的职业素养训练,掌握电气、电工、电子、信息、机械等基础知识,适应工矿企业自动化设备生产、管理、营销、服务等岗位,具有工业企业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及供配电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应用能力的高技能型人才。
三、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体系是高职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途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学生应在具备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这些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应围绕国家职业标准规定的等级技能要求来开展。根据多年的经验,我主张采用基于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的课程体系,构建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这样一些新的知识结构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三四级维修电工的知识面很广,涉及到机械基础、液压气动、电工电子技术、电机及其拖动技术、电力技术、单片机、可编程等信息控制技术技、变频技术等等,要兼顾好这么多知识点,传统课程的合理删除和整合、应用型新课程的加入就是个技术活,编排时特别要照顾到课程体系相关课程的前后序关系和实训环节的技能训练阶梯递进。
1.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应建立在工学结合人才模式的基础上,坚持课程理论与课程实施紧密结合。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是专业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探索,要使教改得以深入,应注意广大教师的参与性,要研究与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
2.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课程体系建设应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传统技术与高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毕业生第一就业岗位与今后工作岗位在大类专业覆盖面内变动对课程内容的要求)等方面的关系。
3.“产学合作”既是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教学质量、拓宽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渠道的一个重要举措;“产学合作”既是教学模式的探索,也是办学模式的一种实践,应坚持不懈。
四、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信息化时代的高职院校学生,思维活跃,自主能动意识强,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效果一般。“以项目、任务为载体,仿真或真实的工学环境,校内外教学团队共同主导,学生全程参与学、做、评”,更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收获理想的学习效果,能全面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老师和学生共同制订学习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学习任务。在部分非主专业课程中,二者结合,既能节省时间,又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提升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质量。选择教学方法,不要华而不实,也不要生搬硬套。以往的授课模式是老师一股脑儿的在黑板上讲,学生在下面被动接受,基本上采取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很不明显,现在在课堂上的气氛不再是呆板的、而是采取了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方式,加强课堂讨论,特别是积极开展采用以引导式、学生反提问式的教学模式,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五、 师资队伍建设做到“六要”
人永远是生产第一要素。教师队伍建设在专业建设中处于重中之重,需形成机制,常抓不懈。一要有健全的学习导向制度。理论学习不放松,主题突出,管理到位。二要有全方位的培训形式。校内主要是专题学习、课题研究和专业技能培训,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深化改革的自觉性和能动性。校外则是通过自考、函授等方式进行学历提高。各学科带头人积极参加国家和省市级的培训学习,努力提高层次。三要有得力的监管举措。学校多项常规检查涉及到教师师表行为,特别是每学期学生对教师的评教工作落到实处,其结果作为考评教师的重要依据。四要有激励举措。我们采取有效形式了解教师师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教育整顿。我们把师德水平的高低始终纳入年度考评的内容,对师德方面存在突出问题者,将不得参加评优、晋级、职评。五要有一个好的氛围,干群关系协调,教师之间和睦。学校还特别注意对教师心理状况的分析,有针对性地加以保护。同时也积极增收节支,逐步提高教师福利待遇。六要时刻把教师需求挂在心头,为教师成功搭建舞台。
结束语:动态的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思路是专业建设的两大趋势,我将顺应潮流,投身深化专业建设改革的洪流。
参考文献:
[1]韦瑞路.电气自动化专业“四方联动、三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9,(21).
篇2
【关键词】技校模拟电子技术实习教学实践与创新
1.引言
地方技校是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定位与教学实践对于模拟电子技术实习的培养具有基础性作用。而模拟电子技术实习的存在形式则是很高水准的,模拟电子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高水准的教师队伍,而目前模拟电子技术专业师资大都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很难摆脱坐而论道的旧框。
2.技校模拟电子技术实习的教学实践存在问题
2.1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脱节
模拟电子技术专业是一个应用性极强的专业,但教师在课堂上对知识的讲授大多是照本宣科,他们不了解模拟电子技术学的前沿知识,更不能通过自己的实践经历让学生学到应用型的知识,这极大的影响了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是生搬硬套,只讲理论,没有与理论学习相配套的完整的实践,讲解内容枯燥乏味,应用性不强,这也极大的影响了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比如我们第三学期的课程模拟电子技术实习学,模拟电子技术实习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就是通过系统的模拟电子技术实习理论和实务的学习,让我们能掌握模拟电子技术实习的基本原理和实务,然而教学中这门课程并没有设置公关实习环节,因而做不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2师资力量薄弱
技校教师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就我们学校情况看来,师资队伍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实践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与动手能力结构分布不合理。职业教育的实践具有灵活性和系统性,大多数模拟电子技术专业教师没有受过正式和系统的专业培训。二是实践教师缺少培训机会。在平时实践教学中不了解行业发展中出现的新的技能,知识难以更新、技能难以提高。三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缺乏有效措施。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是既具有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能力,并具有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实践的能力的人员。同时,本专业的双师型专业教师只有3、4个,且专业教师大多没有经过系统扎实的模拟电子技术学理论的学习,也没有任何模拟电子技术职业的从业经历。
3.技校模拟电子技术实习的教学实践与创新对策
3.1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研究确定本课程在培养目标中的地位,建立与邻近课程的联系;建立本课程知识模块和实践技能板块;构建理论与实际的关系、知识和技能的关系;根据市场需求设计多样化的学生作业。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让学生实践教师的讲课内容,如问题讨论、案例分析、情景重现等。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使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课模式变成教师与学生探讨的模式。让学生参与实践讲课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敢说、敢做、思维跳跃等能力,模拟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必须具备语言表达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比如在模拟电子技术公关与礼仪这门课中,在前期的理论学习时,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教师在讲案例时,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最后推荐一人出来做总结发言,在总结发言过程中,教师与其他组同学可对内容进行讨论,整合成最科学合理的答案。
篇3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 教学 定量计算 工程性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是电气、电信以及自动化等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它不仅要为今后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而且课程本身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十分重要[1]。然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内容多而繁杂,大部分学生在学完这门课程后,只是了解一些专业术语,掌握了一些基本电路的原理以及计算公式,但理论知识运用不灵活,稍微复杂的电路图就看不懂,也不会分析和调试电路,更谈不上设计和制作电路。为了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针对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学习者自身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
1.定量计算的工程性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开设是在基础课之后,学生的学习习惯基本上还是停留在理论课的精确计算上面,不理解该课程所谓的更接近工程实际的真实含义,因此,有必要培养学生适应这种学习方法:一方面,在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时要紧紧抓住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另一方面,在分析计算时,要从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很多同学刚开始会不习惯,甚至认为"不严格"。实际上,由于工艺制造上的分散性,各种电子器件的实际特性曲线与电子手册上的参考特性曲线之间一般都存在差别,而电阻、电容等元件的误差通常为?5%??20%[2],所以在分析和计算电路时过分追求精确是没有必要的。关于误差计算这点,在上课前就有必要跟学生解释清楚。但是,这种近似计算方法对于习惯了数学和物理课程精确计算的学生而言是很不好理解的,他们不明白在什么时候哪些因素可以忽略、什么时候又不能忽略。
实际上,近似计算是在一些基本概念清楚的情况下,为避免电路的分析过于复杂、繁琐而采取的一种分析方法,将电路中某些无关紧要的数据和元件忽略掉,从而简化分析和计算的过程。当然,采取近似计算肯定会带来一定的误差,但只要这种误差在工程应用所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就是可取的。而学生之所以不好理解,一方面没有对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清楚,更多的则是没有建立起工程实际的概念,为此,就需要教师帮助他们尽快建立这种概念。
2.发展迅速,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电子技术是一门发展非常迅速的学科,课程内容现在已经非常丰富,而且还在不断更新,新的器件和应用电路层出不穷,日新月异,因此,在教学计划规定的短短几十个学时要求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考虑到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学时数少但内容多,重点和难点多,学生普遍反映比较难等问题。需要重新整合课程内容结构,删减部分陈旧知识,融入新技术的应用,课程内容的构成注重新技术的引入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内容更加新颖,信息量增大,具有先进性,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解决教学内容和教学学时的矛盾,同时需要改进教学方法:
(一)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结合起来,发挥现代教学技术和传统教学技法的各自优势。对于典型电路的分析方法、典型的应用电路等我们采用板书教学。教师能够发挥个性化教学,学生也有时间思考和做笔记,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多种方式提问。提问法主要是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或实践经验,有目的、巧妙地提出问题。例如,在导入新课时,采用启发式的提问,制造悬念,启发学生的思维。
(三)利用类比法进行教学。在平时的教学中将内容相近的知识点,利用类比法将它们总结在一起进行讲解,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譬如场效应管放大电路和双极型三极管放大电路就是可以根据两种放大元件的异同点进行对比分析,同为非线性的放大元件,可采用同样的分析方法分析。
(四)善于总结,巩固知识。每一章节讲完之后,对该章节的内容要善于做一个归纳总结。总结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是对知识梳理和加工的过程。对于模拟电子技术,适当的总结是很有必要的。
3.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应是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各种实验技术和测试技术,具备借助各种设备仪器进行综合实验、测试和设计的能力。然而现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以基础验证型实验为主,实验数量少,内容陈旧,而且基本上没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从而导致学生做实验的兴趣不高,理论和实践脱节,综合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开展第二课堂是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学生基本技能训练、深化和补充第一课堂知识的重要措施,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培养创新思维。为此学院建立了电子创新设计实验室,并在学生团队中成立了E栈电子协会,每年有计划地从学生中招收第二课堂活动小组成员。在课余时间先学习焊接线路板,逐渐进行到用EDA技术设计实用模拟电子系统。学生不仅学会了设计制作电路原理图,而且学会了运用Protel软件进行印刷电路的设计和制作,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近两年来,我院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国家级、省级大赛,为学校争得很大的荣誉,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协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4.总结
针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近似计算的工程性思维,合理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加强实践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克服厌学心理,激发学习兴趣,做到教与学紧密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华中理工大学电子学教研室编.康华光主编,陈大钦副主编.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4版[M]
篇4
关键词:煤炭高职特色;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在煤炭高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发现,教学内容的安排与后续专业课脱节,很多电子技术讲授的知识点后续专业课用不上,而真正用上的知识点又没有深入地去讲,煤炭高职的培养目标是专才教育,而不是像本科的通才教育,所以,应立足以煤矿生产应用为主线,充分考虑以煤矿生产对课程的要求,对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力争编写具有煤炭高职特色的电子技术教材。我们的改革设想,就是针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以期找到比较好的解决方案,使电子技术课程在煤炭专业上用得有理由、有方向、有目标;使教师教得有方法、有工具;使学生学得有动力、有用处。发挥教和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实现我们煤炭高职的培养目标。
一、改革的内容、目标和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以煤炭高职电类专业课所涉及知识范围为切入点,对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
(2)如何将后续专业课所涉及的电子技术实例纳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去。
(3)对电子技术课程的学时数、内容、讲授方法、相关性等进行研究。
(4)对课程的实验、实训及课程设计等环节中的内容、实施时间、实施方法、考核方法等进行系统配套改革。
2.课题研究的目标
电子技术作为煤炭高职专业基础课,在特色专业建设中占有较重分量。通过教学改革将达到如下几个目标:
(1)师资队伍建设,要求队伍要具有合理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不但要代电子技术基础课,而且要求同时代后续专业课。
(2)不断改革课程内容,跟踪煤炭类电子技术最新发展,充实和完善一流的教学内容。
(3)优化教材内容,总结教改经验,追踪煤炭类电子最新技术与器件,力争编写符合煤炭类专业教育的高质量教材。
(4)完善多媒体和网络教学,进一步完善各种教学文件和有关教学资料,实现教学管理合理化。
3.课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结合煤炭高职的办学特点,根据各专业所涉及电子技术的后续专业课,完成《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重点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整合。
(2)在煤炭高职办学基础上,完成《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有关理论教材和实践教材的编写。
(3)制作和完善多媒体教学课件,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和煤矿生产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方法、计划及可行性分析
1.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
结合我院煤炭类高职学生的就业特点,基于煤矿的生产实践,剖析煤炭高职后续专业课程所涉及的内容、知识点等,可以看出,要使学生的电子技术应用能力提高,就必须重新审视我们现行的教学大纲,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我们的实验、实习、实训及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中不合理的内容、时间与方法,制订出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计划,注重计划的可行性、实用性、实效性。
2.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法
(1)教材改革
教材编写应以煤炭类高职学生的专业特点为出发点,减少烦琐的理论推导;以文字叙述为主,借助图表说明问题;侧重器件选择使用、电路调试方法;在介绍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煤矿生产应用实例的介绍,以增加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应介绍新知识、新内容。
(2)教学内容与方法
从培养煤炭类高职技术人员的角度出发,对课程重点内容、授课方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提出了课程讲授应遵循的教学规律,并按课程主讲教师多年总结的经验,归纳了一些科学的讲授方法。
(3)实验改革
实验课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掌握一般的实验方法和技巧,巩固已有的理论知识,提高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实验课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实际工程应用能力及提高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要使实验课真正发挥作用,应多安排与煤炭类专业课相关的实验,如,简单的电子保护器的设计,以便对后来专业课的学习提供帮助。
(4)课程设计与实训
课程设计、实习这两个环节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至关重要。从培养学生电子技术应用能力与煤炭专业素养出发,应安排与后续专业课相关的设计和实训项目,例如,电子综合保护装置的设计和实训。
3.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计划
从煤炭类高职学生电子技术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出发,考虑到本教改项目实施的可行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细化改革:
(1)理论教学
①教学内容,课程的重点内容、知识点、教学时数、教学的重点内容、具体课时分配、采用的教学手段的改革。
②教学方法:实物展示、专业课电子部分实例的引入、多媒
体等。
(2)实验教学
①实验内容:引入综合设计性实验,对后续专业课所涉及的内容进行提前验证。
②实验方法:由教师设计题目,学生进行设计并验证。
(3)课程设计和实训
把传统的焊接收音机、放大电路换成煤矿电气设备电子保护电路的设计。
(4)可行性分析
本教改课题立足于煤炭类高职学生电子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将煤炭特色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煤炭办学理念与电子技术教学的各个环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注重实效,本课题的实施将会使学生的电子技术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同时也将大大增强学生的就业竞
争力。
总之,该项目拟建立煤炭高职教学特色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新思路和方法,把后续的专业课教学内容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从煤炭类高职培养专才教育为出发点,对现行的电子技术教学进行合理改革,以适应后续专业课程的教学,为以后煤炭类相关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京南,余玲玲,堵国梁.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1(04):20-21.
[2]侯俊勇.师范院校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1(03):28-29.
篇5
关键词: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实践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电子技术在人们的生活、学习、科学研究等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在大学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教好,学生如何学好这门课程也成为值得我们探究的问题。
1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介绍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继“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验教学之后进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的目的旨在学生掌握和具备电子技术基础知识与单元电路的设计能力的基础之上,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一步学习和掌握电子电路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实现方法[1-3]。我院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针对物联网工程专业开设的,该课程开设在第四学期,也就是大二的最后一个学期,而学生在第三学期刚学完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有了这两门课程做基石,给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顺利完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接下来,以我院物联网工程13本1班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实施为例,对该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表。
2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实施过程
2.1确定题目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题,并对课题的基本要求和扩展要求加深理解。然后,学生就要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多种途径查阅与课题设计相关的资料,积累与课题相关的知识。物联网13本1班共有44人,教师组总共给出30个题目,每个题目都有扩展要求,虽然有一部分同学选做了同样的题目,但是同学们都对自己做了较高的要求,同样的题目采用了不同的芯片,最后制作的实物也不尽相同,比较圆满的完成了课程设计。全部课程设计题目如表2所示。前16个题目主要是采用模拟电子技术的知识来完成的,其余14个题目主要依靠数字电子技术的知识来完成。
2.2仿真电路设计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EDA,ElectronicsDesignAutomation)已经成为实用电路设计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手段[4]。现在流行的EDA软件有很多,比较常用的有Proteus、Multisim和EWB。EWB是其中相对简单好用的一种仿真软件,也是这次课程设计中学生们较为常用的一种软件。通过仿真软件的应用,学生可以对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验证,还不用担心损坏元器件。当设计好的电路能在仿真软件中达到预期的效果后,再进行实物的搭建就会事倍功半了。但是仿真软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在电路仿真时,二极管、数码管等器件即使不接限流电阻也不会烧毁,但是在实物搭建中如果也不接限流电阻,往往就会烧坏这些器件。这也是实物搭建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2.3实物搭建
实物搭建是和仿真电路设计几乎同样费时甚至更为费时的过程。电路越复杂,实物搭建的过程就越长。因为条件所限,一部分同学设计的电路在面包板上搭建完成,一部分同学设计的电路通过实物焊接来完成。而在面包板上搭建的电路因为接触不良,导线连接错误等问题,常常会出现电路搭建好后却不能得到预期效果的情况。事后寻找错误原因时却并不那么容易找到问题所在。有时候寻找问题花费的时间往往比重新搭建一遍电路还要长。所以电路的搭建最好在一开始就细心认真,争取一次成功。
2.4课程设计评分
课程设计历经表1所示6个环节,评分时针对其中的4个主要环节,也即仿真电路设计、实物搭建情况、设计报告完成情况、答辩情况,分别进行评分,从而得到最终成绩。课程设计各环节占总成绩百分比情况如表3所示。最后要求学生提交仿真电路、设计报告和答辩PPT的电子版,以及打印好的纸质设计报告。
3总结
通过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学生们在2周的时间之内完成了一个实用电路的设计和实现,培养了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电子技术知识对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对于仿真软件的使用和电子产品实物的搭建、焊接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5-6]。然而,在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希望在以后的课程设计过程中能够进行改进。
(1)题目难易程度不尽相同。
尽管题目组老师尽力使得每个题目都难易相当,但是还是存在有些题目容易些,有些题目难一些的情况。导致学生们完成的进度不一致,最后成绩评定不能完全公平。建议在以后的课程设计中,对于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设置不同的难度系数,这样在学生自由择题的时候就会慎重选择题目了。
(2)实物搭建方法最好统一。
采用面包板搭建简单的电路是非常方便快捷的,电路改错也很方便。然而当电路变得复杂时,面包板就不是最好的选择了。因此以后的课程设计可以考虑采用万能板来进行实物搭建,既锻炼了学生在万能板上进行实物电路搭建的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实物焊接能力。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学生们的收获依然很大。有的学生甚至表示:两周的课程设计做完,感觉自己收获的知识比一学期的理论学习还要多。虽然不排除有夸张的成分,但是也间接体现了学生在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中确实获益匪浅,这也是设立这门课程设计的初衷和希望达到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芸,陆洪毅,王学慧.浅谈模拟电子技术的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J].大学教育,2015(01):120-122.
[2]王美玲,陶涛鑫君,,等.基于PSoC的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08):162-165.
[3]孙炳.模拟电子技术与数字电子技术的优势比较[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6):146.
[4]徐晓霞.基于EDA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探究[J].电子测试,2015(05):148-150.
[5]李宁,罗琴娟,钱桦,等.数字电子技术自主设计性实验教学实践及分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06):161-163.
篇6
【关键词】汽车电子技术 教学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F407.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合作与分工进程的推进,加速了汽车技术特别是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在我国的移植与推广。汽车的创新集中在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的创新则集中在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上。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汽车将是电子技术发展的重要领域。目前,汽车中电子产品和技术的价值含量平均约为22%,中、高档轿车中汽车电子已占30%以上,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地快速增长,预期很快将达到50%。现代汽车技术的迅猛发展必然带动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持续、快速增长。新型汽车电子技术的开发、汽车技术服务、汽车应用维修类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就要求对现代汽车的电子技术有充分的掌握。
一、课程规划的性质与目标
《汽车电子技术》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而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同时也是学好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其它相关专业课程的必要的基础。为进一步落实《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按照职业技术教育学生专业技能的形成规律,在这门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上,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对本课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后,对学生所形成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及职业目标进行合理定位,教学过程中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教学。通过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手段与课程实训,能够使学生掌握汽车电子设备与相关电路的结构、基本工作原理、使用和维修、检测和调试、故障判断与排除等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使学生读懂汽车电路图,学会用电路图分析汽车电路的基本工作情况;能根据具体电路进行故障判断和排除;并对常用的电气设备能够独立地完成拆装和检修;能正确使用汽车电气设备维修中常用的工具、设备、仪器、仪表等。同时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与安全文明生产意识.培养出能适应市场需求、具有中级以上汽车维修电工相应水平的技能型应用人才。
课程结构体系――基础课与选修课并重
汽车电子技术以汽车构造、电子学、计算机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等学科为基础。根据该类课程的特点,结合学校教学课程的安排要求,对课程内容和结构体系改革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使课程内容和结构更适合学生的学习状况。
(1)该课程为专业基础类课程的选修课。在选课要求上,选课学生必须的先修课程有:机械设计基础、检测技术、单片机原理、汽车原理与构造等基础课程。只有在这些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才能在课堂上更有效的讲解汽车电子技术的有关知识。这样就可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先进的电子控制技术方面,而不是有关汽车原理、构造、电子等基础知识的补充上。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曾遇到过因没有先修这些基础课程而选该课程的学生,他们很难跟上课堂教学进度。如果这样的学生人数比较多的话,势必要求教师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基础课程的补充教学上,这对于本来教学内容颇多的汽车电子技术课程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在教学安排上一定要遵循基础课与选修课并重的原则,以提高教学效果。
(2)在教材的选择方面。现有的有关汽车电子技术方面的教材有很多,但侧重点差别比较大。有的教材侧重于电子控制模式,有的教材侧重于电子控制功能。根据本校学生的学习要求,选用的教材为电子技术原理和功能介绍为主的教材。这样学生能更容易引起学习兴趣, 更快的进入到汽车电子技术领域,为以后的深入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方法
1、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以它直观性强成为高校新的教学手段,它可以将一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很难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多渠道、最直接的听觉、视觉感受,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感性认识,增强学习兴趣。对于《汽车电子技术》课程来说,很多汽车电子系统,例如电源系、起动系、点火系、汽车照明、仪表、辅助电器设备等,仅靠语言描述是很难讲清楚的,但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的立体图、结构示意图、动画等来表达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使教学的内容直观、清晰、易于学生理解,这样学生既能增强感性认识,又能对课堂讲解的内容进行补充和加深理解,还节约了老师的板书时间,增加课堂的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充分利用实训场地教学,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课程能力目标的完成是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进行理论教学的过程中,针对所讲的课程进行对应的实践教学,将理论上抽象的知识实物化,尤其是通过演示汽车电器各个系统的工作过程、观察工作现象、拆装系统等更有助于学生对各个系统的原理、结构的认识与理解,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课程内容上体现实用性,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模块化;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始终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的教学思想,在开展理论实践教学之后,安排整块的时间进行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即按照实际修配工厂的模式让学生去体验将来的工作环境与技术要求,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3、知识盘,注重总结
在学完本课程时,注重知识的总结,为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盘点。以汽车外搭铁型电压调节器电路为例,总结所学的知识。在这个电路中具有下列知识点:串联电阻具有分压作用、反电动势、磁场的产生、楞次定律、三相交流发电机、二极管单向导电性(整流作用、续流作用)、稳压管、三极管的开关作用等知识,贯穿了汽车电工基础、汽车电子技术的大部分基础知识。通过这样一个既不复杂,又与实际紧密联系的电路,不但把每一个孤立的知识模块、知识点融合起来起到了很好的启发与引导作用,同时又让学生知道学有所用,增强了学习兴趣,也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对实际电路原理图的理解,把理论与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对知识的学习具有举一反三、迁移的能力,在今后专业课的学习中,能够很好的掌握学习方法。
总结
汽车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要以现代汽车电子技术为主,跟上迅猛发展的汽车、电子、通讯、计算机等技术,难度颇大。在教学中,要根据本校的现有师资、实践等教学资源,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本文在课程体系建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探讨及实际应用,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向文。 《汽车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 高教论坛. 2008(01)
[2] 蒋科军,刘成晔。 项目教学法在“汽车检测与诊断”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0(12)
[3] 刘成晔,蒋科军。 项目教学法在“汽车构造”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J].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0(05)
[4] 张学义,史立伟。 项目教学法在《车辆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 2009(07)
篇7
1理论教学的创新和探索
循序渐进,互动教学电子技术的应用能力强,理论教学要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采用循序渐进和互动教学的方式进行安排和讲授。“循序渐进”不是按照培养大纲的顺序或者教材章节的编排,而是按照“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根据学生接受理解的过程,对知识进行最小化分割和重组,做到真正的循序渐进。互动式教学,是通过营造多种互动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2]。教学中采用一些典型的教学互动。精泛结合,强调用“新”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体现“精”“泛”“用”“新”四个方面:“精”,指精选理论知识,降低理论难度,删除理论推导以及过时的理论知识;“泛”,指知识面要宽要泛,不仅涉及电子技术,还涉及电子线路、电工原理以及EDA仿真软件等知识;“用”,指电子技术的理论教学和实践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新”,指电子技术的发展很快,要把握最新的科学知识和科技动态,并将其传授给学生。
2实践教学的创新和探索
个性教育,协作探究由于学生的情况不同,在实践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良好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同时也是创新教育的实施过程。学生不再是接受者,而是自主探索、小组协作,将所学知识与技能真正内化[3]。个性教育,首先个性化实践项目。对于实验教学,分化每个实验,分层次考核。如电子技术实验,分成基础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其中,后者的比重不低于50%。任务驱动,注重引导实践环节,将实践内容设置成一个个综合任务,每个任务包含相关知识点交给学生。教师与学生要进行有效组合和合理分工。教师不再是主宰者,而是辅助者,通过启发、引导的方式辅助学生完成任务。虚实结合,物尽其用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受到技术更新快和实验室资源的限制,使学生的想法很难一一满足。由此,采取两种方式进行解决。首先,实验中增加面包板,学生在实验箱上完成实验内容后,可进行相关的扩展实验;其次,增加仿真环节,若学生有多个想法,要设计多款电路,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相关的软件来完成。头脑风暴法的应用头脑风暴法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集中注意力与思想进行创造性沟通的方式,是一种生动灵活的交流探讨方式。为了更好地加强和提高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尝试把头脑风暴法引入电子技术的实践课程中。头脑风暴教学法应用于电子技术实践课中,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大接触的信息量、活跃思维、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7]。
3教师个人素质的提高
更新快是电子技术的特点之一,因此,电子技术的教学也必须适应这个特点。这就对教师提出更好的要求。教师必须根据电子技术发展的方向提高自身的素质。除了自学、参加培训,更要积极申请科研和教研项目,提高自身的能力,把新知识带到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能力。
4总结
篇8
电子技术教学改革实践电子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电子技术产品更新周期快,这就决定了电子技术课程具有知识更新快、走在时代前沿的特点,所以电子技术课程的改革也势在必行。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内容多、知识更新快、实践性强的技术基础课,具有基础性、前沿性及时代性于一体的特点。针对其课程性质,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做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与探讨。
一、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建立层次化、板块化教学体系
基于电子技术内容多而杂的特点,在兼顾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仿真设计等教学环节后,重新编写了各版块的教学大纲,然后分块设立,有机结合。我们把整个课程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基本教学内容。包括的板块:1模拟电子技术;模块2数字电子技术。这一层教学内容为必学。第二层,实践和上机操作环节。包括的板块:3电子技术实验;模块4计算机仿真与设计。这一层教学内容学生必学。第三层,创新环节。包括两个动态板块:《电子设计竞赛》《家电维修实践》。这一层学习内容为学生选修。这三个层次各有侧重点,第一次重基础,第二层重实践第三层重创新,层层深入。
二、优化整合教学内容,掌握电子技术发展新动向
电子技术发展迅速,新技术、新成果、新器件不断涌现。为了适应电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必须在电子技术教学内容上重新整合。在保证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的这一前提下,要精简和整合经典的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加强新知识的选择,加强对集成电路的分析及应用,及时跟进电机技术发展的新动向。在有关物理机理的内容中,浓缩二极管、三极管、基本门电路、场效应管等单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对不符合电子技术发展的内容,如变压器耦合功率放大电路、阻容耦合电压放大电路等要进行大胆删减。重点内容,如基本电路原理、基本方法要重点讲、反复讲。在各章节教学过程中要以集成电路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处理分立元件和集成电路的关系问题。在新内容方面,增加EDA仿真软件学习。在根据上述内容对电子技术课程进行优化和整合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明显提高了,对电子技术发展的时代方向也把握的更好了。
三、进行教学研究,编制与教材相配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也逐渐被改变,多媒体、互联网逐渐走进课题。多媒体、互联网信息含量大,资源丰富,可以很好的满足我们的教学需求。在近几年时间里,学校集中师资编写了一套与我系《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电子实验技术》教材匹配的电子课件。在这几年的多媒体电子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将我院4个班级200多个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了多种问卷调查,调查他们对课件内容、课堂节奏、表现形式的调整的感受,并征求学生对多媒体课堂教学的看法、建议及要求。在取得学生信息反馈后,我们在课件内容、课程节奏、课堂形式方面又进行了调整,使课堂更加符合学生需求。这样,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样,既节约了时间,又增加了课堂信息量,获得了学生一致好评。
四、变革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
在采用多媒体教学之初,我们只在《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这两门课安排在多媒体教室,以进行先行试验。我们任课教师负责创造多媒体教学的条件。而学校也安排了我系全体教师参加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现代教学技术水平。这样,我们的改革工作得以顺利展开。
在开展多媒体教学之初,理论课教师带头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环节率先使用自己制作的电子教学课件。我们积极地研究多媒体应用的规律,不断总结实践经验,逐步修改、完善教学课件。经过几年努力,终于研制出了《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实验》三门课的电子课件。
最终,多媒体课堂代替了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模式,使得我们的课堂焕然一新。随之,我们将《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两门课的电子课件及辅导教案上传到校园网,更加方便了学生的学习。
五、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进行创新教育与实践
为了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我们在系里所有班级中开展了电子电路仿真与教学设计的教学。同一设计题目,采用虚实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先在计算机上进行虚拟设计与仿真,然后再到实验室进行实际设计、实验。不仅如此,我系还先后开设了“电子电路CAD”、“电子设计与仿真技术”等选修课程,成立了“家电维修兴趣小组”、“电子设计培训指导小组”,为学生提供了多元的、良好的学习环境,很多学生被吸引参加选修课及课外实践小组活动,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六、全面改造实验室,创造良好的实验环境
为了更好地提高我系电子技术教学水平,我们实地考察了周边高校的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情况。在比较的过程中发现,我校电子技术实验室设备比较落后,于是我院向学校申请进行电子技术实验室改造。在学校的重视下,为我系实验室投资700多万元,进行实验室全面改造及设备更新。购置了“信号与系统实验箱”、“光纤光栅传感实验仪”、“高频电路实验箱”、“单片机微机接口实验箱”、“通信原理实验”,并新建成了电子信息综合实验室,配置了EWB、Mat-able、PSPICE等电子设计软件。新的电子技术实验室,极大地改善了我院的教学情况,充分满足了师生教研、学习方面的需求。
七、结语
综上所述,我校经过这几年的改革和实践,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面已取得了初步成果。然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过程,作为电子技术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经验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加强培养技术人才、创新人才,使高校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以全面促进改革实践成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夏美娟,李为相.电力电子技术教学改革实践与体会[J].科技信息,2009,(31):901-953.
篇9
关键词: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实践;心得体会
作者简介:王玉菡(1981-),女,河北衡水人,重庆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讲师;杨奕(1970-),男,重庆人,重庆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副教授。(重庆400050)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教委高等教育改革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12003)的研究成果。
中国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2-0091-02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是高等工业学校本科计算机及其应用专业和电子类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是把“电路”和“模拟电路”两门课程合成一门的课程,同时调整了教学要求,教学学时也相应进行了压缩。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讲授电路理论和电路分析方法、电子电路的分析和初步设计方法,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电路分析和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子技术发展的概况,初步掌握电子电路的分析、设计方法,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为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主要结合课堂教学实践,阐述了笔者对教学方法改革的认识和一些具体做法。
一、“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难点分析
1.如何合理分配学时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分电路基础和模拟电子技术两部分,教材编写通常是按80学时左右编写,重庆理工大学选定的教材是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江晓安老师编写的,本科教学理论学时数为64学时。如何针对仅有的学时,合理分配教学内容,使学生准确理解并掌握课程的内容,是本课程教学需解决的一大问题。
2.如何突出把握重点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内容多,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知识,就要求教师在讲授课程过程中,突出重点内容,便于学生课下自学和复习。
3.如何紧跟时代步伐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材体系滞后,不能够与时俱进。在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现有教材没有任何关于EWB仿真的内容,没有把计算机辅助分析融合到教学中。
4.如何提高学生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算是再难的课程,只要有兴趣,肯坚持学习,就一定能学好。关键是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上课要灵活,不能上死课,要多联系实际,把抽象问题具体化,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理论问题生活化,给学生体会知识的机会,只有感同身受,才能印象深刻。
二、改进教学方法
1.综合教学,化难为易,合理分配学时
课堂时间是短暂的,要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明白一些概念和问题就需要教师抓住所讲内容的内在联系,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综合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讲解。因为这些知识点之间是有联系的,通过多角度、多视角联系和讲授知识,可以使学生印象深刻,进而掌握知识点。经过笔者多次课程实践教学发现学时数最好的分配是:电路部分24学时,模拟部分40学时。因为电路部分的内容,包括电路基本概念和定律以及电路的分析方法、电路的暂态分析以及正弦稳态电路分析,学习起来并不费力,很多内容学生在“大学物理”、“高等数学”、“复变函数”等课程中都有所接触,是有基础的,即使自学也可以很好的掌握。而模拟电路部分内容,由于涉及到微观粒子的运动、特性曲线以及工程中的近似等效等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生疏,需要多花时间慢慢讲解,很多学生自学也是完全不懂得。因此实践证明讲授这门课程,采用“前紧后松”的教学节奏,要把前面的进度稍稍加快,进入模拟电路部分后,就要慢慢讲授。
2.善于引导,因材施教,突出把握重点
教师在台上固然是授课者,但是学生也不应只是被动接受者。授课是个交流的过程,教师要会讲,善于讲,善于观察学生的反映,适时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讲每一章内容时,都会先告诉学生本章的重点。并以“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词来区分一章内容的轻重。在讲课的时候,只需了解的内容让学生自学即可,重点讲授需要理解和掌握的,突出重点,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有了层次感。例如讲授第六章放大电路分析基础时,因为时间有限,通常只着重介绍三极管放大电路及其分析,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分析作为了解和自学的内容,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把主要精力放在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的学习上了。只要把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学习好了,就会运用同样的分析方法去分析场效应管及其放大电路。
3.鼓励学生,自己学习,建立良好课堂气氛
由于课时有限,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适时安排一些内容自学,一方面可以更大限度地完成多一点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教学质量,是绝对的双赢。例如在讲第3章动态电路分析时,就只需要介绍电容元件的一阶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以及全响应的求解过程,对于电感元件的类似电路就交由学生课下自学,让学生上课讲给大家听,一个学生讲完了,其余的学生还可以补充,大家一起学习,使得印象深刻,学习气氛浓厚了,教学质量也就跟着提高了。
4.每章小结,重视作业,不断深化知识
每章节的小结是为了回顾、总结这一章节的主要内容和知识重点,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其内在联系,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形成知识框架;能够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总结规律,从总体上把握知识;能够为学生下一步的学习架设桥梁,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所以说章节回顾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教师,为了检验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的,为了强化和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每当讲解完一个新的知识点都应布置相应的习题,这也是对学生的一个督促。作为教师,也应该认真批阅学生的作业,分析作业的完成质量,进而了解学生理解的弱点,进行有针对性地备课准备,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5.结合多媒体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多媒体课件在现在的教学中已经是不可缺少的了。“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作为一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其特点是:理论性强,原理抽象,定理、定律、公式和概念多。如果只用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很难解决该课程中的“图形、电路、图表、原理图、结构”等问题,必然导致知识传授的枯燥无味,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困难,使学生积极性受挫,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产生厌学情绪,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也难有好的教学效果。为此,除采用演示、实验手段和语言鼓励之外,还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通过新颖的、多样的、生动有趣的画面、图像、声音来展现教学内容,可增强课堂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使学生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加强教学效果。
6.增加EDA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EDA技术是指以计算机为工作平台,融合了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及智能化技术的最新成果,进行电子产品的自动设计。现今,EDA技术日益成熟,已渗透到电子系统和集成电路设计的各个环节。为了让学生了解电子技术的新发展,了解现代电路设计方法,了解日益发展的电路设计技术,跟上时代的步伐,掌握最基本的EDA技术,特增加这一部分的内容,拿出一个课时专门介绍EDA技术基础、EWB软件、可编程模拟器件及应用,将计算机辅助分析融合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中。
7.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理论需联系实际才会有意义,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也是学以致用。所以需要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综合实验内容,将有内在联系的实验内容组合到一起,以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注意在训练的过程上增加梯度,由浅入深,增加中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实验内容。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中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课堂上只讲授器件基本原理,难以解决实际器件的使用问题。因此,在实验中加强了这方面的训练,其目的是使学生从看懂芯片管脚图功能表,理解电路原理图,一直到电路的实现,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成效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适当的引入多媒体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避免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枯燥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教师的教学过程也改变了以前的只教不学的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地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被教授到主动学习,同时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各种综合性的实验项目,很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证明,在学生的后续学习中,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有所增强,学习成绩也得到明显的提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扎实的基础使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去主动学习他们感兴趣的知识,参加各种电子设计大赛。这既培养了他们的综合能力,也为以后的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四、总结
总的来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还是教师这个Leader,要带领好学生,掌控好教学的节奏,做到张弛有度,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性,自发的学习,而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笔者在“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中不断总结和探索,实践证明了通过以上改革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高玉良.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2008,(3).
[2]李心广,王金矿,马文华,等.计算机专业《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8,(2).
篇10
【关键词】独立学院;电子技术;教学改革
电子技术与计算机硬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与许多专业课程(如计算机组成原理、单片机设计等)关系密切而又相对成独立体系的特点,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甚至影响计算机专业知识构架和培养人才质量。电子技术知识点多且碎,包含电路分析、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加上很多学生电学基础较差,因此在学习电子技术的过程中,因无法掌握电子技术的学科特点和规律而无法入门。为了提高电子技术的教学质量,笔者通过近几年教学成果和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对电子技术教学总结了初步的教学思路。
一、根据教学对象选择教学内容
当前适用于独立学院的电子技术类教材类型贫乏,选择余地不多;独立学院的学生基础较差,作为基础课课时量有限,重点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所以选择适合教学对象的教学内容尤为关键。电子技术教学的目的一是要为后续专业课打下牢固的硬件基础,二是要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与电子联系密切的专业课有单片机设计和计算机组成原理等。在教学大纲、教学目的、内容选材上需要注重专业特色,选用与之相适应的教材、内容以及讲授方式,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能比较容易地接受知识,掌握课程要领。电子技术起初是分到两个学期。上学期72课时,选用康华光主编的《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五版);下学期72课时,选用康华光主编的《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五版)。这样下来学习理论知识的课时太多,学生反而有些倦怠。从05年起电子技术课时重新做调整,安排在一个学期,共72课时,先后选用林婕、杨旭业主编的《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寇戈、蒋立平主编的《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第二版),并在该教材基础上增加了与计算机专业紧密相连、与电脑硬件密切相关的内容。如555时基电路在延迟电路与定时器、报警器、自控开关、玩具与休闲电路及其他电子电器中的应用。在电子器件制作中,要求学生每人应用555定时器制作简易变调电子门铃。如编码译码器在电脑显示屏中的应用,半导体数码管―LED数码显示屏,显示器件为7段码数码管,适于制作时钟屏等,是显示数字的电子显示屏。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师教学过程中必须转变思想,从以学科为主转向以学生为主。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独立院校学生的层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电子技术的学习中得到最大收获,是教学中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理解感到困难的问题,尽量结合学生专业实际多举例,尽量用白话语言表达清晰,帮助他们理解加记忆。对于比较简单的内容应以引导学生自学、分析并总结规律。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要鼓励他们积极提出问题,采用课堂讨论、集中评讲或个别辅导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弥补他们基础不足。由于电子技术涉及的电路结构复杂,有时候为了节省时间和保证绘图的准确性,采用多媒体是有必要的;同时,多媒体更能展现出电子电路的整体性及电流的走向性,还可以放映一些演示实验,加深学生对电路功能的理解。因此在电子技术的教学中多媒体手段只能适当不能过度,必须配合适当的教学内容使用。电子技术中有很重要的逻辑推理比重,课堂讨论非常重要,而多媒体方式在深入讨论问题时就难以发挥作用,传统的板书则在这方面更为灵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抓住精选的教学素材并采取恰当的教学手段。
三、树立典型、区分特例、重视电路功能的分析
在电子技术中电路特别多,同一类型电路也是多得数不胜数。所以要树立典型的电路让学生掌握分析电路的一般规律,然后举一反三。如:在讲解放大电路时,以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为例,绘出直流通路,分析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基极电流、集电极电流、集-射电压);绘制交流通路,转变成微变小信号模型,分析电路的动态参数(电压增益、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然后在此基础上变换信号源的输入端和负载的输出端,就有了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另外两种组态,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和共基极放大电路。再变换核心管子为场效应管,就这样举一反三。这也就要求学生掌握每个规律外的一些特例。比如场效应管和三极管的不同之处,三极管是电流控制型器件,而场效应管是电压控制型器件。电子技术是以电路为基础的,通过电路结构分析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电路的本质,掌握电路的规律,归纳总结和记忆大量的电路结构和功能。
四、注重实验与理论相联系
实验教学是电子技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电子元件的物理性及其综合应用,理解和巩固电路基础知识,而且使学生学会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际,提高动手能力。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才技能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独立学院对人才培养,技能素质的提高越来越重视,因为社会需要“学则能用”的高素质人才,以便在工作岗位上较短时间内能独立工作,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要想全面提高电子技术教学质量,一定要重视电路实验与理论课相联系的教与学。利用理论课的学习来解释实验现象,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电子电路实验所用实验器材基本上都包含了二极管、三级管等比较容易损坏的电子元件,所以为了保证学生实验质量,进一步做好实验前的讲解及演示是十分必要的。可采用多媒体来更好的辅助完成这项工作。首先将实验所用器件图片或照片在多媒体上进行讲解说明,既可以加深学生印象,又可以对前面所学内容 (关于实验元件)进行复习。其次可将电路连接方法和顺序以课件等方式进行逐步演示,使学生动态了解实验电路连接过程,还可以将已连接好实验器件电路在不同方位拍照后将数码照片给学生演示,以达到学生可以立体地多方位地了解正确地连接方法,减少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仪器的损坏,也可解决现场给学生演示时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或方位不同造成的一知半解的情况。
由于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开太多的实验,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或动画来演示实验。还可以举一些生产或生活贴近的例子,如学生经常使用到的功放,增强学生的亲切感。总之,架接好实验与理论的桥梁,使偏爱理论或偏爱动手的学生都能找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这座桥梁能在学生脑海里建立了,才有可能实现“学用互通”。
五、小结
在电子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对象,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树立典型、重视电路结构的分析,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区分特例,加深学生对电路结构本质的理解。通过构建实验与理论的桥梁,使学生能够形象地理解电路,对所学内容加以应用。增强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符强.对独立学院特色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与实践,2008(4):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