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图文技术范文
时间:2023-09-25 18:24: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印刷图文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艺术设计;印刷;教学
一、艺术设计与印刷工艺
艺术设计主要是指在二维或三维空间内将各个元素组合布局,其中包括图形创意、色彩编辑、文字设计等重要元素。这些设计内容的传达最终会通过现代印刷工艺技术来传递,批量复制的印刷工艺属性同时也成为艺术设计传播中最为重要的手段,两者紧密结合,不可分割。印刷工艺的每一次改革创新都会对艺术设计作品的表现方法和形式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印刷工艺对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印刷工艺理论
完整的印刷流程主要包括印前、印刷、印后三阶段。
(一)印前
印前技术指的是印刷前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传统手工设计稿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原稿,特别是印前计算机图文处理,伴随科技的高速发展,融合着电子网络技术、激光技术、图文技术等,迅速将艺术和技术结合进入现代数字制版时代,成为先进印刷工艺的主流。
(二)印刷
1.平版印刷由早期的石板印刷演变命名,又称胶刷。印刷图文和非印刷图文几乎在一个平面,通过油水不相融的原理使需印刷的图文涂上油墨,非印刷图文吸收适当水分。版面涂拭油墨后,印刷图文部分便开始排斥水分吸收油墨,而非印刷图文需要水分抗墨。此方法称为平版印刷。2.凸版印刷、凹版印刷凸版印刷是通过印刷机的给墨装置通过墨辊将油墨转印。凸版上的印刷图文部分远高于非印刷图文,油墨只能转印到凸出的图文部分,而非图文部分则没有油墨。在印刷压力作用下,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从而完成印刷。凹版印刷是与原稿图文相对应的凹坑与印版的表面所组成的印版,方法是利用压力接触,直接将凹坑中的油墨压印到承印物上,油墨量的多少决定承印物上墨层厚度,完成印制。3.丝网印刷丝网印刷是将布织物网绷在网框上,传统方法是采用手工刻漆膜、光化学制版制作。现代方法则是利用感光材料照相制版,使丝网印版上印刷图文的丝网孔为通孔,非印刷图文的丝网孔堵住。通过刮板挤压,油墨通过网孔转移到承印物。4.热转印印刷热转印是一种新兴的印刷工艺,由国外传入,通过热转印机加热加压将转印膜上的图文转印在承印物上,油墨层与承印物表面融为一体,视觉效果甚好。传统升华热转印是需要按照图片尺寸制作出网点式凹版电雕版,将凹版安装到机械上印刷到PET聚酯薄膜上即印刷成热转印花膜,转印花膜安装上热转印烫印机上进行印刷,操作简单,图案一次成型,无需套色。数码热转印是当前比较先进的技术,印刷图案打印在转印纸上,用烫印机印制,操作简单。
(三)印后
印刷产品成型的最后阶段,工序流程丰富繁多,例如烫金、打孔装订、磨光、覆膜、涂胶等,通过精修装潢,提高印刷产品的档次。
三、印刷工艺实践实训
(一)校内实践实训教学的主要内容
以数码热转印印刷方法为例。数码热转印的承印物主要针对T恤、布包、情侣服及个性化服饰定制。传统升华热转印制作成本高昂,而数码热转印制版工艺简单,周期缩短,印刷图文从Photoshop软件内处理完毕,直接将信号传输到打印设备打印,效率快,色彩还原度高,是传统热转印无可比拟的。针对当下应用较多的数码热转印,制定“动手绘稿,独特定制”的布包小课题,学生兴趣浓厚。前期的承印材料选择上,学生多途径搜集购买各种承印物,因为材料性能的不同直接关联到数码热转印时间的差异性,也影响最终的印刷效果;原稿设计让学生手绘或软件制作,制定独一无二的个性图案,在此课程先前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图案基础、图形创意、字体设计编排等课程,因此学生有基础绘制个性图案;图文完成后开始规范制作打印,通过转印机将图案转印到布包上。
(二)校外实践实训教学的主要内容
1.印刷企业参观学习这个阶段的教学点主要是校外实训基地———隆泰印务,授课教师带领学生去印刷企业了解印刷流程、设备、材料,感受印刷流程的真实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化课堂中的理论知识,培养实践与创新意识。2.布置实际案例操作作业以丝网印刷为例,学生针对本土文化,课下前期调研,每组提炼出泰州代表性文化演变成图案,将先前的图案专业基础很好地衔接;学生在企业内学习“绷网—脱脂—烘干—剥离片基—曝光—显影—烘干—修版—封网”的丝网操作,在独立操作时,教师和企业工人阶段性跟踪。整个过程完成下来,教师监督、企业技术指导,深入泰州文化并将传统手工丝网印刷技法吸收,教学效果甚好。
四、结论
通过印刷工艺理论、校内印刷实训室实践教学、企业参股实训,让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能够系统了解从“印前原稿设计—印前制版—材料运用—印刷流程—印后加工”的整套过程,更大地发挥了印刷工艺课程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2
1.1数字印刷的概念到目前为止,国际上还没有对数字印刷(DigitalPrinting)的标准定义,主要存在两个观点,一个是计算机行业的观点,另一个是印刷行业的观点。计算机行业把由数据输出到纸上的技术过程均称为数字印刷,不管它是黑白的还是彩色的。因此也把这种意义上的数字印刷机称为打印机(Printer)。而印刷行业则把由数字信息代替传统的模拟信息,直接将数字图像信息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印刷技术叫做数字印刷。
数字印刷是用数字信息代替传统的模拟信息,直接将数字图像信息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印刷技术,它将各种原稿(文字、图像、电子文件、网络文件)输入到计算机中进行处理后,无需经过电分胶片输出、冲片、打样、晒PS版等工序和时间,而直接通过光纤网络传输到CMYK四色数字印刷机上印刷或直接进行分色制版的一种新型印刷工艺[2]。
1.2数字印刷的工作原理数字印刷系统一般由图文合一的印前处理系统与数字印刷机或照排系统组成。数字印刷利用印前系统,将图文信息直接通过网络传输到数字印刷机上,印刷出彩色印品。操作人员根据用户的要求及其所提供的原稿输入计算机(印前处理系统);在计算机上进行图文数据的处理,对图像进行色彩、阶调、层次等有益的调整,进行能满足用户要求的创意、修改以及文字合成等,再将图文信息进行编辑排版,最终将理想的图案、文字编排成用户满意的内容和形式。这些数字化的信息最后经过RIP栅格化处理,生成相应的单色像素数字信号,然后将这些数字信息输出到电子数据控制中心,这样就可以进行分色制版;也可以将数字信号传送到印刷机的激光器上进行调制,发出相应的单色激光对印版滚筒进行扫描。由感光材料制成的印版滚筒经感光后就能吸附油墨或墨粒,这样就可把图文信息转印到呈印物上,完成印刷[3]。
2数字印刷的关键技术
2.1静电成像数字印刷技术静电成像(Electro-photographic)又称电子照相技术,其基本原理是用激光扫描的方法在光导体上形成静电潜影,再利用带电色粉与静电潜影之间的库仑作用力实现潜影的可视化,最后将色粉影像转移到承印物上完成印刷,将小颗粒的粉末附着固定在纸上成像。打印的程序各厂牌虽有不同,原理则大同小异。通常是将打印的资料转换成小点之后,以激光把小点扫描到一个旋转的滚筒上(滚筒用对光高度敏感的材料制成,并带有正静电荷,被激光扫描到的部位则转为负静电荷);当滚筒转到粉末槽的旁边,粉末带正静电荷,所以立即附着在激光扫描的部位,即是要打印的影像;这时一张带负静电荷的纸在滚筒下方出现,所带电极强度较激光扫描到滚筒上的略大一些,于是滚筒上的粉末就被吸到纸上,加热固定之后,打印就完成。这一流程单色走一次,彩色要走4次(CMYK四色粉末各走一个滚筒)。成像的粉末非常细小,通常是固体粉状[4]。
2.2喷墨成像数字印刷技术喷墨打印则采用不同技术,以小滴的墨水滴到纸上,组合成像,墨滴非常小。滴墨的位置靠喷墨头准确的精细移动,用多个不同彩色的墨水匣,可以打印出完全色彩的影像。一般要求油墨中的溶剂、水能够快速渗透进入承印物,以保证足够的干燥速度;油墨中的呈色剂能够尽可能固着在承印物的表面,以保证足够高的印刷密度和分辨率。因此,所使用的油墨必须与承印物匹配,才能保证良好的印刷质量。
按照喷墨的形式把喷墨成像分为连续喷墨和按需(脉冲)喷墨[5]。连续喷墨所喷出的墨流是连续不间断的,在压力的作用下通过细小的喷嘴,在高速下分散成细小的墨滴。当每一滴墨滴离开喷嘴的时候被充以静电荷,通过改变电场的有或无来实现在承印物上的印刷。按需喷墨也叫脉冲给墨,它是将计算机里的图文信息转化成脉冲的电信号,然后由这些电信号来控制喷墨头的闭合,即实现承印物上的图文区或是空白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喷墨技术要属压电陶瓷技术。
2.3磁成像数字印刷技术磁记录成像技术与磁带的记录技术采用的是相同的记录原理,即依靠磁性材料的磁子在外磁场的作用下定向排列,形成磁性潜影;然后再利用磁性色粉与磁性潜影之间的磁场力的相互作用,完成潜影的可视化;最后将磁性色粉转移到承印物上[6]。
磁性色粉采用的磁性材料主要是氧化铁,这种材料本身具有很深的颜色,因此,这种方法一般只适合制作黑白影像,不容易实现彩色影像。
3数字印刷的应用
数字印刷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商业印刷、情报印刷、包装印刷、报纸印刷、卡片印刷、制罐印刷、短版印刷、按需印刷等。由于数字印刷的特点,它已经在印刷业占据越来越多的份额,尤其在欧美市场,已经形成与传统印刷并驾齐驱的态势。
4结束语
数字印刷技术以其不同于传统印刷技术的方式,越来越趋于成熟并引起广大关注。同时由于数字印刷开发的是以一个新的概念来开发的市场,与传统印刷业务也有本质的区别,所以随着我国印刷业务朝向短版、快速、个性化发展的领域进军,数字印刷将凭借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在我国得到飞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净.数字印刷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贝内特.数字印刷和可变数据印刷[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08
[3]时永青.数字印刷及其与传统印刷之比较[J].印刷杂志,2004(2)
[4]胡维友.数字印刷与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07
[5]刘全香.数字印刷技术[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06
[6]任云.数字印刷中的成像技术[J].今日印刷,2006(3)
篇3
“这是最近利用我们的纳米制版印刷技术,打印的各种图样。”在宋延林的办公室,宋延林向记者展示了基于纳米制版技术的各种打印样品。生动艳丽、栩栩如生的图样让人耳目一新。
专家们认定,中科院化学所的纳米材料绿色制版技术,彻底解决了印刷制版过程中的污染和资源耗费问题,加快了印刷业的“数字化、绿色化”进程,未来将打造百亿元的产业链。基于该技术,2009年8月,由中科院化学所、联想投资、联想控股和TCL、里奥投资等著名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北京中科纳新印刷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中科纳新)。
项目负责人、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员宋延林告诉记者,纳米材料绿色制版技术已在北京日报社印刷厂进行数个月的现场制版印刷试点,虽然从“外观”上难以分辨与其他报纸有多大区别,但该技术对减少污染、降低成本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还在深入研究纳米印刷中的深层次问题。”宋延林说,目前团队还在持续完善纳米印刷技术,以期让纳米印刷更加完美。
有心人的灵光乍现
一次偶然的机会,宋延林去中科院下属的一个印刷厂印资料,闲谈中,印刷厂的工作人员向宋延林诉说了印刷制版过程中的种种弊端。
当时,宋延林从事的研究领域是纳米材料。对于印刷过程中暴露的诸多问题,宋延林平时也有所耳闻,但始终没在意。而今听印刷厂工作人员的诉说,不禁灵光一闪:如果运用纳米材料,直接打印形成具有相反浸润性(超亲油/亲水)的图文区和非图文区,就可以避开现有印刷制版技术的种种弊端。
宋延林立刻着手实验自己的想法,抛开感光成像的思路,提出基于纳米材料亲/疏水可控转换原理的打印制版技术,在实验室很快获得了成功。
纳米材料绿色印刷制版技术与现有印刷制版技术在基本原理上存在很大区别。基于纳米材料研发的绿色印刷制版技术,将特制的纳米复合转印材料直接精确打印在超亲水的版材上,通过纳米尺度界面性质的调控,在打印区和非打印区形成具有相反浸润性(超亲油/亲水)的纳米微区(图文区和非图文区),从而实现直接制版印刷。
该技术路线彻底摒弃了感光成像的技术思路,其优势显而易见:一是省去了感光预涂层及其冲洗化学品,在根本消除环境污染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成本;二是大大简化了制版流程,无须暗室避光操作,并省去曝光、冲洗、晒版等环节;三是直接在印版上打印图文,减少了图像转移次数,图像再现性好,无须拼版、修版,因而图文质量大大提高。
未来梦想
“鼠标一点,轻松制版;成本低廉,告别污染”,这是宋延林以及他的团队研究的纳米绿色制版技术的形象描述。多数人还认为这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但这项新技术已开始收到成效,在众多的印刷企业得到了示范应用。
“不避光、无污染、成本低、可回收”,这无疑将感光成像所具有的缺陷都成功避免,有专家用一个很形象的词来形容——“弃暗投明”,没有暗室操作,不用感光成像,大大降低了成本,也避免了污染的过程。
实现绿色印刷,不仅仅是普通书刊报纸的印刷制版,宋延林所梦想的是解决整个印刷工业的污染。“我们要做的是解决整个印刷过程的主要污染,一个是绿色制版,解决废液排放;一个是印刷铝版基的绿色制备,解决高耗能和废酸、废渣污染问题;一个是绿色印刷油墨,解决VOC 排放和溶剂残留,特别是食品的塑料包装的印刷。”
“我们还要将打印作为平台技术,向很多重要行业延伸。”宋延林说,比如电子行业的印刷线路板,它的制造过程和印刷制版是十分类似的,也是一个曝光腐蚀的重污染过程,目前我们在绿色制造技术方面已经有了重要突破。
此外,这个技术还能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生物芯片等新兴行业,以及建材、印染等重要传统行业,如玻璃、瓷砖、纺织品上的彩色图案可以通过打印、印刷的方法实现。不仅可以满足个性化的需求,更解决了原来生产过程中的高耗能和高污染问题。
在实验室我们看到,一个LED灯泡连接到打印在纸张上的电路上,灯泡亮了。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已经变成了现实。将来,这个以绿色印刷为开端的技术,或许将引发中国众多的产业的绿色革命。
2011年,在市科委支持下,北京市纳米材料绿色打印印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宣告成立,这无疑将为宋延林以及他的团队创造了更优越的研发环境。
中国的印刷业是巨大的产业,2010年印刷业总产值达到6300亿元人民币,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预计“十二五”末要达到1.1万亿元。而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印刷术不仅是传承了古老的华夏文明的四大发明之一,更寄托着中国人的光荣和梦想。而纳米制版印刷,将为这个产业发展带来新的生机。
产业化探索
宋延林介绍,以往国内的许多产品研发,主要是针对国外已有技术体系中的某些环节有所突破,实现部分进口产品替代和国产化。而纳米材料绿色印刷制版技术属于全新的技术,没有可以借鉴的产业化经验,设备设计制造、软硬件配合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需要从头做起,挑战无处不在。
作为科研成果,纳米材料绿色制版技术已经得到了成功验证,但对于企业应用来讲,产品的易用、可靠显得更加重要。在成果应用取得一定成绩后,如何继续推动产业化的问题摆在了宋延林的面前。
在北京市与中科院科技合作的大框架下,2009年8月,由中科院化学所、联想投资、联想控股和TCL、里奥投资等著名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北京中科纳新印刷技术有限公司,使纳米材料绿色制版技术的产业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坚信未来前景光明
目前,中科纳通公司的“绿色打印RFID电子标签“项目成为第一批进入怀柔纳米产业园的项目。该基地将为中科纳新下一步发展提供空间,更将成为宋延林实现其梦想的舞台。
在资本力量的帮助之下,中科纳新很快有了市场动作。中科纳新确定的模式是,通过制版示范中心和示范企业的方式进行以市场推广。首先通过示范点的建立进行市场,然后进行产业基地和应用的复制。只有把第一阶段的“点”踩实了,后面才能实现市场扩张。
目前,中科纳新在报业领域即将与北京日报社等合作进行示范应用,书刊领域则与中科印刷展开了合作。
篇4
关键词:CTF; CTP; 激光照排机; 印前冲片
众所周知,在整个印刷工艺中,制作印版是决定印刷质量和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印刷制版主要有两种工艺:1)电脑连接激光照排机输出印刷胶片,印刷胶片通过强烈紫外光照射得到印版;英文简称为CTF(computer to film)。2)电脑直接输出印版,英文简称为CTP(computer to plate)。
近年来,CTP(电脑直接制版)在我国很多大型印刷厂、出版社得到了广泛应用,提高了这些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但由于目前CTP设备的价格以及其配套数码打样流程所需成本相对输出胶片而言略微偏高,而且据跟烫金(银)、局部UV(过胶)等印后表面处理工艺的要求,有部分印刷企业以及印后工艺仍然在需要使用CTF(也就是激光照排机输出印刷胶片)。这些印刷企业要适应高效率、高质量的竞争,就必须掌握激光照排机的输出技术。在CTF技术中,激光照排机的冲片药水的浓度、温度和冲片速度是决定胶片输出效率和质量的主要因素。
由于国内印刷胶片输出行业所用设备主要有日本网屏、龙霸和美国ECRM、克里奥、柯达等,所以笔者主要针对这两个国家的激光照排机进行探讨。当然,还有其他国家的品牌,这里就不做讨论了。
1 印前激光照排冲片工作参数对印刷质量的影响
首先,在激光强度稳定、曝光时间固定等正常曝光照排的情况下,冲片机的显影药水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非常强烈。胶片(胶片)表面的化学成分(银和卤化银的混合物)在强烈的化学作用下,迅速将前期照排时发生的光照反应所生成的银单质(Ag)还原,这个步骤就是“显影”。化学反应式:。这个显影反应是正反应,也就是说,显影液的浓度越大反应越快,这样,在反应时间固定的情况下,形成的网点(银颗粒)就越快,网点(Ag颗粒)的密度就越大,单位面积内胶片的网点过多,根据印刷原理:一个网点吸附一滴油墨。这样,印刷时单位面积内油墨覆盖率(网点密度)就越大,从而造成印刷成品颜色偏深、饱和度过高,图文颜色比较刺眼。而且,由于反应速度过快,网点形成太快,使得网点形状不稳定,原本边缘锐利的圆形网点,会变成边缘羽化的不规则圆点,如下图1:
而且药水浓度太高,网点(Ag颗粒)会变得过于浓密,这就造成网点密度过大;网点密度过大时,对于实地色(密度100%),造成不透光率过高。正常情况下,密度100%不透光率数值为3.8—4.2;对于非实地色,网点密度过大,则造成颜色过深,以下以密度98%色值为例,如下图2:
印刷时,印版的黑色部分吸附油墨。上图中
,左图黑色部分面积大,而空白部分明显偏少,加之印刷时产生的压力使网点扩大,所以此时98%的颜色印刷后可能变成100%印刷颜色,也就是颜色偏深;而右图则正常体现98%的印刷色。
以上讨论的是药水浓度过高的结果。相之,如果显影药水浓度过低,就会造成显影不足,导致网点密度太低,不透光率偏低,如下图3:
不透光率不足会造成印版上的银盐附着力低而使得印版上的图文容易磨损,造成印版耐印力低,从而提高印刷成本;同时会因为网点不够深而使得印版吸附油墨量过少,从而造成颜色偏浅。
其次,在冲洗胶片过程中,还有一种不可或缺的药水:定影液。对于定影药水,它的作用就是将前期的显影反应得到的图文固定,并将非图文部分的卤化银(未发生光照反应)清洗去,从而在胶片上得到纯粹的图文和非图文(空白透明)。由于这个过程排出的废水中含有卤化银,所以这种定影费药水可以提炼出银金属。银是贵金属,随着国际金价、银价的不断攀升,定影费药水的回收价格也非常看好。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很多输出公司为了得到等多的费药水而将定影药水的浓度降低,这样就可以通过增加消耗量来得到更多的费药水。这是一个降低成本的好办法,但是要注意控制好浓度,否则就会因为显影药水浓度不足而造成印刷胶片因定影不彻底而产生灰白色块或灰色块,而这些白色、灰色块,会直接体现在印版上,使得最终印刷图文也带上白色、灰色块,也就是印刷品不合格。通常显影药水和水的配比是3.5:1或4:1,具体比例要看具体设备和工作环境;通常药水的包装盒上都会注明配比:2:1;但是,这个配比只是厂家的一个理论值,仅供参考,不能作为企业的适用标准。当然,如果显影药水浓度太大,就会造成浪费。至于药水浓度的控制,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由于药水不断损耗,所以,浓度不断变小,为了弥补这个损耗,要注意调控补给药水的补给量。通常为了得到更高浓度的含银废液并且不浪费药水,都把补给药水量设置为一个合适的“量”,而这个“量”使得企业每月的药水消耗成本刚好等于回收废液所得的收入。这个“量”是不固定的,不同品牌的胶片、药水、设备都不一样,工作人员要经常监控费药液的含银量。
再次,除了药水浓度对印刷有直接影响外,冲片时间(速度)也是一个影响印刷成品的重要因素。速度太快化学反应未能彻底完成而造成输出的胶片网点密度、黑度不足,最终得到的印刷图文颜色偏浅、色彩饱和度低。如果速度太慢会造成时间上的浪费,效率太低是商家所不愿看到的。为了统一步调,冲片机的显影、定影、水洗的速度是一致的,否则会造成“卡片”,给操作人员带来很多不便,而且造成胶片的浪费。同时,由于速度太快,会造成最后的风干时间太短而使得输出的胶片较湿,这种情况下,一旦沾上灰尘,胶片就很难清洗甚至损坏。
最后,冲片的温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温度过高,化学反应过于剧烈,造成网点密度、黑度不正常,误差较大。而且药水在较高温度下容易发生氧化而变质,这样就使得电热管容易老化并且在其表面产生各种化学结晶或水垢,从而使药水温度不均匀:靠近电热管一端的药水温度合适而远离电热管一端的药水温度不足。这样,输出的同一张胶片中,左右两端的网点密度就不一样,印刷出来的颜色左右深浅不一。
篇5
瓦楞纸箱柔印预印的工作原理是先采用精密的柔印设备在面纸上印刷高档彩色图文,然后经瓦楞纸板生产线与瓦楞纸进行裱贴,最后模切成箱。这种生产方式完全能够满足高档商品瓦楞纸箱对强度和印刷精美程度的要求,且生产效率高、成本低。此外,瓦楞纸箱柔印预印还具备以下优势:可以印刷大幅面、多色瓦楞纸箱,一般进口卷筒纸卫星式柔印机最宽幅面可达1.8米,可实现6色印刷;印刷速度快,产量高,一般可达250~300米/分钟,能满足多条自动瓦楞纸板生产线的需要;无毒无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是一种绿色印刷方式,在食品、药品等产品包装印刷的领域具有极大的优势。
鉴于以上优势,瓦楞纸箱柔印预印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瓦楞纸箱生产企业的青睐。然而,瓦楞纸箱柔印预印容易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如何做好瓦楞纸箱柔印预印的工艺控制成为瓦楞纸箱生产企业关注的焦点。下面,笔者将多年从事瓦楞纸箱柔印预印工作的经验总结如下,愿与业内同行分享、交流。
纸张的选择
彩色瓦楞纸板一般是由轻涂纸或箱纸板和瓦楞纸或箱纸板黏合而成,如果它们之间的含水率高低悬殊过大,那么在吸收黏合剂以及加热以后,纸张的伸缩变化也将有明显差异,这就很容易造成瓦楞纸板的卷曲,从而导致瓦楞纸箱强度下降。所以,在卷筒纸面纸上机之前,最好先对其含水率进行检测,尽量选择含水率相接近的轻涂纸或箱纸板和瓦楞纸或箱纸板进行配套生产,防止瓦楞纸板出现卷曲现象。
另外,瓦楞层所采用的原纸质量如何,对瓦楞纸箱整体的抗压强度影响较大,所以,为提高瓦楞纸箱的抗压强度,必须特别注重选择环压指数高的瓦楞纸或箱板纸作为瓦楞层的用纸,这样可大大提高瓦楞纸箱的抗压强度。
印版的选用
为提高印刷图文的清晰度,一方面,要选择耐磨性能好、弹性和硬度适中的印版,以及控制好制版和印刷工艺,防止糊版和印刷不清晰等质量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墨辊的墨层不宜过厚,且墨辊压力和印刷压力要适当,以印刷着墨均匀、瓦楞纸板表面图文无明显凹凸痕为宜。
如果印版上既有细小线条、文字,又有大面积实地,可在大面积实地相对应的部位适当加垫一层薄胶布,以使得细小线条、文字与大面积实地的墨色基本一致,防止细小线条、文字因压力过重而出现糊版。如果细小线条、文字和大面积实地所需压力和墨量供给悬殊较大,可以将细小线条、文字与大面积实地分开印刷,也就是将一块印版分成两块,这样可以较好地避免印刷糊版弊病,保证印刷图文的清晰度。
油墨的调配
水性油墨的质量直接影响瓦楞纸箱印刷颜色的纯正和色彩效果,所以应注意选择质量稳定的油墨,这是十分重要的控制环节。质量好的水性油墨应该比较细腻均匀,加水或醇类溶剂稀释后无沉淀、结块现象,搅拌时无明显的泡沫现象,与其他油墨调配专色时,亲和性能良好,无不相溶现象,调配后的墨色纯正。
此外,在印刷中还要注意油墨黏度因pH值变化而引起的变化,一般可以通过每隔半小时左右加少量pH值稳定剂来解决这个问题,但切记不可随意添加pH值稳定剂,否则会影响印迹质量,产生多种印刷缺陷。
光油的耐高温检测
由于预印后的卷筒纸面纸需要在160℃以上高温的瓦楞纸板生产线上与瓦楞纸进行裱贴,因此如果印刷品需要过光油,必须对光油进行耐高温检测,这样印刷品在高温瓦楞纸板生产线上裱贴时,其表面才不会出现灼伤、划伤、擦伤等现象,从而确保印刷品的质量。
瓦楞纸板裱贴质量的控制
瓦楞纸与面纸的裱贴状态只有均匀、平服,使瓦楞纸板黏合成坚固的整体结构时,才能较好地提高瓦楞纸箱的抗压强度。
控制好瓦楞纸板裱贴质量的关键,就是要选择和调配好黏合剂,使黏合剂的黏度、流动性等性能与机器的性能(包括速度、结构等)、生产环境的温湿度相适应。另外,还要根据产品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机器进行裱贴,这样有利于防止瓦楞纸板产生起泡、脱胶和黏合不牢等质量问题。
篇6
关键词 高职教育;印刷图文专业;数字印刷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1-0014-02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但不能狭隘地将“技能够用”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应多注重职业素养提升和对该专业衍生领域的了解,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之初应调研行业就业趋势,理清职业能力要求。探索研究高职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学习和素质养成,探讨人文生活与技能生存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出的课程体系是为了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和社会需要的技术型人才。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印刷图文信息处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实施目的是基于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来构建的,通过有效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活动,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实用型人才,且具备一定的人文素质。
1 数字印刷行业人才需求与印刷课程现状分析
传统印刷行业逐步向数字化印刷转变是印刷行业发展的必然性,在变革和发展中对于数字印刷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技能要求也发生较大变化,相对应的高职印刷专业课程体系必须做出适当调整。以下是通过调查得出的对武汉地区印刷行业现状的认识。
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创新能力需求高于专业技术需求 数字印刷设备操作技能要求越来越低,逐步发展为“傻瓜式”的印刷设备,这会淘汰许多传统印刷岗位,但是对从业人员的综合技能和职业态度提出更高要求。如果高职印刷专业对应的课程设置还停留在设备操作学习上,一旦学生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将发现这些专业技能已经被淘汰。印刷设备操作简单化是行业发展的趋势,在课程构建中要将这部分课程弱化处理,开设课程的重点应放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方面。走访调研湖北地区印刷企业主管,他们提出理想的数字印刷行业从业人员具备的职业技能和素质包括认真严谨的职业态度、良好沟通能力、敢于创新的意识、较高的审美设计能力、足够的印刷操作技能与实践能力等。
不难发现,高职教育的很多课程都过多围绕“专业学习”建设,过分强调专业技能掌握,弱化了人的社会化发展的需求。在数字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是高职数字印刷课程建设中不能忽视的部分。
数字印刷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提高 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经济的需求使得印刷技术和印刷客户发生重大变化,目前市场上数字印刷对客户的服务多是采用“一对一”的模式,这种定制印刷要求从业人员具备更加全面的专业知识:掌握数字印刷技术的全套步骤和流程,掌握印刷设计的技能,掌握更具时代性的印刷工艺,提供针对性的印刷服务等。市场需求要求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课程设置,以满足毕业生在数字印刷行业的发展。
印刷专业课程实施轻实践,实训课师资缺乏 课程实施的主导者是教师,师资不足和实践设备的匮乏是现有数字印刷教学的难点。实践教学的首要条件是引进一流的行业从业人员进行实践教学,提供生产一线的先进设备。而现有教学实施过程中,由于师资不足、校企合作不完善、印刷设备昂贵、印刷实训耗材成本等诸多问题,致使学生实训课程实施不达标。课程名为实践课程,但实际上教授的还是不符合市场发展需求的理论知识和落后于市场需要的专业知识。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印刷图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明确提出该专业的专业实训课程必须聘请数字印刷一线一流从业人员进行教学指导。
2 数字印刷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数字印刷课程体系构建的工作步骤为:行业调查、市场调查、岗位设置、能力分析、课程体系构建、职业素质拓展课程(活动)实践、课程实施与论证修订。
行业情况分析 深入到湖北印刷协会、武汉地区数码印刷企业走访调研,明确专业培养方向和目标。结合行业、产业或区域发展需求和毕业生的去向,设置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确定专业培养方向:数码印前排版技术、印刷品设计、印后技术、电子商务印刷营销等。
岗位设置与工作分析 根据数码印刷职业岗位群来确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是实际工作和课程之间的桥梁,是课程开发最重要的环节,也是专业核心课程结构设计的重要依据。职业岗位群分印前、印中、印后三大部分。从岗位群分析出具体岗位,印前技术是数字排版、印刷设计、印刷图文采集、印前服务等;印刷中期是数码印刷技术、传统印刷技术、制版排版技术、印刷设备操作与维护等;印后岗位群是印后装订工艺、印后业务、印刷质量管理等。
典型工作任务能力分析 依据每个岗位的职责,要求解构与重构学生所具备的能力,将岗位职责解构为具体能力需求,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重构这些需求转换成对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具体要求,并且将这些能力要求进行分类和总结,包含素质能力、知识能力和综合能力。
课程体系设置 召开课程分析研讨会,由行业协会、行业实践专家、课程专家、专业教师根据职业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的要求,完成课程开发的任务。
其一,将工作任务转换成学习领域,形成专业课程方案和标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课程、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等;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为途径,使学生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的创新精神和熟练的职业技能为目标。
其二,以典型工作任务描述学习领域。专业技术课程的开发按照“从典型工作任务到学习领域(课程)”的流程,进行归纳和重构,根据专业职业能力的需求,确定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依据典型工作任务进行专业技术课程的结构设计,按照职业人才成长规律原则、理论和实践操作一体化原则,以工作任务和工作项目推行“教、学、做、产”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的数字印刷课程体系主要由三部分课程组成:素质提升与养成教育的通识教育课程、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及专业课程、行业通用能力提高的实训课程。
职业素质拓展 职业素质拓展主要通过各种竞赛或实践活动来提升课程学习的实践性,旨在通过体验式、活动式的课程形式进行职业能力的拓展训练,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通过有效的拓展方式将职业素质、心理素质、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借鉴国外体验式职业拓展培训的理念,运用模拟式、情景式、团队式等方法开展教学,通过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的大量体验式活动,使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做,在参与中感悟、在行动中思考、在学习中成熟、在团队中进步。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印刷图文信息处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如表1所示。
3 数字印刷专业课程实施思考
坚持课程实施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一致性 课程实施是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目的的必要手段,了解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也就明确了课程实施的目标。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实施,一方面能很好地把握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不会因课程实施者的个体意识发生教学目标的偏移;另一方面,实施者能明确当前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关系,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职业技能学习情况。
课程实施需要应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基于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提升为核心的课程实施依靠传统的讲授教法、单一演示法、理论讨论法已不能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变革中的高职教育需要高职教师敢于改革,结合行业发展来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摸索研究新的“四阶段教学法、头脑风暴法、思维导图法、项目教学法、现代工作岗位培训法”等教学方法。
完善课程,实施教学评价 “……教育教学评价应当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体的职业发展途径,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最大限度地实现其自身价值。”目前,在高职数字印刷教学评价中开始引入“市场评价”,通过课程实施后学生的技能掌握来完成商业订单,通过商业活动产生过程中的问题来评价课程实施。这种评价能反映出教师工作是否有效,能侧面评价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是否提高。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印刷媒体 转型升级 创新发展
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印刷媒体受到数字媒体(新媒体)的严重冲击,以印刷媒体为依托的传统印刷业也显得步履维艰,原本作为信息主要传播媒介的印刷媒体路在何方?本文从分析印刷技术与印刷媒体相互依存发展的角度,对印刷技术的转型升级与印刷媒体的创新发展进行探讨,认为利用现代数字印刷技术实现传统印刷技术的转型升级,推动印刷媒体的创新发展。
一、印刷技术的革命推动印刷媒体成为大众媒体
印刷媒体是以纸张为主要载体,以印刷为手段进行知识、信息与文化传播的一种媒体。从甲骨文的诞生到造纸术的发明,再到活字印刷术的问世,印刷媒体逐步成为传递信息、表达文化思想、记录历史变迁的最重要的信息载体。
1.中国古代印刷技术的发展对推动人类文化传播的重大贡献。
印刷术是对世界文明发展史具有突出贡献的伟大发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早在公元 7 世纪的中国唐朝,雕版印刷术就诞生了。虽然雕版印刷在制作前期工序复杂,耗时费力,但是一旦制作出成品开始印刷,就变得非常省时高效,并极大提高了印刷品质量。我国现存最早的出版物《金刚经》就是用雕版印刷出来的,因其印刷工艺之精美而被誉为印刷界的“活化石”。雕版印刷由于其前期制作工序复杂,耗时费力,逐步被后来更先进的印刷技术所取代。在公元11世纪的中国北宋时代活字印刷术诞生了。北宋人毕N经过多次反复试验,在1045年前后发明了对人类文明进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活字印刷术。毕N的活字印刷术解决了雕版印刷耗时费力的缺点,大幅度提高了印刷的速度,是印刷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技术革命,对世界媒介发展及传播史也具有里程碑意义。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掌握文字信息批量复制技术的标志,从而使各种文化典籍得以广为传播并流传至今,对整个世界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现代印刷技术的发展与纸质大众传媒的诞生。
中国虽然早在11世纪的北宋就已经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其后又有王祯的木活字、以及后来的金属活字等活字印刷的记录,但直到明清、甚至民国仍大量使用雕版印刷。因为汉字结构复杂,数量巨大,如果成千上万的汉字都使用活字,那早期投资是十分巨大的,这就是活字印刷在中国历史上推广很慢的一个重要原因。但西方拼音文字结构简单,只要制作浇铸50多个字模,就可进行活字印刷,因此活字印刷对于西方拼音文字而言就更具有优越性而得以迅速大力推广。
所以,真正现代印刷术的开创者是15世纪中期的德国人约翰内斯・古登堡。古登堡是德国的一名铁匠、印刷工和出版商,他早在1439年就开始对金属活字的试验,发明了铅活字印刷术,1450年古登堡与人合作开办印刷厂,当年便印制了《拉丁文文法》,这是古登堡的印刷术发展成熟并进入实用阶段的重要标志。他还利用欧洲立式压榨机原理,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印刷机。古登堡在印刷史上的突出贡献就在于把金属活字、油基油墨和印刷机等印刷元素整合成一个可以大规模生产的印刷系统,不仅开启了印刷革命,而且推动纸媒体发展为大众媒体。古登堡的金属活字是在文艺复兴前期人们对科学文化的需求不断增涨的社会环境下产生的,故在随后几十年间便迅速在欧洲传播开来,也是西方印刷术走向大规模使用的开端,对推动欧洲文艺复兴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这项先进的发明使出版业发展更为迅速,书籍印刷更为简单快捷,报纸和期刊也随之应运而生。
世界各国在随后的四百年中,一直沿用了古登堡的印刷技术,并不断有新的进步,18世纪末发明了平版印刷术,19世纪中期发明了以蒸汽为动力的印刷机,20世纪初发明了胶印技术。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卷筒纸胶印技术被广泛使用。与以往的印刷手段相比,卷筒纸胶印技术印刷速度更快,比单张纸胶印机快 3 到 4 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运用,印刷技术又有重大进步,出现了数字印刷技术,尤其是在印前领域可谓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正是在印刷技术和造纸技术不断进步的推动下,纸媒体才逐步发展成为大众媒体。从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后,纸就成为了书籍的主要材料。到了公元11世纪40年代,活字印刷术诞生,特别是到15世纪中期随着古登堡铅字印刷技术的发明到逐步推广,印刷书籍才得以走入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当中,书籍的运用才逐渐得到了普及,报刊和书籍等纸媒体终于站在了引导人类文明与社会生活的最前沿。但真正商业化的大众化报纸的出现是20世纪初的事,因为直到19世纪中期发明了用于大规模生产植物纤维纸的造纸机,有效降低了纸张成本,才使得商业化的大众纸媒有了广阔的市场。传统的印刷纸媒体发展到今天,其种类主要报纸、书籍、期刊及其他印刷媒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印刷媒体开始进入高速发展的时代,印刷工业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在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这10年间,国家大力投入资金用于对印刷技术和印刷设备的改造升级,报刊书籍等纸媒体的印刷实现了“激光照排、电子分色、胶印印刷、装联动”的基本目标,印刷行业的工作效率和印刷制品的质量都显著提高。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作为媒体中的元老,印刷媒体及印刷业产值增长有所减缓,竞争愈发激烈。
二、 纸印刷媒体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发展机遇
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纸印刷媒体记录了人类的思想变迁和精神动向,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人类最富有的精神之所在。纸印刷媒体的发展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人类文化传播的发展史,书籍是人类社会历史中最重要的文化传播载体,无论是名著史籍,还是家族族谱,都一一记载着我们人类思想的变迁。到了近现代,报纸期刊与书籍并肩发展,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了更为深远的影响。在电视广播媒体尚未出现之前,人类文化主要是依靠纸印刷媒体才得以传承。但在信息化时代,纸印刷媒体的发展遭遇到数字媒体的严峻挑战。
1.纸印刷媒体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纸印刷媒体在与数字媒体的激烈竞争中步履维艰。数字媒体因其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性、信息的海量性、传播成本廉价性等方面大大优于传统纸媒体,越来越多的年轻受众目光被新媒体所吸引,报刊等纸印刷媒体发行量持续下降。在市场经济中,主导大众媒介组织运作的一直都是商业逻辑,以逐利为运营原则。从成本上比较,纸媒体出版发行通常采取“人海战术”,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人工成本的投入;为了提高受众的阅读量,一份报纸通常都是厚厚的一叠,这无疑又增加了前期制作如编辑等成本,也增加了后期印刷的成本。新媒体在传播方式上无需加工任何资源就可以直接通过数字化进行信息传播,而且是一种面对面地传播,在传播过程中所有受众都可以接收到,而不是像印刷媒体只针对目标受众进行传播,这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不必要的成本,因此新媒体具有传统纸媒体无法比拟的传播成本优势。
再从传播特征上比较,纸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性不如新媒体。 纸媒体都是单向的传播方,将大量信息无差异地传递给多向的受众,容易忽略受众个性化的需求,使得受众和媒体之间缺乏良性的互动。新媒体利用数字技术将各种信息广泛传播给所有可能的受众,与受众之间搭建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在新媒体的传播过程中,传播方和信息接收方p方都是平等的。从本质上说,纸媒体传播过程中的受众是被动的,而新媒体传播过程中的受众则是主动的,传统纸印刷媒体不能有效满足读者差异化的需求。
2.纸印刷媒体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虽然纸媒体在传播成本和传播方式上比新媒体有明显的劣势,但纸媒体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已经形成了令新媒体无法替代的独特优势。从传播内容客观真实性的角度看,纸媒体具有文字内容的原创性和权威性。不管纸媒体怎么转变,其信息内容的原创性、权威性、档案性和安全性并不会随之产生变化。在当今开放的网络环境中,各种消息铺天盖地,良莠不齐,鱼龙混杂,而且网络上的消息者多为匿名,所以往往难以追究其责任,不能从根本上制止虚假消息和极端言论的蔓延,而受众在遇到这种“百家言”的情况时,往往都会选择自己所信任的传统纸印刷媒体。
从历史档案的角度看,纸质档案更是具有不可替代性,因为原始性的记录是档案的根本属性。电子档案虽然查阅起来比较方便,但电子档案无论怎么发展都不能替代纸质档案,对于档案来说其内容的原始性要借助形式的原始性来证明和确认。纸质档案的原件是集内容和形式两种原始性为一身的法定代表。纸印刷媒体以纸张为传播介质的特性始终为其他媒体的发展而形成档案,纸印刷媒体只要保存完好,人们永远都可以阅读。只要人类还有精神承担和思想传承的需要,纸印刷媒体就不会失去生存的空间。
3.走个性化、深度化、精致化的发展道路。
面对广播电视媒体和新媒体的双重夹击,未来的纸印刷媒体一定要坚持内容至上的宗旨,保持并放大自身传统优势,走个性化、深度化、精致化的发展道路。纸媒体在与广播电视和新媒体的激烈竞争中要争得一席之地,必须发挥纸质传播载体的独特优势,进一步加强信息的权威性、报道的深刻性,强化其媒体核心竞争实力。
一是要强化个性化主张,做足原创新闻。个性化主张是指对新闻报道的策划要突出个性,使之呈现报纸本身特有的立场和舆论导向,发挥原创新闻的效应。面对网络媒体的海量信息,纸媒体要用有限的版面传达出最重要、最有个性的信息,彰显纸媒体新闻的原创性和个性特征;二是加强对新闻内容的深层挖掘,增强报道的深刻性,形成独特的新闻视角,以帮助读者深度解读新闻。网络媒体抓的常常是时效性,优势在于能及时告诉读者“是什么”;而报刊等印刷媒体的优势和重点在于告诉读者“为什么”、“怎么办”。三是加强纸媒体品牌建设,树立起权威和公信力,增强软核心竞争力。四是在印刷工艺上,要充分应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成果,实现印刷业技术的转型升级,降低印刷成本,提高印刷质量,在精美时尚方面增加纸张吸引力,推动纸媒体的创新发展,实现纸媒体浴火重生。五是提高编辑和印刷的自动化水平,提高速度,进一步增强纸媒体的时效性。
三、用数字印刷技术实现纸印刷媒体创新发展
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际上逐渐流行起来的数字印刷已经成为印刷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印刷是印刷史上又一次深刻的技术革命,它是计算机技术和印刷技术的有机融合,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在印前系统将图文信息直接通过网络传输到数字印刷机上进行印刷的一种新型印刷技术,操作者将各种图文数字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上进行创意,修改、编排成为客户满意的数字化信息,无需经过电分胶片输出、冲片、打样、晒版等工序和时间,可以实现按需印刷,无版印刷。数字印刷系统主要由印前系统和数字印刷机组成。数字化印刷与传统印刷最大的进步就是“印前Pre-press)”替代“制版”。随着我国印刷市场的需求朝着短版、快速、个性化方向发展,数字印刷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也给困境中的纸印刷媒体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既可以降低纸媒体的传播成本,又可以满足读者对纸媒体个性化、精美时尚化的需求,还可以进一步增强纸媒体的时效性,适应现代社会人们快节奏的生活。
1.数字化印刷可以实现短版印刷,进一步降低纸媒体的印刷成本。
传统纸媒体在传播成本上人工成本投入大,尤其是前期制作如编辑制版等成本,仅制版成本就占总成本的10%-15%。数字化印刷就省去了胶片及印版的在机制版,可以实现按需印刷、短版印刷。“短版印刷”又被称为“数码快印”或叫“数字印刷”,是一种全新的印刷方式。传统印刷由于从设计菲林制版四色套印等烦琐的过程导致印前成本高,因此印刷厂的起印量一般不少于3000 份,当客户的印刷品印数不足1000份时,厂家一般不会愿意承印,除非客户愿意支付必要的起印费用。
而短版印刷直接将图文变成数码信息经计算机处理后由激光或喷墨来完成输出,由于省去了胶片及印版的在机制版,可以一张起印,也可以边印边改。短版印刷既环保又可使图文以各种介质传播,不仅省略制软片工序,而且节省了软片及化学药剂费用、场地及劳动力,缩短生产周期,尤其对报社来说可延迟截稿发印时间,等等,这些都可以节省大量成本。数字印刷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印前成本,而且因为数字印刷机自动化程度高,也极大地提高了印刷效率,如以往在正常情况下,从排照到打样再快也得以天计,现在数字化打样一小时之内就可以解决,如以计算机显示屏实行“软打样”则更快,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纸媒时效性差的问题。
2.数字化印刷可以实现按需印刷,能充分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阅读大众出版物的时间会越碓缴伲精准化的信息选择、有针对性的阅读等个性化选择正成为人们的新需求。所谓个性化,即为不同的读者定制。传统纸媒体在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方面不如新媒体,但这一缺陷可以被数字印刷所弥补。 数字印刷的最大优点就在于能够针对读者的个性需求,实现了操作人员与用户的互动和图文信息的交流及修改工作,根据不同用户的要求,既可以在印前处理系统中实现对文字自由度极大的编辑排版,又可以实现对图像的色彩、阶调、层次等各个细节的修改,精心选择读者应知未知且又乐于知道的新闻资讯,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数字印刷不仅无需制版,而且输出信息是随机可变的,从而开拓了个性化印刷与可变信息印刷的概念与做法,使得个性化印刷品生产变得简单而高效。
总之, 数字化印刷可以按照客户需要,在内容上按需定制,即时纠错,可变印刷,按需印刷,在数量上可以一张起印,时间上立等可取,可以随时随地、远程实现印刷品输出,有效满足日新月异的个性化快速印刷需求,发展空间非常大。
3.数字化印刷可以有效提高印刷质量,满足读者对精美时尚的需求。
网络时代,纸印刷媒体除了读新闻、看解读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便是给予读者审美享受,纸印刷媒体与读者那种如影随形、信手翻阅、方便携带等特点,仍然是别的媒体所不具备因而也是无可替代的。因此,网络时代的报刊书籍等纸印刷媒体必然是一份精美时尚的读物,以满足读者休闲审美的时尚需求。要满足读者对纸媒的精致化需求,除了在内容方面精耕细作、精挑细选之外,在版式设计、印刷包装等形式方面也要更加精美和充满个性。数字化印刷及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图文复制质量(因为在图文复制中,少一次周折,少一层失真的概率),更大意义是便于实现从印前到印中及印后的全数字化工作流程,进一步提高了印刷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印刷品质,以及经济与社会效益。
在传统的模拟式印刷工艺中,如果需要对原有图文作些修改或对色调作些改变,就必须从照相甚至原物信息源开始全盘返工,既费时又耗材,而且效果还不一定理想。而这些对于图像信息数字化处理技术来说,则是十分方便快捷高效的,不仅图文的形状、图像的色彩与阶调可以自由改变,而且剪辑、遮朦、组拼也可以达到天衣无缝的境地,这就可以实现对传统印刷媒体提档升级,满足读者对精美时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晖:《按需印刷:纸质媒体与印刷业的共同选择》,《广东印刷》2015年第3期
[2]李瑞丽:《浅析数字印刷技术及其应用》,《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年第21期
[3]詹国枢:《再过20年,报纸是啥样》,《新闻与写作》2015年第3期
[4]李合成:《全数字化无版印刷――印刷工业颠覆性技术》,《信息记录材料》2016年第4期
篇8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数字印刷 切入点
数字印刷,是20世纪90年展起来的一种高科技印刷技术,广泛应用包装、商业等领域,是未来印刷产业发展的趋势。作为一个智力、技术密集,促进科研和生产结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综合性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将在产业调研基础上,重点发展数字印刷产业的高科技项目,促进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一、数字印刷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1.数字印刷产业概述
所谓数字印刷,是指将数字化的图文信息直接记录到承印材料上进行印刷,是一种输入的是图文信息数字流,输出的也是图文信息数字流的印刷技术。
数字印刷主要用于包装领域、标签领域、商业领域、按需可变数据/交易账单以及装饰、装修、防伪等特殊领域,已形成从内容制作、印刷到印品分发的全过程,包括了各种特殊装订、数据库管理、可变数据应用、创意活动支持、电子邮件营销、特殊承印物质开发、特殊应用开发等完全客户解决方案的实行,如:Xerox、Canon、Scitex、海德堡、曼罗兰等公司都陆续推出了各种类型的数字印刷产品,其技术已发展成熟。
目前,国内外数字印刷企业主要采用连锁经营与独立经营两种模式。除了众多独立经营的快印企业外,Kinko’s, Sirapeedy,时浪等国外著名品牌均已在国内开店,而国内一些数字印刷企业,如:恒晟图文、上海同昆、上海电脑打印公司、千面图文等都在不同的城市开设了多家快印连锁店。2004年7月,北大方正启动方正印捷数字印刷连锁体系,目前此项业务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发展势头良好。
2.数字印刷产业发展特点
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印刷市场已发生了潜在的变化,主要表现如下:
(1)在图书印刷市场,图书的品种越来越多,印数越来越少,书店销售速度加快,而要求图书印制周期越来越短。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短版印刷将占书刊印刷的60%。数字印刷能适合这种快速、短版、按需印刷市场的要求。
(2)在办公业务印刷市场,机关、公司日常办公业务用的印刷品品种不断增加,印数少而要求印刷速度快。如简报资料、提案图表、可行性报告、快讯、通知、招投标书、评估报告、年报等等。数字印刷的业务量很大。
(3)在商业印刷市场,随着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开始发生变化,商业印刷比重上升,个性化、可变信息印刷在逐年增加。宾馆饭店简介、菜单、按个人喜好设计制作的个性化名片、结婚请帖、个人挂历、台历、贺卡、毕业纪念册、家庭画册、结婚画册、设计作品集等等都使个性化按需印刷市场越来越大。
而对上述个性化、可变信息印刷的崭新市场,传统胶印已无能为力,唯有数字印刷,才能满足这种日益发展的市场需要。
3.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数字印刷的发展仍很缓慢,部分企业经营状况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问题:
(1)数字印刷机价格昂贵。我国近年引进的Indigo、Agfa等公司产品售价高达数十万美元,使大多数企业无力投资。
(2)企业对我国按需印刷市场心存疑虑,对购买昂贵的设备,能否收回投资,提出怀疑。
(3)数字印刷产品生产价格较高。据了解北京某公司引进国外公司的数字印刷机,A3单面印刷,每张印刷费达6元,一张起印,收起印费120元。在广大消费者经济收入尚不太高的情况下,市场一些质低、廉价的印品仍为他们所欢迎。
(4)个性化印刷市场尚无力宣传,使老百姓不了解和接受。这是影响我国数字印刷发展的主要原因。
二、数字印刷产业发展趋势研究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数字印刷产业链的细化,新市场的开发创造了大量商机和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日益发展的市场需求,数字印刷将成为未来印刷产业发展的趋势。
(1)数字印刷在按需印刷市场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尤其是在当前互联网覆盖面不断扩大的情况下,网络印刷将会得到飞速发展,数字印刷所形成的按需印刷市场将成为诱人的产业;
(2)工业化数字印刷设备主要针对高端的客户群体、高档的质量要求、高数量的可变客户群体、高创造性的从业人员、高差异化的市场定位以及高特色化的生产领域。立足高端和差异化的高特色市场定位为印刷企业提高盈利开辟了新的途径,为数字印刷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前景。
(3)增值服务将成为印刷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随着印刷企业由加工型向服务型企业转变,国内外的数字印刷者都已意识到印后加工的重要性。印后加工不仅是数字印刷走向商业市场应用的关键而且是数字印刷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因此,数字印刷企业不仅要精心选择数字印刷设备,也要重视选址印后加工设备及其增值业务的类型。
三、高新区发展数字印刷产业的切入点
高新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是指我国在一些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建立的发展高新技术的产业开发区。
按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2008版)》,目前国家重点支持八个领域的高新技术领域:电子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新材料技术、高技术服务业、新能源及节能技术、资源与环境技术、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这其中,印刷应用软件、印刷线路板生产、先进制造印刷技术等都是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高新技术。
基于上述研究,高新区适于引进数字印刷设备制造与销售项目、数字印刷服务项目与数字印刷增值服务外包项目。其中,
1.数字印刷设备制造、销售项目
数字印刷设备制造领域,主要包括彩色复印机/打印机控制装置、单色系统控制装置、控制高速可变数据彩色系统等。目前全球的数字印刷设备制造商主要有:Xeikon、海德堡、IBM、HP、奥西、施乐、Delphax、Nipson等,国内的主要有方正、奥西中国等。
数字印刷设备销售面对的客户主要有:数字印刷服务公司、广告公司、传媒公司、政府机关、国有企业、外企、装修装饰公司等。
2.数字印刷服务项目
数字印刷服务行业受众客户广泛,需要数字印刷、个性化、可变服务的各行业客户。此类公司发展前景良好。购买数字印刷设备与系统,承接数字印刷业务,提供数字印刷全面的客户解决方案。本领域项目满足高新区发展要求,且能够园区企业,如动漫游戏、软件销售公司等在包装、封装、制作、印刷上的需求,利于带动园区动漫产业的发展。
3.数字印刷增值服务外包项目
数字印刷增值服务外包领域,主要包括印后加工、广告策划宣传、直邮(各个行业――如服装、银行、金融保险、食品、电子商务等等)、数据库管理、内容管理、E-mail发送、快递邮寄等,就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领域项目满足高新区发展要求,类似于服务外包类企业(业务流程外包、后台支持),属于现代服务业范畴。
参考文献:
[1]赵 伟:《数字印刷企业状况分析》[J].印刷工业,2009,9:57-59
[2]陈贵全:《浅谈数字印刷技术及其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3:9-9
篇9
彩色放大复印开创新蓝海
爱普生新推出的集扫描、打印、复印和放大功能于一身的Epson Stylus Pro 7710 MFP,由Epson Stylus Pro 7710大幅面打印机和GT-2500高速扫描仪组合而成,无需计算机就可以实现海报的彩色复印和放大,其“高速扫描、高速输出”的技术优势,可大大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同时,Epson Stylus Pro 7710MFP拥有多种放大模式,可以满足用户不同需求,可将A4、B5、A5等尺寸最大放大到A0,而且有专门的横幅输出模式,为广告喷绘行业用户开辟新业务提供了有力支撑。
环保优势独一无二
众所周知,在广告喷绘行业,不论从墨水的原材料组成成分来看,还是在生产、使用过程中,诸多喷墨打印机用的墨水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对人体造成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为广告喷绘行业从业人员创造健康的工作环境,把打印机的墨水做成环保产品,是众多打印设备厂商重点考虑的问题。爱普生在此次展会上,将带来全球首款64英寸环保溶剂型大幅面打印机――Epson Stylus Pro GS6000。它采用全新环保型“活的色彩GSTM”溶剂墨水,此款墨水完全不含有镍化合物,真正做到无毒无味,为广告图文输出行业人员提供了健康保障。同时,它还首次使用了双喷头设计,两个微压电打印头同时工作,实现2倍于以前机型的打印速度,打印产能最高可达25.2平方米/小时,同级机型中产能最高。
高品质带来高利润
广告喷绘是一个依赖设备产生效益的行业,在设备同质化严重的今天,大多数喷绘企业受到激烈的价格竞争困扰,利润越来越低,品质也随之下降。要想摆脱这种恶性循环,通过追求高品质来提高利润成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而爱普生产品为高品质带来了保障。为满足广告用户对大宽幅的进一步追求,此次爱普生特地展出Epson Stylus Pro 1188OC,其支持最大64英寸宽幅介质的打印宽度,在目前的大幅面喷墨打印机中还不多见。同时,由于它采用“世纪虹彩K3 VM”颜料墨水,使得黑白打印层次更丰富、色彩的饱和度更高。尤其是打印彩色图像时,打印出来的图像色泽平滑,细节显示清晰,人物样张肤色真实自然,为用户提供了高性能、高质量和多介质适应能力的跨行业打印解决方案。
新一代TFP微压电打印头独领
由于爱普生的微压电打印头技术在很多品牌的喷绘设备中得到应用,所以,一定程度上爱普生微压电打印头的一代代升级,也促进着广告喷绘行业的整体设备革新。在本次展会上将展出的双5色高速打印机Epson Stylus Pro 9710,采用双五色、即五色十通道打印头设计,工作时每种颜色的墨水可通过双通道、720个喷嘴精确输出,配合新一代微压电打印技术,实现打印速度双倍提升,在高光相纸上可达到32平米/小时的海报输出速度。
“活的色彩”演绎多元需求
对于广告行业用户来说,除需要制作宽幅的户外广告、灯箱广告外,易拉宝、海报的制作数量也很大。针对这种市场需求,爱普生此次带来了支持44英寸大幅面打印的Epson Stylus Pro9910以及使用白色颜料墨水的Epson Stylus Pro WT7910。前者采用全新11色“活的色彩HDR”颜料墨水,新增加的橙色和绿色可使得输出色彩饱和度高,赋予图像特殊的质感和真实感,使得广告作品达到更高的艺术层次。后者由于采用“活的色彩HDR WT”颜料墨水,通过利用光线的散射原理,打印出视觉上的白色。因此,可以在多种材质(包括透明胶片和金属胶片上)上提供非凡的高密度白色,以满足不同广告用户的喷绘需求。
个性化输出为业务增值
Epson Discproducer™ PP-100光盘印刷刻录机与Epson Discproducer™ PP-100AP光盘印刷机,提供了简单而高质的光盘刻录与盘面印刷一站式服务,可以自动完成光盘数据的刻录和光盘盘面的印刷,非常适合个性化、小批量光盘的制作。光盘印刷刻录机产品融合了微压电喷墨打印头、AcuGrip机械手等爱普生独有的专利技术,不仅在光盘制作过程中完全摆脱了人力,而且盘面的印刷品质可以达到专业印刷级的效果。有了PP-100系列光盘印刷刻录机的帮助,个性化光盘制作和印刷业务将成为一些广告图文输出企业新的增值业务,成为利润增长点。
篇10
印刷术和印刷的主要载体——纸张,都是我国古代的重要发明,中国为印刷技术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但近代以来,中国的印刷技术逐渐式微,西方新的印刷技术和设备逐步传入我国。1895上海成立了李涌昌机器厂,这是中国最早的印刷机械修造厂(《中华印刷通史》P562),自此掀开了中国自己的民族印刷机械设备历史的第一章。从1895年到1912年,上海又先后成立了公义昌机器厂、曹兴昌机器厂等6家印刷机械修配厂。1907年,北京也成立了贻来牟铁工厂,从事印刷机械修配业务。这些工厂虽然规模很小,但它们为中国印刷机械设备的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至1949年,中国的印刷机械厂已经有65家,从业人员318人,年产印刷机械47吨。
从西方印刷设备传入中国开始,中国的印刷设备经历了引进、自制和创新发展的历程。特别是自 20世纪50年代至今,中国的印刷、印刷设备和器材有了很大发展,目前中国印刷总产值已经跃居世界第三位,中国印刷机械设备产值已经进入世界前四位。印刷设备从印前、印刷到印后加工设备品种基本齐全,大部分设备处于国际中档实用水平,部分产品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一个较完整的印刷和印刷设备工业体系已经形成。主要表现在:
①印前制版实现了由“热排(铅排)”向“冷
排”的转变;由“模拟”向“模拟-数字”并逐
步向“全部数字化”转变。设备实现了由单机向
DTP并进一步向CTP的转变。
②印刷和设备实现了从传统的铅印为主到以现代
胶印为主的转变;最新的数字印刷及其设备也有
了很大发展。
③印刷设备水平实现了从低档到中高档、由单色
到多色的转变。
④印刷设备实现了从基本依靠进口到除部分高档
设备外基本满足国内需求的转变。
凸版印刷设备的发展与变迁
1041~1048年,我国的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1448年德国人谷登堡首创铅合金活字,并逐步实现了铅字排版、机械印刷。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铅印技术,即最早的凸印技术。1807年英国人马礼逊在中国广州开始制作中文铅合金活字。一般认为,使用合金铅活字,采用机械印刷的铅印技术以此时间(1807年)作为传入我国的开始(《中华印刷通史》P433)。
柔印技术则是后来将铅版变成柔性的橡胶版和树脂版技术发展的结果,柔印是当前被广泛使用的凸版印刷技术。
1.铅印设备的发展与变迁
凸版印刷设备包括制版机械设备和印刷机械设备。凸版设备于1590年欧洲耶稣会士在澳门出版印刷拉丁文《日本派赴罗马之使节》而传入我国。最早传入我国的铅活字制版设备是手拍铸字炉、脚踏铸字炉、手摇铸字炉,这些设备的效率由每小时铸数十个字到七八百个字,显然难以满足印刷的需求。1912年以后,中国开始采用自动铸字机,其效率可达1.5万字/时。凸版制版设备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便是铸字和排版合一的排铸机。我国最早使用的排铸机是美国人发明的摩诺活版自动排铸机和英国人发明的立诺自动排铸机。
凸版印刷机最早是由西方传教士带入中国的手扳架,效率极低,每天只能印刷数百张。1872年,上海申报开始使用手摇轮转机印刷,每小时可印数百张报纸。后来又出现牛拉、蒸气动力、自来火动力的轮转印刷机,效率也有所提高。1906年中国始用英国发明的一回转印刷机。1908年商务印书馆引进铅印印刷机。1909年我国从日本引进一回转印刷机。1912年我国引进双轮转印刷机,速度达2000张/时;同年,上海申报馆引进二回转印刷机;英美烟草公司印刷厂引进能同时套印四色的铅版印刷机。1919年我国又引进美国的二回转平台印刷机;后来又引进带折页装置的卷筒纸双面印刷机和彩色卷筒纸印刷机。
从19世纪初铅印技术的传入到20世纪70年代,我国一直是以铅印技术为主,印刷设备也是以铅印机及相关设备为主。主要印刷技术都是在铅与火中进行,也就是我国印刷工业“铅与火”的时代。
在期间,1943年为应对日军“扫荡”,我国的牛步峰等研制成功木质轻便铅印机。1952年上海精成机器厂试制出全国第一台LB401型四版宽卷筒纸报纸铅印印刷机;同年,该厂又试制成功500吨压纸型机及制版辅机。1952年北京将联华、公益等22个铁工厂合并成立北京人民机器厂。北京人民机器厂从成立至1966年,先后研制成功并批量生产对开手续纸平台铅印机、全张自动二回转平台铅印刷机、全张单张纸单面轮转铅印机、全张单张纸双面轮转铅印机、卷筒纸铅印报纸印刷机以及与铅印机配套的铸版机、刮版机、铸字机等,同时生产切纸机、三面切书机、订书机、全张折页机等印后设备。1957年,上海中钢机器二厂试制成功SL201型卷筒纸书刊铅印机。 1958年上海人民机器厂成立。上海人民机器厂的前身及成立后生产二回转平台铅印机、卷筒纸铅印报纸印刷机、卷筒纸铅印书刊印刷机。
随着技术的进步,北京人民机器厂从1963年试制成功并批量生产胶印机,我国的铅印设备开始被胶印设备逐步替代,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到90年代中期,铅印设备逐步退出印刷的历史舞台。
2.柔印设备的发展与变迁
柔印属于凸印的范畴,是在最古老的铅版凸印基础上,把硬质的铅版改为柔性的橡胶版或树脂版。柔性版印刷从1905年诞生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最初柔印采用橡皮凸版印刷和苯胺油墨,称为苯胺印刷。1952年10月22日,在第四届国际包装协会上通过决议,将苯胺印刷更名为柔性版印刷。
柔印一直发展缓慢,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才得以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技术的突破。1973年感光树脂版发明;同时制版技术也有了很大发展;供墨系统的网纹辊传墨技术的发明并不断完善;水性油墨的使用解决了含苯油墨有毒及环境污染问题。这些都为柔印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基本条件。
我国的柔性版印刷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70年后期,最早采用的是层叠式柔印机,印刷色块、线条、文字和粗网线图像。1979年上海外贸印刷厂引进美国麦安迪机组式柔印机和杜邦公司的柔版制版设备。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从德国、意大利引进卫星式柔印机。上海第三印刷机械厂和陕西北人印刷机械有限公司分别于1989年和1996年,试制一台卫星式柔印机,但并没有批量投入生产。直到2007年西安航天华阳印刷包装设备有限公司试制成功并批量投入生产卫星式柔印机。国产机组式柔印机始于20世纪末,1998年西安黑牛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机组式柔印机在展会上亮相。目前,我国已经能够生产层叠式、卫星式和机组式柔印机,并可批量供应市场。据相关调查,在2012年国内机组式柔印机新的装机量中,75.4%是国产设备。
平版印刷设备的发展与变迁
平版印刷包括石版印刷、珂罗版印刷和胶版印刷技术。其共同点是印刷图文部分和非印刷部分几乎处于同一平面。
1796年塞纳菲尔德(Alois Senefelder)发明了石版印刷技术。最早的石版印刷于1832年前由西方传教士带入中国。彩色雕刻石版印刷于1904年开始在我国使用。照相石印于1859年发明,彩色照相石版印刷于1931年传入我国。
珂罗版印刷于1869年前后由德国人发明,大约在清朝光绪初年传入我国。
平版印刷设备的制版设备主要是照相机和晒版机。印刷机则有平压平、圆压平、圆压圆3种印刷方式的印刷机。光绪初年,上海徐家汇土山湾印刷厂曾用引进的石印发明人塞纳菲尔德自己研制的手摇木制石印架印刷。后来又有手摇铁制石印机、电动石印机等。
采用胶皮滚筒间接印刷的胶印技术是由美国人威廉·罗倍尔(Ira W.Rubel)和德国移民卡斯帕·赫尔曼(Caspar Hermann)两位发明家发明的。他们同在1904年前后提出和实践了通过一个胶皮滚筒进行间接平印的胶印技术。1915年商务印书馆购进美国海立司平版印刷机(《中华印刷通史》P452),开始了我国的胶版印刷,至今已有98年的历史。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印刷和印刷设备仍然很落后,一般图书从发稿到出书要1年左右,有的甚至要拖2~3年,如当时的科学出版社平均出书周期是500天。一些新书出版发行时已经成了旧书。完全无法满足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求,因此,中央明确要求必须尽快改变我国印刷技术落后的状况,并明确提出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国家经委牵头解决。于是由范慕韩为组长的印刷技术装备协调小组成立,统一领导和组织全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作和科技攻关工作。印刷技术装备协调小组经过调查,瞄准当时国际先进印刷技术水平,在1982年提出“激光照排、电子分色、胶版印刷、装订联动”的16字发展方针。这个方针和发展规划迅速被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批准,并作为专项补充列入国家“六五”计划,从1986年起正式列入国家“七五”、“八五”、“九五”计划。正是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和16字发展方针的指引下,我国的印刷技术和印刷设备才真正进入蓬勃发展时期。以王选为首的我国科技工作者对“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的突破和汉字激光照排机的研制成功,为我国印刷技术甩掉“铅与火”,进入“光与电”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
1987年12月激光照排系统在《经济日报》鉴定,到1990年我国中央和省级报纸除《日报》外全部采用了国产激光照排系统,1992年《日报》用藏、汉两种文字编排的激光照排系统投入使用,1995年全国1500多家报社全部采用激光照排系统。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重点书刊印刷厂全部采用了国产的激光照排系统,这标志着我国印刷技术与设备的“铅与火”时代的基本终结,进入了“光与电”的新时代。印刷设备是实现印刷工艺的装备,因此,铅与火印刷工艺的终结,也就意味着与之相配套的铅印印刷设备时代的终结和以胶印机为代表的印刷设备新时代的到来。
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生产少量的手续纸胶印机,速度为2500张/时。为减轻手工给纸劳动强度,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上海、北京一些印刷厂自己动手,把手工给纸改成自动给纸,时称“土自动”,印刷速度提高到4000张/时。1963年北京人民机器厂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自动对开双色胶印机,开启自动高速单张纸胶印机新时代;随后又于1974年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水平B-B式卷筒纸四色胶印机。1974年,上海人民机器厂生产出彩色报纸卷筒纸胶印机,书写了我国卷筒纸胶印机历史的第一章。1981年北京人民机器厂生产出我国第一台单张纸对开双面单色胶印机,奏响我国双面胶印机的第一首凯歌。1985年台湾新进铁工厂生产出我国第一台四色胶印机。1986年北京人民机器厂研制成功我国大陆第一台单张纸四色胶印机。1989年上海人民机器厂也开始生产单张纸四色胶印机。1995年,北人首次把中国对开四色胶印机的速度,提升到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15000张/时。从1981年北京人民机器厂主动停止铅印机生产,专门研发和生产胶印机开始,到单张纸多色胶印机批量提供市场,我国才真正开始大规模生产制造自主品牌的胶印机,完成了我国印刷机从铅印机为主向胶印机为主的转变。目前,我国已经可以生产从八开到全张及超大幅面的完整系列的单张纸多色胶印机和书刊、报纸、商用等各种卷筒纸胶印机,批量供应市场,并有部分胶印机出口。
凹版印刷设备的发展与变迁
凹版印刷技术分雕刻凹版和照相凹版。雕刻凹版产生于15世纪中叶,由意大利人发明。直到19世纪初,欧洲人才开始用雕刻凹版印刷名画。机械雕刻凹版于1908年传入我国,最早引进的是美国的“万能雕刻机”全套设备及打样机和试印机等。该机首先印刷的是一元、五元、十元、百元4种大清银行钞券。1923年商务印书馆购进轮转凹印机。照相凹印发明于1894年,1923年上海商务印书馆请德国照相凹版技师海尼格来我国进行照相凹版印刷。1925年上海商务印书馆购买了彩色照相凹印设备。
20世纪50~60年代,我国相继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建立了凹版制版和印刷部门,当时主要印刷《人民画报》等。其中,黑白图片用照相凹版(当时称“影写版”)到50年代末开始部分彩色印刷。进入20世纪60年代,凹印在有价证卷、包装印刷和装饰材料印刷上得到广泛应用。1981年我国从意大利引进机组式凹印机。
20世纪70年代,我国自行研制和生产凹印设备。1974年,北京人民机器厂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机组式纸张凹印机;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已经能生产卫星式和一回转机型的软包装用凹印机;1997年,陕西北人印刷机械有限公司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机组式软包装用凹印机;2003年,陕西北人印刷机械有限公司、中山松德包装机械有限公司先后推出了速度300米/分的无轴传动凹印机。目前,我国已经能够生产各种凹印机并批量供应市场,产品综合水平已经接近甚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网版印刷设备的发展与变迁
古代网版印刷起源于中国,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由于历史的原因,网印及其设备在我国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直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网印和网印设备才得到快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我国已经有网印设备生产厂家近20家。目前,我国网印设备生产厂家已经有200多家,规模较大的有50多家,从业人员近万人。产品品种达数十种,规格有数百种。2005年我国第一台大幅面全自动四色网版印刷机在广东研制成功。目前,我国已经能够生产中高档的、门类基本齐全的、各类印刷及印前和印后网印设备。大部分产品可以替代进口产品,满足国内市场需求,部分产品已经进入国际市场。
印前设备的发展与变迁
印前设备主要包括印刷信息采集及处理设备和制版设备。
印前图文信息采集及处理的发展,经历了文字和图形/图像分别处理到图文合一处理的过程。目前基本上采用图文合一处理技术。
印前制版技术经历了手工制版、机械制版、照相制版、电子分色制版、桌面出版系统和计算机直接制版的发展过程。电子分色制版前的4个阶段都是文字和图形/图像分别处理的阶段。而桌面出版系统和计算机直接制版的阶段是图文合一处理的阶段。
1.文字处理及制版技术的发展
公元6~7世纪,我国发明了雕刻木版印刷,雕刻木版是最早的印前处理和制版。1041~1048年我国毕昇发明了泥活字排版印刷;1297年王桢又发明了木活字和转轮排字;1375~1400年朝鲜出现铜活字排版印刷;1448年德国人谷登堡发明了铅合金活字排版印刷和木制凸版印刷机。
照相排字技术的基本思路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照相排字机是用照相技术进行排版的机械设备,最早出现在欧洲,20世纪初英国开始使用。1924~1926年间日本人石井茂吉和森泽信夫发明了日文照排机。1935年我国的柳溥庆和陈宏阁发明了第一台中文手动照排机,由于当时的条件限制,没有推广(《中华印刷通史》P535),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上海劳动仪表厂才开始生产HUZ-1型手选式照相排字机。西文照排机则完成于1944~1951年,1951年Photon 100西文照排机诞生。后来,经过第二代机械照排机和第三代照排机的改进,1976年由英国Monotype公司首先推出的激光照排机Lasercomp,被称为第四代照排机,该机以数字技术和激光记录技术为基础,文字代码和排版命令经过处理,通过“栅格图像处理器”得到记录曝光用的数字信息,并用其控制激光在胶片上曝光,形成制版用的胶片。在与西文第四代照排机研制的同时,我国于1974年8月以王选为首的科技人员开始完全独立地研制中文第四代照排机,并于1980年用其研发的样机排出了第一本汉字书,在汉字激光照排技术方面取得杰出成就。“汉字信息处理与印刷技术革命”被评为20世纪我国重大工程技术成就之一。
2.图形/图像处理及制版技术的发展
在摄影技术发明之前,图形/图像处理和制版主要是雕刻和蚀刻绘画技术。公元6~7世纪我国发明了木雕版印刷术。1798年德国人Alois Senefelder发明了石版印刷术,又于1817年发明了锌金属平版,这些技术为平印和平版制版奠定了基础。起源于欧洲的铜版雕刻和蚀刻绘画产生于15世纪,对凹版制版技术的发明产生了影响。1864~1879年,英国人Joseph W.Swan发明了明胶图像转移术,捷克人Karel Klic发明了颗粒凹版印刷术。
1826年法国人J.N. Niepce发明了照相技术,为制版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途径。1882~1885年,德国人George Meisenbach和美国人Ives发明了玻璃照相网屏,为具有阶调层次图像的照相加网制版开创了新天地。1893年美国人W.Kurtz等人采用三色分解法,制出了彩色印刷品,在图像分色上进行了成功的尝试。1891~1893年间,英国Autotype公司发明的炭素纸成为照相凹版制版长期使用的技术手段。1940年,美国Kodak公司制成胶片照相网屏,成为长期使用的方便实用的照相制版技术。
1936~1937年美国开始研究图像电子化扫描和处理技术,1950年美国Kodak/Times推出的电子分色机投入使用。20世纪50年代德国和英国也分别研制了电子扫描凸版雕刻机和电分机。1963年德国Hell公司推出凹版电子雕刻机。在20世纪70~80年代图像电子处理和制版设备逐步完成了数字化和自动化。
3.数字印前图文合一处理及制版技术的发展
1978~1980年,英国、德国、以色列、日本推出以计算机图形工作站为核心的“电子整页拼版系统”,并将其和电子分色机连成一体,可以完成整个印刷页面的图文信息输入、处理和激光记录输出。
以计算机图形工作站为核心的“电子整页拼版系统”和电子分色机连成一体,已经可以实现印前图文合一的数字化处理。但技术并没有停止发展,1985年由美国Adobe、Apple和Aldus这3家公司联合推出的“桌面出版系统DTPS(Desk Top Publishing System)”开创了以苹果(Macintosh)和PC计算机为核心的数字印前处理及制版技术的新时代。该系统的核心技术有:操作系统的计算机具有用户友好图形操作界面、与设备无关并且开放的页面描述语言(Adobe公司的PostScript)、数字化曲线轮廓字库、图文合一处理的排版软件、栅格图像处理器(RIP)、物美价廉的激光打印机。1985年Linotype公司将DTP系统与激光照排机相连,实现了数字化页面的胶片输出。后来,高精度彩色图像扫描仪、激光照排机引入DTP系统,实现了彩色图像的输入和输出。到20世纪90年代初,彩色桌面系统已经达到很高的效率和质量水平。
我国的北大方正公司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制彩色桌面系统,到1994年,北大方正的彩色桌面系统已经具有很高的水平,其质量完全可以与电分机相媲美。
计算机直接制版(CTP)的概念在20世纪70~80年代已经提出,经过漫长的研发,在1995年有多达40家以上的公司推出计算机直接制版机,记录版材以光敏和银盐为主。1997年加拿大Creo(现Kodak)公司推出红外线激光热敏成像计算机直接制版机,并迅速得到发展。后来又出现了紫激光、热烧蚀类的计算机直接制版机。
1995年,瑞士MDC公司推出金属锌版凹版激光雕刻机。1997~1998年,德国Hell公司推出8000点/秒的凹版电子雕刻机,成倍提高了凹版雕刻机效率。1999年,瑞士MDC公司研制成功10000点/秒的压电晶体驱动的电子雕刻机。随后,Hell、MDC等多家公司又推出激光烧蚀掩膜凹版记录机器。2004年Hell公司展出直接记录铜凹版激光雕刻机样机。
1995年中国香港引进第一台计算机直接制版机(CTP),1998年中国大陆引进第一台CTP。21世纪初中国开始自行研制CTP设备,2004年前后中国推出国产CTP设备。目前,国产CTP设备可以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近年来,在每年新增的CTP设备中,国产设备数量均超过进口设备,国产CTP设备已经进入国际市场。
数字印刷设备的发展与变迁
数字印刷设备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逐步发展起来的,主要分为喷墨数字印刷机和静电成像数字印刷机两大类。数字印刷设备应该包括印刷设备、打样设备及相配套的数字化工作流程等。数字印刷设备是我国“印刷机械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重点发展的设备之一。
1.喷墨数字印刷机
喷墨印刷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根据不同用途形成了不同的印刷设备,如喷墨印刷机、大幅面喷墨打印机(亦称喷绘机)、喷墨打样机、喷墨制版机、喷墨印花机、3D打印机等。另外,我国的办公用喷墨打印机也被广泛采用。
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喷墨印刷机主要依靠进口。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研制国产喷墨印刷设备。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喷墨印刷设备生产取得了重要进展。目前我国生产的喷墨设备主要有:喷墨印刷机(商业、出版、包装印刷)、大幅面喷墨打印机(广告、灯箱打印)、办公用喷墨打印机、喷墨印花机(布匹印花)、喷墨制版机(CTP)、3D打印机等。
我国最早开始研发的喷墨数字印刷设备是大幅面喷墨打印机(喷绘机)。1998年深圳市润天智图像技术有限公司研制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彩神Flora-3204喷绘机”;2003年研制成功UV平板喷绘机;此后又推出F1-180UV平卷通用型宽幅喷绘机。沈阳飞行船数码喷印设备有限公司从1993年进入喷绘制作市场,后来逐步发展生产制造自主设计喷绘机,主要有飞图同步双面喷绘机、盘龙异步双面高精喷绘机、天工UV平板喷绘机、滚筒式多功能数码印刷机和高速滚筒数码印花机。上述两公司的产品畅销国内外。
我国北大方正集团的方正电子等企业是我国喷墨数字印刷机的主要生产厂商。方正电子2005年开始研发喷墨印刷机,在drupa 2008展会上展出了自主研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墨数字印刷机,2008年9月和11月方正电子正式方正桀鹰H300和方正桀鹰L1000喷墨印刷机;2009年5月,方正桀鹰C4200宽幅彩色喷墨数字印刷机在China Print展会上展出。这3款数字印刷机均是我国最早开发和研制喷墨数字印刷机,并取得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目前,北大方正等企业已经能够生产商业、出版、包装印刷所需要的多种喷墨数字印刷机,并可以批量供应市场,其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与喷墨数字印刷机配套的国产数字化工作流程、RIP等也有很大的发展。
我国喷墨数字印刷机虽然已经有了较大进展,但关键的喷头全部依靠进口,这是影响我国喷墨数字印刷机和喷墨数字印刷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这需要印刷企业、印刷设备制造企业、印刷器材生产相关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共同努力,攻关克难。只有在数字环境、印刷商业模式、喷墨印刷设备、喷墨印刷器材等相关方面有较大发展,我国的喷墨印刷才能走上快速发展之路。
2.静电成像数字印刷机
在世界范围内,静电成像数字印刷技术仍然是数字印刷的主流技术。目前我国应用的静电成像数字印刷机全部依靠进口。由于我国条件的限制,目前国产的静电成像数字印刷机仍然没有太大进展。
印后设备的发展与变迁
印后设备包括装订设备、表面整饰设备和成型加工设备。印后设备长期以来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我国印后设备的大发展,基本上是在20世纪中后期。
我国印后设备的发展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
①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由于我国印刷业比较落后,5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印后工作基本是手工操作,如折页、配页、锁线、铁丝订大都采用手工作业。只有少数的手动扳把切书机、手动烫金机、手动磨刀机等简陋的小设备。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由于书刊印刷的发展,促进了印后装订机械的发展,小型、手动印后设备逐步向电动和大型单机设备发展。如当时的北京人民机器厂就生产切纸机、三面切书机、订书机、全张折页机等印后设备。
②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末。这一阶段我国书刊印刷有了比较充分的发展,包装印刷也已得到初步发展,与此相适应,切纸机、折页机、配页机、锁线机、包本机、三面切书机等半自动和自动化单机开始大量生产和使用。一些联动生产线也开始生产和应用,如北京人民机器厂1969年研制成功的DJ01平装胶订联动机,上海订书机械厂研制的PDQ-O2型骑马联动装订机、JKZ-01型书籍精装自动线,商丘印刷机械厂试制成功PRD-02型平装无线胶订联动机、DPT-01型订包烫联动机,新邵印刷机械厂试制成功塑料线锁线折页机等开始生产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