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诈安全教育范文
时间:2023-09-25 18:24: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防诈安全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校 电信诈骗 安全教育
在如今的信息时代,手机、固话、网络等通信工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必不可少的角色,然而在给予人们便利的同时,频发的诈骗案件也随之而来。诈骗犯罪来势汹汹,2016年8月,即将成为大一新生的临沂女生徐某在被犯罪分子以发放助学金为名骗取了近万元辛苦攒下的钱后不幸猝死身亡,在令人为之痛心的同时,引发了社会对于诈骗案件的空前关注和对犯罪分子的强烈谴责。学生群体因其单纯性越发地被列为犯罪分子的诈骗目标,校园诈骗案件频发,且案值趋于增大,极大地造成了学生财产的损失,影响了校园的安全稳定,高校诈骗案的控制形势不容乐观。
一、高校电信网络诈骗的特点
(一)犯案手段多样化
犯罪分子以电信和网络为载体设下花样百出的诈骗陷阱,令人防不胜防。比价常见的有如下形式:1、“恐吓式”,冒充银行、邮政、公检法等官方机构通过“恐吓”的方式诱骗其转移金钱到所谓的“安全账户”;2、“熟人型”,假扮校领导、老师获得学生的信任,再进一步骗取金钱;3、“中奖型”,通过手机短信或者网络平台谎称学生中了大奖,以手续费为名骗取金钱;4、“赚钱型”,利用学生想兼职赚钱的心理,向受害者收取中介费、费、押金、进货费;5、“病毒型”,犯罪分子通过改号器等技术手段扮演银行客服、支付宝等商家,向学生发送带有病毒的链接,进而盗取银行卡信息。诈骗手段层出不穷,社会经验不足的学生极易上当受骗,落入陷阱。
(二)破案难度大
本文探讨的校园电信网络诈骗案是非接触式的诈骗,犯罪分子通常隐藏在一个个手机号和QQ号背后,为破案带来了极大的难度。2013年,为进一步促进移动通信市场竞争,工信部向民间资本开放了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并划分了170号段、171号段供移动转售企业使用。这些转售企业也被称为虚拟运营商,但因为监管措施跟进不到位,无需实名登记即可购买,这些号段俨然成为了诈骗电话和短信的犯罪温床。一旦罪案发生,嫌疑人弃用号码,公安部门便无法通过号码追查,想要抓捕嫌犯无疑大海捞针。
(三)经济损失难以挽回
由于监管不力等多方原因,许多犯罪分子通过网络等途径获得他人的身份证信息,再冒用他人信息办理银行卡,因此诈骗案中常常存在“人卡不一”的现象。一旦钱已汇入犯罪分子的银行卡,即便公安部门成功阻止了正在进行中的电信网络诈骗案,抓获了犯罪嫌疑人,但因为银行卡户主并非犯罪分子本人,银行卡里的钱仍旧无法取出。更因为作案与破案之间时间跨度较长,被诈骗的金钱往往在犯罪分子被抓获前就已经被花费掉,无法追回。
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特点使得未雨绸缪,让学生避免陷入犯罪分子的陷阱就更加重要。要想减少校园诈骗案的发生,除了依靠公安部门的重拳出击以及银行、电信等行业的通力合作之外,更需要发挥高校传道授业的重要作用,在校园中做好防诈骗的安全教育工作。
二、如何开展校园防诈骗安全教育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感情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1]。安全需求是人的基本需求,同时也是追求更高层次需求的基础[2]。频频发生的诈骗案件不仅侵害了师生的财产安全,更破坏了受害人的安全需求,只有提高学生的安全素质才能够有效地防患于未然,减少校园诈骗案的发生,而大力加强校园安全教育至关重要。
(一)多方面统筹教育
提高学生的防诈骗意识是减少校园诈骗案发生的基础。当今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学校应当在学生入校的各个阶段加强培养学生的防诈骗意识,可以通过充分利用新生安全教育、日常安全教育课程以及专题安全活动等机会将防诈骗意识传递给学生,真正做到将安全意识内化于心。
向学生传授有效的防诈骗知识是减少校园诈骗案发生的保障。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培养学生防诈骗意识的基础上,学校应当承担起向学生传授时下“流行”的诈骗手段相关知识的职责,让学生做到有所知,有防备。随着科技的进步,犯罪分子的诈骗手段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常常让人防不胜防。因此在安全教育中,学校相关部门更应当注重“时事”的不断更新,利用网络平台等手段在第一时间将新的诈骗案例转达给师生知晓,让犯罪分子无可趁之机。
培养学生的防诈骗技能是减少校园诈骗案发生的助力。“知之”与“行之”之间往往存在差距,相对于防诈骗意识和防诈骗知识,防诈骗技能的获得通常需要一定的实践。如与警方合作组织安排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可通过诈骗模拟演练等方式锻炼学生的防诈骗技能[3]。
(二)多部门联动教育
校园诈骗案一旦发生,涉及到的往往有个人、家庭、学校、公安乃至银行及电信部门,每一个环节的合作联动都至关重要。笔者认为,联动教育应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校园各个部门之间的联动教育,另一个则是校园、家庭与社会各部门之间的联动合作。第一层面,在学校里面的各相关部门如保卫处、学生处、教务处、辅导员之间建立联动合作机制,从防诈骗安全教育的内容设计、课程安排、效果考察以及诈骗案发生后的处理等各个环节开展联动模式教育。在这一层面,应当注意各部门的分工合作,统筹兼顾,在建立领导责任制的基础上,真正将防诈骗教育落实到位。第二层面,要加强学校与家长及社会相关部门的联系,校园诈骗案的受害者不一定是学生本人,也有可能涉及到学生家长,因此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联系,提高家长的防诈骗意识和能力,及时制止诈骗行为也可以有效降低诈骗案的发生率。
(三)多平台整合教育
进行防诈骗安全教育应当注意教育的模式创新。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而应通过课堂、网络、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等各个平台铺展开来。课堂是目前高校开展安全教育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渠道,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的优点。微信公众号、微博都是现今学生当中非常流行的网络互动工具,通过这些平台开展网络教育能够很好地达到吸引学生参与学习的目的。笔者认为网络上诈骗案例的实时分享分析,安全知识的自测自评,公众号一对多的在线答疑等等都是很好的网络教学方法,具有实时性、趣味性、服务性的优点,能为课堂安全教育扮演好“助手”的角色。安全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应当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参与学校的安全主题活动,通过警校合作加入到公安部门的防诈骗宣传工作中,到社区组织开展防诈骗小调研等等都是不错的实践活动。
高校电信网络诈骗案是建设平安校园不容忽视的隐患,控制案件的蔓延,维护校园稳定刻不容缓,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笔者认为,对于高校来说,在外依托公安部门,对内大力推进安全教育,强化师生对于电信网络诈骗的思想防线,防患于未然才能更好地减少校园诈骗案的发生,为师生营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 陈志沛.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07{20}:37-38.
[2] 程诗敏.风险社会视域下大学生安全素质提升研究[D].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2014.
[3]安春元.新时期增强高校安全教育实效性的几个关键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2):44-46.
篇2
[关键词]高校 平安校园 实施方略
[作者简介]官明悬,泉州师范学院保卫处处长,福建 泉州362000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9)07-0174-03
一、关于依靠谁来创建“平安校园”的讨论
高校是一个集教学、科研、生产和后勤保障服务于一体的特殊单位,是一个典型的小社会。它人员众多,构成复杂,需要重点防护的部位也多。按照传统做法,仅配备数十名保卫干部和保安人员,依靠简陋的防护设备、设施,终日疲于奔命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学校保卫工作的落后现状。保卫人员像坐在火山口上,有危如累卵的感觉,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总是担心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
要改变上述消极应付的局面。化被动为主动,高校保卫干部应始终把它作为一个重要问题加以实践和探索。泉州师范学院在“平安校园”的创建中,从消防安全和抢险救援人手,组织学生保卫干部到本市消防大队特勤中队集训,学习消防知识和初步抢险救援技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任何改革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实施这项工作之初。当我们提出“谁是创建‘平安校园’的主力军”时。多数人认为是学生,但也有一种杂音应声响起。持反对意见者认为,“学生是缴费来校学习的,不是来救火的;救火是消防官兵的事,否则,国家养这支部队干什么?”显然。这种说法不全面。固然重大火灾需要消防官兵,但是,一般火患呢?尤其是平时的防范更是需要学生的参与。学生不但需要具备自我防护知识和技能,还有相互救援、保卫学校的义务。通过不同意见的争论,更加坚定了我们对于大学生在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中的主体地位的认识,于是,坚持把这项工作开展起来。实践证明:我们的这一举措是正确的,它是群防群治方针的一项成功的实践。
二、大学生是创建“平安校园”的主力军
(一)大学生参与创建“平安校园”有其现实需要和可能
在高校校园内。大学生分布面广,可谓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他们既是校园安全事故的肇事者,也是校园安全的保护者。他们在宿舍里违规使用各种电热器,最容易引发火患。在各种实验中,尤其化学实验,违规操作也最容易造成火患和人身伤害事故。有不少学生贵重物品乱扔,睡觉时又不关门,容易造成财物失窃。不少学生好奇心强,分辨能力差,常常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导致上当受骗。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但由于大学生分布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所以,一旦校园出现险情,第一个发现的往往是他们,而如果他们掌握了消防灭火、抢险救援的知识和技能时,在第一时间内排除险情的也往往是他们。他们是校园安全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有了他们的参与,才能及时发现、排除险情;才能更自觉地遵守学校一切安全规定,防患于未然;并且一旦出现险情。才有可能把事故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因此,让学生参与创建“平安校园”活动,既有这种现实需要,也有这种实际可能。
(二)大学生参与创建“平安校园”是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高校学生除个别外,绝大多数是年满18周岁的青年,他们应该和社会成年公民一样,共同承担起法律赋予的社会责任,保护自我和公共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五条规定:“任何单位,成年公民都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
公安部第61号令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第二十三条规定:“单位应当根据消防法规的有关规定,建立专职消防队、义务消防队,配备相应的消防装备、器材,并组织开展消防业务学习和灭火技能训练,提高和预防扑救火灾的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十条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应当把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应急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与互救能力。”
教育部周济部长于2003年12月10日在“教育部学校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加强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不仅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需要,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上面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教育部部长对学校安全工作的指示,说明为了学生自身和公共安全,为了从战略上提高整个民族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必须让高校学生参与必要和力所能及的安全保卫工作,投入到创建“平安校园”的活动中,这是国家的战略决策,是保障高校安全和培养接班人的一项重要举措。
(三)大学生参与创建“平安校园”体现“以人为本”方针
大学生在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毋庸置疑。他们在校既是被保护者,也是“平安校园”的创建者、护卫者。他们参与创建“平安校园”责无旁贷。试想,在高校的校园中,如果人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偌大的校园和高密集的人群由谁来保护?完全依赖社会显然行不通。因此,只有学生的直接参与才能有效地保护校园的安全。当我们组织学生骨干参与消防安全和抢险救援集训时,有人从消极、无为的思想提出质疑,担心“让学生参与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出了人身伤亡事故怎么办?”他们认为这样做不符合“以人为本”方针。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认为,出于为学生安全着想无可厚非,而认为不符合“以人为本”方针无法使人苟同。什么是“以人为本”?我们认为,其出发点应是保护大多数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其核心内容应是把人 视为世间一切事物中最可宝贵的事物,因而应当尊重人,关心、爱护人,充分调动人的一切积极因素,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最佳业绩。我们创建“平安校园”,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这完全符合“以人为本”方针;我们组织学生参与这项工作,体现了对他们的信任和培养,也完全符合“以人为本”方针。至于学生在参与这项工作中的安全问题,学校当然应该考虑。我们组织他们到消防官兵军营集中培训,让他们学习、掌握必须的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正是为了保障他们的安全。发挥他们的作用;我们组织大学生参与校园纠察和值勤等安全工作活动,正是他们综合素质提高和发展所必须。事实证明:学校的安全工作有学生参加与没有他们参加大不一样。有了他们参与,校园到处是警觉的眼光,由他们构筑的一道道无形的安全屏障,保护着校园的安全与宁静。
(四)大学生参与创建“平安校园”有其良好的育人效益
大学生参与创建“平安校园”活动,培养其爱心、社会责任感,对大学生确立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和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一个民族的人民如果对国家安危、公众安全视为己任,那么这个民族将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大学生作为党
和国家的接班人,应具备为社会、为人民而献身的精神。因此,大学生参加创建“平安校园”活动具有深刻的政治内涵和重大的战略意义。
(五)大学生参与创建“平安校园”能增强大学生自觉安全防护意识
泉州师范学院虽然总体安定,但是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很多。特别是随着新校区的建设和服务行业的社会化。学校周边市场、公交、娱乐场所相继设立。外来人口迅速膨胀,增添了校园安全的复杂性,加上学校保卫人员和技防力量不足,保卫工作的难度增大。让大学生走出象牙塔,参与创建“平安校园”,能使他们与社会声息相通,了解社会的复杂性,增强自身安全防护意识和对校园安全的责任感。实践使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果连自身的安全都不能保障,谈何学习?参与了“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学生对上述问题的认识绝不是一般的泛泛而谈,而是具有切肤的真切感受。因而保卫校园安全的自觉性大大提高。
综上所述,高校大学生在创建“平安校园”活动中所确立的主力军地位是现实的需要,是法律、法规的要求,也是从政治上造就坚强的“四化”建设接班人之必须。
三、大学生参与创建“平安校园”的实施方略一以泉州师范学院为例
(一)工作方针
为了培养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并铸造他们的高尚道德品质。在创建“平安校园”中,我们实施了“以政保工作为基础,带动开展治安、消防等安全工作”的方针。
(二)组织建设
建立校内学生安全防护网络:一是建立学生校卫总队,总队长与校学生会副主席同一级别。校卫总队下设六个部、一个办公室,人员50人,直属校综合治理办公室和保卫处领导。二是各班级的治保委员由副班长兼任,二级学院的保卫部长由一名学生会副主席兼任,校学生总会、学生自律会的保卫部长也由一名副主席兼任。在此基础上把基层学生会组织和校卫队组织统―起来,建立在校卫总队领导下的二级学院分队,属校综治办、保卫处和二级学院的双重领导。
建立这一学校治安保卫网络,一是利于处理突发事件时的实施领导和指令;二是调动各二级学院、系科的力量,投入到创建“平安校园”中去;三是在创建“平安校园”中凝聚大学生力量。充分发挥大学生主力军作用;四是提高大学生“自管”、“自理”和自我服务能力;五是增强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一句话,即实现校园安全和育人双效益。
(三)实施环节
主要从如下四个方面着手:
1 以消防安全和抢险救援为重点。每年(或两年一次)暑假。在学生自愿报名基础上,从低年级中的各个班。选拔一至二名男女生到消防特勤兵军营中全封闭集训十天,学习消防安全知识、掌握灭火技能和抢险救援初步方法。取得“消防安全知识”和“消防灭火技能”合格证书。回校后担任小教官,把所学知识和技能普及到全体同学中去。此项工作实施四年后学校将有20%左右的学生经过严格系统安全训练,这对学校的安全以及今后学生走出校门的社会安全将产生无法估量的作用。
2 每学期都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校卫总队成员及各班副班长集中进行法律宣传和防毒、防诈、防骗、防赌等系列安全教育及业务培训,让学生知法、懂法,能够分清合法与违法、违法与犯罪的界限,提高他们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校安全保卫工作中。
3 经系统培训的校卫总队成员,在保卫处的指导下,编写,对全校十二个二级学院的300多个班级的学生开展安全防护知识讲解并演练,普及、推广安全防护知识、技能和提高防范免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