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道路与交通规划范文

时间:2023-09-25 18:24: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乡道路与交通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乡道路与交通规划

篇1

交流。促进经济效益的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城乡客运;绿色环保 ; 节能措施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passenger transport industry in China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and rural passenger transport integration project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hina's urban and rural traffic the same, the uneven distribution of urban and rural resources have played a very good adjustment role. How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use of urban and rural resources, to achieve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thus facilitating the living standard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people, and deepen exchange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st-effective, has become in today's society, issues of common concern.Key words: urban and rural passenger transport; green; energy-saving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D035.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含义

城乡客运一体化是在城乡道路通畅、场站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城乡客运网络体系高效运作、城乡客运相互融合的基础上,有序衔接,综合利用各种客运资源,争取效益最大化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以达到城乡客运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经营方式等方面协调发展的过程。城乡客运一体化就是将城市公共交通与农村客运形成统一管理、统一营运模式、统一车型、统一车身颜色、统一票价等多种统一的客运交通,从而改变过去城市公交与农村客运二元分割的局面。专家认为,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是解决农村客运“散、小、多、乱、差”现象最有效的办法。目前,全国相当一部分省市都在大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其中,北京、天津、上海、重庆、陕西等多个省市的城乡客运全部由交通运输部门统一管理。

2、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过的要求实行“五个统筹”重大决定中,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新时期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战略决策。

3、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的内涵3.1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也就是一体化发展,它是发生在城乡道路尤其是农村道路十分畅通,场站等基础设施水平比较高,城乡客运实现网络化运作的时期。这是统筹城乡道路客运协调发展硬件建设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3.2交流,促进经济效益的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所共同关注的问题交流。促进经济效益的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不是忽视各种客运方式的差异,而是要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协调发展,有机衔接,方便换乘。 3.3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是多向的,不是单方面的,不简单是农村客运公交化或城市公交延伸营运线路扩大经营区域的问题,而是各方要找到共同的节点,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3.4城乡道客运是一个大系统,需要建立道路客运系统,客运管理系统,交通衔接系统,重点是方便换乘、零距离换乘的衔接系统。 3.5统筹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关键是内部关联的紧密程度,即要达到设施平衡,运作协调,管理统一,要以先进的管理技术为手段,以法律和体制为保障,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的各种作用和组合优势,对城乡道路客运规划与计划,投资与建设、运营与控制、价格与票价等进行综合协调。3.6统筹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体现的是道路客运的“协作、协调和协同”,即运输过程的协作,运输发展的协调和运输管理的协同。立足于各种客运方式的有机联系、协作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达到多赢。

4、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①城市公交与道路客运协调发展不够。 促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为城乡居民提供均等化的客运服务是统筹城乡客运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根据传统观念,城市公交一般在城市市区经营,主要为城市居民提供出行服务,城乡道路客运则为城乡居民长途出行提供服务,两者的市场相对分割。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和行政区的变化,城市市区和郊区的界限很难界定,造成两种运输组织形式的市场相互渗透,城乡道路客运市场和城市客运市场认识上的相对分割违背了运输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已经不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求。无论是城乡道路客运市场,还是城市客运市场都具备了道路旅客运输的基本特点、基本属性,应视为一个统一开放、主体平等、公平竞争的大市场。加快两者的融合,将城乡道路客运市场作为一个整体,可以实现城乡道路客运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服务规范,保障城乡客运服务的稳定性,保持运输市场结构的合理性,充分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避免产生过度竞争或垄断。 通达便捷的区域交通网络是大经济区域或经济圈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而城市公交是区域交通网络的有机组成部分。理顺管理体制,改变管理方式,加强协调沟通,有利于城市公交与道路运输的衔接和旅客的零距离换乘,有利于形成“大公交、大交通”的格局。

②城乡客运管理体制亟待理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客运和短途道路客运逐步开始融合,传统的城市客运和短途道路客运分治的管理体制也逐渐变得不适应。尽管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正在逐步打破体制坚冰,但在基层,体制不顺的问题依然存在。 传统的多部门分治模式是长期延续下来的模式,体制上存在多头管理和职能交叉,没有形成精简、高效、统一的综合交通管理体制,不利于统筹城乡客运协调发展。而对于以交通部门为主的模式和“一城一交”模式而言,虽然减少了职能交叉,在体制上为城乡客运一体化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职责范围仅限于公共客运的运营管理,而由其他部门负责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以及服务定价和财政补贴,如果协调机制不跟进,统筹协调依然受体制掣肘而困难重重。③推进城乡客运优先发展的共识不足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理念目前已被广泛接受,被认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公共交通优先即“人民大众优先”,其原则是鼓励客运交通普惠最大化、效率最大化,从该原则来看,不应只涉及城市公交,服务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民)出行的短途客运也是体现服务均等化的公共客运,也应当成为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重要主题。但是目前关于公共交通优先的认识尚未统一到统筹考虑城市居民和广大农村居民的出行需求上来,对农村客运的公益性的认识不足,容易造成关于城市客运和农村客运在发展政策方面的不衔接。如:城市公交在政策上享有财政补贴,短途客运不享有;城市公交税收在当地政府关照下往往享受优惠,短途客运不享有;在运营上,公交型车辆、停靠站点设置和超载似乎是城市公交的独享的权利,短途客运则处处受有关部门的限制。要解决短途客运与城市公交有失公平的矛盾,必须在观念上有较大突破,认定短途客运也是为城乡居民出行提供普遍服务的公共客运,与城市公交为城市居民提供出行服务的公共客运性质完全一致④客运线路等资源配置不合理 (1)线路重叠,造成运力浪费。随着南通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乡道路状况的改善,人民群众出行的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市场需求,近年来,南通公交公司和南通汽运集团都抓住这一发展契机,新增或拓展了部分经营路线,从而出现了城市公交客运和农公班线客运相互渗透重叠运营情况。线路重叠导致了运力过剩,有的营运线路的平均实载率不到30%。造成了资源浪费和无序竞争,以及企业的亏损。(2)线路重叠造成经营矛盾多。由于各自受利益驱动,相互争夺客源,不时会产生经营纠纷,影响了和谐稳定。(3)线路资源配置不合理,线网分布不均匀。城乡客运市场“二元分割”,农村居民出行不方便,热点班线争破头,偏僻线路无人跑。农村班线客运的线路基本上都是在县乡道路上运行,在这些主干上由于人流多,所以班次很密,运力配置趋于饱和,但离县乡道较远的村也想开通一些通达工程的线路,但由于新线路客流量少,开行亏本,公司不愿意开通这些线路,财政补贴机制没有试行,即使开了,也是亏本经营。⑤农村客运亏损严重,财政补贴难以落实到位 农村公交车主要的运行线路在乡镇,它的特点是客流量少,流向、流时不固定,运价水平低和车辆油耗高、农民消费水平低,它享受不到城市公交的种种优惠政策,面临入不敷出全面亏损的尴尬。以海安“村村通公交”为例,实施“村村通公交”初期适逢春运,在短短的1个月内实现营收205万元,表面看,这份成绩单似乎马马虎虎,但接下来的淡季,每月都出现亏损,全年到底会亏多少,暂时无法预测,虽然当地政府给予每年200万的定额补贴,仍不能弥补亏损。⑥市场监管难度大 目前,阻碍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黑车”现象屡禁不止。甚至出现了“黑车”与城乡公交争抢客源的现象。监管打击非法营运作为行业管理的重中之重来抓,每年打击“黑车”的数量也数以百起,但由于“黑车”机动性强、灵活性高、廉价等特性,使一些群众还是愿意乘坐“黑车”。而交通部门的执法手段有限,执法环境恶化,执法地位不高,对非法营运取证又难,多数乘客也不配合,导致“黑车”打击举步维艰,陷入打击难、难打击的困境。5、加快实施城乡客运一体化的有关建议。5.1统筹协调,加快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客运市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应该是一个统一开放,主体平等、公平竞争的大市场,道路客运与城市公交应统筹协调发展。要树立“大公交、大交通”的理念,在制定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规划时,除了注重城区的公交事业发展外,还要考虑市区到县(市)城区、县(市)城区之间及县(市)城区到中心乡镇的城乡公交发展。既要发挥城市公交资源网络化的优势,又要关注农村公交所发挥的城乡客运一体化的作用,既要关心城市群众出行,又要关注农民群众的进出城需求。在优先发展城市公交的同时,要充分发挥长期运行在城乡道路上的农村公交的作用,科学投放运力。这样既能减少政府的负担,又能化解因城市公交向农村延伸而造成的运力资源浪费和矛盾,使城市公交的有限运力在市区市政管养路段上运营,为合理分布城乡公交线路网和方便新村、小区居民出行提供运力保证。5.2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城乡客运一体化的新路子。建立对公交线路专营权服务质量招投标及考核制度,完善市场的准入机制,打破垄断经营,对公交站场实行公用化、社会化,实行站场基础设施、线路与营运企业的分离,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强化对营运线路、站点、服务质量的监管,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和培育市场主体,使政府在城市公交的投入,能产生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目前营运重叠、矛盾突出的线路,可在统筹规划、尊重历史、方便群众、确保稳定和谐的原则下,采取组建股份制公司联合经营、区城分工、特许经营等办法,实行统一管理,做到站点共用,利益共享,以达到降低营运成本,提高营运效率和服务质量,消除经营矛盾,确保市场和谐稳定的目的。5.3政策优惠,扶持城乡公交发展。农村公交是城乡客运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公交都是社会公益性事业,在城乡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它使农村百姓充分享受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农村公交公益性,决定了政府有责任为农村百姓提供价格低廉、方便、舒适、快捷的城乡公共交通服务。要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和城乡客运协调发展,政府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立足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建立相关部门联动机制,建立农村公交的低票价的定价和价格体系,加大财政对城乡公交车的营运性亏损、政策性亏损的补助,以及对承担社会福利和完成政府指定性计划任务的企业给予专项经济补偿,并列入政府的财政预算。对于新增、更新及公司化改造涉及的车辆收购和车辆电子信息服务设施等,政府应提供财政、信贷支持及政府补贴等。农村客运站是城乡公交网络的节点,是城乡公交的基础条件,农村公交的停车场、保养场、首末站、途径停靠站亭建设应列入政府公共用地规划,要优先预留、保证建设用地,在建设资金上给予必要的补助,使公共资源配置向农村倾斜,逐步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条件。道路运输企业是一个统一开放、主体平等、公平竞争的大市场,要保证南通道路运输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得遵循其发展的客观规律,道路客运、城市公交,都具备了道路旅客运输的基本属性,两者协调发展,有利于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客运发展和加快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6、因为没有及时的实行城乡客运一体化所引起的问题实例

2005年8月,长治市襄垣县,因运营襄垣至侯堡的城乡公交影响到了襄垣至长治班线的经营效益,引起班线车主的强烈不满,车主和司乘人员因此连续上访并集体罢运,所有班车停放在该县县城长达半个月之久。

2005年10月17日,太原市晋源区武家寨到义井村的农村客运班车晋AK5197遭到40多名不明身份的人员和车辆堵截,该车和部分乘客被强行扣留。

充分说明,客运体制上的矛盾已成为制约社会城乡客运健康发展的瓶颈。

7、城乡“二元”体制存在的隐患

由于历史原因,全国部分省市的城乡道路客运管理,一直沿用“二元”管理体制,即,城市市区和郊区的公共客运由城建部门管理,城市市区和郊区以外的道路客运由交通部门管理;城市客运出租汽车及其停车场由城建部门管理,城市出租车若经营公路客运业务,则由交通部门管理。

在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四通八达,站场设施不断完善、客运车辆不断增多的条件下,本可以通过整合客运资源,充分发挥城乡客运各自的优势,以实现连接城乡、通达四邻的纽带功能,但由于现行“二元”体制的人为分割,导致城市公交车、出租车出不了城,农村客车进不了城,不仅影响到交通运输资源的充分利用,而且影响道路客运“门对门”的运输优势和城市公交组织化、集约化优势的发挥。城市周围线路客运竞争激烈,偏远农村线路客车时开时停,热线过热,冷线过冷,造成运力浪费和短缺共存,制约了交通运输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8、针对于城乡一体化的特性所提出的解决措施

篇2

1、研究背景

提高区域城镇化水平,转移农村人口,有利于农民增收致富,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动力,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并提出,在“十二五”时期将构建“中心城市(杭州市区)-中等城市(五个县城)-小城市(中心镇)-特色镇-中心村-特色村”的五级城镇规划体系。

中心镇作为新型城镇体系的重要环节,将起到承接城市、带动乡村的关键作用。根据浙江省《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心镇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未来将加强中心镇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全面增强中心镇的综合承载和集聚辐射能力,到2015年,将中心镇培育成为县域范围内人口集中、产业集聚的新载体,成为县域中心或副中心。根据自身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十二五”时期,我市将重点培育27个中心镇(见图1),

图1杭州市中心镇分布图

融入长三角”交通运输具有经济先导性,优越的交通基础设施是中心镇承接产业转移、加速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引导城镇空间布局、提升城镇品质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杭州交通先后实施了“旅游西进”和“接轨大上海、战略决策,实现了杭州县县通高速公路目标,有效带动了沿线中心镇产业发展。但是,也应当看到,由于规划、管理体制等方面原因,交通发展重点历来偏向于大、中城市和区域大通道建设,使中心镇与周边乡镇区域的横向交通联系不足、对镇域内重要节点的纵向带动较弱,未能有效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和辐射带动功能,制约了人口有效集聚和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机动化程度日益提高,中心镇交通趋向城市交通的基本特征,对交通发展无论是规模还是品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把握住目前中心镇快速发展的历史性机遇,理清镇区与多种对外交通方式间的衔接关系,同时完善镇区内部交通结构,打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交通体系,对增强中心镇集聚效应、提高要素吸引力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市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也是有力的推动。

2、交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2.1对外交通现状及问题分析

目前,杭州区域交通系统主要由航空、铁路、公路、水运四种交通方式构成,受中心镇规模、地理区位及交通方式自身特性限制,中心镇必须通过公路、水路等交通方式与空港及铁路站场连接。因此,决定中心镇交通区位的主要因素还是中心镇自身与干线公路网及水运网联系的紧密度。

公路网布局有待完善,等级有待提升

通过近年来交通的大力发展,杭州已初步构建了“一绕八射”高速公路为骨架、国省道为补充的干线公路网络体系,中心镇高速公路通达率达到56%,但是“东密西疏”、“东高西低”的路网格局尚未有效改善。目前,萧山区和余杭区的中心镇均分布在杭州主城区周边,城镇发展与城区已逐步融为一体,道路网络较为完善,与周边地区交通联系日渐紧密;但是西部地区中心镇高等级公路通达率普遍偏低,例如万市镇、威坪镇等中心镇目前甚至尚无省道连通,仅依靠县、乡道路与周边区域沟通,路网通达率和公路等级亟待提升。

水运基础较好,运能有待进一步提升

杭州港是全国28各内河主要港口之一,经过近年来大力推进“黄金水道”建设,已基本形成钱塘江、京杭运河等高等级航道为骨干、支线航道为补充的水运网络,为中心镇水路运输提供了良好条件。但由于多年来投资不足以及管理体制不顺等原因,目前高等级航道存在瓶颈、支线航道等级不足等现象依然存在,由于不少西部中心镇均与支线航道相邻,在缺少高等级公路相连的情况下,提升支线航道等级、进一步发挥水运运能,将极大方便中心镇原材料和产品运输,进而有力促的进产业发展。

2.2内部交通现状及问题分析

随着近年来中心镇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机动车拥有量持续增加,镇区道路及过境公路交通量不断攀升,部分中心镇已出现交通拥挤、交通事故增加和环境污染加剧等交通问题。目前,交通规划已经成为城镇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解决交通问题的主导思想仍然是道路的布局,对交通需求的有效引导不足,未能从根本上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路网干支结构不尽合理

在中小城市的道路规划中,一般分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类。长期以来,在中心镇道路规划建设中,往往只重视干路,忽视支路建设,不利于分流干路交通压力,降低了镇区可达性,且生活性道路与交通性道路混淆,商业道路上有大量穿行或通过通,这就要求道路断面形式要有针对性,充分满足非机动车及步行交通需求。同时,中心镇的发展一般都依赖于过境公路,沿公路两侧展开,过境公路相当于城镇的主干道,穿镇而过,而其他道路相对狭窄,在发展过程中,支路间距不均匀,有的间距几十米,有的间距数百米,造成道路系统的先天失调。

居民出行结构有待优化

中心镇由于城市范围小,居民出行距离短,步行、自行车等都是居民最主要的出行方式,其中步行及自行车为绿色交通方式,应该提倡。目前,电动自行车由于速度快,方便快捷,逐步成为了中心镇居民替代步行及自行车的重要交通工具,但是,电动自行车比较容易带来交通安全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同时,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小汽车拥有量急剧攀升,对镇区交通系统的有效运行带来了挑战,为了使中小城市交通能够可持续发展,应合理发展城市的公共交通,为居民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

过境车流对镇区交通影响较大

高速公路及国省道干线道路是区域间主要联系纽带,其交通流量通常较大。而中心镇往往以过境公路为轴线发展,公路两侧严重城市化,造成的后果是过境公路穿市而过,变成了城市内部道路,这对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过境道路上由于车流较大,且一般车速也较快,故而极易发生交通事故;过境交通流中货车所占比重很大,噪音、尾气、扬尘等交通污染也严重影响着居民的身心健康。

交通配套设施较为缺乏

目前大部分中心镇缺少专用停车场,加之居民住宅、商贸建筑大多未建地下停车库,导致各种车辆任意停靠,占用了车行道与人行道,且道路两侧违章搭建房屋多,不满足道路的红线要求,相应地占用了人行道的土地空间。违章摆摊设点,占道经营多,这些因素都造成了中心镇的交通不畅,且非常影响城市道路的景观美感。

由于以往政府对交通建设缺乏规划,且投入资金较少,相配套的交通管理组织设施就相应的配备不足,中心镇道路路灯、绿化、交通标志牌等附属设施也相对不足。同时,中心镇交通管理人员少,体制不健全,交通标志、交通指挥信号等设施缺乏,致使交通混乱,一些交通繁忙路段常常受阻。

3、规划对策

当前,面临中心镇加强对外沟通以提升产业承载能力、改善内部交通以提升城镇品质的双重需求,笔者认为,应当从内、外两方面着手来满足上述需求。外部交通方面,市、县两级交通主管部门应加大对涉及中心镇交通项目的投资力度和政策扶持,尽快改善西部中心镇对外交通条件,实现城乡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内部交通方面,应当从构建合理交通模式的角度出发,合理引导居民出行方式,科学布局镇区路网及客货运站场,完善交通配套和管理体制,满足镇区居民品质出行需要。

3.1提高区域交通网络对中心镇的覆盖水平

加快临金高速、千黄高速及杭州绕城高速公路西复线等涉及西部地区中心镇的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提升中心镇高速公路通达率(上述三条高速公路建成后通达率将达到74%);结合新一轮国省道路网规划,提高我市国省道路网密度,加大中心镇高等级公路连通度,将中心镇省道通达率提升至100%,进一步提高中心镇对腹地和周边乡镇的辐射带动能力。

加大对流经中心镇支线航道的升级改造力度,使中心镇水运能力在现有基础上有较大提升,形成干支通达的良好格局,经初步梳理,对支线航道升级改造完成后,将有瓜沥镇、新登镇等17个中心镇具备五级以上航道通航条件,占全部中心镇的63%。

3.2构建合理的镇区交通模式

中心镇的交通模式正在由非机动化向机动化转变。机动化交通模式有两种:公共交通模式和小汽车交通模式。经验表明,一旦选择了小汽车模式,再促使其向公共交通转移是十分困难的,其代价也是极其高昂的。根据中心镇实际情况,应确定以公共交通为优先发展的交通政策,交通结构逐渐向公共交通模式转移,同时,公共交通发展应呈多样化。

在交通模式的选择上,应凸显“低碳、便捷、高效”的特征,以增强中心镇宜居、宜行的特色。考虑到中心镇镇区面积相对较小,建议以“步行+自行车(包括电动自行车)+道路公交”为基本模式,重视对步行及自行车交通方式的道路资源的配置,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提供良好的环境。公交发展方面,建议与镇区用地拓展相协调,提高公交效率,同时优化乡镇公交线路,加强换乘组织,利用乡镇公交加强镇区与的交通联系。针对常规公交线路相对固定、对居民吸引力较弱、且运营成本较高的问题,在中心镇发展过程中可采用的士公交[1]的模式,增强公交服务的灵活性,提高公交服务效率,满足居民公交需求。同时,对私家车采取不限制拥有、引导使用的政策,努力通过各种出行方式的有效衔接,促进居民低碳出行。

3.2完善镇区道路网络

镇区道路网布局上,应根据地形、用地规划及自身经济条件,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路网形态。合理控制路网密度和各等级道路比例,使主、次干路比例协调,通过打通断头路、丁字路,增大支路密度,建立片区微循环系统,逐步完善城市的人行系统,减少行人对机动车道的干扰。

中心镇路网布局结构中各层次道路应实行有序衔接。例如,次要道路让主要道路,低速道路让高速道路,生活性道路让交通性道路,越级道路不交叉适当分离等。让每一层次道路服务于更高层次的道路,为高层次道路起到聚集和疏散作用。

3.3加强对外交通衔接

加强中心镇对外交通的衔接,要遵循有利于城镇发展、减少对外交通系统对城镇制约的原则,追求城镇发展的总体效益。

与过境公路的衔接

目前,多数中心镇公路与城镇道路并不分设,也没有明确功能分工,它们既承担对外交通的任务,又肩负城镇道路的职能,使公路与中心镇之间相互干扰,不利于公路行车安全,也影响城镇居民生活安宁。对交通量不大的过境公路可以通过拓宽路面,将镇区内路段改造为城镇道路断面,以有利于未来过境公路向中心镇主干道或交通性次干道的过渡。对于等级较高、交通量较大的过境公路,应绕城镇通过。

港口布局规划

港口码头是水陆联运的枢纽,旅客集散、车船转换等都集中于此,在中心镇对外交通与中心镇道路交通组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客运码头一般位于镇区,主要通过公交线路、出租车辆和社会车辆与镇区交通衔接,一般设置有公交线路终点站或过境站、出租车及社会车辆候客点。货运码头与镇区交通的衔接一般是通过镇区干道来实现。在规划设计中应妥善安排水陆联运,提高港口的流通能力。

3.4建立科学的交通管理体制

以绿色交通理论为指导,通过科学的交通管理体制,规范道路交通秩序,提高中心镇现有路网的交通性能。不断完善交通标志、信号灯控制、标线、隔离等交通设施的建设;优化交叉口信号配时、渠化现有交叉口,使交叉口通行能力达到最佳水平;制定相应的地方交通法规,普及交通知识,提高中心镇居民的交通意识。

篇3

“十五”以来,我县道路运输业得到长足的发展。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道路基础设施、路面硬化等工程,使道路通行能力越来越高,农村客运站相继建成投入使用,人民群众出行需求与运力,服务能力现状矛盾日益突出,发展我县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势在必行。

一、指导思想

以市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昆明市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部署,为实现我县城乡公交一体化目标,改革现行城乡客运管理模式,打破城市公交与农村客运二元分割的局面,逐步形成县、乡(镇)、行政村、自然村之间完善的城乡公交客运网络。结合城乡道路通行条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城乡公交安全运营,建立城乡资源共享、相互衔接、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畅通有序的公交客运网络运行模式,为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大发展提供交通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对运输服务品质的更高要求作为出发点,为社会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经济、高效的运输服务。

(二)坚持市场导向、宏观调控。县人民政府把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纳入地方交通建设发展规划。适度进行宏观调控,加强市场监管和诚信体系建设。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道路运输业,鼓励运输企业实行规模化、集约化、公司化经营。依托我县骨干客运企业,对现有城乡旅客运输经营者,根据其经营主体和经营年限,按优化线路和自愿的原则,进行产权改造和资源整合。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成立公交客运的“航母”企业,统一经营我县的城乡公交客运,稳步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

(三)统一管理、有序竞争。交通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切实履行“三关一监督”的职责,加大对公交客运营运秩序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公交经营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促进公交客运市场健康、规范、有序发展。根据道路保障情况和安全通行要求,研究制定统一的城乡公交车辆投放技术标准,加强公交客运安全管理。

(四)、坚持“路运并举”的方针,实现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与道路运输的良性互动,促进道路运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干线客运与农村客运互补发展,实现各种客运方式“零换乘”,促进道路运输质量、效益、服务的和谐统一。

(五)统筹兼顾、平稳过渡的原则

树立“大交通”理念,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组织领导,按城乡公交一体化要求,妥善处理好新开行的公交客运线路与目前在营的班线客运线路之间的关系,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定公交经营主体,实现农村客运向公交客运的转变和平稳过渡。

(六)、坚持公益性原则,道路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运输企业满足自身发展的前提下,要真正实现“人便其行,货畅其流”,以更好的服务回报社会。

(七)、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努力优化运输结构,推进增长方式转变,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三、具体措施

(一)、加快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合理设置和建设城乡公交站场,根据城乡公交车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城乡公交枢纽站、中转换乘站、港湾式停靠站、沿途简易停靠(招呼)站、终点站回车场等站场。

随着农村公路油路改造及路面硬化工程的不断完善,推行“路、站、运、安”一体化发展,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验收,同步使用,只要道路通行条件达到客运要求,要及时商请公安、交警、路政、运政、安监、乡镇人民政府等部门对该路客运通行条件进行评估验收,及时开通客运线路。

加快农村客货运站场建设,按照“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的方针,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加快乡镇、农村客货运站场和公路沿线招呼站点建设。区域经营范围内,可采取站、运一体的经营管理模式,由公交经营企业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客运站、停靠点(招呼站)。客运站点的建设按照国家交通部一至五级划分,参照国家交通部站点建设补助标准由政府进行补助。

(二)、合理规划,形成完善的道路客运网络

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就是突出统筹兼顾,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干线公路客运与农村公路客运并举,统一纳入县域公交客运网络。使其成为以各客运站为节点,连接各条客运线路的“多层次客运网络”,各种客运方式互为补充,协调优化。

1、在××县城至昆明之间、与毗邻县之间,加快县际公交客运发展步伐。交通主管部门要加强市场调研,制定运力投放计划,合理投放运力,不断提高客运车辆级别、档次,增加安全系数,增强服务能力。在目前已开行的××——昆明、东村——昆明、鸡街东村——昆明、××——青龙——安宁、××——东村等几条线路的基础上,至2008年底还将开行××——团结——昆明(老昆富公路)、东村——禄劝、县城——散旦、县城——散旦——款庄——赤就——县城大环型线等线路的公交客运班车。形成以××县城为中心枢纽,幅射到市区和相邻各县以及县内几个主客流集散地的公交客运一级网络。

2、以乡镇为中心开辟农村客运新模式

随着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县到2010年将实现村村通油路(行政村),每一乡镇将配套一个农村客运站。目前已建成投入使用东村、罗免、赤就、款庄4个农村客运站。散旦客运站于2008年底将建成使用。以各乡镇为中心,创新客运经营模式,开避农村区域客运。至2010年底,逐步形成以农村客运公交化为目标、以各乡镇区域为经营区域、以农村客运站为枢纽、以各条通村公路为线路、以各行政村和学校为结点的农村公交客运网络。根据农村公路通行条件适时投放安全系数较高、符合国家有关营运技术标准的客车运营。在管理上实行“三定、四统一”,即定区域、定站点、定班次;统一车型、统一票价,统一驾驶服务人员,统一服务标准。运营时间上结合农村客流的特点,在核定经营区域内灵活调度,灵活发班,逐步实现农村客运与干线客运有效衔接,形成村村通客车的农村客运二级网络。

3、在县城城区范围内和大营、永定、者北集镇范围内,开行城镇公交。根据集镇路网、厂矿、单位、学校、村庄分布,统一编制城镇公交客运线路发展规划。打通县城及几个主要集镇内客运线路微循环,开通城镇公交客运,以解决人民群众上下班、上学、赶集、走亲访友等出行需求。目前拟开通永定——大营——工业园区——兴贡——永定的环县城公交客运线路、县城——北营工业园区——者北街、县城——沙锅村——明熙苑、县城——元山——松林等主要短途公交客运线路,经营上以城市公交为主,出租车客运为辅。合理布局公交站点,形成完整的城镇公交客运三级网络。

4、结合我县乡村特色旅游项目的实施,适时开通旅游客运,其线路一端在旅游景点,以运送观光游客为主,分定线旅游和非定线旅游。以填补班线客运与包车、出租车客运之间的空白,使多种客运方式有机结合、合理分工。

(三)、创新发展模式,鼓励城乡公交客运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发展必然包括城市公交客运和农村公交客运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城市公交线短,客流集中,道路通行条件良好,政策扶持力度大,经营效益稳定,而农村公交客运点多、面广、线长、客流不稳定,道路通行条件差,经营成本相对过高,效益低下或无效益,导致各经营主体往往投热弃冷,即热衷于经营“热线”客运,而不愿经营“冷线”客运。通过市场竞争往往不能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格局。因此,交通主管部门应加强宏观调控,由我县交通局组建“××公交客运集团公司”,作为我县经营县际、县内城乡客运、城乡公交客运、出租车客运、农村物流的“航母”企业,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鼓励多方投资,多种经营方式。公交客运集团公司可由城市公交客运公司、出租汽车公司、农村公交客运公司、货运物流公司等组成,使其经营的线路、区域“冷热”搭配,优势互补,以实现规模效益。到2010年,运力达到:县际公交客运班车100辆、2000个客位,以中级以上中型客车为主;旅游客车20辆、200个客位;城镇公交车30辆;农村公交车70辆;客运出租车30辆;货运出租车200辆、800个吨位以上。经营范围涵盖到广大农村各行政村,实现“路运并举、通路通车”。管理上实行经营主体公司化,营运车辆标准化,从业人员资格化,经营行为规范化的集约化管理模式,这样既有利于公司经营效益,又有利于政府监管,更有利于解决人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提高了企业回报社会的能力,真正体现公共基础设施应有的功能,达到“三赢”的效果。

(四)发展农村物流,促进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健康发展

城乡间客流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农副产品的流通、交易而形成的客流。我县是农业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速农副产品的流通是增加农民收入和增强我县经济实力的重要支撑。发展农村物流就是要与商务部门推行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紧密结合,打通产、供销环节,畅通农村物流,形成物流服务网络。既给农民群众带来了实惠,也给客货运输企业带来无限商机,真正实现人便其行、货畅其流,客货运并举,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农村人货混装,出行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的现状。

发展农村物流,就要以农村公交客运为依托,农村客运网就是农村物流网,农村客运站兼营物流中心(站),农村客运企业兼营农村货运物流,组建物流车队(组),发展货运出租车,在保证农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同时,也保证农副产品方便、快捷地流入市场,促进农民增收。

(五)完善机制,加强市场监管

1、进一步推行依法行政,创造良好的城乡公交客运经营环境。为经营主体创造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经营环境,××县交通局做为我县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的行业主管部门,在县人民政府的领导及上级交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对本区域内的运输市场依法进行管理,维护道路旅客运输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法查处违法经营行为,为经营者创造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经营环境。打破地区封锁和地方保护,支持符合资质条件的客运企业投资我县公交客运,鼓励多种形式的投资,不断加快我县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的发展。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及其他法律法规,加强对城乡公交客运经营企业和从业人员的监管,切实履行“三关一监督”的职责,督促客运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内部规章制度和职业教育,提高运输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3、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县道路运输协会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做好自律工作,为客运企业提供政策法规、业务技术和信息咨询服务。

篇4

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环生态经济区,今年。核心内涵就是三带(生态维护带,生态恢复带,生态控制带)四区(禁止开发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五功能(改革开放前沿、城乡协调先行、新型产业集聚、生态文明示范、江西崛起带动)县要主动策应对接融入环生态经济区建设,就必需围绕这“三带、四区、五功能”去规划。围绕“三带”可将“一个世界级、八个国家级”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卫生城、全国园林城、国家4A级旅游区、国家生态模范县、国家级地质公园和国家级森林公园)区域列入生态维护带,将“一个世界级、八个国家级”受到破坏的地方列为生态恢复带,将所有的山场、湖面、耕地、河流及沿岸等列为生态控制带。围绕“四区”可将建材产业区、矿产资源开发区、种植养殖区等列为优化开发区,城镇建设区、精细化工区、特色产业区、丰收工业区等列为重点开发区,农田、林地、风景名胜区等列为限制开发区,水源地、河流上游及沿岸、自然维护区、地质公园等列为禁止开发区。围绕“五功能”重点要建好“一个世界级,八个国家级”发挥生态文明示范作用;建好“一园四区(丰收产业区,石镇特色产业区、建材产业区、化工产业区)发挥新型产业积聚功能;大胆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发挥改革开放前沿功能;统筹城乡发展,努力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挥城乡协调先行功能;大力传承稻作文化,实施后发战略,建设环市场导向型经济强县,力争成为环生态经济区的排头兵,实现江西崛起带动功能。下面,就三个问题和大家交流探讨。

第一。

必需坚持六条原则,要做好规划。即未来引领原则、以人为本原则、统筹城乡原则、资源节约原则、环境友好原则和全面协调原则。

一是未来引领原则。未来引领就是要看得远。全局的看,超前的看,使现在制定的规划能适应、促进未来一段时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世界是立体的不只包括时间上的范畴,还包括空间上的范畴,一句话概括,就是要考虑天、地、人的情况。

二是以人为本原则。建设交通的目的就是要满足人们人行、货行的需要。努力做到货畅其流,人行其畅。刚才我看了一下,交通规划是按2020年的时间节点,42万的人口去做的这里42万人口是不对的不能简单的依照人口自然增长率来算。一个区域的总人口应该是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总和,这42万人口应该是常住人口,并不包括流动人口。而据有关材料显示,一个城市的流动人口如果达不到30%那么这个乡村就是没有生命力的广东东莞的常住人口是170多万,流动人口则多达500多万。万年是开明、开放的万年,随着万年经济社会的发展,将会有更多的人来到万年。依照这样去算,那时的常住人口是42万,那么流动人口就是18万,总人口就是60万。2020年我县将和全国同时进入小康社会,小康社会的道路人均占有量规范是12平方米,也就是说到2020年,县道路的总面积至少要达到720万平方米。以人为本就是要依照这个要求去做。

三是统筹城乡原则。统筹城乡就是要把乡村道路与农村道路统一考虑。还要尽快拿出通乡道路、通村道路、通自然村道路的规划。

四是资源节约原则。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和环境资源等等。修路就要考虑各种资源的节约。用钱要节约,人力要节约等等,要尽量做到花最少的人力、财力、物力,去办成好事、实事、大事。

五是环境友好原则。修路不能去破坏环境。做到路和路、路和田、路和山、路和水、路和树等周边环境友好相处。

整个过程要互相协调。修建的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要互相协调;省道、国道、高速要协调;铁路和水运要协调。要全面协调。六是全面协调原则。修路就要协调。从规划到实施到完工。

第二。

关键要解决好三个问题。如何做好交通项目。

这是做项目的第一关。刚才我理了一下,一要解决好做什么的问题。即要选择好项目。交通目前一共有项目。一是通村公路建设项目,含县道维修和乡村道路基本维护;二是建工程,包括珠曹线建设项目、园区东西南北大道建设项目;三是养护中心建设项目;四是石镇综合码头建设项目;五是石镇乐安河堤路结合工程建设项目;六是珠曹线和锦黄线改道建设项目;七是景鹰高速挂线建设项目;八是铁路至珠山桥头建设项目,这个项目一定要上,交通局和规划局的同志要再去看看,研究研究。这项目就是今年交通要重点抓好的工作。

但要尽量考虑周到细密。比如说沿街道路的设计规划,二要解决好怎么做的问题。一是规划。这是最关键的规划设计的前期工作可以慢点。就要考虑和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生态维护相结合,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高效益管理;二是破解运作难题。实际上就是钱从何处来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还是四句话,第一,钱从未来来;第二,钱从潜力来;第三,钱从社会来;第四,钱从上级来。钱从未来来,主要体现在这么几方面:一是把指标做为期货来使用,就是现在指标还没有拿到手,但预计能争取到就可以先垫、先干;二是他人先拿钱给,把未来的钱拿过来先用,以后路收费了或者边上开发了再还;钱从潜力来,路开发了以后,就会带动产业发展,带动房地产建设,带动经济发展。这样可从三个方面吸取资金,一是财政增收后进一步加大对道路建设的投入,二是把潜力贮藏起来向他人换取资金,三是规划、建设好的路所带动的收入。钱从社会来,比如说命名权,谁出钱修路,路就让他来命名;比如说集资,神农大道、珠曹线等,就可以由老百姓自己出一局部路基钱。钱从上级来,要跑,要去争取,要用自己的行动感动上级。现在国家每年都会拨出大量资金重点支持农村公路建设,要想方法对上这个口,对上这个盘子。今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环生态经济区,这个建设进程路也要先行,路也要沟通。珠曹线是上饶和环沟通的唯一快捷通道,能不能进入省的笼子呢?乐安河的路堤改造工程,目的就是维护乐安河,不让废水废物经乐安河流进,能否进入省里的笼子呢?环生态经济区也要运进来和输进来,石镇码头建设,能否进入省里的笼子呢?要想方法让这些项目进入笼子。争钱只是现在要做的一部分,争政策才是最重要的只要政策有倾斜就好办。规划也一样,不进笼子就不行。项目的关键问题就是钱从哪里来。要成立交通投资公司,通过交通投资公司运作,拿指标、拿期货抵押贷款;也可以在规划过程中把征地衔接进来,规划路时征点地放在那里,然后把地卖给县里的国司,拿这些钱办现在事。三是人力保证问题。也就是组织保证问题。组织保证无非是依照“一个项目,一套人马,一个法人,一个方案,一抓到底”项目运作机制,今年,要把交通的这八个项目一个个落实好。

第三。

篇5

【关键词】转型升级;综合交通;城乡统筹

1 规划背景

“十三五”时期,是江苏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关键时期和决战时期,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与“十二五”相比,“十三五”发展的内外环境、方式、需求、重点等诸多方面有本质的区别,面临新的形势。如改革与稳定、发展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化,传统产业的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科技创新、信息技术、物联网的发展,分布式能源的突破,资源环境的约束,人们对科学、民主、平等的诉求,对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期盼等等,这些新的形势都对交通发展提出多层次、多样性、高水平的要求。

江苏省提出推进“苏南率先发展、苏中融合发展特色发展、苏北跨越发展”新一轮区域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加速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任务更为紧迫,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面临着更高的要求。连云港市作为实施《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龙头地区、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要战略点、江苏省加快发展重点地区,已形成快速发展的政策叠加效应,必将迎来新一轮跨越发展的黄金时期。灌南县作为沿海大开发战略发展核心区域、连云港加快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将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工作重心,坚持城乡统筹,坚持绿色发展,坚持民生优先,着力打造为苏北地区精细化工为特色的新材料生产、研发、冶金铸造产品出口和船舶工业基地、重点生态农业示范区和农产品出口加工贸易区、生态休闲旅游胜地。

这些形势对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而言,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有刚性的制约作用,影响重大,必须深入研究、准确把握,以改革创新精神和科学务实态度提出面向未来五年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更好地指导交通运输稳定、健康、快速的发展。

2 发展趋势

“十三五”是我县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转型时期,也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的关键时期。

2.1 经济现代化发展与改革的深化要求交通行业转型谋求新发展

经济社会开启现代化发展新征程,要求交通行业更加注重服务的要求。从“十三五”起,我省、连云港的经济社会将开启现代化发展的新征程。《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2013年修订)》中明确提出了针对交通的两项现代化指标都是以服务为核心的指标,这就明确了我们交通行业将逐步从建设转为服务,从行业行为转为政府行为,这是“十三五”期间最大的行业转型。

国家全面推动和深化各项改革,对交通行业发展的方式路径和管理体制机制提出新的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其中,行政体制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综合执法、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改革,对现有交通行业的发展理念方式、管理体制、管理方式都提出新的要求。“加快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机制”等理念已经深入人心,随着行业的各项事权和管理体制的逐步理顺和清晰,将对交通行业发展的方式路径和管理体制机制提出新的要求。

2.2 沿海开发、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要求交通引导连云港、特别是灌南的区位条件提升

全面提升灌南对外开发能力,成为将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整合、转化为现实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十三五”期间,灌南县需要切实融入“江苏沿海”、“一带一路”、“长三角”等重要的国家战略中,充分享受政策机遇。“长三角”,构筑与上海、苏南地区直接便捷联系的运输通道,其核心是城际铁路的建设;“江苏沿海”,顺应沿海开发战略,加快沿海港口的建设;“一带一路”,紧密联系连云港港。

2.3 强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要求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交通绿色低碳发展

十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国家层面。江苏省委省政府要求率先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同时灌南土地资源紧缺,环境承载力弱的县情,也要求灌南“十三五”交通运输更加要把生态文明观念贯穿到交通建设始终,以推进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为抓手,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交通运输行业,交通运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表率作用,转变交通发展模式,加快发展水运、铁路交通,加强综合枢纽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鼓励绿色节能运输装备和技术的应用,加强交通需求管理,重视多式联运等高效运输组织方式的推广,打造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4 城镇化发展要求城市交通服务能力与城乡交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与完善

于灌南县而言,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增强和品质的提升必须以便捷高效舒适的优质公共交通为基础。主城区辐射功能提升,对人流、物流、现金流的凝聚力增强,对运输服务的品质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完善服务城市的主城区综合运输体系,满足多样化的出行需求,是提升城市品质,夯实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基础的必然要求。逐步完善城乡交通的服务水平,引导城镇发展和城乡集聚,由城乡差距明显的二元模式向城乡协调的一体化发展模式转变,逐步形成以主城区为核心,构建体系完善的“一级城市-二级城市-重点镇-一般镇”的城乡空间结构。

综上所述,灌南交通在“十三五”期间需要通过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研究,统筹协调各种运输方式、合理配置交通战略要素、发挥综合运输整体效能,针对交通运输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外部约束条件(资源和环境压力),通过对各种运输方式调整、优化和提升,促进交通资源的空间最优配置,发挥各种运输方式在约束条件下的比较优势和整体效率,真正实现交通运输又好又快发展。

3 发展思路

“十三五”期,灌南县交通运输发展将进入“综合运输一体化、城乡交通一体化和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阶段,发展重点向“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和提高管理、服务水平”转变。

一是,加快交通运输结构调整。整体把握好灌南铁、公、水的发展节奏,加强对铁路交通的倾斜力度,大力提升水运交通的发展力度,继续巩固公路交通的基础地位。

二是,完善多种运输方式衔接。综合运输一体化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在于综合运输枢纽建设,也是灌南利用铁路资源,推进交通现代化发展的有力抓手。综合运输枢纽建设,将以实现客运零换乘、货运无缝衔接为目标,突出加强交通运输枢纽的整合,引导各种运输场站共建共享和加强连接性设施建设。

三是,强化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一方面,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建立和完善边界区域交通规划建设的协调机制,加强与相邻兄弟市、县交通网络的衔接;另一方面,抢抓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强化对接,“跳出灌南看交通”,深度参与沿海经济带的发展。

四是,加强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突破城乡交通的壁垒,强化城市交通与乡村交通的衔接。积极发展城乡公交,大力推进运输管理、服务的一体化,最终实现城乡道路运输一体化;推进农村道路与客运站点的建设,提高农村交通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城乡基本交通服务均等化。

4 发展目标

4.1 总体目标

2020年,灌南交通运输基本实现现代化。围绕“六个交通”建设,有效支撑和保障灌南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和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交通基础设施能力充分、结构合理、衔接顺畅,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城乡居民出行更便捷、更公平,货运与现代物流业更具竞争力。信息化、智能化有效引领行业转型升级。交通运输治理能力显著提升,法治交通、安全发展和绿色发展深度融合于全过程各领域。改革与创新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4.2 具体目标

一是,建成布局完善、衔接紧密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形成公路、铁路、水运综合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一体化交通网络,构建更适应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公路网络、高效便捷无缝衔接的铁路网络、海河联运全面通航的水路网络,促进以公路为纽带的各类运输方式充分融合,快速铁路和高等级航道在基础设施中占据重要位置。

二是,建成快速便捷、城乡一体、多式协调的综合客运体系。构建面向长三角区域主要城市的城际客运体系,城际客运保障快速出行,形成与周边市县半日往返的快速客运系统。实现铁路与城市交通的无缝衔接,提供乘客方便的换乘条件,实现公交与个体交通的有效转换。构建市、县、乡三级换乘体系,加强县、乡客运站和乡镇公交站、回车场建设,实现居民出行零距离换乘。城市公交更具吸引力,城乡客运普惠民生,镇村公交开通率达到100%。构筑与小伊机场的直达运输通道。

三是,建成分工合理、衔接高效、运行安全的综合货运体系。依托运能充沛的交通通道,以灌河口港区为支点,通过高速公路、干线公路、铁路、内河航道与主要物流园区的沟通,建成能源、原材料等大宗物资的分工合理、衔接高效、运行安全的综合货运体系。

四是,构建高度融合、开放兼容的信息应用体系。现代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各领域全过程高度融合,现代交通运输信息平台基本建成。内河干线航道船闸ETC和沿海港口EDI系统覆盖率达到100%,普通国省道重要节点测覆盖率均达到100%,交通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交通行政许可在线办理率达到90%以上,联网售票和交通运行实时查询水平提升公众出行效率。

五是,构建法制文明、绿色安全的交通治理体系。交通运输文明素质普遍提高,法治交通水平明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行政效率明显提高。安全成为交通运输发展的基础价值理念,安全监管能力显著增强,安全运营水平显著提升。绿色循环低碳的价值取向贯穿交通运输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单位周转量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相比现状大幅减少。基础设施管理维护水平和运行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六是,构建改革突破、创新主导的发展驱动体系。通过改革突破交通运输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在转变政府职能、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等方面改革取得重大突破。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有效调动整合资源,推动交通运输发展;通过管理手段创新,促进行业规范化文明化发展;通过工程建设创新,保障工程建设质量。

到2020年,灌南交通运输发展水平将更上一个台阶,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步构建,发展的协调性、系统性和可持续性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篇6

关健词:城市道路;植物;选择原则;配置形式

城市道路绿化彰显城市的形象与特色,良好的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空间的延续,也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城市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和配置是否科学合理的问题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

1 城市道路树种的选择原则

行道树是道路绿化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其作用主要是夏季为行人遮荫、美化街景,因此树种选择的一般标准为:树冠冠幅大、枝叶密,生命力强(耐贫瘠土壤、耐寒、耐旱),寿命长,深根性,病虫害少,耐修剪,落果少或者没有飞絮,发芽早,落叶晚。同时,树种选择要能体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道路特征。

1.1 树种选择应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以乡土树种为主 从当地自然植被中选择优良的树种,充分体现本土树种的优良特性。对于经过长期的驯化考验的外来树种,在合适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

1.2 结合城市特色,优先选择市花、市树及骨干树种 比如华东、华中地区就可选择广玉兰、香樟、泡桐、悬铃木、无患子、重阳木、枫香、柳属、银杏、女贞、椰榆、合欢、榆树、榉树、枸树、枫杨、枳、枇杷、楸树、乌柏、鹅掌楸、刺槐等。

1.3 结合城市景观要求进行选择 如南京。要求有四季常青、四时花香的环境,道路树种要体现温带景观。采用香樟、桂花等常绿树种及法桐、银杏、玉兰树等落叶树种较为全面,观花的山茶、杜鹃等。

1.4 道路各种绿带常可配植成复层混交的群落 应要选择一批耐阴的小乔木及灌木。如黄杨、桅子、杜鹃属、竹柏、桂花、小檗属、十大功劳属、胡枝子属、大叶冬青、大叶黄杨、枸骨、棕等。

1.5 郊区公路绿带可考虑选用一些具有经济价值的树种 如乌柏、枫香、杨、榆、水杉、银杏、油桐、女贞、杜仲、白干层等。

2 城市干道的植物配置

城市干道具有实现交通、组织街景、改善小气候的三大功能,并以丰富的景观效果、多样的绿地形式和多变的季相色彩影响着城市景观空间和景观视线。城市干道分为一般城市干道、景观游憩型干道、防护型干道、高速公路、高架道路等类型。各种类型城市干道的绿化设计都应该在遵循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根据美学特征和人的行为游憩学原理来进行植物配置,体现各自的特色。

2.1 景观游憩型干道的植物配置 景观游憩型干道的植物配置应兼顾其观赏和游憩功能,从人的需求出发,兼顾植物群落的自然性和系统性来设计可供游人参与游赏的道路。有“城市林荫道”之称的肇嘉浜路中间有宽21m的绿化带,种植了大量的香樟、雪松、水杉、女贞等高大的乔木,林下配置了各种灌木和花草,同时绿地内设置了游憩步道,其间点缀各种雕塑和园林小品,发挥其观赏和休闲功能。

2.2 防护型干道的植物配置 道路与街道两侧的高层建筑形成了城市大气下垫面内的狭长低谷,不利于汽车尾气的排放,直接危害两侧的行人和建筑内的居民,对人的危害相当严重。基于隔离防护主导功能的道路绿化主要发挥其隔离有害有毒气体、噪音的功能,兼顾观赏功能。绿化设计选择具有耐污染、抗污染、滞尘、吸收噪音的植物,如雪松、圆柏、桂花、珊瑚树、夹竹桃等,采用由乔木群落向小乔木群落、灌木群落、草坪过渡的形式,形成立体层次感,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和景观效果。

2.3 高速公路的植物配置 良好的高速公路植物配置可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丰富的植物景观也为旅客带来了轻松愉快的旅途。高速公路的绿化由中央隔离带绿化、边坡绿化和互通绿化组成。中央隔离带内一般不成行种植乔木,避免投影到车道上的树影干扰司机的视线,树冠太大的树种也不宜选用。隔离带内可种植修剪整齐、具有丰富视觉韵律感的大色块模纹绿带,绿带中选择的植物品种不宜过多,色彩搭配不宜过艳,重复频率不宜太高,节奏感也不宜太强烈,一般可以根据分隔带宽度每隔30~70m距离重复一段,色块灌木品种选用3~6种,中间可以间植多种形态的开花或常绿植物使景观富于变化。

边坡绿化的主要目的是固土护坡、防止冲刷,其植物配置应尽量不破坏自然地形地貌和植被,选择根系发达、易于成活、便于管理、兼顾景观效果的树种。

互通绿化位于高速公路的交叉口,最容易成为人们视觉上的焦点,其绿化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大型的模纹图案,花灌木根据不同的线条造型种植,形成大气简洁的植物景观。另一种是苗圃景观模式,人工植物群落按乔、灌、草的种植形式种植,密度相对较高,在发挥其生态和景观功能的同时,还兼顾了经济功能,为城市绿化发展所需的苗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4 园林绿地内道路的植物配置 园林道路是全园的骨架,具有组织游览路线、连接景观区等重要功能。道路植物配置无论从植物品种的选择上还是搭配形式上(包括色彩、层次高低、大小面积比例等)都要比城市道路配置更加丰富多样,更加自由生动。

园林道路分为主路、支路和小路。主路绿化常常代表绿地的形象和风格,植物配置应该引人入胜,形成与其定位一致的气势和氛围。如在入口的主路上定距种植较大规格的高大乔木如悬铃木、香樟、杜英、榉树等,其下种植杜鹃、红花檵木、龙柏等整形灌木,节奏明快富有韵律,形成壮美的主路景观。支路是园中各区内的主要道路,一般宽2~3m;小路则是供游人在宁静的休息区中漫步,一般宽仅1~1.5m。绿地的次干道常常蜿蜒曲折,植物配置也应以自然式为宜。沿路在视觉上应有疏有密,有高有低,有遮有敞。形式上有草坪、花丛、灌丛、树丛、孤植树等,游人沿路散步可经过大草坪,也可在林下小憩或穿行在花丛中赏花。竹径通幽是中国传统园林中经常应用的造景手法,竹生长迅速,适应性强,常绿,清秀挺拔,具有文化内涵,至今仍可在现代绿地见到。

篇7

一、路网与城市发展

城市路网系统是一个城市的机能能够正常运转的至关重要的部分,要想把一个城市做大做强做优,交通是关键要素,交通跟不上,什么都跟不上;没有快速交通,就没有快速发展。路网对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社会活动以及国防建设等诸方面的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综观世界各国家和地区经济与交通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但凡是经济、文化和科技发达的国家或地区,都有先进的交通运输体系做保障,路网对当地城市建设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1.路网能够加快城市建设速度

交通是一个城市的命脉,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而路网是城市交通的基础设施之一和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过程联系的纽带和载体,是现实生活中人与物在位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运输方式。路网肩负着市民日常生活中必须的衣食住行四方面中“行”的任务。“要想富,先修路”这一观点已经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得到了证实,在任何范围内,一个城市的发展都是从城市交通建设开始的,路网在城市的发展和建设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都存在一种普遍的现象:经济发达的地区相较于经济落后地区而言,其路网都要更发达、更完善:而同一城市的中心城区则比郊区有着更为便捷的路网。快速便捷的路网能够加快区域内部的经济循环,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路网在提高地区资源整合度、促进城镇化建设和物流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城市路网是城市建设的血管,如果堵塞,形成“血栓”,那么现代城市建设将陷于瘫痪。路网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一个城市的市民能够正常生活和发展的基础。城市的建设和扩张有赖于路网系统的强力支撑。路网能够加快城市建设速度具体体现在:(1)路网的发展能够带动产业结构的改善。(2)路网的发展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如物流业、交通运输业等)的发展。(3)路网的发展使得各地之间人才流动、信息流动加快,能够促进人口质量的提高。(4)路网的发展能够改善城乡结构,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5)路网的发展能够增加就业机会,从而增加收入来源。(6)路网的发展能够提高全社会生产质量。(7)路网的发展能够大大促进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推动人们的生活质量向高层次阶段迈进。

2. 路网能够促进经济发展

便利完善的路网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路网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当路网系统的发展能够适应当地经济发展时,路网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会同时刺激经济的增长:当路网系统的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时,就会对当地经济的发展产生“倒拖“作用。从宏观角度来看,路网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载体,能够沟通生产和消费。路网的优化使得运输条件改变,而运输条件的改变可以使流动资本从一个地区释放,在其他地方作为固定资本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运输是产品生产过程中及其重要的一种要素投入,较好的运输条件能够提供较低的货运成本,使得企业服务的市场逐渐扩大,进而能够在更加广泛的范围内从事和开拓大规模生产。发达的路网是一个城市招商引资的活招牌,城市交通运输发展水平高、路网发达的地区会成为投资商进行工业选址的首选地点,工业的发展必然带动地区的发展,从而路网会为更快更好地实现当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服务。

二、镇江市路网现状分析

镇江,濒临长江,襟山带水,位于长江三角洲顶端、南京经济圈和苏锡常经济圈的交汇处,是长江三角洲重要港口和江苏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之一。自古以来是富饶的鱼米之乡,人文荟萃之地和华东著名的水陆交通枢纽,具有独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镇江水运横贯南北,通江达海,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使镇江形成了独特而优越的“十字黄金水道”的区位优势。镇江公路四通八达,沪宁铁路横贯镇江市,市区离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和常州机场仅60公里,离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不到300公里,并有高速公路或高等级公路相连,具备了成为水、陆、空立体交通枢纽的条件。。镇江市路网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主动服务城乡发展,加快推进交通建设,积极落实各项改革,优化提升服务环境,交通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交通投资由量的投资向质的增长转变,“铁、公、水”同步发展的良好格局逐步形成。至2009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达6732.5公里、公路网密度达175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53.5公里、一级公路631.1公里、二级公路735.8公里、三级公路769.3公里、四级公路4442. 8公里。全市二级以上公路比重为22.6%。内河航道总里程达597.2公里,其中四级航道18.5公里、五级航道24.3公里、六级航道46.2公里、七级航道22.3公里,等外航道485.9公里。通航船闸1座。内河码头泊位139个,码头总延长7544米。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项目 2009 2008 2007 2006

公路线路里程 6732 6475 6219 5181

高速(公里) 153 153 146 105

一级(公里) 631 611 505 385

二级(公里) 736 708 702 671

三级(公里) 769 796 592 511

四级(公里) 4443 4207 4256 3484

公路客运量(万人) 13275 10092 8743 7441

公路货运量 13837 10632 9238 7965

公共汽车营运线路数(条) 66 53 53 49

公共汽车营运线路 311 285 587 715

网长度(公里)

公路桥梁(米) 73624 72165 70125 53013

表1 镇江市近年路网发展状况(资料来源:镇江统计年鉴)

2009年,镇江市公路、水路交通服务业增加值达45.2亿元,较上年增长15.5%,年度增幅超过全市地区GDP1.8个百分点。完成公路客运量13275万人次,旅客周转量801574万人公里,同比增长16.9%和17.6%;完成公路货运量8740万吨,周转量415994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6.7%和16.8%;完成水路货运量665万吨,周转量159998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6.5%和19.5%。运力稳步增长。全市拥有营运载客汽车3941辆,64001座位,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7.1%和10.2%;营运载货汽车16094辆,105417吨位,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2.1%和33.7%;营业货船479艘,178091吨位,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5.7%和22.7%。谏壁船闸的船舶通过量达到了0.95亿吨,辖区内干线航道货运量近1.2亿吨。

在镇江市”十一五”建设的道路中,天桥路极大地缓解了南门高架桥的交通压力,使得行人、自行车、电动车再也不用穿梭驰的车流中;纬七路完善了新区丁卯片区路网体系,极大改善了丁卯地区居民出行及学校办学条件:健康路西延建设有效地缓解了中山东路交通压力,改善了沿线综合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禹山东路使新区大港片区与老城区的交通更加方便快捷,有利于拉开城市框架、疏解老城人口,改善了道路周边投资环境和居民的出行条件;江滨大道东延与新建成的滨江旅游专线共同形成我市新环长江风光带,展示了焦山新形象,提升了旅游品牌效应。这些道路的建设都使得市民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也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1.镇江市路网特征分析

一个城市的建设是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现在,镇江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正在路网建设中填空补缺。交通的枢纽优势是镇江发展的资源,长江岸线、夹江、苏南运河以及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都是镇江宝贵的交通资源。如何更好地利用交通资源是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镇江如果把交通优势谋划、运用好,那么镇江落户大企业、集聚高端产业的能力将进一步加强,镇江在下一轮发展中的将会具有更强的爆发力。

镇江市的路网建设呈现如下特征:

(1)路网投资逐年呈现大幅度递增趋势。镇江“十一五”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70亿元,是“十五”投资的3.25倍,其中对路网建设的投资有100多亿元,建设道路66条,总长达150.49公里,面积约582.53万平方米,为全市的跨越式发展打通了脉络。“十一五”期间镇江市的城市路网建设规模和数量都创历史新高,初步形成了“三横九纵、十字双环”的内部交通格局,主次干道及支路系统更加完善。城市路网建设的全面推进,使得镇江的城市服务功能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十二五”期间,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突破400亿元,加快城市道路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区内部路网结构,拓宽改造市区次干道和支路,形成快速、便捷的现代化交通网络,并推进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规划建设。重点是强化沿江、沿沪宁线、沿运河等经济带的三大复合交通通道,建设镇江至丹阳、句容、扬中的三条快速直达通道,构建市区路网外连的五凤口高架、官塘桥路、沪宁支线等三条快速对接通道。预计“十二五”期间,将建设城市道路总计64条,长度达176.8公里,全面建成环城快速通道。在铁路建设上,我市将建设“三横两纵”铁路网,打造高铁交通新格局。“十二五”期间,投资100亿元,建成京沪高铁、宁杭高铁,开工淮扬镇、沿江两条高铁,配套建设一批厂区、园区铁路专用线。预计到2015年,我市通车和在建铁路里程将达到300公里。

(2)交通服务业实现了逆势增长。镇江市交通部门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冲击,把服务企业发展与解决民生问题紧密结合,拓展现代化服务手段,加快推进交通服务业发展。近年来,全市公路、水路交通服务业的增长均高于GDP的增幅。公路客运量、货运量、内河港口吞吐量等主要运输指标也均实现了逆势增长。

(3)着力推动农村交通事业的发展。镇江市把发展农村交通作为支持农村建设,服务农民需求,促进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把加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路网的完善放在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一方面加强了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资改建、整治农村公路和危桥,与此同时,进一步理顺完善农村公路管养体系,县、镇两级农路管养机构设置到位,日常管养工作全面展开。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新开并改造多条城乡客运一体化线路,在村村通班车的基础上,截至2009年,镇江的班车数量就达到了286辆,还有74%的乡镇实现了城乡公交覆盖。2010年的班车数量和公交覆盖率又有了进一步提高。

(4)拉大骨架引导城市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市修建的许多城市道路,都进一步完善了基础设施,提高了城区道路的通行能力。现在,市区宽3.5米以上铺装道路总面积达2144.93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已达19.72平方米。健康路西延、江滨大道东延、花山东路东延、南徐路西延等都是近几年镇江新建的城市道路。“十一五”期间,根据“三横九纵、十字双环”的整体规划,建设部门加紧了路网建设步伐,一条条道路拉开了城市框架。

镇江市另一项重点建设项目是南徐大道西延工程。以戴家门路为界分东、西两段,全长4450米,总投资约1.65亿元,按城市主干道Ⅰ级标准设计。建成后的南徐路西延,不仅满足了园林景观需求,也进一步完善了我市三纵四横干道框架结构,加强了南徐新城外部交通,而作为连接工业园区的重要道路,更能大大改善整个西部投资环境。

2.镇江市路网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镇江原有的城市规模、框架、道路以及基础设施等都已难以承载现实的容量,不能充分满足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要求,而且居民对城市功能、城市建筑、城市环境与城市形象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目前情况下,镇江路网的发展依然寻在在许多的问题。

(1)镇江路网管理不到位,设施不完善。丁卯桥路改造是一项重要城市道路建设工程,目的是将其打造成快速通道。然而通车后,路面条件虽然得到了改善,但通行能力并没有得到明显提高。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对路网的管理不到位、设施不完善。在丁卯桥路沿途的路面中间虽然有隔离护栏,但是在路段上存在大量的豁口,车辆随意左转弯时,对面车道的车辆只能被动等待,且大量豁口的存在导致车辆随意左转弯时掉头现象非常严重,这是影响这条道路通行效率的主要原因之一。

交通设施不完善这一问题在镇江市的道路中也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问题。在中山东路,650米长路段上的绿岛被踩出84条“便道”;九华山路,设置了混合道(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合用),但路面颠簸,骑车的市民上机动车道与汽车抢道;连通火车站南北广场的金广路与中山西路交会处,交通信号灯久未启用;禹山路延伸段开通后,监控探头长期未安装;长江路、学府路等路段上,绿化植物密集高大,遮挡视线,这些都是值得重视的问题,设施不完善、管理不到位已经成为制约镇江交通顺畅的主要原因。

(2)断头路较多,道路现状症结多。镇江断头路多,这是我市道路的一大顽疾。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许多断头路得以打通,使得交通环境得到了有效地改善。但是仍有一些断头路以及缺乏前瞻性的道路规划建设,困扰着城市交通。

中山东路是镇江最为典型的一条断头路,外国语学校坐落在其路口,继续往东则是密集的居民区,现实状况使得中山东路的东延计划实施起来寻在非常大的难度。健康路目前也是一个交通瓶颈,全线目前的道路规划只有四车道,这条路连接众多人流量密集的节点,如不慎重规划,交通拥堵问题的改善只能是天方夜谭。

镇江市某些道路没有很好的替代路线也是镇江路网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丁卯桥路,是镇江新区、谏壁乃至扬中等东部地区联系主城区最便捷的通道,目前几乎没有很好的替代路线,如遭遇修路或重大车祸等突况,不便于疏导。同样的例子还有市区南北大通道官塘桥路,该路是主城区连接丹徒新城、沪蓉高速以及未来官塘新城的便捷道路,尽管也是6车道,但随着我市机动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目前也开始出现拥挤现象。

另外,梦溪广场和青年广场的转盘也已经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设立环道转盘交通的初衷是使所有直行和左、右转弯车辆在交叉口不必停车,连续不断逆时针环绕运行,避免红绿灯管制时周期性的交通停滞。但目前随着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数量暴增,非机动车辆在环道外侧绕行时,对机动车进出环道产生了很大影响,一旦交通流量过大时,很容易在环道上造成堵车。

(3)公交线路的设置欠合理。据统计,在目前镇江市的公交线路中,经过大市口的公交线路多达20条。大市口公共交通方便的同时却造成了交通的拥挤,也无形中引导了人流往大市口集中,导致车流人流的混乱与繁忙。与大市口的公交车扎堆现象形成反差的是,在南徐大道、长江路等路段,公交线路分布很少,等车极其困难。而且在所有的公交线路中,夜班车相对较少,只有少数几条线路开通到晚上10点左右,绝大部分线路晚上6点以后就结束运行,给选择公交出行的市民带来不便。此外,在一些新建道路、小区和商业圈,公交没有及时延伸或运力不足也是我市公交面临的一个问题。

(4)机动车增长速度迅猛,停车难现象严重。“M”、“V” 、“U”字头,镇江市区道路上的车,车牌翻新速度之快让人目不暇接。2007年我市市区机动车总数为4.4万辆,到2009年,这个数字暴增到了6.3万辆,增加了近2万辆。2010年以来,汽车新增3.63万辆,单月最多净增近5000辆。目前我市汽车保有量已达18.9万辆,其中私人轿车13.8万辆。镇江市近年来汽车保有量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镇江市近年汽车保有量变化情况(资料来源:镇江统计年鉴)

但是与汽车保有量逐年急剧增长情况不同,停车场的数量的增长相较而言就显得极为缓慢,停车难是目前有车一族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由于无处停放,大量的汽车就向小区外蔓延,将马路上有限的停车位长时间占据,造成市区停车难,并进一步恶化成车辆乱停乱放,影响交通秩序和道路的畅通。

三、优化镇江市城市路网的思路和建议

镇江市的路网优化必须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在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统筹安排城市路网建设项目,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使城市路网结构更加合理,城市布局更加优化,城市功能更加增强,进一步优化城市路网环境,促进镇江发展大跨越,真正使镇江建设成为适宜人居、适宜企居的“双宜居”城市,努力推进镇江生态城市建设的步伐。具体思路如下:

1.科学布局,优化路网结构。在编制镇江的城市总体规划时,应根据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交通规划的要求,按照路网先行的基本思路和道路标准适当超前、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体现人性化设计的原则,科学规划城市路网,合理确定道路等级、设计车速、干道间隔、通行能力等。”十二五”期间,我市将投资275亿元,分三个层次加快公路建设。

一是建成“两横三纵”主骨架,形成高速公路大外环。

二是扩大路网规模,提升等级水平。加快建设快速干线公路,市区和辖市、区实现高速路、快速路和一级路连通。按照金港大道建设理念,重点建设官塘桥路、五凤口高架、沪宁高速支线、镇江至丹阳快速路,建成104国道句容段、338省道镇江段、238省道夹江改线(扬中四桥及接线公路)等项目,启动312国道改造,镇江至句容快速路等项目。

三是强化对外交通、快速干线与农村公路“三大网络”间的衔接。到2015年,全市公路网总里程达到7500公里,形成“外成环、内成网”的快速通达公路网络,实现1小时到达周边城市、半小时到达各辖市区,市区及辖市15分钟上高速的目标。

2.着力加强公交、客运和水运系统建设。“十二五”期间,镇江市将按照国家级公路枢纽的定位和要求,根据镇江城市发展总体规划,规划形成“一主四辅”的公路客运枢纽体系。新建1个“哑铃式”主枢纽:即以城际轨道和高铁镇江站为两端、用BRT相连接,整体布局好公路客运、城市公交、城市候机楼,组合成一个多功能、开放式的客运主枢纽,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零距离换乘”。新建4个“卫星式”辅站:即天桥路站、谷阳站、大港站、高资站。

在水路方面,镇江市内河港口总体布局规划与内河航道网规划同期规划、同步实施。规划内河港口码头岸线12400米,有三个港区:城郊港区、丹阳港区、句容港区,六个主要作业区和七个一般作业区。加强内河航道网与长江航道、镇江港的衔接配合,通过江河联动,充分挖掘放大我市长江、运河两大黄金水道的水运主枢纽优势。

3.打通断头路,解决交通瓶颈路段。镇江市要实现公路交通“1139”目标,即全市所有乡镇实现1刻钟上高速、1小时到南京、3小时到上海、9小时到北京,必须对市区内的断头路如中山东路和健康路等交通瓶颈路段进行改造。在交通量大,人流多的重点路段和广场修建地下通道或人行过街天桥,进一步解决交通瓶颈,提升区位优势。

4.畅通微循环,促使交通更便捷。小街小巷是道路体系中最小的类别,不仅承担了交通功能,也与小区、单位等出入口、内部道路紧密相连,关系到市民日常生活的方便与舒适,与市民关系最为密切。因此,路网密度一定要高。镇江市可以每年实施一批道路微循环工程,进一步提高路网的集散能力和交通可达性,使市民出入更加便捷。

篇8

以科学发展的眼光认真审视和正确评估交通发展面临的形势,准确把握交通发展的规律和脉搏,是实现交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前提,我们必须对我县交通发展当前面临的形势有清醒的认识。

(一)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给交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目前,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县主城区在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强劲的运输需求。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县公路客货运周转量、水路货物周转量、汽车保有量,以及港口货物吞吐量还将出现大幅度的增长。交通需求不仅表现在数量的快速增长,也表现在对高品质运输服务的强烈需求,对交通服务形式、内容与质量的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进一步增强交通服务能力,提高运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更多地方便社会公众,保障公众安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成为交通部门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重点课题。

(二)区域发展新定位,给交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平果县以“率先科学发展,着力改善民生,打造现代文明铝都”这一主题,以该发展目标为定位、随着百色区域内已建成有亚洲最大的平果铝业公司,容易形成整体效应,成为区域性的最大的铝工业基地。这也是平果县撤县建市的雄心壮志。平果在区域优势上已成为经济通道上的枢纽城市,其承南启北、通江达海的交通区位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凸显,交通建设也势必再一次被推向平果新一轮发展大潮的前沿,这就对交通网络建设的速度、规模、等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科学发展观的新

理念,给交通发展赋予了新内涵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占用和消耗大量的能源、土地等资源,给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很大压力。我县土地资源相对紧缺,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比较高,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明显不强。科学发展观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新要求,给交通快速发展提出了新命题,交通部门必须积极运用交通发展新思维,探索交通发展新路径,增创交通发展新优势,开创交通发展新局面。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格局,给交通发展开辟了新空间

区域经济要协调发展,交通必须与之相适应。平果县在融入百色成为滇黔桂三省区边缘区中心城市区域经济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主城区的龙头优势,用交通推动周边市区协同发展,并有重点、有差异地确定不同区域的交通发展规模与水平。同时随着平果县经济社会发展,城乡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城市间、城郊间、城乡间人流物流也会迅猛增加。对此,平果交通应充分利用现代物流技术,优化网络布局,协调组织管理,完善标准体系,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向智能化发展,实现公路建设与交通运输之间的高效协同,逐步达到建设与管理的一体化,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发展需求。

(五)国家宏观调控的日益深入,给交通发展带来了新考验

如何应对宏观调控新形势下出现的诸多新情况,是平果今后交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资金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交通发展速度和质量的制约瓶颈。在目前的政策框架下,除了高速公路及国、省道外,通乡油路提级改造工程建设、农村公路建设、危桥改造、港站枢纽建设等交通重点工程所需资金中的相当一部分必须由地方配套筹集,数额巨大,地方筹资的难度越来越大;项目立项审批必须具备的条件越来越多,程序越来越复杂,项目前期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已经成为交通能否实现率先发展的关键。

总的来看,我县交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二、交通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首先是要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了,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增强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不断改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交通作为建设平果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人”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本”是指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近年来,我们交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各项工作都充分体现了“人”和“本”的思想,事事以人为本,时时以人为本,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把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内涵始终贯穿于公路建设和交通运输管理上来,从真正意义上为人民、依靠人民、惠及人民。通过几年的努力,全县交通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经过农村革命老区公路建设和农村公路通达工程建设、通行政村等级公路硬化建设,目前我县通等级公路总里程907公里,其中二级公路31.3公里,三级公路133公里,四级公路742公里;目前,全县171个行政村及10个社区,所有社区已通等级路,148个行政村通四级路以上,占行政村总数86.5%,预计20*年底,全县171个行政村将村村通等级路。届时,全县行政村通等级公路率达100%,达到全市领先地位。道路运输管理工作上以新增客运班线和营运客车为手段,促进运输市场的发展,净化了我县道路运输市场,使我县运输市场正朝健康、有序、安全方向推进,实现了车进站、站管车、人进站的良好秩序。今年来共审核办理道路运输证834本,新开通10条农村客运班线许可投入20辆,目前已有14辆投入运行,全县农村客运班线达23条,客运车辆总数达382辆。这都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大大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农民兄弟脱贫致富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特别是一些偏僻村庄,农民看着修到家门口的公路,从心底里感谢国家,感谢我们的党。

三、当前我县交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目前,全县交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基本形成了由南昆铁路为主动脉,南百高速公路为主骨架,国、省、县乡道为支撑的大交通网络。但综观全局,我县大交通的格局并未真正形成,与平果县今后发展目标的要求比,与构建现代文明铝都的需要比,与人民群众的期望比,我县的交通发展水平、交通适应能力和交通服务水平仍有待提高。

(一)公路总体建设水平还不高

相比周边先进地区而言,我县公路里程少,密度低,跨区域干线运输通道不足,市际干线公路网络化程度低,通达深度不够,等级公路里程比重低,三级以上公路仅占全县公路总里程的5.5%(不含高速公路),县乡村道路全部是四级公路,全县公路密度只为0.37公里/平方公里,全路网的效益得不到最高限度的发挥。

(二)地方公路分布不均衡,南北部公路交通发展差距较大

高级、次高级路面里程比重相差大。公路网层次不完善,公路技术等级结构不合理,建设与养护未能均衡发展。农村公路养护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养护问题日益突出。内河航道等级偏低,高等级航道数量明显不足,内河航区间缺乏有效连接。沿江港口等级较低,大型化、专业化码头泊位尚未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化集装箱运输系统构建难度大,这远远不能满足平果今后的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资源和环境对综合交通发展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平果县人多地少,资源相对短缺,与交通发展相关的土地、岸线、能源、城市发展空间和环境污染对交通发展的制约愈来愈大,尤其是土地资源紧缺地区,部分通道线位资源严重不足,发展空间严重受限。

(四)各种运输方式缺乏有效衔接,整体服务效率不高

公、铁、水三种运输方式结构不够协调,重陆轻水,重主体建设、轻配套设施建设。客货枢纽站场建设布局不够合理,功能定位不准,设计标准不高,使铁路与公路、水路客货联运缺乏有效衔接。铁路客流与周边城镇间、市域内的公交运输、出租车的运输还不太协调。百色港平果旺江作业区不能如期运行,影响了港口的快速发展,也限制了公路、铁路功能的发挥。

四、加快我县交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思路

(一)总体目标

以“率先科学发展,着力改善民生,打造现代文明铝都”这一主题为动力,以平果建设后三年任务为目标,以“交通优先发展”为载体,着力构建现代化大交通格局。今年自治区把我县作为全区通乡油路提级改造试点县,利用这个的机会,实施通乡油路大会战即将启动。20*至2010年计划实施通乡油路提级改造7条151公里,其中20*年实施果化至进结至天等(平果段)、旧城至那沙、平果至太平至耶圩至海城等三级以上油路共82.13公里。20*年我县通行政村水泥路建设项目共9条65公里,这些项目争取于年底全部完工。利用后三年,着力把平果打造成为通村公路硬化百色市率先县。

(二)基本思路

1、落实“三个服务”。一是服务平果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县委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提出的“率先科学发展,着力改善民生,打造现代文明铝都”的主题发展目标,自觉加快交通发展,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网络化、规模化程度,扩大有效供给,为经济社会全局的发展增创新优势、提供新动力、拓展新领域,形成满足需求、适度超前的支撑和保障能力,形成平果经济社会更具竞争力的发展环境。二是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的要求,高效优质地推进通村路面硬化建设,致力于改善农村交通状况,改善农村投资环境,为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提供良好的交通条件。三是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积极推进农村客运班车通达工程和城乡客运一体化工程,大力实施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不断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便捷度、舒适度,不断增加公共交通服务的有效供给能力,不断提升公共交通服务的效率、质量和水平,让人民群众出行满意。

2、实现“三个有机衔接”。一是注重各种交通网络的衔接和协调,以整体效益更大、比例结构更优的目标,对各种交通网络进行整合。二是注重境内外交通通道、走廊的衔接和协调,紧贴我县城镇体系和生产力布局,加快构建由多种运输方式有机构成的选择更自由、运行更可靠的大通道和大走廊。三是注重枢纽的衔接和协调,以实现打通毗邻市、县为目标,突出加强交通运输枢纽的整合,引导各种运输场站共建共享和加强连接性基础设施建设。

五、推动我县交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举措

对于平果交通而言,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既是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各种深层次矛盾的凸现期。针对当前平果交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实施“交通优先发展”和“交通惠及民生”为抓手,以构建现代化大交通格局为主攻方向,统筹兼顾,好中求快,努力实现平果交通又好又快发展。

(一)解放思想促发展

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改革的深度、开放的力度、发展的速度。站在新的发展起点,面对新的发展环境,交通部门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清醒地认识存在的差距和不足、面临的挑战和难题、发展的趋势和特征、自身的定位和作为,不为过去的成绩而自满,不为既有的经验所束缚,不为传统的模式所局限,不为目前的小进而停滞,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创新有为,克难攻坚,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需求和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需要。解放思想,关键是转变观念,服务发展。要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当好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助推器”。牢牢把握西部大开发新形势下加快交通发展的新要求和有利条件,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稳中求进,进中求快,快中求优,迅速兴起新一轮交通建设的。要深化对交通运输本质属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推进交通运输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大力发展现代交通业,不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和服务领域,有力提升交通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科学规划图发展

以构建平果现代化大交通格局的发展思路,以前瞻性的思维切实加强交通发展战略研究,科学制订我县大交通发展规划。一是精心谋划、确保水准。通过聘请区内外知名规划设计单位,积极借鉴先进地区的发展成果,结合平果地域特点、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和未来走势,从战略高度谋划平果未来交通的发展取向,研究编制交通基础建设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公路、港口、航道、公交、枢纽和产业发展等专项规划。二是注重衔接、确保科学。按照优化、协调、可持续的要求,积极适应现代交通建设的趋势,加强综合规划和统筹,加快资源整合,推行先进管理,加强对交通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之间的有机衔接,大力推进城乡客运发展一体化、区域交通发展一体化,形成能力充分、衔接顺畅、运行高效、安全环保的现代化、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三是严格执行、确保权威。严格按规划推进各类项目建设,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杜绝朝令夕改、事随人变现象。

(三)统筹兼顾谋发展

交通实现科学发展,关键是要统筹协调好“四个关系”。一是统筹协调好加快交通发展与服务地方发展的关系。加快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加强公路建设与交通运输的衔接配套,加快发展紧贴产业特点、便捷高效可靠的现代物流服务,大幅降低物流成本,着力把平果打造成为最具竞争力的投资环境。二是统筹协调好公路交通和水运交通发展的关系。在继续加快公路建设的同时,坚持水陆并举的方针,加大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充分发挥我县航道和港口区位的天然优势,努力使平果成为百色沿河港口的龙头。三是统筹协调好地区间交通发展的关系。注意保护好、引导好各地发展交通的热情,同时注重规划控制,分类指导,防止个别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以“协调发展,合作共赢”为宗旨,建立区域交通紧密合作机制,积极整合交通资源,优化区域交通网络。例如,打通与天等、马山、大化、武鸣等城市的交通动脉。四是统筹协调好交通建设和行业管理的关系。坚持建管养并重的方针,在继续优质高效地推进交通建设的同时,全面强化行业管理,积极推进交通建设结构调整。

篇9

关键词:舟曲农村公路思考

Abstract: The rural roa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highway network, and is the focus of critical infrastructure to ensur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s also China's highway construction. How to design and maintenance of rural road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road,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of a well-off society. Zhou Coun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rural road design, maintenance, and made ​​several suggestions.Keywords: the Zhou rural Highway Thinking

中图分类号:F5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舟曲县位于甘肃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地处南秦岭山区,东南至西北走向的岷山山系贯穿全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气候属温暖带区,海拔高度1265m。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地形复杂,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区。山高、谷深、石头多、坡陡、土薄、水流急,荒山荒坡水土流失、泥石流、滑坡严重是舟曲的自然现状。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舟曲县的地质地貌环境、水文气候条件、工程岩土分布等特征非常复杂,加之舟曲县农村公路基础设施薄弱,建设资金短缺,从而增加了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的难度,极易造成各种早期公路病害和突发性灾害。如何保证农村公路的建设质量,使其具有较好的品质及较长的使用寿命,特别是已有公路如何保证通畅及提高相应的服务水平,是摆在我县公路建设者面前的重大课题。为此,对于农村公路典型病害防治与管养对策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确保农村公路的“通达”和“通畅”,不仅是构建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的需要,而且对促进农村乃至全社会经济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舟曲县农村公路的现状及成因

目前,舟曲县农村公路主要存在以下四个问题:(1)农村公路路基路面病害严重,如路基边坡塌方、边沟毁损,涵洞堵塞、路肩不平、路侧杂草、路面面层出现松散、裂缝、坑槽、麻面等病害,导致路况下降;(2)相关安全设施不完善,如标志标牌缺乏,路旁安全护栏设置不全或缺损,平面交叉口设置不合理,危险高边坡、高挡墙未整治等;(3)公路服务设施缺乏,如公路沿线的停靠点、交错车道、加油站点、服务点等缺乏;(4)大部分处于失养、失管状态,形成了“一年修、二年丢、三年变成大水沟”的被动现状。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很复杂,主要包括:

(1)建设质量差。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紧张、施工力量薄弱、建设管理不够规范。所建成的公路技术等级低,线形不规范,各种结构物缺乏,公路病害多,抗灾能力差。这种先天不足仅仅依靠养护管理,并不能使农村公路发生质的改变,所以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质量是搞好农村公路养护的前提。

(2)养护体制不完善。根据《公路法》规定,现行的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是:县道的养护管理主体是县级政府,乡、村道的养护管理主体是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实行县、乡、村三级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系。实际情况是县一级有专门的公路养护管理机构(县交通局或县乡公路养护管理站)负责县道的养护管理,而乡、村二级基本没有设置相关的公路养护机构和组织,造成乡村公路养护管理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的缺乏。而我县的养护体制正处在改制中,尚未完成。

(3)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统一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养护责任不明确。交通公路部门对农村公路养护缺乏指导、监督、考核,缺乏切实可行的养护操作规程和成本核算办法。

(4)养护资金匮乏。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实施,公路民工建勤逐年减少直至取消,却又没有新的资金渠道来补充,而我县属国扶贫困县,且灾害连连,财政无钱拿,又不能向群众搞集资摊派,致使养路职工工资无法足额兑现,养护材料无法购买,机具经费不能保证,正常的养护生产无法开展。

(5)公路养护专业队伍和技术缺乏。一般除县道外,农村公路大都是由当地农民进行养护,养护队伍中专业养护人员配备少,养护设备、工具原始简陋。基本还处在原始的手工作业阶段,工效低下,难以谈得上养护质量,更谈不上规范化、专业化、机械化、科学化的高质量养护与管理。

(6)路政管理不到位。一般县路政管理只管到县道,乡、村公路的路政管理工作是一块空白。路政法规宣传不够,沿线农民一般缺乏公路法制意识,公路建筑控制区内乱搭乱建、乱堆乱放、打场晒粮等现象比较突出,堵塞交通的现象时有发生,给农村公路养护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2农村公路管理的对策

(1)明确责任主体,健全管养机构,落实养护责任

根据《公路法》对县乡道路的有关规定和国务院印发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有关要求,甘肃省政府于2007年出台了《甘肃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建立健全以县为主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和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方筹资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渠道,逐步实行管养分离,积极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进程,促进农村公路持续健康发展。

(2)加大投入,拓宽渠道,建立稳定的资金保障机制

资金问题是困扰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突出难题,建立养护资金的保障体系,是农村公路可持续运营的重要保证。但农村公路量太大,养护经费全部由国家承担目前不可能,建议多渠道筹资。如:在高等级公路的建设项目中,划分一定比例资金,用于沿线公路养护维修,实现“大路带小路”;发展农村公路的第三产业扩大资金来源,比如公路广告的使用权、转让公路的冠名权、路边土地和其它资源的开发权、绿化权;对沿线受益厂矿企业以及个人,采用民主的办法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筹集资金;动员外出干部、职工、扶贫挂钩单位、港澳同胞、外出经商人员在自愿的前提下捐助。

(3)深化改革,创新模式,推进公路养护市场化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应以新理念、新机制、新办法,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一事一议”相结合,实行管养分离,推进公路养护市场化。根据舟曲县农村公路养护实际,对技术标准不同的农村公路,应推行专业化养护和其他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养护模式。建立和健全专业养护与群众养护、长年养护与季节养护、流动养护与义务分段养护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制度,使养护工作规范化、经常化。

(4)统筹协调,科学组织,加强管理

农村公路工作涉及面广,管理难度大,必须做好统筹、协调工作。要注重“四个统筹”、“三个协调”,即:统筹考虑各地区农村公路建设,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统筹考虑城乡交通发展,统一规划,有效衔接;统筹考虑农村公路与国省干线和高速公路建设,完善路网结构,发挥整体效益;统筹考虑农村公路路面、桥梁、安保设施、渡口改造工程的实施,全面提升质量和安全水平。要协调好交通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各级地方政府的关系,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农村公路的健康发展;协调好农村公路建设速度、质量与效益的关系,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协调好建设、养护、运输的关系,推动路站运一体化。

(5)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建立长效的管养机制

通过建立完善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法规体系和技术标准,切实加强行业管理,努力实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提高农村公路服务水平。1)将农村公路养护纳入依法管理轨道;2)推进养护标准化和科技创新;3)加强对农村公路的保护工作;4)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队伍建设;5)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考核机制。

3结论

完善现有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缓解农村公路养护与农村公路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逐步实现农村公路正常化、规范化养护,己成为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实现交通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各级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门应把改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工作,像抓农村公路建设一样抓好抓实。农村公路应建一条,管一条,养一条,不使一条漏管失养,确保农村公路通行,最大限度发挥农村公路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根本上实现农村公路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促进广大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长期有效的交通保障。

参考文献

[1]郭法霞,王玉勤.我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初探[J].河北交通科技.2006(4):42-44.

[2]乔墩,何兆益.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3]王红霞.公路养护与管理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4]李向阳.甘肃农村公路建设发展初探[J].发展.2011(01):49.

篇10

年,是我县发展面临重大困难的一年,也是极不寻常的一年。一年来,全县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示范点创建为中心,以“塑形”活动开展为抓手,凝心聚力,以干克难,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0.92亿元,同比增长34.32%(现价);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933万元,同比增长66.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2亿元,同比增长7.3%;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1.23亿元,同比增长74.1%;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5亿元,同比增长25.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8000元,同比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73元,同比增长23.98%。一年来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十一个方面:

一是科学发展示范点创建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坚持把科学发展示范点创建作为重中之重,集中人力,整合财力,分区域、分行业、分层次实施了140个市、县、乡三级示范点。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国道212沿线生态工程建设、车拉整乡扶贫帮扶、沙湾镇沙坝鹿川新农村建设、两河口小城镇及市场建设、城区骨干路网建设工程、红色旅游圣地基础设施建设等一批示范点取得突破性进展,带动了全县示范点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通过开展示范点创建活动,使各项工作有了追赶的榜样和标杆,在全县上下初步形成了学先进、争一流、创业绩的良好工作态势。

二是灾后重建和救灾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开工实施灾后重建项目123项,建成108项,在建15项,累计完成投资4.08亿元,基本实现了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了13798户农村居民住房重建任务并通过市上验收,基本完成了753户城镇居民重建任务,向新疆输送安置汶川地震受灾群众1901户8178人。全力支援舟曲“8.7”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抢险救灾工作,第一时间组织大型机械、救灾物资和施工力量赶赴灾区,打通生命通道,为全国人民支援舟曲创造了有利条件。面对年发生的“8.12”暴洪灾害,全力组织抢险救灾,争取了一批灾后重建项目和资金,有效减少了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三是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以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项目为重点,针对一些项目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督查整改工作,成立了招投标工作办公室,建立了《县规范用权行为加强项目和资金监督管理办法》等4项项目管理制度。全年共开工实施各类项目199项,竣工121项,在建78项,当年完成投资14.8亿元,占年计划的88.5%。建成水利工程12项,新增水浇地2570亩、节水灌溉面积2810亩,新修梯田8000亩,解决了2.9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改建了沙湾等3个35KV变电站,新建移动基站43个、直放站12个。启动了新城区市场建设工程,完成了南河等4个市场扫尾工作。全年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0项,签约资金5亿元,到位资金2.6亿元,项目履约率达到100%。

四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进一步加快了特色农业发展步伐,建成各类农业科技示范点103个,新建养殖小区3个,新发展规模养殖场28个、规模养殖户850户,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61万亩;水产品产量达到85吨;完成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3.02万亩。启动了车拉整乡扶贫帮扶综合开发工作,累计投入各类资金2087万元,新修车拉至兴化通乡公路24公里,改建新建通村公路26.3公里,建成便民桥2座,新修护庄河堤3330米,完成危房改造322座,使全乡面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狠抓造林成活率,大规模开展了植树造林工作,全县共栽植行道树348公里,完成荒山造林10960亩,生态林建设39076亩。启动了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完成流域综合治理50平方公里。多渠道输转劳务9.96万人,创劳务收入7.43亿元;向外输送劳务移民3695人。

五是工业经济总量效益同步提升。完成了开源铅锌矿大草滩锑矿开发、三昌矿业公司浮选厂扩建、宏发矿业公司尾矿干式堆放处理、竹院北金矿焙烧工艺改造等4个矿产工业项目建设任务,实施了7个水电站建设项目,建成了秦峪电站,组织开展了采砂采石业的清理整顿工作,使全县工业经济总量和效益得到同步提升。预计全县工业增加值达到1.36亿元,同比增长30.72%。

六是城镇建设迈出了新步伐。完成了《城区总体规划》修编和《镇总体规划》、《工业集中区规划》编制工作。大力实施城镇建设项目,开工实施了总投资5.23亿元的53个项目,铺开了新城区滨河南路等6条城市骨干路网工程,完成城区巷道硬化23条1.7万平方米,建成了城区垃圾处理厂等一些重点项目。加大城区环境卫生整治和执法力度,大力整治乱放烟花、乱停车辆、乱摆摊点、乱倒垃圾行为,使市容市貌有了一定的改观。全面启动了小城镇建设,完成了镇区供水主体工程,212国道镇区过境段人行道铺砖等建设工程进展顺利。

七是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取得新成绩。建成了官鹅沟景区通天门、龙须瀑两个游客服务中心和天瀑至两河口的环形栈道,新建维修休息凉亭17座,启动了沟口至通天门14公里光缆架设工程,完成了鹿仁湖等6个湖泊的清沙清淤工作,完成了广场大门主体工程。全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全县完成“家电下乡”12161台(部)、“汽车摩托车下乡”1071台,共补贴资金518万元。

八是财税金融工作成效明显。大口径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23亿元,同比增长74.1%,连续两年荣获全省财政增收先进县。向上争取各类新增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资金7589万元,主体功能区环境保护转移支付补助5037万元,其它各类项目建设资金2842万元,并使我县被列为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县,从今年起每年将安排1000万元左右的项目资金。全年完成一般预算支出10.35亿元,如剔除灾后重建资金,同比增支1.34亿元,增长18.11%,圆满实现了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目标。截止年底,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9.25亿,较年初增长8.6%;各项贷款余额达到8.2亿元,较年初增长23.3%。

九是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认真开展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年”活动,全县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达到149人,比2009年增加58人。完成了6个乡镇卫生院建设工程,全面启动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在全县25所乡镇卫生院开展了药品零差价销售工作。大力发展文体广电事业,新架设光缆支线51杆公里,完成了131个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工程,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5个、“农家书屋”50个。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顺利通过市上考核,被动局面逐步得到好转。进一步扩大了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覆盖面,提高了保障标准,年发放生活保障资金达到5983万元。

十是优化发展环境活动取得实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以项目建设环境、行政执法环境、机关纪律作风环境、治安环境、市场环境、卫生环境、交通秩序为主要内容的发展环境集中整治活动,特别是针对项目建设环境不优的问题,多次组织开展依法强制拆迁行动,全面开展违法占地清理整顿,共清理违法占地404宗113.4亩,非法建筑56户。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妥善解决群众的合理需求,严厉打击违法乱纪行为,使长期阻工的沙湾电站恢复正常建设。以城区和国道212沿线54个村为重点,大规模开展了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和文明长廊建设工作,建成重点村垃圾填埋场8个,栽植绿化树8.8万多株,硬化村庄道路3.3万平方米,制作文化墙2.1万平方米,使城乡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十一是十件大事实事全面落实。建成沼气池1955座,推广太阳灶1万台,建成村容村貌整洁示范村60个,解决了2.9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87户,建成村级组织活动室120座。认真实施了车拉整乡扶贫帮扶开发工作,全面完成了12个整村推进项目、3个扶贫开发与灾后重建结合项目、4个易地扶贫搬迁续建工程和5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建设任务。大力推进县城建设,完成了城区垃圾处理场、高庙山公园、新城区主干道罩面工程,基本完成了旧城区北滨河路改造和新城区滨河南路、牙坪堤路路基工程,小堡子滨河路完成拆迁征地、河堤和部分基础填方工程。大力推进交通建设,建成了理哈路、角狮路、兴南路、大舍至八力草原和南河口至上樟湾等5条109公里通乡油路,建成通畅公路4条13.5公里、通达公路27条125.8公里、便民桥10座。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完成城区和土地储备1050亩。加快文化公益设施建设,文化传媒中心和体育场形象进度分别达到65%、80%,县医院门诊大楼正式开工建设。着力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体住房难问题,建成了和谐福苑72套廉租房,完成了官鹅沟廉租住房小区五栋楼的主体工程。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开工建设项目学校43所,竣工39所,在建4所,建成了县职业中专实训大楼。进一步完善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达到94.5%,住院平均报销比达到64.6%。启动了新城区市场建设工程。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经济总量小、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农村贫困面大、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的基本县情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工业化水平低,骨干企业少,工业产品种类单一,精深加工程度低,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大多数产品处于产业链的前端和价值链的低端,难以形成有效的竞争力。二是农业基础薄弱,农民增收难度大。农田水利建设滞后,特色农业占农业经济的比重低,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农资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给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带来较大困难。三是项目管理水平不高,建设进度缓慢。项目建设轻管理的问题比较普遍,前期工作时间长、效率低,部分项目招投标不规范、工程监理不到位,征地拆迁难度大,阻挠项目建设的事时有发生,相当一部分项目不能按要求的时间完成。四是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落后,交通制约尚未根本改变,城镇化规模小、进程慢、层次低,承载能力不强,辐射作用有限。五是生态环境脆弱,防灾减灾能力不足。我县植被破坏严重,自然灾害多发频发,但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对防灾减灾的投入严重不足,城乡防洪设施建设滞后,河堤防洪标准低,地质灾害和山洪泥石流预警预报和处置体系不健全,应急抢险物资储备和救援力量薄弱,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六是投资主体单一。我县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地区,长期以来,建设主要依靠争取国家的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招商引资工作比较薄弱,启动民间投资工作比较滞后,投资多元化格局尚未形成。七是金融机构尽管做了很大的努力,但由于信贷准入门槛高、企业偿还能力弱等原因,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与存款增量仍然很不协调。目前全县银行业存贷差高达11亿元,信贷规模小、结构单一、资金外流现象比较突出,尤其是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更为突出。八是各类人才普遍缺乏。特别是经济管理人才、工程技术人才缺乏,民营企业发展缓慢,农业科技带头人数量少、人员老化,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要求。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至关重要。当前,我县面临的经济形势依然十分困难,但总的来说,机遇大于挑战。从宏观经济环境看,去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对西部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将为我们争取项目和资金提供更大的空间。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今年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特别是会议提出的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等政策,对欠发达地区更为有利,将为我们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从县内经济发展条件看,通过多年特别是“十一五”的不懈努力,全县的经济实力有了显著提升,基础设施得到极大的改善,加快发展的物质基础进一步夯实。所有这些,都为今年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们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赶超意识,在更高起点上谋划、部署好今年的经济工作,推动全县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十二五”跨越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政策精神,今年全县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个突破、五个重点、五项保证”工作思路,以跨越式发展为主题,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民生为根本,以富民强县为目标,抢抓重大战略机遇,突出扶贫开发、社会事业、生态建设三大重点,实现旅游开发、特色农业、工业经济、城镇建设四大突破,强化党的建设、机制创新、发展环境、民主法治、和谐稳定五项保证,努力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按照县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精神,综合考虑我县发展基础、条件变化和未来发展趋势,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5%,达到12.5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达到1.0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达到19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增长22%,达到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43元,达到2116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达到4.31亿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8‰以内。

为确保实现上述目标,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眼长远、抓主抓重,打牢跨越式发展的基础。我县经济社会发育程度低,贫困程度深,生态环境差,只有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扶贫攻坚、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作为推动跨越式发展的主攻方向,才能为实现“十二五”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一要突出基础设施重点。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发展的最大“瓶颈”。从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交通发展趋势看,随着兰渝铁路、成兰铁路、兰海高速等重大项目的实施,将结束没有铁路、高速公路的历史,交通条件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面对这种发展大势,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要做好重大交通项目的协调配合和沟通衔接工作,统筹解决好征地、拆迁和安置补偿等问题,确保重大交通项目早日建成,打通对外快速通道,形成交通大动脉,缩短与区域大中城市的时空距离。要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投资,加强县乡道路与铁路、高速公路的对接联网,加快构建综合交通网络,认真配合省公路局开工建设南腊二级公路,争取实施大河坝、车兴路、大牛路改造铺油工程,完成10个行政村的通畅工程,新建改造通村(组)公路50条,新建农村便民桥10座。要抓住国家加大水利建设的历史机遇,启动实施城关防洪河堤、拉大路至大舍口河堤、3个灾后重建安置点河堤加固、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等重点水利工程,新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24项,解决2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新增水浇地面积2500亩、节水灌溉面积2800亩,实施退耕还林口粮田建设5294亩。要加快电力通讯建设,实施好农网升级改造工程,新建和改造10KV线路47公里、400V线路12公里,新建移动基站26个。要加快农贸市场建设,完善两河口、兴化、新寨等市场服务设施,开工建设、理川市场。

二要突出扶贫开发重点。要坚持把扶贫开发当作头等大事,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机制,创新扶贫开发模式,加快扶贫开发步伐。要抢抓省上加大“两州两市”扶贫开发力度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南部山区特困片带扶贫综合开发试点项目》,进一步加快车拉整乡扶贫帮扶开发工作,组织实施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确保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的成效。要坚持整村推进与整片整流域推进有机结合,全面完成16个整村推进村建设任务,确保实现当年减少贫困人口1.25万人的目标。要积极发展农村能源,新建沼气1000座,推广太阳灶5600台,改建节柴灶1300个。要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完成25个新农村建设规划,在继续抓好沙坝、鹿川等17个新农村试点村建设的同时,新启动5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要加大劳务培训和有组织输转力度,完成劳务技能培训4.8万人,输转劳务工10万人次,创劳务收入7.5亿元;完成汶川地震受灾群众新疆安置户口迁移等后续管理工作,组织输送春季劳务移民3000人。

三要突出生态建设重点。生态建设是事关长远发展的百年大计。我们要按照把建成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的总体要求,抢抓国家加大“两江一水”地区生态建设投入的政策机遇,科学论证项目,加大争取力度,努力实现生态建设的新突破。今年要以城区三山、南北两山绿化和行道树栽植为重点,狠抓造林成活率,大规模、高质量推进植树造林工作,完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补植补造1.6万亩、薪炭林基地1.1万亩、林产品基地建设9270亩、经济林2.7万亩、荒山造林1万亩、生态林建设2万亩,栽植行道树60公里。要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好3个灾后重建集中安置点的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确保汛期前全面竣工,真正将其建成组织放心、人民满意的精品工程。要对县城和重点乡镇的山洪泥石流进行重点排查,评估可能波及的范围和危害程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及时上报国家和省市发改部门争取支持。要加快泥石流预警预报体系建设,积极向国家和省市气象部门汇报衔接,尽快争取安装移动雷达预警预报系统,对泥石流灾害进行监测预警。要积极向上争取,力争西汉水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和南河乡路固沟等6处坡改梯建设项目立项实施。要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抓好工业企业“三废”污染防治,努力提高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要突出社会事业重点。要大力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组织实施好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力争县一中二号教学楼、综合办公楼及4所中小学校舍安全项目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要紧紧抓住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以加强教师队伍和校长队伍建设为根本,强化质量考评,加强学校管理,组织实施好现代远程教育和教师素质提高工程,认真做好职业中专、县一中等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严格药品零差价销售管理,全面实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不断扩大新农合覆盖面,进一步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要全面兑现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优先优惠政策,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力争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8‰以内。要加快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建成乡镇文化站19个、“农家书屋”50个;抓好抟拳、南阳媒话等非遗项目申报工作;加强文化馆、图书馆、艺术团、书画院建设,广泛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和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要继续实施好农村20户以下“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进一步扩大广播电视网络覆盖面,提升电视台自办节目质量和水平。

(二)集中攻坚、重点突破,下功夫在关键领域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做好今年的工作,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必须要按照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在重点环节、重点领域率先有较大的突破。

一要着力在旅游开发上实现新突破。旅游是我县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地开发和建设,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显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我们必须把旅游产业开发摆上重要位置,集全民之智,倾全县之力,全方位突破,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要聘请国内一流的设计单位,高起点修订《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完成官鹅沟、和大河坝旅游开发详细规划编制工作,为提高旅游开发水平提供科学的依据。要加快官鹅沟国家级地质公园创建步伐,全面建成官鹅沟两河口游客服务中心,完成官鹅沟至大河坝、官鹅沟鹿仁村至抬水沟梁人行步道建设工程;实施好广场大门、展厅完善、民居改造工程;力争启动实施大河坝景区公路。要创新旅游宣传方式和手段,改编《官鹅情歌》电视剧,促进文化和旅游的有机结合,切实提高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要积极鼓励支持县内外企业和个人投资开发旅游业,逐步形成市场配置旅游资源的新机制,努力解决旅游开发融资难问题。要加快旅游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旅游服务行业管理,抓好星级饭店评审工作,在城区和新建、改建100户规范化农家乐,加强景区民居规划和审批管理,提高旅游接待服务水平。力争全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亿元。要以兰渝铁路建设和旅游业带来的人流、物流为契机,大力发展餐饮住宿、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扩大消费层次和规模。

二要着力在特色农业上实现新突破。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今年的工作中,要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四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按照“川坝蔬菜,半山药果,高山畜牧”的特色农业布局,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大力发展中药材、马铃薯、草食畜三大优势主导产业,积极发展蚕豆、林果、蔬菜三大区域特色产业,不断扩大特色农业基地规模。全年稳定发展中药材33.2万亩、马铃薯30万亩、蔬菜3.6万亩;新发展养殖专业村30个、规模养殖大户500户、规模养殖场20个,力争畜禽出栏66万头只以上;扶持发展蔬菜大棚100座、水产养殖场5个。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完成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4项、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4个。要大力实施科技增粮工程,进一步加大良种良法集成推广应用,切实抓好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脱毒种薯为主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不断提高粮食单产水平。

三要着力在工业经济上实现新突破。工业是实现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第一引擎。要加快推进工业项目建设,认真实施好三昌矿业公司尾矿干式堆放治理、开源铅锌矿浮选厂扩建、宏发矿业公司浮选厂扩建等3个矿产工业项目,启动实施锑矿选厂建设项目,建成沙湾等4个电站,力争扶正药业制药厂开工建设,实现中药材精深加工新突破。要充分发挥工业园区推动工业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配套建设基础设施,提高项目承载能力,力争今年在引进项目、承接产业转移上取得实质性进展。要积极开展采砂采石业规范整顿工作,严厉打击乱采乱挖、破坏植被、阻塞河道的行为,促进采砂采石业健康有序发展。要精心组织好工业生产,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的监测和分析,密切关注重点行业、重点产品价格变化和市场走势,及时研究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全县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要认真落实好扶持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管好用好工业发展基金,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加大信贷投放力度,重点解决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扶持企业抓好技术改造,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四要着力在城镇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城镇是推进全县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今年的城镇建设任务重、要求严。有关乡镇和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全力组织实施好重点建设项目,确保城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要大力实施城区扩容工程,完成城区土地储备1000亩,加快新城区南片开发建设,全面提升小堡子、计子川开发档次,扩大城市发展空间。要大力实施城区路网建设工程,建成旧城区北滨河路、南滨河路、新城区南滨河路、小堡子滨河路、牙坪堤路、红河堤路等6条骨干道路,启动实施人民街路面改造、10条巷道硬化和计子川规划区路网建设工程,建成岷江大桥、山水雅园桥、大堡子桥、小堡子桥等4座跨岷江大桥。要大力实施公共设施建设工程,全面建成县医院门诊大楼、文化传媒中心、体育中心、新城区市场等重点项目。要大力实施安居工程,抓好以廉租住房为主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完成205户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要大力实施生态绿化工程,大规模开展城区6条骨干道路的行道树栽植,高质量推进城区三山绿化工作,扩大城区绿地面积。要大力实施美化亮化工程,完成城区路灯改造亮化,抓好机关单位和标志性建筑的美化亮化,努力提升县城品位。要大力实施集中供热、供排水、排污工程,精心编制项目本子,全力争取国家投资,多渠道招商引资,力争年内立项建设。在小城镇建设上,要以为突破口,按照抓规划、抓改造、抓管理、抓建设、抓统征、抓招商、抓产业的“七抓并举”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大土地储备力度,力争完成镇区2000亩土地储备,认真实施好5公里秋末河滨河堤路建设、叶家嘴河堤、专业市场、广场及展厅完善、民居改造等3大类49项建设工程,确保小城镇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要进一步加快沙湾、两河口等重点集镇建设,促进212沿线乡镇率先发展。要积极建立和完善城镇管理的长效机制、多元化的融资机制、规范有序的征地拆迁机制,以良好的体制机制保障城镇建设。要以212国道沿线为重点区域,深入持久地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和文明长廊建设,努力把212国道沿线打造成绿色长廊、文化长廊、文明长廊。

(三)扩大投资、优化环境,增强跨越式发展的动力。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需要总揽全局,统筹谋划,创造优良的投融资环境和建设环境,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

一要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大有效投资规模。项目是加快发展的第一手段。我们要始终坚持发展抓项目,把项目建设作为扩大经济总量、拉动经济增长的突破口,着力提高项目运作水平,切实加强项目管理,推进项目建设再上新台阶。全年实施重点建设项目185项,其中续建51项,新建134项,计划总投资22亿元,当年完成投资12.2亿元。要深入研究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等政策机遇,围绕基础设施、特色产业、扶贫开发、生态环境、改善民生等国家和省市支持的重点领域,筛选、论证、申报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努力提高项目争取的针对性和命中率。要认真做好我县“十二五”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与省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的衔接工作,瞄准国家投资政策导向,超前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力争使我县项目尽可能多的进入国家和省市的计划盘子。要切实加强各类项目管理,严格执行《县规范用权行为加强项目和资金监督管理办法》等项目管理制度,规范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制度,着力解决项目审批、招投标、项目监理、资金管理等方面不规范、不科学的问题,切实做到规范化管理。要加强重点项目稽查,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奖励力度,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方式,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确保意向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竣工。

二要做好财税金融工作,增强支撑发展的能力。要充分认识财税金融工作的重要性,千方百计增加财政收入和信贷投放,加大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要按照把一产做特、二产做强、三产做优的思路,切实加强财源建设,巩固支柱财源,扩大新兴财源,培育后续财源,建立多元化的财源体系。要坚持依法治税、综合治税,完善税源监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偷逃税行为;强化政府非税收入征管,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努力提高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要牢牢把握国家和省上政策导向,积极争取各类财政转移支付和项目建设资金,切实增加县级可用财力。要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在县直所有预算单位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积极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三农”、教育、民生工程、生态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要全面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扎实开展惠农政策落实改革试点工作。要健全完善城建投资公司、官鹅沟旅游开发公司等融资平台,进一步增强投融资功能。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解决企业“贷款难”、银行“难贷款”的问题。要扩大基层金融网点覆盖面,积极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办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村镇银行,增强金融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三要坚持优化发展环境,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优化发展环境是我们必须持之以恒抓好的工作。要认真总结优化发展环境集中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提炼出规律性、普遍性的东西,形成制度,长期坚持,使这项活动常态化。要着力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问题,严肃查处破坏环境的人和事,着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干事创业环境,以优良的环境和良好的形象吸引各类投资、聚集生产要素、凝聚发展合力。要认真落实就业优惠政策,加强劳动技能培训,解决好就业与再就业难的问题。要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规范城乡低保分类管理,进一步提高保障标准,确保困难弱势群体基本生活不出问题。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强化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扭转落后被动局面。要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认真落实人防、技防措施,大力开展严打整治斗争,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要继续强化禁毒工作,落实禁种铲毒各项措施,严厉打击涉毒犯罪,巩固扩大禁毒成果。要加大惩处打击力度,开展禁赌整治活动。要严格落实维稳工作责任,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重点解决好征地拆迁、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社会大局稳定。要坚持不懈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大力开展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确保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

四要认真履行为民承诺,全力办好十五件大事。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在县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县政府向全县人民承诺要办的十五件大事,涉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各乡镇、各部门要紧密配合,协同作战,汇聚物力,整合财力,全力抓好十五件大事的落实。(1)由水利局负责,解决24个村2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2)由交通局负责,新建10座农村便民桥;(3)由各乡镇和交通局负责,改建50条通村(组)公路;(4)由建设局负责,完成1000户农村危房改造;(5)由扶贫办牵头,车拉乡和有关部门负责,加快车拉整乡扶贫帮扶开发项目建设,完成16个整村推进项目;(6)由财政局和农牧局负责,启动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县建设项目,建设30万亩标准化中药材生产基地;(7)由建设局、水利局、交通局、国土局等部门共同负责,完成城区6条10公里主干道建设;(8)由镇和建设局、交通局、旅游局等部门共同负责,全面启动小城镇建设工程;(9)由建设局和林业局负责,实施城区灯光改造亮化工程和生态绿化美化工程;(10)由交通局负责,建成4座城区跨岷江大桥;(11)由建设局负责,启动城区岷江南片开发建设;(12)由财政局负责,争取官鹅沟国家级地质公园批准立项;(13)由发改委、水利局、财政局负责,争取城区供水工程立项并开工建设;(14)由发改委、建设局、环保局共同负责,争取城区集中供热、排水工程立项建设;(15)由卫生局、教育局负责,建成县医院门诊大楼、县一中二号教学楼、综合办公楼和新城区幼儿园。

三、确保工作落实的主要举措

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已经十分明确,关键在于抓落实、求实效。全县上下必须把抓落实当作头等大事,以求实的态度、务实的作风、扎实的措施,竭尽全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确保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圆满实现。

(一)要强化责任抓落实。责任心是干事成事的基本前提,而工作标准是衡量责任心的重要标志。我们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必须以对历史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在提高工作标准上狠下功夫。一要高水平制定各项规划。规划引领发展层次、规划决定发展品位,只有高起点进行规划,才能保证未来发展的高水平。在今年的各项工作中,一定要强化规划先导意识,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城市建设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等方面,要舍得投入,聘请国内和省内一流的设计单位来完成,通过高水平的规划,提升工作层次,推动科学发展。二要高起点定位工作目标。每个乡镇、每个部门都要树立争创一流的思想,自觉向先进看齐;每个行业、每个企业都要将自身发展置于省市的大背景中、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中去思考、去把握、去定位。要瞄准领先水平,敢于自我加压,敢同好的争,敢跟快的赛,敢与强的比,集中一切优势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汇聚一切有效力量,在不断追赶和超越中提升发展水平和质量。三要高质量推进各项工作。如果在推进工作中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久而久之,我们与别人的差距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拉开。因此,在工作落实中要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每一项工作都要追求完美、追求“零缺陷”,保证经得起群众的评价,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二)要细化措施抓落实。确保工作落实,关键在于抓具体、具体抓,只有抓好每一项具体任务的落实,工作才能见成效,发展才能有突破。一要把工作思路具体到项目。再宏伟的目标都要靠具体的项目来实现,没有项目,思路就会悬空,目标就会落空。各乡镇、各部门都要把思路、目标、任务落实到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上,靠项目来落实思路,靠项目来实现目标。二要把工作任务具体到人头。要把经济工作目标任务层层细化分解,明确牵头领导和责任单位,明确时间进度和工作要求,量化工作标准,什么时间干完、干到什么程度、取得什么样的效果,干成了如何奖励,干不成如何惩罚都要有明确的说法,做到“年初建账、年中查账、年底交账”。三要把落实措施具体到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对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对照目标任务的要求,形成相应的工作安排、部署、方案、计划。特别是对县委、县委政府出台的各类工作安排意见,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各自实际,全面进行细化,尽快制定出具体、管用、可操作的落实措施。各级领导干部要真正沉下去、走出去,把工作重心放在一线,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深入一线督促指导,深入一线解决问题;既要“身”入一线,更要“心”在一线;既要研究部署如何干,更要亲自带领群众干,亲力亲为、身体力行地推进工作落实。

(三)要以点带面抓落实。通过典型示范推动全局工作是市委、市政府做出的重大决策。从去年的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情况看,各乡镇、各部门都下了很大的功夫,一些示范点已经初具规模,一些示范点已经产生和正在产生效益。今年,要继续把示范点创建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完善方案,优化布局,创新模式,提高标准,加快进度,注重成效,推动示范点创建工作再出新亮点。一要加大创新力度。要真正办好一个示范点,关键是要勇于创新,敢于打破常规。各乡镇、各部门要把示范点建设作为体现自身能力和水平的“试金石”,找准办好示范点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整合行政、项目、人力等各类资源,分阶段、分年度逐步实施,努力建成一批推动全县各项工作上台阶、上水平的科学发展示范点。二要加快创建步伐。示范点创建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今年,我们要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把示范点创建工作牢牢抓在手上,经常深入工作一线,扑下身子调查研究,分门别类进行指导,协调解决具体问题,保质保量地完成每一个示范点的创建任务。三要强化考核评比。在年终考核时,要把示范点创建工作作为考核重点,全面进行考核,评出等次,奖优罚劣。

(四)要加强督查抓落实。督查是抓落实的重要举措。要围绕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的落实,进一步充实督查力量,健全督查制度,提高督查密度,通过扎实有效地督查,确保各项工作快节奏、高效率推进。一要加强重点工作督查。对县委、政府安排的重点工作,县级包片领导和包乡领导要走出机关、下到一线,现场指导、督查进度、解决问题,为工作落实创造条件、排除障碍;县委、政府督查室要建立台帐、跟踪督查,定期通报,定期评比,激励全县上下狠抓落实、争先创优、干事创业。二要加强阶段性检查评比。原则上每半年召开一次重点工作现场观摩会议,组织县上四大班子领导和各乡镇、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深入工作一线,现场检查评比,交流经验,寻找差距,评出优劣,分出先后,推动全县整体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三要加强重点项目督查。要从发改、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抽调人员,成立专门的项目督查管理办公室,以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项目为重点,开展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监督检查,每月向县委、政府汇报一次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对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督促有关部门限期进行整改,没有问题的按国库集中支付的办法拨付建设资金,确保各类重点项目规范实施、资金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