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的检测范文

时间:2023-09-25 18:24: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产品的检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产品的检测

篇1

1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目前,我国果蔬农产品中常常残留超过健康安全标准允许量的农药和重金属物质,生产者借助加工和转基因技术,不断改善农产品的口感与增加产量,但加工技术与转基因技术在果蔬农产品生产中也存在一定质量安全问题。此外,部分果蔬农产品需要长距离运输,为保持新鲜或色泽,人们往往会添加防腐剂或色素,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消费者身体健康带来威胁。

2快速检测技术的优势

众所周知,在实际种植果蔬农产品的过程中,果农为最大限度保证果蔬农产品良好生长,具备优良品质以获取经济效益,往往在果蔬农产品生长过程中使用除草剂、除虫剂甚至化学激素、化肥等,确保果蔬农产品正常生长。但是当药剂使用过量或使用方法不恰当时,很有可能导致果蔬农产品残留一定量农药,如果人们食用这些果蔬农产品,农药、重金属超标物的残留在人们体内不断积累,打破人体各项指标的平衡,长此以往直接威胁人们身体健康,严重者甚至会影响下一代新生儿,造成新生儿身体素质过低或畸形新生儿等。对果蔬农产品进行质量安全检验,严格控制流入市场的果蔬农产品质量,能在较大程度上避免人们食用危险果蔬农产品而造成的大规模食品安全事故。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传统农业种植大国背景下的农业种植人员普遍,果蔬类别千差万别,果蔬生长使用农药、除草剂等截然不同,传统检测技术无法快速高效地对果蔬农产品进行检测。在此背景下,快速检测技术凭借其检测结果准确性较高、检测过程耗时较短以及检测方法简单快捷等诸多优势,获得果蔬农产品检测机构青睐,成为果蔬农产品检测的关键手段,对保障农产品食用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

3快速检测技术在果蔬农产品检测中的应用

3.1利用生物敏感性进行农药残留物检测

利用生物敏感性对果蔬农产品的农药残留物进行检测,主要是将待检测的果蔬农产品喂给苍蝇、飞蛾等活体生物,进一步观察并记录该类活体生物在食用果蔬农产品后的生化反应,根据所使用活体生物的死亡率或致病率观察果蔬农产品中农药的实际残留量,进而区分果蔬农产品质量是否可靠。通过生物敏感性对果蔬农产品的农药残留物进行检测,能有效判别果蔬农产品是否存在农药残留超标现象,但并不能得出更多详尽数据,也不能研究出果蔬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具体种类。

3.2采用免疫分析技术进行果蔬农产品检测

借助生物学知识中抗原、抗体相互结合,产生一定生物化学反应的方式,观察抗原、抗体结合后所发生的生化反应,确定果蔬农产品中实际农药残留量,也就是食品安全检测中常提到的利用免疫分析技术进行果蔬农产品检测。该类检测方法简单,结果准确性较高,检测过程灵活性较强,但要求果蔬农产品检验设备与机械精确度高、技术先进,往往需投入大量资金购买机械设备以及大量人力、物力学习检测技术。与此同时,由于生化反应中的抗原具有单一性,因此可检测的果蔬农产品往往种类少,检测数量少,不利于大规模推广。一般而言,采用免疫分析技术进行果蔬农产品检测,主要包括酶免疫分析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技术,而酶联免疫分析技术又可进一步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2大类。直接法是指在诸如微孔板等相关载体上涂抹一定量的农药抗体,再将一定量的酶标记后的农药抗原和待检测的果蔬农产品混合后与固相载体发生竞争反应,经过一定孵化时间后将未吸附在固态抗体上的相关物质清洗干净,最后借酶反应底物和显色剂,待混合体显色后,借助标准曲线计算出待检测果蔬农产品的残留农药浓度。间接法则是将一定量的抗原体固定在载体上,利用待检测果蔬农产品与包被抗原体的相互竞争,与溶液中的定量抗体结合,经过一定孵化时间后,将未吸附的物质清洗干净,再利用酶标记后的二抗体与原先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发生的特殊性结合反应,将未结合的酶标抗体清洗干净,加入底物和显色剂,待混合液体显示后借助标准曲线计算出待检测果蔬农产品的残留农药浓度。

3.3运用酶抑制技术进行果蔬农产品检测

目前,在种植果蔬农产品过程中,农户常使用有机磷农药,以保证果蔬农产品产量,而酶抑制技术能借助不同的酶物质检测后所呈现的具体效果不同,对果蔬农产品中残留的有机磷农药进行科学检测。例如,利用动物中的胆碱酯酶与有机磷农药反应后最终生成物质呈现黄色这一特殊条件,或利用植物中提取的脂酶与有机磷农药发生生物化学反应后最终生成物质呈现紫红色的特质,对待检测果蔬农产品是否存在一定量的农药残留进行定性判断,再进一步根据最终呈现颜色的深浅、实际产物量的多少判断待检测农药残留量是否超标。利用该类方法进行果蔬农产品的检测,由于植物脂酶来源广泛且获取成本较低,能借助脂酶对果蔬农产品中的有机磷农药进行快速大面积检测,有效遏制不合格果蔬农产品流入市场危害人们健康。在利用酶抑制技术对果蔬农产品有机磷农药进行残留物检测时,由于在不同pH环境条件下酶物质的反应有所不同,因此必须提前测定待检测果蔬农产品的pH值,防止待检测果蔬农产品自身pH值的差别导致检测结果缺乏准确性,确保酶抑制技术在检测有机磷农药果蔬农产品中的准确性。此外,利用酶抑制技术检测果蔬农产品中的有机磷农药,对检测人员专业技能的要求较低,整个检测操作简单,很容易在基层果蔬农产品检测中大范围推广。但该类检测方法存在着果蔬农产品安全检测盲区,只能对待检测的果蔬农产品中的有机磷和氨基酸钾磷脂等农药进行定性检测,并不能定量识别果蔬农产品中残留农药的种类以及具体残留量。最后,酶抑制技术在检测果蔬农产品时所使用的酶抑制源、显色剂甚至底物等诸多物质存在较强特异性,整个检测过程需控制条件较多,很容易在部分果蔬农产品检测过程中遭受外界干扰,最终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检查结果,影响果蔬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4结论与展望

篇2

摘 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关系到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因此,对于农产品的安全质量检测也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针对这些这些问题提出了不断完善和改进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和相关体系,加强相关的法制规范建设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改进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236

俗语说“民以食为天”,其中,农产品不仅包括了我们食用最为广泛的五谷杂粮,还囊括了水果生蔬、肉食等多方面的食材。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人们对于经济利益的追求下,市场上不断出现了“催熟的水果”、“假牛肉”等问题食物。基于此,人们越来越需要加强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测,甚至采取必要的手段和措施来监管农产品从田地一直到餐桌的整个流程,以此来保证人们的食品安全。

1 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相关的检测人员和技术

目前,专门从事农产品检测的人员并不多,大多数技术人员主要是从事相关的管理工作,并非专业的技术检测人员。除此之外,他们的检测仪器和设备也不是很齐全,很多实验室和设备都以明显过时,由此得到的检测结果也就更加不具有参考性了。然而,每天有数以万计的农产品涌入市场,这就往往会导致最终到消费者手中的农产品不能满足食用标准,给人们的食用卫生带来隐患。

1.2 未形成健全的检测体系

根据目前统计的情况来看,除了一些中心大城市之外,其它的中小城市尤其是下面的县级市,并没有在最根源的村镇一级设置相应的农产品检测点。不仅如此,对于相应的农产品基地以及一些超市等销售地点的农产品检测基本上是空白的。由于农产品的季节性和鲜活性很强,因此在流通过程中经常会加大农产品损坏的风险。若不形成健全的检测网络体系,往往会导致许多农产品脱离检测直接进入到了市场。

2 改进的建议

2.1 加强技术改进和人才队伍建设

针对这一点,要引M过硬的检测仪器和设备,这些是保障技术能够实现有效应用的基础,比如一些微生物检测的指标需要用到显微镜、无菌操作室等平台。检测技术方面一定要按照国家标准来严格选定和执行,对于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规定标准,比如橙子等水果来说,其指标就是农药残留及其它一些食品添加剂等,而大米的检测指标主要就是一些真菌霉素和重金属元素污染等。在检测人员的建设方面,要建设一支核心技术队伍,该队伍可以作为支撑队伍,来对于整个技术问题进行统筹,对其它的队伍进行指导和辅助。在各级应该建立各自的技术队伍和监管队伍,值得一提的是,在监管是一定要安排一定数量的检验检测人员,组成横向加纵向的检测队伍网,争取实现全方位的质量检测保障。

2.2 完善检测体系

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是离不开科学的检测体系的,科学的检测体系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由于农产品的流动性强,因此需要各级部门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这就包括了农产、工商、食品等多个部门的相互协作,要求各个部门明确自己的职责,层层落实到各个单位和责任人,精心组织,切实将监管工作和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2.3 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及监督

安全生产不仅要常放在心中,还要落实到具体生产中去。只有真正把安全监督重视起来,才能够确保生产的安全、有序进行。针对农产品生产种植可能存在的问题,农业等有关技术部门要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工作,促进种植技术不断得到推广和提升,只有这样才能让农产品质量在源头得到提升,从而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效果。

3 结语

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更是利国利民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从整体来看,想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在逐渐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检测体系基础上,不断提升相关的监测技术和设备以及相关监测人员的技能,并且增强普通消费者和各级销售者的法律意识。然而,在现实情况下,想要做到并实现以上几点,仍然仍重而道远,需要各级部门和人员对症下药、相互协作、持续努力!

参考文献

[1]陈松,钱永忠,王为民,等.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现状与问题分析[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1(1):50-52.

[2]章力建,胡育骄.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若干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1(5):60-63,111.

篇3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现代农业发展;检测设施

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核心课题,是保障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也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只有在技术的有力支撑下,才能更好地解决相关问题,并且促进现代农业不断发展。因此,为保证现代农业的和谐发展,应充分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重要性,了解当下现状,探寻优化措施。

1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1.1为农业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在现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农业监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农产品质量检测是农业监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农业监管措施得到有效落实的基础。因此,对于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检测不仅十分重要,而且十分必要。在安全检测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不足,为农业监管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使相关的监管部门能够结合农产品的实际情况对监管工作进行调整。

1.2实现对有害生物科学防治

在农业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力度可以让病虫害防治工作有更多发挥的空间,有了安全检测技术的支持,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更有规律可循,种植人员在防治工作中,对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会更合理,从而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一个最佳的条件。另外,在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防治的过程中,由于实现了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检测,所以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会更安全,这对于周围环境的保护也是极为有利的。

1.3维护市场秩序

行业的发展依赖于稳定的市场秩序,对于现代农业而言,农产品市场秩序的稳定是至关重要的。而在以往,由于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忽视,导致不良商家投机取巧,通过非法途径获取巨额暴利。这种现象直接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使食品安全问题一度成为社会普遍问题,很大程度上扰乱了食品市场的秩序。市场的混乱直接阻碍行业的发展,而混乱的出现主要源于监督的空缺,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够对农产品市场进行及时监督,最大程度保障农产品的安全,确保消费者权益不受侵害,从而维护农产品市场的稳定。

1.4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农业经济的发展与消费者的信任息息相关,而若想获取消费者的信任,就必须为消费者创造安全放心的食品环境。安全的食品环境必须依靠完善的市场管理,对商家的不法行为进行监督与制裁,而农产品安全质量检测技术为农产品市场实现无死角监管提供了最大的技术支持。而安全的食品环境能够直接带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1.5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重要途径

农产品经营关乎千家万户的生活,食品发生安全问题,容易造成社会的恐慌,甚至扰乱稳定的社会秩序。随着农产品安全质量检测设备及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农产品市场规范管理提供了最佳保障,从而维系了农产品市场的稳定运行。消费市场的稳定将直接带动社会的稳定发展,从而保障社会的正常秩序。

1.6确保现代农业顺利开展

有机肥和农药的使用已经十分普及,在农产品种植过程中,恰当使用相关产品,能够使农产品更好的成长,但其使用量必须格外谨慎。一旦发生用量过大的问题,导致农药残留,会直接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埋下隐患。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够确保流入市场的农产品都是合格安全的,有效避免安全隐患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农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将会带动消费者的消费心态逐渐向积极健康方向发展,从而为现代农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2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完善和途径

2.1扩大人员培养机构和提升人员素质

为了解决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对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人才培养给予充分的重视,加大人才培养的投入,拓宽人才引进的渠道,以高标准要求执法人员,确保其职业素养能够符合规定,与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另外,还需建立严格的执法监督体制,对今后的农产品市场质量安全检测工作进行严密监督,保障每个检测流程都能够遵守规定,为人民负责,提高农产品质量。

2.2完成相关设备设施的升级换代

农作物内可能存在新型或更复杂的物质,检测设备也必须及时地进行升级换代。按照当前检测的最新标准,对检测设备进行维护和更新,及时改善检测条件,使农产品的质量检测更加全面。检测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检测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创新优化,确保检测工作与检测设备都能够与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相符合。更要有未雨绸缪的心态,在做好基础工作的前提下,对未来检测设备设施的情况进行展望。

2.3加大资源投入力度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效率还需要加大检测资源的投入,完善当前尚不完整的市场体系,为检测工作的开展做好铺垫,以当前的机制为基础,这是更高水平的质量检测体系。由于检测工作的开展与资金投入之间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对于资金的合理配置以及有效投入要进行把控,确保每一分资金都能够花在刀刃上,每一分资金都能够为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问题作出贡献,以大局观的眼光来看待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发展,保障每项检测措施都能够有效落实。

2.4构建完善检测体系

为了使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能够有效开展,需要构建一个完善的检测体系,结合当前的检测机构,对相关资源进行整合,统一规划未来的检测工作方向,积极开展农产品的检测工作。要对县(区)检测中心的建设格外重视,因为这是当地农产品检测的标杆,政府要鼓励当地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生产基地积极建立质量检测室,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尽快落实农产品质量检测的法律法规,使检测工作能够有法可依,加大检测实验室的公信力度,提高检测结果在市场上的分量价值。

3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

3.1检测趋向小型化、智能化

科技的不断发展,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开始向小型化、智能化发展,纳米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机械系统等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系列新型识别材料的研发,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既快速又准确,这些高科技的应用必然会使农产品质量检测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3.2风险评估趋向系统化、精细化

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研究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从大量的数据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这是信息时代下很多行业都需要面临的问题,在这项工作中,数据挖掘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信息时代,数据就是一切。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能够对无效的数据资源进行过滤,使有效的价值信息尽快地被风险评估机制所获取,这样既能够在海量的数据中获得想要的数据信息,同时也大大提高了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3.3过程控制技术趋向精准化、定向化

从根本上来讲,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与复杂性,这是由于农产品本身属性就是生物活性,所以自然生产特征以及供给时效都是能够影响质量安全控制的因素。农产品质量检测过程中,通过对过程控制关键技术的研发,可以确定污染源,避免污染源对农产品造成更恶劣的影响。另外,定向化的研究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危害农产品质量的因子,可以实现农业的供给侧改革推动,为精准农业的实现提供有效途径。

篇4

关键词:汉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中图分类号 F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6-0165-02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在一些国家已经被视为继人口、资源、环境之后的第四大社会问题[1]。面对频频暴发的农产品安全事件,相关监管部门必须加强监管,努力提升检验检测水平,从技术上给予支撑,确保城乡居民都能吃上放心健康的农产品。本文分析了汉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健全汉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1 农产品检测的概念和意义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又称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是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对农产品(含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人品)质量安全实施监测的重要技术执法体[2]。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是农产品安全体系的主要技术支撑,也是政府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具有以下重要意义[3-4]:一是把好入市前的关口,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引导居民安全消费,这是其最突出也是最显著的作用;二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三是检测的结果可以提供技术决策和技术服务,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找准适合自身发展的项目;四是高品质的农产品可促进进出口贸易,提升国际形象。

2 汉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存在的问题

2010年11月10日,汉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中心举行成立暨揭牌仪式,紧接着各县区农检中心也开始了筹备组建工作,截至2013年底,汉中市“十县一区”农检中心均已成立并开始正常运行,这标志着汉中市农检工作步入轨道,对于提高全市农产品质量水平,增强汉中市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实现汉中农业率先突破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着如下的问题:

2.1 体系不健全 汉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不健全主要表现为: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体系建设薄弱,由于能力、体制、检验标准等原因目前没有一家通过国家双认证,提供的数据仅供参考,不具有权威性;二是目前的检测主要以蔬菜、水果、茶叶、畜产品的农药兽药残留为主,水产品、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检测未覆盖;三是检测手段落后,缺乏先进仪器设备和检测技术。

2.2 经费不足 农业部对省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极为重视,为了加快建设步伐,给予了一定资金保障,但由于资金有限,不能照顾到每个县区,汉中市城固县、勉县作为示范点建设走在了前面,但更多的县区是机构成立了,却没有项目支持,检测设备不齐全或者没有。同时国家的项目资金只是检验室建设和仪器设备的采购,不包括后续正常运行的药品试剂、日常维护等费用,而县区财政一般都比较紧张,对于提供必要的运转经费有一定困难,使得已经具备检测能力的机构同样举步维艰,勉力维持。

2.3 人员缺乏 检测设备的熟练操作,检测方法的正确选择,检测数据的精准汇总,检测结果的准确判断,主要取决于检测科技人才。目前,汉中市农产品质量检测方面的具体情况为:一是个别县区检测机构存在人员严重不足,10人左右的编制,仅仅只有3~4个人,而且3~4个人还有人员是借调来的情况;二是个别县区人员基本到位了,但是都是组建时从别的单位抽过来的,本职工作并不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缺乏农产品质量检测的标准、检测方法和原理、认证、风险评估等知识;三是新招来的专业技术人员经验不足,缺乏培训,检测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差。高技术水平、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是制约汉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发展的重要因素。

2.4 检测方法落后及不当 在检测方法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检测方法单一、面窄,目前的农药残留主要采用WT-51和PR-3农药快速测定仪,但是此设备主要针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其他市场急需的实用快速检验方法没有很好地开发利用;二是快速筛选测定的技术不够成熟,测定结果只定性不定量,而且还存在测定结果干扰因素多、误差大的现象,缺乏超痕量分析等高技术检测手段[5];三是样品测定方法选择不当,如多菌灵的测定使用气相色谱仪无法检测,但运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就能检测出来;四是大型仪器的操作不熟练和不当,容易导致检测数据无法用,检测结果失败。

3 对策建议

3.1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完善检测标准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6]。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要从以下2个方面入手,一是提高政府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切实推进这项工作的进行;二是加强宣传指导,摒弃传统落后的农业生产经营观念。另外,检测标准是检测工作的基础和重要依据,完善的检验标准是农产品检测机构正常运行的强有力技术支撑,可真正实现农产品检测有标可依、有标可循。

3.2 加大经费投入,加强科研研究 一方面,国家应当加大市、县、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建设力度,给予项目支持,尽快完善我国整体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建设规划;另一方面,应把各级质检机构每年的检测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实验室的日常工作运转[7]。积极启动一批农产品质量安全科研项目,将农产品检测技术纳入农业科技规划并进行重点支持,同时加快研究低成本、便携式的农药、兽药及其他有害物速测仪和准确敏捷的测定方法,降低农产品质量安全所存在的风险。

3.3 健全基层检测队伍,积极开展专业技术培训 基层检测队伍的建设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通过事业单位招考、公开遴选、外单位转入、社会招聘等多种方式,扩充基层检测队伍的数量,确保检测机构不是空架子,防止“一个章子,一个牌子”现象;二是数量上去了,质量也得跟上去,扩充人员的时候要考虑专业质素问题,不能招进来了都干不了活,要人人能上手,人人上的了手。并且,对检测人员积极开展技能培训,一是依托省部级的杨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中心,采取跟班学习的方式,逐步掌握大型仪器操作规程和日常维护技术;二是利用省、市、县短期培训和“农产品速测大赛”、“检测比武标兵”等一系列活动,提高检测人员的检测技能和检测效率,强化检测人员专业水平;最后,加强同级单位的交流沟通,一起开展检测方法、仪器的学习,并加强检测人员的培训考核。县区检测机构还要加强对镇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人员、生产大户、企业、基地、合作社负责人的培训,造就专业队伍的同时营造安全生产氛围。

3.4 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 一是利用项目资金和争取到的经费,扩充新仪器,淘汰旧设备,完善检测硬件,减少因为仪器造成的实验误差。在购置设备和农药、兽药标品时,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常用的进行购买,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浪费。二是对于已完成实验室建设的检测机构,要加强实验室管理,科学放置药品试剂,制定《实验室质量手册》《仪器使用说明书》和《仪器使用记录表》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同时尽快通过项目验收和资质认证。三是对于争取到项目的检测机构,要尽量争取项目建设,同时加强速测工作,争取到项目但还未开始建设的机构,要进行实验室的草图规划,科学合理布局,杜绝不安全因素,体现实验室环境的科学性、人文性、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钱芳.浅谈加快市县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J].河北农业科技,2008(5):4-5.

[2]金发忠,钱永忠.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现状与对策[J].农业质量标准,2003(2):26-29.

[3]王奇,李建松.云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01):163-165.

[4]胡兰英.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探讨[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4(4):28-33.

[5]郑冰,苏淑娴.完善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9):209-210.

[6]李远.巴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23):290-292.

篇5

关键词:农副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8-01-01

农副产品质量安全涉及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就必须开展产地环境监测、农业投入品质量检验检测、农业生产过程检验检测、农产品认证检验检测、农产品市场准入检验检测、依法行政检验检测和破解国外绿色壁垒检验检测等各类检验检测工作,以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生产过程安全、农产品认证质量和最终农产品质量安全,从而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产品进出口贸易。

1、 农副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重要作用

我国农副产品检验检测体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农业环境质量监测,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业集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产生的大量“三废”,以及化肥、农药、兽药、农膜等农用化学品的残留等,导致农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此外,新农业技术的应用也产生一些问题,如地膜的应用,产生了白色污染,地膜是高分子的碳氢化合物,在自然条件下难以降解,随着地膜覆盖栽培面积的扩大,使用年份增加,耕地土壤中的残膜量不断增加,残留的农膜将阻碍植物吸收水分及根系生长,使耕地老化,造成土壤严重污染。其次,农业投入品和农机具质量监测,农业投入品主要有农药、化肥、种子、兽药、饲料及添加剂、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是现代农业的必然结果,农业投入品的质量和安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很大,故农业投入品质量必须安全可靠,而且,现在肥料种类也比较多,包括化学肥料,有机肥料,生物肥料,以及土壤调理剂四大类,化学肥料就有大量元素肥料,中量元素肥料,微量元素肥料等数十种。再次,就是农产品生产过程监测,根据农产品生产全过程控制理论,农产品质量安全涉及到农产品生产的每个生产环节,只有每个环节都按相关标准进行操作,才能生产出高质量安全的农产品。最后,农产品认证检验检测,农产品认证包括无公害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HACCP 认证、GAP认证,兽药企业GMP认证、农机产品质量认证、种子认证、花卉产品认证和转基因产品标识管理等,其中前4种认证是我国现阶段主要的认证形式。

2、中国农副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存在的问题

《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中分析了我国农副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体系不健全,质检机构功能单一,数量不足并分布不平衡,现有质检机构力量分散且效率低下,高新技术产品检测缺乏。其二,检测能力弱、可检项目少,仪器设备老化陈旧,专业化程度低,配套性差,实验环境条件差,影响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其三,质检人员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尚需提高。其四,产品质量安全技术研发能力亟待加强,特别是要加强市场急需的如优质抗病品种、无害化生产技术、高效低毒低残留投入品、多残留及快速检测、保鲜加工等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研发能力。最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没有形成制度化。

3、研究农副产品检验检测体系的目标、思路和方法

3.1研究目标

研究农副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构成要素和其发展历程,总结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发展历史及各级检验检测机构的功能。系统调查我国现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状况,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我国规划、建设和利用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提供依据。系统收集和分析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有关的法律法规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议;研究和分析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有关的政府部门职能、管理模式,提出完善相关政策的建议;研究和分析现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相关标准和检测技术现状,为合理评估我国检验检测能力提供参考。

3.2研究思路

本研究以系统理论和方法为指导,系统研究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构成要素及功能,系统调查现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资源,分析研究相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行政管理政策和技术标准、分析研究先进国家实验室管理经验,对检验检测需求和供给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提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和管理建议。

3.3研究方法

首先是资料信息收集与综合分析相结合,系统收集和整理国内外有关农副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规划、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历史、检验检测体系作用和功能、检测资源状况、检验检测方法及标准、检验检测需求及检验检测管理体系建设和管理体制方面的理论和研究结果。研究我国现有的政府机构职能、法律法规、相关政策、技术标准和方法,分析现有检验检测体系存在的问题。其次是资源系统调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通过对获得计量认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基本信息、人员、资质、资产、检测能力、仪器设备的系统调查,收集和整理我国法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的现状,通过学术刊物、互联网等收集已有的农副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和管理资料,与先进国家的检验检测机构的管理和运作进行比较。同时,选择有代表性的检测机构进行实地调查,详细分析实验室管理,投入产出效益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需求分析与体系规划建议相结合,运用供给和需求分析方法,依据全国和各地区农业生产总产值及农业生产全过程对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及最终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需求,分析全国和各地区检测资源需求和供给状况,结合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提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建设的原则和相关具体建议。

4、农副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构成要素和功能

农副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要求,以先进的仪器设备为手段,以可靠的实验环境为保障,对水、土、气等产地环境,种子、农药、肥料、动植物生长调节剂、兽药、饲料及其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和种植业、畜禽产品等方面实施科学、公正的监测、鉴定、评价的技术保障体系。承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农业依法行政、规范农产品市场准入、保障农产品食品安全的重要职责。事实上,农副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同其他的系统一样,从上到下具有明确的层次结构,在各层级中都包含有政策子系统、技术标准子系统、法规子系统和质检机构子系统。其中,质检机构子系统是由众多具体检验检测机构所组成,检验检测机构是最基本的单元,按其所处地位,可分为国家(部)级、省级、地(市)级和县级质检机构。

5、结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我国农副产品在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明确其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目前的农副产品在检验检测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其研究的目标、思路和方法进行阐述,希望我国的农副产品能够拥有更加安全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肖良 张社梅. 引力模型在定量研究 SPS 措施对贸易影响中的应用,世界农业,2005(5):43-46

篇6

关键词: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

中图分类号:S481 文献标识码:A

农产品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活必需品,其质量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民众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从某种意义来看,也关系到当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稳定。然而近几年来,因农药残留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曝光次数愈发增多,继而引起了人们对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性的高度关注,农药残留超标的危害性问题也逐渐成为了食品安全领域研究的热点。

1 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的危害

通常情况下,在人们食用过有农药残留的食物后,如果其残留的有毒物质成分较少,或是食用的量不是很大时,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中毒症状,或仅会表现有轻度的头晕头痛、恶心、乏力以及精神状况差等。但如果残留的有毒物质成分较重或食用量较大时,即可出现明显的不适感,继而将导致发生呕吐、腹泻、心慌以及肌颤等中毒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昏迷、抽搐、心力衰竭乃至死亡。即使残留量不高,如果长期食用,这些残留的有毒物质仍可在体内发生蓄积作用,一旦积累总量达到一定水平也势必会导致某些疾病发生,如男性不育与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等。另有相关研究指出,食物中残留的杀虫剂有毒成分可导致消化道黏膜出现炎症与其他形态病变等。

2 当前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的国内外现状分析

就当前我国所采用的残留农药检测方法来看,其对种类繁多的农药种类还存在有相当大的局限性,而且在检测的过程中,基本上仍在采用传统的溶剂提取法,不仅溶剂的消耗量很大,而且费时费力,还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在灵敏度方面也难以令人满意,尤其对当前出现的一些新型的农药种类,其适用性更是不尽如人意;在进行进出口农产品的检验时,不少地区仍还在使用装填柱气相色谱法,且每种农药都需经单独的检测方法进行预处理与分离检测。而在国外,气-液-凝胶色谱定量检测新技术以及超临界流体提取(SFE)等先进的检测技术已经应用的相当普遍,在相关规范的制定方面,美国FDA、EPA率先制定并实行了安全性评价良好实验室规范(GLP),英、日、德以及其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国家与地区也相继制定了各自的农药污染安全评价试验GLP,甚至连印度与巴基斯坦等和我国同属于第三世界的国家也陆续建立起了自己的GLP实验机构,而我国至今仍未建立起被国际认可的GLP实验室和标准操作规程。

3 几种残留农药快速检测技术简介

近些年来,不少国家相继对食品中残留农药的限量做出了全新的规定,并同时增加了相关检测技术研发的投入,尤其在多个领域所开展的残留农药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均取得颇为显著的成效。总结其主要检测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几种:

3.1 化学检测法

本技术是以有机磷农药的氧化还原特性为基础原理的一种检测方法。有机磷农药通常包括磷酸酯、二硫代酸酯与磷酰胺等几个种类,均能在某些金属的催化作用下水解为磷酸与醇,而这些水解产物又能与检测液发生反应继而导致检测液褪去紫红色变为物色,即可达到检测的目的。该方法的优点是比较好地规避了应用酶类的不稳定性与保存较难的缺陷,但其也仅限于有机磷农药的检测,且灵敏度很很容易受到某些还原性物质的干扰。

3.2 酶抑制技术

该技术是依据乙酰胆碱酯酶可与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等产生特异性的生化反应而建立起来的残留农药的微量与痕量快速检测技术。在近几年内,我国也对此类酶物的种类选用及其相关底物与具体的检测方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其中,比如根据酶对2,6-二氯乙酰锭酚的催化分解作用继而跟根据反后颜色的变化来对有机磷农药进行检测分析,其原理为:有机磷农药的存在会对酶的活性产生抑制作用,继而将导致样品溶液出现浅兰色或仍保持橙色不变,最后再与对照溶液比较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有机磷农药。采用该技术对残留农药进行检查兼具了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费用低以及样品不需要净化等诸多优点,其缺点就在于不能进行定量检查,而且在对个别果蔬种类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果蔬自身某些成分的干扰,故建议仅将其作为有机磷与氨基甲酸酯类残留农药的初筛方法。但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有报道称该检测方法已有较大突破,比如国外有文献指出已研制出乙酰胆碱酯酶-生物传感器,继而实现了化学能向可测物理量的转化,检测的可靠性或将变得更高。

3.3 免疫分析技术

该技术是一种基于抗原和抗体特异性识别与结合反应的分析方法,目前主要包括放射免疫分析(RIA)与酶免疫分析(EIA)

2种方法。当前国外的某些机构还在致力于将酶联免疫分析(ELISA)

法应用于残留农药检测的相关研究工作,并在部分国家地区已普遍应用。

3.4 固相萃取技术(SPE)与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

目前,2项技术在残留农药的检测工作中已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客服了液-液分配与常规柱层析的缺点,还兼具了高效、简便、快速、安全、重复性好以及便于前处理自动化等多方面的优点。

3 结束语

近年来,果蔬中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一直较突出,但就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相关检测技术水平与检测规范建设均还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而采用多残留检验技术和快速筛选检测技术,结合各种先进、高效、自动化的前处理技术检测农药残留,已成为目前农药残留检测发展的趋势。因此,必须加强和加快新型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引进,最终将我国农产品质量的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李艳,吕晓峰,徐凯,等.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现状与对策[J].

篇7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监管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5-0049-02

一、松原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监管存在的问题

1.农产品生产技术不规范。为了获取高产量、高利益,部分生产者超范围使用农药、兽药及各种国家明令禁止的假冒和伪劣的农业投入品;不严格遵照生产技术规程进行操作;农产品生产记录缺失,生产基地不按规定对生产进行记录;未进行生产检测,部分生产基地未按要求配备检验检测仪器设备和专职检测人员,由于缺少专业检测技术人员;产地环境污染严重,农产品产地环境不达标,工业“三废”的超标排放,严重影响产地环境,给人民群众的健康埋下安全隐患。

2.经营管理不规范。有些农贸市场未按要求实行市场准入制度,有些批发市场对入市销售的农产品只收入门费,只按照车辆大小、占地大小收取不等的进场费”,不把质量关,不索要产地证明和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报告单,流入市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证;大型超市、大型集贸市场对其内在的销售者进货时把关不严,购销台账不健全,难以实行质量追溯。

3.流通环节缺乏有效的监测、监督体系。政府对市场流通环节缺乏有效的监测、监督体系,虽然确立了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但在操作中流于形式。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机构的布局、数量、检测能力都与实际要求差距很大,农残、兽残、有毒有害物质的快速检测技术尚满足不了需要,国家明令禁止的违禁农药、兽药使用得不到应有查处。导致大量质量不合格农产品流入市场。产销之间没有形成固定的供求合作关系,产销脱节,且没有有效的信息追踪系统,出了问题,找不到责任主体。

4.监管环节监管工作不到位。监管部门职责交叉严重,直接或间接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部门有农业、畜牧兽医、卫生、食品药品监督、质量技术监督、工商、商务等部门。政出多门,监管效果并不好;监管部门失职现象严重,不按规定制度落实、执行;市、区权限划分不合理;部分区、县的检测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手段、设备落后,制约了区、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监管问题的主要原因

1.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庞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涉及生产到消费诸多环节,横向机构设置过多、职责分工过细,纵向设置不统一,重复检查现象严重,不仅造成了行政管理效能低下,同时也给经营者造成负担,市场经济发展的速度越快,这种体制的弊端就越发明显。监督力量薄弱,虽然松原市要求各大超市及生产基地自配检测站(室);但在生产、销售环节几乎为零检测,根本查不到农产品的来源。

2.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管机制。检测结果的滞后性,给违法行为创造了一个广泛的流入市场机会,削减了执法力度;对职能部门的考核问责机制欠缺,责任体系不健全,责任追究机制欠缺是工作人员不认真履行职责的重要原因;监管方式单一,激励与约束机制欠缺,没有形成社会治理机制,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仅依靠政府的管理,不能从方式、机制上着手,加上处罚力度不够,批发市场安全责任难落实等问题,使得农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障。

3.政府监管的法律缺失。松原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的地方性法律法规尚未形成完备的体系:一方面,农产品法律法规缺乏统一性。质监部门依据的是产品质量安全法,卫生部门依据的是食品安全法,工商部门则依据的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多法齐管,令相关部门无所适从。另一方面,现有法律法规的效力不够,特别在惩罚机制上,不能够全面地深入地对违反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违法行为实施及时有效的惩罚和规制。

4.政府监管的标准缺陷。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方面,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不一,受到政府在农产品质量标准机构建设上投入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松原市的农产品标准制定部门所规定的标准不尽相同,没有形成稳定的、统一的权威化的质量标准。这给政府在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过程中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方面,仍存在政府投入少、设备陈旧、配套性差、监测技术和方法的落后等问题,从而导致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等现实问题,严重地影响了质监机构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能力。

5.政府监管松散不力。农产品在生产流通过程中存在“多、小、散、乱、杂”的客观现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政出多门,管理无序的现象严重,表面上看,工商、卫生、质监、环保等部门多管齐下,齐抓共管,由于存在着多头管理,以及部门利益冲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农产品质量监管中各部门的具体行动难以协调,留下了较大的监管空白。

6.政府监管的信息不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存在着信息不充分和不畅的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信息尚未公开透明。在市场交易中,生产者和消费者对于产品品质的信息量是不同的,对外部性信息的掌握程度也有差异。一方面,市场经营主体和参与者难以及时了解政府的指令、技术法规和市场供需信息;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服务的缺失,导致消费者难以了解市场质量安全动态和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造成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消费信心不足。

三、松原市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监管的对策

1.强化生产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监管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监管工作中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是整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1)净化农业产地环境。具体措施包括:加大农业环境保护培训和宣传力度;健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和执法体系;建立完善环境产权保护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引导鼓励政策;建立利益平衡机制,调动农民保护农业环境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加强环境保护技术研究。(2)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具体措施包括:健全农业投入品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对农业投入品市场的监管和加强对安全用药和科学用药的指导、监督和管理。(3)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包括:制定和完善松原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结合松原市农产品区域分布实际来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在标准化基地建设中,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为重点,在病虫害的防治中,要求必须采用先进的动植物综合防治技术,选用高效低残毒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品种,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充分调动当地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推动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2.强化流通监管。松原市要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秩序的整顿,规范农产品市场流通,防止农产品二次污染。(1)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包括建立市场进货检测制度、建立健全检验检测体系、生产基地实施跟踪监测。(2)推广新的农产品市场流通模式一一超市连锁配送。农产品超市通过“建立基地、严格检测、连锁配送”,对农产品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其中,基地是农产品生产的源头;实行连锁配送,建立放心菜绿色通道是农产品超市控制质量的特色措施;市场准入是把住质量的第三道关口。(3)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农产品信息可追溯系统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监管的一种重要手段,应在松原市逐步建立和应用。信息可追溯性是指通过经记录的标记,对某个物项或某项活动的历史情况、应用情况或物项所处的位置进行追溯的能力。

3.完善支撑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1)完善地方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健全法律法规,强化依法监管。不断完善地方法律法规体系,松原市已经出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还应从松原市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尽快制订并出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为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还要不断修改和完善已制定实施的法律法规,使之更加具有可操作性。(2)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制度,以此降低政府监管成本,并对推广先进的农业标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发挥重要作用;还可以引导消费者安全消费,确保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目前,松原市与全国一样,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采取的是自愿性认证,这种自愿性认证对于认证工作的开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都非常不利。因此,有必要建立强制认证与自愿认证结合的制度。(3)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服务网络体系。首先,要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只有加快信息服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保证采集、分析、处理以及快速传播各类信息。其次,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服务管理体系,包括:建立资源共享、联动管理的农产品安全信息中心;搭建农产品安全信息监测网络;建设全市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服务管理体系;建立信息制度。

参考文献:

[1] 吴修立,郑国生,等.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监管体系初探[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7,(12):17-19.

[2] 徐金星.中国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求是,2009,(12):28-30.

[3] 金海水,张瑶.中国农产品质量快速溯源系统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0,(2):19-21.

篇8

一、气相色谱技术简谈

(一)气相色谱的概念

气相色谱是使用惰性气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通常被用为载气的主要有氦气、氮气、氢气或混有甲烷的氩气。载气的作用是传输样品通过整个系统。色谱是一种将混合物分离为单独化合物组分的分析技术。

(二)气相色谱的工作原理

气相色谱分离是利用式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气相和固定相的分配系数不同,当气化后的试样被载气带入色谱柱中运行时,组分就在其中的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的分配,通过不断的吸附-脱附-放出,由于固定相对各种组分的吸附能力不同,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运行速度就不同,经过一定的柱长后,便彼此分离,依次离开色谱柱进入检测器产生的离子流信号经放大后,在记录器上描绘出混合物中的组分。如果保留时间吻合,一般就表示组分相同。

(三)气相色谱的特点

1.分离效率高:复杂混合物,有机同系物,异构体,手型异构体都能够通过气相色谱技术产生分离;2.灵敏度高:可以检出μg.g-1(10-6)级甚至ng.g-1(10-9)级的物质量;3.分析速度快:一般在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内可以完成一个试样的分析;4.应用范围广:适用于沸点低于400℃的各种有机或无机试样的分析。不足之处:不适用于高沸点,难挥发,热不稳定物质的分析。

二、气相色谱技术在农产品检测中的应用

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蔬菜和水果中的有机磷和有机氯的农药残留已被社会广泛关注,而农药残留检测的一项重要技术就是气象色谱技术。

(一)农药残留中有机磷和有机氯的主要种类

有机磷主要有:甲胺磷、甲拌磷、氧化乐果、对硫磷、甲基对硫磷、毒死蜱、敌敌畏、乙酰甲胺磷、三唑磷、水胺硫磷、杀螟硫磷、马拉硫磷、伏杀硫磷、亚胺硫磷等;有机氯主要有:滴滴涕、六六六、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甲氰菊酯、氯氟氰菊酯、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联苯菊酯等。

(二)样品的处理

1.试样制备 按标准抽取蔬菜、水果样品,取可食部分,将其切碎,充分混匀放入打浆机中粉碎,制成待测样品。

2.提取 准确称取25.0克样品,加入50.0毫升乙腈,在匀浆机中高速匀浆2分钟后用滤纸过滤,将滤液收集到装有5~7克氯化钠的100毫升具塞量筒中,收集滤液40~50毫升盖上塞子,剧烈震荡1分钟,在室温下静置30分钟,使乙腈和水相分层。

3.净化 从具塞量筒中吸取10.00毫升乙腈溶液,放入50毫升烧杯中,将烧杯放在80℃水浴锅上水浴蒸至近干。有机磷加入2毫升丙酮,盖上铝箔纸,用超声波超声,用一次性针管,扎过铝箔纸,吸取溶液打入2毫升的进样瓶中,待测;有机氯水浴蒸至近干后,加入2毫升正己烷,盖上铝箔纸,用超声波超声,待净化。将弗罗里硅土柱依次用5.0毫升丙酮+正己烷(10+90)和5.0毫升正己烷预淋洗,让弗罗里硅土活化,当溶剂液面到达柱吸附层表面时,立即倒入上述待净化溶液,用50毫升烧杯收集洗脱液,用5毫升丙酮+正己烷(10+90)冲洗烧杯后淋洗弗罗里硅土柱,并重复一次。将收集好的洗脱液,在水浴温度50℃条件下,蒸至近干,加入5毫升正己烷,盖上铝箔纸,在超声波上超声,移入2毫升自动进样器样品瓶中,待测。

(三)仪器条件

用火焰光度检测器测定有机磷,所用毛细柱为DB-1701P,进样口温度为220℃,检测器温度为250℃,载气流速为5毫升/分钟;用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有机氯,所用毛细柱为HP-5,进样口温度为250℃,检测器温度为300℃,载气流速为55毫升/分钟。

篇9

关键词:产地批发市场;农产品物流;农业产销体系

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wholesale market system of Tianjin, wholesale markets in the producing place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enhancing development of modern urban agriculture, establishing supplying districts of“vegetable baskets”for Beijing and Tianjin, and promot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logistics center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t present, concerning wholesale markets in the producing places, there exist such constraints as weak function in guiding producing, lagged management ideas, poor infrastructure, and low informatization. Hence,it is proposed to perfect market system by properly planning layout, to improve comprehensive service by upgrading and changing the current wholesale markets, to set up advantage industry by extending industry chain, to improve the organization degree by fostering market bodies, and to cultivate talents of market management and circulation.

Key words: wholesale markets in producing places; logistic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ducing and selling syste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产地批发市场是农业产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产品物流体系的重要环节,在农产品流通中的主渠道作用十分突出,发挥着农产品集散、价格形成和信息传输等重要功能,在促进农产品销售、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方面具有非常重要作用[1]。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步伐,完善市场功能,构建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更好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和满足城乡居民农产品消费的安全性、高端化、品牌化需求。天津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努力建设京津菜篮子产品供给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农产品物流中心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更为天津现代都市型农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加强批发市场体系建设,特别是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对于促进天津优质、特色地产农产品销售,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以及对于建设京津“菜篮子”供给区,推进农产品物流中心区建设,更好满足京津两市农产品消费需求都具有重要意义。

1 天津产地批发市场总体情况

天津已建成较为完备的批发市场网络体系,并拥有16个农业部定点批发市场,在促进本地和外埠农产品销售,满足居民消费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北部武清区的环渤海绿色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与南部静海县的海吉星国际农产品物流园已成为服务京津冀,分销全国的区域性农产品集散中心;中心城区周边以及滨海新区以东丽区金钟农产品批发市场、西青区红旗农贸综合批发交易市场、北辰区韩家墅海吉星农产品批发市场、北辰区老板娘水产食品物流有限公司、津南区何庄子农产品批发市场、滨海新区天津金元宝滨海农产品交易市场、宁河县贸易开发区综合批发市场等形成以满足中心城区为主的集散中心;西青区碧城农产品批发市场、武清区大沙河蔬菜批发市场、静海县范庄子蔬菜批发中心、蓟县蓟州蔬菜批发市场、宝坻区宝粮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产地(包括半产半销)批发市场①,以及茶淀葡萄批发市场、七里海水产市场、大港冬枣市场、台头镇民生西瓜批发市场等季节性专业批发市场,直接对接农产品生产基地。

蔬菜市场是产地市场的主要代表。调查显示,产地批发市场的发展,有力推进了天津地产农产品的生产,促进了本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在拉动周边蔬菜种植,带动种植农户,增加农民收入方面作用突出。产地批发市场依托完善的设施,以全方位的服务、规范的管理赢得广大菜农和运销商信赖,为当地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主要作用体现在:为广大农户搭建交易平台,服务于民,让利于民;以合同、合作的方式,健全完善运行机制,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使更多的农民增收受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的产地批发市场经过改扩建已成为集交易、加工、冷藏、保鲜、配送、检验检测、信息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标准化市场,社会经济效益明显。而天津市农业部定点的各个产地批发市场从交易量、交易额等方面来看都已颇具规模,成为产地批发市场的主要代表,形成了“产地市场―运销商―销地市场”的大流通模式,是向大中城市和外省市供应蔬菜瓜果的重要源头。

产地批发市场的发展,有效促进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为农产品市场注入活力,有效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益,在实现“服务城市、富裕农民”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产地市场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制约因素。第一,总体看天津产地市场还相对较少,规模偏小、集聚能力不强,使得农产品销售被动,过多依赖田头市场。有的产地市场的作用还更多地停留在商品集散、产品销售等低层次功能上,市场引导生产、带动农户的功能还相对较弱。同时,农户组织化程度低,农民一家一户参与市场流通,造成流通成本高、规模不经济,而自身讨价还价能力弱,使得农产品流通中的风险大多都转嫁到农民身上,不利于产地批发市场的健康运行。第二,当前的产地市场发展过程中,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经营理念滞后,品牌观念缺乏,重收费、轻管理等问题。市场管理也往往简化为物业管理,简化为单纯的市场管理费、摊位费的收取和营业执照的发放,忽视市场中介服务以及储藏加工、物流配送和信息开发利用等功能。第三,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基础设施还较为简陋,多数批发市场面临基础设施老化问题,很多市场还没有预冷贮藏设施,也没有垃圾分类收集和污水处理设施,制约了市场向安全卫生、统一高效运行的方向发展。第四,交易方式相对落后,信息化水平较低。多数产地批发市场仍沿用对手成交、现金结算的交易方式,现代流通方式和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在农产品流通方面的运用与推广程度不高,在农产品供求预测、产销动态分析等信息服务方面滞后,充分发挥引导产销、搞活流通作用方面还显不足。

2 促进产地市场发展,提升农产品物流能力的主要对策

应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合理规划布局,升级改造现有市场,围绕产地市场打造优势产业,培育市场主体提高组织化程度,培育市场管理及农产品流通人才等措施加强产地市场建设,提升农产品物流服务能力,保障农产品“产得好、销得出、运得进”,促进京津“菜篮子”供给区及区域农产品物流中心区建设。

2.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产地市场建设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的价格形成和信息传播功能,增强农民的定价话语权,有利于从生产和销售的第一衔接点给生产者以信息反馈,切实提高流通效率。产地批发市场具有社会公益性质,加强对产地批发市场的扶持,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应加大对产地批发市场的政策引导,为产地批发市场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积极采用财政、税收等经济政策手段支持产地市场的发展。农业部门调整农业资金的投入结构和支持重点,向产地市场建设倾斜,扶持市场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吸引企业、个人等各种社会力量投入农产品市场流通设施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促进市场建设与发展。

2.2 合理规划布局,完善市场体系

一是以主要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基地、园区或合作社为中心(依托),规划建设投资相对较少,能够满足客商收购以及生产者批量出售基本条件的季节性田头市场。二是建设一批设施先进、功能完善、交易规范的产地型农产品现代物流配送中心,重点支持基于区域规模化农产品基地、合作社联合、规模化园区建设物流配送中心,推行“生产基地―配送中心―超市、农贸市场、连锁专卖店(柜)”的流通模式,实行标准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三是引导投资建设冷藏设施、产品整理和初加工、配送运输车辆等,发展基于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的物流配送中心和冷链物流体系,实现冷藏、保鲜、加工、配送一体化。四是在每个区县探索建立一个特色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作为区县对外、对内优势特色农副产品展销、配送的中心和窗口,创建和主打自有特色品牌,并逐步形成全市销售网络或联盟。

2.3 升级改造现有产地市场,提升综合服务功能

把产地批发市场建设真正纳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每年安排一定规模的基本建设投资,重点扶持产地批发市场在场地硬件、环境绿化卫生、罩棚、冷链设施、电子结算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市场硬件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水电、道路、仓储、运输、加工、包装、治安、消防、信息和生活服务等设施,注重市场功能的全面配套和升级,把市场信息服务和农产品质量检测纳入到产地批发市场建设中。二是坚持市场设施建设和市场制度建设一齐抓,在提升市场功能的同时,切实加强市场准入、公平交易、公正执法等方面的工作。三是拓展批发市场的服务范围,不断完善农产品分级整理、加工包装、质量检验、结算服务、委托购销、储运、信息提供、代办保险等配套服务功能,增强批发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和效益。

2.4 延伸产业链条,依托产地市场打造优势产业

依托产地批发市场打造优势产业,带动产业发展,一是以产地批发市场为中心,向上游生产领域延伸,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培育优良品种;通过与农民联合兴办农产品基地,发展“订单农业”,稳定掌握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农产品货源;通过土地流转途径,以租赁方式经营农场或者成片土地发展种植与养殖实业,实现经营的规模化。二是向下游延伸,在开发先进的现代物流系统的基础上建设农产品配送中心,与大型连锁超市、商场和便利店等现代商业业态实行联合,为其配送农产品;产地市场自行组织发展连锁超市、社区商店,开展农批市场连锁经营,同时整合与农批市场相关的加工、仓储、配送等配套业务,形成完善的农业产业链体系[2]。三是积极探索天津销地批发市场与产地批发市场一体化经营(或者协议、协同经营)。发挥消费中心的聚集、引领作用,利用销地批发市场的影响力与本地区县产地批发市场、外地批发市场开展协议、协作、协同经营或者一体化经营,实现地产农产品、外埠进津农产品以及销地与产地等方面的多向合理流通,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流通效率。

2.5 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提高入市的组织化程度

重点发展能真正代表和保护农民利益并为农户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的流通组织,提高农户入市的组织化程

度[3]。第一,重点支持规范合作社做大做强,扶持农民合作营销组织购置必要的冷藏保鲜和冷冻运输等设备,进行农产品加工、分选包装、储藏和运销,提高农产品物流带动能力;探索合作社服务带动农户以及合作社之间合作的机制与模式,引导、推进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和经营。第二,在政策上扶持、资金上优惠,加强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积极引导、大力扶助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形成,吸引、推动农民入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使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真正成为联结农户与批发市场的桥梁和纽带。第三,有计划地引进大生产商、大批发商、大商入场经营,通过这些企业的规范化经营,带动小规模批发市场组织的重组,使产地批发市场在总体上提高运作能力。

2.6 培育市场管理及农产品流通人才,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一是要重点加大对市场批发商与经销商的培训,从而培育出一批具有一定实力的批发、经销大户,提升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辐射能力。同时,要定期对市场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现代农产品物流特点和管理方式,进一步提高产地批发市场的管理水平和经济社会效益。二是重点针对批发市场、农业园区、重点合作社、配送中心、连锁超市等,通过制定优惠政策聘请专业人员、职业经理或者吸引一批大学毕业生充实到这些单位,培育现代农产品物流及市场经营人才队伍。三是充实拓展公共服务人才队伍和服务领域,在每个区县重点引进培养和认定5~10名具有高水平市场营销和企业经营管理咨询服务的专业人员,每个农业重点乡镇引进培养3~5名农业“全科医生”和“管家”,定期开展市场分析、营销、项目运作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满足个性化指导和综合需求不断增长的要求。

注:①资料来源:天津市农村工作委员会网站:http:///snInfo_findSnFWTypes?fwtypeid=6。

参考文献:

[1] 闫华红. 我国产地农产商品批发市场的管理功能创新[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篇10

关键词:高光谱;原理;问题以及分析;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S2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532017

中国是农业大国,因此农产品的安全与人民的饮食安全和健康息息相关,因此其安全性的检测一直是国内外专家的关注重点。但是一直以来,国内的农产品安全检测一直是以传统的化学方法为主,但是这些方法一般对农产品品质有一定的破坏,同时也难以对产品的多个品质进行无损检测。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了图像和相关的光谱技术优势,在农产品的检测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成为未来农产品品质检测的重要手段。

1 高光谱成像技术原理

高光谱是利用相对较窄的电磁波来得到物体的相关数据的技术,所受的区域限制非常少,可以在紫外光、近红外、可见光、中红外的热红外区域中获得连续非常窄的图像数据,进而产生一条连续而且完整的光谱数据。高光谱成像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结合二维图像和光谱技术,然后绘制出分辨率高、波段多和图谱合一的图像。

高光谱成像技术相对于其他的成像技术的独特优势是将图像技术和光谱信息结合以来,用“三维数据块”来形象的描述。图像信息是用来描述该产品的外部特征,比如大小、形状等外部特征,比如橙子颜色、大小、农药残留量等相关属性。光谱信息原理就是利用不同特征所吸收的光谱不同,所以也能反应产品内部特征,比如橙子物理特征和化学成分的差异,是否成熟和变质,与其他的橙子存在什么区别等。

2 问题及改进措施

自从高光谱技术在我国广泛使用以来,取得丰硕的成果,不仅可以得到农产品的外部特征,也可以为产品的内部品质进行分析与检测。其中最大的优势在于对农产品的无损检测,因此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但是因为我国的高光谱检测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是集中于实验室研究的探索阶段,存在很多的劣势和不足,需要进一步的改善。

2.1 农药残留检测研究问题及改进措施

农药的使用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方面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由此也产生了环境污染的问题,因此对农产品农药的残留检测已经受到各国政府和环保组织的关注。在我国运用过很多的农药检测方法,比如色谱法,但是这种方法不仅检测方法复杂而且效果不佳,对农产品样品的损害性大。但是高光谱成像技术利用有机分子在光照下活跃的性质和程度,精确地检测出农药的残留,比如Christian Nansen 玉米叶螨虫残留量、Jing Li 检测橙子表面的为农药残留等诸多检测用途。

对农药的残留方面,只能做定性的检测分析,但是对于农药的定量分析的研究还有待加强。因此在使用高光谱农药监测分析的大体趋势之下,选用适合的带有某些特征的波长,提高光谱装置精度,进而实现农产品的快速无损检测。

2.2 高光谱成像技术数据量问题

高光谱成像技术是将多信息融合的技术,由此获得的数据量大、相关性高,这样一来就会导致信息处理的效率相对低下。相对应的解决措施就是寻找一种快速有效的降维方法,以此提高准确率。目前为止我国研究员使用的降维方法主要有4种,PCA、ICA、连续投影和GA 等,这几种方法主要特点在于快速,不但可以将高维数据将至低维,还可以保留数据的主要特征。

3 未来展望与研究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的基础和传统产业。现如今人类对农产品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农产品的加工、出口、消费等有依赖于较高技术的检测技术。所以为了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高光谱成像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必然趋势,不仅可以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还可以缓解农药给环境带来的压力。虽然高光谱成像技术系统比较昂贵,但是可以先应用在高价值农产品或者是政府大力扶持的农产品上,还可以与政府和相关的企业合作,寻找投资,建立科研单位,建立高光谱数据库,多方面相互合作,共享资源库,进而降低其应用成本,大大提高高光谱成像技术在农产品检测方面的应用前景。

本文主要论述了高光谱成像技术在农产品使用时的主要原理,对该技术进行了简要的论述。简明阐述高光谱成像技术农产品检测方面存在相关的问题以及怎样处理高容量的数据方面的问题,如何在未来的研究中解决相关的问题,还有待相关科技技术人员的努力和付出。毋庸置疑,该项技术已经得到了包括政府和相关科研单位的高度重视,其应用前景和未来发展趋势不可估量。

参考文献

[1] 应义斌,韩东海. 农产品无损检测技术[M].武汉: 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