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通讯技术范文
时间:2023-09-25 18:24: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子通讯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电子通讯产业建立并迅速发展于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而进入二十一世纪,电子通讯产业的发展势头越来越迅猛,其产业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规模经济下,电子通讯市场的竞争也愈加激励,专业化的生产技术等使得电子通讯技术不断发展、提高,随之电子通讯设备的更新换代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另一方面,人们对电子通讯设备进行选择时,已不仅仅关注电子通讯设备的基本功能,电子通讯设备可靠性已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关注点。人们选择电子通讯设备的关注点的变化,使得电子通讯设备的可靠性具有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要想使得电子通讯设备可以在现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满足人们的需求,就必须先对电子通讯设备可靠性设计技术进行充分的理解、分析。
一、我国电子通讯产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1.电子通讯设备的市场可能会逐渐成为全球市场中最具有发展潜力和规模的市场之一。电子通讯设备的功能优势将继续保持这种市场发展潜力、规模的领先地位,与此同时,电子通讯设备的产品可靠性也要进一步提高、完善。现今,人们对于电子通讯设备的可靠性有了更高、更复杂的要求,这督促我们要加强电子通讯设备的可靠性设计技术,从而使得电子通讯设备的重点发展技术可以获得突破与进步,并开发出更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技术。电子通讯设备的可靠性技术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是人对于自身知识与智力的开发、结合利用,从而给予电子通讯设备的可靠性以更大的发展、进步空间。
笔者认为,电子通讯设备的可靠性,还具有未来几十年的发展空间。所以,要在电子通讯设备的市场中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对于电子通讯设备的可靠性设计技术的深入、有效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2.电子通讯设备现今正逐渐地被广泛使用,在规模经济下,电子设备的生产厂商在电子通讯设备市场中的价格优势以不再发挥作用。在现今激烈的竞争市场中,影响厂商对于市场份额的占据因素有很多,但是电子通讯设备的可靠性保证将会是电子通讯设备生产厂商提高其市场占有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综合上文两点,我们可以了解到电子通讯设备的可靠性设计技术的提高、完善,对于电子通讯设备生产厂商的重要意义。
二、电子通讯设备的可靠性设计技术探究
电子市场的竞争从其建立发展到现今,其竞争的激烈程度从未降低过。电子设备生产厂商对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的开发、利用,一刻都不能忽视、停歇,即使在电子市场中占有极大的份额。像是柯达、诺基亚,其曾经对于自身设备市场的占有率都是极高的,但是由于某些因素,使得其公司本身的技术无法跟进市场发展的脚步,从而失去了自身对于市场份额的占有。
因此,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要提高电子通讯设备技术,把设备的可靠性作为电子通讯设备开发和研究中的重要内容。而电子通讯设备的可靠性最主要的就是对于其元器件的设计使用,同时还有注意降额、简化、冗余等要求。
1.电子元器件的设计使用
电子元器件,是组成电子通讯设备的基本单位。电子元器件的有效工作是电子通讯设备可以正常运行、使用的基础和保障,而电子元器件工作效率的保障就是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与稳定性。这就要求在电子通讯设备的生产过程中,要对电器元器件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控制、设计,像是调整电子元器件的规格大小、合理选用合适的电子元器件等,从而可以保证电子通讯设备的可靠性,满足人们对于其可靠性的要求,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2.降额设计意识的具备
电子通讯设备中的降额,指的是在电子通讯设备在运行、使用的过程中,要保证设备内部各个电子元器件所承受的电应力或者是热应力不超过这些电子元器件的额定值。而降额设计,就是让电子元器件在运行、使用时,其所承受的工作应力适当地低于电子元器件的额定值。这样就可以保证人们在运行、使用电子通讯设备时,故障发生率的减少,从而提高电子通讯设备的可靠性。
而且,我们不仅要在进行降额设计时遵循一定的规范,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也要监督降额设计规范的执行,从而可以对设备的整体实际情况进行及时、细致的分析,还可以依据设备的使用期限优化生产成本。
3.简化设计意识的具备
我们都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电子设备越具有复杂性,其可靠性通常就越低,所以,在保证电子通讯设备正常运行、使用的基础上,我们要具备电子通讯设备的内部设计的简化意识。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设备的故障发生率,而且对于设备发生的故障问题,我们还可以以最快的速度保证设备的完善。
另一方面,对于电子通讯设备的内部设计进行简化,不仅可以保证电子通讯设备使用、运行的可靠性,还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的成本。规模经济下,设备的市场价格是不能完全由设备的生产厂商来制定的,电子通讯设备生产成本的有效降低,对于厂商本身的资本筹集、规模扩大等行为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4.冗余设计意识的具备
冗余,在电子通讯设备中,指的是在某个或是某区域的电子元器件发生故障后,电子设备还可以通过另外的单元设施来完成整个的工作流程。但是冗余的设计,对上文所提到的降额、简化的设计意识相互冲突,所以,我们可以了解到,电子通讯设备的冗余设计就是电子通讯设备生产厂商的“底牌”,即,厂商现有的技术不能达到降额、简化的设计技术,冗余的设计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子元器件的耐受程度,从而保证电子通讯设备在运行、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对于冗余的设计技术主要就是利用设备的软件来代替硬件来进行整个电子通讯设备正常的运行、使用功能,虽然冗余的设计过程简单,但是在对冗余技术进行设计时,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增加电子通讯设备的功能复杂性,而且还会提高生产成本。对于生产厂商的利益还是有一定的损害的。
三、电子通讯设备的可靠性设计技术的实现
在对电子通讯设备进行内部设计的优化后,还需要遵循具有可靠性的设计方案,才能保证设备的可靠性设计技术的发挥与效果的实现。
1.电磁兼容设计方案
电磁兼容设计技术,就是人们常说的EMC设计技术。电子通讯设备的快速的更新换代,使得人们手中的电子设备的种类也越来越多,电磁频谱越来越紧张的背景下,电子通讯设备在EMC技术上所显现的问题也越来越的。并且我国对于EMC技术的开发、利用也较晚,使得这一问题的形势也更加严峻。所以EMC设计技术的有效发展,是保证电子通讯设备可靠性的有效途径。
2.热设计方案
关于热设计,就是在保证电子元器件在运行、使用时可以不被相互产生的热量所干扰。现今的电子通讯设备正趋向于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其内部设施也越来越趋近于高密度、集成化。所以,电子元器件的热设计,对于电子通讯设备的可靠性,甚至是其的正常运行、使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要合理设计电子元器件的散热方式,使得热设计方案发挥有效的设计效果,在保证电子通讯设备生产厂商生产效益的基础上,提高电子通讯设备的可靠性设计技术。
现今,电子通讯技术不断发展,电子通讯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要占据电子通讯设备市场中的较大的份额,我们必须以人们的选择要求为发展方向,增强电子通讯设备的可靠性,用理性、逻辑的思维分析电子通讯设备的可靠性设计技术,从而提高自身的生产效益和市场的占有率,以维持自身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段瑞星.电子通讯产业发展略谈[J].商情,2013(23).
[2]刘洪亮.电子通讯设备的可靠性设计技术论述[J].数字化用户,2013(17).
[3]刘颂.电子通讯设备的可靠性设计技术探讨[J].大观周刊,2012(11).
篇2
【关键词】电子通讯;预编码技术;探析;MIMO系统
1.前言
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信息交流突破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现今的电子通讯技术正由有线通讯技术向无线通讯技术发展,同时预编码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
由于不同信号通道之间互相关联,影响通讯系统的整体性能,预编码技术可以消弱信号通道之间的关联影响,预编码技术应用于MIMO系统,可以使不同用户之间的信号正交,消除信号之间的干扰。电子通讯的预编码技术的优势越来越突出,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下面对其相关特性做介绍。
2.预编码技术的概念
预编码技术最初的目的是解决单用户MIMO系统的信号通道之间的互相干扰问题。各个信号通道之间互相关联达不到自由空间最大化,预编码技术通过信号的预处理减弱通道之间的干扰,或者利用不同通道信号的正交性减弱干扰,从而提高通讯系统的性能。预编码技术分为线性预编码和非线性预编码,在MIMO技术的基础之上,有限反馈预编码技术应运而生,有限反馈预编码技术可实现信号的互易,提高信号的传输效率,如图1所示为有限反馈预编码技术的系统框图。有限反馈预编码技术中预编码矩阵的容量决定了信号传输的效率。
3.预编码技术的优缺点
预编码技术是基于MIMO技术发展起来的,MIMO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子通讯中,在MIMO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增强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的强度系数,这就需要合适的预编码码本,预编码码本由矩阵构成,一系列的矩阵具备了提供信号的优势,并体现出各个信号通道的参数,预编码技术有助于提高信号的传输效率,减弱信号之间的干扰,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但是,该方法对于信号通道参数的测量计算不够精确,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还存在差异,不够标准化。而且预编码技术对信号的处理受到信息类型、发射端设计、接收端设计以及功率等因素的影响。
4.预编码技术的算法实现
4.1 预编码技术的设计原则
预编码技术的实现原理主要是在信号接收端和信号发射端都存储一定的预编码矩阵,首先,在信号的接收端搜索与发射端共有的最优编码,然后由接收端将最优编码的索引传到发射端,发射端根据该索引找到对应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预编码,从而提高接收端信号的性能。为更好的发挥预编码技术的作用,其设计过程应遵循一定的准则:
其一,预编码技术是建立在对信号发射端条件已知的基础上,因此,应明确信号发射端的状况,主要明确信号通道的各个参数;其二,由于限制作用,预编码码本的设计中应尽可能减少码本矩阵,码本中各个元素之间的距离应尽可能的大;其三,在得到预编码矩阵之后,要根据一定的准则选择与之最接近的预编码码本,在选择预编码码本的时候按照最小化均方差、最小化均方差绝对值或最小化瞬间系统容量的原则进行选取;另外,预编码技术的设计还应考虑功率约束、被优化的性能标准等因素,综合考虑以上多种因素才能更好地实现预编码的设计。
4.2 预编码技术及其算法实现
经典的预编码技术是线性预均衡方法,其中基于迫零的线性预均衡方法主要是将各个信号子通道可能产生的干扰强制性的设为0,然后通过信号通道矩阵进行预编码,该方法会放大信号噪声,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基于最小均方误差的线性预均衡方法主要是使信号发射端和信号接收端的均方误差取得最小值,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在MIMO系统中,预编码矩阵为M,信号通道矩阵为H,D为发送数据向量,则第j个用户接收到的信号如公式1,用户数量较多时的算法可以与其他算法相结合,例如用户选择算法。
(公式1)
5.预编码技术在电子通讯中的应用
预编码技术在电子通讯中的应用主要是基于MIMO系统,如图2所示为多用户的MIMO系统示意图,预编码技术可以消除多天线、不同通道之间的信号干扰,还可以提高空间增益,从而提升系统的容量,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在新一代的移动通讯标准中,预编码技术得到了新的应用,如表1所示为无线通信主流标准中MIMO系统的预编码技术。
6.总结
预编码技术具有自身的技术优势,在MIMO系统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对于预编码技术的特点以及算法实现的研究有利于对电子通讯关键技术的掌握和理解,随着电子通讯技术的发展,预编码技术在提高传输率和系统稳定性中将发挥更大作用,掌握电子通讯的预编码技术有利于掌握电子通讯的未来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宫丰奎,韩春雷,王勇等.慢衰落信道下高阶调制编码协作方案及性能分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 35(a)=664-667.
[2]郝东来,葛建华.一种基于线性预测的MIMO系统半盲信道估计 [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11).
篇3
本书共分13 章和7个附录:1.序论,物理基本概念、信号的无线传送、波的本质、波的特点、电磁波、射频通信系统; 2.基本术语,物体与电、电动势、电流效应、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基本电变量、电信号、信号的量化; 3.电噪声,热噪声、等效噪声带宽、信号噪声比、噪声数值、噪声温度、串联网络的噪声数值、有源器件的噪声; 4.电子器件,简单电路元件、基本网络定理、半导体器件; 5.电共振, LC电路、RLC电路、Q品质因数、电感的自共振、与并联阻抗变换串联、动态电阻、普通RLC网络、选择性、带通滤波器、耦合调谐电路; 6.匹配网络,系统划分的概念、最大功率传输、测量由于错误匹配造成的功率损失、匹配网络、阻抗变换、Q品质因数匹配技术、单级LC匹配网络的带宽; 7.RF和IF放大器,普通放大器、单级放大器、栅地-阴地放大器、偏置问题、电压放大器的AC分析、米勒电容、调谐放大器; 8.正弦振荡器,振荡器判断标准、环形振荡器、相移振荡器、RF振荡器、振幅限制方法、晶体控制振荡器、电压控制振荡器、时间与振幅不稳定移动; 9.频移,信号混合机理、二极管混频器、晶体管混频器、JFET混频器、双栅MOSFET混频器、镜像频率; 10.锁相回路, PLL工作原理、PLL的线性模型、PLL应用; 11.调制,调制的需要、振幅调制、角调制、PLL调制器; 12.AM和FM信号解调制, AM解调制原理、二极管AM包络检波器、FM波解调制; 13.射频接收器,基本无线电接收器布局、非线性效应、无线电接收器规范。本书的7个附录分别为:附录A物理常数与工程前缀;附录B麦克斯韦方程;附录C二阶微分方程;附录D复数;附录E基本三角恒等式;附录F有用的代数方程;附录G贝塞尔多项式。
本书适用于射频电路设计与分析的大学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及工程师。
胡光华,高级软件工程师
(原中国科学院物理学研究所)
篇4
关键词:Multisim;LabVIEW;电子实训实验;联合仿真;数据交互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2.155
0 引言
对高等工科院校来讲,实验室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实践教学是学生教育发展中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对帮助学生理解授课内容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2]。在实践教学中,仪器设备缺乏和学生人数多是一个突出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虚实结合的教学手法应用到很多高校的教学当中。本项目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好的表述所传授的内容,展现电子实训项目中的基本电路,方便教师的讲解和现场演示,突破现有实验状态的束缚[3],而且实现了“实验室”走进课堂,“仪器”搬上讲台,学生能更直观地了解仪器操作和电路原理,对电路实现过程细节进行放大,加深实验的理解和消化。本项目还可以实现线上教学,学生可以通过局域网访问实验网站,对相关电路进行自学,可以与教师的线上沟通,师生交互更加方便,更及时的反馈当堂学习情况。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授课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新颖的形式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W生加深对课程的理解,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1 实验平台的设计思路
本文采用两种软件进行设计。Labview2012的图形化设计能够提供简单的操作界面和使用平台。Multisim2013自身提供各种电路元件,方便对电路进行设计和仿真,同时具有与labview通信的功能[4-6]。本系统使用两款软件,建立了集用户登录与管理,实验仿真、报告提交与修改、线上自测、网络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电子技术实训实验系统,实现了Labview与Multisim的联合仿真[7]。
2 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2.1 用户管理及登录
本文将用户登录界面作为主界面,其余部分作为子程序进行嵌套。主界面主要实现对用户的安全管理,即需要用户名和密码方可查看个人信息和使用系统。登录界面分为教师登录和学生登录,不同人员的登录显示不同的操作模块。
2.2 提交报告和修改报告
学生在完成实验操作后,可以将自己的数据和实验的结果写入提交报告的模块中,被提交的实验报告存入数据库;同时,教师则可以在修改报告模块中调用数据库中的实验报告,实现对报告的阅读和修改。
2.3 实验操作
学生实验部分主要是针对在电子实习中的基本模块电路,这些电路也是模电中的经典电路。该项目中,主要涉及4个电路实验,主要是采用labview中的选项卡的思路,配套的有该电路的原理介绍,参数设计要求等。使学生在实验操作时不仅仅是做实验而做实验,更加是做到懂实验而去做实验。
2.4 线上自测
本系统所述的实验系统还具有线上自测的功能。学生在自测时,随机抽取规定数目的测试题形成一份试卷最终统计成绩并存入数据库。
2.5 网络
本系统还采用WEB技术搭建仿真实验平台,用户可在客户端通过浏览器输入网页网址来访问服务器上的应用程序,这样可以实现学生学习不受场地和时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在需要的时候登录网页网址,学习相应的知识。
2.6 数据库的建立和使用
该系统涉及到数据量很大,所以需要建立数据库[8],本系统中采用的数据库连接工具是labview中的LabSQL功能,它能很好地将数据库中的内容与系统实现数据交互。在用户管理和登录模块,自测题模块等都用到了数据库。
3 结论
系统以LabVIEW为开发平台,结合Multisim仿真软件,将电子实习的内容从电路板搬到计算机上,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起到一定的作用。该系统集合了学生信息管理和作业报告的功能,方便老师在上课时对学生信息的掌握和对课堂效果的实时反馈,学生实习报告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进行批阅和点评,实现无纸化教学的转变;系统加入网络访问的功能,课堂教学资料以及教学实验,方便学生随时的预习和复习;增加学生自测题系统,简化考核方式。
参考文献:
[1]JEFFREYTRAVIS.LabVIEW大学实用教程[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2]黄奇瑞.基于Multisim和LabVIEW的比例运算电路联合仿真[J]. 电子测试,2015(17):58-60+75.
[3]周艳,陈永建.基于LabVIEW和Multisim的虚拟电子实验系统[J]. 计算机系统应用,2013,22(11):70-73+36.
[4]谢颂民.基于LabVIEW和Multisim电子电路远程虚拟实验室的设计[D].湖南师范大学,2015.
[5]陈海生,王峰,郭晓云,邓锐,陈亮.一种LabVIEW和Multisim联合仿真的方法[J].电 气 电 子 教 学 学 报 ,2014,36(02):118-120.
[6]于文波.基于LabVIEW的电工实验辅助教学考试系统设计与应用[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1,07(01):122-125.
[7]唐亚鹏,侯媛彬.基于LabVIEW的实践教学平台与Access数据库的开发[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1,21(05):219-222.
篇5
1航空电子机载通信技术研究中的约束
飞机发展已经是科学技术中的一个大的突破和飞跃,在飞机中安装各种机载通讯技术也是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体现。在研究航空电子机载通讯技术的过程中有很多的约束因素,应该充分考虑并客服这些因素,航空电子机载通讯技术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1.1集成精度的约束
在发展航空电子机载通讯技术的时候,需要使用各种集成电子技术,将许许多多的电子信息技术连接起来,所以这将是进行系统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线路集成问题已经从最初的数据线与开关产量之间的关系转变为调节光线数据总线中的数据控制方面的复杂性问题。所以对所使用到的软件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所使用的芯片集成度也要求的越来越高。航空电子通讯设备的集成度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飞机工程师已经能够熟练的解决各种集成问题。
1.2物理环境方面的约束
航空电子机载通讯技术中所包含的各种功能和用途的设备会在各种不同物理环境中进行使用,而且对各种系统的健壮程度的要求也不同,但是他们必须达到能够正常工作的状态,而且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因为什么类型的通讯系统的设备都需要通过特定的环境测试。在进行具体的测试的过程中,可以对某一系统的使用在各种环境中进行测试,同时也可以对某一飞机零件进行测试,比如说防水性能、盐水喷射性能等等。但是测试之前要先评估其适用程度。
1.3系统安全性和质量方面的约束
航空电子机载通讯设备中的系统安全性的设备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而且在进行安全性评定或者是评估的过程中首先确定其正常使用。安全性的设计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可靠性和耐用性,这些内容对飞机的设计都有比较大的影响,所以任何在航空电子系统中的系统和软件都要进行严格的安全性的检查。航空电子设备的质量是与安全性同等重要的内容,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各种硬件和软件的用途,比如说燃油系统的容量等等,要足够支撑其基本路程。
2航空电子机载通信技术研究
在航空电子机载通讯技术中有很多的系统,包括飞机电子系统、通信系统、导航系统、显示系统等等,每一个系统对于航空电子机载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今天我们主要对其通讯技术进行主要的分析和研究。
2.1航空电子机载通信系统基本介绍
航空电子机载通讯系统是航电系统中出现的,同时也是飞机系统中飞机能够和地面之间进行通讯的重要媒介。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与飛机通讯相关的通讯设备也迅速的发展了起来,这些通讯系统给飞机上的工作人员与陆地进行通讯的可能,所以研究飞机机载通讯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
2.2机载通讯系统的一般模型
通讯系统的重要作用就是实现信息的传递,但是这一功能的实现需要技术设备和传输媒介。在航空电子中,因为实际工作情况,有线通讯设备不符合实际工作要求,所以需要借助无线系统。在航空电子机载通讯设备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借助无线传输系统,将信息转化为原始的电信号,然后再对这些信号进行接收,最后在转化为具体的信息从而达到信息传递的目的。这里的传送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包括原始电信号、基带信号、低通、高通等多种概念和传输方式,非常的复杂,但是经过时间的发展,对这些内容我国已经掌握,并且技术也发展成熟。
2.3模拟通讯系统与数字通讯系统
模拟通讯系统就是传输模拟信号的系统,这种类型的通讯系统是由一般的通讯系统模型进行稍微的改变而形成的。这里的模拟通讯系统中用到的通讯设备包括调制器和解调器,还包括两种重要的变换,就是将消息变化为电信号,然后再把电信号恢复成为具体的消息。这一过程中将调制过的信号成为调制信号。调制信号具有携带消息、在信道中传输、频谱具有带通形式这三个基本特征。但是这一过程没有发生质的作用,只不过是对信号进行了放大和改善信号特性。
数字通讯系统是与模拟通讯系统类似的一个系统,只不过是这里所传输的信号是数字信号。在数字通讯系统中会比模拟通讯系统更加的复杂,主要的原理是在模拟通讯系统的基础上将数字信号与消息之间进行一一对应的关系建立。数字通讯系统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比如岁信道中存在噪声而出现差错,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差错控制编码来实现,但是需要安装编码器和解码器。还有问题就是保密通信的扰乱问题以及接收端必须有一个与发端相同的节拍否则会出现差错,但是正是因为这些严格的要求使得通讯更加的可靠。
3结束语
在本文中,首先分析了航空电子机载通讯系统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而对航空电子机载通信技术研究进行分析,主要从机载通讯系统的一般模型以及模拟通讯系统与数字通讯系统这几个方面进行讨论。相信通过分析,对航空电子机载通信技术研究会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王世奎.航空电子通信系统关键技术问题的浅析[J].航空计算技术,2001(04):36-39.
[2]邹照亮.基于机载信息化平台的民用飞机健康管理技术研究[J].科技信息,2013(18):368-368.
[3]杨淼,浦星,戴慧玲.机载公众移动通信技术及发展应用研究[J].电信科学,2014(03):54-59.
[4]晋东立,武传昱,杨雪梅.直升机载宽带卫星通信技术及其在航天领域的应用研究[J].飞行器测控学报.2009(05):41-44.
[5]夏靖丁.平流层通信技术在军事上应用的研究[J].信息通信,2011(06):55-57.
作者单位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北京市100000
篇6
【关键词】 电子通信 信号 干扰 控制
在现代社会,电子通讯信号随处可见,大到机关、企业,小到家庭。电子信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现实中却有很多的因素干扰着电子通讯的正常进行。
一、电子通信信号干扰控制特征简析
由于电子通信采用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网络来满足各种各样不同的需求,而干扰控制技术又与网络密不可分,电子通讯的种类和范围不断发展,造成了电子干扰与控制的不断发展。电子通信信号的干扰与控制主要特征体现在多维的控制和多层次的控制上,也就是平常所理解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控制[1]。车载电子系统的主要特征如下:电路开启比较频繁,对数据比较敏感,覆盖的电子信号频率范围比较广泛。自从2006年以后美国开始着手制定关于车载系统标准化的一些规定,使得车载电子设备有了新的特点:电路的开启不再像以前那么频繁,人们在不使用车载电子设备时可以让其处于待机或休眠状态而无需关闭它;对数据更加敏感,新的车载电子系统更加敏感电子信号,对电子信号的区分度很强,原来很可能由于区分度不高而漏掉的电子信息,现在全部能够捕捉到得到;覆盖范围更加广泛,现在的覆盖范围基本可以达到原来的二倍,真正实现了大数据的采集,使用户在车上就能够收集到大量的有用信息。
二、通信干扰与控制的种类简介
2.1.硬件设施的干扰及其控制简介
1、硬件设施干扰因素。一般情况下,电子通讯信号发生故障无法正常工作时,首先应该想到的是检查相应的硬件设施有没有损坏[2]。一般硬件设施的问题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第一,发射源的问题,检查相应的发射信号装置是否损坏。第二,网络连接介质问题,这是一个中间连接装置的问题,如果中间传递信号的环节发生破坏,信号将无法正常传递。详细的电子通讯的三个环节见图1电子通讯装置图。
2、硬件设施干扰的控制措施。解决硬件设施造成的电子通信信号干扰问题,一般来说需要逐个排除硬件设施的问题,首先是接收装置的检查,这是最容易接触到的地方,也是最容易发现问题的地方。接下来是中间传输介质的检查,这个需要借助一定的电子设备,检查方法也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最后一个是发射装置的检查,这个需要专业的公司和专业的技术人员来检查,一般人员无法操作。
2.2相关配置产生的干扰及其控制简介
1、配置产生干扰的因素。在实际中,大部分的电子通信讯号扰,并不是硬件设备的问题,很多情况下是相关配置的问题。2、相关配置干扰的控制措施。首先判断是不是硬件设施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如果发现借助网线等通讯介质可以获得电子通讯的信号,而拔掉网线,凭借无线介质却难以实现对电子信号的获取,基本可以判定是相关配置干扰的问题。此时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来控制解决:无线终端测试方法,SSID修改法。
三、干扰控制效果的因素分析
3.1周边的其他无线电设备
无线电设备的干扰与控制主要是通过其他无线电设备来实现的,众所周知,不同的无线电设备和电子通信信号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干扰,所以如果电子通信的干扰与控制项目附近有大量的无线电设备,干扰控制效果必定会受到影响[3]。
3.2操作人员的技术及从业精神
再好的机器设备也难以全自动化及智能化,还是会需要相关技术人员的操作和监管,如果操作人员的技术不熟练甚至手生则可能会造成技术原因导致设备工作效率不高,进而影响干扰控制效果。当然仅有娴熟的技术还是不够的,从业人员还需要有一个对工作负责的心态,只有这样,他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认真操控和监管相应设备的工作状态,使得干扰控制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总结
本文系统的分析了电子通讯信号遭到干扰的各种可能因素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对广大使用电子通讯的人们以及公司和机关提供有用的帮助,使得电子通讯技术能够更好地造福社会,服务人类。
参 考 文 献
[1] 唐新灿.浅谈电子通讯中接入点的定位规划[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24):10-11
篇7
关键词:现代生活;电子技术;新应用
电子技术的快速进步,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方式,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电子技术在现代社会被广泛应用,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因此,电子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引起人们对其足够的重视,需要在现代生活中加强对电子技术新应用的细致分析,使人们能够清晰地认识到电子技术对人类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促进电子技术能够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取得更大的进步,从而带动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1电子技术应用于通讯
在现代生活中电子技术在通讯中的应用,扩大了通讯信号所覆盖的范围,给予了通讯技术发展的可能性,使得通讯信号越来越强大,促进了各个区域通讯的覆盖,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电子技术应用于通讯,能够增进各区域之间的感情交流,人们可以通过通讯设备进行远距离的通话。与此同时,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用户在数量上不断提升,提高了人们对手机设备的信赖程度。电子技术的发展给网络硬件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使得通讯网络设备的运行更加的稳定,在远程连接中速度加快,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携带便利。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深刻认识到网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网络能够实现快速通讯,功能性也在不断提升,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网络即时通讯与他人进行情感上的交流。网络即时通讯不但节省了人们通讯的成本,同时也提高了通话的效率,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2电子技术应用于办公
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办公中的应用促进了办公系统自动化的产生,该系统能够在办公中自动进行文件信息的处理,真正实现无纸化办公,在提高办公效率的同时能够节省办公使用的成本。现代生活中电子技术在企业办公中的运用,企业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办公软件来进行日常工作中文件信息的整合,能够实现数据的快速录入、筛选、计算以及存储,彻底改变了传统办公的模式,逐步实现企业办公的自动化,大大提高了企业办公的效率。电子技术在提高办公效率的同时,还能够实现文件资源的共享,运用电子技术,企业工作人员能够依据自身的权限对企业的任何部门的共享文件进行查看,当企业需要进行临时通知时,共享文件便能够快速将信息传达给企业的每位员工。此外,通过电子技术将企业的相关文件传送到云端,文件能够扩大影响的范围,进而实现永久保存的目标。此外,电子技术在办公中的应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企业办公过程中的用纸量,作为企业的员工可以直接运用软件来进行日常的工作,对相关数据的计算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进行运算,在节省了办公用纸的同时也增强了计算的准确程度,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办公中应用电子技术,企业的文件能够通过网络来实现相互的传输,能够促进企业实现无纸化办公的同时还能够增强企业内部文件的保密性,降低文件泄漏的几率。
3电子技术应用于道路交通工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在现代生活中电子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道路交通工程中。高速收费口中ETC自动收费车道便是采用了电子技术,高速车道上车辆可以不用停车便能够实现智能化收费,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力、物力上的浪费,同时还能够避免因高速车辆过多而造成的道路拥堵现象,同时减少了给环境造成的污染。电子技术在高速收费中的应用,是通过车载标签和信号接收设备产生的信息互换,能够准确快速地统计出车辆行驶的路程,对车辆进行自动的扣费,减少收费给人们出行造成的不便。电子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电子技术在车辆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车辆使用的安全,能够帮助人们准确判断出车辆自身的状态,保证人们的生命安全。车辆停靠是大多数新司机头疼的问题,电子技术在自动停靠中的广泛运用,能够减少司机停车的时间。车辆自动停靠不但能够降低停车耗费的时间,同时还能够减少与周边车辆的碰撞,给人们的出行带来非常大的便利。在现代生活中,人们运用电子技术研发出了车辆中的自动停靠系统,车辆中的系统能够根据雷达显示出的地理位置,车辆进行自动的停靠,尤其是为新司机带来了很大的福利,减少了交通事故的产生。
4电子技术应用于三网融合
电子技术应用于三网融合能够有效减少线路铺设所耗费的成本,同时能够保证网络的快速稳定,满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需求。三网融合便是将广播电视、电网、计算机通讯进行规整,为网络用户提供生活上的便利,逐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在电子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手机不但能够使用电信网络同时也可以使用计算机网络,在传统模式下,用户无论使用哪种网络在线路安装上都非常的繁琐,给生活产生很大的不便,同时线路和线路之间进行转换的过程很麻烦。然而电子技术应用于三网融合,能够给网络的整体发展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为网络线路的铺设节省大量的成本。
5结语
总而言之,电子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较为广泛,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程度上的便利,在提高生产、生活效率的同时,能够节省大量的经济成本。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需要对现代生活中电子技术的新应用进行详细的分析,逐步提高人们对电子技术的认识,促进电子技术在未来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为人类生活带来更大的便捷。
参考文献
[1]樊彦军,田渊.浅谈现代生活中的电子技术新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01:235.
[2]王友利.现代生活中的电子技术新应用发展趋势[J].科技信息,2013,14:289-290.
[3]全石峰.计算机安全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探讨[J].微型电脑应用,2013,11:63-65.
[4].《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年总目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1:149-176.
篇8
[关键词] 电子商务 即时通讯工具 国际贸易
20世纪末,随着网络技术的逐渐推广和应用,电子商务应运而生。电子商务从1997年开始进入我国,在短短的10年时间内将国际贸易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层次,为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动力。
关于电子商务的定义,有一种解释为大家所认同:“电子商务指的是利用简单、快捷、低成本的电子通讯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 电子商务可以通过多种电子通讯方式来完成。比如电话或发传真的方式;但是,现在的电子商务主要是以EDI(电子数据交换)和INTERNET来完成的。尤其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日益成熟,电子商务真正的发展将是建立在INTERNET技术上的。所以也有人把电子商务简称为IC(INTERNET COMMERCE)”。
从上述解释中不难看出两个基本点:“商务”和“电子”,其中“商务”表明了其本质,“电子”表明了其方式。即时通讯工具作为“电子”交流的一种方式,目前常用的有MSN、ICQ、AOL Instant Messenger、Yahoo! Messenger、NET Messenger Service、Jabber等即时通讯软件。
一、即时通讯工具的三大优点
1.即时性
商机常常存在于瞬间,国际贸易的达成离不开信息的及时沟通。即时通讯工具的运用为双方的沟通创建了一个良好的渠道。像电话沟通的方式一样,在一方提出问题后,另一方可以即时了解并进行答复。多数情况下,需要双方互相提出问题,进行双向的沟通。可以说,在这一方面即时通讯工具的作用与电话的效果是相当的。
比如一个询价过程,买方提出一种产品需求,希望卖方确认是否可以生产并报价。卖方为了确认产品的具体细节,需要向买方进行反向询问。如果出现标的物指标无法统一的情况,双方可以通过即时通讯的方式迅速有效的达成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标准,进而促成合作。而传统的邮件沟通方式是无法实现这一点的。
2.直观性
国际贸易中的交易实体分处不同的国别或地域,空间距离较远。实体间的沟通受此限制,很少采用面对面的洽谈方式来达成交易。另一方面,在各种商务洽谈之中,面对面的洽谈更能促进双方了解,使之顺利的达成交易。这一矛盾能否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
即时通讯工具的出现实现了贸易主体沟通的“当面”沟通。无论身置何处,只要有条件使用即时通讯工具,特别是通过即时通讯工具提供的音频、视频功能便可实现“面对面”的交流,双方如同坐在谈判桌旁一样倾听对方的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根据对方的表情、神态变换谈判的思路,灵活运用谈判的技巧,最终达成交易。这些优势显然是电子邮件或者电话方式所没有的。
3.廉价性
国际贸易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追求贸易利润的最大化。而利润的最大化不外乎两个方面的作用。第一,降低营销成本;第二,提高营销收入。在国际市场日益成熟的今天,市场信息趋向透明,贸易主体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在产品质量相同货相似的前提下,价格成为赢取市场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一般来讲,依靠提高价格来实现增加收入的方法是贸易主体所不愿或是不能选择的。此时,只能是尽可能的降低成本。通讯成本作为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降低的程度备受关注。
即时通讯工具的廉价性为贸易主体在对外交往中降低成本的愿望创造了条件。无论是原料的进口或者产品的出口,即时通讯工具使得贸易主体能够在近乎零成本的沟通中进行。以一个贸易公司的询价、报价环节为例:A代表美国买方、B代表中国贸易商、C代表中国生产商、D代表德国某部件供应商。询问过程为ABCD,答复过程反之。如果以电话方式实现即时沟通的目的,保守计算的费用也不会低于10元。而如果通过网络即时通讯工具来完成这一过程,发生的总费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询价、报价只是国际贸易中一个环节,在实际的操作中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即时通讯工具的廉价性会在时间的累计中为贸易主体有效降低通讯费用。
二、即时通讯工具在国际贸易应用中的不足与相应的解决办法
即时通讯工具虽然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但也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缺点。体现在以下两点:
1.时区的限制
国际贸易主体由于身处世界各地,时差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以中国贸易商和美国客户为例,时差在12小时。也就是说双方的工作和休息时间是完全错开的,没有重叠的工作时间段。这种情况下即时通讯工具便很难发挥其作用,除非双方的时间进行相应的调整,找出一个交叉的时间段进行信息交流。
2.电子资料传输的限制
国际贸易间的信息传递并非都是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不论贸易额的大小,只要双方在沟通中需要大量资料的提供,即时通讯工具在目前的水平上就会显露出不足。比如,客户需要一台设备的详细说明,包括众多的图纸资料。虽然通过电子途径提供是廉价和便捷的,但是即时通讯工具并不是大容量电子文件的传输的最佳途径。这主要是受制于目前的网络发展水平。也许不久的将来能实现几百兆的文件在国际间瞬间传递,但是,现在需要借助于别的方式来实现,比如电子邮件、光盘的邮寄等。
篇9
【关键词】电子通讯产品 ESD 防护设计 方法
电子通讯产品ESD防护设计是通讯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难题,其不仅影响产品的质量性能,还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由于ESD问题涉及很多领域,它不但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还影响材料供应商与产品使用者,使得ESD问题控制难度增大。因此,针对ESD静电释放带来的影响,对电子通讯产品进行ESD防护设计,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方法,避免产品在设计、生产以及使用过程中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一、ESD对电子通讯产品造成的危害
(一)元器件损坏
因摩擦或人体释放静电而产生电流,对电子产品内部元器件造成电磁干扰,使得电子元件接受信号出现错误,进而影响电子元器件正常运行,一般情况下,经常会发生死机、黑屏等现象。具体来说,当静电释放后产生电流,周围电磁场发生变化,致使电子产品运行效率降低,进而导致电子产品失效。发生这种情况很难检测出电子元器件的损坏程度,因而造成非常大的损失。
(二)错误的信息
ESD能够产生静电电流,虽然其干扰范围不大,但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尤其通信技术日益发达,人人手中都有通讯产品,这也使得静电释放对电子产品的影响范围增大。通过多次试验检测能够了解到ESD是一种脉冲干扰,当静电释放对周围电子产品造成影响时,其内部系统就会出现错误的信息,致使内部系统瘫痪。
(三)静电可吸附微粒物
在生活中,我们在梳头发的时候经常会释放静电,使得梳子将头发吸附起来,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摩擦产生静电的现象。当空气中微粒物被静电电荷吸附时,电子产品内部将受到污染,降低了电子产品运行效率,长时间出现这种状况,就会造成电子产品内部器件发生故障。
二、电子通讯产品ESD防护设计中需注意的事项
要控制ESD不发生是不可能的,因此,在进行电子通讯产品设计时,应对ESD防护设计给予足够的重视,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元器件的有效防护,在生产、运输过程中也要进行有效防护。以下将对电子产品ESD防护设计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确定防护等级
ESD防护设计应遵循相应的等级原则,这是做好防护工作的基础。一般情况下ESD防护方案执行等级分为基础防护和全面防护。基础防护是对有传导性的工作面进行接地处理,可以采用聚乙烯进行保护包装。全面防护是对产品从设计、生产、包装以及运行过程进行有效的防护,确保防护设计满足防护效果。防护等级应根据相关规定设置。
(二)管理控制ESD问题
要做好ESD防护方案,就必须对易发生ESD的部位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要指派专门的防护管理员对整个防护方案进行审核和验收,保证防护方案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三) 有针对性防护
在进行电子产品设计之前,就应该考虑ESD防护设计,避免ESD问题对后期的开发使用造成影响,起到降低研发周期和成本的作用。在确定电子产品设计之后,要对ESD防护进行重新考虑,避免产品设计过程中以及设计完成后没有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尽量避免生产阶段出现变更设计,不然会影响ESD的防护效果。
三、设计方法
(一)防护等级的确定
电子通讯产品防护设计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避免防护过程中出现漏洞,对电子产品的每一个元器件以及所有装置,都要运用抗ESD的对策。随着人们对ESD防护的要求不断提高,企业要制定有效的防护等级,当各项防护操作步骤完成之后,要对防护效果进行有效的检测,避免防护效果得不到保障,影响产品质量。
(二)数据获取的有效性
要实现电子产品数据获取的有效性,就需要提高产品装置的可靠性。HBM分类数据无法与ESD的防护对策相联系,主要是因为这些装置只有在HBM测试中才能进行分类,而对于ESD防护对策没有给予充分的考虑。采用新的测试方法、数据分析方法在电子产品ESD防护设计中,能够避免电子产品在数据信息获取上受到ESD的影响,获取更加有效的数据信息。
(三)装置监控
对电子通讯产品进行监控,能够提高电子通讯产品内部系统的可靠性,监控设备的主要检查内容包括:接地线的完整性、工作面的接地情况以及生产包装过程中接地腕带是否有效佩带等。如果工作时使用到电离设备,就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查,避免造成设备出现故障,影响正常工作。同时,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离子,在不满足平衡状态的情况下,会形成一种特殊的静电流,进而给电子通讯产品ESD防护效果造成影响。
四、结语
综上所述,ESD问题涉及很多领域,对电子通讯产品造成的影响非常大。另外,电子通讯产品ESD防护设计涉及很多方面,无法有效保证电子产品不受ESD问题的影响。因此,在实际防护设计过程中,应提高防护等级,对电子通讯产品进行全面的ESD防护设计;结合电子通讯产品内部系统的实际情况,制定良好的ESD防护方案,并且从电子通讯产品设计、生产、包装以及运输等角度,提供全程ESD防护控制措施,这样才能对电子通讯产品实施有效的防护,真正提高电子产品的质量性能。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产业贸易;结构变动;决定因素
中图分类号:F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8)02-0024-06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全球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和整合。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内、国际地位提升较快,与国际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依存程度日趋增强。统计资料显示,1996年以来中国电子及通讯设备产品进出口均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出口增长远高于进口增长。2005年,中国电子及通讯设备产品的出口额已高达1959.07亿美元,进口额也达到1476.82亿美元,占世界总出口和总进口的比重分别为16.68%和11.90%,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电子及通讯设备产品的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从国内看,2005年电子及通讯设备产品的出口和进口占中国总出口和总进口的比重分别为25.72%和22.40%。进出口的双双高速增长和不平衡增长表明中国在该产业上产业内贸易明显。中国该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究竟如何?是水平产业内贸易还是垂直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迅速发展的因素是什么?笔者通过对中国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测度与分解,分析中国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探索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决定因素,为新型工业化背景下中国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战略提升提出建议。
二、理论框架
(一)产业贸易的理论回顾
二战以来,高速增长的国际贸易领域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这就是一个国家同时出口和进口同一产业内的产品,尤其是中间产品和零部件。这一现象后来被学者们界定为产业内贸易(IIT)、双向贸易或重叠贸易。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主要从需求偏好、产品生命周期和外商直接投资(FDI)等角度对此现象进行解释,但解释的仅仅是垂直产业内贸易(VIIT)。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内贸易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就理论研究看,Helpman & Krugman在1985年提出了关于产业内贸易的C-H-O(Chamberlin-Hecksher-Ohlin)模型,该模型认为水平产业内贸易(HIIT)的主要动因在于规模经济和多样化的消费偏好,表现为不同特征的同质量产品(水平差异产品)的贸易。Greenaway(1999)认为垂直产业内贸易发生的主要动因在于比较优势,表现为不同质量的同种产品(垂直差异产品)的贸易。Brulhart M.& M.Thorpe(1999)、Bmlhart&Elliott(2002)从要素流动性差异和调整成本的角度对这两类产业内贸易进行了区分,认为垂直产业内贸易的要素流动性低,调整成本高,它反映的是资源在产品生产不同阶段的重新分配。就实证研究看,Helpman(1987)运用C-H-O模型对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4个国家的产业内贸易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果与该模型的预期结论一致。Hummels & Levinsohn(1995)运用面板数据对Helpman的研究从国家特征和产业特征两个角度进行了验证,得出了相矛盾的结果阅。所以,他们认为该模型的垄断竞争假设有问题。近年的研究仍大量集中于采用计量技术,选择若干不同的独立变量来区分这两类贸易(Azhar & Elliott,2007),但仍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
(二)产业贸易的测度、分解与产业界定
理论研究难以取得完全共识,学者们试图从产业内贸易的测度方法中找出问题之所在。目前,有关产业内贸易测度及其分解的方法有很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种:一是G-L(Grubel-Lloyd)指数法。该方法最早出现,后来不断被修正以解决贸易不平衡产生的误差问题,修正后的方法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二是边际产业内贸易(MIIT)指数法(73horpe,2005)。该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在进行产业内贸易的分解以及决定因素分析时,由于跨两个时期,因而变量选择面临很大困难。三是F-F指数法。该指数最早由Rahman(1991)提出,后经Fontagne & Freudenberg(1997)等人加以完善。它是从产品相似度和贸易重合度的角度来分析产业内贸易。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避免贸易不平衡问题,对水平产业内贸易和垂直产业内贸易的分解方法也得到了广泛认可。另外,与G-L指数法相比,该方法还能间接测度一国进出口产品质量的差异,反映产业内贸易的产业特征与国家特征,结果更接近于实际情况(Rajan,1996)。国外新近研究中用此方法,国内还未见用此法进行的研究。
在产业的界定上,目前研究的通行做法就是把S17C 3位数、HS 4位数或ISIC 3位数产品分组界定为一个产业。用SITC 3位数或ISIC 3位数产品分组来计算产业内贸易可以大大降低统计工作量,但结果与HS 4位数的统计存在误差,后者的统计结果更接近实际(R.S.Raian,1996)。在新近的研究中,学者们认为对于那些生产环节较多、投入品种类复杂的产业。根据HS 4位数和HS 6位数来计算产业内贸易更为合理且结果能反映产业特征和国家特征(Damoense&Jordaan。2007)。
结合目前的研究,笔者采用HS 6位数分组和F-F指数法来计算中国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产业内贸易水平。F-F指数的计算方法如下:第一步,以FF值大小区分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FF值大于临界值,贸易型态为产业内贸易,反之则为产业间贸易。计算公式见(1)式,式(1)中Xji,k,t表示国家i第t年对市场(国家)k产品的出口额,Mji,k,t表示国家i第t年自j市场(国家)k产品的进口额。第二步,用进出口单位价值(RUVXM)比区分水平和垂直产业内贸易,实践中多以同一产品的出口与进口价格比代替,计算公式见(2)式。式(2)中UVxji,k,t、UVMji,k,t表示
第t年国家i对j市场(国家)出口k产品的价格和自j市场(国家)进口k产品的价格,a为常数。现有研究中a多取为0.25,也有研究取0.15。当1(1+a)≤RUVXM≤1+a时,贸易型态是水平产业内贸易,当RUVXM>1+a或RUVXM<1/(1+a)时,贸易型态是垂直产业内贸易。最后,分类统计,统计方法见(3)式、(4)式。式(3)、式(4)中FFIIT、FFVIIT、FFHIIT、FFOWT分别表示F-F模型中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垂直产业内贸易指数、水平产业内贸易指数和产业间贸易指数,∑Xx、∑Mv分别为垂直差异产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XH、∑MH分别为水平产业内贸易的出口额和进口额,∑X、∑M分别为该产业的出口和进口总额。笔者取FF的临界值为0.1,a取0.25。
(三)产业内贸易的决定因素与计量模型构建
国外的相关研究表明,要素禀赋、FDI、市场结构、经济规模、规模经济、贸易壁垒、产业集聚、收入水平、政府政策、区域贸易安排等因素都会对产业内贸易及水平和垂直产业内贸易产生不同的影响,国内相关研究较少。结合现有研究,笔者选取产品差异化、FDI、要素禀赋、规模经济等4个指标作为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决定因素,各指标具体处理如下:(1)产品差异化。现有研究多用SITC 3或HS 4下产品数目来表示。这种做法的缺陷在于每一种产品的贸易额是不同的,而产业内贸易水平是通过贸易额计算出来。本文用城镇人均消费支出来表示,记为AVt。理由在于:一是消费支出的高低及其变动可以反映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二是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普遍高于农村,这种支出水平的差异是决定差异需求、尤其是水平差异需求的关键因素。(2)外商直接投资。中国的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是FDI高度集中的产业,但国内研究对于FDI与其产业内贸易的关系却有不同的结论。国外有研究认为,资源与成本驱动型的FDI与产业内贸易负相关(Markusen&Venables,1998),而追求规模经济和产品多样化的FDI则与产业内贸易是正相关(Fukao K.,2003)。中国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FDI究竟是追求前者还是后者,本文将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该变量用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外资企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表示,记为RVFDI。(3)要素禀赋。它是决定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因素,本文用固定资产原价与年平均从业人数的比表示,记为Rk/L。(4)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有厂商规模经济和行业规模经济两种,它们对产业内贸易均可能有影响。厂商规模经济一般用企业的平均规模表示,而行业规模经济多用产业集中度表示。由于难以获得全部资料,本文仅以电子与通讯设备制造业企业的平均产值来表示规模经济,记为AVp。这样,可以建立产业内贸易与相关变量之间的一个简单的计量模型,见(5)式。式中B代表产业内贸易指数(水平产业内贸易指数、垂直产业内贸易指数),ε为随机扰动项,βi为相关系数,i=1,2,3……。
三、结果与分析
(一)产业贸易总体水平
根据上述两种方法,笔者计算了中国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和产业间贸易指数,结果见图1。
1 总体水平。首先,中国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产业间贸易水平较低。国内研究表明,在制造业的16个典型行业中,该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水平仅低于纺织业和普通机械制造业。这说明中国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融入国际分工体系的程度较深,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的水平已较为接近,国际分工更加接近水平型分工,已具备规模化经营的能力和较强的国际竞争力。通过计算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发现,1996-2005年中国电子及通讯设备产品的RCA值较高且持续上升,这说明其国际竞争力较强。其次,中国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1996-2001年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呈上升趋势,而从2002年开始呈现持续的下降趋势。下降的原因可能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贸易集中度发生了变化。加入WTO以来,中国对前五大出口市场的出口依存度始终保持在70%左右,进出口依存度维持在50%左右,但中国与这5大市场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却由67.58%降至37.58%。可见,与主要贸易伙伴产业内贸易水平的下降是导致产业内贸易水平下降和产业间贸易水平上升的关键之所在。二是加入WTO以来中国进出口的高速非平衡增长。2002-2005年,中国电子与通讯设备产品贸易虽双双增长,但是出口增长幅度高于进口。通过计算进出口比率可以发现,2002年以来中国电子与通讯设备产品的进出口比率是明显上升的,与相对发达国家的进出口比率也是上升的,而与相对落后的其它国家的进出口比率变化很小。由于中国与相对发达国家的贸易主要是由比较优势决定的,因此进出口比率的上升必然会引起产业间贸易水平的上升和产业内贸易水平的下降。
2 水平产业内贸易和垂直产业内贸易。首先,就产业内贸易的结构变动看,1996-2001年中国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水平产业内贸易水平呈下降趋势,而垂直产业内贸易水平则是上升的,2002-2005年的变动情况刚好相反。后一阶段水平产业内贸易指数上升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竞争力提升和与相对落后国家产业内贸易水平上升所致。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使得中国与发达国家的产业内贸易向水平型过渡,而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又集中于相对发达国家,所以这种过渡必然会提高水平产业内贸易水平。这说明中国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与主要贸易伙伴的总体差距在缩小。同时,由于加人WTO以后中国自相对发达国家进口的集中度降低,自相对落后国家的进口集中度就相应提高,而与相对落后国家的产业内贸易主要是建立在相互间水平分工的基础上,这必然会提高水平产业内贸易水平而降低垂直产业内贸易水平。与相对落后国家水平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提高表明中国与这些国家该产业的竞争性和替代性在提高。其次,垂直产业内贸易水平高于水平产业内贸易水平以及水平产业内贸易的变动说明中国向外出口技术含量和相对价格较低的同行业产品,而从国外进口技术含量和相对价格较高的同行业产品,中国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整体上还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另外,垂直产业内贸易始终居于优势地位也反映了中国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长期处于失衡状态。1996年中国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贸易顺差仅为51.49亿美元,到2005年增加到482.25亿美元。
产业内贸易的结构变动反映的实质就是中国电子与通讯设备产品质量的变动。与发达国家垂直产业内贸易水平的下降和水平产业内贸易水平的
上升表明中国产品的质量在提高,但与相对落后国家产业内贸易水平的这种变动则不能体现这一结果。为检验中国电子及通讯设备产品的质量变化,本文借鉴Fontagne & Freudenberg(1997)的做法,用单位产品相对价格来分析产业内贸易中的产品质量的垂直差异,并将其分为三类:相对质量高表示中国出口产品相对于进口产品具有明显的质量优势,相对质量中等表示中国出口产品相对于进口产品具有一定程度的质量优势,但优势不明显,相对质量低则表示中国出口产品质量低于进口产品质量而处于劣势地位。根据这一原则和标准,笔者计算了1999-2005年中国电子及通讯设备产品的相对质量,结果见表1。从结果看,中国电子及通讯设备产品的质量出现了恶化趋势。这表明中国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发展仍是立足于成本优势,是“以量取胜”。
(二)产业贸易的决定因素
根据前文假设和计算结果,利用1997-2006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和Eviews 5.0软件,对中国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多次的拟合回归,结果见表2。产业内贸易和垂直产业内贸易水平的调整R2较高,说明拟合度较好,而水平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拟合效果不是很理想。
1 产品差异化与产业内贸易。根据需求偏好相似理论,消费支出的增加将扩大多样化消费。进而导致产业内贸易水平的上升。但检验结果却并没有体现这一点。相反,消费支出的提高却使得总体产业内贸易水平和垂直产业内贸易水平有微弱的下降。另外,水平产业内贸易没有通过检验,这与大多数研究结论不同。笔者认为原因在于三个方面:一是中国整体的消费水平不高,消费水平的增长远远滞后于产业的增长;如果考虑物价上涨因素,那么中国城镇消费支出增长远远滞后于贸易的高速扩张,这样较低的消费支出就会抑制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二是中国科技水平和制造能力的提升,世界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向中国转移,中国已经具有完整的产业链。因此,进口同质量产品的动力不足;三是检验的年份不多,有可能导致结果有偏差。
2 FDI与产业内贸易。由于当年的FDI不能反映当年的产业内贸易,因此对FDI作滞后一期处理。结果发现,FDI对产业内贸易总体水平显著负相关,水平和垂直产业内贸易没有通过检验。这说明目前进入中国的FDI之主要动因在于成本驱动、资源驱动和市场驱动,对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是起抑制作用。有关研究表明,这种FDI主要为“寻求效率型”的内向型FDI,它主要集中于产业链的低端,与国内资本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竞争关系和替代关系。
3 要素禀赋与产业内贸易。人均资本的提高意味着经济的增长,预期会提高产业内贸易水平(Helpman&Krugman,1985)。结果显示,要素禀赋对于产业内贸易总体水平和垂直产业内贸易的影响为正,并且有非常好的显著性,但对水平产业内贸易的影响为负。与产业内贸易总体水平正相关表明人均资本的增加改善了中国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要素禀赋,有助于专业化生产的扩大。因而产业内贸易水平提高。对垂直产业内贸易和水平产业内贸易的不同影响,表明中国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资源集中于产业链的低端。由于人均资本对垂直产业内贸易的正向效应远远超过对水平产业内贸易的负向效应,所以最终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影响为正。另外,研究发现人均资本与产业内贸易总体水平和垂直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变动趋势高度一致,这说明成本优势是决定中国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关键因素。
4 规模经济与产业内贸易。理论表明,规模经济与水平产业内贸易正相关。但本文的结果却显示,持续增加的企业平均产值对于产业内贸易几乎没有影响。对于总体产业内贸易和垂直产业内贸易,规模经济并没有通过检验。水平产业内贸易虽通过了检验,但正相关系数非常小。这与马剑飞(2002)的研究结果一致,但与陈迅(2004)的结果不同。这说明中国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企业的平均规模偏小,不具有规模经济效应。这再次验证了中国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扩张是建立在成本优势的基础之上。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