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设施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25 18:24: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道路交通设施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道路交通设施管理

篇1

1城市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应用意义

城市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应用有着自身独特的意义,以下从有效缓解道路拥堵问题、减少交通污染危害、提升交通智能化水平、增强路网交通性能等几个方面出发,对城市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应用意义进行了分析。

1.1有效缓解道路拥堵问题城市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的应用能够有效缓解困扰我国已久的道路拥堵问题。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合理的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了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其次,由于我国许多城市的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开始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因此只有城市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的合理应用才能够使得城市道路得到综合化、智能化的发展,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解决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的乘车难、行车难等问题。

1.2减少交通污染危害城市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应用必然可以减少交通污染危害。我国现今的城市交通污染情况类似于西方国家上世纪中后期的情况,虽然我国的汽车行业和城市居民车辆持有数量在不断攀升,但是总的来说城市整体的机动车密度还比较低。但是尽管如此,由于机动车所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城市交通堵塞问题也严重的影响着我国城市的健康发展。其次,我国许多大中型城市受到了汽车尾气污染等交通污染问题的影响,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相关治理措施不够完善所致,与此同时也是因为我国缺乏相应的交通智能管理系统和具体的惩罚措施。因此只有在视频技术得到实质性的发展之后,才能够通过合理运用新技术来有效遏制城市交通污染带来的健康与环境危害。

1.3提升交通智能化水平城市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应用往往能够起到提升交通智能化水平的效果。众所周知智能化是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为了能够有效的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并且进一步改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性能则需要更好地智能化系统。其次,城市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的应用能够以智能化的管理措施来进一步缓解大城市中普遍存在的交通拥堵现象,从而能够切实的提升居民的出行环境和交通便捷程度与生活水平。

1.4增强路网交通性能城市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应用可以在实质上增强路网交通性能。在增强路网交通性能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应当通过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来进一步将现代高新技术引入到交通管理中来,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现有路网的交通性能并且合理的改善整个道路交通的管理效率。其次,城市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的应用能够进一步提升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例如有关部门可以通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建立一种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系统,并且通过配合GPS车辆定位系统来对于对交通事件和城市车流量进行更加科学、更加智能的分析和判断。

2基于视频的城市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建设

基于视频的城市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其内容包括了合理确定建设目标、主动应用高新技术、注重优化系统结构、始终坚持设计原则等内容。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基于视频的城市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建设进行了分析。

2.1合理确定建设目标城市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建设首先需要合理确定建设目标。在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总体设计时首先应当以系统建设为目标,并且以交通综合监测为主要建设内容,在此基础上初步建成适合城市道路交通特点的、具有高效快捷的城市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其次,为了能够合理确定建设目标则该系统应当采用视频作为系统的信息源,并且以城市电子地图信息为整合平台,通过结合警力分布、交通管理设施及其它专业化的信息系统,来对于交通违法等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监测。

2.2主动应用高新技术城市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建设离不开高新技术的有效支持。有关部门在主动应用高新技术的过程中,应当在具备一定条件的道路设施基础上率先利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传感技术。然后对于摄影控制及系统工程等高新技术也进行有效的应用,从而能够进一步建立起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通运输管理系统。其次,有关部门在主动应用高新技术的过程中应当首先获取足够路面信息的情况,然后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分析,并且通过旅行时间检测系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和交通诱导屏系统来对城市交通做出自动的管理。

2.3注重优化系统结构城市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建设应当注重优化系统结构。技术人员在优化系统结构时首先应当建立起综合监测建立一整套综合交通信息采集、处理和应用分析系统,从而能够对于前端进行相应的视频采集工作。其次,技术人员在优化系统结构时应当对于采集到的视频图像进行综合的应用,然后再进行相应的集成处理,最后以此为基础构建整个城市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集成的基础数据源。与此同时,技术人员在优化系统结构时,应当对于旅行时间检测系统和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以及GPS车辆定位系统都进行合理的应用,从而能够进一步对于系统的结构进行优化处理。

2.4始终坚持设计原则城市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建设需要始终坚持设计原则。通常来说系统设计原则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可靠性原则,即有关部门应当首先选用高可靠性设备和设计方案,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提升系统中关键设备具备兼容性和扩展能力。其次,有关部门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应当坚持先进性的原则,即在保证可靠性的基础上选用最新的技术及设备,从而能够更加确凿的确保系统的先进性并且符合公安交通管理业务的有关规定和安全性要求。

3结束语

篇2

1.1 路网等级结构不合理,造成道路系统功能紊乱 

路网等级规划不合理是城市路网中常见问题。路网等级结构的不合理,就会使得整个道路系统紊乱,相应的功能不能得到很好实现。交通生成点和管路系统之间没有连着设施,对车辆的正常运行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导致不同类别的道路交通指挥系统功能失效,从而给机动车以及行人的出行到来不便,不利于交通功能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发挥。 

1.2 路网节点不畅,路段与交叉口通行能力不匹配 

众所周知,我国传统的城市交通线路比较复杂,已经不适合现代化经济的发展需要,需要设计符合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城市交通线路,为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基础保障。现有的城市交通路线设计没有得到很好的理论性指导,在交叉道路上时经常出现车流相互等待或者避让的现象,影响道路的通畅性。同时,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行人之间相互产生干扰,严重降低了交叉口服务水平,从而造成路网的整体运行效率低下,浪费路网资源。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对交叉通进行改造,通过增加交叉口车道数量来减少相互等待的时间,进而提高交叉口的通行效率,发挥交叉口的应有功能。 

1.3 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不合理,导致道路功能效率不能有效发挥 

城市道路横断面的设计不合理会对道路的通行能力以及土地资源利用造成不利影响。传统的城市道路规划只注重道路工程建设的设计,忽略了对城市交通工程的设计,在施工之前,没有对其提出合理化的设计方案,结果导致城市规划设计不合理,尤其是在横断面的设计方面。首先,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没有全面分析道路功能、交通流的构成。其次,缺乏对道路交通流组织、路段与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以及行车速度与延误等定性的具体研究和考察。最后,道路两旁的绿化带、景观没有列入道路交通规划的范围之内,没有在交通规划设计时融入道路通行能力的环保、安全因素。 

2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与建设的改进 

2.1 道路交叉口规划原则 

道路交叉口是城市交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交通的通行能力起着关键性作用,要想使交叉口的相应功能完美发挥,就要遵守以下几方面的原则。第一,针对性原则。严格根据城市的实际交通现状进行交叉口规划设计,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提出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第二,协调性原则。城市道路中的干路交叉口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进行渠化规划设计,以此增加交叉口的车道条数,使交叉口的空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减少等待时间,实现路口通行能力与路段通行能力的统一性。第三,系统性原则。在改造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进行全面性的改造,保障交通规划的系统性原则,不可以单独改造某一方面,这样会对问题转移到其他路口,增加新的矛盾。第四,节约性原则。在对城市交通规划设计时,要保证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在提高城市交通通行能力的同时,节约土地资源,节省工程投资成本,防止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浪费。 

2.2 城市道路横断面建设 

城市道路横断面建设与道路交叉口设计相比,同等重要,也是城市道路规划设计重要点。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是保证城市交通运行能力的有效保证,要想使其功效得到充分发挥,就要熟练掌握其中的关键点。首先,在设计城市交通线路时,要对道路的通行能力、机动车等的行驶速度,以及土地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客观要求,以此对道路的宽度进行合理设置。其次,对城市交通规划进行管理是实现道路通畅性的重要内容,事先预测道路交通量,根据实际通行能力进行设计,调整原有的车道数。再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的数量明显增加,车的类型也多种多样,要合理分配车道的种类以及分隔带,优化道路断面的分配比例。然后,道路上的附属设施在长时间运行的情况下,会发生破损。因此,要考虑到设施的养护需求,适当地调整断面的各部分比例,使其满足各种因素的需求。最后,在减少城市交通规划成本的基础上,还要节约土地资源,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对道路交通进行分期改造。 

3 加强道路工程建设管理 

3.1 制定安全方案 

道路工程是我国的重要建设工程,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保证道路工程建设的质量满足相关标准,才能为提高我国的建设水平提供坚实基础。在进行道路工程建设之前,要根据道路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方案设计,以此确保道路工程建设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道路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就是安全施工,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和道路标准进行道路制定安全方案,建立一套合理、完善的道路建设安全体系,并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按照规定制度进行施工,以免出现安全事故,影响施工速度,降低道路工程质量。同时,还要制定详细的实际施工方案,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从而提高道路工程论文建设质量。 

3.2 加强道路建设施工的管理 

管理环节是道路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占有主导地位,是施工质量的有效保障。因此,要加大力度对道路工程建设施工进行管理。(1)在施工环节,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对施工方向进行引导,重视和施工技术人员的交流与沟通,全面掌握各个施工环节的进度。在道路工程工程建设管理的过程中,对施工的相关内容进行合理控制,优化施工质量,及时反馈施工信息,这样可以保障在施工出现问题时,及时发现并提出解决方案,不影响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质量。(2)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都必须严格按照事先制定的道路工程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建立岗位责任机制,防止在发生问题时没有工作人员承担责任,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保证施工中的所有环节都有序、正常进行,还要制定清晰透明的奖罚机制,激发全体工程人员的施工积极性,从而确保道路工程施工建设目标得以实现。道路工程建设施工之前,设计具体、详细的施工方案,透彻地分析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保证施工过程顺利进行,为道路工程施工建设质量提供有效基础。 

4 结束语 

随着社会化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市交通规划管理与道路工程质量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内容,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前提。因此,对相关部门与施工技术人员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考验与要求。现阶段我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管理与道路工程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要求相关研究人员对其进行探讨与分析,提出有效的安全实施方案,加大施工组织的管理力度,为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盖春英,裴玉龙.基于公路网的路段交通量预测方法研究[J].交通工程通讯,2001(2). 

篇3

关键词:交通安全;质量管理;材料

中图分类号:F530.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2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拥有私家车的家庭越来越多,由此带来的交通安全事故也逐年增加。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交通事故,必须合理设置配套的交通安全设施系统。交通安全设施属于道路的基础设施,建设科学的交通安全设施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必备措施。交通安全设施包含范围很广,包括交通标志、标线、护栏、隔离设施、防眩设施、视线诱导设施等,这些设施是传递交通管理信息的道路语言,是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行车过程中将会起到安全防护、交通诱导、防止眩光、隔离封闭等多方面的功能,对减轻事故的严重度,提高道路服务水平,改善道路景观等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交通隔离设施是为了对汽车专用道路进行隔离封闭的构造物的统称,包括设置于公路路基两侧用地界线边缘上的隔离栅和设置于上跨公路主线的分离式立交桥或人行天桥两侧的防护网。作用是防止人和动物随意进人或横穿汽车专用道路,防止非法占用公路用地的人工构造物,避免由此产生的交通延误或交通事故。当然,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也不是越多越好,不然就会画蛇添足,给交通安全管理到来反作用,例如护栏是减低交通事故的有效设置,但是如果我们在一些不应该设置护栏的地方也设置护栏,就会形成一些新的障碍物,增加了交通危险。道路安全标志也是如此,安全标志的作用是对驾驶人进行引导,但如果标注过多或者过于复杂,提供的信息太多,驾驶人就会无所适从,相反还会分心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不是一项简单的日常工作,而是要符合交通安全工程的特点,从形式上、设计上、施工上、管理上都要符合一定的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交通安全设施的作用。

二、交通安全设施的质量管理措施

由于我国对于交通安全设施的研究比较晚,还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规范和管理要求,结果导致很多城市交通设施建设都是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当地实际情况来进行,缺乏有效的规定和评价标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交通安全设施建设滞后于我国道路事业的发展,在交通安全防范上作用差强人意。为了尽快改变这种情形,就需要我们不断吸收先进国家的管理经验,不断加强交通安全设施的质量管理。交通安全设施与其他土木工程有着不同点,在质量管理和控制上也有差异,下面本文对交通安全设施质量管理的要点进行了分析。

1.加大宣传、提高全社会的交通安全设施管理意识

交通安全设施的管理不仅仅是道路管理部门的责任,而是全社会应该关注的问题。交通设施更新换代很快,有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让老百姓熟知、了解交通设施的目的、作用,为群众提供良好的出行指南。同时也要提高广大的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增强交通设施建设与管理部门对交通设施建设与管理的重视程度。无论交通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到最后的整个交通活动,都离不开人的参与。针对目前易发生交通事故的人群分析,学生、老人、村民以及公交和出租车司机相对占的比例较高,应充分利用新闻媒体、讲座、发放资料等形式强化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例如交通部门可以一些广播电台合作,定期请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和管理人员来到演播室,就市民比较关心的交通设施难点、热点等问题进行交流和解答,将会起到不错的效果。同时也要形成交通安全设施宣传的长效机制,交通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与电视台、电台、报社、网站等媒体的沟通协调,联合开辟专题宣传栏,及时公布交通设施建设的新亮点、新举措。另外,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习其他城市交通设施建设与管理的成功经验,广泛收集社会各界反映的交通设施管理“热点、难点”问题,认真采纳合理化意见和建议,要使交通设施管理工作切实成为服务百姓的一个窗口。

2.严格依法管理交通设施

作为道路的重要元素,交通设施通常是在道路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中,由交通或市政建设部门同步完成。交通设施在建设完成后,存在维护、保养以及管理上的诸多难题,经常发现在一些交通事故多发地带,交通设施被破坏严重。由于责任缺失以及多头管理,相应的道理管理部门会出现相互推诿以及责任心不强的现象。经常出现交通安全设施被屡屡破坏,跟不法商贩非法回收废品和不法分子的侥幸心理有关。因此,必须严格执法,加强对安全设置的法制化管理。交通设施不是简单的施工工程,而是交通参与者的出行指南,是交警执法的依据。每一个安全设施都合乎法规、合乎标准,一旦被盗窃或者损害都会对行人和车辆出行带来极大安全隐患。只有在法律上和行政上双管齐下,严格依法行政,严厉处罚破坏交通设施的单位和个人,并利用新闻媒体及时曝光,结合保护交通设施的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公信力。破坏交通设施的行为一定能得到遏止。

3.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交通安全设施的材料可以根据当地的资源状况进行就地取材,尤其是在农村公路上,之前有的公路用一些铝合金版制作来制作交通安全标志,结果被盗率非常高。如果能够利用一些木材来作为交通安全标志的立柱,不仅可以节省成本,而且可以减少被盗案件的发生。在具体施工作业时,可以用单根木头来作为立柱,上面可以刷一层油漆或者用火烤一下,这样不仅不增加成本,而且也会更加坚固和耐用。在高速公路或者城区交通设施施工时,施工前要加强对材料的检验和检查,坚决杜绝不合格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采购人员要亲自到生产厂家对材料进行检查,对生产厂家的技术实力、工艺水平以及质量控制措施进行现场了解,同时也要对供货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巡查,保证材料质量的可靠性。发现一些质量隐患时,还要增加一些检验项目和检验次数,没有问题继续施工,有问题要及时反馈厂家。例如水泥的标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安定性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技术标准的规定;严格控制粗、细骨料的含泥量和含水率,如其含泥量超出标准规定值时,应进行冲洗;外加剂和掺合料必须经过试验,符合要求方可使用,掺量必须严格按照产品技术说明书的规定或试验配合比的规定。外加剂应事先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在混凝土拌合物搅拌时均匀投入,严禁干粉投料;现场配合比换算、拌和、运输的过程控制对交通安全设施的质量起到控制性的作用,如标志牌、波形梁护栏、隔离栅等的质量隐患往往不是出现在安装过程中,而是出现在进场构件的质量上,安装的检验比较容易控制,有缺陷也比较容易发现和纠正,但进场材料的质量问题,往往不易及时发现,通常在使用过程中才能逐渐暴露出来,因此,进场材料和构件的质量检验十分重要。

4.加大对人员的控制

交通安全设施工程的质量管理应该调动各方面人员的积极性。首先加强设计人员与施工现场的管理和施工人员的沟通与交流。设计人员拥有比较科学和完善的设计理论和经验,但是对于现场的熟悉程度,不如现场的管理和施工人员。其次,充人发挥监理人员的作用是完善质量管理的保证,优秀的监理工程师既掌握完善的监管程序也具备丰富的现场经验。第三技术人员是运用广泛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工作经验加强工程质量的重要基础,教育项目部的工程技术人员,使他们认识到创精品工程最重要的是先从达到合同要求的质量目标做起,认真自觉地履行监理程序,从最基本的施工要素做起,严把质量关。最后,运营人员的早期参与,对于高速公路安全设施工程的完善,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运营人员能从使用的解度对安全设施工程的实施提供十分有用的意见建议。另外,在高速公路蓬勃发展的今天,从事交通工程的专业人员十分紧张,必须认真审核进场专业人员的资质和能力,必要时可以抽调相关人员进行短期培训,不合格者不得上岗。

三、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公路事业的发展,公路交通安全日益突出,交通安全设施是行车安全的重要保障,交通安全设施的质量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我们必须加强交通安全设施的安全管理,通过加强宣传教育,让更多的市民参与进来,形成全社会预防管理的局面。同时加强交通安全设施工程中的材料和人员管理,在各个环节切实渗透安全监督管理,健全监管体系,做好道路用交通产品的生产、检验、采购、使用等各个环节的质量监督工作,推动交通产品质量总体。

参考文献:

[1]王庆余.交通安全设施工程施工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J].北方交通,2010(11).

[2]蔡凤田.营运车辆安全保障策略[J].现代职业安全,2011(06):36.

[3]高速公路丛书编委会.高速公路建设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篇4

关键词:交通安全、规划、交通管理、战略任务

1 道路交通安全现状

2004年至2008年,石家庄市共发生一般以上道路交通事故1900起,导致494人死亡、1629人受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724865元,见表1-1、表1-2。

表1-1 石家庄市交通事故四项指数一览表

年份 事故次数(起) 死亡人数(人) 受伤人数(人) 直接财产损失(元)

2004 590 68 461 2678785

2005 410 81 372 1187736

2006 350 128 317 702554

2007 322 114 293 513490

2008 228 103 186 642300

表1-2 石家庄市交通事故7项指标一览表

年份 万人事故率 万车事故死亡率 交通事故致死率 百万人客运量死亡率 百万吨货运量死亡率 亿车公里事故率

2004 0.313 2.282 0.129 1.599 0.657 9.898

2005 0.361 2.306 0.179 1.751 0.768 5.835

2006 0.553 2.996 0.288 1.776 1.191 4.097

2007 0.480 2.161 0.280 1.715 1.041 3.052

2008 0.428 1.588 0.356 1.696 0.917 1.757

随着石家庄市的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驾驶人数量迅速增长;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从表1-1、1-2中可以看出,自实施“畅通工程”以来石家庄市交通事故总数、受伤人数呈总体下降趋势,死亡人数自2006年达到最多后下降缓慢;万车事故率、万车事故死亡率、百万客运量死亡率、百万吨货运量死亡率、亿车公里事故率、综合事故率均呈下降趋势,交通事故致死率上升。2008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为4.3人/万车,万人死亡率为0.553人/万人[1];高于石家庄市的水平。两组数据表明,自实施畅通工程以来石家庄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成效显著。

2 道路交通安全发展趋势分析

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特点,结合对道路交通事故和死亡人数的发展分析,对石家庄市道路交通安全趋势定性分析如下:

(1)经济发展迅速,小汽车、公共交通发展快速,机动车保有量将会进一步增加,大大增加了可能发生事故的群体适量,且经过交管部门的有效管理事故次数已控制到全国较低水平,因此机动车交通事故次数在短期内不易再有明显的下降。

(2)人口不断增长,中远期将达到300万~500万人,居民日出行总量也不断上升,因此各种出行的交通冲突和矛盾将不断增加,交通个体出行过程中的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也不断提高。

(3)交通安全宣传和教育普及面将继续增大,城乡居民的漠视和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观念将由现在较弱的水平有所提升,因此随着管理水平的提升,由违法行驶所造成的交通事故也会逐渐地降低。

(4)随着交通安全管理科技投入、人才投入、资金投入的不断增大,以及“三年大变样”城市道路网的升级改造,道路设施水平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将会不断提高,石家庄市的万车事故率、亿车公里事故率等指标将保持缓慢下降趋势。

3 道路交通安全规划中远期规划战略目标

中远期石家庄市城市扩张、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居民出行总量大幅增加、机动车保有量增加与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出行方式混杂等问题之间的矛盾将是交通安全管理面临的重点难题。同时,随着石家庄市交通事故率的逐年降低,交通安全水平提升的标准也应该从单纯的降低道路交通事故数量和伤亡人数发展至以全力控制事故率和降低道路交通系统对交通出行者的心理、生理、身体伤害,即由过去单纯地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水平上升到改善出行者在交通过程中的身心安全的水平。

因此,石家庄市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规划的中远期战略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通过制度建设、科学管理、综合治理、政策约束、宣传教育,有力推进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规范性管理。具体目标为:建立一个政府各个部门高效协调、社会单位团体广泛参与的长效交通管理机制,建设一个信息集约化、查询可视化、管理人性化的面向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形成一个更加多样化的、社会化的、生活化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模式,培养一个全民低碳的、节能的、环保的绿色出行观念;全力控制石家庄都市区范围内道路交通事故率,极力降低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安全危害,力争使石家庄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4 道路交通安全规划中远期战略任务

4.1促进道路交通安全一体化管理

道路交通安全一体化管理指从战略角度协调各部门,通过整合交通安全领域内各个方面和机构来管理道路、驾驶员、车辆,以使交通安全管理具有系统性、交通安全最大化的系统组织。

图1 石家庄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一体化工作流程

在石家庄市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和交通专家组的支持下,确定从事故预防、事故救援、安全保障、宣传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提出的各个部门的交通安全工作内容和相应目标,制定进一步的详细行动方案并由相关部门具体执行;专家组定期组织会议对行动方案实施的阶段性成果和道路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情况给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提供改善意见;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组织各部门机构协调会议对专家组的意见进行讨论商定进一步的行动计划。如图1。

4.2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智能化管理

提升交通安全的智能化管理旨在运用先进技术检测道路交通信息,为驾驶员提供足够的实时信息,降低道路环境中的事故因素,在紧急情况中自动进行紧急避险,在事故发生后尽量加快救援速度和减少后处理的延误。

石家庄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智能化要以“数字交管、资源共享、服务大众”为目标,在现有城市智能交通指挥中心的平台的基础上,建设功能更加完善、结构更加合理、运转更加高效的面向城市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见图2)。实现交通管理信息输入/输出接口规范化,与智能公交管理系统、救援系统等其它ITS系统数据交换接口的规范化,实现多信息源的信息整合以及对实时和历史的静态、动态交通信息数据组织、管理与存贮,实现交通流量、122接出警信息、停车场信息、交通事故信息等综合交通信息分析,实现对勤务作业、事故处理与警力调配、路径选择等交通管理决策的支持,实现智能交通管理指挥调度、调度预案的仿真评估、路线方案仿真与评估,实现静态、实时动态的交通信息、综合交通信息的浏览与查询的可视化,指挥调度的可视化,辅助决策的可视化,仿真过程与结果的可视化,实现交通信息的网上。

图2 石家庄市智能交通系统构架示意图

4.3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科学化管理

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科学化管理旨在运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去实现基础设施、交通安全设施、智能交通设施等的高效配置,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去配置警力和设备等将成为石家庄市未来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任务。

(1)交通安全管理机制的科学化

随着石家庄市交通安全一体化管理的建立和发展,交通安全管理相关部门间的合作将不断深化,科学的合作协调机制是交通安全一体化管理科学化的基本保障;随着正定与主城区的一体化发展和整个都市区的协同发展,市区、正定新区、组团城市等各级交通管理部门之间,实现资源共享、整合、优化等协同发展机制是石家庄都市区交通安全管理水平提升的根本保障。

(2)交通管理综合信息管理的科学化

交通管理信息涉及车辆档案信息、驾驶员档案信息、交通设施管理信息、交通违法管理信息、交通事故管理信息、交通勤务管理信息、交管局各科室和大队的日常工作管理信息等,这些信息内容繁杂、分散管理,利用效率极低,石家庄市应建立一个科学的综合交通管理信息库,提升石家庄市交通安全管理信息科学化管理水平。

(3)交通工程与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的科学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类型的交通工程和交通安全设施(如智能化交通设施、交通宁静化设施等)投入到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使用;随着城市高架路、公交专用道等使用而造成的道路信息复杂化,标志标线也不断变革和完善。为了充分发挥这些交通工程和交通安全设施的交通安全管理功用,石家庄市应加强对这些设施的类型、特性和设置条件以及组合应用方面的科学研究,加强各种设施在城市路网上的合理布局和组合布局研究。

4.4倡导道路交通安全人性化管理

倡导道路交通安全的人性化管理旨在通过执法理念的革新、安全设施的人性化设计与设置,使交通参与者在交通参与过程中内心对道路交通系统具有安全感和舒适感,在交通管理的业务办理和处罚时能够方便快速的完成相关程序。

(1)执法理念的人性化

交通安全管理要以交通参与者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交通参与者的利益在交通参与过程中得到有效保障【2】。

石家庄市公安干警执法或业务办理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交通参与者的心理感受和人格尊严,用心去关注人、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要充分保障交通参与者的合法权益,尊重和维护当事人的法律权利;要为当事人提供便利,不断提高办事效率,使业务办理人能够方便快速的办理相关业务,使交通违法当事人及时、准确地获知交通违法信息等。

(2)交通安全管理设施的人性化

石家庄市交通安全管理设施不仅要符合车辆、行人的交通特性,而且要符合人的心理特性。标志的选用、布局和设置,标线的施划,信号灯的设置等不仅要美观大方且与道路环境相互协调,促使人感到舒适、乐于接受从而真正发挥规范交通行为的作用;而且要保证信息传递适时、快速、有效。

4.5重视道路交通安全法制化管理

重视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法制化管理旨在通过交通法规宣传教育、城市交通文明创建,使得城市居民能够深入了解和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使社会形成以遵守交通法规、维护交通秩序为荣,以违反交通法规、破坏交通秩序为耻的居民道德风尚。

(1)丰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交通安全法制化管理需要依靠长效的、广泛的、深入的、持久的推进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石家庄市政府要强化公安、交通、宣传、文化、广播电视、教育等部门对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重视程度,高效协作配合,丰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其次,通过有效奖励措施促进石家庄市各社会单位和团体参与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稳步推进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向社会化发展;再次,要从娃娃抓起,逐步推进终生交通安全教育。

(2)创建城市交通文明

石家庄市要创建城市交通文明,需要强化公安、交通、宣传、文化、广播电视、教育等部门和社会单位及团体的联合作用,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开展“文明行车”、“文明乘车”、“文明停车”、“文明行走”、“文明候车”为主要内容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交通文明道德舆论风尚,宣扬交通文明创建先进单位和个人,同时,坚持违规必究、违法必罚,加大交通违法整治力度,实行严管严罚,以期促使交通违法率显著下降。

4.6引导道路交通安全健康化管理

引导道路交通安全健康化管理旨在通过控制交通噪声和降低汽车废气(主要有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碳、苯并芘、烟尘及铅)和噪声对人的伤害。

(1)倡导节能减排

石家庄市要引导交通参与者转变出行方式和消费观念,不断提高绿色出行比重。在提升路网通行效率的同时,坚决贯彻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合理引导私人机动车辆出行,鼓励使用低能耗、低排放汽车;鼓励清洁燃料的使用;实施严格的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和检测管理(I/M)认证制度。

(2)控制交通噪声

石家庄市要开展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噪声辐射研究和排查,在噪声辐射强的路段设置声屏障,隔离噪声与居住区和行人之间的直接辐射,降低噪声对环境的危害;加强城市道路绿化,提倡居民住房的外表绿化、滨河风致带的绿化、主干路设置绿篱等。

5 结语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关系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方面。本文结合石家庄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道路交通安全规划中远期战略及其主要任务。希望笔者的撰写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相关部门、专家、学者们的关注,为实现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北京工业大学.河北省交通安全规划前期研究[]. 2009

篇5

一、城市道路交通事故致因分析

(一)人为因素

从我国城市交通事故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交通安全事故占据了九成以上。导致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的人为因素可以分为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以及人行人原因。其中,直接原因即为在交通事故发生前驾驶员出现行为失误,超速行驶、酒后驾车、驾驶差错等都处于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即为影响驾驶员进行安全驾驶状态或影响驾驶员安全驾驶条件的原因。疲劳驾驶、生理反应、驾驶员素质、交通环境、交通社会环境。行人原因即为行人在使用道路过程中漠视交通安全法规,在从众心理、省能心理、省时心理的驱动下违法交通法规,导致驾驶员无法完成安全驾驶任务[1]。

(二)道路因素

道路因素导致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就是其直接影响到了驾驶员正确获取道路信息,合理性欠缺的道路设计提升了驾驶员判断失误的概率。在道路线性组合方面。道路线性变动过大会导致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缺乏足够的时间进行准备,从而容易导致精神紧绷,进而导致交通事故。道路旁环境变化与地形环境也会影响驾驶员的驾驶感受,曲线过多或夜晚光照距离过短也会降低驾驶安全性。

(三)环境因素

导致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黑夜白天、阴天晴天、降雨、降雪、起风、低温等。上述因素不单单会对汽车发动机运行情况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时还会恶化驾驶员的驾驶环境,影响其及时获取正确道路信息,做出驾驶判断的能力,进而影响到驾驶安全。

(四)车辆因素

车辆因素即为由于车辆因素而导致的道路交通事故,其中包括汽车制动设备实效,制动效果不佳;汽车转向系统失灵;汽车轮胎爆胎;汽车电气系统失效等。上述车辆因素均会对驾驶员的安全驾驶造成影响,从而导致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2]。

二、城市道路交通事故致因管理

(一)控制人为因素

在控制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的过程中控制人为因素是十分关键的内容,控制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事故就必须遵循人机工程学原理与交通安全心理学原理来超前预防交通事故。首先,需要做好驾驶员的教育工作。提升驾驶员的交通道德水平,礼貌驾驶,保护交通弱者。始终秉持安全第一的道路使用原则。定期组织驾驶员参与安全教育培训或讲座,交流安全行车经验,掌握安全行车规律。其次,对非机动车驾驶人与行人进行教育。强化非机动车驾驶员与行人的教育力度,使其能够充分了解到自己的道路使用权利,意识到违法交通法规的严重性。最后,提升交通参与者适应水平。加强对机动车驾驶员资格的审核,严禁无证行驶,定期开展驾驶员群体适应性测试,以提升交通参与者的适应水平。

(二)控制道路因素

道路环境是影响道路参与者获取正确道路信息的来源。因此,控制道路因素是降低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方面[3]。首先,需要强化道路安全设计。在道路设计时期要对道路的安全性能进行评价,以便第一时间发现道路设计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而使得道路设计更加满足行车安全需求。其次,道路设计要实现人性化。道路应该满足驾驶员的驾驶习惯,保证路两侧的视野良好,使得驾驶员能够对道路的特征与变化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防止误判的产生。道路线形要均匀流畅,变化柔和,过度自然,从而避免视线跳跃而导致的交通事故。最后,道路的设计要与周围的环境相配合,以形成和谐的动态景象,以便让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可以获得舒适的视觉享受。另外,要注意道路照明设备的照明情况,避免由于光线不足而导致的交通事故。

(三)控制环境因素

由于自然环境因素无法进行人为控制,因此可以从道路安全管理工作方面来提升道路交通的安全性。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交通管理法规。交通法规通过法律的形式来规定了道路参与者在使用道路时的行为,只有建立了完善的交通管理法规才能够在道路交通管理中做到有法可依。其次,严肃处理交通违章行为。交通违章是导致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在实际工作重要切实加大交通违章执法力度,让道路使用者意识到违法的道路使用行为会给道路安全带来直接的危害。再次,改善交通管理手段。利用先进的交通管理技术,车速检测仪、酒精检测仪、闯红灯检测仪等设备来监测捕捉道路违法行为,以便能够严肃处理道路违法者。最后,提升行人、非机动车与机动车的道路行驶能力,利用现有路网来实施分流,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推动道路交通设施管理进程[4]。

(四)控制车辆因素

车辆因素导致的道路交通事故与汽车性能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控制车辆因素,降低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第一,强化车辆的安全性研究。车辆的安全性设计要充分考虑到驾驶员的人体尺寸、人体生物学、人体驾驶姿势、人体安全保护等,以提升汽车驾驶的安全性与舒适性,建立良好的车内驾驶环境。第二,加强车辆的日常维护与保养。部分驾驶员往往驾驶带有故障的汽车使用道路,这给道路安全埋下了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加强对机动车的安全状态检查,严格开展车辆检查,以保证道路行驶汽车的安全性。

三、结束语

篇6

    一是交通信息服务全面周到。台湾地区道路交通管理在理念上充分体现以道路使用者为核心,通过建设智慧型交通运输系统,对道路交通实行智能化管理服务,通过信号板、计算机网络全程监控道路秩序,提供道路资讯,开展路径引导,为道路使用者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台北市建立了交通资讯中心,通过互联网、手机服务终端、道路信息屏全方位交通拥堵、停车位等道路交通服务信息。二是交通管理设施科学完善。台湾地区在交通设施管理上注重满足驾驶人的需求,高密度设置指路标志标线,并注重信号信息的协调性、系统性,如凡实施禁行或者限行、限速的道路,均在路口或者路面连续设置清晰明确的交通标志标线,支路进入干道入口处都施划停车让行标线,指路标志每间隔50米至200米就设置一处,并分别指向远近两级路名。道路停车交通标识清晰直观,均在路侧以红线、黄线、白线标示禁停、暂停区域,有效解决了车辆乱停、乱放问题。三是摩托车管理规范有序。台湾地区机动车保有量为2100万辆,其中摩托车占到67%,全岛没有一个城市对摩托车采取“一刀切”的限制或禁止措施,而是在满通需求的基础上,加强对摩托车的通行管理,实行分道限制,一般在城市主干道的汽车通行车道明确限制摩托车通行;也有的城市在快速路设置摩托车专用车道。此外,还在路口车道停止线前设立摩托车前导区和摩托车左转指示标线。

    二、高速公路管理规范高效

    一是高速公路标志标线设置细致合理。高速公路在道路内侧和外侧均按照不同车辆类型分别设置了最高最低限速标志,即总重20吨以上大货车限速60至90公里/小时,其他车辆限速60至110公里/小时;提前设置标志,明确出口车辆外侧专用车道,有效减少出口车辆与其他车辆的行驶冲突;道路施工、旅行时间等信息随时通过道路电子显示屏对驾驶人进行提示。二是大力推广不停车收费系统。为提升高速公路车辆通行效率,目前高速公路23个收费站已全部取消人工收费,全面启用ETC收费系统。此外,有关部门改变设施维修前须占路围挡的方式,在高速公路上方搭设龙门架安装电子收费扫描设备的同时,配套修建了高空维修步道,使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在步道维修设备,避免了因维修设备、施工占道对道路交通的影响。三是加强雾天交通应急管理。国道高速公路管理局在经常出现浓雾地段设置了浓雾侦测警示系统,该系统由浓雾侦测器、终端控制器、诱导屏、雾区闪光标志控制器、雾区闪光标识灯等设备组成。

    该系统在侦测有雾、能见度低等情况时将信息及时传输至各交通控制室,工作人员可根据情况将警示信息至进入高速匝道前的交通诱导屏或手机APP上,提示驾驶人提前调整出行路线;对尚未进入雾区的,通过高速公路交通诱导屏提示驾驶人雾区慢行;对已进入雾区的,通过开启高速公路护栏上的雾区闪光标识灯,提示驾驶人谨慎驾驶,以防止引发交通事故。四是注重隧道应急交通管理。台湾地区国道5号高速公路雪山隧道全长12.9公里,是世界上第六长的公路隧道,为保证隧道内行车安全,国道高速公路局对雪山隧道内变换车道、限速、车距及车型限制(禁止危化品运输车通行,开通初期禁止大客车通行)均作出了明确规定。在防灾设计上,隧道内每隔350米设有一个人行逃生出口连接导坑,每1400米设有两座主隧道的车行联络道;隧道内右侧每1400米设紧急停车港湾,并设有紧急报警电话;隧道内每100米设有里程标志,每个横坑均有编号,取下紧急电话即可锁定地点。雪山隧道设立24小时随时待命的消防分队、预置拖救人员及车辆、事故处理小组与国道公路警察等,依职责共同处理紧急事件。

篇7

关键词:交通工程;科学管理;应用研究;设计方案;管理深化

中图分类号:D03 文献标识码:A

1 我国交通工程概念及其现状分析

1.1交通工程是通过对人力、物力、交通环境等各个因素进行结合而稳定日常道路交通的方式,设立交通系统规则,以有助于稳定日常道路状况,降低交通事故,提升交通通信能力,降低运输费用,优化管理建设方案,实现其简便性、安全性、舒适性,满通工程的发展需要。

交通工程的稳定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对人们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满足工作需要,要进行科学化管理建设规模,优化设计管理环节,以吻合社会交通现状。交通工程是涉及到社会各个环节的系统工程,其具备综合性、复杂性及其系统性,只有有效协调各个环节,才能有利于交通工程的日常工作的开展、为此,要配套性运作交通工程系统,优化交通系统内部环节,促进公路沿线设施体系的健全,完善相关标准配套措施,比如有效协调通信系统、监控系统等的和房屋建设配套体系,提升交通工程的综合功能。

1.2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交通工程一直局限于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不能促进其交通工程的跨越式发展。交通工程的创立已经有一段历史,自美国创立交通工程师协会开始,其交通工程学科建立,在其早期的发展过程中,主要针对的是交通管理问题、交通安全问题及其交通阻塞问题。目前来说,我国的交通工程系统依旧是不健全的,需要我们针对中国目前的交通发展现状,进行国外交通工程运作先进经验的汲取,以促进我国的交通系统建设的稳定发展。虽然我国对公路交通工程的研究经过20多年的努力,已经对交通工程的规划、管理、设计、工程、制造、科研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具有了一定的实力:交通安全设施方面已探索出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设计、制造、施工规范;在高速公路监控、通信、收费系统与实施方面,对控制方式、收费制式、设备的布置、管理的软件及少量硬件设备的开发等已经达到了实用阶段,但是我国的交通工程还存在许多的不走之处,由于我国的交通工程相对起步晚,在交通工程设计及施工上没有相对严格的标准。在交通工程的设计初始就未对现场地势进行认真勘测,易出现设计脱离现场实际的现象。

1.3如果不能保证交通工程的图纸设计环节的优化,就难以保证交通工程的综合成本的降低,从而加重了施工的负担,不能有效降低施工成本,也不能缩短工程工期,对工程的综合效益有着巨大的威胁。其在设计过程中,交通工程的设计环节也出现了与当地区域经济环境不协调的现象,不能稳定发展区域交通工程经济建设。其交通工程的管理系统也是不健全的,它的使用状况是关系到所有人的安全,但是我国的交通工程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交通工程的经营部门与管理部门不能协作统一,致使交通不能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用。例如,高速公路经营部门目前正在建设一套主要用于收费、养护、路政工作的电子监控设备,但是由于归属部门不统一,不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而设施的重复建设也会造成国家资金的浪费。

2关于交通工程管理措施的深化

交通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益的提升,离不开对交通工程的管理环节的深化应用,进行相关技术管理措施的应用,实现设备的有效管理,实现其交通工程的设施应用环节的完善。为了实现日常交通环境的稳定性,安全性,我们要进行交通设施环境的稳定,实现其交通设施系统的健全。在此过程中,我们要及时应用先进的交通技术,通过对交通设施建设的更新,保障我国的交通工程系通过的健全。为了实现这些目的,我们需要进行以下问题的优化,比如交通设施应用过程中的视频监控设施的缺乏,对交通情况的检测环节、控制环节的应用缺乏,不能实现对日常交通违法行为的有效操作。子共享资源在交通设施中应用较少。电子信息共享功能可以避免因有雾、雪、冰、雨等恶劣天气或发生交通堵塞排队等情况时,不知前方多少公里发生什么情况及如何应对的弊端,为交通的参与者及时提供正确的信息来保证交通的畅通。交通设施缺少与不规范。虽然我国近几年的交通工程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交通的通行能力也提高了,种类也扩大了,但是我国的交通设施的设计及使用还有许多的不足限速标志少且不规范,限速标志缺乏针对性,例如,在大型桥梁、陡坡、弯道等复杂路况下,缺少警告性限速或禁令性限速标志,形成安全隐患节点。

要健全交通设施标准体系,以提高内部各个环节的协调性、广泛性、配套性,提升公路交通工程的综合效益。该设施标准体系是内部交通程序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机构系统。按照相关原则优化交通工程的建设系统。遵守交通工程设计原则,满足建筑施工需要。以保障其交通安全设施的动态性的提升,健全交通工程的监控技术系统与交通工程设施管理体系,提升交通工程的价值。交通工程应该具有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目标。制定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目标,是解决当前我国的交通不畅的主要手段之一。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是交通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研究交通需求和供应的平衡,还要考虑土地和财力的可能,是一项决策性很强的工作。要根据当前经济状况和人口比例进行交通建设,充分考虑当地的经济情况和地质地貌,并且要把长远的目标放在首位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大规模地不假思索进行交通工程建设。

要普及交通工程的运作技术,改变传统的交通工程管理模式,应用先进技术模式,健全人力资源结构,应用相关人才,优化交通工程的管理环节。比如进行智能交通诱导体系的应用,以有助于其电子监控环节、检测环节及其信息传输环节的优化,进行交通工程的指挥调度环节的优化。实现交通管理科技化、智能化、规范化是提高交通工程的效率,强化管控力度的硬件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交通工程设施不断地完善,它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发展我国的交通质量,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强我国交通工程的发展。

结语

交通工程体系的健全,是我国的基础经济建设的需要,也是国家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这一工程的综合效益的提升,离不开科学化措施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建华. 浅谈公路交通标志设计与施工质量控制[J]. 青海交通科技,2012.

篇8

关键词:城市交通;管理;道路建设;发展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speed up the pace of city, urban population increase, travel the population was also up sharply.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of traffic engineering management lags behind the attention, urban traffic engineering management problem presses for optimization, solve. Traffic safety is also the life of great a problem, only the traffic safety travel, is assurance of life. Many of the real life example city managers should improve warning technical prevention, and change the traffic safety management policy orientation, guarantee the smooth and city traffic safety. Effective transport management not only can ease road crowded,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road,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missions of pollutants, still can make the traffic in a degree of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have certain stimulative effect. The more reflects the creation of modern civilization city, the key problem or to do well the traffic management.

Key words: the city traffic; Management; Road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C91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我国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

(一)、交通发展不平衡、汽车过快增长

我国的城市交通尽管以较快的增长幅度在发展,全国的交通道路水平据数据显示仍有27个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而经济的发展,直接拉动了汽车的增长,近些年来,城市的汽车增长率呈现出大幅度的增长趋势。

(二)、公共交通急需优化、忽视公共交通的发展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认为公共交通是效率最高的交通方式,亦是最节约成本和发展国家的交通方式。而我国城市用地较少,人口密度较高,非常适宜公共交通运输,所以国家早就制定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由于我国一直对“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方针没有落实到位,票价问题直接导致了公共交通从运营效率到经营管理、服务水平到经济效益,出现了全面的衰退问题。

(三)、缺乏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考虑土地和资金是研究交通需求和供应的平衡的基本条件,城市交通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是决策性很强的工作。由于我国的城市交通缺乏科学性的整体交通战略和规划,因此,我国在交通治理过程中往往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却依旧没有得到很明显的改善。从城市中的停车场来看,特别是中心区对于停车设施严重短缺,车辆大多数都都停放在道路和人行道上,这样就加剧了拥挤堵塞和事故发生。而国际上正在研究并开始使用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系统,在我国基本上还是空白。

二、我国城市交通工程管理的现状

我国城市的不断发展过程中,虽然受到科技发展的影响,但是相对于国外的交通管理发展水平而言还是处于较低的水平,面对我国城市交通工程管理的现状,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问题:

(一)、内部管理混乱

由于内部管理职能上存在交叉职能,因此管理上普遍存在混乱的现象。只有内部之间的上下级关系明确,各级之间的职能清晰,才不会出现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问题。多数城市的城市规划、道路建设和维护、公交运营、道路交通管理和公路建设、轨道交通的管理职能分别属于建设、公安、交通等部门。这种多头管理体制最终会导致交通市场管理尺度小、依据小,间接影响着交通市场法制化建设进程和政府的依法行政。

(二)、管理方式不科学,效率低下

较多数城市的交通行政管理体制主要以管理为中心,为管理而去管理。由于管理部门众多,机构重复,办事效率低下,人员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导致人、财、物资源的浪费,并在一定程度上分裂了交通行政管理体系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

现有的交通管理部门即是政策的执行者,又是政策执行的监督者。交通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大都设立于交通管理部门内部。因此,交通管理部门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无法保证自身的执法公正,对广大人民群众来说,监督如同虚设,公平必然遭受质疑。

三、我国城市交通工程管理发展趋势

城市交通工程管理发展趋势是建设现代化的多层次综合交通体系,而综合交通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道路,具有与城市规划相结合的网络系统,其面积率一般达20%左右,设有快、慢分道,专用的快速汽车干道、商业区内步行道、公交优先行车道,以及足够的停车场地。②车辆,具有性能良好的私人车辆,经过专门设计的各种专用车辆,便捷的公共汽、电车和出租车,以及必要的轨道捷运系统,各种车辆形成互补的群体,并具备耗能少、废气少、噪音小的功能,有较高舒适度,有专用的停车站点设施。③管理,有严谨的交通法规、客货运输管理规则、交通设施管理规范。

(一)、城市交通管理现代化趋势

我国城市交通工程管理发展趋势问题的核心是要实现城市交通现代化,提高服务质量的外部措施,优化交通管理机制。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篇9

关键词:城市交通;工程管理;道路建设;发展趋势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city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city traffic construction play the role is very important, city road is a city of vascular, affect a city life. So we must pay sufficient attention to the city traffic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o carry out scientific management, so as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ity traffic engineering quality, which can be better for the city's economic construction, so as to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Key words: city traffic; road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development trend

中图分类号:U415.1

1 我国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交通事业在近几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我国城市交通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接下来我们就来进行详细的介绍。

1.1 交通发展不平衡、汽车过快增长

我国的城市交通尽管以较快的增长幅度在发展,全国的交通道路水平据数据显示仍有

27 个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而经济的发展,直接拉动了汽车的增长,近些年来,城市的汽车增长率呈现出大幅度的增长趋势。

1.2 公共交通急需优化、忽视公共交通的发展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认为公共交通是效率最高的交通方式,亦是最节约成本和发展国家的交通方式。而我国城市用地较少,人口密度较高,非常适宜公共交通运输,所以国家早就制定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由于我国一直对“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方针没有落实到位,票价问题直接导致了公共交通从运营效率到经营管理、服务水平到经济效益,出现了全面的衰退问题。

1.3 缺乏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考虑土地和资金是研究交通需求和供应的平衡的基本条件,城市交通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是决策性很强的工作。由于我国的城市交通缺乏科学性的整体交通战略和规划,因此,我国在交通治理过程中往往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却依旧没有得到很明显的改善。从城市中的停车场来看,特别是中心区对于停车设施严重短缺,车辆大多数都都停放在道路和人行道上,这样就加剧了拥挤堵塞和事故发生。而国际上正在研究并开始使用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系统,在我国基本上还是空白。

2 我国城市交通工程管理的现状

我国城市的不断发展过程中,虽然受到科技发展的影响,但是相对于国外的交通管理发展水平而言还是处于较低的水平,面对我国城市交通工程管理的现状,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问题:

2.1 内部管理混乱

由于内部管理职能上存在交叉职能,因此管理上普遍存在混乱的现象。只有内部之间的上下级关系明确,各级之间的职能清晰,才不会出现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问题。多数城市的城市规划、道路建设和维护、公交运营、道路交通管理和公路建设、轨道交通的管理职能分别属于建设、公安、交通等部门。这种多头管理体制最终会导致交通市场管理尺度小、依据小,间接影响着交通市场法制化建设进程和政府的依法行政。

2.2 管理方式不科学,效率低下

较多数城市的交通行政管理体制主要以管理为中心,为管理而去管理。由于管理部门众多,机构重复,办事效率低下,人员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导致人、财、物资源的浪费,并在一定程度上分裂了交通行政管理体系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停车场看,大城市别是中心区严重短缺停车设施,车辆大都停在道路和人行道上,加剧了拥挤堵塞和事故发生。此外,国际上正在研究并开始使用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系统,在我国基本上还是空白。

2.3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

现有的交通管理部门即是政策的执行者,又是政策执行的监督者。交通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大都设立于交通管理部门内部。因此,交通管理部门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无法保证自身的执法公正,对广大人民群众来说,监督如同虚设,公平必然遭受质疑。

3 我国城市交通工程管理发展方向

城市交通工程管理发展趋势是建设现代化的多层次综合交通体系,而综合交通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道路,具有与城市规划相结合的网络系统,其面积率一般达20%左右,设有快、慢分道,专用的快速汽车干道、商业区内步行道、公交优先行车道,以及足够的停车场地。②车辆,具有性能良好的私人车辆,经过专门设计的各种专用车辆,便捷的公共汽、电车和出租车,以及必要的轨道捷运系统,各种车辆形成互补的群体,并具备耗能少、废气少、噪音小的功能,有较高舒适度,有专用的停车站点设施。③管理,有严谨的交通法规客货运输管理规则、交通设施管理规范。

3.1 城市交通管理现代化趋势

我国城市交通工程管理发展趋势问题的核心是要实现城市交通现代化,提高服务质量的外部措施,优化交通管理机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3.1.1 设施装备现代化,城市交通设施技术水平要不断提高,既要发挥现有的实用技术,又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新技术,以达综合效益。

3.1.2 交通战略现代化,政策措施要不断完善,既要合理调整交通供需与交通方式的协调配合,又要提高城市路网在整个城市活动的运输效率。先进的设施是硬件前提,正确的战略是软件保证,两者相辅相成。

3.1.3 管理机制现代化,在现代的交通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制定现代化的管理机制,这样才能对城市交通进行全面的管理,从而协调交通运行,使其更好的为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服务。

3.2 城市交通管理规范化趋势

在进行城市交通工程建设时,必须要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这样才能确保城市交通工程不影响到居民的日常工作与生活,另外通过规范的管理还可以确保工程在规定的期限内保质保量完成,从而降低对城市生活的影响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法;

3.2.1对工程期限的规范化管理

在城市中建设交通工程一定会对城市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工程期限的控制,使其能够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这样才能尽可能的减少城市交通建设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而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就是控制工期的重要方式。

3.2.2 对工程规划的规范化管理

在进行城市交通规划时必须要考虑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工程规划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进行规范化的城市规划管理,这样才能使城市交通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3.2.3 对工程质量的规范化管理

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交通运行的顺利程度,所以对工程质量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在进行质量管理时,我们必须制定规范的标准,并且要加强对质量的管理力度。这是确保交通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也是城市交通工程管理的发展趋势。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几年,我国经济和社会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城市化建设的程度也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城市人口数量也大幅度的增加,这给城市交通造成了极大的压力。目前我国城市交通工程管理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对城市交通会造成严重影响,所以我们必须对其起到足够的重视。另外这些问题也会影响交通安全,这对城市居民的生命与安全会造成很大威胁。所以我们要加强对城市交通工程的管理力度,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交通的安全、顺畅运行,使城市交通拥堵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从而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城市交通管理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希望能为我国城市建设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参考文献

1 李建华.重庆市城市交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重庆大学.2004(04)

2 王全荣.上海城市交通管理发展战略研究[J].现代化道路交通管理发展与展望——第八届多国城市交通学术会议论文集[J].2003(10)

篇10

1.大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到1994年底,全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已发展到32个,人口达到9053.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达到6820万人。据抽样调查,城市人均出行次数,从80年代初每天2次多一点,提高到90年代初的2.7次(东京1968年2.48次,京阪神城市圈1990年2.57次,汉城1991年2.21次,亚特兰大1972年2.49次--根据国外有关资料)。再加上数目膨大的流动人口,城市的生产和生活强度增加,使城市内部客货运交通承受沉重的压力。

2.大城市已经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心。

全国32个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以7.6%的城市人口占有1/4的国民收入,全国工业产值的1/4在大城市中,社会商品零售额的1/4通过大城市实现(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整理),而实现这些人员流动和物资交换的主要载体是城市交通。

3.大城市作为区域交通的枢纽作用日益明显。

大城市交通运输量在全国交通中占了很大比重。大城市负担着大量的客货运输、换乘、换装、中转、集散任务,突出表现为出入通和过境车辆的增加,严重地冲击着城市内部交通运输。全国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市区对外客运量占全国总客运量的1/7,对外货运量占全国的1/5(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整理)。

实践告诉我们,城市交通特别是大城市交通,必须要有一个适应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当前,世界现代城市交通正进入以信息化为目标的新时期,一个包括道路建设、客货运体系和交通控制管理组成的快速、便捷、舒适、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是衡量当前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提高现代化水平,既是城市交通发展的客观趋势,也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那么怎样才能整治我国的城市交通紧张、逐步实现城市的交通现代化呢?我们首先必须弄清问题--特别是我国特有的问题--的生成原因;制定适合国情的发展目标;然后,采取现实的瞻前顾后的有效对策。

一、当前大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1.道路容量严重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只是近十年方开始有较快发展,人均面积由2.8平方米上升到6.6平方米。 尽管增长幅度较快,仍赶不上城市交通量年均20%的增长速度。目前全国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有27个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上海市人均道路面积只有3.5平方米,致使中心区约有50%的车道上高峰小时饱和度达到95%,全天饱和度超过70%,这些路段终日繁忙,十分拥挤,有的路段持续堵塞6.5小时以上,中心区平均汽车行程车速每小时降到10公里左右。

为什么在道路建设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交通拥挤还如此严重?其直接原因是道路面积严重不足。首先,我国目前大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尚不及发达国家的1/3。其次,我国大城市市区正处在从中心区向郊区化扩散过程中,近几年城市道路建设的增加,主要分布在新开发的市区和郊区,相对来讲,中心区的道路面积率反而略有下降。再次,城市房地产开发集中于市中心地区,产生了过量的交通,造成道路超负荷运载。此外,我国城市中占用道路和人行道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城市新增的道路面积,往往很快就被各种摊商、集贸市场和停车场相继侵占,使本来就严重短缺的道路面积更加紧张。

道路面积不足原本在于道路建设的滞后。这种滞后不仅使城市现有的道路功能变得混乱而低效,而且造成的时间浪费和行车成本损失是巨大的。有人测算,其直接经济损失要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有的大城市可能达到所在城市国民生产总值的10%左右(资料来源于《上海市城市道路交通现代化研究报告》)。

2.汽车增长速度过快

最近几年是大城市机动车增长速度最快的年份,轿车、客车、面包车以至于摩托车增幅年平均在15%以上。广州市近10多年来机动车每年增长速度为17%,其中轿车19%,摩托车35%。汕头市近三年增长速度为30%,仅1993年一年,比上年增长39.2%,摩托车增长90%。1994年,全国汽车拥有量达941.95万辆,城市地区约占其一半,而且大城市增长势头还在上升。北京1995年末由于传言要收车辆增容费,仅12月份就卖出轿车2万辆,占全年销售量的13%。

根据我国轿车增长分析,每当轿车拥有量年增长率超过20%时,必将引起当年以及随后几年城市交通恶化。80年代以来,我国第一次超过20%的是1985(33.3%)、1986(42.3%)、1987(27.0%)连续三年,第二次是1992(31.9%)、1993(55.6%)连续两年。这两次轿车增长也正是大城市交通最紧张的两个时段,远远超过正常年度道路建设的供给可能。我国现有城市路网一般都是密度低、干道间距过大、支路短缺、功能混乱,属于低速的交通系统,难以适应现代汽车交通的需要,阻碍着汽车化在城市的实现。

3.公共交通日趋萎缩

80年代中期开始,大城市的公共汽车交通(含无轨电车)相继萎缩,从运营效率到经营管理,从服务水平到经济效益,出现了全面的衰退。1978~1995年的17年间,全国公交车辆和线路长度分别增长了2.5倍和2.8倍,公交车辆达到0.62辆/千人,但公交车辆的运营速度由每小时12~14公里下降到5~10公里,新增的运力被运输效率下降所抵消。90年代初,公共汽车在居民出行交通结构中,多数大城市从原来30%下降到10%以下。其原因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方针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票价政策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公交企业主要依靠政府补贴,运营效率不和经济挂钩,服务质量下降与企业生存无关,因而普遍处于亏损状态,1994年亏损面达70%,亏损补贴35.5亿人民币,仅北京、上海两市就达16亿人民币。公共汽车在整个城市交通客运量中的比重越来越缩小。

公共汽车交通的萎缩,加速了自行车的极度膨胀,反过来又影响城市交通拥挤的波及范围。至今,我国大城市公共交通几乎还全靠公共汽车一种方式,只有北京、上海、天津建有67公里的地铁线路,尚未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综合运输客运体系。出租汽车和小公共汽车容纳量有限,因此,一旦单一的公共汽车受到冲击,被转移出来的乘客便要寻找出路,最有吸引力的便是自行车。结果,使原本已经超量的自行车更趋于饱和,例如,天津市80年代公交与自行车负担客运量的比重为19:81,到90年代初降为10:90,郑州、石家庄公交出行量已不足自行车出行量的10%。近年来,全国大城市自行车每户拥有量一直保持在2辆左右,城市近一半人靠自行车解决出行问题。

4.交通管理技术水平低下

由于历史和认识方面的原因,我国大城市中交通控制管理和交通安全管理的现代化设施很少。就北京与东京比较,两市都有一个交通管制中心,但北京交通控制中心控制的交叉口数只有东京的3%,人行天桥是东京的4.8%,地下人行道只是东京的5%,每公里交通标志只有东京的15%。北京在全国城市中交通管理设施算是最好的,其它城市更可见一斑。由于设施明显不足,管理疏漏不少,交通事故率居高不下。北京近年来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一直在每年500人左右, 万车交通事故死亡率约6人, 而日本东京为1.9人, 美国和澳大利亚为2.6人,英国为2.7 人(均为1985年数)。从停车场看,大城市别是中心区严重短缺停车设施,车辆大都停在道路和人行道上,加剧了拥挤堵塞和事故发生。此外,国际上正在研究并开始使用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系统,在我国基本上还是空白。

5.缺乏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

城市交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研究交通需求和供应的平衡,还要考虑土地和财力的可能,是一项决策性很强的工作。当前出现的城市交通问题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科学的整体交通战略和规划,治理工作往往顾此失彼,前后失调,投入不小,而收益不大。

有一些大城市热衷于建设高标准的大型交通工程,出现了许多立交桥、高架路和城市环路,以为只有高标准的大型交通工程,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交通问题,实际上这种办法只能缓和暂时矛盾,拥挤问题不但没有解决,甚至诱发聚集更多的交通量,引起结构性的“负效应”。城市交通是一个动态的整体,仅靠几项大工程不可能解决交通问题。

另一个问题是长期忽视公共交通的发展。解决城市交通究竟主要靠谁?是个体交通还是公共交通,这是城市交通发展的战略问题。其实,公共交通是效率最高的交通方式,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在经历了痛苦曲折之后,都鲜明地选择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我国城市用地紧张,人口密度高,适宜于公共交通运输,所以国家早就制定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落实,城市交通疲于应付,导致了公共交通的萎缩。近年来,许多大城市又过份依赖于未来的地铁和轻轨交通,低估了公共汽车交通的作用,使公共交通进一步陷于困境。确定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交通结构至关重要,而公共汽、电车交通应是维持大城市客运交通的关键,至少到21世纪初叶是不可缺少的主要交通工具。

以上五个问题,反映了我国当前大城市交通的基本特点,概括起来是车多路少,现状道路已无多大潜力;车速下降,交通阻塞的趋势在逐渐恶化;公共交通发展步履艰难,汽车和摩托车增长势头强盛,给城市交通带来新的更高的质量要求。这些交通问题,又集中表现在大城市过度密集的市中心地区,而其深层原因,则是城市交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尚不明确,其相应的政策措施也不得力。

二、大城市交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现阶段的城市交通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交通发展借助于改革开放的动力,就不能不带有先天性不足的滞后特点。但是,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根据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我国又将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持续、稳定和快速发展时期。面对新时期,大城市的交通滞后,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增量配套问题,而是包含了城市布局和整体交通格局的质的变革,并以此反过来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问题的核心是要实现城市交通现代化。城市交通现代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设施装备现代化,即城市交通设施技术水平要不断提高,既要发挥现有的实用技术,又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新技术,谋取综合效益;二是交通战略现代化,即政策措施要不断完善,既要合理调整交通供需与交通方式的协调配合,又要提高城市路网在整个城市活动的运输效率。先进的设施是硬件前提,正确的战略是软件保证,两者相辅相成。

总体目标应该是,建设大城市现代化的多层次的综合交通体系。所谓综合交通体系,主要包括:①道路。具有与城市规划相结合的网络系统,其面积率(道路面积与城市总用地之比)一般达20%左右,设有快、慢分道(指专设人和自行车专用道路,与机动车分道行驶,形成两个互相分离、互相结合的道路系统),专用的快速汽车干道、商业区内步行道、公交优先行车道,以及足够的停车场地。还有与起迄相应的客货运枢纽设施,并设置必要的立交桥、高架路、人行天桥、地道以及轮渡等作为整个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所有道桥设施都要和城市环境相协调,与城市设计相融合,并具有良好的工程标准。②车辆。具有性能良好的私人车辆,经过专门设计的各种专用车辆,便捷的公共汽、电车和出租车,以及必要的轨道捷运系统,各种车辆形成互补的群体,并具备耗能少、废气少、噪音小的性能,有较高舒适度,有专用的停车站点设施。③管理。有严谨的交通法规、客货运输管理规则、交通设施管理规范。能自动监测车辆、路段状况,及时传输交通讯息,经综合处理,在点、线、面上制导车辆行驶。并有良好的照明、防滑、防治事故发生的安全设施,并具有完备的道路交通标志以及停车管理设施。还有经常的宣传教育、合理的税费收取办法,以保持交通建设和管理的持续发展。

实现这个目标将是我国城市交通历史上一个转折点,其时,交通的具体形象将是:①有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大城市交通结构,在城市的居民出行总量中,以全国平均水平来衡量,公共汽车交通占25~35%,轨道交通占5~10%,公用和私人小汽车占10~15%,其余40~60%为自行车和步行。这个结构的特点是非机动化交通仍占相当比重,公共汽车将比现状增加10~15个百分点,小汽车和轨道交通几乎都是起步阶段,车辆绝对数有较大发展,应该指出的是少数特大城市中,小汽车和轨道交通的比重将超过上述比例。②实现多层次的网络体系,既有汽车化的快速交通系统,又有自行车行驶的慢速交通系统,大部分地区实施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流。③积极发展快速轨道交通,有一批大城市拥有轨道交通并投入客流运输。④发挥科学管理的作用,提高道路网的通行能力。⑤扩大高等级路面比重,让私人小汽车逐步进入大城市家庭。

以上目标在实施上可以先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到本世纪末,要求初步建成与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常规道路网布局,拓展空间,打下基础;同时,加强与恢复公共汽车交通运输活力,适当发展其它公共客运交通,大力加强交通运输管理,初步缓解大城市存在的交通阻塞。第二阶段从2001年到2010年或稍晚一些年份,从根本上改善城市交通网络布局的质量,发展特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立体交通建设,发挥公共汽车交通的主体作用,建立城市交通信息控制和诱导体系,力求交通量总供需关系保持基本平衡。此后,随着城市现代化的迅速发展,到下世纪中叶,我国的大城市交通才全面地进入现代化的高效快速的交通时期。

三、几点措施建议

1.加强城市政府对交通的统一领导,建立大城市的交通委员会

现在的大城市交通涉及城市的所有部门,特别是随着城市发展和土地转让制出现,给城市交通建设增加了许多外部制约条件。只有大家重视城市交通,把问题综合起来,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解决问题,才能搞好城市的现代化交通建设。因此,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必须实行“综合互济、协同集成”的方针,保持我国城市交通发展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的势头。

关键是要加强大城市政府的集中领导,在中央统一政令的前提下,由市政府建立有效的城市交通行业管理体系。当前,由于管理分散,体系内部不衔接,亟需建立高层次的决策机构--城市交通委员会,统一制定城市交通发展战略,集中管理和指导城市交通建设,统筹集资、融资和体制改革工作,把现有城市交通管理机构与城市财政、计划、物价、土地、税务等部门的职能与职责协调好,保证重大交通决策得以实施。

2.增加路网密度,提高交通建设决策水平

我国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欠账”过多,道路现状水平很低,功能混乱,已无法满足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交通需求,因此,在科学规划指导下,加快城市主、次干道和快速路建设,合理安排立交桥、人行过街设施、停车场和自行车道建设。在旧城改造中,应尽量不建占地过大的大型立交桥和拆迁过量的高架路,要加强路口渠化,打通堵头和改造“瓶颈”地段,提高支路利用率,改善道路功能结构。提倡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路行驶,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改变现有“三块板”的道路断面布置,建设非机动车专用道路,完善系统建设,注意节省用地,反对盲目追求高标准,才能节约交通总成本,提高交通建设总效益。

3.疏解大城市中心区人口,调整城市土地使用功能

城市人口密度过密必须疏解,这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一项“釜底抽薪”的办法,也是改善城市环境、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由于大城市交通矛盾集中在城市中心区,首先要利用土地级差效应,把市中心区的工厂、仓库以及不适宜市中心功能的用地,迁到城市外围地区,适当分散城市的活动,从交通总量上寻找新的平衡。改造中心区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要有助于城市交通的发展,还要为城市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经济效益创造有利条件,不能因为单纯追求土地效益而超量增加建筑面积和人口密度,加剧交通恶性循环。

4.落实优先发展公交的政策,调整过低的公交票价,优化公交运行条件

长期以来,大城市实行低于成本的低票价政策,本意是维护社会安定和方便居民,各届城市政府从其自身政绩考虑,也不愿意轻易触动价格调整。结果,企业因票价问题自身得不到发展,乘客因票价问题得不到交通服务,不得已而再花更多的钱去乘其他交通工具,结果车越多,路更挤,市民更有意见,完全与低票价政策的初衷相悖。因此,要落实优先发展公交政策,首先要调整公共交通价格和改进定额补贴,逐步做到微利保本,在低成本前提下提供最大服务,对有效缓解交通紧张将起到重要作用。

当前,由于现状道路结构和路网布局等原因,实行公交优先运行有一定难度,但必须创造条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给予公交方便行驶。对于有条件的城市道路,应设置公共交通专用线或专门行驶公交的道路,即使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应该实施相应的交通优惠办法,如单向通行道路上可以双向公交通行,某些禁左交叉口可以不受限制,以及在划定的区域内不准非公交车辆停车等。事实上,优先发展公交还包括线路开设、准点运营和提高舒适度等等,目的是为方便乘客,保证正常运营,提高城市交通整体效益。

5.采取交通限制措施,适应私人小汽车的需要,车和路的发展相互协调

私人小汽车进入家庭是时展趋势,但也不可能很快普及。城市交通作为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应该从积极方面作好思想和物质准备,适应汽车增长的新趋势。但是,发展私人小汽车毕竟不是解决大城市交通拥挤的根本出路,城市交通现代化并不等于就是小汽车普及化。据估算,在城市中每增加1万辆小汽车,要占用30万平方米的城市道路和停车场用地,而且每天要排放60多吨的有害废气物。看来,小汽车多了必然会加重大城市的土地、环境、能源和经济负担,也无助于交通问题的解决。

对私人小轿车的发展,必须把握好“车”与“行”及其“停”三方面条件的协调发展,主要是加强交通需求控制和管理,城市可以根据自身的道路容量制定总量控制或地区控制措施。所以要做好宏观交通监测分析工作,及时采取调控手段,特别是在市中心地区,限制小汽车通过量。日本规定大城市小汽车交通控制在总交通量的25%以内,西欧诸国均控制在40%左右,象这样的宏观控制措施,在各大城市的交通战略中应有所规定。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已出台的财政税收改革措施,增设小汽车使用道路成本费或使用税,运用经济杠杆发挥宏观控制作用。此外,摩托车属于机动车管理范畴,鉴于它造成的环境污染和交通事故比小汽车还严重,大城市必须实行严格限制的政策。

6.加强经济可行性研究,重点发展特大城市的轨道交通

我国大城市轨道交通是必须发展的,但目前的造价太高,特别是建设地铁,超过了一般城市经济承担能力。而且今后的交通建设不可能是一种政府性的供给型系统,必须在一个开放性的社会集资型系统下完成。因此,建设轨道交通一定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加强经济可行性研究。这种经济研究,不只是一般投资预算分析,而是以资本、土地、财务、效益等要素的供求变化为特征,实事求是地预测客运需求量,在经济规模的原则下,最后确定选择地铁、轻轨或其它类型轨道交通工具。在目前,更应该把重点发展放在人口300万(指建成区)以上的特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因为这些大城市用地面积在200平方公里以上,城市形态高度集中在市中心区,交通密集程度高,现在的客运量已经达到或超过轨道交通所规定的运能限量,经济上又具有相当的回报能力。至于其它人口300万以下的大城市,必须采取逐步实施的办法,先要创造条件,做好准备工作,目前主要是加强前期研究,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解决轨道交通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选择哪种技术方案,何时开始建设,都要通过科学论证。从全国来看,应该按照远期发展的总目标,根据各个城市的实际需要与可能,进行宏观控制,一批一批地分阶段组织建设。国外对于地铁和轻轨建设项目,无不经过多年研究,很少轻举妄动。

7.广开渠道,多种形式解决资金来源

我国城市交通建设需要的投资数额很大,除了国家和城市政府拨款以外,更期望依靠国家给予政策支持。广开渠道多方集资,已被实践证明是可行和有效的办法。为此,从总体上考虑,首先是要加大投资比重。据联合国社会发展部调查认为,经济发展中国家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应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为合适,若按我国以往几年投资比重折算,城市道路交通应占1~2%,但实际上最高年1993年也只有0.6%,1994年降为0.46%。建议我国的城市交通建设年度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以不低于1%为宜。

其次,应该着重于城市投资体制的改革,对关系到城市交通的重大项目,要制定相应的集资对策,并在利用外资方面实行优惠。世界上许多国家采用从销售汽油费中附加一定比例作为修建道路的税制,这是一种合理的办法,我国海南省已经开始实行这种办法,反应很好,建议在全国推广实施。现在许多城市都在试行“以路带房,以房养路”的开发政策,通过城市土地转让,房地产开发收益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使城市综合开发和道路交通同步发展。这些办法虽处于初步实施阶段,但已经积累了经验,完全有可能在谨慎操作的基础上逐步完善。

再之,允许大城市因地制宜实行市政设施的配套收费政策,专用于道路交通的发展,也有利于地方财政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