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交通安全管理对策范文

时间:2023-09-25 18:24: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车辆交通安全管理对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车辆交通安全管理对策

篇1

关键词: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1 引文

随着高速公路的不断建成和投入运营,如何管好、用好高速公路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于是高速公路管理研究就应运而生了,其主要内容之一就是高速公路安全管理。我们应该结合我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先进的交通安全管理体制,做好有关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对策及建议研究的工作,为营造良好的高速公路运输环境、发展国民经济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全国交通事故概况

建国65年来,我国道路交通事业是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而成长的,道路交通事故也相应逐步上升。全国每年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在20世纪50~60年代为几百人至几千人,70年代为1~2万人,到80年代高达4~5万人,1992年交通事故死亡58729人,跃居世界第一;自2003年起,交通事故有了减少的趋势(2003年有104372人死亡、49417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3.7亿元,2005年98738人死亡、469911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8.8亿元,2006年有89455人死亡、431139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4.9亿元,2007年有81649人死亡、380442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2亿元,2009年有67759人死亡、27512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1亿元),其中2006年是自2000年以来,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首次回落到九万人以下的一年,其后几年也有所下降,但是我国整体的交通状况仍然不容乐观。

3 我国高速公路事故偏高的原因

一切都从实际出发,根据国情,通过对一些典型事故案例的剖析,得出我国高速公路事故频发、死亡率攀升的原因,如下所述:由于我国高速公路起步较晚,无论是高速公路的管理者,还是高速公路的使用者(司乘人员),对高速公路尚有一个熟悉、适应的过程;驾驶员对高速行驶的特点认识不足,还没有掌握好高速公路行车操作要领和应急防范技能。

4 高速公路交通影响的因素

4.1 人的因素和高速公路交通安全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很多,人、路、环境和管理等在道路交通综合系统中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对它产生重大的影响,研究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是交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对影响它的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找到其中的规律,为宏观和微观管理及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以达到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目的。

4.2 路的因素和高速公路交通安全

道路交通事故的生成,其表象与直接的诱因多为驾驶员的违章或过失,而潜在的因素则涉及到道路的线形设计、路面状况、道路交通量分布与交通组成以及道路的特殊路段等。路是车辆的载体与行驶的基础,道路的等级、质量、线形标准等对交通安全有重要影响。

4.3 公路环境和高速公路交通安全

在雨、雪、雾、风等天气条件下,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存在危险性较大,驾驶员的视线受影响,车辆难以控制。在异常气候条件下驾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交通事故发生。因此,驾车行驶在高速公路的驾驶员应掌握特殊气候条件下的驾驶特性,适应各种复杂气候条件下的道路环境。

5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对策

在当今经济建设进一步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的情况下,交通事故和死亡人数更是快速增加。交通状况不容乐观,改善交通状况更是刻不容缓。提高广大群众和交通参与者的高速公路法制观念和交通安全意识,是搞好交通管理的基础工作,也是预防交通事故的重要途径。

篇2

【关键词】社区;交通安全管理;对策

社区交通安全管理问题是社区管理的核心问题,因为交通问题关系到社区的安全,秩序的稳定以及社区人们生活的安定、和谐。随着我国交通管理事业的不断发展,道路交通管理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近年来,社区交通安全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做好社区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科学规划、建设社区内部各项交通设施,加强社区道路建设,提高社区交通安全水平,打造一个通达度较高的交通运输系统,这样才能维护和谐的社区环境,为人们带来幸福生活。

一、社区交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专业管理机构与人员

长期以来,由于社区管理人员有限,对社区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创建健全、完善的社区交通安全管理机构,没有形成专业化、规范化管理。

从实际的社区居民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对于交通安全法规的理解与认知水平也明显不足,所问询的100名社区居民(多数为退休职工、老年人、学生等等)有一半以上对社区内基本的交通规则不甚了解,几乎无人可以完整地说出行车规则以及动车载客的最高数量。

(二)社区交通安全重要性认知不足

最近一些年来,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社区加大了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力度,然而社区单位由于认识不足,没能积极有效配合宣传,社区交通安全工作重任全部落在公安交管部门身上,加重了公安交通部门的工作负担,公安工作人员数量有限,无法长期深入社区开展交通管理工作,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无法切实维护社区交通的规范。

(三)社区交通安全基础设施不健全

由于尚未形成强烈的社区交通安全管理意识,使得社区内部的交通安全基础设施也处于较为欠缺、薄弱的局面。社区内部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交通安全管理系统,具体体现在泊车空间不足,车辆随意乱停的现象时有发生,行车路线与行人路线无清楚分辨,由于没有专人负责监管,使得行车与行人时常拥堵到一起,不仅导致了社区内交通混乱,甚至引发了多起交通事故,这些都与交通安全设施建设不健全密切相关。

二、社区交通安全管理对策

(一)创建社区交通管理机制

将整个大社区划分为几个区域,单个区域内设置两到三名民警,民警要全面、彻底、细致地了解自身所辖区域内的道路交通状况,以及经常通行本区域的车辆、人群等等。只有熟知了交通环境,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有序的交通管理方案,将具体的安全管理方案提交给当地行政机关,再由行政机关与各个社区所对应的企业、单位等进行沟通、协作,这样才能确保社区管委会与交通部门互相配合,共同履行社区交通管理方案。

具体的交通安全管理方案应该涵盖多方面的内容,例如:社区内交通道路的设计、规划与维修等等,多种交通基础设施的设置与使用规则,商业点的布局与调动等等,为了确保交通管理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可以创建专门的社区交通管理委员会,负责社区交通安全的宣传工作,使更多的社区居民都能够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密切配合交通安全管理部门的工作,可以试着创建交通管理档案,对于故意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记录备案,超过规定次数或情节极其严重的行为则要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处理。

1. 社区内车辆与驾驶员的管理。以社区内各个交通区域划分为基础,创建各个单位的台账,实行台账管理,这其中应该包括车辆台账、驾驶员台账,分配安全管理员协助管理。在车辆台账中记录本社区内所有车辆的基本信息,例如:车主姓名、车辆居所、车牌号码、车辆类型、年检状况、使用时间、有无违章记录等等。重点要加强对行驶车辆的追踪式管理。驾驶员台账也要进行详细、科学记录,其中包括:所管辖社区内驾驶员的基本信息,例如:名称、年龄、性别、任职单位、驾驶时间、有无违章记录、年审状况等等。社区对应单位的交通负责人要同交通民警积极、密切配合,定期将社区内车辆司机组织起来认真学习交通法律法规,通过教育、引导等方式来增强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尽量杜绝违规现象的出现。同时要对台账信息经常进行核对、整理与更新,重点核查车辆的年检状况、违章信息等等,需要年检的车辆必须及时催促车主年检,也要严格监督驾驶员的年审情况。

2. 社区内交通秩序管理。为了全面确保社区交通管理的安全化、规范化,可以创建交通资料库,实行信息化管理,其中的信息内容基本包括:社区中所分布的道路级别、道路长度、基本的车辆通行状况等等,同时要试着与社区对应单位的管理部门取得长期、有效的联系,实现双方的长期双向配合、有效合作,加大交通安全宣传、普及力度,锻炼一只专门的社区交通安全协助小组,小组成员可以由社区居民轮流担任,由此来调动全体社区居民的力量,使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其中,配合交通安全管理,这样才能使社区内部自觉形成良好的交通风貌。

3. 做好社区内交通违规与事故的处理。对于所采用的交通管理机制与方法要试着在应用中探索、选择与取舍,根据社区内部交通秩序状况以及事故状况等进行针对性选择与处理,对于一些违规、违章行为可以根据情节状况进行针对性处理,实行单位与社区双向配合监管,共同监督社区交通安全,对于情节轻微、影响较小、责任明确的事故可以由民警自行处理,对于情节较为恶劣、严重的事故则要履行正规的交通法律法规程序对事故进行责任认定和处理,首先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尽量控制矛盾发生,全面维护社区内规范的交通秩序,提高交通安全管理水平,为社区居民营造一个和谐、安定的氛围,尽量调动群众的力量,广大人民群众勇于参与、积极配合交通安全管理。

(二)引进技术、现代化管理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交通安全管理也受益其中,在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有效支持下,社区交通安全管理逐渐朝着自动化、科技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未来的交通管理势必会逐渐摆脱人为操作的局面,朝着科技、网络管理的趋势前进和发展,从当前来看更多的城区已经配置了交通闭路监控系统,社区交通安全管理也要顺应形势,在社区内部引入现代化网络信息系统,打造网络式交通安全管理模式,社区的交警责任人可以利用交通网络系统来提供社区内交通概况信息,凭借网络系统开展交通管理工作,达到社区交通的安全化、自动化管理。针对这一客观形势,就要试着提高社区交警责任人的素质和能力,要尽量配备一些不仅具备扎实交通专业知识的交警,同时也能够熟练操作与运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这样才能确保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有序开展起来。

加强社区车禁系统建设。为了进一步规范社区交通,就要从交通车辆的技术化管理入手,安装社区车禁信息系统,对过往车辆实行刷卡识别处理,严格监督外部车辆,例如:出租车、非社区私家车等车辆的出入,对于一些较为特殊需要出入社区的车辆,例如:货车、施工建设车辆、搬家车等等则要进行登记,实行门卫监督制度,一切非社区车辆的出入必须经过门卫核查、登记后才能进入社区。

增设社区视频监控系统。为了切实维护社区生活安全、交通规范,可以在社区内的一些重要路线配置视频监控系统,确保社区主要交通线路都能够被严格监察,力争达到社区主干道视频监控的全方位涉及,积极巡视、监控社区交通安全,特别是处于动态运行的交通设备,以及车辆的停靠状况等等,一旦出现违规、违章的交通车辆,则可凭借监控录像资料来进行取证、处理,从而达到有效的监控效果。

三、完善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

健全、完备的社区交通基础设施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因为只有规范化的交通基础设施配备才能使交通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确保社区内各个车辆、各个驾驶员按照设施规划来规范行车、停车。

(一)加强基础硬件设施建设与更新

社区要加大力度完善社区内主干线路的维修与养护工作,确保社区内道路平坦、宽阔,经常实行道路质量硬化检查,全面维护社区内交通道路的质量,及时检查各项车辆通道有无隐患因素存在,根据社区内建筑的建设情况对道路进行规划、维修,重点加强对居民楼前道路的维护与保养,尽量高筑路基,减少低地、洼地的出现,控制积水现象,必须为社区居民留置出足够活动的空间,防止出现由于道路狭窄、交通拥堵出现交通事故问题。

(二)解决停车难的问题

泊车问题是社区交通安全管理的大问题,安全泊车的前提是要拥有一个健全、完善的泊车系统,为安全泊车提供充足空间,可以选取两个居民楼的空间,利用其修建泊车场,确保每一名车辆都能够安全、有序停放,或者修建地下停车场,试着将停车场入口与人行道路口分离开来,二者之间保持一定距离,这样就保护了社区内老幼居民的安全,也可以通过扩展社区道路来设置临时停车位,这样就能够有效规范泊车空间,确保社区内的所有车辆都能够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秩序进行停泊。

(三)增设交通标识设施

通常情况下,社区内道路较为曲折,会有很多拐点和分支路口,为了减少由于道路伸展复杂所造成的交通运输问题,就可以通过增设交通标识设施来解决。针对社区内典型的区域,例如:学前班、学校、十字路口等地方可以增设减速带,或者其他缓行提示灯,也可以通过安装测速仪器等来监督各个通行车辆,通常主干线路上的车辆航速要控制在20km/h,分支线路的行驶速度则要在15km/h,也可以在车道两旁比较醒目的地方增设一些宣传标语,用来提醒驾驶员减速慢行,为了切实保护社区内老幼人群的生命安全,也可以通过配设三角塑料凳、架设石柱等进行隔离,设置出一个无车区,有效限制各式车辆的涉入,全面维护行人安全。

同时,也要注重行车、泊车区域远离居民生活休闲区域,这样才能为社区市民营造一个安静、和谐的社区生活环境,这样才能维护社区生活的安定、和谐,提高社区生活质量。

(四)做好社区巡逻检查工作

在社区内设置巡逻车辆,对小区的交通状况进行动态观察、监测,并与保安建立好联系,在双方的有效配合下,进行全昼夜的观察,对于一些交通违规行为,例如:不按规则停车、车辆超速行驶等等,则要采取合适的惩治手段,或给予警告、或给予扣分,如果出现无法处理的矛盾问题时,则要履行正当的法律程序,以此来维护社区规范的交通秩序。

在特殊情况下,例如:工程施工、社区内重大活动等社区内交通难免会受阻,容易引发交通安全事故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社区内保安人员、交警要做好社区居民出入维护工作,特别是对于老弱病残孕等弱势群体要特殊关照、可以带领他们穿过交通干路,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将老年人送回家,将社区内人身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维护整个社区的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当社区内商业点在举办各种促销或其他大型活动时,要在各个路口配置保安,负责整条路交通秩序的维护,做到责任详细规划,分工细致。

四、完善社区交通安全宣传工作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对于社区安全的维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对整个社区居民的启迪,可以在社区的大门口拉条幅、贴标语等来向人们宣传社区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让人们时刻树立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或者通过向社区居民发放交通安全教育小册子,使更多的社区居民时刻意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意义,在行车、步行以及外出等活动中自觉遵守规则,维护自身安全,也为他人带来良好、和谐、安定的生活环境。

五、结语

良好的社区生活环境源自有序的交通秩序,必须做好社区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提高社区安全管理水平,加强社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有序的交通秩序,为社区人们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使更多的人不受交通车辆的不良打扰,这样才能实现对社区交通的有效管理,全面提高社区生活水平,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济南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历下大队.开放式社区道路微循环改造汇编,2010年.

[2] 周江平.微循环理论与支路交通[J].城市交通,2010(5).

篇3

关键词:高速公路 交通安全设施 养护与维修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交通的需求也日益增加,高速公路作为基础建设项目之一,在我国国民经济与交通系统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养护与维修,也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关注的问题。交通安全设施在营运期内的养护和维修对高速公路安全、舒适、快速以及高效运行有重要的影响。

1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种类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主要包括高速公路护栏、隔离设施、交通标志、路面标线以及防眩设施、视线诱导标志等。

2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养护与维修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种类和项目多,采取科学而有效的养护与维修,是发挥交通安全设施应有效果的基础和前提。在这里仅说明防撞护栏、隔离栅、标志和标线的养护与维修。

2.1 对防撞护栏的养护与维修。波形梁护栏是我国高速公路采用最普遍的一种护栏,这种护栏主要是对土基、立柱以及横梁的变形加以利用来对能量进行吸收,通过这一能量强迫出现失控现象的车辆对方向进行改变,直到该车辆恢复正常的行驶情况。这种防护栏的主要作用是能够对车辆冲出路面或穿越中央分隔带进行一定程度的阻止,尽最大可能地保护车辆和乘客,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可能造成的各种损失。波形护栏的损坏是高速公路上常见问题,也是高速公路最常进行的设施维修项目,通常是由于车祸等原因造成的。为了避免在同一地方出现二次事故,波形护栏的及时修复便成了至关重要的事。24小时内抢修完善波形护栏的要求是必然的,故有一支24小时待命进行抢修任务的施工队伍必不可少。当然,常备波形护栏原材料也是不可或缺的。同时,注意对施工质量的控制,包括原材料的厚度、镀锌;立柱基础的大小尺寸及强度要符合要求。

2.2 对隔离栅的养护与维修。隔离栅是高速公路上常见的设施,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在高速公路上出现与公路无关的人或者动物进入高速公路干道上给车辆行驶的安全带来隐患。隔离栅在保证车辆高速行驶安全的同时,还能对非法占用土地等现象进行阻止。隔离栅被盗,是隔离栅最经常出现的问题。这种问题除了给管理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外,最重要的是会给车辆的安全行驶带来不利的影响。

基于以上的各种情况来考虑,及时对隔离栅进行修补是安全的保障前提。根据以往经验,每个星期巡查一次隔离栅缺失情况,并登记后派人及时修补为妥。并需要加强巡查管理,不能让非法分子偷窃隔离栅,另外可根据实际情况,把部分偷窃较严重的地方换成刺铁丝隔离栅,既达到隔离的作用,也能防盗。

2.3 对标志的养护与维修。在整个交通安全设施中,交通标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交通标志不仅能给高速公路的使用者提供明确、及时与最足够的信息,还能对交通流进行组织和引导,对高速公路交通运行状况和道路使用者对道路的认识与理解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做好对交通标志的维修与养护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首先是需要对螺栓进行养护,包括螺栓的防锈处理,以及老化后的更换工作。其次是标志牌的清洁,建议每年进行标志牌的清洗工作,如果发现污染严重的,需要更换反光膜,以达到清晰显示的效果。标志的清洗应以指路标志为主。

2.4 标线的养护与维修。在标线翻新养护工作中,须以虚线翻新养护为主,因为虚线工程量较小,但起到分隔车辆,引导车流的作用,效果比翻新边实线效果要好。另外,标线翻新必须铲除旧标线,因为铲除旧标线后,新标线才能更好地与路面粘结,耐磨损而不轻易脱落。在危险路段适当设置减速标线、出入口设置地面文字信息标线,均能起到引导车流,保证行车安全的作用。

3 交通安全设施养护与维修的管理建议

3.1 建议建立完善相关的制度,给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养护与维修提供一定的制度保证基础,以便能够更好地保证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在管理工作上的实效性。比如:要建立和完善交通安全设施管理台账和巡查制度,指定巡查频率。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养护与维修单位需要每天都对设施进行至少一次的巡查,特殊天气要加大巡查力度,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3.2 建议培养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工程专业人才。在交通安全设施这个行业,施工技术含量相对较低,许多从事交通安全设施养护与维修的单位缺少真正的专业人才。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善于管理并提供专业意见,对养护与维修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3 建议设置专门的部门进行该项目的养护与维修工作,以保证养护与维修的及时性和实效性。此外,养护与维修单位还要加强与高速公路收费、路政、交警等部门的沟通和协作,采取多种管理手段同时并举,这样才能确保交通设施的完整性,给高速公路交通提供最安全的行车环境。重点要加大对偷盗交通安全设施行为的打击力度,保证高速公路设施的完整;加强夜间巡查频率,确保高速公路反光交通设施的完好。

合理的交通安全设施在对交通环境进行美化的同时,还能对各种景观进行协调,起到活跃行驶人员视觉的作用,给司乘人员提供最舒适、安全和快捷的服务。所以,交通安全设施的养护与维修工作必须要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并及时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全面做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养护与维修工作。

参考文献:

[1]周志高.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对策初探[J].改革与开放,2011(16).

篇4

关键词:高山风电;安全管理;工期;机械设备

风力发电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清洁环保能源,由于国家的高度重视,我国的风电行业获取了非常明显的发展。随着近年来西南地区山地风电场的陆续开工建设,山地风电场的地理位置比较偏远,施工环境恶劣,施工战线长,安全施工管理难度大等诸多问题也暴露出来了,怎样处理好存在的不利因素,采取何种安全管控措施,确保工程建设项目安全顺利建成,就成为了当前各参建单位必须认真思考的内容。

1高山风电建设安全管理难点分析

四川省喜德县高山风电项目位于位于凉山州中北部,风电场分布在几条相连的山脊及高山台地上,可利用场地海拔在2900~3600m,属于高海拔山地风电场。场址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区,具有冬季冻雨凝冻严寒天气多,夏季雷暴多雨的气候特征。面对如此恶劣气候条件下的高海拔山地风电工程建设,目前国内类似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经验几乎是零,而项目管理最大的难点就是安全管理。高海拔山地风电安全管理的难点如下:

1.1施工受降水、低温、大雾、凝冻和突风等气候影响

明显根据喜德气象水文资料显示:历年平均水汽压11.2mb,历年平均降水量1037.0mm,历年平均年雷暴日数83天,平均雨日数(≥0.1mm)142.1天,历年最低气温-8.7℃,历年平均积雪深度9cm。但风电工程建设场址的海拔比喜德气象站高1800m左右,各气象要素也必然存在较大差异:由于场址处于地形抬升的山地区域,与喜德气象站相比,场址区内的降水量会较多、雷暴日数也会较多、低温天气也比气象站更多。风电工程建设气候条件恶劣,降水、雷暴以及冰冻、凝霜等恶劣气象对类似风电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产生了巨大的不利影响,由气象条件导致的交通运输、施工作业等方面的安全风险因素增多,安全风险等级加大,安全管控难度显增。

1.2设备、材料运输受山地交通状况影响明显

场址区为中~深切割剥蚀的高山地地形,海拔高程在2900~3600m的山脊脊线上,场内道路距离县乡级公路海拔落差在1000m以上。场址整体山势较为陡峭,风电场内道路完工前场地内无道路通行,交通条件较差。场区道路交通沿线边坡在在降水浸润、软化的作用下,易发生小型滑坡,对道路交通安全造成较大威胁。由风电工程性质决定,存在大量的大件运输,其中最重件设备约80t,最长设备长约45m,而受工程造价、高山地形条件影响,道路工程设计等级不可能太高,高山风电工程的道路为《厂矿道路设计规范》中的山岭重丘四级厂外道路左右,均具有拐弯半径较小,坡度大,山坡较陡等特点,工程建设过程中运输量大,道路交通繁忙,情况较复杂,所以设备材料运输安全风险较大。1.3高风险作业点多,面广高山风电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主要存在高风险作业有:大件设备运输、机动车辆行驶、风机吊装作业、机械开挖作业、高空作业、电气安装调试、电焊(气割)作业等。其中大件设备运输、机动车行驶、风机吊装作业的安全风险最为突出,且受施工作业面广,施工环境特殊性的影响,以上三种作业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安全管理难度较大。

1.4工期紧,任务重,交叉作业多

高山风电工程建设受冰雪雨雾气象条件的影响突出,一年中可有效施工的时间很短,就喜德一个49.5MW的项目为例,一年可有效施工的周期不到5个月,需要将约297车风机大型部件、约980车其它原材料及设备通过约30km山路运输到位,且大件运输车辆行驶速度缓慢,所以工期紧,工程量大是其它工程无法比拟的。另因工程性质决定及受地形、自然条件所限,所涉及的交叉作业较多,例如:道路施工与材料运输作业交叉、大件运输与风机基础浇筑作业交叉等。这些因素将造成安全措施设置难度,安全管控难度加大。

1.5大型机械设备多

以喜德风电为例,一个49.5MW的风电项目在施工高峰期,其在同时进行的作业的大型机械设备为:600T吊车1台、350T吊车1台、70T吊车2台、25T吊车1台、大件运输车20辆、原材料运输车约30辆、各型挖掘机15台、各型装载机8台、各型砼罐车20辆、其它辅助机械约30台(辆),且高山风电项目施工区域受自然地形条件所限,区域狭窄,特别是风机吊装作业施工工作面非常受限,安全风险高,管控难度大。

2高山风电建设安全管理对策

文章以喜德高山风电建设安全管理经验为基础,以工程建设四个阶段:立项决策阶段、勘察设计阶段、施工安装阶段、竣工验收交付使用阶段为主线,结合高山风电建设特点,重点针对上述安全管理难点,阐述高山风电建设安全管理的措施及对策。

2.1立项决策阶段安全管理

本阶段主要进行可行性研究,进行选址和选址勘察,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并进行建设场地的安全性评价和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等。在这个阶段应着重从工程场址地质情况、气象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工程安全危害因素、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设备运行安全等方面综合评估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及相关危害因素,初步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及方案,从工程造价及技术等方面为设计和实施阶段提供支持性数据和分析,最终通过项目可行性分析找出项目建设最优方案,降低项目进行设计和实施阶段的安全风险。

2.2勘察设计阶段安全管理

在这一阶段中,首先要为已经做出决策要实施的项目开展必要的设计工作,从而全面设计和界定整个项目、项目各阶段所需开展的工作、有关项目产出物的全面要求和规定(包括技术方面的、质量方面的、安全方面的、经济方面的等)。实际上,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对项目的产出物和项目工作做出全面的设计和规定。因此本阶段就应针对初步设计成果,从施工期和运行期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入手分析,拿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投入概算,为后续施工工程招标、合同签定奠定基础。目前,国内通常在初步设计阶段并开展工程施工招标工作,在这一阶段最重要的是结合高山风电特点将安全管理目标、安全管理要求、安全技术措施、安全管理措施、安全投入计划、安全责任及义务、安全奖惩条款等在签定的承发包合同中详细列明,为项目实施期的安全管理奠定合同基础。

2.3项目实施与控制阶段安全管理

在完成风电项目计划和设计工作以后,就进入项目实施阶段了。这阶段也是安全管理最难、工作最复杂、最重要的阶段,直接决定安全管控的成败与安全目标的实现。(1)工程的安全施工策划。在工程开工前,项目建设单位须对本工程的安全进行总体策划。总策划要对现场总平面布置、施工临时建筑、临时施工道路、环境保护、现场标识标牌、施工用电、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人员、机械设备等提出明确要求。安全总策划必须体现出建设单位的安全管理思路、安全管理要求。各参建单位要结合自己的标段工程特点,按总策划的要求,进行安全施工二次策划,开工后严格按二次策划执行。(2)搞好安全风险点的分析,识别危险作业,采取有效控制措施。识别危险作业是安全管理的有效手段。高山风电建设的主要危险作业有以下几点:大件设备运输、机动车辆行驶、风机吊装作业、机械开挖作业、高空作业、电气安装调试、电焊(气割)作业。下面就风机大件设备运输、道路交通安全、风机吊装作业等高风险作业浅谈安全管控措施。风机大件设备运输安全管控措施:①选定资质符合要求有类似项目经验的承包单位承担风机大件设备运输工作;②组织运输承包单位的参运人员沿运输路线进行现场实地勘查,可及时发现运输路线上存在的安全风险,及时进行消除;③结合高山风电道路交通状况、当地气象条件、当地民风民俗等对全体参运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交底;④严格审查运输方案及安全措施专项方案,组建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运输单位组成的大件运输安全管理保障机构,在运输期间及时解决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降低安全风险;⑤对运输单位投入本项目的运输车辆、驾驶员驾龄、持证情况、保险情况进行严格审查备案,确保运输安全;⑥每天召开运输协调会议,及时掌握天气情况、道路情况明确运输任务,并委派专人每天跟随运输车队进行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和制止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杜绝安全事故发生。风机吊装作业安全管控措施:①依据现场实际风机平台大小及设备摆放情况,选用最适用的大型起重设备,科学论证吊装方案及专项安全技术措施;②结合吊装期的气象条件,制定完成各项安全应急措施及预案,并组织全体施工人员开展安全交底及预案学习,务必让每个施工人员都能清醒的辨析作业过程的危险源,熟悉吊装的流程和环节,掌握基本的应急处理方法;③严格审查吊装单位资质、吊装人员持证上岗情况、大型起重设备检验合格证情况等;④在施工作业面地处高海拔地区,需对吊装作业全体人员进行体检,确定是否有影响正常作业方面的疾病,降低安全风险;⑤组织专业力量检查吊装作业所用的所有机械、吊带、吊具等工器具应符合《GB/T5972-2009/ISO4309:2004起重机钢丝绳保养、维护、安装、检验和报废》、《LD48—93起重机械吊具与索具安全规程》等标准要求;⑥组建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风机厂家、施工单位组成的安全保障组织机构,对吊装作业全过程采取旁站式全程安全监督;⑦每次吊装作业前,由吊装作业安全保障组检查吊装条件,包括:场地情况、吊装设备及工器具状态、吊装人员的精神状态、天气情况、安全措施情况等,并详细记录确认;⑧在整个吊装过程中,安全监督、吊装指挥、机械操作人员必须保持通讯畅通,各专职安全员要对吊装的每一个工序进行现场监督,当发现异常情况时要及时下令停止工作;⑨必须制定吊装机械和工器具的维检制度,做好记录建立台账,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修,严禁吊装机械和工器具带病作业;⑩若存在吊装中断等情况,需及时采取安全措施,措施到位后方能离开工作面,严禁在视线不好的夜晚、大雾、雷雨天气情况下进行吊装作业。道路交通安全管控措施:①建立机动车进出场制度,对各参建单位的车辆及驾驶员进行实名登记,发放出入通行证;②在道路上设置交通检查站,检查车辆超载、超员、超速情况、驾驶员持证情况等,可有效减少交通违章情况,降低交通安全风险;③建立严厉的奖罚制度,对违章车辆的单位及个人给予较重的罚款,对发现交通违章的单位及个人给予罚款50%的奖励,调动全员参与交通安全管理的积极性;④对各参建单位车辆维护保养信息、购买保险情况等,进行登记,监督检查维护保养情况;⑤加强安全教育,定期组织各驾驶员观看交通安全警示教育片,学习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强化安全意识;⑥结合高山风电项目特殊的气象条件,制定车辆出行安全规定,并配备各种交通安全工器具(防滑链、铁锹、车载灭火器等),定期开展检查;⑦完善道路交通的安全指示标识,在危险性较大路段设置警示牌、限速牌、防撞墩等。

2.4交付使用阶段安全管理

工程完工后需交付运行单位进行运行管理,本阶段需将工程实施阶段的各项目验收所发现的缺陷等仔细排查,存在安全隐患的,能及时消除的及时处理,未能及时处理的,应向运行单位进行交底,按计划消除安全隐患。组织工程项目的安全后评价,发现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在质保期内组织施工单位及时处理,确保风电项目安全稳定运行。

3结束语

高山风电场工程将在未来陆续开工建设,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但高山风电场安全管理经验缺乏。在这种形势下,加强对高山风电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研究迫在眉睫,这是促进风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对喜德风电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难点分析和对策的介绍,可以为类似工程的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尹剑峰.风电场并网对电力系统的影响[J].工程技术研究,2016,(8):142-143.

[2]刁宇龙.风电场电气设备中风力发电机的运行维护[J].工程技术研究,2017,(4):103+106.

[3]张军治.浅析电气与控制设备在风电机组的检修策略[J].南方农机,2016,47(9):87+91.

篇5

【关键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6-0068-2

一、改善道路条件

道路交通系统是由道路、车辆和道路使用者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的系统。道路的因素也是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道路的因素主要是高速公路的线性设计、道路结构、行车环境等与交通安全有直接关系。高速公路的线形设计与交通事故关系较大,设计上有缺陷的高速公路对高速行驶的车辆会产生不稳定的感觉,驾驶员容易产生视觉上的错觉,这些都是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道路结构和行车环境不良,会造成行驶危险、行驶不便和疲劳等不安全情况。

(一)改善现有的交通条件

鉴于交通条件在交通安全中的重要性,在无法迅速提高交通设施和迅速修建新的道路的情况下,必须改善现有的交通条件,尽量维护交通安全。

改善现有交通条件主要有以下措施:

1.拓宽道路

在可能的情况下,对不能满通需求的道路进行适当的拓宽,改善道路状况,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2.科学合理地对各种交通流实行物理分隔

对现有车道进行科学的划分,使车辆各行其道。如划分机动车、非机动车道;快车道、慢车道;机动车道、公共交通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

3.平缓路肩

路肩是路幅的一部分,它由右侧路缘带、硬路肩和土路肩三部分组成,具有保护路面、临时停车、增加行车安全及舒适性等性能。适当地平缓路肩可以起到进一步强化路肩功能的作用,提高交通安全性。

4.平缓交叉口曲率

平缓交叉口曲率可以减少行车危险性,尤其是制动时产生的事故。

5.绿化低矮化

绿化低矮化,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能拓宽视野,提高驾驶员行车舒适感。

交通教育的人性化和科学化是改善交通条件的人的因素,交通管理的合理化是交通条件的环境因素之一。交通参与者身处交通环境之中,管理和教育要行之有效,要避免因此而产生的其他问题的发生。

(二)合理分配交通量

实现高速公路安全运输是交通管理者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同时还要实现高速公路运输的最大的经济效益。为此,对高速公路交通量进行实时控制和调节有助于提高高速公路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从国外经验分析看,主要有两种方式来合理分配高速公路的交通量:一是高速公路进、出口匝道的控制;二是高速公路主线的交通控制。

1.高速公路进、出口匝道的控制

入口匝道控制的基本目标是控制高速公路的交通需求,它以高速公路主线交通流为控制对象,以匝道入口流量为系统的输入控制量,通过计算匝道上游交通需求与下游道路容量差额来寻求最佳入口匝道流量控制,从而使高速公路本身的交通需求与不超过期望使用高速公路的车辆,在允许它们进入高速公路之前将要求它们在匝道上等待。可以预料:入口匝道控制的结果是通过把高速公路上延误因素转移到入口匝道,从而在高速公路上维持一个既不间断也不拥挤的交通流,也就是把超量的车辆转移到其他可替换的道路上,或转移到需求较低的其他时间,或采用其他方式。

入口匝道控制的作用:消除或减少车辆的行程时间;检索通道内全部行驶车辆的行程时间;消除或减少车辆混合中的冲突和事故;减少车辆运行的不舒适感和对环境的干扰。入口匝道控制包括匝道调节和匝道关闭两种形式。匝道调节是在匝道上使用信号灯对进入车辆实行计量控制,也可通过收费站的收费车道开放数来调节进入高速公路的车辆数。匝道关闭可通过自动路拦、交通标志、人工设置隔离墩把某些入口匝道关闭。

入口匝道的调节方法可分为:入口匝道的定时调节;入口匝道的感应调节;入口匝道混合控制;入口匝道整体定时控制;高速公路入口全局最优控制。

在高速公路交通流的调节中,很少对出口匝道进行控制。理论上,出口匝道的控制可用两种方法,即调节离开高速公路的交通量的方式和安全关闭出口匝道的方式来实现。出口匝道调节控制不是一种有力的方法,唯一有利之处是解除了接近高速公路干线交叉口和某些街道的交通拥挤。其主要缺点是:

可能大大增加每个驾驶员的行车时间和距离;如果使用人工控制的栅栏或某种型式的自动门,那么在高峰期间关闭匝道的费用相当高,如果出口匝道没有收费站,关闭匝道的费用则是很小的;由于限制了出口,可能会引起公众的强烈反对。所以出口匝道很少作为高速公路的一种交通控制手段。

2.高速公路主线的交通控制

主线控制是高速公路交通控制的基本控制要素,是对高速公路主线的交通进行调节、诱导和警告。它的基本目标是改善高速公路运行的安全和效率,缓解主线上的交通拥挤都是有效的。

主线控制主要用于下述目的:

当交通需求接近道路通行能力时,使主线上的交通流保持均匀性和稳定性,以增加驾驶员的舒适程度,提高高速公路的利用率并预防拥挤发生;改善交通流运行状态,使其在主线上的瓶颈路段上能达到最大通行能力;如果发生拥挤,或因车速、车流密度发生变化而在车流中产生冲击波时,需要改进交通运行使其从拥挤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并防止尾端冲撞事故;当出现交通事故或因维修而使主线通行能力下降时,需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率;在雨、雪、雾等特殊气候条件下,保证高速公路的允许安全;当高速公路交通需求在方向上有很大差别时,需改变高速公路不同方向上的通行能力;减少驾驶员的不满,将驾驶员诱导到交通状况较好的道路上。

高速公路主线控制的概念涉及到以下几方面:

车道控制:通过对车辆在使用车道的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来达到对交通流进行控制的目的,包括车道关闭、交通调节等;

警告和诱导:通过给出交通运行变量限制值的方法来控制交通流称为警告,诱导是为驾驶员提供交通信息来诱导驾驶员选择合理的运行状态和行车路线,包括对行车速度、车辆间距、旅行时间和行驶路线方面的警告、诱导;

优选控制:对一定种类的车辆在使用交通设施上分配优先通行权或特别使用权。

主线控制实现的基本方法是:

从过去的统计资料中或采用交通感应方法获得当前高速公路上交通流参数;在当前高速公路交通流参数的基础上,判定该值在由通行能力、交通构成以及气候条件所决定的高速公路路段的交通流基本特性曲线上处于那一部分,即依据交通流模型判断交通流运行状态;确定高速公路主线交通流控制的目标状态值及相应的控制方法,使交通流趋于目标状态。

通常用的几种主线控制方法有:可变速控制、车道关闭、可逆车道控制、主线调节、公共汽车及合用车优先控制和驾驶员信息系统。

二、加强交通秩序管理

高速公路及其各种设施对车辆行驶的安全畅通提供了“硬件”上的保证,而高速公路行车规定,则是为高速公路安全提供了“软件”上的支持。因此,提高高速公路行驶安全性,除高速公路设施本身提供保证外,加强交通秩序管理,对进入高速公路的车辆进行技术把关,也是行车安全、通畅、高速的重要保证。

(一)加强行车秩序管理

高速公路行车有着和普通公路行车不同的要求。行车前要做好相关的准备,行驶中要严格遵守高速公路行车规范。

行车秩序的管理是保证车辆按照高速公路行车要求行驶,加强高速公路安全的必要措施。

1.行车前的准备

行车前,驾驶人员应做好以下相应的准备工作,以消除可以杜绝的安全隐患。

确定行车路线;熟悉沿途交通状况;正确掌握道路信息;检查车辆的技术状况,包括检查制动器、转向器、喇叭、后视镜、灯光装置等,必须保持齐全有效。

2.严格遵守高速公路安全驾驶要求

保持正确的架势姿势和行驶方法,当车辆增多时,由于受到前后、左右行驶车辆的约束,最好采用顺应车流的速度行驶;保持一定的车距,主要涉及停车视距、跟车视距等;严格按照高速公路规定的车速驾驶。保持车速在限制的范围内,不超速行驶;严禁酒后驾车、疲劳驾车。

3.掌握一定的技术特点

进入高速公路的瞬间,首先要在加速车道的入口处看清高速公路的车流动向,然后决定跟在哪辆车的后面进入高速公路。打开左转向灯,在加速车道上行驶一半以上的路程,车速接近高速公路的车流速度后,轻轻操纵转向盘,汇入车流;高速公路上不能紧急制动,因为车轮抱死拖滑时,其横向摩擦系数接近零,必然产生制动侧滑,引起汽车撞横转、翻车;进入隧道前应减速,在距隧道入口100m处应开启前照灯;雨天要减速,雨天制动距离是晴天的两倍;雾天能见度低,摩擦系数小,行车时应将雾灯、前照灯打开,不超车,控制行驶速度,当视距降为50m左右时,应将车停在路肩或紧急停车带上,并打开车上警告灯。

(二)加强超车秩序管理

高速公路行车过程中,常常由于车速不同等情况需要超车。超车时如不注意秩序,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威胁交通安全。加强超车秩序管理是保证超车安全的重要保证。

超车时首先观察前方100m以内的车辆行驶状况,同时观察确认后方超车道与主车道上有无欲超本车的车辆。确认没有危险时,打算超车,应比普通高速公路提前开转向灯,距离前车50m处开始小幅度慢慢转动转向盘,提前平缓驶入超车道以防止追尾事故的发生,关闭左转向灯。超车后不可马上驶入主车道,应打开右转向灯,比普通公路以更平缓的操作驶入主车道。

违反规定超车的、长时间占据超车道行驶的、长时间压线行驶的,一经发现,应严格按照法规予以处理。

(三)加强紧急停车秩序管理

发生紧急事故或车辆出现紧急情况时,需要紧急停车处理。但紧急停车必须遵守停车秩序,防止妨碍高速公路正常交通和出现新的交通事故。

因故障或其他情况不能行车时,必须把车辆停在路肩或紧急停车带上,开启警告灯,并在车后100m处合理放置警告标志。发生事故的,要通过报警电话向指挥中心报警、求助。

篇6

【关键词】危险货物;管理;对策

道路运输是危险品的主要运输途径之一,危险品在运输时,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危险性,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严重后果,给人民、社会、环境造成严重伤害。据统计,近几年我国每年道路运输危险品货物在2亿吨左右,其中剧毒氰化物就达几十万吨,易燃易爆油品类达1亿吨。随着货运量的攀升,事故数量和危害也在不断上升,给危险品所经过地区的安全带来不可忽视的威胁。因此,如何降低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事故风险,提高人员的素质,确保危险货物运输安全,对社会稳定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各省市有关部门根据国家的相关法规、规章,组织开展了系列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专项整顿活动,并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相关标准,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1.1 多头执法,行政效率低下

交通部门的交通稽查与公安部门负责交通安全管理交警等执法同时存在,都有上路检查、实施行政处罚的权限。多头执法在增加行政管理成本的同时,也加大了被管理者的负担,降低了交通运输的效率。特别是在普通公路上,由于在同一个行政区域内,不同队伍同时开展执法检查,而这些执法队伍又是区域分割的,危险货物运输车辆行使过程中很可能被多次拦车检查,造成人为的交通不畅,使危险货物在途时间过长,运输效率降低,造成不必要的多余路边停车,有些检查地点本身就不宜危险货物车辆停车,进一步增加了危险性。同时,政府部门之间在交通管理上的职能交叉问题也比较突出。

1.2 危险货物运输企业规模小,管理不到位

虽然交通部《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要求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企业必须具有十辆以上专用车辆,但实际上很多企业的车辆都不足数,且相当一部分企业是用普通车辆抵充危险货物运输专用车辆的,而且挂靠的现象比较严重,增加了危险性。

1.3 应急处理机制不健全

一是应急救援流于形式,应付检查,从业人员在紧急状态缺乏有效的应急反应能力和经验。二是部分危险货物运输企业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不规范,或者虽有相关预案但可操作性差。一些企业的应急预案,就是启动了也不起作用,预案制定的本身就缺乏科学性。而有些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同时承担着多种理化性质不同的危险化学品运输,但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往往都只有一个,没有根据所运输的危险化学品不同的理化性质制定不同的操作规程和相应的应急预案,使得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缺乏可操作性。三是很多企业从未开展过应急预案的演练,一旦发生险情,必将难以应付,最终导致事故发生。四是企业缺乏必要的应急救援设施和设备。

1.4 从业人员队伍素质普遍较低

虽然《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要求“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驾驶人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经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考试合格,取得相应从业资格证。”但目前从业人员整体文化素质低,尤其在企业中缺少经营管理、安全管理、机务管理的专业人才。与现代道路危险品货物运输的智能化要求尚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低,专业知识接受不了,连最基本的化学符号都不认识,再加上安全意识差,法制观念不强,只管盲目运输和装卸。危险品货物运输车辆虽全部安装了GPS卫星定位系统,但相当部分车辆没有较好运用,成为一种摆设。押运人员有时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工作职责,既无应变能力,更无有效地应变措施,只会拿着运单和货物清单办个交接手续,是一个名副其实地陪驾员。

2 加强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的对策建议

针对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今后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市场发展的需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完善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

2.1 理顺危险货物运输管理体制,强化部门协作

按照国务院关于相同或相近的职能交由同一个部门承担的要求,界定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机构与其它部门之间在危险货物管理领域职责分工,对目前存在严重的多头管理、职责交叉等突出问题逐步予以解决。按照政企分开、权责一致,统一、精简、高效的原则,理顺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体制,解决目前交通运输部门与公安部门关于车辆检测、汽车检测站、车辆通行等方面的职责交叉问题,理顺交通运输部门与工商、环境保护、公安、质检、卫生等部门的职责交叉问题,逐步解决多头管理问题,明确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职责范围,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同时加强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共同制定措施,实行整体联动,形成管理的合力。

2.2 加强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技术管理与监督

根据《道路运输条例》、《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的规定,应切实加强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的技术管理,保证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的维修质量。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车辆技术管理制度,专用车辆应当按照国家标准《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GB13392)的要求悬挂标志,配备必须的应急处理器材和安全防护设施设备。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应按照国家规定的技术规范对货运车辆进行定期维护,确保运输车辆技术状况良好。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的维护作业项目和程序应当按照国家标准《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 GB18344)等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执行,车辆应当到具备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维修条件的企业进行维修。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部门应严格规范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性能检测方法和技术,监督检测站的检测行为和质量,确保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技术状况良好。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技术档案信息系统,对车辆实行动态管理。

2.3 加强对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的安全管理考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的规定,建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的安全管理考核体系,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的安全管理进行考核,通过考核,创建健康、有序、优胜劣汰的道路运输市场机制,引导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保障运输安全。

对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安全运输方面的考核应包括以下内容:维修货物运输车辆的停车场地与设施的配备情况;从业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劳动保护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情况;安全运输责任制、安全运输操作规程的建立与落实情况;车辆、设备及设施维修、监测、检查制度的落实情况;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的建立与演练情况;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安装并正确使用GPS和行车行驶记录仪情况以及GPS或行车记录仪的数据解读情况;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的承运人责任险投保情况。

道路运输主管部门可根据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考核情况,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对达不到考核标准的企业,须限期予以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应取消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经营资质。

2.4 推进卫星定位系统(GPS)科学使用

目前,浙江省所有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均按照有关法规的规定,安装了卫星定位系统(GPS),对车辆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确保车辆运行安全。因此,应采取措施,促进全省卫星定位系统(GPS)信息的联网监控,地方各级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和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应在所有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安装卫星定位系统(GPS)的基础上,尽快实现从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到县(市)、市、省的运输管理部门间联网监控,实现监控信息资源共享,消除监管盲点,全面提高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水平。

2.5 逐步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技能

结合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年度审验举办从业人员培训班,对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法人、管理人员、从业人员进行以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和危险化学品包装容器的使用、装卸、运输和发生事故后的处置等为主要内容的业务知识培训;根据实际情况,规范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统一培训教育记录,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认真填写培训教育记录。行业主管部门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的形式,督促各危运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做到内容、人员、时间的落实,使企业成为对从业人员再教育的主体;危险货物运输企业根据安全生产形式及季节变化,邀请安全、交通、消防及化工专家到企业授课,讲解有关危险品运输方面的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提高从业人员的遵章守纪意识及操作技能。企业内部按月组织从业人员学习,宣传各项政策法规,分析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

2.6 建立健全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应急管理和事故施救网络

重视应急管理在控制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以及减少事故损失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组织协调各类消防力量组建成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应急救援队伍,并经常举行应急救援演习,以便事故发生后,能及时按照预定方案实施救援,在短时间内控制事故发展。这里需要各部门的紧密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处置程序,切实提高处置各类道路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的成功率。一是通过各部门间的协调,研究分析道路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类型和处置方案,并与有关危险品生产、贮存、经营运输单位建立联动程序,完善道路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的处置方案,建立适合全省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二是增添处置危险货物紧急事故的专用装备,如起重车辆、捆绑式堵漏带等,为处置各类事故、参加社会抢险救援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三是加强对特勤专勤人员的培训,增强处置突发事故的能力。同时,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还应从不同层次上加强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化学危险品运输事故救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琳.我国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运输管理对策研究[D].长安大学,2005.

篇7

论文摘要:在对淮安出入境危化品货流的分布特性和市内危化品运输管理情况全面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发生在淮安市境内的危化品运输事故的特点和原因.进而提出具体可行的对策和建议,这对危化品道路运输的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1引言

近年来,随着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化学品生产和消费的大国。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工作日益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淮安市作为苏北重要的交通枢纽,途经淮安市高速公路和国省道的危化品运输车辆日益增多,因此,做好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对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道路交通治安形势的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淮安危化品公路运输安全现状

2.1淮安出入境危化品货流的分布特性

2.1.1淮安市销往外地的危化品情况

2006年淮安市危化品企业成品销量约为33万t,具体组成及流向如表1所示。

2.1.2外地销往淮安市的危化品情况

据2006年的统计,淮安市化工企业每年需从外地进口危化品约7700余吨,具体组成及流向如表2所示。

2.1.3外地途经淮安市的危化品运输情况

由于淮安市地处苏北交通枢纽,境内有国道1条,高速公路5条,省道14条。每天途经淮安市的危化品运输车辆约为1200~1500辆,其中剧毒危化

品运输车辆约有400~500辆.易制、普通危险品运输车辆约有800~1000辆,这些车辆主要行驶在京沪、宁连、宁宿徐高速公路和宁连一级公路等国省道,并且有75%是夜间经过淮安市。

2.2淮安市境内危化品运输管理情况

截至2006年年底,淮安市共有危化品运输企业22家,各类专业运输车辆489辆,吨位6367t,有资质的驾驶人926人,押运员1200人。其中市区运输企业7家.共有危化品运输车辆262辆.其余15家分布在各个县区,全市10辆以上危化品运输车辆的企业仅有9家。这些企业主要承担省内和周边省(市)的化工原料、化工产品及民用液化气、烟花爆竹等易燃、易爆化学品的运输任务。

3危化品交通事故特性及原因分析

3.1危化品交通事故特性

2005年以来.淮安市境内共发生危化品车辆交通事故11起.主要有以下特点:a)外籍肇事车辆较多.其中山东籍肇事车有6起、河南籍1起、河北籍1起,其余为江苏省泰州、张家港和南通籍各1起;b)夜间事故发生率高于白天,夜晚发生6起,白天发生5起;c)追尾交通事故较多,共发生6起,其余为单方交通事故4起,涉及其他车辆的交通事故1起;d)事故全部发生在国省道干线公路,其中京沪高速公路5起,宁连高速公路3起,宁连一级公路3起。

3.2危化品交通事故原因分析

除了危化品运输车辆驾驶员因疲劳驾驶、超速、超载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造成的道路交通事故外.还有一些客观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3.2.1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山东和苏南化工企业较多.同时,胶东半岛作为沿海地区的化工生产区,连云港作为化工集散区,大量的危化品要运往上海、苏南和浙江等地,而淮安市正处于东部沿海地区南北运输走廊.南下北上的危化品车辆经过淮安市境内的较多。从肇事车辆的行驶方向看,有大约8O%的危化品车辆从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向南驶往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有20%的车辆从上海、苏南、浙江向北驶往山东、连云港等地,这些车辆主要行驶在京沪高速和宁连公路,因此事故也多发在这两条高速公路上。

3.2.2淮安市属于平原地带.区别于北方特别是山东的丘陵地带,加之道路交通环境较好,北方驾驶员在淮安市境内长时间行车,容易出现麻痹大意,从而引发单方面的交通事故。

3.2.3淮安市地理位置处于山东、河北、河南和长三角地区的中间位置,山东等地危化品车辆从本地出发后,经过大约4h~6h长时间的连续驾驶,到淮安市境内时大多为傍晚至次日早晨之间.驾驶员比较疲乏.也容易发生事故。从6起山东籍危化品车辆发生的事故时间看,其中有4起事故为夜间或早晨.此时也是管理比较薄弱的时段。

3.2.4危化品运输监管存在薄弱环节。目前危化品运输监管采取的方式是,一辆运输危化品的车辆上路前必须在出发地办一个证,在目的地办一个证,出发时还要通知经过沿途某个地方的时间.此外还有其他相关部门需要办理的各类许可证件,操作程序复杂。同时由于危化品运输的门槛较高,对车辆及驾驶员规定较严格,这让很多危化品运输车辆干脆“摸黑”上路.白天休息晚上行路,以逃避监管。这给淮安的交通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3.2、5企业主体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重经济效益、轻安全管理的问题在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运输、使用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生产企业违反规定,将危险品交由无资质的运输企业和车辆承运;有的购买企业默许、纵容运输单位超载、超装,甚至不办运输通行证运输剧毒危险品;有的运输企业对挂靠、承包车辆缺乏有效的监管,对驾驶人、押运人安全教育不力,甚至使用无资质车、无资质人员运输危险品,导致危化品道路运输的事故起数呈上升趋势。据中国化工信息中心统计,2006年全年危化品运输环节发生事故237起,与2005年相比.上升了14.5%。

4危化品运输管理对策建议

针对危化品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必要在强化市内危化品运输车辆监管、减少市内危化品车辆交通事故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对途经淮安市的外地危化品运输车辆的监管,标本兼治,多措并举。

4.1完善基础数据库。近期应组织人员对本地及周边途经淮安市的危化品运输企业、车辆、驾驶人、押运员及危化品种类、运输线路等进行排查摸底,摸清基本情况,逐一登记造册,建立相关电子数据库,实行资源共享,便于及时掌握情况,确保遇有突况时能及时处置

4.2加强源头监管。通过召开联席会议等形式,督促本市及周边危化品运输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及时通报车辆通过淮安市的时间和路段。主动做好登记检查工作,减少事故的发生。同时,要教育运输企业做好危化品运输车辆的日常维护、保养、检测,防止车辆“带病”投入营运。对检测不合格且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一律禁止上路;对擅自改装车辆结构的,一律责令恢复原状;对达到报废标准的,一律强制报废,保证车辆状况符合安全要求。

4.3强化路面管控。目前已在危化品运输车辆流量较大的宁连高速王兴收费站、宁宿徐高速盱眙收费站、宁连一级公路马坝卡口等重点路段设置了固定检查点。对省道、国道的危化品车辆做到逢车必查,对运输危化品车辆违法行为严管重罚;同时,拟在高速公路服务区设立临时检查点,加强对过境危化品运输车辆的安全教育和检查,发放温馨提示卡,提醒驾驶员安全驾驶。同时计划在5条高速进入淮安地界的路段,设置减速震荡带,以对外地途经淮安市的疲劳驾驶的危化品运输驾驶员起到警醒作用,在京沪高速川星服务区前段设立提示牌,提醒危化品运输车辆主动进入服务区接受检查。

4.4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在上级机关加强对淮安市危化品运输管理工作的指导的同时,组织人员赴外地考察,学习外地危化品运输管理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淮安市危化品事故处置工作预案,提高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积极建立由政府统一领导、安监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处置机制,加强应急处置力量、装备和专家库建设,储备相关应急救援物资,完善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开展经常性演练,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

4.5强化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危化品运输单位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特别是要加强对驾驶、押运、装卸人员交通运输和装卸的安全常识学习:检查车辆和驾驶员、押运员证件是否齐全;行驶中是否按照指定的时间和路线行驶,驾驶员是否主动到检查点接受检查和登记,增强危化品运输从业人员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工作。

篇8

关键词:市政工程;安全控制;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市政建设工程投资也大幅度提升,市政工程项目由于投资大、参与主体多、组织关系复杂,在施工的现场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这对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避免市政建设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市政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特点

1.1施工环境比较复杂

市政工程施工的环境比较复杂:地下、地表、高空多层次作业,使用不同类型的机械,工作人员较多,这种环境下的施工安全控制是比较复杂的,施工安全的测定难以控制。

1.2复杂的承包关系

市政工程施工建设往往会出现多层的分包,不同行业、不同部门的介入使得施工不能用统一的管理制度进行规范。

1.3施工队伍比较复杂

市政工程施工队伍的施工工人比较复杂,流动性大,技术专业性低,不同技术品质和不同文化习俗造成集体沟通协调发展的障碍,这种障碍会使建筑施工队伍内人员对现代化安全生产不够重视,安全观念单薄。

1.4施工质量的影响

由于施工质量引发的坍塌、高空落物等问题是安全问题的重要控制内容,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控制问题应该与质量控制联系起来,从安全管理的范围延伸到对质量的控制,质量控制。

二、市政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现状

2.1施工队伍安全管理水平较低、人员综合素质差。

(1)各级施工人员对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存在明显不熟悉、不了解的现象,甚至安全管理人员对各类安全技术标准和规范也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这也直接导致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不够深入,安全检查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使得安全事故隐患不能立即消除或制止,最终导致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2)在安全管理机构设置上也比较薄弱。由于历史和观念的原因,不少施工单位仍然从“节约成本”出发,从组织机构人员配备上忽视安全生产,没有设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或是没有为安全管理人员开展工作提供必需的资金保证和人力物力支持,使得安全管理部门形同摆设,其存在的意义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

(3)施工队伍不稳定,经常临时性招收民工,使得安全教育和培训的持续性、系统性和有效性得不到落实。

2.2施工安全管理意识匮乏

(1)安全管理人员无证上岗。专职安全员的设置是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一种保证。部分市政工程项目安全员多是临时上岗,既不具备上岗证,也缺乏必要的安全专业技能知识,所凭借的仅仅是以往的现场施工管理经验,无法及时发现、汇报和排除安全隐患。施工单位对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缺乏系统性培养的考虑,忽视上岗培训的重要性。对外聘民工更是招之即来,来之即用,无从谈起持证上岗和对其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

(2)机械设备、车辆管理不善,违规使用。市政工程施工使用挖掘机、推土机、摊铺机、汽车起重机、汽车等机械设备较多,违规的操作情况很多,如有的挖掘机既用于挖掘,也用于吊装运送材料,对安全影响很大。车辆超载装运也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不仅对便道损害大,对交通安全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在机械设备的管理上,不少施工单位未对进场机械进行安全综合性能验收,更有甚者,为了节省成本,将不符合强制性标准、已淘汰报废的机械在施工现场超负荷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又超负载运输,直接增加了事故的发生率。

(3)不按规定程序实施施工。一些施工单位在一些大型专项安全施工方案的编审程序实施不规范,或没有安全施工专项方案,或未按既有方案进行施工,或先斩后奏。个别的为了赶工期,强行规定某种不可靠的“方案”,漠视了安全施工专项方案的重要性。

2.3安全教育的形式单一,走过场,缺乏针对性

尽管安全管理部门一再强调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但实际上,安全教育无论在形式、内容、时间及对象上都缺乏必要的针对性。具体到工程中,施工单位三级安全教育台账,包括现行法律法规,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安全操作规程,现场安全防护知识培训,班前安全技术交底等具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对安全生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方面的落实还远远不够。

2.4安全生产责任制及考核落实不到位

有些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到位,对责任制签订不重视,存在漏签、代签现象,没有做到明确到项目部、班组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制并予以实施,特别是对分包单位的管理以及分包方安全责任制建立的管理没有进行有效控制。

2.5文明施工水平低

目前市政工程施工现场多数为敞开式施工,施工现场脏、乱、差,施工便道坑洼不平影响通行以及造成的扬尘污染、污水横流以及建筑材料乱堆乱放等已经成为了市民对市政工程施工工地生产投诉的主要原因。有些市政工程施工单位更多的是推卸责任,不从根本上找原因,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长期以来,形成了文明施工缺乏手段、管理水平不高的局面。

三、市政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对策

3.1完善安全组织规制

所有工程施工项目必须编制施工安全组织设计,并在完成设计之后制定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安全质量计划目标、安全管理规则,实行安全质量技术交底。此外,还必须关注安全机制的责任制度。规范地建立各类安全合同文本,建立安全制度出台前的审核工作。

3.2建立施工安全培训机制

施工安全培训机制建立的首要任务是规范培训的人员,人员分为必须培训、适当培训两种。必须培训的人员应该包括:

(1)新进工人必须进行公司、项目部、班组的“三级”安全教育,且须经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操作岗位。

(2)企业待岗、转岗、换岗的职工,在重新上岗前必须接受一次安全培训,其中变换工种者应进行新工种的安全教育。适当培训的应该包括:首先,原有工人应每年度接受安全培训,法定代表人、项目经理培训也应该有明确地时间规定。其次,专职安全员应该进行适当地培训。必须持证上岗,企业进行年度培训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项目部应成立安全管理小组,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新员工上岗前培训,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

3.3确定安全施工责任制

确定安全施工责任制应根据每个施工项目的目的性质、规模和特点,成立以项目经理为主的安全生产委员会或领导小组,配备规定数量的专职安全管理员。特别要注意对项目经理的安全责任制控制,要从管理者的角度控制其对承担的工程安全施工的直接领导责任。另外,还应该建立项目部安监部门,其职责应该包括负责制订工程项目安全工作与经济挂钩的实施细则,直接控制使用安全奖金,严肃查处事故和违章违纪行为,对安全工作实行重奖重罚。负责审查工程分包单位的安全资质。贯彻落实对分包单位的安全管理规定。监督承发包项目有关安全文明施工与经济挂钩办法的实施。

3.4强化现场环境的安全管理

考虑到市政工程施工的现场环境会比较复杂,应该就施工的环境进行控制。控制复杂环境就要多设立管理部门,在施工项目部设立现场安全部门经理,经理以下应该分设安全主管和健康主管。安全管理包括施工安全、安全、机械安全、消防安全、劳动防护用品等;健康管理应该分设健康检查部门、环境检测部门。健康检查部门要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对工人身体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环境检测部门要对施工环境的水文、地理、尘土、噪音等环境问题进行监管。

结束语

在市政工程建设中如果发生安全事故,会给该城市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施工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控,确定安全施工责任制,强化现场环境的安全管理,建立施工安全培训机制,以便全面保证施工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2]蒋飞.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J].山西建筑,2009,35(2):213-214.

篇9

关键词:市政工程;安全管理;问题

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和企业经营机制的逐步完善,市政工程行业对安全生产的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受到社会和公众舆论的广泛关注,安全生产成为稳定社会局面的热点和焦点。当前,建筑行业施工安全生产事故频繁发生,特别是重大伤亡事故呈上升趋势。因此,需要加强市政工程安全管理,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 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特点

1.1作业环境差

市政工程由于露天作业情况较多,受天气、温度影响较大,气候的变化往往会严重影响到施工和生产安全。此外,受交通的影响,不少市区工程本身存在着较大的交通安全隐患。

1.2施工作业方法多样性

由于地理条件、地质情况等的不同,即使是同一种作业项目,其施工作业方法也可能不同,这也导致了安全技术及安全管理上可能存在很大的不同。

1.3作业场所多变,作业环境复杂

市政工程施工既有城市立交等高空作业,也有地铁等地下空间施工;既有跨河流的大桥施工,也有穿越山体的隧道工程;既有一次性作业,也有改造、整治等维护内容;既有主体工程,也有管线配套施工;既有郊区空旷的作业场面,也有市区交通拥堵地段的作业环境。因此,市政工程的作业环境有着相当程度的复杂性,这给安全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4高处作业难度大,影响面广

城市市政高架、桥梁项目施工,不仅存在高空作业,而且往往下方两侧道路作为车辆、行人的交通通道,通行不断,对脚手架安全、高空吊装等都产生较大影响。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往往可能伤及过往车辆及行人,影响面大,给社会带来一定损害。

1.5人员安保知识贫乏

目前,市政一线工人大量从农村中农民转化而来,缺乏市政工程施工经验,自身安全保护知识缺乏,对不良行为自控能力较差,人员流动性大,缺乏一系列的安保知识教育和安保制度的约束,容易造成这类群体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1.6复杂的承包关系

市政工程施工建设往往会出现多层的分包,不同行业、不同部门的介入使得施工不能用统一的管理制度进行规范。

2 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对策

2.1做好安全管理思想教育

做好安全管理工作,首先要处理好安全与思想的关系。常言道:思想是人体的灵魂,思想决定行为。人们做事,也总是离不开思想的指导。我国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安全生产的总指导方针,也正是要求我们从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采取各种可能的措施,将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或安全事故扼杀在萌芽状态,以最大可能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

要通过经常性的安全教育,从思想源头上提高职工安全作业意识,提高职工安全技术水平和知识。安全教育首先要提高职工,对安全生产重要意义的认识,以增强关心人、保护人的责任感;其次职工必须熟悉施工工艺、方法,施工生产危险区域及其安全防护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再次就是结合自身工种特点,加强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技术知识包括特殊作业安全防护的培训教育。

2.2 确定安全施工责任制

确定安全施工责任制应根据每个施工项目的目的性质、规模和特点,成立以项目经理为主的安全生产委员会或领导小组,配备规定数量的专职安全管理员。特别要注意对项目经理的安全责任制控制,要从管理者的角度控制其对承担的工程安全施工的直接领导责任。另外,还应该建立项目部安监部门,其职责应该包括负责制订工程项目安全工作与经济挂钩的实施细则,直接控制使用安全奖金,严肃查处事故和违章违纪行为,对安全工作实行重奖重罚。负责审查工程分包单位的安全资质。贯彻落实对分包单位的安全管理规定。监督承发包项目有关安全文明施工与经济挂钩办法的实施。

2.3 强化现场环境的安全管理

考虑到市政工程施工的现场环境会比较复杂,应该就施工的环境进行控制。控制复杂环境就要多设立管理部门,在施工项目部设立现场安全部门经理,经理以下应该分设安全主管和健康主管。安全管理包括施工安全、安全、机械安全、消防安全、劳动防护用品等;健康管理应该分设健康检查部门、环境检测部门。健康检查部门要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对工人身体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环境检测部门要对施工环境的水文、地理、尘土、噪音等环境问题进行监管。

2.4完善安全组织规制

所有工程施工项目必须编制施工安全组织设计,并在完成设计之后制定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安全质量计划目标、安全管理规则,实行安全质量技术交底。此外,还必须关注安全机制的责任制度。规范地建立各类安全合同文本,建立安全制度出台前的审核工作。

2.5 提高安全技术知识

市政工程的特点决定了施工生产中的安全技术涉及面广泛,需要解决的问题多样。技术保证就是要在对施工要求与安排、施工环境、技术设计、监控管理的要求以及相关事故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可能存在的事故要素(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起因物、致害物和伤害方式等),通过整理、分析、评价,建立起适应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科学的技术保证措施,以控制或消除施工生产过程中的意外情况发生,杜绝重大安全意外事故和伤亡事故,避免或减少一般安全意外事故和轻伤事故,最大限度地确保建筑施工中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在贯彻实施安全技术措施时,要认真进行安全技术措施的交底;安全设施、防护装置实施应列人施工任务单,责任落实到班组个人,并实行验收制度;加强对安全技术措施实施情况的检查,并建立与之匹配的奖惩制度。对于大型体或大面积、结构复杂的重点工程,除在施工组织总设计中编制安全技术总体措施外,还应编制单位工程或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措施,详细制定有关安全方面的防护要求。

2.6 建立施工安全培训机制

施工安全培训机制建立的首要任务是规范培训的人员,人员分为必须培训、适当培训两种。必须培训的人员应该包括:①新进工人必须进行公司、项目部、班组的“三级”安全教育,且须经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操作岗位。②企业待岗、转岗、换岗的职工,在重新上岗前必须接受一次安全培训,其中变换工种者应进行新工种的安全教育。适当培训的应该包括:①原有工人应每年度接受安全培训,法定代表人、项目经理培训也应该有明确地时间规定。②专职安全员应该进行适当地培训。必须持证上岗,企业进行年度培训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项目部应成立安全管理小组,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新员工上岗前培训,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

3 结束语

总之,市政施工的安全管理一定要完善安全组织规制,确定安全施工责任制,强化现场环境的安全管理,建立施工安全培训机制,在“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环境下,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持之以恒地开展安全教育和不断提高安全操作技能,扎扎实实地做好安全预防工作,认认真真地落实安全防范措施,立足于施工企业安全自控,落实施工现场安全监控,只有这样,在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才能有效减少和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钟骏武.浅析市政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8).

[2]孙乐.浅谈市政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监督[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12,(02).

[3]刘磊.市政工程施工管理探讨分析[J].价值工程,2011,(09).

篇10

关键词:高校治安;防范意识;管理机制

一、大学校园周边治安环境现状和特点

近年来,随着新兴大学城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大学城已经成为城市重要的区域之一。而因其地处郊区、人员构成复杂等因素的影响,校园周边的治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大学生人身财产安全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认清当前高校周边环境的现状、深入剖析其原因、完善高校其周边综合治理机制等成为高校发展和稳定亟需解决的问题。相较于城市的一般区域,大学城的治安环境明显比较复杂,混乱,且难以管理。其往往表现出以下情形和特点:

(一)治安问题多样

第一,食品安全问题。由于校园餐厅食物种类有限,就餐人数较多等原因,一些学生往往喜欢去校园周边的小店或小摊贩处就餐。由于网上订餐平台并无健全的监管审查制度,网上餐馆无照经营的情况也比比皆是。

第二,道路交通安全问题。高校周边几乎成为 “黑校车 ”、“黑出租”的集散中心,一些轿车无证无照经营,车辆多数安全性能较差,驾驶人员身份复杂,缺乏必要的交通法规意识和安全常识,一旦发生事故,师生利益很难得到保障。①加上网络订餐过程中的送餐车频繁来往于校内校外,也是产生交通安全问题的又一因素。这些都会对师生、行人人身安全产生危害。

第三,校外租房管理问题。高校学生在外租房的现象较为普遍。但一些出租房屋的业主手续不全。

第四,文化娱乐设施无序问题。在高校周围总会有许多网吧、酒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这些娱乐场所往往经营管理秩序较差,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消费欺诈、胁迫消费等问题。

第五,校园周边财产犯罪问题。最为常见的是盗窃问题。消费欺诈问题也长期存在,许多理发店胁迫消费,还有一些驾校也对学生这些弱势群体在消费过程中加价消费。

第六,校园周边暴力犯罪问题。由于校园周边人员混杂,周边环境复杂,社会治安管理薄弱,一些暴力犯罪往往发生在学生身上,对其身体和心理造成极大的损伤。社会闲散人员会对弱势学生实施抢劫、勒索和伤害等恶。

(二)人员复杂

从以上校园园周边治安问题来看,高校周边的人各种各样,人员混杂,素质层次不一、流动性强,其中既涉及正常营业的经营人员,也有校园周边居民和校内外学生,还有一些无业闲散人员、民工等。相较于社会经验较少、不太成熟的学生们,两者之间的强弱差别明显,这是使学生们人身、财产安全造成损失得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影响校园周边治安环境的重要因素。

(三)救济途径艰难

周边环境问题不仅是学校的事情,也是当地政府部门的事情,而且涉及到公安、工商、城管、交通等许多政府职能部门。但高校保卫部门安全防范的管理权限仅限于校园内部,在整治周边环境时,由于没有执法权限而显得有心无力。此外,在整个校园周边环境中,学生们的社会经验较少,加上法律意识不强,作为相对弱势一方,在权益受到侵害后往往有较少的救济途径。在消费过程中遇到权益被侵犯后很多人会束手无措,忍气吞声的占多数。

二、大学校园周边治安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校方管理疏漏造成治安问题层出不穷

1、饮食安全问题校内的诱因

第一,通过对天津西青和津南两处大学城的调研,校内餐饮店和食堂的食品安全问题相对较少,但是也存在一些个别食品安全问题和管理漏洞,主要是学校对这些餐饮和食堂的监管没有落到实处,存在监管漏洞未能做到实时监管,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第二,大学的开放式管理,使得校外食品肆意入校,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学生的权益维护将存在很大的难度和风险。

2、校方对校内交通管控过松

近年来,通过对津南和西青两所大学城的调查发现,网络饮食软件订餐的盛行,外卖车辆穿梭于校园内外,给校内的交通安全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此外,在各学校的周边特别集中于学校门口和车站附近依旧有很多没有经营资质的黑出租,这也在无形中提高了师生的安全风险。这些问题都反映出,校方对于校内交通的管理机制是亟待完善的,需要校方做出进一步的安全考量和规划。

3、安保措施不得当

通过对几所大学的调查,普遍在师生中存在被骗、失窃现象,目前两地大学城对这些安全问题已经引起高度重视,但是,对这些问题的宣传策略有待完善,有些师生对校方的管理机制依旧很陌生,师生和学校保卫处的联动机制并不健全,也没做到有很好衔接,事发后也不是很清晰救济途径有哪些。同时各高校的打击力度也有所不同,并没有形成惯常有效的管理机制,大多处在对个案的侦破打击上,以此来震慑不法分子,没有从根本上形成有效的制度管理。此外,各所高校之间的安保信息的沟通交流并不畅通,缺乏沟通和共同联防。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4、校方制度层面不健全,使得问题不得根本解决

从总体上看校园安全问题,全国各所大学都有着自己的规范机制,但是由于行政执法权的限制和实践困难,这些规范机制并没有得到实际且长久的落实,针对不断层出的新情况、新问题,各种对策措施不尽统一,因此面对新的形势各高校的制度势在必行。

(二)大学师生安全防范意识淡薄

当前,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安全防范意识淡薄,是各种校园安全问题的重要起因之一。②

1、饮食方面缺乏辨别力,权利维护力不从心

由于校方对食品的严格管控,校内的食品花样、口味难以满足广大学生的饮食需求,使得许多同学选择在校外餐馆、小摊用餐,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选择外卖,而这些外卖大多都是校外的小作坊制作,其安全问题我们更是无从得知,因此当安全问题发生时,由于学生社会经验缺乏,上当受骗大多采取放任的态度,权益很难得到充分有效的维护。

2、交通出行,规则安全意识淡薄

各种黑车的存在并不是没有原因的,有需求便有市场,广大学生为图方便快捷不顾人身安全,乘坐黑出租出行,大多数学生并不了解乘坐黑出租所带来的不利的法律后果,也并没有意识到其潜在的安全风险,一旦事故发生后则为时已晚。此外,在两所大学城周边普遍存在学生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跨越护栏,穿越马路,忽视红绿交通指示灯的作用,然而在校园周边这些人口密集区往往车辆众多,不遵守交通规则势必会造成很高的人身危险。

3、缺乏社会经验,上当受骗时有发生

大学生尚未步入社会,意识观念淳朴,然而学校周边人员复杂,学生在学校周边随意外出租房,参加聚会等更是提高了与不良校外人员接触的可能性,这些很容易引发一些不良的事件,使得学生染上不良的嗜好以及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遭受人身财产损失。因此,广大学生对于自身的保护意识、规则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是不得不引其关注的。

(三)校园周边行政管理宽松滋生安全问题

1、流动小商贩难于管理

在大学周边以及校园门口广泛存在着无资质经营的小商贩,由于其极具流动性使得行政部门很难进行统一管理,而新建大学城周边各项设施不仅完善,还没有形成规范统一的管理机制,再加上人员的复杂性,这些都成为了安全隐患滋生的土壤。③

2、固定商铺资质审查过于宽松,网络餐馆疏于管理

小商铺、小作坊的卫生状况一直饱受质疑,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卫生许可、经营资质的审查并没有落到实处。特别是最近兴起的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并没有对小商铺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行政管理部门监督空白。相对于公开的店面,这些网络餐铺又多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其食品安全在这种属于管理的情况下势必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3、校园周边警力安保不足,应急机制不完善

通过对津南、西青两地大学城调研,在大学周边警力配置方面并不是很充足,这使得不法分子肆无忌惮侵害师生权益,违法乱纪时有发生,根据调查,在两处大学城周边都普遍存在着盗窃、纠纷争端难以解决的现象,各种矛盾较为突出,而学生则是主要的受害群体,当学校尽到其自身的安全防范义务时,行政机关更应该加大对大学周边的警力投入,严打不法分子,确保广大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④

三、高校周边治安环境整治对策

目前,高校周边治安环境的相关研究多集中在保卫学,管理学,行政学这些方面,以治安防御的科技手段、联防机制、安保人员素质、治安经费等方面为主,对此问题少有法律对策的相关研究。因此,高校周边治安环境的法律对策对提高高校周边治安环境管理水平具有很大意义。

(一)探讨高校校园法的建设

经过 30 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宪法》为依据,以《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为核心的一套高等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但这些大都关涉高校文化建设,很少涉及治安环境方面,高校和政府在治安环境方面的法律地位没有明确。《高等学校内部保卫工作规定》、《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治安保卫工作的通知》等治安规范效力层次较低,内容繁杂,适用的难度性较大,而且以上规范多集中于高校内部治安问题,对高校周边治安问题缺乏法律规范,仍需完善周边治安问题的法律对策。1990年美国公布了《校园安全法》,以联邦法的形式确立校园在治安环境上的法律地位。我国可以借鉴美国做法,在法律法规中明确校园治安权限的范围,提高高校在治安环境中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尤其要明确高校对周边治安环境的管理权限。因为目前高校治安的内容大都集中在校内,对高校周边的治安环境缺少执法依据,容易引起周边民众的不服,增加两者的冲突。依靠政府相关部门的配合又增加了治安的难度和成本,不能实现持续性的治安环境管理。因此,我国急需建立法律效力层次较高的高校治安法,增加高校的治安执法权限,明确高校在周边治安环境中的法律地位,增强现有法规的统一性和可操作性。增强高校执法权的重要任务在于设立专门的校园警察来维护校园安全,因为学校的保安队伍建设普遍较落后,应对校内外突发事件的能力不够。同时增加治安信息公开内容,保证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知情权,高校要定期公开治安工作内容及违法犯罪等安全事件,提高高校学生的安全意识。⑤缺乏治安信息公开的必要程序,也要受到行政处罚。

(二)建立大学城治安联动机制

首先要以法律明确各政府部门在高校周边治安中的职责。高校周边环境管理不仅是高校一方的事情,也涉及到公安、工商、文化、税务、城管和交通等许多政府职能部门,需要各政府部门与高校配合,“政校联手”才能针对性地解决如何保护高校师生人身财产安全问题。其次实现政府和高校治安工作的协调,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高校周边的治安设施建设,同时也便于对周边环境的监管,如摄像头、路灯的安装工作,提高治安工作的效率。再者要加强各个高校之间治安力量的结合。大学城的发展,为各个高校治安合作提供了地域条件,有些大学实际上是共享一个周边治安环境的,违法犯罪活动又具有很大的流窜性,因此各个高校联手治理周边环境能节省治安成本,提高危险的预防能力。建立周边环境治理大学城联席会议制,高校间可以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实现治安信息的交流,提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集中研究相应的解决措施。⑥联席会议要着重加强高校之间保安队伍建设,以维护共有的大学城周边治安环境,以减少各个高校的治安工作压力,充分发挥高校自身的治安作用。完善政府部门之间、各个高校之间、政府和高校之间要建立治安联动机制,才能有效地协调高校周边的治安力量,解决高校周边环境存在的问题,为高校师生创造一个安全、文明的校园环境。

(三)明确法律责任,实行责任追究制

制定高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考核办法,要根据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合理划分责任,制定具体的工作目标。根据高校周边环境治理目标任务,对各个治安主体进行考核,定期公布考核结果,将考核结果与年终考核挂钩,考核不合格的部门和个人,要限期改正。对工作造成重大损失或影响的部门或个人,实行法律责任追究,给予行政处罚甚至刑事处罚。⑦完善高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监督制度,定期对周边环境进行监督检查,促进治安主体落实法定职责。《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规定》自2016年2月27日起施行,为推进社会治安治理,健全了领导责任制,推行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各部门落实、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格局。高效周边治安属于社会治安的重要部门和敏感区域,可以借鉴以上责任追究制度,在政府、各部门、各高校间建立高校治理管理责任制,才能有效地对治安工作定量考核以及开展奖惩评价。

(四)完善高校治安问题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针对校园的治安特殊性,应该采取多种解决方案,提高纠纷解决效率。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作用,增加学校在纠纷调解中的能动性。在高校学生和周边人员发生冲突时,高校要积极进行调解、帮助学生进行和解等,有效地为学生解决问题,对学生给予切实的法律保护,使得学生不再是“有苦无处诉”的群体。高校自身和周边利益群体发生冲突时,要尝试通过和解、调节等非诉手段解决问题,有利于周边利益群体的配合,提高问题的解决效率,减少诉讼成本。在调解中,要考虑相关群体的利益表达和利益分担,对于“黑车”、摊贩、发传单等行为,我们应加强合法行为引导,积极的听取相关利益群体的意见,通过协调利益关系,来改善校园周边环境,增强治安法规的执行力。高校治安主体要改变思维模式,从宏观治理的角度,只有将周边群体的利益问题纳入到大学周边环境管理的总体考虑之中,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周边的治安环境问题。

(五)加强高校周边区域规划

第一,要严格执行高校周边市场单位经营审批工作,保障高校周边商业行为的规范性和合理性。随着大学校园的建立,高校周边出现了各种商业模式,为建立良好的周边环境,行政管理部门应严格执行高校周边营业场所的设立规定,特别是对一些娱乐场所的经营要加强审批和持续监督。商家必须符合注册的标准才能发放经营许可证,防止无证经营、非法取得许可证的现象发生。对一些安全条件不达标或不符合法律要求的商业要给予关停,加强对经营单位的法治教育,提升其守法意识。⑧对餐饮行业,要检验食品是否符合卫生质量要求。对违法者,应及时给予警告和限期整改的处罚措施,如仍不符合食品安全质量,应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停产停业。第二,禁止在大学周边建工厂,因为其不仅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环境,而且工厂区的流动人口增加,人员构成复杂,容易诱发治安问题。因此将工业区和高校区要进行区域划分,可以减少治安环境的复杂性。第三,加强高校周边基本配套设施建设。推进高校周边环境优化进程,必须重视其环境周边硬件建设。保障周边交通信号灯的正常运行,增加市郊公交车路线和班次等,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将对高校周边环境建设起到积极推进作用,会大大减少周边环境治理的难度。⑨高校周边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问题,具有多变性、长期性的特点,它的治理不仅仅是高校本身的事情,也是整个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事情。

(六)加强高校师生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

老师和学生作为高校的主要成员,深受校园周边治安环境问题的影响。因此整治高校周边环境必须先从师生自身出发,重点加强学生的法制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措施,适当开展一些有关安全教育的活动,通过实际的案例宣传,提高同学们的法律意识,如遭遇欺诈或产品侵权时,如何利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促使学生在知法、懂法、不违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有效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

四、结语

高校治安环境是社会治安环境的重要部分,高校周边治安环境又是治理的难点,高校等相关治安主体的权责尚不明确,急需完善相关法律,为高校治安治理提供制度保障,同时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高校治安环境提供人力、资金等支持,才能有效地改善高校的治安环境,提高高校治理水平。

注解:

① 罗金凤、杨毅、曲永照:《高校周边治安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治理对策研究》,载《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第39页。

② 田晓玲:《浅谈影响高校治安环境的原因和对策》,载《高校讲坛》,2009年第7期,第 10页。

③ 张蓓蓓:《高校周边环境治安管理对策》,载《消费导刊》,2008年第3期,第123页。

④ 梁晓春:《高校治安治理面临的新挑战与对策》,载《管理方略》,2009年第8期,第25页。

⑤ 李福华:《大学治理与大学管理》,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5页。

⑥ 林生:《高校周边环境现状问题与治理对策》,《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第13页。

⑦ 吴慧平:《西方大学的共同治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3页。

⑧ 刘东杰:《高校周边综合治理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载《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第12期,第23页。

⑨ 林生:《高校周边环境现状问题与治理对策》,《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第35页。

参考文献:

专著:

[1] 李福华:《大学治理与大学管理》,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2] 吴慧平:《西方大学的共同治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3] 许为民:《学术与行政:中外大学治理结构案例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4] 张国有:《大学理念、规则与大学治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5] 安宗林、李学永:《大学治理的法制框架构建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6] 马钦荣、刘志远:《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探索与实践》,华东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期刊:

[1] 罗金凤、曲永照、张学立、王亮亮:“高校周边环境治理状况调查报告”,载《山东商职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2] 童金元:“高校周边环境存在的问题与治理对策”载《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

[3] 林生:“高校周边环境现状问题与治理对策”载《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