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产品的需求范文
时间:2023-09-25 18:23: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农产品的需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任何一个需求产生之后,到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完成经历了许多环节,每一环节都又受到若干因素的制约。下图是一个需求引导过程模型,这一模型共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前期消费教育阶段、营销定位和促销阶段。而消费教育阶段包括,由需求产生、动机的强化,并形成消费欲望的过程。之后进入第二阶段,即企业的营销定位阶段,包括知觉、学习、态度等心理因素交互作用。最后是消费产生购买决策和购买行动的过程,也是企业进行促销的阶段。三个阶段相互联系,构成了企业对产品消费需求引导的全过程。
1.前期教育阶段。整体产品包含了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附加产品几个层次。当人们生活水平还很低时,满足吃、喝、保温等生理需求成为最为重要的需求,农产品更多的体现吃饱、营养等核心产品层面。当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需求层次上升,除了生理需求,还有社交需求。这时,农产品还要体现“有面子”等层面。人们的需求组合也是在逐渐的改变,而与之相配的新的欲望会相对滞后,这必然需要企业和社会大力宣传,从逐渐被人们接受,形成一股新的消费时尚,而这是将某种隐性需求转化为显形需求的过程。现实生活中,牛奶、饮料等加工食品的销售过程都经历了前期的教育阶段。产品出现之初,许多企业已经做了前期的教育工作,而此时产品销量一直很低,有的企业挺不过来,被淘汰,而留下来的企业在产业成熟阶段得到快速的发展。
2.营销定位阶段
在对消费者进行前期的消费教育结束后,企业就要开始对产品进行营销定位。营销定位的方式包括如下几种类型:根据特定的产品属性来定位;直接冲着竞争者来定位;根据产品不同类别来定位。一方面,营销定位是否准确与龙头企业对消费者心理了解程度成正相关,另一方面又决定企业的经营绩效。
3.促销阶段
龙头企业营销定位之后,就会通过各种媒介组合对消费者进行宣传。消费者对创新农产品的功能、效用、特点要经历复杂认知。感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的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反映。随着感觉的深入,神经中枢把感觉的材料,即商品的个别属性加以理解、联系和综合,产生了整体反映。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的事物的反映,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过程,包括辩识、保持、回忆和再认识等基本阶段。
消费者认知过程结束之后,并不等于必然采取购买行为。一方面还要看消费者态度,满意、喜欢等积极态度有助于产生购买决策。另一方面,还有赖于消费者意志力。消费者在购买行为中表现出有目的地、自觉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因此,企业在促销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提高消费者的兴趣,增强其对产品的评价,强化其购买的意志力;另一方面,尽可能的降低消费者购买行动的障碍因素,比如,我们可以为消费者专门开辟一条免费购物线路以方便其购买。
三、龙头企业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引导策略
1.前期教育宣传要会“借力”
前期教育根本目的改变消费认知,激发消费购买欲望,并通过塑造新产品概念将具体欲望体现出来的需求称为显性需求。这需要进行地毯式宣传,中小企业基本上没有能力办到。但中小龙头企业要学会“借力”,例如企业可以以“典型事件”为切入口,运用公共关系手段,借助媒体力量进行软广告宣传,这样可以以较少资金投入,取得较好宣传效果。
2.以整合营销理念来提升沟通效率
传统营销定位主张,从商品出发向他们认为的消费者展开定位的理念,这是一种由内而外(in-outside)的以“消费者为中心”学说。整合营销传播不同意这种消费者观点,主张由外而内(outside-in)的观点,即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伊犁集团生产出来的冰淇淋名叫“四个圈”,其目标群体是广大的青少年,尤其是学生群体。企业在进入冰淇淋市场之初,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查,与潜在消费进行双向沟通,发现消费者吃冰淇淋的内在动机,不是营养、也不完全是解渴,而是好玩、好奇、有趣。而此时,市场上没有一个企业是将冰淇淋产品定位于一个娱乐产品,而这正好成为企业营销定位点。由于成功运用这种定位方法,使得“四个圈” 冰淇淋产品突破了“和路雪” 冰淇淋产品的重重包围,不断打开了市场。显然基于整合营销条件下的营销定位。
3.市场定位要从消费心理出发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同类企业越来越多,企业之间生产出来的产品本身差别越来越小。在此情况下,仍然沿用传统的营销定位方式,将使企业难以寻找到令消费满意的产品差异化特征,其消费引导的效率将非常低,市面上将呈显出大量“同质化”商品,许多企业销售将陷入困难之中。龙头企业要重视与消费者“互动沟通”,真正了解消费者心理活动,了解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为什么需要这些产品,以往的这类产品那些方面还不能满足他们等。伊犁冰淇淋营销定位企业从中捕做到影响消费者决策的最为重要的消费心理元素,再将这种消费心理元素放大、细分、定位,从而良好需求引导效果。
篇2
【关键词】金融因素;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一、需求视角下影响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金融因素分析
从理论上讲,农产品需求主要包括当期的国内消费需求,储备需求以及当期的农产品出口需求。现实中,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农产品的需求,如人口增长、经济增长、居民收入水平、生物质能源等等。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开放程度日益显著,我国农产品价格受到金融因素的影响程度也逐渐增加。
(一)货币因素
商品价格的变化与货币的量有着直接的关系。从货币角度看,货币量增加造成全球流动性泛滥,从流动性与价格的关系角度看,流动性增加带来通胀预期,通胀预期会导致抬高物价,从而放大供给冲击的影响。同时,我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家,巨额的外汇储备量间接地增加了货币的供给量,在货币乘数效应下,包括农产品在内的商品价格水平上行推动力较大。
(二)汇率因素
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关系直接影响到我国贸易产品的价格和成本。美元贬值导致人民币相应升值,从而导致出口产品价格上升。这种压力如果在金融市场中不能得到有效排解,最终就会在农产品等物价水平上表现出来。由于我国是个净出口国,人民币目前仍然不能自由兑换,本币升值后导致出口带来的贸易收入减少,弥补收入减少的方式之一就是通过抬高国内相关产品价格,因而就产生了处于产业链上游的农产品价格的上涨。
(三)金融投机因素
流动性扩张的另一个后果就是其相伴而生的金融需求(包括投机性需求)的不断扩张。投机需求是指来自国内外的机构投资者通过各种渠道将资本输入农产品市场中,由于国内外农产品价格上涨使农产品投资者产生了价格上扬的预期,这种预期会使一些农产品持有者在供给环节惜售或是囤积,这就加深了供不应求的程度,造成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态势恶化。
二、金融因素影响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实证分析
根据庄岩(2012)的研究成果认为,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主要产品是稻谷、大豆、棉花和生猪。因此,实证分析中使用的数据仍然是这四类主要农产品的相关数据。模型的因变量是农产品的销售量,自变量是基于上述分析而得出的人口数,经济发展程度,居民消费水平,农业外部投资,农产品出口,外汇储备,农产品自身价格,零售环节价格和石油价格,以及政策因素包括货币供给量和人民币汇率均价等。
对上述变量取对数,从而体现影响因素对销售量以及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然后对对数化后的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分别对稻谷、大豆、棉花和生猪进行OLS估计,然后对其残差项进行White Heteroskedasticity异方差检验和序列LM自相关检验。(见表1)
篇3
关键词:农产品大流通 创新机制 多元化 扁平化
引言
农产品大流通的创新机制对于我国的农产品市场供应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是农产品大流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国农产品的流通起源于菜农,主要流向城市与农村的消费群体,农产品的大流通关乎着菜农的收益和城镇居民的生活保障,是我国消费市场中的重要组成成分。但是我国现有的生鲜农产品在农产品市场中的保有量正在下降,难以满足广大居民生活的需要,导致居民的消费与生鲜农产品的生产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我国生鲜农产品在市场中的自给率下降直接导致了其售价的上升,必然会疏远其与普通民众消费需求的距离,因而,从我国的流通领域来看,其对于改善生鲜农产品与民众需求之间的距离,将发挥出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当今我国的农产品消费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流通效率偏低,进而导致供需之间的矛盾加大,如果我国的农产品价格过低将会严重损害菜农的利益,而价格过高又必将会抑制居民的购买意愿,尤其是生鲜农产品对于产品的时限有较高的要求,且在运输流通中的鲜活损失率又偏高,直接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效益,并导致生鲜农产品供给量的下降。因此,研究我国农产品的大流通体系,并提高流通体系的运行效率,将对于保障农民的收益和居民的消费需求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本文在此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多元化、扁平化的我国农产品大流通创新机制。
我国农产品大流通的研究现状
我国农产品大流通的研究理论,是从我国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动力机制、发展趋势和演进规律等方面重点进行研究的,其农产品流通渠道变革的内部原因,主要在于流通渠道的创新改变,而消费者的消费模式转变和流通新型技术的引入,对于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可以预见,我国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将面向多元化和扁平化的未来发展趋势。现今的农产品消费终端模式,已经普遍地出现了超市化和连锁化的发展趋势,并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而现今国外发达国家的农产品供应链变革,也是包含了多种创新因素,例如,销售终端渠道的改善、消费者需求的便捷化倾向、农产品市场的剧烈竞争、政府调控政策的持续作用、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的广阔应用,都促进了国外发达国家的农产品供应链变革。
然而,我国如果要保证消费者的需求增大和购买力增强,必须要以降低我国现有农产品的消费成本为基础,其中主要包含我国农产品的物流成本和交易成本,而对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进行调研,其零售端的农产品流通链将成为主导形式,提供供应链主体的组织规划程度,是改善我国现行农产品流通运行机制的主要手段。在关乎到生鲜农产品的供需要求时,就要从两个主要方面进行考量,其一是居民消费方面的推动力,其二是农民生产方面的推动力,这两点组成了我国农产品流通发展的原动力,其中,以生鲜农产品为流通的主要代表,对整个农产品的流通渠道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利于优化农产品的流通系统。
当今,我国的农产品大流通机制创新已在多个方面开展建设,如:我国农产品的供需研究、组织规划研究的持续完善、组织形式的不断创新、国外农产品引入的竞争机制等等内容,要规划这些内容的创新机制,必须要从组织关系、组织形式、组织文化、组织意识、组织经营等五个方面进行创新。我国的生鲜农产品是农产品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对农产品大流通体系的演进与推动具有强大的推动力,但是当前我国在此类方面的研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仍然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理论,因而研究其创新机制具有推动农产品多元化、扁平化发展的具体意义。
多元化的农产品大流通创新机制
农产品大流通创新机制是一种组织关系、组织形式、组织文化、组织意识、组织经营的组织型创新,为农产品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利润,我国农产品已从生产加工环节逐步转变成了流通环节,大流通的环节正越来越多地控制着我国农产品的供需及价格,因此,我国农产品大流通的创新机制更将有利于流通损耗的降低,以及产品价格的稳定和供需失衡的缓解。
(一) 多元化的农产品城市配送模式
城市是农产品最为重要的消费区域,当今城市居民的农产品消费质量和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生鲜农产品的消费更是越来越受到城市居民的重视,因此,要尽快提升生鲜农产品的流通效率,以便保证城市居民可以更加快速、便捷的获取生鲜农产品,并且保证足够的数量和优秀的质量。现今如何能够及时地配送到城市之中,是我国农产品大流通体系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在一般在城市中,多元化的生鲜农产品流通具有三类形式:
其一是第三方配送的模式,此类配送模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采用产地直销的流通配送模式,城市居民可以通过网上订购或电话预订的形式,向生鲜农产品生产基地直接发送需求信息,由第三方物流配送并完成送达的工作;第二种是采用销售终端的配送模式,消费者可以通过网上订购或电话向产品零售终端订货,也由第三方物流配送并完成送达。
其二是农产品生产者自营的配送方式。即农产品的生产方向消费者进行自营配送的形式,可直接送到最终消费者的手中。
其三是共同配送模式。由于农产品在各个环节中都被普遍涉及到,因此包含了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工方、终端零售方和消费者等等方面,而从农产品大流通的整个环节进行考虑,优化其配送则会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可以克服多种限制因素,提升我国农产品流通的效率,是多元化流通模式的重要参考内容。
(二)多元化的农产品产销联盟模式
随着城市消费群体对农产品质量要求和安全要求的日益提高,我国农产品的新组织和新形式一直都在不断的探索当中,其中,产销联盟的模式受到了各地区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极大重视,并且产销联盟模式正在日益壮大起来,对农产品的供需配送和质量安全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我国农产品的产销联盟成员,主要包含农产品的生产组织和消费组织,二者的联合则形成了农产品的产销联盟模式,联盟一般采用会员制管理,会员通过缴纳一部分费用,可以享受联盟内规定的权利。而在城市中出现的产销联盟主要有消费者联盟和生产者联盟两种形式,其中消费者联盟较为有代表性的是“大连自然食品消费者联盟”,其组织创新是出于消费者对无公害果菜、肉禽等食品的强烈需求,消费者联盟自发地从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采购。然而,因消费者联盟是一个组织形式,以会员缴纳会费,来满足内部会员建设意愿的需求,所以,联盟中的会员可作为代表,参与到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考察和监督,全面了解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并进行体验活动,确保农产品的安全无害,以满足消费者联盟中其他会员的消费需求。而产销联盟中的生产者联盟可以包含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联社、农业龙头企业领办的合作社等多种组织形式。产销联盟中的生产者联盟和消费者联盟可以在整个农产品的流通中进行沟通交流,生产者通过互动交流,以了解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尤其是对于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并降低消费者的支付压力,从降低流通成本和交易成本等方面进行着手,减少消费者的购买成本,以确保生产者的利益和消费者的权益,实现产销联盟的双赢局面。
(三)多元化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全面发展,电子商务给我国流通行业的发展引入了新的契机。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是农产品大流通的一种新模式,可以促进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快速发展,也有助于农产品流通模式的转变,对于提高生产基地农民的收益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农产品电商业务的快速增长也与多个方面的因素相关:其一,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存在着许多缺陷,限制了农产品高效率的配送。由于传统农产品流通渠道环节过于复杂,其中包含各种不同的流通主体,环节多、参与方多等问题,都会直接导致农产品的流通成本上升,并且影响农产品的流通配送效率,消费者在面对传统流通渠道较高的价格时,既不利于消费购买力的提升,也不利于生产基地农民收益的提高。而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基本克服了传统流通中环节多、流通成本过高的缺点,并且能够保证消费者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其二,电子商务的农村信息建设平台的升级改造,加大了生产基地对外信息的话语权。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的建立及升级改造,为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对话提供了平台,减少了二者之间过多的中间环节,减少了农产品的流通成本和交易成本,其直接的作用就是有效地减少了农产品的销售价格,提高了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并且加大了农产品生产者的话语权,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大市场与小生产之间的供需失衡矛盾,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产品流通市场的优化。
随着电子商务与农产品的相互融合,逐年发展深化,市场机制已经逐渐成熟起来,现今我国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已经形成了三个主要层次:第一层次是电子商务平台为农产品提供了交易的渠道,生产者和消费者可以在网络平台进行互动交流,确保农产品交易信息的畅通与透明;第二层次是电子商务平台既给供需双方提供交易的平台,也可利用网上竞标、竞拍等形式,实现交易双方的实时在线交易;第三层次的功能是最为齐全的,交易双方可以在网络进行互动交流,并且支持在线交易支付,确保交易的实时和快速,销售方可以用最快的时间实现配送,节省了中间流通环节,降低了农产品的销售成本和消费者的购买成本。
农产品的销售流通对于及时、快速和质量等方面的要求正在逐渐提升,消费者为了更加快速、放心地获取农产品,逐渐转向电子商务的购买趋势更为突出,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仍然存在着较大的拓展空间:其一,农产品的销售平台构建需要更多电商的积极参与,以增加农产品电商发展趋势的竞争力,确保服务的信誉和产品质量的安全;其二,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欠缺,消费者对质量高、安全度好的农产品需求与日俱增,因而注重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扩大其知名度,以便实现农产品生产销售的稳定增长与长远发展;其三,农产品网上销售必须注重及时性原则,即完善的物流流通体系,对于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这一直是关乎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长远发展的重要环节;其四,形成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规模效应,因为个人或家庭式的农产品网上购买数量有限,且由于物流配送费用和配送时间的双重制约,影响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实际发展,因此要加大考虑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规模效应,以便能够较大的节省农产品购买费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可以通过加强组织等创新方式,以学校、企业、机关等为规模效应实现的对象,以便取得较大的销售规模,实现生产方和购买方的双赢;其五,由于我国的农产品生产者中个体户较多,且这些单个农户在农产品电商技术的建设、市场建设和物流配送等问题中,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和劣势,因此,需要对这些生产者加以组织,以发挥专业合作的组织形式和积极作用,提升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建设和运行效率,促进产销双方的共同利益。
(四)多元化的农产品连锁经营模式
现今亚太地区的农产品经过超市销售的数量已经超过了70%,发达国家的美国则已达到了80%,但是我国的比率却还没有超过30%,而农超对接的农产品销售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连锁经营方式,在我国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消费者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价格的考虑较多,多元化的连锁经营模式在解决这一问题上具有很大的优势。
连锁经营作为一种有效的流通创新经营形式,可以实现农产品交易的规模效益,当今我国的连锁经营模式发展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第一,连锁社区的菜店模式,其主要存在于大型农产品连锁店或居民社区当中,可以方便居民随时的消费需求,并且能够确保农产品的质量较高、安全性好,价格相对便宜,由于连锁社区菜店可以采取加盟店和龙头企业主导的形式,且连锁店的农产品具有种类多、需求量大、价格相对便宜等优势,使得社区菜店成为城市农产品销售的重要网络渠道;第二,农超对接的模式,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超市相互对接,实现了农产品的生产销售一体化进程;第三,连锁品牌直销模式,城市居民对无公害和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加大,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已被摆在了消费选择的首位,因而实现连锁品牌直销模式,结合农贸市场和大型超市或零售店等,建立连锁品牌直销,按照产销地划分,为居民提供农产品的供应。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增加和对健康的日益关注,中高收入人群对优质农产品和品牌产品的需求持续上涨,我国居民收入的阶层化发展趋势已经逐渐呈现出来,不同阶层的消费需求也层次分明起来,因此细化农产品市场,根据不同阶层的需求建立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模式,形成个性化、专业化、多元化的农产品连锁经营模式,以消除消费者顾虑,满足各种人群的消费需求。
扁平化的农产品大流通创新机制
多元化的农产品大流通具有现实可行性,而其更需要扁平化的农产品大流通创新机制,可从配送技术创新、产销衔接创新、流通模式创新、购买方式创新四个方面加以完善。
(一)扁平化的农产品配送技术创新
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的引入,对农产品的流通效率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并且可以极大地提升农产品市场的效益,现代配送技术在农产品流通的促进方面可以从两个方面体现:其一,现代信息技术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而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同样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引进,我国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非常迅速,且随着电商和农产品结合的深入与机制的深化,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逐渐成熟;其二,现代信息技术对于传统农产品物流的提升作用明显,如在物流信息管理、信息结算系统、信息系统的建立,还有信息联网动态系统,保证了农产品流通的高效化和及时性,降低了农产品流通的成本。以信息化为代表的配送技术创新,促进了农产品流通的及时、动态、高效、低成本等进程,并且由于其提供的农产品信息具有广泛性和互动性特点,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现代配送技术是物流技术革新的基础,特别是在农产品流通和生产加工、配送等方面的衔接更加高效、廉价,降低了农产品的损耗与维护成本,合理的安排调度和及时的供需信息,确保了农产品流通的高效。特别是配送技术中专业设备的应用及提高,与农产品流通相结合,实现了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流通效率,降低了消费者购买成本,促进了市场销量,提升了菜农收益。因此,信息新技术的引入,在未来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发展中,主要集中在新的期货交易模式、支付方式、网络平台建设、流通新理念的更新等,都将对农产品流通革新形成推动作用。
(二)扁平化的农产品产销衔接创新
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机制的建设,主要是为了保证市场的供需平衡,确保生产方和购买方的共同利益,即消费者购买到质量高、安全性高的农产品,而生产者可以获取更合理的收益,因而实现产销的衔接,并进行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从国外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发展经验来看,流通渠道的发展先后由生产者、中间商和消费者来主导,当今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的主导者为零售商。零售商占据流通渠道的主导位置,与其在农产品的终端销售地位分不开,零售商可以及时掌握农产品销售的供需信息,对农产品销售的种类、价格、地域、距离等都有详细的了解,而零售商与消费者的接触又最为密切,因而消费者在其中的权利也越来越受重视,可以较直观地体现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进而作用到中间商和生产者。而要加强终端渠道的力量,以便可以实现农产品产销的衔接,以扁平化的产销衔接创新形式,来加强消费者和终端销售商的话语权,可以简化流通配送的流程,减少费用支出,这对于减少农产品的中间流通成本,和提升其供需的效率,并减少农产品的流通损耗等都有重要的作用。
(三)扁平化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
扁平化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是流通创新的重要内容,一般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完善整个大流通的基础设施建设,消费者消费模式的转变和新技术的引入,将为我国农产品的配送体系优化提供保障,虽然,现今我国农产品的大流通体系建立及完善,还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不足,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但是,由于消费模式的转变与新技术的引入都有很大的扩展空间,所以,对其优化可以从完善农产品流通配送的信息平台建设,专业化的农产品流通配送和标准化的农产品包装、加工、运输环节的相应整合,以有效确保农产品质量和安全;二是建立会员制的配送组织,组织内的成员,可包含农产品的生产者、需求者、零售方和配送方,通过农产品信息平台,掌握流通链的动态信息,实施共同配送的目标。三是提高流通组织化的程度,减少流通环节的成本,引导农产品经销商转变交易思维方式。
(四)扁平化的农产品购买方式创新
随着消费者消费水平和消费要求的提高,已经从以往的被动式购买方式向有选择性的购买方向转变,消费者对购买农产品的选择更加趋向于多元化、个性化、高质量、高安全和高附加值等方向发展,而农产品的购买方式创新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传统的农产品批发向大型的物流中心转变,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扁平化的农产品服务;二是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直接供应模式,以无公害为出发点,实现生产的标准化,满足消费者对鲜活、高量的农产品购买需求,其中,电话预定、网上交易和城市配送等新购买模式正在蓬勃发展。
结论
我国的经济发展必然促进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尤其是当今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居民对健康的关注度非常高的时期,农产品是民众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保障部分,因而要保证农产品各参与方的利益,减少其中的成本,确保供需平衡,且保证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要求,更要满足市场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分析我国的农产品流通现状,并且从多元化、扁平化的方向来探索我国农产品大流通创新机制的建设,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宋瑛.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演进回顾及思考[J].商业时代,2014.3(7)
2.王伟新,祁春节.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测算[J].经济问题探索,2013.1
3.刘刚.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演变动力机制及创新[J].中国流通经济,2014.1
篇4
关键词:一带一路;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研究
2013年,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开始了“一带一路”战略的总体规划和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极大扩大了我国农产品的市场需求,成为促进我国农业和农产品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随着网络化和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网络营销成为农产品营销的新模式。2015年12月31日,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施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意见要求“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农产品进城与农资和消费品下乡双向流通格局,鼓励大型电商平台企业开展农村电商服务,支持地方和行业健全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等部门关于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有关政策意见的通知》等政策的颁布和实施,促使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迎来发展良机。据预测,未来5年,我国农产品电商交易额占农产品交易额的5%,涉外农产品电商交易额将占1%,农产品移动商务交易额将占2%。因此,深入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农产品营销机会与挑战,洞悉网络营销形态对农产品营销的需求,提出有针对的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建议,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我国农产品营销机会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农产品网络营销机会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存在较强的互补性,以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农产品贸易为例,柑橘、苹果、鸡肉、烟草等种类农产品是中国向东盟国家的主要出口农产品,特别是随着中国与越南签署《农产品贸易合作备忘录》,中国向越南的水果出口额急剧增长,而东南亚国家的热带水果、动物油脂等农产品有效补充了中国国内市场需求;其次,农产品网络营销可以借助电子商务平台缩短出口农产品的供应链,让生产厂家直接面向国外消费者,将传统的外贸环节“生产厂家―出口企业―国外批发商―国外零售商―最终消费者”缩减为“生产厂家―最终消费者”;再次,网络营销模式打破了营销的地域限制,能够极大扩大潜在消费者范围,消费者范围扩大的同时也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提出了新的需求,有助于带动整个农业产业链的转型和升级;最后,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支持下,越来越多国内农业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和固定资产投资等形式参与到农产品国际化中,农业企业通过实施“走出去”既实现了农业资源的全球布局,也促进了农业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我国农产品营销挑战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农产品网络营销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农业网络营销意识和能力。发展农产品网络营销,农户的网络营销意识和营销能力是关键因素,实践中,我国务农人口中超过50岁以上的务农人口约占务农人口总数的50%、超过70% 的务农人口仅具有初中文化教育程度,这种农户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对发展农产品网络营销构成较大挑战;第二,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体系。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体系是支持农产品网络化营销的基础,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目前各类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已超3万家,但是总体而言,现有的农产品跨境电商平台较少,加之人才缺乏和资金缺乏,制约了农产品跨境电商的发展;第三,农产品跨境营销物流支持体系。发展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支持体系是关键,特别是我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以水果、蔬菜等短保质期产品的情况下,对农产品跨境营销物流支持体系的要求更高,而东南家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普遍缺乏有效的物流园区恰恰是制约农产品跨境营销的瓶颈因素。
三、网络营销对农产品营销的需求分析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网络化营销模式发展迅速,以中粮集团的网络营销平台“我买网”为例,“我买网”已经成为中粮集团农产品引进来和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在支持我国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网络营销形态对农产品营销的影响,网络营销形态下的农产品营销应重点关注用户需求分析、交互式营销和品牌建设等方面:
1.关注用户需求。网络经济时代,消费者需求呈现出高度个性化的趋势,传统的高度标准化的产品逐渐为高度个性化基础上的离散化产品形态所取代。因此,只有有效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才能够实现产品价值最大化,农产品网络营销必须以消费者需求为基础,通过对用户消费偏好的分析建立个性化、定制化的音乐产品服务,从而满足不同类型消费的需求。
2.交互式营销平台。网络时代极大拓展了消费者的选择空间,使得消费者倾向于通过交互式体验营销的方式比选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并根据体验感受为进一步的购买决策提供依据。因此,随着虚拟现实等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农产品网络经销商应搭建交互式体验平台,此外,可以通过在交互体验平台提供“体验感受”等增值服务,获取消费者的偏好特征,为改进和优化相关产品和服务提供依据。
3.加强品牌建设。一方面,网络的虚拟性特征决定了品牌建设对于所有农产品经销商的重要性,良好的产品品牌奠定了买方和卖方之间信任的基础,也使得具有良好品牌的运营商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更容易为消费者群体所接收;另一方面,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极大提高,良好的口碑得以迅速传播,反之,不遵守市场规则企业的品牌价值也会在网络节点间几何式增长的传播中迅速贬值。
四、“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路径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农产品网络化营销应坚持加强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投资建设、加强对网络新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强化农产品网络化营N物流支持体系建设、建立农产品消费者数据库营销机制以及建立农产品品牌建设和产品追溯机制等发展路径:
1.加强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投资建设。发展“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农产品网络化营销,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是关键,从而为农产品跨国贸易夯实基础,随着《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等部门关于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有关政策意见的通知》等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迎来发展良机,一方面应通过市场激励的方式支持有条件的农业企业投资打造跨境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另一方面应加强电商平台的品牌培育和价值提升。
2.加强对网络新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发展农产品网络化营销,必须以传统农民向“网络农民”的转变为基础,这就要求大力加强对网络新农民的教育和培训,特别是我国现阶段涉农人口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特征对网络农民教育的需求更加凸显。农民教育和培训具有公共物品属性,因此,政府应承担农户的培训投入,一方面,政府应承担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另一方面,政府应积极引导学校、企业农业科研机构等共同参与网络新农业的教育和培训工作。
3.强化农产品网络化营销物流支持体系建设。高度发达的物流支持体系是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基础,特别是对于蔬菜、水果等产品保质期相对较短的农产品网络营销而言,在我国存在密切农产品贸易关系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引导国内农业企业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或者并购等方式强化东盟国家农业物流园区建设,从而有效支持国内农产品出口。
4.建立农产品消费者数据库营销机制。数据库营销是一种建立在客户需求、价格和产品偏好、消费行为特征等定性数据分析基础上的产品设计和品质提升营销方法,是一种对现有资源再挖掘、整合和利用。农产品数据库营销,首先应通过数据分析进行消费者群体分类管理,进而建立消费者的分级管理体系,其次应应用客户关系管理的方法进行重点顾客群体的个性化产品设计和服务提供,为提高重点顾客群体的保有率,向其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
5.建立农产品品牌建设和产品追溯机制。一方面,农产品企业应综合利用各种传统媒介和新媒介形式加强产品品牌宣传,利用网络的规模效应提高产品知名度,扩大消费者群体,另一方面,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关于产品质量、价格、服务等信息能够在网络消费者群体中以网络结构的形式高速传播,一旦出现产品瑕疵,将对产品品牌价值产生极大冲击,农产品企业应有效建立产品质量跟踪和处理机制,通过质量跟踪能够追溯出现问题产品的生产过程信息,通过处理机制能够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并保护产品品牌价值。
参考文献:
[1]安云蓉,国内外农民教育培训模式与机制对天津市农民培训的启示[J].教育前沿,2015,09:291-292.
[2]岳奎,黄斌,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 双重困境下的农民教育培训――基于对全国 6000 位r民的调查分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2:113-117.
[3]付明辉,祁春节,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农产品贸易现状与比较优势分析[J].世界农业,2016,08:180―185.
篇5
[关键词]饥饿营销;特色农产品;区域
[DOI]10.13939/ki.zgsc.2015.01.066
饥饿营销已经在数码、房地产、餐饮、汽车等行业成功应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随着农产品市场竞争的不断发展以及农产品物流运输服务的不断完善,人们对区域特色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强,区域特色农产品的“量”就越来越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因此,适时地将饥饿营销策略应用到区域特色农产品中去,不仅能够提高农产品的利润率,同时也能够提高区域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本文主要基于饥饿营销的相关理论对区域特色农产品实施饥饿营销策略的可行性、具体策略以及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区域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提供新的思路。
1 区域特色农产品饥饿营销的概念
1.1 饥饿营销
现有关饥饿营销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少,只有少数几个学者给出了饥饿营销的定义。
(1)饥饿营销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调低产量,以期达到调控供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假象”、维持商品较高售价和利润率的目的。[1]
(2)饥饿营销就是有意激发消费者的强烈购买欲望而同时不给予满足或者将满足的时机拖延滞后,从而引发消费者更为强烈的购买动机,形成供不应求的抢购现象,从而达到稳定商品价格、获取较高收益、维护品牌形象等目的的营销手段。[2]
(3)饥饿营销就是通过调节供求两端的量来影响终端的售价,达到加价的目的。[3]
可见,饥饿营销是指企业通过控制产品的供给量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并通过高于同类产品的售价获得较高利润的营销方式。它的目的是通过供求关系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以此获得稳定的收益以及提升品牌的影响力。饥饿营销的特征主要包括引起共鸣、限量供应、延时销售、售价较高等。
1.2 区域特色农产品饥饿营销
区域特色农产品是指一个地区以其特有的自然环境条件、生物资源条件以及技术条件生产具有典型特色的农产品。[4]区域特色农产品具有自己明显的特征,首先,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这种地域性特征使得其他地方无法模仿和复制;其次,具有明显的竞争性特征,这种具有竞争性优势的农产品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最后,具有明显的认知性特征,这种认知性能够引起消费者的兴趣和购买欲望。
区域特色农产品的饥饿营销是指通过控制区域特色农产品的种植范围、种植数量、供给时间、供给范围等来调控农产品的供给量,并通过对农产品区域性、特色性的宣传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最终实现以较高价格销售区域特色农产品的营销方式。
2 区域特色农产品实施饥饿营销的可行性分析
本文以消费者的心理诉求为基础,以饥饿营销成功实施的条件为依据,对区域特色农产品是否适合实施饥饿营销策略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2.1 区域特色农产品的优质性分析
饥饿营销成功实施的核心条件是所售产品必须具有优质性。只有质量品质较高的产品才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也才能通过供给量的控制引起消费者的“饥饿”。区域特色农产品一般都属于“三品一标”范围内的农产品,它在区域范围内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口碑,而且消费者的各种心理诉求促使其愿意以较高的价格购买特色农产品。所以,区域特色农产品的优良品质以及消费者对其需求的扩大,促使其可以运用饥饿营销策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促成消费者快速购买。
2.2 区域特色农产品的稀缺性分析
饥饿营销成功实施的关键条件是所售产品必须具有稀缺性,而且产品类型具有大众性,能够被大部分消费者所接受。区域特色农产品的稀缺性主要表现在数量上的稀缺性、时间上的稀缺性以及区域上的稀缺性。数量上的稀缺性是指区域特色农产品的供给数量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时间上的稀缺性是指区域特色农产品的供给时间段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长期需求;区域上的稀缺性是指区域特色农产品的供给范围不能满足区域外消费者的需求。虽然,区域特色农产品的价格要比同类农产品的价格稍高,但是也能够被大部分消费者所接受。区域特色农产品所具有的稀缺性以及大众性使其也能够运用饥饿营销策略进行销售。
2.3 区域特色农产品的宣传促销分析
饥饿营销成功实施的重要条件是对产品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尤其是对产品“限时”“限量”的供应情况进行宣传,以此吸引消费者注意,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区域特色农产品在区域范围内具有很高的美誉度和忠诚度,而在区域范围外则具有很高的知名度,这种口碑式的宣传使消费者更容易接受区域特色农产品。除此之外,消费者对绿色健康食品的追求,对特色农产品的好奇,也是对区域特色农产品进行宣传的主要诉求点。
2.4 区域特色农产品的服务支撑分析
饥饿营销成功实施的补充条件是需要相关的服务支撑。饥饿营销的服务支撑主要包括品牌支撑、培训支撑、人才支撑、物流配送服务支撑、广告宣传支撑、信息服务支撑、区域保护支撑等。为了区域特色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发展,各区域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配套设施和服务支撑体系,完全能够达到实施饥饿营销所需的服务支撑标准。
3 区域特色农产品的饥饿营销策略
3.1 产品策略
在对区域特色农产品实施饥饿营销产品策略的过程中,首先,要保证区域特色农产品的质量,使消费者能够从所购的区域特色农产品中获得满足感,实现区域特色农产品的效用;其次,要设计适合区域特色农产品特征的包装,包括颜色、大小、容量、方便取放、包装结实等;再次,要使区域特色农产品具有统一且容易识别的标识,主要包括产品识别、品牌识别、地理标识识别、防伪识别、渠道识别、包装识别、认证识别等;最后,要控制区域特色农产品的供给量,控制供给量的主要目的一是以量少保证农产品的品质,二是以量少保证农产品的供不应求。
3.2 价格策略
在对区域特色农产品实施饥饿营销价格策略时,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区域特色农产品的定价要高于同类农产品的价格。区域特色农产品的高价是饥饿营销的一部分,价高不仅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还能引起消费者的共鸣,满足其心理诉求。另一方面,区域特色农产品的价格组合策略要灵活。不同的消费者虽然对区域特色农产品的购买欲望很大,但是因其购买力的不同导致最后可能只有一部分目标消费者会选择购买。区域特色农产品可以根据重量或者数量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包装组合和产品组合,然后根据组合的不同设置不同的价格。灵活的价格策略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对价格的要求,这样既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又不失价格优势。
3.3 促销策略
区域特色农产品的促销策略主要包括农产品品质宣传、农产品品牌宣传、农产品销售宣传等。农产品品质宣传主要包括农产品的功能、用途、特色之处等;农产品品牌宣传主要包括品牌文化、品牌理念、品牌价值、品牌地位以及品牌归属感等;农产品销售宣传主要包括农产品的上市时间、销售渠道、销售控制等。此外,还可以通过附加值引导,使消费者在购买区域特色农产品时能够得到某种额外利益。可以根据区域特色农产品的特点设置具有收藏价值、实用价值、文化价值等高附加值的小礼品,以提高区域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消费者满意度的提高。最后,区域特色农产品还应该做好线上的宣传造势,充分利用互联网网络、移动网络以及各种微平台进行宣传和互动。
3.4 渠道策略
饥饿营销的销售策略主要是订单式销售、预订式销售等,其渠道长度相对较短,可以实现“企业―订单―消费者”的销售方式。区域特色农产品在实施饥饿营销策略时,除了传统渠道建设外,应该更加注重网络渠道的建设,并采用与网络销售渠道相结合的订单式销售、预订式销售以及预付式销售等销售方式。网络销售渠道不仅是解决区域性限制的主要途径,而且是减少销售中间环节的主要途径。
4 区域特色农产品实施饥饿营销应该注意的问题
4.1 区域特色农产品实施饥饿营销的质量控制
在生产过程中,区域特色农产品要严格质量把控,完全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施肥、施药,最后保证农产品上市时能够符合“三品一标”所要求的安全标准;在销售过程中,特色农产品必须是优质的一级品,残次品不能出现在饥饿营销的销售过程中。在运输过程中,特色农产品必须进行保鲜、防压、防撞、防碰等保护性处理,以免损害农产品。
4.2 区域特色农产品实施饥饿营销的供给量控制
特色农产品,不管是“真饥饿”,还是“假饥饿”,在实施饥饿营销时都应该注意:一是供给量的控制。不管供给量能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都应该将最优质的农产品销售给消费者,而且不管供给量能不能满足消费者,都必须留有一定数量的优质农产品。二是订单管理。宁可少订单,也不能出现无货可配的情况。
4.3 区域特色农产品实施饥饿营销的保护控制
区域特色农产品饥饿营销的主要诉求点是区域和特色,而特色往往又依托品牌来体现,因此,实施饥饿营销必须从区域和品牌两个方面进行保护。区域保护是指区域特色农产品在实施饥饿营销的过程中,要注意预防非本区域内的同类农产品进入本区域,并冒充本区域特色农产品现象的出现。品牌保护是指区域特色农产品在实施饥饿营销的过程中,要注意农产品品牌的保护,防止其他非本区域内的同类农产品使用自己的品牌。
4.4 区域特色农产品实施饥饿营销的服务控制
区域特色农产品饥饿营销的成功实施必须要有相关的服务进行支持,主要包括:实施饥饿销售的销售人才和管理人才的支持,相应的宣传资金和储运资金的支持,需求信息的调研和网络技术的支持,运输中的仓储和物流支持等。饥饿营销的成功实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所以区域特色农产品在实施饥饿营销时,要根据自身农产品的产品品质、人力资源、销售渠道、促销能力等量力而行,而不应该盲目进行。
总之,区域特色农产品实施成功的饥饿营销,不仅能够获得消费者认同,引起消费者共鸣,而且还能促进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升。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区域特色农产品都适合运用饥饿营销进行销售,这就要求企业或者农户在运用饥饿营销之前,必须对自身条件有清楚的认识,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不仅不会促进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反而会给区域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张燕.饥饿式营销浅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9,12(下):70-71.
[2]王然燃.“饥饿营销”对消费者购买行为影响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2:13-14.
篇6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 金融 需求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9-0144-02
农产品物流是现代物流业的重要分支,一般是指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流动,主要包括农产品生产、收购、包装、运输、储存、配送、流通加工、分销等一系列环节。现代农产品物流涵盖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连接供给和需求主体,在现代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搞活流通,提高市场效率,扩大城乡居民消费,也为“三农”金融服务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总体情况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城乡要素交流的加速以及基础设施的改善,我国农产品物流有了较快的发展。
一是农产品物流总额稳步增长。我国农产品物流总额从2005年的1.28万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2.23万亿元,5年将近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5%。
二是农产品物流主体不断丰富。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运销企业、进出口企业、物流配送企业等多种形式的物流主体不断发展,综合性农产品物流中心加快涌现,大型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大对农产品物流的投入力度,传统农产品运输、仓储、货代企业等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一批新型农产品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形成了多主体、多层次、多模式的农产品物流市场格局。
三是全国性农产品物流通道加速形成。目前,我国在大宗农产品物流上逐渐形成了北粮南运、西棉东运和水陆联运的格局。东北地区与关内地区的粮食物流通道、“疆棉内运”通道、运河粮麦棉物流通道、长江流域稻谷流出和玉米流入通道、东南沿海粮食物流通道等大宗农产品物流通道逐步建成;鲜活农产品流通“五纵二横绿色通道”网络初步形成。
四是新型物流形态和新型物流技术加速发展。农产品仓储保管、运输配送、装卸搬运、分拣包装、自动拣选等专用物流装备广泛应用,条码技术、智能标签技术、配载配送和路径优化技术等得到推广,冷链物流迅速发展。
二、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金融需求分析
随着我国农产品物流进入加快发展期,农产品物流领域的投资力度将不断加大,对金融机构而言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机遇。
一是农产品物流中心的金融服务需求。随着我国农产品生产区域化、市场全国化格局的形成,新型农产品物流中心成为近年来投资建设的重点。以深圳农产品公司为例,该公司不断加快农产品物流产业布局,已先后在深圳等21个城市投资经营管理了32家大型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和大宗农产品网上交易市场,初步形成了一个全国性农产品交易、物流及综合服务平台,成为国内经营管理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第一品牌。全面推行批发市场规划、建设、管理、服务、食品安全的规范化、标准化,实施批发市场“网络化”经营和高端“品牌化”战略。2010年下属批发市场(含网上交易市场)农副产品年度总交易量近2300万吨,年交易额达1060亿元,约占全国规模以上批发市场交易总额的近10%。以每年增长15%测算,预计到2015年,年交易额约可达到2000亿,可见我国农产品交易规模庞大。
据测算,建设一个中等水平的10万平米的物流中心(不算征地)需要投资1亿-1.5亿元。一个大型的农产品物流中心,投资额高达几十亿元。从全国来看,仅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一项,资金需求将以千亿元计。而从已建成运营的大型农产品物流园区运营情况来看,总体情况良好,适合金融机构介入支持。如广东惠州农产品配送中心年交易量达2000多万公斤,交易额近50亿元,农行广东惠州分行与该农产品物流园区合作,在为园区建设方提供信贷支持的同时,为入驻园区的商户、供货商以及上游农户等提供结算渠道、资金划汇、惠农卡及小额贷款等金融服务,开创了城乡商品交易市场综合服务的支农新模式。
二是农产品交易市场改造升级的金融服务需求。据统计,当前全国有4300多家农产品批发市场,承担着大部分果蔬的周转流通,对城市的果蔬产品供应起主导作用。如北京的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承担着北京市蔬菜供应量的70%,果品供应量的80%。然而,我国农批发市场大多数仍停留在批量集中进货、零星批发销售阶段,功能比较单一,交易方式较落后,难以满足当前城市蓬勃发展的农产品交易、中转、集散需求,需要进行改造升级。
篇7
[关键词]电子商务;生鲜农产品;配送模式
[DOI]10.13939/ki.zgsc.2016.32.143
1 引 言
历年来,我国中央政府出台的1号文件都是关注于农业及农村的发展。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我国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基本能够满足中国市场需求,但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传统的流通渠道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高品质和高时效的需求。为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各大电商纷纷开拓线上生鲜农产品市场。但是,目前国内关于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业务仍然处于探索阶段,配送业务还不成熟,配送成本居高不下,配送效率较低,服务水平不高,同时关于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也相对比较滞后,成果较少。因此,在当今电子商务日益普遍的环境下,如何构建有效的生鲜农产品配送模式,缩短生鲜农产品的在途时间,降低生鲜农产品损耗,提高物流配送效率、保证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和新鲜度,对生鲜农产品的物流配送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电子商务背景下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的特点
电子商务拓展了生鲜农产品的交易形式,并且还改变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在电子商务背景下,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的交易和服务的要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有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购物的顾客都希望在交易订单下达后,所购商品能高质量、高速度配送到位。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运作模式主要以B2C模式为主,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生鲜农产品的易腐性
生鲜农产品在配送过程中易腐坏、变质以及易受外界污染等特点会造成食品安全问题,而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的质量要求更加严格。国家肉类食品质量监督中心的抽检结果显示,春、夏季节食物中毒发生的概率最高,其中有 90%以上的食物中毒都是因为细菌数量超标导致的,因此保证生鲜农产品的质量是十分重要的。电子商务背景下生鲜农产品的物流配送方案要确保生鲜农产品的质量,不仅要严把生鲜农产品的供货渠道,更要在运输条件、配送时间、配送距离上进行优化以消除生鲜农产品变质和被污染的隐患。
2.2 生鲜农产品配送的时效性
生鲜农产品的新鲜程度与配送的时间成反比,即配送的时间越长,新鲜程度就越低。因此生鲜农产品在配送过程中更应注重时效性,从而能保持较高的产品新鲜度。这就需要在前期利用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对农产品的需求信息做出较为详细和准确的统计;另外,需要尽可能地减少产品的配送环节、优化配送方案、优化仓储中心选址,从而快速响应消费者的需求。
2.3 生鲜农产品配送的多样化
在电子商务背景下的消费者,他们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完全根据个人的需求而定,通常具有个性化,消费者希望在同一次的配送服务中,得到不同种类的产品;或者希望同一次订购的产品能够送到不同的地点等。
3 电子商务背景下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现状
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生鲜农产品配送是新生事物,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还不完善,以致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和连锁超市生鲜区之间无法进行有效衔接,同时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问题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从而导致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成本偏高,无法获得价格优势,难以体现电子商务背景下的优越性;此外,我国物流基础设施落后,难以达到生鲜农产品对加工、冷藏、配送的要求,导致生鲜农产品的腐损率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说明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水平还较落后,难以承担起生鲜农产品对其高的需求。
4 电子商务背景下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研究
4.1 企业自配模式
企业自配模式是指企业物流配送的各个环节由企业自身筹建并组织管理,实现对企业内部及外部货物配送的模式。在自配模式下,企业对配送运作过程拥有较高的控制权,快速、灵活,有利于一体化作业,系统化程度较高,可以很好地提高配送服务效率。但是,企业自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增加企业的负担,分散其精力,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企业发展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单个企业配送量相对较小,不能形成规模经济,就会产生较高的物流成本。综合分析,企业自配模式适合于规模较大的集团公司、有代表性的连锁企业等。
4.2 共同配送模式
共同配送模式是对供应商、终端客户等多种渠道资源进行整合,将物流运作模式从“点对点”转变为“多对多”,实现更高的集约化和规模化,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在生鲜农产品的供应链上的成员主要有农户、农业企业、批发商、加工企业、仓库经营者、网络经销商、客户等。针对生鲜农产品分散经营、配送成本高、损耗大、信息化程度低的特点,建立共同配送模式,以达到降低生鲜农产品的配送成本、提高配送质量的目的。
4.3 第三方合作配送模式
此种模式下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根据消费者的订单,经由第三方配送企业直接将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这样,可以减少中间批发商、经销商环节,从而使需求预测更加准确,减少出现“牛鞭效应”的概率,同时,由于中间环节的减少,产品价格降低、送货及时、新鲜度较高。同时企业可以减少资产的投入,可以加快资金的周转,并且能够集中精力致力于核心业务。第三方配送有更多的经验和物流技术支持,生鲜农产品选择此种模式可以有效地减少腐损率,提高配送速度,从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4.4 便利店集中配送模式
此种模式指的是网上商城与便利店合作,企业提供线上购买信息,便利店为顾客线下的自提点,此时,便利店就相当于企业的临时仓配中心。此外,上班族白天都在公司不在家,配送员无法将产品送达顾客手中,再加上生鲜农产品的易腐的特性,可能会导致客户收到产品时的新鲜度降低,从而降低顾客的满意度。便利店集中配送模式利用便利店现有的冷藏设备,很好地解决了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并且集中配送可以降低运输成本,获得更高的利润。
5 结 论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电子商务的优势越来越明显,本文从分析电子商务背景下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现状出发,对不同配送模式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探索更优的电子商务生鲜农产品配送的方式和途径,促进我国电子商务农产品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蕊,翁凯,罗先元.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2):14-16.
[2]李子路.电子商务环境下生鲜农产品的家庭配送模式及配送模型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1.
篇8
关键词:休闲农产品;同城配送;哈尔滨市
中图分类号:F252.14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leisure agricultural products demand on the rise year by year, in Harbin city distribution arises at the historic moment, but in the process of its development, the problems to restrict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Harbin city leisure agricultural products distribution. In this paper, we used questionnaire method to find the Harbin city leisure agricultural products distribution problems, main show is letter can't on time delivery, service recognition is not high, the unbalance of supply and demand, affected by the climate seriously and distribution cost is high, and put forward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zation, 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distribution time, to improve the service and adjust supply and demand problem, develop a reasonable method and compression distribution costs as well as the solution.
Key words: leisure agriculture; city distribution; Harbin
哈尔滨市位于黑龙江省南部,是我国黑龙江省的省会,也是东北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对于东北部经济发展的重视,黑龙江省的经济得到更加快速的发展,也使消费者的生活水平得以不断提高,尤其是城市消费者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于新鲜的高质量的果蔬农产品的需求呈现稳定的上升趋势,而休闲农产品是满足消费者这一需求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哈尔滨市休闲农产品同城配送的需求逐渐增加,同时提供休闲农产品同城配送服务的物流供应商也逐渐发展壮大。
休闲农产品是休闲农业开发者通过研究、利用休闲农业资源提供给旅游消费者的旅游吸引物与服务的组合。休闲农产品具有文化性、环境依赖性、体验性和个性化等特点。哈尔滨市地处寒地,休闲的农产品还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据调查,哈尔滨市的休闲农产品主要为高质量的鲜销草莓,葡萄等应季水果和黄瓜,丝瓜等休闲蔬菜。
休闲农产品同城配送服务一般是指第三方物流企业(或休闲农产品供应商)为消费者提供指定城市范围内的单一或者多种休闲农产品定时定量的专车配送服务。该项服务内容包括仓储、分拣、包装加工、分销、运输、信息跟踪监控等,以实现将休闲农产品供应商的货物配送给下游零售商或消费者的增值过程。据调查可知,哈尔滨市同城配送服务承运商多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或者由第三方物流集成商整合社会其它自营物流统一完成同城配送业务。
城市同城配送是一项涉及多主体、多要素、多环节、非线性的复杂系统工程,如何从系统的角度,整合与优化配置城市同城配送的各种要素与资源,创新城市同城配送的体系和模式,提高城市同城配送系统运行的协同性、便利性和有效性,降低城市同城配送体系的成本和城市的负数,是一个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课题。城市同城配送是指在指定的城市范围内进行的配送活动和配送服务组成部分,也是国际物流和国内物流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业务。从行业与物品的类别来看,主要集中在生鲜农产品、工业消费品,以及电子商务配送等方面,尤其是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带来的物流配送成为同城配送市场的最大增长点和亮点。
同城配送的发展整体在我国看来还是十分迅速的,在目前的发展中,全国的一些大中小城市的同城配送覆盖率基本达到了90%以上。从覆盖率上来看,这个比例还是很高的,但是因为同城配送带有的特殊的地域属性,这是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是阻碍其发展的因素之一。
1 哈尔滨休闲农产品同城配送的需求现状
为了了解哈尔滨市的休闲农产品同城配送需求现状,对哈尔滨市休闲产业园的游客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主要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1 休闲农产品的质量与种类。休闲农产品主要是游客在休闲旅游时消费的物质性农产品。目前,哈尔滨市的休闲农产品主要依靠游客在农I产业园等地游玩时,在旅游区域内对休闲农产品进行采摘或是节日礼品订购等。主要能提供的农产品为当季节的草莓,葡萄和黄瓜,豆角等。消费休闲农产品的消费者,对休闲农产品的需求不仅局限于农业园区现有的农产品品种,还需要更多的绿色的、个性的、健康的休闲农产品。比如有机果蔬、反季节果菜等。哈尔滨市现有的休闲农产品种类与品质都不能满足消费者需要。
根据对游客接受休闲农产品价格的调查可知(如表1所示),有75%的消费者认为休闲农产品的价格高出市场上其他同类农产品价格30%以下的可以接受。还有23%的消费者接受高于市场价格30%~50%的休闲农产品,仅有2%的消费者会选择高于市场价格50%~80%的休闲农产品。该项调查表明,休闲农产品的价格对其需求和产品品种、质量的提高都有抑制作用。
1.2 休闲农产品同城配送的需求。但是在没有消费者监督的情况下,参与同城配送的休闲农产品的质量可能会得不到保证,消费者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1)同城配送的产品数量。消费者对鲜销类的休闲农产品的购买的数量一般很小,消耗数量约为一个家庭一天消耗量,甚至有些高端消费消费者会要求配送每餐的数量。据调查估计:一个三口之家日需求果蔬类产品量约为3kg,而物流服务供应商同城配送若保持合理的成本和利润,配送量约为5kg。因此,目前的配送成本过高制约了配送服务的拓展。此外,绿色无污染,纯天然是休闲农产品的主要特征,因此,要求配送条件和服务质量很高,而目前的物流配送服务供应商提供的服务很难满足消费者需求。
(2)同城配送的产品送达时间。对哈尔滨市消费者对休闲农产品同城配送时间需求的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有29%的消费者希望在早餐准备前、23%的消费者希望在晚餐准备前、11%的消费者喜欢在上午、8%的消费者喜欢在中午、8%的消费者喜欢在晚餐之后接收到同城配送的休闲农产品,还有21%的消费者偏向于根据自己的休闲时间来接收休闲农产品。
(3)消费者能接受的同城配送费用。据调查可知,消费者认为没有配送费用是最理想状态,如果需要加送配送费用,75%的消费者能接受加上1~3元/每斤的配送费用,23%的消费者接受3~5元/每斤的配送费用,仅有2%的高端消费者会选择5
~10元/每斤的配送费用。
(4)消费者消费休闲农产品时最关注的因素。通过对消费者消费时最关注的因素调查了解到,消费者不仅要求高质量的休闲农产品,还要求提供高水平的休闲农产品同城配送服务。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有45%的消费者最注重休闲农产品的质量,25%的消费者则会最注重服务的质量,22%的消费者最注重休闲农产品的价格,仅有7%的消费者最注重休闲农产品的品牌。
1.3 休闲农产品同城配送方式。哈尔滨市的休闲农产品同城配送主要分为三种方式:送货上门模式、自助收发箱模式和顾客自提站模式。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87.36%的消费者倾向于送货上门方式。因为自助收发箱的普及率还不是很高,所以仅有5.48%的人会选择自助收发箱的配送方式,剩余的7.16%的消费者则会选择客户自提站,将自己选择的休闲农产品寄放在小区的物业,门卫或者超市等。
2 哈尔滨休闲农产品同城配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消费者在消费休闲农产品时,不仅对休闲农产品的质量、种类和价格等产品和服务有一定的要求,还对同城配送服务也有一定的要求,如时效性、安全性等。消费者希望得到高质量、低成本、及时可靠的配送服务。根据调查可知,哈尔滨市休闲农产品同城配送还存在供需不平衡,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
2.1 在消费者要求时间内无法成功送货。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能提供休闲农产品同城配送服务的供应商规模大多较小,信息化水平不高。休闲农产品供应商若能提供配送服务,无论是自营还是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产生的配送成本合理分配都是一个关键的问题,若费用由供应商在不提价的情况下支付,其利润将会减少,若费用由消费者支付,将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即使与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签订了合同,目前的配送平台也只能提供物流流通信息查的服务,无法实现休闲农产品可追溯、全程监控等功能。配送服务平台与消费者无法顺畅地进行信息交换,而消费者接收货物一般都是在家里或是单位,配送车辆只根据自己配送路线安排时间,就会造成消费者很难在合适的时间收到货物。
2.2 消费者对同城配送服务的认可度不高。从调研结果看,消费者消费休闲农产品时最关注的因素是质量,从表面上看是对休闲农产品质量有较高的期待。但是考虑到鲜销农产品的新鲜时效性,可以看出,对休闲农产品质量的要求更深层次的是对配送服务效率与质量的要求。在此前提下,哈尔滨市消费者在购买鲜销农产品时对配送服务要求很高,若不能及时获取需求信息并对其进行快速及时反应,不能与消费者进行及时沟通,很难保证服务的质量。可见,同城配送服务质量的保证是激发同城配送服务需求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消费者接受这种方式的主要原因之一,更是休闲农产品供应商选择配送服务的主要推动因素之一。
2.3 同城配送服务的供求难以平衡。从调研结果看,哈尔滨休闲农产品供求不平衡,不仅体现在农产品品种、价格等方面,还体现在同城配送服务方面的不相匹配。在同城配送服务方面,比较明显的矛盾是休闲农产品的配送送达时间以及配送费用的供求不匹配。当前哈尔滨的物流网络覆盖不够全面,同城配送体系还不够健全,当消费者居住地比较分散的时候,就很难保证所有消费者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获得所需的产品,这就造成了配送送达时间方面供求不匹配。由于消费者对休闲农产品日需求量较小、购买频率高,居住分散等特点,供应商的利润空间较小,配送成本反而相对较高,为弥补运营成本,会对配送业务收取一定的费用,但在调研过程中,多数消费者希望能够免费送货,这就造成了配送费用的供求不匹配。供求不平衡会造成市场需求量和价格的不稳定,供应商的供给和消费者的需求长时间无法达到稳定的动态平衡,不利于同城配送行业的健康发展。
2.4 休闲农产品供给的季节性导致配送业务不稳定。哈尔滨市属于寒地,冬季时间长于夏季。农产品的生长周期和生长环境受到气候的影响,导致休闲农产品有着季节性的变化。夏季是鲜销农产品的销售旺季,无论是供应商还是物流配送企业都会有大量的订单,大批量的订单使得有些交易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甚至有时也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经常会出现配送产品大量堆积,配送时间不及时,产品订单不能完成等现象。冬季寒冷,平均气温约零下20度。寒冷的气候不合适大多数的休闲果蔬产品的生产,能够生产的休闲农产品也受着寒冷的气候的影响,使得休闲农产品的产量不高,质量不好。而消费者对于鲜销农产品的需求依旧旺盛,供应商有时会无法提供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供应量,出现供小于求的现象。各季节的供应出现断档,配送业务不稳定。
2.5 配送成本^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能够自我进行同城配送服务的供应商还面临着配送成本过高的问题。若供应商自己提供同城配送服务,需要有专门的管理人员、配送人员和配送车辆等,则会有人工费和车辆保养费等相关支出。各个季节的销售不稳定也会导致配送的不稳定,冬季会出现配送车辆装载不满甚至空跑的现象,造成空间和时间上的浪费,导致成本增加;夏季配送频率变高,又会提高对人工和车辆的费用支出问题,使得成本增加。同时当消费者需要配送的休闲农产品数量较小时,一次配送的成本就会变得更高。
3 哈尔滨休闲农产品同城配送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注重信息化管理,合理安排送货时间。充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情况,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提高企业自身的信息化程度,建立专门的信息部门,或派专人管理。选择适合自身的配送方式,注重休闲农产品的信息化管理,做到从产品源头到最后反馈的一套整体合理的信息化管理,做到产品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迹可循。在网络上显示消费者关心的问题,比如产品来源,价格等。与消费者保持良好的沟通,根据消费者要求的配送时间和地点,合理安排各个消费者之间的送货时间,同时注意消费者的反馈并及时的调整自己的不足。
3.2 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素质和理念。了解消费者对于企业的基本服务需求,针对自己企业的文化,按时对员工进行考核和培训。哈尔滨现在的同城配送的企业规模小、人员少,企业对于员工的管理少,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大多的配送从业人员需要直接与消费者进行沟通,这就需要加强从业人员的服务素质。由于各种不可控制因素的存在,同城物流配送过程中会出现很大的操作问题与市场风险。所以,要加强同城配送企业员工的服务素质,并且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不定期的对员工的服务理念和职业素质进行考核。根据市场的变化定期给企业员工做服务的培训。因此,物流企业或供应商为消费者提供的同城配送服务水平的提高,能提高消费者对此项服务的认可程度,从而刺激消费者对休闲农产品和配送服务的需求,最终提高消费者需求数量。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增加,会有越来越多的供应商和物流企业提供同城配送服务,行业内的良性竞争会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进而进一步增加需求,形成“需求行业竞争服务质量提高进一步刺激需求”的良性循环。
3.3 根据消费者需求制定合理的配送计划,调整供需平衡。针对不同方面的消费者需求制定不同的解决对策。供应商要丰富自身的种植数量,为消费者提供样式繁多的休闲农产品以此来确保各种消费者的需求。要不定期的对消费者进行调查,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心态和需求。同时,要根据休闲农产品的产量、种类和消费者的需求制定不同的销售方案提供给消费者,让其选择合自己的方案。根据情况预估每月每种类的休闲农产品的产量,以产定销,不为利益多接订单,根据订单配送休闲农产品。同时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会随着季节等外在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供应商可以在能力范围内为消费者的需求打造一个属于该消费者的专属的“订单”。在保证成本和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休闲农产品。在调整销售方式后,对于休闲农产品的价格做到符合消费者需求。
3.4 制定各季节不同的配送方式。哈尔滨的气候问题是一个不可抗力的因素。因此,只能根据各季节的休闲农产品产出情况和气候问题,制定各季节的配送方案。夏季增加配送车辆和配送次数,冬季则减少配送车辆和配送次数。在供应商自身发展中,逐渐利用最新的暖棚,冷棚等增加休闲农产品的产量,发展新技术,提高休闲农产品的质量。尽量使得各季节的产出与质量再一个稳定的范围内波动,减少各季节的供给不稳定性。
3.5 避免浪费,资源共享,压缩配送成本。在根据消费者需求和季节的变化制定的配送方式之后,注意在配送方面的人工和车辆的投入费用。招聘复合型人才,既可以作为配送人员也可以作为管理工作人员。配送车辆根据消费者的订单规划路线,合理安排,减少甚至避免车辆装载上面的浪费。各个供应商之间可以资源共享,当有休闲农产品消费订单时可以询问其他的供应商是否有位置相近的订单,可以共同派送一辆车辆进行配送,减少成本。
4 结 论
物流配送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关系着社会民生的各个方面。随着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的不断普及,物流配送,特别是同城物流配送将面临着更大的发展空间,而农产品又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食品。哈尔滨作为黑龙江省的省会,同城配送休闲农产品行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解决同城配送出现的问题,对以后的整体物流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在各个领域铺开,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解、参与到同城配送。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到物流配送行业这一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和巨大潜力的市场。
参考文献:
[1] 夏文军. 浅析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物流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 商场现代化,2014(27):59-61.
[2] 惠建宇. 基于动态环境下的供应链风险识别与控制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14(29):40-42.
[3] ,杜香香. 第三方物流模式下的同城物流配送问题分析[J]. 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11(1):32.
篇9
关键词:农产品 区域物流需求 流向特征
物流是社会经济生活中,服务于物资资料时间和空间转移需要而产生的经济行为。目前已有的关于区域物流需求的研究,比较偏重于对区域物流需求量的计算和预测,研究的结果虽然可以得到对区域物流需求总量的基本把握,但很难反映各区域物流需求流向上的差异。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研究区域农产品物流需求流向特征对于路网规划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试图用区域商的概念和方法找出其主导优势的产品,对其作流向特征分析。
一、区域农产品物流需求
物流需求的概念,是物流需求理论最为基础的概念,是进行物流需求分析的基本平台。但目前理论界对物流需求的概念还没有形成一致的认识,长安大学知名学者张圣忠博士在其博士论文中详细分析了各种不同的概念,本文作者认为其分析深刻入理,并引用其界定的物流需求的内涵:一切有利于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或者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的、对与“物”的流动过程相关的服务的需要[1]。由此,农产品物流需求的内涵可以界定为:一切有利于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或者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的、对与“农产品”的流动过程相关的服务的需要。本文中农产品的概念是广义上的,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的产品。
二、区域农产品物流需求主导流体的确定
区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农产品种类繁多,一般规律是不断地将自身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输出,将相对劣势的产品输入,本文通过分析区域第一产业内各产业的比较优势,确定区域农产品物流需求的主要流体,在此基础上确定其流向特征。区域第一产业各产业的比较优势可以用区位商来确定。区位商是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该地区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比率,其表达式为:
其中:i――第 i个地区( i= 1,2,3…n);j――第 j个行业( j=,3…m);Lij――第 i个地区,第 j个行业的产出;LQij――i地j行业的区位商。
运用区位商可以对区域的第一产业结构进行对比分析。从某区域与其他区域的比较看,当 LQij>1时,表示产品有剩余,可以向区域外输出,物流流向主要表现为由区域内向区域外;当LQij<1时,表示产品不能满足区域内需求,需要从区域外输入,物流流向主要表现为由区域外向区域内;当 LQij= 1时,表示产品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物流流向以区域内交流为主。
运用区位商分析区域农产品物流需求主导流体及大致流向特征的方法如下:分析第一产业中主要行业的区位商,确定农、林、牧、渔的产品物流需求的主要流体及流向特征。
根据农产品的用途,农产品可以分为直接用于消费的消费品和用于工业生产的生产原料。设 S是区域内的某种农产品生产量,D 是区域内对该产品的需求量。当S>D时,该产品除满足区域内需求外还可以向区域外输出,物流需求表现为短途小批量和长途大批量运输需求并存,对区域而言,该农产品以销售物流需求为主。当S
三、区域农产品物流需求主导流体的流向特征分析
上文运用区位商的方法确定出区域农产品的主导产品,并对流向作了大致分析。下面就其流向特征作详细分析,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提的流向特征主要是运输方向特征。
物流需求分析中,区域农产品的运输方向首先服从“有利于”的原则,即“有利于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或者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因此大的运输方向首先要受国民经济发展的调控。比如从全国这个大区域角度分析,水稻有两大产区南方水稻集中产区和北方稻谷分散产区,而水稻的消费区遍及全国,所以水稻大的运输方向由南北向东西。数据及经验显示我国粮食跨省区流动的总体流向是:东北区余粮较多,以部分品种调剂和饲料粮形式南下华东和华南沿海地区,部分流入华北;黄淮海区余粮在满足华北地区需求的基础上,主要以品种调剂形式供给华东和中南地区,少量进入黄土高原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接受北方饲料粮基础上,其富余粮食则主要流向华南沿海和西南地区;甘新区余粮则以接济青藏和内蒙及长城沿线为主。畜牧产品的产区和粮食产区有很大联系,而且一般由城市周围城乡运输到城市消费。
区域农产品种类繁多,本文运用区位商的方法确定出区域主导优势农产品,又将其分为特产类农产品及非特产类农产品,进而分别分析其流向特征。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 经管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圣忠.物流产业组织理论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博士论文,2006.31-34.
[2]秦璐,刘凯.基于产业结构的区域物流需求分析[J].物流技术,2006,7:4-6.
[3]吴群琪,马. 对运输需求理论问题的再认识[J].管理科学文摘,2004,6:52-54.
[4]曾宪培等.物流经济地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202.125-130.
Regional agricultural logistics dem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low space
Jin Yuming Zhen Shanshan
Chang'an University management school
篇10
关键词: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0000301
1 研究背景
2013年两会指出,要毫不放松地抓好三农工作,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要建立健全种粮农民补贴制度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以及加快推进农村科技进步和现代农业科技建设。2012年,县农业局通过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效益、加强中药材规模化发展、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打造大别山优质农产品品牌等,着力于建设和完善大别山桑茶药板块经济区建设,使得桑茶药相关农产品在县域内的核心竞争力位居前列。2013年6月起,在县电视台、本局网站等信息平台定期大米、猪肉、蔬菜等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农产品价格信息,切实让消费者详知物价。
2 当前农产品价格变动因素浅析
2.1 供求关系变动分析
农产品价格首先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在商品市场中,当供不应求时,农产品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亦即为该商品市场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交点决定,当需求或供给曲线任何一条曲线发生移动,都会导致均衡点发生移动,最终到达该商品达到新的均衡价格,从而该农产品价格发生变动。
2.2 生产成本上升引发的价格变动
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生产成本上升会减少利润,从而使得商品的供给量减少。相反,生产成本下降会增加企业利润从个人增加商品的供给量;当需求量不变时,由于供给量的增加,最终会使得供求曲线达到新的均衡点,最终引起均衡价格的变动。“十一五”期间,蕲春农产品价格总水平呈现明显阶梯式上升势头,据蕲春县统计年鉴显示,2010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104.6,同比去年上涨8.3%,2011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10,7.6,同比去年上涨2.9%。由于生产资料、劳动力工资等的变动,以及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物流成本等费用变动都会对该农产品生产成本引发的价格波动产生重大影响。
2.3 信息不完全与不对称引起的价格波动
信息不完全是指市场参与者不能获取所需要的全部信息;信息不对称是指不同经济主体拥有的信息量存在差异,微观市场具有这样的特点,农产品的卖方要比其买方对产品的智力有更多的了解。当消费者掌握的信息不对称时,会出现违背需求定理的现象,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减少;当生产者掌握的信息不对称时,会出现违背供给定理的现象,价格上升时,导致供给量减少,出逆向选择的市场失灵,从而也会引起的该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因此,微观市场主体往往因为信息不完全与不对称而产生偏离正常市场供求秩序引发农产品价格波动。
2.4 相关农产品替代品的可替代性水平和价格水平
产业资本的运转是通过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流通与交易来实现的,如果一种农产品的替代品较多或者其相关农产品的可替代性水平较高时,当该产品的当期价格变动较大时,相关农产品的可选择性和购买量会增加,从而导致商品市场上对其相关农产品的需求增加,对该种产品的需求减少,从而使得该产品的当期价格变动受到抑制或减弱。当该种农产品的价格飙升时,由于相关农产品替代品的价格机制和自动稳定器的缓冲功能,使得商品市场上该农品价格上升减慢;反之,则会朝着价格下降延缓或受抑制的方向变动。此外,这些农产品替代品及其上下游中关联商品的消费量、价格以及产量的变化也会对其价格有一定的影响。
2.5 不正当操纵和投机哄抬特定农产品价格
农产品生产作为商品贸易的一种形式,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粮食的“金融”属性早已超出其自有的商品属性。自2012年以来,在楼市降温、股市低迷的情况下,大量产业资本退出楼市和股市,转而投机于农产品,导致游资和热钱的卷土重来,掀起新一轮农产品投机炒作。据有关资料显示,2010年全球小麦价格上涨了60%,红糖价格上涨了100%,棕榈油价格上涨了63%。法国总统萨科奇认为市场投机行为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并在24日公布二十国集团议程讲话中强调各国应加强市场规范,携手打击投机行为,控制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可见投机行为是造成相关农产品价格暴涨的重要原因。
2.6 自然灾害引发的价格波动
2010年3月,受西南地区干旱影响,全国瓜果类价格连续2个月上涨,其中三月上旬较三月下旬上涨6.257%;受中南地区持续强降雨和东北洪灾的影响,2013年7月份,我国国有粮食企业粮食收购价格总水平较去年同比增长44.2%,水稻、小麦、玉米的收购价格分别上涨56.4%、41.9%、27.3%。
2.7 国家政策的影响
根据国务院有关政策,要充分发挥价格对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的激励作用,按照生产成本加合理利润的原则,继续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适时启动玉米、大豆、油菜籽、棉花、食糖等农产品临时收储。优化粮食等大宗农产品储备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完善粮棉油糖进口转储制度,要完善农产品进出口税收政策,加强和完善农产品信息制度。
国家政策作为农产品价格机制的外因,对农产品价格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如实施农业保险补贴、农业种植补贴、农业科技发展政策等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达到稳固农产品价格,对于维系整体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意义深大。
3 对策分析
农产品价格波动给我国的农产品价格体系拉响警钟,为保证相关农产品价格稳固运行,我们应妥善采取相关对策:(1)鼓励内地农民走规模化、专业化的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形式发展的道路,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发展。(2)保护可用土地和农民利益,加大财政对农业补贴的力度,提高农民劳动积极性。(3)严格执行相关农产品最低收购价和存储粮油收购政策,完善打击有关农产品交易的法律法规,提高全民的农业社会法律意识。(4)建议有关部门在国内相关农产品主产区内设立有公信力的信息服务平台,并建立全国性相关农产品信息服务机制和价格预测信息平台,从根源上维系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五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蕲春县统计年鉴[Z].2011.
[3]罗路.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J].企业经济,2009,(6).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对农业种植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