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交通规划范文
时间:2023-09-25 18:23: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路交通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主要成就回顾和进展
XX县公路建设起步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前,境内公路状况极差,连省道赣丰线都是砂石路,县乡公路更不用说,不仅是砂石路,而且是等外公路,一天车程跑下来就像去了一趟黄土高坡,晴天满车灰尘,雨天满车泥浆,通车总里程约400公里。然而,XX县公路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尤其是在“九五”、“十五”、“十一五”三个五年计划,走过了省道升级改造、主干县道升级改造、县至乡(镇)通水泥(沥青)路、乡(镇)至行政村通公路和水泥(沥青)路的艰难历程。目前为止,已实现“三百”目标:县至乡通水泥(沥青)路率达到100%,行政村通公路率达到100%,行政村通水泥(沥青)路率达到100%,全县14个乡(镇)、131个行政村实现了通水泥(沥青)路,全县人民群众出行难的交通问题大为改善。
1、全县主要对外通道已逐步形成......。
2、全县农村公路网络已形成,我县以公路交通运输为主,占全县交通运输总量的95%以上。经过国省道路网、县乡道路网调整后,至2014年底我县规划建设总里程达到2173.15公里(高速公路除外),其中县道246.14公里、乡道191.24公里、村道(含通自然村公路)1522.24公里,农村公路路网结构趋于合理。全县14个乡(镇)131个行政村,通达率和通畅率达到100%,完成25户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建设计划约360公里。
3、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取得显著成效,至2014年底列入管养里程达到1026.91公里。县道(含县养省道)已实现专业化队伍养护,实行合同管理,季度考核,养护队伍具备一定的技术管理人员和机械设备,承担全县;乡村道由所在乡镇负责,实行聘用农民工进行季节性养护;营前片区农村公路综合服务站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实现建、管、养、运一体化管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1、XX县国土面积1543.87平方公里,总人口31.9万人,属于山区、库区县,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各种地质灾害频发,公路运输发展的成本高,加上地方财力有限,公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难于得到改善,公路技术等级低,通行能力不足,延伸至自然村或村民小组的交通状况还较差,全县仍有749个村民小组、770个自然村不通公路,59个行政村不通客运班车。
2、XX县农村公路(包括县道、乡道、村道)尚未与“大交通”网络对接,不能与国省干线公路、高速公路及铁路快捷连通。目前,经过我县的国家高速公路厦门至成都(G76)里程仅22.75公里,只通过黄埠、东山两镇;国道东泸线(G357)也只通过黄埠、东山两镇里程仅27.97公里;国道东深线(G220)通过双溪、水岩、营前、平富四乡镇里程48.28公里,有40.30公里为四级及以下公路,根本没有发挥国道的使用功能;省道(S547、S548、S221)均为新调整省道,技术等级为三级及以下公路;经过我县的赣井、赣郴铁路还在规划中。
3、XX县农村公路(包括县道、乡道、村道)建设中,存在技术等级低、防灾抗灾能力差、通行能力不足。尤其是乡、村道技术标准低,存在弯多、坡陡、路窄、视线差的现象,有相当部分达不到等级公路;乡、村道桥梁病害严重,通过对全县农村公路桥梁的病害大检查,初步统计属四、五类桥梁有约60座,但目前列入了交通运输部危桥改造项目库的仅21座;农村公路交通安全保障设施少,尤其是乡村公路连基本的安全标志、标线、护栏、减速带、错车道等都没有,加上有些地段滑坡、塌方等地质灾害严重,给公路营运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总里程约800公里。同时,存在少数乡、村道施工中降低设计标准,质量要求把关不严的问题,出现路基沉陷,水泥混凝土面板裂缝、断裂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村公路的使用寿命。
4、全县公路专业技术力量薄弱,工程技术人才少,专业技术人员中职称级别低;交通运输部门下属职能科室,还是自收自支单位,自实行国家燃油税费改革以来还未解决财政拨款问题,如公路管理站、养路队等;各乡(镇)公路管理站编制、人员、财政拨款没有解决,由兼职人员负责,未能真正发挥乡(镇)级公路管理的职能。
5、全县公路建设资金缺口大,县级负债多,筹集资金压力大。实施国省道、县乡道升级改造工程,农村客运网络化连通工程,村村通水泥路工程,自然村通水泥路工程、危桥改造工程等,上级补助资金不足,县乡村三级承担了巨大的筹资压力,目前县乡村三级公路建设总负债达到4.8亿元。
6、全县农村公路(包括县道、乡道、村道)管养严重滞后,管养经费严重不足,自2009年国家实行燃油税费改革后,交通口取消了公路规费征收,现在仅靠县财政已经落实的经费72.9万元/年维持全县农村公路的正常养护,县养县、乡道养护经费仅2000元/公里.年,养路工月工资约500元,连正常养护都难于保证。目前仅县道建立了专职养护管理队伍,乡、村道停养、失养现象严重,离“有路必养”的目标相差很远。
二、XX县“十三五”公路交通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农村公路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攻坚和国家财税体制改革的要求,按照“保基本、强服务、惠民生、促发展”的总体方针,紧紧围绕XX省“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发展方针,服务XX区域发展战略,推动XX公路发展向质量安全效益型转变、向重点突破转变、向提档升级转变、向建管养运并重转变,实现XX公路“规范有序、便捷高效、安全畅通、持续健康”发展,为全县人民提供更加通畅、便捷、安全、舒适、完善的公共交通服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公路交通条件。
(二)基本原则
XX县“十三五”公路交通发展总体规划要求,按照提出的“四好”要求,全面推动XX公路交通工作,适应新常态、新形势,展现新作为,再创新佳绩,通过创新体制、完善政策,进一步把我县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逐步消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瓶颈。加快构建连接XX市主城区的综合交通枢纽,围绕“服务全局、统筹协调、突出重点、因地制宜、政策引领”,以“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为原则,重点放在加快国省道升级改造,加快县乡道升级改造,加快农村客运网络建设、加快危桥改造、加快安保设施建设、加快25户及以上自然村通公路建设、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全面提升我县公路技术等级和通达深度。
(三)发展目标
按照XX县“十三五”公路交通发展总体规划要求,至2020年底,达到如下目标:
1、我县境内国省道完成升级改造,达到二级及二级以上技术等级。
2、全县县道完成升级改造,达到三级及三级以上技术等级。
3、全县乡村道完成升级改造,达到四级及四级以上技术等级。
4、完成全县25户及以上自然村通水泥公路建设。
5、完善全县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确保公路安全运营。
6、完成全县农村公路综合服务站建设,实行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一体化管理。
7、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建立稳定的管养队伍。
8、完善全县旅游公路规划建设。
三、XX县“十三五”公路交通发展主要任务
(一)对外通道
1、围绕国家、省高速公路规划建设,积极推进我县高速公路建设,争取更多的高速公路通过我县。积极主动向上对接,做好井大高速公路规划建设前期工作,争取第二条高速公路从我县通过。
2、加快城西大道规划建设,提升城市道路功能,改善我县通往XX市主城区的交通条件,加快与主城区对接。
3、加快国省道升级改造力度,着力提升国省干线公路技术等级,国道东深线(G220)XX双溪苛树坳至平富分水坳公路、省道上江线(S547)梅水至XX坳公路、省道(S548)XX县城至树木园公路、省道(S221)XX油石至社溪大安公路。
(二)农村公路
1、完成县道升级改造工程180公里。
2、完成乡道升级改造工程120公里。
3、完成25户及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400公里。
4、完成危桥改造工程50座。
5、完成安保工程300公里。
6、完成农村公路综合服务站2座。
7、建立稳定的农村公路管养队伍2个。
篇2
关键词:交通功能,规划设计,设计流程,规划内容,工作建议
中图分类号: S7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日益发展,城市中车辆越来越多,城市化使交通问题变得集中、强度加大,机动化使交通空间日益局促,交通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目前解决城市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途径: 1) 增加交通供给即新建或拓宽城市道路; 2) 控制交通需求即道路交通功能规划设计。然而,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建设部门只重视道路设计方面,不重视交通功能规划设计的系统指导作用,往往在道路使用过程中出现交通需求不均衡、交通问题突出,无法进行道路拓宽时,才考虑采取相关交通管理措施。交通功能规划设计在宏观方面,在建设前期,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交通设施所要承担的功能做出规划,利用仿真软件对未来交通进行分析,使交通设施的空间结构形态能与其功能适应; 在微观方面,对其空间布局和交通组织做出安排,并利用先进的ITS 技术优化交通结构,确保交通构筑物能满通需要,实现高效交通。
1 城市道路交通功能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1. 1 交通功能规划是城市道路建设的重要指导
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管理存在着条块分割问题,规划建设管理部门沟通不够,道路规划经常忽视交通需求管理,不注重交通功能规划的指导作用,一般情况下交通功能规划设计只是城市道路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没有将交通功能规划设计从道路设计中分离出来,以交通功能规划设计来指导城市道路设计。另一方面交通理论与规划设计、施工设计脱节,从而导致交通设计思想夭折,道路规划不合理。同时受专业限制,具体设计人员对功能问题往往研究不够,缺乏基本的交通功能设计素质,交通功能规划设计问题也就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在进行新建城市规划时,必须整合土地使用政策、交通规划和城市规划三者关系,进而来管理交通需求,即在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时,要把交通功能规划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然后对初步完成的总体规划中的交通功能规划部分通过数学模型和大型仿真软件模拟未来交通状况,以确定交通设计的容量和分布是否合理,并将信息进行反馈从而对总体规划进行修改或者完成总体规划。进而在论证合理的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的城市道路建设项目设计。
1. 2 交通功能规划设计是解决城市道路使用存在系列问题的重要保障
1) 城市路网功能结构不合理。在城市道路路网规划建设中,许多城市往往只重视扩大路网的空间尺度,忽视了路网功能结构的改善。在大力推进快速路和主干道建设的同时,忽视了城市次干道和支路的建设,导致城市道路路网功能级配关系进一步失衡。
2)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布置不完善。许多城市道路出入口、交叉口设计、立交匝道设计不合理,停车设施功能配置不全,车辆掉头区、行人地下通道设置不尽合理,安全设施、流量检测、监控系统、交通诱导系统等城市道路配套设施不齐全。
3) 公交车、地铁、轻轨等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滞后。城市公共交通的设计容量小于实际的交通量,公交线路以及公交站点设置不合理,公交线路重复系数往往过高,导致公交过分集中在某条道路,造成该线路交通拥堵及公交通达性差等诸多交通问题。地铁、轻轨等城市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供求关系的有效途径,而目前,地铁、轻轨等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滞后,尚未形成一个系统的公共交通体系。
4) 交通枢纽布置不当。城市交通枢纽主要是指汽车站、火车站等,是城市主要集散地,包括商业、交通集散、公交枢纽等各种功能,各功能产生与吸引的交通流在此汇合交织,形成了特殊的交通特性。现代城市未能合理的安排交通枢纽的功能定位与建设条件,导致交通枢纽的交通区位不当,造成了各交通流分布不均衡,交通流过度集中而造成交通拥堵及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
城市道路交通功能规划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现代城市交通主要问题:
1) 综合土地利用与交通功能规划,充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路网建设的盲目性和冗余度; 2) 建设完整有效的道路交通网络体系,完善支路网,提高城市道路交通通达性; 3) 进一步完善交通管理设施体系,合理布置城市道路标志、标线系统,根据具体情况安排交叉口渠化、道路出入口等,并利用先进的ITS 技术,合理布置交通控制系统及诱导系统,优化城市道路交通体系; 4) 采用先进的路段交通组织措施,如设置单行线系统、变向交通等,组织微观道路交通的有序、高效运行; 5) 完善城市停车设施配置,并利用经济杠杆有效调节交通需求; 6) 发展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交通系统,建设完善的公共交通体系,并通过交通需求管理及交通系统管理,从各个方面来支持公共交通的发展。
1. 3 交通功能规划设计有必要专题研究、专题审查
在工程前期,应充分论证总体方案,对交通功能做出充分考虑和细致的安排; 对于具体的建设项目,应根据《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对建设项目进行交通影响评价分析,确保项目建成后新增交通量与背景交通量不会对未来周边的道路交通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对于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具体的细节方面,应充分听取交通管理部门的意见,建立专项交通工程项目,如交通疏导工程、交叉口渠化设计、交通控制系统改善、施工期间交通组织设计等,这样才能进一步优化城市道路交通体系,提高城市道路的利用率。
2 城市道路交通功能规划设计流程
根据城市道路交通功能规划在城市建设各个阶段所具有不同的功能性质,可以将城市道路交通功能规划设计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道路规划阶段,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新城开发建设中,结合用地规划,对道路进行初步交通功能规划设计,为实施阶段道路详细交通工程设计预留发展空间,保证其交通功能的实现,使交通功能规划设计制约土地利用,土地利用为交通功能规划做指导。具体包括道路功能定位、道路网路功能结构布局、停车设施布置、交通枢纽布置、立交及匝道设计及主要交叉口设计等。
第二阶段为道路实施阶段,在进行道路初步设计之后,施工图设计之前,对即将建设的道路,进行深化细致的交通功能规划设计,具体内容包括路段交通设施设计、交叉口设计、出入口设计、公共交通设计、人行横道设计、交通管理系统设计等。交通功能规划设计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后,再由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图设计。
第三阶段为面向管理阶段,具体内容包括交通协调控制系统设计、交通诱导系统设计等。
具体的设计流程如图1 所示。
图1 城市道路交通功能规划设计流程
3 结语
目前,大部分城市是由历史沿革演变而成,没有系统的交通规划,城市道路交通资源相当有限,大部分道路无法拓宽,因此,只有强化面向建设及管理两个阶段的道路交通功能规划,大力实行城市道路交通功能规划,利用现有道路网及先进技术,系统的诱导交通流,充分挖掘城市道路交通资源,才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城市道路交通问题。对于新建城市而言,要强化面向规划的道路交通功能规划,正确预测城市规模及城市交通量,进而制定合理的新建城市道路体系结构。
篇3
Abstract: at present, area to improve traffic planning there is no explicit planning standard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lanning for traffic improve work purpose, work methods and research thinking and planning content for traffic improve planning to provide direction. And in shenzhen baoan center to improve traffic planning group as an example, analyzes the planning process of the key point to meet and introduced the solving method and idea, for the same type of traffic improved for planning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中图分类号:TU984.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片区交通改善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片区现状交通特征及近期发展趋势,识别片区现状与规划年面临的交通问题,提出交通改善的目标与思路,制定片区交通改善规划方案,包括对外交通衔接、交通组织、路网、公共交通、人行交通、停车、交通管理与控制等方面的改善方案。
二、工作思路及内容
(一)工作思路
片区交通改善规划一般根据交通综合治理或分区交通市政管理需要提出编制。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开展现状调查与资料收集工作,建立现状模型,基于现状道路交通条件进行分析和问题识别;回顾已有规划,分析规划前景,建立规划模型预测未来交通需求,并分析面临的问题;针对前景与问题,初拟片区交通改善措施与总体改善规划方案。
第二阶段,在规划前景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相关规划,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的经验,研究分析片区交通改善的目标与思路。详细研究改善措施与总体规划方案,措施涵盖道路系统、公交系统、慢行系统、停车系统和交通组织与管理等方面。利用模型对改善措施与总体规划方案进行测试评估,并对方案进行调整优化。
第三阶段,结合交通改善规划方案,整理工程项目库,并制定方案实施计划;征求相关部门意见。
(二)主要工作内容说明
片区交通改善规划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六个方面:一、现状调研分析;二、提出交通改善目标与思路;三、制定交通改善规划方案;四、方案评估测试和优化;五、制定近期实施计划;六、意见征询。
三、深圳宝安中心组团交通改善规划案例分析
(一) 规划背景与研究目的
宝安中心组团位于珠江入海口东岸,距香港20多公里,处于珠江口湾区的区域发展“脊梁”及深圳西部发展轴中部,区域位置十分优越。区域内的深圳宝安国际机场、西部港区,广深高速、107国道、宝安大道及在建的沿江高速构建了内连市中心、外通珠三角和香港的便捷交通系统,是全市“海陆空”综合交通系统最为全面的交通枢纽地区,是深圳的重要门户。
由于历史原因,宝安中心组团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随着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和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交通矛盾日益凸显,特别是交通高峰期间常发生拥堵,严重影响了居民日常出行与生活;同时,受原特区内外“二元化”建设体制的影响,区域内整体交通环境较罗湖、福田等市中心还有较大差距,难以适应和引导城市快速发展。
该规划以深圳特区扩容为契机,通过开展宝安中心组团交通改善规划,提出近期交通综合改善策略,制定改善规划方案和实施计划,缓解区域交通矛盾,改善交通出行环境,初步构建符合城市发展的绿色交通系统,从而全面提升整体交通服务水平,引导、支撑城市快速发展,推动特区一体化进程。
(二)规划思路与方法
该规划按照“现状调研问题分析趋势判断制定策略”等相关内容展开研究,最终形成与宝安区中心组团城市发展相适应的交通改善方案。
“现状调研”旨在了解宝安区中心组团目前的交通现状,对规划区域进行现场踏勘,掌握现状交通基础设施分布情况,同时对主要路段和交叉口进行流量观测、对公交进行随车调查,用以分析交通网络的运行特性。在此基础上,对相关职能部门和街道办进行走访调研,收集相关资料及意见。
“问题分析”即在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分析现状交通存在的问题。在现状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主要交通矛盾和问题,以便确定解决问题的对策。
“趋势判断”根据城市发展方向和近期城市建设重点,结合组团内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综合判断其发展前景,对未来交通需求进行分析预测,分析规划区域内交通系统面临的挑战。
“制定策略”根据城市总体交通发展态势、宝安中心组团交通发展特征以及规划范围内交通需求发展形势,结合中长期规划,确定近期道路交通综合改善规划的总体目标和策略。
研究方法如下:
一是面向近期、面向综合。结合宝安中心组团现状交通存在问题,及近期交通发展趋势,在中远期规划的指导下,注重实用性与适用性,制定涵盖道路、公交、行人、停车、交通管理等一体化改善措施,从整体上改善交通运行状况,提升交通运行环境。
二是兼顾规划区域各片区不同特点,制定差异化的改善策略。宝安中心组团分为福永、西乡和新安三个街道,各自城市和交通发展现状不尽相同,本次规划将根据三个街道各自交通特征与问题,制定符合各自特点的差异化改善策略。
三是统筹宏观规划与微观设计层面。从宏观规划入手,进行分层研究,研究内容应从规划层面与设计层面统筹考虑。
(三)规划重难点分析
结合宝安中心组团城市交通发展特征,该规划主要把握住了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1准确把握未来发展趋势
制定合理的改善目标策略,可以为改善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和依据,是项目工作目标的实现提供快捷、正确的途径,因此交通改善目标与策略的制定对本次规划至关重要。
2010年7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扩容正式实施,宝安、龙岗(包括光明新区、坪山新区)等纳入特区范围,深圳打破原来的“二元化”体制,进入了“大特区时代”。与此同时,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也确定原特区的前海片区与宝安中心组团的宝安中心区将一起建设新的城市中心―前海中心,宝安中心组团的定位将较既有规划大幅提升,同时整体城市功能也有所调整。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沿用既有规划定位与功能,将无法满足城市发展要求,难以实现交通引导和支撑发展的目标。
因此本次规划在综合把握区域发展趋势前提下,并不完全承接和延续上层次规划,而是在对现状交通及存在问题透彻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城市和交通发展趋势,参考既有相关规划,合理判断规划区域的发展趋势,从而提出适应宝安中心组团城市发展,促进特区交通一体化发展的改善目标与策略,从而为改善规划方案的制定和下层次规划设计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提导和依据。
2 提升公交服务水平,引导绿色交通出行结构的转变
2009年底,深圳市机动车拥有量已突破150万辆,对城市交通容量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当前,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和竞争力,提高道路资源利用率,是国内众多大型、特大型城市交通发展的主流方向。
现状宝安中心组团公交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与市中心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特区一体化交通要先行的思想指导下,如何依托轨道交通建设,改善交通服务水平,特别是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是目前宝安中心组团交通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本次规划将充分利用我院历年来在深圳公交规划研究的经验和优势,结合宝安中心组团在建和规划的轨道交通,完善公共交通系统,力争初步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一体化交通体系,为宝安中心组团构建绿色、人本交通奠定基础。
3面向近期,兼顾远期,面向实施,制定项目库及实施计划
交通综合改善规划,不仅是解决现状和即将面临的交通问题,同时也是中远期规划的落实、大部门管理体制实施之前,交通规划、建设等职责被割裂成不同部门的各自独立实施,导致改善效果不明显,交通支撑和引领城市的发展目标难以实现。
随着深圳并推行大部门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新成立的交通运输委员会统筹全市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管养和运营职责。因此本次宝安中心组团近期交通综合改善规划,将充分利用大部制改革赋予交委的优势,在提出近期交通综合改善措施和方案,短平快地改善交通问题的基础上,还将结合区域发展态势,提出相应的重大基础建设项目库和实施时序,由交委统筹安排实施,不仅着力解决交通问题,而且为引领和支撑城市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束语
片区交通改善规划是解决片区现状及潜在交通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阐述了交通改善规划编制的一般工作思路和内容,但由于不同片区间经济发展状况、城市发展特征等不尽相同,具体编制过程应根据各自特点,制定合理的交通改善规划方案,引导和促进城市交通发展。
参考文献:
[1]林群.《深圳城市交通规划设计技术体系与工作指引》.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
篇4
(一)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红线范围界定。公路两侧的建筑设施(包括房屋、灌溉渠道、管线、电缆、电杆、砖瓦窑等)靠公路一侧的边缘与公路边沟(或截水沟)外缘的间距为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范围,其中国道不少于20米,省道不少于15米,县道不少于10米,乡道不少于5米。
(二)今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红线范围内批准修建(包括新建、改建、扩建)永久性建筑物及设施。交通、公路、国土、建设、城管执法等主管部门违反规定审批的,按照“谁批准、谁负责”的原则,由批准者负责赔偿损失并严肃处理。未经批准,擅自在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内修建的各类违法建筑,由交通、公路、国土、建设、城管执法等管理部门责令产权单位或个人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由此产生的用及后果由违法者承担。
(三)对擅自在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红线范围内占道经营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予核发营业执照。
(四)现有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红线范围内的建筑物未经公路交通管理部门批准不得原地改建;已在建的,要立即停建,并接受处理,需要新建的必须在建筑红线范围以外。
(五)因公路新建、改建和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范围调整,被划入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范围内的建筑物和地面构筑物,不得在原地扩建、改建、重建,由各乡镇根据城乡规划和《公路法》的有关规定,摸清底子并逐步予以拆除。
二、加强公路两侧建筑规划管理
(一)建立健全公路两侧建筑审批制度。在编制城市、村镇规划和审批建设项目(含私人建房和搭建临时性建筑物)、征用土地、核发规划许可证和建筑许可证时,凡涉及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特别是道路“红线”的确定,应事先征求公路交通管理部门的意见。建设、规划、国土资源等部门在审批临近公路建筑控制区的建筑用地时,审批手续应当注明建筑物与公路的控制距离,并会同公路交通管理部门到现场划定红线,由公路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核发准建手续。因特殊情况需要在公路两侧控制区内建设临时或永久性建筑的,建设单位或个人必须持有关批准文件,先由公路交通管理部门签署意见同意,再由建设、规划、国土资源等部门审批发证。
(二)城镇规划布局,要按照垂直于交通线、单边纵深组团的方式进行,禁止沿公路条状发展,把公路变成街道。由于历史及其它原因,有的路段已形成街道的,应实行隔离管理,连片的路边店只能设置进出道口。
(三)兴办的开发区、集市贸易区、商业区和工厂、学校及其它公共设施,应当在公路建筑红线范围外一侧成组团式集中布局、采用专用公路辅道解决内部交通问题。
(四)城镇道路与公路的交叉口设置,应按批准的规划由公路交通管理部门与当地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具体确定。
三、严格公路沿线非公路标志牌设置
(一)非公路标志牌,是指除公路交通管理部门设置的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指路标志以外的其他标志牌,如经营性的产品广告牌、立式店牌、招牌、厂家指向牌等宣传广告标志,以及非经营性的政策宣传公益标语等。为确保路容路貌规范、美观、安全畅通,对公路沿线非公路标志牌实行统一设置,规范管理。
(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公路用地范围内设置非公路标志。确实需要,应按程序向县公路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办理。
(三)凡未经审批擅自设置的非公路标志牌,由公路交通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拆除;拒不自行拆除的,依法。
四、强化公路路面监控管理
(一)公路交通路政管理机构,要按照责任制和公路巡查制度的要求,加强路面巡查,加大公路路政管理力度,严厉打击涉路违法行为。
篇5
关键字:公路交通;建设;可持续发展
近些年来,社会一直都在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既不会损害后代利益,又能满足当代人需求的一种理念。社会的各行各业都应该秉持“可持续”的理念才能有继续前行的可能。交通作为的枢纽对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公路交通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精神能够实现其效益的最大化。
一、 何为公路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一直都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特别是在旧的发展模式不能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求时,发展的理念显得尤为重要。固有的思维和发展理念会严重阻碍社会的发展,只有对其不断地革新和完善,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精神,社会交通运输的基础设施建设才会得以快速完成。
对于公路交通设施建设事业来说,依据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其内容包括两面。首先是公路的建设和社会、环境、经济的相互和谐。即指公路交通的发展在局部环境能承受的能力范围之内,达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其次是从公路实体的角度来分析,公路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可持续性发展的公路应该有以下几大特点。
(一) 生态性
公路建设对于环境应该持一种美化、保护和尊重的理念,表现为公路有良好
的环境质量和景观效果,能够同周围的自然环境相互统一。
(二) 高效性
在“节约”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应该将资源的利用率提升到最高,通过提升
和强化服务能力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当然,最重要的是,公路交通的建设既要能够保证社会超前发展的需求,又不能太超越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过度发展。既要避免资源的浪费,还要保证各类资源的充分利用。
(三) 和谐统一性
在与经济、社会、自然的统一中,公路也开始渐渐步入到良性循环的轨道中,
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也在逐渐得到提升。总而言之,在不破坏环境、尊重自然的前提下,考虑社会发展、经济和环境的需求,既能保证公路营运的舒适、安全、环保和经济,有能实现公路和自然、人的和谐相处和有机结合。
二、我国公路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
建国以来,我国的公路建设一直都处于不断上升的阶段。政府和国家对于公路建设的投入越来越多,建设的网络体系与规模在不断完善。另一方面,针对公路交通的建设,可持续的方针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认识。很大程度上,影响公路交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几方面。
首先,公路路网的设计与规划没有表现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很多公路的建设都普遍缺乏科学的规划,或者规划的前瞻性明显不足,从而导致公路网络布局和系统结构合理性不足,很难发挥到最大的效用。
设计的关键点和重点都放在公路建设的效益方面,对于生态环境则很少考虑,明显很缺乏考虑自然环境的协调性,更不用说施工对环境影响的预测了。
其次,受历史因素影响,公路的建设对于环境一直都是赊欠的状态,中国一直都走的是先发展后治理的发展模式,这无疑又造成了人口、环境和资源的不协调。历史遗留的问题太多导致公路交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太大。
然后,因为管理的观念落后或者管理行为不当,使得公路在建设的过程中浪费了很多的资源,与此同时,公路在养护运营的阶段无法实现对资源的循环利用。
最后,公路的建设难免会对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公路建设后,对场地进行清理时会对沿线的植物造成影响,降低植被的覆盖率或者破坏表土资源。怎样才能降低影响应该是公路交通建设中考虑和重视的问题之一。此外,目前我国的公路发展的法制环境还比较弱、职工服务的水平和意识还有待提高、管理的体质还不健全等问题,这些都是制约公路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三、 提出实施的对策
目前,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已经在国内达成了共识,开始逐步地向制度化和法制化方向迈进。
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公路事业也跟上快速发展的步伐,另一方面,是公路可持续的发展受到了考验,要转变公路交通建设发展的理念,为保证公路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做更大的努力。整体上说,公路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既要做到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与节约资源相协调,又要做到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及人口的分布相协调。所以,我国公路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理念
思想指导行动,想要落实公路建设的项目,保证公路的可持续发展,就应该树立尊重环境和自然的理念,领会可持续的内涵和本质,积极响应科学的发展观,打造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社会。提高资源的深度和利用效率,珍惜资源,努力建造环保型和生态型的公路,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的贯彻到公路交通的建设之中。
1、科学规划,做好网路规划
在遵循长远发展、系统协调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则下,应该用创新思维、全新的视角来对公路交通建设进行科学的规划。做好路网规划,积极打造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做贡献的网络系统。此外,还要坚持适度的原则,提升经济发展和公路建设间的协调统一性,要既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又不会阻碍公路交通建设的进程。
2、在公路的设计和建设规划阶段尤其应该体现出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防治结合,以防为主,尽可能从人文要求、技术指标和路线方案等各方面来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安排,争取减少一些会对公路的可持续发展不利的因素,避免依赖今后的弥补工作。
(二)提升政府的管理水平
1、鉴于公路的公益性、社会性和政策性,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政府的支持。所以,应该理顺公路的管理机制,制定统一健全的管理体制,特别是要协调好跨区跨段的公路建设,打破行政行业与区域的界限,建设开放型高效路网格局,在区域间形成一种有机的衔接,为贯彻公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奠定基础。
2、在坚持经济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条件下,正确地处理好公路交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增强对公路建设和投资的力度,提升公路的密度。尤其是针对中西部地区公路发展还欠缺的状况下,应该尽量缩短距离,这样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也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三)做好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
想要解决当前公路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最有效和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深入推进和开展对于公路建设中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理论研究能够为公路交通的建设起一个引导作用,帮助带动交通公路的可持续发展。当然,要想提升理论研究的深度和高度,应该积极地吸收国外公路建设发展的经验,在此前提下,从公路发展的宏观战略和实际情况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更为可操作性、建设性和前瞻性的发展理论。
结束语
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交通枢纽,社会在不断进步,意味着公路交通的建设也应该逐步完善。我国的公路交通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这就要求政府和国家在此方面能够多多重视,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让我国公路事业能够在社会的发展中充分的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崇臣,李曙光,黄忠臣.公路两侧土壤中铅和镉污染以及存在形态分布的分析[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9(05)
篇6
我国关于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与国外相比时间较短,国外关于公路交通的研究事从19世纪开始的,主要研究为李斯特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目的,提出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交通运输业,并详尽论述了交通运输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之上法国对公路交通运输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及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并运用到实践,例如,合理设计国土规划、协调法国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其主要的措施是在完善欠发达地区基础服务设施的基础之上,将发达地区产业进行转移,从而实现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其中完善的基础设施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公路交通的完善与规划设计。通过一系列的改善区域公路交通环境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除此之外还有日本的“五全综”、韩国的国土规划重点内容都是对公路交通的规划与设计。总体来说,国外关于公路交通业的研究具有以下结论:
(1)公路交通业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支撑与载体,也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组成部分;
(2)公路交通运输业的灵活性与成本的廉价性,大大降低了企业生产及人们生活的成本,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会的财富;
(3)公路交通设施的建设是区域基础服务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具有较强调控能力,也是我国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4)公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协调的关系,因此,公路交通业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公路交通的发展超前与滞后都不利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关于公路交通的研究晚于国外,主要原因是我国的经济社会的发展较慢,造成公路交通发展缓慢,导致公路交通的研究也较晚,纵观我国关于公路交通的研究主要有交替推拉、相互作用、外部效果三种理论。“交替推拉理论”指的是随着区域城镇化速度加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渐提高,区域发展需求对公路交通的供给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公路交通在不断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中不断完善自己、发展自己,公路交通的不断发展又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从而催生出一批新的产业与行业。在此阶段,公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作用非常明显,这种促进作用不仅表现在支持经济增长上,还表现在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好的发展机会。“相互作用理论”是指公路交通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同步的,区域公路交通的发展既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首先,公路交通成为区域之间、区域内部经济联系的纽带与桥梁,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区域经济结构的变化会引起生产要素的重新分配。最终会引起区域交通的变化,从而促进了地区公路交通业的发展。“外部效果理论”认为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如,生产活动的工厂对其周边公路交通的要求较高,但公路交通的发展对城市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是外部效益。项目的开发对于一定区域公路交通的完善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使得原来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地区业有机会进行开发,从而促进整个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这必将极大地提高公路项目“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的外部效果,也就是提高交通项目的间接经济效益。总体来看,我国学者对于公路交通与经济社会相关性的研究已经有一定的成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研究偏向宏观,而对于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微观角度研究不足,如运用经济地理的增长极理论、涓滴效应、梯度外推理论等方面的研究较少。
2公路交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区域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合理配置资源及减少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差异,从而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最佳效益,如果将一个区域看做生态系统,为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首先要分清区域这个系统的结构与配置,只有结构合理、配置科学,才能够更好地促进该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其次是处理好系统内部产业与产业的衔接,只有高效的衔接才能够为产业与产业之间的合作提供保障与基础;最后是协调好区域与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减小区域间的竞争,增强区域间经济合作。因此,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无不贯穿着公路交通的巨大作用。
(1)缩小区域间的经济差距,使区域经济健康发展
公路交通的建设,对于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公路交通的发展会改善区域的区位条件,一方面促进了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另一方为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佩鲁“增长极”理论认为区域经济初期的增长一定是不均衡的增长,经济发展水平有先有后,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中心地区地租的增高,生产成本的提高,经济后出现扩散现象,而在扩散过程中公路交通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公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使发达地区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逐渐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从而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
(2)公路交通改变区域区位条件,改善区域融资能力
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所以一个区域的融资能力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融资的前提条件是要具有良好的融资环境,而公路交通是创造区域良好融资环境的重要保障,主要从两个方面对融资环境起作用,一方面是良好的公路交通为区域提供了良好的区位条件;另一方面是良好的公路交通条件可以促进区域可进入性。一般在进行产业投资之前,一个区域应该具备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方面的积累。因此,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在时间上其实是早于直接生产性投资的,它也是生产力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前提条件。
(3)提高地区城镇化水平,加快地区城镇化速度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化速度逐渐加快,2014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58%,我国已经步入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而良好的公路交通设施对于城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城镇化是指农村转变为城市,主要的变化表现在三方面,其一人口职业的转变,人口职业主要由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转变为非农业生产活动;其二为经济结构的转变,农村主要是以农业为第一产业,城市主要以二、三产业为主要产业;其三土地利用方式逐渐转变。公路网的建设对于推动农村地区与经济发展来说意义重大,更重要的是能够扩大农业信息交流,有助于农村地区群众更好地接受现代文明,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改变农村生活方式。
3区域经济对公路交通发展的影响
公路交通是由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所以他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两个功能:首先,公路交通系统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这是公路交通存在的根本价值;其次是公路交通的出现或者完善又不断引导或促进一个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公路交通发展的根本不保障,也是公路交通发展的根本原因。
(1)公路交通运输供给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之间相互制约
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依赖于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而公路交通业为这些物质要素流动的载体,可以说公路交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但区域经济差异或不均衡或造就不同水平的公路交通设施,表现于经济发达地区公路交通的道路通达性与道路密度都较大,而欠发达地区常常表现为道路通达性较差,道路密度也较小。所以说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公路交通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而这相辅相成。
(2)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公路交通发展的根本动力
对于区域内公路交通运输系统来说,对其系统发展快慢与规模大小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与经济增长速度快慢以及该区域经济总量的大小,如地区GDP、人均GDP等。由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对公路交通需求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区域交通基础条件发展的快慢,从根本来说,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快慢才是决定这个地区公路交通业发展快慢的直接因素或重要因素。
4结论与对策
(1)科学定位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公路交通结构
要坚持公路交通运输系统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定位,只有全面科学定位区域经济产业结构才是地区建设公路交通的“指南针”,由于区域产业结构的不同,决定其生产要素不同,而生产要素的不同决定着公路交通运输系统结构与层次不同,只有紧紧扣住区域经济发展的脉搏,公路交通系统才能够准确的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2)公路交通建设要有利于区域内及区域间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流动
区域得以发展的直接原因是区域间及区域内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流动,只有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流动区域经济才能健康发展,这些流动的物质要素对于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只有这些要素流动起来,并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区域经济才能够得到发展。
(3)促进城乡资源合理布局,加快区域城镇化进程
篇7
关键词:现代公路运输;区域经济;发展在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推动下,我国的公路运输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并且在促进我国的经济的发展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对于公路运输对于经济发展的推动方面主要体现在区域经济的发展方面,对区域内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能够提升区域之间的平衡发展,能够促进区域之间的产业结构优化。
一、公路运输的特点
(一)机动灵活,适应性强,运送速度较快
对于公路来说因为运输工作是比较普遍的,并且对于道路的要求相对铁路和水路来说也是比较低的,因此公路运输在平时的使用中所占有的比例是非常大的,因此公路运输的灵活性是非常大的。对于公路运输来说使用的工具以及相互直接的衔接是比较简单的,同时对于地域的要求也是比较低的,因此范围是非常广的,适应性是非常强的。同时对于公路运输来说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时间比较短,目的性比较强。
(二)原始投资少,资金周转快,操作方式简单易学
公路运输与铁路、水路、航运相比,所需固定基础设施简单,车辆购置费用和运输成本费用一般也比较低,因此投资兴办容易,且投资回收期较短。此外,公路交通运输准入制度不如铁路、航空和水路运输那么严格,相比之下行业进入比较容易,既可以是统一经营,也可以私人承接。
二、我国城市公路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关系的现状及问题
(一)经济发展严重失衡
纵观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现状,存在严重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东部地区较之西部地区发达,南方较之北方发达,沿海地区较之内地发达。即便在一个城市中,也是中心地带较之周边地区发达。因此,经济发展的失衡问是题普遍存在的。资源分配不合理,流动有阻力,亟待平衡。
(二)公路运输与经济发展相互支持不足
交通问题制约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没有给交通建设提供有效支持。公路交通建设整体的规划水平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不能够进行协调和匹配,因此这就会严重影响城市经济的发展。很多城市都存在着交通拥堵的现象,交通拥堵是因为对于整个城市的交通容量以及车辆通行数量等等没有做到很好的规划,造成了最终城市交通的拥堵。同时现在城市交通存在着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不断在进行修整,这会严重影响交通的正常运行,同时对于整体的资源也没有进行充分的利用和发挥,从而造成了经济资源的利用,也会对整个经济的发展形成制约。
三、公路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区域产业结构得到改变
公路交通运输能够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还能保证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改善。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需要更高更严格的交通运输条件。现阶段,我国需要运输的企业的状况是运输批量较小、运输频繁、时间要求高,有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动。因此公路运输必须满足这些要求。我国现代企业的第一选择就是高速公路沿线。现代企业不断依赖高速公路,相关人员要不断完善公路交通运输网,从而更好地保证城市优秀人才的流入和高新技术企业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企业有了高素质的人才,才能不断改进和完善区域产业结构,使区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二)公路沿途投资环境得到改善
对于公路运输来说一旦建成就会形成两个区域之间经济的密切往来,同时对于公路沿途来说也是需要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建设。首先对于公路沿途来说需要建立服务区来为司机提供一定的服务,这样也能够带动沿途经济的发展。同时为了保证公路交通的安全性,降低公路交通事故发生的几率,就要不断的进行公路的维护,这样也能够带动沿途经济的发展,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也就降低了整个因此而产生的经济费用。通过交通网络的铺设,能够带动当地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三)实现地区经济的平衡发展
在公路交通发展的推动下,能够将一些有利的资源和人才不断的向偏远和落后地区进行输入,这样能够促进当地的发展。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够平衡各地之间的资源和人才的使用情况。公路交通的建设对于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来说是一个平衡和促进的作用,能够进一步的将资源进行优化,从而来促进区域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
四、结束语
公路运输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产生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就决定了公路运输的发展水平。世界上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都是以建立安全、高效、完备的运输体系为前提的,进而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劳动力区域间转移,促进地区文化信息交流,创造全面发展机会。只有遵照公路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固有规律,制定相应的区域经济政策和规划方案,才能达到全国经济的合理布局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保证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发挥和效益均衡,确保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鹏岩.公路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J].科技风,2010(04)
[2]任向前.浅析公路交通运输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5(11)
篇8
关键词:交通规划 交通分布 双约束重力模型 浙江公路一、引言
经济不断发展,要求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公路交通系统。当前,浙江省现有的公路交通设施已不能满足公路客运和货运交通量的快速增长,开展浙江省公路交通需求预测研究,更好的指导公路建设。浙江省于2004年和2010年分别开展了一次公路出行OD调查,论文在两次公路出行OD调查统计数据的基础上研究适用于浙江省的公路出行交通分布模型。
二、交通分布预测方法的选择
交通分布预测方法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增长系数法,一类是综合法[1]。从上述两大类方法中各选择一个研究浙江省公路交通分布模型。
福莱特法较平均增长系数法收敛速度快,在满足相同精度条件下迭代次数也少,因此在实际研究和工作中广泛应用。福莱特法和佛尼斯法计算较复杂,因此一般通过计算机编程或专门的交通规划软件计算。用增长系数法在进行浙江省交通分布研究中选用福莱特法。
综合法中最常用的是重力模型法,双约束重力模型能满通守恒条件,在研究和工作中广泛应用,选取双约束重力模型对浙江省交通分布进行研究。
三、福莱特法进行浙江省交通分布研究
采用福莱特法进行交通分布是将2004年作为基年,2004年浙江省公路网OD调查获得的交通出行OD表作为基年OD表,以2010年浙江省公路网OD调查获得的各交通小区发生和吸引量作为预测值进行的交通分布,最后将分布结果与2010年OD调查获得的OD分布量做对比,以检验福莱特法是否适用于浙江省公路交通OD分布。
(一)基年OD表
增长系数法的应用前提是要求被预测区域有完整的现状OD表,浙江省2004年组织了全省公路OD调查获得了真实可靠的2004年全省公路交通出行OD表,以此作为基年OD表,增加了预测的精确度。
(二)2010年各交通小区发生和吸引量
将2010年浙江省公路OD调查获得的全省交通出行OD表进行统计可以得出16个交通小区的交通发生与吸引量[2]。
(三)福莱特法进行交通分布
由于福莱特法计算过程较复杂,因此一般通过计算机编程实现或通过专门的交通规划软件计算,应用transcad软件进行浙江省交通分布研究[3]。
1 建立交通小区地图,输入各交通小区2010年交通发生和吸引量。
2 导入基年2004年交通出行OD矩阵,设置迭代次数为10次,收敛标准为1%,在软件中选择福莱特法进行交通分布。
(四)交通分布结果检验
为了检验与实际的误差,将福莱特法进行浙江省交通分布的结果与2010年浙江省公路OD调查获得的OD分布进行对比分析[4]。将福莱特法得出的交通分布矩阵的单元格数值除以2010年调查得到的OD分布矩阵的单元格数值,生成新矩阵,用matlab对新矩阵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新矩阵的均值为1.1702,方差为0.4913。用福莱特法进行浙江省交通分布得到的结果与实际调查值有较大差距,与实际交通分布不吻合。
四、双约束重力模型进行浙江省交通分布研究
通过2010年浙江省公路OD调查得出的OD分布和初始阻抗矩阵对阻抗函数进行参数标定,应用双约束重力模型在transcad中进行交通分布。
(一)重力模型参数的标定
1.阻抗函数的选取
阻抗函数包括幂函数、指数函数和组合函数三种形式。由于组合函数可克服指数函数和幂函数由于交通分区之间的距离过小而造成分配量过大的弊端而且组合函数是幂函数和指数函数的组合,考虑因素全面,因此组合函数在交通分布的研究和工作中应用广泛。在计算小区间的阻抗时选用组合函数,即在transcad软件进行阻抗函数选择中选择“Gamma”选项。组合函数需要对函数中的参数a、b、c进行标定。
2.阻抗函数参数的标定
在双约束重力模型公式中,参数仅存在于阻抗函数
中,对双约束重力模型的标定,即对阻抗函数进行参数标定。
①在transcad中打开交通小区层,执行“Networks/Paths―Multiple Paths”命令计算各交通之间的阻力dij ,生成阻力矩阵。
②将2010年调查获得的浙江省交通出行OD矩阵导入软件中,选择“planning―Trip Distribution―Gravity Calibration”命令,在阻抗函数选区中选择“Gamma”函数,标定出阻抗函数参数a、b、c。其中a=1.3877,b=-0.5388,c=0.0422。
(二)双约束重力模型进行交通分布
1.将参数标定输入TransCAD软件,计算各小区间的摩擦因子,即阻抗,得出阻抗矩阵。
2.导入2010年浙江省各小区交通发生和吸引量,在TransCAD软件中选取双约束重力模型进行交通分布,得出浙江省2010年交通分布结果。
(三)交通分布结果检验
将用标定参数的双约束重力模型分布得出矩阵的单元格数值除实际OD分布矩阵的单元格数值,生成新矩阵,用matlab对新矩阵进行统计分析, 得出新矩阵的均值为1.0170,方差为0.2085。利用标定参数的双约束重力模型进行浙江省OD分布与实际调查的OD分布相吻合。
五、结语
由第三部分的研究可知,福莱特法不适用浙江省交通分布。由第四部分的研究可得,浙江省交通分布模型为标定参数的双约束重力模型,即:
参考文献:
[1]邵春福.交通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2]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长安大学. 2010年浙江省公路OD调查数据分析报告[R].杭州: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2011.
篇9
关键词:现代化水平;基础设施;指标体系;灰色关联;评价模型
Abstract: highway modernization level is an important road service level to reflect, and highway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is to realize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highway prerequisite. This paper tianjin highway traffic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separately from the network scale, the road network distribution, network, network operation status, level transport hub of highway and modernization, the coordination of integrated transportation system to build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establish the grey correlation evaluation model of tianjin highway modernization level evaluation.
Keywords: modernization level; Infrastructure; The index system; Grey relation; Evaluation model
中图分类号: U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引言
天津市公路交通系统经过多年的快速建设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公路交通的发展目标正从以适应交通需求、改善交通质量为目的向以促进社会持续和谐发展为目的转变。目前,天津市公路现代化成为公路交通发展的方向。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是公路现代化的基础保障。对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进行评价,一方面可以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现状做出合理评价,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公路交通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建设。目前,在公路评价研究中,大多针对公路环境、安全、运行效率、养护管理等方面进行评价指标的建立和评价,而对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的研究较少。因此,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2. 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2.1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可分为两个阶段,即指标的初选过程和完善过程。首先通过资料收集,建立备选指标集,采用层次分析法将目标按逻辑分类向下展开为若干目标,再把各目标分别向下展开成子目标;然后进行指标体系的完善,通过定量分析,按指标重要度进行筛选,再结合定性分析优化区域公路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定性分析主要测验每个指标的可行性和正确性,并结合各个指标与原则的相关程度及重要度,从全局考虑所选指标是否都是必不可少的,有无冗余现象,从而剔除对评价结果无关紧要及所反映的信息重叠的指标,保留重要指标。经过上述指标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最终建立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表1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
3. 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的灰色关联评价
3.1灰色关联评价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是灰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分析灰色系统中各因素间关联程度的一种量化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灰色过程发展态势的关联程度。它弥补了采用数理统计方法作系统分析所导致的缺点,它对数据量的多少与有无典型分配型态皆无严格要求,而且计算量小。灰色关联具体步骤如下:
(1)标准化(无量纲化)
由于系统中各因素列中的数据可能因计算单位的不同而不便于比较,或在比较时难以得到正确的结论。因此在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时,一般都要进行标准化(无量纲化)数据处理。因为构建后的原始变量数据列具有不同的量纲和数量级,为了保证后续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在这里按下式运用规范法对该判断矩阵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对于越大越优的指标:
(5)
对于越小越优的指标:
(6)
(2) 确定参考数据列,构建评价矩阵
参考序列是根据研究对象的性质构造的一个相对理想的最优样本,是综合评价的标准,对于趋上优指标选最大的作为最优值标,对于趋下优指标选最小的作为最优值标,若取均值好,则选取各指标的平均值。
(3)关联系数 计算
计算比较数列Xi上各点k与参考数列X0 参照点的关联系数,最后求各系数的平均值即是Xi 与X0 的关联度。
(7)
(8)
(4)各序列间关联程度的比较
比较各关联度大小,值愈大,关联度越高,那么我们所进行比较的网络或者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及相关关系越明显。
3.2评价结果
参考相关评价分级标准及各种综合评价值的分级结果,制定天津市公路现代化评价的判别依据,根据灰色关联评价法,评价值 取值范围为0< ≤1,确定评语集为{起步阶段,初级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
表3评价值等级划分表
结合2010年天津市实际数据,应用多层次灰色关联评价方法,得出特征年天津基础设施公路现代化水平评价值,灰色关联度为0.7365,天津市基础设施公路现代化处于起步阶段。
天津公路运营管理及养护现代化水平准则层指标关联度,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公路与综合交通协调性、路网等级结构现状的关联度较低。干线公路网络布局不完善,公路网等级水平偏低,主要城市间的快速通道尚未完全形成,交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公路网拥挤度发展程度不高。
图1 基础设施现代化准则层指标关联度
4. 结论
目前,天津市公路已进入现代化起步阶段,而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是实现公路整体现代化的最根本基础。因此,研究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十一五”以来,天津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推动了公路现代化的发展,本文从路网规模、路网布局、路网等级、路网运行状态、运输枢纽现代化、公路与综合交通体系的协调性等方面对公路交通进行了评价,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中的薄弱环节,对公路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具有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范翔.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多极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在道路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公路, 2005(9).
[2] 王建军,刘乙橙,吴宜淞.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系统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7,7(4)
[3] 李维维.江苏省交通基础设施运营效率及效能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4] 胡启洲,杨艳妮,蔚欣欣.城市公交线网评价的灰色关联模型[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9,33(6).
[5] 周凯.区域高速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能力综合评价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0.
篇10
关键词 公路运输 区域经济发展 影响
中图分类号:F127.9 文献标识码:A
一个国家致富的关键是要先修路,公路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我国经济发展对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有一定的依赖。我国国土面积很大,但是总体的资源分布是不均衡的,要保证各种资源对所需区域更好的分配,急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目前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包括铁路,水运、航空和公路等,公路运输具有直接,便捷和覆盖面广的优势,我国区域之间最主要的运输方式就是公路。公路运输方式已经贯穿我国各大城市和城乡,主要用于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已经成为了区域内和区域之间进行联系的桥梁,能够推动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
1公路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微观影响
进入21世纪后,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公路交通运输建设也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成就,从微观方面推动了公路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以下具体分析公路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微观影响。
(1)对公路沿线的自然资源进行了激活。我国公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能够改善和激活公路沿线的旅游和土地等资源。也就是说交通运输可以对区域的区位进行改变。我国还没有修建公路时,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土地资源和其他资源不能被有效开发和利用。如果公路交通运输得到了改善,能够对上述资源进行开发和整合,可以对其进行利用,实现这些资源的市场价值,从而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2)保证企业成本的降低。通过改善公路交通设施,可以提高交通运输状况。运输距离可以大幅度缩短。特别是对一些以交通运输为主要成本的企业,公路交通运输情况的改善可以可以明显降低其运营成本。此外,如果当地的公路交通情况很好,就会方便流入资本和人才,从而降低本地生产所需要的要素成本。同时便捷的交通运输服务也有助于企业之间交易费用和仓储费用的减少。在商品交易过程中,如果消费者的需求发生变化,生产者对这一变化的反映速度更快,及时采取有效策略。
(3)推动企业组织效率的提高。便捷的交通运输能够使企业劳动力和其他资本的利用率提高,从而使企业其他生产要素的获利能力提升。如果提高本地的生产要素组织效率,会降低费用和生产成本。交通运输的便捷程度,可以保证生产要素向所需企业的顺利流动,从而保证企业组织效率的提高,使企业所占有的市场空间不断扩大。企业运营过程中如果一个环节提高效率,就会产生连锁反应,推动企业其他环节甚至整个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急需对组织效率进行调整。
(4)促进物流规划的调整。企业物流主要的运输载体就是公路。如果区位发生变化,对企业的物流体系会产生影响。实践表明,建成的高速公路会带动沿线企业的发展,从而带动经济发展。具体来说,能使物流速更快,区域内也能连通各个经济单体,从整体上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基于以上这些,企业选址的最佳位置是公路交通便利的地方。因为通过完善的公路交通运输系统,能够为企业创造更丰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2公路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影响
以上主要对公路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微观影响进行了分析。从宏观角度看,交通运输的发展也能更好的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以下对其具体分析。
(1)区域产业结构得到改变。公路交通运输能够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还能保证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改善。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需要更高更严格的交通运输条件。现阶段,我国需要运输的企业的状况是运输批量较小、运输频繁、时间要求高,有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动。因此公路运输必须满足这些要求。我国现代企业的第一选择就是高速公路沿线。现代企业不断依赖高速公路,相关人员要不断完善公路交通运输网,从而更好地保证城市优秀人才的流入和高新技术企业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企业有了高素质的人才,才能不断改进和完善区域产业结构,使区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公路沿途投资环境得到改善。我国公路设施的建设可以推动沿线投资环境的改善。公路建设本身就是一种发展经济的投资,公路一旦建成,会改善区域的交通条件,能够使需要运输的时间大大缩短,同时交通事故发生的几率和公路运输维修费用也会降低,从而降低成本,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例如:如果一个山区自然资源很丰富,但是交通不便,就需要建设公路交通网络,从而会吸引很多投资者。通过建设公路交通网络, 能够对山区的自然资源进行转化,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3)实现地区经济的平衡发展。随着我国公路运输业的发展,对企业学习先进地区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比较方便。同时先进地区的资金和人才等资源也方便向落后地区扩散,可以调整不同地区的资源,保证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平衡。公路建设项目对各项产业和其他行业的发展有带动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保证各个我国领域和行业发展的协调性。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公路交通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相关部门必须重视公路交通建设。本文主要从“沿线自然资源的激活,企业成本的降低、组织效率的提高和物流规划的调整”等方面分析了公路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微观影响,并从“区域产业结构的改变,沿途投资环境的改善和地区经济的平衡发展”等方面阐述了公路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影响。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公路运输能好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王鹏岩.公路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J].科技风,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