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道路管护制度范文

时间:2023-09-25 18:23: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村道路管护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村道路管护制度

篇1

---**乡公路管护情况汇报

**乡地处*州区西部边缘,毗邻**县**镇,辖11个村、2个居委会、76个社、27000人,幅员面积57.7平方公里。"十五"期初,当交通闭塞成为阻碍我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时,乡党委、政府就着手谋划"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并把乡村公路的通达、通畅作为首要的"民心工程"来抓。在五年的公路建设中,高起点规划、广筹措资金、严管理监督、重后续养护,累计投入建设和养护资金850万元,打通乡道5条、村社道路45条,硬化乡道10公里,油化了**至**村级道路9公里。如今的**乡,9公里省道横贯,20公里乡道纵伸,140公里村路盘旋,初步构建起"一线两点三横八射"的交通网络,将十三个村(居)联成一个有机整体。然而,建设容易管养难,俗话说:"三分建,七分养",如何让建成公路发挥最大效益,破解农村公路管护难题,让交通网络彰显交通优势,我们坚持管养与建设并举,确保乡村公路畅通,在公路管护资金来源、管护队伍建设、考核管理办法和管护制度建设等方面探索出一条比较可行的路子,基本消除了乡村公路"通而不达、通而不久、通而不安"的现象,从而构筑起我乡经济发展的平台。

一、抓好经费落实,实现筹资渠道多元化

为了筹集到足够的管护资金,乡政府广开门路,采取向主管部门争取一点、帮扶部门援助一点、本级财政安排一点的办法,每年共投入乡村公路管护资金20万元,对村道养护按等次实行500-1000元/公里的奖励补助;同时,积极协调辖区内使用公路频繁的乡内企业自觉投资投劳进行公路维护,比如**建材厂、**砖厂每年投入村道维修材料和资金3万余元;再是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深化"一事一议"制度,集资定专人或分段到户落实社级路管护。

二、抓好队伍组建,确保管护工作经常化

乡政府建立了以乡长为组长,分管交通安全和公路建设的领导为副组长,交安办、城建办、村管站、财政所为成员的农村公路建管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处理农村公路建、管、养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各村(居)也组建了村社道路管护小组,具体抓好村社两级公路的日常养护管理工作,实施分段确定专人养护,按照每4公里配备1名养护人员的标准,从村组干部和农村低保人员中筛选出身体素质好、责任心强、奉献意识浓的公路管护人员35人,组建起一支稳定的、专职从事农村公路养护的工作队伍。多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从而确保了建成公路效益的发挥。

三、抓好任务分解,做到管护责任明晰化

乡政府对辖区内的乡、村、组三级公路进行路权界定,明确各级公路的管理主体和管理职责。乡城建办对农村公路实行档案管理,记载明确每条公路的起止点、公路设施、道路结构、隶属关系、管线埋设、养护人员情况、管护检查结果等内容,具体负责公路建设质量监督、管护质量检查等日常工作;乡交安办负责各路段巡查,加强对超限、超载车辆的监管;村建国土工作站主要抓好路权维护,严格按公路间距要求,做好农房建设放线工作,对占道经营、种粮和其它有损公路的行为进行管理。同时,乡政府与乡道养护人员和各村签定《农村公路养护目标考核责任书》,对路面、路边、边沟、涵洞等养护内容明确了标准,乡城建办进行日常督查,乡政府每季度开展一次检查、半年进行一次评比,将农村公路养护考核结果作为兑现乡道养护人员工资的依据和各村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并将村干部工资的10%纳入公路养护专项考核,年终考核发放。对乡村公路管护工作突出的村居,还给予50-100元/公里的专项奖励。

四、抓好制度建设,促进管护工作规范化

篇2

第一条为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公路养护机制,规范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保障国家建设资金安全、有效使用,确保工程质量,保证农村公路建设健康有序进行,保障公路的完好、安全和畅通,充分发挥公路在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国家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国务院《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制改革方案》以及《省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办法》、《公路工程质量监督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以及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村公路发展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本暂行办法所称农村公路是指按照国家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部省相关规定建设、经依法验收合格,有关机构批准认定的县道、乡道和村道公路及其所属的桥梁、隧道、交通工程及附属设施。其中乡道公路是指连接乡镇与乡镇之间的公路,村道公路是指乡镇与行政村或村与村相连的道路。

本暂行办法所称养护是指道路及附属设施的日常维护、小修保养、中修、大修及灾后修复。

道路和道路用地及道路附属设施,统称路产。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损坏或非法占用道路、道路用地及道路附属设施。

第三条市人民政府交通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道路交通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乡镇区域内的乡村公路建设与管护工作,并督促和指导村、社搞好村社道路建设与管护工作。

乡村公路建设和管护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市与乡镇、乡镇与村、村与社签订目标责任书,按年度进行检查和考核。

第四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道路上非法设卡、收费、罚款和拦截车辆。

第五条公民有遵守道路管理法规、爱护道路、道路用地和道路设施的义务,对破坏、损坏、侵占路产的行为有举报的权利。

第六条乡村公路建设与管理养护所需资金,除市政府按国家有关规定每年安排的一定补助资金外,可采取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筹集资金(如道路沿线受益企、事业单位自愿筹集和社会捐赠,村民按照“一事一议”政策筹资或投劳等)。

乡村公路的管护资金,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的通知精神,乡村公路由市交通运输局按照已纳入全市乡村公路网规划和统计的道路进行核定,按照乡道公路3500元/年·公里(见附件1),村道公路1000元/年·公里(见附件2)纳入燃油税预算,给予养护资金补助。由市交通运输局制定详细的资金拨付、养护质量、检查及奖惩办法。

乡村公路建设与管护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要实行定期帐务公开,群众监督,并接受财政和审计部门的监督。

第七条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代表市政府行使对乡村公路建设与管护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住建、公安、农业、林业、水务、国土资源、发展和改革、财政、审计等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做好乡村公路的建设与养护管理工作。

第二章乡村公路规划与建设

第八条乡村公路规划应当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并符合村镇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九条乡村公路规划应当与村镇建设总体规划和县道规划相协调。

乡道规划由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协助乡镇人民政府编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

村道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协助村民委员会编制,经乡镇人民政府批准,报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

社道规划由村民委员会协助村民小组进行编制,并报乡镇人民政府备案。

第十条通乡公路建设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按照“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要求建立三级质量保证体系。通村公路建设要充分依靠群众加强现场监督,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同时加强通村公路的质量检测和通村公路的技术服务。工程完工后,由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组织交工、竣工验收。

第十一条乡村公路规划与建设涉及水利、电力、光纤通信、天然气等设施,各有关乡镇应当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办理有关手续,有关部门应大力给予支持。

第十二条乡村公路建设按照分级组织实施修建的原则:乡道建设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村道及社道公路的建设由乡镇人民政府协助村民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市交通运输部门在技术上给予指导与监督管理。

第十三条新(改)建乡村公路时,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路段设置明显的施工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两端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需要车辆绕行时,要事先向当地公民进行告知,并在绕行路口设置明显标志;不能绕行的,必须修建临时通道,确保车辆和行人安全通行。

第十四条乡村公路建设应当按照《市乡村公路交通设施设置标准》(附件3)设置明显的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道路绿化、排水系统等附属设施应完善配套。新(改)建工程竣工后,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进行验收。

第三章乡村公路养护

第十五条县道公路由市养路段负责养护管理,根据市的实际情况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需要,县道公路的日常路面保洁和边沟、涵洞的疏通工作,可由市养护管理部门委托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乡村公路实行分级组织实施养护的原则,乡镇人民政府公路养护管理机构,组织做好乡道的日常养护管理工作;并组织对水毁受灾公路进行突击性抢修、恢复工作;村民委员会在乡镇人民政府的监督指导下,负责组织村道及社道的管理养护。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市公路养护机构按照交通运输部《公路养护技术规范》给予技术指导。年终对全市乡村公路养护质量进行检查,根据养护公路的路况情况,兑现落实乡道、村道公路养护补助资金。

第十六条在乡村公路养护工作中,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根据各地的特点和不同情况,建立健全养护制度,可采用个人承包,家庭承包和招投标等多种形式的养护承包责任制,对乡村公路进行日常养护,使公路养护质量达到《市乡村公路小修保养作业标准》(附件4),保持道路的设计功能和使用性能,确保道路完好安全畅通。

第十七条养护人员进行养护作业时,乡镇、村、社应当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并切实督促执行,确保养护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利用养护作业车辆进行养护时,应当在养护作业车辆上设置明显的作业标志,及时开启示警灯和危险报警闪光灯。

第十八条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在负责组织实施道路养护过程中需要挖砂、采石、取土等,应按规定办理有关报批手续,有关部门应当给予大力支持和配合。

第四章乡村公路管理

第十九条乡村公路的管理,按照分级实施管理的原则进行。市公路路政管理机构,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本辖区内道路实施路政管理。

乡镇人民政府配备兼职交通运输管理员,负责辖区内乡村公路的日常管理、协调指导工作。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市公路路政管理机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积极给予乡镇指导。

第二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擅自占用、挖掘、损坏道路、道路用地和道路设施。确因建设需要占用、挖掘道路、道路用地和利用道路设施的,应按规定报批。

第二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严禁在道路和道路用地范围内打场晒粮、种植作物、积肥堆土、放养牲畜、堆放物品、修车洗车、倾倒废弃物、设置电杆和变压器等设施、进行集市贸易、举办物资交流会等商业性活动。

第二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公路桥梁跨越的河道上下游的下列范围内采砂:

(一)桥长500米以上的公路桥梁,河道上游500米、下游3000米。

(二)桥长100米以上500米以下的公路桥梁,河道上游500米、下游2000米。

(三)桥长100米以下的公路桥梁,河道上游500米、下游1000米。

第二十三条除道路防护、养护需要外,禁止在道路两侧的建筑控制区内修建建筑物、地面构筑物及埋设(架设)杆、管、线等设施。经批准在道路两侧建筑控制区外修建建筑物和地面构筑物的,其建筑设施边缘与道路沟外缘的净距为:乡道不少于5米,村道不少于3米。

穿越乡镇城镇规划区的乡村公路,其在城镇规划区内的道路宽度应符合城镇规划的道路宽度,其建筑距离按城镇规划要求执行。场镇过境段公路的养护管理和安全管理按属地管理原则由当地镇人民政府负责。

第二十四条超过道路、桥梁的限载、限高、限宽和限速标准的车辆,不得在有限定标准的乡村公路、桥梁上行驶。各有关乡镇、村、社应按照《交通设施设置标准》(附件3)之规定,在适当位置设置限载、限高、限宽、限速和安全标志、标牌和设施,确保道路安全通行。

第二十五条除农业机械因当地田间作业需要在乡村公路上行驶外,铁轮车、履带车、重车等严重损害乡村公路的车辆,不得在道路上行驶。

第二十六条乡村公路两侧绿化工作,分别由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及村民小组按照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负责组织实施。

绿化用地不得非法占用,道路行道树不得任意砍伐和损坏。因建设确需占用绿化用地和更新砍伐林木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并按期完成更新补植任务。

第五章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七条各乡镇人民政府、市级有关部门应当认真履行职责,采取有力措施,依法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市政府制定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目标考核办法,由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督促实施,并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纳入全市度工作目标考核。在乡村公路建设与管护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市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十八条在乡村公路建设与管护工作中,因失职造成损失的,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和主管领导的行政责任,并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违反公路交通管理法规和本《暂行办法》规定的,由市人民政府责成市交通和规划建设等主管部门依法进行处理;属治安管理处罚范畴的行为,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公路路政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本暂行办法未尽事宜或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涉及的有关问题,由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篇3

为更好地整合农村环境整治的各类资源,完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护机制,巩固农村环境整治成效,切实提升农村生态环境水平,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现就进一步完善如城镇农村河道、垃圾集中处置、公路、绿化等农村环境“四位一体”长效管护考核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目标,进一步完善提高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护水平,巩固提升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成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快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一体化进程,以环境优美镇(生态村)、卫生镇(村)创建为抓手,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核心,进一步整合农村环境整治资源,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使农村环境管护资源作用最大化,农村环境综合管护常态化,农村生态环境改善持续化。

二、主要目标

巩固完善如城镇农村河道、垃圾集中处置、公路、绿化的管护工作成果;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镇”的“四位一体”长效管护队伍,确保硬件设施健全,队伍稳定高效,专项资金落实到位,制度建设配套完善,考核奖惩严格分明,监督管理保障有力;利用公共财政导入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探索政府引导的市场化运作机制,使长效管理落到实处,镇容村貌保持整洁,农村文明程度全面提升。

三、组织机构设置

“四位一体”管护机制实施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工作,并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指导。为强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推进,成立由镇党委书记挂帅、镇长任组长的“四位一体”管理领导组。建立如城镇农村环境“四位一体”长效管护办公室,由镇水利站牵头,水利站长兼办公室主任。各村(社区)必须明确一名负责同志为农村环境“四位一体”长效管护小组组长。

四、管护职责范围

“四位一体”长效管护办公室是农村环境长效管护的责任主体,统一招聘管护人员,组建管护队伍,分镇和村两大块实施运行。

第一块为镇级河道专业管护组及4个老镇区管护组:管护人员36人,具体分工镇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明确。

第二块为村管组:按照1000—1200人口落实一名管护人员的标准,共109人,负责本村辖区内河道、垃圾集中处置、道路、绿化等“四位一体”长效管护工作。

五、管护标准

具体管护标准,镇结合自身实际,参照市农村环境“四位一体”长效管理考核办法自行制定。

六、管护经费

镇管护人员报酬和管护运行费用,除市级财政贴补外,余下部分列入镇财政预算,设立综合整治经费储存专户,专款专用;管护人员报酬由基本报酬和绩效补贴组成,由镇长效办统一填制经费发放表,打卡发放。

七、强化考核管理

1.对相关部门和各村(社区)实行捆绑式考核,列入工作考核内容。根据日常考核和年终考评情况,年底对各村(社区)实行综合评比,实行加分制。同时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对工作不力、措施不实的村(社区)和相关部门要进行通报批评,对造成不良影响的取消年终评先评优资格,同时追究相关人员的领导责任。

2.对“四位一体”管护人员考核办法由镇长效管理办公室制定,并进行考核。签订管护工作协议,明确职责和工作标准,划定责任区域,建立严格准入、退出机制,一年一聘,优胜劣汰。

篇4

我镇农村公路是指“通畅工程”和“村村通工程”(含在建和未建)的硬板化主要公路,共计246条433.6公里,至2014年已建成硬板化233条340公里,尚差13条93.6公里,计划至2016年底基本完成。

全镇农村公路拥有单位34个社区(村),具体任务分解见计划表。

二、领导机构

成立“镇人民政府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领导小组”,负责全镇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领导、监督、指导工作。

有关社区(村)也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负责辖区的公路管护工作。

三、质量要求

按照“畅、安、洁、绿、美”的要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应达到:路基边坡稳定、路肩整洁、排水畅通;路面整洁、横坡适度、行车舒适;构造物、桥涵等结构完好,功能正常;路沟标准、内侧植草、无污积物,排水畅通,宜绿化路段不留空白;沿线设施完善,无侵占、破坏道路现象。

四、管护模式

实行农村公路常态管护,即“专门设备+专项资金+专人”进行路段管护。具体要求是:

1、镇政府投入资金购置专门护路设备,按公路里程和实际路况核定,约2公里为1个标段,每个标段拨给1部割草机及1部手推车。

2、专项管护费列入镇财政预算,按每年每公里3000元标准,将管护费拨给有关社区(村)。管护费主要用于护路员工资、割草机加油及维修保养,购买除草剂,购买其他管路工具及劳保用品等,不足部分自筹。

3、雇请专门护路工。由有关社区(村)雇请护路工,按每个标段雇请一名护路员,制定护路员工作职责,由社区(村)监督施行。

4、因水灾等自然灾害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时,要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尽快恢复受灾公路畅通秩序。

五、奖罚制度

篇5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 后期管护 原因 对策建议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后期管护是实现工程综合效益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国家对土地开发整理事业高度重视,随着资金投入的逐年递增,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新开工项目的不断增多,工程后期管护不足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因此,加大工程管护力度,建设和管理齐抓共管,已经成为当前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1.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后期管护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总体上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后,为搞好日常管理和维护,大多数村镇都能比较重视项目的后期管护工作,都确定了管护主体,制订了具体的管护措施。但仍有一部分村镇,对项目后期管护重视不够,认识不高,管理混乱,设施损毁严重,严重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一是缺乏切实可行的工程管护方案。现有的方案过于笼统、概括,没有明确相关部门、单位和个人的责、权、利,没有使管护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二是缺乏工程管护资金保障制度。现有的工程项目没有建立起资金使用和管理制度,没有明确资金的收缴、使用、审批和监督责任,没有对后期管护做得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适当的奖励,无法调动相关单位和个人的积极性。

三是缺乏专业系统的管护措施。土地开发整理工程都是在村边野外,治安防范力量薄弱,时常出现电力设施被盗毁、水利设施被破坏、防护林被盗伐等现象,进而导致灌、排、防功能的丧失。另外,由于长期缺乏定期维护与系统的专业维护,导致道路泥泞、管道破裂、水渠漏水、排水沟淤积和各类专业设备的损坏。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重视程度不够。凡是工程后期管护较差的村镇,普遍存在村镇干部对工程管护重视不够的问题。干部们或忙于做自己的事,或怕伤人不愿管,或嫌事多不想管,站位不高,置之不顾。

二是设施使用不够。有的村镇由于缺乏主导产业和高效农业,有的设施一年只用一两次。没人用也就没人管,导致设备锈蚀、损坏或丢失。

三是经济基础较差。缺乏维护资金在经济落后的村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对项目区内的道路、水利设施应定期维护,但由于资金难筹措,想维护也维护不了,巧妇难为无米炊,使项目设施使用一段时间后就报废了,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是工程设计有问题。有些工程设计脱离实际,方便使用,不方便管护,如出水口,安上阀门,使用方便,但机耕时碍事,当事者为自己方便就把它拔掉,造成损坏。

2.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后期管护的对策建议

2.1建立健全工程后期管护的基本制度

笔者认为,在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竣工后,各方应及时建立起由县国土部门检查监督、村集体管理、农民积极参与、资金多渠道来源的管护制度。

管护主体是工程所在地的村委会。管护主体对工程设施具有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具有管护的义务及分配的权利。工程竣工后,工程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将工程设施移交给管护主体,签订移交协议,由管护主体负责工程设施管护,并承担管护费用,将管护任务落实到具体人,同时向县级国土资源部门提交工程管护方案、工程管护预算、工程管护协议等材料。

农户作为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利用的直接主体,与田块、设施、设备等直接接触,其行为直接影响到工程综合效益的发挥。因此,农户在工程后期管护中承担着具体执行者的角色,必须积极参与到工程管护中。要建立由县级土地管理部门监督指导、村委会主导、农户积极参与的工程管护制度。

2.2建立完善管护资金的筹集体系

管护体系重在落实,管护工程重在效果。因此,要充分调动各层面的积极性,就必须构建以财政补贴、预算预留与受益农户集资相结合的多渠道管护资金的筹集体系,形成“主体明确、制度健全、资金有保障”的管护体制,达到“有人管、有钱管、管的好”的目的。

除了必要的国家财政投入外,工程管护资金可以通过以下渠道筹集:一是按照“以有养无”的方法,用有经济效益的工程设施养护无经济效益的工程设施。如对水井、蓄水池、泵站等有经济效益的工程设施,利用有偿使用的收益来管护变压器、灌排管道、田间道路等无收益的工程设施。二是从收费项目中收取日常维护费用。管护费用可以采取以从新增土地承包费中和在核定水价的基础上按用水量收取排灌费用时按一定比例一并收取。向受益农户收取设施设备的日常维护费用,主要包括沟渠及水工建筑物的维护修理费、设备的检修更新费、设备设施的运行费和管护人员的补贴等,但收费项目和标准必须经过听证并有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三是预留专项资金。对于工程项目的大修和大额更新费用,应由工程所在乡镇财政从土地有偿使用费和出让金中预留出部分专项资金。

2.3合理规划设计土地开发整理工程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应因地制宜,适应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规划设计人员应认真踏勘现场,细致了解项目区的田、水、路、林等现状及周边配套设施,广泛听取当地村民的意见,充分尊重当地农村的生产生活习惯,并结合相关规范要求,科学进行规划设计,确保方案切实可行,并考虑工程后期管护的低成本等,使工程能够长久地发挥效益。

参考文献:

[1]唐火庆,鞠登平.土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的问题和模式研究.[J]中国商界.2010(6)

[2]冯连伟,陈军伟.临沂市土地整理工程后期管护工作的经验. [J]山东国土资源.2008(3)

篇6

轻护”的问题。笔者认为,如何加强烟基设施管护,让其发挥长期效益,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明晰产权,明确管护主体

“淤泥塞满渠,坍塌无人急”,这是一些地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后无人维护的真实写照。究其原因,主要是产权不明确,管护主体缺失,造成“有人使用无人管护”的局面。所以说,烟基设施仅靠当地农民自觉维护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明确管护主体、明晰产权归属,确保管护制度和措施的落实。烟基设施分布在烟区的各个村落,当地烟农是直接受益的人,因此充分发挥村委会和烟农的作用尤为重要。烟基设施建成后,烟草部门应该将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和决策权移交给受益的村和烟农,以他们为烟基项目的管护主体,让他们成为“烟基设施主人”,在管理。维护上享有高度的主动权和参与权,才能确保管护工作落实到位,设施长期发挥作用。同时,要充分利用宣传栏、宣传册、群众会议、宣传标语等,对烟基设施产权和管护主体进行宣传,转变受益农户的观念,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调动他们“自己的设施自己管”的良好习惯。

二、成立机构,建立管护制度

烟基设施需要农民爱护的同时,日常维护非常重要。管护主体应成立管护协会,在烟草和政府部门的支持下负责抓好本村烟基建设项目的日常管护工作。出台加强烟基设施管理的政策和规定,并安排安排专人具体负责管护,按管护任务的轻重给予管护人员一定的工资。按设施的数量和管护难易程度落实人员,资金和管护标准,对当地烟基设施进行维护。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要管好用好烟基设施,首先必须出台管护制度,制定相关的村规民约,约束村民行为,并对管护范围和管护标准提出明确的要求,以制度规范管护行为,使烟基设施的管护从源头上得到根本的保障。将管护制度、管护公约等通过群众会议对村民进行宣贯,并张贴于村组醒目的地方,增强群众管护意识,确保管护工作落实到位,为烟基设施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真正成为兴烟工程,惠民工程。

三,落实经费,透明管护资金

篇7

第二条农村环境四位一体长效管理考核的对象为各镇(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第三条农村环境四位一体长效管理工作标准为:

(一)农路管护标准:道路两侧及其用地范围内无暴露生活垃圾、建筑及农业生产垃圾、秸杆堆放现象;边坡排水沟整理到位;路肩边坡无15cm以上高草,无农作物种植,路肩宽度达到75cm以上;路面(桥面)干净整洁,无堆积和抛洒物,无占道和占道摊晒农作物、损坏绿化等现象;路面保持完好,无损坏现象,交通标志、标线全覆盖并符合国标,全面推行安保工程,管养覆盖率达100%,管护达标率达95%以上。

(二)河道管护标准:所有河道及沟塘水面清洁,无水花生、无水浮莲、无大面积浮萍等恶性水生作物,无漂浮垃圾、杂草杂物,水面无芦苇;所有河道及沟塘坡岸清洁,无生活垃圾、农业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秸杆乱堆乱放;河道畅通,河坡青坎无违章搭建,无乱占、乱挖、乱填河道现象;河水干净,无工业污水超标排放,畜禽粪便直排得到全面治理;河坡青坎绿化全覆盖,无伐坡种植现象。

(三)绿化管护标准:河坡、道路绿化实现林带整洁,树型优美、生长健壮,树木无倒伏、无明显病虫害,林间无高杆游藤作物、无人为毁木现象。村道、河沟渠绿化成活率、保存率达95%。

(四)垃圾处理标准:房前屋后、路边沟旁,无暴露和抛洒飘散生活建筑垃圾;农业生产垃圾合理利用;垃圾池(桶)内垃圾日产日清,无积存;公共场所无乱扔、乱倒垃圾现象,无污水溢流,垃圾桶(池、房)外、压缩中转站内环境整洁。提高环卫设施配备标准,按每5户1个垃圾桶(池)标准配置。生活垃圾每人每日0.5公斤标准收集送垃圾发电厂,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100%。逐步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减量化处理办法,提高垃圾处理水平。

第四条四位一体长效管理考核的内容为:

(一)组织领导与督查考核。镇(区)有正常组织推进措施,通过现场会、观摩会、点评会等手段推进,有典型示范引领。镇长效管理办公室有专职的管理及督查人员,有考核办法,正常组织督查检查。村级组织正常开展监督管理、矛盾协调及卫生检查活动。

(二)宣传教育与信息资料。利用各种舆论工具进行宣传教育,通过村规民约、卫生清洁户评比等引导,村干及管护保洁人员做好对农户面对面的宣传。建立社会举报机制,接受社会的监督。及时上报四位一体长效管理信息,各项台帐资料保存齐全。

(三)队伍建设与人员管理。按县要求的数量标准选优配强专职管护保洁人员,创新管护模式,签订管护协议,制定工作制度,开展业务培训,加强考核和日常管理,管护保洁人员报酬实行每月打卡发放。

(四)经费管理与设施投入。镇(区)按县要求的投入经费标准配套到位,并纳入财政预算,村一事一议资金落实到位,镇(区)设立四位一体经费专帐。环卫设施实施达标工程,垃圾池(桶、房)逐步实现升级换代、统一规格标准。运输车辆、船只、割草机械配备到位。

(五)长效管理效果。四位一体长效管理工作要达到第三条规定的管理工作标准要求。

第五条全面推进“农村环境长效管理达标镇”创建工作。全县要全面组织推进,实现6个达标镇的目标,创建成功的镇(区)要保持达标镇荣誉。达标创建通过市级验收的镇(区)在年度考核中加5分。上年的达标镇通过市级复查的年度考核得5分。

第六条深入开展环卫设施达标村建设工程,实现环卫设施全覆盖,同时做好升级换代工作,沿主干道及集镇地段要统一规格标准,提高标准质量。

第七条各镇(区)要完成县下达的垃圾收集量必成指标,加大收集力度,建立垃圾收集考核运行机制。

第八条着力抓好河道沟塘整治及长效管理工作,加大考核权重。河道实现管护范围全覆盖,检查考核全覆盖,管护标准全面提升。继续抓好沿路沟塘整治长效管理,达标镇及列入村庄整治的村,沟塘整治实现全覆盖。

第九条抓好典型培育,确保长效管理工作上台阶。培育精品工程、亮点工程,将示范河、示范路、示范村完成数量纳入考核内容。达10%以上,给予加分,达30%以上在年终考核中加5分。

第十条加大督查检查频度,扩大检查覆盖面,检查延伸至农村里角。县四位一体长效管理办公室,不定期对各镇(区)进行巡查,每月进行例行检查。镇(区)要每周进行一次检查。检查采取抽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综合检查与专项验收相结合等方式进行。

第十一条对检查、暗访、专项验收及群众举报中发现的问题,县长效管理办公室发放整改通知书,督促相关镇(区)及时整改,没有整改到位,发放督办单。督办仍不到位,暂停发放县财政补助经费。

第十二条四位一体长效管理考核工作在县四位一体长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由县四位一体长效管理办公室牵头组织县纪检、财政、农办、水务、交通、农委、城管、环保等部门实施。

第十三条在巡查和例行检查的基础上,每季度考核验收一次,季度考核采取看现场、听汇报、查资料、征求群众意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按考核评分表打分。季度综合得分由季度考核得分、平时检查得分、群众评价得分组成。季度综合得分为季度考核得分×40%+平时检查得分×50%+群众评价得分×10%。年度考核得分为四个季度考核得分的平均值。

第十四条根据季度考核结果,得分在95分以上,且前三名的,每多1分,加1%的县财政补助管护保洁人员报酬经费,94-90分县财政补助100%,89-80分每少1分县财政少补1%,80分以下每少1分县财政在90%的基础上再少补2%的经费。

第十五条环卫设施达标村及环卫设施提升工程补助经费、沟塘整治及长效管理补助经费、典型示范村(河、路)补助经费,根据专项验收办法进行补助。

第十六条根据年度考核结果,按得分高低排名,评出四位一体长效管理先进镇(区)若干名,予以表彰奖励。

第十七条对四位一体长效管理工作突出的四位一体长效管理办公室、管护保洁人员予以表彰奖励。

篇8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村道公路管理养护工作

近年来,随着村级水泥公路的实施,我镇村道公路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全镇村道公路总里程已近200公里,通村率和硬化率分别达到100%和100%。农村交通条件的改善,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群众的出行,也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村道公路管理养护体系不完善、养护责任主体不明确、养护资金未落实、管理措施不到位,村道公路养护与路政管理滞后所带来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道公路的使用寿命和通行条件。为巩固村道公路建设成果,促进全镇村道公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确立“建、管、养”并举的理念,在重视公路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强村道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不断深化村道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逐步实现村道公路管理养护的正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为此,各村(居)要充分认识村道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领导,明确职责,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共同做好村道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确保村道公路路况良好、路产完整、路权得到有效保护。镇党委、政府分半年和年终对各村(居)的公路养护进行考核。

二、落实责任,建立健全村道公路管理养护体制

村道公路实行“村为主体、专人养护、以奖代补”的养护体制,村委落实管养责任,建立村道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协调、监管、考核机制,不断提高村道公路管养水平。

(一)村(居)两委为村道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负责履行本村村道公路管理养护职责,建立村道公路养护管理机构,落实一名村道公路管理员(签订管护合同),村(居)召开会议,把村道管护资金列入在一事一议中解决。

(二)各村(居)培养村民爱路、护路、养路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全民护路、养路的积极性;对3米以上危险路段和临水、临河的村道设置警示标语,有条件的村(居)安装波形护栏,做到警示标语规范、齐全;组织实施村道公路巡查,宣传公路管理法律法规,管理村道公路附属设施,参照乡道管理规定管理村道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及时发现、制止和报告各类违法行为。

三、严格标准,认真落实村道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村道公路养护主要内容包括:路面保洁、路肩除草、边沟清淤、塌方清理、桥涵日常巡查、公路安全日常巡查等经常性工作。道路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排水畅通和沿线设施完好。在村道公路两侧修建永久性工程设施,其建筑物边缘与公路边沟外缘的间距一般不少于5米。因自然灾害致使村道公路中断或严重损坏时,村两委要及时组织抢修,尽快恢复通行。

各村(居)结合本辖区村道公路养护特点,建立养护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督促养护人员严格执行养护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在作业区间或施工路段两端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设置必要的交通安全设施与警示标志;公路养护作业人员要穿着安全标志服;养护作业车辆、机械设备要设置明显的作业标志;在夜间或恶劣天气作业的,现场要设置醒目警示信号;养护作业完毕后,要及时清除遗留物;同时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养护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篇9

__x镇__x村位于__x镇东部,全村总面积14300亩,耕地面积3500亩,农户256户,人口960人。为搞好文明生态建设,__x村把绿化工作摆在主体工作位置,取得了显著成绩,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省级文明村”。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科学规划,户户绿树掩映

为美化农村的人居环境,增加农民的收入,村党支部、村委会按照全镇村屯绿化规划,抓好村屯绿化。建设四个亮点:一是以建设景观带为主,创建园林式村屯;二是以栽植绿化树种,美化香化为主,创建美化型村屯;三是以栽植杨、柳树,提高林木覆盖率为主,创建绿化型村屯,四是以栽植果树,提高农民收入为主,创建果香型村屯。

截止目前,造林4300亩,其中村屯绿化51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1%,沟栽防护林15条,计20__亩,用材林800亩,果树1500亩,无论从管理还是长势上都是一流的,实现了路渠林带化,农田林网化,农林复合化,果树规模化的目标。

二、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户户鸟语花香

为了确保绿化质量,我村将村屯绿化工程列为全村一项重要工程来抓,统一制定了村屯绿化施工设计文本,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实测,编报表格、绘制施工图。到目前,共建环村林带2条,栽树7000株,绿化街道4条,花圃,铺草坪,栽植花草8000株,风景树3000株。利用宜果荒坡荒山建设果园,实现果树栽植规模化,实现经济建设、环境美化、群众致富协调发展。村屯外,实施路、河渠全面绿化,我村组织人力物力,对村路进行维修,修黑色路面2500延长米,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题,并在两侧栽植了绿化树木,同时对河道进行了综合治理,修筑河堤2100延长米,并计划在河堤上栽树5万株,现已栽植1万株,余下计划今秋全面栽完,村屯内,利用房前屋后空隙地、闲散地、荒坡地,见缝插绿,做到乔、灌、花、草结合,庭院、街道、景点绿化相融合。在树种选择品种配置上,做到随形就势,不拘一格,形式式样。形成村在林中,家在绿里,户在花内的新农村。

三、分类施策,强化管理,家家果实累累

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绿化,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对路、河、渠林带及环村林带,规划出建设用地,制定施工作业设计,采取招投标的方式,由中标者营造,实行承包经营;对主要街道、校园、广场等绿化,由专业技术人员设计,村委会统一组织,村民出工营造;驻村单位绿化,由单位投资建设;农民房前屋后空隙地,由林业部门免费提供苗木,群众自觉栽植,为栽植果木农民无偿提供技术服务。积极开展技术培训、科技成果推广普及等活动,确保苗木成活率达到100%,大大地提高了绿化科技含量。

四、完善措施,巩固成果,人人责无旁贷

篇10

一、总体目标

加强城市化管理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源头控制、整改到位、完善提升”的总体目标开展工作。“源头控制”,就是要对涉及城市管理的行为和行政审批事项事先进行审查,对影响城市形象、影响居民生活的事项不予批准,从源头上进行控制;“整改到位”,就是要针对已存在的对城市管理不利或有损城市形象的问题,采取“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办法,下大力气进行整改,着力解决;“完善提升”就是要按照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完善各类设施,规范管理行为,全面提升我镇城市化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做优、做靓镇容镇貌,彰显中心城区魅力。

二、城市管理工作的原则

(一)依法原则。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城市管理的政策法规,杜绝城市管理和执法工作的随意性,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

(二)统一原则。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各村(社区)、居委会、市镇办、新区、金桥、旅游公司,在现有行政区划和行政体制不变的前提下,在城市管理委员会的指挥调度下,按照统一标准和要求,对全镇城市管理工作实行扎口管理。

(三)精细原则。建立健全全镇范围内的道路绿化、临街店面、环境卫生、镇容镇貌等全天候、全覆盖动态监管机制,注重各项管理工作的细化,切实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

(四)长效原则。坚持部门负责和条块协调相结合,强化城管、村(社区)、居委会、市镇办、新区、金桥、旅游公司联动机制,充分发挥村(社区)、居委会、市镇办、新区、金桥、旅游公司的主体作用,明确各自职责,形成部门、条线纵向到底,村(社区)、居委会、市镇办、新区、金桥、旅游公司横向到边,不留死角的城市化管理体系。

三、城市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加强源头管理,落实关口前移

1、完善规划管理。规划要充分考虑城市现代化管理的功能和要求,城市建筑、市政设施、公益配套等规划要通盘考虑,确保市政交通、停车场点、环卫设施、污水管网、消防、菜场、学校、灯光、绿化、社区医疗等公共基础设施功能和管理功能同步到位。

2、加强环境卫生管理。重点加强对沿街店铺的垃圾治理,加大对垃圾收集容器、收集车等设施的投入,合理设置垃圾收集点;各村(社区)、居委会、市镇办和新区、金桥、旅游公司负责与经营者协商垃圾处理方案,环卫所负责垃圾定时上门收集、定时清扫、日产日清,并按实际需要配足保洁员。重点路段和区域应适当延长保洁时间,暴露垃圾发现后2小时内必须清理完毕。各村(社区)、居委会、市镇办、新区、金桥、旅游公司和城管部门负责对执行不力的经营户进行教育和处罚。镇城管委向社会公开垃圾治理举报电话,设立举报奖,发动群众与政府共同监督,确保道路两侧卫生整洁。

3、加强建设、改造项目审批管理。全镇建设、改造工程的立项,相关职能部门受理后,首先要对基础配套设施进行初审和把关,同时报镇城管委审查,经镇政府批准同意后方可办理相关手续。各相关部门要按有关规定严格把关审批,项目竣工后实行使用、管理、执法部门联合验收,确保建设项目与基础设施建设到位。

4、加强临街开店审批管理。各有关部门要严格行业指导规划,切实加强临街开店的审批。临街所有开店及店面装修审批事项须经镇城管委的审查,工商、环保、卫生、消防等部门发放有关许可证前须由镇城管委牵头会办,确保居民生活环境、市容环境与商贸经济协调发展。镇城管委定期对有关部门落实行业指导规划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执行不力的部门及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对行业指导规划实施后不符合要求的店面,由主管部门牵头整治,有关部门配合实施。

5、加大对违章搭建和其他违法违章行为的执法查处力度。按照“老的违章建筑逐步清理,坚决不允许产生新的违章建筑”的原则,加大对全镇范围内所有违章搭建的执法查处力度,并建立完善的举报、处罚和拆除联动机制。村(社区)、居委会、市镇办、新区、金桥、旅游公司一经发现违章搭建现象,须立即会同城管部门依法予以阻止、处罚和拆除。对其他违法违章行为,村(社区)、居委会、市镇办、新区、金桥、旅游公司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城市化管理方面的管理职责,建立和完善日巡视制度,按照人性化管理的要求,坚持“教育规范在先、惩戒处罚在后”的思路进行宣传教育。对拒不服从管理的,通过联动机制进行查处,将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6、加强建筑工地施工的管理。完善工地围栏施工和文明管理。全镇主要道路两侧在建和待建工地必须建设围栏广告墙,实施封闭施工。建设工程施工应严格执行区政府《关于加强建设工程施工和运输环境管理的实施意见》,并加强对建筑垃圾储运管理。

7、加强道路、绿化设施和各类管线管理。规范道路开挖施工和绿化移植、截枝等管理。道路开挖、绿化移植等原则上与道路建设和改造同步实施。要加强各类管线铺设的规划建设和综合管理,原则上各类管线须在道路建设和改造时一步到位,能入地的则尽量入地。道路和绿化在建设改造后5年内不得开挖、不得移植。确需开挖的,施工单位须与镇城管委签订责任书,履行道路开挖前地下管线布网清楚、开挖后路面围栏及警示设施完善、竣工后工完场清的管理义务。对不履行责任义务的违规行为,依法进行处罚。各职能部门在审批道路开挖和绿化移植、截枝项目等事项时须报镇城管委审查,未经批准不得发放开挖许可证,不得移植、截枝。

(二)加大整改力度,促进标本兼治

采取“一事一议”办法,由镇城管委牵头,主管部门负责,相关部门配合,制定有效措施,对城市管理中存在的各类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治。

1、加强道路交通秩序和停车的管理。交警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对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闯红灯等违法违章行为加大处罚和教育力度。要结合道路改造,科学合理组织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改造,增设单向通行道路,主要路口通行渠化,切实维护交通秩序。要结合地块改造,合理规划和建设一批大型、集中的停车场所,因地制宜设置一批小型停车场所,在条件许可的非主干道路适当增设停车位,尽最大限度增加停车位数量,解决停车难问题。同时,交警、城管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查处各类违章停车现象,对没有内设停车位的货车和大型客车不准在镇区范围内停泊。

2、开展流动摊贩、夜排档综合整治。要下大力气改善菜场、学校、小区周边环境和主要道路两侧环境,适度增设疏导点、便民摊亭,统筹考虑菜市场、夜排档等设点布局;在市场少、摊贩聚集、群众生活需要的路段,按照“不影响交通、市容和便民”的原则,选好场所,就近引导流动摊点进场入市合法经营。要安排专人按照“四个统一”,即:统一规划定位、统一经营种类设置、统一经营时间、统一垃圾存放清理,规范管理经营场所。要加强对摊点秩序的管理和执法,确保主次干道、农贸市场周边无占道摊点、无店外设摊,新村小区无固定无证摊点。要适当增设夜排档集中点,设置相关配套设施,实施统一管理。对各类无证摊贩和门店,工商、城管等职能部门要坚决予以取缔。

3、落实行业规划加强整改。对照行业规划,对全镇目前不符合规划要求的车辆清洗、修理业、重型建材店、小餐饮店、废品收购站和铝合金加工点等行业重点进行整治。对现有的车辆清洗、修理业、重型建材店、小餐饮店、废品收购站和铝合金加工点,由工商、建管、城管、交管、环保、卫监、消防等职能部门及所在村(社区)、居委会、市镇办、新区、金桥、旅游公司负责,实行联合执法,重点解决损坏公共设施、排污、油烟、噪声、卫生、垃圾等问题。对存在问题经整改不符合要求的,应责令停业或搬迁。镇区、旅游景点周边及主干道、旅游专线两侧范围内原则上不允许设置废品收购站,应选择合理的场所设置专门的废品收购点,对无证废品收购点,工商、城管等职能部门要坚决予以取缔。铝合金加工点特别是位于居民区忧民严重的,要坚决予以停业关闭或取缔。

4、积极改善自然村环境。各村和香溪社区要结合环境示范小区创建工作,加快推进自然村改造。对暂不实施改造的自然村,要根据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落实保洁人员,完善管理制度,改善环卫、排污等基础设施,全面试行雨污水分流治理,确保村容环境整洁。同时,要加强对外来租住人口的管理,规范房屋出租行为,严格执行外来人口暂住证制度。要加快村民居住地“小区化”管理进程,加大全天候的巡查制度,切实维护社会治安。

5、开展打击非法运营整治活动。交管、交警、城管等职能部门要对非法载客运营、货车闯禁及乱停放的问题开展集中突击整治。要加大对“黑出租”、“黑摩的”、“黑中巴”、“黑三轮(车)”的打击力度,坚决予以取缔。对合法经营的人力三轮车,应根据群众实际需要合理设置停靠点,不得随意停靠和载客。

6、加强绿化和灯光建设管护。镇区及主干道的绿化和夜景灯光要按照亮化、美化、生态化的要求,做好整体规划和布局调整。重点是要高标准,做好竹园路、金山路、中山路、翠坊街、穹灵路、文化广场的灯光改造规划和综合道路建设改造工程,稳步推进绿化和夜景灯光建设,确保绿化、亮化工程上档次、出精品。要加强对镇区及主干道绿化的管护,完善招投标和考核制度,对绿化管护实行全过程的监督检查。景观灯光管理要按照有关办法,切实加强规划控制和运行维护管理。

(三)巩固治理成果,提高管理水平

1、注重长效,强化管理

(1)加强城管作业队伍建设。创新管理机制,进一步理顺和明确建设管理、环卫保洁、河道保洁、绿化、灯光、市容等管护作业人员,以及村(社区)、居委会、市镇办、新区、金桥、旅游公司的职责和职能,落实定位、定岗包干责任和考核机制,提供高标准和高水平的管理服务。

(2)加强市政公共设施的日常管理。着力完善配套设施,强化市政公共设施日常管理、环卫保洁、查漏、补缺、修损等工作,对主干道路、河道、公共场所全面实行一级保洁标准。引入竞争机制,提高管理和运行效率,降低服务成本。

(3)积极推进示范路、达标路建设。按照省、市道路市容环境管理创优的要求,结合道路建设改造,明确部门分工职责,搭建市民参与平台,落实市容环卫责任制,推进道路环境管理上档次、上水平。

(4)加快推行“区域式联动、网格化管理”。村(社区)、居委会、市镇办、新区、金桥、旅游公司要以具体管理任务为载体,将辖区内下属各单位的城市管理人员,如环卫保洁员、绿化养护员、各类管理员、协管员、小区物业保安等城管作业人员与城管执法队员组合为一个联动整体,分编为若干网格化管理小组,实行定位包干区域管理,明确分工管理职责,实施捆绑管理考核,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益。

(5)加强小区综合管理。要加强对物业管理的行业监督。完善自治组织、房屋出租和封闭管理,继续推进农村“小区化”管理和市镇老住宅区改造,不断完善环卫、排污、绿化等基础设施,规范绿化养护、道路保洁和停车秩序维护,强化对保洁人员履行职责的监督管理,不断优化村(居)民的居住环境。小区内车库禁止出租居住或其他存在安全隐患的出租行为。

2、严格执法,提高效能

(1)切实加强城管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要不断完善城管队伍体制、机制建设,保障执法人员编制、经费、装备,强化教育和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城管队伍准入门槛。要完善执法工作规范,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健全执法效能督察和考核机制,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提高管理效能。

(2)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机制。健全全镇城市管理工作“110”联动机制,完善规范综合联合执法、资源共享、执法调处、快速反应等运行机制。遇到重大问题,主动依靠公安力量,并由镇城管委牵头组织,以主管部门为主,各相关委员单位配合联动,协调解决。公安部门负责及时处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活动中的暴力抗法等事件。

(3)积极创新城市化管理模式。在城市管理工作网格化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平台使监督举报社会化系统内外部信息交换和管理及时化。镇城管委设立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双线运行,反复检查落实,强化监督,实现实时、动态和精细管理,不断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更好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四、相关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镇城市管理委员会,对城市化管理工作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协调、统一管理,建立会办会审、监督考核等工作机制,完善运行流程。镇城管委下设办公室,负责城市化管理日常工作的统筹协调、监督检查。

(二)完善城市化管理网络。建立健全城市化管理工作体制。在各村(社区)、市镇办、新区、金桥、旅游公司组建城管科室,具体负责各自辖区内的城市化管理工作,落实辖区市容环卫责任制,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覆盖的城市化管理网络,进一步促进城管工作重心下移。

(三)建立社会监督机制。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建立市民志愿者队伍,定期参加城市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充分听取意见、建议。建立城市管理检查、举报查处制度,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或村(居)民、社会单位、新闻媒体举报或曝光的城市化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镇城管委各成员单位、有关村(社区)、市镇办、新区、金桥、旅游公司要限期整改,并将整改结果按要求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