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工程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25 18:23: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土地利用工程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如今百度地图、高德地图、搜狗地图、Google地图越来越受到使用者的欢迎,在电子导航,工程设计,工程管理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Google地图以其强大的地图信息和卫星云图为使用者提供了强大的帮助,学习并熟练使用Google地图、尤其是Google Earth地标在线分享对于水利管理工作者受益匪浅。
【关键词】电子地图 工程管理 软件应用
据老一代水利工程技术人员讲,建国初期进行水利工程设计建设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一般都需要进行野外勘察测量,弄到某一地区的高精度地图是一件非常难办的事情。那年代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基本上要靠人工测量地形图,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电子地图不知不觉的得到了极大地发展,如今百度地图、高德地图、搜狗地图、Google地图越来越受到使用者的欢迎,在电子导航,工程设计,工程管理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Google地图以其强大的地图信息和卫星云图为使用者提供了强大的帮助,学习并熟练使用Google地图、尤其是Google Earth地标在线分享对于水利管理工作者受益匪浅。
1 Google地图注册与使用
Google地图有一些功能需要注册才能使用,在使用之前首先要注册一个Google地图账户, Google地图默认邮箱为邮箱,因此最好先注册邮箱,然后使用注册Google地图账户,注册成功后即可登录使用。经过简单的学习,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其乐无穷。在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经常要用到地图,尤其是大比例尺地图对工程管理更是密不可分,借助Google地图、尤其是Google Earth地标在线分享能够帮助人们实现许多水利工程管理任务。Google地图、Google Earth地标在线分享主要功能有:
1.1 移动地图
在地图上按住鼠标左键拖动或点击地图左上方的方向图标移动。
1.2 放大/缩小地图
可以通过滚动鼠标滚轮来放大或缩小地图,也可以通过地图左上方的加减号或滑动杆来缩放,另外双击地图上的某一点可以直接放大。
1.3 当前坐标
右上方“当前坐标”栏目动态显示的经纬度为当前地图画面中心点的经纬度。其中经度正数为东经,负数为西经,纬度正数为北纬,负数为南纬。
1.4 切换地图显示
地图画面右上角的三个按钮是用来切换地图显示模式的。从左至右分别代表“街道电子地图”,“纯卫星地图”和“有标注卫星地图”。请根据需求和喜好自行选择。
1.5 分享地图
可以点击屏幕右上方的“与朋友分享当前地图”,系统会自动生成当前位置的网址链接,任何人通过这个链接都可以访问这个位置。
1.6 地球在线子频道导航
2 Google地图一些特殊功能
Google地图实验室功能是Google公司免费向全球使用者提供的重要功能,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经常能够用到,Google地图首页页脚显著位置显示重要提示:您必须登录您的 Google 帐户才能保存已启用的实验室功能。
2.1 Google地图实验室功能
登陆Google地图网站,网页右上角显示“Google 地图实验室”,点击后弹出窗口显示7项功能,默认状态下该7项功能全部处于停用状态,使用者需要使用某项功能时将该项功能选择“启用”然后点击“保存更改”即可。
2.1.1 距离测量工具
在 Google 地球上测量某条路线的距离。启用该功能后,网页左下角比例尺左侧出现一个尺子标记,通过点击这个图标实现地图上两点间距离测量,简单易用。
2.1.2 “在此显示!”
该功能向右键菜单中添加一个选项,利用该选项可在光标位置处直接缩放到最大缩放级别。
2.1.3 划定区域放大
该功能能够简单快捷地放大地图中的特定区域。只需点击“划定区域放大”按钮,在地图上绘制一个方框,就可以放大方框中的区域!十分简单!
2.1.4 回到测试版
基本用不到。
2.1.5 经纬度工具提示
在鼠标光标旁显示一条工具提示(说明光标所指位置的经纬度)。按 Shift 可激活工具提示。
2.1.6 经纬度标记
可向右键菜单中添加一个选项;添加后,当您调出右键菜单并选择这个选项时,就可以放置一个显示光标所指位置的经纬度信息的小标记。
2.1.7 智能放大
您是否曾经因为过度放大图像而看到类似“我们没有能放大到此级别的图像”的提示?智能放大功能可以预先检查现有的图像,防止出现超范围放大的情况。
3 Google地图的搜索查询功能
在Google地图搜索窗口输入地址或者经纬度即可检索到用户需要的地图信息,例如在搜索窗口输入“吉林省四平市二龙山水库管理局”即可查到该区域的地图或者卫星地图。输入经纬度信息(注意输入格式“纬度,经度”经纬度单位为百分度),如果需要搜索的信息为度分秒格式或者大地坐标X、Y、H格式,需要使用软件加以转换,常用软件有万能坐标转换9.70免费版,用起来十分方便。
万能坐标转换9.70免费版与注册版的差别在于转换精度,对于一般要求而言免费版完全能够满足应用。我国的常用坐标系有北京54、西安80及国家2000坐标系是平面高斯投影坐标系统,三者因为采用的地球参数不同,有少量差别。原先一般都使用北京54坐标系;现在正向西安80坐标系过渡;国家2000坐标系参数最接近国际WGS84坐标系,我国测绘局公布几年后将再过渡为国家2000坐标系。
作者简介
王秋颖,女,吉林省四平市二龙山水库管理局工程管理科助理工程师。
篇2
关键词:预应力管桩;静压桩;桩基选型:施工
中图分类号:TU753.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10-0153-02
1 前言
预应力管桩与传统的沉管灌注桩,钻(冲)孔灌注桩及现场预制方桩相比,具有桩身质量稳定可靠、单桩承载力高、施工速度快、工效高、工期短、桩身耐打、检测方便等优点。经过多年的推广应用已成为工程设计首选的比较成熟的基桩,也越来越受到工程界技术人员和建设业主的欢迎,它的出现与迅速发展是与传统灌注桩剧烈竞争的产物。众所周知,预制桩的质量比灌注桩好,每立方砼的承载力也高于灌注桩,但预制桩的造价比灌注桩高,反之灌注桩的质量不及预制桩,但单方造价却比预制桩便宜,围绕钢筋砼桩成型工艺的不同,促使钢筋砼桩型快速的发展,预制桩的配筋首先满足工作条件下的桩身强度,同时还要验算桩在起吊运输、吊立和锤击时的应力与变形,计算分析表明普通钢筋砼桩的配筋往往由起吊和吊立的强度控制,同时桩的承载力是通过桩的侧阻和桩的端阻向地基传递荷载因此把桩芯的砼抽出来,既不影响桩的承载力,还可节约砼,又能减轻起吊重量。锤击钢筋砼预制桩需要考虑沉桩的动应力,因而加大配筋量,如果沉桩工艺加以改进,将锤击沉桩改为静压沉桩,减少锤击沉桩的动应力,又能消除打桩噪音,改善城市施工中的环保因素,这样发展高强预应力薄壁空心管桩采用静压沉桩工艺应成为当前新桩型发展的必要趋势。
2 工程简介与地质概况
拟建工程为一栋带地下室的18层商住楼建筑,总建筑面积12165m2,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该建筑结构体系采用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形式,地下室为设备机房,地上一、二层为商场,三层以上均为住宅。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拟建场地为低山丘陵地带,山前洪积相与海积相交互作用的山前平原地貌单元,场地钻探揭示:
2.1土表面为杂填土,由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组成,局部有排洪淤积的塘泥,素土为灰黄色松散状以坡残积土与粘土为主,人工填合而成,均匀性差,部分地面尚未回填。
2.2粉质粘土②灰黄色、软塑一可塑,饱和标贯击数在2-13击间,平均5.6击。
2.3淤泥(淤泥质土)深灰、灰黑色,饱和流塑为主,全场分布海相淤积而成。
2.4粉质粘土④灰黄色,湿可望偏软~可塑偏硬,该层下部局部地段含有20-30%中级砂。
2.5残积砂质粘土,灰褐色,可塑~硬塑,属花岗岩风化残留,含石英、砾砂及中粗砂,手槎有粘感,浸水易崩解软化,标贯在30击左右。
2.6全风化,浅黄色,饱和硬塑,母岩为花岗岩,原岩结构已无法辨认,主要矿物成份为长石、石英和云母等,裂缝节理极发育.组织结构基本破坏具残余结构强度,岩芯手捏呈散体砂土状,属极软岩,工程性能差,岩面埋深起伏较大。
2.7强风化,灰白色,褐黄色,中粗粒结构,散体~碎块状构造,其强度大体随深度加深而渐强,岩芯由散体土状渐变为碎块状,完整性为极破碎,工程性能较好岩面埋深起伏较大。
2.8中风化,灰黄色,褐黄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份主要由长石,石英和云母等矿物组成,裂隙不甚发育,岩芯呈块状-柱状,完整性较好,采取率为68-97%,属较硬岩,工程性能良好,岩面埋深起伏较大。
综述场地土层结构,岩面埋深起伏较大,在部份地质钻探中揭示,强风化层较薄或缺失,从软弱土层直接进入中风化岩层,中间缺少缓冲层,岩面覆盖层岩土风化程度不均,形成软硬不一,差异极大给桩基施工带来极为不利条件。
3 基础选型
根据场地各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估,天然浅基不能满足工程结构要求,必须采用桩基,地质钻探提供冲、钻孔灌注桩与予应力管桩方案可供选择。若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具有以下优点,入土深度可根据地质岩层起伏变化采用不同桩径、桩长、刚度大,可以多孔同时施工,效率高,钻孔桩无挤土作用,单方砼价格较低,但影响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的因素较多,对其施工过程中每一环节,如钻孔工艺,泥浆护壁配制、钢筋笼的上浮,水下砼的配制和浇注等都必须严格管理,稍有不慎往往造成塌孔、孔底沉渣过厚,影响承载力的发挥。而静压予应力管桩(PHC桩)基础则能充分发挥该桩型强度高(C80砼)、桩身质量可靠稳定,单桩承载力高,施工速度快等优点。经过分析比较,最后采用静压PHC桩较为经济合理。
4 静压予应力管桩的设计与施工
福建省2002年编制出版先张法予应力高强砼管桩(DBJTl2-57)和建筑予应力砼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l3-59-2004),对我省推广应用PHC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本工程基础采用静压PHC桩结合上部结构荷载和地质构造特点,着重对该工程的设计施工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4.1 单桩承载力的确定
设计人员一般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提供的土的物理指标和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确定单桩承载力Quk=∑qsikLl+qpkAp-(1),式中各物理参数意义参见JGJ94-2008规范,据此设计计算的单桩承载力标准值远低于单桩静载试验得到的数值,从实际管桩基础工程实例反馈的信息表明已竣工建筑物的沉降量均较小,满足规范和使用要求,因此管桩的单桩承载力不能简单按式(1)计算,否则将造成工程的巨大浪费。同时,建筑桩基技术规范规定一级建筑桩基应采用现场静载荷试验决定单桩竖向承载力,其它方法仅供参考。
预应力管桩给设计人员带来很大方便,因为管桩工厂化生产,桩长可根据埋深组合,设计人员选定桩径、长度后从工厂拉运工地试打,再不要像预制桩要在工地预制后需养护28天而拖延工期,打桩7天后即可试桩。本工程采用试打桩与工程桩相结合的试桩方法,具体做法是把工程桩平面放样好,先打几根有代表性的工程桩作试桩,将试桩结果(包括选桩径、桩长、承载力等)提供设计院进行图纸修正,待全部工程桩打完后再按规范规定检测数不少于总桩数1%,将试打桩可纳入总检测桩数中,这样做不因试打桩而增加额外试桩费用,很受业主欢迎。
4.2静压管桩的施工质量控制
静压管桩施工最困难的是碰到复杂岩土地基,本工程因持力层坡度起伏变化较大,故采用开口型桩尖以增加桩的嵌岩能力,以防桩尖滑动,采用开口桩尖的另一好处是桩端土会不断地被挤入桩腔内,上挤力与腔壁磨擦力达到平衡后形成土塞效应,也可以提高单桩承载力。考虑到桩的长短差异,不可能采用统一的施工压桩力需进行调整,压桩时严格记录压桩时间和各节压力表读数、压桩深度,保持连续压桩并控制压桩速度在1—2m/min。本工程所选桩型为PHCS00—125AB型和PHC400—100AB型,设计要求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Qu达到4600kN和3600kN。本工地由于地表填土以下约2-10m左右淤泥层,受静压桩挤压影响,排水不易,造成土体产生过大的超孔隙压力不能及时消散,加剧挤土现象会把原先打到位的邻桩上抬,因此对该工程的打桩顺序应先打中间的桩,后打周边的桩;先打持力层较深的桩,后打持力层较浅的桩。沉桩速度要求严格控制,在相近地段连续沉桩不超过12根左右,速度过快同样会使土体产生很大的孔隙水压致使土体隆起带动桩体上浮。
5 工程桩的质量检测
桩的静载试验有二个目的,那就是在施工前做静载试验是为设计提供单桩承载力的依据,工程桩打完后做静载试验是为了检测工程桩的质量及为以后工程验收时提供依据,根据国家规范规定试桩数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本工程检测结果桩基施工质量全部满足设计要求,静载试验检测曲线见图1。
篇3
法定代表人:李维鼎,该公司董事长。
委托人:滕建国,上海市国和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人:徐富荣,上海市国和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住所地:上海市崂山西路201号。
法定代表人:蔡育天,该局局长。
委托人:陆银华,上海市虹口区房屋土地管理局副局长。
委托人:蒋荣,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副主任。
上诉人上海虹城房地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虹城公司)为与被上诉人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以下简称上海房地局)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纠纷一案,不服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2000)沪高民初字第5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经审理查明:1992年6月8日,中美联合信托公司(以下简称信托公司)、上海新城房产企业公司(以下简称新城公司)、上海市虹口区房屋综合开发经营公司(以下简称开发公司)与上海房地局签订沪土(1992)出让合同第13号《上海市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以下简称A地块出让合同)约定:信托公司、新城公司、开发公司以4,205,800美元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获得上海市吴淞路31号街坊A地块的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权期限自1992年8月15日至2042年8月14日止。1993年2月24日,信托公司、新城公司与开发公司经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投资组成合资企业虹城公司,上述A地块土地使用权即转为虹城公司。1994年9月10日,虹城公司与上海房地局又签订沪土(1994)出让合同第75号《上海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以下简称B地块出让合同)约定:虹城公司取得上海市吴淞路31号街坊B地块的土地使用权;虹城公司如不按与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以下简称虹口区政府)签订的《委托拆迁和市政配套合同》支付费用,上海房地局有权解除本出让合同,已付的土地出让金不予退还。同日,虹城公司与上海房地局签订《A地块出让合同备忘录》载明:双方同意将A地块的土地使用权期限延长至2043年10月8日止,与B地块土地使用权期限相同。同年9月9日、9月10日,虹城公司分别与案外人虹口区政府签订《虹口区大市政配套费合同》、《补充协议》、《委托拆迁和市政配套合同》,约定了虹口区政府的拆迁范围、拆迁期限、拆迁费用数额及违约责任等事宜。在虹城公司与虹口区政府履行上述合同、协议过程中,虹城公司发现受让的地块存在民防工程。
1996年10月,虹城公司以虹口区政府违反《委托拆迁和市政配套合同》、《虹口区大市政配套费合同》及《补充协议》约定的拆迁期限、且在拆迁过程中发现该受让的土地存在民防工程为由,向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依法解除拆迁合同,由虹口区政府返还其支付的动迁费,并支付违约金、设计费、勘察费及A地块土地使用年限减少等损失。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于1998年9月18日以(1996)沪高民初字第15号民事判决书判决:一、虹城公司与虹口区政府之间有关上海市吴淞路31号街坊B地块的《委托拆迁和市政配套合同》及《虹口区大市政配套费合同》有效,继续履行;二、虹口区政府于判决生效后10日内偿付虹城公司赔偿金2,645,912.13美元;三、虹口区政府于判决生效后10日内赔偿虹城公司受让的A地块土地使用年限减少损失130,146.91美元;四、虹城公司的其它诉讼请求不予支持;五、虹城公司于判决生效后10日内支付虹口区政府委托动迁费7,170,505美元,并自1997年6月17日至本判决生效之日止以7,170,505美元为总值按每日万分之三给付滞纳金。虹城公司对该判决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诉,并申请追加上海房地局为该案第三人。本院于1999年10月11日作出(1998)民终字第161号民事判决认定,虹城公司在二审期间申请追加上海房地局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实际是对双方签订的土地出让合同有争议,属于另一个性质的法律关系,不属本案第三人。由于虹口区政府并非在合同约定的14个月内完成拆迁,虹城公司根据不安抗辩和同时履行抗辩的原则,有权迟延付款。在虹城公司诉讼后,虹口区政府在一审法院开庭时才主张已经完成拆迁,且双方对拆迁范围存在争议,因此,在法院没有作出判决上的认定前,不能以开庭日作为已经履行的日期,应当以法院判决生效的日期作为虹城公司付款的日期,一审法院判决虹城公司自1997年6月17日至判决生效之日止以7,170,505美元为总值每日按万分之三给付滞纳金,缺乏依据,依法应当纠正。据此判决:一、维持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1996)沪高民初字第15号民事判决第(一)、(二)、(三)、(四)项。二、变更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1996)沪高民初字第15号民事判决第五项为:虹城公司于本判决生效后10日内支付虹口区政府委托动迁费7,170,505美元。
2000年9月11日,虹城公司依据本院(1998)民终字第161号民事判决认定的事实,以上海房地局没有告知其出让的土地上存在民防工程,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为由提起诉讼,请求依法判令解除其与上海房地局签订的B地块出让合同;由上海房地局返还其土地出让金,并赔偿其拆迁的经济损失。上海房地局则提供了由虹城公司1995年1月12日、同年9月6日签收的虹口区民防办发出的《停止施工通知书》及《上海市民防工程管理办法》的复印件,以此证据证明虹城公司的起诉已经超过诉讼时效。
另查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第七条、1993年6月15日起施行的《上海市民防工程管理办法》第十七条、1997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上海市土地使用权出让办法》第十五条的规定,民防工程的产籍档案由市或区民防部门管理,房地产权籍档案由市或区房地局管理;上海房地局在与受让人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时,应当对出让的土地自然状况包括地表下的设施情况告知受让人,以保证其出让的土地不存在瑕疵。另据虹口区民防工程管理所档案卡记载:虹城公司受让的A地块有一处建筑面积69平方米的民防工程;B地块分别有建筑面积76平方米及建筑面积42平方米的民防工程,其三处民防工程合计为建筑面积118平方米。上海房地局在与虹城公司签订《A地块出让合同》、《B地块出让合同》时,未履行告知出让土地现状的义务。虹城公司亦没有向有关行政部门办理拆除民防工程的审批手续,其受让的A、B地块未实际开发建设。
一审诉讼期间,一审法院委托上海公信中南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南会计师事务所)对A、B地块118平方米民防工程的拆除费用进行了评估,结论为:拆除A、B地块118平方米民防工程的费用为49,511.98元。
一审法院审理认为:上海房地局代表国家以合同形式将讼争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给虹城公司,双方因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权利义务履行而发生的纠纷,属于平等主体间的民事纠纷,上海房地局要求以行政合同定性,不予支持。上海房地局就虹城公司诉讼已超过时效所提供的证据为复印件,依法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即便上海房地局提供的虹口区民防办谈话通知书能证明虹城公司已于1995年1月12日知悉讼争地块下有民防工程,但是,早在1996年11月1日,虹城公司已提出质疑,因此,上海房地局认为虹城公司起诉已过诉讼时效的理由不能成立。可认定上海房地局出让给虹城公司的地块是有瑕疵的,对此,依法应由上海房地局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已生效的最高人民法院(1998)民终字第161号民事判决,可以确认虹城公司与虹口区政府之间的《拆迁合同》等有效,并继续履行。而《拆迁合同》又是本案B地块出让合同解除与否的前提,且虹城公司关于解除本案讼争合同的主张,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解除条件,因此,对虹城公司请求解除B地块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及返还土地出让金的请求,不予支持。对虹城公司提出的赔偿经济损失的主张,因民防工程拆除费用为49,511.98元,应由上海房地局承担。已生效的民事判决书确认虹城公司在委托拆迁及大市政配套方面也存在违约,因此,虹城公司的违约行为亦是造成其土地开发工作闲置的原因之一,虹城公司亦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上海房地局提供的土地存在瑕疵,土地使用权又是有价值的,故可延长土地使用权年限来折价赔偿。据此判决:一、延长虹城公司受让取得的A、B地块的土地使用权使用年限,即从2002年1月1日起算持续50年;二、上海房地局赔偿虹城公司民防工程拆除费用49,511.98元;三、虹城公司的其他诉讼请求不予支持。案件受理费571,410.30元,由虹城公司负担71410.32元,由上海房地局负担500,000元;评估费3000元,由上海房地局负担。
虹城公司不服一审法院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称:上海房地局出让的A、B地块存在民防工程,致使其不能达到签订土地出让合同预期的经济利益,上海房地局应当赔偿土地出让金、拆迁费、工程设计费及利息等经济损失;中南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受让的A、B地块拆除民防工程费用评估为49,511.98元,并非实际发生的费用,该费用的数额应当以实际拆除所发生的费用损失为依据。为此,请求二审法院撤销一审法院判决,依法予以改判。上海房地局答辩同意一审法院判决,请求二审法院予以维持,驳回虹城公司的上诉请求。
本院审理认为:虹城公司依据与上海房地局签订的《A地块出让合同》及《B地块出让合同》的约定,缴纳的土地出让金已经列入国家财政预算,用于城市建设和土地开发,上海房地局依约交付了出让的A、B地块,且虹城公司对一审法院判决驳回其解除土地出让合同的主张及以延长虹城公司受让的A、B地块土地使用权年限作为虹城公司使用土地年限减少的损失之判项没有提起上诉,因此,虹城公司上诉主张上海房地局赔偿其土地出让金及利息,依据不足,本院不予支持。上海房地局与虹城公司之间不存在拆迁补偿的法律关系,在虹城公司与虹口区政府之间履行《委托拆迁和市政配套合同》及《虹口区大市政配套费的合同》中,由于虹口区政府对B地块逾期拆迁,导致虹城公司已经受让的A地块延期开发建设,为此,本院(1998)民终字第161号民事判决已经判令虹口区政府偿付虹城公司赔偿金2,645,912.13美元,赔偿虹城公司A地块土地使用年限减少的损失130,146.91美元。虹城公司与虹口区政府之间的拆迁合同合法有效,已经履行,因此,虹城公司主张上海房地局支付其拆迁费及利息损失,缺乏依据,本院不予支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及《上海市民防工程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民防工程系防空设施,不得擅自拆除。拆除民防工程必须由用地单位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拆除。虹城公司至今尚未向有关民防部门提出拆除民防工程的申请,该工程项目用地至今亦尚未开发建设,且本院(1998)民终字第161号民事判决已经认定:“虹城公司在委托拆迁及大市政配套方面也存在违约”,因此,虹城公司的违约行为亦是造成其土地开发工作闲置的原因之一。虹城公司主张上海房地局赔偿工程设计费、工程款等费用,事实根据和法律依据不足,本院不予采纳。因虹城公司没有办理拆除民防工程的报批手续,民防工程尚未实际拆除,一审法院委托中南会计事务所对该民防工程的评估结论,应当作为上海房地局支付虹城公司拆除民防工程费用的依据,虹城公司以中南会计师事务所评估非实际发生的费用为由主张上海房地局再行支付民防工程的拆除费用,没有事实根据。一审法院根据上海房地局在履行双方签订的《A地块出让合同》及《B地块出让合同》中,没有将虹城公司受让的土地存在民防工程的现状告知虹城公司的违约事实,判决由上海房地局赔偿虹城公司受让取得的A、B地块使用权年限,即从2002年1月1日起算持续50年,上海房地局已经承担了相应的违约责任,虹城公司没有举证证明其他实际经济损失发生的事实,本院不予认定。综上,一审法院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应当予以维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篇4
湖北省土地管理局:
你省江陵县土地管理局9月4日《关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有关法律问题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在土地上有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时,由于土地与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在物理上不可分离,因此,出租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的,即同时发生土地出租。颁布单位
篇5
关键词:3S技术;VRS;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9-0060-03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按照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调查成果,运用航天航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和数据库及网络通讯等先进技术方法,采用内外业相结合的调查形式,形成集信息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分析和应用服务于一体的土地调查技术流程。通过对调查成果实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一、3S技术在某市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中的应用
某市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山地、丘陵、平原依次呈阶梯下降。使各种植被垂直分布明显,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地类图斑复杂。由于收集到相关的土地资料为多种不同数据格式,作业时各种形式数据采集技术也因地制宜,因此数据利用时需要多种技术交叉使用。根据本市实际情况,现代3S 技术相关配套软、硬件设施都已具备,因此在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过程中联合3S技术对其进行作业是十分必要的。
(一)遥感技术(RS)在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中的应用
传统的作业方法以野外判读为主,其劳动强度大、周期长、效率低。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高分辨率,高光谱遥感以及雷达影像应用于土地资源调查技术革新日趋成熟,传统的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方法不再适应当今社会的作业要求,而遥感技术室内判读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本方法是在室内已将已有土地利用数据库与调查底图(DOM)套合,参考原来调查数据进行预判解译,并在计算机中依据影像将解译的界线、图斑、地类等标绘在调查到底图上。对遥感影像进行特征分析:不同的地物有不同的特征,从色调、形状、阴影、纹理及影像结构等方面对拟被解译的可视地物要素进行影像的定性分析。室内对因变化不能够确认的地类或界线,分别用不同的线划、颜色、符号、注记等形式标绘在调查底图上。由野外核实作业过程中调查确定。如图1所示。
本次农村土地调查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位,以1∶10000比例尺正射影像为调查底图。为了制作出适合土地更新调查使用的影像图,在确保影像的质量上运用了以下技术手段:
1.利用地面控制点数据对遥感图像进行几何校正。
2.进行遥感影像配准:影像配准是指将多图像的同名影像通过几何变换重叠,即实现影像与影像间地理坐标及像元空间分辨率上的统一。
3.遥感影像的融合处理:影像融合是一种将多源遥感影像数据在统一的地理坐标中,采用一定的算法将多幅影像合成为一幅新的图像的过程。融合后的影像整体高亮均匀,色彩反差适中,纹理色彩信息丰富,地物分异明显,没有出现重影或模糊不清,色调基本达到自然彩色的效果。
应用以上技术手段制作出满足本次土地调查的正射影像图,如图2所示。
遥感技术应用于第二次土地调查体现了许多优点:宏观、动态、便捷、客观性强、周期短,即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新的地面现势性数据,直观人为因素干扰小。大范围采用遥感正射影像图作业提高了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工作效率,节约了调查成本,保证了土地调查结果的准确性与客观性。
(二)全球空间定位系统(GPS)在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中的应用
区别与传统土地调查采用卷尺量测、目视估算和图解计算为主的方式方法。本次土地调查作业中城市虚拟参考站VRS 、网络RTK、GEOxt解析法等为代表的现代测量技术、新手段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调查成果的精度。如图3所示。
某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是以系统管理中心为中心节点的星形网络。6个固定基准站均位于各区县市的合理位置,最大站间距约为41km,最小站间距约为26km,平均站间距约为33km,点位布设均匀,网形结构合理。该系统完全覆盖本市及周边地区,满足全市农村土地调查中对城乡结合部高精度界址点、地物点定位的基本需求,同时还可以在野外作业过程中为各小组提供高精度定位和导航服务。
系统采用的徕卡最新一代GNSS参考站网软件,具有革新的网络RTK算法和主辅站概念,与其它同类软件相比,徕卡软件操作更便捷,效果更好。
系统采用基于固定IP的MPLS技术组建VPN网络,是网通的最新接入技术,保障了系统的稳定性,可靠和安全性;
各坐标系(1954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CGCS2000,WGS84)之间的转换参数和该市似大地水准面模型(1985国家高程基准)可安装在RTK手薄中,实现了各种坐标系统化成果和正常高程的显示和输出,解决了作业过程中不同坐标系之间的转换方法,统一了全市坐标基准框架。
全球空间定位系统(GPS )技术的应用,全天候、坐标定位的作业模式,为该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带来了革新性的技术基础,为权属界址点实地测量、新增图斑和现状地物坐标补测、GIS的数据库管理、网络化成果存储管理以及相关单位部门获取空间信息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实现了坐标权属调查土地的地类、位置、范围和面积等利用状况;准确地查清了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状况,提高了外业调查的精度和进度。
(三)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数据库网络化运行从根本上改变了纸质成果存储和管理的传统方式;同时促进了成果的广泛应用和社会化服务。
MAPGIS是本次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中常用的软件之一,广泛应用于全市各区国土系统的土地管理工作中。它采用工程管理模式,具备数据建库、数据编辑、变更处理、查询统计、汇总出图、成果输出及系统维护等主要功能。
1.数据库可以获取空间数据:能够进行分幅分层矢量化,根据专题分为不同图层,遵循分层规则,采用一致的图例。对于地类图斑,录入图斑的标识信息,核查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图斑数目,保证了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的一一对应。能够保证数据间拓扑关系的完整性,可以进行图幅面积检查。单图幅的所有图斑面积之和与该图幅的控制面积应相等。
2.数据库建设可以获取属性数据:属性数据主要描述土地的数量、质量、利用现状、权属及其空间特征。土地利用现状属性数据库一般有图斑、线状地物、零星地物、行政区、自然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和耕地坡度等属性库。在获取属性数据的同时也可以与空间图形数据同步进行,也可以在空间图形数据编辑后进行。
3.数据字典的新建和编辑:数据字典是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描述了数据库中属性字段的属性与组成,是数据值为常量的数据库,是一个规范属性数据库的元数据。MAPGIS土地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主要是对地类、权属、坡度等代码及所属部门、保护类别等信息的规范。本次新建数据字典行政区代码长度设置采用全国行政区国家编码标准,省级行政区编码长度为2位,县级为4位,县级以下为3位。例:AABBBB001002,AA为某省,BBBB为某市某区,001为某街道办事处,002为某村。
4.可以进行土地管理数据库的组建:MAPGIS土地管理数据库采用了层类的概念,以图幅为单位来管理地图数据,在纵向上以“要素层”来组织各图幅数据。MAPGIS土地管理系统可以提供给用户灵活直观的数据入库手段和强有力的数据查询途径。利用图幅与图幅间的线和区接边功能,消除相邻图幅间接合误差,能拼接成一幅完整的地图。将图形与属性数据连接后,进行同类文件拼接,将不同图幅的同一专题数据拼接在一起,形成整个县级行政区各专题的整体数据库。
5.土地管理数据库更新: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建成后,为保证土地利用数据库的现势性,要定期进行更新维护,这是土地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外业采集的数据资料,利用MAPGIS可以对各种数据,包括行政辖区、地类图斑、线状地物、零星地物进行实时动态变更处理,以保证土地数据库的现势性。如图4所示:
整个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工作过程从配准套合信息到数据入库和调用,GIS软件技术贯穿其中。利用MAPGIS通过良好的数据组织形式能够建立一个安全、可靠、高效、实用的管理系统,来实现土地信息的快速查询、检索、修改更新、统计制表、分析预测和辅助决策。GIS系列图件成果能反映多种利用规划现状信息于一图,不仅使图形信息更直观更有参考价值,还提高数据准确度和精确度;检查功能避免了人工误操作,提高了数据的正确性;统一规范的数据属性,使数据的调用更便捷、更有效。GIS软件的数据处理、存储、建库方面功能在二次土地调查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二、结语
二次土地调查中联合3S技术,采用“自动解译,现场导航,及时定位,自动量算、快速入库管理”的土地调查新模式;从而减轻了野外劳动强度,缩短周期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为二次土地调查赢得了时间。利用遥感影像图自动判读,快速发现变化信息,外业及时定位确定范围,计算机自动量算面积,直接获取较高精度的数字化测量结果,土地利用数据库自动化变更,以及3S集成技术的不断成熟为土地调查新机制的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尝试。提高了调查科技含量,简化了技术程序,减轻了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难度和负担,同时也保证了成果的准确性,提高了数据精度和作业效率。以3S技术为核心的土地资源信息技术正在被土地调查及相关部门所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地软件编委会.MAPGIS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R].武汉:中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2008.
[2]毋河海.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数据结构与处理技术[M].北京: 测绘出版社,1997.
[3]李天文.GPS原理及应用[M].科学出版社,2003.
篇6
创新农业节水 转变发展方式
北京市农业节水灌溉成效 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厌氧生物滤池+生物接触氧化组合工艺处理地表微污染水技术研究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水域的水质改善与维护
温榆河水环境和水生态建设
北京市平原区地源热泵系统适宜性分区评价
密云县水资源配置现状及优化配置研究
地下水流模型的建立——以华北平原为例
北京市潮白河超标准洪水研究
絮凝剂在延庆县污水处理厂深度净化处理中的选择性研究
黄松峪水库洪水风险调度分析
妫水河雨水入河口污染物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埋暗挖在南水北调工程中的应用
南水北调S23标渠道衬砌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碗扣架配合顶升系统在桥梁抬升中的应用
基于ArcGIS可视化建模技术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土地利用调查——以北京市密云县蛇鱼川小流域为例
电波流速仪流量测验系统的开发设计与应用
拉萨河城区中段水面线计算
北京三家店拦河闸安全检测与复核计算
为朝阳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水务保障
朝阳水务之领导关怀
朝阳水务之水环境建设
朝阳水务之水资源管理
朝阳水务之防汛抢险
建设“清水朝阳”服务绿色奥运 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务支撑
彩练当空舞 清水映朝阳
在水务工作中做好“民生水务、科技水务、生态水务”规划
清洋河景观设计理念和实践
楼梓庄湖充气橡胶坝设计
萧太后河景观绿地设计
开拓创新 规划管理 全面推进朝阳水务质量监督工作
水务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新时期朝阳区的河道管理
项目代建制在水务工程中的应用
非开挖水平定向钻机拉管施工技术应用
朝阳区农村坑塘的水资源综合利用
朝阳区地下水资源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朝阳区城市水环境整治的实践与思考
建立河道长效管理机制 确保河道水环境
《北京水务》理事会
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的水资源保护对策
基于两级管理平台的北京市水资源配置管理系统设计思路
中小型土石坝水库除险加固设计特点及应注意的问题
清河下段水环境治理工程将还清清河水质
统计方法在迎汛工作中的应用
对永定河北京段当前问题的思考
北京市抗旱信息管理系统分析
北京市朝阳区地下水水质调查和评价
顺义新城温榆河水资源利用工程受水区浅层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
北京市通州区第四系地下水氟分布规律研究
复合土工膜在集雨工程防渗中的应用
“变更技术”在世行贷款项目坝河治理工程中的运用
谈援助西非的水利工程建设
北京市污水源热泵发展潜力初探
峰前防洪库容法提高密云水库汛限水位的研究
北京地区未来2~3年降水趋势分析
海淀区雨洪利用分析
篇7
我区是在急剧城市化条件下由郊区快速发展起来的城市新区。工业企业不断外迁、工业发展相对缓慢、工业布局不尽合理、企业聚集效应不够明显,一直是困扰我区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为改变这一状况,切实提高工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历届区委、区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年,区委、区政府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提出要把改造提升和加速推进鱼化工业园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区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全力推进。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新的鱼化工业园开发建设已经实质启动,并被首批确定为全省百家重点扶持的省级工业园。
当前,在省、市全力推进区县工业园区建设的大背景下,鱼化工业园已经成为我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载体,成为整合辖区工业资源、提升工业发展水平、强化工业在经济发展中支柱作用的重要抓手。全区上下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鱼化工业园建设,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全力支持、参与和推动园区建设。
坚持“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园区化承载”的工作思路,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集约化发展、规范化管理”的要求,以功能区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配套、重大项目建设为支撑,以专用设备制造业、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物流业、商贸业等产业发展为重点,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全面加速园区建设和产业升级,努力把鱼化工业园建设成为集工业、居住、商贸服务于一体,在全省、全国具有一定竞争力和影响力,对区域发展具有重大辐射和带动作用的新型工业园区。
第一步(—年),为园区基础配套阶段。集中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园区总产值达到20亿元,税收完成7000万元以上。
第二步(—年),为园区集中建设阶段。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园区总产值达到150亿元,税收6亿元以上。
第三步(—年),为园区综合提升阶段。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0亿元,园区总产值达到200亿元,税收10亿元以上。
二、充分授权,支持和保障鱼化工业园管委会自主高效行使管理权限
区政府授权鱼化工业园管委会在园区规划范围内,按照“统一开发、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全权行使相关区级部门管理权限,独立实施土地开发、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社会事务管理和城中村改造等工作事项。
1、按照“政府启动、多元投入、市场运作、自求平衡”的要求,积极探索政策性融资、社会融资、资本融资等多种投融资形式,逐步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借贷为支撑”的产业投融资体系。
2、完善银企沟通协调机制,筹建中小企业借款担保平台,开展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工作,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参与信用担保,形成多层次担保体系。
3、可直接为入园企业申报市级技术创新、技改贴息、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和风险投资等资金支持,区科技局、中小企业促进局予以协助。
4、按照批准的园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负责对项目办理规划手续的资料进行初审,规划分局办理“一书两证”。
5、按照批准的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土地利用计划,申报建设用地指标,制定征地拆迁安置办法并组织实施。国土分局协助做好土地申报和审批工作。
6、区建设和住房保障局负责协调市建委在规定时限内从快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等审批事项。
7、受区建设和住房保障局委托,组织实施园区规划范围内的工程招投标等工程管理工作。
8、受区发改委委托,负责对园区内的项目进行核准、备案,每季度将经园区核准、备案的项目汇总后抄送区发改委。区发改委对园区项目立项进行业务指导,并将重大入园项目优先列入省、市、区重点建设项目。
9、受区城改办委托,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确定城中村改造开发主体,并负责组织实施。区城改办协助将园区规划范围内的村庄纳入全市城中村改造计划并办理有关手续。
10、受区级相关职能部门委托,在园区内独立行使城管、劳动用工、社会保障、市容、土地等执法监察权。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园区内企业实施检查和监督,应当提前告知管委会,并由管委会统一协调安排。
管委会要完善内部管理体制,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正确行使管理权限,高效规范服务。
三、强化政策和工作保障,为鱼化工业园加快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认真落实并用好用足省、市支持园区建设的各项政策,根据工业园建设需要,制定出台支持园区建设的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
1、自年起5年内免收园区内区级行政事业性收费。
2、自年起,在工业园设立专用账户,按照有关规定由工业园管委会向园区范围内项目单位收取相关土地出让及开发费用,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3、自年起,在工业园设立城建配套费用专户,按照有关规定由工业园管委会向园区范围内项目单位收取相关城建配套费用,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4、自年起连续5年,园区实际缴纳的所有税收(包括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厂房建设、企业生产经营、园区商业服务及其它活动产生的所有税收等)中留区财力部分,全部返还园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5、区财政自年起连续3年,每年安排4000万元作为园区发展资本金,用于搭建融资平台,为园区建设融资。
6、国土分局、区建设和住房保障局协助园区制定实施土地管理、工程管理等政策。
7、区发改委、区中小企业促进局要主动协助园区直接申报省、市支持园区建设的扶持资金,并跟踪落实。
8、工商分局、区国税局、地税分局要授权下属机构,按照特事特办原则,在最短时间内办理入区项目工商注册和税务登记。
9、相关部门和街道要以服务园区建设为出发点,以创建和谐工业园为目标,配合工业园管委会做好园区管理工作,尽快实现园区范围内社会事务服务与管理全覆盖。环保分局依法对新进园区落户的项目进行环境评价,依法履行环评手续;对现有企业进行污染防治,确保达标排放;积极争取国家环保资金对园区的支持。公安分局要尽快组建昆明路派出所,主要协助做好园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维护园区安全稳定。鱼化寨街道要重点做好园区内征地拆迁和稳定工作。
篇8
【关键词】低丘缓坡开发思考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产业逐渐升级和城市化不断推进,全国各地的建设用地日趋紧张,土地供需矛盾日益严重。位于浙西南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的丽水市,面对多山地、少平地的低山丘陵地形,一举打破土地空间发展瓶颈,变山区劣势资源为开发优势资源,在低丘缓坡开发利用上先行了一步。2011年底,丽水市正式被国土资源部批准列为全国低丘缓坡开发首批试点,承担为全国提供借鉴经验的重任。作为试点的核心区丽水经济开发区有着丰富的低丘缓坡开发资源,在多年的低丘缓坡开发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经验。但如何把握住发展机遇,进一步加快低丘缓坡开发,是当前浙江丽水面临的新课题。
1、低丘缓坡开发的定义
低丘缓坡开发是指对海拔在10米以上,2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的低丘缓坡,通过开山辟地、削峰填谷,把原有的山坡地整理成建设用地。低丘缓坡开发模式既是加快城镇化建设发展的一条新路,也是实现保障发展、保护耕地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一条多赢之路。
2、低丘缓坡开发的现状
从2002年开始,丽水经济开发区水阁区块凭着“一削一填”,利用5年左右的时间共推平了110多座山头,平整场地9124亩,开发建成了占地约10平方公里的工业区。其中,利用山地开发出来的有7.7平方公里,约占园区总面积的54%,相当于节约了1.15万亩耕地资源。如今已形成投产企业38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64家,亿元企业72家,总产值从2003年的1.8亿元提高到2011年的248亿元。现在,丽水经济开发区正在全力推进东扩开发项目,包含七百秧、富岭四个开发组团,规划面积59.91平方公里。截至目前,开发区东扩首期5.1平方公里已于去年基本完成,东扩二期10.3平方公里明年将全面完成,东扩三期前期工作现已全面展开。
3、低丘缓坡开发存在的问题
3.1规划编制是制约开发建设的首要因素。丽水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起步较晚,从2002年开始启动开发至今,才十年时间。由于经验欠缺,调研不足等原因,当时在制定区域发展规划时存在一些问题,后虽调整规划布局,但其造成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目前仍然存在着前期规划不到位而影响开发进度的问题,对于工业园区规划、城镇总体规划、配套设施规划、专项服务规划等规划之间的衔接和协调还不够紧密,特别是对产业布局和重大基础设施,如场地平整和水、电配套跟进之间规划衔接的及时性、科学性不够,这不仅影响工程推进速度,也影响了整体开发效率。
3.2政策处理是制约工程推进的主要因素。按照“十二五”规划安排和国家低丘缓坡试点开发要求,每年土地指标达4000~5000亩,道路建设10多公里。因此,每年需征收土地达到5000亩,拆迁房屋近10万平方米,迁移坟墓数千座,政策处理问题仍比较棘手,主要有:一是补偿标准偏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几年人民群众的收入不断增长,物价指数逐年上升,特别是房产市场及土地拍卖市场不断火热,被征地拆迁户的心理预期也逐步提高,而现行的征地拆迁补偿标准已多年未调整,总体补偿标准较低。二是被征地农民就业难。开发区域内被征地拆迁户未开发前基本上属于日出而做、日落而休的农民。加上大部分人文化程度不高,其赖以生存的土地被征收后,如何就业安置是一大顾忌,也是考验政府的一大难题。三是人为制造障碍。部分村干部、群众以配合征地拆迁工作为理由,要求承揽土石方等工程建设。在常规施工过程中,也会以工程爆破、机械噪音、甚至风水等借口阻碍工地施工,其实质也是想承揽工程,一定程度上拖延了开发进度。四是征地拆迁款分配难。如现行的土地款分配,往往由被征地的生产队制定具体的分配方案,但在分配款具体方案的制订上却困难重重,涉及“农嫁非”、“非嫁农”和大学生户口回迁等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在政策上也无明确规定,具体执行中矛盾很多,阻力很大。五是政策处理不到位、不及时。部分项目前期政策处理时由于处理难、协商难等原因留下“顽固性”点位,如个别房子未拆除等,它的存在严重制约甚至中断工程的推进。
3.3项目前期是制约工程推进的重要因素。一是项目前期深度的问题。由于之前开发区项目存在限期开工、急于招标的情况,这就使得项目前期客观上缺乏合理足够的时间,如一些项目缺乏临时排水、临时通道、水系影响等内容的设计,只能在施工中重新设计和变更处理。二是项目前期与施工有效衔接的问题。主要是工程变更图纸出具时间点和实际工程推进时间点衔接不够,往往出现工程停工等待变更图纸的现象,导致工程建设出现“断点”。三是项目前期适时介入的问题。主要是涉及动态性、配套性、前置性、提早性的项目前期。如工业用地企业提早进场就势必牵涉到提早落实用水、用电等问题,否则直接影响企业动工建设和投产。
3.4施工条件是制约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低丘缓坡开发实质是削峰填谷、高挖深填、移山造地的特大型工程。由于原始地形复杂,水系、路网、管线交错密布,施工难度非常大。一是交通不便、施工难。按照“先工业后居住,先高点后低处”的开发思路,确实存在山路蜿蜒物资运输难,大型作业后勤补给难,风餐露宿生活保障难现象。加之要保障涉及区域零散村落、群众、企业的水通、电通、路通,施工难度很大。二是工程复杂、监管难。开发区建设项目多,涉及面广,跨越山峰峡谷不计其数,路基、场地、管涵、坝体等工程复杂多样,有限的力量要全面覆盖监管,既保障工程进度,又保障工程质量,难度很大。三是方量巨大、调配难。以2012年为例,一年的土石方量就达到3000多万立方米。要实现这么多方量合理调配,又要防止抢填、乱填和擅自互调,确保工程平衡推进难度很大。四是交织施工、安保难。建设项目多、参建单位多、投放机械多、高处作业多、滑坡隐患多。加之爆破作业多,一年的炸药用量就达6000多吨,占全市炸药用量的70%~80%,安全监管难度很大。
3.5项目主体是制约工程建设的重要基础。由于现行招投标体制不够完善,施工单位挂靠现象严重,表面看中标单位资质很高,实际操作的是本地单位和人员,实际到位的建设资金、技术力量、管理水平比较欠缺。同时,作为开发区业主单位的丽水南城建设有限公司,这些年建设项目增加很多,而人员不可能持续增加,使得当前的现场管理人员大多是一人监管多个工程和多个专业项目,大大增加了工程质量控制等管理难度。
4、加快低丘缓坡开发的对策建议
从实践来看,在丽水地区大力推广低丘缓坡开发模式意义重大,不仅是打破土地瓶颈的有效手段,也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科学举措,更是实现丽水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解决好以上问题尤为迫切和重要,笔者认为在当前情况下,需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4.1科学规划,确保开发建设高效推进
低丘缓坡是台地产业的优势所在和最大潜力,为能充分发挥这种空间优势和后发优势,低丘缓坡开发利用必须坚持以“无限规划,有限开发”的原则,科学利用土地,严格控制成本。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防止盲目建设、无序开发,加强规划衔接与指导。结合开发区特殊的山地环境,水系方位,交通规划因素,做好低丘缓坡开发适宜性评价和整体布局。启动开发区土地利用评价机制,对不合理的土地规划及时修改。同时,尽可能一揽子解决重点区块的土地规划调整、产业分布、功能分区、公共设施布局,特别是工业用地建设和水电配套跟进等问题。既要充分开发低丘缓坡资源,高效推进建设,又要做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4.2完善机制,有效破除政策处理难题
一是多举措解农民的后顾之忧。完善就业政策,进一步健全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帮扶、就业培训、择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引进大型综合商贸超市等用工需求大、技能要求相对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同时,开发适合中老年就业岗位,发展社区服务,引导农民向社区服务等第三产业转移。二是尽快制订统一标准,切实解决“农嫁非”、“非嫁农”和大学生户口回迁等问题的土地款分配问题。结合各街道办事处的指导意见,以街道办事处工作为突破口,有效破解缺少政策依据问题。三是深入开展“阳关拆迁”。政府公开补偿标准,土地款分配方案提前制定,做到公开、公正、透明,街道办事处及时指导、督促村两委及时将土地款发放到村民手中。四是针对人为制造障碍及“顽固性”点位,要继续加大政策处理力度,多部门经常性联动,有针对性地组织专项行动,依法推进政策处理,保障无障碍施工。
4.3统筹兼顾,确保项目前期无缝对接
一是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健全、完善项目档案和项目储备库,对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提早开展项目前期工作,给工程施工图设计、招标留足时间。择优选择设计、咨询单位,确保设计图纸、招标清单质量。对于排水、管涵等市政配套设计要与主体工程紧密结合,统盘考虑,尽量减少在工程推进中出现重新设计和临时变更情况。二是做好出让地块的配套设施。特别是对于东扩区块出让土地,在企业引进前要提前解决好水、电工程的施工方案,在确保方案科学性的同时,尽早落实管材、泵站、电力管线等设备的采购和招标工作。三是做好多方案设计。开发区部分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特殊性,对时间、进度有一定的要求,有可能存在急于招标或临时变更施工方案的情况。为此在项目设计时需统筹兼顾,准备若干方案,以备行方案比选或临时性变更选择,以达到减少“变更等方案,施工等图纸”的情况,真正做到项目前期与工程建设无缝对接。
4.4多措并举,强化工程建设和监管力度
一是进一步完善招投标体制,严格实行施工企业准入制。在项目招投标时,严格审核施工单位资质、资金力量、技术水平、管理体制,对于表面力量雄厚而实际挂靠较严重的单位,拒绝进入。二是重点把握施工企业履约能力。按照施工合同约定,有效把控项目经理等管理人员的资格、配备,施工方案审批、规范施工、整改落实等情况。在工程管理中,必须牢牢抓住法律主体不放松。三是加强监理单位履责态度监督。要切实加强监理合同的法律约束,加大对监理单位履责到位、装备到位、人员到位、资料完备的考核检查。四是提高业主单位的履职水平。要树立“全方位、全过程”意识,要加强管理人员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尤其是现场管理人员工程质量控制和安全监管的水平。
篇9
(1996年12月18日水利部印发)
1 总 则
1.0.1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是国家基本建设程序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项目建议书被批准后,将作为列入国家中、长期经济发展计划和开展可行性研究工作的依据。为明确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的原则、基本内容和深度要求,特制定本暂行规定。
1.0.2 本规定适用于需报送国家计委审批的中央和地方(包括中央参与投资)新建、扩建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的编制。不同类型的工程,应根据任务特点对本规定的条文内容进行取舍。小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可适当简化。对影响立项的关键问题和利用外资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项目建议书编制单位可根据需要向项目业主提出补充要求,适当增加工作内容和深度。按国家基建程序规定应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审批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其编制内容和深度要求,可参照执行。
1.0.3 项目建议书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的总要求,在经批准(审查)的江河流域(区域)综合利用规划或专业规划的基础上提出开发目标和任务,对项目的建设条件进行调查和必要的勘测工作,并在对资金筹措进行分析后,择优选定建设项目和项目的建设规模、地点和建设时间,论证工程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初步分析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1.0.4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应贯彻国家有关基本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水利行业及相关行业的法规,并应符合有关技术标准。
1.0.5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由项目业主或主管部门委托具有相应资格的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部门编制。项目业主应承担所需编制费用,并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
1.0.6 项目建议书应按本暂行规定第2~12章的要求进行编制,并将“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列为第1章,依次编排。
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
2.1 项目建设的依据
2.1.1 概述项目所在地区的行政区划和自然、地理、资源情况,社会经济现状以及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对水利水电建设的要求。
2.1.2 概述项目所在地区水利水电建设现状及其近、远期发展规划对项目建设的要求。
2.1.3 说明项目所依据的流域(区域)综合利用规划和各项专业规划。
2.1.4 概述规划阶段方案、比选结果和规划成果审批意见。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 阐明项目在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区域规划中的地位与作用,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防洪治涝。应阐明本地区历史上发生的重大洪涝灾害情况及对地区经济和社会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地区防洪治涝工程设施现状及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提高防洪治涝能力的要求。
(2)河道整治。应阐明本地区河道(河口)演变情况及地区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对河道的影响,河道整治工程设施现状,河道、河口水网区现有主要问题,根据地区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和河流水沙特性,分析治理河道、河口的条件与要求。
(3)灌溉。应阐明供、受水区水资源平衡状况,受水地区农业生产现状,发生的主要旱灾和渍、碱害情况及特点,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灌溉用水、节水、排水工程设施现状,农业节水目标及中长期供水需求预测,灌区地下水状况,并分析地区农牧业发展对灌溉及排水的要求。
(4)城镇和工业供水。应阐明供、受水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及水质状况,受水地区工业和城镇用水、节水和供水设施现状。根据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中、长期供水需求预测和节水目标,分析受水地区对供水工程的要求。
(5)跨流域调水。应按城市供水、灌溉、水力发电、通航等一项或多项任务,逐项分别阐明兴建工程的要求。
(6)水力发电。应阐明本地区动力资源情况。根据电力工业现状、地区电力系统发展规划和供电需求情况,分析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水电项目的需求。
(7)垦殖。应阐明本地区滩涂淤变情况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利用和垦殖现状。分析滩涂淤变趋势,根据地区经济发展和垦殖总体规划,分析研究地区对垦殖的要求。
(8)综合利用水利工程有通航过木要求时,应阐明本地区已有航运和漂木设施的能力及工程现状,根据地区经济发展对客货运量和漂木量增长的预测,分析研究发展通航过木工程的条件和要求。
2.2.2 根据地区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任务要达到的目标,在流域(区域)综合利用规划和专业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补充调查研究工作,对所在地区功能基本相同的项目方案进行综合分析比较,阐明各项目方案的优缺点,论述推荐本项目的理由。
2.3 项目建设的任务
2.3.1 阐述本项目的建设任务,对于多目标开发利用的项目,要按照国家政策和总体效益优化原则,分析研究各部门对本项目综合利用方面的要求,结合工程条件,考虑本项目在流域和地区规划中的作用,提出项目的开发目标和任务的主次顺序。
2.3.2 对分期开发的项目分别拟定近期和远期的开发目标与任务。
2.4 附图
(1)建设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比例尺:1:500000~1∶XX000)。
(2)工程项目所在河流(河段)开发现状及规划示意图(比例尺:1∶10000~1∶1000000)。
3 建设条件
3.1 水 文
3.1.1 简述工程所在流域(或区域)自然地理、水系及现有水利工程概况。
3.1.2 简述工程地点的气候特性和主要气象要素的统计特征值。
3.1.3 简述工程地点及其附近河段的水文站网和基本资料情况。
3.1.4 径流:
(1)简述工程区域内的地表、地下径流的来源、范围和补给方式。
(2)提出天然年、月径流系列,并作系列代表性初步分析,必要时进行系列的插补、延长。
(3)初步确定径流统计特征值,简述本流域径流的时空分布特征。
(4)对灌溉和供水工程应简述地下水补给量、可开采量、水质状况及其分布情况。
(5)对供水和水电工程应提出枯水径流初步分析计算成果。
3.1.5 洪水:
(1)简述工程区域的暴雨和洪水的成因、特性及其时空分布情况。
(2)简述对工程设计有影响的历史特大暴雨和洪水的范围、量级及重现期。
(3)简述洪峰、洪量的还原及插补延长方法,系统的统计原则和代表性分析,并进行频率分析。
(4)简述工程设计洪水的推求方法。对下游有防洪要求的工程应进行地区洪水组成分析,初步确定设计洪水成果。
(5)简述施工设计洪水系列的统计原则,初步确定施工设计洪水成果。
(6)无实测洪水资料时,可用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流量,提出初步成果。
(7)平原排水工程,可用实测流量资料或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排涝流量。
3.1.6 对多泥沙河流需简述工程地点泥沙的主要来源,统计(或估算)多年平均输沙量和特征值。
3.1.7 提出工程设计代表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
3.1.8 其他水文要素:
(1)简述工程地点河流的水质状况及其特征。
(2)有冰凌危害的河段,应简述本河段冰凌特性。
(3)有潮汐影响的河段,应初步确定潮汐水位统计特征值、潮汐流向、流量及影响时间。
(4)对水面较大的输、蓄水工程,应考虑水体蒸发影响,初步统计(或估算)工程地点的水面蒸发值。
3.1.9 对跨流域调水工程,应按调出区(水源区)和调入区(受水区)分别简述与本工程有关的水文气象概况。
3.2 地质
3.2.1 简述工程已完成的地质勘察工作项目与工作量。
3.2.2 简述工程区域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构造稳定性,并初步确定工程场区地震基本烈度。
3.2.3 简述水库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溶发育特征、物理地质现象和水文地质等基本地质环境,初步分析库区可能存在的渗漏、库岸稳定、浸没、固体径流来源、诱发地震等工程地质问题。说明水库工程区内有无重要矿产及古文化遗址。
3.2.4 简述闸坝工程枢纽地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物理地质现象、岩溶规律、水文地质和岩土工程特性等。
初步分析可能存在并影响岩基承载能力、抗滑稳定、渗透稳定、渗透流量以及边坡稳定等主要地质问题,应着重说明岩体风化卸荷、软岩、软弱结构面、大断层等工程地质特性。
初步分析可能存在并影响土基承载能力与稳定性、渗透稳定、振动液化、胀缩性、湿陷性、冻胀性等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应着重说明软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粉细砂土等工程地质特性。
3.2.5 简述输(排)水和引水发电工程线路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物理地质现象和水文地质等情况,初步分析可能存在并影响输(排)水和引水发电工程(包括明渠、隧洞和其他地下洞室)的成洞条件和边坡稳定性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3.2.6 简述堤防河道整治(滩涂围垦)工程沿线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情况和岩土工程特性,初步分析可能存在的堤基稳定性、砂层液化及堤内浸没等工程地质问题。
3.2.7 简述灌(排)工程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以及水文地质情况,初步分析和预测工程区可能存在的土地盐渍化、黄土湿陷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3.2.8 简述天然建筑材料的产地、储量、质量和开采条件。
3.2.9 对各工程比较方案的工程地质环境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初步评价意见。
3.3 其他外部条件
3.3.1 分析项目所在地区和附近有关地区的生态、社会、人文环境等外部条件及其对本项目的相互影响。
3.3.2 分析其他行业对本项目的要求,收集有关报告和技术文件。
3.3.3 说明有关部门和地区对项目建设的意见、协作关系以及有关协议。
3.3.4 说明本工程项目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水利基本建设在建规模简要情况。
3.3.5 说明在本地区水利发展五年计划和中、长期规划中,该工程项目所处的开发次序。
3.3.6 说明有关其他部门、地区影响该工程立项的因素。
3.3.7 说明有关部门对水价、电价确定的意见。
3.4 附图
(1)水系图。
(2)区域地质图或略图(比例尺:1∶50000~1∶XX00)。
(3)水库工程地质图或略图(比例尺:1∶10000~1∶50000)。
(4)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平面图和地质剖面图或略图(比例尺:1∶XX~1∶10000 )。
(5)天然建筑材料产地分布范围图(比例尺:1∶10000~1∶50000)。
4 建设规模
4.1 通则
4.1.1 对规划阶段拟定的工程规模进行复核。
4.1.2 在确定单项任务的工程规模时,应分析对其他综合利用任务的影响。必要时,应为以后的综合利用开发留有余地。
4.1.3 对多泥沙河流应分析泥沙特点及对工程的影响,初拟工程运行方式。有冰凌问题的工程,应分析冰凌特性和特殊冰情对工程的影响,初拟相应的措施。
4.1.4 说明有关分期建设的要求及其原因。
4.1.5 通过初步技术经济分析,初选工程规模指标。
4.2 防洪工程
4.2.1 分析防洪保护对象近、远期防洪要求,初步确定不同时期的防洪标准,初选防洪工程总体方案以及工程项目规模。
4.2.2 河道与堤防工程:
(1)初步确定各河段安全泄量和控制断面设计水位。
(2)研究洪水特性及排涝要求,初选河道治导线、堤线、堤距、行洪断面型式,以及重要的河控节点。
(3)对感潮河段,应考虑潮位对行洪的影响。
4.2.3 水库工程:
(1)根据防洪工程总体方案,初拟水库工程的防洪运用方式和泄量。
(2)初选水库防洪库容、防洪高水位、总库容和汛期限制水位。
4.2.4 行、蓄、滞洪区:
(1)初拟行、蓄、滞洪区的控制运用原则,初选分洪口门位置、分洪水位和流量以及隔堤布置。
(2)初步确定行、蓄、滞洪区的范围,初选行、蓄、滞洪区设计水位与相应库容,提出行、蓄、滞洪区生产、安全建设安排的总体设想。
4.3 治涝工程
4.3.1 初步确定治涝区范围、治涝标准和治涝措施,初选治涝工程总体布置方案。大型涝区应初拟治涝分区。
4.3.2 初选治涝骨干沟道(渠道)的排水流量和水位。
4.3.3 分析洪水期向外河排水时受外河水位及潮位顶托的影响,初拟相应的措施。
4.3.4 采用抽排方式时,初选泵站装机容量、设计流量及扬程。
4.4 河道整治工程
4.4.1 初步确定河道的治理河段。
4.4.2 初步确定治理河段的治理标准,对河道洪水流量进行断面复核,初选治理河段的设计水(潮)位、设计流量和设计河宽。
4.4.3 研究河流、潮流水文特性和河床、河口演变规律及河势发展趋势,结合考虑岸线利用问题,初选治导线和河道整治工程总体布置方案,初选重要河控节点的位置。
4.4.4 初拟治理工程分期实施方案。
4.5 灌溉工程
4.5.1 分析灌溉水源可供水量,初步确定灌区范围和总灌溉面积,初拟灌区开发方式、设计水平年和灌溉保证率。
4.5.2 初拟灌区作物种植结构、灌溉制度,分析灌溉定额,初步确定灌溉需水量和年内分配过程。
4.5.3 初选灌区灌溉系统整体规划和工程总体布置方案。
4.5.4 初选骨干渠道的渠首设计水位和设计引水流量。
4.5.5 初选引水枢纽及泵站等水源工程的设计引水流量、扬程及装机容量。
4.5.6 以水库为水源工程时,初选水库正常蓄水位、最低引水水位、灌溉调节库容和总库容,初拟引水方式。
4.5.7 分析灌区排水条件和排水方式,对有排渍、改良盐碱要求的灌区,初拟排渍、改碱标准及排水工程措施和规模。
4.6 城镇和工业供水工程
4.6.1 初步确定工程供水范围、主要供水用户,初拟设计水平年和供水保证率。
4.6.2 分析水源可供水量和水质状况,初选供水工程总体布置方案,初步确定引水工程设计引水流量、年引水总量。
4.6.3 以水库为水源工程时,初选水库的正常蓄水位、最低引水水位、调节库容和总库容,初拟引水方式。
4.6.4 初选主要输水、扬水、交叉建筑物的规模。
4.7 跨流域调水工程
4.7.1 初步确定工程总目标和主要任务以及分期实施顺序。
4.7.2 分析水源条件,初步确定适宜的调水量、相应的水源工程以及补偿工程措施和规模。
4.7.3 初步确定调水量在地区和部门间的分配,初拟输水工程、调蓄工程布置及规模。
4.8 水力发电工程
4.8.1 分析供电范围和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任务、作用,初拟设计水平年和设计保证率。
4.8.2 初选水库正常蓄水位、死水位、调节库容和总库容,初拟其他特征水位。
4.8.3 初选装机容量,提出电站的保证出力和多年平均发电量指标。
4.9 垦殖工程
4.9.1 初步确定垦殖区范围和垦殖面积,初拟开发利用方式。
4.9.2 分析可利用的供水水源条件、水量及其保证程度。
4.9.3 初步确定防洪、防潮设计标准,初选工程总体布置方案,初拟垦殖区灌溉、排水体系。
4.9.4 初选挡水堤、围堤、涵闸等工程位置和规模。
4.10 综合利用工程
4.10.1 综合利用水库按各综合利用任务的主次顺序,分析不同任务对水库水位、库容的要求,初拟水库运用方式,初选水库的正常蓄水位、防洪高水位和总库容,初拟其他特征水位。
4.10.2 对具有综合利用和综合治理任务的其他枢纽工程,应按各项任务的主次顺序,协调各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初拟整个枢纽工程的运用方式,初选各建筑物的设计流量和水位。
4.10.3 有通航、过木要求的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应根据设计水平年通航、漂木发展需求及过坝(闸)运量,初选通航、过木建筑物规模。
4.11 附图
(1)工程项目总体布置图(比例尺:1∶1000~1∶XX00)。
(2)有分期建设要求的分期建设布置图(比例尺:1∶1000~1∶XX00)。
(3)供电范围电力系统地理接线图(现状及远景)(比例尺:1∶1000~1∶XX00)。
5 主要建筑物布置
5.1 工程等别和标准
5.1.1 根据初选的建设规模及有关规定,初步确定工程等级及主要建筑物级别、相应的设计洪水标准和地震设防烈度。
5.2 工程选址(选线)、选型及布置
5.2.1 根据规划阶段初拟的工程场址(坝址、闸址、厂址、洞线、河线、堤线、渠线等)的建筑条件、工程布置要求、施工和投资等因素以及必要的补充勘探工作,初选工程场址。
5.2.2 初选主要建筑物基本形式,对工程量较大或关键性建筑物作方案比较,初拟次要建筑物的基本型式。
5.2.3 根据初选(或初拟)的建筑物型式,经综合比较,提出工程总布置初步方案。
5.3 主要建筑物
5.3.1 简述主要建筑物初定的基本布置、结构形式、控制高程、主要尺寸及结构、水力学核算成果,初选地基处理措施。对技术难度大的特殊建筑物宜作重点分析研究。
5.4 机电和金属结构
5.4.1 根据动能参数和装机规模,初拟水轮发电机组或水泵电动机组的单机容量、机组台数和机型。
5.4.2 初拟输配电工程的规模,初步提出接人电力系统的供电或送电方向、进出线电压、回路数和输配电距离,初拟电气主接线。
5.4.3 初拟金属结构及启闭设备的规模、形式及布置。
5.5 工程量
5.5.1 分项列出工程各建筑物及地基处理的工程量。
5.5.2 分项列出机电设备和金属结构的工程量。
5.6 附图
(1)工程总平面布置图(比例尺:1∶1000~1∶XX)。
(2)主要建筑物平、剖面图(比例尺:1∶500~1∶1000)。
(3)大型长距离调水总干渠纵断面图(横向比例尺:1:5000~1:10000;纵向比例尺:1:500~1:1000)。
6 工程施工
6.1 施工条件
6.1.1 简述工程区水文气象、对外交通、通信及施工场地条件。
6.1.2 初步提出施工期通航、过木、供水及排水等要求。
6.1.3 简述主要外购建筑材料来源及水、电、燃料等供应条件。
6.1.4 简述天然砂砾料、石料、土料等来源、开采和运输方式。
6.2 施工导流
6.2.1 初拟施工期导流标准及流量、导流渡汛方式、导流建筑物形式和布置,估算相应的工程量。
6.3 主体工程施工
6.3.1 初拟主体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法及主要施工设备。
6.4 施工总布置
6.4.1 初拟对外交通运输方案、场内主要交通干线布置。
6.4.2 初拟施工总布置方案。
6.5 施工总进度
6.5.1 简述施工进度安排原则,初拟施工总进度及控制性工期。
6.5.2 简述分期实施意见。
6.5.3 估算需要的主要建筑材料数量和劳动力等。
6.6 附表
(1)主要工程量汇总表。
(2)施工总进度表。
7 淹没、占地处理
7.1 淹没、占地处理范围及主要实物指标
7.1.1 通过查勘和对地形图、工程布置图的分析,初定水库淹没(包括塌岸、浸没等)、工程占地处理范围。
7.1.2 简述受淹没和工程影响的农村部分实物指标,包括人口、房屋、耕地、果园、林地、牧草地等。
7.1.3 简述受淹没和工程影响的城镇、集镇的规模(人口、占地)、受淹没影响程度,并说明迁建规模及实物指标。
7.1.4 简述受淹没和工程影响的铁路、公路、工矿企业、电力、通信等专项设施及矿藏、文物古迹的等级、规模、淹没影响程序。其等级、规模可向各行业部门调查。
7.2 移民安置、专项迁建
7.2.1 以县、乡为单位,在初步分析环境容量的基础上,征求有关地方政府意见,初拟移民安置去向及生产恢复措施。
7.2.2 征求地方政府意见和进行查勘选点,初选城镇、集镇的迁建方案。
7.2.3 说明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于重大专项迁建设施的意见,提出初步处理方案。
7.2.4 说明省(自治区、直辖市)对淹没、占地处理和补偿标准的初步意见。
7.3 补偿投资初估
7.3.1 以主要实物指标为基础,结合安置去向,参照有关法规文件、类似工程补偿标准及专业项目单位工程造价扩大指标,初估补偿投资费用。
8 环境影响
8.0.1 说明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质量、环境功能等环境特征。
8.0.2 根据工程影响区的环境状况,结合工程开发的规模、运用方式、移民安置、施工组织方式等特性,简要分析工程建设对环境的有利与不利影响。有流域(或区域)水资源保护规划或环境保护规划的,应说明工程开发是否与这些规划的目标相协调。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是否存在工程开发的重大制约因素。
8.0.3 对环境的主要不利影响,应初步提出减免的对策和措施。
9 工程管理
9.0.1 初步提出项目建设管理机构的设置与隶属关系以及资产权属关系。
9.0.2 初步提出维持项目正常运用所需管理维护费用及其负担原则、来源和应采取的措施。
9.0.3 根据工程管理有关规定,初步框算工程管理占地规模。
9.0.4 根据项目主管部门(业主)及有关部门意见,初步提出工程管理运用原则及要求。
10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0.1 投资估算
10.1.1 简述投资估算的编制原则、依据及采用的价格水平年。初拟主要基础单价及主要工程单价。
10.1.2 提出投资主要指标,包括主要单项工程投资、工程静态总投资及动态总投资。估算分年度投资。
10.1.3 对主体建筑工程、导流工程应进行单价分析,按工程量估算投资。其他建筑工程、临时工程投资,可按类比法估算。交通、房屋、设备及安装工程投资,可采用扩大指标估算。其他费用可根据不同工程类别、不同工程规模逐项分别估算或综合估算。
10.1.4 引进外资的投资估算,要结合利用外资特点考虑单价变化和可能发生的其他费用进行投资估算。
10.2 资金筹措设想
10.2.1 提出项目投资主体的组成以及对投资承诺的初步意见和资金来源的设想。
10.2.2 利用国内外贷款的项目,应初拟资本金和贷款额度及来源,贷款年利率以及借款偿还措施。对利用外资的项目,还应说明外资用途及汇率。
10.3 附表
(1)工程投资总估算表。
(2)分年度投资表。
(3)主要材料价格汇总表。
11 经济评价
11.1 经济评价依据
11.1.1 说明经济评价的基本依据。
11.2 国民经济初步评价
11.2.1 说明采用的价格水平、主要参数及评价准则。
11.2.2 费用估算:
(1)说明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和资金流量。简述流动资金及年运行费的计算方法及成果。
(2)简述综合利用工程费用,分摊原则、方法及成果。
11.2.3 效益估算:
(1)概述项目的主要效益,对不能量化的效益进行初步分析。
(2)说明经济效益的估算方法及成果。
(3)对综合利用工程的效益进行初步分摊。
11.2.4 国民经济评价:
(1)提出项目经济初步评价指标。必要时,提出综合利用工程各动能经济评价指标。
(2)对项目国民经济合理性进行初步评价及敏感性分析。
11.3 财务初步评价
11.3.1 说明财务评价的价格水平、主要参数及评价准则。
11.3.2 财务费用估算:
(1)说明项目总投资、资金来源和条件。
(2)说明各项财务支出。
(3)说明构成项目成本的各项费用。
11.3.3 财务收入估算:
(1)初估项目收入。
(2)简述项目利润分配原则。
11.3.4 财务评价:
(1)提出财务初步评价指标。
(2)简述还贷资金来源,预测满足贷款偿还条件的产品价格。
(3)对项目的财务可行性进行初步评价。
11.4 综合评价
11.4.1 综述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财务效益以及国民经济和财务初步评价结果,提出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11.5 附 表
(1)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
(2)财务评价成果表。
12 结论与建议
12.0.1 综述工程项目隶属关系、建设的必要性、任务、规模、建设条件、工程总布置、淹没、占地处理、环境影响、建设工期、投资估算和经济评价等主要成果。
12.0.2 简述项目建设的主要问题。
12.0.3 简述地方政府以及各部门、有关方面的意见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