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9-25 18:23: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道路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一条为加强道路运输市场管理,加快道路运输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和市场退出机制,引导和促进道路运输企业加强管理、保障安全、诚信经营、优质服务,根据山东省交通厅《山东省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实施办法(试行)》,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对道路旅客运输企业、道路货物运输企业、由交通管理的客运出租企业和通村公交企业(以下统称为道路运输企业)进行质量信誉考核,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的质量信誉考核,是指在考核年度内对道路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行为、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和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进行的综合评价。
本办法所称的道路客运企业,是指从事班车客运、包车客运或旅游客运业务的企业;道路货运企业是指从事营业性道路普通货物运输、专项运输或危险货物运输的企业以及从事为本单位服务的非经营性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企业;客运出租企业是指从事城市出租客运的企业。
本办法所称的道路运输企业,以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核发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许可证》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颁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为准。
第三条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条道路运输企业应当自觉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加强管理,诚信经营,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提供安全、优质的运输服务。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及所属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鼓励和支持质量信誉良好的道路运输企业发展。
第五条市交通局设立由局分管领导任主任,道路运输管理、交通稽查、交通规费征收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委员会,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监督全市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工作,认定企业质量信誉等级,审核县(市)交通主管部门的初审结果。
局质量信誉考核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局道路运输处(考核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并有交通稽查、规费征收等有关部门参加,按照职责分工配合开展工作。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具体负责组织开展全市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工作,审核县级交通主管部门报送的企业质量信誉等级初审结果,提出企业质量信誉等级认定意见。
县级交通主管部门设立县级质量信誉考核委员会,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监督本行政区域的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工作。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开展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工作,对企业申报的质量信誉考核材料进行初审,并提出初审意见。
第二章质量信誉等级
第六条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等级分为优良、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分别用AAA级、AA级、A级和B级表示。
第七条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指标包括:
(一)运输安全指标:交通责任事故率、交通责任事故死亡率、交通责任事故伤人率;
(二)经营行为指标:经营违章率;
(三)服务质量指标:社会投诉率;
(四)社会责任指标:国家规费缴纳情况、按法律法规要求投保承运人责任险情况、政府指令性运输任务完成情况;
(五)企业管理指标:质量信誉档案建立情况,企业稳定情况,企业安全、质量、车辆、人员管理制度建立执行情况,企业形象和科技进步及先进管理应用情况、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情况。
第八条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实行记分制,考核总分为1000分,加分为100分。
在考核总分中运输安全指标为300分、经营行为指标为200分、服务质量指标为200分、社会责任指标为150分、企业管理指标为150分。
考核项目中,除企业管理指标中的企业形象、科技进步及先进管理应用情况、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情况以及社会责任指标中的政府指令性运输完成情况为加分项目外,其他考核项目均按照考核记分标准扣分。
具体考核记分标准及说明见附件。
第九条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等级,按照下列标准进行评定:
(一)考核总分和加分合计不低于850分,且考核期内未发生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的重特大交通责任事故或未发生特大恶性污染责任事故,也未发生一次特大恶质量或企业稳定事件的,质量信誉等级为AAA级;
(二)考核总分和加分合计在700分至849分之间,且考核期内未发生一次死亡10人及以上的特大交通责任事故(发生两起以上一次死亡5—9人的重大交通责任事故或三起以上一次死亡3—4人的重大交通责任事故视同发生一次死亡10人及以上的特大交通责任事故,下同)或未发生特大恶性污染责任事故,也未发生一次特大恶质量或企业稳定事件的,质量信誉等级为AA级;
(三)考核总分和加分合计在600分至699分之间,且考核期内未发生一次死亡10人及以上的特大恶通责任事故或未发生特大恶性污染责任事故,也未发生一次特大恶质量或企业稳定事件的,质量信誉等级为A级;
(四)考核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质量信誉等级为B级:
1、发生一次死亡10人及以上的特大交通责任事故的;
2、发生一次特大恶性污染责任事故的;
3、发生一次特大恶质量或企业稳定事件的;
4、考核总分和加分合计低于600分的。
特大恶性污染责任事故是指由于企业原因,造成所承运的货物泄漏、丢失、燃烧、爆炸等,对社会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造成国家和社会公众财产重大损失的运输责任事故。
特大恶质量事件是指由于企业原因,对旅客或货主造成严重人身伤害或重大财产损失,或在社会造成恶劣影响,而受到省级以上交通主管部门或道路运输管理机构通报批评的服务质量事件。
特大恶性企业稳定事件是指由于企业管理原因,导致发生职工或挂靠、融资(租赁)车辆车主(或驾驶员)违反《条例》规定,群体越级上访或发生客车集体停班,严重扰乱政府办公或社会秩序,造成恶劣影响,而受到省级以上交通主管部门或道路运输管理机构通报批评的。
第三章质量信誉档案
第十条道路运输企业、企业所在地县级和设区的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都应当分别建立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档案。质量信誉档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企业基本情况,包括企业名称、法人代表姓名、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工商执照、分公司名称及所在地、从业人员数、营运客车或货车数量、集约化经营客车或货车数量、所经营的客运班线;
(二)交通责任事故情况,包括每次交通责任事故的时间、地点、肇事车辆、肇事原因、驾驶人员、死伤人数及后果、事故责任认定书;
(三)违章经营情况,包括每次违章经营的时间、地点、车辆、责任人、违章事实、查处机关及行政处罚决定书;
(四)服务质量情况,包括每次服务质量投诉的投诉人、投诉内容、投诉方式、营运车辆车牌号、责任人、受理机关、曝光媒体名称、社会影响及核查处理情况;
(五)国家规费缴纳情况,包括企业应交运管费、养路费、客货运附加费的金额和实际缴纳的情况;
(六)企业按法律、法规要求投保承运人责任险情况,包括应投保承运人责任险的车辆数量、应缴保险费用、应投保金额及实际投保的情况、单车承运人保险单;
(七)完成政府指令性运输任务的情况,包括下达任务的部门、完成任务的时间、投入运力数量、完成运量及是否符合要求等情况;
(八)企业稳定情况,包括每次影响社会稳定事件的时间、主要原因、事件经过、参加人数、上访部门、社会影响和处理情况;
(九)企业管理情况、包括企业安全生产、服务质量、营运车辆以及从业人员管理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使用GPS等科技设备的营运车辆数量和车牌号,车辆喷涂统一标识和外观、企业服务人员统一服装以及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的情况。
第十一条道路运输企业应当设有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负责质量信誉考核工作,加强对质量信誉档案的管理,按照第十条的要求及时将相关内容和材料记录质量信誉档案,并按照所在地县级或设区的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要求定期报送相关材料。
第十二条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道路运输市场的监督和检查,认真受理社会投诉举报,加强与公安、工商、税务、安监、新闻媒体等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及时、全面、准确了解掌握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的情况,经核实后及时记入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质量信誉档案。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和交通稽查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营运车辆违章经营时,应将违章情况和处理结果按季抄告车籍所在地县级或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车籍所在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接到抄告后,应及时将违章情况记入本机构的质量信誉档案,并定期通报营运车辆所属企业。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和交通稽查、规费征收部门应当加强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第四章质量信誉考核
第十三条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工作每年进行一次。考核周期为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考核工作应当在考核周期次年的3月至6月进行。
第十四条道路运输企业应在每年的3月底前,根据本企业的质量信誉考核档案对上年度的质量信誉情况进行总结,向所在地的县级或设区的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申请考核,并如实报送质量信誉情况总结及有关材料。其中,在县(市、区)注册的道路运输企业向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申请考核,在设区的市或省注册的道路运输企业向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申请考核。
在异地设有分公司的道路运输企业,按上述要求提供材料时,应当包括分公司的营运车辆及质量信誉情况。分公司所在地县级或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对分公司的质量信誉情况进行核实,出具书面证明,并对确认结果负责。
道路运输企业所属子公司的质量信誉材料应由子公司直接向所在地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报送,所在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以此为依据对其质量信誉等级进行单独初审或评定。
第十五条道路运输企业同时经营道路旅客运输和道路货物运输业务的,应根据企业营运客车、营运货车的质量信誉情况分别建立档案,其质量信誉考核材料分别报送,并以此为依据分别评定企业的道路客运、道路货运质量信誉等级。
第十六条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收到当地道路运输企业报送的质量信誉考核材料后,应当结合本机构的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档案认真进行核实,发现不一致的,应要求企业进行说明或组织调查。核实结束后,应根据各项指标的初步结果进行打分,对企业质量信誉等级进行初审,报经县级交通主管部门同意后,将各项考核指标数据和所提分数、补审结果于每年的4月底前报送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
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直接受理的企业质量信誉考核材料按上述要求进行核实,并对企业得分和质量信誉等级提出评定意见。
第十七条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将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报送的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初审材料进行复核,结合本机构的企业质量信誉档案,对企业质量信誉情况进行核实,也可直接到企业进行抽查。复核结束后,根据道路运输企业的各项考核指标数据和所得分数,提出考评意见,书面通知被考核企业,并在当地主要新闻媒体或本机构网站上进行为期15天的公示。被考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个人对公示结果有异议的,可在公示期内向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书面申诉或者举报。公示结束后,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对企业的申诉和社会反映的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根据各项指标的考核结果对企业得分和质量信誉等级提出认定意见,并提交市交通主管部门考核委员会认定。认定结果于5月底前报送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
第十八条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将市场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报送的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认定结果进行审核,并在省级新闻媒体或本级交通主管部门网站上进行公告。对认定结果有疑义的,应发回企业所在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进行复核,重新认定企业质量信誉等级。复核结束后,省交通厅于6月30日前在省级新闻媒体或交通主管部门网站上公布上一年度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结果。
第十九条市级交通主管部门根据公布的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结果核发企业上一年度质量信誉等级证书。
第五章奖罚措施
第二十条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在实施道路客运班线经营权许可时,在下列情况下,应参考企业的客运质量信誉考核结果。
(一)两个以上道路运输企业同时申请同一新增道路客运班线经营权,在都符合许可条件的前提下,许可机关应当将经营权许可给上一年度客运质量信誉等级高的企业。上一年度客运质量信誉等级相同的,应逐年比较上一年度之前的企业客运质量信誉等级,择优许可。
(二)采取服务质量招投标的方式来实施新增道路客运班线经营权许可的,企业的客运质量信誉等级作为评标时重要的评价内容。
(三)道路客运企业原经营的道路客运班线经营期限届满,申请继续经营的,其客运质量信誉等级在该班线经营期限内每年都不低于AA级,且其中两个以上达到AAA级的,在符合《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有关规定的情况下,许可机关应当予以许可,并按照有关规定重新办理手续。
(四)道路客运企业原经营的客运班线经营期限届满、企业客运质量信誉等级达不到本款第(三)项要求,申请继续经营的,许可机关应当收回其10%以上的到期的道路客运班线经营权;如果企业客运质量信誉等级在班线经营期限内有两个以上为B级或三年以上为A级的,许可机关应当收回其30%以上的到期道路客运班线经营权。应收回道路客运班线中,如果有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特大服务质量事故或长期不规范经营的,必须收回。需要重新分配的,按照《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及本款第(一)、(二)项的规定办理。
第二十一条道路客运企业上一年度质量信誉等级为B级或上两年度连续考核为A级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责令其进行整改,整改期为一年。在整改期内,暂停新增线路审批和参加线路招投标,并对经营到期的营运客车暂行停运,缓办车辆许可手续。整改结束后,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对整改情况进行验收。整改不合格且存在重大企业管理和安全隐患的,情节严重、拒不改正的,由原许可机关按照相关规定吊销其相应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
第二十二条鼓励货源单位在选定货物承运单位时优先选择货运质量信誉等级高的道路货运企业。
第二十三条道路货运企业上一年度质量信誉等级为B级的,给予一年时间的整改期。在整改期内,暂停新增货运车辆及有关业务的核准。整改结束后,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对整改情况进行验收,整改不合格且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应限期停业整顿或局部停业整顿。情节严重、拒不改正的,由原许可机关按照相关规定吊销其相应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
第二十四条道路运输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年度质量信誉考核为B级。
(一)不按要求参加年度质量信誉考核或不按要求报送质量信誉材料,拒不改正的;
(二)在质量信誉考核过程中故意弄虚作假、隐瞒情况或提供虚假情况,情节严重的;
(三)未按要求建立质量信誉考核档案,导致质量信誉考核工作无法进行的。
第六章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接受社会监督,全省设立统一的举报投诉电话。举报投诉电话号码另行公布。
第二十六条向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书面举报、投诉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有关情况的单位和个人,应加盖单位公章或如实签署姓名,并附联系方式,否则不予受理。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为举报、投诉者保密,不得向其他单位或个人泄露举报、投诉人的单位名称、姓名及有关情况。
第二十七条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受理的举报、投诉材料要做详细记录,认真进行调查核实,及时进行反馈,并做好反馈记录。
第二十八条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从各有关机构、新闻媒体、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中聘请义务监督员,对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过程进行监督,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查处理他们反映的情况和问题。
第二十九条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结果通过互联网或新闻媒体对社会。
第三十条道路运输企业受理社会举报和投诉,要认真调查核实,经查属实的,应及时纠正或改进,并对有关负责人进行严肃处理。
篇2
第一条根据《城市道路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城市规划区内的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养护、维修和路政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城市道路是指在城市规划区内供车辆、行人通行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的道路、桥梁及其附属设施。
第四条省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省城市道路管理工作,并组织本办法的实施。
市(含行署,下同)、县(含县级市,下同)人民政府的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政部门)主管本城市规划区内的城市道路管理工作,并监督实施本办法。
第五条对在城市道路管理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规划、建设、养护和维修
第六条城市道路建设应当按照城市总体规划预留各种管线的位置。
第七条城市规划区内的公路建设,应当按照城市道路标准设计、施工。
第八条城市道路在保修期内出现工程质量问题,或者因城市道路工程质量发生的意外事故所造成的损失,由施工单位负责修复或者赔偿,其他有关责任单位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
市政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当依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对城市道路的施工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第九条按照《条例》第八条和第十九条规定,在城市零公里以内使用国内外贷款或者集资建设的大型桥梁、隧道等,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经省财政、物价部门批准,可以在一定期限内由市政部门向过往车辆收取通行费。收取的通行费用于偿还贷款或者集资,不得挪作他用。
前款规定的大型桥梁、隧道等工程的立项以及收费站的设立与调整,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任何单位未经批准不得设立与前款规定有关的收费站。
对未按本办法规定批准设立的收费站和收费标准,过往车辆有权拒绝缴纳通行费。
收取通行费的期限和范围应当公开;确需逾期收费的,应当报经原收费批准机关批准。
第十条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本城市的年度城市道路养护、维修费用最低标准。
第十一条城市道路的养护、维修责任单位,应当定期对城市道路进行养护、维修。
因城市道路损坏影响交通和行车安全时,养护、维修责任单位应当及时修复。
第十二条城市道路与铁路平面交叉道口钢轨外沿2米以内部分,由铁路部门养护、维修。
经批准作为集贸市场占用的城市道路,由占用单位养护、维修。
第十三条地下管线产权单位和城市道路养护维修责任单位应当建立巡查制度,发现城市道路路面上的管线附属设施缺失或者损坏时,应当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并在24小时内由产权单位进行补缺或者修复。
第十四条城市道路的养护、维修和管理专用车辆,应当设置统一标志。
城市道路养护、维修专用车辆执行任务时,在保证交通安全畅通的情况下,不受行驶路线、方向和时间的限制。
第三章路政管理
第十五条市政部门执行路政管理的人员执行公务时,应当佩戴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发的标志,并持证上岗。
第十六条在城市道路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拌和泥浆,打砸硬物,排放污、废水或者置放其他污染腐蚀性物质;
(二)从事各类生产、维修、冲洗以及加工活动;
(三)在未标明允许停车的车行道上停放或者在人行道上行驶、停放机动车辆;
(四)移动、损坏城市道路附属设施;
(五)未经市政部门批准设置障碍物;
(六)其他损害、侵占城市道路的行为。
第十七条供水、排水、供热、供气等城市道路地下管线出现漏水、漏气等事故的,责任单位或者责任人应当立即组织抢修,并在24小时内清除发生事故的路面上的积水、积冰或者异物。因城市道路地下管线漏水、漏气等事故引发的其他事故所造成的损失,由事故责任单位或者责任人赔偿。
第十八条经市政部门批准建设的依附于城市道路的管线、线杆等设施,在城市道路新建、扩建时,应当无偿拆除。
第十九条损坏城市道路的,应当予以修复或者赔偿。
履带车、铁轮车或者超重、超高、超长车辆,按照《条例》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在城市道路行驶时,应当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对城市道路造成损坏的,应当加倍赔偿。
第二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挖掘城市道路;确需占用或者挖掘的,应当报经市政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领取《临时占用道路许可证》或者《挖掘道路许可证》,并按照规定缴纳城市道路占用费或者城市道路挖掘修复费后,方可占用或者挖掘。
第二十一条下列场地及设施,经批准可以临时占用城市道路:
(一)市、县人民政府同意建立的集贸市场;
(二)临街建筑工程的临时围挡设施;
(三)临街建筑工程物料的临时堆放场地;
(四)临时经营服务性设施;
(五)临时停车场;
(六)公益设施。
第二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临时占用城市道路:
(一)占用主、次干道和距主、次干道道路红线5米以内的非公益设施的;
(二)占压地下管线的;
(三)占用次干道以下道路,设置经营性设施的面积超过3平方米的;
(四)申请的临时占道设施高度与周围建筑物间距比少于1∶1.5的,或者距铺装的人行道侧石间距少于2.5米的;
(五)改变采光井用途的;
(六)搭建踏步、楼梯、门斗或者阳台越过城市道路红线的;
(七)建设永久性围挡设施的;
(八)占用国家机关、医院、学校门前两侧各30米以内路段的;
(九)可能损坏绿地、树木或者其他市政公用设施的;
(十)遮挡交通信号或者妨碍交通视距的;
(十一)其他影响道路使用功能或者与周围景观不协调的。
第二十三条市、县人民政府应当严格控制占用城市道路作为集贸市场;确需占用城市道路作为集贸市场的,应当经市、县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人民政府的市政部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并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城市道路占用费。
已经批准占用城市道路作为集贸市场的,应当有计划地清退,恢复城市道路功能。
第二十四条城市规划制定或者修编前修建的,在城市道路规划控制区内已经征用的土地上的建筑物或者构筑物,不收取城市道路占用费,但不得改变原有用途。
第二十五条占用城市道路设置停车场,应当经市政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按照规定向市政部门缴纳城市道路占用费。
第二十六条经批准占用城市道路的场地或者设施,应当按照批准的位置、面积和结构设置,不得擅自出租、转让或者改变用途。
临时占用城市道路期满后,占用单位应当及时清理占用现场,恢复城市道路原状,铺装临街的地面,并应当接受市政部门的检查验收。
第二十七条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的期限最长为1年。占用期满因特殊情况需要继续占用的,应当在期满前2个月内,按照本办法第二十条的规定重新办理审批手续,除临时经营服务性设施及公益设施外,加倍征收城市道路占用费。
第二十八条按照《条例》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在新建、扩建、改建的城市道路交付使用后5年内,以及在大修的城市道路竣工后3年内挖掘城市道路的,应当加收2倍城市道路挖掘修复费。
当年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为城市道路禁挖期。因特殊情况确需在禁挖期挖掘城市道路的,应当加收4倍城市道路挖掘修复费。
第二十九条挖掘城市道路,应当按照批准的位置堆放施工材料,弃土应当及时清运。
挖掘城市道路需要占用城市道路堆放土方和物料的,应当在办理挖掘城市道路审批手续的同时,办理临时占用城市道路审批手续。
第三十条城市道路的养护、维修责任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期限和质量标准,回填和修复挖掘的城市道路。回填和修复时,市政部门应当进行现场监督。
城市道路修复后,应当及时清理现场,并接受市政部门的检查验收。
第三十一条未按规定期限缴纳城市道路占用费的,每逾期1日,由市政部门按照欠缴金额的1%向欠缴单位收取滞纳金。
未按规定期限缴纳城市道路挖掘修复费的,按照前款规定收取0.5%的滞纳金。
第三十二条城市道路占用费和城市道路挖掘修复费应当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或者减免。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市政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并给予下列处罚:
(一)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二款规定,未经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设立城市道路收费站的处以违法所得2倍的罚款;
(二)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四款规定,未公开通行费收取期限和范围的,处以1000元罚款;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二款、第十七条和第十八条规定,未及时修复损坏的城市道路,清除积水、积冰以及其他异物,或者拆除影响城市道路新建改建的管线、线杆等设施的,处以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四)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未及时补缺或者修复城市道路管线附属设施的,处以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五)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第三项除外)的,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六)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二十七条规定,未取得《临时占用道路许可证》占用城市道路,或者超期占用城市道路未重新办理有关批准手续的,处以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未取得《挖掘道路许可证》挖掘城市道路的,按照挖掘面积每平方米处以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七)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改变原有用途的,经营性的,处以违法所得1倍罚款,非经营性的,处以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八)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未按批准的位置、面积、结构设置占道设施,或者擅自出租、转让、改变占道设施用途的,按照占道面积每平方米处以100元罚款;
(九)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未及时清理占用现场,修复、铺装占用的城市道路的,处以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十)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未按照批准的位置堆放施工材料,或者未及时清运弃土的,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四条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市政部门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五条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市政部门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六条妨碍市政部门执行公务的,由公安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经济损失的,由违法责任人负责赔偿。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九条本办法所称城市道路包括:
(一)道路:车行道、人行道、路肩、边坡、边沟、公共广场、停车场以及已经征用的城市道路建设用地;
(二)道路附属设施:道路照明、路名牌、人行道护栏、车行道隔离栏、安全岛等,不包括:交通指示灯、交通岗亭、交通标线、交通指示牌;
(三)桥梁:跨河桥、立体交叉桥、人行天桥、高架桥、隧道、涵洞、人行地下通道;
(四)桥梁附属设施:桥孔、挡土墙、桥栏、人行扶梯、桥名牌、限载牌、收费亭以及桥梁安全保护区范围内的水域或者陆地。
第四十条城市道路与公路结合部的管理适用于本办法。
第四十一条农垦、森工系统未设建制镇的居民区的道路,参照本办法执行。
篇3
第一条为了维护本市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保障道路运输安全,保护道路运输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道路运输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道路运输经营及其管理活动。
前款所称道路运输经营,包括道路旅客运输经营(以下简称客运经营)、道路货物运输经营(以下简称货运经营)和道路运输相关业务。客运经营包括省际的班线客运经营、包车客运经营和旅游客运经营。道路运输相关业务,包括道路旅客运输站(场)(以下简称客运站)经营、道路货物运输站(场)(以下简称货运站)经营、机动车维修经营、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公共停车场(库)经营和道路货物运输经营。
本市公共汽车和电车、出租汽车客运管理不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市城市交通管理局(以下简称市交通局)是本市道路运输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条例。市交通局所属的**市城市交通运输管理处(以下简称市运输管理处)和**市城市交通行政执法总队(以下简称市交通执法总队)为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市运输管理处负责具体实施本市道路运输的日常管理工作,并直接对黄浦、卢湾、徐汇、长宁、静安、普陀、闸北、虹口、杨浦等区的道路运输进行日常管理和监督;市交通执法总队具体负责本市道路运输监督检查工作,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和本条例的规定实施行政处罚。
浦东新区以及闵行、宝山、嘉定、金山、松江、南汇、奉贤、青浦、崇明等区、县交通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区县交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道路运输管理工作。区县交通行政管理部门所属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以下简称区县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按照规定的职责负责具体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道路运输管理工作,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和本条例的规定实施行政处罚。
本市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实施本条例。
第四条市交通局应当按照法定程序,根据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编制道路运输发展规划和专业系统规划,分别纳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
第二章基本管理
第五条从事客运经营、货运经营、客运站经营、货运站经营、机动车维修经营、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的,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与其经营业务相适应的条件。具体条件中的专业标准、技术规范可以由市交通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公布。
需要从事客运经营、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的,应当向市交通局提出申请;需要从事危险货物运输经营的,应当向市运输管理处提出申请;需要从事危险货物经营以外的货运经营、客运站经营、货运站经营、机动车维修经营的,应当向市运输管理处或者所在地的区县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市交通局和市运输管理处、区县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受理申请后,应当按照法定条件和程序进行审查,作出许可或者不予许可的决定。
第六条从事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公共停车场(库)经营、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的,应当在取得营业执照后十五日内,向市运输管理处或者所在地的区县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备案。
第七条依据本条例第五条规定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的经营者需要合并、分立或者变更许可事项的,应当向原审批机关申请办理变更手续。
客运经营者、客运站经营者需要终止经营的,应当在终止三十日前告知原审批机关,并同时向社会公告。
第八条从事危险货物运输的驾驶人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应当经市交通局考试合格,取得上岗资格证后,持证上岗。
从事危险货物运输以外的货运经营以及客运经营的驾驶人员、培训机动车驾驶员的教练员,应当经市运输管理处考试合格,取得上岗资格证后,持证上岗。
考试发证机构不得组织强制性考前培训或者指定培训点。
第九条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的道路运输服务价格,由市交通局提出方案,经市物价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后执行。
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遵守国家和本市价格规定,并按照规定明码标价。
第十条从事道路运输经营依法应当具备的经营许可证件、车辆营运证、上岗资格证、营运标志、机动车维修范围标志牌、机动车维修合格证等证件、标志牌,由市运输管理处统一监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涂改、转让或者出租。
第十一条本市积极推进建立道路运输公共信息网络系统,具体实施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二条市交通执法总队可以依法在本市主要的公路道口对道路运输经营车辆的经营资质和经营行为进行检查。市其他行政管理部门需要委托市交通执法总队对车辆运输的货物依法进行检查、控制的,应当经市人民政府批准。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职责权限和程序加强对道路运输经营活动的监督检查,做好检查记录。
第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道路运输经营中的违法行为和服务质量以及交通行政管理部门、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向市交通局、区县交通行政管理部门、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进行投诉和举报。
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建立举报、投诉制度,公开举报和投诉电话、通信地址或者电子邮件信箱,依法及时调查处理举报和投诉,并将处理结果回复举报、投诉人。
第三章客运、货运管理
第十四条本市对客运班线实行有期限经营,经营期限为四年到八年。市运输管理处应当根据班线客运经营者的资质条件、服务质量等确定相应的经营期限。
班线客运经营者依法取得客运班线经营权后,应当在一百二十日内正式营运。超过规定期限六十日未营运的,视为放弃客运班线经营权。
客运班线经营期限届满需要延续经营的,班线客运经营者应当在届满六十日前向原审批机关提出申请。
第十五条本市建立客运班线经营状况评议考核制度。市运输管理处可以每年对班线客运经营者的基本资质条件和营运服务质量进行评议考核。考核应当公开、公平、公正,考核结果作为延续或者注销客运班线经营权的依据之一。
第十六条客运经营者的客运车辆应当按照规定的线路和公布的班次行驶,在批准的客运站点停靠,禁止沿途揽客。禁止超过核定人数运输旅客。
定线旅游客运应当按照班线客运管理,非定线旅游客运应当按照包车客运管理。
第十七条因特殊情况发生旅客严重滞留的情况,市运输管理处应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疏散;客运经营者应当服从市运输管理处的统一调度、指挥。
第十八条市交通局应当会同市公安交通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本市道路运输发展规划、货运市场需求以及市内道路交通条件,制定允许在市内全天通行的营业性货运车辆运力发展年度计划。公安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根据道路和交通流量的实际情况,在一定区域、时间内限制货运车辆通行。
允许在市内全天通行的营业性货运车辆应当具有独立的封闭结构车厢,车辆的外型和安全、环保等技术性能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规定的有关标准和条件。禁止使用客运车辆从事货运经营活动,禁止使用货运车辆从事客运经营活动。
第十九条本市道路运输车辆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的规定悬挂和使用与其运输经营业务相符合的营运标志。
第二十条客运经营者、货运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的规定定期对营运车辆进行维护和检测。市运输管理处、区县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国家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每年对营运车辆进行车辆技术等级评定,并同时实施年度审验。
客运经营者和货运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的规定建立车辆技术档案,及时、完整、准确记载车辆检测、技术等级评定等有关内容。
第二十一条在外省市注册的货运经营者从事起迄地均在本市的货运经营活动的,应当到市运输管理处或者区县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备案。
第四章机动车维修与检测管理
第二十二条本市鼓励发展以便利、快捷为特点,以机动车常见故障排除和养护为主要内容的机动车维修服务(以下简称机动车快修)。机动车快修应当符合本市汽车快修企业技术条件。
本市中心城区内鼓励发展连锁经营的机动车快修,不再新设机动车专项维修点。
第二十三条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在经营场所的醒目位置悬挂机动车维修范围标志牌,公示经营许可证、机动车维修工时定额和工时单价、材料配件进销价差率、机动车维修质量保证期。
从事机动车特约维修的经营者除应当遵守前款规定外,还应当公示机动车制造企业的授权证明,并向市运输管理处或者所在地的区县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备案。
第二十四条机动车维修经营者承接机动车二级维护、总成修理、整车修理的,应当与托修方签订维修合同,并建立维修档案,做好维修记录。
第二十五条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建立配件登记档案,记录配件的名称、供应商名称和地址、制造企业名称和地址、进货日期、进货单价等。
机动车维修经营者提供的配件应当标明原厂配件、副厂配件、修复配件或者旧配件,供用户选择。使用修复配件或者旧配件的,应当征得托修方同意,并保证维修质量。禁止使用假冒伪劣配件维修机动车。
第二十六条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按照有关技术标准对机动车进行维修;尚无标准的,应当参照机动车制造企业提供的维修手册、使用说明书和有关资料进行维修。
机动车维修经营者承接机动车二级维护、总成修理、整车修理的,应当进行维修前诊断检验、维修过程检验和维修竣工质量检验。维修竣工质量检验合格的,应当由维修质量检验人员签发全国统一样式的机动车维修合格证。机动车维修经营者不具备维修质量检验能力的,应当委托具有资质的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进行维修质量检验。
进行机动车维修竣工质量检验的,应当按照有关技术标准进行检验,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如实提供检验结果证明,并对检验结果承担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按照公示的机动车维修工时定额、工时单价、材料配件价格收取费用;机动车制造企业未提供机动车维修工时定额的,应当执行市交通局制定的机动车维修工时定额。
机动车维修经营者与托修方结算费用时,材料费和工时费应当分项计算,并出具市运输管理处统一监制的机动车维修结算清单。
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将机动车维修工时单价、机动车制造企业提供的机动车维修工时定额报市运输管理处或者所在地的区县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备案。
第二十八条机动车维修经营者、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应当加强对检测、计量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校正,确保其技术性能指标达到标准要求。用于机动车维修质量检验、营运车辆技术等级评定等的检测、计量仪器设备,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的规定进行强制周期检定。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前款规定的检测、计量仪器设备不准确或者逾期未进行强制周期检定的,应当责令其限期校正或者检定,并移交质量技术监督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第五章其他相关业务管理
第二十九条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在经营场所的醒目位置公示经营许可证、收费标准、训练区域等;
(二)按照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规定的教学大纲进行培训;
(三)聘用取得教练员上岗资格证的人员从事教学工作;
(四)严格考试纪律;
(五)按规定做好培训记录,建立学员档案。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及其教练员在培训过程中不得弄虚作假,对结业考试不合格的学员,不得颁发培训结业证书。
第三十条客运站、货运站、公共停车场(库)的设置和建设,应当符合本市道路运输专业规划及国家和本市的有关标准。
市和区、县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及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在审查客运站、货运站、公共停车场(库)建设工程的规划方案和初步设计方案时,应当分别征求市交通局和区县交通行政管理部门意见。
未经批准不得改变客运站、货运站、公共停车场(库)的用途和服务功能。
第三十一条客运站经营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合理安排运行班次和发车时间;
(二)按照客运经营者根据政府指导价确定的票价售票;
(三)对无故停班或者连续三日不进站经营的,及时向市运输管理处或者所在地的区县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报告;
(四)严格执行各项站务收费规定;
(五)工作人员佩戴服务证上岗。
第三十二条货运站经营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照国家规定的安全操作规程装卸、储存、保管货物;
(二)严禁有毒、易污染物品与食品混装;
(三)仓储等经营场所符合消防安全条件,各种消防器材、设施配备齐全有效;
(四)工作人员佩戴服务证上岗。
第三十三条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者受理运输危险货物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有关手续后方可运输的货物业务的,应当了解运输货物的品名、性质、数量和应急处理方法,查验有关凭证。不得受理运输国家规定的禁运货物。
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者应当将受理的运输业务交给具有合格资质的货运经营者承运。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的下列行为,由市交通执法总队、区县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予以处罚:
(一)违反本条例第六条规定,未履行备案义务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二)违反本条例第八条第二款规定,教练员未取得上岗资格证上岗从业的,责令停止上岗,并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三)违反本条例第十条规定,转让或者出租营运标志、机动车维修范围标志牌、机动车维修合格证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收缴有关证件、标志牌,并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伪造或者涂改营运标志、机动车维修范围标志牌、机动车维修合格证的,收缴有关证件、标志牌,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未按规定悬挂和使用营运标志的,责令改正,可以处一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五)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未建立车辆技术档案的,责令改正,可以处三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六)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未履行备案义务的,责令改正,可以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七)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规定,未履行公示义务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八)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未建立维修档案、未履行记录义务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九)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未建立配件登记档案、未履行记录义务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十)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三款规定,未如实提供检验结果证明的,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一)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一款第五项规定,未做好培训记录、未建立学员档案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十二)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教练员在培训过程中弄虚作假的,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教练员上岗资格证。
(十三)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三项规定,未履行及时报告义务的,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十四)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受理运输国家规定的禁运货物或者将受理的运输业务交给不具有合格资质的货运经营者承运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五)道路运输经营者在经营活动过程中,因情况变化丧失或者部分丧失第五条规定的经营条件,仍从事经营活动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吊销其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件。
第三十六条市交通执法总队、区县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在实施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有下列违法行为之一的,可以暂扣其营运车辆、维修机具设备等物品,并责令当事人在规定的期限内到指定的地点接受处理:
(一)无车辆营运证又无法当场提供其他有效证明的车辆从事经营活动的;
(二)无经营许可证从事机动车维修经营活动的。
市交通执法总队、区县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在暂扣物品时,应当向当事人出具暂扣物品文书和清单,告知执法依据、理由和接受处理的地点、时限;对暂扣的物品应当妥善保管、不得使用,不得在告知当事人接受处理的时限内收取或者变相收取保管费。
当事人应当在规定时限内到指定地点接受处理。逾期不来接受处理的,市交通执法总队、区县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可以依法做出行政处罚决定,并将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当事人履行处罚决定后,取回暂扣物品。当事人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经公告三个月后仍不来接受处理的,市交通执法总队、区县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可以将暂扣物品予以没收,依法处理。
第三十七条当事人对市交通局、区县交通行政管理部门、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篇4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管理,保证城市道路照明设施完好,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在城市规划区内从事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的规划、建设、维护和管理,使用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城市道路照明设施,是指用于城市道路(含里巷、住宅小区、桥梁、隧道、广场、公共停车场)、不售票的公园和绿地等处的路灯配电室、变压器、配电箱、灯杆、地上地下管线、灯具、工作井以及照明附属设备等。
第四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城市道路照明设施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城市道路照明设施工作。
城市人民政府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有关机构,负责本城市规划区内道路照明设施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五条城市道路照明设施是国家财产,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进行制止、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照明设施的规划和建设
第六条城市道路照明设施规划、建设和改造计划应当纳入城市道路建设、改造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并与其同步实施。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城市道路照明设施规划和建设计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实施。
第七条需要改造的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由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管理机构负责编制改造规划,报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由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实施。
第八条城市新建和改建的城市道路照明设施必须符合有关设计安装规程规定,并积极采用新光源、新技术、新设备。
第九条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的新建、改建工程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并经验收合格后交付使用。
第十条厂(矿)或者其他单位投资建设的城市道路照明设施,需移交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管理机构的,应当报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并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道路照明安装及施工质量标准;
(二)提供必要的维修、运行条件。
第十一条对符合上述条件的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由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合格后方可办理资产移交手续。
第十二条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的改建和维护,应当按照现有资金渠道安排计划。住宅小区和旧城改造中的城市道路照明设施应当同步建设。
第十三条城市道路照明设施中的灯杆,可以分为专用杆和合用杆。对道路两侧符合城市道路照明设施条件的电力杆和无轨电车杆在不影响其功能和交通的前提下应当予以利用。
第三章照明的维护和管理
第十四条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应当坚持安全第一,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的完好、运行正常。
第十五条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对道路照明设施管理机构建立严格的检查和考核制度,及时督促更换和修复破损的照明设施,使亮灯率不低于95%。
第十六条各地根据其具体情况可以采用以下节能方式:
(一)根据道路的行人、车辆流量等因素实行分时照明;
(二)对气体放电灯采用无功补偿;
(三)采用先进的停电、送电控制方式;
(四)推广和采用高光效光源、逐步取代低光效光源;
(五)采用节能型的镇流器和控制电器;
(六)采用高效率的照明灯具,并定期对照明灯具进行清扫,提高照明效果;
(七)其他行之有效的节能措施。
第十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在进行可能触及、迁移、拆除城市道路照明设施或者影响其安全运行的地上、地下施工时,应当经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由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管理机构负责其迁移或拆除工作,费用由申报单位承担。
第十八条城市道路照明设施附近的树木距带电物体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1.0米。因自然生长而不符合安全距离标准影响照明效果的树木,由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管理机构与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部门协商后剪修;因不可抗力致使树木严重危及城市道路照明设施安全运行的,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管理机构应当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剪修,并同时通知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部门。
第十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损坏道路照明设施后,应当保护事故现场,防止事故扩大,并立即通知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管理机构及有关单位。
第四章奖励和处罚
第二十条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在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二十一条违反本规定,并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赔偿经济损失,并可处以1千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可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擅自拆除、迁移、改动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的;
(二)在城市道路设施附近堆放杂物、挖坑取土、兴建建筑物及有碍城市道路照明设施正常维护和安全运行活动的;
(三)擅自在城市道路照明灯杆上架设通讯线(缆)或者安置其他设施的;
(四)私自接用路灯电源的;
(五)偷盗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的;
(六)故意打、砸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的;
(七)不听劝阻和制止,非法占用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的。
篇5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管理;问题;对策
Abstract: from now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Angle, combined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municipal road engineering experience in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in the proces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are discussed, and put forward the municipal road engineering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cost management problems and the management way.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is to the municipal road project an important mean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and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level also directly decides the whole city road project goals. It is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d the municipal roa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municipal roa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近年来,国家在市政工程领域招投标方面的管理制度逐渐规范,承包价格趋向合理。对于施工企业来说,由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竞争中保持自身的长足发展,就必须有效地控制工程成本。成本管理就是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和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通过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手段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从而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结合近几年来参与的市政道路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经验,对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成本的控制进行分析。一般来说,施工组织设计是对整个市政道路工程项目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因为市政道路工程由于具有工程施工的目标明确、工程施工的的设地点固定、建设一次性以及工程实施时序强等特点,就会使得市政道路的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成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提供了各施工工种,各阶段的施工准备工作内容以及施工过程中各项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
1、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的基本内容
1.1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方法。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一般要依照以下程序进行:一是收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所需文件。二是拟定具体的市政道路施工方案。三是根据方案要计算主要工种工程的工程量。四是根据方案来编制资源需求计划。五是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以及施工总平面图设计。最后一项规划就是计算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2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的基本内容。一是市政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是全面部署施工任务、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确定施工方案。在此过程中还要结合施工工具、力量以及材料和施工方法等条件;二是整个工程的工程概况。工程概况主要包括市政道路工程项目的施工条件和施工环境;还有市政道路工程项目的建设地点以及规模等。三是要确定市政道路的施工平面图。施工平面图是使整个现场能有组织地进行文明施工,同时也是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方案在空间上的全面安排。最后就是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进度计划是施工准备计划实现项目的目标,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反映了最佳施工方案在时间上的安排,编制整个工程的资源需求计划,时间和人力安排计划。
2、市政道路工程存在的施工管理与组织问题
2.1施工过程中各个分包商的责任划分不明确。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由于涉及的分包商多、范围广,往往导致各个分包商的责任划分不明确,特别是当管理体制不健全以及施工组织设计不合理时。例如市政电气分包方、市政土建分包方以及市政园林绿化分包方三者之间的责任划分不明确时,就会造成工序的遗漏以及工期的耽搁。各个分包商在主观利益的驱动下就日益导致很多工期的延误和工序的遗漏。
2.2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不合理性。由于施工中确实存在经验不足以及技术力量薄弱等一系列内在原因,目前很多施工单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存在编制顺序上的错误以及许多不合理之处,例如:先编制资源需求计划后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以及先编制资源需求计划后拟定施工方案。还有一些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前没有认真收集施工项目的具体资料,例如市政道路工程中的检查井、雨水井的位置确认错误,这样的问题就会直接导致实际情况和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严重不符,根本无法正确指导施工活动。
3、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控制工作的措施
3.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树立质量观念是提高工程质量控制效率的关键问题之一。因此,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应顺应外部市场经济的变化,并且结合施工单位的自身状况以及行业的固有特点,在对工程质量高度认识的基础上,促进质量管理目标实现,并且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着力于解决好质量与进度之间的关系。如在企业内部建立互检与自检以及专检内部质量检查体系,推行内部监理制度,并对质量工作小组赋予质量否决权。使得内部监理工程师可独立地行使质量否决权、监管权和奖惩建议权。
3.2建立市政道路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模式。一般来说,市政道路工程项目要经历决策、设计、立项、施工等等过程,并且在此过程中,由于每个阶段的特点和目的各不相同,因此要想保证工程质量就要实行项目目标动态控制的管理方法,建立市政道路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在全寿命周期管理过程中还要在项目实施时实施动态控制。在市政道路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原先制定的工程目标根本无法实现或者不合理,就要对目标进行调整。例如在工程项目实施时如果发现原先制定的工期过短,就要及时调整工期目标,即使综合采取技术措施、组织措施以及管理措施、经济措施后也根本无法按期完工时。确定项目控制的计划值,对项目目标进行分解,然后定期对实际值和计划值进行比较分析,收集项目目标的实际值,如果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就需要采用管理措施、组织措施、技术措施以及经济措施等进行纠正。例如市政道路施工时要收集沟槽回填压以及路基填土的实际密实度,以及在市政道路施工前要对沟槽回填压以及路基填土的密实度设定一个计划值,
当两者出现不符合时,施工单位应该及时使路基填方及沟槽回填土的虚铺厚度符合设计的要求,并且从技术措施上可以采取在路基总宽度内,采用水平分层的方法进行填筑;从组织措施上可以采取向作业者做好技术交底。
3.3完善施工中质量管理策略。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以及科学化,并且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确保工程质量,使要有效地搞好质量管理工作,首先坚持检验制度,严格按照施工程序办事,做到对每个结构层次,每道工序以及每一关键部位的全方位监控。首先制定严密的质量管理工作细则,要依靠国家颁布的有关法规和法律、标准等规范合同内容,相应的工程、试验和检测原始记录。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对施工单位的检测数据按核定频率进行复检和抽检,在工地必须设立试验室,进行独立检测和试验,为节省费用,提高效率,要坚持采用派施工管理人员对检测过程进行全过程旁站监督。结语:实施对市政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的监督控制,应着眼于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健全及推动工作,使其真正发挥“社会监理”和“企业自控”的作用。应坚持质量第一原则;坚持以人为控制核心;坚持以预防为主; 坚持质量标准;贯彻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规范。工程的质量控制是贯穿于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各环节的,只有工程参建各方切实有效地履行质量职责,才能达到最终提高工程质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波,常新江.浅谈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控制[J].北方交通,2008.4.
[2]单建国.浅谈影响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因素及措施[J].民营科技,2010.11.
篇6
【关键词】道路施工;病害防治;处理措施
道路建设是一项保证人们安全的基础性建设,为社会主义经济时代带来了强有力的交通支持,道路施工中的病害防治始终是事故发生后才采取的措施。对于施工建设,应该以预防为主,防治为辅。在施工中应尽量避免设计缺陷和施工带来的危害,防患于未然,减少后面的防治工作,以此来减轻不必要的工作负担,只有尽量避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人民的安全才能得以保障。
1.道路施工中的病害表现和成因
1.1道路病害含义:道路施工病害是概述性病害,是路面整体结构或组成病害,一般情况下,对道路的正常使用不会产生影响,但当其病害达到一定程度时,也可能无法承受车辆荷载。另一方面是功能性病害,导致原因是道路的不平整,坑坑洼洼等原因造成的,使预期的施工路段使用年限下降,完善的使用功能遭到破坏。在道路施工,常见的病害形式种类是多种形式的。
1.2病害的表现类型以及成因:
病害表现如下所述:常见病害主要包括:波浪、 泛油、 滑溜、 坑槽、 裂缝、啃边,松散等,这些病害具有严重性和普遍性,给予其特别的探讨重视,制定相应的病毒处理措施十分必要。
1.3在施工过程中,导致路面以上原因主要有四点原因导致
1.3.1设计不科学
施工设计者在资料收集时不完善,没有考虑到地表和内部结构的构造,设计图误差有可能与实际较大。由于判断的失误,施工方在施工后不能发现问题,遇到雨天或者不可抗拒自然灾害时施工路段问题凸显,水不断渗入,导致水泥和混合物长时间受到冲刷,由于路面强度不够,进而出现地表裂缝现象。
1.3.2操作不规范
道路施工中施工人员操作不规范。没有按照图纸计划实施,在操作过程中操作不当引起的,另外由于施工方管理不善,没有在规定的技术程序上施工或者偷工减料。
施工指标不达标,材料不达标
施工方在建设道路过程中为按照原有图纸进行施工操作,对材料的质量未有高标准的要求,由于在道路建设中混凝土是主要材料,混凝土的自身特性亦会导致裂缝等病害的产生。混凝土裂缝主要包括表面裂缝、 贯穿裂缝、 深层裂缝三种类型。在空气中混凝土硬结时体积缩小的现象被称作混凝土收缩。在不受外力时, 混凝土会自发变形, 当受到外部约束时又在其自身内部形成拉应力, 导致混凝土的开裂, 实际中引起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因素主要有水分和温度等。
施工方控制不严格,路面指标不达标
施工方由于对材料关未严格把控,导致材料混合占比不协调。特别是沥青的混合占比不达标。机器设备与材料不匹配,结果沥青实际使用中没有发挥最大功效,地面出面宽厚不一,下沉,强度不足和坑玩的现象。虽然国家强烈要求,但仍有施工方为了敢工期进度,以次充好,降低材料成本,最后道路的使用寿命短于实际预估的年限。
2.道路施工中的处理措施
2.1合理化管理,科学施工
道路施工现象参差不齐,要从根本上杜绝不合理化施工现象的发生。严格要求施工方按照设计施工,路基的参数要根据实际勘测的结果为实际施工数。管理者要加强管理,防止施工中出现路面塌陷,渗水严重现象,导致道路寿命减少。对用作路基的土, 应加强土质的鉴别和性能测试 ,膨胀土 注意区分其类别。另外 ,还要加强路基施工管理 , 对填方路基 , 确保分层回填 , 分层碾压 , 提高软基处理的施工质量 ,严格控制半刚性基层施工碾压时的含水量 , 并强化施工单位自检和监理检查工作,保证达到要求的压实度。
2.2严格监督路面施工,加强材料的合理化管理
严格监督施工,对材料管理必须形成一套施工法规,如有重大违规操作对管理者诉诸法律。选择先进的机器设备和道路施工原材料,保证首道程序的科学化。采用合理化,规范化,一致化和科学化的施工策略。沥青和混凝土的选择上重点筛查,使用寿命时间长采取高标准的混合手段,交通路面的前期投资成正比,在后期道路养路上面可适当减少投资。地面层与层的隔离,材料的使用要最大化的合理化,防止产生路面积水,渗水,坑洼。
维护新老道路的管理,科学改造。
新老道路都采取科学化管理。新道路要注重后期的保养和维护,让道路使用年限延长。这里特别注重是老道路的改造方面,由于是旧的道路,经过自然侵蚀,路面沉积和路面厚度变狭小,这时需要添加沥青、混凝土等材料到旧的施工路段,使表面得到增强。如路段耗损严重,可采取特殊手段进行修复,混凝度配合钢筋都可以使用,在后期养护阶段可以节省资源。对于路面断裂,脱空可以采取重新加固措施,路的抗滑能力和平整度提高,使病害不能影响到桥路正常使用。
结语
综上所述,国家的科技在进步,在对待道路施工带来的病害会进行合理化的治理。如何防治,如何管理,如何维护成为三大问题。只要我们在实际施工中管理得当,严格要求,注重施工原材料,所有的道路危害都是可以有效预防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未来经济发展道路上,相信我国的交通道路日新月异,在新的环境下越来越完善,科学。
参考文献:
[1] 王秋环,袁平万萍 浅析道路施工中的病害处理[J] 应有科学, 2010, (8).
[2] 才福旺,韩勇. 浅谈桥面维修改造过程中施工控制要点[J]. 科技与企业. 2012(08)
篇7
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湾这三大都市圈,未来都会产生东京和纽约这样的特大城市,这是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特大城市的职能相适应的。不能简单地把今天中国特大城市的问题归结为人口规模。这方面,目前存在诸多认识误区。
误区1 中国已出现大城市人口过密问题
现代城市经济以第二、三产业为主,随着经济从工业化向后工业化阶段过渡,大城市对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然而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始终存在一种认识上的误区,认为中国已出现大城市人口过密问题。事实上,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的城市人口也在高速增长,但从国际比较的视野看,不能简单判断我国的大城市已经太大。
对于特大型城市,不能简单从统计上的总人口数量得出其规模过大的结论。中国的城市是按行政辖区来定义的,特大型城市(特别是直辖市)的面积都非常大,严格说来是城市群而不是单个城市。在做比较时,必须区分核心城区、市郊和卫星城。我们将北京、上海、广州分别作为环渤海湾、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都市圈的核心地区与东京和纽约进行比较。数据显示,如果简单地计算上海、北京和广州的人口密度,这几个城市的人口密度明显低于东京、纽约,但辖区面积远远大于东京和纽约。
我们特别计算了与东京、纽约面积大致可比的北京、上海、广州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结果发现,北京和上海的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基本上相当于东京和纽约的密度,但广州的人口密度还较低。如果将东京圈作为比较对象,则北京辖区、上海加苏州、广州加佛山在面积上分别与东京圈大致相当,可以看出,上海加苏州范围内的人口密度已经与东京圈相当,而北京辖区和广州加佛山的人口密度则仍与东京圈有明显差距,这一差距主要来自于中心城市以外的地区。
城市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对于发展大城市的忧虑是“城市病”,主要体现在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和犯罪三个方面。但不能简单认为“城市病”与人口密度正相关。从北京2009—2010年间的区级数据能够看出城市发展的得与失。一方面,人口密度更高的区,平均工资明显更高,失业率则更低,显示出人口集聚对于提高居民收入和创造就业的效应。进一步考察人口密度与犯罪率和环境指标的关系可以看出,人口密度居中的地区犯罪率较高。在环境方面,人口密度更高的地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度更高,而人口密度居中的地区空气质量较差。虽然受制于数据量上述分析不太严谨,但这至少提醒我们,不能简单将城市问题与人口规模、人口密度联系在一起。
从美国城市发展历史来看,在拥挤方面,虽然大城市总体上的通勤时间更长,但在1980—2000年,大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其通勤时间却没有比小城市长更多。这背后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大规模且快速的市内公共交通网的发展使大量居民能够较快地上下班,缓解地面交通拥堵,相应缩减了开车上班的居民的通勤时间。另一方面,在大城市扩张过程中,出现了人口和就业岗位的同时郊区化,住在市郊的居民无需赶往市中心上班,这部分居民也更多地开车上班。平均来看,大城市居民通勤时间并没有明显增加。如果只比较那些住得离市中心比较远的居民的通勤时间,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几乎没有区别。从中国特大城市的情况来看,当前要做的不是限制人口,而应是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引导企业将一些生产和生活服务业分散至市郊,推进生活设施、公共服务(特别是优质教育)向郊区分散,减少市中心的交通需求。
误区2城市扩大导致污染更严重
城市扩大导致污染更严重,这也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大城市依靠密集的地铁网络来解决出行难题,加上对使用汽车的限制,比如香港提高牌照费、停车费、燃油税和环境税;伦敦和新加坡对特定路段征收拥堵费。城市汽车密度得到有效控制,有效减少了私家车的尾气排放。同时,汽车保有量的控制也使出行车速不至太慢,对于减少汽车尾气排放也有益。
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副教授郑思齐在对中国74个城市居民交通出行碳排放所作的分析中发现,城市人口密度与出租车碳排放、公共汽车碳排放都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平均每平方千米增加1000人会减少全年平均每户家庭出租车碳排放0.424吨,减少公共汽车碳排放0.837吨。另外,大城市的环境保护在很大程度上更依赖于产业结构的变化。大城市以服务业为主,相比工业城市更有利于减少污染排放。许多欧美城市曾经历环境污染到改善的过程,改善的关键是城市功能日渐变化。同样的产业结构之下,在高密度、高容积率的城市楼群里,能源的使用更集约,更有利于控制整个城市的碳排放。
误区3 城市规模与犯罪率正相关
篇8
关键词:道路运输;危险货物;安全检查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安全检查就是对系统的各要素,生产过程中潜在安全问题进行详细检查,识别所存在的危险性,并提出改正措施,以达到促进安全生产的目的。围绕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安全检查项目,本文梳理企业经营范围及人员从业资格、安全生产基础、从业人员管理、车辆、设施与设备管理、运输过程监管与应急处置,以及事故报告与处理等方面检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1企业安全检查
企业安全检查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和纠正人的不安全行为、及时发现物的不安全状态、及时发现和弥补管理缺陷、及时发现潜在危险和危害因素、及时培育并推广安全生产先进理念与文化、宣传贯彻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条例。通常企业安全检查内容可归结为企业经营范围及人员从业资格,安全生产基础,从业人员管理,车辆、设施与设备管理,运输过程监管与应急处理,以及事故报告与处理等6个方面,也就是,“查思想、查制度、查管理、查隐患、查落实”,如表1所示。
2主要问题
2.1企业经营范围
(1)企业不了解所承运危险货物的类别,造成了超出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批准的范围经营的状况。(2)办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以及《道路运输证》先后顺序问题,导致其经营范围不统一。此外,企业还存在未年审(检)的情况。
2.2从业人员从业资格
企业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未取得从业资格证,安全管理人员配备数量不够,取得证件类型不同(例如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职安全管理人员、驾驶人员、押运人员和装卸管理人员等从业人员未进行复训;从业人员离职,造成从业人员数量与企业危险品运输专用车辆数量不匹配。
2.3安全生产基础
安全生产基础涉及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会议、安全生产档案管理等方面。
2.3.1安全管理机构
(1)企业及分支机构无相关安全生产领导机构设立文件;安全生产领导机构组成成员不符合要求;有组成成员变更未及时更新。(2)无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相关设立文件;组成成员不符合要求;有组成成员变更未及时更新;未进行公示。
2.3.2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企业建立了责任制度,但是与《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编写导则》(JT/T913-2014)不符,不符合企业实际(岗位职责等);未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岗位成员对岗位不熟悉;未进行定期考核。
2.3.3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企业制定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但与《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编写导则》(JT/T912-2014)不符,不符合企业实际;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立不全面;驾驶人员、押运人员及装卸管理人员等从业人员对《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编写导则》(JT/T912-2014)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熟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执行力不够。
2.3.4安全生产会议
企业召开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工作会议(每季度不少于一次)和安全生产工作例会(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的频次不够;安全生产会议应付了事,甚至未开;参加安全生产会议的人员不齐;开会内容不符合要求。
2.3.5安全生产档案管理
各项安全生产档案建立不齐全、不规范、不进行更新,不符合《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档案管理技术要求》(JT/T914-2014)的要求;档案保存年限不够。
2.4从业人员管理
(1)企业未按照从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程序进行从业人员的管理,例如:未建立从业人员信息登记表、未经过岗前三级安全教育培训、日常监管不到位(包括不参加安全培训、不参加安全例会、违法违章违纪现象严重等)、未帮从业人员办理社会统筹保险等。(2)企业未编制培训计划和长期继续教育培训计划,或者建立了并未按计划进行实施的;企业对从业人员未开展岗前教育培训,驾驶员及其他从业人员的岗前教育内容(三级教育内容)、时间不符合要求(或者培训人员不齐全);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和分支结构(如有)负责人未取得安全资格证书,或者证书类型不符合要求或未继续教育;未建立培训档案,未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2.5车辆、设施与设备管理
2.5.1设施设备
(1)检查车辆管理台账,证件不全。(2)现场查看通讯工具、标志灯(牌)配备不齐全或失效的,不符合《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GB13392-2005)的要求;标志牌上的危险货物品种、类别和《道路运输证》不一致。(3)现场查看车辆经常性装备,车辆的前风窗玻璃刮水器、牵引车与被牵引车连接装置、排气火花熄灭装置、罐式车辆防倾覆装置、接地装置、紧急切断装置等有不完好现象。(4)询问驾驶员,对特殊条件下应配备何种装备(防滑链、防滑垫、牵引绳等临时性装备)不了解,或者根本就未配备临时性装备。(5)现场查看随车携带的安全防护、应急设备和劳动防护用品,对照安全卡核对车辆配备的安全防护、环境保护和消防设施设备不一致。(6)管理人员不了解机动车报废标准,报废标准和流程不符合要求;企业对临近报废车辆(或8年以上)未采取加强控制措施。
2.5.2动态监控管理
(1)企业未对车载终端进行定期检查;车辆车载监控不能正常使用或有长时间不在线、误报警、在途车辆总体在线率低于80%等未能及时处理。(2)企业监控平台不能进行车辆行驶情况的轨迹回放;平台数据库未录入车辆技术档案信息、未录入正确的驾驶员信息,或者录入信息不能实际对应或录入资料不全等。(3)监控人员不能够熟练操作监控平台;未对监控异常情况进行处理。(4)企业未落实监控值班制度,不能够保证车辆在行驶时有人员进行监控;企业未对车辆运行情况进行24h的监控管理。(5)企业未及时对违章行为纠正处理。(6)动态监控管理台账建立不齐全,例如:安装验收记录、检查记录、监控记录、交接班记录、违法违章处理记录,或者填写不规范。
2.5.3停车场管理
(1)企业未制定停车场管理制度,或者建立不规范;未建立停车场管理工作记录(例如:危货车辆停放管理、专用停车区域管理、警示标志管理、相关设备管理、车辆进出登记等。(2)场地租赁合同未满3年、面积不符合要求、场地内有影响危化品停车安全的作业。(3)具有运输剧毒、爆炸和I类包装危险货物专用车辆的企业:未设置专用停车区域(专用停车区域设置危险等警示牌,与其他危货车辆明显区分开,通过场地划线能明显的标示清楚),或者标示不明显。(4)停车场地存在混停现象,未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例如,禁止吸烟、禁止烟火。(5)停车场无专人值守、现场查看设施设备,未配备安全设施设备或者配备不符合要求、未建立停车场设施设备台账(包括维护、保养记录)。
2.6运输过程监管与应急处置
运输过程监管与应急处置包括应急预案的制定、应急预案的培训、应急队伍、应急装备、应急演练等内容。(1)应急预案的制定。应急预案不符合《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档案管理技术要求》(JT/T911-2014)的要求,且未。应急预案中未明确安监局、公安、医院、消防、行业主管部门等电话号码。企业未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安监总局[2009]第17号令)要求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且未明确预案的修订频次或未按频次评审。(2)应急预案的培训。企业未进行应急预案和生产安全事故预防、避险、自救和互救知识宣传教育。从业人员不了解应急预案内容或不熟悉应急职责、应急响应条件、应急程序和应急处置方案。(3)应急队伍。企业未设立应急救援队伍或指定专兼职应急救援人员;未明确应急救援人员的相关职责。企业未开展应急救援人员日常训练,且训练内容未包含相应的体能或技能;未对应急救援人员进行考核。(4)应急装备。企业未配备应急救援物资,或者清单和实际配备情况不对应。企业未对应急救援物质及装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记录。(5)应急演练。企业未制定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未组织实施应急演练。应急演练结束后,未对演练过程进行评估与总结;应急演练效果评审未对应急预案提出相关意见;应急预案与应急演练内容不符。
2.7事故报告与处理
发生事故后,现场人员不知如何处置和汇报;企业不知该怎么上报,出现瞒报、迟报等现象;事故处理记录不完善,未按照“四不放过”进行事故处理。
3对策建议
(1)对照《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2015年3月9日正式,2015年5月1日起实施)、《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12)、《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结合企业《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经营范围,确认是否在其经营范围内。所有证照统一;根据当地的要求对证照的年审(检)。(2)按照30台车辆配备1人的标准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取得相应《安全资格证》,且定期对其复训;及时聘用从业人员,以保证符合运营条件。(3)安全生产领导机构设置有文件或资料;组成成员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生产经营负责人及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若有成员变动,要及时更新发文。(4)成立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有机构设置文件和相关制度;组成成员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生产经营负责人及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若有成员变动,要及时更新发文;对安全管理机构及应急救援体系进行上墙公示。(5)根据《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编写导则》(JT/T913-2014)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编制安全生产责任制;每年与各部门各岗位层层签订责任书;从业人员加强岗位责任要求的学习,对照职责履行自己的义务;定期对各部门各岗位进行考核。(6)根据《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档案管理技术要求》(JT/T912-2014)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编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根据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建立标准要求以外的安全管理制度;从业人员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学习;定期对各部门各岗位进行执行力的考核。(7)按照《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档案管理技术要求》(JT/T912-2014)严格管理,并建立齐全的从业人员管理档案(聘用日常管理解聘),且保存好人员档案。
4结语
篇9
1道路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点:对保证施工安全的保障环节薄弱。因为道路施工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所以道路施工的地点不确定,时间不定,因为以上两点因素,所以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工作成为了重中之重,但由于施工方以利益为根本,往往对施工的安全投入甚微,以至于现场会存在各种安全隐患,比如:高空的保护,高坡深基的保护措施等等。第二点: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道路施工现场的隐患以及施工人员不重视安全的根本原因大部分是由于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施工方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机制,对施工人员的条理性培训等都是欠缺之处,现在许多施工单位的管理制度都切实际,不实事求是的保障施工人员的根本利益,缺少实用性,不能贯彻落实,同时也脱离了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另外,管理人员的懒散,自身基本素质薄弱,无法将安全管理和监督落到实处,都是当前道路施工中存在的问题。[2]
2对当前道路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的措施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同样,在情况复杂的道路施工现场,也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体制,从施工人员自身素质培养做起,到施工人员进入现场的行为举止,以及操作的规范化,再到工作完成推出现场的善后工作。另外,还要有严格的奖惩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劳动积极性,同时保障工程事业的顺利完成,在建立完整体系的情况下,还要明确各级安全责任人的职责,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采取降级、减薪、开除等处分,对于在不同情况,不同时间的施工人员进行监督,同样奖罚分明,将所有可能发生的突况和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针对安全责任人素质低下的情况,应加强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使工人素质和安全责任人的安全素质同步提高,使他们具有过硬的安全操作和技能以及安全工作意识。[3]另外,施工单位应对工人意外伤害保险办理保险,这种保险不同于一般的建立在自愿原则基础之上的商业保险,它是一种强制性的保险,各施工单位必须无条件地贯彻执行,使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身体受到伤害时,能够得到及时救助,从而解除他们的后顾之优,保证他们的合法权益。这是搞好安全管理工作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对施工人员负责的表现。维护道路施工设备,保障施工顺利。有良好的自身素质,在加上运行良好的设备,方可有较高的效率。因此,安全责任人就要严格执行设备保养的制度,而当天施工人员应严格按操作流程来完成,并跟踪位置,对于问题设备,应及时运用所了解的知识和技能简单处理并迅速交于技术部门,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在此基础上,要提高安全设施和保护管理,例如:高空场所设置安全警示牌,增加防护网,隔离墙,用彩旗,彩带标示等等,避免意外的发生,在任何情况下,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项目的特点,对项目中的不安全隐患迅速排除并严格管控,保证道路工程作业的顺利完成。[4]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在日常管理中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使安全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通过严格的管理,提高施工人员和安全责任人的自身素质,培养每个职工遵章守纪的好习惯,积极的处理道路安全中存在的问题,消除隐患,本着对自己和家人以及施工单位负责的态度,保证各个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
作者:夏玉超 单位: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篇10
关键词:农村客运;安全管理;问题;解决措施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客运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并成为农村居民出行的重要交通方式。但农村地区的交通安全管理一直以来都是比较棘手的问题,主要由于其市场较为混乱、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等原因造成。因此,有必要对农村客运的安全管理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当前农村客运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农村地区交通工具安全性能普遍较差
农村地区由于交通管制不够严格,加之经费有限,许多交通工具的使用年限都较长,缺乏一定的安全性。尤其是在一些边远的农村地区,摩托车等就是当地居民的主要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普遍价格较低,符合当地比较低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但实际上,这类交通工具的安全性难以得到保证,行车安全也难以得到保证。需注意的是,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原因和道路等问题,这类安全性较低的交通工具在我国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相关的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复杂。这类交通工具不仅耗油量大,其存在的不稳定性和危险性也是极需处理的潜在隐患。2.农村客运存在着运量与运力的矛盾农村地区由于大型交通工具的缺乏,所以客运量和客运能力之间的矛盾一直都存在且越发明显。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与外界的交流日渐加强,农村居民的出行需求也越来越大。而由于交通工具的缺乏,以及相关人员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忽视交通工具的承载力,强行增大运量,导致安全隐患的产生。尤其是一些经济条件和道路条件较差的农村地区,客运量和客运能力的矛盾更加明显,甚至有部分人员为从中谋取暴利,忽视了交通工具的基本安全设施的配置。
3.市场秩序长期混乱
由于许多不法分子趁机从中谋取利润,许多交通工具的驾驶人员都没有合法的驾驶证书和驾驶资质。这类人群的出现对当地的市场运行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也为当地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此外,由于在全国范围内的具体交通管理制度并不完全相同,车辆的挂牌政策规定的也有所不同。许多车辆驾驶员便趁机打法律的球,披着“合法”的假外包装进行非法运营。这类现象在当前的农村地区仍旧比较普遍,导致我国许多农村地区的市场混乱,管理难度也比较大。
4.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
由于资金、管理人才等缺乏,许多农村地区的交通管制都缺乏一定的管理效力,管理力量比较薄弱,相关的执法工作也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导致农村交通市场的混乱和安全隐患的长期存在。农村的交通线一般具有线路较多、路况质量差等特征,由于交通管理部门的警力有限,加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的缺乏,交通管理人员难以顾忌到每一条交通线路。此外,由于相关的知识储备和工作经验的缺乏,交通管理人员对实际情况的了解和实地调查也比较少,缺乏有效的、全面的管理体制,导致许多农村交通道路处于失控的环境,违规现象、安全事故等时有发生。
二、强化农村安全管理的措施
1.构建农村交通安全管理网络
构建农村交通安全管理网,是促进农村地区交通安全性提高的重要措施。可尽量争取获得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一方面,由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交通管理条例的改进和完善。例如制定交通管理对农村交通工具种类的明确限制和规定,对超过运载能力的现象进行更严厉的惩罚等。通过制定严格的交通规范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交通管理人员的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可完善每个分区的交通管理部门的人员配置和相关的设备配置,加强对违规现象的惩治,加强对“三无”车辆和驾驶人员的惩治力度等。通过完善交通管理制度和加强管理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农村地区的交通安全性。
2.推行农村便民利民措施
推行便民利民措施主要是指给予农村地区居民的一定的优惠政策,例如政府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聘请驾驶技术娴熟的驾驶人员;政府加强农村主要交通线路的修缮;以及交通部门多进行对居民的实地调查,提供更多的服务等。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使交通工作人员能够实现从劣势向主动管理的转变,加强对农民群众的了解,和对基层情况的掌握,以便于更好地开展交通管理工作。并且,交通部门人员可主动上门服务,为居民开办车辆牌证等,并对居民进行交通基本常识、交通管理奖惩制度等知识的普及,进而提高农村居民的安全意识,有效解决农村“三无”车辆带来的安全隐患。
3.健全农村交通标志的设置
健全农村交通标志的设置,是促进农村交通安全工作的重要渠道。农村地区交通线路路况较差,道路规划等也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许多交通道路甚至缺乏必要的交通提醒标志和路标等。甚至许多根本无法允许车辆通行的道路,也由于道路标志的缺乏,使得许多车辆强行通行,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针对此类问题,交通管理部门应及时进行修正。一方面,加强对路况较差的道路的补修,提高其安全性,以使其能够满足基本的行车需求。另一方面,完善相关的基本交通标志和标线等,严禁危险路段的通车。
三、结束语
加强农村地区的交通安全管理,降低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该概率,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交通安全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通过构建农村交通安全管理网络、推行农村便民利民制度,以及健全农村客运管理制度等方式,能够促进我国农村地区的交通管理的健全和完善,提高农村居民的交通安全意识。
作者:彭志伟 单位:广东高州市第三汽车运输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邱兆文,张广昕,孙晋伟.县域城乡客运安全问题及对策[J].交通企业管理,2013,(2):69-71.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道路通行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