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职业技能培训范文

时间:2023-09-25 18:23: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印刷职业技能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印刷职业技能培训

篇1

[关键词]高职;校企合作;校内外一体化;生产性实习基地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5-0187-03

根据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16号文件精神为指导。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数字印刷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有数字设计工作室、数字印艺工作室、装饰画制作工作室、数码摄影工作室、印后工艺工作室、包装展示设计工作室、视觉传达设计工作室等校内实训场所,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与多家印刷企业签订了协议书,以基地为基础,建立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该实训基地已经正式挂牌为“武汉市总工会人才孵化基地”和“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授权认证中心”。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能为社会开展职业教育、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促进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作贡献。本文通过对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数字印刷技术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分析,为校企合作校内外一体化生产性实习基地的建设以及高职数字印刷专业建设提供借鉴。

1 校企合作校内外一体化生产性实习基地的内涵与特点校企合作校内外一体化生产性实习基地是指学校与企业共同建设的既在校内又在校外的实习实训基地,实习实训基地是既能满足学校实习实训教学的需求又能满足企业生产创新需求的教学生产基地,学校通过到实习实训基地顶岗实训,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以及学生订单培养式就业;企业通过实训基地完成基地建设、生产、经营、技术开发等环节,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学校和企业获得双赢的社会局面。

2 校企合作校内及校外生产性实习基地的现状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目前是华中地区唯一拥有数字印刷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与武汉彩峰数码图文快速输出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实行“五个共建”,即共建专业、共建教学计划、共建课程体系、共建师资队伍、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具体内容见表1校内实训基地一览表、表2校外实训基地一览表。

该实习实训基地是学校与企业通过合作办学、校企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等方式利用企业的生产管理与经营、社会影响力建立的互惠互赢的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是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夯实具有数字印刷技术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为培养、培训高质量技能型人才提供保障。数字印刷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面向数字印刷及其相关专业,建设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思路,陆续建成印后工艺设计室、数码摄影工作室、包装测试室、电子制版实验室、打样实验室、色彩管理实验室和产品陈列室等。该基地设施齐全先进,功能多样,集教学、实训、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具备社会技术培训与服务的区域资源共享的综合性实训基地。

3 实习基地的具体开发与构建

通过以设计工作室为纽带,扩大合作企业范围,强化校企深度合作,将企业真实项目引进工作室,由企业技术人员、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项目,实现教学、生产、技术开发多种功能,达到企业、学校、学生“三赢”。进一步加强与武汉彩峰数码图文快速输出有限公司的深层次合作,将企业生产线引入校内实训基地,实现实训基地校企共建。与企业合作开发体现工学结合的实训指导书;以学生为主体,按照“做中教,做中学”的原则选择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设计以“能力考核”为重点、企业参与的实践环节考核方式;校企共同制订集技术与艺术设计于一体的数字印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训教学大纲。

“数字印刷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能完成实践教学任务与职业训练功能,能按照职业岗位要求开展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训。具备齐全的满足职业训练所需的设备配置与足够的工位,以保证学生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并且所购实训设备是目前社会普遍使用且三五年不会落后的,以保证学生在校能力的培养与社会需求相接轨。

该专业目前已建成的数字印刷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包括数字印前、制版工艺、印刷包装技术、印刷包装检测、模拟数字出版等实训单元,包括编辑设计、印前图文处理、数码印刷、数字制版流程、印刷、印后加工以及印刷质量检测等印刷技术的整个流程,在国内高职院校印刷技术专业中具有领先地位。并且通过进一步增设媒体创意与制作分室:艺术品的特种仿真工艺复制与制作,有相当高的技术含量和发展前景,目前实训室在做很好的尝试,取得一定的效果,设备上投入,包括原稿摄取与制作设备、丝网印刷设备等,所需经费100万元,2009年年底已经完成。目前可拓展各种艺术品的仿真复制工艺和技术。升级数字设计工作室:数字印前技术是印刷技术的核心之一,目前实训室的印前设备在设备精度、设备台套数、设备功能上能满足专业方向、专业群发展的需要,投入经费50万元,2009年年底完成建设。已经添置电脑20台、高端图像扫描仪2台、高精度大幅面平台扫描仪1台、印前处理工作站1套、数码印刷系统1套等。目前可同时可满足平面设计、电子出版、编辑出版等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增设制版工艺分室: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正被行业迅速应用,传统制版工艺正逐步被计算机直接制版、数字流程所替代,由此,需提升制版实训条件。投入经费30万元,2010年年底完成购置海德堡数字流程1套、色彩管理软件、硬件2套、拼大版、直接制版系统1套,建成后可服务于该专业群“计算机直接制版”、“数字印前技术”、“色彩管理”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训任务,承接校内外的相关培训和专业教师的科研与技术开发。新建印后工艺工作室:新建印后工艺工作室承担本专业大部分的核心课程和主干课程的实训教学,如印刷媒体基础、印刷原理与工艺、胶印机操作、印刷设备、印后加工工艺、印刷生产实习等,目前在设备先进性、设备台套数等方面滞后。通过投入经费50万元,2009年年底完成计划购置海德堡四开四色印刷机1台、国产单色印刷机1台,另寻求企业捐赠,建立完善的印刷技术中心。建成后可服务于该专业群大部分专业大量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训任务,承接校内外的相关培训和专业教师的科研与技术开发。

4 实习基地建设的保障与发展

4.1 “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提高该专业办学水平的同时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在实验、实训室的建设过程中引进大量先进的精密仪器和贴近企业实际的实用设备。该专业拥有教师24人,其中,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6人、硕士学历13人。同时积极组织中青年教师参加企业生产实践,为使中青年教师跨入“双师型”教师队伍创造条件。逐步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爱岗敬业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具体如表3所示。

4.2 基地建设的资金保障与激励措施

该院对参与基地建设并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将给予奖励:学院将设立专项奖励资金,根据教职工参与基地建设所取得的成果和作出的贡献,分级别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成绩突出的给予重奖;对在基地建设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人员,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先选优等活动中,将予以优先考虑;不断面向全国招聘高素质专业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预计每年引进“双师型”教师2~3名;组织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活动;每年派出专业教师参加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教师实践能力;与企业联合,从企业外聘和引进具有丰富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与知名大学及科研机构建立联系,掌握本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给学生传授最新的知识和技术;经费来源于上级拨款、学院自筹、社会捐赠。资金合计投资723万元,其中,投入713万元用于实训基地硬件建设,投入4万元用于教学团队建设,投入3万元用于人才培养方案(含课程体系)创新建设。

4.3 实习基地立足本校辐射社会功能

该院实训基地,不只对该院学生开放,同时还可对共享学校和社会开放,接受其他院校师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或向社会提供服务。例如:再就业培训,为企业的职工提供职业技能的培训等,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它主要实现以下社会服务功能:为该院与共享学校学生实训课程提供场地与设备,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设立职业技能鉴定站,为该院及共享学校学生,为社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的鉴定工作;利用自身技术与设备的优势,为社会企业从事加工与技术服务,提高基地技术水平;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企业人员的培训提供条件。作为企业培训职能部门的延伸,实行订单式教育,同时促进实训基地知识的新陈代谢;为数字印刷技术、装潢设计类专业教师进修提供培训;创建数字印刷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到专业实训室参加有偿的勤工俭学专业实践,既增加了专业实践的机会,又达到了勤工助学的目的。数字印刷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立和运作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教学和专业实践水平。

5 结 论

高职校企合作校内外一体化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的开发与建设更加贴近职业教育的本质,充分体现艺术专业与职业教育结合的特点,通过与社会、企业等资源的共享缓解了学校办学资源不足的问题,通过实习实训、订单培养等手段解决了学生学习、就业的问题,为企业培养了实用性人才,具有极强的推广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欧亚梅.基于“双元制”教育模式的高职数字印刷专业教学与实践——以湖北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 3(31):32-33.

[2]廖建军,杨喜生,叶勇军.设计艺术类专业校企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湖南社会科学,2009(3).

[3]孔玲君,姚海根.新建数字印刷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出版与印刷,2009(1).

[4]潘春利,侯霞.一体、两翼、三结合——探索高职艺术设计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模式[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0(9)154-157.

篇2

关键词 高职教育;印刷图文专业;数字印刷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1-0014-02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但不能狭隘地将“技能够用”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应多注重职业素养提升和对该专业衍生领域的了解,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之初应调研行业就业趋势,理清职业能力要求。探索研究高职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学习和素质养成,探讨人文生活与技能生存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出的课程体系是为了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和社会需要的技术型人才。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印刷图文信息处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实施目的是基于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来构建的,通过有效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活动,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实用型人才,且具备一定的人文素质。

1 数字印刷行业人才需求与印刷课程现状分析

传统印刷行业逐步向数字化印刷转变是印刷行业发展的必然性,在变革和发展中对于数字印刷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技能要求也发生较大变化,相对应的高职印刷专业课程体系必须做出适当调整。以下是通过调查得出的对武汉地区印刷行业现状的认识。

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创新能力需求高于专业技术需求 数字印刷设备操作技能要求越来越低,逐步发展为“傻瓜式”的印刷设备,这会淘汰许多传统印刷岗位,但是对从业人员的综合技能和职业态度提出更高要求。如果高职印刷专业对应的课程设置还停留在设备操作学习上,一旦学生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将发现这些专业技能已经被淘汰。印刷设备操作简单化是行业发展的趋势,在课程构建中要将这部分课程弱化处理,开设课程的重点应放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方面。走访调研湖北地区印刷企业主管,他们提出理想的数字印刷行业从业人员具备的职业技能和素质包括认真严谨的职业态度、良好沟通能力、敢于创新的意识、较高的审美设计能力、足够的印刷操作技能与实践能力等。

不难发现,高职教育的很多课程都过多围绕“专业学习”建设,过分强调专业技能掌握,弱化了人的社会化发展的需求。在数字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是高职数字印刷课程建设中不能忽视的部分。

数字印刷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提高 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经济的需求使得印刷技术和印刷客户发生重大变化,目前市场上数字印刷对客户的服务多是采用“一对一”的模式,这种定制印刷要求从业人员具备更加全面的专业知识:掌握数字印刷技术的全套步骤和流程,掌握印刷设计的技能,掌握更具时代性的印刷工艺,提供针对性的印刷服务等。市场需求要求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课程设置,以满足毕业生在数字印刷行业的发展。

印刷专业课程实施轻实践,实训课师资缺乏 课程实施的主导者是教师,师资不足和实践设备的匮乏是现有数字印刷教学的难点。实践教学的首要条件是引进一流的行业从业人员进行实践教学,提供生产一线的先进设备。而现有教学实施过程中,由于师资不足、校企合作不完善、印刷设备昂贵、印刷实训耗材成本等诸多问题,致使学生实训课程实施不达标。课程名为实践课程,但实际上教授的还是不符合市场发展需求的理论知识和落后于市场需要的专业知识。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印刷图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明确提出该专业的专业实训课程必须聘请数字印刷一线一流从业人员进行教学指导。

2 数字印刷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数字印刷课程体系构建的工作步骤为:行业调查、市场调查、岗位设置、能力分析、课程体系构建、职业素质拓展课程(活动)实践、课程实施与论证修订。

行业情况分析 深入到湖北印刷协会、武汉地区数码印刷企业走访调研,明确专业培养方向和目标。结合行业、产业或区域发展需求和毕业生的去向,设置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确定专业培养方向:数码印前排版技术、印刷品设计、印后技术、电子商务印刷营销等。

岗位设置与工作分析 根据数码印刷职业岗位群来确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是实际工作和课程之间的桥梁,是课程开发最重要的环节,也是专业核心课程结构设计的重要依据。职业岗位群分印前、印中、印后三大部分。从岗位群分析出具体岗位,印前技术是数字排版、印刷设计、印刷图文采集、印前服务等;印刷中期是数码印刷技术、传统印刷技术、制版排版技术、印刷设备操作与维护等;印后岗位群是印后装订工艺、印后业务、印刷质量管理等。

典型工作任务能力分析 依据每个岗位的职责,要求解构与重构学生所具备的能力,将岗位职责解构为具体能力需求,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重构这些需求转换成对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具体要求,并且将这些能力要求进行分类和总结,包含素质能力、知识能力和综合能力。

课程体系设置 召开课程分析研讨会,由行业协会、行业实践专家、课程专家、专业教师根据职业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的要求,完成课程开发的任务。

其一,将工作任务转换成学习领域,形成专业课程方案和标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课程、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等;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为途径,使学生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的创新精神和熟练的职业技能为目标。

其二,以典型工作任务描述学习领域。专业技术课程的开发按照“从典型工作任务到学习领域(课程)”的流程,进行归纳和重构,根据专业职业能力的需求,确定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依据典型工作任务进行专业技术课程的结构设计,按照职业人才成长规律原则、理论和实践操作一体化原则,以工作任务和工作项目推行“教、学、做、产”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的数字印刷课程体系主要由三部分课程组成:素质提升与养成教育的通识教育课程、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及专业课程、行业通用能力提高的实训课程。

职业素质拓展 职业素质拓展主要通过各种竞赛或实践活动来提升课程学习的实践性,旨在通过体验式、活动式的课程形式进行职业能力的拓展训练,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通过有效的拓展方式将职业素质、心理素质、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借鉴国外体验式职业拓展培训的理念,运用模拟式、情景式、团队式等方法开展教学,通过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的大量体验式活动,使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做,在参与中感悟、在行动中思考、在学习中成熟、在团队中进步。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印刷图文信息处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如表1所示。

3 数字印刷专业课程实施思考

坚持课程实施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一致性 课程实施是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目的的必要手段,了解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也就明确了课程实施的目标。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实施,一方面能很好地把握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不会因课程实施者的个体意识发生教学目标的偏移;另一方面,实施者能明确当前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关系,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职业技能学习情况。

课程实施需要应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基于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提升为核心的课程实施依靠传统的讲授教法、单一演示法、理论讨论法已不能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变革中的高职教育需要高职教师敢于改革,结合行业发展来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摸索研究新的“四阶段教学法、头脑风暴法、思维导图法、项目教学法、现代工作岗位培训法”等教学方法。

完善课程,实施教学评价 “……教育教学评价应当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体的职业发展途径,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最大限度地实现其自身价值。”目前,在高职数字印刷教学评价中开始引入“市场评价”,通过课程实施后学生的技能掌握来完成商业订单,通过商业活动产生过程中的问题来评价课程实施。这种评价能反映出教师工作是否有效,能侧面评价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是否提高。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印刷技术一体化;专业教学;课程改革根据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和行业企业职业岗位标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具有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掌握机械制造和电气控制基本方法。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合贯通的课程体系,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结合我们学院印刷技术专业的教学实践过程,笔者认为印刷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要按照印刷生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才能真正培养出印刷高技能人才。

1印刷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基本原则

印刷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要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印刷生产任务和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

1.1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印刷相关课程定位与方向、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过程与评价都要突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尤其是要结合印刷技术专业特点,寓思想道德教育于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进一步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1.2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要围绕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定印刷技术专业教学计划,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加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1.3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突出学以致用,在学习中体验工作的责任和经验,在工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加快实现从学生到劳动者的角色转换。

2印刷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实践探索

我们学院开办印刷技术专业已有六年多,整个课程体系以《平版印刷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按照培养中级平版印刷工、高级平版印刷工为目标,不断探索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的一体化模式。经过我们师生的默默耕耘,在2008年首届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我们的学生取得全国决赛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我们往届的毕业生在印刷企业工作也受到一致好评。

2.1要以《平版印刷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明确印刷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培养目标。平版印刷工是使用平版印刷机(胶印机)将印版上的图文信息转印到承印物(纸张)上的专业技术人员,要具备学习、判断和交流能力,颜色识辨能力,无色盲、色弱,动作协调。培养印刷技术专业学生要遵守法律、印刷行业法规和有关规定;爱岗敬业,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严格执行工作程序、工作规范、工艺要求和安全操作规程;工作认真负责,团结合作;爱护设备及相关器材;注重环保,保持环境整洁有序,文明生产等。这些职业能力及素养贯穿于印刷技术专业理论及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全过程。

高级平版印刷工的学生工作技能目标要求。首先要掌握印刷基础知识包括:平版印刷基本原理,平版印刷工艺流程,平版胶印机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印刷常用材料,色彩学基础,印刷质量管理基础等。这些内容主要在印刷技术专业理论教学中体现,也辅之于实践教学,作为一体化教学内容的基础知识。其次是工作项目的操作标准及相关理论,比如准备印刷材料的工作内容要求操作者能够根据胶印机条件和印件质量要求,选用相应的纸张、油墨、润版液、橡皮布等;相关知识包括纸张、油墨、润版液等的印刷适性。这些内容主要在印刷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体现,也辅之于理论教学,作为一体化教学内容的核心目标。

2.2按照培养目标实施以工作任务过程为导向的印刷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

(1)印刷技术专业一体化教材内容要突破原有的学科体系模式,采用任务驱动型的以工作过程中技能要求和理论知识连结的模式。教材内容中充分体现《平版印刷工国家职业标准》要求,从而实现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相关教材中要以印刷生产过程为主线,以图片配合文字形式再现印刷技能操作过程及要领;并对相关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以问答形式整理要点;另外配合教材内容制作视频CAI课件,以直观生动的画面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通过学习印刷技术专业一体化教材内容要让学生一目了然,知道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操作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等。

(2)印刷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活动要以具体的工作任务过程为导向组织学生“做中学”。打破理论课和实践课授课相分离的传统模式,力争创设真实的印刷生产环境,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进行。比如在学院印刷培训中心学习印刷前准备印刷材料的工作内容,首先,学生观摩企业印刷生产准备材料的视频CAI课件;其次,结合教材内容由教师强调操作要领及知识点,并给学生安排具体工作任务;再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轮流在平版印刷机生产现场分别准备纸张、油墨、润版液、橡皮布等,遇到问题小组成员先互相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教师解答;最后,对各组学生准备印刷材料的工作情况由教师点评总结,做的好的给予肯定鼓励,做的不好的指出改进意见,要求所有学生写出工作小结。

(3)印刷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师队伍要既能讲授理论知识课,又能指导技能训练和生产实习。目前,大部分印刷专业教师要么是懂理论、弱实操能力,要么是强实操、弱理论及表达能力。要根据各教师的自身特点加强培训学习,提高教学能力,适应一体化教学的需要。聘请印刷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作兼职教师,承担部分教学任务。招聘新的专职教师优先考虑在印刷企业有工作经历的人员及印刷企业离退休人员,他们都有丰富的印刷生产实践经验,熟悉印刷企业的岗位要求,可以传授给学生实用的技能知识。

3印刷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需要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

校内实训不能完全再现印刷生产状态,不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利用校企合作有助于开展印刷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实现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但是目前许多印刷企业不是十分乐意接受学生生产实习,一方面,担心学生到厂后打乱正常的生产秩序,不愿意给学生提供真正上手操作的机会,或者将学生安排在一些简单重复性的劳动岗位上;另一方面,有些企业的工人也排斥学生,把他们视为自己强大的竞争对手,更别提会有师傅来传帮带了,还有一些企业对学生在生产实习中的人身安全、设备安全、质量安全顾虑重重。

上述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阻碍了技工院校与印刷企业建立良好的深层合作关系,也不利于培养印刷高技能人才。为了真正实现印刷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校企合作势在必行。

(1)国家要建立出台相应的法规、政策,明确企业和学校双方在校企合作办学、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2)吸引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印刷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困难,技工院校的师生要积极帮其解决;为企业员工开展短期培训及“委培”业务,探索“订单式”印刷人才培养等。

(3)印刷专业教师可到印刷企业顶岗锻炼、技术交流、现场教学;印刷企业技术管理人员也可邀请来校进行技术交流、开展技术讲座、讨论技术难题、协商解决技术问题。

(4)开设校办工厂,一方面承接社会业务;另一方面也和教学部门配合,满足印刷技术专业学生生产实习的要求。

总之,印刷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指导、行业支持、企业参与、学校投入;需要印刷专业教师长期努力探索,不断完善提高。实现印刷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培养印刷高技能人才,还有待我们共同去探讨。

参考文献

篇4

论文关键词:双元制,高职,数字印刷,教学,实践

 

“双元制”,是指学生既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和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又在职业学校接受职业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学校和企业分别是“双元制”职业教育中的“一元”。“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职业院校主要负责学生的专业理论教育,企业负责学生的实践与技能操作。

一、高职数字印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围绕校内基地,建设以“双元制教学、‘2+1’订单式”的教学模式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方式。

该模式即第一、二学年学生在校学习,学习内容的基础课和专业理论基础课为主,基础课由学校负责教育教学论文,专业理论基础课由企业负责,第三学年学生在企业学习专业技能,并安排顶岗实习。学习方式为:理论+实训+实习+顶岗。使师生在实训基地中接受企业化管理,在真实职业环境中学习实践,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2)重构“项目式、情境式”课程体系

围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据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开发的理论,以国家精品课程标准为依据,召开实践专家座谈会,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岗位能力、素质要求,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校企合作,制定学习领域和教学内容,构建“项目式、情境式”课程体系。如下图1。

图1

(3)建设一支“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

外引内培相结合教育教学论文,优化师资结构,提升师资队伍素质。通过全员培训,提高教学团队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通过进修和行业引进能把握专业、行业发展方向的专业带头人;通过到企业培训,培养一批专业骨干教师;与企业合作,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熟练掌握最新技术的行业一线技术人员来校教学,形成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4)完善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

按照“五个共建”的办学模式,即共建专业、共建教学计划、共建课程体系、共建师资队伍、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共建,使校内实训基地具有教学、生产、科研、培训、技能鉴定等多项功能。

二、高职数字印刷专业人才能力结构分析

《2006年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企业对大学生基本能力要求依次为:环境适应能力占65.9%,人际交往能力占56.8%,自我表达能力占4.5%,专业能力占47.7%,外语能力占47.7%。这说明现在企业对于大学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全面和细致了,人才的需求向符合化发展教育教学论文,这对我们人才培养的方案提出更高的要求。

按照数字印刷专业目标,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学习领域,并依照职业岗位(群)能力要求,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建立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如图2。

图2 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

三、高职数字印刷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建设

(1)课程体系的解构与重构

结合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围绕以“项目化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打破传统的按学科体系编排的教材作例,在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确定核心学习领域,按工作任务展开,以情境为导向组织教学。主要专业课程体系见表1。

(2)精品课程建设

完善院级精品课程《企业形象设计》资源库;按工作过程导向,把《企业形象设计》建设成省级精品课程。把《数字印后工艺与实训》建设成院级精品课程。

(3)教材建设

吸收企业技术骨干参与教材建设,编印三本教材:《企业形象设计》(高职高专实训教材)、《数字印前工艺与实训》(工作任务导向教材)、《数字印后工艺与实训》(工作任务导向教材)。

表1 核心课程体系

 

项目

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

专业课程体系

项目一:

广告设计

广告的设计

1.熟悉广告的分类及创意思维

2.掌握广告设计创意方法

数字印刷印前处理技术

 

 

数字印刷产品的加工与机器的操作

 

 

数字印刷印后加工技术

广告的制作

1.熟悉广告设计创意的草图表现技法

2.掌握广告设计创意的电脑制作技法

印前文件的整理

1.熟悉计算机基本操作

2.电脑软件的操作

数码印刷与互联网的应用

1.熟悉互联网网上资料的接收

2.掌握互联网网上资料的处理方法

 

 

项目二: 包装设计

 

 

包装的设计

1.掌握外包装设计基础知识

2.掌握包装设计创意的电脑设计

包装的制作

1.熟悉各种包装纸张类型和特殊材料的运用

2.掌握包装制作的基本结构图

数码印刷机操作

1.熟悉产品性能教育教学论文,掌握工艺流程2.能独自操作印刷机

印刷设备操作与维护

1.印刷设备维护各种技术2.掌握印刷设备各种操作

项目三:VI策划与企业形象设计

VI策划

1.熟悉VI策划的工作流程2.掌握VI策划的文案写作

企业形象的设计

1.熟悉整个设计流程2.掌握企业形象的设计电脑制作

印前拼版

1.掌握数码印刷的印前拼版技术

项目四:书籍装帧设计

 

 

书籍装帧的设计

1.熟悉书籍装帧的设计整体设计流程

2.掌握其电脑设计的操作

书籍装帧的制作

1.能进行电脑的制作2.书籍的装帧工艺

篇5

关键词: 高职高专印刷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实现对受教育者知识和文化的传承、技能的掌握、思维能力的培养、人格的完善等,这一任务也正是人们积极进行教学实践的目的。目前,印刷行业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该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要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社会需求科学合理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加快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印刷技术专业人才。

一、高职高专印刷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内驱力,是永不枯竭的动力源,先有兴趣,后有热情,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动力皆源于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就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不仅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幅度提高,教师的课堂效果也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达到双赢的效果。通过专业实践性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工作环境,切身体会企业文化,亲自体验操作机器,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联系起来,从而改变理论知识的枯燥乏味,增强对印刷技术专业各种岗位工作的感性认识,激发对印刷技术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才能真正地接受并掌握知识。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

实践教学是学生提高基本操作能力的最有效的手段,只有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求学的积极性。印刷技术是对动手操作、掌握实践技能要求极高的一门应用型学科。印刷技术专业的各类实践性教学的开展就是模拟现实印刷工艺中的操作流程,让学生在掌握各工艺流程的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能独立地思考、分析、判断在印刷工艺各流程出现的故障、难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在实践训练过程中经常地变换每位学生在实训中的角色,在不断操作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等教育的主要教学形式有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是给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掌握学科的理论基础。实践教学不仅验证理论,更重要的是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综合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培养要求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善于捕捉机遇,激发潜能,大胆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实践活动是创新的基础,印刷专业实践性教学过程恰恰满足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在实践性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合理设置理论性和实践性的问题、故障,要求学生能综合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独立思考、推测和判断各种问题、工艺过程中的故障产生的原因、解决的办法,而往往问题的解决办法并不是唯一的,这就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优处理方案。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探索新方法,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完善高职高专印刷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点,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式,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最主要途径。如何完善印刷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为社会输送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印刷技术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1.制定专业实践教学大纲,规范实践教学方案。

在印刷技术专业传统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在每门专业课程设置上基本是独立存在的,理论课教师在安排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时往往只是追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各占50%,达到1∶1的“国家标准”;同一时间开设的不同专业课任课教师之间缺乏相互沟通,同时受到学校实践教学资源的限制,容易出现在不同的专业课上安排了相同的实践教学内容。为避免以上问题的出现,笔者建议应该整合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大纲,规范实践性教学方案,这样可以有效利用有限的实践教学资源,达到最好的实践教学效果,摒弃按照每门专业课的内容设置实践教学计划,而是按照每个学期的教学计划安排设计整体的实践教学计划,整合实践教学方案。

2.建好一支有实力的实训指导教师队伍。

这是保证完成高质量实践教学任务的基础,是实践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必要条件。一是要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社会生产实践,努力提高实训指导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同时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工程师、技师等技术职务职称的培训、考核,逐步实现向“双师型”的转变;二是要积极主动与普通高校、科研所、大型企业合作,多渠道聘请学术造诣高、科研能力强的专家学者和生产实践经验丰富的技师做客座教授、学科顾问和实训指导教师,稳定壮大兼职教师队伍,加强师资力量,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三是要提高教师掌握运用专业实验设备、仪器仪表进行教学的能力,倡导并提供必要的条件,使教师逐步具备运用多种媒体、多种教育技术手段组织教学的能力;四是要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对教学工作的检查督促管理,增强教师的责任心,落实各个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五是要加强专职兼职教师团队的建设,就是要加大力度引进企业的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他们既可以担任专业课的教学,又可以负责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和指导工作。

3.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创新创业。

在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展示各种才华的机会,可以从中挖掘人才,引导学生毕业后进行创业。学生与外界接触较多,看到的、听到的信息能给予他们许多思考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创新意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关键要给学生搭建一个可以施展能力的平台。可成立印刷技术专业俱乐部,选择对创业感兴趣的同学加入进来,组成团队,进行任务分工,并派专业教师作为指导老师,以公司化的模式进行运作,充分利用校内的实践教学资源承接校内外打印、复印、晒版、丝网T恤印刷等业务,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善于合作的态度、积极的眼光和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

4.加强与行业协会合作,着力打造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高职高专实践教学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与“外”的结合,从一定层面上体现了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方向与办学途径。在校内实践基地建设中,一要从专业核心能力出发,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专业实践教学的专业技能与综合能力训练配备必需的软硬件设备。二要为基地配备有一定实践教学经历与丰富教学经验的管理人员,要有来自生产第一线的实践教学教师,要为高级实践教师创造条件。三要从资金、设备、耗材等各方面保证专业实践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校企双方合作,利用企业生产与经营的资源建立的用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实践教学场所。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最大特点是利用校企各自优势把专业技能、综合能力训练与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于人才培养过程之中,建立良好的产学结合运行机制。

学生在实践教学基地完成岗位技能的训练,实现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的理性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转化和升级,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和职业操守的培养,把人才培养模式从课堂上和书本上解放出来,回归到真实工作场景中的职业培养与技能训练,从而真正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校培养与企业实践、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的有机结合。加强与地方印刷行业协会的合作,争取协会的大力支持,并邀请协会参与专业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这是开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有力保障。此外,还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领导号召的优势,开发更多高质量的校外实践基地。

5.以岗位任务为驱动建设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对学生预期岗位的职业工作任务、职责范围、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要求,以及设备、工具、材料与环境条件等方面的分析,确定岗位核心能力应具备的知识、技能的内容、范围和水平,据此进行主干课程与通识课程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形成具有时代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完善建设任务:一是要确定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的基础理论课程;二是要论证适应专业发展需要的主干课程;三是要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发适应岗位发展需要的校企合作课程。根据专业和课程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实行以企业实践为载体的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将实习实训与产品加工、生产项目结合起来,由企业技术骨干和生产能手担任指导教师,强调学生的技能培养和将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实践应用,积极引导学生融入企业环境。

6.组织参加技能大赛,推进实践教学成果的转换。

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应定期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专业技能大赛,不断检验实践教学的效果,不断发现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抽签选择样品,进行工艺设计,选择设备和试剂,分析样品和处理数据,得出合理的分析结果。采用一对一的监考方式,建立相同的评分细则,包括基本操作、产品设计、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现场作答,逐项给学生打分,得出最公平的成绩。比赛结束后首先要求每个同学写出本次实训的总结报告,邀请系领导、所有参与实训的老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开表彰大会,给优秀同学颁发证书和物质奖励。通过参加各种级别技能大赛,学生可以快速地寻找自身的不足,确定以后努力的方向,激发学习的潜能和兴趣。

三、结语

实践教学体系是否完善,结构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在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在注重文化素质教育的同时,应以抓实践教学为切入点,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锻炼和提高。在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健全科学的实践教学组织管理制度,以保证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单强.打造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体系.中国教育报.2007.7.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二)[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4).

[3]陈玉华,构建“基于技能培养,面向岗位群集”的课程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5,(12).

[4]许春树,侯洁.走工学结合通路,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6,(6).

[5]高林,鲍洁等.应用性高等教育课程模式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6,(1).

篇6

报纸印刷机机长这一岗位为笔者的职业成长提供了绝佳的锻炼平台,使本人从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都有巨大的发挥空间。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多年以来的机长生涯与印刷车间的管理工作经验,就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报纸印刷机机长,以及印刷企业应如何培养机长两个问题谈谈心得,希望能与广大同行共同学习、交流。

合格的报纸印刷机机长应具备的素质

1.过硬的政治意识和较强的责任心

报纸印刷企业从成立开始便有了明确的定位――党和国家的舆论宣传喉舌。企业里的每一位员工所从事的工作都离不开政治,报纸产品首先关系到党和国家的舆论威信,其次才是印刷企业自身的名誉度与知名度的体现,因此报纸印刷行业流传着“出版无小事,事事连政治”的行话,这也是对所有报业人的警示。

作为报纸印刷机机长,首先其自身的政治思想务必与党组织保持一致,积极参加党组织的学习教育活动,加强自我学习能力。其次,由于机长带领的是一个团队,其不仅要注重自身言行,因为这会对所有机台人员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还需要随时观察组员的思想动态,适时进行相应的思想教育。再次,机长应将政治思想教育的结果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去,坚守岗位,兢兢业业,当好“第一读者”。相信广大同行都曾为编辑部门指出过诸如错字、缺字、图片压字、图片说明错误、日期错误,超版心等前端制作上的错误,这些错误又大多在机台的开机打样检查时被发现,做好开机检查是机长责任心的表现,其能为报社、印刷企业避免出版事故,甚至是政治事故,维护党报企业的形象。

机长被视为整个机台的主心骨,机长的行为时刻影响着全体组员。机长负责,组员就会认真;机长善于指导,组员肯定乐于学习;机长技术好处理问题快速得当,久而久之,组员也是操作能手。因此,一个机台的整体战斗能力较大程度上取决于机长的工作态度,而机长是否以身作则是关键因素。当国家有重大政治活动、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重要会议以及重大赛事期间,等稿便是体现报纸印刷工作特殊性的最直接方式,哪怕是已经工作了12个小时,也必须坚守,直到报纸印刷完毕的那一刻。这就是报纸印刷工作赋予印报人的责任,以及印报人必须具备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感。

2.较好的生产组织能力

报纸印刷,是集体操作性很强的特殊工种,夜班工作、时间紧张、质量要求高、时常无预见性的等稿、任务可变性强等都是报业人每天必须面临的挑战。机长须站在车间管理人员的角度思考整个生产任务,合理布置本机台的组员,根据组员的责任心和技术特点分配合适的岗位,通过机长在工作中的协调,使各岗位上的组员将操作技能发挥到极致,形成有效合力,齐心协力完成生产任务。

在一些承印业务综合性强的印刷企业中,生产任务的多样性、可变性较强,机台可能随时会进行生产任务调整,比如更换报种带来的更换纸张规格、调整印刷单元的印刷参数、调整折页数据、调整龙骨或堆积机的设置参数等一系列印前准备工作,极其繁琐。此时便需要机长随时关注生产调度的工作安排,了解各种报纸的传版、齐版时间,合理安排本机台的下一步准备工作,甚至向生产调度提出操作性强的建设性意见。比如按照报纸规格从781mm换成770mm以后再换回到770mm,或者其他规格,在满足发行的情况下,是否根据各种规格报纸的时效要求、数量、套色等具体情况,考虑印刷各报的先后顺序,使生产更加合理、快捷。

3.过硬的专业技术

一般来讲,机长都是从普通的印刷岗位做起,在拥有良好思想素质的同时,靠着脚踏实地的努力工作一步步晋升而来。报纸印刷企业对机长的技术要求很高,随着印刷设备的不断改进升级,从铅印到胶印的演变,从有轴传动的机械化控制到无轴传动的电气自动化控制,表面看操作者实际动手的机会在减少,实则更加提高了对操作者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要求。印刷理论不可或缺,相关的机械、电气、液压气动等方面的知识也必须有所了解。

除了过硬的操作技能、扎实的专业知识,合格的机长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故障分析与排除能力。如当印刷的报纸出现墨色不均匀、重影、版面跳杠、套印误差大、套印歪斜等问题时,机长要能快速理清思路,逐步排查故障,比如首先可以从印刷角度分析问题,检查墨路、水路、印刷压力等是否正常,如果故障仍不能排除,那么判断其是否由机器设计、机械传动、电气控制等引起。再比如某种报纸轮转印刷机印刷的报纸常会在固定位置出现跳杠现象,这一现象在冬季会更加明显,这看似是墨路调整的问题,实则是受滚筒位置设计的影响,造成滚筒冲击而形成。又如我公司曾经遇到的墨色不均匀而且网点发虚的问题,无论查墨路、水路还是检查印刷压力都没有改善,最后发现是滚筒气缸串气引起气压不稳定,使滚筒合压后压力不足,最终导致上述现象。

引起印刷故障的原因看似简单,但要在短时间内找到原因并且顺利排除故障,却极大地考验着机长的经验积累、知识储备和灵活应变的能力,一名合格的机长在技术方面必须要能过得了关。

4.产品质量分析能力与设备保养规划能力

报纸质量是反映印刷机台工作质量的一面镜子,工作认真负责、操作人员技术过硬的机台,报纸质量肯定差不了。印出报纸不难,难的是印出精品报纸。根据报纸质量要求,保证报纸各项指标达到标准,既有设备因素的影响,但更大程度上仍然取决于机长对报纸质量的把控能力:能够对报纸上的瑕疵进行分析,从而制定专门针对本机台的设备调试和保养规划,并付诸于实际行动。报纸反映出的一个现象可能会有多个印刷条件的原因,包括设备调试保养、原辅材料、人员操作、环境因素等;同样,一个印刷条件未满足工作要求,可能会出现多个报纸质量异常现象。因此,报纸印刷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会影响到报纸质量的优劣,纸架、过纸辊、印刷单元甚至是加墨(手动或者半自动)的操作方法、三角板、折页机、龙骨、堆积机无一例外,必须使各个环节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或者位置,才能印出好的报纸。设备调试保养做得好不好,内行从报纸质量便可知分晓,某些机台从形式上做好了保养工作,即便当时应付的了车间的相关工作要求,但在报纸质量上也逃不过专业人士的慧眼。可见,中国报业协会每年评选出来获得“精品级”的报纸印刷单位,或者相应的承印机台,在这方面的工作一定是做到了全面、彻底,同时也反映出机长的技术能力。

5.机台日常事务管理能力

机台本身属于印刷企业的最小职能单位,机台管理便可定义为基层管理,涉及的工作包括物资、设备、人员等各方面的综合工作范畴,是企业物资、设备、人力资源等职能部门的综合缩影。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成果最终都将通过机台一一展现,因此机长对机台的日常事务管理,也可以看成是缩小版的企业管理。对机台工作所涉及的各方面工作都需要有一个详尽的管理办法和方式,如报纸纸张的使用率、其他原辅材料的消耗情况(印刷适性)分析、设备故障记录分析、设备备件使用情况、报纸质量的变化趋势等,都需要进行专门的管理并有自己的一套管理办法。上述管理项目虽然有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统计,但是作为直接使用者,更能得出切合实际的结论,从而分析出适合本机台使用的原辅材料、设备备件等所应该具备的相关特性。根据质量变化趋势,查找相关人员、设备、材料方面的原因,是人员问题就进行教育、指导、培训;是设备问题就进行调试、维修;与材料有关的,进行材料更换试用等。有系统详尽的管理办法,才能避免工作中出现“病急乱投医”的情况。

比如2014年12月的某天,我们在印刷报纸时发现当天的报纸卷边严重、套印不准,严重影响报纸质量和正常印刷。当天克服困难将报纸生产结束以后,我们对印刷所用的纸张进行检查,发现当天所用纸张的生产日期与使用日期离得特别近,与机台前一天印刷所用纸张的生产日期相差近半年,于是我们果断要求第二天印刷使用生产日期较早的纸卷,印刷效果立即恢复正常。经过分析,新纸卷从纸厂到印刷中心以后,没有放在纸库进行调湿处理,纸卷含水量太低,故印刷时易出现紧边故障。如果印刷机台没有进行纸张的使用管理记录,则不会立即进行纸张调整,说不准还要继续折腾,影响正常的生产。因此作为印刷机长,应关注并做好机台的日常事务管理。

6.培训机台操作人员的能力

人员培训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的工作职责,作为技术性工种,班组的自我培训至关重要,涉及的一些理论知识、专项操作等培训内容,由经验丰富的老员工进行培训,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培训工作不仅要开展,而且还需要根据班组需要,不定期、不限形式地开展,组员近期思想教育、印刷理论知识、设备操作规范、关键性的设备调试保养、生产中需要更加注意的方方面面、报纸质量分析等都可以作为培训内容。某些单位专门设置了“内训师”,将车间内部一些思想素质高、技术能力强的骨干员工进行系统培训,使其通过考核取得培训资格,然后让其定期对其他员工进行培训。又或是建立“师傅带徒弟”制度,将新员工与综合素质过硬的老员工签订“师徒合同”,形成一对一的“传帮带”关系。这些举措显然是从公司层面就加大了对员工培训的力度,而在班组内部,机长也可以从综合技能或者各个岗位上设立本班组的“内训师”或者“师傅”,对年轻的员工进行专门培训甚至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手把手”教学,促进青年职工的技能进步。从具体实施情况来看,培训工作开展得较好的机台,在班组凝聚力和生产战斗力方面都明显好于其他机台,机长的繁杂的工作可以得到有效分解,机长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班组的生产工作中,从而提升机台的工作能力。

印刷机机长的培养

前文谈到了一名合格的机长所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那么如何引导和培养这个生产管理骨干群体,则是印刷企业、生产车间管理者应该思考的问题。而如何将机长的工作思路始终与公司、车间保持一致,是培养机长的关键。以下谈谈笔者的一些工作实践,不足之处请广大同行指正。

1.加强对机长的思想教育

定期组织机长参加机长会议的同时,组织机长参加公司中心小组的学习也是非常必要的,甚至可以邀请机长参加党组织的支部生活会,使其与党员同志一道进行学习。对思想积极要求进步的机长,根据其工作情况,优先考虑让其加入中国共产党;对本来就是党员同志的机长,则更加严格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在机长队伍中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

2.提高机长的业务能力,加强与职能部门的有效沟通

机长在技术上已经基本胜任,但是需要在新的印刷工艺技术、前后端工艺要求反面继续学习。如绿色印刷的工艺要求、新的原辅材料试用要求等。每周定期在生产现场召集机长进行沟通,并邀请设备、物资、质量管理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对生产涉及到的各方面工作进行交流,谈出问题,共同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案。通过这样的沟通交流,不仅对机台工作有推动作用,同时对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也有所促进。

3.制定考核制度,开展评比活动

制定考核制度,每月对机台工作进行评比,表彰工作突出的机台,予以物资奖励,并将考核结果进行公示,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将每月评比的先进班组机长,优先考虑为年底评优对象。

篇7

1.开放式、多阶进出的学术资格认可机制

香港特区教育局为促进终身学习,制定出一套学术资格认可机制,这套机制架构共分为7层,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什么专业。出版印刷专业是由卓越培训中心培养的最基本的第一层中三程度(相当于内地的初三),毕业后取得一级证书,直到第三级中专文凭,第四级则为香港知专设计学院的高级文凭(相当于内地大专或高职)、副学士、学士,最后到第六、七级的硕士、博士。每个级别皆订有通用指标,学生可自愿决定是否直接升级,达到什么级别发放相应级别的技能或学历、学位证书。达到相应级别后,再继续下一级别的学习,也可以工作一段时间后再继续学习,或者边工作边学习都可以,学习方式可进行灵活的选择。除此之外,作为社区的培训项目中也为双待青年(待学、待业)提供职业发展及就业相关的课程培训。整个职业教育完全是开放式,多阶进出,且各阶段的文凭均具延续性。完善高效的专业教育培训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促进了行业人力的更高、更好发展。

2.学历与资历并重,双师比例达100%

香港知专设计学院出版印刷专业的老师都来自于行业,招聘专业老师不要求有教师资格证书,但至少要有3年以上行业工作经验,或有技师的资格。教师学历75%为硕士及以上学历,只有25%年龄在50岁以上的老师为学士。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45岁以上教师占50%,30~45岁教师占50%。对教师的录用条件是要求具备3年以上工作经验、本科及以上学历即可聘任为讲师。入职后由香港职业训练局的教学中心负责培训教学技巧,而对实训教导员则更看重工作经历。目前从教的大部分老师在行业的工作经验都超过5年,最长的达30年,部分老师在相应行业已经做到总监及主管的位置。如书刊设计课程的老师曾任美国《时代》杂志的美术设计总监,印刷营销课程的老师曾任中华商务(香港)印刷公司的营销经理,印刷工艺课程的老师曾在美国大型印刷公司任生产经理15年以上,印刷色彩管理课程的老师曾是某大型印刷公司印前色彩管理骨干,传播学课程的老师曾是香港电视台的纪录片制作人,而在卓越培训中心的大部分实训老师在印刷厂的工龄都已经超过二三十年了。从行业的精英中聘任专业教师,再由职业训练局教学中心进行教学方法的培训,这样的老师了解行业的需求,深谙如何培养学生,方便学校与行业企业的沟通,更方便为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及就业指导的相关工作。

3.以学生为本,紧贴企业办学,教学方法实际而有效

香港职业教育紧贴行业,不断创新,每学年的教学培养计划会随着行业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方法兼具东西方教育体系的特点,既学以致用,又融汇西方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科学手段,可谓不拘一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实际操作和临场突发事故处理的训练。教学场景布置与现实工作环境力求一致或接近,学习过程同时也是实习的过程,这样经过严格训练的学生,一旦走上社会,大多数人可以立即顶岗操作,做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而这样的学生在社会上也将拥有更强的竞争力。与内地最大的一个不同是教师评职称没有的硬性指标,而更看重资历和技能。这样老师可以将时间全部放在如何进行课程建设,如何全面培养学生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就业或升学之路,不会分散精力,这也是以学生为本的重要体现。

香港出版印刷职业教育对内地的启示

1.加大对一线教师的投入,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

香港出版印刷职业院校认为教学经验可以短时间培训,但工作经验的积累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招聘老师更看重工作经验。目前内地相关高校已经开始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实行新进教师顶岗实习半年后再从事专业课程讲授的制度。上海市教委这两年开始实施高校教师产学研践习,这些做法可以使一向以理论讲授为主的老师亲身实践,了解相关行业的现状,积累实践经验并运用到教学中。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应注意,顶岗产学研践习应由校企联合指导,而不是由企业或学校唱“独角戏”。学校首先应该制定出科学严密的践习计划,让顶岗教师带着课程任务或设计项目走向企业,有目标、有步骤地完成既定的实习模块或学习任务,使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中融会贯通,实践技能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得以有效提升,进而综合凝炼为职业能力、职业素养。

2.提高学历教育的质量,注重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学校在开设课程尤其是实践环节的时候要考虑市场和行业的需求,贴近企业办,围着产业转,这样使学生与企业无缝对接,自然不担心其毕业后无法适应。要适时调整培养计划,办出特色。现在企业要求具备更强的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一个大的综合项目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而学生成绩再好也是个人的水平,因此学校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计,着重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篇8

[关键词]印刷 报社 质量管理

报社印刷企业是受计划经济影响较深的部门,其观念和管理模式还没有完全挣脱计划经济的束缚。对于其他还停留在传统管理状态的印刷企业来说,需要积极行动起来,尽快加强质量管理的应用,以适应新时展之需要。为此,笔者认为应抓好以下几点:

一、变革企业战略目标

印刷企业从注重经济目标转向注重社会目标,实现双重目标的尽量统一。只有报社健康发展,作为报社细胞的印刷企业才能有良好的发展环境。传统的“效益”理论,是印刷企业舍本逐末,杀鸡取卵的做法,而给社会造成不良的经济竞争后果,污染了印刷行业经济竞争环境。所以,企业获取信息要快,资金周转要快,决策、生产、反馈等均要快。对于印刷企业来讲,快的本质是降低时间成本,适应市场个性化所决定的多品种、少批量、灵活生产的要求。

二、完善企业管理体系

印刷企业要有一支责任明确的三级质量管理队伍。一名副总经理主管企业的质量工作,各职能科室负责具体的管理工作,进行宏观上的控制;各印刷车间由一名副主任负责质量管理工作,车间里有数名专职质检员负责全车间的质量检验工作;班组设兼职质检员,负责备工序的质量柱验。这样,企业形成了一个自上而下的质量管理网,各职能部门对职责范围内与质量有关的环节都要落实责任。同时企业要制定质量控制、质量评分等质量工作制度,完善了产品质量标准、工序质量标准和工艺技术标准等制度,明确生产处、质量处和车间的职能,避免互相扯皮。

三、做好企业的标准化工作

对标准化的概念我们作了下面的定义: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制定,及实施标准的过程。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最终达到实现提高产品质量。所以,对印刷企业来说,只有实施标准化管理,才能提高企业的管理质量,使产品质量得到更好的促进。要做好本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首先要制定好企业产品质量标准,将决定产品质量的参数值固定下来,如印刷和打样的实地密度值,点增大率、印刷套准精度等等,使之成为产品生产的依据和质量评价的尺度。特别是印刷品的生产即具有生产工业产品的技术因素,又有完成艺术品的审美因素,而且大多数还在以目测评价,难免为个人的感情、情绪、好恶所左右。因此,需要我们找出控制产品质量的特性值,并制定出切合本企业实际的宽严适度的误差范围。

四、强化企业基础管理

质量管理是印刷企业的基础,基础工作做不好,就难免要影响企业的效益。(1)透明性模式生产车间运用透明性管理模式,能够使员工很清楚地看清自己,看清别人,自己的进步与落后也有明显的对比性。同时产量、质量、消耗与报酬直接挂钩,多劳多得。每班组的产量、质量、消耗,张榜公布,对于月底总评为第一名的班组进行特别奖励,每月每班组评出一名先进工作者进行奖励,以示鼓励。(2)严抓基础管理。印刷企业在管理上的成功就是“抓反复、反复抓、抓重点、抓提高”,管理无小事,在日常事物中很多都是很具体、很繁琐、很微小的工作。但是从管理工作的角度上看却是大事。管理是个系统工程,管理的每一个事件无论大小都具有关联性,事事相连,环环相扣,一件小事如果失控,很有可能影响大局。(3)执之以恒。把制度变为员工的自觉追求,把管理方式变成员工渴望追求的目标。

五、加大质量抽查工作

由于报纸印刷生产工艺流程长、工序繁多以及外部因素的影响,使得产品质量事故时有发生。针对这种情况,印刷企业要专门成立质量抽查小组,隶属质量处管理,负责半成品、成品的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为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可以将事后检验变为事先预防,企业要从加强自检、互检和抽检着手,并把数理统计方法应用到印刷质量管理,积极做好为客户服务的工作。

六、建立优良的职工队伍

质量是产品之魂、质量的优劣关键在人。一张报纸从发排到要经过十几个环节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是在人的操作和控制下完成的,再好的设备与制度也要靠人来掌握,人是影响产品质量的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因此只有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通过高素质人员的优良工作质量,才能生产出精益求精的印刷产品为了。(1)通过竞争上岗、精兵简政,把能者选上岗位,庸者从岗位上减下来。(2)通过个人自学和集中培训等形式提高职工的理论素质,通过《职工守则》规范职工的日常行为。(3)抓好职工队伍建设。狠抓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引进和保留专业技术人才,不断提升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前提,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每年要招聘印刷专业大专院校的专业知识型人才,来带动自己这支团队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设立人才储备档案,设立专业技术岗位内部职称评聘制,确定技术岗位职称等级津贴,内部职称评聘考核条件和办法略低于国家劳动部统一考核标准,保障企业一线关键技术岗位的职工待遇,专心投入技术工作,避免论资排辈;建立企业培训基地,各生产工序长年采取轮流受训,为企业储备人才。

除以上六点外,我们还要走科技之路,做好技改和科学实验工作,不断促进技术进步、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企业职工的素质。只有达到企业管理、人员素质、技术水平三全齐美的境界,企业才能焕发出生机,永葆青春活力。

参考文献:

[1]李桂姣.印刷企业推行5S管理的必要性[J].印刷质量与标准化, 2003, (6)

篇9

(1.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2.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广东 东莞 523419)

【摘 要】色彩管理技术在印刷技术的课程体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高职印刷色彩管理课程的改革提出一点见解。

http://

关键词 色彩管理;教改;高职

国际色彩联盟在1993年提出了色彩管理技术,随着CTP技术、数字印前、数字印刷等印刷技术的发展,印刷色彩管理已经成为了现代印刷复制工艺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印刷企业印刷质量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行业对熟练掌握色彩管理技术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现在众多的印刷高校专业已经开设了相关的课程,但是课程内容和授课方法确与企业真正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随着色彩管理技术在企业的推广应用,该课程的教学也必须进行教学改革,才能保证整个课程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1 教学内容的改革

印刷色彩管理在印刷专业课程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以印刷色彩学、印刷工艺、印刷原理、制版和数字印前等课程为先修课程,在此基础上再学习印刷色彩管理课程。但目前由于高职课程中很多色彩管理课程局限于几个孤立的实验,以至于高职学生学完后不懂得色彩管理有何用处,觉得课程较难。

根据教育部对高职院校课程的要求,重点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动手能力,目的是让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达到能做的目的,让学生能够熟练制作和使用设备特性文件。该课程必备的模块如下:色彩管理的基础知识、扫描仪的色彩管理、显示器的色彩管理、数码打样系统的色彩管理、印刷机的色彩管理、印刷常用软件中的色彩管理、数字印刷机的色彩管理。如果课时较多,可以增加数码相机的色彩管理模块。如果课程开始时,学生相关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好,可以适当的增加色彩学的基础知识(颜色的形成、颜色的视觉理论、CIE标准色度系统、测量仪器的使用等知识点)和印刷标准。

但课程中对于单一模块的训练还不足以使高职院校的学生理解色彩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所以需要在课程后面的实训课程中来一次系统的色彩管理应用,建议可以做一个印刷综合实训,一次的流程中完全不使用色彩管理,而同样的作品从头到尾应用一次色彩管理,从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色彩管理的作用以及色彩管理的系统化,这样色彩管理课程才能真正把从印前到印刷多个环节整合起来。

2 教学方法的改革

色彩管理课程是应用性较强的课程,需要有配套的软硬件来支持完成整个色彩管理的实施,所以理论与实践需要同时进行,实行“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且在高职教育中强调实践,所以该课程一般需要在对应的实训室进行开设。且至少对半的时间是学生在动手操作练习。通常,由教师进行演示,学生在观摩中学习,然后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一般建议每个小组人数不要太多。实操后要独立完成实训报告,达到对实训过程的回顾与总结。

高职学生学习主动性多数不高,建议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任务驱动式,多开展互动式教学,适当的提出或布置一些课后内容,让学生通过查询资料,达到对部分知识点的学习。

3 其余的几点建议

1)该课程需要配套的软硬件支持,应各高校建立的色彩管理实训室各不相同,所购软硬件不同,所以目前市面上的对应教材很难完全满足教学的需求,建议开设该课程的院校自编教材或自编课程指导书。

2)要加强实训室的建设,加大实训室投资。实训室的建设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如果没有对应的设备,学生根本没法直接动手,这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这个模块的内容就相当抽象,很难理解了。而且,色彩管理环节的实训所用耗材费用较高,所以开设该课程一定要保证实训环节的经费。

3)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能力。因色彩管理系统中部分设备操作界面较小,很难一个班级的学生同时观看,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将其投影到屏幕上,方便大家学习,也有利于课堂管理。

4)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该课程的印刷机色彩管理模块,很难在课程中开展练习,所以建议可以在企业开展这个内容的时候进行录像,课程中学生学习。且在不同企业的采购的设备和软件以及流程不同,学生可以在学习了其中的一种后,在企业学习不同软件和设备的操作,从而达到对色彩管理的更多理解。

http://

参考文献

[1]田全慧,等.高职高专《印刷色彩管理》教材建设探讨[J].出版与印刷,2011(4).

[2]肖根生,李菲.印刷企业色彩管理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J].印刷质量与表转化,2015(3).

[3]黄文均,李荣宗.印刷企业实施色彩管理技术的重难点[J].中国包装工业,2014(12).

篇10

【关键词】人才 培养目标 培养机制 企业文化

1 企业人才培养现状和问题

印刷包装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学历水平较低,接受系统专业培训的人员比例较小。经验丰富的中高级技术管理人才缺口大,且流动性高,行业人才结构不合理。多数企业,尤其是民营印刷包装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才引进、培养、开发上存在较多问题。

首先,多数企业急功近利,缺乏人才培养的长远目标,不愿在人才培养上进行投入。更不会从企业家发展战略考虑,对企业未来的人才需要做出规划。多数印包企业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和薪酬与激励机制,没有形成对企业自身人才的培训教育机制。重使用,轻培养,需要人了,总想通过招聘进行解决,也造成了整个行业人员流动性大的问题。其次,企业人才制度缺乏,部分企业虽然管理制度齐全,但实际中,还是以“人治”为主,从而使企业员工感到无所适从,也影响了企业其他方面的发展。部分企业管理上缺乏人文关怀,忽视员工的感受,挫伤了员工的自信心和积极主动性。

2 对印包企业人才培养问题的应对措施

2.1 企业的人才培养规划与机制

企业的人才培养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人才的获得不仅仅靠培养,还需要多方面因素的配合。

首先,企业应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规划,并纳入企业人力资源总体规划。规划制定时要按照企业发展定位提出培养目标,并符合企业长远发展。人才培养要与企业发展相适应,既有短期计划,也要有长期方案。其次,要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企业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人员,要根据其不同需求和实际能力大小,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培训,以达到良好效果,使每类人都能达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同时,企业要有合理的人才竞争机制,严格选人用人,达到“人适其位,人尽其才,才尽其能”的效果。扎实有效地开展岗位竞聘工作,推行末位淘汰或调岗制度,并将其由企业的管理手段上升为管理文化。为充分承认和体现员工的价值,企业应该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物质奖励必不可少,同时应适时给予他们相应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在精神上给予其激励。

2.2 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的人文环境和企业文化

企业应注重培养其企业魅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建立和谐宽松的人文环境。企业性质和文化决定了用人策略,包装、印刷行业偏重的是技术,要求员工队伍的技术含量比较高,企业文化的构建上也应是偏重于这一方面的。在操作上,首先要提高管理的手段和亲和力,通过人际交往增强凝聚力。其次要加强员工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信息、知识的共享与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同时,企业要以人为本,对员工实施无微不致的亲情化管理,在生活上关心、工作上照顾、思想上帮助各类人才,用感情留住人才。当然,对于各项制度的管理执行,企业要坚持“法治”和“人治”相结合的方法。努力探索和实行“人治”管理,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把职工真正当作企业的主人,重视职工的民力,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2.3 加强印刷包装教育,促进人才培养

我国的包装印刷教育起步较晚,投入较少,发展也相对落后。目前,国内有70多所本科院校设有包装类相关专业,20多所本科院校设有印刷类专业,基本形成了本科、研究生,博士生的培养体系,同时有相当的职业院校开设包装印刷相关专业。但与我国目前行业发展相比,还远远满足不了企业需求。不管哪一层次的人才培养,都应当结合当前行业发展情况,结合地方产业的人才需求,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采用“订单式”、“合作式”等多种模式培养人才。同时,还可建立符合现代包装印刷高技能人才培养与认证的最新体系与标准和自主学习和远程教育的共享型、网络化专业教学资源平台,针对印刷包装企业员工或进城劳务工参加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

结语

总之,印刷包装业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行业,行业技能人才培养任重而道远,需要企业、社会及高校的共同努力来完成。企业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靠选拔、使用、激励、约束等多方面共同作用,尤其是要处理人才培养、选拔和使用的关系,形成在竞争中选拔人才,在实践中培养人才,在事业中凝聚人才,在生活中关心人才的良好氛围,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让人才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基石和推动企业前进的助推剂。

参考文献

[1]侯林海.S公司核心人才的培养体系与激励方案设计[D].北京交通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