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养护机械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09-25 18:23: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路养护机械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路养护机械的认识

篇1

关键词:公路养护机械;现状探讨;改进对策

中图分类号:U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8-01-01

随着公路建设越来越广泛,对于公路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建设标准,而对于公路的机械来讲养护工作显得格外重要。因为提高了公路机械养护,可以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也可以提高公路建设工程的质量,延长公路的寿命周期,所以本研究从公路机械养护方面着手调查,分析影响机械养护的因素,并对此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为提高公路机械的养护提供积极的改进措施以及参考价值。

1.分析公路养护机械的意义

由于交通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以加大公路的建设十分重要,想要从根本上提高公路建设的质量,就要做好公路养护机械工作。首先做好机械养护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公路建设的安全系数、加速施工效率以及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由于一些养护工作是由机械完成,这样可以缩减工作人员的劳动力,同时避免了人为施工时造成不必要的错误。其次,公路养护机械可以缩短工程施工周期,提高施工效率,减少随公路后期的维修和护理费用的投资,最终为公路的发展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以及使用价值。同时公路养护机械做到位,不仅在交通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更重要的是可以为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2.分析我国机械化养护面临的现状

2.1机械配备不足

就目前我国各地公路局的养护机械来说,机械设备都相对落后,配备零件常常出现缺斤少两的状况。同时机械种类过少,又加上对机械养护的水平较低,导致在养护过程中,一旦遇到问题养护问题,很难得到及时的解决和处理,严重地限制了机械设备的更新速度,使新的养护方法无法应用到新型的机械设备上,导致机械设备与养护技术出现脱轨现象,降低了养护的工作效率以及给公路建设增加了经济负担。

2.2 机械管理人员整体素质较低

机械设备的管理人员是公路养护机械的重要操作者,但是由于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许多养护单位以获得经济为最终目标,目光短浅,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的发展,对养护工作不够重视,导致在选择机械设备人员时不够认真严格,出现许多工作人员不能够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对机械养护常识了解不够充分,同时技术知识的短缺等多方面因素,严重地制约了机械的养护。除此之外,相关的技术人员的缺少以及养护方式不合理都使养护单位达不到实现机械的养护真正目的。

2.3 公路机械养护的管理不足

近几年来,我国加大了对机械养护的管理体制的改革,许多公路系统也都加大对养护的投资力度,但是传统的机械养护管理较为落后,其中养护人员的养护方式不够科学合理,对养护的认知度不够高,严重地降低了公路养护机械的水平。与此同时,养护管理部门不能够及时了解养护机械的运行动态,使机械维修、保养以及管理等一系列环节难于形成一体化管理。在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个主要弊端,就是养护人员工作分散,导致遇到问题无法得到及时的解决和处理,同时在机械养护管理中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相关机制,阻碍了机械养护的正常运行。

3.提高公路机械养护的相关对策

随着公路建设的日益增加,机械的养护工作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但是由于在公路养护机械受到许多许多因素的干扰,导致出现许多问题,所以本研究结合实际公路养护机械的现状,总结出提高公路养护机械的几个改进措施,希望得到相关人员的重视。

3.1重视公路养护机械工作

根据调查研究表明,许多公路出现主要问题的原因就是相关部门对公路养护机械工作不够重视,过去对公路养护的工艺以及管理水平都比较落后,严重影响了公路交通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所以想要提高养护工作,就要着重加强对公路养护的工作。正确认识公路养护机械的重点,在实际工作中,合理地转变工作思路,积极选择科学合理的配置养护机械的方法。例如,在公路养护工作过程中,重点注意管辖路段内的大修、中修工程,或是将机械在外承包之前建立健全的设备租赁体制,促进机械养护的顺利实施,为提高建设单位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做好坚实的基础。

3.2 合理分配使用资源

现今我国公路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当前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公路等级也在逐渐增加,所以对公路机械养护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调查,每一天经过公路特别是较高等级的公路车量数目就达到了几十万车次以上,这严重地影响公路的使用寿命。传统的人工养护无法进行最快最优地处理,为了解决这个棘手问题,只有依靠机械来取代人力。想要保证公路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不仅要满足车辆的通行需求,同时还要遵循环保理念等多方面要求,因此公路养护工作不但要加强对路面工程的养护,还要增大对路基以及交通标志等养护力度,除此之外,也要做好公路周边的绿化工作。对机械养护来讲,要严格考虑影响机械养护的各个要素,将对应的机械选型、配套的合理进行分配,与养护的公路路段的结构相结合,使机械的功能发挥到最大,更好地才能实现公路养护的机械化。

3.3提高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

对于任何一个工作来说,专业技术人员都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对公路养护机械来讲也遵循着同样的道理。从养护单位角度来讲,要严格加强对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积极开展各种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聘用专业的技术人才。从养护人员的自身角度分析,要时刻巩固自己的技术知识,做到学以致用,认真地了解现今公路养护机械的动态,所以加强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很重要。

3.4 加强养护管理

近年来,为了方便公路的养护工作,越来越多的公路工程建立了相关的养护管理站,这样可以有效的增加集中管理,适当地将资源统一调度和合理分配,为提高公路养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坚定了基础。养护管理工作是公路养护的基本保证,随着养护机械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养护功能的多元化发展,只有加强管理工作才可以大幅度提升公路养护,才可以将多功能、高性能的养护机械更广泛的进行推广,使我国公路工程逐渐实现有序的规模化养护。

4.结语

公路建设不断发展的同时,公路的养护机械得到更多的关注,通过近年来对公路养护机械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养护机械的科学规范管理,提高养护机械化水平,以及提升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都可以为实现公路养护施工的质量、速度和效益的增加做出贡献,本研究从公路养护机械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深入探讨了公路养护改进措施,从而保证公路建设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裴中华,董湖恩.关于对未来公路机械化养护的必要性及有关问题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8,(31): 69.

篇2

【关键词】沥青路面;综合养护车;养护要求;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U4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10-0122-01

随着经济社会和现代物流业的高速发展,公路上的车流量逐渐增多,迫切需要先进的养护机械设备、一流的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和养护队伍做后盾,才能够确保公路养护事业的健康发展。但是从实际情况分析发现,如今公路养护中的机械管理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由此可见,探究公路养护机械管理现状及策略就具有了现实意义。

一、公路养护机械管理的现状

加强公路养护机械管理,必须对目前机械管理的现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深挖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策略。从目前来看,公路养护机械管理中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机械设备更新不及时

一些养护站依然在采用人工养护,这样的养护方式无论是质量、工效还是时间上都不能适应高公路发展的需要。但是,很多养护单位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来购置机械,导致许多养护单位还在使用报废的旧机械,大大加剧了维修的费用,也为生产带来了安全隐患。根据相关统计,一些养护单位更新机械设备的资金预算只占到了全年资金总量的10%不到。

2.机械配置缺乏科学性

重建设而轻养护、重购置而轻管理一直以来是公路交通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这种思想致使养护机械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远远少于工程施工机械。养护站一般都是待公路出了问题之后,先使用老一套的工艺与设备进行处理,如果实在没有办法才会考虑购置使用新的机械,即便是购置也没有经过长远规划,等到使用时才发现不符合实际,致使一些机械不得不重复购置,一些机械购置回来用过一两次就搁放在那里做摆设。而且还有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那就是维修保养经费短缺,一些养护站对机械管理上不重视,缺乏科学的配置、规划以及因地制宜的管理理念。

3.缺乏健全的管理措施

目前养护机械管理中的制度与考核方法不健全,制度落实不到位,对于科学管理措施根本没有实行下去,比如车辆机械的单车核算、机械效益的单机考核等,目前的管理仅仅使用在机械车辆的油料与安全上而已。

4.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

由于对公路养护的重视力度不够,很多养护单位的机械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技能,操作人员不具备相应的素质,导致业务上不熟练且缺乏责任心。从实际情况分析发现,出现这样现象的原因有两点。

第一是一些养护单位机械管理人员由非专业人员兼职。根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养护站配备了专职机械管理人员的仅仅占到6%。而一些养护单位还趋向于使用人力作业,拒绝使用机械,让机械管理人员感到不被重视而产生出消极思想,不能够发挥出机械管理的作用。

第二是机械管理人员缺乏基本素养和相应的管理知识。由于养护单位不重视机械管理随意安排人员,导致一些操作人员自身文化水平不高,甚至连说明书都看不懂,但在实际工作中还要一人多机,表面上来看这些操作人员是多面手,但是欠缺专一性。

二、加强养护机械管理策略

从公路事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公路养护机械管理已经跟不上时展需要。因此必须要从其现状中挖掘出根源,对症下药才能够药到病除。只有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措施,才能够发挥出养护机械的最大功效,提高养护的机械化水平。

1.制定出健全的机械管理体制

养护机械管理不是简单的管理设备,它牵涉到公路系统的各个部门。要搞好机械管理必须要站在全局高度,各管理部门通力合作、密切配合来推进这项工作。也只有各个部门集体参与机械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管理制度和措施并严格执行,才能够将机械管理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2.科学配置机械设备

对于公路养护来说,要实现高效率高目标就必须使用现代化机械设备。因此必须要科学合理的配置机械设备,这就涉及到资金问题。一直以来,资金不足是遏制养护机械化的一个关键问题。因此要加大投资购置机械就要根除轻养护的观念,只有改变了这种观念才能够彻底打破配置约束。目前使用的养护资金定额还停留在多年之前的基础上,和目前的养护条件、环境严重不符,造成供需之间严重不平衡。而且,一直以来,养护机械管理中的经费安排也不合理,缺乏科学性安排。因此要改变机械配置现状,首先要弄清楚公路部门自身的家底,根据实际情况科学的预算出投入与产出。同时在购置养护机械设备时,还必须要综合考虑设备的技术指标,使用匹配的动力装备标准与功率装备。

3.制定机械管理法规,强化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也不断深入。主管部门应该对此予以高度重视,根据实际情况构建出公路养护方面的法规政策体系。让法规政策来确保养护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健康、快速的发展。首先就要对养护站的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管理。无论是主管部门拨款购置的机械,还是养护单位自筹资金购置的机械设备,必须统一进行管理。其次要严格实施单机的效益核算和考核,比如维修换件、油料使用、日工作量等等。只有这样强化管理,才能够发挥机械设备最大的经济效益,缩减使用成本,提高公路的养护质量。

4.提升机械管理人员自身素质

机械管理以及操作人员自身的素质和技能,决定着养护单位生产力水平的高低。要充分认识到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可以通过“走进来、送出去”,“导师带徒”等多种培训方式,不断提高机械设备管理和操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

三、结束语

公路养护机械管理是将系统工程与综合工程有机结合的管理,不能够片面的认识和改进。要适应公路养护事业的快速发展,必须提高机械管理水平,将机械配置好、管理好、营运好,让机械设备来推动公路养护事业朝着科学养护、机械化养护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公路建设工程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对工程施工带来的经济效益过于关注,从而导致在相关的机械设备管理以及养护工作的认识不正确。在错误的观念下,相关人们对工程机械设备进行了超负荷使用,加重了使用的频率,但是相关的养护工作依旧被忽视,从而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受到影响,使用期限降低。另外,在公路建设工程开展的过程中,相关机械设备受到了损坏,其相对较高的修理费用让相关单位不愿意对其进行维修,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其进行继续使用。这样的状况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还会为施工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2.公路工程机械的管理和养护工作的优化措施

2.1促使公路工程机械管理制度的完善

在公路建设工程实际开展的过程中,想要使相关的机械操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得到提高,施工单位就要注意对机械设备的管理体系进行建立和完善。在对机械设备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注意指定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能力相对较强的人进行负责,促使定机和定人的管理模式的形成。另外,在对相关的机械设备进行使用的过程中,注意对其在管理、使用以及维护等方面的制度进行严格的贯彻落实,对相关的目标成本方案进行实行。同时,还要注意将机械的使用与相关操作人员的根本利益进行有机结合,促使操作人员对机械的养护意识的提高。

2.2促进专业化管理的实现

在公路建设工程中,想要实现对机械设备的专业化管理,就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促使管理人员专业水平的提高。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要对机械设备管理的领导进行确立,同时,还要在施工人员选拔进行严格把关,保证他们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对机械设备的使用,对工程质量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由此可知,想要提高设备管理的专业化,就必须对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一定的培养和提高。另外,在对机械设备展开日常管理工作的时候,要注意对用量化的管理模式进行采用。

2.3强化机械使用管理

要结合施工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强制保养,以此来改革和完善设备管理,将其严格落实下去。在机械设备保养工作中,首先要做的就是促使所有的施工管理人员充分重视机械设备保养,促使设备保养意识得到提高。其次,要对强制保养的原则进行明确,严格落实机械保养方面制定的硬性规定,不能够因为其他影响因素而导致维护工作无法有效展开。如在管理公路沥青路面的机械化设备时,就需要紧密结合施工条件来对相应型号和配套设施进行科学选择。在对沥青混凝土设备类型进行选择时,需要进行科学的计算,得出搅拌占生产能力的公式,确定运料车的数量,并且对车辆的运输次序进行适当调整。要及时维修机械设备,不能够对某一台机械持续使用,否则就会加速机械设备的老化。对于摊铺机械来讲,为了促使摊铺的平整度得到保证,并且保证摊铺能够连续进行,就需要保证其可以自动调节和半自动调节,同时需要进行机械设备的加热震动等。还需要对开口进行合理选择,以此来保证上下两层的平整度都符合相关要求,保证可以通畅的进行摊铺。同时,将路面宽度充分纳入考虑范围,对摊铺机调整装置等进行合理选择。总之,只有对机械管理进行强化,才可以在公路施工中更加合理的应用相关工程机械,促使路面施工质量得到保证。

3.结束语

篇4

【关键词】公路工程;机械;管理和养护;优化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公路建设得到了持续的改革和发展,其中,工程的施工化程度也随之提高。由此可见,工程中相关机械的管理以及养护工作贯穿了施工的全过程,在工程的施工管理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公路工程中,相关设备的管理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工程的效益、进度以及工程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另外,在公路工程开展的过程中对相关工程设备管理以及养护工作的加强,能够促使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能够进行充分的发挥,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从而使工程的效益以及施工质量能够得到相应的提高。

1.公路工程机械在管理和养护中存在的问题

1.1机械设施不完善

在公路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成功之后,其相关的公路建设单位在工程开展之前,需要对项目部分组建完成施工任务的分配活动。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在我国公路工程开展的时候,其相关的机械设备以及相关的技术基本还处在较低的阶段,施工机械设备设施不够完善,在技术方面所掌握的也达不到相关的要求,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工程的质量以及施工进度都有一定的影响。另外,在公路建设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如果一些特殊或是大型的设备不能及时到位,导致相关设备配置不全,这样的情况就会使公路建设工程施工中的机械管理带了一定的难度。

1.2机械管理制度执行能力不强

在我国,公路建设一直都比较受人们的关注,相关的管理部门对公路工程中的机械设备的维护以及管理工作相当重视。但是,就我国公路建设机械管理以及养护工作开展的现状来看,相关的管理制度以及法律法规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都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在,这一情况造成了公路建设工程中,相关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能正常的运转,从而使公路建设工程的施工效益以及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另外,在公路建设工程实际开展的过程中,相关的施工单位对公路建设中可能会带来的经济效益过于重视,造成对工程机械设备超符合的使用。而且,一般情况下,在工程开展的过程中在,相关机械设备中存在的一些小问题得不到人们的关注,相关人员对机械设备的管理以及养护的不够重视,忽略了对设备进行检修的工作,从而导致机械设备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损坏。这样的情况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还使机械设备相关的养护以及管理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难度增加。

1.3机械的使用寿命不长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公路建设工程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对工程施工带来的经济效益过于关注,从而导致在相关的机械设备管理以及养护工作的认识不正确。在错误的观念下,相关人们对工程机械设备进行了超负荷使用,加重了使用的频率,但是相关的养护工作依旧被忽视,从而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受到影响,使用期限降低。另外,在公路建设工程开展的过程中,相关机械设备受到了损坏,其相对较高的修理费用让相关单位不愿意对其进行维修,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其进行继续使用。这样的状况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还会为施工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2.公路工程机械的管理和养护工作的优化措施

2.1促使公路工程机械管理制度的完善

在公路建设工程实际开展的过程中,想要使相关的机械操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得到提高,施工单位就要注意对机械设备的管理体系进行建立和完善。在对机械设备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注意指定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能力相对较强的人进行负责,促使定机和定人的管理模式的形成。另外,在对相关的机械设备进行使用的过程中,注意对其在管理、使用以及维护等方面的制度进行严格的贯彻落实,对相关的目标成本方案进行实行。同时,还要注意将机械的使用与相关操作人员的根本利益进行有机结合,促使操作人员对机械的养护意识的提高。

2.2促进专业化管理的实现

在公路建设工程中,想要实现对机械设备的专业化管理,就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促使管理人员专业水平的提高。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要对机械设备管理的领导进行确立,同时,还要在施工人员选拔进行严格把关,保证他们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对机械设备的使用,对工程质量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由此可知,想要提高设备管理的专业化,就必须对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一定的培养和提高。另外,在对机械设备展开日常管理工作的时候,要注意对用量化的管理模式进行采用。

2.3强化机械使用管理

要结合施工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强制保养,以此来改革和完善设备管理,将其严格落实下去。在机械设备保养工作中,首先要做的就是促使所有的施工管理人员充分重视机械设备保养,促使设备保养意识得到提高。其次,要对强制保养的原则进行明确,严格落实机械保养方面制定的硬性规定,不能够因为其他影响因素而导致维护工作无法有效展开。如在管理公路沥青路面的机械化设备时,就需要紧密结合施工条件来对相应型号和配套设施进行科学选择。在对沥青混凝土设备类型进行选择时,需要进行科学的计算,得出搅拌占生产能力的公式,确定运料车的数量,并且对车辆的运输次序进行适当调整。要及时维修机械设备,不能够对某一台机械持续使用,否则就会加速机械设备的老化。对于摊铺机械来讲,为了促使摊铺的平整度得到保证,并且保证摊铺能够连续进行,就需要保证其可以自动调节和半自动调节,同时需要进行机械设备的加热震动等。还需要对开口进行合理选择,以此来保证上下两层的平整度都符合相关要求,保证可以通畅的进行摊铺。同时,将路面宽度充分纳入考虑范围,对摊铺机调整装置等进行合理选择。总之,只有对机械管理进行强化,才可以在公路施工中更加合理的应用相关工程机械,促使路面施工质量得到保证。

3.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我国交通事业发展迅速,公路工程数量越来越多;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促使施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做好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和养护工作,提高公路建设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水平,增强综合竞争力,促进施工企业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公路工程机械的管理和养护工作优化策略,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张建伟.改善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与养护的措施的分析[J].城市建筑,2013,25(7):199-201.

[2]王慧媛.改善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与养护的措施[J].科技信息,2012,26(15):288-189.

[3]李守明,徐红,陆平.公路工程机械管理策略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2,20(8):162-167.

[4]丁虎鸥,黄晓伟.浅析公路工程机械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2,26(10):185-186.

篇5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公路建设规模的扩大,工程施工机械化程度已经成为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关键,同时机械设备的数量和技术含量大量增加,这给机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几年来,我正确选用机械自身的运转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和实践,从只注重设备的技术管理,实物形态管理向意识形态价值形态与实物形态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转换,以经济效益、工作效益为中心,为提高本单位经济效益服务。本着客观上管理好、微观上搞活的原则,形成了集使用、保养、维修、经营管理为一体的新体制。

(一)设备的购进

近几年来,随着工程施工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对设备的购置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设备的购进过程中,我遵循两个方面的原则:一是设备购进前进行必要的技术性、经济性论证,充分了解设备的机械性能、可靠性、产品质量、生产能力和工程适用范围,结合市场状况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考察购置设备的必要性,预测成本回收的时间,以及它带来的经济效益;掌握同种设备的不同报价,货比三家,使投资合理。二是设备购进时充分考虑了生产状况和设备发展。如我局20__年购置稳定土厂拌设备时,按当时工程需要购买每小时产量300吨容积式称量的厂拌设备即可满足使用要求,但我考虑到将来等级公路施工对厂拌设备产量和质量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因此,建议购置了当弊钗冉牡缒约屏?WCQ500路基料拌合站,从而满足了日后高等级公路对物料称量、物料级配和产量的要求。目前,我局机械设备资产总值已达到4000余万元,是10年前的30多倍,且配套成龙,性能先进,已全面具备了承接高等级公路施工的能力。几年来,我参与主持了本单位所有大型机械设备的考察、选型、购置、安装和调试工作,且一次试机成功率达100%。

(二)设备的使用

机械设备的正确合理使用是设备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它不仅是完成机械化施工任务的保证,而且是减少机械磨损,延长机械使用寿命,降低机械运行和保养费用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在使用管理中,我坚持了人机固定的原则,做到“三定”即定人、定机、定岗位责任制,一机多人的大型机械,实行机长负责制。要求机械操作手对机械做到四懂:懂结构、懂性能、懂原理、懂用途,三会:会操作、会维护保养、会排除一般故障。操作机械时做到四不准:不准超温、不准超压、不准超速、不准超负荷。同时,对施工现场机械进行动态监控、维护。要求操作人员必须听从施工管理人员的指挥,正确操作,按规定使用,尊重科学,充分发挥机械效能,保证作业质量,做好施工配合,对于施工人员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可能引起危险事故的指挥,操作人员有权拒绝。要求机械现场管理人员“四到场”,即机械管理到场,机械检查到场,机械工作协调到场,机械故障处理到场,使机械管理横到边、纵到底。同时,实行了机械监理制度,机械监理人员深入施工现场,监督操作、修理人员正确使用、保养、维修机械设备。从而保证了机械的正确、合理使用,保证了施工质量。

在做好设备技术管理的同时,加强了对设备的经济管理,坚持以设备经济效益管理为中心,以综合效益率为最高目标。机械队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按所拥有的设备资产值,制定年上缴金额。机械队实行单机单车核算制度,以成本、工作量、机械技术状况、盈余额为主要考核指标,与工资分配直接挂钩,实行按劳取酬的结构工资制。单机单车的经济核算方式,克服了以小单位整体经济核算出现的各机械收支不平衡、责任不到门、业绩不到人的诸多弊端,使每台机械的收入和支出明细化,并以此衡量经济效益,考核驾驶操作人员的工作业绩。通过单机单车核算的落实,充分发挥了人才、技术、管理方面的专业优势,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调动了驾驶操作人员的积极性,鼓励了操作人员一专多能、精益求精。

按照“对内为主、对外为辅,先内后外、内外有别”的原则,建立了内部租赁制度和外部租赁制度,积极开拓内外两个市场,在确保内部施工任务的前提下,积极对外出租设备,走出了一条“以租养机、靠机创利”的新路子。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我查寻了相关规定,制定了《内部台班费用定额》、《外部租赁台班费用定额》、《租金核算管理细则》、《租赁合同管理细则》等,绘制了设备租赁动态分布图、租赁经济分布图等。对租赁期较长的给予一定优惠,并随行就市及时调整租赁价格,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近几年来,我局设备利用率均保持在65%以上,设备有效利用率90以上,对外租赁累计收入400余万元。

(三)设备的保养,维修与改造

做好保养、维修工作是延长机械使用寿命的关键。我在实践中认识到,传统的“定期保养、强制维修”制度存在很大缺点,重点是不重视日常保养和维修的经济效果,于是,积极探索新的保修模式,逐步建立了“状态监测、强制保养、视情修理”的新模式。强化了班前、班中、班后的日常保养工作,实行了日常保养状况奖惩制度,设备维修人员实行计件工资制和维修质量负责制。定期组织人员对设备进行状态监测,视情维修。并积极探索新的维修方法,如:一台20__年购置的T-230推土机采用康明斯NT-855发动机缸套,每半年就要因穴蚀而更换,我主张采用零件换位法,在缸套运行一段时间后转动90°重新安装,有效地延长了使用寿命。采用新的保修模式后,我局每年的维修费减少了15%-45%,故障发生率减少了65%,大大提高了机械完好率,延长了机械使用寿命。其间,我共主持或指导了设备的大修20余台次,其中较大型技术改造4次。一是1995年对西安产沥青混合料拌和机的除尘部分和燃烧部分进行了改造,在旋风除尘的基础上制造加装了水除尘系统,变烧柴油为烧重油,既节约了燃料消耗费用,又解决了粉尘对环境的污染问题,若按利用率60%计算,一年可节约资金5-6万元。二是1996年对市公路局淘汰近10年的德州产14/16吨压路机进行了修复改造,变操纵杆式转向为方向盘式转向,变机械式 转向操纵为全液压式转向操纵,节约资金1.8万余元,至今使用良好,得到了市公路局及原生产厂家的较高评价。三是1997年参与了对Parker-M356沥青拌和机计量系统的改造试验。从信号放大器后的电路中直接引出电信号,然后通过比例电路进入PLC(可编程控制器)。这样,可以方便地使用硬件来调节数模比例。该系统改造后能对每一锅料的各种集料、沥青和粉料配合情况作分类贮存。当有废料出现时,能自动报警。防止废料进入成品仓,保证了出料质量。该系统目前运行状况良好。四是1998年对山东建筑机械厂生产的WCQ200稳定土厂拌设备进行了改造,加大了搅拌锅电机,改造了供料系统,加大了骨料供应量,使设备产量由200t/h增大到300t/h,同时把粉料计量改为螺旋称称量方式,并且直接进入拌锅,使计量更加精确,从而使该设备在等级公路中允许使用,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四)机务统计工作

机务统计工作是从机械设备采购至报废为止,贯穿设备寿命周期全过程的记录。在工作中认真收集了各种原始资料,做好了设备的建帐立卡工作,设备的交接、使用、保养维修记录,大、中修记录、折旧费记录、轮胎更换、机械运转记录等齐全完整,统计台帐使我们掌握了机械设备的一切管理与使用情况,为考核机械设备技术性能和效益提供了依据。通过对收集数据的归纳、分析和总结,及时发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提高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进而提高机械设备的投资效益。

(五)做好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机械从业人员的技术素质

机械设备使用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设备的寿命长短,同时影响工程的进度与质量,从而影响设备的投资效益和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而提高机械管理人员和设备操作人员的素质是管好用好设备的关键。在实践中,首先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奖惩制度,从制度上对操作人员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提高每一位操作人员的劳动积极性,激发他们饱满的劳动热情。其次,加强了从业人员素质教育和业务培训,在人员素质方面,进行了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了操作人员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爱岗意识。在业务培训方面,几年来,先后对机械管理人员、维修人员、操作人员分期分批进行了技术培训。一是深入施工现场,随时随地向操作人员传授设备的正确使用和日常保养知识。针对操作人员对机械具有的相当的感性认识,我在培训过程中,不是进行空洞的说教,而是以实为实,以使用、保养的现场演示来加深操作人员的理解,从而使操作人员在保养好机械的前提下进行科学的施工作业。二是在施工淡季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机械从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培训的重点是学习各种机械知识,包括机械构造、液压与液力传动、电气路等。通过学习使他们对机械设备的构造、原理等有了理性的认识,以便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深化,同时使他们不断接受新知识,适应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与发展。三是加强了对修理人员的培训,积极选派综合素质较高的修理人员到设备生产厂家和大型修理厂进行理论实践学习,以提高其业务技术水平,适应机械设备技术更新的需要。近几年来,我不但自己参加了长沙交通学院在职研究生学习,而且举办了8期培训班,共培训各类机械从业人员400余人次。

(六)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机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设备使用中的安全预防是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在安全管理方面,我按照“预防为主,安全第一”以及“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原则,主要抓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制定机务安全管理制度,做到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二是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机械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技能。三是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与机械操作人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义务和责任,使安全生产人人有责,责任到人。四是制定安全目标考核制度,通过安全检查、评比和奖惩来提高机械从业人员的安全责任心和安全生产的自觉性。五是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日常监管力度,重点是公路施工和公路养护现场机械作业的安全管理,加强设备的检查和保养,杜绝设备带病运转,严防“三违”现象,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近几年来,我局无一例机械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二、机械化施工组织

通过几年的实践,我充分认识到,用工程机械施工,并不等于就实现了施工机械化,机械施工与机械化施工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本质区别的不同概念。公路机械化施工是以机械为主组织生产,机械化程度是用机械完成的工程量与全部工程量的百分比值来体现,机械使用费已是工程成本中仅次于材料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没有先进的科学管理,机械越多,浪费也会越大,只有把机械管理与施工技术、施工组织紧密结合,在“化”字上下功夫,才能充分发挥机械效能,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近几年来,我先后参加了京沪高速泰化段、104国道、220国道、105国道、环湖西路、龙麻路、曲菏高速公路、省道331线、省道250线、省道255线等公路工程建设,完成工程量4.3亿元,平均机械化施工程度达72.3%。在施工中我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较为科学的机械化施工管理。

我认为,公路工程机械化施工的效率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机械的连续作业能力,二是机械的施工组织与管理,机械化施工的管理的内容如图:

械认真造型,合理配套

组编制落实机械使用计划

机管管用结合,合理组织使用机械

械理

化检查

施经济

工机机械性能良好维修

管械试机

理化操作连续

连操作人员技术素质良好懂施工工艺

续保养及时

业维修人员技术熟练

在此,我以20__年220国道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为例,对机械的施工组织与管理进行实例总结。根据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将选定的机械设备进行了认真的检查保养,使之处于临战状态。在具体施工管理中,分四大块进行施工组织。(一)拌和。随时抽查配比情况,及时调整,保证产品合格率。每天在生产稳定后,取样到试 验室,进行集料筛分,水泥剂量和含水量试验,根据结果及时调整配比,以达规范要求。(二)拌和料运输。运输中重点解决的问题是车辆调度,确保卸料及时准确,避免贮料仓溢料或摊铺机等料现象。其次是保证车辆大厢干净,每次卸车后清除残留混合料,避免结块,卸入施工现场。(三)摊铺。摊铺关键在掌握合理的摊铺速度和振动频率,将摊铺速度控制在3.0m/min以内,振动频率为20HZ左右。振动频率与行驶速度的配合选择保证熨平板后不出现碎石破碎。其次是掌握好摊铺厚度和平整度。在调整好两基准后,就要求运输车辆与摊铺机熟练配合。为此,我们规范了操作配合程序,当运输车向料斗倒车时,距离摊铺机10cm左右,摊铺机长笛一声,表示开始卸料;倒车不正或出现其它问题时,摊铺机连续鸣笛示意;卸完料后,摊铺机长笛两声,运输车落下大厢后驶离。(四)压实。为提高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密实度和平整度,我们选择了YZ18T振动压路机和20T的胶轮压路机各一台配合进行压实,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初压,采用振动压路机以2.5-3.5KM/h的速度,从两边向中间,从内侧向外侧进行两遍稳压;复压用振动压路机以适当的振幅和速度振压两遍;终压用胶轮压路机进行四遍柔压,消除基层表面因振动产生的裂纹及纹迹,最后达到平整、密实。经实测,平整度小于8mm,厚度均符合设计要求,横坡在 0.3以内,压实度均在97%以上,验收合格率为100%。充分体现机械施工的优越性,印证了机械化施工组织与管理是否科学,是决定工程进度、质量和效益的关键因素。

三、关于对公路养护机械化的探讨

随着公路养护作业量的日渐增大,近几年来,我对公路养护机械化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探讨和研究,现根据自己多年来的体会和实践总结如下:

(一)公路养护机械化势在必行。近几年随着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县已拥有水泥、沥青硬化路面600多公里,随着公路里程的增加和公路等级的提高,过去那种传统的公路养护形式、作业方式已不适应当前的新形势,而实现公路养护机械化,减轻养路职工的劳动程度,推进养护工艺更新、提高养护技术和养护质量,加快病害处理速度,为全社会提供畅、洁、绿、美的行车环境,是市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实现文明养路的有力措施。只有实现机械化,才能促进生产力的提高,降低成本,实现规模化养护。在我的建议下,局成立了专门的养护工程队,这样使养护机具集中使用,能承担中修以下的养护任务;同时它为养护体制改革,实行企业化管理,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做好了前期的准备,机械化养护有了切实可行的基础。

(二)推行公路养护机械化既要重视经济效益,又要重视机械的合理配置。多年来,养护部门一直存在着“没有机械要机械,有了机械用不起”的怪现象,这个问题就是配置机械的经济效益问题。我分管机务和养护工作后,对每一设备的购置都进行了认真的论证和考察,适时为领导科学决策出谋划策。1999年我汇总制订了公路养护机械化设计方案,将养护机具类型、用途、购置数、规格型号、预计利用率、计划购进日期等都做了详细说明,得到领导的肯定,目前我局公路养护机械装备率已达80%,综合机械化养护程度达65%,基本实现了公路养护机械化。

四、加强股份制机械设备管理,服务于工程建设

篇6

关键词:天津大道;养护管理;对策

随着天津市城市建设突飞猛进的发展,以滨海新区带动中心城区发展的蓝图已经映入我们的眼帘。那么建设一条链接“主动脉”的快速路已是迫在眉睫,作为本市唯一以城市名称命名的市政工程“天津大道”建设完工,它的产生从各方面代表了“天津精神、天津速度、天津效益”。

1、 天津大道简介

天津大道是连接双城间的首条快速路,起点在大沽南路与外环线交口即津沽桥,终点至滨海新区中央大道,全长37公里。设计双向8车道,设计车速为每小时80公里。途经响螺湾商务区、津南区的双港镇、辛庄镇、咸水沽镇、双桥河镇和葛沽镇,连接起中心城区与小白楼商务区至滨海新区于家堡、响螺湾中心商务区,将成为连通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CBD的纽带。天津大道工程土方量达1000万方,路桥建设规模165万平方米,沥青砼总量67万吨,绿化建设规模300万平方米,苗木栽植总量达300多万株。

2、 城市道路养护管理特点与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公路养护管理的概念

公路养护是指为保持公路经常处于完好状态,防止其使用质量下降,并向公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所进行的作业。这里,公路养护管理特指公路建成投入使用后所进行的养护作业管理。国际道路会议常设协会(PIARC)于1983年建议,公路养护统一划分为日常养护、定期养护、特别养护和改善工程四类。公路养护管理的目的是充分实现公路的使用功能,并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2.2城市高等级道路养护管理的特点

由于城市道路等级高,设计标准、建设质量、运营方式与一般公路有很大不同,其养护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

(1)实施养护作业的强制性。城市道路在国家综合运输网络中所具有的地位及作用,决定了对公路的养护应当是建立在法律法规基础上的强制性养护。

(2)养护对象的广泛性、全面性。城市道路的养护对象:除道路、桥涵及沿线附属设施外,还包括交通工程设施、绿化环保设施、生活服务设施等各个方面。

(3)养护作业方式的机动性与时效性。与一般公路养护相比,城市道路的养护更要求快捷机动、实用高效,养护工艺、操作规程程序性强,养护作业实施时需特别设置交通安全管制区段。

(4)养护技术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城市道路的养护除需要具备机械化、专业化外,还需不断探索和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使用。在养护检测手段上,需具备现代化综合检测设备,养护工作涉及的学科领域比较宽泛,科技含量高、技术工艺复杂。

(5)综合养护成本高、人员素质要求高。城市道路养护对象自身价值高,为保持或恢复养护对象的使用功能和服务水平,必须付出高成本。从事养护的作业人员、管理人员必须对养护对象的技术构成十分熟悉,必须具备高素质。

(6)养护管理行为已上升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必须树立服务观念、环保观念。

2.3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发展异常迅猛,传统的、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验型养护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其发展要求,目前暴露出的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养护管理体制不顺。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与一般公路的养护管理一样,大多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不能反映高等级公路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属性要求;养护经费来源仍采用拔款方式,不能适应高等级公路管理企业经营性要求,这些方面已严重影响了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与管理机制的创新。

(2)养护运行机制落后,“重建轻养”思想严重。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及有效的法律约束,主要表现为对养护责任事故追究不力,监管不严,处罚过轻;对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对科技进步重视不够,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3)缺少养护定额与规范。截止目前,针对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特点的全国性或地方性统一的养护定额与技术规范尚未出台,养护工程费支出缺乏严格的考量标准,随意性较大;养护质量的考核仍沿用一般公路养护的“好路率”指标,不能满足高等级公路全方位养护的客观要求。

(4)养护机械配套率不足,养护科技含量低。虽然一些地方,一些高等级公路配备了从国外引进的大功率综合性养护机械,但对机械适应能力差,对机械性能的开发严重不足,使用频率低,设备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大多养护作业仍采用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生产组织,对国外已有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只处在试验阶段,还没有大规模推广使用。

(5)养护人员总体素质普遍偏低。

上述问题造成了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技术落后,已严重制约了高等级公路安全、快捷、舒适、经济等性能的充分发挥,已形成我国公路事业发展的瓶颈。

3、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发展对策

按照系统理论观点,公路养护管理是公路建设的延续和发展,对公路使用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随着国家公路网结构的日趋完善,养护管理在整个公路系统中的主导地位将逐渐建立起来。新形势下,对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目前已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集中精力,重点研究解决。

3.1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对策

养护管理体制是指养护管理权限划分及管理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存在形式(包括养护管理机构设置、管理层级结构和人员配置)和一系列管理规则、秩序及规范所构成的制度体系。传统的,一般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在高等级公路事业发展初期,对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种计划经济属性下的管理体制,不符合当前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衷,也无法适应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的客观要求,现在已成为制约我国公路事业发展的瓶颈。为实现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的创新与突破,我们须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1)顺应高等级公路发展趋势和产业特点,在建立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时优先考虑集中统一原则。集中是指领导权的集中,要求必须实施严格的分级管理;统一主要是指对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要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调度。

(2)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大力培育并开放高等级公路养护市场,真正实现管养分离。实现养护管理用人机制和用工方式走向社会化,公路养护维修要面向建筑市场,通过招标选择施工队伍,建立养护工程的竞争机制,养护工程实现从计划任务形式向合同管理形式的转变,以适应高等级公路养护工程特点。

(3)建设专业化的养护队伍。只有人员精干、技术全面、训练有素、机械配套、安全措施完备的专业化养护队伍,才能完成高等级公路各种突发事故的抢修工作。

(4)实现养护工程的决策,由经验型向专家系统型的转变,养护质量评价标准从“好路率”指标向综合服务水平指标的转变。建立和完善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数据库,充分发挥路面管理信息系统(PMS)、桥梁管理信息系统(BMS)及养护维修工程专家决策系统的主导作用;采用国际通行的服务类行业星级评价标准,对高等级公路的使用能力与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3.2养护管理法规体系建设对策

由于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对国民经济发展,公众安全具有重大影响,政府必须加大立法与执法力度,对养护管理行为进行约束与规范,充分体现养护管理的强制性要求。

(1)按照《公路法》的条款内容,加快制订相关配套法规,完善法规的细则说明。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对高等级公路特许经营立法的成功经验,制订适合中国特色的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条例,使高等级公路公益性属性得到充分保障。

(2)加强政府对公路行业的监管力度。明确经营性公司只有在依法履行了养护、维修义务和责任的前提下,才具有合法的收费、经营权力。养护的强制性通过地方交通主管部门来实施或委托实施。中央政府要尽快组织制定相应的运营高等级公路的养护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和规范,养护作业实行社会监理、政府监督。

(3)对新建高等级公路的设计与施工,明确规定有关养护管理方面的要求。强制设计中的养护管理技术储备,制定相应的公路养护方案,强调公路施工缺陷维修期施工单位养护的责任与义务,采用法律与经济手段进行约束。

3.3养护管理技术发展对策

先进适用的养护技术,保证了高等级公路的正常使用,规范、科学、高效的管理使高等级公路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必须具备强大的技术支撑。

(1)利用交通地理信息系统(GIS―T)促进公路养护管理现代化。由于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空间信息数字化,并使这些信息可视化,通过功能强大的软件,使公路沿线三维空间分析直观简明,数据管理便捷高效,为公路养护和运营提供大量、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为公路交通的发展、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2)利用高科技检测技术促进工程质量监测和公路养护智能化,通过利用高精度传感器、雷达技术、RS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实现人工检测向自动化检测发展,由破损类检测向无损检测技术发展,使公路质量的检测、评估和病害分析更加快捷,使公路养护更加合理经济。

(3)推广使用国外高等级公路养护适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路面耐久性,延长公路使用寿命。

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中普遍采用的改性沥青技术、SMA路面技术、土工合成材料、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等都是发达国家在公路养护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们的推广与使用,改善了公路桥梁等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达到了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实现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4养护机械发展对策

养护机械化是公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养护机械化是实现高等级公路使用功能,提高服务水平的关键。高等级公路养护的主要特点是追求高效率、高质量、高效益,这要求养护机械要具有操作性能好、自动化程度高、作业能力大、速度快、污染小的特点。实现养护机械化,除了部分引进国外先进的大型综合养护机械外,必须不失时机的抢抓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大发展的机遇,立足养护机械的国产化,不断提高公路养护机械的装备率、配套率。

(1)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电子显微技术。开发节能、高效、低噪声、低污染且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养护机械;研究开发故障自动监控系统,提高养护机械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易操作性。

(2)养护机械向大功率、多用途的方向发展,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益,适应高等级公路安全、快捷的作业要求。

(3)引进国外先进的CNC加工设备和工艺技术,提高养护机械的制造技术和工艺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及机械性能的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

(4)加强养护机械的组织管理,组建社会化的养护机械租赁公司。

4天津大道养护现状

天津大道自9月30日通车以来,直属处的领导与职工充分考虑到其城市地位的重要性,在第一时间提出了养护全部机械化的构思,并向公路处申请多台清扫车、路面清洗车、桥管冲刷车、垃圾清运车等养护车辆,在今后的日常养护中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了路面的整洁、美观、行车舒适性及安全性,降低了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约了后期养护成本。在今后的养管中,我们将会一往无前的探索更好的管理模式、养护新观念、新体制,为后期的养护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7

关键词:公路养护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253文献标识码: A

1 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养护管理的体制和机制不够不完善。当前我国的公路养护管理过程中,基本是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和方式,养护管理的费用几乎是财政拨款的方式,对于社会融资有很大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养护管理过程中的资金整合,导致资金不足,养护技术和机制等方面的不到更新。对我国的公路养护质量的提升带来很大阻碍。

此外,养护管理的机制比较落后。当前,对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的认识程度不够高,很多人对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认识仅停留在社会效益方面,认为养护管理工作不具备经济效益。因此在公路的养护管理过程中对该方面的投入不足,加上当前养护管理队伍比较冗余,并没有发挥积极的作用,因此导致公路不能按需进行养护。与此同时,在当前的公路养护管理过程中国,还缺乏科学的评定标准以及养护定额,对养护费用的支出也缺乏相应的控制,导致大部分养护费用没有落实到实处。

1.2 公路养护的科技含量比较低,机械化水平不足。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公路养护工作实现机械化成为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趋势,但是从当前的公路养护管理趋势来看,仍然是采用手工操作的方式角度,机械化养护管理还没有形成。在加上很多人认为公路的养护管理只需要简单的体力劳动就可以完成,对于养护管理的各种新的技术、工艺等推广不够。

1.3 公路养护管理的人员总体素质比较低。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素养,当前我国公路养护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还不够高,技术水平不过关,责任意识不强等,都是造成我国公路养护管理施工的质量得不到提升的重要原因。

2 加强公路养护管理施工质量管理的措施

公路的养护管理是公路建设过程的一种延性,对于公路的功能的发挥和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公路结构日益完善,公路养护管理在公路事业中占据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2.1 加强对公路养护管理运行体制的改革

公路养护管理的体制对于养护管理工作而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公路的养护管理体制包括很多方面,如对管理的权限的确定、养护管理的机构设置、管理层以及人员等方面的分配等,现代化的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是对这些问题进行重新探讨的制度体系,对于传统的事业型管理养护体制,已经不适于当前的市场环境,无法适应于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的要求,因此在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改革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几个方面的工作。

2.1.1 在公路养护施工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要坚持集中统一的原则。公路的养护管理体制是公路养护施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指导,应该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采取集中统一领导制度,即领导权的集中,要实施严格的分级管理,对公路养护施工工作进行统一指挥、分级落实,对养护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各项内容进行统一,比如评判标准、技术标准等,运用统一的规范促进养护施工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发展。

2.1.2 对公路养护技术决策机制以及质量评判标准进行改革。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完善公路养护技术的决策机制和质量评判标准,对公路养护管理的数据库进行完善,养护质量的评价标注要从传统的理念中进行改革,加强对公路服务指标的评判标准的利用,从而促进公路养护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2.1.3 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公路养护施工管理队伍。公路的养护施工管理,离不开一支技术和能力素养过硬的队伍。针对当前公路养护施工管理过程中施工管理队伍的素质不高的问题,为了实现对公路实行长期有效的管理,必须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养护队伍。首先要保障养护队伍的稳定性。其次,由于公路具有点多、面广、线长等特点,在养护过程中要保障队伍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这也是对养护施工管理队伍进行编制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2.1.4 加强对养护施工管理人员的能力素养的培训。养护管理人员的能力素养高低,对养护管理工作效率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因此在实际的公路养护施工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培训,当前,对公路进行管养的大多是非专业的人员,其技术水平和能力素养还有一定欠缺,因此,在对养护施工管理人员进行选聘时要对其能力进行综合考察,不仅要考察其技术能力,还要考察其责任心、质量意识等综合素养,并且工作期间也要定期对养护施工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能力素养的培训,进行培训的内容, 包括专业知识,如公路的基本知识、公路的基本知识等以及职业道德素养等方面。

2.2 促进养护管理技术的发展

先进的养护管理技术对于养护施工管理工作的效率提升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当前的工作过程中,应该要对养护施工管理的技术进行提升,不断提高公路的服务水平。

2.2.1 在养护施工管理工作中不断推行各种新的技术和工艺,加强新材料的应用。我国公路的使用性能以及使用寿命的维持,需要耐用的材料、高水平的施工以及管理养护。当前我国公路养护施工管理中采用的基本都是沥青、土工合成材料、乳化沥青等材料,这对于公路的耐久性以及稳定性有很大提升,也可以对公路养护施工的成本进行降低,实现节约能源的目的。

2.2.2 促进养护施工管理的机械化水平的提升。传统的养护管理工作,更多的是人工养护,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养护施工的质量也不高,为了促进养护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必须要加强养护机械化的推广。实行机械化养护是提高养护工作效率的重要措施。在机械化实现过程中,可以提高养护机械的配置率,从国内外引进更多先进的养护施工机械,对养护施工机械进行研究,并且加强机械的应用,不断提高养护施工过程中的机械使用率以及安全性、可操作性性。同时,我国也要加强养护施工管理机械的制造水平以及工艺水平,形成独立的开发能力,加强公路养护过程中的机械使用效率。

2.3 对养护施工管理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

当前的公路养护施工管理过程中国,养护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是导致养护施工质量得不到提升的重要原因。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公路养护施工管理的各种法律法规的认识,加强对养护管理行为的监督。制定符合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相关条例。公路养护过程中要实行社会和政府监督的局面。

3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的建设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事业活动,人们对公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加强公路养护施工管理对于公路使用性能的维护以及使用寿命的维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公路交通建设作为我国交通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公路交通的养护施工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养护管理的水平较低、养护管理的机械化程度不高等,对于养护施工管理质量有很大影响。为了不断加强养护施工管理效率的提升,需要凑个多方面着手,比如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养护施工管理队伍、提升养护人员的综合能力素养、加强机械化的普及率、对公路养护技术决策机制以及质量评判标准进行改革等,总之,公路的养护施工管理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对于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邢惠.探析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04).

[2] 郭金鹏.公路养护工程中的施工管理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1,(12).

篇8

关键词:高速公路 养护管理公路建设

On the Highway Maintenance Management

Zhang Xiaoqi

Liu Gansu slander highway toll management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our national highway is the most important infrastructure, and in the process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highway, as a sign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modern material circula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market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both.

Key words: highway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我省高速公路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甘肃省高速公路建设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带动了甘肃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随着高速公路建设发展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对我省公路养护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就显得更加重要。

一、高速公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高速公路是专供汽车行驶的公路,作为公路,高速公路与其他公路相比,除具有其他公路的一切特性外,还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一是技术方面,二是经济方面。正是由于高速公路的这些特殊性,才使我国在高速公路建设与使用过程中采取了与一般公路不同的政策,这些政策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1、技术方面特殊性

(1)高速公路路线采用高于一般公路的技术指标。高速公路线形设计,既有较高的线形指标,又有平、纵、横三方面完美的立体协调,产生完美的美学效果,达到高指标与心理安全的统一。同时在高速公路沿线,设置交通标志、护栏、防护设施、隔音墙、交通管理系统、服务区等设施,以满足司乘人员在车辆运行中的各种需要。

(2)实行交通限制,实行全部交叉口的立体交叉,实行分隔行驶,实行全封闭,排除对高速公路行驶汽车的干扰,形成稳定、快速的车流。

2、经济方面特殊性

与一般公路相比,高速公路在经济上的最主要特征是高速公路具有鲜明的“级差效益”。所谓级差效益,就是相同汽车完成相同的运输工作,在使用高速公路时高出使用一般公路而得到的较高效益。主要表现在汽车行驶成本的降低、行驶时间的节约、行驶里程缩短的效益、交通事故减少的损失四个方面。

二、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重要作用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是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高速公路优良服务水平的主要手段之一。

1、正确了解及评价高速公路的运营状况及服务水平,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养护维修,创建畅通、安全、舒适的良好行车环境。

2、发现并及时弥补由于设计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道路及其设施的先天不足和使用缺陷,逐步形成高速公路较完善的使用及服务功能。

3、提前预防道路及设施病害的发生,及时修复随时出现的道路病害及设施损坏,尽可能延长道路及设施的使用寿命,延缓大修周期,降低运营管理成本。

4、减少或杜绝由于道路及设施维护不当给用户及使用者带来的意外损害,避免为此引发的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三、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特点

1、实施护作业的强制性。高等级公路在国家综合运输网络中所具有的地位及作用,决定了对高等级公路的养护应当是建立在法律法规基础上的强制性养护

2、养护对象的广泛性、全面性。高速公路的养护对象除道路、桥涵、隧道及其沿线附属设施之外,还包括交通工程设施,机电通信设施、绿化环保设施、生活服务设施等各个方面。

3、养护作业方式的机动性与时效性。与一般公路养护相比,高等级公路的养护更要求快捷机动、实用高效,养护工艺、操作规程程序性强,养护作业实施时需特别设置交通安全管制区段。

4、养护技术的专业性和复杂性。高速公路养护除需要具备机械化、专业化技术外,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发展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使用。在养护检测手段上,需具备现代化综合检测设备,养护工作涉及的科学领域比较宽泛,科技含量高,技术工艺复杂。

5、综合养护成本高、人员素质要求高。高等级公路养护对象自身价值高,为保持或恢复养护对象的使用功能和服务水平,必须付出高成本。从事养护的作业人员、管理人员必须对养护对象的技术构成十分熟悉,必须具备高素质。

6、养护管理行为已上升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必须树立服务观念、环保观念。

7、施工环境风险大。由于高速公路的养护维修作业往往是在保证车辆通行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具有较高的风险性。

四、高速公路养护目的和任务

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投入运营后,必须进行经常性、及时性和预防性的日常护。随着运营时间的推移,交通量的增长、车辆载重的增加,线路的延长,路网的扩大和设施使用频率的增加,养护维修工作量将越来越大。

1、高速公路养护维修的目的是能够经常保证高速公路上的各种工程及设施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保证高速公路具有快速、畅通、安全、舒适、经济的使用功能。

2、高速公路养护维修的主要任务有四个方面内容。一是经常保持公路的完整状态,保证行车安全、畅通、舒适,以提高运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采用现代化、科学化的管理措施与养护技术,提高管理养护水平。三是采用正确合理的劳动与技术组织措施,推广运用养路新方法、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尽量不阻车或缩短阻车时间,以节约成本,减少养护开支,提高公路使用率。四是建设一支能适应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队伍。

五、目前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养护管理模式落后,“重建轻养”思想严重。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的养护大多仍采用传统事业型的管理模式,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及有效的法律约束,主要表现为对养护责任事故追究不力,监管不严,处罚过轻,养护市场封闭运作,市场化模式尚未确定,尚未建立志现代企业制度。

2、养护科技含量和机械化水平低。

高速公路需要高标准的养护。但目前从整体上看,我国高速公路的养护维修较大程度上仍然依靠传统养护方式,养护机械的完好率和利用率比较低,对一些国外引进机械的性能开发严重不足,使用频率低,设备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对国外已有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只处在试验阶段,还没有大规模推广使用。无法确保高速公路养护及时性,快速性和高效性。

3、养护体系不健全,无法真正实现高速公路的“预防性养护”要求。

目前各地高速公路的养护在很大程度上属被动养护,整日忙于应于现有道路桥涵的各种病害,缺乏运营过程中的路况调查,病害预测以及适时养护决策和养护规划,实现预防性养护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技术条件,包括道路及桥梁结构检测系统,路况评价预警系统,养护决策系统及成套养护设备;二是机制条件,指养护管理体制及其运作模式,需要建立完善的养护决策,养护规划,养护调度及工程养护监理制度。

4、养护资金不足,公路病害无法得到及时修复

目前,各地高速公路养护中普遍存在养护资金不足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建设资金缺口太大,有限的养护资金难以满足日益增加的养护任务;二是有些高速公路本身收费额低,效益差,养护资金分配不足;三是需本付息压力较大,养护资金投入不够充足。养护资金的不足,必然会使高速公路病害得不到及时养护维修,从而使公路寿命大大缩短。

六、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改革和发展的途径

要解决养护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就应积极响应交通部提出的养护体制改革的基本精神,理顺管理体制,建养并重,管养分离,同时打破垄断经营,健全各种规章,实现养护市场化、规模化及专业化运作,市场化养护模式的实施就是要通过将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价格机制等引入养护工作中,达到提高养护质量,降低养护成本的目的。

1、改革目前养护管理体制

顺应高速公路发展趋势和产生特点,在建立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时优先考虑集中统一的原则。集中是指领导权的集中,要求必须实施严格的分级管理;统一主要是指对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要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调度。

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大力培育并开放高速公路养护市场,真正实现管养分离。将高速公路管理机构所属的适宜于市场化的养护工区,养护中心等与管理机构相分离。并通过合并重组等形式将其培育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自我发展,自我经营,自我约束,自负盈亏,独立产权”的养护企业。

同时,公路养护维修要面向建筑市场,通过招标选择施工队伍,建立养护工程竞争机制。养护工程实现从计划任务形式向合同管理形式的转变,以适应高速公路养护工程特点。

建设专业化的养护队伍。养护管理用人机构和用工方式走向社会化,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培训提高现有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只有人员精干、技术全面、机械配套、安全措施完备的专业化养护队伍,才能完成高速公路各种突发事故的抢修工作。

实现养护工程的决策。由经验型向专家系统型的转变,养护质量评价标准从“好路率”指标向综合服务水平指标的转变。

2、完善养护管理法规体系

按照《公路法》的条款内容,加快制订相关配套法规,完善法规的细则说明。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对高速公路特许经营立法的成功经验,制订适合中国特色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条例,使高速公路公益性属性得到充分保障。

加强政府对公路行业的监督力度。明确经营性公司只有在依法履行了养护,维修义务和责任的前提下,才具有合法的收费、经营权力。养护的强制性通过地方交通主管部门来实施或委托实施。政府及交通主管部门应该对养护市场准入、招投标、养护质量等方面加强监督,做到政府监管到位,保障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3、提高养护机械化水平

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显微技术。开发节能、高效、低噪音、低污染且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养护机械。研究开发故障自动监控系统,提高养护机械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易操作性。

养护机械向大功率、多用途的方向发展,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益,适应高速公路安全、快速的作业要求。立足养护机械的国产化,不断提高公路养护机械的装备率、配套率。

引进国外先的CNC加工设备和工艺技术,提高养护机械的制造技术和工艺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及机械性能的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

加强养护机械的组织管理,组建社会化的养护机械租凭公司。

4、应用先进的养护管理技术

利用交通地理信息系统促进公路养护管理现代化。由于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空间信息数字化,并使这些信息可变化,通过功能强大的软件,使公路沿线三维空间分析直观简明,数据管理便捷高效,为公路养护和运营提供大量、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为公路交通的发展、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利用高科技检测技术促进工程质量监测和公路养护智能化,通过利用高精度传感器、雷达技术、RS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实现人工检测向自动化检测发展,由破损类检测向无损检测技术发展,使公路质量的检测、评估和病害分析更加快捷,使公路养护更加合理经济。

篇9

关键词 高等级公路 养护管理 特点 问题 对策

在我国,高等级公路是指满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采用高级路面结构(沥青砼路面、水泥砼路面)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及部分二级公路。高等级公路的主要特点是:交通流量大、行车速度快、渠化程度高、桥涵等构造物多、公路设施比较齐全,全路段封闭或部分封闭。它们一般构成国家公路网主骨架,是国家公路交通运输主动脉。

交通部和国家统计局从2000年开始,联合组织实施了第二次全国公路普查。据普查结果,到2001年底,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为169.8万公里,居世界第四位。其中,等级公路里程133.6万公里,占总里程的78.7%;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22.7万公里,占13.4%;有路面公路里程154.6万公里,占91%;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为1.9万公里,已居世界第二位。按照规划,2010年我国将完成“五纵七横”的高等级公路建设,使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36200公里,初步形成规模效益。与高等级公路建设已取得的巨大成就及远景目标相比,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却严重滞后,已不能适应我国公路事业高速发展的需要。

1、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特点与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公路养护管理的概念

公路养护是指为保持公路经常处于完好状态,防止其使用质量下降,并向公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所进行的作业。这里,公路养护管理特指公路建成投入使用后所进行的养护作业管理。国际道路会议常设协会(PIARC)于1983年建议,公路养护统一划分为日常养护、定期养护、特别养护和改善工程四类。公路养护管理的目的是充分实现公路的使用功能,并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1.2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的特点

由于高等级公路设计标准、建设质量、运营方式与一般公路有很大不同,其养护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

(1)实施养护作业的强制性。高等级公路在国家综合运输网络中所具有的地位及作用,决定了对高等级公路的养护应当是建立在法律法规基础上的强制性养护。

(2)养护对象的广泛性、全面性。高等级公路的养护对象:除道路、桥涵及沿线附属设施外,还包括交通工程设施、绿化环保设施、生活服务设施等各个方面。

(3)养护作业方式的机动性与时效性。与一般公路养护相比,高等级公路的养护更要求快捷机动、实用高效,养护工艺、操作规程程序性强,养护作业实施时需特别设置交通安全管制区段。

(4)养护技术的专业性和复杂性。高等级公路的养护除需要具备机械化、专业化外,还需不断探索和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使用。在养护检测手段上,需具备现代化综合检测设备,养护工作涉及的学科领域比较宽泛,科技含量高、技术工艺复杂。

(5)综合养护成本高、人员素质要求高。高等级公路养护对象自身价值高,为保持或恢复养护对象的使用功能和服务水平,必须付出高成本。从事养护的作业人员、管理人员必须对养护对象的技术构成十分熟悉,必须具备高素质。

(6)养护管理行为已上升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必须树立服务观念、环保观念。

1.3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发展异常迅猛,传统的、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验型养护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其发展要求,目前暴露出的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养护管理体制不顺。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与一般公路的养护管理一样,大多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不能反映高等级公路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属性要求;养护经费来源仍采用拔款方式,不能适应高等级公路管理企业经营性要求,这些方面已严重影响了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与管理机制的创新。

(2)养护运行机制落后,“重建轻养”思想严重。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及有效的法律约束,主要表现为对养护责任事故追究不力,监管不严,处罚过轻;对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对科技进步重视不够,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3)缺少养护定额与规范。截止目前,针对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特点的全国性或地方性统一的养护定额与技术规范尚未出台,养护工程费支出缺乏严格的考量标准,随意性较大;养护质量的考核仍沿用一般公路养护的“好路率”指标,不能满足高等级公路全方位养护的客观要求。

(4)养护机械配套率不足,养护科技含量低。虽然一些地方,一些高等级公路配备了从国外引进的大功率综合性养护机械,但对机械适应能力差,对机械性能的开发严重不足,使用频率低,设备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大多养护作业仍采用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生产组织,对国外已有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只处在试验阶段,还没有大规模推广使用。

(5)养护管理人员总体素质普遍偏低。

上述问题造成了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技术落后,已严重制约了高等级公路安全、快捷、舒适、经济等性能的充分发挥,已形成我国公路事业发展的瓶颈。

2、国外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

国外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由于国情不同,差异很大,但管理目标却是一致的。这就是要保证高等级公路的高效运营,使巨额建设资金能够及时收回,并不断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美国 美国国道网称为“州际与国防公路”(全部是高速公路),由联邦政府进行宏观管理,主要依照各个不同时期国会批准的法案,对州际高速公路、国家公路系统的建设活动进行资助与管理,具体的养护工作委托州及地方公路部门。公路养护不划分公路等级界限,按照AASHO养护手册,养护管理机构和养护作业机构的设置是按地理或行政区域划分的;对收费公路,其设置一般必须通过州议会特许经营立法,立法条款不仅包括了机构的设立、经营范围、期限,还对收取资金、使用资金、维修养护的责任做了详尽的规定。管理机构一般把养护工程承包给私人养护公司,按照AASHO出版的《成员组织现场承包养护概况》和《典型承包养护工程工作和各种范围及单位成本》规定,管理机构以业主的身份负责承包工程的谈判,并监督合同执行和验收工作。养护公司的组织充分考虑到养护现场的距离及许可的时间因素,在人员及装备配置上充分体现了技术密集型的特点。全部作业机械化,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技能涵盖了养护作业的各方面。

法国 通过立法将高等级公路特许经营权授予公共事业机构持股的混合经济型公司,在国家规划、控制下负责高等级公路的建设、运营和养护工作。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法国有专门为公路养护服务的机械公司。机械公司按照法国《道路、机械、维修及航空基地章程》进行管理,配有各种施工机械,机械公司独立于公路管理部门和养护机构之外,以合同方式与养护部门建立联系。

日本 日本高等级公路的建设、运营管理和养护工作,不是由政府直接组织实施的,而是由公共性组织——日本道路公团负责。公团对公路养护负有养护责任,具体养护工作由其设置的管理局下的管理事务所进行。养护资金按照日本《道路公团法》的规定编报养护资金计划,经政府建设大臣批准后执行。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国外发达国家的公路基本建设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即基本完成,从20世纪60年代始,各国公路适用技术及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已逐步转向公路养护管理方面,公路养护的投入所占公路事业资金比重已远远超过公路建设。

通过分析和比较,国外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的特点可以归纳为法制化、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及养护作业方式的机械化等几个方面。按照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及高等级公路公益性商品的属性,这几个方面也应该是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发展努力的方向。

3、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发展对策

按照系统理论观点,公路养护管理是公路建设的延续和发展,对公路使用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随着国家公路网结构的日趋完善,养护管理在整个公路系统中的主导地位将逐渐建立起来。新形势下,对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目前已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集中精力,重点研究解决。

3.1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对策

养护管理体制是指养护管理权限划分及管理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存在形式(包括养护管理机构设置、管理层级结构和人员配置)和一系列管理规则、秩序及规范所构成的制度体系。传统的,一般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在高等级公路事业发展初期,对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种计划经济属性下的管理体制,不符合当前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衷,也无法适应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的客观要求,现在已成为制约我国公路事业发展的瓶颈。为实现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的创新与突破,我们须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1)顺应高等级公路发展趋势和产业特点,在建立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时优先考虑集中统一原则。集中是指领导权的集中,要求必须实施严格的分级管理;统一主要是指对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要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调度。

(2)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大力培育并开放高等级公路养护市场,真正实现管养分离。实现养护管理用人机制和用工方式走向社会化,公路养护维修要面向建筑市场,通过招标选择施工队伍,建立养护工程的竞争机制,养护工程实现从计划任务形式向合同管理形式的转变,以适应高等级公路养护工程特点。

(3)建设专业化的养护队伍。只有人员精干、技术全面、训练有素、机械配套、安全措施完备的专业化养护队伍,才能完成高等级公路各种突发事故的抢修工作。

(4)实现养护工程的决策,由经验型向专家系统型的转变,养护质量评价标准从“好路率”指标向综合服务水平指标的转变。建立和完善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数据库,充分发挥路面管理信息系统(PMS)、桥梁管理信息系统(BMS)及养护维修工程专家决策系统的主导作用;采用国际通行的服务类行业星级评价标准,对高等级公路的使用能力与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3.2养护管理法规体系建设对策

由于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对国民经济发展,公众安全具有重大影响,政府必须加大立法与执法力度,对养护管理行为进行约束与规范,充分体现养护管理的强制性要求。

(1)按照《公路法》的条款内容,加快制订相关配套法规,完善法规的细则说明。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对高等级公路特许经营立法的成功经验,制订适合中国特色的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条例,使高等级公路公益性属性得到充分保障。

(2)加强政府对公路行业的监管力度。明确经营性公司只有在依法履行了养护、维修义务和责任的前提下,才具有合法的收费、经营权力。养护的强制性通过地方交通主管部门来实施或委托实施。中央政府要尽快组织制定相应的运营高等级公路的养护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和规范,养护作业实行社会监理、政府监督。

(3)对新建高等级公路的设计与施工,明确规定有关养护管理方面的要求。强制设计中的养护管理技术储备,制定相应的公路养护方案,强调公路施工缺陷维修期施工单位养护的责任与义务,采用法律与经济手段进行约束。

3.3养护管理技术发展对策

先进适用的养护技术,保证了高等级公路的正常使用,规范、科学、高效的管理使高等级公路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必须具备强大的技术支撑。

(1)利用交通地理信息系统(GIS—T)促进公路养护管理现代化。由于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空间信息数字化,并使这些信息可视化,通过功能强大的软件,使公路沿线三维空间分析直观简明,数据管理便捷高效,为公路养护和运营提供大量、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为公路交通的发展、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2)利用高科技检测技术促进工程质量监测和公路养护智能化,通过利用高精度传感器、雷达技术、RS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实现人工检测向自动化检测发展,由破损类检测向无损检测技术发展,使公路质量的检测、评估和病害分析更加快捷,使公路养护更加合理经济。

(3)推广使用国外高等级公路养护适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路面耐久性,延长公路使用寿命。

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中普遍采用的改性沥青技术、SMA路面技术、土工合成材料、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等都是发达国家在公路养护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们的推广与使用,改善了公路桥梁等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达到了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实现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4养护机械发展对策

养护机械化是公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养护机械化是实现高等级公路使用功能,提高服务水平的关键。高等级公路养护的主要特点是追求高效率、高质量、高效益,这要求养护机械要具有操作性能好、自动化程度高、作业能力大、速度快、污染小的特点。实现养护机械化,除了部分引进国外先进的大型综合养护机械外,必须不失时机的抢抓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大发展的机遇,立足养护机械的国产化,不断提高公路养护机械的装备率、配套率。

(1)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电子显微技术。开发节能、高效、低噪声、低污染且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养护机械;研究开发故障自动监控系统,提高养护机械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易操作性。

(2)养护机械向大功率、多用途的方向发展,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益,适应高等级公路安全、快捷的作业要求。

(3)引进国外先进的CNC加工设备和工艺技术,提高养护机械的制造技术和工艺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及机械性能的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

(4)加强养护机械的组织管理,组建社会化的养护机械租赁公司。

4、结语

高等级公路的作用及特点决定了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的重要性与特殊性。如何搞好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是摆在公路管理部门及经营企业面前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正确树立“公路建设是发展,公路养护也是发展,而且是更为重要的发展”的观点,是我们从事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按照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为满足高等级公路的使用公益性,及其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属性,我们必须从公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研究现代化公路养护管理对策,深化改革现行公路养护体制与运行机制,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公路事业不断向前推进的新路。

参考文献

1、JTJ001—97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8

2、JTJ073—96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6

篇10

关键词: 工程施工 安全管理 机械设备

Abstract: based 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he use of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machinery maintenance as well as mechanical equipment safety management measures are discussed.

Keywords: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of mechanical equipment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各种工程机械在工程施工中的广泛应用,不仅为施工单位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在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缩短施工工期、节省人力资源等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工程施工中对机械设备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对工程施工中的机械设备做好科学管理与养护,预防机械发生大事故的工作就越来越重要。

1公路工程机械使用特点

1.1技术结构复杂。

工程机械品种繁多、规格齐全、技术结构复杂,涉及到机、电、液、计算机等各个知识领域。机械的选型、使用、养护、维修、管理有着很强的技术性和经济性。

1.2购买施工机械投资额大。购买工程机械的投资额一般都很大,一台机械十几万元、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有的甚至上千万元。购买工程机械后转化为固定资产,要按时提取折旧,增加了企业的潜在负债率。

1.3工地流动性大。由于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制度的改革,增大了工程施工地点的流动性。机械的工地转移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即使一些具有行走功能的施工机械,也不允许其在公路上长途跋涉,而必须用专用拖车运送,而且运送过程中也容易损坏,这无疑增加了工程单位的经营成本。

2工程施工中机械养护的内容与要求

工程机械的养护是指: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来使机械长期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使其能安全高效的工作,并延长机械使用寿命。为了使机械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保证其可靠性,提高工作效率,延长使用寿命,而对机械所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措施。机械养护必须贯彻“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到定期养护、正确处理使用、养护和修理的关系,克服“以修代养”的思想,把技术养护制度化,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工程机械养护以“、调整、紧固、防腐”为主要内容,按不同需求分等级进行养护。

2.1日常养护。日常维护的目的主要是维持机械的机容和机况,使机械经常处于完整和完好的状况,以保证正常运行。日常养护以清洁、补给(水、油等)和安全检视为中心。由机驾人员在每日出机前,行驶中和收机后进行,详尽项目内容按各级机械的操作、使用和维护规程进行。

2.2一级养护。一级养护除日常养护作业外,以清洁、、紧固为中心内容,并消除机械在运行一定时间后出现的某些薄弱环节,尤其要检查有关制动、操作等安全部件,一级养护主要内容包括各总成和连接件的紧固,主要总成和部件的以及在外部检查发现的一些必要的调整作业。这些作业由专业维修工负责进行,机驾人员参与。

2.3二级养护。二级养护作业除进行一级养护作业外,以检查调整为中心,对机械进行较深入的技术状况检查和调整,根据机驾人员反映和经过技术状况诊断,确定维修附加项目,并排除。

2.4三级养护。结合二级养护作业,以消除隐患为中心,对局部包括总成件检修,改善机械技术状况,以延长中修及大修周期。

3安全管理是施工部门乃至全社会的重要工作

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占有极其重要地位。致机械设备事故和机械设备伤人事故的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无非是人、物和环境这三大因素。

3.1 人的因素

安全管理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它包括设备操作手以及生产组织、指挥、管理等人员。据统计,由于违反操作规程而发生的机械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占事故的80%以上,因此操作人员是关键。

3.1.1缺乏应有的安全知识

操作人员缺乏设备相关专业知识,对操作方式不甚了解,对安全操作规程不熟悉,盲目进行操作或者经验不足;缺乏应付异常情况的能力,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后果完全无知等,均会导致事故发生。

3.1.2抱着侥幸心理或冒险心理

要求操作人员严格按操作规程办事,对操作人员来说就受到了“约束”,于是一些操作人员抱着侥幸心理违章作业,结果酿成事故的发生。由于操作手抱着侥幸心理所造成的事故占总事故中的比例较大。应引起广大安全、机务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3.2 物的因素

设备的技术状况以及安全装置、设施、使用的配件、材料质量等,也会对设备的安全运行造成影响 。

3.2.1设备设计上的不安全因素

一些大厂生产的品牌设备基本上都符合安全设计要求,但有的单位自制的简易设备。由于受到主观认识、技术水平、经济能力所限,很容易存在安全隐患,在采购或自制设备时要注意这一点。

3.2.2 设备配件质量不合格

一台设备由许多零配件组成,在众多的零部件中.难免有个别质量不合格的零部件装配到设备上去,成为事故的隐患,如1根质量不合格的刹车线、制动皮都会导致一场重大事故;1个有缺陷的气门弹簧会在发动机运转中突然断裂,使气门落人气缸,就会引起重大设备事故等等。

3.2.3 机械使用的材料不合格

由于材料本身不符合标准。如劣质油料就可以使机械遭受很大损坏;用不合格的翻修轮胎、不合格的钢丝绳起吊重物等,都可能引起事故。

3.3 环境的因素

由于工程施工中机械都是在高温、严寒、软地基、坡道等野外环境施工,再加上夜间施工照明不够、交通复杂等环境,容易造成事故。以上是造成设备事故和人身伤害事故的主要因素,全体员工特别是安全员、机务工作者在工作中一定要重视,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消除各种事故隐患,杜绝事故的发生。

4加强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措施

4.1构建安全管理体系

建立安全管理体系时,应充分体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以及“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一套安全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网络,纵到底,横到边,层层落实,不留死角在整个网络中应包括第一责任人、主管负责人、日常安全业务管理责任人、安全管理员、操作人员,所有成员要各负其责,措施得力。安全管理制度应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目标考核制度、安全教育培训。

4.2培养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操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爱岗,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心理稳定,身体素质好。在复杂的环境下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应变性。操作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岗前安全教育培训,做到不经培训不上岗,操作不熟练不上岗,不了解岗位可能发生事故及防范措施不上岗要在取得考核证后方可上岗操作,实行定人、定机、定岗制度。要做好操作人员劳动防护工作.安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签订安全责任合同井与经济挂钩。使操作人员具有安全风险意识,有的放矢,避免事故发生。

4.3搞好机械自身安全

首先,要制定操作人员岗位责任制,采用定期、不定期对机械进行检查审验,发现隐患,及时整改。操作人员在操作机械过程中应严格执行“三检”制度:工作前检查、工作中检查、工作后检查。工作前检查是预防,工作中检查是发现,工作后检奄足处理。其次,要保证机械各部位运转正常,缺少安全装置或安全装置已失效的设备不得使用,严禁拆除机械设备上的自动控制机构,如力矩限制器、紧急停机开关等安全装置,严禁拆除监测、指示、仪表、报警及警示装置机械周围可设立醒目的安全标志牌,用以提醒人们注意安全及发生意外时如何采取紧急措施。要根据设备技术状况制定设备报废计划,适时报废使用周期终止的设备,严禁使用淘汰及报废设备。

4.4加强机械使用环境的保护

机械停放场地应符合安全要求。机械停放位置要合理,以适应机械运动所需的空间。周围环境不应对机械运动构成危险。场地应平坦、坚实,使机械能进能出,便于在紧急情况下疏散夜间应有充足的照明,消防器材要合理布置,并在周围及机械出入口设立警示标志,冬季耍做好防冻,夏季要做好防雷电、防水,一年四季做好防火、防盗工作。

5结语

总之,工程施工中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是机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是完成好生产任务的首要条件,只有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才能杜绝或减少事故的发生,才能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