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养护要求范文

时间:2023-09-25 18:23: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道路养护要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道路养护要求

篇1

提升道路养护管理水平

我国道路建设自改革开放以来就在国际上仍处于领先的地位,在有关道路养护管理水平技术,已得到了世界权威性的广泛认证。伴随我国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新建道路和道路设施的剧增,使得环境对道路的安全影响愈来愈大。

因此,环境对道路养护管理影响应得到充分的考虑。在道路养护管理过程中,要求市政管理部门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道路养护管理把所需的材料在设计及实践阶段进行探索、研究、创新,从道路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高道路养护效率。这些不仅依赖于设计者自身,还要求设计者充分考虑在道路养护管理的各种影响因素的条件上加以改造和创新,从而更好的实现道路养护的根本目的。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城市的科学化数据分析,从而使得其具安全性、科学性,保证道路安全畅通,进而发挥其通行能力,最终使得道路养护管理与道路施工设计结合一身,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具有高性能、安全性的技术。另一方面,提升道路养护管理水平使其达到更经济、高速、更优质的要求。在普通道路养护的基础上发展未来道路养护管理,运用道路安全性养护、道路管理数据及科学化的评估报告做成道路养护方案。通过对道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检验,从而实现了道路对压力、温度的实际检测。道路养护管理对道路技术的综合性有了一定的提升,道路养护管理对实用性的要求很高,要求其适用于各种公路养护要求、气候条件、自然环境条件,而且在工程实践中,需达到较高较好的工效效果。

道路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就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而言,由于城市道路的建设发展飞速,传统意义上的、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养护管理模式,已然不能符合实际的发展要求,目前出现的问题集中在以下几点:

1.养护管理体制不顺

目前我国城市道路的养护管理,大多采用管理体制仍为事业型,不能适应社会化的城市道路大生产的商品要求;仍采用拨款方式的养护经费,不能适应经营性城市道路管理企业的要求,这些均阻碍养护管理技术水平的提升及管理机制的进一步创新。

2.养护管理运行机制落后,“重建轻养”思想极其严重

缺乏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的足够认识和有效法律约束,其多表现为对道路养护的事故责任追究不力,监管力度不严,处罚较轻;与此同时,对养护资金投入、科技进步重视等不足或不够,至今未能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

3.缺乏道路管理养护技术规范

到目前为止,针对于城市道路养护管理规范甚少,相应的养护工程支出费用缺少谨慎的核审标准,至今仍沿用一般城市对道路养护“完好率”的养护质量考核标准,不能使得城市道路的全方位养护要求得到相应满足。

4.养护科技水平含量低,养护的机械配套率不够

尽管配备了从国外引进的大功率综合性较强的养护机械的一些地方,但其仍存在注入机械适应能力差、机械性能开发不足、机械使用频率低、设备闲置浪费的严重现象;更有甚者存在着采用传统的手工作坊形式进行作业,对于引进的国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仅仅停留在试验阶段,还没推广至大规模使用。

5.养护工作人员素质水平偏低

以上的几个问题均使得城市的道路养护管理技术水平落后,严重遏制了城市道路向更安全、更快捷、更舒适、更经济等性能的方向发展,严重影响了城市道路的发展。

道路养护管理发展策略

城市道路建设的传承与发展靠的是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其对城市道路的使用功能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伴随我国城市道路的网结构日渐完善,在整个城市道路系统逐渐建立起来养护管理。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针对城市道路养护水平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针对目前存在的相应问题,不仅应得到相应的重视,更该得到相应的解决。

1.城市道路养护管理改良体制

在城市道路事业发展过程中,初期管理体制在城市道路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从中的到了甚多的经验。但这种管理体制已然不符合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无法满足对城市道路养护管理的要求。为使我国城市道路管理体制实现进一步的创新与突破,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针对我国城市道路发展产业特点和发展趋势,应优先考虑集中统一个管理原则。集中即领导权的集中,实施严格的分级管理制度;统一即有统一管理标准、统一管理规划、统一管理调度。

(2)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深入发展及开放道路养护市场,实现管理和养护的真正分离。针对用工方式和养护管理用人机制实现社会化,要创造面向建筑市场、招标施工队伍的道路养护维修机制,建立完善的竞争机制,养护管理工程实现从计划管理形式转变合同管理形式,以此来适应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工程的特点 。

(3)建立起技术专业化的养护队伍。只有专业的养护队伍才具有技术全面、精干;人员训练有素;机械配套、安全、完备;才能使得各种突发事故的抢修工作的顺利完成。

(4)养护工程的决策的实现,由经验型转变成专家系统型,养护质量评价标准应从“完好率”指标转变成综合服务水平指标。建立并完善起道路养护管理数据库,使得桥梁管理信息系统(B M S)及路面管理信息系统(P M S)和养护维修工程专家决策系统起到良好的主导作用;采用国际通行星级评价标准,对城市道路的服务水平与使用能力综合评价。

总 结

篇2

关键词:预防性养护;市政道路;养护成本;使用寿命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简单了解一下市政道路预防性养护的基本知识

预防性养护作为一种新的养护理念被提出来,它与以前的修补性养护不同,它是在道路投入使用后未被损害之前进行主动养护的一种方式。道路养护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道路使用时间的长短和道路安全行驶的可靠程度。市政道路预防性养护是指道路养护部门根据路面的状况,在道路建成初期,有计划的采取预防措施对道路路面进行养护,在保持路面结构承载能力不变的前提下,延缓路面的损害,改善路面现有的通行状况,避免道路病害进一步扩延,从而延长市政道路的使用时间,提高市政道路的质量。预防性养护更加强调预防性,树立预防性养护理念是城市进行道路养护的前提。

从预防性养护的基本概念中了解到,预防性养护改变了过去在路面受损后才采取补救措施的被动局面,把道路养护工作逐渐变为一种主动的、有计划的工作。预防性养护能延缓路面被破坏,关键在于能在最佳实施养护时机对道路进行养护,仅需要投入小额养护费用就能使路面处于良好状态,因此,预防性养护是一种经济适用的道路养护措施。但是,要做好道路的预防性养护工作,还必须把握好预防性养护的时机,树立预防性养护的理念,注重选择科学的预防性养护的技术,同时配备高技术水平的养护人员,注意新设备和新材料的使用,在保证养护质量的同时,尽力减少养护成本。

二、在市政道路管理中开展预防性养护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城市的发展也更加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了满足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城市道路修建的数量也就逐渐增加,人们对于道路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市政道路管理中开展预防性养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详细介绍在市政道路管理中开展预防性养护的重要性:

第一,有利于降低市政道路的全寿命成本。道路的全寿命成本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初期修建道路的费用,第二部分是预定分析起内可能采用的各种维修反感所发生的费用。在预防性养护阶段,能够利用较低的养护成本使道路处于良好状态,在此阶段,如果未得到及时养护,在后期的使用寿命时间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修补型养护,这一时期的养护成本的不断增加;

第二,传统的道路养护观念已经不能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的需要。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得到提高,人们对于出行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道路受到严重损坏时,再采取措施进行修补的养护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城市道路交通的需求。城市道路交通具有车流量大、人均道路面积小的特点,如果在路面破坏以后才进行维修,此时道路的结构已经被损坏,需要花费高额的成本对基层进行处理,维修的时间比较长,对于城市交通产生不利的影响。在道路维修期间,由于路况差,车辆行驶的速度本身就很慢,再加上维修占用部分道路,堵车现象更加严重。然而预防性养护的施工比较方便快捷,对道路交通影响不大;它在道路通行质量明显下降之前就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养护,有利于短期内恢复道路的通行能力,为车辆通行提供更加安全、舒适、耐用的环境。因此,相关部门必须转变养护理念,在道路良好或者刚被损害初期就采取预防性养护措施进行修复,保证道路交通的安全使用;

第三,有利于改善目前市政道路养护工作管养分开的局面。现在市政道路养护单位转变为企业,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目标,企业更加注重经济效益。养护企业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对于刚被损坏的道路往往被遗漏,为了降低养护费用支出,只去修复那些损害程度大、不得不修的道路,使政府投入道路养护的费用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采取预防性养护,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种局面,在道路损坏的初期对道路进行必要的养护,不仅保证道路的安全使用,而且延长道路的使用时间,相对地降低道路养护成本,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局面。

综上所述,在市政道路养护中采取预防性养护顺应了城市交通发展的需要,而且也逐渐受到市政道路养护部门的重视。市政道路预防性养护的关键在于选择恰当的养护时机,这要求道路养护部门必须搞清道路的修建时间和进行养护时间,制定具体的养护计划,在道路功能性能恶化之前进行预防性养护,在减少维修时间的同时节约养护成本,从而保证道路始终处于最佳使用状态。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道路养护;施工技术;微表处技术;稀浆封层技术

中图分类号:U416 文献标识码:A

道路养护是确保人们交通出行顺利的市政工程内容,道路养护质量高低直接决定了道路中是否存在质量隐患,有助于延长道路使用寿命,为人们交通出行提供更加安全的保障。但是由于种种客观因素影响,包括人为破坏、车辆冲击、雨水冲刷等因素,导致道路在使用期间出现不同程度上的裂缝问题,这些裂缝现象将严重影响到道路的使用性能,迫切需要采用更加合理有效的养护手段予以维护,防止裂缝问题恶化,提升道路维护成效,延长道路使用寿命。由此看来,加强道路养护施工中常用施工技术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后续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开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一、微表处技术在道路养护施工中的应用

在道路养护施工中,微表处技术较为常见,能够有效改善道路中存在的坑洼、积水问题,具备更为突出的抗滑性能,能够有效确保道路车辆和人员安全,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在当前道路养护施工中应用较为广泛。微表处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主要是借助专门的机械设备,根据相应比例对改性沥青、集料、填料和水等材料混合搅拌,将搅拌的材料均匀铺设在道路表面上方,以此来对道路进行养护施工。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道路养护施工中微表处技术的应用需要满足相应条件,在道路强度指数满足一定等级前提下,对道路原有的病害问题彻底解决,这样才能满足预期道路养护成效。就微表处技术在道路养护施工中的应用方法进行具体分析。

(一)养护材料的配合比

在道路养护中应用微表处技术,对于养护材料的选择是尤为关键的,养护材料配合比是否合理,原材料质量高低对于后续道路养护成效影响较大。故此,道路养护材料应该选择改性乳化沥青,适当地添加集料、填料、水和添加剂,其中选择的集料应该是具有较高硬度和抗磨性的材料,而填料则是选择硅酸盐水泥即可。原材料选好后,根据一定配合比进行搅拌,一般情况下,集料配合比在20∶12∶68,水泥的用量占集料总质量的1.5%即可,水泥用量需要严格控制,如果水泥用量过多,水化热现象可能造成道路出现大量的裂缝,从而影响到道路的使用寿命。

(二)微表处施工技术细节

微表处技术道路养护中应用,由于涉及环节较多,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微表处技术作用,应该予以高度重视。微表处技术施工中,确保道路和微表处良心粘接就需要在原有道路表面上钐刨拉毛操作,对于其中出现的废弃物及时有效地清理干净,确保道路表面干净,为后续的摊铺作业奠定基础。从道路病害问题处理角度来看,微表处施工技术在施工中,对于道路上存在的坑洼、裂缝现象应该及时进行处理,确保病害修缮后才可以进行微表处施工。

从摊铺角度来看,摊铺作业前应该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确保养护材料严格遵循比例搅拌,借助专门的机械设备摊铺作业,稀浆混合料均匀分布在摊铺箱中,车辆保持匀速行驶,混合料的体积应该在摊铺箱的1/2,道路初期养护施工完成后,需要封闭交通一段时间,促使道路摊铺后材料能够充分凝固,确保道路养护作业效果。

从养护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施工活动有序开展,根据施工情况来有选择的封闭交通,如果是在交通繁忙路段,可以选择半封闭方式,边施工边使用道路。微表处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注意混合料搅拌和摊铺作业稳定性,对于部分摊铺路段进行质量检验,测量道路养护后表面摩擦系数和渗水情况,是否满足道路养护实际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微表处技术的原有作用。

二、道路养护施工中稀浆封层技术应用

稀浆封层技术实际应用中,主要是根据一定配合比来搅拌道路摊铺原材料,借助专门的机械设备匀速摊铺作业,确保道路厚度不超过12mm即可,以此来满足道路养护摊铺作业要求。稀浆封层技术实际应用同样对道路有明确的要求,路面需要具备较强的稳定性和防渗性能,这些都是道路养护应用稀浆封层技术应用的首要前提。

道路养护施工中应用稀浆封层技术,可能出现固化太慢的问题,影响到道路养护施工效率以及正常通车,这就需要施工人员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破乳速度更快的乳液,可以有效解决此类问题,加快道路固化。此外,也可以对材料重新配比,加入适量的外加剂和水泥,这种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能随意更改。

稀浆封层技术应用在道路养护作业中,在摊铺中可能出现混合料硬化现象,一旦出现这种现象需要适当调整摊铺机行驶速度,适当地减少摊铺箱中的混合料,尽可能地在混合料水分没有过多蒸发前摊铺完成,确保道路养护效果满足实际要求。与此同时,在稀浆封层技术应用中可能由于客观因素影响,出现一系列问题,这就需要现场管理人员加强监督,一旦出现问题,及时同技术人员进行沟通,及时有效地予以解决,确保摊铺作业质量。

结论

综上所述,在市政建设中,道路可能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造成裂缝、坑洼现象,选择稀浆封层施工技术和微表处技术,可以有效提升道路养护质量,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王昌龙.简析道路养护施工中常用施工技术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1(18):1069-1069.

[2]王昌龙.道路养护施工中常用养护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0(30):696-696.

篇4

关键词: 市政道路;路面;预防性养护

Abstract: now to urban road traffic demand more and more high, road maintenance is the key, I introduced the pavement preventive maintenance is effective in the advanced road maintenance technology.

Keywords: municipal road; Pavement; Preventive maintenance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几年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猛,城市的道路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观。城市经济的发展,对城市道路交通的要求越来越高。巩固和提高城市道路的工程质量及交通服务功能,道路养护是关键。路面预防性养护是近年发展起来的行之有效的先进的道路养护技术。

市政道路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概念

市政道路路面预防性养护是指道路养护部门在城市道路路面结构良好或是路面病害发生初期,即对其进行养护,不让道路病害进一步向更深层次发展,从而达到延长路面使用寿命、保持道路完好率和平整度、提高道路质量、降低道路寿命成本、延长中修或大修期限目的的作业方式和实用手法。它与传统的市政道路养护遵循的“坏了才修、不坏不修”的原则截然不同,强调预防性。

经验表明,预防性养护能延缓路面破坏,延迟昂贵的路面大、中修和重建;其最佳实施时机应该在路面尚处于良好状况,或者只有某些病害先兆时进行,这时,仅需要投入小额费用,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是一种效益费用比非常良好的养护措施。

市政道路预养护作业的必要性

对道路采取预防性养护,有利于降低道路的全寿命成本。道路全寿命成本,不仅考虑初期修建费和该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还应考虑预定分析期内可能采用的各种维修方案所发生的费用,这些方案包括各种养护和改建措施的不同组合。一条质量合格的道路在使用寿命前75%的时间内性能下降40%,这一阶段称之为预防性养护阶段,如未得到及时养护,在随后12%的使用寿命时间内,性能将再下降40%,从而造成养护成本大幅度的增加。通过对几十万公里不同等级公路的跟踪研究和大量的养护维修实践,调查统计得出,每投入1元钱预防性养护资金,可节约3~10元后期矫正性养护资金的结论。整个路面使用周期内进行3-4次的预防性养护,可节约养护费用45%-50%。

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出行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当道路严重损坏时,再采取措施进行养护的“反应型养护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城市经济发展和道路交通的需求了。必须转变工作思路,防患于未然,在道路状况良好或是病害刚出现的早期就采取预防性养护的措施进行修复,以保证城市道路的完好和交通安全。

传统的道路养护理念、方式与城市交通拥挤的现状不相协调。城市道路交通的特点是车流量大,人均道路面积小。等到路面破坏后才考虑维修,此时的道路由于已经发生了结构性的损坏,需要对基层进行处理,维修时间长占用道路造成交通拥堵;而且在维修前,由于路况差、行车颠簸,车辆通行的速度受很大限制,道路原本提供的交通流量无法充分发挥而易造成拥堵。预防性养护大多通过对道路面层处理的方式来起到对道路补强的作用,施工方便快捷,对交通影响小;通过对路面预防性的养护,在道路行驶质量明显下降之前就采取措施恢复道路通行能力,就能给道路用户提供机动性大、拥挤少且更加安全、舒适和耐久的路面。

市政养护作业实行管养分开的改革。现在养护作业单位转制为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经济效益替代社会利益成为它的第一追求。养护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对那些刚出现的道路早期病害往往采取忽视的态度,以降低养护支出,而仅仅修复那些已经发展为深层次的、不得不修的病害,养护资金效益费用比较低,政府投入养护经费追求的道路平整的养护目标越来越难实现。摈弃“坏了才修”的传统理念,实行预防性养护,在道路损坏的初期对病害进行修复,既保证了道路的完好平整,又延长了道路使用寿命、有效降低了养护维修成本,必将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常用的市政道路路面预养护手段

灌缝。由于不均匀沉降、施工搭接、过大荷载、温度变化及反射裂缝等原因,路面在使用一定时期后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射裂缝;路面开裂后,路表积水在高速行车的作用下,顺着路面裂缝渗透反复侵蚀沥青和集料的界面直至击穿面层破坏路基。为了防止裂缝扩展引起基层的进一步损坏,应及时对裂缝进行灌缝处理。

就地热补。针对路面出现的局部破坏如裂缝、坑塘、松散、龟裂、拥包、沉塘等病害,可以采取就地热补的方法。过去通常的做法是将破坏区域的旧沥青混合料全部清除,然后用热沥青混合料重新填入压实,这种修补方法由于冷接缝,冷热相间的沥青边缘会留下缝隙的隐患,一旦碾压不到位会使路面在短时期内再次受损,且大量的旧沥青混合料被废弃,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环境污染。目前,可利用各类红外线养护修补设备,对损坏的沥青路面就地加热修补,不仅节省工时,实现快速修补,还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旧沥青混合料,保护了环境。

稀浆封层。沥青稀浆封层是近年来国内外发展较快的一种新的封层技术。它可以有效地治理路面的裂缝,提高路面的平整度和防水、防磨、抗滑的能力,具有施工快、造价低和节能等优点,主要起改善、恢复路面表面功能的作用,尤其适于用作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

路面再生密封。在频繁交通荷载和温度胀缩的反复作用下,沥青会发生老化,油份逐步向胶质、碳质转变,各项性能指标下降,可采用沥青路面再生密封剂对路面进行涂刷,补充沥青组从中的油份,恢复老化沥青的活性,恢复路面性能。

沥青混凝土罩面。城市道路与高速公路不同,地下埋设了各类管线,管线沟槽由于压实度不足、新老基层不成板体等原因,往往会发生沉降不均匀等现象,造成各类路面病害。为了维持道路平整度及标高,可以根据需要对原路面进行铣刨加罩。

结束语

市政道路预养护这项技术的关键在于养护时机的选择。市政道路预防性养护时机的选取应基于路面的功能性能(路面结构性能良好的情况下),市政道路养护管理者必须弄清道路功能失效的时间,在路面功能性能加速恶化前进行预防性养护,一旦结构损坏发生,预防型养护措施就不再是可行的选择。及时地采取预防型养护措施将大大减少交通延误时间,延长路面的服务寿命,这也就意味着节约了资金和保持良好的道路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元顺,董建平.如何保证市政排水管道工程的施工质量[J].山西建筑,2006.

篇5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面;预防性养护

近几年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猛,城市的道路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观。城市经济的发展,对城市道路交通的要求越来越高。巩固和提高城市道路的工程质量及交通服务功能,道路养护是关键。路面预防性养护是近年发展起来的行之有效的先进的道路养护技术。

市政道路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概念

市政道路路面预防性养护是指道路养护部门在城市道路路面结构良好或是路面病害发生初期,即对其进行养护,不让道路病害进一步向更深层次发展,从而达到延长路面使用寿命、保持道路完好率和平整度、提高道路质量、降低道路寿命成本、延长中修或大修期限目的的作业方式和实用手法。它与传统的市政道路养护遵循的“坏了才修、不坏不修”的原则截然不同,强调预防性。

经验表明,预防性养护能延缓路面破坏,延迟昂贵的路面大、中修和重建;其最佳实施时机应该在路面尚处于良好状况,或者只有某些病害先兆时进行,这时,仅需要投入小额费用,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是一种效益费用比非常良好的养护措施。

市政道路预养护作业的必要性

对道路采取预防性养护,有利于降低道路的全寿命成本。道路全寿命成本,不仅考虑初期修建费和该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还应考虑预定分析期内可能采用的各种维修方案所发生的费用,这些方案包括各种养护和改建措施的不同组合。一条质量合格的道路在使用寿命前75%的时间内性能下降40%,这一阶段称之为预防性养护阶段,如未得到及时养护,在随后12%的使用寿命时间内,性能将再下降40%,从而造成养护成本大幅度的增加。通过对几十万公里不同等级公路的跟踪研究和大量的养护维修实践,调查统计得出,每投入1元钱预防性养护资金,可节约3~10元后期矫正性养护资金的结论。整个路面使用周期内进行3-4次的预防性养护,可节约养护费用45%-50%。

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出行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当道路严重损坏时,再采取措施进行养护的“反应型养护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城市经济发展和道路交通的需求了。必须转变工作思路,防患于未然,在道路状况良好或是病害刚出现的早期就采取预防性养护的措施进行修复,以保证城市道路的完好和交通安全。

传统的道路养护理念、方式与城市交通拥挤的现状不相协调。城市道路交通的特点是车流量大,人均道路面积小。等到路面破坏后才考虑维修,此时的道路由于已经发生了结构性的损坏,需要对基层进行处理,维修时间长占用道路造成交通拥堵;而且在维修前,由于路况差、行车颠簸,车辆通行的速度受很大限制,道路原本提供的交通流量无法充分发挥而易造成拥堵。预防性养护大多通过对道路面层处理的方式来起到对道路补强的作用,施工方便快捷,对交通影响小;通过对路面预防性的养护,在道路行驶质量明显下降之前就采取措施恢复道路通行能力,就能给道路用户提供机动性大、拥挤少且更加安全、舒适和耐久的路面。

市政养护作业实行管养分开的改革。现在养护作业单位转制为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经济效益替代社会利益成为它的第一追求。养护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对那些刚出现的道路早期病害往往采取忽视的态度,以降低养护支出,而仅仅修复那些已经发展为深层次的、不得不修的病害,养护资金效益费用比较低,政府投入养护经费追求的道路平整的养护目标越来越难实现。摈弃“坏了才修”的传统理念,实行预防性养护,在道路损坏的初期对病害进行修复,既保证了道路的完好平整,又延长了道路使用寿命、有效降低了养护维修成本,必将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常用的市政道路路面预养护手段

灌缝。由于不均匀沉降、施工搭接、过大荷载、温度变化及反射裂缝等原因,路面在使用一定时期后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射裂缝;路面开裂后,路表积水在高速行车的作用下,顺着路面裂缝渗透反复侵蚀沥青和集料的界面直至击穿面层破坏路基。为了防止裂缝扩展引起基层的进一步损坏,应及时对裂缝进行灌缝处理。

就地热补。针对路面出现的局部破坏如裂缝、坑塘、松散、龟裂、拥包、沉塘等病害,可以采取就地热补的方法。过去通常的做法是将破坏区域的旧沥青混合料全部清除,然后用热沥青混合料重新填入压实,这种修补方法由于冷接缝,冷热相间的沥青边缘会留下缝隙的隐患,一旦碾压不到位会使路面在短时期内再次受损,且大量的旧沥青混合料被废弃,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环境污染。目前,可利用各类红外线养护修补设备,对损坏的沥青路面就地加热修补,不仅节省工时,实现快速修补,还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旧沥青混合料,保护了环境。

稀浆封层。沥青稀浆封层是近年来国内外发展较快的一种新的封层技术。它可以有效地治理路面的裂缝,提高路面的平整度和防水、防磨、抗滑的能力,具有施工快、造价低和节能等优点,主要起改善、恢复路面表面功能的作用,尤其适于用作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

路面再生密封。在频繁交通荷载和温度胀缩的反复作用下,沥青会发生老化,油份逐步向胶质、碳质转变,各项性能指标下降,可采用沥青路面再生密封剂对路面进行涂刷,补充沥青组从中的油份,恢复老化沥青的活性,恢复路面性能。

沥青混凝土罩面。城市道路与高速公路不同,地下埋设了各类管线,管线沟槽由于压实度不足、新老基层不成板体等原因,往往会发生沉降不均匀等现象,造成各类路面病害。为了维持道路平整度及标高,可以根据需要对原路面进行铣刨加罩。

篇6

关键词:道路养护;工程管理;概念;特点;分类;要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 U41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道路养护管理是对道路质量保持长期效用的关键。在道路养护管理过程中需要进行的专业性工程设计管理也很多。道路养护工程管理不能单纯停留在技术层面,而是要从资金、设备、管理人员、管理模式、运营模式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将道路养护工程不断完善,是实现我国道路管理工作良好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道路养护工程概念及特点。

(一)道路养护工程概念和分类。道路养护工程管理就是对道路的保养及维护的管理系统。就是通过一些管理数据及道路评测系统,对道路进行保养和维护,及时恢复破损地方,保证道路路面平整畅通,路面设施完好,达到行车安全、舒适、节约运输费用和时间的目的。一般分为小修保养、中修工程、大修工程和改建工程四种,养护的种类分为路面养护、路肩养护、路边养护、人行道养护、桥梁和交通服务设施养护。

(二)道路养护管理的特点。一是道路养护作业具有强制性特点。根据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第四章规定,公路管理机构应该按照上级主管部门规定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对道路进行养护特点,保证道路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它具有强制性措施。二是养护道路具有复杂性和不便性。城市道路错综复杂的特点显而易见,车辆昼夜不断,涉及道路维护保养就涉及车辆疏导问题,乡间郊区道路往往单条线路,维修道路多数需要重修临时道路。三是养护养护对象具有广泛性、全面性特点。不仅仅是路面平整的修复,更重要的是路基、桥涵、绿化、交通附属设施,包括路灯、路标、路牌、路障等,都属于道路养护管理工作的范围。四是道路养护作业措施的专业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不仅要对道路工程实施养护,还要及时进行修复,养护和修复除了需要具备机械化、专业化的技术外,更要注重新工艺和新材料的研发,在养护检测手段上,也要不断研发现代化检测设备。养护管理工作设计领域宽,较高科技含量和复杂的工艺水平。五是投入量大、人员素质高要求。因为道路养护工作量大,要求所投入的量更大,包括先进的技术标准、成熟的技术方案、高质量的服务水平等,养护工作管理者要求素质更高,能对构成的方案和措施熟悉,以便更好地进行公路养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道路养护工程管理要点。

(一)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养护与建设管理同等重要思想。道路养护也是建设工作的延续,对道路进行良好的维护和保养,可以有效的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同时可以降低养护使用成本。在十二五时期,国家将道路养护工程列为道路建设和管理同等重要工作,也是建设向养护转变的过渡期,同时,也受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在思想根源处消除对道路养护的误区,将思想提升到“建设是发展,养护是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上来,进一步提高道路疏通能力,努力达到公路“更畅通、更安全、更高效”的目标要求。

(二)加快机械化养护管理进程,精减合并,统一管理。目前,道路养护由传统的人工笨方法,发展到机械化养护,这符合发展的需要,机械化养护在成本、材料、时间、人工等方面都很大程度地得到提升。同时,机械化养护的不断发展,能精减合并一些养护机构,降低养护成本,把更多的资金用在道路养护上来,提高了养护功效和质量。

(三)做好养护施工的安全管理。

1、加强养护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由于一些养护工人大多数来自农村或山里,没有受过专业养护方面知识培训,不仅对养护专业知识掌握差,而且,更重要的是对养护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保护意识差,这就需要对养护施工人员进行安全配需教育。在安全培训内容上,要选择与道路维护有关的安全培训教育,从道路养护工作存在的危险因素到防范措施和紧急事故应急措施,都要进行系统培训。在教育方式上,采用岗前培训、日常培训和特殊培训多种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让培训人员时刻牢记“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正确观念,同时采用安全例会等形式进一步加强养护施工人员安全教育。

2、对道路养护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一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因为施工地点是道路,施工人员必须要穿戴安全标志服,在道路封闭时要确保过渡区的长度,并按规定设置标识,并保证标识放置明显位置。夜间施工时必须放置放光标志,施工人员穿戴反光标志服,并及时排查,清理路面上废弃物件;二是对施工作业车辆安全管理。对养护施工作业车辆必须佩带明显、醒目的施工作业标志,对养护车辆办理特殊作业车辆施工证,作业车司机要具有丰富夜间施工经验,保证车辆夜间施工现场安全;三是养护设备的安全管理。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对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特殊工种的资格证书,并对所操作的机器熟练掌控,并定期对施工设备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施工期间养护设备安全使用。四是养护安全信息管理。要定期不定期地掌握所辖路段的养护施工信息,坚持路况巡查制度,对影响到交通安全的施工作业,要及时汇总报到上级部门,并认真梳理做好记录。

(四)做好养护资金的规划和使用,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养护资金投入。由于道路维护和保养需要长时间的投入,尤其在北方城市道路养护,冬季天寒地冻,四季温差大,道路损坏机率大,不利于道路维护,也大大增加道路养护费用的支出。那么,只靠上级拨款进行公益养护,资金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养护资金合理规划及多渠道筹集资金两个方面解决难题。一是由被动的养护变为主动的养护。在平时,道路出现严重损坏现象时才进行修复,这样造成修复成本大大提高,如果我们要经常巡视道路情况,及时发现破损迹象,从小处抓起,会降低维护成本。二是多渠道组织精兵强将跑项目、争计划,开拓市场,筹集资金。

结语

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各行各业都需要基础设施的完备。道路作为基础性的国家建设,在经济发展中,起到关键的保障性作用。做好道路养护工程,是对社会稳定和经济进步的重要保证,是协调经济与社会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举措。完善道路养护工程可以为提升我国道路修建水平提供现实的依据,对于道路修建工程的技术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冻,浅谈高速公路养护施工质量管理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05期。

【2】栗慧龙,吴兵,夜间道路养护作业施工管理决策影响因素分析[J],公路工程,2007年04期。

【3】杨艳群,郑新夷,陈少惠,城市道路养护作业对驾驶员安全驾驶的影响[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年02期。

篇7

关键词:新农村 道路绿化 养护

Abstract: based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rural roads to planning, for the villagers to provide the good life and production environment,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condition of the farmers with green interest requirement, optimal selection in economic forest tree to green, formulated the "who maintenance who profits" maintenance system, make the countryside road greening the comprehensive benefit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 new rural roads virescence maintenance

中图分类号:G812.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新农村道路绿化的建设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村民渴望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活条件,提高自身素质的要求。尊重村民意愿适地适树地对农村道路绿化进行的规划和改造,也是对村民生活质量、身体健康、经济收入的改造。

一、农村道路绿化特点

农村主要道路一般为三级或三级以下公路标准,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较少,铺筑高级或次高级路面,路面结构多为路堤式道路两边为排水明沟。次要道路多为砂土路,一般不设专门的排水沟渠主要靠地形排水。道路两侧堆放的杂物或垃圾,绿化空间十分有限[1]。现有的绿化植物由于没有专人进行规划和养护管理,长势杂乱,多数有病虫害且景观效果极差。

二、农村道路绿化规划原则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2],改变脏、乱、差,优化美化村镇交通环境,根据农村道路特点制定绿化原则。

2.1以人为本原则

农村道路绿化建设的受益主体是当地村民,所以当地村民对于道路绿化建设有自己的要求及建议,如:门前一棵柳,珍珠玛瑙住家走;门前有棵槐,金银财宝往家来。受此类传统观念的影响多数农民都认为门前植柳、槐比较好。所以在选择道路绿化树种的时候要尽量遵从农民的传统,以达到真正的为民着想,只有农民认可了才能更好的建设和维护道路绿化。

2.2尊重生态原则

植物的生长习性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决定了其生态要求,因此,道路植物配置必须将生态原则作为基本原则,满足植物正常生长的需要。既要注重选择乔木、灌木及地被植物,形成多样性,也要注重乔灌草多层次搭配,形成植物生态景观群落。另外,配置时采用乔、灌、藤、花、草的多层次结合,使其根系分布在土壤的不同的深度,也减弱了植物根系对肥力的竞争。合理布局不同花期且花期较长的灌木树种是对主要树种和道路景观的补充。藤本植物可布置在不同的层次和空间,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草本花卉、草坪和其它地被植物具有品种繁多、花形花色艳丽的特性,极具渲染特点,往往在道路两侧进行布置,或成丛布置成各式模纹花坛,或做成各种立体造型,形成丰富多彩的多层次道路景观。

2.3适地适树原则

不同的农村富裕程度不同,道路绿化的条件也不同,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实际道路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绿化措施。尽量做到一路一景,交通繁忙的路段尽量选择抗污能力强的乔冠搭配,即能形成连续植物景观带又可以有效防止道路上灰尘扩散;道路较窄的路段选用分支点高的树种单侧种植,即丰富了道路景观又方便了交通;靠近农田的道路尽量选择分蘖能力差,深根性的树种,即不和农作物争抢养分,又可以为劳作的农民休息时遮荫;靠近建筑的道路采用藤本植物进行立体绿化,在炎炎夏日为建筑穿上一件清凉的外衣,既能起到隔热效果又增加了绿化面积丰富了农村道路景观。根据道路可绿化用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绿化方针。

2.4效益兼顾原则

2.4.1经济效益

在进行绿化规划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绿化建设的经济意义,尽量能够达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的道路绿化区域种植经济林木,如苹果树、桃树、栗子树等等,在解决道路绿化的同时还可以为村民创造一部分经济收益,另外得到收益的农民会更好的管理好这些绿化植物。良好的绿化环境整洁的村容村貌,不但能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也为招商引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能进一步带动农村经济迈向新台阶。

2.4.2社会效益

农村道路绿化不仅能给农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还能形成一定的社会效益,绿树夹阴花团锦簇的道路给村民创造了一个清洁优美的环境,也给村民们一个暗示,启发人们更加珍惜和爱护这个环境,启发人们积极向上,促进人们改掉不良的习惯[3]。随着新农村的建设,农村环境会变的越来越好,路边随处可见的垃圾堆、臭水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满眼苍翠,村民们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也被潜移默化的培养了起来。多样化的道路绿化植物不但陶冶情操,还能增长知识,加强了人际交往,为构建和谐富裕的现代化农村创造有利条件。

2.4.3生态效益

根据农村特点规划的道路绿化,尊重自然的客观规律,组建保健型植物群落,在村子的主干道上选用乔(银杏、国槐)灌(水蜡、小檗)搭配,丰富绿化层次阻拦道路灰尘扩散;村内道路主要选用经济类乔木(枣树、梨树)和花灌木(毛樱桃、榆叶梅)搭配[4],春观花,夏乘凉,秋观果,三季美景尽收眼底;房前屋后的道路选用枝疏叶大的落叶乔木和小灌木搭配,夏季叶大遮阴,冬季疏枝透光。合理进行植物配置产生一定的生态效益,适地适树,见缝插绿的道路绿化把乡间道路变为绿色走廊,引来了更多的禽类和昆虫,丰富了生物群落的结构,还起到了防风、防尘、降低噪音、吸收有害气体[5]。

三、农村道路绿化养护

农村道路绿化改变了村容村貌,要想使绿化植物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我们必须采取长期的绿化养护。

对于公共道路部分的绿化由村委组织养护人员进行日常养护,并制定相应的道路绿化养护条例,如有破坏道路绿化的现象,包括家养的牲口啃食树杆、树叶,往绿化区域倾倒生活垃圾,故意毁坏绿化苗木等现象,村委视其破坏程度对其进行相应的惩罚。

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日常养护的培训,包括日常修剪、除草、浇水,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并制作绿化树种养护手册,介绍各种绿化植物的生长习性,在全村普及绿化养护知识,使养护更科学。

对于房前屋后的各种经济类绿化植物的养护主要由受益人承担,田间地头的绿化植物养护由村民认养,明确“谁养护谁受益”,使日常的绿化养护和村民的利益联系起来,激发大家的养护的积极性。

结论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深化,农村道路绿化也受到了各乡镇领导的重视,结合农村道路特点,尊重村民意愿,考虑村民的利益与要求,本着服务村民、美化村貌、进行合理的规划与改造,制定完善的绿化养护制度,学习先进的养护知识,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更好的养护道路绿化,使农村的综合效益得到改善和提高,使村民在享受良好环境的同时能得到更多实惠。

[1].戴学珍,樊绯,霍冉.新农村绿化建设问题探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2(1).

[2].邱尔发,王成等.我国新农村人居建设[J].中国城市林业,2008(6).

[3].贺振,徐金祥.园林绿化效益的评估与计量[J].城市,1993(2).

[4].李茂才. 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分析探讨[J].中外建筑,2008(9).

篇8

―、引 言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道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道路养护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任务越来越繁重。早期通车的城市道路已经进入大修期。在各种各样的管理问题中,养护作业的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道路的服务水平,影响到社会的经济效益,受到社会各界重视。然而,道路的养护作业由于受到城市道路快速行车的影响,经常面临着极大的安全隐患。为了促进道路养护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不断提高养护管理水平,我们对道路养护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二、道路养护管理的特点

1 养护工作的及时性

由于我国道路是属于国家基础设施,因此,必须经常保持道路的完整状态,及时修复损坏部分,保证行车安全、畅通、舒适,以提高运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养护工作的任何懈怠和疏忽,不仅会对道路及其设施本身造成潜在危害,也会对道路行车的驾乘人员构成严重生命威胁。

2 养护作业的危险性

城市道路行车密度大,快速行车时,驾驶者的动视力下降,视野变窄,这也不利于养护作业的安全。驾驶员长时间疲劳驾驶、违章超车、酒后开车、超载行驶,特别是违章超车对养护人员的安全危险性极大。养护作业具有较大的危险性。

3 养护对象的广泛性

道路的养护对象除路面及其沿线附属设施之外,还应当包括交通工程设施,监控、通信、照明设施,绿化、环保、园林设施,棚亭建筑设施,以及各种生活服务设施等等。这些设施的养护和管理几乎涵盖了建筑、园林、机电、机械、计算机等多种专业,形成了一个内容广泛、互有联系、缺一不可的综合养护体系。

4 养护的高成本性

道路养护标准较高、机械规模及使用比例较大,成本较高。同时施工工序复杂,我们应不断探索和推行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技术。[1]

三 道路养护管理的常见问题

1 道路养护管理的相关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国道路养护管理行业没有规范一部完整、专门的法规,有关道路管理的法律条文大多参见于《公路法》、《公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当中,而且强行性、授权性规范较少,主要是基于交通主管部门的职责和义务,公路管理法律依据不足,造成了道路“想管而管不了”的局面。

2 路政管理执法力度不强

路政管理执法作为国家行政执法中的一部分,具有强制性的约束力,其规定是硬性的规范。但在道路管理中,制止、清除道路及道路控制区内的私搭乱建、乱摆乱放、乱贴乱画等各种侵路违章行为时,路政人员执法力度明显不强,普遍现象是查处不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起不到威慑作用,严重影响执法效果,从而阻碍了道路的安全畅通。按照现行的《公路法》规定,对违法设施和非公路标志应由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强行拆除,对其他违反路政管理法规的行为人员则采取“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责令恢复原状”等行政强制执行手段。然而受一些客观条件制约,一些路政管理人员不主动争取同其他执法部门相互协作和配合,只是片面抱怨法规缺陷,对违反《公路法》规定的行为不能及时进行适当的处罚,从而制约了路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 监控管理系统覆盖不全面

近年来,我国城市道路的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道路路网结构。由于道路建设期一般较长,其增长速度远远跟不上车辆的急剧增长,使得交通状况日益恶化,随着交通量的日益增大,以及一些运输企业和个体运输户为了个人利益,不顾公路的承载能力,私自超装超载和改装车辆,这些超限运输车辆对公路造成了巨大的损害,严重影响了公路的使用寿命。导致道路运营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加剧了交通事故的严重性。这几乎是所有城市的通病。因而在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建立功能完善的交通监控系统是改善目前交通现状的有效解决方法。通过交通监控系统,可以加强交通管理,提高现有道路的通行能力,协调处理突发通事件,缓和交通阻塞,从而进一步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4 养护管理模式相对落后

目前我国道路养护管理运营管理模式有两种,一种是按企业经营方式进行管理,另一种是按事业单位模式管理,大部分道路养护管理单位是按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导致管理经费不能按时足额到位,给道路养护管理带来一定困难。而且由于管理模式相对落后,道路养护管理单位薪酬制度差别很大,不能实现同工同酬。

5 道路养护管理体制不完善

道路养护管理体制深层次的矛盾还没有取得根本性的解决。政出多门、职责交叉,再加上道路资产管理不顺,对投融资体制改革出现的新情况缺乏深入的研究和经验,直接影响着交通行业履行行业管理职能。在计划经济模式下形成的公路养护体制,由于其机制的局限性,造成养护生产部门缺少生机和活力,职工积极性受到压抑,劳动生产率低下,发展后劲不足,已成为严重制约养护水平提高和公路事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四、解决道路养护管理问题的对策

1 提高思想认识

继续提高认识,有效落实养护管理工作建设是发展高速公路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在我国道路路面早期损坏严重和车流量迅速增加以及重型超载车辆比重过大的特殊情况下,做好及时有效的养护管理工作,减轻路面损坏,延长公路使用寿命,这不仅是公路工程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意义重大。首先从思想认识上要贯彻落实“建养并重”的方针,切实扭转长期重建、轻养、轻管理的倾向,增强做好养护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其次要从行动上落实各项养护管理措施,做到领导力量到位,养护资金到位,养护组织到位; 再次要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强督促检查。

2 积极推进体制改革

道路养护体制改革是大势所趋,从根本上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符合人们的长远利益。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减人增效、下岗分流不可避免摆在了广大职工的面前,这必然会给部分职工带来暂时的困难。我们应为帮助职工克服困难,渡过难关,帮助职工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谋职业的能力,同时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利用各地、各单位的地域及行业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探索出一条多种经营、以副养主的新路子。在养护体制改革过程中,我们应积极协助改企后的养护公司迅速建立起符合企业化运作的管理制度,尤其是在财会制度、工资制度和用人制度等方面。通过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和制度,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达到了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实现了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各方面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使企业充满生机与活力。就养护管理而言,当务之急是切实加强行业管理,落实管理职能,充实管理力量,切实把养护管理工作做好,抓出成效。

3 大力推进科学养护制度

实施预防性养护制度,是发达国家道路养护管理的一条基本经验。目前,我国还没有真正把城市道路预防性养护提到日程上。因此,①要加强对预防性养护制度内涵的研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预防性养护工作总框架; ②是加强道路养护管理系统建设,利用信息技术实施科学养护管理,采取有力措施,一手抓系统研发,一手抓实际应用,向着开发的深度和应用的广度发展,推进养护管理方式的转变; ③是针对我国城市道路路面损坏特点,抓紧预防性养护技术研究,尽快形成我国城市道路养护的基本措施和成套技术[2]。

4 规范养护标准体系

我国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工作开展时间较短,经验不足,养护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处于初级阶段。基层反映较多的问题是规范体系不完善,内容不全面,操作性较差,养护维修工程的很多方面无标准可依,无规范可循。如大修类工程不得不参照建设规范行事,直接影响着养护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应在总结我国道路养护管理技术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成熟的养护技术和经验,抓紧推进城市道路养护管理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尽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规范体系。同时建议养护标准规范建设推行国家和省两级管理制度,允许并指导地方在国家标准规范体系的框架下,从当地实际出发,建立更适合当地特点,更具操作性的标准规范系统,不断提高养护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篇9

关键词:城市道路;养护管理;质量控制

1 导言

城市道路养护工作对于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意义重大,目前,城市道路养护工作技术和能力要紧跟时代步伐,按照先进国家的管理水准和技术要求进行相应的改革,建立法制化、规范化、和谐化的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工作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加速发展。

2 道路养护工作概述

2.1 道路受损原因

道路建成以后,由于受到其上通过车辆以及其他某些因素的影响,其难免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道路受损的原因很多,从大的方面主要分为人为和自然两种原因。人为原因主要包括道路建设质量存在缺陷、道路管理工作不善、人为破坏道路以及由于车辆在其上行驶造成的损害比如超载沉陷、路面松散、路面突起等。自然原因主要是指因为某些不可抗力对道路造成的损害,比如地震、火山喷发、地陷、泥石流等各种自然灾害等对道路造成的损害。

2.2 道路养护目的

道路养护主要是对正常使用的道路进行保养和维护,以提高使用性能和安全;对出现问题的道路进行修复和管理,延长其使用寿命,减少道路建设的资金投人;并且,日常道路养护还会对路面进行清洁打扫,清除那些影响交通安全的障碍,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3 道路养护方法

进行道路养护时,要根据损害特点以及道路的实际情况,经过科学研究,采用合理的养护方法对问题道路进行养护,确保养护方法的效果,保证道路修复后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我国拥有基本健全的道路网格网络,因此道路养护方法也很多,经过总结研究,道路养护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清扫路面,保持路面整洁的基本养护;对路面车辙、破裂、松散、啃边、沉陷、坑槽等公路病害进行修复;根治路面翻浆等。根治路面翻浆是最为复杂和耗时的工程,在进行实际修复时可以采用打砂桩或者换土法进行。

3 城市道路养护管理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养护管理体制不顺

目前许多城市对于城市道路的养护管理,仍旧采用事业型管理体制,通过政府机构拨款的形式实施道路养护管理。这种管理体制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化城市道路大生产的需求,事业型的管理体制,使得许多偏远地方的病害路段难以得到养护,而管理经费依靠拨款进一步的制约了道路养护,使得许多道路养护工作难以落实,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出现经费有限的难堪局面。

与此同时,缺乏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的足够认识和有效法律约束,其多表现为对道路养护的事故责任追究不力,监管力度不严,处罚较轻;这些问题均阻碍养护管理技术水平的提升及管理机制的进一步创新。

3.2 整体水平低

目前城市道路道路养护管理工作机械化设备使用有限,而和信息化技术使用更是有限。管理模式也很落后,道路监控管理系统不能达到全面覆盖,同时管理人力有限,面对超过道路增长幅度的车辆增长幅度,往往疲于应付,对于出现的问题很难做到全部彻底的解决。而对道路养护管理企业的管理,存在事业单位组织管理模式和企业管理模式,这两种管理模式都存在信息传递不畅、沟通障碍明显等问题,导致资金支持不够及时,缺少力度,此类企业同工不同酬现象比较严重,对于资历有限、地位有限但能力较强的员工很容易形成打击。

3.3 缺乏道路管理养护技术规范,养护科技水平低

现阶段,许多城市对于城市道路养护没有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养护管理规范,仍旧沿用传统的“完好率”养护质量考核标准,使得许多城市道路得不到全方位的养护。与此同时,对于引进的国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仅仅停留在试验阶段,还没推广至大规模使用。许多城市虽然引进了一些先进的道路养护机械仪器,但对于机械的使用适应能力差,对机械的性能开发不全面,致使机械本身的使用价值没有得到良好的体现,还有城市由于经费有限的原因,对于道路养护仍采用传统的手工作坊进行作用,养护科技水平极低。

4 解决城市道路养护问题的对策

4.1 扩大资金筹措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针对我国当前在城市道路养护和管理中出现的资金短缺问题,首先要拓宽资金筹措渠道。我们可以通过土地有偿使用的方式来获取一定资金;也可以有选择性的将部分道路基础设施进行出租;或者合理收取各种道路占用费用;还可以向省级或者国家申请城市道路管理专项资金等。当获得相应的道路养护管理资金后,要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合理规划, 尽量花费最少资金, 取得最好效果,同时这也是节省经费的有效方法。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管理;对道路养护方案及变更进行严格审批;加大新科技的投入, 使用新工艺新材料;提高管理人员的道路养护决策水平等等。

4.2 加大现代化科技投入,实现道路养护管理信息化

要加大科技在道路管理中的应用,采用电子化的方式对道路档案信息进行收集和存储。利用电子档案准确性高、系统性强等特点,可以及时、快速的对道路管理信息数据进行查询,从而为道路规划、设计和施工等环节提供数据支持,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同时要对道路使用性能进行及时监测和有效评价,通过对动态数据信息的分析,进而采取合理养护管理措施。另外通过利用高精度传感器、雷达技术、R S 以及GPS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实现从人工检测向自动化检测方向发展,使对城市道路质量的检测、评估和病害分析更加快捷、准确。

4.3 统一道路养护标准

各级政府和道路管理部门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明确道路养护的标准,对道路养护范围、目标以及相应的工作制度、资金筹措方式和应用都应进行规定。另外,各级政府和道路管理部门还应制定一套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并贯彻落实,做好道路养护的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确保道路养护工作的严格执行。最后,各个基层组织应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组织全体人民参与到保护道路、减少道路损坏、积极配合道路养护工作中来,培养人民保护道路、爱护道路的良好道德品质。

4.4 提高养护管理人员素质

人是道路养护管理工作中的决定因素,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养护管理人员队伍,要做好养护管理工作就成了句空话。随着城市道路结构体系日趋复杂,道路养护管理采用信息化、数字化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养护管理人员的素质也需不断提高。所以,要加强城市道路管理养护各级各类人员的培训,要加强对各级管理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技术培训提高对城市道路养护管理的认识水平,掌握城市道路检测维修及病害处理的一些基本方法。还要经常组织人才培训,对专职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结语:城市道路对于国民经济建设和人们出行安全意义重大,因此一定要重视对城市道路的养护和管理。我们要站在时展的高度, 针对我国当前在道路养护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不断探索和研究,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城市道路管理制度和办法,提高城市道路的安全性和流畅度,为人们出行营造一个良好交通环境,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琪.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问题及养护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2.

篇10

关键词:市政道路;维修工程;造价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23 文献标识码: A

市政道路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它直接影响着老百姓与国家的利益[1]。近年来,随着市政道路建设的发展,其存在的质量问题也不断呈现,无形中增加了道路维修与养护的成本,所以做好维修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非常重要。也就是说为了提高道路维修养护资金的使用效率,需对市政道路维修工程的造价成本进行控制,并强化造价管理。

一、关于市政道路维修养护的概述

1.1内涵

所谓的市政道路维修养护指的是为了消除或避免道路病害而采取的维修与经常性的保护、保养措施,以保证完好的道路结构,以及确保道路的稳定性、安全性、舒适性、平整度、强度及使用期限,进而使道路的通行与运输功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2]。

市政道路维修通常包括:改扩建、大修、中修与小修(日常维护),其是以道路评定的等级结果为划分依据的,而等级的评定是由管理部门根据该城市的道路养护维修规范,及具体的城市道路技术检测结果而规定的。

1.2特点

相比一般的建设项目,专项工程即改扩建、大修、中修的建设流程与造价管理方法无差别,所以本文研究的重点是日常维修养护即小修工程的造价管理问题。较之常规的建设工程,其具有以下特点:

(1)维修工程量小,维修地点分布零散,损耗的材料、机械多,点工项目较多,人工多、人工费高。

(2)施工时间短,一般情况下,只需几小时或是几天即可对道路的损坏部分修补、养护完毕。

(3)施工过程易受到交通因素的影响与干扰,为保证道路交通的通车,通常都是在交通未封闭即顺畅的情况下进行维修与养护工作,故常出现赶工的情况,窝工费用增加。

(4)修补道路路面是市政道路维修养护工程的主要工作内容,所以其属于单项工程,造价较低,进行工程结算时,一般采取合零为整的结算方法,统一将不同的路段维修工作内容合并起来计算价钱,或是根据时间周期进行结算。

(5)施工过程会直接影响到市民的日常生活,故要求文明施工。干扰维修养护工作的因素较多,实施的防护措施也多,故非主体性造价即进行文明施工的费用、防护措施的费用等在总的工程造价中比例很高。

二.加强市政道路维修工程造价管理的措施

2.1做好维修前的准备工作

进行维修工程之前,首先要完成市政道路日常维修养护资金的申报工作,它是由财政拨款,相关的管理部门会通过评定城市道路的等级,划定一年的造价总资金。只有确保市政道路维修养护资金能够足额到位,才能保障市政道路养护维修工作的顺利开展,故需做好施工前的造价管理准备工作。

2.1.1估算维修工程的造价

投入市政道路建设工程的资金一般比较匮乏,也是有限的,所以在许多城市中,制约其建设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就是资金短缺[3]。作为控制维修工程造价的前提,维修养护工程造价的估算工作尤为重要,所以必须在投资与决策阶段,及时、准确地估算工程的造价,如此,方能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合理利用固定资产的投资,经济与社会效益也才得以提高。在实际的造价管理工作中,需严格遵循《市政工程设施养护维修估算指标》中的规定,具体要做好以下3点内容。

统计好市政道路维修工程的设施量,将道路等级、数量、结构类型、修或改建年限等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对施工材料、机器设备与人工成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最新的市场价将单位实物量的指标单价计算出来。

计算单位实物量指标单价与各类型道路数量的乘积,经汇总得到的就是直接的工程费用,然后根据规定计取维修工程的管理费、税金与利润等,最后得到一年的道路维修养护资金费用。

2.1.2拟定合理的维修施工方案

市政道路维修养护工程较为复杂,制定一份合理的维修方案,可以有效控制施工成本。所以,在养护维修方案中,需明确各类资源的分配,如人力资源,还要选择好施工的机械。拟定方案时要综合考虑施工要求与维修技术,进行全方位的规划,以免造成资源浪费。此外,还需将维修养护计划、施工的规章制度纳入其中,因为维修养护的工期与质量的控制会受其影响[4]。

2.2维修过程的造价管理

道路的损坏是无法预见的,在实际中只能依靠日常的巡查对维修养护的工程量进行估算,修补工作也是根据巡查发现的路面破损程度进行。故需根据中标单价计算出工程造价,并要合理使用维修资金。

此过程的造价管理,应做到以下工作:①熟悉路况,日常巡查任务要到位。发现道路破损应及时修补,根据原本的道路结构、施工面积、维修养护方案进行预算的编制。②进行造价比对工作,针对经常性维修的路段,应找出其受损原因,同时提出维修养护的方案,并进行维修养护方案的造价比对。③记录现场维修养护的情况,因施工过程无维修设计图,故可通过拍照记录下维修的现场。

2.3维修后的造价管理

此阶段属于“竣工验收”的阶段,需完成道路维修养护工程的结算审核工作,该工作应以道路维护工程的完成量为依据。维修后的造价管理工作包括:

(1)核实工程量,尤其要核查隐蔽的工程量,同时采取内业资料计算的方式与现场抽查的方式进行核查。

(2)检查维修质量,对使用砼的标号、道路铺砖的强度、砂浆的轻度、维修后路面的平整度等进行现场查看,观察其是否满足规定要求与标准。

(3)根据现场维修的记录照片,对维修工序进行审核,审核施工操作是否规范、是否做到文明施工等[5]。

(4)以上面的审核情况为依据,进行工程竣工结算工作(应将旧料的回收价值扣除)。

三、结束语

市政道路维修工程属于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的构成部分,它为城市功能的正常发挥与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基础条件。要做好维修工程工作,需充分利用好财政资金,控制维修养护成本,强化维修养护工程造价的管理,使造价管理工作贯穿于市政道路养护与维修的整个过程。

参考文献

[1]陈胜.市政道路路面防范性养护的探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2,12(18):338.

[2]夏春晖.浅谈市政道路维修工程的造价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10(02):56.

[3]郭永利.论市政道路工程造价估算方法的重要作用[J].内江科技,2010,10(08):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