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安全教育方法范文
时间:2023-09-25 18:23: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儿童安全教育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向这个年龄段儿童传授的防火方法必须简明易记。例如,自己身上着了火怎么办?教小孩最好的方法是“站住、躺下、打滚”,三个动作六个字,很容易记住,有的读本告诉儿童,身上着火可以躺倒打滚、可以贴墙转动、可以脱下着火的衣服,也可以跳到河里。这里且不说跳到河里的方法本身有误,因为在奔向河的途中火势会扩大,跳到河里又有溺水的危险,就这么多的方法让儿童难以记住,即使记住了,身上真的着火了,他们不知选哪一种好。
2慎用否定教育法不用恐怖教育法
在向儿童传授防火知识的时候,尽量告诉儿童要怎么做,在使用否定教育法,告诉儿童不要怎么做时,必须再三说明,否则会收到相反的效果。例如,至今还贴在社区画廊里的消防知识挂图中,有一幅一个小孩子点着蜡烛在床下找东西的图,旁边的图解是不要这么做。这就是典型的用否定教育法传授防火知识不慎的例子。仅在画廊里张贴了这样的挂图,没人给儿童一再说明。儿童看了这幅画可能看不懂图解,或没记住图解,但他会记住这幅画,一旦有机会,他真可能模仿着这么做,就违背教育的初衷了。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弱、形象思维能力强,这就是否定教育法要慎用,必须使用时,一定要再三说明道理。在一些消防宣传活动中,人们在展板中展示了火场灾后尸体横陈,惨不忍睹的场面。这种恐怖的场面会使儿童在一旦遇到火灾时削弱逃生的信心,弊大于利,不能用作消防安全教育的手段。
3消防安全技能训练不可少
消防安全教育既包括知识传播,也包括技能训练。对于儿童而言,有些技能要反复训练,才能让他们记住。例如,在技能训练中,逃生训练是最重要的。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儿童去当地的消防科普教育基地的烟气逃生长廊中训练,根据模拟火灾释放器产生的烟气层不同的高度,采用不同的行进姿势逃生;没有这种条件的学校、幼儿园,可以让四个孩子各握住白被单的一角,举起、降下,让其他孩子在被单下采取不同的行进姿势逃生。当然,技能训练也要结合知识讲解。要在训练前告诉儿童烟气颜色与温度毒性的关系,在家里发生火灾时,如何判断该逃生还是固守待援,疏散逃生时要疾走,不要奔跑等。技能训练结合知识讲解还有成功的实例。团中央廊坊消防安全教育基地几年前在教小学生“身上着火怎么办”时,结合三个动作的知识教育让他们做训练游戏,在打滚时把系在背后的气球压破,在寓教于乐中让学生记住要领。
4消防安全教育需要家长配合
篇2
关键词:中小学;安全教育;条件
中图分类号:G471
1中小学安全教育观念条件
中小学安全教育目标要得以实现,首先需要加强学校管理者对安全教育的认识,提高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但是,目前我国教育仍然存在着极强的"功利性"现象,对学习成绩和考试分数的追求是现代教育的通病,这种教育的结果往往忽视了对儿童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包括学生的安全预防和救助能力的培养。不少学校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不敢让他们军训射击、春游野炊、野外探险等,甚至连参加劳动、骑自行车上学、玩风筝、踢足球等正常的活动也被取消了,在手工操作课和化学实验课、体育课等等可能有安全隐患的环节也被删除了,甚至连学生在学校的活动范围也被限制在教室或走廊。学校对安全教育过分谨慎的实质是怕承担安全责任,实际上,这样的作法危险并不亚于发生安全事故。这种状况显然是很不利于中小学安全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的。
因此,要使安全教育目标得以顺利实现,我们的安全教育应该转变观念,给学生以充分活动的自由。从美、日的做法来看,儿童不是生活于纯封闭、安全无危险的环境中的,只有让他们在充满危险的自然环境中去体验,形成一种经验积累,才能逐步培养防御危险的意识和能力。
2中小学安全教育管理条件
中小学安全教育目标能否得以实现,跟领导是否重视、措施是否得力、组织是否健全、制度是否落实有莫大的关系。要实现中小学安全教育目标,需要加强中小学的安全教育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成立安全教育推动组织;成立各级学校安全教育中心学校;规划发展安全教育软体资源;督导各级学校成立安全教育执行组织;策订安全教育倡导计划;颁定各级学校安全教育实施要点等。学校自身可以依托本身的行政机构落实安全教育制度,如依次设办公室--职能部门--班级三级管理,分别以校长、书记为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第二责任人,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为第三责任人。安全工作综合治理办公室负责全校安全教育工作的计划制定、措施落实及工作指导、督查、考核、协调、总结汇报等工作。职能部门主要负责本部门安全教育工作的具体落实,指导班级做好安全工作的教育、管理。班级则负责最直接最具体的安全教育层面。同时,学校建立定期的安全联席会议制度,由校分管领导与各职能部门和班主任共同分析安全教育形势,根据存在问题,明确分工,各负其责,从而努力建立一个领导重视、机构健全、队伍整齐、责任落实、信息畅通、工作有效的安全教育工作机制。
另外,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学校的安全管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是做好学生安全教育的有效方法。例如,结合开展创建安全中队、班级、社团等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自我管理,让学生在自我安全管理中,逐步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3中小学安全课程与教学条件
"教学目标是应然性的,教学过程则是实然性的"。安全教育目标必须要靠实实在在的课程与教学,才能得到实现。
首先,在西方发达国家,学校每学期安全教育活动时间累计达到12课时以上,而我国大多数学校每学期开展主题安全教育活动的时间不到10课时。开展预防灾害演习活动的更少,近三分之一的学校至今从未开展过这类活动。
其次,充分挖掘各学科教材中涵盖的安全教育内容,适时进行渗透。安全教育要以能力目标为主导组织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更要注意突破学科体系之间的界限,始终围绕预防、救助能力目标的实现,与德育工作相结合,以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为安全预防、救助的原理,以社会学、心理学、卫生学、环境学等学科为安全预防、救助的基础,注重本课程和多门学科的融合和渗透。特别提倡从社会现实出发,选择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安全问题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多学科的背景下,运用各种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
再次,可以安全为主题进行系列活动。如以"安全教育周"为主要形式的集中教育系列活动,将固定月份的某一个周确定为"安全教育周",并围绕确定的安全教育主题,开展如全校性安全教育专题报告会、自我防范大讨论(或经验交流)、向家长印发一封安全教育公开信等活动,落实主题教育内容。再如以季节性安全为主要内容的单项教育系列活动,根据季节特点,确定教育内容,开展如水灾、地震、雪灾等各种自然灾害的安全教育活动。
4中小学安全教育师资条件
教师在安全教育实施中,是将安全教育目标与课堂实践两者之间的中介,只有将两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才能使得安全教育目标最终达成。学校必须全面提高安全专职教师和其它科任教师的安全文化素质,完善他们的安全知识结构,以保证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能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保证中小学安全教育目标贯彻的持续性和有效性。但是,据调查,广大中小学教师对自身开展有效的安全教育的知识技能普遍感到比较欠缺,尤其缺乏预防学生网络成瘾、心理健康、应对自然灾害等知识和技能。这种情况显然不利于安全教育目标的实现。《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公共安全教育列入全体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系列和教师校本培训计划,分层次开展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师开展公共安全教育的水平。"这是解决师资问题的一种途径。
5中小学安全教育合作条件
安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到各方面知识,内容广、范围大、专业知识多,理论性强,要想实现安全教育目标,单靠学校一方是不够的。教育、宣传、管理等部门应共同协作,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应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建立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各种社会宣传媒介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刊、书籍等形式宣传各种安全知识,进行多方位的宣传教育,使人们逐渐改变不良的生活行为,减少儿童伤害的发生。
家庭是儿童最重要的活动场所,形成家庭安全文化氛围。强调父母在教育中发挥的关键作用,以身作则,注意营造良好的安全生活环境,对儿童安全十分有利。在一项调查中,虽然多数家长经常担心孩子会发生伤害,但只有不到1/5的家长表示接受过有关预防儿童伤害的培训和指导,系统的安全健康教育非常缺乏。孩子最初的行为方式大多是以父母为学习、模仿的榜样,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儿童行为改善的重要途径,家长也要承担起安全教育的重任。家长要教会孩子最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如碰到煤气泄露怎么办?碰到陌生人敲门怎么办?等等。家长还应在合适的时候教会孩子必要的生存能力,例如学会游泳、学会做人工呼吸等。
另外,学校也应该将安全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使校园内处处可见安全警示,处处表现出对学生的生命关怀,给学生以安宁的心境和健康发展的空间。
同时,社区、妇联、派出所、街道等部门可以针对儿童的年龄、生理及心理特点,以安全健康知识竞赛、夏令营、冬令营、讲座、防灾自救等灵活的形式,向儿童普及自我保护知识和法律知识,进行防溺水、防中毒、防自然灾害等防卫演习,也可以采用各种形式吸引家长参加各种培训,增强家长的教育水平,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切实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合力,真正从实处实现中小学安全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祝力雄.关于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8.
[2]艾安丽.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实施安全教育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首都体育学院,2010.
[3]王秀明.小学生安全教育的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10.
篇3
【关键词】幼儿园;安全教育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要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学习和生活活动,要让幼儿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知识,学习保护自己。”可以看出安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核心内容。
通过调查发现,幼儿园教师普遍能够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并能够在一日工作之中渗透安全教育,部分教师能够利用多种方式(如主题活动、区角创设、绘本阅读)对儿童展开安全教育。幼儿园也积极为教师提供岗前或上岗后安全教育方面相关培训,在日常工作中,幼儿园也将安全教育列为了教育活动的重中之重。但安全教育也普遍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
一、形式较为单一
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形式以教师的口头说教为主,其他方式运用的并不充分。由于幼儿的思维特点具有直观行动性,加之学前儿童的言语理解能力尚不成熟,这种方式的安全教育大多事倍功半。小班幼儿自我意识发展,伴随着第一次逆反期的出现,更使得一些小班的安全教育适得其反。调查发现,幼儿园中通过绘本阅读、区角创设和主题活动等途径开展的安全教育还比较欠缺。此现象在民办幼儿园中尤为突出,部分因场地、教师水平等所限,未能有效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二、缺乏相应的支持
幼儿园安全教育兼有保育和教育的特点,这便要求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需要足够的时间、场地、人力和资金等。缺少足够的场地和时间,往往导致幼儿园无法开展与安全教育有关的主题活动;资金不充裕限制了幼儿园购置安全教育内容的绘本数量,限制了安全园所环境的创设,由于资金不足,个别园所还存在着明显的安全隐患,如教室拥挤、活动设施老化、卫生消毒设施陈旧等问题。
三、教师的主导作用较弱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这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更为突出。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幼儿园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时,往往是缺乏逻辑的、随意的、被动的。这主要表现在幼儿一日生活当中,教师观察到存在的安全隐患时,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但使幼儿发现认识身边存在的安全隐患、避免各类安全问题、正确处理完全事故等方面的安全教育明显缺乏系统性、逻辑性。
教师在安全教育与主导作用发挥不明显,这可能与教师本身缺乏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有着密切关系。调查发现,针对幼儿园的安全知识、急救方法等方面的培训明显不足,这导致幼儿教师本身对安全的认识存在一定的缺陷。另外,如何结合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安全教育的性质开展适合的教育活动,也是幼儿教师普遍存在的疑惑。
四、内容较为片面、陈旧
幼儿园安全教育涉及最多的是幼儿在活动中的安全,如游戏中的安全、玩教具的安全使用、进出教室楼道的安全等。此外,幼儿教师对安全饮水、防火、防电等方面也多开展安全教育。相比之下,对于幼儿园外的安全教育涉及较少,如出行安全、家居安全等内容涉及较少。此外,对于地震、坍塌、台风等重大自然灾害与,传染病知识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开展的较少,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此外,伴随着科技的发展,高科技产品的安全使用越来越引起学前教育者的重视。
五、家长对安全教育的意识差
天津地区大多数家庭属于“421”的隔代抚养,往往对于幼儿过度的保护,担心幼儿出现意外伤害事件,进而阻碍幼儿进行各种积极的尝试,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独立探索能力,导致在家庭中失去了安全教育的机会。部分家长认为孩子最重要的是吃饱穿暖,而对于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比较忽视。一部分幼儿园中开展的安全教育,没有得到家长的足够支持,于是无法延伸到家庭领域中去,导致以开展的教育活动很难得到强化与巩固,出现“5+2=0”现象。
(一)理论结合实践,多种形式开展幼儿园安全教育
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安全教育内容设计主题活动,让幼儿参与进直观形象的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安全教育的知识,掌握遇到安全事故的应急措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采用讲故事,朗诵诗歌,儿童剧表演,舞蹈展示等情景记忆的方式比口头说教的效果更好,让幼儿在做中学,学中练,更好地掌握安全知识,并能促进儿童认识安全隐患、不安全行为,建立安全意识。
(二)相关部门为幼儿园安全教育提供足够支持
硬件设备的缺乏是阻碍安全教育开展的最大因素,足够的时间、场地设施和财政投入均为幼儿园安全教育有效开展的基本保障。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为幼儿园安全教育制定相关的法规,并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建立相应的实施方案与监督体系,让幼儿园的安全教育落到实处。
(三)为幼儿教师提供充足的培训
开展有效的幼儿园安全教育,首先应保证教师们本身具有足够安全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幼儿园方面需向教师提供足够的、专业性培训,结合自身园所的性质,让有关专家走进幼儿园讲授专业知识,让幼儿教师有机会走出去接受安全方面的培训。并且,教师不单要掌握相关安全知识,还需具有适合的教学方法。幼儿园可针对此方面内容定期展开教研活动,使幼儿教师相互交流安全教育方面的经验,丰富教育方法,促进幼儿教师将自身掌握的安全知识有效的融入到教育活动当中去。
(四)丰富安全教育内容
跌落伤、烧烫伤、交通伤害仍是危害幼儿健康的最重要事件。与此同时,幼儿教师应加强对家中常备药品、自然灾害事件和传染病等造成的安全教育。如自然灾害,幼儿教师可增加此方面的主题活动,增加幼儿灾害的知识,并为幼儿提供实际演习的机会,让幼儿掌握简单的应对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的逃生技巧,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此外,高科技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其所带来的安全隐患逐步引起幼儿园教师的关注,安全乘坐飞机、火车与私家车等交通工具,网络信息安全、手机等移动设备的安全使用等诸多方面内容,也应是幼儿园安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国家教育部,2001:1.
篇4
现如今为了保证幼儿的身心安全,幼儿园还有家庭就会人为的把孩子的活动区域给限制住。一些幼儿园为了保证幼儿能够全天候的在老师的监控之下只允许幼儿在教室、宿舍等市内活动场所活动。这样限制幼儿的活动区域,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幼儿的身体安全,可是这样做长期以来就会束缚幼儿的发展,阻碍了幼儿的思想。而且,长期在一个密闭的环境中,会使得幼儿不敢见世面或者是见生人,不敢去参加室外的活动。容易造成幼儿失去创新精神,想象力容易弱化,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抹杀了其天性。再加上,幼儿长期在室内,没有接触过外界的事物容易造成他们在碰到事情的时候,出现不安,不知如何解决的情况发生,俨然温室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所以,做好幼儿的安全教育工作对幼儿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改进幼儿安全教育的策略
(一)情景设置方法
创造一定的情景,将各种事物、背景等运用多种方式直观的展现在幼儿的面前,做好安全教育需要情景的帮助。老师可以在教室、走廊、食堂、厕所等多个地方张贴上宣传安全的标语,或者是用直观的图画展现出来,既生动又不失教育的意义。例如,在营造情景的过程中,老师需要与儿童相互配合,引导幼儿去感悟和理解这些标语或者是图画的重要意义。在各个走廊中可以贴上“不从高处往下跳,不爬窗户”还有画上“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的图画,以及“上下楼梯要靠旁边走”等,而且,为了保持图画还有标语的新鲜性,老师应该按周期来更换内容,这样有助于吸引儿童的注意力。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利用一些器械或者是玩具创造交通道路的情景,或者是带领孩子制作救护车、消防车,还有灭火器等事物,教给孩子这些东西的具体意义等。并且利用这些东西带领儿童开展一些情景游戏,模仿一些危急事件,让幼儿能够有亲身感受的经历,这样一来,很容易让儿童了解安全教育的知识,提高安全意识。
(二)开展游戏方法
幼儿天生好动,并且十分喜欢做游戏,跑动等等。所以老师可以结合这一特点对幼儿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幼儿园老师应该充分的利用各种游戏方式,使得幼儿在一个活泼、放松、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安全教育知识,教给幼儿能够学习到自救的知识。就以消防安全知识教育来说,在开展消防知识活动之前老师可以和幼儿一起讨论消防知识,提一些幼儿比较感兴趣的问题,让幼儿能够参与到其中。在进行游戏的时候,老师应该提前准备好充足的游戏工具,例如开展地震逃生的游戏活动中,老师应该借助相关的教学设备运用纸箱子,桌子等进行地震逃生演练。告诉幼儿地震爆发的时候应该怎样逃生或者是怎样进行躲避,能将危害降到最低。与此同时,要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在发生危险的过程中不要慌乱,要进行有序的逃生,不害怕困难,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开展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还有安全意识。
(三)抓住一切机会进行知识渗透的方法
幼儿在幼儿园中呆的时间要比在家呆的时间还要长,所以老师应该抓住一切机会进行安全知识的渗透,在实践中教育,更有助于幼儿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例如:在早上检查的时候,组织幼儿吃午餐的时候,组织幼儿活动的时候,洗漱的时候等等。很多时候都可以进行安全教育。由此可见,幼儿教育应该在多个环节进行广泛的渗透,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使得幼儿能够真正的理解到安全教育的真谛。例如,幼儿对于教室中的多媒体设备比较感兴趣,鉴于此,老师可以结合这一问题给幼儿讲解一些关于电的安全知识,教给幼儿不要随意触摸电源,不要接触电等相关的危险物品。要让儿童知道它的危害。通过多媒体设备通过观察相关的动画教育短片,进行安全知识的讲解。
三、总结
篇5
关键词:幼儿 安全教育
让小朋友度过一个幸福安康的幼儿时期是所有家长和幼儿教育工作者的美好愿望。幼儿对外界新鲜事物好奇心强且又活泼好动,相对而言,自我防护意识与自我救护能力基本为零,完全没有自我安全概念,加上日常生活中的存在的安全隐患,因此他们就极容易发生意外。目前,我国每年的儿童受到的意外伤害的人数达到40-50万,其中大约有2万名儿童死亡。近年来,少年儿童在校意外伤害发生率逐年以14%的速度递增,这已经引起从事相关工作的教育工作者的高度警惕。这提醒我们,儿童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目前幼儿园工作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首要课题。
一、帮助幼儿辨别不安全因素
在平时日常工作中,我们认识到安全教育要在幼儿日常生活中体现。每日必须在早晨及中午幼儿入园时,必须进行“一摸二看三查四问”,让幼儿知道老师是为了在他入园的第一时间内了解身体是否健康、是否携带有危险物品等,确保不会将安全隐患被儿童带入幼儿园内危及幼儿本人及其他幼儿,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将隐患拒绝在萌芽期。在幼儿日常活动中观察幼儿,发现危险因素要及时教育幼儿。让使他明白:往嘴里乱塞东西、乱吃东西是不健康的行为,携带小刀是会伤害自己或别的小朋友的,向鼻孔里塞异物是不对的。当他再次遇到上述情况,要及时告诉老师或者直接劝阻别的小朋友。让幼儿自己加深对这些不安全因素的印象,增强儿童安全意识,提高他们对不安全事物的认识、分析及判断能力。
二、帮助幼儿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简单的说教对幼儿来说不会起太大的作用,教师可以结合幼儿园多种教育活动,如儿歌、图片、音乐等幼儿比较喜欢的方式,运用直接、生动、形象的教育方法,由浅入深的加深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印象,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1.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是最直观的教育方法,通过照片、图片、漫画等布置墙报栏、宣传栏,让幼儿在周围的环境的潜移默化下熏陶、感受安全教育。如知道“红灯停、绿灯行,行人应当走斑马线”、“不爬窗户、不从高处跳”、“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不给陌生人开门”、“遇到坏人要大声呼救或打110”、“走楼梯靠边走”等,定期更换主题,保持幼儿新鲜度,避免幼儿的教育疲劳。
2.体验教育
爱动是幼儿的天性,体验教育就是通过让幼儿设身处地的经历整个过程,增加自身感受,达到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目的。如开展防火灾、防地震、防台风等自然灾害教育时,通过观看电视、图片,让幼儿了解和感知这些危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在这些人力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面前,如何把对自己的伤害降到最低程度,通过模拟自救逃生演习,使得幼儿了解如何保护自己、安全逃生的常识和正确方法,避免逃生时混乱和发生踩踏事件。
3.游戏教育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也是最能体现成效的教育方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游戏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自救技能训练。例如,在做交通警察的游戏中,我们可以让幼儿懂得,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或人行天桥,红灯停、绿灯行,迷路走失时,找警察求助,学会熟练说出父母名字、家庭住址、家庭电话。又如,设置一些场景: “腿摔破啦怎么办?”、“一个人在家,有陌生人敲门怎么办?”、“自己被反锁在门里怎么办?”“厨房里闻到了煤气味该如何处理?”“着火了该怎么办?”等等,引导幼儿想出各种自救方法并进行演练。同时组织幼儿思考讨论哪种方法最有效,让幼儿了解哪种自救措施最好。培养幼儿机智勇敢、临危不惧的品质。
三、生活中注意良好习惯的培养
只有习惯良好,才能够临危不乱,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安全教育密不可分。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小安全事故的发生。如上下楼梯时靠右边走,出去活动时小朋友之间不要互相推挤,防止摔跤,要懂得相互谦让,相互照顾;平时不要把铅笔、小刀等对着自己或者别人玩耍;出门行走时先检查鞋带是否系好了;吃饭时不要嬉戏打闹,防止异物不小心进入气管;喝水前先有意识的摸一下,吹一下,防止烫到……当然,幼儿园的小朋友年龄小,这些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对于保持良好习惯的孩子,教师要及时的鼓励表扬,让他们感受到保持良好习惯的喜悦,从而强化了他们继续保持的决心。&nbs
p;
四、家园共育,携手共同呵护幼儿安全
在幼儿教育中,家长可以说是教师最有力的助手与伙伴,充分利用家长的作用,共同促进幼儿安全教育的顺利进行。据一项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家长最注重的是“如何让孩子不出现危险”,而对“万一出现危险了怎么办”不太重视。为此,幼儿园可充分发挥家园联系栏的作用,或者利用家长会的机会,或者黑板报等,宣传一些幼儿自我保护措施等知识,弥补家长对幼儿安全教育的缺口。家长也要及时提升自身的安全教方法,在家时,不是限制孩子做这做那,做得少,出现危险的几率就小,而应当转变思想,给孩子讲安全知识,如:电源插孔不能摸,因为有电会很危险;一个人在家时万一有紧急情况可以请邻居帮忙;喝生水会生病等。这样一来,在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下,孩子必然会养成良好的习惯,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以及处理安全问题的能力。
五、小结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孩子联系着千千万万个家庭,孩子的安全牵动着无数家长的心。幼儿年龄小,安全意识不够强,幼儿园教育之中应当将安全教育渗透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之中,通过游戏、体验、活动等方式,树立他们的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家长一起努力,将安全教育抓好。
参考文献
[1] 中少.让每个校园都平安[j]。
篇6
【现状篇】
现状1:
家庭安全教育缺失:谁来给儿童安全惨剧“踩刹车”?
惨剧频发:儿童缺乏对危险的认知
5月11日,广东博罗县罗阳一中8名初二学生在江边烧烤时,一名男同学误踩江边沙石滑入江中,他的4名同学发现后手牵手展开施救,结果却不幸一齐落入江中失踪。尽管公安、消防及民间搜救队立即组织搜救,但5名失踪学生仍不幸遇难。
两个月前,广西南宁一名独自在家的7岁小女孩从22楼的家中坠落,经抢救无效身亡。警方经过现场调查后判断,被反锁于家中的女孩,在掰开隐形防盗网线、试图钻出防盗网线时被卡住,在挣扎过程中不慎坠落。
惨剧不断刺痛人们的神经。4月29日,南宁连续发生两起儿童坠楼事件:一名5岁男童独自在家无大人看管,爬上阳台不幸从18楼坠落身亡;同日,在某居民区,一名12岁女孩半夜起床开窗,也不幸从26楼坠亡;而就在不久前,重庆一名7岁女孩在商场扶梯上逆行时,右脚趾被扶梯卷入后遭卡断……
这只是近期发生的多起儿童安全惨剧之缩影。坠楼、溺水、自动扶梯事故等惨剧频发,说明孩子缺乏对危险的基本认知。痛心之余,人们不禁想问,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是否真正承担起了家庭安全教育、示范的责任?他们在寄希望于校园安全教育的同时,是否能在家庭安全教育方面缺位?
家庭不该在安全教育中缺位
多位专家认为,家庭不该在安全教育中缺位。“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了儿童安全的学校保护、家庭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家庭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教育的延伸,然而不少家长对家庭安全教育不够重视,尤其在农村家庭,留守儿童在家中接受到的安全教育几乎为零。
记者随机采访多位家长发现,不少家长抱有侥幸心理,对孩子在校安全教育过分依赖。南宁市中山路小学副校长杨辉林说,在家里,家长和孩子的交流大多集中在学习成绩和在校安全,对校外安全则不太在意。“不少家长认为家里最安全,但往往不幸就发生在家里。”他说。
家长疏于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南宁华侨投资区保育院院长王燕红为此多次提醒家长。她告诉记者,曾经发生过家长把孩子接回家后疏于管理的事情,孩子独自在街上到处乱跑,后来被警察发现,把孩子送回保育院。
存有侥幸心理仅是一些家长缺乏安全意识的冰山一角。一些家长说,他们在家庭安全教育方面多以说教为主,如提醒孩子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对如何系统教育知之甚少。“小孩子调皮,喜欢反着来做,有时候也拿他没办法。”家住南宁市江南区的一位家长说。
家长在安全教育方式上的乏力甚至助长了孩子的不良习惯,降低了孩子对危险的抵抗力。“‘中国式接送’就是例子。”熊丙奇说,父母知道路上不安全,但他们不是教育孩子如何处理安全问题,反而采取全程接送看护的方式,“对孩子过度保护,使孩子的安全意识和应变能力久而久之退化,离开父母就出问题。”
此外,一些家长在孩子面前未起到榜样作用,嘴上说的和实际做的大相径庭。超载、闯红灯等危险行为和观念,容易被孩子模仿,留有巨大隐患。
专家:家长安全意识是家庭安全教育成败的关键
有关人士认为,家长安全意识是家庭安全教育成败的关键,要有效弥补家庭安全教育的缺失,得从给家长“充电”开始。
据王燕红介绍,保育院里的孩子大多来自外来务工家庭,家长平时工作较忙,对孩子安全教育不多,因此安全教育这一课对家长、孩子来说十分有必要。
实际上,记者了解到,一些地方也尝试通过发放家庭教育指南、开设家长学校等方式,给家长“充电”,但困难重重。熊丙奇说,经费来源、人员支持、由谁来负责持续推进等都是问题。同时,这些工作需要一个发育健全的公民社会,这需要由政府推动,但一些地方受政绩观导向影响,相关活动流于形式,开个讲座、讲一堂课就结束了,无法形成持续效果。熊丙奇认为,在帮助家长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方面,来自社会组织等方面的力量也应发挥更大作用。
也有专家认为,学校与社区、医院、公安等部门协调联动,邀请相关人士讲授具有针对性的安全知识并现场演示安全常识,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这样的培训方式应成为“规定动作”。
另一方面,与提升家长安全意识同样重要的是要有追责机制。广西南国雄鹰律师事务所律师朱华说,目前我国对家长的一些行为没有惩罚性措施,比如,对未成年孩子进入网吧,社会倾向于对网吧进行处罚,而家长往往会找借口说是学校管理不善、社会风气不好,将责任推给学校或社会。朱华说,要让父母负起责任,相关惩罚措施也得跟上。
(来源:新华网)
现状2:
近八成受访者赞成让安全教育进入学校常设课程
少年儿童因交通事故、溺水等非正常原因死亡的新闻屡见报端。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2012年,全国共发生0~12岁儿童伤亡交通事故11117起,其中,完全需要监护人悉心呵护的0~6岁儿童,约占12岁以下儿童交通事故死伤总数的67.8%。
近日,公安部交管局联合有关媒体进行的一项关于少年儿童安全教育的调查显示,60.3%的人认为家长应以身作则,重视和加强孩子的安全教育。79.9%的人赞同把安全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门常设课程。11377人参与此项调查,66.4%的受访者有孩子。
62.0%的人遇到过家长让14岁以下孩子坐副驾驶座
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截至2013年4月,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约2.46亿辆,其中私家车约8230万辆。很多孩子从出生就开始进入“汽车生活”,让孩子养成安全乘车习惯、预判和避免危险成为年轻父母的一门必修课。
监护人保护措施不到位是儿童受到意外伤害的原因之一,寒、暑假以及小长假等节假日更是事故多发期。公安部交管局的数据显示,2012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发生儿童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122起,每天发生约40起,比平常高出33.9%。
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安全教育与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李雯在调研中发现,从全国中小学安全事故发生的总体情况来看,交通、溺水等事故在发生起数和造成儿童意外死亡方面都位居前列。“尤其是上下学期间,孩子在时间和地点上都处于学校和家长监管的中间地带,容易发生事故。”
河北石家庄市农村干部田平良讲述的一个故事特别让人心痛:2010年冬天的一个下午,某村幼儿园校车载着放学的孩子停在马路边。一名男童跳下校车后,并未和其他同学一起站在路边等待校车驶离。他绕过车尾,直奔向马路对面的母亲。此时校车突然回头,撞上了他小小的身体,孩子当场死亡。
“司机疏忽大意,没有注意到矮小的孩子,是酿成惨剧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过马路时要小心车辆这样简单的安全常识,却没有在孩子的脑海中扎根,一条小生命就这么轻易消逝了。”田平良叹息不已。
公安部交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监护人在带着儿童乘坐车辆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误区:
一是把儿童抱在怀里。在紧急制动时产生的冲力将远远高出孩子的体重,父母根本无法抱住孩子,而且父母身体和车内仪表盘或座椅可能对孩子造成挤压,形成致命的“二次伤害”。
二是让儿童坐副驾驶位置。车辆紧急制动时,可能造成孩子头部撞向挡风玻璃;车辆如果发生碰撞,前排的安全气囊瞬间产生巨大冲力,使儿童窒息或使颈椎断裂;还可能因为儿童触碰车内的操控装置导致安全隐患。
三是直接使用成人安全带斜肩带勒在孩子脖子上。在车辆转弯、紧急制动或发生交通事故时,安全带有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
本次调查中,也有62.0%的人观察到,家长驾车出行时,让14岁以下孩子坐副驾驶座位,或抱着孩子坐副驾驶座位的情况较多。
公安部交管局建议,家长除了要避免将孩子安排在副驾驶位置、独自留在车内等危险行为外,还要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安全保护设施,配备适合其年龄、体重的儿童安全座椅,避开孩子颈部正确使用安全带。
仅31.9%的人参加过安全教育培训或演习
少年儿童发生非正常死亡的原因有哪些?55.4%的人指出少年儿童安全意识薄弱,48.2%的人感觉家长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不足,20.0%的人认为当下少年儿童缺乏安全知识,18.7%的人感觉当前社会缺少安全教育氛围,14.1%的人反映事故多发地缺乏警示和保护,13.5%的人认为部分家长未尽到监护责任,10.0%的人认为媒体对安全常识宣传较少。
安全教育是一种技能教育和素质培养,需要持之以恒、规范的实践,并持续不断、多途径地加以强化。调查中,参加过安全教育培训或演习的受访者仅占31.9%,68.1%的人表示没有参加过。
“对于安全教育,学校在认识和态度上大多非常重视,但实际效果还有待加强。”李雯说,从教学方式上看,学校安全教育偏重于安全知识的传授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实战演练不充分;从时间保障上看,学校在日常教学上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安全教育的进行集中于事故高发的节点;在教学能力上看,教师自身的安全教育能力和在实践中探索安全教育规律的意识都有待提升。
63.9%的人认为家长在孩子安全教育方面做得较差
如何减少少年儿童意外情况的发生?调查显示,受访者对学校和家长期望最大:79.9%的人赞成将安全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项常设课程,对孩子们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常识培训和演习;60.3%的人认同家长应以身作则,重视和加强孩子的安全教育。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交通管理工程系教授丁立民指出,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弱,需要家长进行很好的教育和监护。然而一方面,有的家长安全知识不足,无法为孩子提供完善的指导和保护;另一方面,一些家长明知故犯的行为会让孩子陷入危险,给孩子的安全观念带来负面影响。
调查中,63.9%的人认为家长在孩子安全教育方面做得较差。57.2%的人观察到家长领着孩子过马路闯红灯的情况较多。
在丁立民看来,家长对孩子的保护不应止于当下,更要涉及孩子的长远利益。“在规则和秩序面前,成年人主动进行自我约束,社会上才能形成一种珍视生命、重视安全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孩子成长。”
“对于少年儿童的安全教育要讲究方法。”李雯提醒,孩子有自己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家长和老师进行安全教育时要有亲和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不要仅仅把学生当做教育的对象,在很多时候,学生也可以成为教育者,要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比如组织以交通安全、游戏安全等为主题的班会,让孩子通过讲述经历和参与讨论,真正记住安全知识,树立安全意识。”
要减少少年儿童意外情况发生,受访者的建议还有:让少年儿童学会基本的救助技能(26.6%),全社会提高对安全教育的重视(23.2%),让少年儿童树立安全意识(23.2%),在事故多发地做好保护、警示措施(21.0%),媒体多敲警钟、多宣传安全知识(16.7%)等。
(来源:《中国青年报》)
现状3:
交通惨剧中常见幼童身影孩子的安全重中之重
5月27日,深圳市检察院消息称,从近一年来批准逮捕的交通肇事刑事案件来看,就至少有20名10岁以下幼童倒在了机动车的车轮下。其中,最令人揪心的,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因为父母缺乏时间监管小孩,往往这些孩子最容易出现意外。
调查:死于交通事故远超20人
3月22日至24日,令人非常痛心的是,三天之内深圳即有4名小孩先后被撞致死,其中发生于3月24日横岗街道华西六巷的致7岁幼童周某被撞死一案,犯罪嫌疑人杨某已于4月被深圳市检察院批准逮捕。当时杨某在小区内狭窄的巷道中行车,却未能控制车速,导致不能及时避让前方游玩的小孩,而导致了惨剧的发生。
这种血淋淋的案例非常多。如2012年6月3日,犯罪嫌疑人黄某驾驶小轿车沿居里夫人大道行驶,与横过道路的2岁幼童叶某发生碰撞,造成叶某抢救无效死亡。如犯罪嫌疑人马某于2012年11月30日和几个朋友喝酒后,驾车在凤凰山大道上,先与人行横道前端的防撞沙桶发生碰撞,又将一名横过道路的9岁儿童碾压致死,之后马某竟然还驾车逃逸,十几天后马某被抓获,后被检察机关以交通肇事罪批准逮捕。
深圳市检察院侦查监督一处陈仲赋检察官告诉记者,从深圳市检察院批准逮捕的交通肇事案件来看,发生在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的这一年内,就有超过20名10岁以下幼童倒在冰冷的机动车下。
陈仲赋说:“这是从我们审查逮捕的交通肇事罪案件来看的,不排除还有一些类似的案件并未呈捕,另外,交通肇事罪案件只是交通事故案件的一部分,在有些交通事故中出现了幼童死亡但由于责任划分等问题并未认定成交通肇事罪案件追究刑事责任。因此,一年实际发生的在各类交通事故中致死的幼童,肯定是远超这个数目。有这么多家庭瞬间破裂,这么多夫妻瞬间失去爱子,毫无疑问都是让人非常痛心的。”
析因:一些司机安全意识不足
办案检察官分析,导致幼童遇难,一方面是很多司机、父母的安全意识都严重不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安全问题让人非常揪心。
采访中,记者获悉,从这些审查逮捕的交通肇事案来看,原关外的宝安、龙岗两区,依然是交通肇事罪案件的高发区。这20起致幼童死亡的交通肇事罪案件中,近8成发生在宝安、龙岗两区。从案发原因来看,属于机动车的起步、停车、转弯过程中,一些司机的安全意识不足,未能注意观察路面交通情况造成事故,这种比例非常高。
监护人需加强监护职责
陈仲赋检察官还谈到,一些父母作为监护人,安全意识不足,未尽到监护职责,这也是部分交通肇事案中致幼童死亡的原因之一。如2012年12月7日晚,犯罪嫌疑人罗某驾驶货车行驶中左转弯时,与自行车上的一对母子发生碰撞,造成自行车上7岁幼童死亡。经交警部门责任认定,犯罪嫌疑人罗某应承担该起事故的主要责任,谷某(小孩的母亲)驾驶非机动车在没有非机动车道的道路上,未靠车行道的右侧行驶,应承担此次事故的次要责任。
陈仲赋检察官说:“在这些案件中,这些幼童的父母,明显由于自身的安全意识不足等未能对小孩尽到监护职责。事故的发生,往往就在一瞬之间,这也需要每位家长时刻看护好自己的小孩。”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交通安全问题高发
从市检察院的办案工作中来看,这些在交通肇事案件中死亡的小孩,多数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也给我们敲了警钟。
检察官分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交通安全问题高发,一是他们对小孩的照料不足,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夫妻双方都在打工,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造成小孩常是独自在马路边、小巷中、空地上玩耍,这无疑加大了交通安全事故的风险。
另一方面,也是他们整体的安全意识相对薄弱,对一些交通规则或交通常识如行人靠车道右侧行走、可怕的内轮差等认识不足或缺乏了解,小孩也就跟着缺少这方面的安全教育等。
呼吁:司机、父母请加强安全意识
对此,陈仲赋检察官首先呼吁司机、父母们都要进一步加强交通安全意识,司机在驾驶中切记要尊重生命,谨慎驾驶,父母们哪怕你再忙,也一定要看好自己的小孩;其次,要从源头抓起,在考驾驶证的时候不光要考核驾驶技能,还要有意识地提高安全意识方面考核的比重。
另外,共同营造一个交通安全的大环境非常重要,特别是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及子女而言,比如说,交通管理部门、劳动者权益保护部门、基层组织、学校幼儿园甚至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单位等多通过宣传引导、提醒教育,加强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在相关地段完善交通信号灯和道路交通标志线,在未成年人交通安全危险系数高的地段增加提醒警示牌,在一些居民区增设减速带等。
(来源:《广州日报》王纳 汪林丰/文)
【对策篇】
对策1:
校外溺亡如何防范?
媒体呼吁把安全教育放到首位
5月11日上午,惠州市博罗县罗阳镇罗阳一中的8名学生相约到东江边烧烤,其中一男生误踩江边砂石滑入水中,有4名同学手牵手施救,也不幸一齐落入江中失踪,其他3名同学立即打电话报警。事故发生后,博罗县全力做好搜救和各项善后处置工作,5名失踪学生遗体全部被打捞上岸。
同一天,梅州五华县也有4名初中生因同样方式溺水遇难……
■三言两语
救援溺水者最好利用绳子、竹竿或是连接在一起的腰带、衣服,用手拉溺水者特别是手牵手施救是最危险的!――韩志星
因为惊慌失措,急于求生的溺水者很可能会把救援者也拉入水中,千万不能用手拉,这是常识。――游波涛
见义勇为的内涵和外延都很深、很广,不提倡未成年人“面对面”的见义勇为,但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见义勇为的事情。――冷俊
从未学过自救与下水救护知识的学生,只会采取本能反应,虽然其勇于救人的精神可嘉,却因错误施救导致了更大的悲剧。――马蔚然
其实,学校和教育部门向来高度重视学生的安全,但真是防不胜防啊!――于洋港
夏季是学校安全事故的高发、易发和多发期,千万提醒孩子们注意。――王晓燕
别把板子打在学校身上,悲剧的发生,家长绝对责任最大。――辛山
我们学校的安全教育纯粹在走过场。――刘志风
析因:救援知识缺乏,安全教育纸上谈兵
每年夏季,学生玩水不幸溺水身亡的悲剧都会发生多起,而且很多危险水域都是一再出事。更让人痛心的是,很多溺亡者并非是在游泳时溺水,而是在下水救人的过程中出事的。
这些学生溺亡的悲剧不仅暴露出一些地方对危险水域的监管不严,未设置安全警示牌,也没有足够的安全巡视员或义务监督管理员对可能发生溺亡事故的水域进行巡查,导致溺亡惨剧不断发生的问题,也凸显学生安全教育的严重缺失。很多学校都只注重传授文化知识,却忽视了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导致学生普遍没有安全意识,对野外游泳的危险性认识不足。自救与互救知识缺乏,也是一人先溺水,其他人再去救,最后多人溺亡的悲剧不断发生的重要原因。
要减少学生溺水事件,不仅需要学校加强安全教育,也需要改变目前的安全教育方式。光是照本宣科,显然很难让学生及家长了解并重视溺水的危险性。有必要通过拍摄专题片、制作图文资料,再现学生溺亡惨剧的方式,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去野外游泳的危险性。
面向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的免费或廉价休闲娱乐设施建设也要加快,避免学生在暑期无处可去,更没有安全的地方可游泳的局面。考虑到很难彻底杜绝生性好动的学生去游泳、戏水,可向学生免费发放或在游泳者较多的水域放置救生圈,让他们养成戴着救生圈游泳的习惯,以减少溺水危险,方便救援。
政府对危险水域的管理也要加强,在警示牌和安全巡视员劝阻无效的情况下,应更改警示内容,把近年来本地特别是该水域的溺水死亡者名单制作成警示牌,让每个游泳者在下水前都能在岸边看到一张长长的死亡名单。这样图文并茂的警告显然比单纯的劝阻有效得多。
(杨国栋/文)
评判:救人要有自救能力
因为救援落水人员,而导致自己身亡,这已经不是个例。随着社会发展,人们越来越看重生命的价值。为了安全,很多少年儿童应该参加的活动被人为禁止了,游泳、爬树、登山、野炊,曾经让孩子们恋恋不舍的活动,因为怕出安全问题,日渐消失。伴随活动消失的,当然就是孩子生存技能的弱化。想当年,在不少临河的农村,每到夏天,总有成群结队的孩子在游泳戏水,打水仗、摸鱼虾,不到十岁的孩子,练就了一身好本事。不是极端天气,极少听说有孩子出事故。而当下,很多孩子从没有接触过池塘、江河,对水性根本不识。一旦有人落水,惊慌失措,不知道救人是需要技巧的,弄到最后,往往导致悲剧发生。
新的中小学生行为规范要求学生要“自护自救”,剔除了以往勇于斗争,见义勇为的提法。作为青少年,其自身保护能力,相对于成年人来说,还是有欠缺的。如果不能保证自身安全去救人,往往出现同归于尽的悲剧。因此,教育少年儿童,首先要自护,在有了更好的救人办法,能够保证自身安全的时候,才可以施救。同时,要培养社会全员的救护能力。一些地区成立了民间救护队值得鼓励,更应该有专业人员定期给予指导,以增强救护人员的救援水平。这次的芦山地震,就出现个别非专业人员进入灾区,不但不能有效救助,还给灾区添了麻烦,这是一种教训。
至于安全教育,当然要常抓不懈,来不得半点马虎。而对于少年儿童的自救能力,更应该是教育的重点。
(李洪嵩/文)
提醒:把安全教育放到第一位
惨剧发生,说什么都是苍白的,矫情的。但尽管如此,也不能隔断我们的未竟之问,虽然这种追问,有“事后诸葛亮”的嫌疑。
首先,我们必须要诘问学校安全教育问题。孩子们常年生活、学习在江边,学校竟不能立足本土,有针对性地实施防溺水之类的安全教育,不能不说是学校工作的失职。笔者想,这个失职,大概在于学校安全教育上的保守思想。即不准学生到江边玩耍或游泳,更不会专门教孩子们学习游泳,并且对于相关防范,如滑堤问题,是阙如的;对于江边险情判断,是阙如的;对于如何施救,比如如何做人工呼吸之类,更是阙如的。
其次,我们没法怪罪孩子们“手拉手”的施救方式。尤其,手拉手施救,是因为同学之间“感情好”的说辞,也不靠谱。对于心灵纯洁、乐于助人的孩子们,就是陌生人失足落水,他们也会用这样的方式去施救的。所以,这归根到底还是安全教育问题。学校没能正面教会孩子们该采取怎样的方式施救,才是安全的,正确的。不教育,就没有能力,没有素质,遭遇险情,自然就不知所措,甚至导致无谓的牺牲。
曾几何时,我们的教材把《小英雄雨来》作为孩子们勇敢、机智品格的样板。而目前,我们的学校,是不会也不可能培养出新时代的小雨来的。相关人物、场景,只能在动漫里、影视里看到了。我们一同陶醉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幻境里,做一场“精神游”。对于一个人实际能力的培养锻炼,这样形而上的“理想国”,实在是不值得陶醉的。
我们教育部门一直强调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但面对险情,学生们就不知所措,救援不当,只能拷问安全教育工作。不然,类似事件,只会不断上演,永远难以遏制。
(贾志勇/文)
对策2:
小学里上防溺水公开课
请来游泳世界冠军当老师
5月29日上午9点,杭州公安、教育部门在萧山湘湖小学里进行了一场关于暑假防溺水的现场会,很有意思。
会议采用了―个真实班级公开课的形式,还请来了游泳世界冠军吴鹏当了一回老师。
眼看着暑假又要到了,喜欢玩水的孩子肯定不在少数,公安、教育部门认为再给家长、孩子上一课非常重要。
会议上,市公安局水上治安分局也列举了一些和青少年防溺水有关的知识。
1 家长、孩子正确评估自身的游泳水平,不盲目玩水,更不去陌生危险的自然水域,如深潭、野塘、水库和溪边等处游泳。
2 孩子游泳要有家长陪伴,尽量到有救生员值岗的游泳场所游泳。下水前要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并充分做好热身活动,到安全的水域下水,防止溺水事件的发生。
3 即使在游泳池,也不要依赖充气浮具,并听从救生员的管理,严禁在游泳池边追逐打闹,推搡他人,做跳水潜泳等危险动作。
4 孩子如遇同伴溺水,请勿轻易下水,降低重心借助棍、绳和衣服等可用于救生的器材,进行施救,同时千万不要忘记向成人求助。
■相关链接
教育部防溺水“六不”
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要擅自下水施救。
(来源:《今日早报》张洁 朱寅/文)
对策3:
别拿宝宝生命开玩笑
安全座椅怎么装才最安全?
近日,浙江高速交警完成了一项专门针对儿童座椅的调查――受调查对象为:家中有12岁以下儿童的私家车主。他们接受调查的地点在高速服务区或高速出入口。
在受调查的500位车主中,84.4%的私家车主认为车内安全儿童座椅很有必要,可实际上仅21.6%的车主安装了儿童座椅。
“这样的结果让人揪心。”高速交警说,在发生事故的时候,小孩尤其是婴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是最差的,最容易受到重创。
认为重要却不安装,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安全座椅到底怎么装才是安全的?
高速路上发生意外巨大冲击力会让孩子飞出去
调查显示,大部分驾驶员在带孩子出行时,基本上选择抱在手中或是放在腿上,这个比例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29%和26.8%。而且,有27.2%的家庭习惯性地让孩子坐在副驾驶座上。“他们主要怕孩子坐在后排晕车。”高速交警说,其实没有安全座椅,又坐副驾驶室,小孩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
前段时间,就发生了一起类似悲剧。当天,在杭州工作的小何要回开化老家,老乡提出搭个顺风车。一辆车上,坐了5个大人,还有2个小孩。途中,车上大点的小女孩开始哭闹着要坐到前排爸爸的腿上,小何一开始觉得小孩子坐在前排不好,太危险,而且坐在大人腿上也不方便系安全带。可是,小孩子哭闹不止,搞得大家都很烦躁,他就勉强答应了。
车子行驶在杭新景高速途中,不慎撞到了路上的一捆金属杂物,前排的两个安全气囊瞬间弹了出来,车子一下从二车道甩到了三车道。坐在前排的小姑娘在被撞击后受了重伤,在送到医院抢救无效后因脑干损伤死亡。
去年12月30日,陈大伯一家儿孙三代开车从上海回江西老家,奶奶抱着5岁大的孙子坐在副驾驶室。因为当天下雪路滑难行,车子开到杭瑞高速失控追尾了一辆正在高速上施救作业的拖车。事故发生瞬间,巨大的冲击力让孙子脱离了奶奶的怀抱,狠狠地撞在副驾驶室前的仪表台上。结果,小孙子也因受伤太重不幸死亡。
高速交警说,在汽车以50公里/时的速度撞击时,10公斤重的小孩产生的冲击力可能超过400千克的力道。在高速上发生意外,巨大的冲击力会使孩子像炮弹一样向前飞出去,光靠成人双手的力量完全不可能抱得住小孩。所以,有小孩特别是有婴儿的家庭,在车上安装安全座椅是非常重要的。
安全座椅为啥安装比例低三大误区请大家仔细读一读
为什么家长知道安装儿童安全座椅的重要性,可实际安装的比例却如此低呢?
“绝对不是钱的问题。”高速交警调查发现,私家车主对安全座椅往往存在三大误区――
其一,有的人觉得,安装安全座椅太麻烦了。车子有安全带,可以替代安全座椅。
其实不然,汽车座椅和安全带是专门为成人设计的,不适合身材矮小的儿童,一旦发生剧烈碰撞,安全带就变成刀刃一样,正好勒住孩子的脖子,倒成了危险的“索命”带。“安全气囊也不能保护小孩,因为事故中安全气囊打开时的冲击力,远远超过孩子头部的承受能力。”
其二,有人觉得,安装安全座椅后,车子会变得异常拥挤,且影响美观。原本车子后排坐3名乘客完全没有问题,可安全座椅一放,坐2个人也显得紧巴巴的。可小孩又不经常坐车,安装后,车子的使用价值大大降低了。
其三,很多车主认为,小孩子自身大多不喜欢坐在固定住的安全座椅上。而且,抱在手上的话,不占用车位。“我们检查时,就经常会看到车上除了坐了5个大人外,可能还有1到2个小孩。在他们看来,小孩人小,挤挤总没问题的。”高速交警说,而事实上,这样做是不允许的。
小轿车的载员以行驶证上的核定人数为准,普通轿车含驾驶员一般为5人,大人抱着小孩子也按2个人计,超过核定人数就是超员。
安全座椅装哪里最安全
高速郊区提醒,家长千万不要太相信自己的车技。一旦高速公路上发生意外,儿童乘车配备儿童安全座椅是最好的选择。那么,安全座椅到底装在哪里最合适呢?
高速交警认为,在后座中间最安全,这里离每个撞击点都有一定的缓冲空间。有人认为在驾驶员后座是最安全的,因为一般驾驶人在遇到突况时都会有避险措施,倾向于保全自己这一侧的安全。高速交警说,可是小孩好动,在乘车过程中往往因为贪玩而去触碰车门上的一些按钮,影响安全。
“有了安全座椅,也不是万事大吉了。”高速交警提醒说,千万不要让小孩独自坐后排,因为他们在汽车发生紧急情况时无法照顾好自己。对于婴儿来说,面向后坐的安全系数高于面向前坐。后向式儿童安全座椅能够尽量减少撞击时儿童颈部受到的冲击力,这对于颈部骨骼非常脆弱的婴幼儿来说是重要保护。
篇7
关键词:班级管理;安全教育;班主任
一、小学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化
安全教育是小学教育工作基础,安全教育应该是一项长期的、循序渐进的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在安全教育目标和实施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安全教育工作总目标和阶段目标、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措施以及安全教育的评价,大多为舶来之品,未与学校学生的发展情况以及学校的实施条件相结合,不具有可行性。因此,很多小学校的班主任安全教育的开展,只是在每年的3小学月26小学日――全国小学安全教育日,才会用网络现成的安全教育案例象征性地开展几次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有的学校甚至直接拟造一些安全教育事件,以应付上级的安全教育检查工作。
2、安全教育的内容存在片面化
我国小学的安全教育工作主要包括六个模块的内容,社会安全事件、公共卫生的预防、意外伤害事故、网络安全、自然灾害求生和其他事件六个方面的内容,这六个方面同等重要,共同推动着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但在实践中,班主任只是在本市发生重大的意外事故时,才重点开展一次相关的主题班会,而由于各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发生青少年事故相对较少,这样的时间不能概括六个方面的整体内容。
二、班主任在小学生安全教育中承担的责任
1、安全教育责任
班主任除对班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以及基本道德规范等思想政治教育和基础文化科学知识教育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自护自救教育,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防范、安全自护和安全自救知识。
2、安全告知责任
班主任的告知可分为四个方面小学:一是把学校或班级进行的各种活动中有关安全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对学生告知。如实践活动中的行走、乘车、具体的操作注意事项;体育运动中某些项目的危险性,练习设备、器材的安全性能等内容都应在活动之前告知学生。二是把校园及其周边的设施包括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告知学生。如校园内外维修改造,施工场所或临时搭建的设施,校园内外处所、场地、水电设备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等都应及时告知学生。三是把学生的有关情况对家长告知。
3、安全告诫责任
班主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负有对学生告诫的责任。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等是班级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对学生的危险行为或潜在的危险行为要及时地告诫、制止和纠正。
4、安全防范责任
班主任要对班级活动以及教育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防范。如对流行病、传染病的防范,对班级进行的各种活动以及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校园欺侮、包括隐性伤害在内的预防等。要防微杜渐,而不要亡羊补牢。
5、安全救护责任
学生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除要及时按制度规定上报,还要力所能及地进行自护自救,并采取得力措施防止事故的扩大。
三、班主任在学生安全教育中的管理方法
1、小学加强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他们的安全意识普遍比较薄弱,自身安全意识不强。主要表现为:在自身物品管理上,思想麻痹,物品随意乱放。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社会了解不够。小学生在校园内学习、生活、接触社会少,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指示其犯罪。还有的小学生不注意用电、用火安全,不注意出行交通安全,存在侥幸心理,往往容易造成安全事故。所以我们应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细节入手,在生活细节中挖掘安全教育的材料。如:我们在日常生活、教育过程中总会听到这样那样的事儿,其中不少是开展安全教育的好材料,如果我们善于发现、挖掘,学生会很容易接受教育。我们生活中看到的不少细小的事,同学间相互推搡、相互追逐,上下楼梯跑和跳,玩尖锐的硬器,随意乱抛硬物等,同样是很好的安全教育材料。安全隐患不可根除,我们要做的就是防范于未然,让学生认识到位,提高防范意识。
2、引导学生远离事故
学校是人群比较集中的公共场所,学习是集体性活动,小学生是未成年人群,缺乏责任感和自护能力,所以安全隐患不可避免,我们一定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这里首要的是规范学生的做法习惯,引导学生以安全的做法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成长。如:引导学生积极开展丰富多彩有益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规范学生不参与不科学、不安全的活动;不到有安全隐患的区域活动等。
3、注重体验,增强儿童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
体验是学生成长能力、形成技能的最好方法。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反复叮嘱或不断训斥,而没有真正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那么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也无法真正的形成。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也要从细节抓起,在细节中让学生体验自我保护的重要性,了解自我保护的过程,从而形成技能。
儿童总会遇到某些紧急情况。缺乏社会生活实践的机会是儿童不会正确应对危险的原因之一。如:学生有时不小心划破了手等就会惊慌失措,没有自己处理的意识,其他学生也只会找老师,我们要利用这些机遇让学生学会自行简单的处理,并在处理时同学们互相帮助、相互协作,一同经历了自救、互救的过程,感受了自救、互救体验。
4、安全教育要齐抓共管
学校安全教育不是某一个领导或某一个老师的事,作为学校的教育者,我们每一个老师都有义务和责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如果只有各个班主任的苦口婆心的讲授,那这个力量显得实在单薄,只有加强同任课教师、学生及其家长、学校组织和部门的联系,才能把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结束语
综上所述,班主任作为学校安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毋庸置疑需要对学生拥有爱心,对学生的生活予以全方面的关注,同时在安全教育方式上,要利用好班会这个安全教育基地,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充实的内容促进学生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的提高,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促进学生安全理论知识的转化。
参考文献
篇8
一、寓安全教育与各项活动之中,增强儿童的安全意识。
儿童的安全是一切发展的保障,只有在儿童生命健全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其身心健康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因此,我们应该充分领会《纲要》精神,真正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在平时教育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适合幼儿年龄特征的安全教育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
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有"交通安全"、"饮食安全"、"用药安全"、"玩具安全"、"用电安全"、"用火安全"、"着装安全"、"保健自助"等等。如何把这些简单的安全防护知识教给幼儿,增强幼儿的安全防护意识,学习保护自己的技能和方法,以便处理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紧急情况。可以采取如下的方法:
1.环境教育法――通过浅显易懂的环境创设让幼儿感受安全教育的知识。环境创设是幼儿园最直观的教育方法,通过有趣的图片、漫画、标志符号、照片等布置安全宣传栏或墙饰,让幼儿在环境的潜移默化中熏陶、感受安全教育。如,"过街要走人行道"、"知道红绿灯和交通标志"、"不能玩火,不能玩电"、"不从高处往下跳,不爬窗户"、"不跟陌生人走,陌生人敲门我不开"、"遇到火警、生病和坏人应该打什么电话","上下楼梯要靠旁边走"等,定期更换。还可以利用大量的废物和玩具、资料,创设"警察岗亭,公共汽车,救护中心,消防大队"等区角,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模拟扮演,从中感悟到交通安全规则、火灾或生急病的报警电话和抢救方法。
2.活动体验法――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幼儿体验安全防护技能。活动是幼儿教育的主渠道,通过活动让幼儿亲身经历整个过程,增加体验,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如,开展"注意饮食卫生"主题活动,通过讨论"路边的小吃能吃吗?" "三无食品能吃吗?"告诉幼儿不吃路边的小吃,不吃"三无食品",使幼儿懂得要吃清洁的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等卫生习惯知识,让幼儿初步感知饮食卫生的重要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再如,开展"发生火灾怎么办?"的主题活动,通过观看录像、图片,使幼儿初步感知火对人们的帮助和害处,通过模拟逃生的游戏,使幼儿了解安全自救逃生的常识,学习保护自己。还可以开展"保护自己办法多"、"小小安全员"等类似主题活动,增强幼儿自我保护能力,让幼儿亲身体验安全自救的方法和技能,增强安全防护意识。
3.趣味游戏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向幼儿训练安全自救的技巧。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也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我们充分利用游戏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自救技能训练。如,针对幼儿对"警察叔叔"的崇拜心理,开展角色游戏《交通警》,让幼儿扮演他们所崇拜的"警察叔叔",使之懂得横穿马路要走斑马线,走失时要找警察叔叔或和善的人帮助,学会较熟练地说出父母的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或用电话求救。又如,在情景表演游戏《你知道怎么办吗?》中创设一些情景:"你一个人在家,有个陌生人敲门怎么办?"、"夏天很热,容易中暑,你知道怎么办吗?"、"发现厨房有煤气的味道怎么办?"、"如果你的手划破了怎么办?"``````引导幼儿设想出各种各样自救自护的方法并进行演习。同时组织幼儿讨论哪种方法更好,让幼儿懂得采用最有效的自我保护措施,培养幼儿临危不惧、机智勇敢的品质,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
4.日常渗透法――通过一日生活常规中各个环节渗透安全教育的方法。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是安全教育的好时机,如,晨检、午餐、散步、盥洗、户外活动、自由活动等。幼儿教师、保育员、保健员、厨师等都应成为安全教育员,时时抓住机会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晨检:保健员要注意检查幼儿口袋是否带尖锐的器具或小珠子之类的东西入园,以防自由活动或午睡时戳伤或异物塞进耳、鼻、口等;再如午餐:保育员要注意提醒幼儿餐前要洗手,以防病从口入;吃饭时不说话、玩耍,以防噎着、烫伤。而户外活动时:教师在组织幼儿出活动室前要告诉幼儿整理好衣冠、鞋带,上下楼梯要靠右走;活动时要注意控制活动量不狂奔乱跑,不因活动量失控而摔伤、跌伤;告诉幼儿玩大型玩具时不越规、不拥挤、不倒滑滑梯、不猛摇摇篮等,以免发生不测;而自由活动时:教师要时时关注幼儿,玩玩具时不相互甩、抛、扔,不攀爬栏杆、窗户,以发生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5.随机教育法――在日常生活中随时抓住偶发事件进行随机教育:及时抓住幼儿生活活动中瞬间的偶发事件进行随机安全教育,也不失为安全教育的好方法。
二、把安全教育和健康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教师和家长一般比较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却往往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健康"除了指生理正常无病痛外,还包括心理健康。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之中,健康的心理是是身体的精神支柱,因此,幼儿园教师要高度重视幼儿心理健康这一问题,采用有效的方法,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孩子真正"健康"。
1.教师对幼儿的爱是教育中最宝贵的营养。只有沐浴在爱的甘霖下的幼儿才会有安全感,才能适应幼儿园环境,学会与同伴、教师交往,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幼儿总是先感受到成人对自己的爱,进而才能发展到爱周围的人。如果教师不爱幼儿,幼儿就无法适应冷漠的幼儿园环境与温馨的家庭环境间的巨大反差,就会怕上幼儿园,怕老师,患"幼儿园恐惧症"。
2.尊重幼儿。马斯洛有一句著名论断:"最健康的自尊是建立在当之无愧的来自他人的尊重之上的。"尊重儿童是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前提, 是幼儿人格和谐发展的保证。尊重幼儿,主要表现在平等、民主地对待幼儿,尊重幼儿发展的积极因素,让幼儿主动地发展。幼儿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教师要尊重其权利和地位。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往往以长者自居,要幼儿听命于自己,否则就批评惩罚或斥责…其实,幼儿出现"对抗"行为一定事出有因,且这正是其独立意识和自主性萌发的表现。因而遇到冲突,教师要研究其原因,再作处理。"听话的孩子才是乖孩子"的陈)旧观念一定要剔除。另外教师要尊重幼儿发展的积极因素,给予其充分活动和自我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如果成人的言行中处处体现着对幼儿的尊重,就会使幼儿意识到他们在这个世界上是有价值、有能力和必不可少的,从而帮助他们获得积极的自我概念;如果幼儿发现自己是被忽视的,又经常为做错事遭到责备,幼儿会逐渐在心里确认自己是无能的,进而导致幼儿丧失最基本的自尊与自信,建立起消极的自我概念。作为一种稳固的心理特征,幼儿的自我概念一经确立,便会相对持久地保持下去。我们无法相信,一个整天要服从于成人指令或是不时遭成人指责的幼儿会构建出活泼开朗、宽容友善的人格特征。因而"尊重幼儿"这一行为本身所内含的潜在教育价值是不该也不能被忽视的。
3.创设一个适合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首先,教师应注意自身的心理健康。有的教师情绪沮丧时,态度粗暴生硬;情绪愉快时,就无原则地迁就容忍。教师的情绪波动最易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障碍,所以教师应始终保持平和愉快的心境,使幼儿生活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之中。其次,要为幼儿提供充满生机、能陶冶心灵的自然环境,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其审美情趣。最后,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一个自由活动的游戏场所,以及有吸引力的玩具,让孩子在自己的天地里,自由快乐地游戏。儿童只有在自己选择的有兴趣的活动中,才能达到专注和自主,此时,他们的困扰将会消失,梦魇不再出现,行为问题会逐渐减少,食欲与健康也会恢复如常。
篇9
关键词:学前教育;自我保护;安全教育;实践
1. 前言
儿童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实现民族振兴的希望,社会有责任也有义务保障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然而,据有关调查报告显示,每年我国都有上万名儿童死于各种安全事故。因此作为学前教育的主要场所,幼儿园应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提高学前自我保护的安全教育教学效率,切实培养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提升孩子们适应生活的能力,同时为社会安全教育问题做一份贡献。
2. 学前安全教育的培养内容
2.1生命安全意识。生命于每一个人只有一次,幼儿纯真无邪,没有足够的是非分辨能力,所以,学前教育应注重培养儿童热爱生命的意识,要珍惜自己生命和尊重他人的生命。要初步教会儿童们用恰当的方式保护自己不受人身伤害,特别要加强女幼儿免受性骚扰或害的自我保护意识,给予他们一个阳光的学前学习生活。
2.2遵守交通安全规则。许多交通事故的发生多半是因为肇事者或受害者不遵守交通规则,提升儿童的安全意识就要培养他们遵守交通安全规则,让识记各种交通标志、信号,普及交通安全常识[1]。此外,要对儿童们进行乘车安全教育:乘公交车时莫要盲目拥挤;出门旅行要乘坐正规巴士,不超速、不超载;父母开自驾车的要监督他们遵守行车安全规则,系好安全带等。
2.3消防安全意识。火灾也是高发事故之一,学前应该对孩子们普及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对火灾的危害进行讲解,培养孩子们的消防安全意识,使他们具备一定的逃生自救能力和防范能力。由于儿童天性好奇心强,喜欢触碰把玩各种东西,所以不要随意摆放易燃易爆物品,并要警示他们远离危险品。
2.4生活安全问题。生活中要注意防范的安全问题主要有:第一,预防踩踏和避险逃生问题;第二,用电安全问题;第三,预防煤气中毒和食物中毒;第四,防范校园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公共安全事故;第五,预防流行性疾病;第六,防拐卖偷窃等等。各种安全隐患充斥在孩子们的生活里,做好防护工作,形成安全意识,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2.5自然灾害中的自我保护。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地域性特点。幼儿园在普及自然灾害防护知识时,可根据其所在地理位置特点,加强训练自然灾害逃生的基本方法,培养孩子们在面对自然灾害时能保持冷静的能力,练就他们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的自我保护、逃生、互救及求救技能。我们不能实现控制自然灾害的发生,但是我们可以做好防护工作,保护好孩子们的生命安全,将自然灾害带来的伤害降至最低。
2.6防范社会公共安全事故。近年来增加的有关踩踏事故报道着实为人们敲响了警钟。学前教育要使孩子们认识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的危害性以及遵守公共场所安全规则的重要性[2]。小孩子多半喜爱热闹,要注意教育他们不要进入人员已经相当密集的场所,因为在拥挤的人群里一旦发生踩踏,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弱小孩童将会是最大的受害者。
3. 学前儿童的自我保护教育实践
3.1注重将安全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在课堂上普及的安全知识还远远不够,应当重视在实际实践活动中孩子们的应用能力,在实践中强化安全意识。幼儿教师多数会选择在教室内进行模拟课外拓展实践活动来代替现实场景,为的是避免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给自己招来与儿童家长的纠纷。诚然,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趣味游戏、模拟生活场景等多种方式可以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果,也能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但是,孩子们没有参与到真正的实践中去,亲近自然,贴近生活,难免会让他们觉得社会是安全的,不利于培养他们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毕竟现实生活并不是课堂力进行的那个样子。因此,只有让孩子们体验“身临其境”,才会对生存的意义和价值产生真切体会,才会在遇到现实问题时作出恰当反应,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3.2增加贴近生活体验。进行课外活动是幼儿教育进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应用于自我保护教育教程也不例外。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教师可适当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拥抱大自然。在开展户外实践活动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将会设置好的问题分配到各小组中,让他们进行讨论后派代表作答。通过这样贴近生活的实践活动,既培养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增进了现实生活体验,也培养了孩子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此外,还使幼儿的学前自我保护教育工作得到了实质性提高。
3.3实现教学多样化设计。鉴于每个幼儿拥有不同的智力状况、心理特征及接受能力,幼儿教师在进行学前安全教育时,要尽量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孩子在教学实践中都能学有所得[3]。具体实现教学多样化设计,需要结合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实际需要和实践活动场所,制作针对性、多类型的教学方案。例如,在教授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概念时,教师可争取应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学,通过使用图片、艺术字、动画等演示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孩子们理解抽象概念,提高思维应变能力。教师们还可以在生活中对幼儿做引导,鼓励他们在家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逐步培养其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例如,在家偕同父母洗菜擦桌子、叠自己的小衣物、自己叠被子、整理书桌等。
3.4用游戏带动儿童的社会性发展。通过玩游戏,孩子们可以在一定程度意义上开始接触到社会。因为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得到更多与同龄人接触的机会。在设定好的游戏规则里,为了使愉快的游戏进行下去,各位组成员小朋友需要协调合作,共同进退,从中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互帮互助意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幼儿教师还要引导他们进行和睦共处,提高其语言表达沟通能力,即交际技能,良好的社交能力对于孩子们以后步入社会也是非常的重要的。最后,孩子们还能通过游戏找到趣味相投的伙伴,建立起儿童时期纯真的友谊,在有同龄人的陪伴中快乐成长。
4. 结语
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孩子们即将面对的是不断变化的、日益复杂化的社会生活,对幼儿进行学前自我保护的安全教育应该成称为幼儿教育的必修课。国家除了加强对社会安全问题的宏观监控,应当鼓励从娃娃起加大培养学生的保护意识、保护能力,保障祖国的未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康梓钰.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2(03):90-92.
篇10
3月,是我们学习雷锋传统文明月。学雷锋活动之所以跨越两个世纪40年常学常新、长盛不衰、不断发展,除了雷锋这一先进典型本身具有的跨民族、超时代的精神魅力之外,一条重要的基本经验就是紧跟时展变化的步伐,与时俱进。当前,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与雷锋所处的时代虽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雷锋的“钉子”精神进化大到何时都是要继承,要发扬“钉子”精神的挤劲和钻劲,正是靠这种挤劲和钻劲,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社会信息化迅速推进的高科技时期。当代小学生必须刻苦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尽快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大力弘扬雷锋对待学习所具备的“钉子”精神的挤劲和钻劲,勤奋刻苦、锲而不舍、不断充实头脑,开阔视野,努力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
同学们,让我们继承并发扬雷锋精神,与时俱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使新世纪雷锋精神之花开放得更加绚丽多彩。谢谢大家!
同学们,今天是三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今天是全国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为推动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降低少年儿童伤亡事故的发生率,保证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1996年,国家有关部门发出通知,决定建立“安全教育日”制度,将每年三月最后一个周的星期一确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