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技术培训范文
时间:2023-09-25 18:23: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印刷技术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于2009年10月10日在筑波工厂正式开业的小森图像技术中心(KGC)便是为实现上述目标而设立的。成立KGC的主要目的是为进一步推动与实现小森公司的经营理念,也就是持续以“感动:超越期待”为宗旨,在印刷及印刷设备相关技术的研发以及开发专业技能培训方面,让KGC成为小森集团的核心机构;一方面同印刷相关团体、印刷企业开发新的印刷科技;另一方面则透过运用小森印刷机进行现场的演示,使印刷企业对小森印刷机质量进行评鉴,又可为全球各地的小森维修服务人员以及生产技术人员提供培训,使KGC得以发挥印刷知识管理综合平台的作用,在印刷产业与印刷企业间搭起沟通讯息的桥梁。
小森KGC的主要四大功能
机器现场演示中心:为客户提供机器的现场演示,客户可以亲临现场对小森印刷机给予直接评价,透过展示机的各项特色介绍,客户可以清楚地了解各类小森机型的性能表现;而小森公司也可以透过演示将各类最先进的印刷作业控制软件以及颜色管理等技术与解决方案介绍给印刷企业。
印刷学院与DoNet工作区:对客户进行软件以及硬件的教育培训。
印刷学院主要使用小森最新的印刷机器与设备进行培训,其内容包括摄影技术、印前与印刷领域。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平版印刷的质量,为全球各地的印刷企业开展印刷培训提供有力的支持。平版印刷相关的基础知识、中级与高级的课程是印刷学院的主要核心课程。
DoNet工作区则利用小森开放式数字化网络的结构,针对数字化作业流程进行研发工作所开展的培训课程。其两大核心任务是利用颜色管理系统,将KHS-AI的效益发挥到极致;并利用数字化的管理,将生产现场的数据透明化。
技术培训中心:为全球各地的小森工程师提供培训,确保小森客户可以获得最优质的技术服务;此外也可利用KGC现场的印刷机传授机器维修保养管理的相关技巧。
印刷R&D中心:此中心的主要职责是与学术相关机构、印刷材料和周边配备制造商广泛合作,对印刷相关技术开展基础研发,以解决印刷企业中长期的后顾之忧。
KGC新样貌再创小森辉煌
开业五年后,KGC于2014年进行了全面的整修,不仅样貌换新,功能也进一步提升。小森公司重新定位KGC的功能,透过与印刷企业的销售部门合作,将客户的意见作为开发最终产品的依据。
新的KGC配备了小森最新、最具战略性的各种印刷机型,其中有各式印刷软件技术组成的解决方案、有提升生产效率的印刷机、有数字印刷机、有颜色管理解决方案和K-Supply产品(印刷材料与配套设备)组成的最佳印刷系统等,可为印刷提供最完善的服务与解决方案。
经过整修后的KGC入口走廊,有一个圆弧形的印刷样品展示区。此展示区有一台计算机屏幕,用以介绍KGC、筑波工厂以及小森公司的讯息;而周围的五片长方型立板分别介绍五个不同主题:包装印刷、商业印刷、PESP事业(印刷工程服务商)、环保措施、印刷作业流程的解决方案。
重组功能更完备
新的KGC职能被重组为三大部份,但其功能不但没有缩减,反而更为充实。将先前“为客户的生产部门提供解决方案”的功能,提升为“与客户的销售部门合作开发新产品”,与客户的沟通与结合更紧密。
印刷机演示中心:展示一系列配备生产配套系统的小森最新型印刷机,模拟印刷工厂,展现小森最先进、最多样化的印刷解决方案。
印刷学校及技术培训中心:让学员亲自参与操作、手把手培训,提高小森客户印刷技术的水平;此外还提供与印刷相关的问题诊断、技术咨询、环保建议等服务。
印刷技术研发中心:此中心职能是向小森客户提出新技术的建议,例如H-UV快速干燥系统等,并与其他制造商携手合作,共同开发K-Supply产品、对未来印刷行业所需要的印刷技术进行开发(包括数字印刷机)、向小森客户推荐足以发挥颜色管理系统优化的印刷系统。
向全球推广KGC的专业技能
篇2
【关键词】数字自动化 印刷 丝网印刷
一、引言
数字自动化印刷设备是将数字技术与自动化技术应用于印刷设备之中,从而高效、精确地完成印刷任务。本文以丝网印刷设备的数字自动化为探讨对象。丝网印刷又被称为万能印刷,它是通过丝网把贴片胶漏或者焊锡膏印到PCB焊盘上的一种设备。可分为垂直丝网印刷设备、斜臂丝网印刷设备、转盘丝网印刷设备、四柱式丝网印刷设备及全自动丝网印刷设备。它能对多种承印材料进行印刷,如各类塑料、金属、纺织品、陶瓷、玻璃等材料的丝网印刷,对商业、广告业、建筑业、美术业、印染业、出版业、电子等工业的丝网印刷。总而言之,任何有形状的物体不管其形状大小、厚度,软硬程度,曲面还是平面都可以对其进行丝网印刷。因为,从上个世纪 70 年代开始,丝网印刷在全世界得到了迅猛发展。
二、我国数字自动化设备介绍――以丝网印刷设备为例
本文以深圳市网印巨星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的WJ-MK46-V35CCD的丝网印刷机为例,浅析我国企业生产的数字自动化设备的特点。
(一)深圳市网印巨星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简介
深圳市网印巨星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是我国一家注重于丝网印刷机械及辅助设备――开发制造和丝网印刷工艺技术培训的科技企业,其自行建立和培养了一支专业的网印机械设计及制造、产品售前/售后服务人才队伍,也是国内致力于自动化、高精度、智能化丝网印刷机械设计制造的专业工厂。公司注重技术开发及知识产权的保护,现已申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23项。先后获得了ISO9000、CE等认证,是国家丝网印刷机械标准化主要制订单位,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其生产的自动化丝网印刷设备产品行销全国各地,部分产品销往香港、东南亚等地区。
(二)WJ-MK46-V35CCD丝网印刷机介绍
WJ-MK46-V35CCD丝网印刷机是由进料、出料和印刷单元两部分构成的全自动印刷机。各部分结构都可以根据产品规格自动地调节间距,操作简单快速。印刷机进料,出料,平台升降,印刷都应用了伺服传动,因而确保了传动的精度和生产效率。平台采用真空吸附固定产品,CCD全自动对位保证了印刷精度。该产品从结构上讲可分为进料系统、丝网印刷系统和出料系统三大模块。其中丝网印刷系统又可以分为印刷机单元、自动定位单位和传输单元三大部分。
1.印刷机单元
印刷机单元包括网版夹、刮刀回墨刀、升降气缸、印刷平台和初定位。初定位由SMC气缸驱动,六点定位,保证对位精度及效率,印刷及回墨均采用SMC气缸,可通过千分头进行微调,并且刮刀压力通过比例阀控制,可根据生产所需进行设定,保证了印刷效果,平台采用真空吸附固定产品,印刷头可翻转便于擦洗网版等。在印刷单元进料及出料部位均装有除静电风机,从而除静电及除尘作用。印刷机由冷板大罩全封闭式且在印刷机上部装有除尘器,保证了印刷机内无尘运行,进而保证了印刷效果。
2.自动定位单元
该设备采用CCD自动对位,共有五个CCD,分布为:左侧两个1号和2号相机,右侧,后段,前端均一个分别为3号,4号,5号相机,其中1号和2号进行角度检测,3号进行X轴方向的位置检测,4号和5号进行Y轴方向的位置检测。平台由3个直线电机分别进行X轴,Y轴,θ轴方向的驱动。
3.传输单元
传输单元由进料升降气缸和进料伺服电机构成,进料升降气缸,通过凸轮升降来完成吸放玻璃片,进料伺服电机,通过电机带动进料板运送玻璃。进料托架及出料托架均由伺服电机驱动,保证了传输精度。其升降由步进电机+同步带+凸轮控制,提高进出料的平稳性以及速度。其主要参数如下表所示:
三、我国数字自动化印刷设备的概况
通过对深圳市网印巨星机电设备有限公司WJ-MK46-V35CCD丝网印刷机的介绍可以看出这款丝网印刷设备已经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这也是我国丝网印刷机,乃至整个数字自动化印刷设备发展的一个代表,说明我国已经能够生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数字自动化印刷设备。回顾我国丝网印刷设备的发展史也是我国整个印刷技术向数字自动化印刷设备发展的一个代表。
从最开始的引进国外技术,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丝网印刷设备,再到出口到国外,中国的丝网印刷设备的发展并不很短。我们应当注意到的是一些进口的零部件在相当多国产机器上仍然起到关键作用,是我国机器品质的保证。我国上下游资源的整合,动态环境的变化,都对设备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行业内的领军企业正投入更多资本和人力去开发新技术,使得新产品在一些性能上得到质的提高。因此,中国的丝网印刷乃至所有的数字自动化印刷设备不管在设备、技术还是是规模等方面,都将会有一个飞跃的发展。丝网印刷设备的技术提高将给丝印行业和整个印刷行业的升级发展带来新的希望和动力。
参考文献:
[1]中国丝网印刷行业秘书处.丝网印刷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今日印刷,2001(6):74-76
篇3
关键词:产品质量 管理 控制
只有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才能满足社会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要求,增强企业的生存能力。所以,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加强质量管理,理所当然成为企业管理的永恒主题。那么,怎样从根本上提高产品的质量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强质量源头控制,杜绝各种质量问题的发生
一、 必须建立健全企业管理制度,为强化质量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既有劳动密集型生产特性,又有技术密集型工艺特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用制度、用标准去组织、规范、指导和指挥生产。从开始生产到生产结束加工工序进行全过程的质量检查和控制,哪道工序出了质量问题,追究哪道工序当事者的经济责任,形成质量自检、自控的高度责任感和自觉性。另外,对质量创优者要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把质量与个人经济效益挂钩,这样从制度上恩威并施,使企业质量管理朝着良性循环的轨道运行。所以,对企业来说,建立质量签样制度、抽检制度、互检制度、各工序操作规程和奖惩制度,无疑是质量源头控制的较好管理措施。
二、加强对职工的技术培训,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
对职工进行技术培训是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措施,通过对职工进行系统的技术培训,使职工提高印刷技术素质,提高操作技术和工艺技术水平,这是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职工的技术培训,内容应该包括岗位应知应会,生产工艺技术和实践操作技术知识;生产安全、质量控制和产品标准等,通过培训使职工的生产技术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为降低生产消耗,提高产品质量打下扎实的基础。职工的技术素质提高了,才能按质量标准和生产工艺规程进行有秩序的生产,才能有效地减少或避免各种质量问题的发生。
三、选择合格的供应商,控制好原材料的的采购环节。
原材料的采购控制就是要在最经济的基础上,使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都得到较好兼顾,这就要求企业必须选择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厂家,因为规模大的生产厂,其生产能力、工艺技术、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控制等方面相对做得比较好,产品质量也比较稳定,选择这样的供应商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选择质量稳定可靠的供应商,必须通过对供应商的资质进行认真的评审,以保证原材料的供应质量的稳定。对供应商进行评审,也是企业管理先进性的表现之一。对供应商进行评审,主要是根据其原材料在本企业生产中的试用和实际使用效果,如材料使用的经济性、适应性和质量的稳定性等方面进行评估。对原材料质量常常出现波动,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和质量的供应商,要考虑予以淘汰使用,这样从质量源头上进行有效的控制,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
四、把好原材料质量控制关,防止质量问题的发生。
原材料是产品质量控制的基础环节,只有把好原材料质量关,产品质量才有可靠的保证。要科学合理使用和管理好产品原材料,防止质量问题的发生。
1.要根据产品特点,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生产,避免因为使用上的盲目性而引发产品质量问题的发生。
2.要加强对产品的质量控制,由于产品品牌不同其质量和使用效果也将明显差异。
3.要加强对产品的质量控制,科学合理掌握好库存时间和存放条件,一般情况来说。生产出来的产品时间过久,如超过二年则容易发生变色、变坏 故应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合理保持库存量,并在使用中要掌握好先进先用的原则。
4.要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跟踪检验。检验部门在日常工作中,要对材料原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的质量跟踪管理,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处理,以避免盲目进货生产带来的质量隐患,切实把好生产质量源头关。
五、认真做好生产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实现优质高效的生产目的。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设备作为生产的要素之一,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高精度的设备是高质量产品的基础,所以,平时要认真把好设备的保养关,做好设备的工作,对滚筒轴头、轴瓦、齿轮以及联动前规、侧规工作的要害部件,要保持良好的状态,以防止使用磨损而影响印刷质量,这是印刷质量控制的重要措施。此外,日常应注意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可及时处理。
六、提供合格产品,是企业最基本的社会责任。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似乎有一种误解,那就是一提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捐款捐物、做公益。事实上,作为一个存在于社会中的企业,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社会责任就是首先要提供合格的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利润之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站稳脚跟、赢得市场,最重要的还是过硬的质量。尤其是加入WTO后,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质量优劣,不仅关乎企业自身形象和发展,更关乎“中国制造”的声誉和国家形象,因此,注重产品质量,不仅是企业的基本责任,更是其不可推卸的重要的社会责任。
七、建立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有效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若一个企业能够把践行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尽管企业会因此付出一定的成本,但它向社会证明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证明自己能够在经营活动中把公共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放在重要的位置,从而带来社会公众的认同。
篇4
关键词:生产经验;总结;农业技术推广;方法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2-0099-1
1 生产经验总结
1.1 生产经验的调查方法
1.1.1 掌握系统的调查资料 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按田间状况分类取样或定点观测。调查的具体内容和项目,应由调查的目的决定。一般的作物生育调查和生产经验总结,其调查的项目应该比较系统和全面;如果是专题调查,就应该偏重某些有关项目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此外,为了掌握当前生产情况,在生长期间还应该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情况、栽培管理措施的质量和效果,随时进行调查和了解,并记入田间档案,作为总结经验的资料。
1.1.2 进行广泛的对比调查 大田调查也必须利用对比,才便于弄清问题和肯定经验。除事先有计划地设立对比试验田外,并可充分利用田间各自然对比,但必须注意对比双方其他条件应基本一致(最好是在同一块地上)。并应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将对比田上看到的现象与结果,在其他地块上进行广泛的观察和验证。这样点面结合、反复验证,才能得到可靠的结果。大田生产面积大,情况复杂,可为生产调查提供许多很好的对比材料,还常常可在大田中发现某些特殊(特殊或差)的小块地,这些材料都应该充分加以利用,认真调查总结,取得经验,再在较大面积上对比验证,这样不断由特殊到一般,反复实践总结,就可使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1.1.3 注意准确地测定产量 大田调查常需取样测选数值(或采取标本),样本的代表性直接影响调查的准确性。因此,取样前必须充分掌握田间情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点。对情况比较复杂的田块,应适当增加点数。在取样调查中,产量是总结分担地的综合性指标,也是肯定生产经验的主要依据,最好采取单打单收。也可采用小面积实测产量推算和取样间测定两种方法,但取点必须准确、可靠。一般测产结果往往比实产约高10%~15%,各地可按自己经验将测产结果打一个适当的折扣。
1.2 调查资料的分析和总结
大田生产受综合因素的影响,情况比较复杂,资料的整理分析必须认真、细致。一般步骤为:系统整理、计算和核对调查的各种资料,分清主次,并鉴别其准确性,进行资料分类和汇总;深入研究整理后的资料,寻找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各有关资料(包括作物生表现、产量因子、土壤、气候等)反复核对、比较,找出符合规律性的东西,防止结论的片面性;召开各类有经验人员参加的调查会,展开充分的讨论,从各方面研究问题,找出经验,鉴定调查分析的结论;整理生产经验或专题调查的总结报告。
2 农业技术推广的方法
2.1 声像和文字宣传
采用不同形式搞好宣传活动是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方面。如定期举办农业技术广播会、科技讲座、组织巡回辅导、交流科技信息、开办技术市场、科技展览、印刷技术资料、办好科技推广报刊等都是推广技术的好形式。特别是随着生产的发展,采用现代化手段,搞好声像宣传,放映科教影片、幻灯、录像等,以其独特的功能传播科学知识,推广先进技术,帮助农民发展生产,效果更好。
2.2 试验示范
这是多年来推广技术的一项成功经验。由于农生产具有较大的地区差异性,因此,引进或推广一项新技术,都必须先进行试验,取得成功后再进行推广。试验示范的过程就是教育群众的过程,也是为推广做准备。通过试验示范,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提高接受的能力。
2.3 技术培训
开展技术培训是推广技术的一种好形式。培训方法一是定期培训,使农民获得比较系统的科学技术知识,提高科学种田水平。另一种是不定期培训,根据生产季节,干什么培训什么,急用先学,学了就用。
2.4 技术承包
农业技术承包是运用经济手段,以合同形式,使农业技术人员与生产单位、农民群众的责、权、利密切结合,推广技术的一种经济责任制度,也是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一项重林改革。这种责任制既可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责任心,又可增强广大农民学科学的自觉性。
2.5 咨询转让
农业推广部门利用农村集市或单位所在地设立技术咨询处,配备农业技术人员接待农民来信来访或询问,解答提出的各种农业技术问题。有的还鉴定咨询合同,定期派出农业技术人员到现场传授技术,向农民进行答疑。在咨询中有的还备有技术资料、优良品种和农药等,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2.6 推广与经营相结合,兴办经营实体
篇5
关键词:技进于道 电脑设计 教学策略
“技进于道”出自先秦庄周《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梁惠王解牛,其刀法游刃有余,技术纯熟神妙。梁惠王惊叹不已,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技是手段,道是归宿;技是必然王国,道是自由王国;对技的谙熟必然会带来对法的超越,最终达到“道”的超然世界。纵观当前高校设计专业的电脑辅助设计教学,“技进于道”依然不失为一种理想境界。作为设计的辅助工具电脑之“技”,必须要把握好设计之“道”,最终才能制作出卓越的设计作品。因此,在电脑辅助设计教学中,处理好技与道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电脑设计与传统设计
在人类到了“20世纪中期,当一群狂想家突然想出用1和0来组建数字世界时,一场有关我们生存和颠覆性的革命便开始了” 。数字技术把人类载入了新纪元,这种数字化、信息化社会又被学者称之为非物质社会 ,在非物质社会中,设计的表现手段、传播方式、教育方法与传统的农业社会或工业社会无疑会有很大差异。
一方面,数字设计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传统的手绘表现手段。人类在历史上的每一次科技进步都会丰富和拓展艺术的表现材料或物化手段。从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到造纸术发明后的纸上绘画,再到近代工业革命的印刷技术,科技不仅在变革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革新着艺术的传达载体。当然,电脑设计与传统设计也并不是完全的二元对立。传统的手绘表现依然是当今很多设计师采用的重要表现方式,其省时、便捷、易于发散的特点完全可以与电脑设计互惠共存。虽然表现手段不同,其结果却是殊途同归,即能够最有效地传达出设计师的创作理念、文化内涵、情感体验。
另一方面,伴随着新的表现手段的出现,传统的设计教育也显然已经不能够满足新形势的要求。授课教师不仅需要掌握娴熟的电脑制作技能,还要具备深厚的设计文化积淀,怎样才能处理好数字手段与手绘方式的关系,怎样让枯燥乏味的软件指令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让学生天马行空的创作想象通过电脑有效地传达出来?这些都是当前电脑设计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技进于道”的教学实质
庖丁解牛分为三个境界,其中第一个境界是“始臣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这就如同在当前电脑辅助设计教学中,一些教师仅仅注重电脑软件的指令性操作,把所有精力放在了对软件参数的记忆与掌握上,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运用软件以及设计美感的培养,从而造成了一些学生误认为只要学好了软件,就能做好设计的荒诞思想。3年后,庖丁解牛之时,“未尝见全牛也”。此时的庖丁已经对技术谙熟于心,并能够随心驾驭。类似这样的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具备扎实的软件操作技能,并且能够教会学生熟练掌握与运用软件。电脑设计的教学理想应该是第三种境界,“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此所谓技进乎于道。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熟练掌握软件的运用,还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建立起高级的设计审美素养,并在美的浸润与感染中形成美的人格,真正达到技、艺、德有机统一的理想境界。
三、“技进于道”的教育策略
第一,引领学生准确把握软件技术的实践规律。技术虽然不是最终归宿,却是必经之路。庖丁解牛之所以能够做到炉火纯青、游刃有余,是由于其“依乎天理,批大,导大,因其固然”。这就要求教师对软件操作技术了然于胸,在具体施教过程中需要注意不同学生的专业针对性、繁复指令的形象归类、理论与案例的有效衔接以及手绘与电脑技术的巧妙结合等几个方面。
首先,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方向,确立不同的教学侧重点,让学生在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计算机制图软件功能强大、程序复杂,刚开始接触的学生往往很容易在繁复的参数、按钮中迷失方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不同专业的应用侧重点。其次,在教授软件命令的工程中,要善于对抽象的不同用途的工具进行形象归类,比如在PHOTOSHOP中,选区工具、图像颜色调整和编辑工具、蒙版工具、路径工具等都可以进行分类教学,并且尽量让抽象概念形象化,这样学生掌握起来就会更加深刻。再次,在课堂案例的选择中,一定要注意案例的针对性、审美性和循序渐进性。一些教师在课堂练习中所选案例粗俗不堪,这无疑对刚刚涉足设计领域的学生的眼界和审美大打折扣。最后,要让学生把手绘和电脑制作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很多学生学习了电脑设计之后,离开了电脑就无法设计,当一些想象的设计效果无法通过电脑制作出来时就束手无策,电脑反而成了约束学生想象力的屏障;而手绘手段无疑显得更加自由和随意,特别是对于发散性的多个方案的制作反而显得更加便捷。
第二,要加强对学生设计文化素养的润泽。一些老师在电脑设计教学课中,仅仅把软件教学看作是技术培训课,而忽略了电脑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要设计出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的优秀作品,从而也造成了一些学生在学习中为了技术而技术,认为在作品制作中使用的命令越高级、运用的特效越多就是好的作品。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理念的引导上、在教学案例的选择中、在实践作品的评价上都要注意对其设计思想、设计文化、设计审美的渗透,开阔学生的设计思维和眼界,提升学生的设计品位和格调,让电脑为思想所用,力图培养学生将来成为一个有思想的设计师,而不是仅会制图的绘图员。
第三,培养和升华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类关怀情结。从事电脑设计创作和从事其他艺术创作一样,同样需要创作者有深刻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投入,因此就要求设计师全方位、虔诚地感悟生活,感知生命,体悟优秀设计作品中所凝结的人文情结。实践证明,如果没有创作者鲜活的生命体悟,缺乏求真、至善、扬美的人文关怀,是难以创作出让人感动与震撼的设计作品的。
总之,在教学中,只有将娴熟的数字技术、深厚的艺术文化积淀、真善美的人文关怀情结有机融合与统一,才能够让电脑设计教学达到“技进于道”的理想境界。
注释:
①金枝.虚拟生存[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篇6
1推进古籍修复工作影响读者对古籍的认知
认知也称认识,指人对感觉信号进行接收整理再加工的一系列过程,主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由于书籍是知识的载体,阅读行为与书籍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联系。图书从内容到外形都通过阅读这种认知行为向读者施加影响。
1.1古籍的外观刺激读者的感官
感官是一种最基本的心理现象,它所带来的认识虽然比较肤浅,人们仍然深受第一印象的影响。这种现象有其生物根源——人是感官动物,重视感官印象是一种动物本能。惟其如此,为公众提供文化休闲场所的公共图书馆更需在重视藏书内容的同时,尽量保证藏书外观的优良,并尽力为公众提供赏心悦目的阅读环境。就古籍图书来说,虽然利用古籍资料的读者群不大,但由于古籍明显区别于现代图书的制作方式,以及其与现代图书差异颇大的内容安排,大多数读者都对其充满好奇。这种好奇心理在得到适当引导的情况下,可以为图书馆业务扩展提供广阔的潜在空间。
1.2古籍的宣传吸引读者的注意
人脑的信息加工能力是有限的,很难同时进行多种操作。认知活动的效率高低取决于认知策略的选取,而吸引注意则是左右认知策略的重要环节。当代图书馆大多将古籍宣传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加以展现。由于高度的专业性和手工化,古籍修复工作具备较强的展示性,这不仅为古籍知识的宣传创造了条件,也为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提供了一个很有开拓潜力的空间。另一方面,随着古籍修复工作在更大更深的领域展开,很多图书馆古籍修复部门与社会需求群体合作,既提升了图书馆社会服务水平,又使古籍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与宣传。就读者而言,古籍修复的意义不只是修补破损古书、实现对公共财物的保护,更是图书馆较高层次服务的体现,并且是区域文化综合水平提高的表征。这些较深层次的意义对读者认知的影响是质的飞跃,诱发其主人翁意识,激发出文化自豪感和责任心,从一个侧面促进了古籍事业的发展,并协助了阅读推广的实现。
2推进古籍修复工作提升员工对古籍的情感
情感就是一种态度。一般来说,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欣赏等大众日常接触到的诸多内容。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对大多数图书馆员工而言,古籍仅仅只是书库中众多文献的一部分。不难想见,提升全民对古籍的关注,首先需要提升图书馆员工对其的情感。
2.1推进古籍修复工作拓展员工的职业发展空间
职业就是工作,是对劳动的分类。人们大多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一定的规划。而提供何种发展空间则是组织的职责。组织越是给予员工充分的职业发展空间,就越容易激发员工的自我发展,进而推动组织自身发展。而组织的发展则会不断产生新需求和新岗位,从而动态地创造职业发展空间,以机制促进组织与员工的和谐发展。图书馆员工是负责图书馆业务运营的专业人员的通称,包括采购、加工、描述、流通、咨询、读者服务、书籍保护等诸多分工。古籍修复工作属于其中之一,其从业人员的正式职业名称为“文献修复师”,日常基本工作是对馆藏古籍的修复和保护。此工种看重员工的手工操作能力、色彩辨别能力、对书籍修补和装裱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提倡耐心细致沉静的工作风格。在商品经济空前发展的时代,一切职业领域不可避免地受到市场化的影响,图书馆也无法置身事外。推进古籍修复工作在全国的开展,恰使图书馆拓展了新的业务领域——对图书馆员工而言,古籍修复是别样的天地,在向员工提出很多专业要求的同时,也给予他们一片广阔而新颖的职业空间。在一些业务开展较好的馆,除了修补馆藏破损古籍之外,工作人员还可能负责本馆所藏书画的装裱,甚至可以根据社会需求提供修复装裱服务。这对于馆内的职业环境,甚至整个行业内部的氛围都有百利而无一害。
2.2推进古籍修复工作增强员工的职业自豪感和认同度
人们可能经常在不断重复的日常工作中被“职业倦怠”困扰。这种又被称为“职业枯竭症”的现象是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有关研究指出,为人提供帮助的职业、缺乏挑战性的职业,都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作为服务性质的图书馆工作正是典型之一。图书馆是为公众提供文化服务的场所,工作的主要特点就是琐碎细致清贫。工作的成果大都是积累型,短时间里很难成绩昭彰。这种情形无疑不利于倦怠的员工自身,其负面情绪的宣泄还会妨碍图书馆业务的良性运转。如何克服职业倦怠感,激发员工对工作的热情是图书馆管理中需要长期面对的难题。虽然不能排除一些天性较易倦怠、就业目标不明晰的个案,但大多数员工的职业倦怠主要来自工作内容或职场环境的失衡。具体说来,工作负担过重、缺乏工作自主、薪资待遇不满意、职场的人际关系复杂、强烈认为组织待遇不公等,都会变相引发职业倦怠症。从原理的角度来看,职业倦怠与工作自主性、责任心和工作心理成熟度都有关系。工作自主性越大、责任心越强都会使职业倦怠下降;工作心理成熟度越高,自我疏导职场问题的能力越强,越容易使职业倦怠下降。古籍修复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进,在行业内部引起了不小的振奋。随着各大图书馆对古籍修复投入力度的加强,古籍修复工作不但日渐受到瞩目,成绩显著,而且不断提出增加投入的需求。这不仅为图书馆员工开辟了崭新的职业发展空间,为工作自主提供了选择机会,而且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职业自豪感,促进工作心理的良性培养。
3推进古籍修复工作改善公众对古籍的态度
自2007年起,古籍修复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进,不仅大量古籍得到适时的修复和保存,从业人员受到系统的技术培训,公众对古籍的认识也随着此类知识和信息的宣传与普及而加深,其态度得到积极转变。大力推广全民阅读是近年来图书馆工作的重中之重。自2006年起,全民阅读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其影响在公众中不断扩大。图书馆作为主要的社会文化宣传机构必须为之提供持续的导读、宣传等一系列辅助服务。古籍修复工作的推进是此类服务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古籍修复的扩展不但将书籍的修补与保护专业化,而且也使此过程具备了一定的展示性,从而使阅读本身更为立体,使图书与读者更加亲密。随着古籍修复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向公众展示、与公众交流的内容不断增加,古籍修复已经是很多图书馆推广阅读中必备的内容。目前,在一些古籍修复成绩显著的图书馆,修复已作为一项图书馆服务向公众提供——如果提出需求和信任,图书馆可为之修复破损的古籍藏品。这无疑是扩大图书馆职能的极佳尝试,也是图书馆适应商品社会、古籍修复工作向公众生活进一步施加影响的良好开端。古籍修复工作推进的效果如何,必将直接影响图书馆的社会形象。
4结语
除去书籍和文物的意义之外,古籍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坐视它的消亡将是中华文化无法估量的损失。大力推进古籍修复工作无疑是拯救中华古籍的必经之路。在经济、技术、文化价值等角度之外,推进此项工作对于古籍相关的各个群体都有着重大的心理影响。这种影响的深远意义甚至可能超过其他。
作者:丛中笑 单位:辽宁省图书馆
参考文献:
[1]王翠萍/刘通.中美阅读推广比较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2(5):96-101.
[2]王艳君.略谈读者心理学在图书馆建设中的应用[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10,(2):36-37.
[3]骆廷.克服做古籍修复的心理障碍[J].图书馆论坛,2005(5):212-213.
[4]王一心.图书馆修补装订破旧图书的心理学意义及试验[J].图书馆论坛,2011(1):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