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色彩规划设计范文

时间:2023-09-25 18:17: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色彩规划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市色彩规划设计

篇1

关键词:城市色彩规划设计;色彩;城市景观

1固安县城市色彩规划的相关背景

城市色彩环境是人们了解一座城市的重要途径之一,不仅体现城市面貌、城市特色,也表达了城市蕴含的精神气质[1]。城市色彩包括自然色彩和人文色彩,各座城市的自然色彩类似,但极具多样性的人文色彩创造了各具特色的城市面貌、体现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固安县的城市色彩受地理特征、自然资源、传统文化及城市产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有其自身的特色,包括固安的产业特色、传统文化及京南文化的延伸等。根据固安县城市色彩的现状,笔者对其进行调研和色彩数据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和规划方法。

1.1规划目标

固安县色彩规划的目标为:明确城市色彩主题,为创造和谐的固安县城市色彩提供依据,突出绿色、幸福、活力的城市精神气质,塑造有固安特色的城市色彩环境。

1.2城市色彩现状

色彩现状包括土地、植被等自然环境色彩,建筑物、广告及其他人文色彩;具有典型地域特征和一定历史文脉的建筑等色彩的信息收集等。

1.3现存问题分析

经过前期的资料收集及现状色彩的采集和分析,固安县城市色彩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点:1.城市色彩主题性不明确,缺乏特色;2.部分楼体立面色彩不协调、对比过于强烈;3.地面铺装色彩、形式单一、缺少变化;4.商业广告色彩杂乱、大小不一、遮挡建筑立面等。

2构建有固安特色的总体色彩定位

2.1基调判读

城市色彩实际上是一个地区内在文化特征的外在体现,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应具有的独特的地方性和民族性[2]。通过固安县的传统色彩、地域色彩、京南文化的延伸、现状色彩等进行分析,对固安县的色彩基调有明确的判断,确定色彩的主题,从而通过色彩来表现固安县城市的地域文化内涵和城市特色。色彩规划的主题为:中高明度、中低彩度的暖黄色系为主,塑造有活力、舒适、和谐的色彩环境,打造宜人的“新兴产业宜居城市”,引领城市环境提升,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图1)。2.2规划原则此次色彩规划的原则包括:(1)配色原则——统一基调,秉承文脉、彰显特色、服从功能。(2)控制原则——采取片区、轴、点相结合的方式,对固安的城市特色作一个总体的引导与控制。

2.3总体设定

对城市色彩进行“面——轴——点”相结合的多级别色彩控制管理体系,明确重要色彩片区、色彩景观轴、重要色彩节点层次结构,并将永定路作为固安县中心城区的核心轴线。

3城市环境色彩具体控制方法

3.1城市建筑色彩

建筑色彩是城市色彩景观的主体部分,即主导色彩,直接影响城市色彩环境的质量[4]。为实现统一、协调的城市色彩,本次色彩规划将建筑色彩按照不同层面进行划分,从面——轴——点三个层面,将建筑色彩划分为城市色彩分区、重要色彩景观轴及重要色彩节点的形式,进而对建筑色彩进行控制和规划。

3.1.1.城市色彩分区

根据各区的主要功能属性、历史文化积淀、发展定位等将固安县主城区分成宜居生活景观色彩片区、绿色居住景观色彩片区、现代产业园景观色彩片区等(图2)。根据对各片区的功能、色彩现状、文化等方面的分析,对各片区有不同的色彩定位,具体以宜居生活景观色彩片区为例:宜居生活基地景观色彩片区位于城区的中心位置,即老城区,此区域应保持传统风貌、空间机理,展示城市特定的地域历史文化,营造老城区温馨、舒适的传统景观风貌和城市色彩。对此片区的建筑色彩应有组织地进行改造和整治,使之与老城色彩达到统一协调,对此片区建筑色彩的分析(图3)。主体色分析:主要以暖色调为主,主体色以中高明度(5.0~9.0)为主,其数量占总数的75%;彩度则以中低彩度为主,彩度值在4.0以下的色彩达到总数80%。辅助色分析:主要以暖色调为主及少量蓝绿色玻璃。辅助色以中明度(5.0)为主,其数量占总数的44%;彩度则以低彩度为主,而彩度值在4.5以下的色彩达到总数的55%,其余部分为中高明度、无彩色系的白、灰色。以上分析表明宜居生活景观风貌区内建筑的主体色和辅助色整体呈暖色调,黄色(Y、YR)所占比重较大,而且明度偏中高,彩度中低,给人一种亲切自然的心理感受[5]。对此片区进行推荐典型色(图4)和色彩数据值推荐(表1):

3.1.2色彩重点控制地段

(1)城市色彩格局中的重点控制地段“一轴、两带”,作为承载“色彩重点控制地段”的重要载体,成为固安县的城市色彩核心轴线。(2)色彩分区内的重点控制地段分区内重点区域、重要功能性街道作为片区色彩控制的重要载体,成为片区色彩的轴线。城市层面的重点色彩控制轴,即永定路景观色彩轴作为固安县的色彩核心轴线,是过境车辆人群对固安城市色彩最直接的感受途径,固安城市色彩的重要体现区域,因此对永定路色彩轴的色彩控制要求相对严谨(即为严格控制区);而片区层面的重点色彩控制轴则面临使用和观赏的人群大多为固安县本地居民,且居住建筑色彩应偏暖,为固安居民营造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即为一般控制区);其他区域色彩也应注重城市整体色彩的协调。

3.1.3重要节点色彩控制

片区内功能区的重要节点或标志性建筑周边地区,也是形成城市色彩印象的重要区域,如火车站、交通广场节点等,主要对节点部位的建筑进行色彩控制。根据参考分区的色彩定位和推荐色数据值范围(每个色彩片区均提供典型推荐色);根据不同类型的建筑进行取色(表2),按主色调、辅助色的方式进行搭配与组合,取色范围内进行调整,并根据具体的色彩构成方式进行色彩比例和要素控制。

3.2其他城市色彩要素

其他城市色彩即城市色彩中的辅助色彩,包括灯光色彩、构筑物色彩、铺装色彩、城市家具色彩、广告色彩、植物色彩等,这些色彩对城市色彩虽不起决定性作用,却是和谐的城市色彩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城市色彩在同一的色调基础上,赋予城市色彩更多的变化性、灵活性、特征性。亮化的色彩定位表述为:黄、白两色为基调,以蓝色系为辅助色,其他色彩为点缀。具体亮化模式为“片区亮化、重要景观轴亮化、重点区域亮化”。1.片区亮化主要以投光照明、LED商业亮化为主,内透光照明为辅,局部可使用轮廓照明(具体根据各片区功能进行调整);2.重要景观轴亮化色彩以黄色系、白色系两色为基调,投光照明与轮廓光相结合的方式对沿岸绿化、堤岸及步行道路进行基本的亮化处理;3.重要节点建筑亮化,照明方式为:以投光照明为主,辅以点照明和线照明,强调照明区域的完整性。

3.2.1灯光色彩

结合固安自身特色,以城市住宅、办公建筑的内透光作为城市亮化的背景,形成祥和的氛围;以重点街道和重点区域的亮化为突破点,利用多色调搭配、多样式的亮化手段,形成固安县同一色彩、富有变化的灯饰亮化特色。

3.2.2构筑物色彩

构筑物的色彩可根据总体基调,选择邻近色(黄、橙色、红色等)以突出城市主题,增强空间的艺术表现力。

3.2.3铺装色彩

不同地面铺装材料的应用中,应注意同一色系、近似色调的配色、配合;如果使用的色调增加,则造型要素的数量应减少;整体色调要与片区色调统一,谨慎使用对比色调和。

3.2.4城市家具

在城市色彩片区或色彩控制轴范围内,应尽量保持片区色彩的同一性,建议采用金属材质或木质,配以中高彩度颜色进行局部点缀,现代感十足且极具艺术趣味。3.2.5广告色彩注重广告色彩与建筑色彩的协调,减少大面积浓艳广告对建筑立面及城市色彩环境的破坏,避免张贴广告的“争奇斗艳”,保证城市色彩的和谐与统一。3.2.6植物色彩城市绿化在保持城市四季常绿的基础上,采用地方性植物色彩才能彰显其种植特色、绿化品味。植物色彩设计同样遵循着统一、谐调、均衡和韵律的原则。

4城市色彩管理和维护

4.1编制《固安县城市环境色彩的管理导则》

将规划文本以简要明晰的文字或图标形式来说明如何控制色彩的选择和设计,实现色彩管理的合理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4.2城市色彩的维护

由于材料的使用年限、光照、雨水的冲刷等都导致了建筑材料的褪色、剥落等现象,对城市形象造成严重影响,定期维护和及时修补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对城市色彩做好规划的同时,要全方位考虑实施后的色彩质量、可持续和科学有效的管理和维护。各城市拥有着独特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和发展特征,综合考虑现状,因地制宜地加以利用[6]。根据城市色彩的系统性、层次性等特征,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对城市色彩进行整体把握和局部控制引导,通过科学系统地规划,统筹安排、合理控制、有效管理,才能改变城市色彩嘈杂无序的现状,实现城市色彩、城市景观朝着和谐、明晰、有序的方向发展。

作者:曲晶 姚方 单位:中社科(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参考文献:

[1]王京红.城市色彩:表述城市精神「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12

[2]尹思谨.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市: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23-46.

[3]崔唯.城市环境色彩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211-212.

[4]邢加满,王艾馨.设计[M]--浅谈宁波的城市色彩.北京:中国工业设计协会,2016.7.

篇2

[关键词]城市建筑色彩;城市建设;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1-291-01

城市建筑色彩就是建筑及附属建筑设施的外观色彩,其为城市色彩的主要构成部分。我国对城市建筑色彩规划研究比较少,造成色彩的泛滥使用,甚至形成色彩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的整体色彩造成不良影响,破坏城市整体协调性。想要更进一步的提升城市建设质量,就必须要加强对城市建筑色彩规划的管理工作。

一、城市建筑色彩规划实施原则

(一)整体设计原则

在对城市建筑色彩进行规划设计时,必须要认清城市建设为一整体的事实,建筑色彩规划设计并不单单是要求建筑具有美好的色彩,而是要与建筑周围的环境能够融为一体,保证城市建设的整体性、协调性。城市建筑色彩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于城市建设整体设计原则上进行规划管理,对实现城市建设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城市是一个整体,本身具有一定的法则、秩序和建设需求,建筑色彩的确定必须要在满足这些要求的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因此,无论是建筑色彩设计人员、施工人员还是政府部门都必须要严格遵守整体设计原则,不能只追求眼前利益而影响后期整体发展。。

(二)地域特点原则

随着经济全球化建设的逐渐深入,更多的城市在建设过程中逐渐出现相互模仿的现象,城市建筑趋向共同化,不具备自己城市的特点。而真正能够被人们所记住和喜爱的城市,都是具有强烈地方特色的城市。因此,在进行城市建筑色彩规划设计时,必须要遵循地域特点原则,将地方性特色化内容融入到色彩中,充分体现出城市建设具有的特色性,这样才能在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在对城市建筑色彩进行规划设计时,应该与当地传统文化、历史文化以及精神文化等进行结合,将城市建设的更具有特色。

二、城市建筑色彩规划设计实施具体策略

(一)城市建筑色彩具体调研

在规划设计前需要对城市建筑色彩现状进行调研,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城市规模、城市建设现状以及民意调查五个方面。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查阅地志资料等来了解当地气候环境,并结合实际环境情况进行分析;可以通过采访当地长久居民和查阅当地历史文献等来了解历史文化资料和传统风俗等,以此作为色彩选择的基础。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城市建筑色彩建设现状的调查,包括人工色彩:如建筑色彩、雕塑色彩、路桥色彩等;自然色彩:如植被、水系、山峦等。最后,还需要对当地居民意见进行调查,对各建筑色彩的应用进行调节。在进行建筑色彩现状调查时,可以通过照相机等设备直接对建筑进行记录,时间最好是天气晴朗的上午十点到下午三点之间,保证建筑色彩所受外界环境影响最少,为提升色彩规划设计提供更多支持。

(二)城市建筑色彩规划定位

在对城市建筑色彩进行规划设计时,应该明确定位城市发展方向和发展需要。在对市场建筑色彩规划方向定位时,结合历史文化的原因主要是保证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前后一致,避免出现不协调的情况。将建筑色彩与历史文化相融合,正是体现城市特色的需要。例如延安为红色革命历史城市,在确定建筑色彩时应该选择庄重、严肃的色彩,给人以稳重庄严的感觉。同时,还需要密切结合城市发展的需要来对建筑色彩进行定位。发展才是城市建设的重点,在保证建筑色彩具有浓重历史文化气息的同时,还需要加入更多的新时代元素,保证新旧文化的融合,使城市在保证整体发展情况下持续发展。

(三)城市建筑色彩规划方案预定

在预定城市建筑色彩规划设计方案时,可以采用分区控制法、分类控制法、色谱控制法以及综合控制法来确定。分区控制法就是将城市划分为不同区域,并结合区域特征来确定建筑色彩;分类控制法就是根据城市区域不同功能对其进行划分,如商业区、居民区等,对不同区域的建筑色彩统一规划,保证每个区域内色彩之间的协调性,既满足了城市建设需要又能美化城市。色谱控制法就是对整个城市建筑色彩进行调查、分析,并制定出包括基调色、强调色以及点缀色的色彩总谱。综合控制法就是将以上所有控制法进行融合,更全面的考虑建筑色彩规划设计工作,为城市建设程度的进一步提升提供支持。

篇3

【关键词】城市建筑;色彩;规划设计

由于城市建筑色彩对城市的整体形象具有直接的影响,可以将城市的综合管理水平得到充分的体现,还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文明和科学技术水平。城市建筑色彩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建设和人们的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对城市建筑色彩的研究较少,从而导致建筑色彩和城市建设发生了一定的矛盾。因此,做好城市建筑色彩工作,可以提高城市建设的质量。

一、城市建筑色彩规划设计的原则

1、创造“以人为本”的人居环境

人们一面在享受城市化带来的文明成果,同时也在承受着城市化所带来的沉重的社会负担,因此城市建筑色彩的规划设计要加强对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的重视力度,致力于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人居环境。

2、符合城市整体设计的要求

城市建筑色彩的使用和规划原则应该与城市整体设计的原则和要求相符合,综合考虑时间和空间的延续性。以前,建筑师们只是单纯地考虑单体建筑的造型和色彩问题,却忽视了它对周围建筑的影响。政府规划部门在进行城市规划时,不能只顾当前的经济发展和政绩,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历史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要给未来建设和规划留有充足的空间,以大局为重,使其设计整体符合城市要求。

3、符合特色和地方性的需求

能够让人喜爱并深深印入脑海的城市一定有其显著的个性化特征和地方特色。例如,北京的故宫、青岛的德式建筑、上海的东方明珠等,都以其独到的建筑特色赢得了世界人民的一致好评。然而,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很多城市的建筑和设计都在相互模仿,风格和样式趋于雷同,导致很多城市的个性化丧失。因此,这就对当前的城市建筑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所设计出来的建筑应该与地方性需求和地方特色相符合。

二、城市建筑色彩的现状

1、缺乏整体的设计与规划,影响区域建筑协调

城市建筑常常因其功能或个体喜好等因素的不同而各自使用异样的色彩,为突出与众不同的个性,不少设计师过分关注单个建筑,往往将自己的作品打扮得五颜六色,却不考虑和周边景观色彩的协调性,很多城市逐渐被涂抹成了难看的“大花脸”,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城市建筑色彩的整体性,致使城市色彩杂乱破碎,缺乏统一的色彩韵律。

2、色彩语言运用雷同,千城一面缺乏文化底色

城市建筑色彩是以城市的文化为背景酝酿和发展的,色彩的运用应当考虑当地的文化背景,但是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发明与普及,使人们能够随心所欲地使用色彩;而现代传媒及便捷的交通,又打破了文化屏障,人们可以彼此仿学,甚至形成所谓建筑色彩的时髦趋势。有专家无奈地表示,近些年出差去很多地方,除了在宾馆休息外,都不太愿意到城里走动,“反正走到哪个城市都一样”。尤其是公共建筑的色彩设计中这种趋势尤为强烈,写字楼采用相似的玻璃幕墙结构,商业建筑色彩大同小异。

3、传统建筑色彩迅速萎缩,新的城市建筑色彩体系没有形成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人们获得色彩自由的愿望得以实现,但是也产生了很多的负面影响,大量优秀的传统建筑被摧毁,取代的是体量巨大、色彩各异的现代主义建筑,城市传承的色调被破坏,新的建筑色彩没有形成和谐的城市景观。建筑色彩体系没有形成在一些具有相当历史的城市中,历史遗存与现代建筑之间的冲突性较为明显,无论是在建筑风格还是建筑色彩上,都没有解决好与历史文化的延承与衔接的和谐,甚至有因建设现代城市而毁灭性地破坏历史遗存的现象。

4、建筑色彩与建筑功能环境缺乏关联,“光污染”和色彩“实验场”倾向严重

随着经济的发展,不少城市、尤其是一些中小城市改变自身形象、打造“标志性建筑”的愿望非常迫切,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往往缺乏先进理念,为了彰显“现代性”,盲目地贪大求洋或互相攀比,将一些西方国家在城市化初期流行的元素照搬过来,比如过度使用玻璃幕墙等极易造成“光污染”的建筑材料。

三、城市建筑色彩整体规划的几点建议

1、城市建筑色彩应当进行整体规划

我们一谈到规划,可能更多的是认为对城市建设中的功能、区域、交通流程、方位地形、城市连络等因素的综合考虑,而忽视了城市建筑色彩的全盘考虑,即便是有所考虑,也只是对某一局部群落而言,缺乏整体考虑,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整体规划。我们应当在做城市建设规划设计的同时,对城市建筑色彩进行色彩规划,在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城市的原有色彩系统、环境色彩系统、现代时尚元素、建筑功能特色、人的视觉生理需求、色彩的艺术品位、城市文脉传承等因素,对城市主色调作一个合理的定位,在主色调的基础上加以点缀和丰富,统一中有变化,和谐中有对比,营造一个有文化品位的宜居城市环境。可喜的是,现在有些城市已经或者正在积极推进着城市建筑的色彩规划工作。

2、城市建筑色彩应注重色彩的和谐

和谐的城市色彩环境与文化、经济、历史是一个良性的互动关系,是静态环境与动态环境的和谐构成。城市建筑色彩的和谐包含多方面的含义,有城市建筑色彩与大自然的和谐、与历史文化的和谐、与地域特点的和谐、与现代文明的和谐、与人的视觉生理需求的和谐以及建筑与建筑之间的色彩和谐等等。城市建筑色彩管理的意识应该是每个人的参与意识,是政府职能部门的责任,也是广大民众的自觉监督与维护。

3、城市建筑色彩也应适当运用流行色

城市建筑色彩影响着人们的心绪,关系着城市的环境氛围,体现着城市居民的素质,同时也反映着人们的精神需求。流行色是时代文化取向的某种象征,是现代人们的精神需求之一。适当的流行色的加入,让城市的视觉形象充满活力与时代气息,让城市文化得到充实和添新,让城市历史的长卷记录下新的时代信息。

4、城市建筑色彩应注重本土特色

城市建筑色彩规划中注重本土文化和本土色系的提炼,有助一个城市个性的塑造。和谐的装扮给人以美感,衬托人的气质,反映人的素养。城市建筑色彩也一样,也应该以城市美感个性为基点去装扮这座城市。色彩本身没有美丑之分,只有合适与不合适,再美的颜色,如果放在不合适的环境中,也将美丽无存。我们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就建筑色彩而言,其实是在原有的建筑色彩体系与自然环境色彩体系结合成的色场中添加颜色,要塑造美的、有个性的城市色彩形象,并不一定是在这个色场中添加美的颜色就行,而应是添加合适的颜色才可以。

结束语: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城市建筑色彩研究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城市建筑色彩规划设计、技术等相对落后,这就需要相关的人员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坚持规划设计原则,不断地总结工作经验,以此提高我国城市建筑的整体形象。

参考文献:

篇4

近年来,色彩以越来越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对其的研究也是层出不穷。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就有人曾经提出将“色彩”作为城市的载体进行研究到八十年代欧洲许多国家都逐步建立起比较成熟完善的色彩规划体系。

1.城市色彩的概念

城市色彩是以城市环境为研究对象,从色彩角度出发对其进行研究,它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对其研究的方法也比较多,概念定义也较多,在这里我认为城市色彩是一个城市或城市局部片段的基调色,主要是由建筑物以及构筑物的色彩组成。

2.现代城市步行街色彩现状分析

现代城市步行街基本是色彩也是异彩纷呈,五光十色。但是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现代城市步行街设计以及各店面都是在满足自身商业需求,在局部地区从不同程度上破坏了原有和谐的城市色彩,削弱了色彩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色彩基调不统一,导致步行街色彩混乱;(2)步行街区彩视觉污染严重;(3)步行街区色彩的标识性不强,不易识别。街道色彩的滥用以及规划管理的缺位,必然会出现“千街一面”的局面;(4)与周边建筑环境色彩不协调;(5)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色彩穿插,破坏了原有建筑统一风格。

城市步行街色彩研究目的与意义

根据色彩搭配的原则加上根据周边的环境以及景观本身的功能用途等对法国街的景观的颜色进行合理的搭配改良,使法国街的景观色彩与小区的整体颜色搭配协调,同时在统一色调的基础上又具有自身特色,构建和谐的色彩关系,进而从整体上为构建和谐的城市色彩关系做出贡献。

现代城市步行街色彩构成要素

现代城市步行街基本是色彩纷呈,五光十色。步行街中的色彩基本是以建筑物自身的色调、店面招牌广告色彩,小品色彩和地面色彩这几部分组成。

(1)建筑主体色调:多为米黄,米灰,灰黄,蓝灰等灰色调,偶尔也可见极为刺眼的红色建筑;(2)店面招牌广告:红、黄、绿、蓝、灰、黑。几乎所有色系的颜色都有,看得让人眼花缭乱,但大多商业店面还是采取纯红纯黑这样大面积的色块达到广告宣传的效果;(3)小品色彩:绿色,土黄,古铜色,红色,没有太多的统一色调;(4)铺地:多为赭石,褐色,米灰。

现代城市步行街色彩案例研究

案例调研分析

城市建筑色彩根据面积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主色调、辅色调、点缀色三类,城市建筑色彩选用色彩搭配主要指建筑的主色调和辅色调搭配所产生出建筑色彩的整体观感效果,武汉城市具体的建筑色彩运用色彩搭配方案应遵循“统一中求变化”的原则,在建筑选用推荐色谱基础上,根据建筑功能、材料和环境进行精心设计来实现,不排除有创意的色彩搭配成分。

1.整体色彩分析

汉街的主色调主要由“砖红、浅灰、深灰”三种颜色营造而成,且基本为建筑材质的本色,散发出质朴、淡雅、亲切之感,令人心情轻松愉快。

2.局部色彩分析

(1)立面色彩:

主入口牌坊与背后建筑色彩接近,相得益彰;牌坊下的麒麟雕像则采用差别较大的灰黑色,显得突出而有气魄,容易引起游览者注意。

主入口处,在左侧较矮的建筑中,砖红色为水平线条,增强了建筑的水平延展感。在右侧较高建筑中,砖红色为竖向线条,增强了其高耸感。而在中间,沿街望去,视线的尽头,为一幢整体采用砖红色的方形建筑,在视觉上,使立面两侧有机地联系起来了。立面色彩对应在平面布局上,具有节奏感:三种主色彩沿街间隔使用,随人的行进左右“跳跃”,形成一定的韵律。

点缀色:

标牌、广告、旗帜、遮阳篷、橱窗和花卉等构成了该街道的点缀色,与主体色调形成鲜明对比,特点鲜明,在强调其特殊区域与功能等作用的同时,较好地活跃汉街了色彩氛围,丰富了该街道的色彩景观。

(2)地面色彩的处理:

主干道中间采用浅灰白色,让相对狭长的步行街显得较朗阔的;两侧临近店铺的人行道采用颜色较深的灰黑色,形成从完全公共空间(主干道)到相对私密空间(店铺内部)的过渡,暗示了商铺的领域性。

街道中央人行处地面颜色为浅灰色;外侧人行道颜色变暗,呈中灰色;再往外,商店门口的地毯呈深灰色,最后到商店门框的黑灰色。整体色彩过渡自然,融为一体,给人以美的感受。

(3)街道小品色彩处理:

街道小品主要呈深棕灰色,与环境的主色调相协调,且彼此过渡大多自然,共同营造出素雅质朴的氛围。

现代城市步行街色彩规划方案

城市步行街的色彩本身就是一种语言的代表,城市步行街中固有色是可以通过人工改动的,本也是经过人工设置的,所以在颜色的搭配上会比较有设计性。

1.商业广告色彩配色

步行街区的建设应突出其功能特性,特别是适应市场建设多样化的需求。因此,其色彩应该丰富多彩,体现商业建筑的现代化气息,使用明度较高的色彩。

2.小品色彩与铺装色彩配色方案

城市需要艺术,城市的冷静与大气,需要小品恰当地点缀,就如同茂密的森林也需要低矮的灌木与小草,才是自然的繁荣。看似不经意的城市小品,却是城市的文化、思想、艺术的最佳载体。

3.建筑物颜色方案

主体建筑仍然偏重于无彩偏冷色系,广告色彩宜用纯度较高的颜色,但色彩种类不宜过多。小品的颜色则应偏重自然色系,采用天然石材木材搭配绿色植物。

小结

在现代城市步行街色彩设计中,色彩的规划与控制应该体现城市步行街建筑功能特色的整体美 、城市步行街建筑文化特色的人文美、以及城市建步行街筑山水特色的自然美。营造一个和谐统一又多样化的生活环境和商业氛围。

篇5

关键词:色彩设计城市规划作用

前言

提到城市色彩,很多人会产生误会,认为只是把最漂亮的装饰建筑、美化城市。事实上,但从色彩角度看是没有美丑分别的,在一些环境中色彩与色彩、色彩与环境配合。构成符合人们视觉认为最美的色彩,搭配不适当就会感觉色彩奇丑无比。色彩杂乱容易产生视觉污染; 但如果色彩过于单调,呆板,同样会使人产生视觉疲劳,甚至对人们身心健康产生坏影响。色彩能反映出时代特征, 展示着这座城市的精神和现代文明水准。在各方面都在注意形象宣传当今社会,通过对城市色彩设计,规范色彩设计,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大大提高城市形象,应更多的关注城市色彩设计非常必要。

一、色彩设计的涵义

色彩设计就是颜色的搭配。自然界的色彩现象绚丽多变,而色彩设计的配色方案同样千变万化。当人们用眼睛观察自身所处的环境,色彩就首先闯入人们的视线,产生各种各样的视觉效果,带给人不同的视觉体会,直接影响着人的美感认知、情绪波动乃至生活状态、工作效率。

色彩设计的工作,就是负责决定在动画中出现的人物或是物品所显示在画面上的颜色。而且为了配合画面 中的剧情发展,该颜色在不同环境下(例如:清晨、正午、傍晚)的预期明暗变化都必须先被色彩设计所指定。如此一来,上色人员才能明确知道所负责的原画稿必须选用哪些颜色。因为画面的色彩基调将会深深影响该动画作品给观众的印象,所以色彩设计在作品的企划初期即占有一定的重要性。指定颜色的工作以往都由美术监督来负责,但近年来由于动画业界分工变细,所以这个职位便应运而生。了解的色彩用在不同的东西和场合上的!这个是比较有讲究的!就比如一个很温馨的背景墙你几不能用大红弄上去这样就很刺眼,让人很冲动很火暴的感觉,就不适合了,那就要有淡雅的浅兰色.淡蓝,淡紫色等等

二、色彩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作用

1、城市色彩伴随着城市历史发展, 有时色彩本身便是城市历史积淀。这之中,有些色彩是城市政治或经济文化的反映, 像北京紫禁城金黄屋顶与老四合院的灰褐屋顶对比,便是中国封建社会皇权至上的写照;深圳新都市建筑凝重的铅灰色, 则透视着国际金融资本的样式。有些则是城市建筑自然选择的结果, 如中国徽派建筑的灰瓦白墙,德国城市的红瓦黄墙,便是城市的传统色彩。不论徽派建筑还是德国建筑,这些符合美学规律的色彩搭配, 既符合不同民族审美取向,也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像地中海式风格,看似涂得新涂料,色彩还是历史的,因此,如果一座城市随意破坏传统色调,则是于历史割断,城市面貌是苍白空洞的。所以,城市色彩是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

2、一个城市的色彩早就存在, 但城市色彩设计却是一个现代课题。传统城市生产力相对落后情况下进行的。城市建筑色彩受建筑材料、施工工艺影响。人们不会只为了色彩而采用某种昂贵材料。因此,多数城市的色彩,或是由建材固有色体现出来的,如白灰墙、或红或灰的砖瓦;要么采用廉价易得材料,如或黄或白的涂料。这是一种被动选择,尽管审美规律起到了一些作用,这毕竟不是文明自觉。而现代城市完全不同了,因为有厚实的经济做后盾,便于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与推广,人们可以自由规划城市设施、设备的色彩了;而现代传媒及便捷交通,又打破了文化屏障,可以相互学习, 个个房地产开发商运用现代形象设计手段把色彩合理运用到作品中。从我们周围看, 色彩已经在居民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东西。一座城市的色彩,的确在时时刻刻展示着这座城市的精神、这座城市的现代文明水准。简言之,城市色彩体现现代文明。

3、适当的色彩有利于城市居民身心健康,又是最大众化的美感形式。因此,色彩是构成城市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有许多真实的案例证实了心理学家研究的色彩对人类心理健康有影响的。曾经因市民看到艳丽的、高彩度的公交车、以及色彩迷幻闪烁的霓虹灯、各色的广告和高强眩光的玻璃幕墙,感到头晕目眩、心绪烦躁。为此发展到了“城市骚乱”。迫使政府更正色彩设计。在英国有人因为一座桥是黑色的导致成为了多人自杀的选择地点多。当局把桥改为蓝色自杀人数明显减少, 再改为红色就没有人在此自杀了。城市色彩对人的心理作用由此可见一斑。由此,我必须像生态环保一样,高度重视城市色彩问题,不断美化人居环境、优化人居环境质量。总之,城市色彩体现了城市人居环境的质量。

三、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基本思路

较大城市或新区的城市分区色彩控制引导总体上遵循整体城市设计的意图, 基本思路是: 在城市总体色彩规划设计对所在分区提出的主色调的基础上, 通过对分区进行特色分区后, 以主色调、辅色调的统一或变化为手段, 使分区整体色彩和谐但内部各具特色; 同样, 对于需要强化的城市意象、识别系统, 要着重进行考虑。

城市详细色彩规划设计的基本思路是: 在城市总体或分区色彩规划设计对所详细规划区域提出的主色调的基础上,主要关注街道(道路) 色彩总体规划、建筑的色彩规划以及环境设施的色彩规划。

城市总体色彩规划设计的基本思路是: 从总体对城市基本定性后, 提出城市基调色(系) , 通过主色调、辅色调的统一或变化, 形成整体协调局部各具特色的城市总体色彩; 对于需要强化的城市意象、标识系统, 通过辅色调、场所色产生对比来增强所在地段的个性; 对于城市的重要节点, 允许色彩突出来增强其标识性和吸引力。

篇6

一、美术基本技能的训练

城市规划类专业美术教学的首要目的就是美术基本技能的训练,即艺术处理和表达手段的训练。然而,经常有学生反映头脑中有许多好的想法,就是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出来。城市规划设计需借助于绘画来准确表现设计意图,需通过手中的画笔来传达设计思想。所以解决这一矛盾,应强调素描、色彩、速写等基础训练,重点在于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艺术表现能力。一方面是表现能力的训练,另一方面是审美评判能力和造型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基本的功能训练融入到创造性设计为主线的启蒙教育中去,让基本功能训练服务于创造性,在每次的重复性训练中发现新的规律后再创造出新的结果来。例如,在进行色彩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可以先找一些园林画进行临摹,单从色彩基础出发进行第一遍的临摹来了解色彩的本质。然后在这张画的色彩中加入一些历史、文化因素。如在中国园林设计色彩中,土红、桔黄、黑、白、金等用色甚为大胆,至明清色彩更趋丰富多彩,在原有传统用色的基础上添加了蓝、青、绿及复合色调,如浅灰、灰棕、浅褐、浅黄、浅蓝等,色相纯度的降低使色彩添加了许多含蓄。作好这些解释后进行第二遍的临摹。最后,学生进行思考总结,加入自身的想法后进行创造性的第三遍绘画。通过这样反复的练习,使思考、创造逐步形成一种习惯,从而改变原来那种与设计完全脱节的重复性训练。

二、创新能力和感性素质的开发

城市规划类专业美术教学的另一目的,就是创新能力和感性素质的开发。创新是艺术的灵魂,艺术创新能力的开发对城市规划设计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李砚祖(2002)谈到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教学宗旨时指出:“为了教育出能够适应潮流和努力变革的学生,我们鼓励灵感,创造性的思维和独立进行学习、实验以及对现状提出的质疑;鼓励敢于冒险和打破陈旧的精神,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创造性问题的解决者,同时给予他们必要的能力、技术、管理方面的能力,从而有助于使他们成为发现新未来的设计师。”作为设计教育的第一步,城市规划教育的重点也应放在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上。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从创造活力的激发和培养两方面着手。这要求教师要具有现代教学观念和必备的知识储蓄,然后才能真正理解并运用兴趣教学以“融合式教学”将知识性、趣味性、专业性相结合,从根本上唤醒和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打破陈旧的思维方式,发现生活中的许多事情,然后激发灵感把其运用于设计中。例如:一把椅子,单一的思维是“用来坐”,进行思维的激发和培养后,可以想到椅子可以用来做游戏、放东西、遮风雨等,这时许多答案就会同时出现,如可以用来站上去拿东西、躲下面不淋雨等。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他们惯用的思维方式是理性的逻辑思维占主导,缺乏感性思维,因此同时要培养他们的感性认识及形象思维能力,旨在为其更适应专业特点,这是课程教学的目的,也是因为设计艺术是典型的感性与理性、情感与理智、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艺术形态。

三、课程学时和课程设置的调整

篇7

关键词:茶元素;城市色彩:设计运用

当前阶段,我们国家城市建设进行的如火如茶,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民众对城市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然而,科技不断进步,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们国家城市建设中所表达传递的地区文化、传统文化及个性,受到严重的影响。聚焦城市建设外在表现形式—城市色彩,出现了严重的:缺失个性、文脉弱化、千城一色等问题。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长久以来倡导的是“以和为美”的茶道精神:我们若能活学活用,将茶文化及相关具体元素应用于城市色彩设计的实际应用中,必定能够营造具有感染力及人文精神的城市空间环境,为城市色彩加分。

1城市色彩设计内涵解析

对于我们人类而言,色彩可谓是最易识别视觉元素;一般情况下,人类在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时候,色彩都是最先被我们感知到的幻象。与此同时,色彩不能够独立存在,它必须借助于光照及人类的感知系统,方能被认知。所以说,由视觉角度而言,我们对城市的认知和了解,排在首位的就是城市色彩,它能给我们带来最大的视觉冲击。同样的,城市所有的事物都离不开色彩,从宏观角度看,城市色彩可以被视为整个城市空间中,所有视角性事物的色彩总和,这其中就包括了:城市中的建筑物、植物、河流、广告标牌、车辆等等,所有视觉可达的色彩。依据城市规划相关理论,可以归纳城市环境具有以下特征因素:固定型、半固定型、非固定型三种。城市色彩设计过程中,对于城市环境中那些非固定特征因素的色彩,都是无法实现具体的设计和相关控制的。所以,狭义的城市色彩设计往往只针对于城市环境固定及半固定特征因素展开。对于城市色彩的组成而言,主要分为:人工色彩和自然色彩两大部分。在城市空间中,在外的山石及土地、河流及天空、树木及草坪等,都隶属于自然色;而城市空间中的所有人工产物的颜色,如:建筑物、道路广场、公共设施、行人物品等,其色彩都是人工色。城市色彩设计的根本内涵是,针对城市空间所有色彩构成因素,进行统一的规划设计,明确其具体色彩体系,为确定城市主辅色、点缀色提供系统的色谱参考,明晰城市色彩控制范围及程度,系统的、层次的、分区域的制定相关设计策略,提出有效的色彩设计指导原则,以此来创造出“和谐、优美、具有特色”的城市色彩。相应的,城市色彩是一种较为系统的设计存在,我们需对城市空间所有的色彩构成因素统一规划,最终确认主色及辅色系统,进而明确城市固有物的基准色,城市广告及公交等物体的流动色,街道点缀物、摆设物等的临时色。而城市色彩设计所追寻的“和美”与传统茶文化所提倡的“和”不谋而合,故而茶元素在城市色彩设计中有深远的影响。

2茶元素应用于城市色彩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茶道精神所提倡的“和”,正是我们对城市色彩设计长久以来一直所追寻的目标.但是,具体到如何将茶元素应用于城市色彩设计,需要我们对它们之间的内核进行匹配度的研究分析,并且论证此二者间的联系。只有当我们充分认识茶元素和城市色彩间具体联系,才能合理科学的运用相关的茶元素指导城市色彩设计。通过理论及实践研究,我们发现茶元素和城市色彩设计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2.1茶元素与城市色彩设计的关联性分析

第一、茶元素和城市色彩设计在色彩运用方面存在相通性。我们都非常清楚,对于设计来说,色彩是视觉传达及作品情感表达的重要窗口及方式,色彩能够给借助视觉直接作用于观赏者的记忆、情感等方面.茶元素相关设计种类繁多,涉及室内室外方方面面,在色彩方面相当考究,无论是在室内空间类似茶具设计中对木本色的运用,还是在外空间茶楼相关建筑体量的外部设计,对色彩运用细腻独到,和谐而不失大方,对现代城市色彩设计有非常大的借鉴价值和深远影响。城市规划设计师如若能够认真学习领会茶元素相关设计色彩运用精髓,运用于指导城市色彩设计,一定能创造出“和美”的城市色彩。第二、茶元素相关设计对于“形”、“意”的把握,可谓是深入骨髓、出彩之至。茶元素在设计应用中,关于结合形式、表现方式方面,值得沉思色彩设计学习研究。在城市色彩设计过程中,怎样才能做到使得城市空间环境具有格调,与众不同,同时又能饱有文脉内涵,我们能够在茶元素相关设计中,对‘形”、“意”的把控形式上,获得灵感和启发。

2.2茶元素应用到城市色彩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研究分析证明,茶元素同城市色彩设计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性,不论是在艺术表达层面,亦或是其它地方。恰恰正是因为此二者间这种奇妙的关联性,决定了城市色彩设计能够从茶元素中获得新灵感和指引的可能性。为了更好的论证,我们从如下方面展开分析:首先,茶元素的设计变化较多,针对其中一种具体形式茶馆设计而言,其室内环境设计往往能够抓住特点,表达表达大意境“咫尺天涯,一石一山,大气磅礴”;而对于外环境色彩的表现,茶馆又能根据区域、文脉的不同,因地制宜,选取不同色彩,对应地域属性特点。而这正是,当前城市色彩所极为欠缺的方面,故茶元素对城市色彩设计打破千城一色的困境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次,茶元素对于城市色彩设计的外在形式直接借鉴利用方面。茶元素是茶文化的具体形式载体,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直接将相关茶元素符号应用于城市空间外环境中,不但能够增强环境古典文化氛围,同时能够发挥其色彩和谐的优势,进而影响整个城市色彩环境,达到和美的境界。所以说,就外在形式的直接利用方面,茶元素对于城市色彩设计运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茶元素在城市色彩设计过程中的运用原则分析

3.1色彩调和的原则

茶元素在相关设计过程中,非常注重色彩调和。色彩调和字面理解是,两种或是多种颜色组合,产生使人舒适愉悦的色彩搭配。具有两个层面意思:其一、对有显著差异色彩进行相应的构图调整,使得色彩再度协调,成为优美色彩整体;其二、将区别较大的色彩合理布局,以实现色彩美的意图。在城市色彩设计过程中,应当确定整体色彩色调,以主色彩为环境景观色彩倾向,其它配色作为点缀色,主要起调节作用。故而言之,城市色调对于空间功能限制,对于环境情境的营造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而色相、冷暖、形态、纯度、面积、明度等各种因素又共同组成了色调,这些因子相互协调作用,共同构成城市环境色彩。所以说,城市色彩设计,最终归结于如何使得色调组成因子有序的组合,相互调和,形成和美的环境色彩以及令人舒适偷悦的整体环境调子。由此可得,城市色彩之于城市空间环境意境的营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及意义;当今城市色彩设计极为丰富多彩、风格迥异,城市空间无论是在广场路面铺装、园林建筑、公共设计及景观小品亦或是城市绿化植物配置,都可谓色彩鲜明,有色大胆.很多情况下,为了突出个性及颜色对比,我们的规划设计师会使用大面积纯色,用以丰富设计的时代感。茶元素对城市色彩设计的色彩调和原则表明,城市环境色彩的设计在对比的同时应寻求恰当的平衡点,使整个环境和谐不突兀。当然,具体尺度的把握则完全取决于设计师的艺术修养,所以我们要尽力提高设计从业者的素质。

3.2服从总体设计原则

由茶元素相关设计启示可得,色彩是环境总体设计的重要考量评价因素。所以,对于城市空间来说,色彩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其设计应服从城市总体规划设计原则。只有在这一前提下,方能对城市色彩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长久以来,我们国家城市建设缺乏由城市自身角度出发的环境设施组成元素的色彩整体性规划设计,在城市管控、规划过程鲜有针对色彩进行的纲领性指导原则.所以,为了打破这一窘境,能够切实有效的对城市色彩惊喜设计管理,我们要推进城市规划设计中色彩设计,创造出真正宜人的城市。

3.3注重区域性文脉延续以及深入历史文化特征原则

茶元素是传统茶文化的历史延续及传承,对于城市色彩设计最大的启发便是,不失本性,注重区域文脉的延续及历史文化特征的原则。城市,是一个复杂而又庞大的人工体系,凝结了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智慧结晶。每个城市因为其自身的特殊、人群的不同,历史传统及文脉延袭的不同,城市景观必然不同,饱有自身特色。城市色彩,作为城市景观的最直接的视觉外在体现,能充分表现城市的历史沉淀、文化韵味,我们必须紧紧把握住茶元素相关设计所启示的注重区域文脉的延续及历史文化特征的原则,保持城市传统色调,使得城市历史文化古迹周边及衔接处,色调和谐统一。城市色彩研究的起点是,为民众提供宜人的城市环境,不断改稗人们的生活质量.而对城市色彩的设计同时兼顾.对地方文化传承、文脉延袭的职责。所以说,历史文化特性是城市色彩设i1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构建城市空间场所精神的基础;把握好这茶元素这一原则,能够在城市色彩设计过程中凸显地方文化特色性。

4结语

对于城市色彩设计而言,它既能够创造出和美的城市环境,提供舒适宜人的城市环境,同时又兼具,对城市文化传承延袭的特性。所以,我们基于茶元素基础上的城市色彩设计研究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及社会影响。茶元素是我国传统茶文化延续的具体外在形式,集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对城市色彩设计运用有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魏天.关于城市色彩的思考U].南海出版社,2013(12):15-19.

[2]李文龙.中国顶级茶馆设计图鉴川.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1):129-133.

[3]李卫贞.忘却的时尚一中国城市设计与历史传承田.艺术教育,2014(2):09-13.

[4]张峰.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资本田.桂林电子工业学院报,,2015(3):15-24

篇8

(1)功能因素。城市色彩按照功能可以分成文化建筑色彩、工业建筑色彩、居住建筑色彩、景观建筑色彩与公共建筑色彩等,依据建筑的各类功能特征,需要进行不同的色彩选择。然而通常来说,建筑色彩都应符合体现建筑特征和满足建筑使用需求两个标准。如在景观建筑规划设计中,需要根据其所处的方位环境,选用与周围生态环境相协调、且容易辨识的色彩;在工业建筑中则应当以淡色或暗色调为主要基调,并选择部分鲜艳色进行点缀,以提高工作环境的舒适度与宜人性;而对于居住建筑则通常选用稳重或宽松的色彩[1]。(2)自然因素。其涵盖了地质特点、温度、湿度、风力与日照等因素。自然因素对于建筑色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建筑材料方面,如在原始时期,人们通常就地取材进行建筑规划,所以建筑色彩与周围环境色彩相一致,或建筑色彩会模仿植物及动物色彩;在风沙较多的地区,由于建筑色彩会经常遭受腐蚀侵害,所以通常选用土黄等暖色调以提高建筑色彩的使用寿命,避免色彩受到严重污染;在雾霾及湿度较高的地区,则通常选用深色调建筑色彩以提高恶劣天气条件下建筑的辨识度;第二,自然环境所产生的心理效应,如在夏季周期过长的地区,通常选用白色等淡色彩进行建筑色彩设计,而在冬季周期过长的地区,通常选用暖色调进行建筑色彩设计。(3)技术条件因素。色彩的使用直接受到科技水平的影响,而建筑设计中也通常包含着水道工程学、结构学、光学、电气工程学、声学、材料学等技术领域。在选择建筑色彩时,应注意分析建筑附属设施及建筑材料的色彩范围。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完善,铝塑复合板材料、木材、金属材料、压型钢板等色彩材料被大量应用,建筑外立面的色彩也更加体现色彩的真实性、反映设计者的色彩理念。因为各类材料本身表现出不同的膨胀率、密度、酸碱度、软硬度及孔隙率等,所以使用不同而材料可以表现多样的色彩及质感,体现现代城市建筑色彩的丰富效果,拓展了光影造型运用材料与建筑色彩结合的应用范围[2]。(4)历史文化因素。其主要是指文化、时代、宗教、地域等因素。在多样的人文历史文化环境下,色彩通常包含着不同的象征意义,所以则专用建筑中通常采用固定的色彩。如欧洲宗教建筑中通常采用蓝、红、紫三种基调色进行光影效果设计,并使用彩色玻璃镶嵌以突出宗教氛围的神秘;而在我国唐代,色彩的使用则相对更加体现富丽与华贵,建筑中内部环境多采用紫、黄赫、红等色彩进行装饰,而建筑木结构的外表则通常使用赭赤色,以与粉黛墙体相协调;而在宋代则注重采用朱金色彩进行装饰,并将青绿彩画嵌入到建筑内部,以突出建筑的红墙、黄瓦装饰效果。

2城市建筑色彩规划设计的科学方法

2.1建筑色彩设计的要求(1)注意色彩的可塑性与易变性。色彩会在环境与时间的推移中发生不同的变化,不相协调的色彩会在与大自然的重新配合中逐渐转变为与新环境相协调的色彩。如在部分南方地区建筑色彩多采用白色调以与其气候条件相融合,体现南方的清雅与秀丽;而在北方地区阳光充足且山水雄壮,建筑色彩则突出鲜艳与明快。(2)提高色彩设计的系统性。建筑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应形成整体的工作模型,且重点分析其符合特征。在色彩规划设计时可采用Photoshop等绘图软件对模型进行调整、编辑、剪裁,并采取与蒙赛尔颜色设定参数相一致的模式进行处理。(3)考虑色彩设计的地域性。整理有关城市的建筑状况、植被、历史发展、文化风俗、气候、发展规划等基本资料,以此作为建筑色彩设计的重要依据。2.2建筑色彩设计方法与环节建筑色彩设计通常由选色与构图两阶段构成,色彩效果的体现可利用模型制作与绘图等方法来完成,具体实施步骤为:(1)实地勘察。要采用专业设备对建筑周围环境色彩进行收集分析,如整理收集树叶、泥块、山景、石块、植被等实物色彩;对于已存在的建筑,要对其建筑色彩进行全面整理收集,并现场测量基地面积、绘制模型,对照分析现场整理色标与实拍图片,检查色标与实物色彩间是否存在误差,然后根据建筑材料特性,综合分析色彩面积的比值及市民意象,据此制定设计规划。(2)整理数据。按照测定对象的色彩散布状况做好对象色彩分析,确定有彩色系、无彩色系、冷色系与暖色系的区域范围,并标识点缀色与基调色。(3)色标选取。色标选取时要根据建筑设计要求与思路进行确定,如若规定建筑与周围环境对比明显或与现状色相反,则可选用与现状色及环境色互补的色标;若规定建筑与环境包含部分差别或与现状色形成一定对比,则可选用与现状色及环境色相近的不同色标;若规定建筑与环境或现状色协调一致,则应选用与现状色或环境色相同或接近的色标。(4)色彩组织及设计。通过现场测试方法整理分析色彩实性,确定色彩种类及基调色彩,然后依据色度图与蒙赛尔色标进行色彩设计,制定规定比例的设计图;按照设计方式的平面试样,在基地现场进行放样,在正常光照条件下收集基于背景的图样,对各部位进行优化调整。在色彩设计时还可根据比例绘制对应模型,在做好色彩及材料选择的同时加强色彩标准设计,继而提高建筑色彩设计效率。

3结束语

篇9

关健词:城市规划设计地域文化自然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城市规划设计应考虑的地域胜影响因素

1.1自然环境因素

地形地貌、山脉、河流、气候和其他自然环境因素对城市的地域特征影响较大,它们不仅制约着城市空间的形成,但也构成城市界面与空间结构、形态的基础条件,因此缺乏设计中失去了必须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就像在“桂林山水甲天下”、 “山城”重庆的群山、杭州西湖的秀丽景色等都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部分,自然环境的独特性转

(1)地理环境。地形地貌、地势走向、水体等地区的地理环境因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城市的规划设计,城市的地理位置和空间结构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城市规划应尊重地形地貌,适应特殊的地形环境,使城市与自然环境得到有机的协调。如平地城市本身制约较小,建造难度较小,所以通常是规整、平直、严格的空间结构形态,将使人们形成开阔、大气、恢宏的文化心态;而山地城市大多地形起伏、地貌复杂、生态环境敏感脆弱,但同时也有丰富的资源、环境容里大,山地建筑形式、民族文化、人文景观多姿多彩,地形富于变化,可巧妙利用自然条件,所以规划设计必须充分结合地理环境,善于提高扬长避短,创造出深具地域特色、与自然和谐的规划设计作品。

(2)气候条件。当地的温度、湿度、日照、降雨、风向等气候条件深深地影响着城市地域性的形成。印度建筑师查尔斯·柯里亚提出了“形式跟随气候”的设计思路,认为气候是建筑设计的一个基本出发点,特定地区的气候因素赋予了城市建筑强烈的地域色彩。所以城市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街道和建筑布局应有利于夏季时的自然通风,朝向要考虑采光性能,城市的市政排水系统规划要考虑当地的降雨条件,景观植被要考虑气候的适应性等。

1.2建筑技术因素

①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规划设计应满足当地总体的发展状况,要以当地经济发展和当地居民需求为基础,应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而不能盲目的追求‘高尚、品位”,也不得随意地模仿。②地方建筑材料。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建筑材料与建构技术的选择和形成,通常与其地理地貌、生产技术等因素息息相关,为节约建造成本,建筑材料应就地取材,长期以来便会使建筑打上浓重的地区烙印,形成独特的地域建筑特色。③地域性建造手段及生态建筑技术。城市在漫长的形成过程中,为达到对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生活习俗的适应,大多形成了独待的地域性建造手段,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加以利用,同时注重对新手段和生态建筑技术的开发利用,以达到节约能源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1.3地域文化环境

地域性城市设计的深层含义是要使城市体现出本区域历史所遗留的种种文化浪迹,要在设计中吸收本地的、民族的、民俗的风格,使城市具有非常明显的可识别性。

地域文化是指某个地域的人们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所创造的文化。不同地区的人当舌习惯不同,地域文化也不同。所以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一定要重视自身区域特性、地域特性和民族文化,保护发展地域特色,延续文化内涵,体现本土特点。

2地域行规划设计方法

21地域性城市规划设计方法

1)城市布局结构。地域性城市的布局结构也应充分考虑当地自然环境因素。首先,城市布局应考虑充分利用地形地貌,提高土地利用率,创造动人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大地景观。其次,城市布局也要结合当地自然气候,不同的地区依照其气候特点,日照间距要求不同,建筑物理环境设计也有所不同,如我国南方地区冬暖夏热,遮阳和通风重要,受主导风向影响较大,建筑布局要灵活多变,而在我国北方地天湿冷,南北向的房子要利于争取日照,夏天炎热,南北向的房子便于通风,所以人们对于住宅南北向朝十分苛求,统一的朝向使它了统一的肌理和均质性。再次,城市布局还要充分考虑当地历史文化境因素及当地的民俗习惯和民族风俗。2)城市道路系统。城市道路统不仅要解决城市的人流、车流问题,同时也是创造城市景观的主地域性城市道路系统既要合理利用地形,又要延续城市的肌理。对方与北方的城镇布局,南方城市多曲折变化,北方城市多严整,其道系统也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3)城市空间形态。城市规划设计还应深入研究和把握住区空间结构与形态,创造出适应当今城市化进程,又符合地方文脉与个性特征的地域性城市。作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休闲交流活动场所的城市空间,不仅要适应地区的自然环境,还应密切系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民俗民风,历史文化传统。

2.2地域性城市建筑设计方法

城市建筑的设计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气候条件密切相关。济较发达的地区,人民生活水平较高,建筑空间一般比较宽敞,且追求品位;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建筑空间设计比较紧凑,大多更倾向于经济适用,建筑空间还受人们的生活习惯、风俗民地域性文化的影响。

建筑色彩是建筑最直观的表达方式,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现代地域行城市要充分吸取传统的地域色彩,并结合现代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有所创新。如‘粉墙黛瓦”是江南民居最具特征的色彩写照。

2.3地域性城市景观设计方法

城市景观设计首先应遵从城市的整体设计理念,应该在城市规布局与建筑单体设计建筑的地域性整体的大框架范围内、在空间组织、细部处理等微观角度遵从该地区的自然环境、文化传统、生活风俗和审美心理,以达到一种以人为本、亲切、舒适的居住外环境。设计中应合功能要求,通过绿化、水体、硬质铺地等有机组合,以及覆盖、地坪高低和地面铺装材料纹理变化等方法,形成空间围合,分出不同层创造出良好的景观空间。要注意避免城市进程发展过程中地方特色景观,在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极探索新形势下城观塑造的新思维、新方法,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体现出城市特色。

3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城市规划设计人员一定要掌握设计的城市的地域特色,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结合当地的自然及特点,充分尊重地区的内在特性,对地域特征进行发掘、保护、提炼和继承,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提高提高城市品位。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美学行为研究

从美学角度看,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审美对象,其美学行为的研究是以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为背景,以组成城市公共空间的一个个美学元素为载体的系统工程。在规划设计上,城市公共空间美学行为的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者运用专业知识和审美设计学、城市景观学、美育功能和美学取向的理念,进行城市规划的功能分区和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定位;二是社会群体对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的发展成就及其美学功能进行审美评价,并通过自身行为规范来充分体验审美愉悦和美育效果。

1.从城市的功能分区上构建城市公共空间的审美格局

由城市政府主导创建、供所有市民使用和享受的公共的非赢利性场所,就是我们所指的城市公共空间。

1.1城市规划的功能分区应注重美学元素城市规划是政府调控城市空间资源、指导城乡科学发展与有序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之一。人们对一座城市的认识往往是从城市公共空间开始的:繁华的街市、洁净的步道、别致的建筑、精美的广场、常青的绿地、文雅的市民……等等,它能使人终生铭记,并由此生发出对城市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

注重公共空间系统布局。良好的城市应是由宏观、中观、微观等不同层次的城市公共空间共同组成,它们在形态上表现为点、线、面的特性。点是指城市的微型公园、街头绿地、道路交叉口、区域性小广场等节点空间;线指的是商业街、步行街、主次干道、绿化长廊等线性空间;面指的是城市中心商务区、住宅区、大型公共设施集中区等。城市规划在对以上形态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上要从定位、定量、定形、定调四个方面来把握,分析城市的布局特点和性质,研究居民分布的状况、购物能力、传统习惯、交通组织等制约因素,对各种规模的公共空间进行统筹安排。这样,不仅能使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在短期内形成,而且可以避免由于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盲目建设带来的不必要的浪费。

创造公共空间个性特色。城市公共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应尊重历史,延续文脉。城市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传统文化、社会经济以及与自然、地貌、环境、习俗相协调的因素,运用形式、色彩、光影、材质、背景等综合手段建构城市公共空间的个性。个性特色的创造包括特定空间与城市中心空间体系的协调关系,公共空间在特定现状及交通等条件下所限定的形态、公共空间中标志物或纪念物的主题、铺地材料及图案的特征以及植物的地方性等。

塑造公共空间的“人性化”。“以人为本”是社会活动的基础。我们在塑造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时,应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行为、审美、文化等的需求,达到安全、舒适、愉悦的目的。同时,要推行无障碍设计,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便利的条件;提倡开放性,建筑总体应打破那种“划地为牢”的设计方法,还空间于公众。

1.2城市规划对建筑的整体要求应体现公共空间美育功能。城市公共空间的最终定位是依赖各种建筑的成形和各种设施的配置而构成其功能价值的。人们通过审美视觉去感知城市和建筑,交流情感、平衡情绪、激发想象与创意;重建物质与人类的亲合关系,沟通人与空间的联系,还城市和建筑以本来意义。换言之,将建筑物赋予美学行为能极大地提升公共空间的心理功能,使公共空间不仅仅是作为“通道”或“广场”的物理形式存在,更成为人们心理、情感的“价值凹地”,令公共空间变成美轮美奂、有精神意义的“场所”。

社会教化和社会控制的审美教育功能。美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有机的、整体的反映方式的教育,它具有完整性与和谐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为建构完善的心理结构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譬如,现阶段盛行的广场、公园、景区建设和广场文化,从社会层面来看,虽然社会经济条件和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都已发生重大变化,但是审美教育通过借助城市公共空间对陶冶情操、净化社会风气的作用没有改变。通过公共空间扩大人际空间,是构建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平台。

完善人格的审美教育功能。按美的规律来建造城市公共空间,是以审美教育完善人格为基础的。提高人的素质的审美教育目标,不单单是满足精神需求,而是在满足精神需求过程中实现对人的素质全面提高。个人的发展,必须通过社会来实现;而社会的发展,必须依赖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所以,城市公共空间如公园、绿地、雕塑、小品、广场等审美个体,最具有群众基础和丰富文化内涵的特性,决定了审美教育要借助这些元素作为审美媒介,由城市政府向大众施加审美影响,净化性情和心灵,塑造美好人格,以此达到社会的和谐。培养审美能力、创建和谐社会的功能。城市公共空间在政府的主导下,通过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者的匠心独运,通过艺术家和社会学家的专业构思,应更多地溶入社会责任感、伦理关怀、处世哲理等审美内涵,以提高人们的文化、思想素质,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受能力和欣赏能力,达到净化心灵、塑造理想人格的目的。

2.从建筑的视觉效果上展开城市公共空间的审美定位

2.1城市景观营造美的视觉。凝神于景、心入于景,心灵与城市公共空间合为一体,内心中永存公共空间的绚烂美丽和景色如画,在欣赏中得到启迪、珍惜,这就是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所要达到的美学效果。

2.2总体色彩烘托美的氛围。色彩是城市公共空间审美定位的一个重点,具有艺术美、灵感美、个性美。在选择建筑色彩时,设计师应根据规划要求通盘考虑建筑的环境及地理、气候等带来的影响和色彩的相长相消因素。色彩的择取和运用,必须适应社会心理以及社会环境和建筑物的结构特点,恰如其分地运用色彩的冷暖规律。一般地说,在温暖地区,宜采用淡雅的冷色调,给人以凉爽舒适之感。对寒冷地区,则宜采用厚重的暖色调,或在中性色系中点设暖色,增强温和感。广场、园林建筑色调应使人感觉幽雅明快,公园、景区建筑色调应令人感受宁静安逸,使色彩的心理作用得以充分体现。这样,区别对待各地区、各种不同建筑对象的色差,使建筑物与城市公共空间素雅呼应、浓淡相宜,给人以强烈的美感氛围。

2.3城市建筑应具美的个性。城市公共空间的主体是建筑,构成城市内涵的精华也是建筑。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进步,建筑越来越具有审美的性质。根据建筑所具有的凝固、不可移动这一特性,对建筑物特别是公共场所进行规划设计时必须符合城市性质、城市特点、城市文化、城市文脉及公共心理要求,要结合地理地貌和环境氛围,彰显城市建筑和公共空间的独特个性。

2.4景观资源显示美的境界。自然景观资源是城市的宝贵财富,规划设计时要正确处理好建筑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该用的绿地不得放弃;该蓄的水面不得破坏;该保的山体不得挖掘;该留的林地不得砍伐……。同时,对自然景观资源要运用“借景”手法进行科学利用和加工创新,从而使城市公共空间构成一种更加广阔深远的建筑艺术氛围,显示美的境界。

2.5建筑造型创造美的效果。建筑是为特定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和创制的艺术。建筑造型与城市环境的联结或整合,既反映在表层形式各要素,如光色、形象、形体、材质、尺寸、方位等方面,又体现在性格、情调、主题、内容、审美观念等深层诸要素方面。建筑造型成功的整合关系还在于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良性互动,要求建筑参与其所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功能组织、空间划分和对环境尺度的调节。

3.从规划设计实践中突出城市公共空间的美学行为

有着自己特殊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的城市肯定是最让人喜欢的城市,也是最让人难忘的。城市人性化公共空间设计的美学行为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