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笔记总结范文

时间:2023-09-25 18:17: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管理学笔记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管理学笔记总结

篇1

一、查找资料,认真学习

我们一边学习各类理论文章、视频资料,为自己充电的同时,一边紧锣密鼓地进行《小学毕业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开题会,制订课题实施计划,反复研究,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了修改,并付诸于实践。

二、调查分析,找准问题

为了使研究工作能更有针对性,能在教学实践中取得成绩,我们对本年级学生进行观察,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独立自主意识增强。这一点首先表现在开始“讨价还价”了。老师布置作业会开始说那么多,能不能少一点啊;班干部选举时会表态:“我不愿意当班干部,累死了”。随着独立愿望的出现,能力也迅速得到提高,独立的愿望当然也会带来一些副作用,那就是有些学生喜欢与长辈“顶撞”,做事经常自作主张,甚或喜欢“拉帮结派”,受不良风气的影响而变得蛮不讲理等。

篇2

所谓分课制,就是依据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或教学结构的不同,分课型进行教学的一种模式。管理学分课制教学模式着重从教学内容入手,对传统管理学由一人授课的方法进行改革,通过多位学科背景不相同的成员,根据各人学科背景和研究领域,负责各个管理职能的教学内容。本研究以陕西省某独立学院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管理学分课制教学模式的实施情况。该学院自2011年起对会计学专业一个班级学生实施了分课制教学,将管理学教学内容依据管理职能理论分为五个部分:管理基础知识、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分别由五位不同教师进行讲授。本研究通过问调查的方法,从学生角度衡量管理学分课制教学模式的实施情况。

二、研究内容

从2012级会计学专业挑选一个班级作为课题研究实验对象,采用分课制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对其它平行班级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结束后,研究者分别向2011级和2012级会计学专业本科生发放调查问卷350份,收回有效问卷332份,有效率为94.8%。其中实验班级收到有效问卷53份(16%),2012级非实验班级收到有效问卷198份(59.6%),2011级收到有效问卷81份(24.3%)。本研究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调查问卷针分别对学生在以下五个方面评价进行研究:管理学教学内容、考核方式、教学方法、对任课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调查问卷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分析,除问卷调查外,研究者与学生进行座谈,抽查学生课堂笔记和学习心得体会,用定性的结论与定量分析结合进行互证,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

三、数据分析

(一)调查问卷的效度和信度。本研究利用因子分析测量表对结构效度进行分析。利用Bartlett球形检验分析便利的相关矩阵,KMO统计量为0.879,Bartlett球形检验检验值2546.238,p﹤0.001,表明原始变量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非常适合于做因子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共提取了5个因子。这5个因子分别是:管理学学习兴趣因子、实践操作能力因子、教学效果因子、管理学课程评价体系因子、管理学课程资源利用情况。通过对问卷和各种量表的内部一致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以上5个因子的克朗巴哈系数分别为:0.78、0.77、0.73、0.75和0.68,整个问卷的克朗巴哈系数为0.88。以上分析表明本研究的调查问卷具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

(二)2012级学生对分课制教学模式下管理学课程的评价。实施分课制教学模式的实验班,其问卷各项得分均高于非实验班。其中两个对象的三个因子得分差距超过0.7,其它两个因子差异超过0.5,表明二者在对管理学课程评价中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班学生对管理学课程评价更为积极和正面,对管理学课程的效果比较满意。非实验班评价均略高于3,表明该班级学生对管理学课程评价较为积极,对管理学课程的效果基本满意。

(三)2012级实验班和2011级学生对管理学课程的评价2011级学生和2012级实验班学生对管理学课程评价差异非常显著,说明高年级学生对管理学课程评价较低,特别是学习管理学的情感因素差异极大。从实验班角度来讲,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分课制直接影响了实验班学生对管理学课程的评价,即实验班学生对分课制教学模式持积极的评价态度。

四、差异的原因分析

(一)“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实验班学习成绩的提高。从6个平行班中选择一个班进行实验,无形中给实验班级学生造成了某种心理暗示,使实验对象感觉到被重视和被期待,与其他学生相比是与众不同的,这种期待有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改进。

(二)教师的作用。分课制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分,将整体内容有机分割后,教师授课内容少,备课时间充足,背景知识和相关资料占有广泛,正如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对分工的描述,劳动分工熟练了劳动者的生产技能,同样,分课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师在某一授课内容的熟练程度。另外,五位不同教师授课,风格迥异,增强了学生对该门课程是新鲜感,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篇3

关键词:WPF;笔记共享;协作化学习;网络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1-0041-02

Based on Network Environment of Computer Notes Sharing System’s Design

ZHANG Zhen-ming

(School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is mainly to design a C/S structure of the study notes sharing software, and based on the WAN to construct a study notes network free sharing platform.Through this platform students can complete and share notes operation, and through the notes sharing can realize the sharing of students’ study process and learning thought,enhancing students’ cooperation understanding, improving the students’ teamwork ability,making students really become the study master,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student’s study enthusiasm. In addition, through some virtual incentives, rewarding the one who shares notes to help other learners. To make the students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in the virtual community sharing platform to get the necessary of satisfaction and achievement, strengthening students’ learning and sharing en? thusiasm,improving the students’ confidence.

Key words: WPF ; notes shar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 network

1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知识不断地产生,旧的知识不断地被替换。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建构适应社会发展的知识和能力,是现代大学生面临的重要课题。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学习上的困难,需要其他同学的协助,通过其他同学对学习过程的理解以及学习思想的共享能够更好的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获取其他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思想最好的办法就是查看其他同学的学习笔记,从笔记中了解其他同学对于所学内容的标注以及对于各个知识点的理解,进而获取其他同学的学习思想。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笔记获取手段大部分采用面对面的纸质笔记的获取,一本笔记在一定的时间内只能面向一个同学,并且在笔记的复印和打印等环节又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且适用的范围较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在此基础上,在网络上建立一个基于网络的笔记共享平台,将传统的纸质的学习笔记搬到网络上来,为更广阔的学生服务是极其必要的工作。

2系统设计目的

2.1教学资源的共享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其他同学通过课堂讲授所记录的课堂笔记是良好的学习工具,课堂笔记能够良好地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记录学生对于课程掌握程度的工具,但课堂笔记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个学生的课堂笔记在一定的时间内只能面向一定范围内相对狭小的用户,因而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通过网络共享,获取并学习网络上其他人的学习笔记,对于自己的学习过程提供一定的帮助。

2.2培养学生互助的精神

对于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团队学习是重要环节,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互帮互助,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能力,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对于团队协作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团队协助能力。通过平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协作的平台,并对共享者提供一定的虚拟奖励,增强学生的共享热情,为其他的学习者提供帮助。

2.3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在教学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对于课件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 人,真正将热情投入到课件的学习中去。因而在课件设计上,教师为学生学习提供一个平台,在此平台上充分发挥各人对于各自所学习课程的理解和思维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课件的主人,发挥学生的学习热情。

3需求分析

课件的设计主要基于课件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方面考虑。

首先,基于课件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方面考虑。课件的开发主要适应于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重视发展性教学、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教学,培养学生认知方法。这就要求课件在设计的过程中要符合“双主模式”教学设计理论,即学生和教师同时是实验课件的主体,教师的思维与学生的思维同时要体现在实验课件里。而现在课件的开发,主要停留在基础理论课程的开发模式上,基本上属于单向模式。这样的课件最主要的问题是在开发和应用的过程中,只考虑了单一主体――教师,只将教师的思维融入到了课件当中,而忽略了课件的另一个更为重要的主体――学生,将学生的思维排除在实验课件之外,忽略了学生的个性教育,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影响了实验课件对素质教育的适应能力。所以,在开发设计过程中,要将学生和教师两方面同时考虑进去,将教与学两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的思维很好地融入课件当中,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认知方法。

其次,情景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当代的大学生对于知识需要非常迫切,而他们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别强,小学、中学的那种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激发他们的主动性,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新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课件模式是以计算机作为信息的载体,将课件所要承载的内容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通过简单的多媒体方式单向传递给学生,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大部分采用的是AuthorWear、PowerPoint以及基于Flash 6.0以前版本开发的。这些软件开发的特点是可以实现多媒体课件传递信息的基本功能,但是学生在课件使用过程中,操作过于简单枯燥,如同学生在一页一页地翻动一本书,缺乏互动性,不能够引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导致学生在学习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时候昏昏欲睡,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影响了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效果。所以,要想激发学生对于实验教学课件的兴趣,就要将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将学生的思维与课件结合起来,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系统设计

笔记共享系统是基于.NET开发的一个学习平台,分为服务器程序和客户端程序。

服务器程序是一个B/S结构的程序,它主要负责管理课程、课件、班级以及学生等信息内容,包括对课程、课件、班级的添加、删除和更新以及处理学生与班级、班级与课程之间的关系。该平台只有老师和管理员可以进入,学生不能进入。

4.1客户端程序

客户端程序是一个C/S结构的程序,主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观看课件、做笔记、上传笔记以及分享其他同学笔记的平台。该平台老师和学生都可以进入。

客户端软件是为学生提供的一个观看课件,做笔记以及共享笔记的应用程序。学生在客户端登录后,软件会根据学生学号、所在班级选取该班级的课程,生成课程列表。学生可以观看各门课程的课件。课件是由教师授课视频以及和该视频相关的图片组成,学生在观看课件的时候可以在图片上做笔记,看完课件后可将笔记上传至服务器供其他同学分享。同样,登录客户端后,学生也可以观看其他同学共享的笔记。另外,学生还可以将自己在课堂上做的手写笔记扫描成图片传进服务器共享。在这个环节,我们对学生的手写笔记做了一个准评分功能,在观看其他同学上传的手写笔记时,如果感觉观看的笔记不错,可以“顶一下”,这样就会为该笔记加一分,在生成手写笔记列表时是按分数从高到低排序的。

4.2服务器端程序

服务器端程序是负责后台数据管理的,只有老师或者管理员可以登录,学生不能登录。它包括“管理已有课件”、“上传新课件”、“管理学生”和“班级课程”的功能。

1)管理已有课件是指查看服务器上现有的课程和课件,可以查看它的内容,也可以删除或者图片的替换。

2)传新课件是指上传新的课程和课件,以及为已有课件添加图片,在添加课件和图片时有名称和号码的判别,不能添加服务器中已有的课件或图片。

3)管理学生是指查看已有班级和学生并可删除。当删除班级或学生时,该班级的学生或者该学生在服务器中的所有信息都会被删除,包括曾上传的各种笔记;管理学生的另一个功能就是添加班级和学生,和上面类似,不能添加已有的班级或者学号重复的学生。

4)班级课程的界面很简单,功能就是选择哪几个班级上哪门课,在某门课下面去掉某个班级时,该班级的学生曾经在这门课上留下的所有记录将一并被删除,不可恢复,所以这里的操作也应当非常谨慎。

4.3数据流程操作设计

作品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通过平台做笔记:学生在通过视频课件学习课程的同时可以直接在课件上做笔记然后将笔记传到服务器,同时也可以在网络上分享其他同学笔记。

2)上传手写笔记:学生可以将在课堂上做的学习笔记扫描成图片上传至服务器,同时也可以分享其他同学上传的手写笔记。在此环节我们做了一个准评分功能,学生在分享其他同学上传的手写笔记时如果感觉笔记不错可以为该笔记加分,在生成笔记列表时会按分数从高到低排列。这样能促使学生完善自己的学习笔记,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5总结

通过系统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心得的平台,创造了支持式环境,促进协作学习加强了学生间的交流活动,增强互助精神,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完善自己的笔记以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任树怀,盛兴军.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4).

[2]梁存良,王晓芳.Blog与QQ群相结合的学生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3).

篇4

关键词 高职高专院校管理学教学方法

管理学是高职高专院校经贸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学生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学生以后专业课的学习和工作都是有很有帮助的。孔子提出过“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育理论。作为当代的管理学教师,在汲取古人教书育人经典养分的同时,还应使自己的教学同教育理论及我国教育实践相结合,思考如何针对高职高专的学生特点,采取有效地教学方法,进行管理学的教学工作。

一、管理学学科(课程)特点

(一)管理学是专业学习的基础。

管理学是高职高专院校经贸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是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学生是否学习了管理学,能否深入理解并扎实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将会直接其对专业核心课程以及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效果。如在学习了管理学中组织设计、人力资源管理等章节后,学生在学习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时,就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作为储备。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好这些专业课程。

(二)管理学具有综合性。

管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同时也是一门运用多学科和多领域的理论、方法、技术知识的综合叉学科。正是由于管理学很强的综合性,就要求教师具有多学科的相关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

(三)管理学具有实践应用性。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管理学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这和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目标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相一致。管理实践具有复杂性、权变性与主观能动性等特点,很难离开管理情景与管理对象而独立进行。也就是说,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一定要到现实生活中去检验。

二、管理学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一)学生基础薄弱,学习的兴趣不高。

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普遍基础薄弱,知识储备偏少,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尤其是对理论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能力不高。很过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环节中来,上课时无精打采,容易走神。对老师课程中的理论知识不感兴趣,但是对案例或者游戏,表现出一定的积极性。课后完成作业的效果一般,但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较高(含第二课堂活动)。

(二)教学缺乏创新,知识、教材更新慢。

传统的管理学教学,主要是老师课堂讲授,学生一听到底,板书加笔记的模式,师生的互动性较差。这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诉求,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培养。学生会逐渐失去学习管理学的兴趣,对教师的授课积极性也是打击。当代大学生对于新知识、新事物有着一定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管理学现行教材的更新速度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

(三)教学实践环节薄弱,考核方法单一。

管理学中很多的理论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很难演示,教材中很多案例也多是大企业情况,学生少有这方面的见识。这样一来,对学生的实践经验的培训就成效一般,也不利于学生知识性的理解。而社会现实有要求毕业生有很好的实践能力来应付工作需要。由于教学手段的单一,造成了考试方法的单一。多数高职高专院校管理学仍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试题内容以客观题为主,单纯地考察学生对书本的记忆情况,结果就是学生很快会忘记机械记忆的内容。

三、改进管理学教学方法的几点建议

(一)改进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

前文已经提到,高职高专管理学教学存在着教学方法不符合现实要求的情况。这就需要在完善教学评估和监督机制的同时,转变教师观念,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宗旨,努力做好教学工作。要研究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增加支持的储备量,广范涉猎和管理学有关的著作、案例和实务。这样才能带给学生更多更前沿的知识,增加他们的知识面,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些教学方法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着强烈的动力,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组织的各种教学环节中来,使学生从知识探索中体会到乐趣。要注意教学方法的结合,这样可以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记忆效果。教师还应注意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以便积极改进完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

(二)选好案例,贴近现实。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运用案例来组织教学的方法。教师授课时,配合所讲章节内容,用现实生活中实际发生的事件作为举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内容。也可以在学生中展开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还是常见于高职高专管理学的课堂中的。教师一定要精选案例,一是要与所授内容的关联度要强,再一要考虑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为了便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案例的选择最好能贴近现实。

(三)进行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实践教学是针对理论与实践脱节,学到的知识很难指导实践活动而建立起来的教训方法。教师在授课的同时,有针对性的给学生提供一些实践的机会。要“请进来,走出去”,请进来就是要请企业的管理人员来给学生上课、座谈,这些一线管理人员的经验对于学生来说,是极为宝贵的财富。学生也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提问,找到或许不同于课本上的答案。走出去就是安排学生到企业中去参观、调研、实习,这更多的时候需要学校和企业建立起合作机制。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消化所学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此外还可以进行模拟实践教学,这种教学法可操作性更强一些。即在班级建立起学习小组,组成一个个管理团队或公司,参与模拟演练和竞争。通过教学实践表明,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管理学。

(四)改革考核方法。

篇5

Abstract: As a new learning resource, learning style and teaching mode, micro-lesson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the students' individualized and autonomous learning. This paper firstly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micro-lesson and flipped classroom,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of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and analyzes the mode of teaching, finally summarizes the expected teaching effect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关键词:微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Key words: micro-lesson;flipped classroom;teaching mode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3-0168-03

0 引言

纵观高等院校管理类专业教学模式,可以发现绝大多数本科院校在教学中着重于重点、难点和考点的讲解,忽略了学生作为主体的认知差异性和能动性,造成了学生出勤率不高,学习不自觉,上课玩手机,应付考试等学习现状。教育的功能本质上是要唤醒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对于学生来说,我要学,才有可能实现对其教育的功能。如何改变当前这种教学现状,是每个老师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改变当前教学现状的一种新尝试。

1 “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内涵

2008年,美国学者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第一次给出了“微课(Micro-Lesson)”的内涵。在我国,2010年,学者胡铁生首次提出“微课”的理论,并创立了首个“微课”学习平台,在整个教育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那什么是“微课”呢?综合国际、国内不同学者的观点,可以把“微课”理解为是按照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短小、精炼的知识点式视频为主要的教学媒介,展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讲解某个理论而开展教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体,其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多媒体课件、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一体化资源,并以一定的教学过程和逻辑方式所构成的一个半结构化、目的鲜明的“生态环境”[1]。

“翻转课堂”又叫颠倒课堂,最早来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在2007年,“林地高中”的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Sams)用录屏软件将知识点的讲解过程录制文稿和讲课声音,并将其上传到网络平台上,要求学生在上课前看视频代替过去教师在课堂上对某个知识点的讲解,在课堂上,学生和老师的重点是集中精力完成针对知识点的练习以及教与学的交流上,这种新式的教学模式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通过上述描述可以认为“翻转课堂”是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老师和学生的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重新规划的新型教学模式。在美国由莎尔曼・罕(Salmankhan)创立的可罕学院(KhanAcademy)是实施“翻转课堂”的成功案例[2]。到目前为止,“翻转课堂”已经被成功应用到众多高职和本科院校的多门专业课程教学中,如何把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物流管理学》教学过程中是本研究的重点。

2 物流管理学开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程”教学背景

2.1 《物流管理学》课程特征

《物流管理学》几乎是所有开设物流管理专业院校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起到引导、铺垫的基础性作用,课程的核心内容是物流职能和物流管理理论介绍,以物流活动为主线,通过《物流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最终实现使学生掌握物流管理中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物流企业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该课程的理论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但是该课程不够时尚,具体的企业案例很难使学生产生较高的兴趣,同时课程所包含的知识点多,分散,更新快。上述课程的特点再加上课程教学的目标,既要让学生树立系统的思维,并在建立系统思维的前体下,又能够培养学生对理论的创新应用,这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2.2 《物流管理学》课程教学现状

根据以往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并结合上课过程中对学生的调查发现,《物流管理学》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在对知识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课堂氛围不活跃,师生之间的互动少,即便是有互动也是非常浅层次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基本的知识点,所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第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习惯了老师讲,自己记笔记的方式,对知识点的掌握仅限识记,缺少理解和分析,尤其是案例的分析过程中,很多学生不愿意参与其中,所以更谈不上创新思维的培养。

第三,为了应付考试,讲过的知识点考前掌握,考后就都还给老师,教学效果差。

第四,手机对上课教学影响很大,很多学生上课时摆脱不了对手机的依赖,要么玩游戏,看视频,要么对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不经思考就去百度,导致上课精力不集中,不愿意对专业问题思考。

根据《物流管理学》的课程特征和教学现状,本研究提出新的教学模式,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教学现状,提升教学效果。

3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分析

为了有效实施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研究设计如下教学流程,具体包括教学课程设计、学生课前自学、在线教学平台、翻转课堂教学、课后评价、综合考核等几个阶段[3],如图1所示。

具体分析如下:

3.1 课程设计

根据学生和课程的特点,本着知识够用为原则,将《物流管理学》设计为五个大的知识点,30个左右小的知识点和20个左右“微课”进行教学,最后通过案例串联起来。五个大知识点包括物流的基本概念、物流系统、物流类型、物流职能、物流管理。五个大的知识点下面分成若干个小知识点,每个小知识点录制成3~10分钟的“微课”。具体设计如图2所示。

鉴于微课数量的多少和内容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增减和改变,所以在图2中只给出部分的“微课”内容。

3.2 学生课前自学

根据课程设计的知识点,老师在每节课上课前布置下次课需要预习的知识点,学生根据在线平台资源进行课前学习。课堂上,老师首先对课前预习的知识点进行测试,以检验学生课前学习效果,如果学生课堂测试中有80%以上完成的很好,原则上不讲此部分内容;若有20%~80%完成的很好,则略讲此部分内容;若80%以下完成得不好,则细讲此部分内容。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为保障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顺利进行,还须注意学生学习观念和学习习惯的转变,在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所以学生的学习观念必须从传统的认真听好,做好笔记;对课程兴趣主要由老师讲得好不好定;要考试的多学点,不考的不用学;内容太难的不用学,也不会考;专业基础知识用时再学不算晚等传统观念转变过来,学生的学习习惯必须从传统的老师课堂讲解,学生聆听记录;老师布置作业,学生课后完成;老师指定重点,学生掌握要点;课后组织考试,考后还给老师中改变过来。这是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转变学习观念和习惯后,学生才可以自主学习教师布置的知识点,以及利用一些相关的专题网站、微信资源进行个性化学习,通过相关的网站或者微信、QQ以及平台和老师、同学进行协作、研讨,将原先课堂讲授的内容转移到课下,将知识内化留在课堂中完成[4]。

3.3 在线教学平台

在线教学平台主要提供学生在课前和课后的学习资料,是学生自我学习的重要资源来源。为学生提供的资料主要包括:教学参考书:《现代物流管理》黄中鼎主编,《物流学》王斌义主编等多本国家级教材或者获奖教材;教学大纲:在教学大纲中给出全部的知识点,让学生了解哪些知识点是重点、难点。教学案例:主要包括“宜家”的竞争力、万能的“UPS”、“河北的超载怪圈”等一系列案例。教学视频:教学视频的来源一部分从网上下载,一部分是现场采集,一部分来源学校录制。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中根据相应的知识点给出相关的参考文献几十篇。同时老师会定期的搜集与专业相关的政策、法规、国际物流动态、就业前景、就业信息等最新知讯放到教学平台上,尤其是学生也可以自己搜集到较好的物流信息或案例并上传的学习平台上,以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4 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具体过程可以包括:知识点测试、微课精讲、互动讨论、小组展示、教师总结等五个内容。各个内容间相互影响,一脉相承。每个内容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笔者认为“微课”设计的好坏对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首先,微课程的设计要与教学目标、大纲和教学内容结合紧密,内容清晰,使学生拥有“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 [5]。目前,“微课”设计已发展形成五大门类:课程精讲类、实验探究类、操作示范类、知识讲解类、虚拟面批类。此外,游戏学习类作为一个探索中的大类,正在酝酿之中。针对物流管理学的特点,可以采用课程精讲类、操作示范类和知识讲解类。对于重要的知识点采用课程精讲类,对技能型的知识点可以采用操作示范类,对基本的概念可以采用知识讲解类,对于物流管理的内容可以通过游戏学习类进行。

另外制作“微课”要求教师有一定的视听认知、心理学、视音频技术和艺术修养,否则仅有教学视频的形,没有可视化教学的神也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一点上我校为了提高老师的“微课”设计水平,还举办了全校的“微课”设计大赛,本人也参与其中,对“微课”设计有很大好处。

最后,“微课”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传输知识以及问题的解决,强调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微课程的设计要从细节上着手,设计的微课程要能达到促使学生深度学习、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思考的目的。设计微课程时,如果知识点较为重要,同时又可以拆分,可将其分解为若干个小主题,供学生课前自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3.5 课后评价

学生在完成若干个知识点的学习后,教师需要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随堂考试等方式检查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6]。根据检查的结果进行针对性的集体辅导或个性化指导或同学间相互指导,同时还可以达到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做出及时的调整的目的,与此同时,通过有效的学习评价教师可以不断优化微课程的开发。

3.6 综合考评

综合考评不同于课后评价,课后评价是对某一个知识点学习情况的检测,综合考评是对整个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可以按照自主学习占20%,课堂讨论占20%、课程报告20%,课程考试占40%的比例来评定成绩,甚至可以把课程期末的考试取消,这样的考核方式更加强化了学生平时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减少期末考试时学生作弊的情况产生。

4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预期效果

按照上面的流程进行《物流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并设计出有效的“微课”,笔者认为可以取得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效:

4.1 老师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不断的自我提升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教学的重点放在专业知识的讲授上,教学过程相对固定化,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仅要求老师对专业知识非常熟练,又要能够掌控整个“教”和“学”过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微课”,并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及时的评价,只有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提升才能保证新的教学模式的顺利进行。

4.2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课堂气氛活跃

以往瞌睡开小差,现在集中精力;以往听得朦朦胧胧,现在辩的明明白白;以往教师唱主角,现在轮流上台展示;小组内协同,小组间竞争。以往课堂讲课好转变为课堂组织好;穿插案例、微课、视频、研讨、展示、测试等,但是教学目标不变,所以通过翻转教学可以使学生从“要我学”的被动学习状态转变到“我要学”的主动学习状态。

4.3 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

经过翻转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会提升查阅专业资料的能力,并能够进行观点提炼;掌握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制作PPT水平极大的提升;在讲台上进行观点展示时举止得体,表达能力也会明显改善;小组间相互质疑、辨析。这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是非常有益的。

5 总结

翻转课堂的前景是美好的,要使翻转课堂达到预期的效果,优秀微课程的开发是非常必要的[7]。以微课程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以及促进作用,通过设计开发有效的教学材料,促使学生的成长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另外教师需要对整个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对象、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一系列要素进行系统化的研究与探索,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Brunsell, E.&M. Horejsi. A Flipped Classroom in Action.[M].Washinggton: The Scienc Teacher,2013.

[2]Bergmann, J. &A. Sams. Flipping the Classroom[M].San Bruno:Tech&Learning.2012.

[3]胡铁生,詹春青.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1).

[4]王秋月.上海教育科研[J].“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实质及其应用,2014(8):15-18.

[5]卢海燕.外语电话教学[J].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2014,7(158):33-36.

篇6

老师们:

大家晚上好!

今晚站在这里,说实话,内心忐忑不安,大家都是有若干年班主任管理经验的老师,我在这里发言,确实是班门面前弄斧,高手面前下棋,怕稍有不慎,被大家耻笑了去, 但既然接受了邓主任的分配任务,就该坦然地去面对。所以我最终还是勇敢地站在这里,接受大家的批评和指正。

对于班级管理,我说不上经验,只是有一些心得而已。下面就我的心得谈几点:

一、 树立自己的威信,给学生一种“言必行,行必果”的印象。

新学期伊始,针对高二年级分科后新组合的班级,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需要一个更高的要求。在开学的第一个月,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收集整理学生存在各方面的问题,利用每天的思品课逐一规范,逐一提出要求,以副班长登记违纪事件,统计操行分的形式对常规进行管理。对于违纪者,一律重惩。一开始就给学生一种要求严格的感觉,让学生敬畏你。(严格要求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在高三时你稍用一点爱心,就能感化学生,那时学生也会因为你的情感变化而更加贴心于你。)

二、培养班干部的管理能力,形成学生管理学生的良好氛围。

从两个事情来解读这样做的好处:

1、运动会期间我班开展了一次文艺晚会。在晚会之前,我作了精心的准备,把班委叫到办公室,按照不同的部门一一交代了职责,并告诉他们可能会遇到的突发事件及应对方法,并鼓励班委,哪个部门最终完成的工作最好,就给予奖励。在这场晚会中,我成了一个特邀嘉宾,什么事也没做,什么心也没抄。结果晚会组织非常周到,会场布置、晚会主持、晚会程序、音乐设备、卫生打扫,各项工作完成得非常优秀。我至始至终是一个嘉宾,绝不越权。我克服自己的顾虑,相信班委能把工作干好,对班委建立绝对的信任,而且不断地对他们给予鼓励。

2、上周我班在广播里被点名批评,成了高二年级早操出得最差的班级。我把班委叫到办公室,和他们交流了我羞愧难当的内心感受(集体荣誉受损,感觉毫无脸面),并告诉他们我不早起看操的原因(每晚熬夜备课,早上实在起不来),班委们内心触动很大,晚上我开会去了,班长和体育委员在班上作了自我检讨,并带领大家集体在操场上跑了八圈操。跑完后,大家都汗流浃背、疲惫不堪,但到了教室,都能很安静地上自习。

目前我班已基本形成班干部管理学生的良好氛围。在这一点上,班主任需注意两点,一是相信班委,敢于把事情交给班委;二是细心、耐心地交给班委管理班级的具体办法。你只需要远远地站在他们身后,看他们表演即可。

三、奖励得法,充分利用有效资源。

半期考试我班共奖励了四十多本笔记本,既节省,又实惠。奖励的名目主要有:①班级前二十名分为一、二、三、四等奖;②单科第一名,分为语、数、外、政、史、地、文综、基础八项;③进步奖5名;④勤奋奖2名;⑤班级特别贡献奖2名;⑥优秀班委2名;⑦运动会运动精神奖2名;⑧操行分奖5名。不奖励钱,奖励笔记本,盖上校章,对学生来说很有纪念意义。

运动会班上获第三名,一分一元钱。服务小组和运动员都了加操行分。

总之有奖励的机会绝不放过,而且主张大张旗鼓地奖励。学生毕竟是孩子,需要更多的激励方式。

四、公平,公开,民主地管理学生。

助学金问题的处理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我的操作方式是:全班同学写申请,四十名以后的除非家庭情况十分困难,学习又特别专心的,可以考虑一个名额。四十名以上的同学,我首先消除了他们的个人顾虑,鼓励他们上讲台念申请书。在他们念申请书的那两节课中,我和班上的每一位同学都在专心地,甚至是痛苦地去审视身边的同学背后的辛酸。之后同学们摸着自己的良心去淘汰了一些同学,最终确定最该援助的同学名单。这不仅是一次深沉而痛苦的情感教育,而且拉近了同学与同学,同学与我之间的心理距离。而且这事结束后,没有一个同学提出异议。

五、彰显个人魅力,用自我的优点吸引学生。

在学生面前树立绝对的自信。学生只要喜欢你这个老师,就会接受你说的话,愿意听你讲的理。 我常对学生说,遇到我当你的班主任是你一辈子的幸福。我以教书为乐,以管理学生为趣。注重学生的品格教育。把素质教育放在第一位,坚持在思品课上和他们一起读文章,而且做到每天给他们注入一点新思想,养成和他们共同探讨人生哲理的习惯。讲话时尽量幽默,精辟,富有诗意,让学生不厌烦你。

六、用理想、真情激励学生,挖掘生命的潜能 。

生命的潜能在于挖掘,一个好的导师,懂得如何去唤起学生沉睡的心灵,让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挖掘。要做到这一点,班主任需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在生活上,学习上找准最好的办法,去点击他们的要害。让他们明白他们存在的价值,拼搏的意义。

我习惯叫每一位学生用漂亮的贴纸写出自己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及自己最喜欢的励语,并把这一张理想之贴贴在墙上,让每一位同学监督自己学习。

七、充分重视科代表的作用,让科代表真正成为学科的领头羊。

科代表是同学与科任老师交流的纽带,是科任老师的小助手。科代表必须由科任老师选出,一定要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纽带、代表和助手的作用,能够及时准确地向科任老师反馈班级的情况,能够准确及时地提出科任老师对班级的要求。

八、学无止境,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

知识的海洋永远辽阔无边,人们也常说“学无止境”,这段时间我认真学习邹校长的班主任管理材料。从中我清晰地看到了邹校长一步一步成长的脚印,那就是边走边学,边学边总结。

篇7

关键词:管理学;课程教学;探索研究

一、课程开发背景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更多集中在专业课领域,基础课教学的改革稍显薄弱。另外,高职基础课的教学也一直在参考高等院校相关基础课教学的模式,却没有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基础课教学模式。当前高职学院各个系部专业都相继掀起了教改课改的热潮,形成了良好的课改氛围,也相继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课改专家,出现了一批成功的课改课程,但是成功的课改课程大都集中在专业课领域,基础理论课程较少。因此,结合高职教育教学理念,根据基础课教学特征进行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探索开发具有实际意义。

二、课程改革思路

管理学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基本管理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经过课程相关开发人员的交流沟通,确定了管理学基础课程课改思路:以职业素质能力为引领,以课程项目任务为载体,以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为辅助,进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式教学。我们依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目标,重新对该课程内容进行了整理优化,并设计了恰当的项目任务。课程设计了一个综合项目模拟公司的运营管理,设计了五个子项目及14个任务。课程内容改革比较大的是,以综合项目模拟公司的运营管理为依托,按照管理的工作过程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设计了五个子项目,子项目下又设计了14个任务。学生分组组建公司,以公司为团队完成这些项目任务,这是我们的一个重要创新。

三、课程开发内容

1.课程性质与定位

管理学基础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必修课。本课程在第一学期开设,没有前导课程,它的后续课程是《网店运营管理》《物流管理》《促销管理》等。管理学基础课程对于学生基本管理能力的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

2.内容选取

《管理学基础》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管理和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发展历史与趋势,以及围绕四大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下面就《管理学基础》的课程目标、教学模式设计、课程内容的选取进行分析。(1)课程目标总目标。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以及高职学情,该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的基层管理人员。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管理系统的基础知识;了解最新管理趋势,掌握先进的管理思想;掌握管理者的基本素质;掌握管理者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知识。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初步应用管理理论分析问题,能筹建简单公司并进行组织文化分析与设计;能制定基层计划与简单决策;能进行基层部门组织的选聘与考核;能够指挥、激励、沟通、协调基层部门人员;能对基层部门人员进行简单控制与评价等。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创新精神及团队协作意识;树立现代管理理念等。(2)教学模式设计依据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课程目标,结合高职(不同于本科为培养中高层管理者服务)、学情(和社会接触较少,对实际工作岗位体验较少)等,我们设计了《管理学基础》的教学模式,即项目导向、任务驱动。(3)课程内容选取本课题依据课程目标,构建了课程的综合项目:模拟公司的运营管理。模拟公司采用成员自愿结合,总经理竞聘的方式组建,一般人数控制在8人以内,如果班级人数太多的话,也应控制在10人以内。以综合项目模拟公司的运营管理为依托,按照管理的工作过程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设计了五个子项目:公司筹建、公司调研分析与策划、公司招聘和考核、公司基层的管理沟通和公司简单控制与评价。子项目下又设计了14项任务。

3.教法选择

(1)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管理学基础》的教学模式是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依据课程目标、教学模式,结合具体项目、任务,我们主要选择了如下的教学方法:情景训练法、角色扮演法、游戏教学法、扩展小组合作学习法、案例分析法、分析讨论法等。情景训练法。这是在子项目四任务3里面采用的教学方法。具体任务是让学生自编自演一个情景剧,主题要体现到冲突与化解冲突。实施的流程是自己收集资料-改编剧本-分配角色-分公司排练-课堂表演-师生点评总结。学生还根据需要利用身边的素材制作表演的道具,以辅助表演。在这样的情景训练中,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冲突、化解冲突的能力,了解群体心理需求、构建群体心理和谐的能力,还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课堂教学中,选择有启发性的案例,通过案例的阅读、分析、讨论,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子项目四中,任务1是制定公司激励计划书,让学生结合自身需求感受自己组织案例素材,再以公司为单位进行讨论分析,以加深对相关内容的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激励的作用。扩展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引入问题,让学生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具体实施是让学生先自己思考,两两结合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再由两人扩展到四人,再由四人扩展到八人等。例如在子项目三中,任务3制定公司考核方案,让学生讨论公司考核目标、考核的导向作用、当前公司考核的方面有哪些等,让学生在讨论中,更为直观、感性地理解掌握相关知识。(2)教学手段的选择与运用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管理学基础》课程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主要运用摄像机、照相机、收录机、笔记本电脑、幻灯片、小黑板、多媒体、实物展示台等多种设备辅助教学。这些教学手段的选择与运用可以辅助教师很好地完成本课程的教学任务。(3)学习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学习必须讲究方法。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要根据不同的授课对象和不同的课程任务。管理学基础课程的授课对象,存在以下特征:和社会接触较少,对实际工作岗位体验较少;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不足,学习情绪化较强,缺乏学习成就感的体验;喜欢上网、聊天;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大一新生,学习风气良好。结合课程目标、学情,我们主要指导学生采用研讨质疑法、网络学习法、自主学习法、兴趣小组以及第二课堂等。下面举例说明。研讨质疑法。古人说过,学则需疑,尽信书不如无书。学生通过讨论、质疑、解疑的过程,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极大地激发了浓厚的探索兴趣。这种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考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网络学习法。这种方法主要是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精品课程资源来学习,通过师生共建的网络平台如E-mail、QQ、微信、微博等进行交流学习,这实际上也是自主学习。这种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利用工具的能力、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与总结的能力,关键是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有利于他们未来的可持续发展。(4)教学过程以组织公司的招聘活动这个任务为例说明教学过程。这个任务是项目三中的任务2。该任务占用4个学时。该任务的能力目标是:能初步分析部门岗位需求;能针对某一岗位制定招聘要求;能组织简单招聘活动;能针对某一岗位进行应聘。该任务的工作成果是各公司制定的招聘计划书或方案,个人的应聘提纲或讲演稿。运用的教学方法是角色扮演法,学习方法是研讨质疑法、网络学习法。具体实施环节如下:视频导入(某公司招聘视频);明确任务;小组讨论;制定招聘计划,准备应聘提纲;分组演练;师生点评;知识归纳升华;作业:新任务对能力反复训练;检查评价。

4.考试考核方面

以实际工作中的管理标准作为课程的考核标准。管理学基础课程按照百分制进行考核。(1)考核结构成绩考核包括项目考核和综合评价,两方面各占50%。每个项目在考核中所占的比例是相同的。综合评价包括课堂表现(20%)、理论考核(30%)、自我评价(15%)、公司评价(15%)、教师评价(20%)。(2)考核体系考核对象全程化。把学生学习的全部过程、每个项目每个任务都纳入考核范围,体现了过程化考核特征。考核主体全员化。学生在项目、任务完成的过程中的考核,由师生共同组织的“专家”评审团全体成员评估打分,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评分考核当中。考核方式多元化。主要有项目考核、理论考核、作业评定、表演考核、即兴演讲等多种形式。

四、课程开发总结

1.课程改革收获

(1)学生技能的提高课程改革教学过程中,不但让学生掌握了管理学基础知识和技能,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学生配合积极,课堂气氛活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2)教师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得到提高课程改革,是对任课教师课堂组织能力、课堂驾驭能力、教学方法等教育教学技能全方位的提高;课程改革,还加强了教师对课程的宏观把握能力和理解能力,让教师对课程性质定位等课程情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3)教师课程项目任务设计能力得到提高管理学课程采取项目化教学,共设计了一个综合项目、五个子项目和十四个任务。课程项目任务的设计提取,经过课程团队的讨论、行业企业的调查、学生的座谈、相关专家的咨询等过程,该过程的经历很好地锻炼了任课教师的项目任务设计能力。(4)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确立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师利用手机、QQ、微信等多种方式和学生沟通,师生沟通效果很好。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配合,学生配合越好,项目化教学效果就越好。(5)自编教材得到完善这是该课程课改末期的一个主要工作,是该课程课改的一个收获,也是该课程课改的一个重要成果。

2.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首先,课程改革应该早做准备。做课改还是准备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这样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调整修改,也更容易取得成功。其次,要多交流多沟通。除了课改团队成员之间交流沟通外,企业人员、往届学生也要交流沟通,还要和课改专家交流沟通等。多方面人士的交流沟通,是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的基础。再次,进行项目化教学,要结合专业特点和课程定位,认真设计项目任务。项目化教学对教师要求很高,课程整体设计、单元设计、课件制作、工作任务书设计以及教学资源的组织等等都需要老师付出大量的心血;教学过程、教学方法需要老师用心去研究、用心去做;学生的配合,学生的积极性需要老师用心调动。总之,在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如何进行课程内容选取,以体现内容选取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在教法上如何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学习,在考核上如何体现过程化的考核特征,这是本论文主要思考分析的问题,希望能为管理学基础课程以及类似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一点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作者:荣长玲 单位:漯河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单凤儒.管理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篇8

在学校组织的培训之外,教学秘书应利用业余时间加强学习,掌握较全面的知识。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的进行学习。

(1)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教育的法律法规及人才培养方向。目前国家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改革,不断有新的政策和制度出台,作为一名教学秘书是要当好领导的好助手和好参谋,如果不能经常关注国家相关教育政策法规和及时了解市场上的热门专业,就不能为领导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设置上提供有效信息。

(2)学习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办学宗旨。这是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所在。

(3)学习计算机操作技能。现在很多高校都是采取系统化办公模式,采用系统进行教学事务处理,如教学秘书不具备相应的自动化办公知识和现代化信息处理能力就很难胜任教学秘书岗位工作。

(4)为了做到教学事务科学管理,档案保存有序,与老师、学生沟通顺畅,教务员还应学习管理学、心理学、档案管理等知识。教学秘书只有在学中做,做中学,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更新自己,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2.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尤其是教学秘书很多工作繁杂琐碎,不做好笔记的话很容易就忘记。例如目前很多高校都存在教师跨系跨学校上课的现象,如果其他系教师承担我系班级的课程,而这位教师已经提前几天在他所属系的教学秘书那办理了调课手续,他系的教学秘书也通过电话等其他方式告知你让你通知学生,由于是相隔几天的事情,通知早了担心学生会忘记,差不多时候通知自己又很容易因为工作忙起来就忘记,所以唯有随时随身准备一本备忘录,将当天没做完的事情记录下来并备注需要在哪天完成,每天在翻看哪些需要当天完成,这样就避免由此造成的教学事故了。

3.坚持写日志

一个好的教学秘书不是与生俱来的,从不熟到熟练,从外行到内行,从协助参与到独挡一面,这个过程也需要很长时间,教学秘书的很多工作其实是有规律性,只有从一开始接触这份工作就坚持写日志,将每天做的主要事情及如何做的走了那些程序等以日志的形式记录下来,结合写工作总结,养成习惯,坚持一学年后至少能知道哪个时间段该做哪些事情如何去做了,避免走很多弯路,增强工作的条理性,还可以对很多事情有计划性及对很多会发现的问题有预见性,同时还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勇于去探索很好的方式方法,不断去改革创新和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提高自身的总结能力。

4.保持良好的心态

教学秘书工作平平淡淡,缺乏轰轰烈烈的成就感,加上管理性、服务性、辅的特点,时常会使教务管理人员处于各种矛盾的中心,有时也不容易被理解和肯定,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教学秘书岗位事务偏多,目前普遍高校对教学秘书这块的福利待遇不完善,对教学秘书的职称评定和绩效考核方面不健全,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必须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态,以保证精力充沛地投人教学工作。目前很多的民办高校在招聘女教务人员时就特别留意是否已婚育女性,可能就是考虑到未婚女性心态不稳定,无法达到一种健康安定的心理,且到一定时间要休婚产假严重影响教务工作的延续性。教学秘书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份工作。

5.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篇9

难道老师们对反馈单有意见?我不禁暗自思忖。于是,我悄悄地跟几个备课组长作了了解:其实老师们大都对教导处的认真检查挺理解的,对教导处一贯一针见血地面对面提出意见的做法挺支持的。可是自从设立了反馈单,老师们在听取意见后还要签字“画押”,觉得挺不是滋味。在签字的刹那间好像是承认了错误罪证一般,那反馈单领在手里扎手,心里更是沉甸甸的。而且资料还要保存,以备上级领导查阅,即使改正了,也要把自己的不足长久地暴露于众目睽睽之下,心里有点接受不了。

老师们的反应让我吃惊,领导组经过思考讨论,决定取消书面反馈单,存在问题还是当面指出,及时跟踪再查。反馈单存在了短短3个月,就退出了我们学校的教学管理舞台,可是我们的管理没有松懈,7年后,在市高效课堂的验收中,我校教师的认真工作得到了领导们的一致好评。

这张反馈单让我陷入了沉思,它曾经是那么的辉煌。记得当时南通市教研室黄爱华老师带领“新课程改革视察小组”来我校检查,看到那一张张既有存在问题罗列、又有整改意见、更有改正反馈意见的反馈单时,脸上露出的欣喜表情,我的耳畔至今仍不时回响起她那肯定的话语:“这张反馈单真不错,你们学校的认真检查是实实在在的,真的做到了有查必究,并一究到底。”更难忘她临走时拿走了一张空白反馈单,将这作为优秀管理经验写进总结并予以推广。每每想起这一幕,都让刚刚踏上教导岗位的我激动不已。可是这张令人称赞的反馈单在老师的手中竟成了烫手的山芋,成了他们的思想包袱!如此鲜明的对比,也曾让作为学校管理者的我们感到茫然,然而痛定思痛后的选择,我们是无悔的。

思考一:管理的目的是什么?

学校教学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不断规范“六认真”工作,促使教学工作良性发展。反馈单设立的目的是为了让老师了解自己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正,并不断完善自己的“六认真”工作,提升教学质量。其实,在实际工作中,要想真正有查必究,最重要的是领导组的紧跟调查,反馈单也只是一种形式而已。如果仅仅为了在管理过程中留下些管理痕迹以备领导检查,让管理者脸上贴金,而让教师心中反感,实际效果有无都无所谓的话,那么弃之又有何可惜呢?

思考二:管理的手段是激励还是压抑?

激励和批评是学校管理中常用的“武器”,恰到好处地利用这两种“武器”,能使教学管理事半功倍,否则,效果将大相径庭,也许还会背道而驰。老师们一般都好面子,也都好强,受到表扬,他们会产生积极的情绪状态,会感到满意、愉快、激动,从而增强自信心,并以此为动力,争取新的成绩。在“六认真”检查中,反馈单上记录的全是教师的不足之处,对于他们费尽心思努力去做的好的一面却避而不谈,还要把这些不足留存下来,签字认领,无非是再一次让他们确认自己的不足。这无形之中片面地放大了教师们的不足,会让教师产生抵触情绪,从而不利于后续工作的开展。

思考三:管理的目标是什么?

篇10

关键词: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教学改革 建议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8C-0084-02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学科的特点是知识涉及面广、实践性强、学科又相互交叉、对知识的综合性要求又高,其所有的理论和方法都是来自于企业的实践过程,同时又能将管理思想、技术和方法融为一个整体,在未来能代表当前企业发展的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觉得抽象,复杂,不容易学,很难使学生积极配合,应用效果差。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的基础上,对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给出了几点建议。

一、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传统理论式教学为主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涉及的学科有管理学、运筹学、市场营销、生产运作等多个学科,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灌入,上课主要是以听课,做笔记为主;对于教师而言,教学内容多,教师只想着按照教学大纲能完成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输入,不重视实践的部分,这样的教学方式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

(二)教学手段单一

虽然现在应用了多媒体式教学,并且给学生安排了一些案例讨论题,但也只限于电子课件的演示、案例中问题的讨论和解决,缺乏对计算机模拟操作、在工作岗位上的角色扮演、角色互换等教学方式。因此,课堂气氛单调、不活跃,学生仍然停留在被动学习状态,参与意识不强,自主学习兴趣不高。

(三)案例准备不充分

教材上一列举案例就是惠普打印机,一讲就是多少年,简单、陈旧,好像再找不到更让人信服的案例;要么就是世界500强企业的成功案例,对于这些成功案例也多局限于企业表层的分析及文字描述,对案例的背景资料、发展过程及因果关系没有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像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大众化一些实际企业案例及失败案例很难找到。学生对其不能深入理解,在实际中不会灵活应用相关的知识,不能适应未来工作的要求。

(四)课程考核方式陈旧

课程考核方式一般都是以闭卷考试为主,由出勤成绩(20%~30%)加上卷面成绩(70%~80%)来组成,卷子有单选、填空、简答和案例分析题,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这样仅由卷面成绩来反映学生学习的情况,会严重影响学生对此课程的积极性,课程教学效果也差。

二、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对策

(一)改革教学理念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的内容烦琐而又零散,知识之间的的逻辑关系也不清晰,再加上理论体系庞大,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比较费劲。试着去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使学生能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具体而言,课堂讲授过程中,纯理论内容教师尽量少讲,给学生开展研讨式学习活动,如“研讨式”“问题驱动”“团队协作式”的方式方法。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这也就是说必须彻底改变观念,实现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

(二)案例教学法

从实际企业或是网上挑选经典案例,在讲授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的实际过程中,循序渐进的引入案例,将学生带入企业运作的模拟情境,然后对案例进行深入地分析讨论,课后的安案例分析总结报告,以此来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三)加强学校内外的实训基地建设

现在的市场需要的是应用型人才,强调其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也就是说能很快地适应其工作岗位的要求,同时也要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情况相结合。

从物流与供应链行业的实际情况考虑,学校从开设实践性课程及相关实训基地的建设的角度出发,以此来实现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训练的有机结合。在校内已引入物流与供应链软件,下一步将在实际教学课堂中应用。在校外借助校友会平台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通过老师的指导,让学生能真正掌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相关技能。

(四)过程化的考核

传统教学效果评价模式将被丢弃,树立一套新的评价标准,去探索学习过程化考核机制。以前对学生的考核,就是用闭卷考试来评价,现在转变为重视学习过程的检验与考核。

过程化考核内容包括学生的考勤情况、课上互动情况、课堂笔记、作业、实践环节和考试成绩等内容。过程化考核中平时成绩占总考核成绩的50%~60%,课程结课的考试成绩占总考核成绩的40%~50%。以弱化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强化对知识的灵活应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的改革,实现教学过程理论实践一体化,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今后实际的工作能力,培养出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基金资助:内蒙古工业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13045)

参考文献:

[1] 郭麦成.孙首臣.独立学院教学过程管理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l长江大学学报,2009,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