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设计与制作课程范文

时间:2023-09-25 18:17: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多媒体设计与制作课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课程

篇1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多媒体;课程设计;项目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3 — 0139 — 02

《小学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课程是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师范技能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核心技能课程。本门课程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制作小学的教学课件能力,使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师范技能,增强学生的市场竞争力。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不再过多的介绍理论基础,而是以Flash、Authorware、几何画版为主要软件进行项目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增强了学生项目分析和设计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今后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打下良好的基础。因些,本课程对教学目标的实现、预期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整个课程体系的综合体现,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职业岗位分析

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学生的主要职业岗位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电教管理人员及课件制作人员。

在对以上的职业岗位的深入分析基础上,我们确定了“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应掌握的核心技能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能力、电教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能力、小学机房的维护能力、编程与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能力。

二、课程设置

本门课程就是针对学生的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能力设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门课程以提高学生设计与制作小学教学课件的能力为目标,把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从教技能,为学生今后将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应用于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增强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

本课程是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是具有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特色、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之一;其前置课程有《信息技术基础》、《图形图像处理技术》、《Flas制作》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法》等,是以上前置课程的综合应用,是后续的毕业设计、教学实习等教学环节的基础。

三、教学设计

本课程的设计以?“教精学实,够用、适用、能用、会用”的教学原则为指导,将《小学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课程有关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思路重构课程内容体系。本着“来于教学一线用于课堂教学”、“难易结合层层递进”和“项目划分与职业技能相对应”的思路,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精选了四个项目,作为本课程的教学的实训项目。四个项目囊括整个课程内容。每个项目按照项目分析、项目所需知识、项目所需技能、项目小结、知识与技能评价、思考题几个方面进行编排。

这四个项目分别是:小学美术课件《树的装饰画造型》、小学语文课件《黄山奇石》、小学数学课件《认识钟表》以及一个综合的实训项目。这些项目均是从小学课堂教学实际需求出发,通过“四进课堂”、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活动,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共同商讨后确定的。

这四个项目在内容、工具和方法上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小学美术《树的装饰画造型》课件制作,主要让学生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基本流程,熟悉课件制作所需素材的收集与处理方法。通过该项目的训练,学生可以编写小学多媒体课件脚本;能使用基本的多媒体设备采集课件素材;能利用软件处理所需素材。

第二项目《黄山奇石》和第三个项目《认识钟表》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同第一个项目相比无论在脚本的编写还是素材的处理上,都更加复杂,通过这两个项目的完成,学生的课件制作技能基本形成。

前三个项目都是通过模仿已有的课件来完成的,学生并没有真正实现自主设计与制作教学课件,为此我们设计了第四个项目。这个项目我们只为学生提供教材、教案、设计要求以及基本素材,这一阶段的学习以学生自主开发为主,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借鉴成形的资料和作品,制作符合小学教学新课程改革要求完整的多媒体课件,通过提交脚本、展示课件和现场答辩三个环节来检验学习效果。通过这个项目使学生技能得到提升,实现本课程的终极目标——形成课件设计与制作技能。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课件制作是一门与实践结合紧密的专业核心课程,根据师范教育的特点和毕业生就业岗位的要求,综合考虑本课程独特的教学规律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导向教学法为主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在所需知识、技能训练时,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将问题法、示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采用问题法,如在第一个项目制作之前,向学生提出“目前比较流行的课件制作集成工具有哪些?各有哪些优缺点?”,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示范法,在形成性评价中,教师注意到部分学生擦除图标的使用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在背景切换时经常会出现白色的空缺,于是就在班级中找一名擦除图标使用得比较好的学生作示范,分解步骤和操作要领,这既为学生提供了观察、学习和模仿的机会,也潜移默化的训练了学生传授知识的从教技能。

2.教学手段

(1)电子教案与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精心准备了电子教案并制作了多媒体课件,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2)校园网、互联网的使用。建立了精品课程网站,大量的课程资源上被共享,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五、教材建设

目前图书市场上涉及多媒体制作、课件开发工具使用的教材和参考书种类繁多,但针对小学教学的以项目作为载体,贴近小学教学实际的教材却没有。为此我们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出发,结合教改理念、教学实践,总结成果、总结经验,以校校合作为基础,与教学一线教师合作开发了《小学多媒体课件制作案例教程》,该教材的使用促进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实践条件

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技能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为此我们建立了与工作岗位相一致的真实的实践教学环境。利用校内的多媒体实训室、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完成多媒体课件制作基本技能的训练、进行理论和实训一体化教学使学生不管在哪一种实训场所,都能接触到与将来就业岗位一致的工作环境,实现学习与就业环境的无缝对接。

七、教学评价

在评价过程中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教师及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

1.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学生、教师和一线教师等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2.评价内容综合化,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评价,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考核。

3.评价目的多元化,改变将考核学生作为评价的唯一目的,强化评价在教学反馈中的作用。通过课堂讨论、个别指导、项目展示和与实践教师交流等方式收集相关的教学反馈信息,及时的分析、归纳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在第一时间做出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八、课程特色

结合专业和课程的特点,在课程的整体设计中改变了传统的形式与内容,形成了自己“双师、双元、双能“的特色:

担任本课程教学的专任教师均具有双师素质,同时,本课程还聘请了来自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一线的教师以及齐市教育信息中心从事多媒体制作的老师为兼职教师,担任实践教学的指导老师,这些教师都具有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可以将自己的教学设计经历和课件制作的实践体会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的技能训练工作更贴近职业需求。

为使课程教学更加贴近职业岗位需要,教学中我们采用了双主体教学,即“双元”教学。“一元”是指学校,主要以奠定课件制作的基础、培养学生素材收集与处理和媒体开发工具的使用能力为主;另“一元”是校外实训场地,主要包括实践教师所在的学校和学生的教育实习单位,在这里学生可以了解小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转变自身学生的角色,更加深入体会到课件的开发过程和课件的使用过程。

强化“双能”培养,即从教技能与操作技能。在训练学生课件制作技能的同时,注重学生从教技能的训练,使学生不但“会做”还要“会教”,因此该课程在培养和训练学生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能力的同时实现了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能力的培养的延伸。

学生通过《小学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课程学习,多媒体设计与制作能力、电化教育设备使用及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得到了明显的加强和提高,掌握了同类软件的操作技巧,建立了自主学习的信心、兴趣,培养与提高了学生自主的意识与方法。多媒体制作已成为我校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学生的特长技能和就业的优势。

〔参 考 文 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学科学出版社,2007.

〔2〕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戴土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篇2

摘要:“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是一门包含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又极具实践性的课程,它对提高学生掌握多媒体知识,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动手能力,推进素质教育有重要的作用。在“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的建设中,改革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们教学的重点。我们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考核方式、实践环节、课程的深化拓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建立了该课程的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在实践教学方面引入了课程设计的理念,经过多年的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阐述了上述改革过程。

关键词:课程建设;教学改革;课程设计;网络平台;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多媒体是信息化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是一个崭新的技术时代。多媒体引起了诸多信息技术的集成与融合的革命,它将计算机、家用电器、大众媒体、人机交互、娱乐机器等原先并不搭界的产品,组合成了新的系统、新的应用,与Internet一起成为推动21世纪信息化社会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动力之一。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是一门包含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又极具实践性的课程,它对提高学生掌握多媒体知识、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动手能力、推进素质教育有重要的作用。 我校在计算机专业本科教学中设置了“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

在“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的建设中,改革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们教学的重点。长期以来,我们按照“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应具有新颖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内容”等课程建设思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考核方式、实践环节、课程的深化拓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建立了该课程的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在实践教学方面引入了课程设计的理念,经过多年的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内容的改革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主要包括多媒体应用技术领域里的基本知识和内容,从总体上可以分为多媒体技术基本原理、多媒体硬件、多媒体软件应用设计三个大的方面,原理是基础,硬件和软件的应用是提高,它们是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多年来,各高校计算机专业开设的此类课程,教学内容都偏重于基本原理方面,而对随计算机技术发展变化很快的硬件,尤其是软件的应用方面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足够的灵活性,使学生不能将所学的知识和目前的技术发展现状有机结合起来,出现理论和实践的脱节,在实际应用中遇到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人才,这就要求学生除了要掌握扎实的多媒体技术基本原理以外,还要熟悉多媒体硬件的灵活应用,很显然,沿用这样的教学内容是不符合这一教学目标的。

我校在计算机本科专业中开设此课程后,十分重视对教学内容的改革,突出教学的重点,通过教学使学生扎实地掌握本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让学生明确当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发展方向及应用领域。我们通过精心研究和钻研教材,在保证教材原有体系结构的基础之上,突出重点、突出特色、突出反映时展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内容。

在教学中,我们将“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分成三个大的模块。

第一个模块是多媒体基础部分。通过这个模块使学生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其内容包括多媒体技术概要、多媒体数据压缩(音频、视频的各种压缩标准与算法)技术、多媒体存储技术、多媒体硬件系统及输入输出设备、超文本与Web等。

第二个模块是多媒体软件应用部分。通过这个模块要使学生能够使用多媒体制作软件进行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媒体作品的制作。其中的内容有图形图像及动画素材的制作、数字音频和数字视频的处理、多媒体作品制作等。

第三个模块是多媒体的前沿技术与综合技术。通过这个模块使学生掌握目前多媒体技术的体系和标准、发展动态、应用领域等。其中的内容有多媒体数据库与基于内容的检索、流媒体技术、视频点播(VOD)和交互电视(ITV)、多媒体会议系统、虚拟现实、多媒体办公自动化系统、Internet中的多媒体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方向等。

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研究与改革,突出了多媒体技术的重点,提高了学生掌握多媒体知识、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习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3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以应用为主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比掌握复杂的理论更有实际意义,因此,本课程的教学模式设计指导思想是在掌握必备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更注重实践,掌握更多的实践技能。

在教学中我们非常重视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主要有在多媒体教室,通过PPT演示文稿、多媒体作品制作演示、案例分析和讨论等方式进行理论教学;通过自建的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资源、自主学习、网上答疑、在线测试、提交作业等形式进行网络辅助教学;在实验实践过程中,通过引入课程设计的概念,分不同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课程设计方案,采用案例教学法,加强实践训练。

(1) 案例教学法。为了突出本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我们精心设计了多媒体数据压缩、声音文件制作与处理、视频文件制作与处理、图形图像制作与处理、动画制作与处理、多媒体作品制作与处理等教学用案例,通过这些案例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去分析,如何利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完成作品的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即提倡一种引导式的教学,灵活方便,绝对不能死板地把知识点与软件应用的模块单列地灌输给学生,讲究应用的整体性与系统性。

(2) 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

网络教学资源是一种新型的媒体,是利用多媒体和流媒体技术,通过网络表现教学内容和实施教学活动的综合性教学系统,具有丰富性、灵活性、动态性、交互性等许多优势。

我们设计开发的网络教学平台,包括教学资源、教学资源下载、网上答疑、提交作业、作品展示、实验指导、课程设计、在线测试等功能。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学习的能力,最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对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热情和参与程度。

(3) 课程设计的引入

多媒体技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实践性强,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习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引入了课程设计,通过精心设计的实例,将多媒体技术中的视、音频文件的摄录与编辑、图像处理、动画制作、编著工具、网站开发等内容汇编在一起,引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多媒体应用的无穷魅力,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课程设计,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复杂的概念,提高了专业技能,获得运用科学和工程知识解决多媒体信息处理的技能,设计实验和动手实验的技能、分析和解释数据的技能等。

(4) 综合能力的训练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说其无处不在,处处有。在学生的实验报告撰写中,我们改变常规的手写方式,要求学生一律使用Word字处理软件来完成,让学生在撰写实验报告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超链接实验结果”的方式,充分体会超文本、超媒体的概念。对于学生的实验报告、作品等,我们要求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提交,在提交作品时要求学生进行压缩处理,使学生对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及其必要性有深刻的认识。通过这些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普遍得到提高,同时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有了更好的理解。

4考核方式的改革

根据“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特点,我们将该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即期中考试以笔试的形式进行,主要考核学生对多媒体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多媒体前沿技术与综合技术的了解;平时考核以完成的相应课程设计作品(独立模块的)为考核内容;期末考核以完成综合性课程设计作品为考核内容。通过这种考核方式,学生不仅掌握了多媒体技术的理论基础,更主要的是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5结束语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模式及方法手段的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学生不仅学习了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理论,学会了多媒体作品的制作,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将所学知识拓展到其他课程的学习、社会服务等领域。

参考文献

[1] 王秋云. 基于Web的课程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 电化教育研究,2005,(11).

篇3

摘要:根据当前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形势,本文提出了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等一系列建设性方案,并介绍了近几年我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群;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计算机基础课程群

计算机基础教育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所以它不同于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总体要求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方法和技能,以及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的基本能力。

我校将计算机基础课程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必修课,它是由教务处牵头,各专业院系与计算机系共同协商确定,学生必须选修并通过(具有强制性)。二是选修课,它是由计算机系根据当前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学生的普遍要求提出,学生可以根据专业导师或自己兴趣在多个学期内自由选择若干门课程。计算机基础课程群如表1所示。

根据课程的目标和教学内容,计算机基础教学大致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作为大学公共基础课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也就是表1开设的课程群,学生一年级必修两门计算机基础课程,二年级根据专业方向或本人兴趣选修若干门计算机基础课程;二是结合专业课开设的计算机应用课程,笔者认为这些课程在学生高年级时由专业教师讲授比较合适,例如会计管理专业开设的“会计电算化”、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的“电脑美术与动画设计”等等。这样,就可以做到学生本科四年计算机“不断线”。

2典型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不针对特定专业,不包含或很少包含专业性的知识,而主要涉及计算机基础性和通用性的概念、技术及应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当根据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更新,教学大纲和教材也应体现出明显的时间性。从目前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来看,选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材最好是三年内出版的,因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跟上计算机发展主流。

2.1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目前高校开设最为普遍的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也是大学新生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面对非零起点的学生,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笔者建议将现在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更名为“计算机应用基础”或“大学计算机基础”,该课程的改革思路是:以讲解计算机基础和应用基础知识为主,而将工具性、操作性的内容放到实验课中。

2.1.1调整教学内容

改革后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涉及到计算机基本知识、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数据库与信息系统、多媒体、通信与网络、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基础性内容,前三项内容属于计算机基础知识,后四项内容属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这些知识不但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而且使他们能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认识计算机和应用计算机,并有助于提高学生在计算机与信息方面的基本素养。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虽然涉及到计算机学科的众多领域,但也要力争做到广度优先,广而不细。它的主要教学内容及知识结构是:

根据上述教学内容,笔者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新教材,书名是《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和《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题解与实验指导》。

2.1.2加强实践教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计算机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上机的实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此外,实践教学能够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训练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本课程实践教学的重点应放在熟悉各种操作系统环境(如Windows、Linux、Mac OS X等)以及数据库和网络实验环节上。由于学生来自不同地区,他们掌握计算机知识的程度可能相差很大。如果某些学生对Windows操作环境非常熟悉,并达到了教学要求,就可以让他们学习和使用Linux或Mac OS X操作环境。特别是针对某些专业(如艺术设计专业),直接学习Mac OS X操作环境可能对他们后续的专业课学习更为有利。

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可以安排课堂教学的上机练习,也可以单独设课供学生选修。每个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认真撰写并完成实验报告,期末通过上机考核后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实验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验证性实验上,要积极开展设计性或综合性实验,有条件的地方要尝试开设研究性或创新性实验。

2.1.3建设网络课程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集中授课和上机辅导是两个重要的教学环节。网络课程是在校园网支持下构建的现代化教学环境,教师可以调度网上的各种资源进行授课,学生课后也可以利用网络课程上的各种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包括课程介绍、网络课程、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特色创新和政策支持等,如图1所示。本课程2005年被评为广东省精品课程(jingpin2007.szu. /jisuanji)。

2.2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

多媒体技术所包含的知识非常广泛,比如多媒体数据压缩、多媒体功能板卡设计与开发、多媒体素材制作、多媒体视频会议、多媒体数据库以及基于内容的多媒体检索等等。那么,要向学生传授哪些多媒体知识呢?特别是针对不同层次教学对象(如计算机专业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怎样组织多媒体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其教学目标是否有所区别。

2.2.1多媒体技术系列课程设置

由于多媒体技术的知识丰富,为了适应不同层次对象的教学要求,将多媒体技术课程分成三门系列课程,即“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多媒体技术”和“多媒体系统”。它们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知识结构有着明显不同。

(1)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对象是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或计算机专业专科生。其教学目标定位于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学会使用多媒体硬件设备和软件环境,从应用的角度出发能够使用多媒体创作工具开发多媒体应用系统或创作多媒体作品。它的主要教学内容及知识结构是:

本课程的教学主要围绕如何开发和制作多媒体应用系统这一主题,着重介绍多媒体软件开发平台和实用工具软件,并详细地介绍典型的多媒体创作工具的使用。

(2) 多媒体技术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对象是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其教学目标定位于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从技术的角度出发能够设计与开发多媒体硬件设备和软件环境。它的主要教学内容及知识结构是:

(3) 多媒体系统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对象是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其教学目标定位于掌握多媒体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体系结构,从系统的角度出发能够研究多媒体系统的组成和特征,并能构建实现不同目的或用途的多媒体系统。它的主要教学内容及知识结构是:

以上粗略地将多媒体技术知识分为面向不同教学对象的多媒体技术三门系列课程,其基本想法是要避免多媒体技术本科教学内容越来越深,而有的研究生教学内容仍从最基本的问题谈起。因此,针对不同教学对象的要求,多媒体技术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相应的教材应有明显不同。比如,研究生教材与本科生教材在深度和难度不能相同,研究生教材可以有专著性质,而本科生教材就不应写成专著。

2.2.2课程特色分析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或计算机专业专科生的一门侧重于应用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其基本概念、分析方法和应用技术对启发学生独立思维以及提高学生创新能力都将起到重要作用。本课程具有以下特色:

① 新颖性:多媒体技术发展迅速,各种新的标准、技术规范以及多媒体硬件设备和工具软件不断出现,版本也不断更新。这给任课教师讲授“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提出更高的要求,即课程教学既要维护学科的系统性,又要体现多媒体应用技术的最新成果。

② 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课程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在上机实践过程中要求学生逐步掌握各种多媒体硬件设备的使用方法以及多媒体创作工具软件的使用技能。

③ 全面性:本课程介绍了从各种媒体创作到多媒体应用软件制作所需用到的全部多媒体工具软件产品,比如音频编辑软件Audition、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动画制作软件Flash或3ds max、视频编辑软件Premiere以及多媒体著作工具Authorware等,它们将为学生今后开发多媒体应用系统打好结实的基础。

2.2.3加强实践环节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实验对计算机硬件要求比较高,特别是音频、动画和视频制作部分,一般的PC机难以满足要求。下面是多媒体实验室的软硬件清单以及本课程应开设的各类实验名称。

实验名称后面的数字是建议上机学时数,教学上机总学时数不应低于36学时。在实践方面要求学生掌握音频、图像、动画和视频制作和编辑处理,并能够开发或集成多媒体应用系统或多媒体作品。因此,在每种媒体实验中都要布置一些创作任务,以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音频采集与编辑实验要求学生创作一段自己朗诵或对白的声音,加上背景音乐,然后再做一些音效处理。若计算机配备了光盘刻录机,那么学生就可以将自己制作的声音刻录到CD光盘。

学生在掌握多媒体知识和基本技能后,可以进行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它的教学过程是:首先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综合实验的题目,再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并利用以前实验积累的各种素材,最后完成多媒体应用系统的制作。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使学生设计出富有创意的多媒体作品。

2.2.4改革考核方式

根据本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传统的理论考试不太适合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多媒体应用能力方面,因此必须改革考试方式。通常的做法是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各占一半,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实验报告和多媒体作品等。对于综合实验可以通过学生提交的多媒体应用软件和答辩情况,全面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多媒体技术不仅使计算机应用更有效、更接近人类习惯的信息交流方式,而且将开拓更多的应用领域,使信息空间走向多维化,使人们思想的表述有了充分的自由空间。多媒体技术为这种自由提供了多维化空间的交互能力,今后人们将会越来越多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各种创作活动,也会有更多的、更成熟的多媒体新技术逐渐充实到各个层次对象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中,使多媒体技术系列课程更加合理、更加完善、更加科学。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实践表明,只要我们能够构造一个合适的教学环境,就可以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有效提高综合信息素养。

2.3“计算机游戏设计”课程

近年来,计算机及其游戏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游戏产业有望成为引领21世纪的主导产业。为了使在校学生了解计算机游戏制作过程,熟悉游戏设计和开发的原理与方法,我校开设了“计算机游戏设计”选修课。该课程主要介绍游戏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必备的专业领域知识和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游戏设计和开发过程,二维游戏图像处理技术、三维图形学基础、计算机动画技术、游戏角色动画与游戏场景制作技术,以及二维游戏、三维游戏的基本编程技术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游戏设计和开发过程,熟悉游戏设计和开发的各种原理与方法,并掌握当前流行的游戏设计和开发软件工具。

2.3.1高校游戏课程现状分析

在开设“计算机游戏设计”课程之前,对目前高校游戏类课程的开设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主要为以下几种情况:

① 设置游戏美术设计与游戏程序设计相关的专业,培养游戏设计与开发的专门人才。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较早开设了计算机游戏设计方向,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动画专业也开设了游戏设计方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广东商学院、湖南大学东方科技学院等设置了游戏相关专业。

② 计算机专业开设游戏类的选修课程。如山东大学齐鲁软件学院面向高年级学生开设“游戏软件设计”课程,浙江大学计算机图形国家重点实验室面向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计算机游戏设计”课程。

③ 将职业培训与高校学历教育相结合,联合开办游戏开发设计专业。如北京汇众益智公司(游戏学院)与湖南大众传媒学院在内的十几所高校合作,联合开办游戏开发设计专业,加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中国游戏产业实际需求的接轨。另外,像首都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以及华南师范大学等就联合社会培训机构,开设动漫游戏设计或游戏软件开发专业。

从上面的情况可以看到,目前多数高校所开设的游戏类课程,都是在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程序开发能力或美术动画设计能力)的基础上开设的,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进行专业游戏开发或设计的能力,还没有高校面向其他专业开设普及型的游戏类课程。我校尝试面向在校学生开设普及型的“计算机游戏设计”课程,以作为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有益探索。该课程首次开设即引起学生较大的兴趣,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最新的数字娱乐技术。

2.3.2 “计算机游戏设计”课程内容

由于游戏是一种集剧情、美术、音乐、动画、程序等为一体的复合技术,在整个游戏设计和开发过程中,涉及到游戏策划、游戏内容编辑、游戏美工、音频制作、游戏开发、游戏测试等多种角色。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及知识结构是:

通过上述教学内容的安排,基本能够使学生了解游戏设计和开发的过程,并在课程结束后利用Photoshop、Flash、3DS Max制作简单的游戏角色和场景,或利用程序设计语言开发动画和简单的游戏。

2.3.3课程特色分析

“计算机游戏设计”课程面向在校学生开设,其目的是使学生紧跟数字娱乐技术的发展,了解计算机游戏的设计和开发过程,并掌握简单的游戏制作工具和技术。我校将该课程引入计算机基础教育之中,使其成为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色主要表现为:

① 创新性:将“计算机游戏设计”课程引入到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中,并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群中将其安排在“计算机应用基础”、“VB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等课程之后,从而使选修该课程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程序设计基础和多媒体软件制作技术等。

② 基础性: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突出游戏设计与制作过程中基本原理和方法介绍,并强调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游戏设计与开发的过程,掌握游戏设计与制作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③ 实践性:本课程采用实践性较强的考核方式,课程要求每位同学针对自己熟悉的游戏完成一份分析和评价书外,从游戏贴图制作、三维角色和场景制作、游戏动画制作、Flash游戏制作、二维或三维游戏编程等题目中选择两项完成,以便作为最后成绩的考核。

3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为了保证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促进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我校建立了有关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评价机制。除了参考文献[1]提出的十一条评价条目外,还建立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群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在连续扩招的情况下,我校大力加强学生基本素质教育和能力的培养,建立起规范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先后成立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试中心”、“英语口语测试中心”、“普通话测试中心”、“应用心理学研究和咨询中心”和“体质健康测试中心”,用于加强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外语能力、普通话基本功、心理和身体等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以便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试中心的测试内容分为理论知识考核和综合技能测试两部分。理论知识考核直接与两门必修课(计算机应用基础、程序设计基础)挂钩,通过者即认定理论知识考核为“合格”。综合技能测试与若干门选修课直接挂钩,目前暂定为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及应用、数据库应用技术等四门课程,学生可以从中任选两门课程参加上机测试,两部分测试内容都通过者即可获得深圳大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合格证书。

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试手段,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热情,尤其是选修课。因此,可以说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试与计算机基础课程群是相辅相成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未来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正规教育和严格训练才能培养和造就出来。

4结束语

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群及其教学内容应根据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实际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调整,做到“与时俱进”。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是全球教育大改革的前提和基础,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必然结果。加强计算机基础教育是信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也是面向21世纪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 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2006年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组. 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6[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 王志强,黄云森.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探讨[C]. 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2004年会学术论文集[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篇4

普及多媒体教学需要对教学资源和设备投入进行相应的改善,目前在我国,无论高校或中小学都已基本普及多媒体教学,这种生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主动的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学效果随之取得了明显的提高。在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应用下,怎样使用这种生动的的新技术为现代教学服务,就成了目前教学方法改革的首要问题。尤其在艺术教学领域,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已经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媒体的教学表达方式使以前生硬的电子产品在教学环节中变的生动形象。在教学环节中我们主要利用多媒体来表现变化的、动态的、有实际形态的教学内容,这也是使用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然而,使用多媒体授课的教学方式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不加心思的多媒体课件只是书本的电子化,多媒体课件做的太过花哨,导致学习者被眼花缭乱的陪衬效果干扰,从而忽略了课程的重点等等。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需要依据所授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来制作课件,避免以上不良现象的出现,做到适时把握使用多媒体的制作尺度,从而设计出高质量的教学课件。

2、探索多媒体教学的特点与优势

一直以来,多媒体教学给人们的印象是图、文、声并茂于一身的媒体教学方式,它在实现传播一体化的同时还为培养信息时代需要的开创性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目前越来越多的院校都在课程的传授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尤其在艺术设计类的课程中,多媒体教学已经显得更加必不可少。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以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呈现出来的视觉效果,大大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其丰富的视觉感受力充分调动了艺术类学生对课程的关注度,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以多媒体为授课方式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一个直观、便捷的学习方式,如果想让学生更好的吸收教学内容,从而加深学习者的理解,激发学习者内在的学习动机,就需要授课者在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环节多加用心。我国目前的总体教学方式正逐步摆脱传统的教育模式,从过去的“老师讲、黑板写、背课本、学生记”传统老旧模式转换为便捷的科技模式,这与现代学生对学习效率的需求相吻合。当今教育的发展需要我们将固有的教育模式进行创新,引入了许多其他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电视、投影、录像等先进的视听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在文本中添加动画、图形图像、声音、动态视频等多种媒体素材的这些优秀特点,结合强大综合使用功能,我们可以制作许多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以此充分创造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

3、多媒体教学在艺术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对于艺术类课程来讲,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中的讲授内容则非常重要。因为在艺术类课件的设计中,我们应尽可能的让学生分清讲授内容的先与后、轻与重,从而方便学生掌握新的内容,领悟教学环节中的重点,同时多注意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利用现代科技相互作用而发生变化的过程,所以在多媒体教学中我们仍然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来确保教学目标的明确,在目标达到后能给学生以真正理解、真正吸收的真实感,这也能使学生向更高层次的目标进行追求,激起学生对更多知识的渴望。

艺术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老师制作的课件有一定的审美和趣味要求,因为艺术设计专业本身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创新性,死板教条的授课模式无法被学生们接受。因此在艺术设计的课程中需要更多的图像来进行,单凭教师语言上的单一描述,很难使学生对事物的特征定位准确。虽然有些教师为了解决这些抽象问题而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学生仍然会觉得难以理解,甚至会觉得厌烦。而多媒体的教学应用能够直观地将与艺术设计相关的案例和实物生动清晰的向学生展示清楚,做到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使学生轻松的理解所教科目的内容及目的,面对面的欣赏到优秀的设计作品,激活学生的开放思维,促进学生对课程的内容进一步理解。

4、优化艺术设计课程中的多媒体教学方式

在艺术设计课程中,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与传播媒介的运用合理搭配。课件中的学习内容应以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媒介穿插表现的形式进行呈现。但要注意在艺术设计类课程中使用多媒体学习的有效性并不是无条件的,其中文字就是一种抽象的展现形式,过多的文字会给人以抽象思维,尤其是成篇成段的单一文字页面,会因课件中使用过多而产生很多负面影响,导致学生认为当前课程枯燥乏味。因此,将视觉上的传播媒介合理搭配是多媒体课件能否达到教学目的的又一重点。

篇5

机械基础课程是培养现代制造业高级专门技术人才的基础课程。教学方式上,教师主要采用的是在黑板上板书主要知识点,再通过一些教学挂图、教学模型的展示和电视录像的播放来辅助其教学。教师利用车间现场教学的机会并不多,当教师讲述某一现代制造装备时,学生因为不能直观感受无法很好地理解。鉴于此,必须尽快改革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在传统专业课的基础上调整课程体系,同时可以借鉴国内外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成果,结合现代制造的理论和方法,以满足现代制造业的需求。

二、机械基础多媒体课件的研制

(一)机械基础课程的特点。机械基础课程,是让学生了解机械技术的基本常识,掌握基本的机械技术技能,能够使用一般机械、熟悉机械功能及动作的原理,以备以后实际生产所需,更为以后继续学习做准备。

(二)课件的研制策略。课件的研制包括以下几个策略:课件的选题要恰当,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讲解的教学内容正好用多媒体课来解决;演示界面要简单明了,操作起来比较简单,有简明的操作指示,符合老师的课堂的讲课习惯;在文字描述方面要做到精简,文字内容应当主要包含重要概念、基本知识点、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即可(文字描述过多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演示内容不要过大,应逐行逐段出现在屏幕上,便于教师的讲解以及学生的学习;演示的画面和声音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其学习积极性。还有一点比较重要,使用多媒体课件学习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价、反馈、矫正,并加以强化。

三、多媒体课件的开发

(一)选择合适的工具。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工具有三类:(1)PowerPoint。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以幻灯片为单位,通过将制作好的幻灯片串联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课件。(2)用Au

thorware、Flash、Director等制作多媒体课件。Authorware是多媒体合成软件,能够制作非常丰富的很多种交互类型,提供丰富的函数和变量功能。Director是一种基于时间轴的多媒体制作软件,偏重于利用自身的功能创作动画,功能齐全,简单易用、交互性强,制作周期较短,支持图片、声音、动画、视频。Flash可以制作出声色俱佳、互动性高的动画效果,需教师具有较好计算机基础,对教师美工基础要求高;制作周期长,交互功能较难实现,不支持影像。(3)利用VisualBasic,VisualC++,SQL,Del

phi等制作多媒体课件。这几种都是程序语言,与其他程序语言相比,Delphi简单、高效、功能强大。综合起来考虑,在进行多媒体课件开发时,可以灵活选择多媒体开发工具,演示的内容部分,用Delphi和PowerPoint配合使用,将课件整体连接起来;三维实体造型和渲染,可以利用绘图软件CAXA、AutoCAD、

3DMAX、UG等制作。

(二)具体设计过程。制作机械基础多媒体课件,首先要到生产现场拍摄一些相关的录像、图片,然后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剪辑,最后运用多媒体软件进行制作,完成教学课件。课题组全体成员要有高度的团队合作精神,全力参与课件的研制。我们要根据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的特点,参考相关教学课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课件,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系统结构和方案,并进行分工。在切换讲解与动画时,只需点击按钮即可。在制作课件时,我们可将整个课件分为几个部分,实行阶段性验收。对收集到的素材,我们可以按照课程目标进行归类整理,再选择合适的多媒体工具软件进行合成处理。课件研制成功以后,教师要进行反复的课堂教学实践,并不断改进加以完善。

篇6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学习情境;典型任务;序化

中图分类号:TP391

高职《多媒体技术》课程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强,内容涉及多媒体技术基本原理、关键技术以及多媒体系统开发和应用,学生通过学习多媒体技术的基础知识,进行获取、加工、集成多种媒体的学习与实践,掌握多媒体处理过程和方法,达到多媒体技术应用“高技能”要求,形成从事多媒体系统开发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目前,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教学改革正逐渐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探索领域。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探索中,其核心是确立适切的课程开发理念,科学地进行课程内容选择与重构。我校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多媒体技术》是校级精品课程,有比较长的建设历史,从《多媒体技术》课程性质来看,适合项目课程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在项目课程基础上进行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是《多媒体技术》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有效途径。

1 工作过程系统化背景介绍

工作过程系统化是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高职院校的深入实践的结果。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的变革经历了案例式、项目式和工程过程系统化3个阶段。基于案例式构建学习内容是在介绍零散教学知识点的过程中,介绍一些运用的实例,实例间并无很明显的直接关联,实例往往比较脱离实际的工作环境。项目式组织教学内容则是在介绍完教学知识点后,通过完成一个比较大的项目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容,因为学生往往学了内容之后比较长的时间后才来解决比较实际的项目,故而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还需要重新回顾以往的知识点,另外因为设计的项目往往比较大,学生需要从头至尾完成需要比较多的教学时间,所以在设计项目教学的时候,往往只能选择有限的1至2个项目进行教学。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课程目标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培养方法能力,强调以学生直接经验的形式来掌握的、融合于各项实践行动中的最新知识、技能和技巧。教学过程则突出学生主体。让学生通过开放的认识、思维和工作方式,在自我控制和合作式的学习环境中,构建解决问题的方案。课程内容来源于工作。选取典型工作任务构建学习领域,按照典型工作任务产品的种类、包含的岗位类型以及工作对象、生产工艺等进行“教学化”的处理,即构建学习情境。学习内容是“工作”,包括工作对象、工具材料、工作方法、劳动组织方式以及工作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情形”和“环境”中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具体任务构建如图1所示。

2 课程原有教学内容分析

《多媒体技术》课程涉及的理论教学内容信息量的,需要学生掌握的应用软件众多,而在整个学科的教学体系中又不能提供比较充足的学习时间,学生在学习后普遍觉得内容多而杂,内容没有关联性,也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许多概念不能理解,许多基础理论原理学习困难(如压缩原理)。最后高职专业的划分比较细致,针对性强,以我校为例,计算机应用技术方向包含有计算机教育专业、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计算机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等。不同的专业针对性不同,虽然都要学习《多媒体技术》课程,但是为了更有针对性,应该对多媒体技术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取舍。

3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改革教学内容

高职学生的学习目标主要定位在多媒体的应用操作上,理论知识只要坚持“必需、够用”原则,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将对一些原理性的内容进行简化。同时选择简单易学的主流软件,如Audition、COOL 3D等,使高职学生能够熟练地用软件进行音频处理、图片处理、视频处理,制作特效图片、MTV、动画等。

3.1 重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根据各专业的培养计划,对不同的专业分别设计教学大纲。例如对计算机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后继课程中不出现Photoshop和Flash课程,Photoshop和Flash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多媒体技术》课程的重点内容。特别是在Flash 中增加了多媒体作品(有图片、声音、视频、文本等)的制作内容,计算机教育专业的学生要重点掌握。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和计算机动漫设计与制作等非师范类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后继课程中将单独介绍Photoshop和Flash课程,则该部分内容应予以舍弃,同时非师范类计算机专业的总课时也下调为34课时。计算机教育专业和计算机非师范类专业的《多媒体技术》教学大纲目录如表1和表2所示。

篇7

关键词:CDIO;工程教育模式;多媒体应用基础;多媒体作品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大多数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已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建立了能够基本满足信息社会需求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无论是“1+X”课程方案,还是计算机大公共、小公共课程,都包含大学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基础、多媒体应用基础、数据库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网络编辑、中文信息处理等系列基础课程,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能够满足各专业要求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群。显而易见,这些课程都有一定的工程应用背景,因此借助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实施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近年来,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首的世界几十所大学展开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改革。CDIO倡导“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正如总理所说:“只有在做中学才是真正的学,只有在做中教才是真正的教”。CDIO通过每一门课,每一个模块,每一个教学环节来落实产业对能力的要求,以满足产业对工程人才质量的要求。清华大学在“数据结构”和“数据库系统原理”两门课中采用CDIO教学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协调沟通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国内外经验表明,CDIO“做中学”的理念和方法是先进可行的,完全适合工科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改革。

本文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引入到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多媒体应用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通过边讲边练和“做中学”,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设计与开发综合性创新性项目,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开发和团队协作能力,而且学生编制的多媒体产品也拥有一定的商业价值。

2CDIO工程教育模式

CDIO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它以工程项目从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

CDIO理念是充分利用大学学科齐全、学习资源丰富的条件,以接近工程实际涉及技术、经济、企业和社会的团队综合设计项目为主要载体,结合专业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CDIO的全过程中不断地在工程基础知识、个人专业能力、人际团队技能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方面得到全面的训练和提高。表1是CDIO提出的能力培养大纲,对工程教育应达到的能力目标做出系统而具体的表述。

表1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CDIO大纲

层面能力具体能力层面能力具体能力

1.技术知识与推理1.1 基础科学知识3.团队协作与沟通技能3.1 团队协作

1.2 核心工程基础知识3.2 交流沟通

1.3 高级工程基础知识3.3 外语交流

2.个人专业能力与素质2.1 工程推理和问题解决4.在企业与社会环境下的构思-设计-实现-运作4.1 外部和社会环境

2.2 实验与知识发现4.2 企业及商业环境

2.3 系统思维4.3 构思和工程系统

2.4 个人技能和素质4.4 设计

2.5 专业能力和素质4.5 实现

4.6 运作

CDIO大纲的第1部分是关于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分析原理,现代工程学是立足于对工程学基础原理的透彻理解,要想成为一个好的工程师就必须对工程基础知识的核心有深入理解;第2部分是个人专业能力与素质;第3部分是人际技能;第4部分是在企业与社会环境下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它展示了产品或系统开发须经过的四个阶段。构思工作从市场或机会识别到高级或概念设计。设计工作包括设计过程的各方面以及多学科的和多目标的设计。实现工作包括硬件和软件过程,测试和核实以及实现过程的设计与管理。运作工作覆盖范围是从设计与管理运作,到支持产品生命周期与改进以及产品生命终结的规划等。

CDIO大纲以构思、设计、实现、运作为主线,综合地考虑工程基础知识、个人专业能力、团队协作与沟通技能,以及在整个企业和社会环境下进行CDIO的全过程。CDIO注重实践性教学和实际动手能力,主张课程实验教学应该从具体实际出发,然后上升至理论,最后再回到实际操作中来,以创作最终产品为教学目标。

3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

“多媒体应用基础”课程的主要教学对象是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或计算机专业专科生。其教学目标定位于熟悉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学会使用多媒体硬件设备和软件环境,从应用的角度出发能够使用各种多媒体创作工具开发多媒体应用系统或创作多媒体作品。

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教室中,本课程难以开展教学。即使将课堂教学移到多媒体教室进行授课,尽管这时课堂教学信息量大,也能提供直观和逼真的表现效果,但还是难以达到CDIO提出的“做中学”工程教育模式。只有将课堂教学安排在学生一人一机的多媒体网络教室中,在讲授各种多媒体创作工具时,可以边讲边练,满足CDIO“做中学”的要求。同时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改变了传统“听中学”的被动教学模式,有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团队协作的能力。

“多媒体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充分体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因此要研究贯穿整门课程的实验教学体系,以便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工程创新意识。表2是多媒体实验室设备清单以及本课程开设的实验项目清单。

表2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实验项目以及设备清单

实验名称实验设备实验内容

1.多媒体演播工具

(验证性)MPC(含声卡和光盘刻录机),ACD See,MediaShow等图片浏览器、音视频播放工具、多媒体电子相册、美术字制作

(设计性)耳麦,音频编辑软件,光盘刻录软件声音录制,音频获取,音频编辑,音效处理,配音制作,刻录音乐CD

3.图像采集与处理

(设计性)扫描仪,数码相机,图像处理软件,光盘刻录软件数字图像获取,图像编辑与变换,滤镜特效,文字特效,相片修饰,绘画艺术

4.计算机动画制作

(设计性)动画制作软件动画设计,软件基本使用,简单动画制作,ActionScript编程,交互式动画

5.视频采集与处理

(设计性、验证性)数字摄像头,摄像机,视频编辑软件,光盘刻录软件数字视频获取,视频编辑,转场效果,视频滤镜,制作字幕,刻录VCD/DVD

6.多媒体著作工具

(设计性、综合性)多媒体创作工具软件,多媒体网页制作工具开发简单的多媒体软件(或课件),或多媒体网站

7.多媒体应用软件

(综合性、创新性)学生自选某一主题的图文声像整合

前6个实验采用CDIO“做中学”教学模式,而第7个实验采用“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方法。本课程的实践要求学生掌握音频、图像、动画和视频制作和编辑处理,并能够开发或集成多媒体应用系统或多媒体作品。因此,在每种媒体实验中都要布置一些创作任务,以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工程创新意识。例如,音频采集与编辑实验要求学生创作一段自己朗诵或对白的声音,加上背景音乐,然后再做一些音效处理。若计算机配备了光盘刻录机,那么学生就可以将自己制作的声音刻录到CD光盘上。

4基于项目的教育与学习过程

学生在掌握多媒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后,可以进行综合性应用能力的工程训练。例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

自主选择综合性创新性项目,再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利用以前实验积累的多媒体素材,完成多媒体应用软件的开发。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使学生设计富有创意的多媒体作品或多媒体应用软件。

这里通过举例说明这一学习过程。有一组学生选择利用图像处理软件来设计和开发的福牛系列平面作品。他们先制作牛头元素,然后利用牛头元素设计邮票、电话卡、帽子、衣服以及环保袋等系列平面作品,如图1所示。

通过实践项目的开发,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反思原来在学习过程中所做出的各种结论是否合理,更重要的是可以锻炼学生的个人技能,让学生在整个系统的构思-设计-实现-运作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进行有效的工程实践。

图1福牛系列及其平面作品

5结束语

通过在“多媒体应用基础”课程中进行的探索与实践证明,CDIO教育理念的指导作用是可行的。在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很好地完成课程的教学目的,而且

可以有效地贯彻CDIO的工程教育理念,提升学生的四大层面能力。本课程培养学生具备独立掌握现代工具并能自信地完成工程项目,做出最终产品走向市场,成为社会接纳其为合格成员的基本标准,CDIO全过程工程化教育推广的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 顾学雍. 联结理论与实践的CDIO[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1):11-23.

[2] 查建中. 工程教育改革战略“CDIO”与产学合作和国际化[J]. 中国大学教学,2008(5):16-19.

[3] Edward F.Crawley. The CDIO Syllabus:A Statement of Goals for Undergraduate Engineering Education[EB/OL]. /cdio_syllabus_rept/CDIO_SYLLABUS_RPRT_.pdf/.

篇8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课件;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的优势已越来越明显,其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已经不可低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而且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环境,同时也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各个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1、对课程体系的掌握要求

1.1对本门课程有完整系统的认识

多媒体教学是在教师对所任课程充分熟悉的基础上利用教学辅助工具对教学所做的进一步优化,只有对课程有完整系统的认识并充分熟悉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适当的优化。

1.2应用型课程要能够熟练操作

有些课程需要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实际操作的演示,所以教师只写教案或进行理论讲述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写教案或做课件,还要对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进行熟练操作,并结合工作当中的典型例子,让学生充分掌握课程内容。

1.3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

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以一种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去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所以教师的任务不但是要传授知识,还要研究如何更好的传授知识,以便符合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规律,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够针对他们利用多媒体设计出更好的例子和情境,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功能。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

要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首先要了解多媒课件制作的工具。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工具,是指采集、编辑及处理音频、视频、静图及动画等多媒体教学信息素材的一系列应用软件,可分为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制作软件和多媒体素材编辑合成软件两大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这些常用制作软件,并且恰当地选择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软件,往往能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操作文本输人与处理软件的技能

在多媒体课件教学中,文本是表达教学内容的重要部分。实现文本输人与处理的软件有很多,最为流行的是Word和PowerPoint,两者都能根据课件设计的需要制作出字形优美、任意字号的教学文本素材,并且生成的文件格式也能被大部分多媒体集成软件所支持。PowerPoint算不上课件制作系统,只能说是一个演示稿编辑软件。但简单易上手的特点使广大一线教师非常钟爱。

2.2操作静图素材采集与制作软件的技能

多媒体课件要美观、形象必须有图片搭配,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常用的图像制作和处理工具。课件制作中常用的图形处理软件有AutoCAD,AdobeIllustrator及Core1DRAW等,Core1DRAW较为流行。图像采集和制作软件常用的有Photostudio和Photoshop等。Photostudio是最新流行的图像采集与制作软件,它采用简洁的中文界面,可以直接从数字相机、扫描仪等输人设备获得图形,支持BMP,TIF,PCD,PCX,TCG和JPG等文件格式,而且操作简单。总之掌握必备的图像处理工具对课件认可程度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2.3操作音频素材采集与制作软件的技能

音频即声音。多媒体CAI课件中所用的音频主要包括课件的背景音乐、课文范读及音效三部分。采集与制作的声音文件可在Windows系统的“录音机”中进行,也可以应用CreativeWaveStudio,SoundSystem,GoldWave及SoundForge等音频处理软件。音频的正确使用可以避免课件静态的单调效果,使课件的信息容量得到扩充。

2.4操作视频素材采集与制作软件的技能

视频是CAI课件中的活动画面,大部分都是教学内容的真实场景再现,常用软件主要有Premiere和PersonalAVIEditoroPremiere制作动态视频效果好,且功能强大,但操作较复杂,教师需经过专门学习才能熟练运用;PersonalAVIEditor则适合一般教师制作简单的动态视频素材,不仅操作简单,且有多种图像、文字和声音的特效,将这些特效灵活搭配,即可轻松获得教学动态视频素材。视频的全理应用可以还原真实场景,使演示更加真切有说服力。

2.5操作动画素材采集与制作软件的技能

在教学内容中,有一些较抽象的概念和现象,仅凭学生的想像难以留下直观的认识,这时可借助CAI课件的动画将其表现得生动形象。多媒体CAI课件制作动画的常用软件主要有3DMAX及Authorware,Flash等。

3、制作课件过程的要求

3.1总体规划设计

3.1.1精选分析教材。并不是所有的教材都要制成课件,也并不是任何内容都适合制作课件。课件主要选用传统教学手段难以展开的教材内容,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根据教学需要和课件制作软件的特点,认真细致地分析教材内容,划分成若干知识块,找出知识块之间的联系,并对此重新整合,以利于课件制作。

3.1.2选择制作软件。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制作软件,才能加快课件的制作进程,节省人力物力,有利于课件的主体制作。知识传授型课件应选择PowerPoint或Authorware制作,自学辅导型和复习检测型应选择Authorware制作。

3.1.3构思设计流程。像程序设计需要设计流程一样,根据制作要求,确定好教材内容的制作顺序和展示顺序。制作时一定要注意程序模块之间的转换,如幻灯片的链接,页面的跳转,程序的退出等。

3.1.4编写多媒体教案。根据以上三步,结合传统备课的形式与要求,编写出多媒体教案。

3.2素材采集加工

3.2.1文本的准备。多媒体课件要展示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知识,教学资料,课堂检测等,这些素材主要从键盘输人,如教学目标展示,背景资料等。应用前一定要保证其正确无误。

3.2.2图片的准备,课件经常会用到背景图案、按钮等,这些图片可以来源于制作软件本身,也可以用Windows的画图工具或软件Photoshop自制。而绝大部分图片是为教材内容服务的,可以直接用扫描仪或数码相机取自教材或其他直观教具,如插图等。

3.2.3动画的

准备。动画有很强的表现力,可以大大丰富和充实我们的教学内容。用Authorware,Flash,PowerPoint,AnimatorStudio,Cool3D,3DMax都可以设计动画。

3.2.4声音的准备。多媒体课件的声音素材主要包括背景音乐和讲解。背景音乐主要来自于一些声音文件,它可以烘托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讲解要靠自己录制。CreativeWaveStudio、SoundSystem、GoldWave及SoundForge等音频处理软件都可以派上用场。

要用选定的多媒体制作软件进行编辑,制作出满意的多媒体课件,在教材选用得当,素材准备充分后,接下来便是课件主体部分的精心制作。优秀的多媒体课件要有非常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因此,制作课件时,要设计出新颖便捷的交互界面,或者播放按钮,必要时还要有操作提示和防错功能,以增强课件的可控性和可移植性。

3.4组织播放调试

经过主体编辑制作,课件基本成型。为了增强课件的实用性和通用性,需要在打包之前,对课件进行全面的组织播放和反复调试。比如:点击按钮是否放在同一位置;页面导航和超链是否简洁明了;课件演示时间是否适当

4、多媒体课件在课堂应用中的要求

在实际应用中,尽管多媒体技术正逐步走进课堂,进而将课堂教学引到全新的境界,许多教师的多媒体教学实践存在一些误区,如何避免这些误区已成为多媒体教学的亚待解决的问题。

4.1根据讲课实际需要制作和应用多媒体课件

在多媒体教学初步开展的学校,普遍有这样的现象:为了一节公开课,多名教师费尽心机苦战多日,方才“精制”出一个课件,而在平时教学中则被束之高阁了。

我们应该注意到,多媒体教学普及的原因除了硬件数量不足外,最重要的因素是相关课件的医乏以及制作的困难。那这样的话可以另辟蹊径吗?首先可以因地制宜选择制作课件的软件,一些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的课件,可用比较流行的、功能强大的Authorware,Director等多媒体制作软件,辅以专门的图形图像、音频及动画软件制作完成。而一般的课件不妨试试易学易用的PowerPoint。二是可以给课件“减肥”。设计课件时应把精力集中花在每堂课的重点、难点的突破上,每一堂课突破一两个难点足矣,不必面面俱到。三是采取“拿来主义”,对原有的课件。可利用抓图、动画等软件截取其中所需部分,重新组合加工,使制作过程更轻松。虽然当前多媒体教学还受多种条件的制约,但倘若能将现有硬件设备和课件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还是大有潜力的。

4.2避免单纯的课件演示,加强多媒体授课的交互性

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师中,常有一些人为图方便,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这样的课件便是“流水课”,此类现象实在是多媒体教学的悲哀。究其根源,实质上是“以教师为中心”演变成了“电脑十教师”为中心,更强化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性。

篇9

【关键词】士官 英语 多媒体教材

一、多媒体教材建设应体现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

为了在士官英语多媒体教材的设计中突出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在教授内容,学员学习方式、教员教学方式以及教学两者的互动方式中充分发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优势,在设计士官英语多媒体配套教材时,我们侧重应用了当前英语教学改革中提倡和要求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并将其贯穿于教材设计的全程。

在士官英语多媒体教材中,每个单元Dialogue都运用任务式教学法,并根据不同的Dialogue任务,选取适当的教学资源和学员自主学习资源。教学素材包括:课文背景知识、课文内容、学习导入、教学课件和练习等栏目内容;学员自主学习资源设计成了专题学习资料库,供学员参考学习。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原则上,根据真实任务在教材中不仅设计了项目任务,而且还设置了任务实践的情境。很多课文都配有任务教学的实况录像,供学员参考学习。

二、多媒体教材设计应注重教员的主导作用

作为教学实施者,教员对教学最有发言权。在教学多媒体教材的设计过程中,教员理应占据主导地位,不仅要认真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网络知识,掌握软件制作方法和网络应用技术。对于士官英语多媒体教材设计和制作,教员还应掌握需要的方法和技术,努力坚持自己设计,自己制作。让所有参与教员清醒地认识到教员不仅是教学设计的主导,同时也是多媒体教材设计的主导。一方面指多媒体教材设计基础是文字素材的教学设计。在教学多媒体资源中为教员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教学设计方案。教员则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选取确定教学课件或专题学习的具体样式,既可以选择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教学课件,也可以选择网络教学环境下的专题学习。这些教学资源内容完整,对于多媒体教材设计和制作经验不足的新教员和年轻教员来说,他们可以基本不用做多余变动就可以直接应用了。另一方面,现成的课件或学习资源库有时不能完全满足能力较强、经验丰富的教员的需求。教员需要对其进行补充或调整,制作成完全符合个人要求的新的多媒体教材。例如,在第4单元“West Point Academy”单元课件的“学习资源库”中,提供有大量西点军校的背景资料,包括文字、音频和视频等多种资源形式,教员和学员可以根据各自所需进行选取。

三、在多媒体教材建设中应重视学员的参与性

一直以来在课本教学和自主学习中,总是教员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组织、指导、辅助和答疑等工作中占据主导地位。现在多媒体教材作为传授知识的新手段和新途径,需要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添加各种对话交流等范例。但是多媒体不应只归属于教员,学员应该也可以成为开发学习资源,建设各种学习资料库的参与者,应积极鼓励学员深入地投入到多媒体教材的设计特别是教材资源的制中作。士官英语多媒体教材的设计和制作也理应努力发掘和发挥学员的聪明才智和自身特点。现在的士官学员接触信息面广,知识量大,有的对信息技术知识和网络技术多有涉猎,具备多媒体资料制作、收集、整理能力。同时学员也愿意收集各种符合自身心理需求的资料信息,这样也更有利于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学员投入到与他们息息相关的场景和活动的设计,拍摄和制作更能激发他们学习参与性,增加实践体验,培养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员成为教材和课程学习的主体意识,从而推动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

四、多媒体教材的设计与应用要融入教学实践之中

多媒体教材的设计是整个实施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紧紧依托教材而不能脱离教学整体设置和教学内容构成,而成为点缀课堂教学的花哨品或是装饰品。在设计多媒体教材的过程中应注意多媒体教材与教学全过程相对应和匹配,在教学内容和时间节点上努力做到同步、一致。使多媒体教材的设计和应用自然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例如第三单元“Giving Direction”中学员针对不同的场景(如宿舍,图书馆,教学楼,运动场和训练场等)自演自拍课本情景剧。学员身边的同学现场声情并茂的表演和对话在课堂上一定会抓住学员的注意力,学员们身边熟悉的场景一一呈现则一定会引发他们的热情参与。这样的多媒体教学来自学员,来自校园生活,来自于身边的人和事,看得见,摸得着,有利于激发学员学习的积极性。这也是进行多媒体教材设计和创作的优势和初衷所在。

参考文献:

[1]The Higher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The basic requirements for English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5.

篇10

论文摘要:为了体现多媒体教学课程的特征,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我们利用flash制作大量的模拟电路,实现电路的动画演示,突出电路的层次结构及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参数的设置,使其结果或性能可以动态演示。

1、概述

1.1多媒体教学的思想

多媒体教学课程的教学思想是多媒体教学课程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来指导,强调个性教学。在满足课程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的应用对象,突出多媒体教学课程的开放性、自主性、交互性、共享性和层次性的特点,并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注重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科学性、系统性、多样性,教学内容既要符合该门课程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要有利于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2((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由于多媒体技术本身具有许多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等特点),这些特性与功能是其他媒体(例如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电视等)所不具备或是不完全具备的。本文主要介绍以《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为内容的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设计课件的过程和方法。根据具体涉及的模拟电路和分析制作相应的动画演示,用Flash软件实现;Flas与Powerpoint制作的主体内容作超级连接。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一般情况下,学习的过程比较枯燥,学好模拟电子技术有一定的难度,故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这门课程的成败关键,同时,这门课程涉及的模拟电路和分析量大,因此,我们将大量的电路图用flash制作成动态演示;理论分析计算较深且繁琐,我们用flash制作成动态分析,直观易于理解;教学内容多课时少,制作成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如果只用powerpoint制作,不能对教学中动态演示部分进行多媒体教学,演示界面是静态的,达不到高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包括软件的利用);只用flash制作,动态演示效果较好,但大量的文字编排不如powerpoint方便简捷。我们结合两者,提出关于《模拟电子技术》教学辅助方法的改进方案,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适应现代教学手段的要求,使教学内容跟上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并适应其要求。

2、Fiash在《模拟电子技术》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的应用

《模拟电子技术》对电路图和波形图的要求是很高的,图形大部分比较复杂。根据《模拟电子技术》中各种图片的特性,我们使用FlashMX作为图片的制作工具。

Flash是美国的MACROMEDIA公司于1999年6月推出的优秀网页动画设计软件。它是一种交互式动画设计工具,用它可以将音乐、声效、动画以及富有新意的界面融合在一起,以制作出高品质的网页动态效果。Flash有很强的图片编辑功能,窗口左面的工具栏提供了多种绘图工具,它使用矢量图形和流式播放技术。与位图图形不同的是,矢量图形可以任意缩放尺寸而不影响图形的质量,这样使制作出来的图形在PowerPoint中可以随意缩放大小而不改变其质量。最为重要的是,Flash的编程功能非常强大,在需要用动态图表达课件内容的时候,更可以达到直观,简洁,便于理解的效果。比如:课程中一些动态的波形。

用Flash制作电路动、静态电路

下面以微变等效电路画法为例来看看它的动、静态演示:

同时用Flash还可以制作原理波形静态图和动态图,如:用图解法分析非线性失真时,我们只要点一下Q点,那么静态工作点对非线性失真的影响就非常形象的演示出来,波形发生失真的过程给同学们一个很直观的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