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调配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9-25 18:16: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事调配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人事制度;资源管理;改革
一、我国人事管理制度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人们对工作效率的要求逐渐提高,各单位与企业均对自己团队结构进行了调整,其中人力资源是部分企业与单位的调整难题。人事制度即人事管理制度,是对单位或集体中的人力资源进行管理与安排。社会经济活动需要社会经济制度的规范,人才的分配同样需要人事制度管理。在各种社会活动中,人员的录用、调配、培训等环节都需要人事管理制度推动活动的开展。我国的人事管理制度在经济的发展中逐渐由传统的人事制度转向现代化人事管理制度。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是员工被动的接受企业或单位下发的各种奖励政策等福利以促进人们对劳动的积极性。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性,且这种奖励方式并不适用于单位与企业中所有的岗位。现代人事管理制度是我国近年大量使用的一种管理方法,针对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出现的种种问题,现代人事管理制度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方案避免问题的产生。现代人事管理制度依据科学分析按照各员工的身份进行管理,动态的调节人员的工作。法制化的人事管理制度将大大增强企业的工作效率,而我国现代对人事管理制度的法律条文不够健全。不健全的与人事管理制度相关的政策将阻碍我国人事管理制度的发展与进步,对社会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消极的作用。明确的规定与详细的条文是人事管理制度的必要形式,将人事管理制度条文化存在相应的弊端,但也规范了管理阶层的行为,避免了等现象出现。我国人事管理制度在近年得到极大的发展,但也存在不足需要打击的共同努力去完善。
二、人事管理制度的必要性
首先,人事管理制度是各个公司或企业的核心部门。人才的积累与人员的调配关系着一个公司或企业的经营状况与发展能力,是一个公司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活动的策划、资源的开发等都离不开人为的因素,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人类对社会资源的分配与利用。人类的能动性在人力资源中展现了巨大的作用,任何组织的发展壮大都离不开人力与物力的有效结合。良好的团队由各类精英人士组成,吸收社会中的尖端力量,对工作人员才华的最大化利用是人事部门必备的环节。人事部门的安排决定了公司内部工作人员的分工情况,及间接的决定了公司各个环节的质量与衔接。其次,人事管理制度是一个团队的导向标,对人才起到了激励与规范的作用。人才的聚集决定了一个公司或企业的起点,对公司或企业的方案制定起到了导向作用。人事管理制度将各环节紧密衔接同时也在个环节的工作中产生了竞争机制,有效加强了工作人员的自觉性与能动性。在人事管理制度下,各员工对自己的工作采取了高效率的形式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规范。如果适用简单死板的条例对工作人员进行规范,将造成部分工作人员的不满导致工作效率低下,而人事管理制度造成的工作人员之间的竞争合理的将问题中的矛盾柔化,得到了各方的认可。人事管理制度的建立存在其必要性,而在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与自觉性中尤为重要。最后,人事管理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对更新起到了促进作用。人员的更新带动了公司或企业内部的机制进行整改,促进了公司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人员的流动为公司注入了新的活力,加紧了公司与外部的联系,从而获得最前沿的信息与技术,与时俱进。人员的更新为新生代的人员提供了发挥才能的机会,也保障了由于年龄的增长工作能力逐渐低下的老一辈工作人员的休息时间。人事管理制度也会随着人员的更替进行调整与变化,更为合理科学的实现人力资源的价值。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更新状况取决于其制度结构的完整性,在结构完整的制度中,人们对自己的要求越高,对问题的解决能力越强。
三、有效的对人事制度进行管理
篇2
【关键词】高校人事管理 发展趋势 转变
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是人才,世界各国的科学技术、经济文化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对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取决于三大因素,即人才的拥有量、人才的启用量和人才的管理水平。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的认识管理工作已经形成了一些比较明显的发展趋势,深入研究和因势利导地驾驭这些趋势,不但对未来高校认识管理的发展直观重要,而且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产生相当重大的影响。因此,今后我国高校人事管理发展的基本趋势可归为一下几点:
(一)认识管理制度向法制化转变。
从管理制度上看,传统的高校人事管理较多地强调“人治”而忽视“法治”,管理者的个人意志有时凌驾于法律和制度之上,一言立法,一言废法,信贷人事管理应该强调“法治”,即法制化,就是通过法律来稳定、巩固并保障认识管理的具体实施,以维护人事管理的权威和效能。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这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化进程。要实现高校人事管理制度法制化,首选必须建立一套系统的、完整的人事管理法规,为人才的职位分类、考试录用、选拔、调配、考核、任免、奖惩、升降、职称评定、培训、工资福利、退休退职等提供法律依据。其次,必须增强认识管理者的法制观念,坚持依法行政,防止政策多变、政出多门的常见病发生。另外,还要加强认识管理过程中的法律监督,实行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广泛监督。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事管理的法制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人事法规和制度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其时效性和针对性也明显加强,已基本构成了认识管理的专有法规体系,为进一步完善高校人士管理制度法制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人事管理方法向科学化转变。
传统的高校人事管理往往以经验为依托,按习惯实施管理活动,论资排辈,忽视对人的激励因素的研究,随着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应对人事管理工作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和创新,逐步认识人事管理内在的发展规律,要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改进人事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使人事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如在认识研究工作中广泛引入自然科学、社会学、心理学以及行为科学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管理手段上广泛采用电脑、电视、信息高速公路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同时,为适应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人事管理部门在在组织机构上还应进一步完善又信息系统、智囊系统、决策系统、执行系统、控制系统等组成的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内容要涉及到职位分类、考试录用、选拔调配、考核任免、奖惩升降、职称评定、培训、工资福利、退休退职以及人事档案管理等等方方面面,从而使人事管理向科学化迈进。
(三)人事管理目标向效益化转变。
高校人事管理目标效益化是指在实施人事管理时要以效益的好坏为追求目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大的产出。人事管理的投入主要是人事管理部门活化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投入,它包括必要的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和培训经费的开支。人才引进与培养的基金,办公设备的添置以及工作时间的投入等等。人事管理的产出是指通过管理者的工作,人才得以“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从而产生良好的人才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要真正实现人事管理目标效益化,首先要提高人事管理的自身素质,培养管理者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提高管理者的业务水平,缩短完成工作任务的时间。其次要完善人事管理者的管理制度。由于缺乏科学的激励机制,有些高校人事管理者的工作拖拖拉拉,工作积极性明显不高,工作责任心也不强,致使工作效率地下,要杜绝这种现象,就必须完善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加强日常管理,完善考核制度,按考核结果奖惩,按优劣升降,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
当今世界,知识经济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社会发展已进入以人力资本为依托的新阶段,高校作为人力资源的高地,传统人事管理已不能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由传统的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已成为必然。
1.高校人事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涵义
传统的“高校人事管理”,是指以教职工与有关教学、科研、管理以及其它教辅活动的相互关系为对象,运用有关理论原则和方法,对吸收录用、调配派遣、奖惩任免、培训考核、工资福利等事务,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指挥、监督的活动,以保证学校活动的正常高效运作。
高校人力资源指高校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后勤等教职工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其中教研人员是主体,管理人员是关键,服务人员与离退休人员是补充。人力资源管理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与配置,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引导,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
因此,人力资源管理是在人事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性化管理,从以工作为导向转变成以员工为导向,“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最根本的区别。
2.如何实现高校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转变
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就是加快高校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没有这一变革就没有高校的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以人为本、以教师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只有实现观念的转变才能带来管理方式的转变,才能有管理目的和结果的转变。在高校,“以人为本”的关键就是以教师为本,创造尊师重教的氛围,始终坚持尊重教师的意愿、了解教师的需求、激发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促进教职工积极参与高校发展目标和战略的制定,使教师的潜能和积极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2)建立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建立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首先要规范高校内部组织结构,其次要保证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的公开性、稳定性和连续性。因此,高校要逐步建立以实行聘任制主线,以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建立“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竞争激励机制为目标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3)健全分配激励机制
在目前高校教师相对紧缺的情况下,搞好教师队伍建设不仅需要稳定人、吸引人,更需要激励人、发展人,高校要积极探索适合本校特点的多种分配形式和办法,坚持效益原则,把各单位的工资总额同办学效率、办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紧密挂钩,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提高骨干待遇,真正做到优劳优酬,多劳多得。
(4)促进高校内部人力资源合理配置
高校内部人力资源配置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受到社会的生产、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制约。要促进高校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首先应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规范高校内部组织结构;其次要加强高校人力资源的成本管理,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率的使用。高校教师的劳动是一种以脑力为主的复杂性劳动,要用科学的方法确定高校教师工作量的标准,这是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根本依据。
(5)从绩效评估向绩效管理的转变
高校教职工的个人需求不仅表现为基本的物质需要,也包括尊重、个人成就感和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的需要,而绩效管理包括绩效计划与目标的制定、绩效辅导、绩效考核、绩效反馈面谈等一系列环节,特别注重内在要素管理,注重人的动机、需要等内在心理要素,因此从绩效评估向绩效管理的转变契合高校人力资源的特殊性。
(6)建立学习型组织,精心构筑校园文化,营造一个让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人力资源管理特别强调与员工的交流,重视组织观念文化和凝聚力,注重培养员工对组织的责任感和认同度,所以高校应致力于营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建立学习型组织,培养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满足高校教职工日益突出的精神需求,以精神激励的形式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政策环境,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质量。
人事管理工作是高等院校行政管理工作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人事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是决定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乃至高校整体发展的关键因素。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对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高层次人才教育基地和摇篮的高等院校,要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做好高校的人事管理工作是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营造适应人才发展的环境,建立公正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与分配体系,提高人事管理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同时与时俱进、锐意创新,是做好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改革措施
为进一步响应国家行政机关“放管服”的要求,以及“新旧动能转化”的重要战略部署,更好的适应事业单位深化改革的需要,从国家层面到省市层面,相继出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相关政策和文件,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事业单位正在逐步改变依靠政府行政职能发展、行业竞争力不强的局面,而这些,都需要科学、高效、可持续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来保障和促进。
1加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人事管理在事业单位管理职能中居于首要位置,是事业单位管理的核心和关键。事业单位能否正常开展各项业务活动、提供相应的公益服务要通过事业单位人员的具体工作来实现,事业单位能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持竞争优势要通过事业单位人员的集体智慧来创造。因此,能否建立科学的人事管理制度、能否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能否形成能上能下的工作机制,是优化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配置、激发事业单位发展活力的关键。人事管理制度具体包括公开招聘、职称评审、岗位竞聘、干部调整、工资福利、社会保险、考核奖惩、人员聘用、人事档案等多个方面,它们的科学规范与否直接影响着事业单位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寻求自身发展的“指挥棒”。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依据各项制度规定不断调整自身努力方向,按照制度指引完成工作任务,领取工资报酬,获得岗位或职务晋升,并维护个人合法权益。
2当前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存在的不足
传统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大都沿用行政机关的管理制度,难以充分激发事业单位的内生发展活力,发挥高技术高学历人才集中和科研成果突出的优势。直至近些年来,我国才逐步将行政机关与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公务员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予以区分。
2.1重视程度不够
事业单位受国家行政机关领导,不以盈利为目的,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如各类学校、医院、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在对外提供公共服务的同时,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运行个体,内部也有相对固定的规章制度,如人事管理制度、财务制度、会议制度,以及各类业务制度等。但是,在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中,各类人事工作是否按照既定流程、符合相应政策要求往往缺少监督机制;个人工作是否履行了岗位职责、完成工作任务的质量如何也往往没有固定的评价标准。另外,由于事业单位受市场竞争的压力较小,部分人事管理制度滞后于事业发展需要的弊端和现行人事管理制度存在的缺陷在短期内往往不会立即显现和爆发,这就导致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2.2政策推进缓慢
一项人事政策的推行大多需要多个人事管理规范性文件来配套,考虑到涉及人群范围广、波及面大,加之反复论证和征求意见,整个政策的推进过程相对缓慢。如目前正在推进的延迟退休、创新公益类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公立医院和部分科研院所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台湾籍高校毕业生大陆就业等等。由于政策欠缺配套文件,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并不完善。比如在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度,一系列保障措施还处于起步阶段,跟不上制度的变化。再比绩效工资制度,评价体系和标准落实到位之前,绩效工资推进也遇到瓶颈。部分事业单位优秀人才无法发挥自身价值,制约着人才的使用效率。
2.3奖励机制匮乏
事业单位在目前仍旧采用以往的薪资管理制度,按照岗位等级和工作年限来定薪资,对为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之人缺少必要的奖励,这样一来便导致工作人员的上进心降低,认为只要在单位熬到一定年龄就会受到尊敬,这种现象从一开始就不被提倡,却一直沿袭到如今。再就是国家已经制定了关于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标准,但在真正实施时却没有得到很好地运用,出现了一定的偏离,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内部分配往往出现各种问题,“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现象频频发生,阻挡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改革。
3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措施
3.1增强改革意识
我国针对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已经做出了改变,逐步确定于近几年构建一个高效运行、监督完善的管理机制。由于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与我国的行政管理部门相关联,因此在人事调配时要考虑到其专业能力是否匹配岗位需求,同时在改革过程中要将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进行分类,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逐步划转为企业,公益类事业继续保留在事业单位中。要将改革贯彻于全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中,确定方向与目标后,强化思想观念中对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坚定性,增强对改革的大规模宣传,突出改革的重要性,确保事业单位内部对改革的正面认识,形成改革的整体共识,在单位的宣传工作中也要突出系统性教育,让员工真正认识到改革的刻不容缓。
3.2完善改革政策
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需要依托国家颁发的政策文件。2014年4月,国务院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系统规范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基本权益,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里程碑,解决了多年来事业单位缺乏高层次法律规范的问题。另外,改革政策中还要多关注现有职工的福利待遇,纳入社会养老保险并保护职工权益,按照工作绩效来给予应得的奖励,保护员工的自身利益,一旦出现问题使员工拥有提出上诉的权力,能够通过法律体系来维护切身利益,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感,才能在单位工作中具备较高的热情。
3.3更新组织模式
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大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并经过一系列考验才获取工作岗位,因此每名员工的文化内涵都略有不同,在进行改革前要考虑到员工在思想认识上的差异,主动更新组织模式,并在组织中构建一种新型关系,整合不同群众的心理变化,帮助有文化差异的职工排解内心压抑,体现事业单位的人文关怀。通过改革后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必然倾向于市场经济的运作模式,主张公平竞争,按效益说话,照顾不同文化群体间的理念,让单位人员在相互竞争过程中又能体会到在单位的归属感。另外,一个组织中的领导阶层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上级领导要正视自身责任,把在幕后的工作任务转移到公众面前,确保人事管理的公开透明,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单位氛围。
3.4创新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不应局限于政府颁布的个别政策,而是要在组织内部展开创新,积极调动员工积极性。首先,按照岗位需求选择人才,而不是通过人物关系来设定岗位,坚决禁止“走后门”的现象发生,给事业单位后期的认识管理造成阻碍,同时令群众对政府失去信任;其次,招聘要面向全社会,将聘用条件公布于互联网平台或进行公布,择优录取,建立有序的人才流动模式;再就是增强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权力,能够根据内部的任务量设定不同岗位,给予做出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奖励,对一些的员工进行相应的惩处,以此来维护事业单位良好的外部形象。
4结语
总之,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虽然在近几年的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依旧需要针对具体岗位职工展开分析,完善其中不够公正公开的环节,保证内部员工有章可循,同时增强社会群众对事业单位的信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文英.浅析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0):109-110.
[2]杨玲.浅析《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J].人力资源管理,2014(10):150.
[3]李天赐.从人事管理的历史发展浅析事业单位劳资管理工作[J].黑龙江史志,2014(15):364.
[4]刘丽峰.浅析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档案天地,2014(S1):131-133.
篇4
一、我国国有企业人事管理的现状
我国各大型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及中央直属企业或地方直属国有企业,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的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国有企业在发展中已经逐渐意识到了人事管理的重要性,但在长期的经济体制制约下,人事管理已难以匹配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中央已吹响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号角的当下,国有企业的人事管理模式向现代化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转变的矛盾格外突出。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国有企业已经进行了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目前,国有企业的人事管理依旧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人事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职能依旧是工资分配管理及人员的调配和晋升。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这样的人事管理方法肯定是不合理的。这样的人事管理既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没有完善的培训制度,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
二、国有企业人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意识薄弱
在国有企业中经营管理对于人事管理部门并没有足够的重视,虽然设立了人事管理部门,但是并没有真正的理解人事管理的含义。在管理者的意识中,人事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就是核算工资、人事调动和晋升,没有意识到人才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只有企业拥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对于人才梯队的建设培养只停留在表面,没有形成系统的人才管理体系。
(二)体制不健全
不少国有企业都存在,没有健全的人事管理体制,同时不乏“关系户”的情况。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很多不正常因素干扰造成的,导致了国有企业选人用人及员工评价考核出现不公平的情况。另外,国有企业中过分强调员工的学历以及是否名牌所院校毕业的,而不少岗位的任职要求并不需要高学历或名牌院校毕业生才能胜任,强制要求高学历无疑会造成了人力资源上的浪费。还有的国有企业人员任用受“论资排辈”等观念的影响,在具体的选拔过程中,往往受领导主观因素的影响比较大。这不仅不利于企业整合优秀人力资源,还会降低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率。总体来看,很多的国有企业的培训体系尚未建立或有待完善。随着社会人文素养的不断提高,国企员工的自我提升意识也在逐渐地增强,所以建立和完善培训体系变得尤为重要。但就目前来说,即便有部分国有企业认识到了这点,开展培训,但也只是在形式上,还未能真正做到从企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为出发点的多层次、综合性的动态培训。
三、国有企业人事管理的改革策略
(一)提升国有企业经营者的人事管理意识
现代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具备了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才具有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国有企业的经营者需要充分且正确地认识到人事管理的重要性,提升对人事管理的意识,在企业中认真贯彻人事管理,统筹全局,用系统性的观点看待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问题。并且在企业的人事管理工作中采用发展性的眼光看待问题,通过企业核心的指导,在企业构架和企业文化中,提高企业的业绩,实现企业制定的发展任务和战略目标
(二)健全人才竞争机制,多管齐下综合开发
国有企业在进行人才招聘之前就要建立科学的招聘机制,处理舞弊现象,提供公平的竞争平台,选择真正有实力、有能力、符合岗位职责要求的员工。对于现有的人力资源,则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其综合竞争力。多给员工提供培训机会,对不同岗位的员工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技能培训、职业素养培训、新型方法与理论培训等。采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其工作效率与专业能力,增强员工的学习意识,提高竞争实力,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人事管理制度的健全需要全员的积极参与,只有提高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企业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完善奖励机制及薪酬制度
国有企业的发展中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特点,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及薪酬制度,只有建立完善的绩效薪酬制度,才能对员工起到积极的作用,激励员工更好地进行工作,将自己自身的利益与企业的发展联系到一起。同时,在对员工的晋升进行考核的时候,也要考虑员工在工作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避免出现不公平的晋升现象。在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时,从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及工作绩效这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尽可能完整、全面地开展考核工作。只有综合考虑到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和利益,才能更有效地促进企业发展。
(四)加快建设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国有企业人事管理制度的健全有,赖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人事管理的一种全新策略与途径,是国有企业改革中重要的一环。建立健全人事管理制度,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取代陈旧的制度,就是为企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四、结语
篇5
工作计划书是一个单位或团体在一定时期内的工作计划。写工作计划要求简明扼要、具体明确,用词造句必须准确,不能含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人事行政部年度工作计划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人事行政部年度工作计划表1
c 加强公司人员危机意识,不泄露公司任何机密。
(2)办公室管理:
a 于2013年元月30日前,制订办公室管理制度,规范办公场所物品摆放、卫生清洁及人员着装、工牌配戴、礼节礼貌、消防安全等规范;并将在日常工作中加强监督检查。
b 规范管理办公设备及资源:如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饮水机、前台管理,报刊杂志管理等,专人负责,尽量实行无纸化办公,节省办公成本。
(3)后勤支持管理:
采购与库存管理:严格遵守公司采购流程,本着节约的原则货比三家,有效保证质量,严格控制进出。每季度对固定资产及库存进行盘点,上交库盘点表,协同财务进行库存检查,保证公司固定资产在可控、节约、有效使用的范围内。
(4)公共关系管理:
a 加强行政人事部对外关系的协调及维护,如:政府、工商、法院等,确保其对公司相关工作的支持;同时需注意与一般业务单位如保险公司、固定供应商等的关系维护。
b 协助公司领导做好客户接待工作。
人事行政部年度工作计划表2
一、建立合法、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当今的信息是开放的,市场是开放的,人才竞争也同样是开放的。在信息开放和人才竞争时代,谁拥有合法、开放、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和管理制度,谁就拥有核心的竞争力。20--年的实业公司是经营发展的关键一年,本阶段企业将拉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变革。
第一、对照20--年《劳动合同法》梳理实业公司现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相关内容;
第二、调研、分析廊坊地区同行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结合实业公司现行制度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本公司制度进行梳理,建立简明的工作流程、便于落地的政策措施;
第三、预测的几年廊坊地区消费水平,调研同行业关键岗位薪酬水平、薪酬变动频率及幅度、年终奖数额及兑现和增长方式等因素,结合实业公司阶段性特点和发展规划,创建开放、合法、创新式薪酬和奖金管理办法;
二、建立员工招聘渠道
20--年实业及所属公司各部门人员已基本到位,20--年公司侧重招聘专业技术人员,由于廊坊市场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多、质量不高、流动性不强,所以需要调研并开辟人员信息更新率高、专业技术人员多、费用低、功能全的招聘渠道,为实业公司人员招聘打好基础。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分析20--年招聘过程中的得失,与各兄弟公司分享招聘经验;
第二、对正在使用的招聘渠道进行分析,开发可利用但未使用功能,发挥每一种招聘渠道特有优势;
第三、根据近几年实业公司发展规划,确定未来几年人员需求状况,针对需求员工专业性特点,选择适合实业公司的专业招聘网站进行调研、开发,同时与兄弟公司沟通,共享招聘渠道,提高招聘渠道使用率;
第四、预测实业门窗及装饰外埠项目部的人员需求,考察项目所在地招聘途径、招聘成效、招聘费用等因素,针对项目特点梳理招聘渠道,使招聘工作做到成本低、效果好。
三、合法用工
新的一年实现全员聘任制、全员劳动合同制,规范用工制度,保障企业和员工的双方利益,并逐步增加保障性激励,建立完善的福利制度,切实为员工在保险、健康以及衣食住行等各方面解除后顾之忧。
四、结合企业战略规划的培训
20--年实业公司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竞争加剧,公司需要反映敏捷、技术能力强的员工以及能培养出这种人才的领导班子。本年进行针对性培训:着重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及技能培训。同时采取多样化的培训方式,例如外派学习、通过管理光碟学习、读书活动、互联网学习、外聘讲师授课、聘请集团讲师授课等。普通员工的培训,结合人力资源部建立的员工职业生涯发展档案,通过集团培训讲师队伍,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着重技能培训,一般员工着重执行力、企业文化和职业化素质培训。
五、建立持续激励的管理制度
管理需要不断完善,人才需要持续激励,只有持续的激励才能持续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企业充满活力与激情。从员工层面,随着员工素质、员工水平的不断提高,员工的需求不断提高,随之配套的激励水准也需相应提高。从企业层面,持续激励的重点将向重点部门、骨干员工倾斜。
人事行政部年度工作计划表3
一、人员调配管理
本年度重点做好新兴工业园投运期间的人员调配工作。
1、根据公司新的体制设置及人员定编,抽调部分优秀管理人员及生产骨干到工业园工作,使技改项目投运后,能够正常的安全经济运行。
2、根据公司各部门、单位人员岗位定编、缺编情况,随时作好调配工作。及时、准确下达人事调令和人事指令,力争使人力资源达到最佳合理配置。
二、劳动合同管理
做好劳动合同的签订、解除及劳动合同档案管理等工作。本年度重点做好20--年6月30日194人劳动合同到期员工的续订工作。针对本次续签工作,在今年劳动合同管理工作的基础上,需进一步运作新的管理办法,对生产工人及其他工作人员拟采用中期(2年)、短期(1年)合同,对部分人员采取不再续签合同的管理办法。
三、人事考核评价
为进一步加强对员工在一定时期内工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正确把握每位员工的工作状况,建立公司正常、合理的.人事考核评价制度,从而为员工的奖惩、晋升、调整等提供客观依据。根据公司目前生产经营状况,制定人事评价制度,进行人事考核评价。对不合格人员实行在岗试用、待岗培训或转岗,以保证员工队伍的高效率、高素质。
四、奖惩管理
结合公司实际,对在生产、科研、劳动、经营管理等方面,成绩突出、贡献较大的,分别给予奖励。对有违反劳动纪律,经常迟到、早退,旷工;完不成生产任务或工作任务的;不服从工作分配和调动、指挥,或者无理取闹,聚众闹事,打架斗殴影响生产秩序、工作秩序和社会秩序等情况的员工,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
五、人才储备工作
根据公司现状,结合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参加全国性或区域性的大型人才交流洽谈会,直接引进高层次、高学历人才获得技术过硬、品德优秀的人才队伍。拟在20--年招聘应届大学本科生10名左右,专业主要有:热能与动力专业5-7人,电气专业2-3人,化学专业2-3人。
六、员工职称评定、职业资格证年审工作:
随着对人才资源的进一步重视,职称评定等项工作已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与重视。
1、做好20--年度公司员工申报职称工作的办理,重点做好申报初级及中级职称人员的手续办理。
2、做好公司员工职业资格证书的年审与办理工作。按照劳动部门要求,做好职业资格证书年审工作,同时根据实际适时做好职业资格证的申报及办理。
七、其他人事管理工作:
1、做好员工季度劳保及劳动用品发放及管理工作,及时做好员工劳保用品的补充及相关制度修订工作。
篇6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演变
1.人事管理阶段。早期的人力资源管理被称做“人事管理”,它是伴随着工业革命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工业革命的爆发导致大机器生产方式的产生,出现了大规模的劳动力雇佣,因而必须有人处理组织中涉及与人有关的一系列事物和活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人事管理基本成熟,在招募、甄选、培训、考核、劳动关系管理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人事管理工作的特征是照章办事,属于事务性的工作。
2.人力资源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人事立法急剧增加,反歧视立法日益健全,有效的人事管理受到重视,也增加了人事管理职能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由于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广泛采用的竞争手段的成功与否几乎都与人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推动了人事管理职能的转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日益激烈。理论与实践者们都认识到,在一种竞争性的环境下,战略性地管理人力资源能够为企业提供一种持续的竞争优势。因而,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应运而生。
二、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的区别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各级人事部门、人事干部的工作内容在不断调整、不断变化,传统的人事管理工作逐渐被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取代。归纳一下,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管理内容上,传统的人事管理以事为中心,主要工作就是管理档案、人员调配、职务职称变动、工资调整等具体的事务性工作。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以人为中心,将人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加以开发,开发人的潜能、激发人的活力,使员工能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2.在管理形式上,传统的人事管理属于静态管理,也就是说,当一名员工进入一个单位,经过人事部门必要的培训后,安排到一个岗位,完全由员工被动性地工作,自然发展。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属于动态管理,强调整体开发。也就是说,对员工不仅安排工作,还要根据组织目标和个人状况,为其做好职业生涯设计,充分发挥个人才能。
3.在管理方式上,传统的人事管理主要采取制度控制和物质刺激手段。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采取人性化管理,考虑人的情感、自尊与价值,以人为本,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体现每个人的价值。
4.在管理策略上,传统的人事管理侧重于近期或当前人事工作,属于战术性管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注重近期或当前具体事宜的解决,更注重人力资源的整体开发、预测与规划。属于战术与战略性相结合的管理。
5.在管理技术上,传统的人事管理照章办事,机械呆板。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不断采用新的技术和方法,完善考核系统、测评系统等科学手段。
6.在管理体制上,传统的人事管理多为被动反应型,强调按领导意图办事。现代人力资源多为主动开发型,根据组织的现状、未来,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工作。
7.在管理手段上,传统的人事管理手段单一,以人工为主。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均由计算机自动生成结果,及时准确地提供决策依据。
8.在管理层次上,传统的人事管理部门往往只是上级的执行部门,很少参与决策。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则处于决策层,直接参与单位的计划与决策,为单位的最重要的高层决策部门之一。
三、从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转变
在企业里,人事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是并存的。近年来所提出的由传统的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实际上指的是一种思想上的转变。也就是应该思考如何从烦琐的人力资源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去真正思考一些企业战略层面的人力资源管理。
1.切实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和管理制度体系。(1)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是指根据组织的发展战略、目标及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预测未来的组织任务和环境对组织的要求,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满足这些要求而提供人力资源的过程。
(2)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从事的是一个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调配、培训开发、绩效评估、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等在内的系统性工作,因此制定和有效执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职位体系、培训开发体系、职业生涯规划、绩效评估体系,建设并完善企业文化等等,能够保障各项人力资源管理措施的落实,使得新的理念能够得以贯彻和实施,使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企业当中的作用充分体现出来,从而改变过去人力资源部门纯粹从事人事管理的形象,提升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领导和员工当中的地位。
2.引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加强在职员工的培训。在当今成为一名人力资源管理者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人力资源规划和管理制度体系的制定和建立需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实施和操作。要胜任这方面的工作,人力资源部的管理者必须具备现代化的管理科学、行为科学等方面的知识,需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了解企业经营的内外环境及本企业生产流程、发展方向,掌握全体员工的个人基本信息。
为更好地履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责、充分发挥其在企业当中的角色,必须引进足以胜任的相关专业人才,充实到关键岗位;同时要对现有管理者进行必要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其了解和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知识、技能,转变观念,提高胜任力,以便适应和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篇7
【关键词】医院人员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建设;问题分析;模式研究
在当期我国医院的人力资源机制建设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一方面是医院的人员管理制度较为落后,难以满足现代医院人力制度建设的需要,另外一方面是现代医院的人员绩效审核制度较为落后,没有很完善的绩效审核制度,难以形成正确的人员竞争机制,不能有效的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在现代医院竞争的过程当中建立高效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一、医院内部的人员责任制度建设
加快医院内部人事制度的调整,落实医院内部的人员的绩效责任制度是保障医院人事管理体系生机活力的有效前提,落实医院内部的绩效责任的制度主要是加强医院内部的监督职能,减少工作决策的不合理规划,确定内部绩效职能在医院人员管理中的地位,构建医院内部的绩效管理体系和人员工作监督体系,优化内部人员的组织结构,优化人员管理元素的结构,转变监督管理的方式,落实员工具体业绩的责任制,保证医院平稳健康的发展。同时,随着现代医院内部结构的不断优化,内部责任审核在人员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内部人员工作监督管理的过程中通过一定人员对工作业绩的控制进行发展规划,完成对工作绩效的充分审核。内部人员工作业绩的监督可以提高医院运行的效率对工作的效果进行数据化的管理,提供良好的指导方向降低职能部门的运行成本。
二、医院人员绩效管理机制的建设
随着现代医疗事业快速的发展,快速的推进现代医院的人员绩效制度建设也是极其必要的在现代医院人员管理的过程当中落实基本的人员业绩的审核和管理,要根据医院运营的需要合理的合理的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和工作检查,协调好基本的绩效管理的工作关系。在绩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为相关的员工做好自身的服务工作,对人员绩效的成果的要充分的组织并且协调好,按照相关的规则对人员的工作绩效合理的规划和调整,实现人性化,科学合理的内部绩效的人员审核管理方式,从科学原则的角度出发,以人员为绩效审核体系的的主体,突出人员工作成果的地位,从人的角度的出发,进行内部的绩效管理。可以通过不断地加强进行医院人员管理自身建设的方式,进一步强调人员绩效审核的重要性,对于人员的绩效管理进行科学化的开发和管理,通过在企业内部设定专门的绩效管理的部门的方式来进行专业化的管理,在医院的发展战略、企业目标设置以及企业的其他管理都要融合医院人员绩效审核的内容,通过不断加强人员绩效管理的方式来促进医院平稳健康的发展,增强医院的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三、医院人员制度管理机制建设
制度管理是强化基础管理工作的根本。现代医院管理更加离不开以人员为核心的管理制度的实行,因而作为医院必须加强对规章制度的管理和规划,并尽可能地将职能部门管理的能动性积极地发挥出来,尤其是应对本职能领域的所有规章制度进行进行监管和评价,从而确保管理职能得到不断的优化和完善,而对于具体的制度,则应加强对其的周期管理,从整个制度的立项和起草以及审核,直到最后的颁布实施以及修订和评估等环节进行管理,才能最大化的确保所制定各项制度的科学合理性,为基础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上的支持。在医院人员制度制定和执行的方面要根据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要把人员的统筹安排,物资的协调运用,工作模式的构建等方面的因素都要考虑进去,从实际执行的角度制定医院的管理制度,在制度确定和完善以后,要把制度执行和监察的责任落实到部门之中,分派专门的人员监督和监察管理制度落实的情况,对各个工作部门和人员要进行监察,发现问题要及时的解决和处理,全面提高现代医院的人力资源机制的建设的核心竞争力。
四、医院人事档案的数据化管理机制的建设
人事档案制度是现代医院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建设的核心,没有完善化的人事档案制度是很难进行现代化人事管理制度建设的,因此加强现代医院的人事档案的数据化管理也是极其必要的。在人事数据化系统应用的过程中,要确保各子系统的协调配合,同时要加强各项数据的全面对应和系统的正常运转。由于基础数据管理是对医院当前的经营管理状态所反映的首要资料,也是医院实现信息化的根本性前提,同时也给业务的处理以及管理决策提供了依据,因而在医院基础管理只能方面加强基础数据管理也是基础管理工作的核心所在。所以为了更好地促进基础数据工作的规范,就必须建立健全有关指标数据、分析、专报、数据交流、责任考核等制度,确保员工在工作时规范认真的工作、透彻有理的分析、及时畅通的传递信息,为基础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结构进行适当调整,减少非正当竞争性问题,充分打造企业自我发展理念,改变工作管理中落后的规则,要善于用创新的思维调整工作走向,做出符合实际的管理。同时要规范人员走势的健康发展,减少阻力因素,推动改革,将新的手段技术与服务相结合。要对各个相关方面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和科学客观的预测分析,不可单纯靠人为,在一定的管理规划指导下进行管理研究,制定符合医院发展的人员管理策略。
五、结语
现代医院的多元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建设需要结合本医院的实际发展水平,从人员绩效制度,人事管理制度,信息化数据管理方面进行统一的入手,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的人员管理体系,实现多元化管理方式的有效配合,全面的提升现代医院额核心竞争力,满足医院多元化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杨丽丽.激励措施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合理运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6(16)
篇8
一、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规范及管理制度、员工手册
规范的管理制度是企业用人留人的起码前提条件,本年度主要工作是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规范及管理制度:《员工手册》(根据人力资源六大模块制订,包括《奖惩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员工培训管理制度》、《新员工考核管理办法》、《员工转正程序》、《考勤管理制度》等等)。员工从进入公司到岗位变动,从绩效考核到批评处分,从日常考评到离职,人事行政部都按照文件的程序进行操作,采取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希望能达到各项工作的合法性、严肃性,能够使员工处处、事事能透过与员工切身利益相关的活动来感受公司的“以人为本”的关心以及制度的严肃氛围。
完成时限:20xx年xx月至20xx年xx月份起草各类管理制度,20xx年xx月抽出一星期时间每天下午14:00召集各部门主管研究讨论,初稿订下来后,报总经理批准。春节放假开工时正式颁布。
二、人力资源招聘与配置
人才的需求主要来自几个方面,一是业务的良性增长,需要不断增加员工数量;二是对稀缺专业和高端人才的需要无法得到及时满足;三是人才吸引与挽留的问题,能否确保核心员工持续恒久的为公司服务。招聘工作贯穿在公司发展的每个阶段,提高招聘效率,为公司及时供应人才,才能保障并推动业务的快速进展。招聘,表面上看是人事部的工作职责之一,但其实,它是融合了用人部门、人事部力量的全方位工作。要提高招聘效率,必须达成两者的和谐统一。
三、员工的培训与开发
尽管每位员工的成功标准各有不同,但追求成功却是每位员工的目标。因此,培训不仅是员工追逐的个人目标,是员工福利享受,也是企业培养人才的责任。给员工成长的空间和发展的机会,是企业挖掘员工潜力,满足员工需求的重要表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工作习惯。如何将所有的员工融为一个整体、形成公司文化的工作方式,是人事部本年的培训目标。通过完善《员工培训制度》,并根据各部门的培训需求及企业的整体需要建立了企业年度培训计划,从基础的技能培训、质检培训、项目管理培训、团队合作培训、个人意识培训、新员工企业文化培训等等来满足企业的需要。
具体实施时间:
1、根据公司整体需要和各部门培训需求编制20xx年度公司员工培训计划,计划春节前完成;
2、采用培训的形式:内部培训教材;网络培训;外聘讲师到企业授课;派出需要培训人员到外部学习;选拔内部管理人员对本部门的工作技能进行培训;购买先进管理科学VCD、软件包、书籍等资料组织内部培训;争取对有培养前途的职员进行轮岗培训;以老带新培训;员工自我培训(读书、工作总结等方式)等。
3、计划培训内容:根据各部门需求和公司发展需要而定。主要应重点培训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企业管理、品质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材料质量、心灵激励、新进员工公司企业文化和制度培训等。
4、培训时间安排:内部培训时间由各部门及人事部沟通暂订每月一次培训,网络培训原则上时间自由安排,外聘讲师到公司授课和内部管理人员授课根据公司的进度适时安排培训。外派人员走出去参加学习将根据业务需要和本部门工作计划安排;组织内部VCD 教学或技术交流探讨会原则上一个月不得低于一次。
四、建立真正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1、建立内部沟通机制
首先要营造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氛围、维持健康的劳动关系;其次要保持员工与管理人员之间沟通渠道畅通,使员工能了解公司大事并能通过多种渠道发表建议和不满,并分析导致员工不满的深层原因;最后就员工投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其达成最终协协。人事部将加强与员工沟通的力度。沟通主要在员工升迁、调动、离职、培训、调薪、绩效考核或其他因公因私出现思想波动的时机进行,平时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与员工进行工作交流。并对每次交流进行分析,必要时应及时与员工所在部门经理或总经理进行反馈,以便于根据员工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做好工作
建立沟通机制成败的关键是由三方构成的一个三角洲,这个三角洲的三方分别是总经理、人事部和员工部门经理。只有保证这个三角洲的稳定,才会有基本的保障。
2、通过每月举办一些中小型活动提高员工凝聚力
众所周知,假如一个企业人心涣散,其发展必不长久。那么,如何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呢?结合本人多年来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除了从收入、工作满意度、亲和力、员工保障心理、个人发展和人事考核等六个方面考虑外也应该虑举办一些中小型活动来提高员工凝聚力。
公司行政部四月个人工作计划2
一、办公、劳保用品的管理
(一)采购方面:根据上月份各部门提交的所需物品计划进行合理汇总,经各领导审核、批准,并统计本月各部门物品的使用情况及剩余量,按需采购,适度控制库存量;月中各部门如有物品急需采购,必须填写采购申请单经审批后方可购买;多渠道进行采购,货比三家,寻找质量最好价格最低的厂家进行采购,有效的降低采购成本。
(二)物品出库入库
第一:流程清晰化,梳理办公用品和劳保用品的出入库流程,对于入库物品都要登记在册,对应填写入库单,对于领出的物品必须填写出库单并由相关负责人签字,办理出库手续,确保账物相符;
第二:根据上月份工作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本月份进行整理改进,保证月终报表的准确性;
第三:对于各部门办公、劳保用品的领用,要严格执行“以旧换新”的措施进行管控,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三)物品使用方面:采取合理方法对各部门每月办公用品的使用量进行管控,便于各部门更好的制定办公费用的标准,也有利于控制浪费现象的发生。
二、合同档案管理
公司合同签收后入档,分为手写档案与电子档案记录,便于保存和查阅。做好各部门月终或季度资料的存档,按各部门,按不同时间,按不同类别存档。
三、车辆调度管理
合理调配车辆的使用,保证各部门用车的及时性、合理性,满足用车需求;定期对车辆进行维护与保养,保证出车安全。
四、安全保卫管理
加大对进出厂区人员的检查力度和进出厂区车辆的监控力度,每天例行检查,加大夜间的巡逻次数;经常检查厂区的电源区,保证员工安全用电;为保安培训安全防卫知识,加强保安的安保能力,整顿保安队伍,提高保安的人员素质,确保安全无事故。
五、环境卫生与公共设施管理
篇9
研究表明图书馆人事改革研究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联系紧密。通过对研究成果发表的时间段的分析可以发现,相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2000—2010年这一时间段,这一时间段正是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时期,此时图书馆学者纷纷跟随改革的浪潮响应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政策的号召,积极以推出研究成果的方式对图书馆的适应性发展献计献策,体现图书馆人与时俱进的思想和作风。综上所述,图书馆人事管理与改革研究适应于不同的时期,每一个阶段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范围可能会随之变化,但基于一个共同点,就是适应同一时期的事业单位的发展,研究以促进图书馆的适应性发展。
图书馆人事管理现状
随着网络的发展,图书馆担负的任务增多,面临一个激烈竞争的环境,图书馆人事管理和改革必须朝着有利于竞争的方向发展。为了改变我国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偏低、学习意识不够、竞争能力不强、工作效率低下的状况,高校图书馆纷纷进行人事制度改革,以提高图书馆的整体工作水平和工作积极性。于是,不少高校图书馆相继将“竞争上岗”“引进非事业编制人员”[2]引入到图书馆的人事制度改革之中,这次人事制度改革,在形式上改变了图书馆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散漫、不求进取的状态,增强了员工的竞争意识,凸显了员工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转变了思想观念。但是从实质上分析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现状,大多数高校图书馆仍然普遍存在着职工综合素质偏低、学习意识不够、竞争能力不强、工作效率偏低的局面。改革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高校图书馆人事管理的分析及改进
(1)对“竞争上岗”人事制度管理的分析。信息时代的到来给信息社会带来竞争,也给有信息功能的高校图书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发展空间,同时又蕴含着严峻的考验与挑战,图书馆要在信息社会适应发展的需要,就要有合理的人事管理制度。目前,多数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来源于学校人事处的安排,人员的引进和调配主要由学校人事处负责,图书馆在这方面没有主动权,只能被动接纳,因此有些博士家属、老师子女等关系户就进入图书馆,造成图书馆工作人员结构单一[3],这极不利于图书馆的发展。为了适应图书馆的发展,就应该采取有效的人事管理制度对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管理。“竞争上岗”是为了适应图书馆的竞争环境而设立的一项人事管理制度。其主要做法就是实行岗位聘任制,按需设岗、按岗竞聘。它的核心内容就是按需设立岗位,通过岗位进行招聘、聘任,这种形式突出岗位的主导地位,从而淡化工作人员职称和学历等因素的身份。从理论上分析,这种人事管理制度对于图书馆员工的危机意识、竞争意识、进取意识等激励因素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升[4]。
(2)对“引进非事业编制人员”人事制度管理的分析。近年来,由于高校工作人员编制的限定,而新建图书馆又需要大量工作人员,这之间出现了一定的矛盾。高校工作人员编制限制着高校人员的引进数量,大多数高校把新进人员的学历提高到硕士、博士学历,而图书馆的业务属于基础业务,低学历人员完全能胜任,再加上图书馆的待遇和福利,难以吸引大多数的高学历人才,因此这一标准限制了人员的引进,限制了图书馆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引进非事业编制人员”不失为一种好的人事管理制度,这不仅能弥补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不足,同时也能给图书馆工作人员带来竞争和激励。
(3)两种人事制度管理在图书馆发展中的应用及改进。“竞争上岗”人事管理制度首先涉及设岗,科学设岗是人事改革的前提和基础,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都较强的工作。过去“因人设岗”弊端很多,现在要因事设岗,按岗聘人,要对图书馆各岗位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具体岗位的出设与不设、设多少、怎么设等做出准确的结论。岗位设置的第二步就是岗位定级,图书馆岗位定级也同样分为两大类,即行政管理岗位的定级和专业技术岗位的定级。此种政策强调该岗位的任职资格,也就是说在这种政策下,员工从事何种岗位的工作,是以该岗位的任职资格为标准,而其职称、学历、年龄和工龄则为辅助参考项。这种政策严重冲击着学历职称人事管理制度。但是学历、职称的人事管理制度在事业单位包括高校图书馆中实行的时间较长,认可度高。所以竞争上岗的人事制度不能完全置学历、职称于不顾,应该兼有照顾。同时职称、学历在促使图书馆工作人员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业务水平和专业理论素养,对于促进图书馆各项业务的开展与图书馆的发展等方面仍然有着非常大的积极作用。
引进非事业编制人员的人事制度管理和改革有效地回避了学校的人员编制问题,也解决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需求。引进非事业编制人员人事制度的实行有着积极的意义,不仅是对现有岗位的补充,更是走出了人事制度改革关键的一步。来应聘的人员大多是刚毕业的学生,有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等,他们都是年轻的一代,有着扎实的知识基础、积极健康的心态和活泼的生活风格,给图书馆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对于新进图书馆的应聘人员,可以采取一种适当的管理考核办法及有效措施:一方面,留出少数的编制名额,鼓励应聘人员竞争编制岗位,具体办法是连续两年考核为优秀的应聘人员转为事业编制,不合格的应聘人员则被淘汰,这样空缺出来的岗位再进行招聘。通过这一办法的实行,能真正实现能走能留,能上能下,重视工作能力、突出工作实绩的人事管理机制。另一方面,在工作业绩相当的情况下,可以倾向于让有本科学历的优秀应聘人员进入图书馆正式的专业队伍中,融入到图书馆专业业务工作中。这样可以改善图书馆低学历的现况,使图书馆各层次人员结构得到补充,图书馆的专业队伍结构建设更合理,有利于图书馆各项事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聘用非事业编制人员也存在着一些弊端,主要表现如下:第一,存在人员不稳定性。一些非事业编制人员也许把图书馆工作作为过渡,一旦找到自己理想的单位就会毫不犹豫走出图书馆,从而造成图书馆人员的流动和缺失,对图书馆工作的连续性开展带来影响。第二,公开公正的聘用程序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必须按正规程序进行,一旦不合程序范式,应聘人员想来来不了,图书馆想要要不到,会使图书馆工作人员不能得到有效补充,对图书馆工作的运行会带来一定的影响。第三,由于缺乏明文规定的约束手段,也就是说签订合同时没有要求应聘者支付一定数额的履约金来进行约束,在应聘人员履行合同的意识不强的情况下,可能费了很大周折后聘任合格的人员却因为自身的原因退出,而导致图书馆职位的空缺,影响图书馆工作的开展。#p#分页标题#e#
篇10
一、加强管理,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
为了加强对人、财、物的管理,我们完善了过去的各种管理制度,突出制度管理,严格照章办事,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完善了公章使用、纸张使用、电脑使用、请假、值班等各种常规管理,充分体现了对事不对人的管理思想,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合理调配人员,充分整合现有工作人员,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分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最近,公司对工资进行了改革,实行岗位工资+绩效工资。明确了每个人的岗位职责,工作任务,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每个人都能从工作的大局出发,从整体利益出发,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大大增加了员工的责任意识,充分调动了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促进了公司的长远发展。
二、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做好办公室工作,必须要有较高的理论素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办公室工作人员要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学习,为此各办公室都配备了电脑,利用网上资源学习与工作有关的知识,不断开阔视野,丰富头脑,增强能力,以便跟上形势的发展,适应工作的需要。提高了理论水平、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三、做好办公室日常管理工作。
1人事档案管理,记录在厂员工的,做好新员工的入厂手续及工作情况。
2办公室对各类文件及时收集、归档,做到了分类存放,条理清楚,便于查阅;
3建立了办公用品领用明细台帐,每件办公物品都有详细记录,按需所发,出入库记录一目了然,以便及时补充办公用品,满足大家的需要;
4制定了电话传真接收制度,做到传真接收有记录,及时发送传真,为后续工作提供了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5制定了公司纯净水领用记录,每月统计,账目清楚,一月一结。
6考勤、售饭情况。公司实行考勤、售饭一卡通系统,每月只需把考勤机、售饭机接口接入电脑,上传数据,每个月的考勤情况、售饭明细便一目了然。大大减少了工作时间,同时也为员工提供了方便,员工只需在每月定期充卡,每天便可以使用公司配备的售饭机、考勤机来吃饭、上班。提高了工作效率,体现了公司的规范化管理。
7进一步加强车辆安全管理,做好车辆的调配、使用以及维护,及时做好车辆驾驶员的年度审验工作。司机责任心强、从未发生任何安全责任事故。
8办公室走廊卫生干净、整洁,为大家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1进一步加强公司制度建设,规范管理。结合实际情况以及公司发展需要,为公司的长远发展,以及员工的利益。对公司制度作进一步调整,使之更加规范化、合理化。
2在搞好日常业务工作的同时,重点加强人员工作能力的提高,引导员工把创先工作化为自觉行动。
3进一步加强办公室日常管理工作,明确任务,做到严谨有序。
4做好办公用品的管理,抓好节能降耗工作。对办公用品实行定额控制。每个部门限制使用量,对没必要使用的办公用品,进行控制使用或用其他同等功能的办公用品代替。
5进一步加强门卫管理制度,门卫人员要严格执行公司管理规定。严禁带入厂区的物品要求做到“一人一机一箱”,消除各种安全隐患。
6做好办公室节能降耗工作,此时正是空调、电扇使用高峰期,合理利用。下班后随手关闭所有电器,不断提高广大员工的节能意识,杜绝浪费现象。
- 上一篇: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最新版
- 下一篇:管理学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