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基本课程范文

时间:2023-09-25 18:16: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室内设计基本课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室内设计基本课程

篇1

【关键词】技术本科;课程建设;内容选择;组织实施

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最近几年在我国新出现的一种教育形态,是为进入应用科学和现代技术领域就业的学生提供为期四年的学术和职业准备的教育。课程是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任何教育类型的独特性都要在课程中有所体现,任何教学改革和建设归根到底都要落实到课程的改革和建设上。

一、技术应用本科课程建设的内容选择

(一)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对课程建设的要求

技术应用本科教育是以培养具有较强技术理论基础、应用能力和实践技能并服务于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的高级技术人才(亦可称之为“技术师”或“技术工程师”)为主要目标,简单来讲,技术应用本科教育就是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的本科教育。其培养目标有两方面特征要求,一是人才培养要体现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达到本科层次高等教育的学业标准要求;二是必须符合技术应用本科教育的特殊要求,即所培养的才必须是应用型的,具备较强的技术实践能力。从培养目标转化到课程建设的要求,是通过对培养目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分析来实现的。

技术应用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在知识方面,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并重,且注重理论知识为实践能力的培养打基础。此外,这种理论知识也不同于传统的某种学科知识,它是指从各种技术活动中概括出的共同的理论知识原理、定律和经验知识所组成的系统知识体系,对此,我们称之为“技术学科”知识。

在能力方面,技术应用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中除了要具备自主学习、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善于协作等基础能力外,还应重点突出具备以下能力:①具有将技术创造原型进行具体化设计并组织实施于生产实践的能力;②具有维护、监控实际技术系统,能够发现、分析和解决综合性复杂技术实践问题的能力;③具有对基层技术员或业务员提供指导和咨询的能力;④具有在服务领域运用专门知识与技术向特定顾客提供全面或综合并承担相应责任的能力等。

而在素质方面,技术应用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基本要素,即良好的公民道德和职业素养,包括合格的政治素养,良好的身心素质,基本的人文、科学素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内容。

(二)技术应用型本科课程内容的基本建构

根据以上对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对课程建设要求的分析,笔者认为技术应用型本科课程内容选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构。

1.通识教育课程――合格公民应有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培养

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分支,高等技术教育当然也需要具备高等教育所拥有的所有特征。大学作为一个培养现代社会公民的场所,应当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具备独立健全人格的、具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的、遵守现代社会法律和规范的社会人。通识教育课具有许多重要的内在价值和外在功效,即经过良好组织的文化课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同时帮助他们更好的认识自己。通过这些课程,学生们能够从不同的视角更加清楚的了解这个世界,并通过对一些重大问题的思考,比如人生的意义、什么是美,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人类精神文明所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更好的理解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关系,更好的理解自己将来所从事的工作对周围世界所可能产生的影响,更好的理解这些工作所具有的文化意义以及它们在整个社会的物质文化生产中处于怎样的位置。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得学生们更好的、以更加符合社会整体利益的方式完成将来的工作,使得他们具备对自己工作的反思能力,成为工作的主人而不是奴隶,另一方面,这也有利于他们在日后的工作中走向管理的岗位,承担领导的角色。

2.复合性的专业基础课程――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设置复合性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具有区别于高等职业技术专科教育的特点之一。这些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为将来解决专业领域内的问题提供科学原理方面的支持,帮助学生从更深的层面上理解专业领域内的技术问题。随着知识经济在社会经济生产活动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知识推进生产力不断增强的过程中的作用显著提升。技术师对问题的解决更加依赖对于技术问题背后的科学原理的理解,更加依赖其所掌握的科学知识的深度和水平,更加依赖在解决技术问题过程中创造性的应用基本科学原理的能力。但技术本科的专业基础课是不同于工程本科和普通本科的专业基础课。前者在理论的深度方面明显不及后者,但并不是后者的简单压缩和改写,而分别是各自独立的两种课程的组成部分。

3.专业核心能力课程――回应学生的呼声与满足行业与企业人才需求

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培养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这是它的主要办学理念,应该放在最突出的位置。在专业基础课较好的奠定了学生理解技术问题的科学原理方面的基础之后,专业核心能力课程的作用就在于向学生提供能够直接对技术现象和技术问题提出理论解释的专业方向课。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越来越多的技术问题的解决依赖于对于技术理论的理解,通过专业方向课传授的技术理论与技术问题直接相关,对于问题的解决方式起着关键作用。这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密集性和技术密集性对基层一线生产、管理人员提出的新要求。

4.专业实践课程――实际应用能力培养

技术应用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核心就在于对于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与此联系最为紧密的无疑就是专业实践课了。实践课是各种课程类型中与未来的工作最为接近的一种,通过以上各种课程学习获得的各种知识和能力要在此得到检验,学生也会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和联系加深对于各种理论的理解(当然学生也完全有可能先接触实践,然后学习理论知识,然而经过学习之后人们还是要回到具体的实践过程中)。

其实,实践课的意义绝不只是对于已经学习的知识的简单应用,它也应当是学生真正充分理解和领会其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的主要场所之一。在这里,学生能够通过亲身参与实践过程,切身感受现实工作情境,更进一步的理解其职业的内涵和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堂内所形成的理解能力并不能自然而然的转化成实际工作场所中的实践能力,这两种能力属于两种不同的范畴,要真正形成在工作现场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则必须在实践的环节中实现。

二、技术应用型本科课程建设的组织实施

(一)两种课程论的比较

目前在课程教学中占主导地位有以下两种理论。第一种理论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论。其理论逻辑是:学生可以先打下较为宽厚的基础,为今后学生在不同方向的发展提供有效的知识方面的支撑,也使学生在接触实际工作之前对其所从事的领域的理论有足够的认识。第二种理论是以活动项目为中心的课程论。其理论逻辑是:技术知识在人的大脑中的表征方式与科学知识不同,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通过让学生参与一定的时间获得项目来掌握完成技术活动所需要的技能以及对于相应理论的理解。

笔者认为以第一种课程建设理论构建课程模式,适用于研究型综合性的大学和应用型专业性的大学,而对以培养主要适应特定行业并能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的高级技术能力人才为培养方向和以培养再创新能力为价值追求的应用型技术性的大学存在许多弊端。首先,目前在我国很多职校都存在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现象,学生对理论学习没有兴趣,也不擅长。其次,技术实践能力的养成并不是完全建立在学科知识的基础之上。而以第二种课程建设理论构建课程模式,从技术知识本身的特性,按照特定专业范围内实际的技术活动项目来组织课程的内容安排学与教的进程,始终让学生参与实验课和实训课,将学生尽快带入专业技术领域;同时向学生提供具有一定广度的技术理论知识和一定的普通文化内容和数量更多、内容更为丰富的专业选修课,使得学生具有理解更加复杂的技术问题的能力。为他们将来选择自己在工作领域的主攻方向提供便利。

(二)按照以活动项目为中心的课程论,构建“抛锚式”课程教学模式

技术学科课程与工程学科课程相比较,它们同样是一种比技能教育更厚实的、具有较强应用性的基础理论,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工程或技术能力;不同之处在于技术能力的形成更赖于理论与一线实际技术活动的结合,如此才能形成现场实用的技术能力。如何在理论教学中克服传统传递知识型学科教学的弊端,必须首先从转变学习理念开始。若能把“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结合起来,就可能发挥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各自的优势。为此我们构建了“理论基础厚实、应用实践导向、理论实践融合、学会学习思考”的“抛锚式”课程模式。

技术本科课程建设探索的一个基本点是使学生基于一个真实的技术活动项目背景中,产生学习需要,自主学习技术知识、培养技术能力;通过学习者的主动学习、教师的指导学习以及学生探究小组成员间的交流与合作,学生亲身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的精神和终生学习的能力。首先是以技术活动项目为主线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把学到的理论基础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形成技术能力,为此,我们配合理论教学同步开设项目实验,将学生的系统理论学习与系列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开展实验,在实验活动中检验、掌握和运用技术原理知识。其次是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开放型、互动式课程活动方式,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带着问题参与体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夏建国,刘文华.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6(14).

[2]石伟平,徐国庆.试论当前中国发展技术本科的意义与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03(12).

[3]杨金土.我国本科教育层次的职业教育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3(1).

[4]李占国.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体系的逻辑建构[J].职业技术教育,2008(19).

篇2

关键词:室内设计;空间设计;整体设计

1 《居住空间室内设计》课程设计目标

(1)能力目标

能够对家居空间与业主沟通,进行实地调研并编写调研报告;能够根据业主信息选择家居空间功能,结合业主要求确定设计立意;能够熟练的利用软件按绘图规范绘制图纸(平面图、天花吊顶图、立面图、效果图);能根据装饰风格选择装饰材料、家具、陈设品;能够结合设计立意、项目书对业主进行装修汇报。

(2)知识目标

了解家居空间的设计领域及发展前景;掌握家居空间设计的概念、作用、设计原则;掌握家居空间设计的空间类型、装饰风格;掌握设计前期调研的内容;掌握家居空间功能区域及空间功能划分的方法;掌握家居空间基本设施、人体工程尺寸、设计方法,并熟悉家居空间的装饰材料、施工工艺;掌握家居空间的家具陈设、灯光照明、家具陈设及色彩心理等相关知识。

(3)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对于案例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养成从室内设计专业人员角度进行评价与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编排信息能力(国家标准、行业规范、成功案例、网络资源);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与人交流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精神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2 典型工作任务

本课程共设计了3个项目和15个任务,内容涵盖了家居空间室内设计过程中的经典户型设计,并且所选项目任务基本覆盖了家居空间室内设计的所有知识点,任课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增减。(见附表)

3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以“项目教学”模式教学,课程可建立项目教学情境虚拟公司:例如“XX室内装饰公司设计部”,老师是项目部总工程师,每班设立7个项目组(7组),每个项目组由4、5名学生构成,每个学生轮岗担任项目组负责人和工程技术人员。每个学习单元按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阶段法开展,项目经理负责项目承接,任务完成情况汇报,进度检查以及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各项目部制定自己的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老师介绍各个项目的背景,以项目部为单位领取图纸、工具书,填写登记表,各项目组负责人与项目总监签订合同书和任务书。

4 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本课程的课程任务要明确,以真实项目、任务的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按照实际工作过程开展课程教学活动,课堂就是公司,通过真实的项目训练,学生能更多接触实践,获得更加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并且反复训练,提升技能,最终达到课程的所要求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冬,张菲菲.景观设计的留白――避免乡村景观的城市化[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8(03).

篇3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3)

【摘要】在教育教学中,质量就是生命,特色就是优势。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开设的课程应以加强基本素质培养和专业技能教育为基础,突出能力培养,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本文以高职院校《居住空间设计》课程为例,在课程教学改革中以市场为主导,在具体教学中,借鉴同类设计院校教学经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专长制定不同的培养方向,以此对课程进行完善和改革。

【关键词】居住空间设计; 课程体系; 教学改革;实践

1. 引言

近几年来国内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引发了室内装饰设计行业的快速膨胀,各类室内设计公司前景看好,市场对室内设计从业人员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设《居住空间设计》这门课程。但是怎样把这个课程教好,让学生学好,却没有一个很好的供借鉴的方法,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探讨研究。我院也在积极进行着这方面的课程教学改革尝试,努力提高我院该专业的办学质量以培养出更受社会欢迎的高素质技能型学生,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就业率。同时,我们应该顺应市场的需求,进行教学改革,根据专业特点和需求,在教学方法上创造一种适合于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的教学模式,以满足居住空间设计的教学需求,使学生能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拥有良好的就业前景。那么,怎样对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使之更适应当下市场需求呢?

2. 《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

《居住空间设计》课程在本专业第二学年(第三学期)开设,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在整个室内设计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本课程是专业设计课的初始入门课, 是专业课的基础,它又为后续设计课程做了铺垫。另一方面,本课程占据整个室内设计专业体系的主导地位,其它课程的开设将以此为主体,为其服务。但目前,该课程在教学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2.1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有待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尚未建成。

高等职业院校应更加注重教师队伍教学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客观上要求“双师型”教师授课,教师既是工程师(或高级工程师) ,又是讲师(教授级教师) ;既能讲授系统理论课也能实际动手教实践课,传授实际技能。目前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尚未形成,具有正副高级职称的教师很少,课程负责人、骨干教师匮乏,教师的实践能力有待提高,教师进修、培训提高的渠道不畅,缺少培训计划等。因此培养“双师型”的教师,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师资队伍是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2.2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离。

《居住空间设计》是一门理实一体课程,通常在教学时, 教师通过口述或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先讲授居住空间室内设计原理方法、 设计流程, 以及风格定位、装饰材料特性等内容, 学生课上走马观花的看了一番, 听了一遍。真正进入到设计层面时,前面所学理论知识基本忘记或不解其应用, 导致理论教学成效只流于表面;实践教学通常是在讲解完设计原理后, 布置一套虚拟设计任务, 要求学生在课下或课后完成,作为实践教学这一模块内容如果没有理论知识为其支撑,学生在做设计时就会很盲目,无从下手。室内设计原理的运用和实际工作项目关系密切, 而我们的常规教学模式, 是不能彻底地适应实际运用的需求,这就形成了学生理论与实践脱离, 缺乏实战经验的情况。学生在完成居住空间设计项目时, 在设计过程中不知怎样联系所学知识, 更侧重于平面表现形式, 而忽视实际场景中的功能应用、具体的材料以及施工方式和各种空间尺寸数据等问题。这样的理论与实际脱离的教学模式,学生仅凭自我第一感受对待设计任务, 工作后, 需要较长时间的工作的磨合,才能了解设计细节的重要。

2.3电脑设计课程与《居住空间》课程的开设时机不为匹配。

《居住空间设计》课程在本专业第二学年(第三学期)开设,前导课程中已开设《Auto CAD》课程,而《3D smax》与居住空间设计课程都是在同一学期开设,但在本学期的《居住空间设计》课程中,要求学生用Auto CAD绘制平面、立面等方案图,因Auto CAD绘图软件是上学期所学,学校专业机房少,平时训练也较少所以导致学生使用CAD 绘图速度慢, 不能适应实际工作的需求。

3. 《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在教学上应坚持与建设行业和建筑装饰企业深度合作,组织学生参与建筑装饰工程项目的实践;选择建筑装饰施工典型项目,按照建筑装饰设计与施工过程对学生进行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等能力的综合训练;不断深化“项目带动、综合训练”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根据建筑装饰工程技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居住空间设计》课程应推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结合本专业的特点,采取“集中授课”、“现场教学”、“仿真模拟”等教学方法。

3.1实际工程项目导入教学。

《居住空间设计》课程尝试了采用“项目教学”将实际工程项目导入教学当中,把技能关键点与岗位相结合,采用任务驱动和现场教学、互动教学的方式,实现课程教学与市场需求相对接。(见图1)以项目导入,实施教学,改变以老师讲授为主,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情况, 增加师生交流, 时时掌握学生吸收知识的多少, 增加学生实践项目, 让学生明确设计流程,了解在实践工作中如何系统考虑问题, 提高设计工作能力, 使学生从被动获取知识, 转变到主动吸收经验,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得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得到综合锻炼。在项目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仅作为知识的传授者, 同时也担任着一个企业的老总或是一个项目设计的总负责人的角色。开拓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 专业实践知识、 项目管理能力等。而学生做项目设计人员, 通过构思、 设计、 绘制、 施工、 预算等等一系列实际项目流程, 了解室内设计的全过程, 让学生更适应社会需求。

3.2课堂教学穿插多种教学方法。

(1)集中授课教学法:对于专业课程中一些基本技能在短期内可以积累和提高的内容,采取集中授课的教学方法集中培训,使学生的认识和技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

(2)互动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指导,在课堂上进行双向交流,课下利用校内实训教学条件、网络手段实现交流和指导。课程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学生利用专业展室实行互评,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3)启发式教学:通过案例讲解等方式启发学生思维,学生设计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通过实际案例引入课堂,使学生扩大了专业视野。

(4)项目情景教学法:将实际工程项目导入教学中,使学生参与整个工程过程,认识和提高对于方案的设计能力,认识在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通过参观工程工地和优秀设计项目提高认知。

(5)行动导向教学:将实际工作任务导入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创设一种仿真工作实际的学习环境和气氛,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载体,组织和指导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行动中手、脑并用,做、学结合,身体力行获取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在《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我们尝试了上述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3.3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多元的技术手段。

(1)多媒体教学设备演示教学。

教学场所具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包括大型投影仪、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居住空间设计》课程上,教师可以通过投影和幻灯展示教学内容,提供图文并茂、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创造热情的相关资料和讯息。例如在住宅室内设计实训中,利用电子课件及《北京民居》等视频资料结合设计项目实训课题进行讲授与演示,帮助学生建立住宅设计的概念及风格等内容的直观印象。

(2)网络平台交流教学。

通过教学网站提供的丰富资源,学生可以将课上的学习延伸到课余时间,与教师进行课题交流与指导,并且也可以通过交流网站、博客、QQ、电子邮件、MSN等网络通讯工具与专、兼职教师交流讨论学习中的问题。

(3)校内外实验实训条件实践教学。

《居住空间设计》课程作为本专业的主要专业实践课程,表现为实践性强、针对性强、抽象性强等特性,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校内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室,建筑装饰设计构造实训室,建筑装饰材料陈列与检验室等,根据实训任务进行训练与交流,并利用校外实训基地资源,兼职教师结合实际设计工程项目进程进行指导。

(4)项目实训调研。

结合实训项目参观优秀案例进行参观调研使学生理解同类工程的平面功能组织、空间设计的手法、装饰材料的应用等来拓展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3.4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拓展校外实习基地。

设计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性强,在具体的实践教学环节上,应该采取项目教学、工作室教学、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等多种形式。根据教学需要应建立室内设计工作室、建筑装饰材料展示与检验实训室、建筑装饰构造实训室、模型制作实训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室、作品展室等实训室;在实践教学中,校外实习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这一互惠双赢的合作机制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深入生产实际、接受实践锻炼的实训机会,同时对于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 发展社会急需和具有前瞻性的专业, 避免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产生了积极影响。

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实训课;实现与企业无缝对接平台

[DOI]1013939/jcnkizgsc201643106

1引言

高职院校办学层面上的室内设计技术专业中有一门主干实训课程,它主要采取的方式和手段就是通过实“用”活“用”的原则,训练的有效性及创新模式始终贯穿于整个教与学的灵魂过程中,真正做到学校与行业及企业之间无缝衔接的过程。结合高职学生自身特点和未来的岗位需要,主要采用了以任务驱动和项目化为导向,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动脑的实际操作技能,加强培养学生的设计与创意能力。在我院艺术系每年举行的专职委论坛上都会听到这样的意见,就是现在毕业的高职院校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的学生,直接进入企业一线岗位担当角色时,为什么还需要磨合期,这种无缝对接的磨合期是否完全可以直接在W校中来完成呢?答案是完全可以的,那么完成这个磨合期的重量级实训课程体系,怎样来发挥它的主干课程应有作用呢?围绕着这门课程的专业设置,完全是一个循环系统性的过程,那么怎样来突出重点,发挥它的应有作用呢?课程设计是室内设计技术的龙头和灵魂,在市场需求旺盛,行业在市场机遇挑战、竞争和冲击面前,高职院校室内设计技术专业主干实训课怎么来适应当前的形势发展需要呢?要在构建一系列的实训课教学链接环节上,提高学生室内设计的实际动手能力,突出技能培养的有效性和创新性模式,使学生毕业后到行业一线可以直接竞争上岗工作,真正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

2重构真实的实训环境和实效的课程实施目标,建立企业化管理机制,打造区域资源共享平台

21从2010年起,我院高质量地建立了省属室内设计技术专业装饰施工工艺仿真实训基地一个

内部设有装饰材料展示、装饰工艺过程、室内灯光仿真环境、装饰施工工艺流程以及先进的仿真设计模拟实训工作室一个,可以满足计算机辅助设计类实训项目、模型制作实训项目、室内装饰设计项目、装饰施工与管理类实训需要。建有校外重点实训基地多个,主要与国内十大装饰品牌企业苏州金螳螂装饰有限公司联合招生办班,真正实施“工学交替、项目导向、能力递进”的实训模式,实现了企业化管理及运作机制,深化和丰富了这门实训课的内涵结构,实现“教、学、做”,“工学循环、学训同步”的一体化模式。本课程理论教学由专任教师完成,项目群实训由模拟设计工作室和实训基地负责完成,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安排企业技术人员指导实施,并负责管理和考核。一个班分成若干小组,轮换到各个工地具体理解从设计到施工的各环节的流程,回来后,根据项目主体和行业标准做方案,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来做主题项目,加强了学生的实际能力训练,在模拟实训工作室注重师生设计思维的互动效应,创造浓郁的职场气氛。实行“以考促训,以赛促教”。建设完成实训课系列教材体系建设,做到内容先进、特色鲜明、结构合理、专业配套、实现教学资源多方共享,保证本专业与行业互动的效益。

22以内外网络为平台,建立起实训项目资源积累与分享互动系统

①将企业完成的优质项目从概念、深化、完成设计过程至施工流程的整个资料动态呈现在公司内网上。②将企业较好项目中的施工细节步骤,关键节点分成阶段拍成微视频来进行解释与注解。③项目中的消防、电器、暖通等安全常识需要了解。④教师把行业动态、资料、实训课件、计划、学业评价、考核标准等内容进行综合汇编。⑤项目实训课完成后工作过程的成绩评定都实时地进入系统让学生可以进行分享。

23围绕实训课程循环体系中职业岗位的目标与方向

本专业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良好的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具有终身学习理念和本专业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具有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在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领域、装潢与装饰艺术设计和现场施工管理等第一线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学习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24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基本技能及知识结构与基本要求

牢固确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理想和坚定信念。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具有终身学习理念,具有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和良好的人文艺术修养。掌握基本的礼仪规范,具备较好的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和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①掌握室内设计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室内空间设计和效果图制作。②掌握室内设计所必备的材料工艺知识。③掌握室内设计制作的专业知识。特别是CAD操作员、3DMAX绘图员的职业标准,都需要在实训课上来进行完成统一,实现职业资格等级与社会衔接过程。施工现场管理等工作的要求印成手册分发给每一位学生。

3“看、引、练、悟、用”五位一体对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实训课程体系构建引领作用

(1)时代对室内设计的发展的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发展和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都在与时俱进,室内装修成为了消费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随着国外先进的设计理念的室内设计风格的交相互融,加上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秉承中华传统,兼容世界潮流,体现地方特色,已成为了当今的主流。室内设计在当今社会的发展和更新非常之快,要处理好设计与人、周围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还需要关注科学进步对现代室内设计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所以它又是一门交叉多学科的综合运用学科性专业。在室内设计技术实训课上怎么样教会学生们快速思维、多向思维、创意思维的模式呢?确实需要有一种创新意识。城市是多元化及文明的高度集中之地,因此设计也必定是多元化的,它可以在城市文化各层面生存、发展与施展,去表现多种层面的主题,多种层面的完美。这其中有民族的,有现代风格的,也有古典与新古典的,还有运用大量新型材料表达各种思潮的前卫设计及后现代、高技派的设计流派。室内设计是以人为本的设计艺术,也是一种境界,只有真正了解了人的性质,才能抓住设计的真正意义。现代室内设计的理念为:回归自然化、整体艺术化、高度现代化、高度民族化、个性化、服务方便化、高技术高情感化、节能高度化等。

(2)引导学生强化实训中的技能训练、重视设计思维、创意能力的培养程度。在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实训课教学中,学生是整个教学的主体,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展开形式,强调学生要亲身经历,积极参与到各类项目中去,从模拟项目到实际项目之中去,以“模拟、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项目活动贯穿于实训课的过程之中,学生的自我知识完善和今后的发展是整个实训课的目的,如何更好地达到这个目的,则是室内设计实训课的重点。在整个课程中,创意是其灵魂、创意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社会发展水平的体现,尤其在创意时代,更加崇扬创新精神,结合各种案例激发和培养学生养成创意的方法习惯,同时开拓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过程,激发学生创造能力培养,从一点一滴关注平时的生活开始,养成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良好习T,结合该课多样化的互动教学模式,丰富“内在图式”的蕴藏等各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意潜能,养成学生有自我思维的学习习惯。以教师为主体的讲解、示范,然后学生操作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培养当前一线的高技能人才的需要。需要项目切入、案例导向、模拟构建、教学为主、强化技能、注重创意设计、学以致用的方法,真正做到与行业企业无缝对接的创新模式。所以我们更强调以室内设计实际工程项目为核心,按照工程逻辑来建构实训内容。由于这门课程实践性强,整个课堂始终围绕着教与学“互动”的特点来激发学生对实训课的学习兴趣。

(3)练就技能的熟练精度,实现“学校人”与“企业人”无缝对接的管理机制。在实训环节上,实现将内容真正转变成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能力,使学生在该课程中,能独立完成一项相关的模拟项目工作任务,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实训对象的真实工作岗位路径,通过亲身仿真的职业岗位环境,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岗位工作的全过程,按“学习型教学工厂”的理念,让学生切实体验到企业完成工作任务过程,学生进入了企业职员角色。企业和职场环境,学生和教师均按企业的室内设计的标准、质量、规范开展工作,使学生在职业素质的养成上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实训效果。训练过程就是企业员工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考察学生是否具有触类旁通的想象能力,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在全面能力的养成上成为了评价的主要对象。最后由老师和企业设计师对学生成绩做客观评价,下工地表现20%,个人设计创意占30%,制图规范占20%,出图效果占30%的评定方式。

(4)室内设计空间环境中确实涵盖了交叉多学科相互联系的一个有机的整体。室内设计空间涉及消防、灯光、软装、家具、土建、冷暖通风等多领域,以及景观生态学、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艺术美学等多学科的相互联系交叉的一个空间整体。以室内设计技术实训为前提、以室内空间学科形态联系融合为载体、以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主体、以室内设计技术全方位去理解为策略、为学生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为主导,以宽泛的专业实训为特色,鼓励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用综合的观念和思维方式来贯穿于整个实训过程。在这门实训课程中始终贯穿了 “专业课程”和“综合课程”两个课程群,采取了延伸融合、交叉渗透、学科换位思考三部分的训练内容,在高职教育教学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在教学资源配置方式和教学条件组合形式中循序渐进,从而真正实现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多样化的室内设计技术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徐新玉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监控与考核评价体系研究[J].职教论坛,2011,7(2):33-35

篇5

关键词:室内设计;沟通能力;教育方式

沟通,可以解释为它是人们进行思想或情况交流,以取得彼此的了解、信任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这里沟通也可以称为信息交流,即指发讯者把信息也包括发讯者的思想、知识、观念、想法等在内按服可以理解的方式传递给收讯者,达到相互了解和协调一致的效果,以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沟通是当代职业人能力的重要体现之一,拥有良好的共同能力,不仅能够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成为顺畅、明确,有效提升工作效率,还能够在交流的同时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个人的发展积累良好的人际资源。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具备团队合作精神,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要很好地与客户交流,因而获得沟通能力显得极为重要。

一、室内设计专业学生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1.未来职业的需要

适合设计专业的学生,未来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不可避免的就是与客户、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有效、高效的沟通,能够使其在面对以后的工作时获得准确的信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使得自身工作的开展更为顺畅、快捷。而在公司内部,合理的沟通能够使得室内设计专业毕业生与同事之间实现亲密、和谐的关系,有助于建立起有效、高效的合作关系,同时实现彼此在价值观等方面的统一,有助于集体工作的完成。而通过沟通建立其与同事、上级之间融洽的关系,能够使彼此之间的了解加深,从而降低工作中可能存在的摩擦、误会,使工作中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得到有效避免。沟通合理、高效、适宜,对于室内设计专业学生满足客户需求,实现自身在工作中的流畅,有效融入集体,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沟通是人与生俱来的需求,沟通能力的培养,也是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具备的基本能力。在学校期间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使得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更加顺畅,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能够很明确地为教师所知,从而获得教师更好的指点。同时善于沟通、乐于沟通的学生,能够和身边同专业的同学、不同专业的校友之间形成较为和谐、紧密的联系,而这些资源在其走出校门之后都将会成为不可多得的资源,能够为学生终身受用。而从长远来看,具备很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使学生在遇事之时更加冷静、淡定,表明自己的态度与想法,因而可以积极、高效地处理问题,减少麻烦。沟通的魅力,可以使学生的人生之路更加平坦、顺畅,因而沟通能力的培养也是室内设计专业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

二、室内设计专业学生沟通能力培养中出现的问题

1.学生自身对于沟通能力忽视

当代的室内设计教育教学,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技术教学、知识教授这两个层面上,重视的是对于学生技能、技术的培养,而忽略了沟通能力培养这一重要的“软实力”培养。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程评价,对于沟通能力的考核是没有的,教师不会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因此学生对于沟通能力的重视程度也很低。在室内设计课堂和课下,学生的主要工作就是埋头看图纸、做设计图,很少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即使在合作的作业中,学生也多按照自己的个性随意地进行发言,缺乏对沟通的重视和技巧的自我培养。

2.缺乏沟通能力培养的有效环境

沟通能力的培养需要有效的环境,然而当代室内设计教学却没有为学生提供这样适宜的环境。在课堂上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在“一言堂”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并不需要进行沟通与交流;而在课下,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时不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互动,而集体作业、集体合作的缺失,也使得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缺乏必须的环境。目前大学生针对专业进行的交流主要还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因而课堂教学对于沟通培养引导的缺失,导致学生失去了进行沟通的有效环境,自身沟通能力培养举步维艰。

3.沟通能力培养缺乏职业导向

部分学校在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中缺失涉及一些沟通能力培养的教学,然而这种教学却是泛泛的,缺乏职业针对性的。这些课程可能会教授学生如何去进行与家人、朋友、同学的沟通,然而与室内设计职业方面沟通的教育,却几乎没有涉及。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着实获得一定的基本沟通技巧,然而这些技巧对于自身的职业帮助却并不大。室内专业学生如何与客户进行信息的采集,如何应对顾客不满的投诉,如何应对上级的要求等方面的沟通能力,许多学生尚且不具备。

三、室内设计专业学生沟通能力教育方式分析

1.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培养沟通能力

自主认同、积极参与,是培养各项能力的关键所在,也是培养室内设计专业沟通能力教育的关键所在。激发学生自主培养沟通能力,需要多种方式的结合。

一方面学校要采取多重方式,让学生知晓沟通能力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对于沟通能力的培养具备基础认识。

实现这一目的,专业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于沟通能力培养重要性的宣讲,使得学生提升对于这一教育重要性的感受。同时院系、专业的相关教师可以邀请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回到课堂中,就“沟通的重要性”这一课题与学生闲话家常,通过对于自身职业故事、沟通误会等实例的讲述,使得学生真正理解沟通能力对于本专业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形成深刻的感性认识。

另一方面学生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一些实践活动,亲身感受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重要性。

这种实践可以融入学生的集体活动、团体合作当中,通过为集体制定目标、分工协作来促使学生进行沟通,从沟通的各种模式、情况中感受有效沟通、无效沟通、不当沟通等沟通方式的成效。这种实践也可以通过纠错的方式来进行,可以通过模拟各种沟通场景,用错误的沟通方式进行对话,展示沟通方式方法错误带来的严重后果,使学生提升对沟通能力重视程度。

2.创设沟通能力培养的环境与渠道

沟通需要环境与渠道,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多数时间处于个人单打独斗的学习状态中,不具备实现沟通的基本条件,如若学生自身比较内向,那么沟通能力的培养就更是难上加难。学校、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沟通能力培养的环境与渠道,使学生参与到社交、集体活动当中,使沟通、交流成为常态,使学生在实践中自主获得沟通技巧与沟通能力。

一方面从大环境来看,学校需要为学生提供多方位的社交渠道,通过各种打破专业限制的活动的开展,为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交往开辟新的渠道与通路。

目前,在学校中很多活动是按照级别、专业进行分组的,这些规定需要被打破。如在选课方面一些不属于专业核心的课程,尤其是公共课和公选课,要鼓励学生跨级别、跨专业进行选择;在活动的开展方面,一是要增加活动数量,二是要大开方便之门,破除专业限制。这样室内设计专业学生才有多种沟通渠道以进行沟通实践。

另一方面从专业教学来看,需要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沟通环境。

在课堂教学方面,要扭转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更多的在课堂上发言、主导,锻炼学生的胆量;要改变教学方式,变学生单个学习为团队学习、小组学习,通过团队任务、团队作业的完成来激发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内部的交往、交流;在课程考评方面,除了专业技能之外,也需要将个人口才、沟通能力等纳入考评范围之内,实现有效的激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专业学习方面获得有效的沟通培养渠道。

3.以职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需要彰显专业特色,否则就很难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的,则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化的培养,彰显室内设计专业的专业特性,着重解决专业发展过程中、职业从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沟通交流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有条件的院系,可以以讲座、课程的形式,专门针对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在沟通方面的诉求进行教材编写,讲授课程,有针对性地解决该专业学生在沟通交流方面可能会存在的问题,通过各个击破,实现问题的有效、快速解决。

另一方面如果学校、院系没有这样的资源,那么就需要提倡专业教师在专业课程教授的同时,结合自身的从业经验或者间接经验,对于本课程中可能出现的误会、问题进行整理和分析,对于心理学、沟通技巧等方面都要有所涉及,如此教授给学生,让学生避免今后在工作中出现类似的问题。以职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能够使得学生以更好的面貌、更为自信的心态、更加职业的态度进入工作当中,同时使得自身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加少犯错误,使得自身的设计师之路更加顺畅、平坦。

总之,沟通能力是影响一个人一生发展的重要能力,对于室内设计专业学生来说,这不仅影响到其在专业学习方面的成效,更影响到其在今后工作中自身的发展和个人的晋升,也影响到其生活质量与未来的发展。然而从现状来看,我国室内设计专业对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还是不足的,学生无法获得相应的环境,对沟通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也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学生需要对沟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达成共识,明确室内设计专业未来职业方面沟通的必须要性与具体方向,然后按照确定的目标进行有效的沟通能力的培养。未来的室内设计这一职业的服务性将更为凸显,毕业生唯有在沟通能力方面有所提升,才能应对这一职业逐步发展的需求,在实现自身职业发展的同时,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翟明坤,杨静.高校课堂培养学生沟通能力探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

[2]张尔升.大学生沟通能力培养教育探索[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

篇6

关键词:室内设计;人物角色法;用户导向;样板房

一、“人物角色法”在室内设计中的构建

1.“人物角色法”的引入

“人物角色法”是由Copper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人物角色是针对目标群体真实特征的勾勒,每个人物角色都代表一群真实的用户。基于用户研究的数据创建虚拟的典型人物角色模型,可以更好地反映真实用户群的特征、目标和行为,并进一步满足特定人群的需要,实现人本化的服务设计。

2.“人物角色法”在室内设计中构建的依据与创新点

(1)“人物角色法”在室内设计中构建的创新点按照传统的方式,“人物角色法”通常由一个形象生动的典型人物来完成。但是,笔者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模型,即典型“家庭角色”。之所以采用家庭角色而非个人角色,主要基于两个原因:其一,居住空间是家庭的共有空间,基于家庭角色群的创建才能具有代表性,基于家庭角色的设计才能更加贴近真实的使用情景;其二,家庭角色的建立基于共性生活方式,易于设计分析时提炼与归纳。(2)“人物角色法”在室内设计中构建的依据家庭结构的不同使不同家庭对住宅空间有不同的要求,人们由于职业、年龄、文化修养、生活情趣、受教育程度不同,对空间的要求也有差异。我国城镇家庭的居住行为模式分类主要有三种:其一,工作学习型,即在事业上有所发展,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工作,在家办公的自由职业者与重视子女教育并有业余学习的家庭居住行为模式。这种家庭多为知识阶层和年龄为中、青年的家庭。他们对卧室的要求不高,但必须有安静的学习和工作空间。其二,生活休养型,即一般生活或以娱乐休养为主的家庭,年龄多为中、老年人或处于过渡期的青年夫妇。他们要求有供家人团聚的公共活动空间和较大的公共活动空间。其三,社交活动型,即主要生活行为是会客交友,主要活动是与客人交谈、娱乐,因此需要大的活动空间和会客空间,以中年干部、文艺工作者、企业家为主。他们对住房的要求,除起居室外,还应有一定面积的独立会客厅,厨房要大,以满足家庭宴会的需要。

二、“人物角色法”在居室样板房室内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与价值性

1.可行性

样板房设计不同于普通住宅设计,普通的住宅是为某一个体服务,为了满足家庭生活的需求;而样板房是针对某个特定的客户群体,为市场而设计的。因此,基于特定人群需要的“人物角色法”适用于针对特定目标客户家庭群体的样板房的设计。

2.价值性

传统室内设计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的设计作品流于造型要素的变化,而忽略了创意过程的训练,从而使设计的内容显得空洞。(1)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国内一些院校的室内设计教育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此类课程可以通过情景化教学方式,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2)建立人与设计之间的需求分析过程以往的教学只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居室设计原理、设计程序和人体工学分析,而忽略了作为设计出发点的人的需求,导致设计单一化,偏离了设计目标。设计师通过应用“人物角色法”,可以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对人物需求和设计关系的把握能力,建立人与设计之间的联系性,使学生能在“以市场为主导,消费人群为设计最终目标”的设计理念下,完成居室空间室内设计。基于以上的分析,本课题以家居空间样板房为设计载体,以“人物角色法”为设计工具,可以让学生明确人物需求提炼方法,进而完成室内空间设计,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三、“人物角色法”在家居样板房室内设计中的流程与方法

“人物角色法”在居室空间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前期调查

前期调查是指对楼盘的地理位置、定位、风格、户型以及潜在购买人群进行调查。调查方法主要为实地勘察与测量、访谈及问卷调查。

2.角色创建

角色创建主要分为收集用户信息、整理分类、细分用户群、建立角色和展示角色等步骤。针对潜在客户发放调查问卷,验证用户购买能力、需求状况和期待等内容。先对问卷调查和行为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用户群细分作相应的调整,并分类建立数类“典型家庭角色”。对典型用户进行行为观察,以图片的形式记录其相关行为特征,展示角色。概括某一特定的用户群并将其作为设计的焦点与出发点。对角色的定义应包括姓名、工作、爱好、生活形态、形象、消费观、价值观等内容。

3.需求分析与提炼

对每一个家庭角色采用头脑风暴法或思维导图法创建人物角色目标动机或行为与潜在功能需求的对应列表,再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角色以及功能需求的优先级进行排序,最终得到带有需求定义的角色模板。设计师即可以此模板为引导展开一系列设计工作。

4.概念定位

概念定位包括户型规划和风格定位。在进行了前阶段的需求点提炼与分析之后,设计者会产生若干构思和想法,而且这些思维都源于设计客体的感性思维,设计师可遵循综合、抽象、概括与归纳的思维方法将这些想法分类找出,确定设计主题、功能定位和形象定位,为设计作出指引。

四、应用实例分析

1.前期调查

本课题采用福州“天泽江鼎”的住宅户型作为设计对象。首先对楼盘及室内空间进行实地考察,测量、绘图,并调研楼盘风格与定位信息。第一,项目背景。“天泽江鼎”项目位于都市次核心生活圈;坐享双水岸:南瞰乌龙江、北望流花溪;项目交通路网四通八达,紧邻浦上大道、金山大道两条城市主干道。第二,户型信息。总建筑面积:161㎡,得房率约为85%。格局:三室两厅两卫。优点:空间方正,动静分离,客厅与餐厅一脉贯通,主卧俯瞰江景。缺点:生活阳台过于狭长,次阳台采光略显不足,厨房和餐厅的采光通风亦不佳,整个交通动线略长。第三,业主信息采集。70%潜在业主购置为非首套房;30%潜在业主购置为首套房。

2.角色定位

首先,根据前期调研,以家庭类型为划分依据,根据楼盘的定位和购买人群分析,本课题最终选定以两种家庭类型作为本次样板房的设计对象,即“工作学习型”与“生活休养型”。其次,对选定家庭类型角色群的年龄、职业、生活习惯、性格特点等进行分析与调研,提炼、归纳出具有典型性的“家庭角色”,细化家庭角色的具体生活信息与个人信息。

3.角色创建与需求提炼

家庭角色一是工作学习型。家庭成员林先生,年龄**岁,职业为公司经理,性格严谨、儒雅,爱好是看书、运动。家庭成员陈女士,年龄**岁,职业为银行职员,性格阳光、温和,爱好是阅读、购物。需求点是男主人希望空间宽敞明亮,简单而又不失雅致、温馨,喜欢有独立书房用于工作、学习;女主人要求空间分布合理,实用性强;有适合小孩的活动空间以及放置钢琴的空间。家庭角色二是生活休养型。家庭成员陈先生,年龄**岁,退休公务员,性格随和、稳重,爱好是书法、绿植。家庭成员阮女士,年龄**岁,退休医生,性格乐观、有爱心,爱好是小动物、美食。需求点是男主人喜欢中式风格,简单而又不失大气,喜欢琴、棋、书、画,喜欢绿植;女主人年龄高,需要人帮扶家务或照顾,子女定期回来。4.概念定位家庭角色一是工作学习型,设计主题为“尚品居”,风格定位为现代北欧风格,设计元素包括简约、温馨、通透。户型规划为:3房——主卧、次卧、书房(客房),3厅——客厅、餐厅、文娱活动厅,2卫——主卫、次卫,配套——阳台、储物间。家庭角色二是生活休养型,设计主题为“闲雅居”,风格定位为新中式雅致风格,设计元素包括中式、人文、雅致、稳重、尊贵,户型规划为:4房——主卧、次卧、保姆房、书房,2厅——客厅、餐厅,2卫——主卫、次卫,配套——阳台、储物间。结语在家居空间室内设计课程中引入“人物角色法”,旨在让学生在初次接触室内设计的课题时,能建立人的需求与设计元素的关系,为以后的设计提供依据。在课程中使用“人物角色法”,虽然属于虚拟项目,但在训练学生对人物需求的把握方面具有很好的作用。“人物角色法”不仅可以帮助设计人员在概念设计阶段找出用户的潜在需求,制订具体的设计方向,在之后的设计活动中,同样可以通过人物角色评判最终的设计是否切实满足角色的需求,而不至于偏离设计目标,让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做到设计有依据、评价有标准。

参考文献:

[1](美)恰安,(美)沃格尔.创造突破性产品——从产品策略到项目定案的创新.辛向阳,潘龙,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郑曙阳.室内设计资料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篇7

以“赛”促教,鼓励并组织学生参加多层次专业竞赛并多次获得奖项。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方案设计能力和设计表达能力很有帮助。如2007级杨文凯等七位同学参加了“CIID2009年江苏省青年学生室内设计竞赛”,作品全部入选展览,这个比赛,全国很多艺术类高校都组织学生参加,从2008年起,这个比赛已经纳入室内设计专项课程设计的常规必做内容;2008级徐静等同学5件作品入选2010(第九届)南京国际车展“大学生汽车外观设计大赛”;2008级李斌和2009级刘长安分获2009年和2011年两届全国ITAT技能大赛分获一、二等奖,多名学生获优秀奖。以“项目”促教,有效地提高学生正确绘制施工图和效果图的能力。室内设计原理、居住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等相关课程中的课题大部分来自公司的真实项目。基于时间关系,或者“真题再做”,或者跟着公司完成项目的一部分任务。学生在二年级学完室内设计原理课程后,基本都学会了方案设计、方案表现、CAD、效果图绘制等。其后,老师会推荐其中比较优秀的学生参与完成一些公司项目。如2006级两个班参加南京富海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资源实验室”装修施工图的绘制;2007级邵玉等参加南京视创装饰设计制作有限公司的济南媒介生物科普展前厅效果图绘制;2008级两个班参与江苏广电网络汉中门旗舰店平面设计方案的设计;2009级陈倩等为广东星艺装饰集团苏商集团项目绘制施工图、客房效果图等。

在当下的设计市场中,很多项目往往由一个设计团队共同完成。在室内设计课程教学中,将3至5名学生组成设计小组,学生可自由组合,也可由教师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搭配组合,共同完成一套大作业或设计项目,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承担相应部分,同学间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这样的教学实践,可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如:我系2010年的《民国文化老城景观改造——以“津浦铁路浦口火车站”地区》团队和2011年的《秦淮文化的旅游开发——以夫子庙街区为例》团队分别获得了江苏省教育厅优秀毕业设计团队奖。这和我们平时对学生设计团队的训练培养是分不开的。该课程考核方式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需要进行了改革,变传统的考核方式为多层次考核评价方式,重视实践能力考核,注重职业能力培养。开放性考核方式,即理论考核与实践能力考核相结合,笔试、口试、操作相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不以一张卷子定输赢。项目化考核方式,即以项目过程化考核与作品效果考核相结合,以项目具体要求为考核标准。工作规范考核方式,即知识技能考核与工作态度考核相结合,注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表现的考核。形式多样考核办法,即以考证通过与技能竞赛获奖相结合,采用多种渠道认定学生课程成绩。三位一体考核方式,即校内老师评价与企业、社会评价相结合,学生之间自评、互评相结合,多重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

2010年6月,学院立项了一批省级质量工程培育项目,室内设计课程和《室内设计》教材名列其中,通过一年多的努力,教材已经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并被下学期室内设计课程使用、另外还被焦作大学等三家院校征订使用。这本教材囊括了室内设计原理、居住空间、商业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等内容。这是一本校企合作的教材,参与单位为南京视创装饰设计制作有限公司、南京金鸿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南京星艺装饰集团分公司、南京澳华装潢工程有限公司等。参与企业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和设计师访谈内容,其中有3位设计师为我院往届优秀毕业生。对于学生来讲,可以从书本上直接了解到公司所需,为学生更加有兴趣地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帮助。这本书介于我院多届环艺专业和建装专业学生的平台而生,是一本知晓该两个专业学生需求的室内设计教材。

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高职教育的实践性本质,要求教师具备职业背景和掌握职业技能,理解并把握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同时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提高教学设计、教学改革和科研能力。几年来,课程组坚持从企业引进和在职培养相结合的原则,逐步建立起一支以高级职称教师为带头人,中青年教师为骨干,“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专业教师队伍,其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60%。2011年8月,课程组教师全部取得室内设计考评员资格。近三年,教师发表本专业论文28篇,并在全国、省级各类专业比赛中获奖16项;立项与课程有关的各级科研课题10项。8.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实施室内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基础和保证。我们通过走访数家高职院校,经过五轮的方案设计,投入百万元建成了艺术设计与建筑工程实训基地。学生可以在其中边看材料、边看结构、边上课、边理解、边画图;还可以动手操作,体验实际设计空间中的家具、陈设等物件的摆放;还可在灯光实验室感受不同的照明设计。同时,学院与南京红牛装饰工程公司、南京澳华装潢工程有限公司、阿尔泰克(南京)建筑设计规划咨询有限公司等多家签订协议,为学生开设室内设计实际项目讲座或现场讲解。学院还与南京九正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江苏盛名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签约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顶岗实习、培养职业技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通过校企合作多种渠道推进室内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逐步建立起基于校企合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颇具特色的项目化教学的室内设计课程体系,成效显著:

1.室内设计课程2009年通过学院重点课程验收,并被评为优秀课程;2.修订后的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已经被运用于2010、2011级学生;3.引用大量校外实训基地公司的案例,完成《室内设计》教材编写并被征订使用;4.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被教师的9项各级课题及23篇论文中运用;5.2011年12月,环艺和建装学生苏晴等15位同学为学院绘制部分教学楼及公寓楼CAD图纸;6.2010年5月,接受江苏盛名实业有限公司的项目委托,084501班和084301班全体同学参与某办公空间的设计;7.2010年4月,084301班和084501班全体同学参与江苏广电网络汉中门旗舰店平面设计方案工作;8.2010年4月,084302班和084303班全体同学参加了南京市博爱庇护工场改造设计项目,刘鹏等16位同学获得了最佳设计奖,学院获得优秀组织奖;9.2009年8月,084302班陈倩等3位同学利用暑假参加广东星艺装饰集团分公司新世界花园项目的设计施工图绘制工作;10.2009年5月,074302级邵玉等5位同学参加南京视创装饰设计制作有限公司“济南媒介生物科普展前厅”效果图绘制;11.2009年3月,064302班董成燕等3位同学参加了广东星艺装饰集团“苏商集团”施工图、客房效果图的绘制;12.2008年4月,064303班邓一方等参加南京富海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资源实验室”装修施工图的绘制。

在教学中以设计项目为导向,以设计过程为路径,以设计内容为理论知识节点,以项目实践运用为驱动,在设计任务完成过程中用实践反证理论,并以小组为单位运行“项目—实训—理论—项目”的课程教学方法。这是本课程探索、改革、创新的基本思路和基本实践。其创新点具体表现在:

1.惠及多门课程,带动教师团队建设。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基本上都是一些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一特点决定了项目教学必须注重教学过程中的理论性与实操性、创新性的结合,必须注重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与联动。而室内设计、3dsmax、AutoCAD、flas制作、Photoshop平面制作、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家具设计、项目管理、装饰材料与构造、装饰工程定额预决算、市场营销等课程在一个室内设计项目中均能够得到体现,因此,室内设计课程的项目教学改革涉及多门课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必然带动其他课程实行改革联动;同时,课程改革实施过程,需要多名教师共同承担和引导项目的实施,改变了传统的一门课只有一名教师的情况,带动了教师团队的建设。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兴趣是学生全身心投入项目制作的前提,在实施项目之前必须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在让学生设计之前,可以先展示一些优秀作品引导和启发学生。在项目实施之后,注意项目的梯度,即项目难度逐步增大,让学生由简入繁,由浅入深。

3.项目展示。可以尽一切可能,通过多种方法和渠道展示作品,例如校内橱窗展示、艺术节展览、校内小挂件拍卖、向其他师生赠送作品等,以达到宣传项目教学的目的;还可以向社会、相关企业或中小学学生进行项目作品展示;选择优秀作品作为小礼品赠与来访领导和同仁,宣传学校和项目教学法。这是对学生成绩的肯定,是对学生最好的成功教育,是对学生兴趣的最好的激发和鼓励,也是项目教学得以延续和发展保障。

4.坚持多样化评价原则。学习活动由学生、教师、企业技术专家及学生小组共同完成,让学生参与进来,提高他们的兴趣。学习评价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变化和团队合作情况,坚持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篇8

行业情况

3D室内效果图能够最直观的、生动的表达设计意图,以最直接的方式传达给观者,可以很方便的进行各种各样的交流。现在形成了一个错误的观念:“要让我看你的设计,那就等于是看效果图,没有效果图,就说明没有设计”。3D室内效果图作为设计师推敲设计和客户沟通的工具是无可替代的,随着社会整体素质和人们审美情趣的提高,3D室内效果图会恢复到它本来的作用,并参与到室内设计的整个过程。成为“辅助设计工具”,而它作为“投标利器和汇报工具”的职能会慢慢弱化,恢复它的本来面目。

从“画”的表现来看,如果不从其它绘画艺术中获取营养与启示,将会变得枯涩苍白。但是把3 D室内效果图放在辅助设计范畴里来考虑,它的前景则会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无论是效果图、动画还是将来的虚拟现实,都将会是设计交流的基本规则:空间、体量、光影、色彩、氛围等唤起设计师和客户富有的想象力。与此同时,对3D室内效果图从时间上和完成水平上将提出更高的要求。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学校教学和装修公司在制作3D室内效果图,大部分在用3DS MAX这个软件,3DS MAX在使用过程中的命令复杂、操作过程烦琐。老师课上讲解的步骤,学生课堂上听懂了,课后就忘了,操作步骤多记不住。刚开始学生还有兴趣学习,可是随着学习的难度逐渐加大,很多的学生望而生畏,只有小部分的学生在坚持学习,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能做出完整3D室内效果图的学生并不多。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最大程度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正是本次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意义所在。在教学中主要有三个问题要解决,第一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程教学的效率,能够让学生都能掌握;第二怎样更好的参与到室内设计和其他课程的设计过程中,能够起到辅助设计的作用;第三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结合专业方向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3DS MAX的内容复杂,这就要求学生要有一个适应、理解、消化和经验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有足够量的累积和时间保障,最少需要1年以上的时间来学习。所以针对专业方向,合理、科学设置教学内容,并保证学习内容环环相扣,最大限度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使学生能够掌握本课程,将是本次教学改革要核心解决的问题。

1.教学主体软件的变化

Sketchup(草图大师)是一套直接面向设计方案创作过程的设计工具,其创作过程不仅能够充分表达设计师的思想,而且完全满足与客户即时交流的需要,它使得设计师可以直接在电脑上进行十分直观的构思,是三维建筑设计方案创作的优秀工具。适用范围广阔,可以应用在建筑、规划、园林、景观、室内以及工业设计等领域。

目前作为教学的主体软件,替代了3DS MAX,同时用Sketchup结合Vray渲染器也能制作渲染出与3DS MAX一样的效果图。学生原来用3DS MAX做墙体、门窗、墙面造型、吊顶等主体结构的模型时,要用到编辑样条线、挤出、编辑多边形等修改命令,操作步骤繁琐,而Sketchup只要设计师按照CAD图纸画好结构线,使用推拉功能,就可以把一个CAD图纸非常方便的生成三维建模,无需进行复杂的三维建模,操作命令简单快捷,学生发现原来效果图制作其实很简单。在很短的时间就能学会,学习兴趣也就越来越大,教学效果比原来用3DS MAX效果要好。

2.教学目标的定位

由于使用软件的改变,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也要相应的调整。

结合从教经验和室内设计行业的实际工作特点,以“准确”和“有效”为标准原则,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地针对性改革。

所谓“准确”,指教学目标要有针对性,室内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把学生作为未来的室内设计师来培养的,本课程是作为辅助设计工具。把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分成三个教学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包括建模和简单的材质,这部分的内容用比较容易,学生很快就能学会,主要的作用是能快速的表现自己的设计意图,操作过程与设计师手绘构思草图的过程很相似;结合Sketchup适用范围广阔、快速、准确的特点,其他相关课程的练习,都可以用它来表现。其目的是要学生更多的直接面向设计方案的创作,更好的专注于设计本身了。第二阶段,以3D室内效果图表现为主,结合Vray渲染器来制作效果图,主要学习的Vray的材质、灯光、渲染、后期部分,这部分是本阶段的主要内容。通过这样调整,与后续的核心专业设计课程,如住宅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等更好的衔接,避免本课程理论和专业课程严重脱节。第三阶段,在学生掌握了效果图制作后,采用项目式教学。将实际工程项目带入课堂,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际设计工作环境,设计真项目,采用实际工程图纸进行设计表现训练,按照模块化实践操作,学生分成建模、材质、灯光、渲染、后期几个小组,学生小组采用轮换制,参与工程制图和表现图绘制工作。

3.教学内容的调整

所谓“有效”,指在有限的课时内,避免“贪多求全”,坚决不涉及与专业应用无关或相去甚远的内容,学生能够独立、顺利完成专业课题设计的效果图表现。教师讲述的实例要与专业实践环节高度贴近的内容,每个实例都是包含一套完整的CAD图纸和最后施工完成的实景照片,实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安排。由于学生并不能预知CAD图纸转换成效果图将是怎样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事先把完工的实景照片给学生看,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不是被动的看老师把效果做完,而是有了先入为主的影响后,知道老师操作的每一步的作用和效果。教师不仅是在讲述效果图的制作,还根据CAD图纸和实景照片,讲述材料搭配、创意设计、施工工艺等相关的知识,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思路清晰和概念清晰,再通过实例临摹,使学生能够完成整个空间的表达与制作。学生在制作效果图的时候,还了解CAD图纸、效果图、实景照片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更好的巩固所学的相关知识。因为使用Sketchup来建模,可以做到快速准确,就直接进入到场景建模阶段的内容,进行大量的实例临摹练习,改革后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这几方面,第一部分内容为场景建模(卧室、餐厅、客厅场景);第二部分内容为贴图与摄像机设置;第三部分内容为Vray渲染器的使用(材质属性、灯光、渲染);第四分内容为实例临摹(卧室灯光效果、餐厅日光效果、客厅日光效果、客厅灯光效果);第五部分内容为项目实例练习。

项目式教学

高职教育的本质主要在于其职业性和实践性,同时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从市场需求和职业岗位出发,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特色,以任务项目方式进行,从能力训练入手,进行模块式教学。

本课程结合实际设计工程实例,强化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际设计工作,减少从理论知识到设计实践的阶段性差异,采用实际工程图纸进行设计表现训练。把学生分成建模、材质、灯光、渲染、后期几个小组,学生小组采用轮换制,参与工程制图和效果图制作,加强设计软件操作能力和实践技术的学习。学生之间互相影响、互相讨论,形成团队合作的意识。贴近实际职业岗位的训练,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更好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手实践能力。真实情景化的“项目式教学”法,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灌输为主、课堂教学为主、技能传授为主的方式,通过项目的运作引导学生如何思考、如何创造、如何运用、如何动手、如何与人合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任务、要求,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形成“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良性循环,实现了以知识为本向以学生为本的转变。

改革的成效

1.本课程的知识点和专业运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够较好地完成本课程大纲要求的教学任务与教学要求。

2.教学主体软件的更换,缩短了制作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篇9

在课堂中引入传统文化的知识点是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举措。如在室内设计课程中,重点为学生介绍中国古代室内设计的特点、特色、纹饰、图案等,以及中式家具的分类、名称和用途。中国室内设计的思维方式和西方的设计理念完全不同,它根植于儒家传统文化的土壤中,体现着我们这个“礼仪之邦”浓厚的伦理道德观以及民族的心理、人格和价值观。课程之后,笔者为学生们布置了中式室内设计作业。通过这个作业,学生们不仅在课堂上了解了传统文化知识,而且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2.举办与传统文化知识相关的设计竞赛。

建筑快题设计是建筑专业学生非常重要的一项基本功,加强快题能力的训练对学生日后考研、找工作都有很大帮助,在本次项目中,笔者组织了09、10级学生,开展了新中式建筑设计竞赛。设计竞赛一为中国艺术博物馆建筑设计,地点为北方某城市,主要功能为向公众展示中国传统艺术作品(如剪纸、刺绣、书法、绘画等),以及供民众参观、艺术家进行研究交流等,建筑总面积为1800m2,建筑层数为2~3层,结构形式不限。设计要求为符合博物馆建筑的一般原则和要求,并对场地环境进行总体设计,建筑布局要功能合理,能够体现博物馆建筑的特征,重点要求学生们在设计中要运用中国传统装饰符号,表现中国文化。由于本设计面积较大,所以要求8小时完成。设计竞赛二为古建遗址保护区茶室设计,设计总建筑面积为200m2,层数为1~2层,使用上考虑操作间、小卖部及营业茶室,建筑造型要求为中式,要求作为一景点来设计。

本课题主要面向09级学生,由于建筑面积较小,所以要求6小时内完成。结果表明,本次组织的竞赛的效果很好,学生们在设计中运用了很多中国的设计元素和传统色彩,把传统与现代完美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3.请专业教师举办相关讲座。

在项目进行期间,笔者特邀教师为建筑09、10级学生作传统纹饰、图案的讲座。讲座把中国传统纹饰分为动物、植物、自然、几何纹、传记花样、文字花样、器具花样等几大种类,然后据此分类进行详细、系统的介绍。最后结合建筑学专业的特点,解读了传统文化在当代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并分析了一些优秀的案例,同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设计中,多穿插一些传统纹饰、图案作为设计符号,增添中式的意蕴,争取做到“古为今用,老为新用”。通过这个讲座,学生们获益匪浅,他们不仅了解了中国传统纹饰的特点,以及各种样式的寓意、名称、应用范围。最重要的是他们掌握了中国传统艺术所擅长的“具象题材、抽象运用”的设计手法,还了解了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繁复求变,乱中有序”的设计特色。在中国的图案设计中,繁复不是简单地罗列,而是要在纷繁中体现出节奏与韵律,对比与统一,通过疏密、大小、色彩的变化,形成协调的美感,并达到“乱中求序”、“平中求奇”的目的。这些设计理念对建筑设计的帮助很大,可以开阔学生的设计思路、激发创作灵感,对提高建筑学的教育水平很有裨益。

4.列书目,引导学生课外知识扩展阅读。

篇10

关键词:授课模式;课程改革;项目化教学法;教育教学环境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现代主义建筑的运动,室内设计专业在世界范围内逐步确立。而在这之前的室内设计概念始终是依附于建筑构件的装饰陈设来实现其自身的美学价值的。自从人类开始营造建筑,室内装饰陈设就伴随着建筑的发展而演化出众多风格和样式,因此在建筑内部进行装饰的概念是根深蒂固而易于理解的。

由于近代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审美水平快速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室内装饰设计的重要性,室内设计已经进入“轻装修 重装饰”的时代。《家具与陈设设计》课程是室内设计专业的主干必修课程,也是本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调查,各学校在教学内容上各有侧重,但这门课程的基本教学任务还是使学生进一步具备从事室内装饰设计的能力,创造出功能和美学等方面均有创新的生活空间,让学生可以训练设计基本功,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设计资料。结合这些年来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学生在工作过程中面对设计任务,往往感觉无从下手,大多不能把学校学到的相关知识很好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掌握的专业知识技能难以与实际工作很好的接轨。如何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去,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缩小学校与实际岗位的差距成为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

一 传统教学模式的分析

《家具与陈设设计》课程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根据知识结构体系需要将其分为“室内陈设的基本知识”、“室内陈设设计的装饰流派”、“室内陈设的布置”、“室内陈设品的选用”等部分。各大院校划分方法虽有异同,但都不影响其课程特点―实践性强、内容较为综合。根据这一特点,结合过去的教学实践,发现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主,“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存在如下不足之处。

(1)传统授课模式,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

理论的抽象性,概括性,使学生听起来觉得空洞,缺乏感染力。由于对理论知识缺乏具象认知,往往理解相对模糊,在实际工作中感觉无从下手,也就无法将抽象理论与具体设计案例结合,进行体验、转化、再造,从而挫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实践无真实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

在理论讲授中,教师借助引入的案例,学生没有亲身体验的机会,很难将理论联系实际、融会贯通进行思考。实训阶段,课题大多虚拟,无法全程体验设计过程,无法掌握设计实践中遇到的具体的问题,从而导致问题一直未被解决。学生的学习热情可能会受到影响。

(3)考核方式单一,学生作业多为应付,学生潜力未能完全发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依靠一张试卷,由一位教师评定。这种模式往往不能有效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与水平,很难准确体现学生的优势和长处,不能有效地因材施教,这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一种伤害。通过与学生的沟通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反映,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只是为了完成作业而作,并没有达到预期作业所要涉及到的相关知识点。所以,在反复讨论研究后,家具与陈设设计课程我们探索实施项目化教学法。

二 课程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是被动型的,学习积极性不够高,效果不佳。然而想要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能充分发掘学生的能力,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活泼的气氛中主动学习,对于设计这类对创造性要求极高的学科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只有对现有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革新,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最终达到快乐学习是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

由此,本课程的改革应该建立在“以就业为导向,以基础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度上,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彻底的革新。为了能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尽快适应社会需求,寻找到自己的“岗位”,根据社会实际需要,从行业低端切入,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而要使学生在本专业领域实现更好的发展,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是重点。基于上述目标与任务,结合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和家具与陈设设计课程的特点,对本课程改革设计出如下方案。

三 课程改革方案及实施过程

在与学生的课下的沟通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反映,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只是为了完成作业而作,并没有达到预期作业所要涉及到的相关知识点。首先,通过调研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及教研会议讨论,对《家具与陈设设计》课程的性质、特点及在整个室内设计专业中的地位进行仔细分析,明确《家具与陈设设计》课程的开设目的,开设时间,开设课时,掌握课程的主干内容及课程的知识要求与技能要求。其次,通过对课程内容的分析,进一步的深化课程标准并确定该课程所需的项目内容,进一步对课程所需课时进行细化。第三,提出该课程的具体项目数量。并在开篇部分进行教学安排,让学生明确该课程的每一个章节中整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的方法及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点。

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明确的基础之上,任课教师在课上可以利用先前确立的分项目带动课程的教学任务的执行。例如《家具与陈设设计》课程的项目五的具体执行:1)由任课教师在课上通过一定的基础理论的讲解先提出项目题目。并将项目实施完成的目的,实施的注意事项及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用多媒体教学配合下发任务书的形式列出并进行分组讨论。通过讨论这一过程来转换学生的学习角色,为其更认真的去完成项目奠定基础。2)师生共同提出项目所需材料及制作工具并以书面的形式汇总购置。3)进入项目的实施的初期,由学生自行设计教师辅助确立小组项目的设计主题。学生主动完成设计初稿的确立和绘制。4)学生进入设计制作阶段,开始对所设计内容进行起稿制作,细部刻画及后期处理等任务。在这个部分形成师生共同探究项目中所遇到问题的一个学习氛围(五)、项目完成后再进行分组讨论,教师予以点评项目作品并做出总结。在学期末,对所有项目作品进行统一展览,对学生的成绩作出肯定并给予鼓励嘉奖,从而调动大家的学习热情。

四 预期效果

通过项目化教学法课程的设置,以项目为原点,以项目的设计制作任务为导向,以设计制作过程为路径,以设计内容为理论知识节点,以实践运用为驱动,以和谐的教学环境氛围为平台,在项目设计任务完成过程中用实践反证理论;并以小组为单位运行“项目―设计―理论―项目”的课程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赶鸭子上架”为“项目驱动型”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通过具体项目的设计训练,可以使学生的设计思维建立在对现场的理解和对客户需求的把握之上,对知识的掌握更具体,更深入,更贴近现实,设计制作出的作品更具说服力。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学生可相互帮助、相互督促、相互提高,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总之,以项目为核心的项目化教学法,做到正真的以项目牵引教学,让学生主动学习,快乐学习的教学目的。能够使学生增加学习兴趣与创业、就业意识,能够有效激励与刺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欲望,营造出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对增强教师责任感,教学质量必然相应提高。并能够建立一个和谐,愉悦、积极的教育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 郑曙阳,宋立民等.室内设计培训教材.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