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范文

时间:2023-04-03 02:53: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篇1

针对我县城市与农村之间、片区与片区之间、乡镇与乡镇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县委统筹考虑全县地理区位、发展基础、资源禀赋、自然条件等因素,提出加快构建“五路共进、全域振兴”发展新格局,重塑全县区域经济版图,明确了每一路的区域划分、功能定位和重点产业,致力于推动各路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同频共振。县委作出部署以来,县五路共进全域振兴领导小组充分发挥作用,县级有关部门和各乡镇(街道)积极行动,全县各区域发展呈现出协同推进、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然而由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自然资源、历史文化、产业结构、思想观念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县各乡镇(街道)在经济规模、经济实力、发展质量等方面的差异仍然较大,而且短期之内无法彻底消除,因此必须继续深入推动“五路共进、全域振兴”发展新格局建设。在推进过程中必须要抓好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三个重要发力点,多点突破、系统推进全县各区域协调平衡发展。

推动“五路共进、全域振兴”,首先要解决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突出矛盾,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走城乡融合发展道路。要统筹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积极争创市级乡村振兴先进县和一批省级、市级乡村振兴先进乡镇、示范村。要注重城乡融合、多规合一,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合理编制完成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试点规划,加快推进土地整理助推乡村振兴试点。要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和乡村平安建设,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要立足资源禀赋,依托麦冬、藤椒、生猪等农业基础优势,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不断延伸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环节价值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综合效益,自觉对标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标准,积极争创省级园区。要认真学习推广浙江省“千万工程”先进经验,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以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为主攻方向,完善新村聚居点公共场所配套设施,积极打造幸福美丽新村升级版,大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要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坚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纵深推进“三变”改革,深入开展城乡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认真抓好绵阳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省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建设和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扩强权镇等各项改革试点任务。

区域协调发展,是新时代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要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构建‘五路共进、全域振兴’区域发展新格局”工作方案》,优化拓展中路50万人口、50平方公里的现代化中等城市,推动北路平坝河谷区率先突破,重点发展东路乡村振兴试验区,持续深化南路丘区脱贫攻坚示范区建设,整合提升西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综合示范区。县五路共进全域振兴领导小组要积极落实战略研究、总体策划、政策制定、统筹协调、督促检查等职责,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动态调整”原则,及时制定落实各路发展规划和年度行动计划,分区域制定差异化支持政策,加强县级层面资金、项目统筹力度,打破行政区划限制,促进土地、人才等要素在各路各乡镇(街道)间有序流动,加快形成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全域振兴的发展新格局。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xx是农业大县,城乡发展差异明显,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推进城镇化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对实施“11331”发展战略,推进高质量超常规发展,加快建设四川三产融合示范县和深度参与川渝合作示范区、打造绵阳南向东出战略支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要着力补齐发展短板,加快构建现代城镇体系,严格执行城市控制详规和乡镇总体规划,促进城镇空间布局优化升级。要深入推进宜居县城建设,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水平,加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要持续推进全国重点镇和“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小镇。

篇2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州、县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为核心,以健全全民社保体系为重点,以加强农民技能培训为抓手,以强化农村人才供给为支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助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总目标注入强大的人社动力。

(二)目标任务

到2021年底,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就业岗位、创业服务等基本公共就业服务;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5万人次;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80人;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培训(包括新生代农民)400人;大力实施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争取创业培训完成40人以上。组织创业专家团队下乡指导4次,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900人。全年累计举办招聘会8场,其中农村劳动力专场招聘会4场。按照国家、省统一部署,适时调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基层人员待遇、职称倾斜政策,扩大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基层服务项目招募规模,引导人才向乡村流动,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重点工作

(一)实施就业创业富民计划

1.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收。(1)挖掘就业岗位。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站(所)作用,深入所辖园区、企业挖掘适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工作岗位,及时推荐就业岗位。(2)持续做好有组织劳务输出工作。统筹用好公益岗位,对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就业援助。大力培育劳务经纪人,鼓励劳务经纪人带动农村劳动力有组织性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引导和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3)开展就业专项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送岗下乡”、“就业扶贫行动日”等就业招聘活动,每季度至少组织1次农村劳动力专场招聘会或送岗下乡活动,加大面对面对接,为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信息,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机会。(4)打造“农村半小时就业服务圈”。在以半小时路程为半径的乡(镇)、行政村地域内,设立一个就业服务场所,为当地贫困劳动力及时提供就业信息,促进就业创业。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招聘求职服务,方便农村劳动力享受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就业服务。(责任部门:就业服务局)。

2.支持农民自主创业。(1)推介创业项目。开展“就业创业服务乡村行”“创业培训进乡村”活动,广泛征集投资少、见效快、市场前景好的创业项目,免费提供给有创业愿望的农村劳动力和返乡入乡有创业意愿的人员。加强返乡创业专家团队指导功能,对有创业愿望的返乡农民工、大学生等群体人员开展“一对一”的创业指导服务,帮助提升创业能力。(2)鼓励自主创业。对贫困劳动力首次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领取工商营业执照且有正常经营行为1年以上,并参加社会保险的,给予一次性5000元初创企业补贴。对毕业三年内自主创业的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3)提供创业担保贷款。计划拿出10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指标,用于帮扶乡村振兴项目,给予项目资金支持。积极扶持农村电商创业,对在电商网络平台开办“网店”的贫困劳动力,也可按规定享受创业担保贷款政策。(4)强化返乡入乡创业载体建设。探索打造适合乡村创业的农村创新创业孵化实训基地,为入驻基地的农村劳动力和返乡入乡创业人员提供低成本、全要素、便利化的创业服务,同等享受扶持政策,落实房租物业费减免、水电暖费定额补贴等优惠政策,降低入驻企业和创业者经营成本。积极选树一批农民创业典型。(责任部门:就业服务局、小额担保贷款中心)

3.强化农民技能培训。开展就业技能培训进行乡(镇)、村专项培训活动,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农民工向农技工转型培训、推动新生代农民工接受就业技能培训或岗前培训,对有创业意愿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开展创业培训,加大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提高培训和就业需求的匹配性和培训后就业率,提升城乡劳动者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责任部门:局职业能力建设科、就业服务局)。

(二)实施乡土人才培育计划

(1)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力量建设。在基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录(招聘)中,根据实际需求合理设置年龄、学历、专业等招聘条件,拿出一定数量的职位(岗位)面向本县市或者周边县市户籍人员(或者生源)、退役士兵招录(招聘),可灵活确定考试方式。根据《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带编入伍方案》,将入伍高校毕业生招聘向乡镇一线倾斜,加强乡镇一线工作力量。(责任部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科)

(2)培育乡村专业技术人才。结合县域实际,开展教育、卫生等部门自主招聘。进一步降低招聘门槛,配合教育部门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协助卫生计生部门做好乡村医生“乡聘村用”、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均衡基层教育、卫生人才资源配置。加强乡镇农经、农技、农水人才队伍建设。(责任部门:局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科、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

(3)引导人才乡村流动。推动实施人才政策2.0版落地,实施省内高校、科研院所、承担科研项目的医疗卫生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兼职创新、在职创办企业,保障其职称评定、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权益。扩大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基层服务项目招募规模,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创业。(责任部门:局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科、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行政审批办、人才中心、就业服务局)

(4)落实基层待遇、职称倾斜政策。落实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乡镇工作补贴、高校毕业生到艰苦边远地区高定工资政策。配合教育部门落实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政策。推进基层教育、卫生职称改革。加大对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乡村教师、农村基层工作的卫生专业等技术人才职称评审政策倾斜力度,对表现优秀、业绩特别突出的专业技术人才,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符合条件的可破格晋升职称待遇。(责任部门: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行政审批办)

(5)大力发展技工教育。支持县技工学校(县职教中心)强化涉农专业建设,开设一批面向乡村的特色专业,针对性培养充实养老护理员、乡村工匠、非遗传承人等专业技能人才。加大技工教育宣传力度,动员鼓励适龄青少年入读技工院校。落实技工院校免除学杂费政策。开办专门班次,为本地企业培养输送所需技能人才。组织农民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职业技能竞赛等多种技能评价。(责任部门:局职业能力建设科)

(三)实施农村社会保障提升计划

(1)全面落实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政策。依据《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经办规程的通知》文件要求,指导社保局严格按照制度要求经办制度衔接业务,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做好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责任部门:局社会保险科)

(2)适时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认真执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标准正常调整机制。积极主动指导社保经办部门持续实现符合条件贫困人口应保尽保,做好由政府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工作。(责任部门:局社会保险科)

(四)实施农民工劳动维权计划

(1)畅通农民工维权渠道。主动公开劳动监察、劳动关系、调解仲裁机构地址及联系方式,全面受理农民工咨询举报投诉,及时做出回应。对具有争议调解不成欠薪案件,启动仲裁“绿色通道”,快速化解争议矛盾。

(2)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强化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日常巡视检查、专项检查,以政府投资项目和工程建设领域为重点,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排查整顿,落实根治欠薪各项举措。对发现的问题隐患及时进行通报警示,将拖欠农民工工资纳入信用体系建设,对符合规定情形的违法企业及个人,依规列入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对严重欠薪的企业和个人进行联合惩戒,对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企业和个人依法移交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确保劳动报酬全部及时足额支付到位。

(3)加强企业劳动用工指导。指导督促用工企业与贫困劳动力签订并履行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按时足额发放劳动报酬。(责任部门:劳动监察大队、调解仲裁管理科、劳动关系科)

(五)实施人社公共服务提优计划

(1)加强人社基层平台建设。健全统筹城乡的就业政策和服务体系,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规范化建设的意见》,推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向乡村延伸,推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提升基层公共就业服务经办能力。

(2)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完善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办法,允许在城镇常住并处于无业状态的农村转移劳动者在城镇常住地进行失业登记,享受均等化公共就业服务。(责任部门:就业服务局)

(六)加大部门年度乡村振兴绩效考核

紧紧围绕省、州、县的重大决策部署,并与州考县工作紧密衔接,将过去脱贫攻坚指标转换为乡村振兴列入绩效考核体系,并赋予不低于15%(30分)的权重。充分体现绩效考评的“指挥棒”作用,各部门重点职能工作指标体现乡村振兴工作,确保全县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形成合力。(责任部门:局绩效考核科)

三、保障措施

(1)提高思想认识。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统一思想,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共同意志、共同目标、共同行动,局党组定期研究部署乡村振兴工作,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2)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局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负责统筹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有关工作部署。乡村振工作情况纳入部门(科室)年度考核内容。局办公室每月实行月调度制度,每季度通报一次工作情况。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的重要指示,落实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指导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坚持脱贫巩固与乡村振兴统筹推进,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为重点,在培育带贫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改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下功夫,确保脱贫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为我县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不懈奋斗。

二、目标任务

对全乡2016—2019年按规定程序已脱贫退出的636户1613名脱贫人口,按照“在攻坚期内原有支持政策保持不变”的规定,继续落实扶贫政策,巩固提升脱贫质量,确保其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消除绝对贫困。

三、工作措施

(一)落实主体责任,按时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坚持开发式和保障性扶贫统筹,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1.根据我乡已没有未脱贫人口的基本情况,着重做好贫困人口识别和动态管理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应纳尽纳、建档立卡数据及时更新,确保账实相符,确保数据质量。

2.落实党委主体责任。乡党委每月必须召开一次会议专题研究脱贫攻坚情况;乡党委书记、乡长每个月至少有5个工作日用于扶贫,乡党委书记遍访贫困村、乡党委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遍访贫困户;继续开展好乡扶贫大讲堂等。

(二)建立健全脱贫防贫机制,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政策,全面提升脱贫质量。

1.完善跟踪监测机制,推进控辍保学。利用好遍访贫困户的机会,实时掌握贫困户动态,严格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全面实施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得失学辍学,确保义务教育有保障;实施“雨露计划”,为接受职业教育的贫困生提供补助。

2.强力推进健康扶贫,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保障范围,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政策,做好慢性病救助工作,扎实推进医联体建设,实行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一体化管理,优化村卫生室药品目录、增加品种数量,建立健全村医准入条件和退出机制,确保常见病、慢性病能够在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获得及时诊治,确保基本医疗有保障。

3.强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加快危房改造进度,严格质量管理,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等4类重点对象和其他危房户住房安全问题全部解决。

4.强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确保贫困人口喝上放心水。

(三)巩固脱贫成果,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统筹衔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可持续发展能力,切实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

1、严格落实“四不摘”,防止脱贫松劲懈怠。一是全面落实摘帽不摘责任,党政正职保持稳定、分管副职保持工作连续性、各级扶贫干部坚守岗位。二是摘帽不摘政策,保持扶贫政策的连续性。三是摘帽不摘帮扶,各级扶贫干部坚守岗位,驻村工作队不撤。四是摘帽不摘监管。强化脱贫摘帽后督查巡查和审计等,确保监督力度不减。

2.加强产业就业科技扶贫,培育扶贫主导产业,扩大特色产业扶贫项目覆盖面,支持培育扶贫带贫新型经营主体,开展扶贫产销对接活动,防范产业扶贫风险。组织实施就业技能培训,帮扶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用好资产收益扶贫、光伏扶贫收益,设立公益岗位,解决“一发了之”、“一股了之”、“一光了之”问题。

3.狠抓科技扶贫政策落实。建立科技服务站或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贫困村有科技服务人员或科技特派员。

4.加强消费扶贫,构优先从贫困村采购农产品。

5.全力推进金融扶贫,规范扶贫小额贷款和扶贫再贷款。

6.全面落实“应保尽保”政策。按照县设置的兜底保障防线和防贫防返贫专项救助基金,对因大病、因意外出现家庭支出或损失重大,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防贫保险、临时救助等政策救助和水滴筹等社会救助后,仍存在返贫和致贫风险的重点群体,实施防贫防返贫专项救助基金救助,防止滑入贫困群体范围。推动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能力建设,对有意愿的特困人员实施集中供养;积极推进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收入边缘户中符合条件的失能人员全覆盖,半失能人员在尊重本人意愿的基础上力争基本覆盖。

7.开展脱贫人口“回头看”,将“人均纯收入低于5000元且有返贫风险”的脱贫不稳定户纳入防贫监测范围,根据疾病、灾害、子女就学等返贫风险,落实防贫政策,及时予以帮扶,切实防止返贫。

8.强化作风建设,聚焦问题整改,确保整改工作成效。

9.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政策落实通硬化路、通动力电、基本环境卫生设施、广播电视、宽带和4G网络、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农家书屋等基础设设施建设。

(四)加强基层党建和思想文化建设,激发内生动力

继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改进扶贫干部队伍作风,总结推广先进典型,营造合力攻坚浓厚氛围。

1.持续抓好基层组织力量和阵地建设,大力提升党员干部队伍责任,加强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和帮扶责任人的管理,使基层组织执政为民有人才、有能力、有阵地、有责任。

2.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强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建设,实现农村发展有基础,有带动,有后劲。

3.加大政策宣传,强化思想扶贫和智力扶贫,坚持典型引路,培树文明乡风,为脱贫攻坚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认识巩固提升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乡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要进一步提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及时研究部署,推进工作落实,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切实把“五级书记抓扶贫”的要求落到实处。

篇4

1环珠峰地区生态旅游发展条件

1.1自然资源条件

文章研究对象为环珠峰地区,其地理位置以珠穆朗玛峰为核心,通过G318、G219交通线路为贯穿,覆盖江孜、亚东、桑珠孜等数十余个县区,覆盖面积约为2500公里。该区域地理位置包含数量众多的顶级旅游资源,市场吸引力极强,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区域内生态环境逐渐变得脆弱,亟须进行生态修复和保护。区域地理地势环境南北走高、地理环境多元化,自然景观丰富,诞生了珠穆朗玛峰等独特的自然景观资源。同时,在地壳板块的不断运动下,该地区地热资源丰富,当地约有三个地热资源带上述资源共同形成了独特的高原地热景观资源。同时,该区域河流资源丰富,河流资源的源头一般为冰川融水与地下水补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河流水系,是中国高原湖泊资源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此外,该地区植被资源分布广泛,诸多植被分布以高原草原与荒漠植被分布为主,珍稀植物众多,丰富多元的生态环境资源是环珠峰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保障。

1.2生态政策保障

旅游产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等政策成为国家战略,环珠峰区域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现已逐步迈向现代化。第七次发展研究会议要求高原地区要立足长远发展成为国际生态文明旅游高地。诸如此类政策的实施,使环珠峰生态旅游逐渐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

2生态旅游发展的一般模式

中国首个生态旅游产业博览会于1995年在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举办,会议中首次对中国旅游市场发展过程中有关生态旅游方向进行阐述。1999年,中国旅游局提出“99生态环境游”的生态旅游发展目标。2009年,中国迎来了生态旅游年,生态旅游产业逐步成熟。与此同时,国内学界从不同视角展开对生态旅游发展理念的研究。如郑群明等对生态文明的特征、模式与路径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杨桂华、王跃华等人立足旅游开发思路、资源开发成本、资源开发流程等不同视角阐述了生态旅游产业的综合开发模式。牛亚菲提出生态旅游产业战略定位的差异性会产生不同的资源保护性开发思路,一般而言资源保护性开发可通过社区参与、环境教育、生态补偿等途径进行,如表1所示。模式;农户间协作模式;农庄自主参与模式。而立足生态旅游产业不同发展节点分析,生态旅游可分为独立式发展、引导式发展及开发式发展等不同模式。

3环珠峰地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选择

依托上文中对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特点,参考环珠峰地区实际自然资源概况进行分析,文章总结出满足环珠峰地区实际需求的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思路。

3.1环珠峰地区生态旅游综合开发模式

现阶段旅游产业市场竞争形势严峻,环珠峰地区旅游产业知名程度高,对游客市场吸引力强,但该地区旅游发展经验欠缺,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同时,该地区社会经济结构还不完善,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环保工作难度大。为了加快生态旅游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环珠峰地区生态旅游开发要严格按照生态发展战略,加大对旅游资源保护力度;对于该地区生态旅游产业的设计实施、运作管理过程中,相关部门应主动开展环境动态监测工作,进一步提升环珠峰地区生态旅游产业监管水平,设计适宜的生态旅游综合开发方案。其次,发挥新媒体平台对信息传播的便利性,积极向民众宣传高原生态文明的必要性,立足“合理旅游资源开发,优化旅游项目建设,加强资源存量优化”发展思路,利用现代化生态管理工具,对产业规划进行现代化科学管理,使生态环保举措精准落实。

3.2环珠峰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多目标模式

与传统旅游相比,生态旅游最大特征在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性和社区经济的受益性。但环珠峰地区存在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环保经费支出紧张等问题。在相关部门的领导下,当地生态旅游产业可以积极建设具有当地特色的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生态环境教育体系,设立环境脆弱专项保护资金等举措应对环保经费短缺的问题。生态环境教育举措不仅能够树立生态旅游相关利益者的环保意识,促进环保举措的积极落实,还能有助于深入开发生态旅游市场,促进环珠峰地区生态旅游产品的可持续发展,确保生态旅游客源的稳定提高。环珠峰地区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社区参与、生态补偿或环境教育等单一目标模式,要树立多种举措并存的系统化目标发展模式。

3.3环珠峰地区生态旅游经营主体模式

立足环珠峰地区自然资源结构与生态旅游目标分析,该地区的生态旅游发展思路适宜遵循“政府主导、企业、社区投入、旅游协会参与”的综合性运作模式,政府部门积极发挥产业引导作用,企业作为产业主体与当地农牧民等社区群体一道参与到产业的运作管理中去,当地旅游协会等组织起到指导参与的作用。此举不仅能够发挥出不同参与主体在旅游产业之间的影响优势,规避了该地区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管理经验匮乏等困境,实现产业利益最大化,还带动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与藏区文化价值,强化当地居民的荣誉感与幸福感,提高环保意识,使生态旅游产业得以可持续发展。

3.4环珠峰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的阶段模式

自发和自主式生态旅游发展思路所强调的生态主体不鲜明,供需关系不明确,在短周期内旅游产业或许会带来一定的发展,但终究难以满足旅游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引发资源过度开发,甚至是破坏生态环境的局面。所以环珠峰地区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应立足长远利益,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在战略规划设计预先挑选发展潜力较强的景区资源,立足长远进行开发。发挥政府对产业引导作用,积极抓住产业发展机遇,科学规划、打造主题、规模设计、发掘特色,实现生态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防止旅游发展进入产业模式落后、环保资金不足等矛盾,规避环珠峰地区生态资源低水平开发乱象,提高当地生态旅游资源环保成效。

4环珠峰地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实施策略

4.1科学规划,建设和谐高效的环珠峰生态旅游地系统

环珠峰地区生态旅游产业的开发要设计科学的生态旅游战略规划,遵循生态学、旅游学、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规律,对环珠峰地区旅游资源、环境总量、旅游市场结构进行科学调研和综合评价。首先是设计规划富有当地特色的生态旅游景观、构建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和相关活动。构建环珠峰地区生态旅游产业项目应充分考虑社区行为与旅游活动的融合,构建各方因素和谐发展的生态旅游体系。其次是合理调配生态旅游产业利益相关者的关系需求,促使环珠峰地区旅游消费者、社区居民、投资企业及协会组织均能凭借生态旅游产业实现价值累积,形成产业良性循环,以期实现各方主体和谐共处、产业发展高效的现代化生态旅游产业体系。

4.2因地制宜,发展有地方特色的环珠峰生态旅游

中国地域幅员辽阔,自然生态环境层次结构多元化,环珠峰地区具有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和文化特色,其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条件优越,受此影响生态旅游发展因素差异性较强,产业发展模式也独具特色。环珠峰地区生态旅游产业战略规划应当顺应当地市场需求,当地区域旅游规划要遵循不同环境特点,选择适合当地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路模式。如将生态文化融入环珠峰地区旅游产业链,吃、住、游、购、娱等旅游要素产业环节体现独特的环珠峰生态文化。

4.3突出特色,打造环珠峰生态旅游精品

环珠峰地区受到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管理经验匮乏的约束,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逐渐进入瓶颈期,急需外部力量的推进。但是在短期经济利益的趋势下,外部投资行为可能会引发生态环境破坏、景区资源严重商业化、同质化等问题,缺乏特色的旅游产业资源将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所以环珠峰地区生态旅游发展应合理调整好“内部资源”与“外部力量”之间的关系,发挥生态、经济、社会三大因素价值最大化。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的出发点应立足产业资源特色与产业发展机遇,积极迎合市场需求,科学设定旅游产品开发方向与产品市场定位。旅游开发过程要确保生态资源的生态性与真实性,对于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应与自然资源环境互补协调,凸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氛围,打造独特的藏民族民俗品牌,提升旅游产品竞争优势。对于生态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过程,应坚持以生态环境为总基调,首先确保生态环境资源不被破坏;其次打造地方特色,规避外来文化、商业文化、庸俗文化及城镇建设文化对藏族民俗自然文化的冲击,合理建设生态化配套设施,打造环珠峰生态旅游精品品牌。

4.4注重社区参与,保持环珠峰生态旅游发展的持续动力

环珠峰地区社区居民、民族团体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一员,也是藏族文化的开拓者与传承者,更是生态旅游产业积极发展的推动者,所以社区参与将是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途径,社区主体的参与推动是实现生态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综上所述环珠峰地区的生态旅游发展要构建政府部门主导,企业及社区合作参与的发展模式,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发展的积极性,确保每一位社区居民都能为产业发展献计献策、推动产业项目建设、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强化自然资源保护。提高当地居民参与生态旅游发展,维护生态环境和谐的积极性,为当地生态旅游发展提供活力。

4.5加强监测管理,保护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

生态环境是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因素,也是环珠峰地区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优势因素。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要立足生态资源保护的目的,积极顺应旅游市场环境需求,不断降低产业发展为当地生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产业发展以前,要立足生态旅游环境资源对景区生态进行分析评价,掌握各生态组成单位的敏感问题及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在产业运作管理过程中,要重视对生态旅游项目的环境监管工作,努力构建生态环境动态监控体系,在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设立监测点,采取跟踪监测反馈的方式对旅游开发行为进行规范,以期实现生态环境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凤琳,王诗理.环境可持续与旅游竞争力的升———新西兰的旅游发展经验与启示[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5).

[2]李庆雷,廖春花,王凌黎.旅游循环经济:西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3).

[3]吴楚材,吴章文,郑群明,等.生态旅游概念的研究[J].旅游学刊,2007,22(1).

[4]郑群明,王留成,游小艳.生态文明旅游:特征、模式与路径[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7,(02).

[5]杨桂华,王跃华.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新思路[J].经济地理,2000,20(1).

[6]牛亚菲.生态旅游与生态旅游规划[R].生态旅游规划与管理研讨会会议材料,1999.

[7]张波.旅游目的地“社区参与”的三种典型模式比较研究[J].旅游学刊,2006,21(7).

[8]郑群明,钟林生.参与式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探讨[J].旅游学刊,2004,(19).

篇5

**县人民政府

一、示范区基本情况

**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规划面积50.4平方公里,按照“一区三园”进行规划,即黄河特色生态产业园45平方公里、云丘山生态度假园4.1平方公里、紫砂陶小镇1.3平方公里。三大产业园各具特色,具体特点是:

(一)北部黄河东岸(或黄土)特色生态产业园。主要是打造两大板块。一是黄土高原葡萄酒特色小镇建设项目。戎子酒庄累计完成投资8.6亿余元,已发展酿酒葡萄种植基地5800余亩,建成拥有年产5000吨的中高档葡萄酒生产能力及10000吨发酵储酒能力的生产车间,配套打造了富有独具中华民族风格的地下酒窖和世界上最大且唯一的黄土高原自然生态酒窖——黄土窑洞酒窖,而且在原址重修扩建的晋文公庙,建设成了戎子书院、戎子博物馆、戎子文化广场、和谐二园、综合办公生活区等建筑群落,属于山西省重点打造的“寻根觅祖旅游板块”和“黄河文明旅游板块”的交汇点。在临汾市旅游“一带整合,一线串联,九区整推”的发展格局中,更是处于“河汾百里文化生态经济带”与“黄河旅游精品线“的缔结带。全镇以戎子酒庄为核心,按照“一心、二区、一线、九节点”规划布局,创建红酒旅游养生体系;凭借拍摄《重耳传》重大影响,签约建设影视拍摄基地;依靠通用机场建设,打造航空滑翔基地。通过戎子景区的打造,形成游云丘、品戎子、观壶口的精品路线,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二是功能农业发展项目。依托15万亩核桃基地、5万亩苹果、7万亩翅果油树、3万亩花椒等特色产业优势,发展有机农产品深加工,创造现代科技农业示范区,辐射带动西山七县,打造黄河金三角农副产品最大集散地。

(二)南部云丘山生态度假园。依托云丘山核心景区,延伸黄华峪和下川古村景区开发,前景可观。云丘山是**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的知名品牌标志。云丘山风景名胜区开发建设是山西省转型综改重大工程项目,规划总投资36.63亿元,重点打造成为集生态、旅游、文化、养生为一体的综合性5A级景区。项目规划在空间布局上可分为“一核、一轴、两镇、十区”即云丘山核心旅游景区、盐商古道主轴线、度假小镇和旅游小镇、十大功能区。云丘山自然景观独特奇异,人文景观丰富多彩,素有名胜二十四景。云丘山景区规划面积大,辐射范围广。云丘山往西的黄华峪自然风光秀丽,人文资源丰富,做为研学旅游线路可开发利用的价值极大。云丘山往东的下川古村,具有红色文化特色,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村的典型代表。

(三)中部紫砂陶小镇建设项目。规划定位国内一流,北方领先,打造集紫砂陶文化传承体验、创意工坊、旅游休闲、文化交流、商务会议、技能培训及生态居住于一体的产业综合体。启动人才培育工程,培养紫砂工匠和高端紫砂创意人才,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品牌重塑,辐射带动全县紫砂陶土产业“井喷式”发展,全力打造“中国北方紫砂之都”。

二、工作推进情况

结合我县文化旅游示范区实际情况,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四项工作:

(一)调整充实组织领导机构。2017年县政府成立了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组长由县委副书记、县长担任,常务副组长由副县长担任。同时县政府又成立了**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筹备委员会及办公室,筹备委员会主任由县长担任,副主任由副县长担任。2019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将紫砂陶小镇建设作为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的重点工程项目。县政府先后从二轻、中小企业中心等部门抽调专业及时管理人员,同时聘请已退休的专业技术干部组建紫砂陶办公室,主要从事紫砂陶小镇的规划建设工作。9月6日推进会之后,县政府决定,紫砂陶办公室归属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筹委会办公室领导,参加筹委会办公室的工作例会,并及时向筹委会办公室汇报工作进展情况。筹委会办公室的管理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专业分工明确,综合协调密切,确保示范区的各项管理工作按总体规划有序推进。

(二)不断完善规划编制。自2017年**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完成可研报告编制后,通过县、市两级汇审上报省政府和省商务厅待批。示范区内的重点骨干企业先后都已完成旅游景区总体规划。云丘山景区完成203.1平方公里的旅游规划,戎子酒庄完成78.9平方公里的发展规划。2019年尽管示范区未获省政府批准,筹委会办公室根据县委、县政府安排,积极着手示范区的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紫砂陶小镇8月底完成可研报告编制工作,9月份聘请专业机构编制全县陶艺产业发展规划和紫砂陶小镇产业集聚区规划,完成紫砂陶小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一期市政管网道路、桥渠施工设计图。目前正在完善一期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办理立项审批工作。同时示范区总体性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已在意向考察洽谈之中,争取早日进入政府采购公开招投标程序。

(三)加快推进“熟地”平台建设工作。紫砂陶小镇建设是县委、县政府确定的2019年重点工程项目,总体规划面积2000亩,总投资50亿元,其中政府投资1.15亿元,用于前期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紫砂陶小镇规划建设11个功能区,分别对接研学旅游、全域旅游、乡村振兴,全方位融入县城红色文化、黄河文化和中和文化,打造全县三大旅游板块枢纽节点,推动紫陶产业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筹委会按照新的“九通一平”要求,对标一流、精心打造,现已完成一期工程300亩熟地征收任务,土地补偿工作已就绪,建设用地已通过审批,进入土地收储批复程序。目前正在进行水土保持、防洪影响评价、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安全预评价、总体规划环评、节能评估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争取10月下旬开工建设。同时加快2000亩“熟地”征收工作,超过市定1平方公里1500亩的目标要求,紫砂陶小镇各项准备工作如期进行,为二期平台建设提供可靠的用地保障。

(四)采取灵活机动的投资机制。**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规划面积较大,按“一区三园”规划,布局较为分散,造成县政府配套设施投资大。同时品牌骨干企业和名牌景区规划面积更大,造成企业投资难度更大。县委、县政府为了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和示范区建设,按照功能定位、产业发展、生态环保要求,不断加大配套设施投资力度,采取灵活多样的投资方式推动示范区建设快速发展。

一是政府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力度。去年以来,县政府投资3000余万元完成戎子酒庄、云台山、高天山、峰岭四大景区沿线道路路基工程,目前已完成主干道路规划,即将全面开工建设。投资4亿元的云丘山景区专线旅游公路建设已接近尾声,预计今年10月底全线通车。投资4.63亿元的沿黄旅游公路规划已通过,目前正在建设之中。

二是积极鼓励企业加快产业发展和景区建设步伐。2019年,云丘山景区计划投资2.11亿元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今年计划完成投资1亿元,现已完成立项审批、部分规划、土地、环评手续,截止9月底已投资8275万元,完成唐家坪名宿、八角楼和温泉深井工程,完成玻璃桥栈道修复和冰洞机房建设工程,组织实施研学旅游产品开发和5A级景区创建工作。戎子酒庄2019年投资1400万元,已完成仿古建筑群配套工程、厂区景观绿化工程和黄土窑洞生态酒窖建设工程。

三是组织精准招商引智活动。通过招商引智加快紫砂陶产业集聚区发展,用优质的紫砂资源、全面的政策扶持和一流的投资环境吸引众多国内外建筑陶瓷生产企业、配套企业、营销和投融资机构。小镇核心区项目建设严格按照总体规划,因块施策、量身定制,既可委托一个开发商整体打包,也可按11个功能区分包实施,还可以按功能区拆分出让。8月29日,县委、县政府在太原举办了“**情 紫陶韵2019**(太原)紫砂陶小镇发展论坛暨招商引智推介会”,聚焦紫砂陶瓷产业发展、招才引智等全方位项目合作,成功签约9个项目,总投资达102.2亿元。同时县委、县政府要求各级、各部门一定是创优营商环境,持续开展“政策兑现年活动”,落实民营经济30条,制定紫砂产业发展20条,推出“四个零”优惠政策和“四个一”服务承诺,对签约的9个项目,确定专人实行项目负责制,全程跟踪服务,具体负责承诺事项的落实,协调解决项目落地的难题,全力推动**紫砂陶小镇建设。

(五)扎实做好研学旅行。以中国体验式研学旅行首选地为目标,以“以研促产,以产兴村”为出发点,围绕以示范带建设统领、基地营地引爆市场、研学站点游览参观、重点乡村示范带动的核心理念,创新打造“一个目标、四级构架、8+1工程、N个角色”的研学旅行发展“**模式”。形成**“一心,十一带”的空间布局,深化基地建设,打造“5-15-15”的基地营地建设体系,即全县打造5个研学实践教育营地,15个研学实践教育基地、15个研学实践教育站点,以基(营)地建设为核心,配套辐射带动40个研学旅行示范村,推动**研学旅行全面展开。同时,规划结合**特色,推出黄土科普、自然生态、煤炭科技、历史文化4条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套餐,深化区域联动,构建西联、东扩、南引的区域游线,助力**研学旅行对外宣传及空间突围。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已经全面铺开,全县上下信心很足,热情很高。示范区可研报告经过考察论证,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完成了市、县两级层面的论证审核,已上报到省政府和商务厅,暂未获得批准。在工作推进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一是从大的形势来看,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政策支持不够。配套政策不完善,项目支持不明确,如资金扶持、投融资、土地、环评、规划等。二是创建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所需的各类专业人才还相对缺乏,引进的专业技术人才无法享受开发区的优惠政策。三是由于示范区审批放缓,导致项目实施滞后,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无法兑现,从而影响项目进展。

四、下步工作措施

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时间紧、任务重,但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更有机遇。下一步,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是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第一,积极与省商务厅联系,对照标准,查缺补漏,完善好相关创建资料,力争早日完成审批工作。第二,尽快成立示范区管委会工作机构,严格按照“三化三制”要求,落实机构编制,组建领导班子,尽快由筹委会向管委会规范过渡,确保示范区建设工作及早步入正轨。第三,加快推进规划编制,依托一流专业化团队,坚持多规合一,做精做深做实示范区发展规划、景区建设总体规划和核心景点开发详规,以高水平规划指导项目策划包装和招商引资工作,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要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三个园区规划突出差异性和产业特色。

二是努力拓宽招商渠道。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多渠道筹集产业发展基金,力争把大项目、好项目落户示范区。积极推进与北京新农创、浙江颐高等国内知名企业合作,发展电子商务、物流仓储等新兴产业,筹建国家电子商务基地。依托已建成的省“双创”基地,加快全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步伐。

三是强化综合配套。按照示范区功能定位、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等要求,抓好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在西部黄土高原特色产业园,投资3.5亿元完成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资2亿元启动葡萄酒文化特色小镇建设。在东部光华生态农业观光园,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投资5000万元,开工建设临吉高速连接线(光华-尧都区段)工程;投资8亿元,实施百万头猪和万头牛产业项目;投资5亿元,营造万亩玫瑰种植基地,打造香格里拉式的田园风光景区。在南部云丘山生态度假园,投资1.4亿元,配套完善云丘山基础设施和景观建设;加快胡村至云丘山旅游公路建设扫尾工程。在全县区域规划建设7条旅游公路,加快推进全域旅游。

四是大力宣传推介。在各级各类媒体和客源地开展多渠道、高密度宣传,强化生态文化旅游推介营销,进一步提高知名度。及时示范区建设信息动态,总结经验,挖掘亮

点,正面引导,典型带动,及时将有关情况上报省、市有关部门,并在县电视台开辟专栏,全力提高全社会生态文化旅游知识普及率。

五是严格目标考核。建立健全专项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继续将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考核结果纳入全县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作为全面综合考核评比的重要依据。

篇6

1、20世纪加利福尼亚文化和景观设计学的概念

加利福尼亚位于美国大陆的西海岸,经济实力列全美第5,生产总值达到1.3万亿美元。其面积为4200hm2 ,气候温和,拥有丰富多样的环境——内华达山脉、死谷和安扎波利格(Anza Borrego)沙漠,以及巨大的旧金山海湾。南加州还有干旱的沙漠,以及“海滩”文化:北加州海岸线崎岖曲折,有着生动的景观。但由于城市化和人口的激增,给加利福尼亚的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作为美国人口最密集和种族最多元的州,这里不断与社会和环境问题作着斗争,并且试图保护其杰出的自然景观。加州现在拥有约6000名注册景观设计师(RLA ),这一数字在全美来讲是最庞大的,并且还有约25000名见习和未注册的景观设计专业人员。同时,加州还拥有数里众多的可以授予景观设计学专业学士和研究生学位的大学[1].加州景观设计的丰富传统,最早始于18世纪初的西班牙移民,当时,他们在建筑中引入了庭院花园。19世纪后半叶,从美国东部来的移民,又带来了受欧洲特别是英国和意大利的风格影响的造园思想。而日本风格的影响,是与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及苗圃产业的发展相关的①,其中移民劳工的主要工作是花园养护与植物培育。

在这一时期,人们对健康具有非常强烈的愿望。东部许多人,就是因为加利福尼亚温和的气候,以及有利于健康的环婉而移居这里的。相对于其他地方,这里的设计更显出自然,随意的风格[2].加州素以开拓精神著称,从1840年代的淘金热和东部人开拓西部的热情,到20世纪早期,追求健康的实业家和电影制造商们,开始在这里建造私家花园。这些行动推动了“加利福尼亚花园”风格特征的形成。

但是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出现变革。景观史学家已经注意到了现代艺术运动,并且开始尝试观察加州环境的新途径。托马斯.丘奇(Thomas Church)受这些思想的影响,将古典元素和现代形式相结合,在私家花园中创造出一种加利福尼亚地方风格。这一时期著名的叛逆学生如,盖瑞。埃克伯(Garrett Eckbo)、丹.克雷(Dan Kiley)和詹姆斯.罗斯(James Rose),开始与哈佛的古典学院派传统决裂,推行新的现代思想,并且成为景观设计学发展中重要的人物。他们认为景观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要有良好的功能适合人在其中生活。

景观设计学的专业活动,在二战后经济复兴中逐步繁荣。盖瑞。埃克伯在加州建立了埃克伯(Eckbo)、迪安(Dean),奥斯TAustin)和威廉姆斯(Williams)设计事务所,后来演变成为国际性的EDAW公司(易道公司),总部设于旧金山。经济振兴与人口生育高峰,推动了面向中产阶级住宅开发的大发展住宅大发展又为景观设计师们带来了机遇。一些新出版物为迎合新兴的中产阶级,报道了盖瑞。埃克伯、罗伯特。洛斯顿(Robert Royston)、劳伦斯.哈普林、托马斯.丘奇、罗伯特.卡特(Robert Carter)和彼得.沃克(Peter Walker)以及其他许多景观设计师的工作。这些景观设计师表现了创造户外环境的新方式[4].在这一时期,新的建筑形式和发展思想出现了:郊区超市、高速公路系统、城市更新、历史文化保护以及郊区住宅都有所增加。并且大t的景观设计事务所开始蓬勃发展。除了盖瑞.埃克伯的公司外,还有诸如佐佐木(Hideo Sasaki)、罗伯特.洛斯顿(Robert Royston)以及其他很多的设计事务所。其中,劳伦斯.哈普林的公司,曾经拥有200多名职员。

此后,景观设计专业随时间而不断发展,20世纪60至70年代,利用“整合的方法”组建强调合作和多学科的团队。建筑学与景观设计学的联盟包括了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内容,并允许公众参与。环境倡导者对城市的历史街区的污染和忽视,以及石油危机做出了反应。雷切尔.卡森(Rachel Carson)的《寂静的春天》和麦克哈格(Ian McHarg)的《设计结合自然》就是这一环境运动的催化剂。此期间,加州建成了第一个具生态导向的项目——海洋农场。其设计理念是由劳伦斯.哈普林担任项目指导,并且与查尔斯.康尔(Charles Moore)及其摩尔、林登(Lyndon)、特布尔(Turnbull)、维特克尔(Whittaker)联合事务所(MLTW)合作的一个设计小组共同提出的。海洋农场位于旧金山北部崎岖的,常年被风扫过的海岸边,它是加州第一个由景观设计师来领导的大型住宅开发项目。建筑形式结合了周围的景观,并考虑了微气候环境。这一灵敏的途径和因地制宜的建筑风格,创造了一种新的适合当地和太平洋海岸地带的设计语汇。为了规范这一时期的快速发展,加州制定了1970年的环境质,法案(CEQA)以及1976年的海岸法案。前者要求每项开发计划均必须提交环境影响报告(EIR)。如果可行的话,可以评价和鉴别开发项目的影响,并避免或减轻那些影响。这项法案已经实施了许多年,并且环境影响报告制度对各种影响进行了综合考虑,如考古,文化,社会,经济以及环境[3].而加州海岸法案规定公民可以进入海岸和海滩,因此,海洋农场不得不进行调整,以允许公众进入。

20世纪80-90年代,北加州的特色成为硅谷以及计算机产业的代名词。加州的景观设计随着办公建筑、高科技研发园区以及相关的居住、零售和娱乐房地产开发而发展变化。南加州的特色继续与好莱坞电影工业、南桔郡的中上等阶级的郊区居住区的扩张,以及成为生物技术和计算机工程中心的圣地亚哥相联系。这一阶段的农业用地在城市和郊区扩展的压力下萎缩。在私营经济领域中,对自然环境的影晌成为房地产开发商或政府谈判中的重要部分。例如,在洛杉矶的德尔维斯塔海滨疗养地项目(Playa Del Vista project)中,其对环境的影响通过恢复圣地亚哥海岸的湿地而被减轻了。相关的专业,如建筑师,规划师和景观设计师,总体来讲都听从开发商的要求。但是,景观设计专业依然还能够在繁荣与衰退之间的循环中发展。在经济繁荣时期,景观设计师忙于发挥他们的设计理念。而在衰退时期,景观设计师则更积极于开放空间的规划和景观的恢复。

20世纪末,景观设计出现了两个主要派别一是保护倾向和唤起自然的愿望,另一部分则是把景观设计作为人类自我的表现。第一种派别起源于麦克。哈格的生态规划,景观设计师从区域尺度到具体的场地,倡导自然系统并把其作为一个模式。而第二种派别的景观设计师希望形成一个建成的秩序,作为人类思想的反映[5].在加州实践的许多景观设计师在最近20年中几乎都轻易地陷入了这种分裂。但是,在追求设计适合宜人的景观的探索过程中,景观设计师是依据不同的情境与线索来工作的。项目和设计过程的表达,会把景观设计放在城市的环境脉络中来考虑,并且提出令人期待的,可以改善生活质量的讯息。下文列举2个比较成功的范例。

(1)市中心区的复兴圣荷塞市20世纪80年代,前加州首府圣荷塞市的公众领导决定要恢复其市中心。他们认为圣荷塞市位于旧金山半岛的南部尖端,距离旧金山大约1小时的车程,到世界最尖端计算机技术的中心——圣克拉拉郡的公共办公室,只需20分钟,所以可发展为计算机产业的经济中心。同时,还认为圣荷塞是一座“花园城市”,农业也曾经很发达,这里又是移民传教文化的起源地之一。

1985-1990年期间,笔者在北加州为圣荷塞市再开发署(RDA)工作时接受了此项任务,目标是为市中心提供一个全面的城市设计战略,制定设计观念,指导私人开发者的设计,并且雇佣最好的专业设计人员来帮助实现这些设计意图。这是笔者所经历的第一个由设计小组决定设计和开发进程的工作,此项规划在竞赛投标后被采用。工作中还接受了大规模的道路植树项目,制定种植规划,推荐树种。以城市干道阿尔马登林荫大道(Almaden)为例,选用长叶刺葵做行道树种,是由于它具庄严的形象,并且在传教历史时期曾经使用过,具有可强调此大街作为门户通道的特征。城市中心区更新的总体目标是基于就业和居住的平衡,建立高质量的市中心区环境,以与“花园城市”的总体目标相一致。通过缓解交通堵塞和降低汽车尾气,来提高城市空气质里。创造一个市中心的开放空间系统,向办公室职员,附近大学的学生开放。新的社区开始在市中心发展,旅游者开始在这里住宿。开放空间组织为4个区商业区和沿圣费尔南多街(San Fernando)的通道位于市中心和当地大学之间的旅馆和琴售区向北沿着圣克拉拉街的餐馆和办公室综合体;位于传统中心北边的包含了娱乐,文化和新住宅的多功能区。这一思想产生了适宜于步行的城市,景观沿着城市中心的肌理迁回前进,创造了多种土地利用间的联系。空间从建筑物中得以释放,改善了总体的生活质量。

(2)厉史街区的复兴:中央商务区,洛松矶市19世纪初,中央商务区是洛杉矶市中心的历史核心区。沿着春天大街和百老汇大道,有两个国家在案登记的历史街区,具有连续的建筑立面,包括歌剧院、商业银行以及办公建筑。作为国家登记在册的街区不允许财产拥有者损坏。二战后形成的新金融中心,处于老的历史核心区如邦克山(Bunker)和费格若阿大街(Figueroa) 的西边。为了复兴历史街区,通过详细调查,采取了综合分析方法,对当时的土地利用方式和格局,发展方向,交通情况,建筑空里情况,公园和开放空间,机会与限制等进行了考察。并研究了与开放空间相结合的,新的步行联系方式。主要措施是把大城市街区分割为中等规模街区,形成新的步行格局。沿着控制性的南北方格形形态,引入新的开放空间系统,产生一个可达性和质量更高的物质环境。提出一个全面的土地利用策略,允许北部的公共艺术中心重新利用春天大街沿街的历史建筑。一个沿着改进后的第四大道东西步行路,连接公共艺术中心与邦克山的律师与开发商的社区。第四大道南侧,鼓励重新利用空置楼盘作为艺术家的空间,从而使更多人可以经济地利用这些区域。

在另一个国家注册的历史街区,沿百老汇大道建造大型拉美主题娱乐区。因为,洛杉矶拥有多元化的人群,大约50%是拉丁裔或西班牙裔。这一区域的活动在白天主要是零售,夜晚转变为夜总会和娱乐区。这一新的娱乐区,能够便利地为新城市中心服务。

与城市设计过程同时进行的,是为中央商务区做的城市中心战略规划(Downtown Strategic Planning, DSP)。尽管这一城市中心战略规划正在进行当中,但其潜力和前景却难以被再开发署的历史核心复兴战略所认可。因为,其他政府部门试图利用城市中心战略规划来为其自身的目标服务。

2、21世纪民营经济领域将在中国景观设计中发挥作用

通过上述项目的介绍,为中国21世纪的景观设计学提供借鉴,也许显得不适宜。但实际上,历史上世界各地的社会和文化是不断互相影响的。景观设计师和城市设计师对其所服务的社会负有责任——创造,提高和延续地方“场所感”。景观设计师拥有这样的能力来研究地方感,并且可以改善地方“场所感”。采取这种方式,设计师和政策制定者可以从民营部门的项目中学习,制定关于景观设计应该采用何种合适的形式的决策。尽管如此,还是有人持设计专业会变成“开发商的奴隶”的看法,但笔者相信应该可以进行革新的探索。

随着进入21世纪,景观设计师将会更多与设计同行,各专业的工程师、自然科学家、政策制定者以及顾客等来协同工作。通过协同工作来理解项目的范围及规模和制定可实现的设计目标十分重要,能够阅读景观更是核心的能力。而能理解景观设计师与建筑师的区别,也是理解生活环瑰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在设计的时候,首要的问题之一,就是考虑现存的环境脉络。当我们第一次遇到顾客或被委托一项设计任务时,在调查现场之前,我们也许会询问许多问题它的物质空间是什么样子的,是城市、郊区、乡村,还是处女地,自然环境的质量如何,它的地形特征是什么,有哪些现存的植被,主导风来自哪个方向,使用者会来自哪些方面,这些只是在设计过程早期阶段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它们都与生活环境有关。

笔者同意在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应用生态方法。但是,如果考虑到中国持续增长的私人规划设计部门,一个景观设计师如何在这一背景下创新,对于不断发展的城市,以及从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变的需要,生态方法是否合适,或者是否应该有一个真正的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变,并且适合中国的发展模式该是什么,现在的发展如此之快,而同时也在以同样的强度摧毁着所有过去的遗迹,我们对此是否要鼓励,这些对于景观设计师都是很重要的问题,在21世纪应当进行思考。

本文列举的案例,也许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设计的提示。在圣荷塞市中心复兴的案例中,设计师考虑了重新建构,更新和复兴的方式。包括探索历史以及历史和场地的关系(城市、区域、国家的历史以及任何保护文化遗产的潜力,人群的历史以及人群文化的多方面,以及自然环境的历史)。为了促进有利于私营部门经济发展的环度,我们对创造一个适合居住的,可步行的,具有高生活品质的市中心环境提供帮助。通过考察总体的特征以及其“场所感”,并努力来阅读景观,试图来创造一种“永恒”或持久的设计观念和策略。并且发现了汽车交通和步行的结构以及它们与土地利用和密度的关系,开始组织一个可以以平衡的方式来整合市中心新建成环境的开放空间系统。这种方法在当时是富有创新性的,并且会不断地随时间而发展。圣荷塞市再开发署中的设计小组,将在10年或更多时间内对这一工作进行评估,并且对市中心的物质空间质量做出结论,提出他们自己的干预与设计策略。

洛杉矶市中心的开发密度,要比圣荷塞市高得多。在圣荷塞市国际机场的飞行航线范围内,市中心的建筑高度轮廓不得不保持在规定最低限度内,以遵守空中交通安全条例。在洛杉矶市中心,容积率从3:1-12:1不等,并且允许密度转移。例如,依靠在中央商务区的区位,密度可以通过开发商与CRA的协议,从一个地点转移到另一处。在贝聿铭、福雷德(Freed)和卡布(Cobb)设计的图书馆大厦的案例中,空中权利被从珀欣广场(Pershing )(容积率6:1)转换到了图书馆大厦,允许其大致达到接近24:1的容积率并且可以相应的提高建筑高度。25%的密度奖励,也可以从国家注册的保护区内建筑上的空中权力中转移。这些机制在1990年代早期,刺激开发商在市中心建造高层建筑中十分有用。但是这些大兴土木的副产品就是衰退,楼盘空置,以及缺乏开放空间。

在历史核心区案例中,有许多教训可以被吸取。景观设计学的力量,在城市背景中经常表现为一种倡导的姿态,景观设计师成为政治说客和开放空间发展的推动者,但这些往往是达到城市成功决策的重要因素。笔者大多数时间是在与开发商谈判,或者向官方陈述,并尽力来说服他们,使之明白开放空间,作为一种机制在复兴城市中心,改善经济投资环境,提高基本生活质量等方面的重要性。

在民营部门的观念中,公共的开放空间,或者是一个铺地整洁的林荫公共广场,或者是一个城市绿色游憩公园,或者是两者的混合,都被视作无收益的发展部分,一个赢利期的“黑洞”。但这并不意味着房地产开发商或城市领导者不喜欢开放空间,只表明民营部门运营机制的缺陷。这还产生了一个问题——开放空间经常被作为全体公共利益的一部分而被讨价还价。对于在城市环境下工作的景观设计师来讲,我们应该倡导开放空间在城市设施当中作为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不是考虑到一个经济成本,或者关系到利益丧失及维护成本。从某种角度来讲,这种看法其实还没有从19世纪的“自然和城市规划”思想中改变多少[7].景观设计师可以对包括人类生活的生态过程,进行更深入的观察。通过了解环境因素和各种机理,可以有助于产生一个新的景观形态。从城市化角度来看,加州可以对21世纪中国的景观设计学提供一个参照。在20世纪50年代前期加州主要的城市中,快速的经济扩张和变革的工业部门,已经产生了城市再开发和新的更新战略的需求,其目的是使市中心成为工作和居住的理想场所。笔者希望能够把21世纪中的民营部门的景观设计师的重要地位阐述清楚,并予以强调,使之可以在城市建设中持续发挥作用。约翰。比尔兹利(John Beardsley)在《我们往何处去》一文中,提出了景观设计师在新世纪当中应该应对的紧迫任务。将这些方面应用于中国以及其他正在工业化的国家相对较为容易。他还指出:“我们该如何推动退化的城市和工业景观的恢复,大多数恢复(再开发)项目采取了改善的途径,但我们在把不良环境(废弃地)改造为舒适的场所之外,还可以做什么?我们可以试一试城市农业吗?我们是否能够构想一种设计,来强调系统的资源消耗和浪费的问题,同时也可以表明导致前述问题的种种社会过程?[8]

比尔兹利、陀布(Treid)和其他的历史学家和当代景观设计评论家,都在引导景观设计师采取一种积极的态度。尽管如此,在具体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个现实,即当景观设计学的工作与今天世界的建设作比较时,它仍然还被视作无关紧要。但是还有一线生机——景观设计师可以影响开发过程。可以断定,比尔兹利的呼吁是很有鼓动性的。他要求景观设计师通过成为开发过程中的主导力量,而更加主动地领导设计过程。“设计一个新的景观,应该考虑生活环境的各个方面,及其与社会和文化的关系。景观设计师应该强调景观不是静态和被动的,而是一个处在转换过程中的动态空间。”[9]

注释①苗固产业,植物种植的商业化,都对景观设计专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苗木种植业的发展是与加州景观设计发属不断寻求支持而息息相关的,它已经成为了政治游说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美国劳动部,劳动力统计局,职业手册[EB/OL]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U.S. Department of Labor, Occupational Outlook Handbook, 2002-03 Edition,Landscape Architects, on the Internet atbls.gov/oco/ocos039.htm (December, 2003)。

[2]Rogers, E. B. Landscape Design: A Cultural and Architectural History[M].New York:Harry Abrams, 2002.

[3]California Public Resource Code Division 13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or legal statutes for the California Environmental Quality Act, http //leginfo.ca.gov/calaw.html

[4]California Public Resource Code Division 20 California Coastal Act, http //leginfo.ca.gov/calaw. html

[5]Treib Marc,Designed Landscape Forum l:Settings and Stray Paths[M]. San Francisco: Spacemaker Press,1998.

[6]Lynch, Kevin. Managing a Sense of the Region, Introduction[M], Cambridge:MIT Press, 1976.

[7]Laurie, Michael. Nature and city planning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Nature and Cities[M].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Ltd. 1979.

篇7

一、鲁尔区工业旅游开发模式

(一)工业旅游的涵义。起源于20世纪五十年代的法国,工业旅游可以被定义为以工业企业的生产、管理和建筑环境作为旅游吸引物的专项旅游活动。工业旅游资源不仅包括硬件部分,即物质上可见的工业生产和建筑景观,还包括软件上的企业文化与发展历史。作为旅游业与工业交叉的新型旅游项目,工业旅游可以被看作是对工业资源的深层次开发。

(二)工业遗产旅游为主导模式的工业旅游及其优势。工业遗产旅游一般是指将与工业文明有关的遗迹和遗物作为旅游吸引物所展开的一系列旅游活动。换句话说,工业遗产旅游以工业遗产作为旅游资源,强调对废弃工业旧址及相关设备加以保护,并进一步开发利用,使其成为现代人了解和体验工业文明的对象。受工业考古学影响,西方工业旅游实际上起始于工业遗产旅游。与一般意义上的工业旅游相比,工业遗产旅游因为以废弃的工业旧址和设施为依托,所以不会与工业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管理产生冲突。此外,工业遗产旅游的另一个优势就是,对作为工业遗产的厂矿和设备的利用和改造上有较大的创意空间。例如,工业遗产旅游资源可以被改造为展览中心、购物中心、商业中心以及主题公园等。发展以工业遗产旅游为主导的工业旅游为实现欧洲和北美等发达国家老工业区的经济结构转型、社会空间重组以及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和改善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德国鲁尔区,就是发展工业旅游的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

(三)鲁尔区工业旅游开发模式。开发以工业遗产旅游为主导的工业旅游对德国鲁尔区摆脱“逆工业化过程”的负面冲击,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逆工业化一方面使鲁尔区失业率升高,经济发展衰退,环境污染无法得到相应的处理;另一方面却给该地区留下了丰富的工业遗产旅游资源,即大量的废弃工矿、旧厂房和庞大的工业空置建筑与设施,从而为该地区发展以工业遗产旅游为主导的工业旅游提供了有效保证。到目前为止,德国政府已经按照区域一体化的开发模式从区域整体战略的角度对该地区的工业遗产旅游资源进行了系统的开发,并开辟了所谓的“工业遗产旅游之路”。这个旅游路线包括19个工业遗产景点,6个国家级工业技术和社会史博物馆,12个典型的工业聚落及9个利用废弃工业设施改造而成的望塔。而针对不同景点的各自特点,鲁尔区的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模式大体上可分为三种:博物馆模式,公共游憩空间模式,以及结合购物旅游的综合开发模式。博物馆模式以位于哈廷根的“亨利”钢铁厂、位于多特蒙德市的“措伦”采煤厂,以及位于埃森市的“关税同盟”煤炭――焦化厂为代表。于1987年倒闭的“亨利”钢铁厂,目前已经被改造成了可供亲子家庭旅游者开展多种活动的露天生态博物馆。而厂房保存比较好的措伦采煤厂博物馆主要以室内展览和开发旅游纪念品为主。另外,作为德国第三个成功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关税同盟”博物馆,以其简洁大方和具有浓烈现代艺术感染力的包豪斯建筑风格,吸引了大量的艺术创意与设计产业公司来此办公和举办展览,因而很可能在将来发展成为德国的工业艺术及现代设计产业中心。公共游憩空间模式以位于杜伊斯堡市的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和盖尔森基兴的“北极星公园”为代表。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建立在以前著名的蒂森钢铁公司所在地,目前已经被改造成了一个以煤铁工业景观为背景的大型景观公园,可供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这里也成了生态爱好者欣赏恢复性生态景观的乐土。此外,以煤井架为标志的北极星公园则建立在一个废弃煤矿的旧址上,并且以举办各种大型户外活动而闻名。结合购物旅游的综合开发模式以位于奥伯豪森的中心购物区为代表。作为一个富含锌和金属矿的老工业城市,奥伯豪森成功地将购物旅游与工业遗产旅游结合起来,将废旧工厂改装成为大型购物中心和博物馆。便利的交通设施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不但使这个城市成为鲁尔区的购物文化中心,而且吸引了大量周边国家的游客前来进行购物、休闲和度假。

通过有效发展以工业遗产旅游为主导的工业旅游,从生态经济的角度对工业资源进行全面、系统地开发和利用,鲁尔区不但实现了自然环境的根本改善,而且逐渐恢复了生态经济系统的平衡。现在,这个地区正在重新成为欧洲最具有吸引力的产业地区之一,其成功经验值得山西地区借鉴。

二、山西工业旅游现状

目前,山西的工业旅游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但是这种有潜力的产业正在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在国家旅游局于2005年公布的103个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中,山西占5个,分别是:太原东湖醋园、平朔煤炭工业公司(露天矿)、大同晋华宫煤矿(井下游)、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公司,以及运城盐湖养生城(死海)。此外,该地区还新开发了一批比较有特色的工业旅游点,例如,太原的中国煤炭博物馆和太谷怡园酒庄等。

目前,该地区的工业旅游大都以某个工业企业作为主要的开发和经营主体,旅游项目则普遍以对工业企业的生产参观为主。山西地区的工业旅游开发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煤炭工业旅游、特定工业旅游,以及综合保健休闲旅游。其定工业旅游,主要将特定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模式作为旅游开发项目,例如东湖醋园和杏花村。

(一)煤炭旅游。煤炭旅游以位于太原的中国煤炭博物馆、平朔煤炭工业公司、以及大同晋华宫煤矿为代表。煤炭博物馆主要通过丰富的展品和科技、艺术展示手段,向游客展示有关煤炭的历史,并传播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博物馆内建有目前中国唯一的模拟矿井,可供游客进行体验和参观。模拟矿井中巷道和井壁形象逼真,且其中矿井的设备齐全,完全是实物。

大同的晋华宫煤矿则将开采完的废旧矿井加以改造,开发了独具特色的井下探秘旅游,并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体验。在这里游客除了了解采煤业的历史发展,还可以换上矿工的服装,到井下真实体验一下矿工的生活。而在平朔,游客不但能够领略露天煤矿的风采,而且可以感受黄土高原上典型的雁北地貌和文化风情。

(二)特定工业旅游。山西向来以出产好酒、好醋出名,因此出产老陈醋的太原东湖醋园以及竹叶青和汾酒的杏花村是该地区特定工业旅游的典型。特定工业旅游不但给企业创造了大量的经济收入,而且从提高社会知名度和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角度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太原的东湖醋园隶属于山西老陈醋集团,是一家动态展示老陈醋生产工艺流程以及历史文化的公司化博物馆。在醋园中的美和居醋坊游客除了可以全面了解老陈醋特定制作工艺和步骤,还可以参与部分制作过程并品尝口感浓郁的老醋。而山西汾阳的杏花村是汾酒和竹叶青的产地,被誉为酒都,在我国酒文化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自北魏以来,杏花村的酿酒史已经长达一千五百多年,可以说是中国酿酒史的一个缩影。在杏花村,游客除了领略酒文化和了解酿酒工艺,还可以欣赏优美的乡村自然风光,并开展一系列休闲娱乐活动。

(三)综合保健休闲旅游。拥有4000年产盐史的运城盐湖是一个集生态、健康、休闲为一体的工业旅游和疗养胜地。因为湖水富含盐分和微量元素,所以也被誉为“中国死海”。前身是运城盐化局的南风集团根据当地的特点主要开发了两项特色旅游,即盐水漂浮和黑泥洗浴。

近年来,工业旅游的开发不但为山西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在改善环境污染,恢复生态系统平衡,提高就业率,以及吸引投资上起到了相当的作用。然而,山西的工业旅游发展目前仍然处在起步阶段,适当借鉴鲁尔区工业旅游开发的成功经验对今后的发展会有很大帮助。

三、鲁尔区经验对山西工业旅游发展的启示

(一)加强工业旅游开发的系统性规划。德国人是世界上最善于定计划的民族,而鲁尔区在短时间内成功转型的关键正是得益于所谓的国际建筑展计划。国际建筑展计划是当地专门针对工业旅游开发的多目标区域综合整治与振兴计划,简称为IBE计划。该计划对鲁尔区工业遗产资源的开发、经济结构的转型、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就业住房等社会问题的解决均做出了系统的考虑和规划。

而在对工业旅游遗产的开发上,IBE计划强调区域性的旅游路线、市场营销与推广、景点规划与组合的一体化。其集中体现在对“工业遗产旅游之路”――RI的开发及其统一视觉识别符号的设计和确立上。RI的符号标志,包括斜插在工业遗产旅游景点门景区的黄色针形柱、若干立式黑色铸铁的旅游信息说明牌,以及分布在整个鲁尔区、随处可见的棕色路标。另外,该地区的工业旅游宣传册也逐步实现了统一的设计,还建立了RI的专门网站。

鲁尔区的经验说明,针对工业旅游资源有意识、有步骤地进行区域一体化整合开发,并且采用对外统一的宣传形象,对工业旅游的快速发展至关重要。现在的山西在对工业旅游的开发上还缺乏地区总体上的规划与管理,因而旅游产品的开发普遍停留在以特定企业为中心的层面上。其中多数企业对产品的开发仅以服务本单位为目标,很难实现地区内的旅游产品和市场的共享。此外,许多企业仅仅把工业旅游项目的开发当作能给企业带来额外收入的副业,甚至是一种特殊的广告、公关活动和企业文化建设形式,从而很少进行必要规划。这种“一盘散沙”的发展模式,会阻碍山西地区工业旅游的整体发展和生态经济建设。因而,加强系统的战略规划和管理对山西工业旅游可持续性发展迫在眉睫。

(二)加强产品的多元化开发,提高市场吸引力。由于缺乏系统性综合开发观念,目前山西地区对工业旅游产品的开发还简单地停留在参观厂房、生产线或矿井等硬件设施上,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相关活动的设计以及文化包装等软件的开发投入。所以,现在该地区的旅游产品普遍文化内涵不足、品种单调、缺乏游客亲和度与市场吸引力。鲁尔区的成功表明,工业旅游的发展有赖于突破原有的单一产品模式,加强对以工业为中心的多元化产品的开发。

篇8

一、学习考察概况

根据区委中心组全年学习安排,第二季度中心组的学习以“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加快大发展”为主题,结合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市委二届三次全委会精神和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的贯彻落实,以区委书记XXX为团长的学习考察团一行2xxxx,于7月13日至19日到温州、杭州、苏州、上海等地进行了考察学习。在重庆驻上海办事处的积极联络安排下,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热情接待下,学习考察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后期开始,在第二代和第三代领导核心的战略抉择下,华东地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势地区,“黄金地带”迅速凸现出具有现代经济意义的“黄金效益”。2002年,华东地区以占全国xxxx的土地和5.xxxx的人口,创造出占全国17.xxxx的GDP。现在,华东四市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城市建设和开发的投资力度以千亿元计;构筑了城市及辐射周边的高速交通网络;打造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产业群。在短短的6天时间里,考察团先后考察了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参观了康奈集团、大虎打火机厂、乔顿服饰集团,对促进温州经济发展的“温州模式”和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有了进一步了解;参观了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高教园区和娃哈哈集团,学习了娃哈哈的品牌多元化经营模式和理念;与苏州工业园和昆山市领导座谈交流,向他们请教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等方面的问题;参观了上海浦东新区,听取了浦东新区领导关于浦东新区在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政府职能调整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参观了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和德隆公司,学习了资本运作、战略投资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实地考察了新天地旧城改造项目。

学习考察中,我们既学习了华东四市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标准的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民营经济和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又学习了当地政府积极营造发展环境、提高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的新举措。通过实地考察与交流讨论,进一步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转变了我们的观念,丰富了我们的知识,也使我们看到了我区在观念上的差距,在发展思路和发展环境上的差距,切实感受到发展的压力,同时在考察比较中也坚定了加快发展的信心。

二、华东四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

㈠强化发展观念,一心一意谋发展。各地都紧紧抓住解放思想这个“牛鼻子”,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强化“项目是生命线,投资者是上帝,引资是功臣”,破除陈腐思想的束缚,树立以发展凝聚人心,以发展论英雄的观念,始终坚持以发展说话,发展以数字说话,数字以事实说话。温州树立和宏扬“四千精神”、“四自精神”,“四千”就是指“历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出千方百计”发展商品经济;“四自”就是指“自主改革、自担风险、自强不息、自求发展”搞市场经济。各地都坚持围绕发展抓合力,形成合力促发展,四大班子之间、各级各部门、广大干部群众都围绕发展这个中心,转变观念、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坚持“亲商、安商、富商、扶商”理念,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了“一心一意抓发展、万众一心求发展、千军万马快发展”的良好局面。

㈡依托自身优势,不断优化发展方略。杭州市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以“两港三区”为重点的“天堂硅谷”成为杭州建设绿色生态工业城市的主攻方向,取得明显成效。苏州在“依托古城,开发新区”的思路下,借助紧邻上海的区位优势,在与上海的错位竞争中把自己变成上海大企业产品加工的“大车间”。温州以民营经济为主导,发展“走出去”经济、区域块状经济、轻工业为主的特色经济。昆山由一个6xxxx人口的农业县,80年代大力开展横向经济联合,发展乡镇工业,实现“农转工”;90年挥基础设施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实现“内转外”,形成以开放型经济为主导,三大产业协调发展,三个文明同步推进的良好局面。浦东新区以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现代工业基地为目标,以“三港”(深水港、航空港、信息港)、“三网”(轨道交通网、市区道路网、越江交通网)、“三能”(电力、燃气、集中供热)基础建设为核心,注重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

㈢坚持外向带动战略,增强发展动力。华东地区经济发展呈现出强大的经济活力与其坚定不移实施外向带动战略,积极扩大招商引资,牢牢把握对外开放不同阶段的重要机遇,不断巩固发展外向型经济有密切关系。以招商引资为龙头,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扩大开放,华东四市在招商引资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政策招商,制定优惠政策,对有实力商家,适当牺牲一定的眼前、局部利益;二是网络招商,在网上信息,宣传自己,捕捉信息,寻觅商机;三是会展招商,派人参加各类会展,收集信息,结识朋友;四是以外引外招商,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亲商、安商、富商、扶商,让外来商家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以此吸引外商的合作伙伴、朋友来当地兴业;五是产业招商,集中优势资源,把某一个产业做大做强;六是中介招商,凡对招商引资作出过实质性贡献的中介人,不论身份,形成“大招商大报酬,小招商小报酬,不招商零报酬”激励机制;七是运用行政手段推动招商,主要是加大领导干部招商引资的压力,大力推行末位淘汰制、绩效工资制,将招商引资成绩直接与经济利益挂钩,直接与干部的升迁挂钩。截止2002年底,来自8xxxx国家和地区的外资企业在浦东设立了839xxxx项目,投资总额超过420亿美元。其中,世界500强企业有17xxxx家在浦东投资了32xxxx项目,投资总额达112亿美元,具有投资金额大、技术层次高、产业链延伸广的特点。1xxxx公里的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吸引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有1xxxx在开发区投资项目2xxxx,还引进内资75.3亿元人民币,经济总量年均增幅3xxxx以上。

㈣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增强经济总体素质。杭州以加工工业为主,逐步形成了以娃哈哈、养生堂等企业为龙头的食品加工行业;以汽轮动力、万向等企业为龙头的机械制造行业;以东方通信、UT斯达康等企业为龙头的电子通讯行业;数量众多、以非公有制为主体的纺织服装行业这四大支柱产业,并全力打造IT产业和新药产业等新兴支柱产业,成为全国软件产业四大基地之一。温州打响“温州制造”品牌,建立1xxxx国字号轻工业基地,创建世界轻工产品生产基地、集散基地、创新基地。浦东立足区域优势,以金融贸易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高科技园区为基础,建设功能完备的产业园区。

㈤注重载体建设,拓展发展空间。在二十年的市场磨砺与整合中,规模化的园区建设为华东经济拓展发展空间,接轨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把园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对内辐射的基地、经济发展的龙头,园区建设强化了发展主体经济的拉动效应,使园区内形成了大规模的产业集群和完整的产业链。苏州工业园九年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0xxxx亿元,其中1xxxx公里建成区达到“九通一平”(道路、供电、供水、燃气、供热、排水、排污、邮电、有线电视和土地填高平整)的国际标准,并在项目审批、财政税收、海关物流等方面获得相应管理权限和优惠政策,创造了“不特有特,比特更特”的良好条件。浦东新区在建好大载体的同时注重功能特色园区互补联动的发展格局,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形成聚合国际现代化金融贸易功能,拥有中外金融机构14xxxx;张江高科技园区形成以现代生物与医药、微电子为主的高科技产业;金桥出口加工区形成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群,拥有中外加工企业52xxxx;外高桥保税区实现区港合一,形成自由贸易、保税仓储、出口加工等功能,有效促进了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类资源的集聚和优化配置,使得浦东新区成为上海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和象征。

㈥优化发展环境,构筑社会经济发展的软硬平台。在倾力投入建设硬环境的同时规范政务行为,提高服务水平,优化和改善发展软环境。“你办项目,我办手续”,立项、征地、登记等都由政府代办,全程服务,创造“四个环境”:一是创造上下同心,开明开放的舆论环境。二是创造主动热情、廉洁高效的服务环境。确立服务是第一投资环境的理念,着力建立长效服务体系,推行服务全程制,从各个环节降低客商投资成本。确保政策不在自己手中截留,差错不在自己身上产生,企业不在自己这里受冷遇。三是创造公正严明,安全稳定的法治环境。四是创造优惠宽松、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

创新管理体制,实行“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科学地构筑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惯例接轨、区别于一般行政区的管理机制,强化服务功能,寓管理于服务中,使政府的管理行为具有法制性、规范性、国际性。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2.9xxxx公里的“浙江杭州出口加工区”,实施“境内关外”的一系优质政策,由海关实行时间式管理,运行按电子报关,口岸直达方式进行,外向型经济特点明显,开发区已成为杭州市对外开放的创业基地、人才基地,以及享受国家特定政策,实现科技创新和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基地。

㈦构建人才高地,以人才开发形成知识经济聚集点。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千秋大业在用人。经济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华东地区经济的飞速崛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一批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高水平、高层次、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他们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全民学习,终身教育的良好氛围,还通过多种措施,引进、培养了一大批思维创新、锐意进取、层次较高的复合型人才,为发展蓄积了后劲,满足了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智力需求。苏州坚持“政策引人、事业留人、环境育人”方针,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化运作,引进了国内外一流名校、名师,建立健全中等职业教育和智力支撑。杭州建设了占地10.1xxxx公里的高教园区,规划容纳15所高等院校及1xxxx在校学生,为发展提供宽裕的人才资源和技术创新成果。浦东新区2002年投入26亿元发展社会事业,拥有上海科技馆、浦东图书馆、少年宫等,投资2亿元迁建华师大附中,目前浦东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卫生事业完全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吸引1/2—2/3的留学人员自愿回到浦东工作,5000xxxx外籍人士入住浦东,人才的大量聚集,提高了整个社会效率。

三、加快九龙坡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如何应对新挑战,加快大发展,确保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通过考察学习,我们认为应加快推进观念、战略、结构、科技、载体、环境六大创新,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积极融入市场竞争体系,推动区域经济超常规、跨跃式发展。

㈠实施观念创新,进—步解放思想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是变革的前奏。我们感到,与江苏、浙江、上海等先进地区比,我们最大的差距就在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发展环境上的差距。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引导干部群众自觉强化“四种观念”:一要强化辩证思维抓机遇的观念。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在辩证把握大局的基础上,结合区情,冷静分析找寻面临的新机遇,在扩展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方面,在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结构调整方面,在利用强大外力克服计划经济体制惰性,彻底深化改革方面,在吸引资本和先进的技术、管理、人才方面,以“拼、抢、赶、超”的精神状态,抢抓新机遇,谋求新发展。二要强化竞争才能进步的观念。不主动同高手“过招”,就难以超越自我。唯有竞争才有生机活力,才有发展进步。我们要正视可能带来的压力和挑战,采取积极措施超前谋划、参与竞争,在竞争中不断前进。三要强化不发展就是后退的观念。切实克服“步子不大年年走,贡献不大年年有”,“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好”的陈规陋习,敢于想大事,谋大业,确立新的发展目标,拿出超常规的发展举措,迈出跨跃式发展的步伐和步频,实现以快补晚。四要强化适应变革的开放观念。积极清理废止过时的政策、法规,在经济全球化和世贸规则法律框架下,从游戏规则、组织形式、产品定位、科技素质方面迅速接轨,主动把经济联系的触角更多地伸向国内外各个角落,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为加快自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㈡突出战略创新,不断完善发展思路

战略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灵魂和核心。必须正确审视区情,讲究战略战术,科学制定规划,理清思路,推动发展。在区域战略制订上,一要做到胸有全局。敏锐观察、正确把握国内国际形势,研究了解制约经济发展关键因素,以战略的眼光、开阔的眼界,站在明天看九龙,跳出九龙看九龙。洞悉竞争对手变化,长远规划竞争方略,前瞻性科学把握未来。二要正视自身劣势。定位区情是制定战略规划的关键,必须正确把握劣势,取长补短,随机应变。三要注重发挥优势。要善于立足自身优势,充分学习借鉴东部先进地区多年的发展经验,趋利避害,扬长避短。积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抓住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机遇、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做大做强,加快发展,实现经济总量的低成本扩张。四要优化发展方略。按照“动态调整,长短结合,粗细有度”的原则,结合不断发展的实践,拟定完善发展战略。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区第九次党代会确立新世纪前20年发展的目标,按照实施高新技术、城市化、都市农业“三大战略”,打牢结构、环境、人才“三大基础”,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新型工业发展区、以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商务发展区、以休闲观光旅游为方向的都市农业发展区这“三大经济发展区”的总体思路,从战略的层面上科学合理地指导推动发展,同时要伴随着新的实践,搞好信息研究,针对重庆市的宏观战略部署,不断细化、充实和完善这一战略构想,走出一条具有九龙坡区特色的发展之路。

㈢强化结构创新,提升内在运行素质

充分利用入世带来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重组的历史机遇,围绕市场需求,调整经济结构,提升经济运行素质。一是抓好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做大做强第二产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调整优化第一产业的总体思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进一步做大做强汽车、摩托车、铝业、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努力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优势传统产业为支撑,劳动密集型产业为重要补充的工业经济发展新格局。二是调整所有制结构,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按照“全面、彻底、规范、配套”的要求,努力在民营化改造、开放式重组、企业破产、转换职工身份上取得突破,切实提高企业竞争活力。三是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按照“建立基地,培植龙头,拓展领域,创新体制”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服务型都市农业,加快建设重庆都市后花园,大力发展都市旅游、工业旅游和以都市农业为载体的乡村旅游,使旅游业成为我区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

㈣深化科技创新,增强经济综合竞争能力

实施技术创新,是挖掘区域经济潜力,增强整体发展后劲的核心所在。因此必须大力实施高新技术战略,具体要狠下“四个功夫”:一是在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上下功夫。要重点抓好国内外处于领先水平的高效节能技术和新设备、新工艺、新管理方式的推广和应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强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与改造传统农业的结合,不断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商品率,推动农副产品的加工、转化和增值。二是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上下功夫。充分发挥九龙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幅射带动作用,坚持把发展高新技术作为提升产业素质和经济质量的关键,尽快走出先手棋,抢占制高点。着力推进重点新技术项目与区域经济相融合,吸引国内外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内研外引开发高市场容量、高附加值产品。三是在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上下功夫。大力普及生物灾害防治、规模养殖、新型栽培等先进适用技术,扶持和帮助民营企业提高自我科技创新能力,促其上规模、增效益。四是在健全科技服务上下功夫。加快“数字九龙坡”和“软件大厦”建设,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科技专业协会等中介服务体系,帮助引导骨干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健全利益机制,敢于让科技人员先富起来,鼓励各级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企业、农村,领办或创办科技企业、示范基地、农业科技园,调动全区上下“科技兴区’的积极性。

㈤推动载体创新,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以推进城镇化和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大城乡建设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一是以全市推进城镇化建设为契机,加大城乡建设力度。不断强化经营城市理念,坚持管理、规划与建设同步推进,把城市作为最大的国有资本来经营,积极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加快现有城市基础设施出让、转让经营权运作步伐,采取多种形式吸引社会资本、私人资本、境外资本投资城乡建设,努力实现城镇建设投入的良性发展。西部九镇要把握加快城镇化步伐的现实机遇。要以产业的集聚、园区的整合,促进城镇人口、空间布局调整;着眼于富民安民,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实现推进城镇化和实施富民工程的有机统一。二是抓好以园区为重点的载体建设。以产业为纽带,从优化资源配置出发,大力推进园区整合,形成“数镇一区”、“数镇一带”的新格局,重点推进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东部九龙园区、华岩工业区和以西彭为中心的西部工业园区建设,按照规划布局、功能分区,滚动策划、包装一批重大项目,引大引强。坚持亲缘招商、信息招商,捕捉投资动向,加大各级领导干部招商引资的责任,奖优罚劣,激励干部群众想招商、招到商。

㈥加快环境创新,增强聚集效应

投资与经济发展环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已成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实践表明,资金、技术、项目总是趋向统一、开放、有序的地域流动。因而,要实现九龙跨跃式发展最根本的是要靠优良的投资环境。一要优化服务环境。理顺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在政企关系上,下决心砍掉旧体制形成的不应有的既得权益,放权于市场、企业和中介组织,坚持要宏观不要微观,要规划不要计划,要服务不要事务,要政策不要决策,形成政策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格局。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环节,按照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建立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行政审批管理制度。切实转变作风,积极推行首接责任制、文明办公制、服务承诺制、引导办理制和限时办结制,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二要优化硬件环境。用新思路、新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实施以交通、物流、信息三大网络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三要优化执法环境。进一步结合部门执法责任制,深化政务公开,规范执法和管理行为,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破坏投资环境等违法行为。积极探索和建立保护体系,切实维护投资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四要优化人文环境。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按照“三个代表”要求,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加快“学习型城区”和“人才高地”建设,要把吸收、引进和留住优秀人才工作提高到战略高度来认识,大力培训,引进各类专业人才。加大干部的交流力度,创新领导工作方式和方法,做到守规不守旧、放开不放任、求优不求全,重引不重压,推动经济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和协调发展。

(区委中心学习组赴华东地区学习考察团)

珠江三角洲学习考察报告

一、学习考察的概况

为加快发展步伐,将区域经济做大、做强,区委中心组以区长秦敏为团长,副书记、人大主任廖涛为副团长的学习考察团一行3xxxx,于7月6日至12日,赴深圳、中山、珠海、东莞、广州等地考察学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代物流、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业园区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在重庆驻深圳办事处的精心安排下,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热情接待下,学习考察取得了圆满成功。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的鱼米之乡,是对外开放的门户。改革开放以来,该地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开启了这个地区崭新的一页,使珠江三角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当今,这个地区各项改革不断深入,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产业群;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昔日的边陲小镇、乡村农舍已发展为初具规模的花园式现代化国际城市带。在短短的6天时间里,考察团先后考察了深圳招商物流集团、参观了深圳沃尔玛公司、中山古镇灯具市场、东莞松山湖科技园区、云辅工业园区,与深圳市、中山市、珠海市、东莞市、白云区政府座谈,听取各地产业结构、产权结构、区域经济结构和政府职能调整,以及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招商引资、现代物流发展等方面的经验介绍。

在学习考察期间,既学习了珠江三角洲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工业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特色经济和加强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又学习了政府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的新举措。通过实地考察与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式,真切感受到了珠江三角洲发展速度快、发展起点高、发展路子新。通过学习考察,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找到了差距,增强了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做好工作的责任感,振兴九龙坡的使命感。在总结会上,区长秦敏要求全体同志将学到的经验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认真思考,找准差距,抓好落实,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二、学习考察的主要体会和收获

(一)更新观念,开拓创新是加快发展的前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问题层出不穷,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珠江三角洲能快速发展,除了地域优势、政策优势外,关键是当地的干部群众思想上不断有新的解放,实践上不断有新的创造。深圳作为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在第一轮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二次创业的口号,以高新技术产业带动传统产业发展,并提出建设国际大都市的战略。中山是一座文明富庶的名城,但中山人民居安思危,查找了与广州、深圳、珠海的差距,到长江三角洲学习后提出发展特色经济的战略,现在已有“中国五金制造业基地”、中国灯饰之都、全国最大的红木家俱生产基地等一大批以镇为单位的特色经济。珠海本是一座现代化的海滨城市,不断引进一大批名校进驻珠海,以浓郁的学府氛围吸引了一大批国际、国内知名高科技企业落户珠海。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珠江三角洲的干部群众在前一轮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又开始了新的探索与创造。

(二)以产业为基础,创造多种经济模式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经历了从传统农业到商品农业,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变。现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新技术新产业发达的地区,同时又是电子家电、通讯设备、纺织服装、机电、建材、医药保健,食品饮料等行业最集中的地区。一个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的工业体系已经形成。以产业为基础、创造多种经济模式才能推动经济快速发展。这是珠江三角洲给我们的启示。它的经济模式虽多,但主要注重发展以下几种:

1、注重发展特色经济。

没有特色就没有竞争力。深圳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技术发展迅速,每年都举办“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现在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xxxx。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深圳动手早、出手快、下手“狠”。深圳市还利用明显的地理区位优势,发展现代物流业,现在已拥有蛇口、盐田港、招商物流集团等完善的物流基础和平台。仅集装箱一项物流业务就给深圳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约450亿元。中山古镇坚持走“工业立镇”、“工业强镇”的发展道路,以灯饰产业为主,现在拥有灯饰企业180xxxx家,民用灯具国内市场率达到5xxxx,形成了近100xxxx灯饰商铺,约7公里的灯饰一条街,成功举办了“99及2002年中国(古镇)灯饰博览会”,成为闻名遐迩的“中国灯饰之都”。

2、注重发展园区经济。

园区经济是经济科技中心,是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新载体,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龙头。珠江三角洲非常重视园区经济的发展。在我们参观的每个城市都有规模大、档次高、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深圳有规模宏大的现代物流园区、全国建立最早的高新科技园区;中山有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国包装印刷基地和国家健康产业基地等大批工业园区;珠海建有大学园区,聚集国内1xxxx所著名院校,还建有1xxxx个工业园区,园区工业产值每年以4xxxx的速度递增;广州白云区有xxxx工业园区和xxxx科技研发走廓,2002年园区工业产值接近全区工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东莞的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是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它占地7xxxx公里,先期拆迁政府拿出了近60亿,规划设计政府又投入1亿多元,投入之巨,力度之大,无与论比。整个园区以圈层式分布。中心圈层为生态核心层区,中间圈层为产业服务、科研、教育区,外圈层为生产活动区。园区光湖面面积就达xxxx公里,它将以优美的生态环境,以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研发机构为主,大力发展科技密集型企业。

3、注重发展龙头经济。

充分发挥国际跨国集团和国内知名企业的优势,以筑巢引凤的诚意,带来百鸟和鸣的效应,促进经济发展,这是珠江三角洲的又一个典型经济模式。珠海市曾以零地价,转让1亿元基础设施,每年财政给250xxxx元补贴的优惠政策,吸引中山大学到珠海大学城安家落户,由此引来了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音乐学院等十余所高校到珠海办学,从而使珠海借名校打造高科技成果孵化中心取得成功。中山市的南头镇通过引进国内知名品牌企业TCL、长虹、台湾最大的空调零配件生产企业瞬亿电器、台湾世联集团等大型的企业集团,使南头镇形成以家电为龙头,以空调和彩电为拳头产品的产业格局。东莞通过引进台湾四大电子厂之一的台达电子厂,使一个接一个的IT厂商进驻东莞,成为世界最大的IT制造业基地。

4、注重发展外向型经济。

珠江三角洲的经济以外向型为主,大部分的资金、原材料和产品销售都离不开国际市场。外资出口一直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出口市场逐步向多元化发展,产品远销五大洲10xxxx个国家和地区。利用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档次越来越高,一大批国际知名大企业、跨国公司纷纷前来投资合作。在深圳,近4xxxx全球500强企业在内的大型跨国公司和企业集团纷纷来深,投资兴办高新技术企业。东莞在80年代初,主要承接来自港澳台的服装,鞋帽和玩具等加工业务,现在已成为外商投资中国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成为国际性加工制造业基地。2002年低,外商投资企业1380xxxx家,利用外资18.16亿美元,出口总额183.83亿美元。IBM的副总裁说过一句形象的话:如果东莞到深圳的高速公路塞车15分钟,全世界的电脑价格都会产生波动。目前东莞生产的电脑磁头、扫描仪、鼠标、键盘等电脑配件占全球产量的7xxxx以上。2002年世界500强东莞占3xxxx,100强占1xxxx,跨国公司12xxxx,境外上市公司达80xxxx。中山通过优化调整外经贸结构,已形成以轻纺和机电产品为主体,以电子信息类高新技术产品为新增长点的多元化出口商品格局,贸易伙伴遍及世界13xxxx个国家和地区。

5、注重品牌经济。

珠江三角洲人有句口头语:“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因为有了“要做到最好”的目标,今日的珠江三角洲才出现了品牌经济的效应。全国甚至世界的人们都是从认识“品牌产品”开始,再去认识了珠江三角洲。如家电产品,就拥有多个全国驰名商标,格力、美的、科龙、容声等等。还有中山的乐百氏饮料、耶鲁固力门琐、剀达精细化工、华帝燃气具等大批国内知名工业品牌。在品牌经济的发展中,地方政府除为品牌发展提供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有形服务外,还注重提供无形服务,如中山市重视营造品牌成长的氛围,每年评选十大品牌,并给国优、省优品牌重奖。

(三)改造城市环境,完善配套设施是加快发展的基础。

珠江三角洲地区重视城市建设,逐步形成了海陆空交通顺畅,通讯联系便捷,水电供应充裕,生活设施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中山市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城市,珠海成为一座美丽的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东莞大打城市牌,成立保安公司和城市结合执法局加强对城市的管理,同时大张旗鼓地开展城市绿化美化工作,努力向现代化的制造业名城迈进。广州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全力推进强拆违章建筑工作,使广州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成为最适宜创业、居住的城市。在城市建设中,珠江三角洲地区“三不”政策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即城市规划不惜工本,城市建设不遗余力,城市管理不择“手段”,通过全力建设和打造城市,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充分发挥了城市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

(四)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是加快发展的保障。

政府职能部门服务的质量,政府工作人员的态度和工作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经济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各地政府非常重视为企业服务。深圳市政府提出“服务多一些,管理少一点”,专门为大型企业开辟办理手续的“绿色通道”。中山市政府强化亲商意识,改进机关作风,致力建设“服务型”、“开放型”、“效率型”政府,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实行“网上申报”和“网上审批”制度。东莞注重提高办事透明度,公开办事程序和政策;坚持每月用两天时间带领职能部门负责人到企业现场办公;给30xxxx大型企业发放办件绿卡,快速便捷办理各种手续;还建立了特大型企业领导联系制度。政府周到、细致的服务,很好地促进了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一)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强化加快发展的意识

近年来,九龙坡区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社会事业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与发达地区、发展快的地区横向比,我们的发展速度不是快了,而是慢了;与发达地区的距离不是缩小了,而是拉大了。因此,必须跳出九龙坡看九龙坡,对照先进找差距,防止和克服不思进取、小富即安的倾向,始终保持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强化机遇意识,防止和克服被动等待、消极无为的现象。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应结合在全区各级机关干部中兴起的学习“三个代表”新,联系九龙坡区实际,牢牢把握加快发展这一主题,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总揽全局,积极实施“三大战略”,打牢“三大基础”,建设“三大经济发展区”,力求实现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跨越式发展。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扬敢闯、敢试、敢冒的精神,把广大干部的思想统一到谋发展、抓落实上。二是增强忧患意识,引导各街镇、各部门对照发达地区从思想解放的程度、抢抓机遇的力度和经济发展的速度上以及观念上、思维方式上找出差距,并不断改进。三是机关干部要做推进九龙坡快速发展的表率,破除居功自傲的思想,树立谦虚谨慎精神;破除贪图安乐思想,树立艰苦奋斗精神;破除安于现状思想,树立开拓进取精神。

(二)把产业经济作为发展支撑

珠江三角洲二十多年快速发展的实践经验表明,城市的发展必须以产业的发展为依托,其规模的扩张必须以经济的繁荣为前提。因此,我们必须紧扣发展这个主题,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依托,立足本地资源、区位、交通、人文等方面的优势,选准和培育主导产业,形成九龙坡发展的经济支撑体系。为此,区委、区政府应把培育特色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壮大产业规模作为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的突破口来抓。一是狠抓园区建设,加快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园区是经济发展的活力所在、后劲所在、希望所在。要把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各类生产要素流动融合和产业聚集升级的重要载体。要以园区为载体,强攻招商引资,引导同类或相关联的企业和产品向园区集聚,迅速形成特色园区。要加快园区项目的建设进度,搞好协调服务,确保区内各项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竣工投产,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狠抓重点骨干企业,充分发挥支撑作用。重点骨干企业是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顶梁柱。抓住了重点骨干企业,就等于抓住了全区工业经济的“牛鼻子”。因此要密切关注,重点指导,重点服务,促进骨干企业持续快速增长,充分发挥其支撑作用。三是狠抓扶优扶强,着力提高工业企业的竞争力。加大对优势企业的扶持力度。按照社会平均贡献率和地方财政贡献率的要求,在全区确定若干优势企业进行重点扶持,签订责任书,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争取用3—5年时间,把优势企业培育成区域经济的龙头和支柱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对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质量免检产品的企业实行重奖政策。四是狠抓技术创新,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我区目前技术水平较低的传统产业所占的比重过大,因此,要通过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逐步实现传统产业从局部到整体、从一些关键环节到生产主要流程的改造;切实加强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渗透融合,使老企业通过产品、工艺更新,改造成为高新技术企业;鼓励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资产重组、技术入股的股份制方式来改造传统企业,盘活存量资产,从而提高产业信息化程度。同时要集中力量解决一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共性、关键性技术,突破产业结构瓶颈,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强大动力。五是狠抓特色产业的培育,增强发展的新优势。对一个区域来说,关键是要从建立比较优势出发,培育特色产业,面向全市、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定向集聚生产要素。只有形成具有相对优势的业务领域、产品行业群,才能体现出区域经济的实力和竞争力,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有必要从21世纪战略定位角度,全面深入研究九龙坡的专业化特色产业集聚区,包括空间布局、组合关系、成长机制以及政府功能。选准有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产业,重点培育并形成机械制造、现代物流、汽摩配件、铝制品等全市性、全国性特色基地,加快工业化发展步伐。中梁山以西地区要以白市驿花卉苗木园区和西彭工业园区为龙头,注重培育一镇一品特色经济的形成,着力打造重庆都市后花园和新兴工业基地。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

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进一步学习借鉴珠江三角洲等地的成功经验,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引资改进招商引资方式和手段。一是,依托现有的产业链,以商引商,吸引大企业和国际性企业和现有企业的上下游产业;二是,结合大规模、高标准的工业园区建设,吸引世界500强和国内外知名企业以及科技含量高、投资密度大的项目。

以民营经济为重点,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利用“民资、民力、民智”,实现自身经济跨越式的发展。进一步破除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观念和体制上的障碍,解决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重组,参与农业、新兴服务业和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的投资和经营。进一步落实国民待遇。积极帮助民营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加大对民营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扶持民营企业实现管理组织和管理方式现代化,引导民营企业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努力把民营经济培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引进国外及国内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吸引国内外大企业来九龙坡投资办企业,注重引进的质量和效益,积极拓展国家允许外资进入合作的新领域,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扩大企业外资经营自,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国外办厂经商,促进外资外经更大发展。

(四)加快物流园区的建设

现代物流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新兴的服务领域,并以其高效能、低成本、专业化、信息化等多方面的优点正引起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界的关注。我区建设物流园区在地理位置、土地资源、交通条件、基础设施和工业基础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一是区委、区府要着手制定我区物流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将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作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推出,力争用5-10年的时间将我区建设成为西部的物流重镇和长江上游的现代物流中心;二是成立九龙坡区物流建设领导小组,来推动此项工作,建立既有激励又有约束的管理体制;三是选择好发展物流的区域,采取一区多点的形式,确立核心区域和其它交易中心;四是抓好物流园区建设的配套工作,如做好企业退二进三工作,建设商务大厦、物展中心和广场等一批重点工程。

篇9

一、各类指标完成情况

(一)基本情况

在存贷款业务上,截至2019年12月23日,滨州分行各项存款余额18.86亿元,较年初下降2.4亿元。其中储蓄存款7.29亿元,较年初增加1.66亿元;对公存款11.57亿元,较年初下降4.06亿元。

截至2019年12月23日,各项贷款余额23.32亿元,较年初增加4.32亿元。其中,公司贷款余额17.41亿元,较年初增长3.13亿元;个贷余额5.91亿元,较年初增长1.19亿元;不良贷款1.37万元,不良贷款率5.89为%。

在表外业务上,我行表外业务余额为13.97亿元,较年初下降4.09亿元。其中,银行承兑汇票余额11.88亿元,较年初下降1.22亿元;信用证余额为2.09亿元,较年初下降1.96亿元;保函业务余额9.96万元,较年初增加20.04万元。

在营业收入及利润方面,分行营业总收入18472.51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766.54万元,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我行收入不断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完成749.42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47.09万元,中间业务的大幅增加的主要因为本年度收取了银团贷款参加费;分行实现净利润1748.87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95.4万元。

(二)完成总行任务指标情况

截止2019年12月23日,对公存款年日均增量指标完成6046.11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20.15%;

个人存款年日均增量指标完成1.1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97.07%;

个贷增量完成1.31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97.07%;

对公有效新开户指标完成225户,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112.5%;

国际结算量指标完成1.03亿美元,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73.57%;

银行卡有效客户数完成2861个,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71.53%;

手机银行客户端有效开户数完成3467个,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115.57%;

"两增"小微贷款增量完成3977.18元,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68.57%;“两增”小微贷款户数完成108户,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144%;

民营企业贷款完成14.86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107.99%;

企业网银完成480个,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150%。

二、经营管理取得的成效

(一)实现新增和续办业务落地,贷款规模持续增长

截止12月23日,滨州分行贷款余额23.32亿元,较年初增加4.32亿元。全年共累计发放贷款426笔,其中,发放个人贷款338笔,发放公司贷款88笔;签发承兑39笔,开立履约保函6笔。

在新增业务上,滨州分行全年新增公司类客户10户,授信金额3.47亿元,为万通金属1.5亿元授信,渤海水产3000万元,宏创铝业5000万元,和美食品3000万元,博远重工1600万元等。另外,在存量基础上新增了鲁滨首饰1000万差额银承,且优化了担保方式;三岳化工5000万元进口开证;金汇玉米2000万元差额银承,采取应收账款质押担保。

在存量业务续办上,滨州分行共完成39笔存量业务续办,落实了鲁中运达、鼎鑫开发综合授信审批意见,压缩本金1000万元并完成续作;滨州市技术学院中长期贷款到期后,为其压缩本金各1000万元并办理了展期;成功化解了山东成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不良垫款,并压缩授信敞口100万元,办理业务重组贷款2900万元,并追加抵押物。

(二)抓大铺小,持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

2019年,滨州分行按照“抓大铺小”的工作方针,积极响应总行及监管部门对普惠金融支持政策的工作要求,将此项工作作为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分行通过增加考核权重和分值、开展普惠金融 “一对一”及“岁末攻坚”等营销活动等方式,对辖内普惠性小微企业进行了调查摸底,建立客户档案、动态掌握、定期回访,对客户资源进行了精细筛选,充分利用我行“快易贷”特色产品为客户设计融资方案,并在准入后不断提高信贷审批效率,快速有效地为辖内小微企业解决了融资需求。

截止目前,分行共完成10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2.69亿元,较年初增加3997万元;完成户数247户,较年初增加110户。此外,分行还以楼盘准入为抓手,通过商用房按揭贷款积极拉动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共办理小微企业商用房贷款76笔,金额3253万元;通过积极走访个体工商户及小微企业主,累计新增个人经营性流动资金贷款32笔,金额3538万元。

(三)继续推进零售转型,个贷业务平稳增长

在向“大零售”转型方面,滨州分行2019年以“抢楼盘、抢客户,抢预售资金监管账户”为营销目标,辖内各机构积极营销当地房地产开发企业,拓展准入优质按揭项目,揽拉购房客户来我行办理按揭业务。今年共营销准入了滨州双辰置业、山东圣豪、无棣华凯、北汽(滨州)置业、德坤钲泓、滨州帝堡、博兴天元等30家楼盘,累计发放一手房按揭贷款198笔,金额9770万元;住房按揭贷款累计发放306笔,金额1.61亿元;完成个人贷款共计338笔,金额1.96亿元。

同时,各机构不断加强与各县区开发办的对接联系,积极营销开立预售资金监管账户,截止目前共开立账户16个,存入资金约1.2亿元。

(四)全力清收化解不良,已核销贷款追回超额完成指标

截止2019年12月23日,滨州分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37亿元,不良贷款率5.89%,较年初增加5.82个百分点。今年逾期、欠息客户较多,不良贷款增多,清收化解压力很大,本年度共清收化解不良贷款本金121.77万元,其中现金清收104.77万元,主要为王焕军4.17万元,徐震0.1万元,吴洪雨1.5万元,王洪恩1万元,无棣县虎威塑料科技有限公司98万元,核销于建河17万元。

为加速不良贷款清收化解进程,全力打好“非应计狙击战”、“不良贷款歼灭战”和“已核销贷款追击战”这三大战役。在非应计出清化解上,滨州分行今年做了大量工作,如成功化解万向物流垫款1921万元;现金收回了虎威塑料98万元;针对成达新能源3000万元垫款,向总行申请以重组贷款方式化解了风险;针对科宇新能源3000万元差额银承,我行通过与担保企业滨阳燃化沟通协调后,由滨阳燃化进行了代偿;此外,还为华义玉米、汇泽实业等多家企业办理了借新还旧,金额共1.63亿元。

在不良贷款歼灭上,滨州分行大额不良主要是科瑞钢板7000万元,运通5000万元。针对科瑞和运通,分行已提起诉讼保全,目前科瑞已开庭并等待结果,运通近期内将开庭;天虹电器和御厨商已完成立案并查封资产,等待执行。

在已核销贷款追回上,分行今年成功收回华兴钢构已核销贷款本金254.45万元。目前共追回已核销贷款266.37万元,超额完成了总行今年下发的既定任务目标,完成率为221.98%。

(五)扎实推进网点转型,各项营销活动异彩纷呈

今年自总行网点效能提升活动开展以来,滨州分行各网点严格按照转型动作和指标要求每日开展客户维护,通过开展微沙龙、外拓营销活动、客户沙龙、小讲堂等形式丰富客户维护内容,多次荣膺“优秀网点”和“营销牛人”的称号。如分行营业部开展了理财客户回馈、VIP客户产品推介会;无棣支行开展了贵宾客户答谢会、插花活动;邹平支行开展了贵宾客户健康大讲堂、瑜珈交流会活动;博兴支行举办了我是小画家、老客户答谢会、纵情端午等特色活动,不仅营销了存款,也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

下半年,分行开展了特色营销活动以此助推网点转型,尤其是在三季度,分别开展了“舞动秋风、累积秋实”广场舞主题营销活动、“教师节主题营销月活动”和“定期储蓄存款营销月活动”。活动开展后,分行人人上阵、日日开展、时时播报,旨在借活动之力,以搜集客户信息为触手积累潜在客户。其中,广场舞活动共计接触客户3800余人,搜集客户信息550余条,共营销对接客户334名,办理微信银行211个;为期两个月的定期储蓄存款活动分行累计净增定期储蓄存款时点余额4191.98万元,累计净增定期储蓄存款日均余额6650.61万元,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储蓄存款增长明显。辖内各机构也充分借助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这三个节日及分行广场舞等活动,利用我行大额存单等特色产品优势,抓准时机营销客户,确保了营销成绩的取得。

(六)票据贴现业务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再贴现业务取得突破

2019年,滨州分行继续积极营销票据,加强巩固与票源大户的良好合作关系,同时重视对优质客户上下游企业的链式营销,不断扩大票源,今年共办理了成达新能源、金业物流、博兴兴港铁运、愉怡纺织等贴现21.49亿元,实现票据中间业务收入117.56万元。

在再贴现业务上,分行在总行金融市场部的指导和帮助下,迅速熟悉了解了再贴现的办理流程、系统操作和注意事项。同时积极同当地人民银行沟通,了解并完成系统对接、资料准备、业务提报等业务流程,于2019年9月27日成功办理了第一笔再贴现业务,金额300万元,利润1.28万元,为分行贴现业务后续开展和拓展利润增长点打开了新局面。

在国际业务上,今年受国际业务额度影响因素,滨州分行国际业务新开户6户,有效户共13户,国际业务结算量完成10547.56万美元。其中,办理龙口香驰粮油进口开证业务1笔,金额合计2351.25万美元,办理渤海油脂进口开证1笔,金额合计2312.91万美元,办理香驰粮油进口开证1笔,金额合计2872.91万美元,办理三岳化工进口开证4笔,金额630.13万美元。完成汇入汇款1692.27万美元,汇出汇款669.82万美元,进口代收18.27万美元,实现中间业务收入114.86万元。

(七)深入开展巩固治理乱象成果等监管活动,合规管理得到进一步强化

在巩固治乱象成果方面,滨州分行本着“全面反映、彻底整改”的原则,在辖内深入开展了“巩固治乱象成果 促进合规建设”工作。在深化整治工作上,2017年问题106个,整改97个,整改率91.51%;2018年发现问题169个,整改158个,整改率93.49%;2019年共发现问题23个,已全部整改完毕。累计处罚58人次,处罚金额40700元。

在行业规范建设年工作上,分行结合全行合规管理工作实际,精心组织、细化措施、狠抓落实,详细制定了活动方案和配档表,将具体工作措施明确到部门,确保全员充分认识开展“行业规范建设年”活动的重要意义。在活动成效上,分行对制度规范进行全面梳理整合,做好与金融监管要求的无缝对接,今年共完成制度建立2项、修订6项、废止4项,共计完善制度12项;按照“季汇为主,月汇为辅”的原则,将制度汇编梳理更新常态化,实时更新,确保规章制度建设“真落地、上台阶、见实效”。

在案件风险“飞行检查”上,对辖内7家经营机构开展了现场检查,各条线细化检查要点,坚持问题导向,明确责任分工和检查内容,周密部署,有序开展,按时保质完成了排查任务,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通报处罚,共处罚9人,罚款2100元。各机构对检查发现的问题积极进行整改,各部门对关键环节、规章制度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漏洞,及时进行了梳理,补齐制度短板,消除了案件风险管控盲区。

在案件警示教育工作上,分行制定了2019年案件警示教育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警示教育活动。一是配合总部审计部、零售部、国际业务部检查,根据检查底稿积极开展整改工作。二是督导对员工的警示教育学习,每月根据月度案例分析组织全员培训,形成会议纪要并撰写学习心得。三是监督各机构形成晨夕会警示教育专项会议纪要,并要求留存学习影像资料。四是每月组织全员培训,每季度开展全员案防测试,效果显著。

通过活动的深入开展,在自查、检查、整改、问责、编制合规指南、完善合规制度等方面进行定性定量相结合,进一步增强了分行合规管理效能,提升了合规管理效果。

(八)条线职能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各项工作稳中求进

在授信管理上,一是完成了2018年度征信合规与信息安全年度考核自评工作,完善了分行征信业务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了征信查询工作,提高了征信管理工作水平。二是多次组织开展员工异常行为排查工作,通过排查及自查等形式,对员工账户流水、征信、涉诉、经商办企业及生活思想情况进行了全面排查,对存在问题立即进行整改,并下发了《关于强化员工行为管理的工作提示》。三是为进一步加强个人贷款业务管理,结合检查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共性问题及屡查屡犯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提出了工作要求,确保了个贷业务合规办理。四是加强了新产品推广,开展了“全民贷”、“拍e贷”专题培训和营销推介活动。五是邀请省农担保滨州市办事处来分行开展了“鲁担惠农贷”省农担担保类业务专题培训,为下一步助推乡村振兴、践行普惠金融开阔了业务思路。六是组织开展了民营和小微企业首贷培植行动,完成首贷培植客户9户;开展了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抽样调查监测工作,建立了我行小微企业样本库,为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提供数据支持和政策借鉴。七是牵头积极对接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及相关企业,2019年累计为我市7家企业重点项目提供授信总额6.22亿元,支持“白名单”企业2家,为推进滨州产业升级、经济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市场业务上,一是强化指标调度督导,每日公布存款变动情况,定期下发经营指标周报、月报和季报,确保能够及时找准指标差距短板,有效填补推进,确保了重要指标能够有序完成。二是在电子银行业务方面,根据总行电子银行部现场调研要求和意见,下发了《关于规范电子银行业务自查工作的通知》,对自查频次、自查内容、检查流程、检查责任进行了明确,确保电子银行业务合规检查工作高覆盖率、及时性开展,同时为了加强对电子银行业务的全面管理和检查,对商户拓展、维护,支付产品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统一规范管理,为业务开展的合规性提供了保障。三是在国际业务方面,根据总行业务检查意见,对信用证开户资料、汇款资料和外币户开户资料进行了合规复查,对信用证业务的贸易背景真实性进行了追踪。四是对2018年以来所受理的票据贴现业务进行了检查,并针对已检查业务开展了“回头看”检查,着重对贸易背景(发票)和资金路线进行了检查,确保了业务的合规性。五是为了响应人民银行手机号码支付业务推广要求,组织分行全体员工开通手机号码支付业务,并充分利用总行业务政策开展了“云闪付”推广营销活动。六是根据外管局及跨境相关工作要求,积极开展外汇知识进万家宣传和“双机制”宣传,普及外汇知识和跨境人民币业务政策,践行岗位、行业职责。

在运行管理上,一是以998分的好成绩顺利通过了银行营业网点服务国家标准认证“双贯标”验收工作。二是下发了《关于加强取消业银行账户开户许可工作相关工作提示》,通过现场检查、非现场检查、账户专项检查、账户数量监测等方式,加强了账户事后监管,按要求顺利完成了人民银行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行政许可工作。三是圆满完成了CBUS5.0系统测试要求,多次开展新系统培训,有效保障了CBUS5.0顺利上线。四是采取现场检查、抽调监控录像、随访员工、现场指导、集中培训、知识竞赛等方式,严抓前台柜员服务礼仪规范和网点服务质量,共处罚操作不合规67人次,处罚金额13500元。五是定期组织会计主办会议、前台专题培训及考试,及时对总行下发的新规章制度共同学习,提高了前台柜员处理业务的综合业务知识能力,保障了前台业务的高效稳健运营。六是积极组织落实监管部门及总行各项重点活动,组织辖内机构相继开展了“3.15金融消费者权益日”、“金融知识万里行”、“普及金融知识,守住钱袋子”、现金服务“百日行动”、反假小超人答题等宣教活动,累计开展活动近百余次,受众客户4000余人。

在综合管理上,一是完成了营业网点防爆膜的安装,进一步提高了物防水平。二是加大了安全检查力度,今年先后开展了元旦春节安全大检查、召开分行安全工作会议、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培训等各项安全工作,并顺利通过了全市第六轮安全评估检查。三是开展了电力应急演练,更换了UPS,机房进行了重新改造,充分保障了分行日常安全营业。四是配合总行完成了2019年柜员招聘工作,完成了柜员、客户经理和行员薪酬定级。五是积极组织开展各项企业文化活动,参观了渤海革命教育基地,与金盾押运公司开展了党建结对活动。六是组织员工参加了总行五四合规知识竞赛,取得了复赛总成绩第二的成绩,顺利进入总决赛并取得三等奖;行庆十五周年演讲比赛,分行两名参赛员工荣获第一名和第五名的好成绩;我行第九届职工运动会,分行分别获得活力奖、优秀组织奖以及拔河、4*30、趣味运动三等奖,得到了总行领导的一致好评。

三、存在不足和问题

(一)逾期欠息不良增多,清收化解难度加大,对盈利能力产生了影响

截至2019年12月23日,滨州分行逾期户数29户(含之前微小企业部逾期的客户),包括源通水业、通达环保检测线、天虹电器、御厨等,金额共计2216.40万元,较年初减少5099.6万元。欠息户数31户,包括运通、科瑞、天虹、御厨等,较年初增加3户,欠息贷款余额13961.36万元,较年初增加860.05万元,累计欠息金额634.96万元。今年新增的非应计贷款有7户,分别是运通、科瑞、天虹电器、御厨、鼎创、通达和张红延,共13596.32万元。

随着区域风险的逐步暴露和不良及逾欠贷款的增加,不仅清收化解难度在增大,也直接造成授信业务议价能力和谈判能力逐步降低,影响了分行收息率及利润的增长。

(二)存款出现下降,对公存款波动大,造成存款增速与贷款增速出现差异

截至2019年12月23日,滨州分行各项存款余额18.86亿元,较年初下降2.4亿元,储蓄存款较年初有所增加,但对公存款较年初下降了4.06亿元。存款增速与贷款增速两者走向出现差异,贷款保持平稳增长,且中长期贷款占比逐步加大,存款增速呈现乏力,多重因素叠加造成流动性压力增大。

分行对公存款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今年存款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分行对公客户数量有限且临时性存款居多,日均靠个别大客户的结算资金维持,存款的稳定性较差,流动性管理难度较高。二是随着行政、事业单位账户规范管理的深入,受开户行约束限制的影响,财政类存款份额逐步下降。三是受我行国际业务授信额度影响,信用证业务到期不能续办,信用证保证金存款直接减少4000多万元。四是对无真实贸易背景的客户主动退出,原有到期银承业务不再办理。此外,企业资金流趋紧,原全额承兑到期不再办理,个别差额承兑出现垫款情况,保证金存款下降了超过2亿元。

(三)国际业务额度不足影响了国际业务结算量的完成

今年,分行国际业务结算量完成1.03亿美元,完成总行任务目标的73.57%,较去年同期下降3269.18万美元。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分行信用证基本为代开证业务,分行与信用证代开行的同业授信额度均集中在上半年到期,与信用证代开行的同业授信额度迟迟未批复,从而导致分行存量客户业务到期后无法办理续作。客户业务办理延后影响了其在我行的业务办理周期,从而对全年业务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四、2020年工作重点

2020年,滨州分行将继续坚持总行的战略发展导向,统一思想,明确方向,紧紧围绕总行党委、董事会的正确领导,分行上下共同努力,聚焦全行发展大局和工作重点,为我行各项工作开创新局面继续贡献力量。

(一)打好2020年开门红,起好步,开好局

为做好2020年开门红各项工作,打好基础,滨州分行先是在12月份中旬下发了《关于开展2020年“开门红”定期储蓄存款增长奖励活动的通知》,压实了各机构储蓄存款增存责任,明确了奖罚措施,以此提高全员营销储蓄存款的积极性和重视程度,确保储蓄存款在年初得到有效增幅。

12月23日,滨州分行召开了2020年开门红启动大会,对总行开门红指标分配进行解读,将“16项指标”进行了认领分配,并初步拟定了开门红总体营销活动方案,重点做好“16项指标”的政策激励,加强指标调度,鼓足干劲,奋力实现2020年开门红!

(二)全力推进储备项目和重点企业落地,实现对公存款有较大增幅

在2020年储备客户上,分行储备的有博兴京博装备3500万元新增贷款、先达化工1亿元中期贷款;无棣县新星热电有限公司2亿元项目贷款和鲁北化工;邹平市国有资产中心50万平米标准厂房及铝谷服务平台项目、天阳炭素20万吨煅后焦改造项目、泰义金属和金来铝业等较好企业和项目,届时分行将根据企业要求和我行信贷政策积极推进贷款业务落地。通过以上新增业务,分行将积极营销企业对公结算存款、工资、国际结算等,同时根据客户上下游情况进行横向营销以此促进对公存款增长。

除新增业务以外,分行继续维护和深挖存量业务,目前已将现有存量授信客户方案重新进行了梳理,2020年要求各机构深入发掘存量客户新的业务增长点,争取在国际业务、贴现、新产品推广等业务上有新的突破。

(三)拓宽渠道,精准营销,积极推进普惠金融业务

在普惠小微金融支持上,滨州分行一是将零售中心更名为普惠金融中心,放开区域、额度和产品的限制,重点办理1000万以下小微企业、个人经营性和消费性贷款业务,同分行营业部、金廷、彩虹湖小微支行形成良性竞争关系,集中精力和资源,打造普惠金融特色品牌。

二是目前分行已与省农担建立了合作关系,2020年分行主要利用新型金融产品,比如鲁担惠农贷、政采贷及政银保等进行差异化精准营销。在发展鲁担惠农贷业务上,按照该产品适合的目标客户群,以核心客户为营销重点,如养殖业、苗木种植业及种粮大户等,以此实现批量客户的办理,目前支行均在积极对接农业项目。其次,通过政府采购平台的筛选和意向客户的推荐营销政采贷客户;加强与当地保险公司合作,依托政保贷对不能提供抵押物的企业提供信贷服务;加强与税务局、金融办等部门的沟通,获取小微企业纳税名单及当地政府推广的企业“白名单”,有针对性的营销优质小微企业。

(四)做好新产品推广,助力零售转型

一是着力加强对当地优质房地产开发商的营销,发展高质量个人商用房按揭和个人一手房住宅按揭业务。目前分行计划明年准入的楼盘约有15家,各机构充分利用我行审批速度快、服务到位的优势吸引客户在我行办理业务,同时在办理准入同时营销监管账户资金,增加对公存款来源。

二是积极利用我行新产品“全民贷”、“教师贷”、“拍e贷”等信贷产品作为营销手段,与相关机关单位、学校等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进行洽谈,做到批量营销、精准营销。此外,尽快开展诸如下岗再就业、妇女创业、政策贴息贷款等业务。

三是多组织开展特色客户营销活动。2019年,分行在营销活动、激励等方面已做了调研,在2020年将每月、每季度都组织开展特色的营销活动。各机构加大营销宣传力度,积极让员工走出去,每周两次外出营销活动,深入机关、乡镇、企业、学校及商场进行宣传办卡;大堂经理、零售经理继续做好网点效能提升转型,举办丰富多样的行内营销活动,将目标客户请进来,进行开卡、存定期等积分送豪礼活动,增加客户粘性,以老带新带动我行新产品的推广销售,扩大业务量。

(五)全力清收化解不良贷款,将不良贷款率压降到较低水平

2020年,滨州分行一是加快处置现有不良贷款,推进运通、科瑞、天虹电器和御厨等大额不良的保全执行。计划核销运通5000万元不良,其他不良积极与企业、当地政府和法院沟通协调,多策并举,提高清收效果,最大限度追回、保全我行资产。

二是严把新增贷款准入关,严格落实贷款“三查”制度,加强贷款项目筛选,提高新准入贷款质量,真正从源头上遏制不良边清边冒。加强对存量客户的风险排查,全面加强贷后跟踪监测,提高信用风险防控的主动性和前瞻性,及时掌握企业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和融资变化情况,按照“一企一策”制定授信方案及金融服务措施,严禁各机构隐瞒掩盖行业、企业真实状况,以免错过信贷退出的最佳时机。

三是积极开展贷款营销,通过发现和培植新的优良客户群体,提高贷款的增量和质量,通过贷款规模的扩大不断稀释不良贷款占比。

四是建立奖惩机制,激励清收工作,严格按照我行不良贷款奖惩考核办法规定,对新增不良及收回不良贷款本息的,予以相应奖惩,充分调动清收不良贷款的积极性。

(六)做强做亮中间业务,提高盈收水平

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发展,贴现工作已成为分行的亮点工作之一,既增加了我行中间业务收入,又夯实了我行存款基础。2020年分行将以此为契机,继续与原有票据大户保持良好的业务往来,同时积极营销其他目标客户,力争将贴现工作做成分行的优势品牌。

在国际业务上,分行将继续保持与香驰、渤海、三岳化工等存量客户的良好合作关系,继续深挖国际结算量以及国际业务收入。同时利用各县域地域产业特点,尝试继续推进我行保函等国际业务发展,不断扩大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实现中间业务增收,提升盈利水平。

(七)继续强化条线职能管理水平,培育作风优良、合规经营的企业文化

一是面对日益严格的监管要求,充分认清形势,加强合规管理,找准工作重点和着力点,深入开展存量业务自查、排查和评估,主动揭示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并根据问题性质、严重程度、责任大小依规先进行内部问责,充分发挥问责警示和震慑作用。各条线管理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业务督导,努力提升监督检查效率,提高业务审查标准,及时遏制违规问题的蔓延,不断提升风险防控管理能力和合规操作水平。

二是逐步完善检查机制,使自查和排查形成常态化。制定年度内部检查计划,对检查项目、检查要点等进行安排部署,以查代训,积极推动员工制度执行力和自我控制力的提升。不定期开展“回头看”,对前期检查整改情况进行督查,遏制违规问题的持续存在,防止同类问题再次出现,杜绝屡查屡犯现象,推动分行在合规的轨道上不断前行。

三是按时按计划组织业务培训,明确培训内容、突出重点,可操作性要强。通过培训和技能考核,提高员工的合规自律意识、风险防范意识、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严格落实培训考试环节,对培训内容及时检测,使培训效果达到最大化,提高每位员工对规章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做到熟知、熟会和熟练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