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学知识总结范文
时间:2023-09-25 18:16: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档案管理学知识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社会学科中的大部分学科的知识体系都包括两个部分:“形而上”、“形而下”。“形而上”指的是那些比较抽象的、原理性比较高的知识内容,而“形而下”是指那些应用性比较强、实验方面的内容。这两种分布在两级的知识内容通过一定的逻辑联系在一起,并且成为一个完整学科缺一不可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分化还体现在学科知识体系内部,就是指在“形而上”和“形而下”两方面的扩展。作为管理学科中的典型的应用型学科,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知识体系更加偏重于对于应用价值比较高的知识内容的讲授,也就是更加偏重于对于“形而下”内容的讲授,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造成了“形而下”强而“形而上”弱的特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使学科从更加偏重于对于操作性的原理的总结概括,转变为对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经济信息内容的概括总结,一方面改变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传统的“形而下”强而“形而上”弱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分化,在“形而下”方面更加注重接地气,深入了解,不断做精做细;另一方面在“形而上”方面不断深挖,在理论进一步成熟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不断地出新与实际需要相联系的理论学说,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形而下”与“形而上”的两级化发展,并没有阻碍该学科的发展,相反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该学科整体水平的发展,使该学科的实际社会影响增强,以前对于该学科的一些批判性的言论已经不见了,换来的是社会对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全面认识和发自内心的认可,以及与之相关学科的蓬勃发展。
二、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整合
自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我国的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就已经进入到整合为主流形态的发展阶段。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整合方式主要有两种:通过一级学科内部的三个二级学科集成融合,以及跨学科外部交叉综合两种方式出现。[2]
(一)一级学科内部的集成融合是实现该学科内部整合的有效手段之一
学科集成指的是把N个分支学科综合在一起,使这些分支学科之间产生联系,最终形成一个有机学科整体,而学科的融合是指将N个学科综合在一起,使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从而发生反应,产生一个全新的学科。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也是档案学、图书馆学、情报学三个学科在经历融合以后形成的一个全新的学科。不管是图书馆学还是档案学、情报学,都原本是文献科学的组成部分,但是随着学科发展,他们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三个独立学科。但是这三个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逻辑关系的独立学科并没有实现有机的整合,重新形成一个新的学科,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理想效果。直到1997年,国务院在颁布的文件中打破了原先这三个学科并不属于一个学科群的惯例,并将其整合为一个一级学科,这也使得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三个学科有了可以整合在一起的基础。自此以后,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得以出现,并不断发展,为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二)除了通过集成融合的方式实现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整合,还可以借助交叉综
篇2
[关键词]信息化改进档案管理方法
一、提高档案工作者的专业素质
现代化的设备需要人来操作,档案工作信息化需要人来实现。档案管理者必须具备多元化知识背景才能适应要求,现代化知识将成为每一位档案工作者知识构成的要素,同时,也深刻地影响档案工作队伍的结构和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因此,建立一支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业务知识的专业队伍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档案管理者必须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现代科学成果在档案管理中的大量运用,迫使档案工作者要不断学习和掌握理论、文化和管理等有关知识,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计算机、数学等学科的知识,它们对档案管理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具有直接作用。其次,全面掌握档案专业知识,如具备档案学、档案管理学、文书学、目录学、档案自动化管理以及档案著录、标引、检索、编研、复制、修裱等有关档案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再次,从档案管理现代化发展趋势看,档案工作者必须具备掌握档案管理现代化技术、进行档案信息分析与研究、提供高层次档案信息服务与咨询等三方面的能力。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不断学习、相关知识,上级档案管理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的选送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深造,进行离岗培训,还可以采取以老带新、以强带弱的办法,互帮互学等建立复合型人才群体和梯队型人才结构。
二、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
要实现档案信息化,就必须建立有效的文件档案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为此,档案管理部门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首先,改进和规范在应用计算机条件下文件档案管理工作流程,使之适应档案信息管理的需要;其次,依据文件处理流程来进行档案信息化系统软件功能设计;再次,在信息系统中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档案的安全。在电子档案使用过程中,首先是应注意电子档案安全性问题。因为计算机网络化的快速发展,电子档案涉及范围迅速扩展,数量也急剧增加,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化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在网络下防范计算机病毒以及黑客的攻击,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其次是电子档案的真实性问题。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从电子文件的生成到归档缺少程序化管理系统,不能实现系统间的直接链接,目前无法保证电子文件元数据完整归档,多数电子档案与其相对应的纸质档案之间未建立统一的管理方法;储存电子档案选用的载体不耐久等原因,影响了档案的完整性、可靠性,从而影响了档案的真实性。三是电子档案的法律效力问题,通常档案的法律效力都是与其载体相关来确定,电子档案由于没有固定的载体,所以,制定相应的法律认定条文就有一定的困难,这也就是光盘、磁带、磁盘等载体的电子档案未被法律认定的原因。
三、提高档案工作者的信息安全素质
对于信息社会环境中的档案管理工作者,信息安全素质是指在网络环境中管理电子文件的信息安全的意识和能力。档案信息安全是现今档案管理工作的生命线,研究档案管理者的素质,有利于拓宽档案管理保护领域、发展档案管理学的理论研究;完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和档案管理事业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新领域、新门类、新载体档案不断涌现,给档案工作者在素质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我们深刻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历来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档案工作的责任感即档案工作者要认识到档案事业发展的必要性,要把工作的着力点转向未来,深化服务意识,树立以服务促管理,以管理完善服务的观念,充分发挥档案管理的综合功能,更新服务观念,拓展服务领域,改革服务方式,大胆探索,努力实践,使档案管理工作真正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保证。
四、转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
传统的档案管理,就是以纸质、照片、录音、录像等载体作为档案管理的实体,以手工操作为主完成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鉴定、保管、编研、统计和提供利用等方面的档案管理过程,其工作量巨大,步骤也繁琐。因为存储量大,档案管理部门不能对已经归档的档案材料,进行信息的提炼和加工处理,档案信息资源在很大程度上被闲置甚至浪费。随着现代化管理技术和设备的引进,特别是计算机、光盘、缩微、多媒体等技术的发展为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的客观环境,现代技术促使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也应适应数字化管理的需要,从实体档案管理转变为对信息资源的管理,以信息为管理对象,对形成的各种门类的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管理。经过信息化的档案资源是可重复、多平台利用的信息资源,档案资源只有通过信息化、才能真正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它能为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繁荣等诸多领域提供更全面、更高效、更快捷的服务;它能创造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之真正成为未来信息社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宝贵战略资源。
篇3
关键词: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科研人员
在国家刚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稿)中,提出要通过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教学与科研向来作为高校的两大中心任务,而在新时期利用科研推动教学的趋势越发明显。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做好对科研档案的建档与管理,对保障和提升整个学校科研工作的质量与水平无疑也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基于此,本人结合实际工作体会,谈一下对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一点浅见,仅供同行借鉴参考。
1.明晰高校科研档案归档范围
高校科研档案是高校教师及专职研究人员在从事科研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形式的书面材料。要做好科研档案的归档管理工作,前提是需要明晰当前高校科研档案归档的主要范围。
总体来说,科研档案包括以下几项:
1)科研成果档案:主要包括科研人员出版的著作、发表的论文、撰写的研究报告以及科研成果获奖的证书等。同时包括反映上述情况的年度或季度科研统计表。
2)科研项目档案:主要包括项目申报书、项目合同书、项目审批书(立项书)、调研报告、方案论证、结项报告和结项证书,以及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所形成的实验数据、实验报告等。
3)科研人员档案:主要包括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基本信息,包括研究领域的学科分类、研究方向、研究团队情况和系所分布等,同时包括科研管理人员的信息。
4)科研管理文件档案:主要指国家、省级及高校关于科研发展的管理文件和高校年度科研发展总结和规划等。
2.当前高校科研档案管理中亟待完善的方面
第一,不少科研管理人员对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导致许多档案管理工作的滞后,甚至落实不到位,出现混乱、缺失、损坏等人为事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研人员的持续研究,也使他们的内心受到了一定伤害。 第二,一些科研人员出于个人利益考虑而影响到科研档案归档的及时性与完整性。高校科研本身存在着一种潜在的内部竞争,一些科研人员为了个人荣誉、个人利益、知识产权的保密等等,将其在科研工作中的一部分科研资料私自保留,不愿上交学校科研部门,导致应该共享的科研资源不能及时归档,从而使得高校科研工作的很多材料不能及时、完整地归档,从客观上影响了科研档案归档的完整性。
第三,高校科研工作的广泛性影响科研档案形成的系统性。高校科研工作的广泛性,一是指科研项目的广泛性,随着高校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科研项目的来源渠道不断拓宽,尤其是各种横向课题的增多;二是指高校科研工作范围的广泛性。高校科研项目研究周期长,不仅包括科研项目研究的准备阶段、研究阶段、鉴定阶段,还包括成果转化的后续实验、开发、推广等过程。
第四,科研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在科研档案归档工作中,档案部门不能经常与科研管理部门联系,对于接收来的材料是否完整心中无数,因而大大降低了科研档案的利用价值。另外,档案部门虽然建立了一些档案工作管理制度,但在某些工作环节中,管理制度仍然不够健全,还缺乏必要的配套措施和有效的制约手段,致使档案管理部门不能依据有效的规定运作。
3.改进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第一,提高高校科研人员的科研档案管理责任心和意识。科研人员是科研档案形成的主体,科研人员档案意识的提高,将会使高校科研档案的管理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良性循环轨道,将会使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档案部门要利用各种场合和机会深入宣传《档案法》、《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等文件,提高科研人员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他们的档案法制意识,把科研材料归档看作是自己的应尽责任。
第二,加强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的档案管理。重大、重点项目及高级别获奖成果最能反映一所高校的科研能力。这些档案材料既是学校的历史见证,又是新技术、新创新的基础。因此,对重点、重大科研项目应从立项起就实行课题组预立卷归档,然后对每个阶段产生的技术进步、最新成果、新立项的子课题分年度补仓到科研档案中去,以免遗漏。 第三,建立科学管理制度,理顺科研档案归档程序。科研档案是科研课题科技成果研究的全过程的反映,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项科研课题、某一项成果,它是课题及成果之间、学科之间的综合反映,因而就形成了科研档案的四个特点:专业性、系统性、集体性、和阶段性。为此,必须把科研档案工作与计划管理、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走实现科研工作与科研建档工作两者协调发展的道路,建立合理的归档程序,掌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律,保证高校科研档案的准确、完整、系统。
第四,推广科研档案的开发利用。科研档案管理的工作要考虑其开发利用的问题。目前的档案查阅仍停留在传统的手工层面上,游离于先进的信息技术之外,主要是靠手工翻阅档案目录,查阅起来既耽误时间,又浪费人力。高校校园网络化的建设和使用,为科研档案的管理提供了便利条件,也是档案能够充分发挥其提供信息资源职能的前提保证。档案工作人员应主动以现代管理学方面的知识武装自己,学习应用现代办公技术,彻底摆脱长期沿袭的手工管理的方法,利用网络传输,将有关科研文献、数据、图纸等科研档案信息联机上网,既便于查阅也便于管理。网络化的管理弥补了手工操作的许多不足,省时省力,既提高了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也提高了科研档案的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稿) [E B/O L].moe.edu.cn, 201 0-3 -31.
[2]杨国祥.档案管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篇4
【关键词】档案;现代化;管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档案管理的作用越来越凸显。作为事务管理有机组成的档案工作,如何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和功能,如何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为政府排忧解难、完善服务,是每一个档案工作者应当深思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档案管理工作实践,总结目前档案管理现代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途径。
一、档案管理现代化中存在的问题
(1)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意识不强。当前,由于社会上对“档案”的概念和作用,知之者甚少,档案意识相当薄弱,甚至一些领导对加强档案工作的现代化认识不足,许多单位的档案工作仍然采取传统的工作方法,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进程。(2)缺乏现代化的档案管理人才。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要求档案人员既要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能够进行新技术、新设备的日常使用、维护和更新,同时要具有先进的管理技能,较高的文化素养。从目前人员现状来看,许多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文书、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数还停留在收发、查找的阶段。(3)资金短缺,档案管理设备和技术相对落后,信息化程度较低。档案意识普遍较低,导致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无力购买现代化的设备,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很低,同时也造成人才引进困难,甚至人才流失。(4)基础工作太差。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前提是档案基础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目前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管理存在的问题是:大量的案卷质量不高,缺乏完整的检索工具。许多部门的立卷、编目、检索等,未按国家档案局制定的标准规范操作。(5)档案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有待提高。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理论研究有待进一步增强。档案管理现代化不是仅仅使用几台新设备的问题,而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由许多方面的因素相互协调、相互制约构成的总体目标,需要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更需要相关部门和人员转变原有观念,通力合作,与时俱进。
二、解决途径
(1)增强档案管理现代化意识,加强人才培养。第一,增强现代化意识。在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发展档案事业的过程中,档案工作人员要更新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规模和方法不相适应的思想和观念,尤其要更新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的观念。建立与时代合拍的档案意识,切实转变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对档案重管理轻利用、等客上门、封闭保守等思想观念,把档案服务方式从传统的被动式服务改变为主动服务,将封闭式服务转化为开放式服务,使档案工作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二,加强对人才的培养。档案管理现代化是不断完善深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始终要依赖于档案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应包括思想意识、知识结构和操作技能等内容,还要尽快培养既懂专业知识,又懂信息技术,具有综合工作能力的信息专业人才和新型的高层次管理人才,为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做好充分的准备。(2)加快硬件设施建设,实现装备和技术的现代化。现代技术手段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还很不尽人意,我们要在树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意识的前提下,加快设施(设备)和技术现代化步伐,全面提高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要及时配备档案现代化所必有的计算机、扫描仪、光盘刻录机、互联网设备等现代化办公设备,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利用缩微技术、光盘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加速实用、通用软件的研制,加快档案信息数字化处理步伐。(3)重视档案管理的标准化。为防止档案管理中出现无章可循,无法可依,重复、繁杂的混乱局面,档案管理现代化首先要实现档案工作标准化,没有标准化就没有现代化管理。档案工作标准化是建立最佳档案工作秩序,取得最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保障,同时也是促进档案理论研究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档案标准制定的过程中,需要在专业内取得一致的认识,为总结、提高和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和机会。同时,档案标准的制定,必须汲取相关科学知识,来充实和发展档案管理学。(4)正确处理手工操作与现代化管理的关系。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手工操作与现代化管理将是并存的。我们必须正视这个现实、不能讲档案管理现代化就放弃传统的手工操作。因此,我们既要积极引进现代化新技术,也要重视传统技术的研究和改造,使传统技术与现代化技术有机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崔仲军.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思考与对策[J].北京档案.2009(12):26~27
[2]晓枫.对加强档案文化建设的认识与思考[J].四川档案.2012(1):6~7
[3]李宏艳.档案信息化建设探析[J].黑龙江档案.2011(4):72
篇5
1.本科启发式教学手段与方式尚待完善。面对“注入式”教学方式带来的种种弊端,我国许多高校教师也针对自己的学科性质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方式进行教学改革。如理科教学在讲授学科理论知识的同时,大量采用实验室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文科教学中也采用了随机提问、课堂讨论、师生互动、撰写论文和实地调研等方式丰富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推动了我国本科教学改革的发展,但教学方式的设计与应用仍然缺乏专门的教学理论进行指导。
2.高校素质教育改革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目前,我国高校对“启发式”教学理论与方式进行了大量研究,也从国外引进了许多教学思想,如熊梅1998年出版《启发式教学研究》,周兴国的《“启发式”教学的“中外”与“古今”》,辛儒的《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法及其启示》等。这对我国本科教学改革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总体而言,我国高校启发式教学与素质教育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尚需形成更多成熟实用的教育理论进行指导,以更好地在本科教学中实施启发式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模块教学理论就是在这一背景下,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与理论总结而提出的。模块教学理论的核心是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将本科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素质培养目标的不同而划分为不同的教学模块,每个教学模块采用系统的教学手段进行针对性教学,达到在高等院校本科课程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目的。模块教学理论的提出基于两个方面的思考:一是素质教育是现今高校本科教学改革的重点,素质教育应落实在具体课程的教学之中,也就是在各门本科课程的具体教学活动中实施素质教育;二是学生素质的构成是多方面的,因此,本科素质教育也应该由多个教学模块构成。
二、模块教学理论构建的创新性
模块教学理论的核心是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将本科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素质培养目标的不同而划分为不同的教学模块,每个教学模块采用系统的教学手段进行针对性教学。其创新性表现如下。
1.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与方法寓于本科课程教学之中。模块教学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落实到本科课程的教学之中,可取到事半功倍的显著效果。大学本科学生综合素质的构成十分丰富,有专业理论素质、实践技能素质、科学研究素质、口头表述素质、礼仪素质和文体素质等诸多方面,培养方法也多种多样。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主体是教师,教师面对学生最多的时间是教学。本科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必须完成62学分的学习,以1学分18课时计,本科学生在四年中面对教师的学习就有1116节课(或课时)。如此可见,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落实到本科课程的教学之中,结合各个学科专业本科课程教学的特点,划分教学模块,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可取到事半功倍的显著效果。
2.模块教学理论的运用彻底改变了传统“注入式”的教学模式。在科技档案管理学的教学中,我们将课程教学内容划分为科技档案管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研教学和表述教学等教学模块之后,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法,采取一种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如针对科技档案科研素质教学内容,采用了“培养学生问题式选题思维”“;专业论文撰写范式学习”和“指导学生进行科研项目的设计、申报与研究”等方式进行教学。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科研团队,各个团队先合作提出论文选题、构建论文大纲、完成论文初稿。在3个主要环节中,各个团队相互讨论、点评和修改不同团队的论文题目、大纲结构和论文内容,教师最后进行总体点评。这样,学生完全参与到教学之中,极大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果显著提高,从而彻底改变传统“注入式”的教学模式。
3.模块教学理论的教学实践为实施启发式教学开拓了广阔的空间。模块教学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打破了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为启发式教学的实施拓展了新的思路与空间。主要方法有二:一是撰写高水平的教材。如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的讲稿实际上扮演了教材的角色,大部分学科理论知识都以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在云南省省级精品课程《科技档案管理学》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依据教师的讲稿,结合科技档案管理最新的学科理论与实践方法,将讲稿撰写成高水平的《科技档案管理学》教材。二是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理念与模式。采用或撰写新教材后,首先就要培养学生教材即笔记的理念;其次,在教学方法上使同学从过去“记教材”的学习模式转化到“学习—理解—掌握”教材的有效方式;第三,学习模式的转变并不意味着学生放弃笔记,学生的笔记主要记录的是更新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所不同的是学生的笔记量减少了80%,从而为“启发式”教学活动拓展了广阔的时间与空间。
三、模块教学理论在《科技档案管理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问题
1.模块教学的划分与教学方法的组合问题。在科技档案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将教学划分为理论、实践、科研和表述教学等模块,在各个教学模块中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如在理论教学模块中,采用学科体系展示法、宏观到微观层次学习法、概念分解组合法、主题词扩散记忆法、预习与复习法等;在实践教学模块中,采用管理流程演示法、计算机模拟管理法、实验室模拟管理法、实习基地管理实证法等;在表述教学模块中,采用主持复习与讲课法、角色互换课堂讲授法、专题讨论法、模拟辩论法和主题演讲法等;在科研教学模块中,采用学科体系框架选题法、问题式思维培养法、学术规范性训练法和团队科研法等教学方法。由于学科不同,课程教学模块与教学方法则要根据各个学科课程特点进行划分与设定,以进行针对性教学。
2.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实践问题。科技档案管理学采用的是一种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就是学生参与到各个教学环节之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彻底改变以往注入式的学习模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有二:一是思维方式的参与,也就是角色换位思考的问题。让全班同学转换角色,思考“如果我是教师,我怎样进行课程教学”的问题。思考方式由宏观到微观,具体而言,由整个课程的教学思考到各个章节的教学安排。其后,在讨论的基础上,将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教学思考引导制作出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展示图,以作为该课程学习的纲要与指南。二是教学活动的参与,如全班同学按顺序担任复习主持人,在每次上课之前,抽查复习学习过的教学内容。每次上课安排两位同学讲授新的教学内容,每人讲授10分钟。同时,由同学轮流担任讲课主持人,主持讲课并进行点评。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点评、指正和教学内容的拓展。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很多,各个学科可根据其课程特点进行设定。
3.学习小组团队学习方法的运用问题。学习小组是进行参与式教学的重要基础,具体运作方法就是以5—6个同学为单位,将全班同学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如在复习教学中,复习主持人可就每个学习小组提出一个问题,回答出问题的全组同学加平时成绩分。在科研教学模块的学习中,由学习小组共同提出论文题目,设计论文提纲,分工完成论文的撰写。各个学习小组相互修改论文,指出论文中的不足,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在实践教学模块中,各个学习小组共同商量提出科技档案的分类方案,设定整理流程图,共同完成科技档案分类、组卷、案卷排列、案卷编目和上架的整理工作。总之,学习小组是进行参与式教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重要方式。
篇6
关键词:医疗保险;档案;标准化管理;建议
众所周知,医疗保险作为我国五大社会保障险种之一,具有覆盖范围广、涉及人员多的特点,面对众多的人群,要想加大保障的方便快捷,必须通过建立档案进行管理。然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医疗保险档案涉及的内容繁多等因素,一直很难在管理上得到人们的满意,因此推进医疗保险档案的标准化管理迫在眉睫。
一、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内容
医疗保险档案是在医保的征集缴纳、基金管理以及相关业务运行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而来的,主要反映医疗保险的工作活动情况,具有重要的利用和参考价值。医疗保险档案内容繁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参保人、零售药店与定点医疗机构以及医保的经办机构。其中参保人方面涉及人员基本信息资料、医保关系结转和个人账户金额明细等内容。零售药店与定点医疗机构方面涉及资格认证资料、费用清单以及服务协议、结算凭证等内容。而医保的经办机构方面则涉及参保单位的基本信息、基金支付档案以及基金缴纳等内容。
二、当前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发展现状
随着医保管理内容的逐步增多,医保档案管理逐步出现了一些弊端,这些内容的长期不解决,将会直接制约管理的标准化。文章通过总结研究,主要将问题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的管理方式难以满足现实发展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个领域的档案管理已经逐渐进入信息化时代,只要通过电脑将信息输入到网上,就可以实现全网共享,自动管理。而在过去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中,管理人员要想查找某个人员的信息,就必须大量的进行翻阅,两者相比,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显然不再适应当前快节奏社会发展的需要。2.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标准不统一由于医疗保险涉及内容广,并且存在内容上的交集,加之并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作为引导,所以经常出现同一档案分属于不同部门的现象。另外面对复杂多样的管理类别,医保档案信息在分类编码上还存在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并没有做到标准化的统一,因此使得档案管理一直停滞不前。3.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在当前的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中,管理人员素质低下,缺乏积极性也是制约标准化管理的重要因素。由于医保档案管理工作本身繁琐复杂,枯燥无味,所以很容易使管理人员出现厌烦心理,加之很多管理人员认为档案管理只是简单的记录查找,并没有技术含量,所以在管理中重视程度并不高,这种认识的不足是素质的集中体现,难以胜任本职工作。
三、医疗保险档案标准化管理的措施
结合上文论述的当前医保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文章主要给出以下建议。1.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医保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要想实现医疗保险档案的标准化管理,首先要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相关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逐步建立网络化的档案管理平台,实现档案信息的共建共享,同时建立统一的网络管理标准,进行实时的网络维护,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安全、方便与快捷。2.逐步健全医保档案管理制度为保证医保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各地区要加快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做好医保档案管理的职责分工,统一科室,逐步规范人员的管理。同时逐步完善医保档案管理的统一标准,制定标准化流程,健全管理体系。3.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和业务能力医疗保险档案的标准化管理与优秀的人才是分不开的,所以相关部门要加大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档案管理学、文书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培养热爱工作,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提高责任感。同时面对管理的信息化,管理人员还要加快普及计算机网络知识,以便更好的进行档案管理,实现管理的标准化。综上所述,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在医保制度中至关重要,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大研究力度,从加快信息化建设、健全管理制度、提高人员素质等多方面着手,保证医疗保险档案的标准化管理,为医保制度的发展贡献力量,进而推进社会保障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敏华.如何提高医疗保险档案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J].黑龙江档案,2013
篇7
关键词 事业单位 人力资源管理 人事档案管理
人事档案能够反映个人的真实履历,它在人力资源的培训、考核、配置等模块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人事档案的这些作用却没有真正的在事业单位实施起来,这其实对事业单位的管理是不利的,我们应该发挥人事档案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本身的作用。
一、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现状
(一)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在一些事业单位中,普遍的问题就是人事档案管理的制度不健全,经常出现混乱现象,无法适应如今这个经济时代中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需求,尤其是在近些年我们的设计经济发展非常快,人才流动也是更加频繁,很多恩的档案被丢在原有单位上,有些是转到人才中心后无所踪影,“废档”、“弃档”、“死档”现象层出不穷,很多人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还有些单位和学校在转递过程中把毕业生档案弄丢,给人员招聘、录用及有关部门调用档案带来了极大麻烦。
(二)管理人员素质低
部分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相对较少,有些甚至是兼职,并且由于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不会使用专业信息技术,业务水平较低,这就导致其无法做好人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三)管理手段落后
由于很多事业单位对其内部的人事档案管理不重视,投资相对较少,导致其信息化建设的程度较低,没有相应的现代化管理手段,也没有建立起科学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
(四)人事服务意识不够
部分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收集内容单一且不及时,档案服务意识差,服务水平很低,很多反映人员业务能力、德才表现的材料未能收集归档,影响了档案的使用价值。一些档案管理员对档案的开发、利用、服务认识不到位,管理和服务水平较低。档案管理中的这些现状,严重影响了人事档案的利用效率,制约了人事档案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重要作用的发挥。
二、人事档案管理措施及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越来越显现出来,已延伸到事业单位甚至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事档案管理与人力资源建设形成的因果、依存和互动关系不可分割,切实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档案利用率,对于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推动事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应该改革其内部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加快建设水平,将索要、移交、检查、核对以及补充等各环节工作做好,在单位下属部门配备适当的档案员等,做好分级管理工作,并且单位内部的各部门应该协调配合好,相互支持,共同做好人事档案的规范管理并做好设施的更新,此外,应该加大对人事档案管理的资金投入力度,更新计算机管理设备等,建立坚固的防潮防火档案管理库房等等,创造一个良好的人事管理环境。
(二)丰富人事档案内容
我们应该根据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发展的新需求和发展状况来更新档案的管理内容,调整思路,将政治思想素质、知识结构、性格特征等等数据计入档案之内,同时,对于能够反映职工个人经历和能力的方面如学历、留学经历、访问研究、员工的人动经历以及各种劳动和聘用合同等等相关材料都可以进行整理并更新,这对于了解员工的情况有着重要意义。
(三)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员应该有着较高的政治素养、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职业能力,能够掌握现代先进的人事管理方法和手段,同时还要懂得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如管理学、统计学等等,因此,为发挥人事档案管理的作用我们应该加强人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还要对其进行相应的业务培训,使其掌握先进的理念和方法,更好的服务于单位的人事管理工作。
(四)加强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步伐
由于近些年人才流动的逐渐加快,人事档案信息的管理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这就要求人事档案管理人能够与时俱进,发挥创新精神,不断学习和吸取人事档案管理的新知识、理念以及管理技术,加大档案管理软件的研究力度,
建立先进的数字和多媒体档案,将事业单位的人员档案由原始的纸质材料通过先进的设备以及仪器转换成电子方式,一切转换成电子方式办公,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方便及时的查找和使用。
(五)强化人事档案服务功能
事业单位应该摒弃以往那些传统守旧的观念,根据新形势下对人事的要求而更新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水平,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点转移到服务上来,深入开发人事档案管理的可利用资源,真正实现其为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同时,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应该增强服务的意识,拓宽服务渠道和手段,还应该重视人才,主动去开发人才、寻找人才。变被动服务为主动,重视研究人事档案用户的多方面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全面提高其服务水平,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还应该加强与社会上的各类人才机构以及其他部门之间的交流和联系,认真总结和研究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方法,建立更加科学开放的人才交流模式,更好的提高其人事服务水平。
三、总结
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是衡量事业单位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同时也是事业单位中人力资源管理必不可少的一项基础工作,因此,在当前,我们应该结合如今社会经济的新情况新发展,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对人事档案的影响和功能作用,使其能够切实做好事业单位人事的改革和发展,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服务意识和水平,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胡映君.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发展去向探讨[J].兰台世界(下半月),2010(12).
篇8
[关键词]科技档案;管理和利用;规范化
科技档案是在各项生产、基建、科研设计、工程勘察和测量等科研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应当归档保存的图纸、文字、录像等科技文件资料,记载了相关内容的基本构思方案和设计方法。其种类较多,如工程技术档案、基建档案、设备档案、科研档案、测绘档案等。它具有知识储备功能、依据凭证功能,情报功能、促进生产力发展和提高效益功能。科技档案的有效管理和设计方案、实验开发及项目研究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其管理内容具有多样性,在实践中必须以科学技术为依托,重视科学信息技术的利用,达到提升档案管理与有效利用之目的。
一、科技档案的特点与重要性
科技档案具有专业性强、种类多样、成套性、现实性的特点。首先,不同专业形成的科技档案管理体制、整理分类各不相同;其次,专业门类繁多、类型复杂,多样化特点鲜明;第三,科技档案围绕一个科研项目进行,有规律地形成一系列成套的相关科技文件资料;最后,科技档案具有较强的现实使用性,它记录和反映着科技、生产、建设等活动,即使在归档后,也依然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在生产领域、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基础建设、或企业管理中,科技档案在整个档案中所占的比例显著增加,在科学管理中所处的地位也越显重要。它是科技发展的催化剂,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同时它也是一个单位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项目成功的金桥。
二、科技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内容分析
根据科技档案管理的特点,在实践中必须明确任务要求,从科技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内容着手进行分析。
1.建档管理规范化
科技文件材料归档管理对提升管理的有效性至关重要。由于材料自身的形成规律各不相同,为了达到有效管理,必须按照科技材料的形成过程、积累量和信息资源的开发条件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1]。
2.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应用
不同的归属部门间涉及到不同的管理内容,必须保证信息资源的内容面向社会和大众,所有的服务方式都必须重视科技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建设。根据实际情况,积极为利用者提供信息资源,并做到及时发现问题,总结问题,进而达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2]。
3.管理岗位与制度规范化
科技档案管理除了包括常规性信息资源管理外,档案管理岗位必须明确,只有责任落实到人,才能做好管理。不同单位受自身发展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双重影响,频繁的对人事进行调整,有些科研项目资料收集了一半,换了人员,前后若衔接不畅,则容易造成资料缺损。又比如在进行电子化档案管理过程中,人员操作不规范,信息录入不全面,没有统一标准,也没有校对,则又会使科技文件资料出错。为了提升管理的有效性,必须遵循在规范化的发展理念,提供内容真实、详尽的科技成果材料,从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二、科技档案的管理方式及利用服务
规范的管理目的在于更好地提供利用服务。重视科技档案管理,加强利用服务,从而促进科技生产活动。
1.加强业务建设
科技档案业务建设是根本,档案开发利用的效果直接反映了档案资源规范化管理的水平。要从管理根源入手,提升管理的有效性,涉及到收集、整理和归档等方面,针对基础性业务的重要性,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禁止出现内容单一、管理不规范的情况,要不断丰富馆藏,扩大进馆档案范围,并保证档案材料的齐全、准确和完整[3]。
2.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
科技档案管理现代化是规范化管理的前提,管理人员应接受专业的培训后再上岗。在当前管理实践中,有些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的规范制度欠缺了解,有些科研人员对档案意识淡薄,资料保存不全。或者只重视科研活动的过程和科技成果的鉴定与报奖,而忽视科技文件材料的保存和积累,为了减少此方面的不良影响,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灵活应用现代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在最短的时间内,优化自身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同时要积极学习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电子化、网络化现代办公技术和档案管理结合起来,进而达到优化管理形式的目的。
3.创新服务方式
科技档案管理也需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提供服务利用更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最大化利用为目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档案管理中心,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实现无纸化科技档案管理,可设置专业的控制中心,并将全部的电子档案集中纳入电子档案数据管理中心,通过电子档案数据中心对其进行分类处理,进一步提高科技档案管理效率和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信息访问权限,设置免费电子文件的查找形式。该方式不仅能为相关科技人员提供丰富的在线资源,同时提升了单位时间内利用效率。通过可实行的在线服务方式来提高档案资源的利用服务,从而实现档案资源管理上的创新,并不断扩展应用领域,把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4.扩大服务领域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有关键性的作用,包括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档案管理最大的作用是为人所用,因此在实践中必须不断扩大服务领域。科技的方案管理已经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在社会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如果仍然采用原有的单一性的管理模式,会在很多程度上限制各个服务领域的发展需要。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背景下,为了实现信息化管理,必须建立实体管理中心,将档案管理落到实处,使档案管理更好的面向社会服务。
结束语
科技档案管理正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为了突出其本质作用,在实践中根据其发展情况,对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和分析。在信息化技术的影响下,实现档案管理创新是摆在档案管理人员面前的重要难题,必须发挥档案管理的功能,实现资源共享,进而推动科技档案管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规范的科技档案管理流程,为后续管理保留较大的空间,档案工作人员要立足于实践,从现有的发展趋势入手,不断突破,不断扩展科技档案的应用范围,充分利用档案信息的指导性作用,让大家及时了解动态进展。科技档案的有效管理与利用,将对社会发展起到推动化作用。
参考文献
[1]汪志远.浅谈科技查新档案的管理与利用[J].青春岁月,2012(2):255-256.
篇9
医院是以诊治疾病、照顾病人为主要目的的医疗机构。医院的定义是:医院是对群众或特定的人群进行治病防病的场所[1]。作为社会组织的一员,有着保证社会成员身心健康的重要责任,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也同样产生着各种类型的档案。医院当中的档案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医院的档案的建立和形成,可以认识到加强医院当中的档案管理工作,有利于医院的管理的科学化,有利于服务水平的提高[2]。因此探索医院档案管理,发现当前存在的问题,不断地完善医院档案管理,充分发挥好医院档案的功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医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专职人员数量不够。纵观现行各大医院的档案管理体制,其特点都是一般较少配备专职的档案人T,长期以来由于档案管理部门一直缺乏足够数量的专职工作人员,致使档案工作仅限于收集、整理、归档及利用等日常的工作,进一步的档案鉴定、检索工具开发及档案材料编研等工作基本无暇顾及。
(二)档案管理意识不强,档案利用率低。虽然近年来档案界对档案利用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但是社会公众对档案利用效益还是知之甚少。医院以医疗服务为根本任务,长期以来对医院档案缺乏严格的考核,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出现对档案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不足,造成档案利用率不高。
(三)档案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范围不明确。医院档案管理一般设在综合档案室。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医院行业管理的要求,综合档案室一般只管理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会计档案、音像档案等,而医疗病历档案由病案室管理,其他各种检查影像图文档案等分属各科室自己管理,在一个单位内形成了多部门管理档案的格局,并且各科室又没有专职档案员,档案管理业务知识缺乏,档案整理不规范又没有时限性。
(四)档案专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目前我国档案专业人员队伍在专业素质、理论水平、文化程度等方面参差不齐,与时展的要求悬殊较大。档案专业出身的人员较少,知识结构不合理,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他们缺乏鉴定文件资料内在价值高低的能力,判断和鉴别能力不足,因此在收集工作中必然出现漏收或误收的现象,往往也就造成了缺乏完整性和及时性。
(五)档案管理未与医疗业务建设同步发展。在医院的规划中,一般对医疗设备、人员结构等都有比较详尽的规化,而对档案管理、档案设备投入等考虑甚少,造成档案管理水平不能与医疗业务同步发展。档案管理水平的滞后,必将影响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医院管理中广泛运用,而档案管理方面依然采用手工收集、检索,信息量小,不利于档案的收集、利用和开发。因此,医院必须调整管理思路,改进档案管理的方法,应对形势的要求。
二、加强档案管理在医院中的作用
医院档案是把医院各种情况真实记录下来,是对医院历史发展的总结,也为推动医院远期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因此适时加强相应的档案管理工作,保证完善医院的工作是当前的必要工作。
(一)加强学习,增强意识
档案管理是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与其他工作相比往往比较繁琐、复杂和枯燥,这也是导致档案工作人员难以避免的产生较强的职业倦怠感。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医院应不断拓宽培训渠道,定期对档案人员进行多样化的培训。在培训中,应千方百计创造实践的条件,培训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工作干得更好[3]。只有提升了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使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与此同时,适当增加专职档案人员的数量,充分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制定业务绩效考核标准时给予档案工作一定的权重,才能真正激发大家的工作动力。
(二)强化服务,主动提供
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使用者对档案的利用,因此,档案工作者应该围绕提供更加主动、优质的服务进行认真思考[4]。所以作为档案管理工作者的我们就应主动地为查阅档案者提供服务,积极寻找线索努力扩大档案来源,为使用者提供急需的资料和帮助。当然这也需要在提供档案服务的同时还应注意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三)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一是加强档案室的制度建设,对档案人员实行统一考核。二是加强档案人员队伍建设,不断补充专业人员加入档案队伍,采取有效措施激励他们及时、主动、认真收集不同门类的档案材料,为医院档案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打好基础。三是健全医院档案的规章制度,通过制定规范的归档、保密、保管、利用、借阅、鉴定、销毁及档案室管理等各项制度,这样才能做好医院档案管理工作。
(四)完善设施,培养人才
加强档案室的建设,另外,计算机软件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而被广泛应用,医院应尽快建立信息化档案系统,实行计算机管理,实施电子档案,这样不但可以快速准确检索,获取相关信息,提高检索查阅效率,而且可以统计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提高工作效率,使档案工作者有更多的时间去从事档案信息的开发工作[5]。因此为了保证医院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也就需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才。制定长远的人才发展战略,医院想要获得长久的发展,就必须具备高素质,高知识水平的综合性人才[6]。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了解现阶段医院的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的措施很多,也体现了加强医院档案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7]。从而使医院档案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只有做好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才能开创医院管理新格局,为医院现代化建设和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郭子恒.医院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7-17
[2] 栾学文. 浅析医院档案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决策与信息旬刊,2015(4):84-84
[3]刘运国,王禄生.乡镇卫生院管理培训教材[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137-137
[4]韦柳萍.浅谈档案管理在医院发展中的意义[J].医学信息,2011(9):2700
[5]李超.做好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几点体会[J].云南档案,2007,9:15
篇10
摘要:档案管理现代化是新时期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21世纪档案事业持续发展、不断创新的必然趋势和历史性任务。
关键词:档案 管理 现代化
随着信息化浪潮涌现,信息化从理论方式技术手段,都深刻地影响着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不断赋予档案管理现代化以全新的内涵。我们要正视这种发展与变化,准确地反握新时期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新趋势、新要求,以档案资源信息化推动档案管理现代化。
近年来,虽然档案工作得到较快的发展,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有一定的提高,但在档案管理方法和手段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不能更好地满足新形势对档案工作提出的要求。因此,就采取各种措施,加快档案工作现代化的步伐。
一、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必要性
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档案工作的要求。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从总体上提高现代化水平,必须摸清国际国内的动态,了解过去和现状,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才能确定今后努力的目标和方向。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档案部门能迅速、准确地提供现代化所需的档案材料。面传统的管理方法则无法满足这种需要,春有采用现代化手段,才能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查阅到利用者所需要的档案材料,及时提供利用。所以,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是适应我国实现现代化,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必然要求。
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是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随着档案事业的不断发展,档案的种类和数量急剧增长,给保管和利用带来一系列问题。同时,利用者也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希望档案部门能及时地无遗漏地向其提供所需要的档案材料,并迅速传递到每一个需要利用的地方。手工管理的落后状态,无法解决档案工作面临的种种难题,不可避免地会影响档案事业的发展。因此改革落后的档案管理手段已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面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及通讯技术的广泛应用,能为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
二、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新时期档案管理现代化是一个相对的、运态的、发展的概念范畴,在不同时期都被赋予不同的核心内容。新时期档案管理现代化是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档案理论与实践,以档案资源信息化为核心内容的新时期档案管理现代化理论和工作体系正逐渐形成和发展。
(一)档案工作技术现代化
它是指档案的记录、存贮、整理、加工、查找、交流、传递等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装备起来,实现工作手段的现代化。它涉及广泛运用电讯设备、电子计算机技术、印刷技术、复制技术、缩微技术、声像技术。比如:广泛使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的检索、编目、库房管理、阅览管理、各种统计工作,并把电子计算机与现代化的缩微技术、通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将会有效地实现档案管理自动化。
(二)档案工作组织与管理现代化
档案事业的建设和档案工作的组织与管理,经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现代化的科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管理科学的原理,遵循档案工作的客观规律,研究和处理工作的各种问题,可以做到管理方法科学化、管理机构高效化,管理工作现代化,档案工作标准化,使档案管理与组织工作更趋于完善。档案管理手段包括理论手段和技术手段,即档案管理的各种管理方法、管理理论以及先进的技术手段、技术成果,管理手段现代化是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的具体体现,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理论的基础之一。首先是档案现代管理方法和理论的应用。通过借鉴和利用当代管理学中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形成行之有效的档案科学管理理论,这些理论与档案工作实际相结合,不断地指导档案管理实践,在实践中加以总结和发展,最终形成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其次是先进的技术手段应用。要不断地将当代先进的技术设备、技术手段和技术成果引入档案管理中,实现档案管理的专业化、自动化。
(三)档案干部知识化
由于设备的现代化和管理的科学化,需要建设一支具有现代化科技知识和业务知识的档案专业干部队伍。他们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还应懂得电子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进行技术操作和管理,在档案专业有较深的造诣和较高的文化和历史知识,这样才能适应档案工作现代化的需要。
(四)档案资源信息化
在信息时代,信息化已成为各行各业现代化的与主导,以信息化推动现代化是今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方向。档案资源信息化作为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领域的创新实践,是将档案资源和档案各项管理过程,通过信息和系统加工和计算机网络和传输,实现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序、有效开开利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信息化将成为各项档案工作的重要管理平台和技术支撑,是新时期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其主要包括:一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即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手段,建立起各类规范化、标准化、可共享的目录数据库和内容数据库;二是档案基础平台建设,包括档案网络建设和管理系统开发应用,建立档案作息资源共享的技术支撑平台,实现档案信息传输的网络化和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化。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出路在于信息化,可以预见,在未来20年,档案资源信息建设作为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将不断推动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发展。(五)档案保护现代化
传统意义上档案保护现代化主要是指档案库房、档案设施设备等现代化以及档案载体保管保护水平的现代化。随着新型存储介质的不断出现和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广泛应用,出现许多新型载体的档案,如机读档案、声像档案、电子档案等,这此档案信息的记录和存储载体有磁性的、光学性的和磁光性的,有磁带、磁盘、光盘等不同形式。新型载体档案与传统载体档案在形成介质、利用方式、存储方式等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因此,以新型档案载体为对象的档案分配制度现代化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内容,而且,它不仅研究有效保护和保管档案载体的方式、方法,还要深入研究如何保护档案信息内容的安全性、真实性与完整性。
三、档案工作现代化的作用
利用计算机检索档案,将极大地提高档案的查找速度,有效提高查全率,节约利用者查阅档案的时间,提高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