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范文
时间:2023-09-25 18:16: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高职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课程的整体设置
1行业认知,亲近职业
行业认知是亲近职业的首要环节,是对行业形成一定感性认识的必要阶段。在五年高职教育的第三和第四学期,我们分别安排一定的课时,促进学生进行必要的行业认知。首先让学生熟悉本专业的就业方向,能够从事广告设计与制作、室内装潢设计及广告策划和营销等工作,熟悉本行业的基本情况。其授课采取讲座、装潢艺术界成功人士现身说法、参观等形式。其次,紧紧围绕本专业培养目标中的“两个能够”———能够适应市场需求、能够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三个具有”———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具有过硬的就业和创业本领来设置课程。第三,通过案例展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本行业必备的基本能力,譬如现代艺术设计思维能力、审美能力、较高的艺术修养;能够掌握艺术设计的系统步骤和方法;熟练掌握电脑设计手段,形成较高的艺术造型能力和较高的设计水平等等。
2职场体验,体味职业
职场体验是学生体味职业、增进职业情感的有力推动力。首先,职场体验有助于进一步强化行业认知。前四个学期的学习虽然已涉及部分专业课程,但主要还是基础知识的学习阶段,学生对行业的认知仍然比较模糊。进入第五或第六学期,专业课程量明显加大,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行业认知,我们安排两周时间,让学生进行职场体验。通过校内的“模拟工作室”,给相关兴趣小组的同学提供模拟操作的便利。其次,职场体验有助于增强职业情感。让学生进驻几家装潢公司进行实习性体验或进驻专业培训机构进行高仿真的体验,此间学生的身份是“双元”的,即既是学生又是公司员工,有力促进了学生与职场的融合。第三,职场体验有助于甑别学生的能力与差异。装潢艺术设计的方向较多,事实上做不到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个方向上都能很专业,通过将学生分成体验小组,有选择地联系方向不同的几家公司,体验公司操作的方方面面,做到因人而异,人尽其才。
3岗前实训,职前热身
岗前实训是学生职前的自我检阅,也是职前的“热身运动”。职场体验后,学生对将来从事的行业有了比较清晰的认知,深切体会到要做好自己兴趣所指的那份工作,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回到学校在课堂里学习知识和能力训练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也特别注重自己所从事专业方向上的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到了第八学期,我们组织学生到公司或专业培训机构进行为期四个月的岗前实训。岗前实训实践为四个月,学生基本上是半工半读,学习的任务,一是行业所必须的最基本的知识,包括商务礼仪、团队建设、计算机的通识知识、应用文的基本知识等;二是本行业核心知识和能力的系统整理,学习一些项目课程;三是应聘等方面的知识。工作的任务就是在指导师傅的带领下,实际参与工程的设计和设计的实施。
4顶岗实习,职前练兵
顶岗实习是学生职前的集中“练兵”,是形成职业能力和素养的关键步骤。经过四个月的岗前实训,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相关知识,锻炼了实际工作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我们安排学生在第九和第十学期进行为期八个月的顶岗实习。根据本专业就业的特点,在顶岗实习期间我们灵活采用分散和集中的方式进行,对于有着较好自然条件和社会关系的学生,我们同意他分散实习,否则,我们会联系几家公司进行集中实习。无论是分散还是集中,我们都有一套完备的跟踪监督制度,以确保顶岗实习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高职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课程的实施现状
1实践课程实施的喜人之得
一是符合规律。职业教育离不开职业情景。德国的“双元制”教育,要求学生一半以上的学习是在相关企业里完成的;澳大利亚的“TaFe”教育,绝大多数的教室都与实习实训车间连接在一起。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理想模式,学生在实训中不仅要学到职业技术技能,而且要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职业教育的着力点在于让学生掌握“怎样做”和“怎样做才算最好”,而不是“为什么要这样做”;职业教育坚持以实践教学为主,以理论教学为辅,努力做到整个教学内容现实化,教学情境企业化,教学手段实训化;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应以“职业工作情景为中心,以职业工作过程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中心”。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我们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以职业岗位为导向,课程设置从最初就体现职业工作过程的内在逻辑性,追求岗位实践过程的完整性和严谨性。为适应未来岗位的要求,实践课程占总学时的二分之一左右,理论课程的建构也是服从并服务于岗位工作的需要。
二是学生欢迎。五年制高职的初始生源是初中毕业生。在参加中考的学生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进入高中阶段进一步求学,有15%左右的学生被五年制高等师范学校及热门中职专业(如有对口高考的专业)录取,这样进入五年制高职专业学习的学生其文化基础知识一般就是后进的三分之一内的了,他们不仅基础知识薄弱,而且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也相对欠缺,但他们也有其优势的一面,他们中的大多数学生头脑灵活,活泼好动,动手能力相对较强,实践课程的学习更能提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更加符合五年制高职教育的规律。学生也非常清楚地知道他们毕业后的就业去向和职场规划,实践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就是他们将来职场上所必须的,应该说,对五年制高职学生来说,实践课程学习的落后就意味着他真的被这个行业所淘汰了,也意味着他将来在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因此,实践课程不仅深受学生欢迎,而且焕发了的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三是社会认可。近几年来,凭借我们的开拓创新,我们建立了三类实训基地,一类是合作高校,一类是培训机构,还有一类就是企业。三类基地各有优势、各有特点,我们之间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由于实践课程中非常重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的培养,学生经过“双元”的身份准备,真正“懂事”了。在岗前实训阶段,一开始,有少数家长有些误解,甚至偷偷地到我们的实训基地“蹲点”,检查我们的工作。实训结束后,家长看到放假回到身边的孩子,可以说是喜出望外,实训的过程胜过了家长多年苦口婆心的教导。在五年制高职装潢艺术专业进行的实践课程的改革,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
2实践课程实施的困境分析
一是组织难为之困。相较于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的组织难度要大很多。首先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设计,使其最大程度地符合大多数学生的认知、理解水平和身心发展需要,符合现有客观条件许可及社会需求。其次,要有周密的组织安排,兼及学生途中的安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有机组合、学习结束后阶段性的客观评价等等,避免放任自流式的形式化操作。组织者的难为之困一直是困扰以至于制约实践课程发展的首要之棘。
二是主体差异之困。学生在参与实践课程的过程中,其主动性、创造性表现得参差不齐,导致教师在实施该课程的过程中难以驾驭,也导致不同的学生在该课程中的习得效果差异太大。这些困境有的源于性格,比如意志薄弱,缺乏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和坚韧毅力,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制力,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遇困难易退缩、易消沉;有的源于动力,主要表现为缺乏自信,一次小的失败或挫折,就能打败自我,产生惶恐或者逃避心态;有的源于环境,在出现暂时的困难时,由于老师、家长的过失,或者是班级现状和学生自我调控的不恰当,给学生造成一种不应有的压力,如专制型的、强迫型的、挖苦型的、讽刺型的等,都会使这些学生“雪上加霜”;有的源于策略,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和策略是十分必要的,这种方法和策略还要随着实践课程的变化而变化。
三是保障措施不足。由于实践课程的特殊性,其有效开展离不开一定的物质保障、精神支撑以及理念引导。然而实践中我们发现,实践课程赖以开展的必备的物质资金难以满足;来自师生的复得性精神倦怠严重影响了实践课程的持续开展;家长中也存在一些传统偏见,至少在观念上不够支持实践课程,相反,他们认为学生就应该在学校、在课堂认真学好应有的理论课程。种种状况表明,实践课程的开展受到来自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保障措施严重不足。
三高职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课程实施的保障性举措
1依托教师,形成教育共识
实践课程的有效开展最大程度地依赖教师的所识所为,因此,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修养,增强教师对实践课程的设计和操作能力是实践课程走出“组织难为”困境的首要条件。
2补给动力,形成教育张力
不断补给学习动力是形成教育张力的必要途径,为此,我们从学生的发展实际出发,鼓励支持敏而好学、热情上进的学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帮助不堪重负的学生适度减压;帮助学有所惑的学生明确发展的目标和可能性,正确认识自我,挖掘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扬长避短,促进转化。
3适时调控,形成教育耐力
一个不容忽视也是非常棘手的问题是,在实践课程的实施中我们常犯的一个错误是虎头蛇尾,开学之初的实践课程轰轰烈烈,师生热情高涨,到了中期特别是后期,情意渐退,收效甚微。对此,学校特别是老师应充分认识其危害性,做好弯道把持方向的心理和策略准备,力争收到持衡的教育效果。
篇2
【关键词】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工业设计专业;课程设置;陶瓷产品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3.0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013-02
0.引言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创意产业的兴起为国内的设计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的发展契机。但是,面对着发展成创新性国家这一战略机遇,我国陶瓷艺术设计教育如何培育出更优秀的能够符合时展的人才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虽然国内许多高校为我国陶瓷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怎样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并且能够真正的使我国的陶瓷艺术设计教育融入社会走向国际成为我国陶瓷艺术设计教育筮待解决的问题。
1.陶瓷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
1.1课程设置缺乏全面性和联系性
陶瓷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明显的问题是专业基础课比重过大,对陶瓷产品设计的课程设置严重不足。未能够全面而合理的安排各种类别的课程,各课程内容比例失调。因此导致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不能统筹兼顾,不能在各方面实现全面的发展。此外,由于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设计基础知识与工艺基本知识,产品设计方面未能紧密相连,导致学生对陶瓷产品的设计的认识肤浅,不能符合当代陶瓷企业的要求,尤其不能满足日趋增多的创新性企业对产品的实际需要。学校在陶瓷产品设计课程设置的中往往忽略了市场的这个环节的课程教学。陶瓷产品设计不能“闭门造车”,要求学生多参与社会项目创作,创造条件把学生带到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单纯的掌握一门工艺或一味追求艺术表达都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必须明确设计概念,了解社会需求,再加以创新型思维的运用产能解决高校陶瓷产品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1.2课程设置缺乏延续性和支撑关系
当今陶瓷技艺由传统的师徒教育模式发展到高等院校专业技能教育,许多社会信息通过各种渠道的交流使得传统技艺的生存现状面临着新的挑战。这种挑战就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与社会的需求方向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传统思维认识的一种单一的只注重工艺的教育转化为一种更人性化的教育,对口专业教育转化为个人兴趣或者说是一种结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学科能力教育。如果学生在设计日用陶瓷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理解涉设计的概念及“设计是什么”,设计的目的即“为何而设计”学生就无法产生活跃的思维方式,也不能够拥有新颖的的设计灵感。导致学生设计出来的作品缺乏吸引力,创新力。只有让学生深刻理解设计的含义,设计的观念思想及其观念,才能彻底的明晰与认识设计的程序与方法。
此外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很大程度上发挥着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与绘画,化学,机械等学科密切联系,古今中外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相融合,因此,要求高校陶瓷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有拓展性。
2.工业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体系
2.1工业设计造型基础课程群
工业设计造型基础课程群除透视与结构素描,还包括色彩设计基础与造型基础三门在内的三门课程。[1]设计的根本是对创造力的培养,造型技术是产品造型的的关键要素。[2]造型基础课,是学生深入学习专业设计知识的必须要学好的一门课程,并且该课程对于学生学习来说,不仅要掌握造型的基本技能也要掌握造型的技能与理念。造型能力能够体现着设计者自身的综合素质,因此该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观察能力,能够推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发展新的观念。此外,引导学生能够从多方面因素处理形态问题,并且能够树立正确的形态创造观。
2.2工业设计计算机与多媒体课程群
目前,计算机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的软件功能也在快速的提高,由于计算机对图形以及图像方面的处理能力十分强,因此计算机对工业设计产生重大的作用。计算机使用极大地提高了设计的效率,同时降低了设计的成本,更大的意义在于计算机的应用使设计结果更加有水平,更加优秀。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能力已成为工业设计发展的必然要求。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尤其对于陶瓷造型设计更产生了积极的效果,这一措施的实施为陶瓷设计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并且提升了技术含量与高科技的应用,面对现代教学的发展,在教学上应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已成为工业设计教育的必然要求,通过对3dsmax、Unity、AfterEffect、软件交互技术的应用,脱离传统教学方法及以往该课程的模式化学习,将课程更生动的呈现在同学们面前,多媒体的应用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对工业设计课程的兴趣。营造出更有益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
3.工业设计专业的产品设计课程体系
3.1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产品设计程序课程体系包括产品设计初步,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以及创新性产品设计在内的九次设计实践课程。不同的课程能够解决层次不同的设计方面的问题。能够拉动相应的基础课程逐步深化与加强的。此外,作为与设计课程并行的设计管理课程群能够为设计课程提供理论知识方面的补充。
3.2陶瓷产品设计与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设计
陶瓷产品的外观设计与工业设计密切相关,外观设计包括形体设计和色彩图样设计,这两方面的设计与工业设计专业中产品的设计中的造型基础,设计色彩,形态基础设计等方面紧密相连。图形的设计。
3.3工业设计对陶瓷产品设计的影响
工业设计专业的关于产品设计方向基本课程包含设计色彩,设计思维,材料工艺等多方面的课程内容。这些工业设计专业中的课程内容有利于促进陶瓷产品设计教学体系的更加完整,使陶瓷产品设计教学更具有系统性。因此,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应该增设与工业产品设计有关联的诸如陶瓷产品系统设计、陶瓷产品的设计思维等课程。尤其是对“陶瓷产品设计速写”这一课程的增设,有利于训练学生造型能力,学生在速写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表达自身的设计思想,加强构思的形象化。
4.结语
中国陶瓷艺术专业的起步相对于西方、日本等国家比价晚,在受到西方陶艺及传统陶瓷的双重影响,同时存在着课程结构不健全,教材不系统等诸多问题,作为高校的陶瓷设(下转91页)(上接13页)计教学工作者我们正处于教学实践的前驱队伍,对教学大纲的设置、对课程教材的选择与编排。这些都需要不断的实践与创新为陶瓷工业生产培养产品的设计研究人才是学院式陶瓷产品设计教学的核心任务,其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与整个生产过程联系得非常紧密,不仅要去课程教学对工艺上的训练并且更重要的是设计理念上的实用性与创新性。我国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要求教学内容的安排与实施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同时相关学者提出绿色设计概念,这一概念有利于陶瓷产品设计专业改变落后的教学观念,革新教学内容,有利于实现我国的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理念得到本质的升华。[3]
参考文献
[1]刘谨.型有新生――产品设计中造型的探讨[J].神州.2011,(29)
[2]陈英.工业产品造型设计[J].乐山职业技术学院.2011,(02)
篇3
关键词:市场经济;课程设置;教育体系
目前我国有三种院校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美院,综合类院校,工科院校。各类院校因培养目标以及本身的师资条件等因素的不同,课程设置的侧重不同。工科院校培养的学生技术熟练操作性强,面向市场,能及时把握市场的设计动态,而人文素养、美感、形象思维、基础知识和造型能力较差。而美术学院和综合类院校正好和它形成互补的趋势,下面着重分析一下美术学院和综合类院校在设计课程设置上存在的共性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设计教育与其他教育不同,没有一个传统的教育模式,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造成了设计教育体系难以统一,课程的设置更是如此。因此课程的设置除了国家教育部规定的主干课程外,很大一部分课程都需要按照市场的需要来制定。再加上我国的艺术设计起步晚、发展快,在实施的过程中难免出现很多问题。
1.专业课程内容陈旧,课程之间缺乏衔接
表现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设计课在内容上没有延续性。我国大多还是传统计划型的“三段式”设计教育模式,而发达国家早已进步市场型教育模式了。现在,设计教育的课堂是落后于当代社会发展进度的,因为设计的前沿阵地是市场,是真实的课题,而课堂的教学内容总是遵循既定的教学计划按部就班地展开,很多院校的设计专业的教学计划都是借鉴或者照搬其他设计院校的,跟着人家的路子走,缺少创新,课程内容陈旧。
2.选修课在数量和种类上都不够
选修课开设都是限定在某一专业学科,很少延伸到与之相关的学科、交叉的学科。比如某一学校没有环境设计专业而只有工业造型专业,就不会开设园林设计、小区规划等课程,造成学生知识面单一,视野狭隘,所学知识仅限在本专业的范围内,不利于综合型人才的培养。
3.实践性课程流于形式
专业实践课课时少,并且由于学校和企业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很多学生都得不到实践的机会。学生对于一个方案的设计仅限于文案、效果图阶段,广告、平面设计的学生并不了解市场;工造的学生既不了解市场也不了解材料以及施工过程,它们的实践课分为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三大部分,从形式到内容,都缺乏明确的定量要求和实习的实效要求。学习基地较少,即使有,因为多种原因也无法真正满足学生的实践要求,学生无法进行系统的实际操作。所以实践课只能任其走形式,形同虚设。
4.人文课程少
除了中外美术史、艺术设计史之外,基本上没有开设能够提高个人修养和扩宽知识面的课程。如环境艺术和工造专业,连最起码的人机工程学、材料科学、设计美学都很少开设。人文课的欠缺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5.电脑课程教育误区
近年来,随着电脑及软件业在中国的迅猛发展,中国的许多院校唯电脑是尊,所有的设计以电脑辅助设计为最终效果,并开设较多软件课。甚至所有专业课作业教师都要求学生用电脑来完成,以至于学生脱离电脑什么都做不了。
二、如何建构科学的课程结构
设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传授,然而设计教育也是一种文化教育,要立足于人的全面、持续发展。设计专业教学应强调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强调基础课教学的适应性、专业课教学的实用性、实践教学的连续性和渐进性以及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1.基础教学课程设置应具有适应性
专业基础课目的要明确,针对性要强,具体应适应以下三个方面:学生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审美能力的提高、表现能力与造型能力的锻炼。设计教育应该在一种充满审美氛围的教学环境中,通过广泛表现于设计教学中的审美因素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挖掘他们的智力,促进审美感知力和创造力的提高。只有很好的创意还不够,眼、手、心并用方能创造出一件艺术作品。在基础教学中,学生对形体、空间、材质、光色、节奏、韵律、对称、调和等的认识是提高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基础课要加强原理方法论教学,打破原有的狭隘而僵化的基础课教学格局,超越单纯的技巧和经验的传授,改变以往设计教学中基础课和专业课脱节的现象。努力使基础教学适应专业课的需要。
科学技术推动了时代的进步,然而优秀的精神文化在推动时代的进步与促进设计的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积极与国际接轨,努力使设计与国际同步的同时,也要注意民族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艺术设计的教育也是一种文化教育,我们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掌握,并在现代设计教育中不断注入传统文化的要素,使设计教育既保持中国文化的血脉,又洋溢出强烈的时代气息。在课程设置中,应增加传统手工艺如陶瓷、漆艺、印染、雕刻等作为基础必修课。这样既增加了设计基础必备的动手能力,达到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又能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念。
2.增加交叉学科课程的选修
艺术设计是为人造物的活动,是从人到自然再到环境的中介,他的功利性、实用性、广泛性的特征决定了设计教育是一门涵盖现代科学文化、技术等多方面知识的综合学科。时下相当多的专业课程设置单一而且相互分割,或忽略了设计的技术性或忽略了设计的文化性。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综合地、系统地掌握。
课程的设置应符合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其空间取向应表现为多维度、多序列、实现多元价值与核心价值的统一。针对设计专业是一门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特点,学校应积极开设涵盖面广的选修课、辅修课、第二专业等一系列实用课程和文化、科学、教育等人文课程,形成高品位、宽领域的课程结构。如工业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首先应首先熟悉人机工程知识,了解人的需求,使用物的尺度,产品与人体接触的可能性与局限性;熟悉材料知识和加工技术,特别是关键的、特定用途的材料及性能。一个好的设计师,除了要具备丰富的知识、科学的头脑和创造性的思维,还需熟悉材料知识和加工技术,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因此应增加相关的课程如工业生产、材料科学、销售学、消费心理学、人机工程学、形态学、设计美学、设计心理学、设计方法等方面的课程。
3.增加实践课,校企合作
很多学校由于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实践能力,导致毕业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差,无法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针对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艺术设计专业课,学校脱离实践纸上谈兵的教育只能让学生走上社会后无所适从。艺术设计的专业课教学必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社会需要的不仅是具有理论知识的人才,还需 要有创新意识、品牌意识、在产品运作过程中能够解决具体问题的现代应用型人才。因此,每学期都安排适量的实践课,有计划地从易到难进行实践,并逐渐增加课时量,使实践课具有连续性和渐进性。学校主动与企业合作,把企业作为自己的实践基地,同时又向企业输送人才,是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迈向社会的重要保证。
4.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具有实用性与前沿性
应按照专业教育的特点,强调专业课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实用性,着眼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从社会实际需要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实际需要出发对课程设置作一些调整,突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作为一般本科院校,培养目标应确定在地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使学生既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又能进行具体的设计、施工、管理,成为新一代技术性、实用型人才。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社会需求也在不停变化。这就必须使专业设置与时俱进,讲究实效性,瞄准市场的缺口,并及时做出调整。专业设置应注重前沿性与创新性,反映本学科国内外新成就、新动态、新观点,反映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新兴学科的发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专业设置要做好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预测,做好市场调查,不断调整专业,既保证专业的持续、稳定性,又要使转业具有适应性、超前性。既要关注国际的新技术,又要留意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后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以未来的市场为导向,制定适应未来技术发展所需人才的培养方案。
5.开设人文课程,增强文化素质教育
人文教育离不开文化,中外传统文化、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现代文化都对现代设计及设计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如今文化趋同和传统文化危机的影响下,如何处理设计的时代性和民族性是值得深思的。
设计专业涉及的范围广:消费心理学、市场经济学、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等课程都要涉猎。综合类院校文化底蕴丰富,文理师资齐全,一般都能开设此类课程。因此可充分利用本校资源,大量开设这方面选修课,让学生根据自己专业所长及实际需要自由选择,体现教育的人文关怀。
篇4
1.1网站建设技术的先进性
艺术设计类精品课程网站作为展示优质教学理念和先进教学技术的平台,对其承载的网络硬件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首先,网站的建造技术要先进,利用动态建站语言来构建站点,使得后期的更新维护工作更加简便。其次,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各种移动互联网终端设备的使用在校园中相当普及,这就意味着网站的架构还需遵循网页标准化设计的要求,最好能完美支持和表现新一代互联网标准Html5,采用能够适应所有分辨率的响应式网页设计,使访问者在不同的终端和浏览器上都能获得良好的浏览体验。
1.2完备的教学资源与学习资源
除了技术层面,课程网站的内容设置可根据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的要求进行组织。网站的栏目划分通常包括课程特色、课程描述、课程建设规划、教师队伍、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实践教学、教学参考资源、教学效果反馈等;互动教学包括实验模拟、在线考试、在线答疑、习题提交、留言反馈、交流论坛等。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特色,还要求精品课程网站的教学内容和学习资源具有先进性、时效性,能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基于网络资源平台建设,相关的教学视频、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参考文献等都可以在网络上免费开放,实现教学资源多层次、立体化的共享模式。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和教学录像进行补充学习,通过在线测试进行自我评估;通过在线答疑系统,主讲教师可以及时回复学生提出的课程相关问题;通过案例作品的实时更新与展示,让学生接触到最前沿的艺术设计资讯从而拓宽视野。紧密结合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的特色,充分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网络教学资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1.3交互设计与体验的创新
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已经呈现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思想建立起来的精品课程网站,给用户创建了一个自主学习的体验平台。针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研究性、展示性、创作性、时效性、个性化等特点,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也应该体现其专业特色。为了使课程网站拥有更佳的用户体验,可以引入具有交互性的虚拟现实建模语言Web3D技术,使网页界面体现出具有真实感和临场感的学习氛围,同时还能进行实时交互操作,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优秀的精品课程网站不仅能提供学习信息和内容,更是能为用户创造出一种愉悦的视觉氛围与浏览体验。艺术设计类精品课程的网站设计,更要从用户实际需求的角度对网页界面的视觉设计进行研究,以视觉审美来彰显学习体验的独特性与创新性。
2网站界面设计的独特性
艺术设计类课程具有“以视觉审美与艺术创造为主导”的特点,其精品课程网站的制作要避免同质化现象,加强美观度和艺术性,以良好的界面设计和完善的功能主导学习过程。除考虑技术性与功能性外,还要以新颖独特的界面设计发挥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仅要强化精品课程网站的可用性和易用性,还要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2.1功能设计的易用性
为了追求内容的丰富性,大多数精品课程网站设计只注重教学资源的展示,栏目规划与功能设置缺乏科学性与条理性,导致信息传达的有效性不够。要提高在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提高网站浏览的易用度。栏目规划上要建立起简洁清晰的导航系统,摆脱网络课程单向式的阅览流程,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在影像媒体功能设计上,要注重用户的视觉因素和心理因素,遵循视觉流程的导向规律把交互式多媒体技术、影像技术完美地结合起来,使教学方式变得更加形象生动。通过对网页界面状态可视性的分析,网站的结构设计需要从栏目信息导航、课程内容结构、图形指示符号、颜色搭配及文本属性等方面进行考虑。依据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效应、视觉习惯、认知规律等,对网站的功能设计方案进行推敲。不仅要强调网站整体结构的逻辑性和严密性,还要立足于人性化设计的原则,根据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的特点营造出个性化的学习环境。
2.2网页界面风格的审美性
增强网页界面设计的艺术性是提升用户体验的重要手段,艺术设计类精品课程网站应根据学科内容及课程特色来设计相应的界面风格,不仅要注重交互性和可用性,还要重视艺术审美性。影响界面风格体现的因素主要包括版面布局、主体色调、站点标识、装饰图形、色彩搭配、文本内容、浏览方式等诸多方面,为了将精品课程网站的界面设计得有深度和精巧,需要从下几个方面综合考虑:首先,网页界面的布局要整体一致,信息量的分配要达到结构上的平衡感,内容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要清晰明确,界面的装饰元素要简洁并具有指示性的语义特征,网站各专题页面结构模式、展示形式、版式格调等要协调统一。其次,通过视觉设计上的创意表达让用户在浏览学习的过程中保持兴趣盎然的愉悦感,同时还能使艺术设计类精品课程网站给人以独特而美好的高品质印象,实现与其他网站的差异化。再次,强化网页界面设计与情感体验之间的相互联系,以新颖性来刺激用户在学习过程中创造性的思考问题,同时能够深切体会到获取知识所产生的满足感。最后,及时改进和优化界面设计,不断完善视觉元素和信息内容的构成,以临场感的在线教学模式给用户创造沉浸式的美好学习体验。
2.3界面呈现信息的直观性
网络课程学习的直观性,是指将现实中的教学流程及学习环境直接展示在精品课程网站当中,集成化教学去掉了多余的干扰因素,减少了知识获取过程中的认识负担。网站界面设计需要符合用户习惯,提高界面呈现信息的易学性和灵活性,无需过多的操作经验就可以轻松掌握其共性规律,提高网站浏览操作的实用性。同时,要充分发挥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来定义界面信息的显示方式、版式风格、学习过程等,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活动的实施、教学视频的录制及课程的电子资源等,也要做到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建设功能完善的交流平台,通过在线交流、考试测评、成绩分析、疑难解答等功能模块来实现互动式学习。
3注重精品课程网站的持续建设
优质的精品课程网站设计,必须同时满足教学资源的完整性和丰富性、先进性和时效性、原创性和准确性、易用性和可重用性等要点,以及操作上的交互性和信息检索的便利性。在网站投入运行后,内容的更新与维护、课程评价的反馈与分析等,都需要得到及时回应与处理。作为精品课程网站管理者的主讲教师,要把握高层次精品课程的发展方向,定时进行网站内容的更新维护和调整。要与时俱进积极引进、补充最新的课程内容,推陈出新,确保教学资源与课程发展保持同步。教师还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推广精品课程网站,鼓励学生通过课程网站自主学习,引导专题讨论并及时答疑。精品课程网站作为一种教和学的网络资源,还必须不断地进行优化。要根据艺术设计学科特点持续开发课程教学的特色内容,以发展的眼光拓展课程的最新知识,提高网站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4结语
篇5
【关键词】高等教育 艺术 基础 价值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电视广告、网络媒体、公共艺术展示从多方位冲击着人们的视觉需求,艺术设计专业在各大院校也得到高度重视,作为设计基础教学的基础课程的去留也为各艺术院校争议的一大焦点。基础课程需要开设吗?需要开设的话,该占多大的份额?甚至包括一些正在从事这一教学任务的教师也意见不一,各持己见。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其在我们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是否有存在的价值。
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素描、色彩、图案设计、风景写生、构成等。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就如同一座桥梁,架起从基础走向设计的成功大道,为学生学好专业设计课程做好奠基,使学生掌握有效传达信息的艺术手段,提高自身的审美意识和表现能力,在加强造型的前提下拓展发散思维、表达创意。
有些人片面地认为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训练只在画静物、人物、风景写生或图案设计,如果结论成立,那么,其相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来说,确实可以受到忽视,甚至不用存在,但事实并非如此。就基础训练的内涵做深入分析和扩展就不难发现,基础课程对于艺术设计专业学习的价值并不弱于纯绘画类。
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形式多样,这种多样性是结合课程的实践表现不断得到检验,不断形成于创新的过程中,甚至可以说尊重共性发展中个性的创造,造就了专业基础课程的多样性。在现代设计和学科发展改革的进程中,融合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生成的一系列相互依托、相互贯通的专业基础课程,以课堂、户外等地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形成基础能力培养教学的有机整体。
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要解决基础造型问题,但更重要的是解决学生的认知观念问题。各种类型的设计专业对基础课程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传统绘画艺术对基础课程的训练要求进行对比分析,环境艺术设计更注重理性的分析,尊重科学技术、逻辑推理,侧重于人机工程的合理性和社会视觉需求以及实用的应用,这就决定了在专业基础课程训练中更注重理性的判断和逻辑性、科学性、准确性的再现。开拓学生知识视野,培养自觉思考、互动探讨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意表现;同时掌握基本的造型技术语言,顺利过渡到专业设计课程,这才是专业基础课程的作用,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专业基础课程的重要价值。
“万丈高楼平地起”,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就是艺术设计大师迈向成功顶峰之路的基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名誉主任陈汉民结合自己50年的教育实践经验指出了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基础与专业、绘画与设计、理论与实践、过程与结果、手绘与电脑、命题与自选、讲评与辅导、继承与发展、创意与制约、自主与外来”十大关系。并多次在不同讲座上重申基础的重要性,“大学美术教育应该立足基础,学生应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通过设计解决问题”。
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旨在培养学生独特的观察能力、透彻的分析能力、自我表现能力、创新能力和艺术审美素质。众所周知,全国每年不乏不同形式的各级艺术类型的展览、比赛,学生进入大学后,基础课程教师会根据学生专业导向,结合学习阶段的课程进行重点引导,指导学生课上和课后作业参展、参赛,以获得一定的奖项。这既是学生对自己课程的一个交代,又是学生日后踏入社会的一个资本。尤其是在当今计算机科技泛滥的时代,回归手绘的表现能力日益受到重视,有这样能力的学生在择业时更能得到用人单位的好感,从而获得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
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作为专业课程的起点,是学生在掌握设计能力和技巧之前的必经阶段,是联系两者的有效媒介。理论和实践的教学始终贯穿在基础课程的教学之中,学生通过反复写生训练,整体观察能力和艺术修养逐步得到提高。
设计的基础就是以艺术为导向,为培养学生成为有艺术修养的设计师奠定有力基础。艺术修养能看出一个人的品位或格调,看似无形却影响着自身的审美情趣,而对于设计作品的品位又主要通过作者的艺术修养传达给广大受众。整体观察能力和艺术修养是任何先进的电脑技术都无法复制的,如何让设计师所具备的品位和格调在学生阶段就埋下希望的种子,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训练正是起到关键性培养生成阶段。
当下社会全面发展,教育方式已从培养“精英型”人才转变为普及教育,我们要审视自我,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要重新定位,“艺术型”设计师转型为“市场型”设计师才更符合新形势的发展。各大高校对于基础课程的分分合合,正是表明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性。教学改革固然是重要的问题之一,但明白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价值才能更客观地把握改革方向,进行合理的设置,学时的安排将直接影响后续专业教学体系的发展。
通过实践教学和对相关院校课程的分析比较,可以看出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生存价值取向决定了本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其对于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的指导性作用不容小觑,同时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指明方向。
(注:本文为武昌理工学院校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基金支持批准号:2010JK041)
参考文献:
[1]陆琦.从色彩走向设计[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
[2]孟宪文,肖峰.现代设计素描技法[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3]袁由敏.图形设计教程[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篇6
[关键词] 环境艺术教学;艺术教学体系;环境艺术;课程改革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大众的审美品位和对高质量的生活标准追求,都有了更为明确、直接的要求和体现,这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但与此同时,在这大好的发展机遇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亟待适应行业和社会的变化需求,这就要求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者必须对本行业的工作性质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根据现行的供求变化,制订一套与市场人才需要接口更为准确的知识结构培养体系和更契合市场供求需要的教学方式。
一、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既不是单纯的工程师,更不是单纯的艺术家。传统的人才培养定位,认为环境艺术设计的性质是融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为一体,其目的是研究人在室内外环境中的行为和需求,即人与物的关系。而笔者认为,随着群众个人素质的不断提高,大众的审美、心理都较之以往有了更为明显、更为直接的变化,如:人们更加注重其居住环境对个性的追求,更希望设计师在常见的装饰工程中洋溢个人logo式的表达;另外,在装潢风格上的选择,也不再人云亦云。所以,当前的人才培养定位,应该逐渐引导学生能在立足基础设计知识之上,能够敏锐的判断市场的发展前景,为人类探索和创造更为新颖的生活方式和更加舒适的工作环境。一方面,设计师既要;又要了解当代科学技术,还要熟悉施工工序,另一方面,环境艺术设计的最终效果是以产品的形式展现给人们的,它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得到社会的认可。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现状
自我国高等院校设立环艺设计专业以来,这个介于科学和艺术边缘的综合性学科在全国各高校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究其根源,其教学模式大多是模仿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在一定历史时期确实对我们的环境艺术教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客观来讲,以当今的市场需求现状来看,我们应该与时俱进。
三、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模式
环境艺术设计的对象涉及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社会环境的各个领域。尤其是近年来,各高等院校不断扩招,学生人数呈倍数增长,毕业的学生也就相应增多了,而就业问题也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
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的环艺设计专业基础课,通常都设置在大一、大二阶段,即在学生进校后,将一年级的课程都设置为素描、色彩,旨在加强学生的基础专业能力。这种类型的课程设置,理论上讲是加强本身专业素质不高的学生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笔者发现,大部分高校的教学方法依旧是“灌输式”教学,虽然在传统素描、色彩的基础上加入了设计的因素,但师生间、同学间仍旧缺少相互的研讨,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导致了许多学生作品一昧的“求奇”、“求怪”,虽然在展览中能够赚足眼球,但大部分学生在养成了这种惯性后,三、四年级接触到造价、材料,受到诸多要素的制约,一旦发现自己的设计无法有效满足大众品味,而只是设计了一堆“华丽”的视觉符号后;一旦发现自己的设计很难利用现有技术手段进行实现,就容易转而形成一种挫败感,甚至怀疑学校的教育体系是否真的适合社会,怀疑我们的大学教育是否真的如传言所说“大学教育只是理论而非实际”……
四、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思考
1、合理安排基础课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
明确基础课程如三大构成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目的,不能沿袭传统的美术教育课程体系,练习中要增强学生对三大构成同后续专业设计课的理解,如平面构成之于以后的平面布局,色彩构成之于以后的色调搭配,立体构成之于以后的建筑造型……在对艺术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之余,设立一些相应的关于环境、建筑、空间设计理论课程的学习,使环艺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和绘画专业有所区别。
2、优化教学环节,创新教学环境
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课程要更加注重实践过程的教学,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际项目的设计,鼓励学生将在外实习的课题项目带到学校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从而在实践中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设计中,在设计中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课堂上老师在完成教学的过程后,要让学生自己组织讨论完成课堂学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结束语
篇7
关键词:高职 环境艺术 设计基础
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生源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自主招生,这类学生基本是有美术基础的,而另一类学生是理工科上来的,这些学生基本没有美术基础。对于现阶段设计基础课有传统技法训练和向其它艺术院校借鉴而来的创意性课题这两方面构成,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掌握必备的描绘技能,发挥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但从学生调查的情况来看,有接近80%的学生认为目前的设计基础课的内容不容易学习,有少数人认为通过训练难以掌握表现技法,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有些地区从高中开始就不再设置美术课,对于工科上来的学生也没有机会在入学前进行绘画训练,另外,艺术课程中相应的训练课时变少了,使学生缺少必要的练习时间,也有一些学生认为学习的时间仓促,还有些学生认为无法入手,对于一些创造性课题的联系难以理解。从这些调研情况来看,说明课题的组织方式不科学,难以引导惯于使用逻辑性思维方式的工科生源的艺术设计类学生。
一、工科生源背景的基础教学改革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设计基础课的设置应符合生源的具体情况。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招生很大一部分来自理科。对于这些理科生有着一些共同的特点:第一,他们收到中国应试教育的影响,习惯从小受到严格的应试教育模式,在中学阶段,他们所受的教育严谨且狭隘。进入大学的学生虽然入学分数高,但文化视野较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开拓思维和眼界,鼓励学生多做文化研究,让学生建立更广阔的文化基础。第二,工科的学生在数理化方面的学习能力强于语文、艺术等文化方面的学习能力。但作为一个合格的室内设计师应该具有较高的艺术素质和文化底蕴。因此这类学生应具备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引导他们进入专业领域。比如兴趣的培养,专业基础概念的形成,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最重要的是通过艺术课程的联系来进行造型的感悟,注重形体、结构、空间的构成等基本规律的研究并培养工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针对工科生源在思维能力方面的特点,首先要通过在课程内容中设置培养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的课题加强学生的感性思维、形象思维和扩散性思维的能力,其次,在课题的组织上应注重逻辑性和循序渐进的特点,将复杂的问题拆解为相互关联的部分,按先简后繁、先平面后空间、先形象后抽象的原则进行课程设置,使学生由浅至深的学习。
二、环境艺术设计要求的基础教学改革
艺术基础课程的内容设置应符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具体要求,环境艺术设计对于艺术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首先,建筑表现能力较强,善于徒手描绘设计草图的人在竞争中更富实力。对于在中学阶段完全不接触绘画的工科生来说,可以通过写生、渲染等传统表现技法的训练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熟练掌握画笔,具备良好的基本功。另外,应引导学生认识到艺术基础课的目的不仅仅是一张张画面,而是通过这些传统的表现能力的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其次是造型与空间,作为基础部分的艺术课程应加强设计意识的培养,把培养学生对空间与形体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及深层研究的能力作为教学研究的主要目标。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应建立一个对形、体、空间、平面、色彩等构成要素形成的框架体系。艺术课内容设置的要点是对空间的关注和重视,要能表现空间感、处理空间的一些要素,如空间的围合、空间的变化和组合等,有效建立空间的形象,这些可以通过具体的形式来体现。再次是审美经验。应该培养学生对生活细节的感悟能力和洞察能力,一种从普通事物中发现特殊视觉现象的能力,从生活的细节中启发灵感。然后是分析问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具体的艺术设计基础课的课题进行练习,让学生逐渐独立的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是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力一直是建筑设计强调的重要能力之一。艺术设计基础课在培养学生艺术素质、综合素质的同时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挥个性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教师应可采用开放与兼容并包的教学气氛来鼓励学生的创新。当学生对艺术设计课题有了初步了解并产生最初想法后,教师应组织学生交流这些想法。每个同学都会比较关注其他同学的想法,寻找其中的闪光点并提出自己的意见。让活跃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创作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更有成效。
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其他课程的配套性教学改革
艺术设计基础课程应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其他课程的教学方式向配合。基础课的教学方法英语后期的设计课保持一致,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第一,针对学生在初始阶段不具备综合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讲复杂的课题拆分为若干个相对单一的问题,分别研究,在讲结果进行综合和深化,把每一个练习都分解成阶段化的分析与设计,每一个阶段都明确任务和方法,每一个练习都需要有一个综合化的过程来巩固和应用前面的学习成果,分析与综合可以帮助学生充分领会和掌握理性设计思维和方法。第二,对作业的评价也应该有过程评价,在每一个阶段的练习完成后包括口头表述、构思与创意的评价、表现评价等。用答辩的方式对每个人的创作思路进行总结和集体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直接交流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更直接的掌握,以便更有正对性地的进行教学,学生之间也能相互启发,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第三,改变传统的教师传授,学生听课的讲学方式,加强学生对事物主动探求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形成双向的信息传递和反馈的互动关系。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设计基础课因处在特殊的教学阶段,与其他阶段的教学相比具有更多的特别之处。艺术基础教育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富有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大责任,应予重视。
篇8
关键词:字体,版式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应用
字体设计和编排设计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的重要基础课程,也是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各方向和行业实践中都有着广泛运用的重要基础技能。随着时展,各学科之间的交融逐渐加深,本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所学习的字体设计和编排设计课程,被合并为字体与版式设计、并逐步推广为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的必修课程。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主要任务是对各种空间进行规划布局、测绘与施工等,与视觉传达设计的平面广告、宣传册、包装、书刊、用户界面等设计形式并无交集,且环境艺术设计之成果展示时所需的册页、海报等形式,却又是视觉传达设计层面之字体与版式设计的综合运用。
一、字体与版式设计课程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运用需求
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教授的字体与版式设计课程,是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字体设计、编排设计两门课程的综合与简化,这是毫无疑问的;而字体与版式中的重点知识和技能,也需要选择其应用价值最强的部分来合理教授给学生,且本课程的讲授与实训,还需要紧密结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需要。以字体设计为例,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实训中会学习很多种字形变化、造型的技法,还将根据不同行业的实际需要进行分类训练,如食品类字体设计与服饰类字体设计及工业机械类字体设计的风格、造型必定是大相径庭的,需花费较长时间分别训练;而在环艺专业的字体训练中,则仅以建筑类和房产营销类字体的设计表达需要为准绳,合理安排实训时间,在有限时间里学会适合本专业应用和表达需要的技能。版式和编排也是如此,所有案例和实训皆以建筑、园林、房屋、室内设计类的展示宣传需要为基础,培养学生构图、造型、配置色彩的能力。
环艺专业学生在进行项目实训的汇报展示时仍需能设计具有一定个性的标题字体,例如一个餐厅、茶座的室内装饰设计在进行方案整体展示时,可以使用电脑中的字体作为标题字体,但电脑中的字体风格未必与室内设计的风格相一致,这时就需要作者自行设计字体:假如室内装饰风格设定为小资情调,则标题文字不妨做出倾斜、错位处理并在字形笔画间连接卷发、心形等附加造型元素;而若室内风格为工业、钢铁机械之硬朗格局,则设计方案展示中的标题字体应有力度、粗犷。即便设计者不自行绘制标题文字造型而选用电脑中已有的字体,也必须懂得根据文字涵义、设计方案的整体风格来决定文字造型和色彩的基调,这是字体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必须掌握。环艺专业学生学习字体设计仍需学会文字造型的基本原则和技法、仅在实训内容上缩小范围;教授排设计时也需教会学生选择合适的电脑字体来表现编排界面中的不同文字,学会运用不同色彩和辅助图形来丰富版面的层次。这是教师在针对所有专业的字体、版式设计教学中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仅在实训内容的行业范畴大小上有所区别而已。
二、字体与版式设计课程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各大专业之间本相互交融和渗透,故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学习字体与版式设计课程及其他视觉传达设计方面的技能亦大有益处,能增强自身的行业、专业适应能力。环艺专业的强项,是对室内、庭院等空间进行规划布局,这其中需用到点线面原则,环艺专业以树木、家具、房屋为点,道路、走廊等为线,而字体和编排设计等平面设计项目中以段落文字、标题、图案、符号等为点线面,虽外观、尺寸有天壤之别,但所运筹规划的思路本相通。色彩的配置和规划就更不用说了,室内装饰的整体色彩布局与版面编排中所讲究的原则完全相同。而且,在学习标题文字造型时,对文字变形所做的拉伸、附加元素、合并局部等处理手法,与室内设计中运用空间造型的技法相通。可以说,非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来学习字体与版式设计课程,对个人的设计思维、运用能力是一种非常好的训练,对本专业的教学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三、结语
在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中开设字体与版式设计等课程,能锻炼学生综合性的设计思维和设计展示、表达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对字体与版式设计课程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应用进行了浅要解析,有论述不周之处,笔者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改进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可,编排设计课程的教学思路初探[J],大众文艺,2016年第15期.
篇9
1.国际高职教育的沿革及基本模式
上世纪中叶,随着世界经济复苏和社会生产力的强劲提升,产业发展对职业工人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原有的中职教育已适应不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于是西方国家开办高职教育来培养新型的技术型人才,并分别设置了与职业岗位相匹配的专业课程体系。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高职教育开创发展中,主要学习和引进的西方高职专业教学基本模式有三种:“CBE模式”、“双元制”模式和“MES”模式:
(1)CBE模式
CBE(Competency Ba― sed Education)意为“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该教学模式是美国休斯顿大学开发出的一种能力培养教学模式,CBE模式于20世纪90年代初,由原国家教委,通过“中国――加拿大高中后职业技术教育交流合作项目”(CCCLP)引人中国,并在许多高职院校得到各自应用。
(2)“双元制”模式
“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形式。“双元制”模式的内涵:①学校与企业分工协作,以企业为主;②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实践为主。“ 双元制”教学模式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原国家教委引入中国。
(3)MES模式
MES(Modules Of Employ- able Skills)意为模块式技能培训,是国际劳工组织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发出来的职业技术培训模式。MES教学模式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缩短了培训与就业的距离。MES模式于1987年通过国际劳工组织引人我国。
我国高职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发展经历了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模式、“五阶段周期循环教学模式”、“产学研结合模式”、“工学交替”等不同阶段。其中,产学研合作教育新模式对于基于行业标准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课程教学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产学合作教育源自Cooperative Education,直译为合作教育,就是学校和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学生,意译为产学合作教育。我国早就存在合作教育的形式, 1985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纺织学院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合作在我国试验一年三学期的工学交替教学模式,被视为我国产学合作教育开始的标志。
2.海南高职教育课程设置基本矛盾及学生就业压力
纵观国内外高职专业课程教学研究成果,理论扎实、内容丰富。但全面贴切海南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课程教学研究主题的地域性学术涵盖,几乎没有,同时,各种研究还远未达到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改实训环节的行业要求。再有,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内容老化带来的专业课程设置与职业能力要求标准脱节问题也未能找到解决办法。
在海南国际旅游岛积极建设背景下,树立能够真正立足海南本土、切实调整艺术设计专业项目课程教学设置方向,以工学一体、项目导入、行业标准来不断检验,壮大海南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储备力量的教育研究是不够完善的,因此,基于行业标准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课程教学研究的深入是非常迫切的。
本文以琼台师专美术系艺术设计专业群所倡导的项目教学改革举措为案例,对海南省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进行系统的综合研究与分析。在总结和提炼一线专家学者有关课程设置改革与发展理论的基础上,从行业需求对海南省高职院校教学实际出发,调查海南省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其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联系社会发展的需求,结合其他类型院校和国外院校的经验,研究海南省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方案。
3.职业岗位产业项目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我们的思考是,对于按职业岗位产业项目构建课程体系的教改思考,要求我们按生产过程组织教学,创新课程体系。那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群项目课程应该从岗位或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出发,反向推导出所需要的课程:文化课、专业课和职业道德课程要根据岗位能力重新构建、重新组合,均为岗位能力服务,进而在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建立起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合理的课程体系。
再者,力图探索专业课程的优化设置,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实战型艺术设计人才。观察项目课程教学对学生产生的作用和影响,通过项目教学成绩以及用人单位的反馈,分析学生专业技能和岗位职业能力的提高情况,为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工作中如何更合理的进行课程设置,提出一些参考意见和建议,并力求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
为了解决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与职业培养方向现存矛盾,关注行业标准下的项目教学效果和课程组织,以提升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市场就业活力、专业技能水准及综合职业素养。这就要求突破沿袭本、专科培养体系的传统专业课程构架,重新解构课程的专业体系,以职业岗位需求来确定学时学分、以项目仿真管理来安排教学任务,保留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优势,利用各专业平台横向联合,以项目导入为契机,以项目产出为目的,以项目组为专业教学单元,以商业设计的行业标准来检验、训练、铸造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市场化综合能力。
(1)改革经年不变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观念,调整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组织的空乏内容,放大商业设计行业化的实践实训教学比重,以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极为广远的商业设计市场需求为动力,努力拓展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渠道,提升他们的综合职业素养。
(2)在严峻的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下,研究以行业仿真管理为标准、以项目教学车间课程为结构、以商业设计行业内容为知识体系的项目课程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从专业教学效果和职业需求来调整课程结构,可以帮助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更好把握行业规则以及社会对产业专门人才具体需求。
(3)以专业基础课与项目阶段化设计任务充分融合、以专业必修课与项目产出目标直接对接、以专业拓展课与项目组织协调、综合实践能力统筹规划,将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实践环节全面渗透进专业教学每个阶段,全时段教学工厂化,全方位工学一体化,基于行业标准的项目研究将推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行业能力培养要求实现无缝对接。
(4)在广泛的社会行业专门人才需求驱动下,立足海南国际旅游岛全面建设,商业设计市场高速发展的优质土壤,通过项目研究,为海南乃至全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改和课程优化工程,探索出有行业价值、可操作有实效的教育教学改革道路。
4.构建行业仿真管理为标准的项目课程体系的专业提升及社会意义
在仿真度极高的实践实训环节加大行业标准建设投入,一定能完善项目教学组织流程,使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工作切实抓住专业教学命脉――人才培养质量,最终通过多届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产品的项目教学成果论证,来构建特色教学的项目导入理论系统,来构建丰满的专业整体提升合理构架。
(1)专业教学环节的建设完善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群的教育改革是循序渐进的长远计划,每个专业课程建设进步是以更加符合行业要求,符合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符合更为合理课程培养目标为最终追求的。
建设艺术设计专业群以行业仿真管理为标准的项目课程教学模式,成功连接校内专业实训工作室、校内创意生产实践基地和校外企业生产实训工厂“三位一体” 教学改革模式的每一个单元局部,也使得在此基础上专业建设深化得以可能。
基于行业标准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课程教学模式要求,项目教学仿真实训车间用工厂车间模式组织专业教学,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提供最接近于实战效果的高仿真前线。
(2)特色教学的项目导入理论系统
琼台师专在海南省高职高专教学系统一直处于排头兵位置,琼台书院也不愧为海南文化百年品牌,但危机意识提醒我们琼台师专办学方向处于师范学院和职业高等学院两难境地,身处夹缝必须深化特色教学这一关键主旨。
美术系一直以“结合行业要求设专业课程、根据岗位能力抓技能培养”,以职业能力训练为主线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了以职业能力形成过程为主线包含通识课、专业课、实践课等三大模块的课程体系。其中,通过通识必修课程,培养基本的素质和能力;通过专业限选课程模块,突出专业特长;通过项目教学职业技能学习,拓宽就业门路;通过项目驱动、顶岗实习、企业考核等途径,突出艺术设计职业技能,完成社会行业所要求人才水平的前瞻性培养。
艺术设计专业以行业仿真管理为标准的项目课程教学模式建立起来后,再结合美术系艺术设计专业群项目教学改革具体举措,综合提升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职业技能和行业美誉度,在海南省内高职高专范围内真正确立属于“琼台品牌”的特色教学成果。
(3)巩固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功能及拓展社会服务范围
艺术设计专业群以行业仿真管理为标准的项目课程教学模式专业功能是在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完成通识课、专业必修课、及专业拓展课后,进入社会实践实训环节之前,通过项目导入的不同方式,以企业管理模式、以产出效益为衡量标准、以生产流程分段为教学组织阶段、把专业特色融于行业标准,用统一模块来锻造不同专业毕业生,真正达到学以致用,毕业即为就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结语
艺术设计专业以行业仿真管理为标准的项目课程教学模式完善后的社会服务能力巨大,实战型专业人才的行业对接能力大幅提升,使得从海南省高职高专乃至海南省社会行业范围、从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到海南省艺术设计行业高水准高素质的从业人员、从产业生产流程高级技术人才到海南各地高水平的基层艺术设计教育师资储备,从书本讲台到工厂车间,各种艺术设计行业特色的职业需求,都迫切依赖高职教育改革研究真正有价值的科研成果来实现。可以讲,其成果真正受益范围推广开来,未来成效将不可限量。
(作者单位:海南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
作者简介:张鹰,硕士,单位:海南省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学及美术考古研究。
1.基金项目:2014年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项目批准号:HNJG2014-76
项目名称:《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群以行业仿真管理为标准的项目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2.基金项目: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4年教学内涵建设与改革立项
篇10
关键词:美术课程 多媒体艺术设计 项目教学 嵌入整合
近年来,网络及多媒体艺术日益深入生活,给人们带来丰富的艺术享受,并被广泛地运用于多个新兴行业。为适应时代与社会的需求,多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成为一个热门专业,在中职学校广泛开设。这为多媒体技术与艺术的发展补充了新鲜血液,促进了中职教育的发展,但是在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一、美术基础薄弱
近年来,广大初级中学在追求升学率的目标引导下,不重视对学生艺术课程的教学。初中一二年级尚能开设美术等艺术课程,但是课时少、受重视程度低,到了初三阶段就会完全停止。抓文化课成绩成为学校唯一重视的工作,这就造成学生在初中阶段,尽管处于感性思维,形象思维旺盛时期,但是表现其形象思维能力的美术课程不能满足其心理发展的需要。在此情形下,学生的创造冲动受到遏制,到了中职学校,一部分学习多媒体专业的学生美术能力薄弱,影响了专业能力的培养。
二、创造力和想象力匮乏
中职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不足,来源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追求升学率,在追求升学率的压力下,艺术课程的开设不能满足学生心理发育的需求。学生长期处于应付升学考试的心理阴影,创造性思维、形象思维受到抑制。尽管有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艺术节活动,但是学生参与的广泛性不够,艺术节成为少数特长生表演的舞台,更多数量的学生被排除在外。
三、专业教学中技术与艺术脱节
现在中职学校的多媒体艺术专业教师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计算机教师,这部分教师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对相关软件比较熟悉,但是缺少美术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主要教授多媒体软件操作。另一部分是美术教师,这部分教师是美术教育或者工艺美术专业毕业,具备美术专业知识,但是对计算机技术及相关软件缺少了解,他们主要教授美术知识。这就在多美专业教学中出现技术和艺术脱节现象,专业课程里随时需要解决的造型问题、色彩问题、构成问题,不能随时解决,而美术教师在美术基础课教学上不能针对多媒体艺术设计课程的要求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导致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
在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中职教育还是培养直接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方式。提高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中职学校多媒体艺术专业广泛的就业面,对我们提高其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改善中职学校多媒体专业教学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多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高水平的人才。我认为,将美术课程嵌入整合到多媒体艺术设计相关课程里是有效的办法,具体策略包括以下几点:
1.开发多媒体课程和美术基础课程整合的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是根据本校本专业的实际情况,由相关教师组织编写的。它是适应符合学校专业条件、学生能力和师资状况的。因此,这种多媒体技术和美术知识整合的校本教材应该是计算机教师和美术教师(包括其他艺术教师)共同参与合作的结果,这样才能把多媒体技术和美术基础知识整合到一起,使学生的学习材料成为一体,而不是技术和艺术分割的,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大有好处。
2.改革教学模式,运用项目教学法组织教学
对于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学而言,创设一个情景化的学习氛围十分重要。多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更加适合地运用项目教学法组织教学。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在项目的引领下,主动地搜寻、学习专业知识,并且把多媒体专业和美术专业知识按其工作的需要,协调地学习和运用起来,这是区别于被动学习的新方式。更加重要的是,学生在项目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主动性、能动性,其创造力和想象力都会有充分发挥的空间。在中职学生年龄段,只要适当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是有较大的挖掘空间的,从全国职业学校专业技能大赛和全国中职学生文明风采大赛情况来看,中职学生的学习力和创造力具备很大的潜力。
3.培养高素质的跨学科复合型专业课教师
目前中职学校里多媒体艺术设计本专业毕业的教师较少,大多数还是属于“半路出家”,专业水平还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因此,培养具备跨专业跨学科的,既有精湛技术又有美术修养的复合型教师,是学校重要的任务。让美术教师通过专业的计算机技术培训,进入多媒体艺术设计的核心课程教学中。同时让计算机多媒体教师通过专业的美术基础培训,能够直接在教学过程中解决遇到的美术方面的问题,例如造型问题、色彩问题、构成问题,这样课堂教学的效果会更加提高,教学质量也会更加提高。
4.改善管理方法和理念,创造科学合理的多媒体艺术设计学习氛围
多媒体技术是理性思维,美术知识是感性思维,学生的学习是要在两种思维方式中不断转换,学习过程具有较大的难度。这在教学管理上也对此提出较高要求,要求能够均衡两者的学习时间、课时比例。降低理论教学的时长和难度,增加实践动手学习的时间。创造出符合情景化教学的学习场所,改进对学生学习和管理的评价标准。技术的学习和美感的培养在僵化教条的氛围中是形成不了的,只有在相对开放宽松的氛围中,想象力和创造力才可能被激发出来。
- 上一篇: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分析
- 下一篇:工程技术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