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化的魅力范文
时间:2023-09-25 18:16: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古典文化的魅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灰姑娘的玻璃手机》;美国文化;多元文化;美国梦;体育热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ZX11-54)。
电影是文化的一面镜子,是通过一幅幅流动的画面和生活场景来传达某一特定文化的重要途径。美国电影是美国文化在银幕上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是宣扬美国人的价值观和展现美国文化的重要途径。电影《灰姑娘的玻璃手机》淋漓尽致地展示了美国独特的文化。
一、电影《灰姑娘的玻璃手机》简介
电影《灰姑娘的玻璃手机》(A Cinderella Story)是一个现代版的灰姑娘的故事。自小时候父亲在一次地震中不幸去世后,年轻漂亮的女孩萨姆就不得不和轻浮刻薄的继母和刁钻无理的异父异母的姐姐生活在一起,忍受着奚落、欺辱和永无休止的家务劳动。继母费奥娜万般刁难萨姆,强迫她整日在父亲曾经经营的餐馆里打工。无依无靠的萨姆喜欢网络,她结识了一个身份神秘的男生,两人一直以电邮联系,彼此互吐心声,然后到相互倾慕,最终双方决定在返校节的化装舞会上相见。萨姆与英俊富有的“白马王子”相遇,原本满怀憧憬的萨姆在约会当天竟然发现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原来竟是学校中颇受女孩子追捧的奥斯汀・艾姆斯。自卑心作祟的萨姆感到了自己的渺小无助,她拒绝了直接面对自己的心上人,而是选择了如同灰姑娘一般,在午夜钟声敲响之前偷偷地溜走。不过心慌意乱的萨姆在匆忙离开时不慎遗忘了自己的手机,这也给奥斯汀留下了最后的线索和希望。
奥斯汀在学校里面大肆寻找心中的公主,虽然王子就在眼前,但是自卑的萨姆还是不敢向幸福招手。在一次机缘巧合中,萨姆的姐姐发现了萨姆就是那个舞会公主,并告诉了奥斯汀的前女友,他们一起在学校制造了一起闹剧,揭开了萨姆的真实身份,狠狠地侮辱和伤害了萨姆。同时,继母把萨姆的大学录取通知藏了起来,捏造了一份假的不录取通知给她,无疑给萨姆沉重的打击。萨姆自此失去了信心,打算在餐厅打工一辈子,但是餐厅里面的员工都像家人一样关心萨姆,让她信心倍增。萨姆鼓起勇气,逃离了后母的魔掌,同一天,萨姆在学校橄榄球比赛前,冲到男更衣室,向奥斯汀吐露了自己的心声。说完本打算离开学校,但是为了陪好友佐罗,她还是去看了球赛。当萨姆看不下去了打算走掉的时候,奥斯汀猛然醒悟,发现自己是深爱着萨姆的,他鼓起勇气离开球场,追上萨姆,两人当众相拥在一起,深深地亲吻自己深爱的人。
二、电影《灰姑娘的玻璃手机》的文化探析
从表面看,电影《灰姑娘的玻璃手机》是一部轻松幽默的校园青春爱情喜剧片,剧情浅显易懂。但仔细推敲,影片中处处流露着美国典型的文化,如:多元文化,美国梦,体育热,汽车文化,肥胖,个人主义,教育,兼职,小费等。
(一)多元文化
美国历来被称为是一个多民族文化的“大熔炉”。不同肤色,不同文化的少数民族在美国这片土地上与白人主流社会相互影响,相互糅合。
电影《灰姑娘的玻璃手机》中,时时处处展现出这一点。不管是在生意红火的餐馆里,还是在洋溢着青春气息的校园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有着不同肤色,来自不同国家,代表不同文化的人们。这正是“大熔炉”的真实写照。而在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下,影片中也流露出美国的种族不平等。不管是萨姆家生意红火的餐馆,还是奥斯汀家服务一流的洗车行,老板都是地地道道的白人,而雇员几乎都是有色人种。
(二)美国梦
美国梦一直伴随着美国这个年轻国家的成长。它的精髓就是人人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个人的成功。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力和自由,只要努力拼搏,遇到困难勇往直前,终究会有一天实现自己的梦想。成功靠的是个人奋斗和个人才能。
电影《灰姑娘的玻璃手机》是美国梦的最佳诠释者。电影剧情本身就很好地阐释了美国梦的内涵。影片中的主人公“灰姑娘”萨姆和“王子”奥斯汀都是通过不懈的努力,圆了大学梦,找到了心上人,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萨姆儿时听完灰姑娘的故事后,问父亲:“童话会变成真的吗?”父亲回答:“应该不会,不过梦想会成真的。我的梦想就是你渐渐长大,然后上大学……”萨姆把这个梦想牢记在心,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上大学的愿望。
当奥斯汀在校际橄榄球比赛的关键时刻离开赛场时,父亲说道:“你要放弃你的梦想吗?”奥斯汀答道:“不,父亲,我是放弃了你的梦想。”奥斯汀为了自己的大学梦而放弃了父亲为自己安排好的“前途”。
萨姆家餐馆墙上的警言时时提醒着坚持不懈的美国人――不要因为害怕出局就放弃比赛。即使是卡特所拍广告的广告词也告诫着每一位美国人――只要你充满信心,任何事都是可能的。
(三)体育热
体育运动是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很多美国人而言,体育运动不仅仅是业余爱好,而是生活的主要部分。美国人热衷于三大球类运动:橄榄球、篮球和棒球。美国的家庭、学校以及社区都配有许多专门的球场供人们休闲运动。
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萨姆和好友卡特一起练棒球,她的异父异母的姐姐热衷于游泳,还有绿蛙队在橄榄球赛场的精彩表现。美国的学校都有自己的球队,定期参加校际甚至州际比赛。
(四)汽车文化
当今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国家没有汽车,但是没有一个国家形成了像美国那样的汽车文化。如果没有汽车,美国人寸步难行。对美国人而言,汽车与水和面包同等重要。
萨姆小时候,父亲开车载着心爱的女儿去游玩;长大后,自己开着破旧的车去学校,受到开高档车的富家小姐的嘲笑;电影结尾,萨姆和自己的心上人开着“爱”车驶向普林斯顿大学。卡特的父亲甚至说:“男人最好的朋友就是他的奔驰汽车了。”
美国很多建筑物,如商场、学校及办公楼都有配套的停车大楼,人们可以将汽车停在相应楼层的停车场,然后穿过两楼之间的通道步行到达目的地。
(五)肥胖
美国肥胖者特别多,据“美国健康排名”调查发现:美国民众的肥胖问题持续恶化。2011年,275%的美国成年人口过胖,总数达6 500万人。影片中不时向人们敲响警钟。
微胖的常客恰克在餐馆的点餐可以显示出美国人的饮食习惯,这是造成美国人肥胖的原因之一。他为自己点了干酪煎蛋卷(加培根)、脆杏仁、蓝莓松饼和一罐健怡可乐(A Diet Coke)。然后强调:“我不得不关注一下我的体重。”
萨姆的继母费奥娜也是肥胖的代表之一。她好吃懒做,热衷于甜食,不惜高价从挪威运回低脂三文鱼,让餐馆的厨师帮自己做出各种三文鱼美食,并且还常常买抗脂片防止肥胖。
现实中的美国人亦是如此。人们常常可以看到满身赘肉、步履蹒跚的胖子们享受着自己的甜食和可乐。
(六)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灵魂所在。美国人相信每个人都有价值,高度重视个人自由,强调个人的自我支配、自我控制和自我发展。
影片展示出美国人崇尚自由、张扬个性的特点。美国人喜欢个性化的发型和服饰。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服装的颜色和样式,穿衣打扮自行其是,随心所欲。萨姆的两个姐姐分别喜欢红色和绿色,她们的汽车、衣服以及配饰都以红、绿色为主。学校的播音员发型奇特,而且还戴着鼻环。在美国人眼里,这正是个性的展现。影片中的卡特也是个人主义的代表。一开始他没有自信,没有个性,生活中总是在扮演不同的角色。在经历了一系列事件后,他终于找到了真实的自己,穿上了自己最喜欢的衣服。
(七)教育
影片主要体现出美国教育的三方面特点:
1校园生活丰富
美国学校给学生提供许多机会参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学生会经常举办体育比赛、话剧表演、学术报告、校友演讲等各类活动。美国校园是学生创造的乐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大胆创作与众不同的作品。
影片中学生电台每天播报相关新闻,学生也可求助电台广播重要通知。
橄榄球比赛也是学生参与的重要活动之一。生龙活虎的球员和兴致勃勃的拉拉队队员在学校都有很高的威望。
返校节化妆舞会上,学生们身着各式各样的服装,载歌载舞,谈笑风生,共享快乐。
2残疾人教育
在美国,残疾学生有着和正常学生同样的受教育权。残疾学生可以像正常学生一样享受公立学校提供的教育。
影片中的萨曼撒患有幻想症,精神失常。他同样可以接受高中教育,并参加学校组织的返校节舞会。
3大学申请程序
美国没有所谓的高考。美国学生想要进入自己理想中的大学,必须参加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或ACT(American College Test)。SAT 与ACT均被称为“美国高考”,它们既是美国大学的入学条件之一,又是大学发放奖学金的主要依据之一。学生可以多次参加考试,给大学寄申请书时,选择自己的最高分数即可。在向大学寄出申请资料时,中学阶段的学业成绩、教师推荐信、社会实践记录、论文等也应包括在内。各大学会根据学生的相关资料决定录取与否。一些好的学校会要求学生参加面试,然后决定录取与否。美国学生可以同时向多所大学寄出申请书,有些学生会同时收到几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学生可以权衡利弊,选择理想的学校去学习。
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萨姆和奥斯汀收到了普林斯顿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虽然几经周折,影片结尾,两个人开车驶往心目中理想的大学――普林斯顿大学。
(八)兼职
在美国,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的孩子都会找机会出去打工。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社交能力和理财能力,美国的家长鼓励孩子出去兼职。人们常常可以看到报童送报、奶童送奶、学生打工等种种现象。
影片中,萨姆必须在自家的餐馆做服务生,奥斯汀也常常帮父亲经营自家的洗车店。萨姆也常常提到:“为了我上普林斯顿的学费,我必须在餐馆干活挣钱。”
(九)小费
在美国,人们如果在酒吧、餐厅、旅馆或理发店等服务机构享受到满意的服务,经常会给服务者支付相应的小费。
影片中,奥斯汀的前女友在点餐时取笑萨姆失败后,气愤地补充了一句:“她是不会得到小费的。”
三、结语
电影作为一门视听艺术,通过艺术形象的展示,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反映不同的社会文化。电影《灰姑娘的玻璃手机》中,主人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都打上了美国文化的烙印。通过欣赏影片,我们可以潜移默化地加深对美国文化的了解和理解,提高我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参考文献]
[1] 袁明.美国文化与社会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 简悦.美国社会文化细节观察[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
篇2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圆动静态韵律魅力
一、“圆”在中国古典舞中的呈现
中国古典舞做为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她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的提炼、加工、整理、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古典风格的特色舞蹈。中国古典舞在舞姿造型,动势动态上始终遵循着“圆”和“终点回归起点”的走圆运动原则,充分体现了“圆”的运用在中国古典舞中的特殊意义,也表现出“圆”在中国古典舞蹈中的核心价值。要清楚的展现“圆”在中国古典舞中的作用,首先必须了解中国古典舞的发展起源。
在欣赏舞蹈中也要求圆圆相扣,虽曲折不断,最终还是要求圆圆满满。因此中国舞蹈必须遵循这一规律,缔造出中国人喜欢的舞蹈艺术的“圆”。何为中国古典舞的“圆”呢,舞蹈界人士是这样解释的。
二、中国古典舞“圆”的理论
中国舞蹈在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形成了以“圆”为主要审美特点的审美趋向,而“拧”是中国舞蹈身韵美的支柱。从造型,动律,运动线,舞蹈技巧都表现出“拧”的特点。而“拧”的本质是曲线,曲线是圆的变形,这一切都源于中国文化对于圆的审美情趣,同时也有人认为太极图是中国古典舞的典型反映。无论从宗教祭祀舞蹈,还是宫廷宴乐,直到元,明,清的戏曲舞蹈都体现了圆的审美标准。
那在审美上自然仍以“拧、倾、圆、曲”为主要特点,但是由于戏曲舞蹈在元、明、清这样一个思想禁锢的时代中产生,自然在舞蹈的审美上也过于压抑与内敛,戏曲舞蹈并不能代表了中国古典舞的全部,尤其汉、唐两代舞蹈艺术奔放、外化是中国舞蹈艺术发展史上独具魅力的时代。在周、汉、唐、宋的舞蹈虽然不同于元、明、清,但是从历史资料中可以看到至少在舞姿上也是以“圆”为主要的审美标准。
那么中国自古就缺少像西方一样的舞台概念,宫廷舞蹈的表演场地多是一个众人在四周的观看形式。民间乐舞的表演更是场所不定像“踏歌”之类的民间节庆联欢舞蹈更是随时随地。到了宋代民间艺人虽然有了固定的场所“瓦子”、“游棚”也是众人围而观之。直到元、明、清杂剧戏曲的出现逐渐有了表演的“戏台”。中国的“戏台”不同于西方的舞台,是一个平面。由左、右上下场,而是一个向前突出的矩形,上下场是由舞台最后墙的两扇向正前方开的门“出将”、“入相”进出。在这样的表演场合下,舞蹈表演不但要满足正面观众的需要,还要满足剩余观众的舞蹈审美要求,那舞蹈造型、动作走向无时都要让180度或360度的观众看上去都是美的。在这一点上与西方的芭蕾舞只是要满足正面的观众审美需要不同,这样舞蹈主要在一个平面展示。这要求了西方舞蹈者的“开、绷、直、立”而中国的舞者就舞姿上像“圆”一样,从各个角度都是完美的,在造型、舞姿、运动线上也都以“圆”为主要的美学依据。
邵洋老师创编的舞蹈《罗成叫关》就多次运用了“子午相”的舞姿展示手法来塑造人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该剧目有几个动作的设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表演中,演员一手握拳,一手探撑,形如“山膀”跪地而立,时而运气,时而曲腰始终静止在一个点上用头,肩,腰,臂去划“圆”,表现了主人公罗成将军自感身遭陷害,无语面对苍天的复杂心情,也是“圆”的静态在此剧中的具体体现。
三、中国古典舞“圆”的魅力及展望
中国古典舞作品遵循“圆”的规律,从而体现出“圆”的魅力。舞蹈《罗成叫关》也就是一例,编创老师为制造“圆”专门设计了一根马鞭和一缕长发,这也是该剧目的亮点所在。舞蹈《夜奔》,编导也运用了多颗粒手法,将古代舞者头,肘,手,膝等部位充分调动,其舞蹈的造型到造型,舞姿到舞姿之间都严格遵循了古典舞中“欲动式”以及“三圆”的运动规律。奥运会开幕式中的舞蹈《画卷》也运用了圆的技法,将古典舞与中国书法文化,扇文化融为一体,把舞乐,书画融为一体,无一不贯穿着“圆”的韵律。
其实,“圆”也是取之于生活的,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不断地划着,中国古典舞也将利用自身的艺术优势,为人类世界划出更大更美的圆,正如清人张英所说,“天有不圆,圣人至圣德,古今之至文:法贴,乃至艺术,必极圆而后登峰造极。”圆是中国古典舞的突出特征,有着“平圆,立圆,八字圆”的三“圆”运动轨迹,差异的对立的方面,互相结合,互济不足,从而构成了高度协调,平稳,一致的整体。这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就是圆。
中国古典舞作为一门高品位的艺术,必须要坚持以观众为中心的原则,在遵循规律的同时必须尊重观众的审美需求,不仅要把“圆”呈现给大家,而且还必须与观众的心理设想相吻合,这样才能引发观众的审美.因此在运用“圆”的舞台实践中,切忌圆规式划圆,形同机械,味如嚼蜡,不能调动观众对中国古典舞艺术的渴望,只有充分的理解“圆”,巧妙地运用“圆”才能真正使中国古典舞这一璀烂的明珠永远放射出她那夺目的光辉。
参考文献:
篇3
一、古典诗歌教学的价值
古典诗歌对于全面深入地了解诗歌的作者、作者所处的朝代及当时社会的形势及民族精神等问题都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同时,古典诗歌还能在很大程度上给予学生更多的生活启迪,让学生深刻懂得诗歌、审美、人文素养之间的密切关系。
1有助于学生体味古典诗歌的语言魅力
尽管大多数古典诗歌字数有限,但是其表达的主题及思想都非常完整全面。强化高中古典诗歌教学,可以促使学生在古典诗歌中体会到单个字词在诗歌中的魅力,从而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对字词具备一定的锤炼能力,能够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比如“月落乌啼霜满天”中的“满”字,表面上在说霜很多,其实也是在为作者愁绪的浓烈做铺垫。
2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古典诗歌往往因其内容传达出非常美的意境,或者传达出非常美好的情感,让学生更容易体会到美丽的意境,或者形成美好的情感。这样,学生的审美能力就会实现大幅度提升,并通过自身的审美能力去鉴赏评价一首古典诗歌,从而更好地体会古典诗歌的意蕴,可见,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比如《忆江南》,这首诗可以让学生对江南美景充满向往,进而对江南的文化充满好奇,并积极去寻找资料探寻有关江南文化的各种问题,教师也可以趁机将“婉约派”的诗歌风格介绍给学生,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二、高中古典诗歌的教学现状
1主观方面
首先,很多高中生认为,古典诗歌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朝代因素、作者个人情感等元素的融入,因此,离现代社会很遥远。在现代社会里,古典诗歌没有适用的空间,对古典诗歌的学习也是一带而过。
其次,古典诗歌语言艰涩难懂。如果没有语文教师的全面讲解,学生根本无法领会字词句的真正含义,无法拿捏诗歌的主旨思想、情感意境。学生通过自身的理解往往会偏离诗歌的主题和基调。
再次,很多学生从高考角度来考量古典诗歌的学习,他们认为高考语文试卷中古典诗歌的分值不是很高,因此,只要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其他知识的学习,就能够弥补古典诗歌方面的不足。这样,他们就不会从审美能力、语文综合素质等方面去考虑古典诗歌的学习问题,必然对古典诗歌教学造成直接的消极影响。
2客观方面
首先,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为高中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各种快餐性的阅读现象比比皆是,比如青春小说、玄幻小说、穿越小说等等。最终,学生在网络小说中寻求所谓的精神寄托,在网络游戏中寻求所谓的娱乐刺激,在网络音乐中寻找所谓的心灵妙药。相反,很少有学生对古典诗歌情有独钟。可见,高中生的文化品味不仅没有构建起来,而且缺乏建构起来的基础。
其次,有些古典诗歌在选用上存在瑕疵。比如《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但是文字很多,高中语文教材只是节选了一部分,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整篇诗文的理解。另外,由于时间间隔过远,诗歌的表现方式及语言风格都与高中生存在距离感,诗歌里的生僻字更让学生头疼。
再次,教师在进行古典诗歌讲解时,总是无法绕开高考,他们往往从高考的角度去对古典诗歌进行分析,而且只是对诗歌中的字词句进行分析拆解,而无法照顾到整段或整篇的含义,古典诗歌的人文气息无法得到释放。
三、高中古典诗歌教学策略
1知人论世,准确把握作品内涵
古典诗歌是作者内心情绪的宣泄,而其个人情绪往往源于对社会的看法、想法。古典诗歌教学应当从作者生平、作者所处的朝代、社会背景进行全面考量,将古典诗歌背后蕴藏的东西挖掘出来,满足教学的需求,利于学生的历史知识与文学知识的有效融合,从而显著提升学生的古典诗歌鉴赏水平。
比如,在学习《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其中关键的字词句总结出来,继而让学生充分了解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使诗文的内容形成一幅社会画面,让学生体会当时的社会形势,体会百姓的生活状态,从而更好地把握诗歌的基调。
2引向学生的生活,丰富学生的情感
高中生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些经历,尽管经历可能有限,教师要在诗歌教学中寻找契合他们内心世界的突破口,引导他们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形成平和向上的生活心态,更加乐观地面对生活。
比如,豁达的心态对于构建精彩的人生必不可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正符合这种心态的需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则能激发出高中生的进取心,从而在进取心的感召下,学会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学业;“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则能够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那种苍凉与悲壮,感受边塞诗的独特魅力。可见,很多古典诗歌中的名句都能对学生的思想、精神产生积极作用,我们必须学会巧妙利用这些古典诗歌,让学生在诗歌里寻觅自己的身影,去品味自己想要追求的情感,去体味人生的百般滋味。
3从现代元素中发现古典诗歌,激发兴趣
当前,很多现代元素及环境为理解古典诗歌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平台,使古典诗歌与现代生活的元素实现了有效的融合。因此,我们不要放弃在现代生活中去追寻古典诗歌的存在。流行歌曲就是这种显而易见的现代元素,因为,很多流行歌曲融入了古典诗歌元素,使得歌曲的内容更加唯美,创造了别致的意境。教师若能及时借助这些流行歌曲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点拨,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古典诗歌的整体教学水平必然能够得以提升。
篇4
素养。
一、古典白话小说类课文的价值取向
古典白话小说表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丰硕的艺术创作成果和丰富的社会政治理想。教师应立足学段,遵循课标,引领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浸染下提升语文素养。
1. 感受典型鲜明的小说特点
古典白话小说具有典型鲜明的小说体裁特点。它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有完备精湛的叙事结构、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性格丰满的形象塑造、曲描细叙的艺术刻画。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这些艺术特点。
2. 习得凝练传神的言语表达
古典白话小说类课文情节曲折紧凑,语言生动凝练。如选文《临死前的严监生》短短数百字,却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人物鲜活的形象,让主人公伸着两个指头的情节深入人心。教师应引领学生细细揣摩品味课文的用词造句、段落层次、篇章结构等表达方法,感悟古典白话小说的语言魅力,从而提高理解、欣赏、分析、概括、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3. 沐浴博大精深的文化光辉
古典白话小说以传统文化为养料,又将传统文化发扬和丰富,在艺术形象和艺术细节的演绎中予以创造性的阐说,且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走进千家万户。作品中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文学形象深入人心,为国人所津津乐道。教师应引领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浸染中提升文化品位。
4. 开启浩瀚无涯的快乐阅读
古典白话小说类课文的背后是浩如烟海的古典名著宝库。《“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的背后是《红楼梦》,《草船借箭》的背后是《三国演义》,《景阳冈》的背后是《水浒传》……教师应在引领学生感悟此类课文的魅力之余,激发学生阅读古代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由此开启快乐的“中国古典名著阅读之旅”,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二、古典白话小说类课文的教学策略
如何运用恰当的策略进行古典白话小说类课文教学,最大限度地实现其教学价值呢?教师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 于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感受要素
古典白话小说作为叙事文学的典范,在叙述方式和情节结构上特点鲜明。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感受小说文体要素。
(1)比较阅读,感受“一波三折”
教师可将原文改写成平铺直叙的短文,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感受情节的一波三折。例如教学《临死前的严监生》时,可将原文中大侄子、二侄子、奶妈的猜测略去,直接出示赵氏的猜测,让学生与原文比较。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感受到:文似看山不喜平。平辅直叙,简淡,读者就会生厌;而跌宕起伏,峰回路转,把故事写得波澜起伏,委婉动人,则能展示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表现深刻的主题。
(2)模拟说书,体验“悬念迭起”
“模拟说书”也是感受曲折情节的很好手段。教学时模拟说书场景,并让学生揣摩说到哪个情节时最适合戛然而止,来一句“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通过还原“说书”场景,引导学生领悟故事情节的“悬念丛生”以及结局的“出乎意料”,从而感受“情节”“悬念”“意外”“细节”等小说诸要素,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手法的巧妙运用对揭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3)入境朗读,亲历“扣人心弦”
《景阳冈》“武松打虎”情节生动,丝丝入扣。教师可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描写武松和老虎的语句,在朗读中想象与体会,犹如亲历武松从防守转向相持再进行反攻这扣人心弦的情节发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朗读是阅读理解的重要基石,古典白话小说类课文同样需要适时的朗读,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深刻感受情节的扣人心弦,感受小说的无限魅力。
2. 于质朴灵动的描写中品味形象
教师要准确捕捉古典白话小说典型的语言形式,引导学生品味人物形象,学习语言表达方法。
(1)读语言,品话中之话
教学时教师要抓住古典白话小说对人物个性鲜明的语言描写,激发学生想象,挖掘文本丰厚内涵,将其价值引向深入。例如教学《“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文末一连串问话时,可采用师生合作对话的方式。先由学生扮王熙凤提问,教师拟林黛玉作答,接着互换角色问答。此时,教师一口气问出一连串问题,不给“黛玉”回答的机会。由此学生自然体会到,王熙凤这些话看似对黛玉的关心,实则更是为炫耀自己的管家地位,进一步品出她那泼辣张扬的个性。
教学中要充分激活文本语言因子,让它们代表作者与学生对话,通过反复感受、思考、揣摩,感受人物形象,品味人物
个性。
(2)读举止,品话外之话
教学《临死前的严监生》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细细研读严监生的动作神态,从而更好地品味人物特征。教师提出问题:“既然都是写摇头,这样写好不好:大侄子说,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摇头;二侄子说,两笔银子在哪里不曾吩咐明白,他又摇头;奶妈说还有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纪念,他还是摇摇头。”学生将文中描写严监生动作神态的三句话与教师呈现的句子作比较,逐步领悟到作者不仅写出了严监生的心情,还写出了心情变化过程,让学生由关注语言内容转向了关注语言形式。在此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人物内心,读懂了无声的言语,达到“言意共生”的目的。
(3)读环境,品景中之话
《草船借箭》着重表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文中有处环境描写很关键:“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教学时引导学生设想:“诸葛亮和鲁肃都坐于船内,都看到了大雾,鲁肃会是什么反应?诸葛亮呢?”很显然,鲁肃并不知道当天会有漫天大雾,而此时他们的船正驶向曹军水寨,如此大雾,看不清前方情况,非常危险,所以他会吃惊甚至害怕;诸葛亮则早就算准了这场大雾,因此非但不吃惊,反而会暗自得意。学生分别以鲁肃和诸葛亮的身份读这句话,通过对“景中之话”的品悟,对人物形象进行再现、再造,并深入内心。
3.于巧妙适度的拓展中提升表达
古典白话小说类课文独特的文学性使其具有很大的拓展空间,教师可创造性地设计拓展内容,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提升表达能力。
(1)寻空白处扩写
古典白话小说类课文有许多空白点,或在开头、结尾,或在人物语言、心理的留白处,或在故事情节的转折处。教师可抓住阅读感受的关键点,相机设计练笔,收到领悟与表达一举两得的效果。如严监生“三次摇头”,从有点失望,到很失望,最后变成绝望,动作变化后是心情的变化。教师让学生将心比心,以严监生的口吻写出他的心理活动,引导学生从“从摇头的变化”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一步步发现并完善人物的心理活动,在加深领悟的同时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2)寻兴趣点改编
教师指导学生选择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改编,可将原著言语形式改为现代白话文,也可将教材语言还原成原著语言,可进行故事新编,可制作人物卡片、创作连环
画等。
例如,学生阅读《孔明智退司马懿》后,教师可引导其与《草船借箭》的言语形式作比较,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式进行改写:或将《草船借箭》还原成原著语言,或把《孔明智退司马懿》改写成现代白话文。无论用何种方式,学生都在现代白话文与古代白话文的比较中感受到古典白话小说言简义丰、典雅素朴的语言风格,既能激发学生阅读古典白话小说的兴趣,也能提升他们的语言文字运用
能力。
故事新编也是很好的拓展活动。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现代生活,对作品中的人物、故事进行改编,赋予他们时代气息,使他们魅力的外延得到更为广博的伸展。如此,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会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也在他们笔下流泻出崭新的生命力。例如,学习《猴王出世》后,可以写写《假如我是猴王》《猴王驾到》《猴王外传》等故事。
古典白话小说环境描写逼真细致,细节描绘丰富具体,人物形象个性鲜明,非常适合制作人物卡片和创作连环画。教师可指导学生为人物写介绍词,配上插图,在图文并茂中展示学生的个性。能力强的学生还可以创作连环画。在创编过程中,学生能加深对作品的感悟,品尝成功的欢乐,提升阅读名著的兴趣和学习的
欲望。
(3)寻精彩段表演
将古典白话小说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既能检验学生内化文本语言、驾驭文本语言的效果,也是学生展示自我的广阔舞台。此类课文一般涉及人物较多,而且形象鲜明,“戏感”十足。一般对话频繁的课文最易改编,比如《草船借箭》。但对于其他课文,教师也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大意,发挥“编剧”才能,设计人物对白、神态、动作等,这样更具自主性、灵活性、能动性。课本剧的表演不需面面俱到,可选择精彩段落,或根据教学重难点设计改编与表演,使课本剧有效地为语文教学
服务。
4.于以点带面的延伸中体悟文化
从古典名著中节选或改编的文本尽管独立成篇,但对于整部名著来说又是不完整的。学习语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文本片段只是引子,目的是引领学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名著,激发其阅读名著的兴趣,打开古典名著阅读之门。
教学《草船借箭》时,教师可巧妙设疑,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原著。“诸葛亮知天知地识人心,用草船借得十万多支箭,的确称得上‘神机妙算’,但他这招是险招。他为何冒险答应此事?是没看清周瑜之阴谋吗?是为显示自己的能力?还是……答案不在课文中,只有读了《三国演义》原著,才能对诸葛亮、对周瑜有更深刻的理解。”学生对人物探究起了浓厚兴趣,自然乐于走进原著。
再如,学生阅读《“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后,一般都认为王熙凤是个八面玲珑、善于使权弄势的十足小人。由于节选文本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学生往往很难全面认识人物。为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文本人物形象的同时,要进行拓展,启发学生全面认识人物形象。此时可出示《红楼梦》第十四回,让学生读到王熙凤的另一面:责任心强、敢说敢做、精明强干。在这样的拓展阅读中,学生对文本人物的认识更趋全面,更能体会古典名著塑造人物的高超技巧。多角度地大胆比较阅读,全面认识人物形象,可使学生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获得“顿悟”的乐趣,感受到经典的无穷魅力。
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需要一定的质,也需要一定的量,没有足够的量变,就不会有质的飞跃。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才能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通过文本与名著相关内容的结合阅读,不但能全面把握人文内涵,还将学生的阅读从课本引向丰厚的全书,真正实现“以课文带名著”的目的,实现大量阅读。
篇5
身韵课教学中涉及到形、神、劲、律四个基本训练要素,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把舞者内心情感传递给观众称为“神”,具体的舞蹈动作为 “形”,舞者的舞蹈外部动作所体现出来的节奏和力度为“劲”,在舞蹈表演当中舞者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是为“律”。在身韵课教学训练当中,教师要注意将这四大基本要素相融合进行教学,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掌握中国古典舞神形兼具的韵味,才能让舞蹈更有艺术魅力。
1身韵课在中国古典舞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1“元素”训练的重要性
如前文所述,在中国古典舞当中有“呼吸”与“元素”两大基本要素,这两大要素的训练是身韵课的重要内容。中国古典舞实际上是在许许多多的专业工作者在对我国民间民族传统舞蹈的的提炼、加工以及再创造上所形成的独具中国古典特色的中国舞蹈艺术的一种。它对我国各民族文化精神进行了完美融合,有非常强烈的典范意义。
身韵课始于21世纪八十年代,发展至今只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但却被国内外舞蹈界以及学术领域广泛认识和接受。身韵给古典舞带来了新的生命力,它在舞蹈动作上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元素”化动作,而不再局限于过去中国古典舞的以戏曲动作为基础的程式化动作。在舞蹈教学当中涉及到许多诸如提、沉、冲、靠等等动作,实际上,中国古典舞身韵课教学当中的“元素”所包含的许多动作与其都有许多类似的地方,然而究其本质两者却有很大差别。所以我们在身韵课的教学当中一定要重视“元素”教学,并给学生认真讲述其与舞蹈教学当中的这些动作有何本质差别,这样一来,同学们才能更好的理解身韵课的具体动作要领,领会中国古典舞的独特性。同时,身韵课教学过程中需要老师对这些“元素”进行分解教学,而这正符合中国古典舞的组成架构,即古典舞是由一个一个动作所组成的,所以解构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比如我们在身韵课当中要练习云间转腰这一复合元素动作,这就需要同学们能够掌握基本的七个元素动作,只有学生学会舞蹈当中的呼吸、提沉等系列元素之后才能在表演云间转腰这个动作时更有美感和艺术魅力。
1.2“呼吸”训练的重要性
舞蹈里的身形是指舞者舞蹈动作的外部体现,身是身体之义,形是舞姿造型。身形来源于社会实际生活,并与之密切相关,通过身形动作来塑造舞蹈当中人物的形象和心理活动,表达舞者的思想感情。中国古典舞蹈形成了独具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舞蹈艺术,身韵的提出更是推动了中国古典舞蹈的发展进步,形成了一套有系统、完整的舞蹈教学系统。
舞者对于呼吸循环机能的调控能力影响着其舞蹈的动作形态。身韵中涉及到的每一个基本元素都与呼吸存在着密切联系。比如身韵课当中的“提沉”训练,这个动作当中的身体中段与头部的上下运动都离不开呼吸的紧密配合,在这个动作训练的过程中再加以音乐配乐和舞者身体多个方位的变化,从而让舞者慢慢体会到呼吸和身体变化的密切联系,继而在身韵中将呼吸与外部形态动作进行结合,让动作充满了生命力,形成中国古典舞独有的神韵。
1.3身韵课中的素质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舞蹈基础
我们在中国古典舞蹈教学中加入身韵课教学,其主要目标就是要培养训练学生的古典舞技巧与舞姿,包括点线的渲染、把握节奏的能力等等。中国古典舞身韵课教学离不开基本功训练,包括锻炼学生的肌肉素质、爆发力等,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其在舞蹈表演中能够对跳、转等动作技巧进行灵活运用以提高舞蹈的表现力。
2对身韵课的展望
当前我国在中国古典舞的教学当中更加重视基础训练,在课程设置上有身韵与基训两门课程,这样一来许多学生以及老师都会无意识的认为基训是主科目,更为重要,而身韵则不过是辅助训练,即我们平时所说的副科,这种课程设置所带来的后果就是师生对于身韵的认识不深,同学们学习起来会不自觉的更重视古典舞中“形”的训练,而忽视了“神”的表现。为此,笔者建议硬格对中国古典舞身韵课进行改革,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转变思想观念,教师要正确引导和帮助同学们认识到身韵课程的重要性,认识到身韵在古典舞训练的重要意义;
其次,改革课程设置,合理安排课程,让基训与身韵处在平等的地位上开展教学;
最后,改革教学模式,在身韵课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来传授中国古典舞身韵和神韵的表现方法及其重要性,让舞者能够真正通过舞蹈将民族文化特色以及内心情感传递出来,让舞蹈有生命有灵魂。
篇6
关键词:明清式;家具;檀木;花梨木;红木
往前推开那扇房门,伴随吱呀声响,忽然有种时光倒流的错觉。屋内明清式的家具正静谧地延续着它所象征的那段岁月的时尚与奢华。望着靠门那张造型简洁、秀丽素雅、散发着木材纹理自然纯美的明式古床,赞叹油然而生,仿佛一缕浮动的暗香令人神往,一股诱人的魅力令人留连。而那些色泽幽雅、花纹华美的桌、椅、柜,甚至梳妆盒,无不在简洁中透着端庄和典雅,浸润着清丽与隽秀。恍然问,感觉似被股力量紧紧吸引着,那是家具本身散发出的隽永深邃的内涵、气韵。这份尘封的古典家具百年的人文情怀令人沉醉。
中国明清家具同中国古代其它艺术品一样,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艺术底蕴,令人回味无穷。一件家具,一件家具装饰品,也就是一部民俗文化的历史,一个神秘的历史传说。中国家具因起居方式的不同经历了“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的历史时期,家具从椅、凳家具发展起来到高型家具定型,室内陈设束、椅、几、案,工艺技术也日臻成熟,这一切围绕人们起居生活服务为中心,以使用者的心意为主轴,从设计、造型到装饰、陈设,人经历了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家具也经历着物为人用,适者生存,转让承送,成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历史的忠实见证者。
明清两代是中国传统家具的黄金时期;不仅千纹万华的漆饰家具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峰,而且产生了中国古代家具史上成熟显赫的明式家具和丰富卓越的清式家具。明式家具以紫檀木、花梨木、红木、鸡翅木等优质硬木为主要用材。它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在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经过明代中晚期几代文人的倡导和直接参与设计,明式家具从造型式样、结构到装饰工艺都体现出中国古代传统文人文化所特有的追求自然、空灵、超逸、含蓄、内向的意蕴,散发出浓郁的文人趣味和书卷气息。明清家具作为中国古典家具的代表作,充分展现了中国古典家具的传统文化与传统技艺,具有中国家居文化的独特气质。明式家具的整体结构主要以框架式样为主,小巧精致,装饰图案多为局部的镂空或浮雕,以衬托出醒目的造型,呈现有束腰和无束腰两大结构特征,同时还特别讲究线条美,不以繁缛的花饰取胜,而着重于家具外部轮廓的线条变化,因物而异,各呈其姿,给人以强烈的线条美。清式家具在造型上则突出稳定、厚重的雄伟气度,制作上汇集雕、嵌、描、绘、堆漆、剔犀等高超技艺,品种上不仅具有明代家具的类型,而且还延伸出诸多形式的新型家具,使清式家具形成了有别于明代风格的鲜明特色。
明式家具造型简洁质朴,不事雕琢,不加虚饰,充分显示天然材质的自然美,有流畅隽永的线条美。清式家具则偏重于雕琢、镶嵌及装饰,给人以雍容华贵之感。明清古典家具的制作技艺不仅展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古典家具设计的一些思考。现如今,市场上的红木家具绝大多数传承了中国传统风格中的明式或清式的风格,有些在造型和装饰上,根据现代人的生活习惯、文化涵养、以及审美情趣作了一些改良创新。明式家具的椅凳面、桌案面或柜门,普遍采用的“攒边”工艺,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文化所倡导的含蓄、内向的文化内蕴。在装饰工艺上,明式家具一方面充分利用优质木材的天然纹理体现人们追求自然的心理,展现出一种“天然去雕饰”、“芙蓉出清水”般的艺术品格,这是与明代文化中祟尚自然,简洁,注重人性本身的关怀情节分不开的。如明代戏剧家李渔,画家唐寅,祝允明,他们的鲜明文人气质,特独出行的个性思想,渗透在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家具当然不会例外。
清式家具造型品种丰富繁多,式样变化多端,结构奇巧,匠心独运,妙趣横生。用材上,讲究纯正,大气,整体用料壮硕厚重,做工精细。家具造型的气质,雕饰的浩繁精丽,形体的庞大和作风的大富大贵与清宫廷统治者的权势和欲望相得益彰。后期的清式家具重在纹饰上也采用西洋装饰,手法多样,细腻入微,繁褥精密,尽现一派富丽辉煌。清代的皇室贵族对家具的制造也往往事必亲躬,提出独到的看法。如乾隆皇帝就曾多次下谕提出对宫廷家具、园林设计的新思想,这种混合着满汉文化,体现皇室贵族生活的思想,就深深融入到家具的风格和人文精神之中。独特的风格,鲜明的个性,丰厚的文化聚积,使得明清家具数百年来散发着永恒的艺术魅力,弥漫着浓浓的文化气韵。走过千山万水,经历沧海桑田,割不断的还是那美丽的历史,挥不去的还是那静谧的梦,倾注一份眷念,与文化合而为一。
现今明清家具古典贵族魅力依然。随着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古典风格的家具正以其独特的自然风骨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许多人都希望借家具的古典美来体现自己的品位和审美观,特别是在一些很有个性的时尚家居中,总会在恍然间看到一组或单件的古典家具,顿时让人耳目一新。古典家具使空间散发着淡然悠远的文人气韵,给人一种和谐雅致的美感。而在古典家具中,明清风格的家具可谓一枝独秀,独领。明清家具具有三大优点:一是优美的形态。线条流畅、整体比例均衡,具有独特之神韵,其代表家具的“灵魂”。形是艺术造诣的基本,某些细节稍有丝毫之差,都会影响作品的气度与神韵。二是优秀的工艺。艺是仿古家具最为关键、难度最高的一环,除工艺精湛,结构、接驳依足古法外,其细部的雕刻深浅和艺术手法,均合乎传统风格。三是优质的材料。仿古家具必须选用明清时期所用的几大名木,并根据当时的地方色彩、家具造型、款式、类别选择合乎其惯用的材种,否则只会影响其神韵以及日后的收藏价值。此外,木纹之美感表现,则取决于开料用材的妙法。名贵木材中,紫檀、黄花梨、酸枝、鸡翅、柞晶为极品。
随着中国艺术市场的繁荣,明清家具承载的丰富历史内涵和硬木家具“千年牢”的特点,使得中国的明清家具在当今世界艺术品市场上,享有极高的声望和身价。由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古典家具的价值,特别有不少海外著名书画、瓷器、玉器收藏家转向收藏明清家具,而古典家具的数量又十分有限,据专家估计,明式黄花梨和清紫檀家具数量仅1万件,再加之近几年这些家具不断外流,可谓卖一件少一件,藏家又不愿出手,因此,古典家具价格自然越来越高。如今明清家具的价格正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
篇7
要注重对舞蹈者整体性的教学。在团扇舞蹈与我国古典舞进行融合的过程中,因为之前都有各自的舞蹈美感形式,在进行融合之后需要对各自的舞蹈美感进行结合和发展,但是原来其自身的各自美感特征并没有消失,而是在两者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更加完整的的整体美。这就要求在对古典舞蹈团扇舞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既要体现出我国古典舞那种高雅、古典的艺术魅力的舞蹈形式,又要恰到好处的展现出团扇舞舞蹈那种轻盈、柔和的独特舞蹈魅力。其三就是要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出浓厚的民族性和时代性,如在以团扇的运用的过程中,以拧倾形态团扇舞姿为其主要特点的舞蹈表演过程中,通过对民族舞蹈技巧的讲解和教学----团扇旋转等舞蹈动作与我国民族艺术和时代特色是密不可分。所以在对中国古典舞团扇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对中国舞蹈民族性和时代性的体现,通过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理解和感悟展现出中国古典舞团扇在其表演中的独特艺术价值。
二、注重团扇舞教学中示范性的重要性
中国古典舞团扇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古典舞形式,在对其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其示范性的教学也是十分重要的,其示范性的教学应该贯通于整个中国古典舞团扇的教学过程中,具体来说,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展开,其一就是教学者首先要对整个教学的舞蹈动作进行完整性示范。这种舞蹈动作的示范应该在这个团扇舞蹈进行教学之前展开,虽然此时整个舞蹈教学还没有正式的进行,但是通过舞蹈教学者提供榜样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们对于这个舞蹈的好奇心和兴趣,能够对后期的舞蹈教学提供良好的气氛和热情。在进行示范性舞蹈动作展示的过程中,要求舞蹈教师在多方面提高对于古典舞示范整理因素的影响,如在古典舞蹈团扇的服装、团扇工具、神态、具体动作规范上来加强整个舞蹈示范性的效果,特别是对于具体团扇舞蹈动作的规范性和艺术性要进行高效、高质的展示。其二就是团扇古典舞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展示。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动作示范性动作的示范中,主要是通过舞蹈教学老师加强对整个舞蹈中的难点、重点以及特色的舞蹈动作进行专门的示范,通过这些老师加深自身对团扇舞蹈的专业知识的理解和领悟,更加高效和有趣的对团扇舞蹈动作进行示范性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在具体团扇舞示范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串讲一些相关性的团扇典故和有趣的轶事与相关的示范性工作进行融合,从而提高舞蹈示范性动作的示范性效果,促进团扇学习者能够更快、更好的掌握舞蹈动作的精髓和领悟团扇舞蹈的魅力。
三、结束语
篇8
关键词:紫菱壶;装饰;光货
1 前言
宜兴紫砂壶从陶器中独立开来,发展至今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紫砂陶艺因其特殊的泥料、独特的手工技艺与茶文化巧妙的结合起来,期间又有文人艺术家的介入,使得紫砂文化与茶文化相互融合,拥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紫砂凭着五色土这一特殊的材质,以艺术感性化和自然人性化的表达方式,通过紫砂造型创作出美轮美奂的艺术佳作。
2 《紫菱壶》的造型艺术语言
紫砂文化博大精深,从民俗、传统、文化、传说的空间里,汲取艺术的源泉,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这种对艺术不断追求和进取的心态,使得紫砂有着更加顽强的生命力,紫砂文化也更为海纳百川,不断丰硕。
《紫菱壶》脱俗清淡,低调而高洁,气势恢恢,壶盖平圆,壶身中间饱满微鼓,合缝严密,气密性极好,短颈内束,衔接有度,壶嘴壶把,圆润别致,壶底收平底稳,整个壶体经典大气,脱俗淳朴。从壶顶向下俯视,壶盖面上菱花造型栩栩如生。一把紫砂壶的好坏,与口、盖、嘴、的子的处理看齐。
《紫菱壶》有着张力和舒适自然的流畅感,在紫砂壶的表现上,张弛有度,所以对它的力度需要很强的把握。此壶的形、神、气达到完美的统一,是紫砂壶艺中极具感染力的经典代表。略显老味,成型难度高,整体气质雍容端庄。此壶结构巧妙,特点鲜明,壶身圆润饱满,丰润可爱,全壶色泽古朴雅致、素净,构图简洁明快,线条匀称,和谐得体,精巧别致,纤巧玲珑,口盖紧密,能旋转自如,纹丝不动,虽倾而无落帽之忧。
紫砂装饰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属性,它与造型艺术相交相融,珠联壁合,两者互动,这在中国民间工艺中是不多见的。早期的紫砂壶,人们仅限于煮茶、泡茶的使用功能,依靠自身泥质泥色的质地,展现一种自然状态的艺术魅力。以后随着茶文化的兴盛,文人的参与推介,又发现紫砂器上可用刻划文字、图案来喻情纳意,增加紫砂的视觉美感。犹如皇宫禁苑、园林名胜、廓宇寺观中的碑刻、壁画题词一样,体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紫砂装饰是融文学、书法、绘画、镌刻于一体的技与艺的结合,文化属性当是不言而喻的。紫砂装饰发展到今天,其手段和方法已大大超越了前人,在紫砂世界里呈现面目繁多、百品竞新的现象。20世纪70年代以来,除原来的图纹装饰刻字刻画装饰之外,又创新发展了泥绘、绞泥、镶泥、冰纹、镶金银丝等。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当今紫砂装饰工艺的发展已出现了全新的面貌。也已成为紫砂文化不可或缺的要素,对我们中青年紫砂艺人而言,紫砂装饰的表现手法、文化内涵,依然是永恒的探索课题。
壶中自有乾坤在,煮茶品茗任江湖。笔者认为制壶过程犹如创造生命一般,那天然的泥色,加之赋予的灵性,叩击时的金玉之声,都贯穿了壶的生命体系,使之充满生命力。现在的人们对紫砂艺术的欣赏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喜爱将古典文化,传统民俗融入壶中,与紫砂泥料的古朴天然、现代紫砂手工艺融为一体,古典与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得此壶更加呈现出时代精神和古典的韵味来,《紫菱壶》便是如此。
篇9
【关键词】古典舞教学;表演特质;高校
一、我国古典舞的基本特点
我国的古典舞具有鲜明的名族特点,在进行古典舞表演时,对于舞者的腰、腿等身体部位的柔韧性要求较高,而且在表演过程中非常注重表演的弹性以及点线之间的有效结合,舞者的舞蹈动作讲究抑扬顿挫、刚柔并济,另外在舞者的身法气韵上始终贯穿着提、沉、冲、靠等基本的古典舞动作节律,尤其是在舞蹈中的旋转和翻身等动作时,都充分体现出了古典舞的民族特点。另外,在传统音乐及美术的衬托下,古典舞特有的神韵和身韵完美的结合到了一起,形成了形神高度融合的美学艺术。
在我国古典舞的教学中,应该有效地利用相关舞蹈理论以及教材,并严格按照相关的要求,从基本的古典舞要素出发,帮助学生充分掌握古典舞的形、神、静、律等基本要点,帮助学生培养利用肢体语言表达情感的习惯。比方说在进行探海、斜探海等基本的古典舞动作教学时,老师应该充分从人体运动学等方面的知识来对动作的要求以及动作的基本规律进行讲解,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整个教学内容逐步的呈现在学生面前。
舞蹈可以看做是生命最直接、最真实的表现,因为,观众可以从舞蹈动作中体会到古典舞作品中所蕴含的真实情感和精神,从而使观众更好的体会到古典舞的美感,并使观众与舞者之间形成一种心灵上的相通。在古典舞的表演过程中,通过各种传统文化的穿插,树立起古典舞高雅的审美情趣,利用舞者身体上的“圆曲拧倾”等基本动作,来表现时空中的流动之美。通过这些可以更好的激发起学生对古典舞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提升自己的表演特质。
二、高校古典舞教学中培养学生表演特质的有效对策
(一)重视古典舞文化的渗透
古典舞表演过程中要求舞者要形神兼备,这就需要舞者在表演舞蹈时充分的理解舞蹈的情感,并利用自己的舞蹈将这些情感准确的表现出来。因此,在高校古典舞教学中,老师应该在平时就要重视古典舞文化的渗透和讲解,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对古典舞的感觉和理解能力。在进行古典舞的欣赏时,老师应该首先对这一舞蹈的创作背景进行详细的介绍,比方说这一古典舞产生的年代、国家、民族、风土人隋、审美观念、舞蹈发展过程等等,通过这些内容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古典舞,并不断提升自己对古典舞的理解能力。此外,在欣赏完舞蹈后,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进行彼此间的交流沟通,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的活跃和开阔,从而获得更加深入的古典舞理解。
(二)激发学生的表演特质
对于高校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的知识面以及生活阅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古典舞教学过程中,老师怎样才能够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舞蹈中的人物形象,并从情感以及动作上深入的表达人物的性格和思想,使学生真正的融入到舞蹈的意境中去,需要老师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从学生的舞蹈感觉以及想象力上进行有效地教育。
舞蹈感觉是舞蹈表演最重要的内容,只有深入的理解舞蹈感觉才能够在舞蹈表演中更好的表现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意义,并将舞蹈中的形态、步伐、动作等进行充分合理的协调,从而更好的表现出古典舞的艺术美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从学生的基本动作训练人手,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舞感。比方说“擦地”这一基本的古典舞动作,只有经过长时间的绷脚、外开、延伸等腿部练习和感知,才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脚底、脚尖与地板之间准确而协调的舞蹈感觉。
想象力是舞者自身最基本的素质之一,也是学生培养自身舞蹈神韵最重要的前提保证。在古典舞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鼓励学生从舞蹈作品中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更好的表现舞蹈的内涵。比方说在进行“弹撩腿”古典舞动作练习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小腿动作想象成甩鞭子,要将力量充分的扩展的脚尖。在进行“串翻身”这一古典舞动作练习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一动作想象成车轮滚滚的景象。通过这样的引导可以培养学生养成一种在舞蹈练习和表演过程中积极利用自己想象力的习惯,只有在舞蹈动作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才能够使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更好的表现古典舞的内在情感和神韵,才能够更有效地提升学生自身的表演能力。
此外,老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更多的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获得更加广阔的知识,从各种不同的舞蹈中去体会和发掘相应的舞蹈意蕴,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和方面来感受人生以及表达自己的感情。老师可以利用一些故事来引导学生体会古典舞作品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和意蕴,比方说在进行古典舞《秋海棠》教学时,老师可以对这一古典舞相关的历史故事进行讲解,从而为古典舞表演创造一种恰当的故事背景,并引导学生结合故事背景,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古典舞中的各个人物形象进行自己理解的表演和描述。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逐步提升自己的舞蹈思维能力。
(三)课外教学活动
篇10
一、培养中职学生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意义
1.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鞑ビ敕⒄
古典诗词歌是我国传统文化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典诗歌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对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代社会的竞争,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文化的竞争。因此促进我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总体上来看,在现代社会当中,经济发展成了社会的重要话题,人们对于古典诗歌这种文化形式并不是非常的关注。基于此种情况,在中职院校的教学当中进行古典诗歌的鉴赏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古典诗歌鉴赏能力,同时在鉴赏的过程当中,学生可以充分地认识到古典诗歌的魅力,并不自觉地爱上古典诗歌,在自己的日常生活当中就会主动地进行古典诗歌的传播。
2.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现代社会当中,人才的竞争,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综合能力的竞争。当前,大部分中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之后都会走向工作岗位,直面社会竞争。如果中职院校的学生在学校教育阶段只接受了相应的技能培训,而不接受相关的文化教学,则其在综合能力方面必然会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而根据“木桶原理”的内容,人的综合能力是由最欠缺的知识直接影响的,因此,做好古典诗歌的鉴赏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培养中职学生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策略
1.提高学生对于古典诗歌鉴赏的兴趣
当前阶段,影响中职学生古典诗歌鉴赏能力提升的最重要因素在于大部分学生对于古典诗歌的兴趣不高,部分学生认为古典诗歌对于其日后的工作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因此在实际的学习过程当中,不愿意主动进行古典诗歌的鉴赏学习。另一方面,当前阶段中职学生的教学受到传统教育的严重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往往采用一种“填鸭式”的教学,一味地向学生传输古典诗歌鉴赏的理论,学生往往只能被动地接受相关的知识,而并不能真正参与到古典诗歌的鉴赏当中。基于此种情况,当前阶段中职院校的教师需要向学生强调古典诗歌鉴赏的重要性。此外,在进行古典诗词教学时,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学生对于古典诗词的兴趣。
2.加强情景鉴赏法在古典诗歌教学中的应用
我国古典诗歌大部分在创作的过程中都是基于某一情景的。因此,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可以采用恰当的手段,将诗歌中的某些情景重新构建起来,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强学生对于古典诗歌的认识与了解,并保证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进入到诗歌当中去,进一步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情以及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该诗歌的视频,从而使得学生受到一定的感染。
- 上一篇:计算机平面设计职业兴趣
- 下一篇:电商的平面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