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学生教育效果范文

时间:2023-09-25 18:16: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特殊学生教育效果,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特殊学生教育效果

篇1

【关键词】学生人格特征表现 少数民族地区 高职院校 教学效果 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C-0023-03

学生的人格特征是指学生个人在其生活实践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个体心理特点的总和,也称个性。它包括个人的能力、气质、性格以及兴趣、爱好等等,是个人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认知特点、行为模式、思维方式和情绪反应。与学生个人所生存的社会环境、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经济状况等密切相关。学生的人格特征可以通过不断的自我塑造和外部教育帮助得到逐步健全完善。由于经济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的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来自贫困乡村,受到家庭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与影响,不少学生的人格特征存在偏离正常甚至出现障碍等情况,他们看待问题、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情绪反应和意志行为等表现出与常人格格不入或不相协调的一面,偏激、自卑、孤僻、妒忌、依赖、自我中心等不良的人格倾向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极大地影响着教学效果。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地处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广西河池市,是经济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地方性高职院校的典型,以该校的学生作为研究样本,可以反映出经济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地方性高职教育学生人格特征表现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并能够针对这些影响提出提升教学效果的具体路径。

一、经济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地方性高职院校学生人格特征表现

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采用权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筛选量表《大学生人格问卷》(简称UPI),对2011年以来的入学新生进行了连续三年的心理健康状况问卷调查,覆盖3060名学生,客观地反映出了学生的人格特征表现(见表1)。

表 1 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情况表

根据UPI对各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界定:一类生是可能有较明显心理问题、存在人格缺陷或障碍的学生。主要表现为各类神经症(恐怖症、强迫症、焦虑症、严重的神经衰弱等),自杀倾向、精神分裂症倾向、认知偏激、悲观厌世、心理矛盾冲突激烈,明显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二类生是存在一般心理问题、人格特征轻度偏常的学生,易出现如人际关系不协调,新环境不适应,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厌学等情况。这类学生有种种烦恼,但能够维持正常学习和生活。三类生是目前没有心理健康问题、人格特征正常的学生。这类学生能够正确看待自己、家庭、学校和社会,虽然偶尔也会有各种各样的烦恼,但都能够自行克服和解决,不把消极情绪带给他人。

从表1可看出,经济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地方性高职院校学生人格特征表现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可能存在人格缺陷或障碍的学生状况堪忧。虽然这类学生比例逐年下降,但仍接近10%,比例依然很高。认为“活着没有意思”、对生活态度的认知极度偏激的学生群体规模较大,这对于学校教学效果和其他同学的人身安全构成潜在风险。第二,人格特征轻度偏常的学生数量众多。除2012级的学生外,其余两个年级的这类学生约占1/3的份额,数量众多,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不利影响。第三,主动寻求帮助学生较少。主动寻求帮助的学生2011级仅有55人,所占比例很小。这说明可能存在人格缺陷或障碍和人格特征轻度偏常的大部分学生没有主动寻求校方帮助的意愿或勇气。

二、学生人格特征表现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一)认知偏激、学习目标不明确、动力不足、厌学情绪等影响教学效果

对于人格特征轻度偏常的学生而言,迟到、旷课、旷操现象普遍而且严重,甚至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对本校2012级的289名学生进行调查后,79%的学生认为学习目标不明确、动力不足、厌学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行为。任课老师反映,尽管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效果都不理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远远不够。这不仅对按时上课、遵守纪律的同学产生负面影响,而且会干扰教师的教学思路,影响教学效果的充分发挥。少数认知偏激学生课堂上公然顶撞教师,情绪无法控制,严重影响课堂纪律教学效果。甚至还有认知偏激学生主动退学的现象,造成极其不良的影响。

(二)影响文化基础课教学

经济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地方性高职院校录取的学生高考分数普遍较低,有的甚至未经过高考从中职教育阶段直接过渡到高职教育阶段,他们的文化基础本身较弱,再加上认知偏激和学习目标不明确等不利因素的消极作用,导致这些学生无法正确认识文化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忽视文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造成文化基础课考试成绩相对较差的结果。

(三)缺乏自我管理意识导致纪律松散

认知偏激和存在自卑、孤僻、妒忌、依赖等偏常人格特征的学生缺乏自我管理意识,他们做事往往更多地从自身利益考虑,一意孤行,自我约束和管理意识淡薄。如果班级中这样的学生人数众多就会导致纪律松散现象的出现。长期的歪风盛行,正气树不起来就造成群体不听课、不上课、不学习,混日子的现象。

(四)以自我为中心导致班级认同感低

当前高职学生大多是“90后”,这一群体自我中心意识相对比较强烈,加上认知偏激和存在自卑、孤僻、妒忌等偏常人格特征的学生我行我素的行事风格,导致他们与同学之间人际关系紧张,长此以往就造成班级认同感降低。某系进行抽样调查的某个班级有多达62%的学生在“是否喜欢这个班级”的问题上持非正面态度,“认为本班存在的最严重问题”是“不够团结,没有凝聚力”的学生占45%(见表2)。可见学生对班级认同感不高,这就会直接导致班级凝聚力下降。如在课堂讨论和集体实践教学中,存在自卑、孤僻、妒忌等偏常人格特征的学生尤其是认知偏激的学生常常找不到合作伙伴进行课堂讨论和集体实践,导致课堂讨论和集体实践教学模式无法顺利开展,影响教学效果。

表 2 某系班级管理情况问卷调查统计

问题 是否喜欢这个班级 认为本班班风怎样 认为本班学习氛围怎样 认为本班存在的最严重问题 自己在班级中发挥的作用

学生答案 不喜欢、无所谓 一般、差 一般、差 不够团结,没有凝聚力 不好不坏

人数占比 62% 55% 62% 45% 7%

三、教学效果提升路径研究

针对经济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地方性高职院校学生人格特征表现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本文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和途径,力争从根本上扭转学生人格特征表现对教学效果的不良作用,使存在人格缺陷或障碍的学生和人格特征轻度偏常的学生能够回到正常的发展轨迹上来,融入学校集体生活。

(一)有效实施心理干预

大量的研究资料和临床实践表明,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方面因素都会对人格特征形成产生影响,其中家庭和社会原因是主导的关键因素。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格障碍和人格特征偏常是社会学习的结果,儿童期间单纯通过观察、模仿,即可习得许多情绪反应和行为方式,包括一些社会适应不良的行为,并可以通过条件反射机制而固定下来。追溯人格障碍患者的童年,常可发现不良环境对其人格偏离所产生的影响。家庭中父母离婚,一方或双方死亡,父母中有精神病患者或违法犯罪行为,父母对子女的遗弃、虐待、专制、忽视、溺爱、放纵等,学校教育中对成绩不佳儿童的歧视,由于听课不懂而不安心在教室闷坐,对升学成才失望,坏伙伴的引诱教唆等,都可能使儿童形成异常的人格。某种人格特征一旦形成,往往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要改变并非易事,但通过加强自我调适和进行各种心理干预和治疗,人格障碍和人格特征偏常是可以得到纠正的。为此学校有必要对存在人格缺陷或障碍和人格特征偏常的学生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专任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心理干预。专任辅导员和班主任是最贴近学生的学校基层管理人员,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等各方面情况较为了解,理应担当学生心理干预的重任。要专门找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当然形式不必过于正式,以免学生产生抵触和戒备的心理。让学生放松心情进行沟通,才能找到学生的人格障碍和人格特征偏常根源,进而对症下药,及时地疏导学生的心理障碍,要让学生找到倾诉的通道。

2.任课教师也要承担心理干预的职责。任课教师除了教授课程以外,上课时还要不失时机地穿插讲授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内容。这样既可以避免说教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又能够加深学生对这门课的印象,可谓两全其美的好办法。但是少数任课教师认为心理干预是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职责,与任课教师无关。这种观念既不利于学生心理干预的进行,也不利于教学成果的提升。因为如果能够从任课教师那里学到做人的道理和方法,学生就会对任课教师更加钦佩和尊敬,上课时精力就会更集中,兴趣也会更浓厚,这样教学效果很有可能会自然提升。

3.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干预。考虑到部分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刚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新手,尚无学生管理经验,甚至自身可能都还存在一些人格特征偏常的问题,因此,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干预显得尤为必要。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主导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问卷调查,对每一位被调查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都建有档案。因此,可以长期干预并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跟踪研究,以便得到第一手数据,更好地运用专业知识开展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干预工作。

(二)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存在人格障碍和人格特征偏常的学生行事风格独特,为人处世考虑问题不周全,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的状况发生,致使集体参与的课堂教学内容很难进行下去,教师课堂教学效果无法发挥好。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方法,采用项目化教学的模式。一方面,大胆改革,以岗位需求的实际需要和职业资格的现实要求为出发点,减少高深的理论说教,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时增加学生的动手环节。另一方面,在布置项目化教学任务时,按照项目要求将任务分配到学生个人身上,上一环节学生完成了教学任务就交由下一环节学生进行,这样做既考虑到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又避开了存在人格障碍和人格特征偏常学生个性的缺陷,能够促进学生之间关系的融洽发展,减少甚至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如果一味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或者集体教学的方法,存在人格障碍和人格特征偏常的学生可能无法融入这种集体教学模式之中,甚至还会产生更强烈的厌学抵制情绪,使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三)贯彻强化制度管理

无规矩不成方圆,有规矩不执行也无法实现良好的管理状态。高职院校的规章制度是比较完善的,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多方面因素的作用,部分管理制度一直没能很好地发挥效用。对于存在人格障碍和人格特征偏常学生的管理工作,不仅仅要采取心理干预和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等较为温和的方式,同时也要采取强有力的管理措施。只有刚柔并济,才能有效改善纪律松散的状况,有严格纪律的约束,学生才能够专心致志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增强班级认同感

虽然高职院校学生已是成年人,但是班级活动依然不可缺少。根据相关研究显示,简单的分组就能够引起群体成员对自己群组的偏爱。集体活动之所以可以有效增强班级凝聚力在于活动可以帮助班级成员更好地认识班级目标,体验班级责任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集体活动也可以检验班干部团队的工作效率。无论是对于存在人格缺陷或障碍和人格特征轻度偏常的学生,还是对于人格特征正常的学生,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对增强班级认同感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一旦班级认同感增强,那么课堂学习氛围就会得到大幅度提升,教师就可以全身心投入教学状态而不必时刻关注课堂纪律状态,教学效果也会有较大提升。

由此可见,基于学生人格特征表现的教学效果提升路径可以归纳如图1所示:

图1 教学效果提升路径图

四、结论

本文以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学生人格特征表现为视角,通过对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这所典型的经济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地方性高职院校学生的调查,发掘出学生人格特征表现存在的问题及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提出了教学效果提升的四条路径,为经济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地方性高职院校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韦朝忠.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报告[R].河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2013

[2]潘尚河.关于提高我院2+3、3+2类大专教学质量的现状分析[R]. 河池: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督导室,2013

[3]孙利.善用集体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12)

【基金项目】2012 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2012JGZ193)

篇2

关键词:特殊教育;多媒体;语文教学

一、多媒体技术在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运用多媒体技术是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方向。将多媒体运用于现代特殊教育之中,改变了传统教育的弊端。目前,很多特殊教育工作者也开始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目前我国特殊教育改革强调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这也为特殊教育提供改革方向。

2.多媒体技术能够提升教学效率

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帮助听障学生康复。在特殊学生入学前,社会中的医疗单位通过对学生的听力等身体机能进行实际状况监测,利用测量设备,如听力计、声导抗测听等测试设备,对特殊学生进行听力判断,从而选择相应的助听器。在学生入学后,特殊教育学校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文本、图像以及声音等方式进行多媒体教学,有效地将语文中的知识点以图片、动画等形式进行呈现,形象而直观将知识提供给特殊学生,不但使语文教学有互动性,还能最大限度地促进特殊学生的视觉和感官参与到语文学习中,通过动画与图片的趣味性降低特殊学生在学习中因生理缺陷而产生的自卑感,大大提升了语文教学的效率。

3.多媒体技术为语文教学带来课程变革

在现代普通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即“教材+多媒体+网络”的教学形式。语文多媒体教学已经不再是进行教材演示的工具,而是转变为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沟通情感的桥梁。教学也不再只为传授知识而服务,更重要的是教师通过多媒体,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兴趣。故现代特殊教育学校应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不但能有效促进学习效果,还可进一步促进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进行互相合作,效果远非传统教学所能比拟。

二、多媒体在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过程

1.课前准备

所谓的课前准备指的是教师对在教学中可能遇到的知识点进行备课,课前准备包括教案的编写与设计、教学流程的设计及教学内容流程。课前准备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完成,进而提升多媒体教学的效率。例如,运用Word进行教案的编写,运用PPT做教学投影片,利用网络对语文教学进行资源搜索,从而形成语文教学资料库,甚至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来架设网站等。

2.课堂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在学习动力上。特殊学生由于生理机能等缺陷,造成了他们的学习相对较为单调,并且范围相对狭窄。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除了需要运用感官教学以及活动教学来提升教学效果外,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是必然。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但能有效地将语文知识转化为图像,使知识直观生动,为特殊学生提供形象而逼真的教学环境,同时也能运用多媒为学生创造一个色彩缤纷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特殊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器官。如在《敬畏自然》这一课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呈现多幅大自然的图片,从河水到山峰、从动物到植物,通过展示美图,促进学生投入到自然中,启发学生说出对自然的感受———大自然是美丽的,我们应该热爱大自然。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提出人类需敬畏自然的观点,学生自然地进行思考,这样学生就对学习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

3.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指在课堂教学之外,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而安排的一种学习活动,常见的方式有游戏竞赛以及分组学习。将多媒体运用到课外活动中,教师将学生的分组,针对不同组学生分配相应的任务,让学生在网络上寻找任务资源,最后以多媒体的方式展示成果。如此方法,学生不但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同时也能够扩展课堂教学的内容,全面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

作者:王晓娟 单位:磐石市特殊教育学校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协同教育;特殊教育;个别化;教育教学;有效模式

Cooperative education is a special education 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effective teaching mode

Chen Haihui

【Abstract】Special education refers to the education of children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for education of school. Special special education can be understood as the education for disabled children. This part of the disabled children generally includes a visual disability, hearing disability, physical disability, mental disability, multiple disabilities and other disabilities, from. For the special children carry out individualized teaching is actually refers to the special children teach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according to each particular needs of students in education. Collaborative nature is to break the resource (person, money, content, information, process ) between the various barriers and boundaries, making them for the common goal of coordinated operation, through a variety of resources to the greatest development, use and value-added to reach the same goal.

【Key words】Cooperative education; special education; individualized teaching; education; effective model

特殊教育学校是指对在教育方面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学校。狭义的特殊教育可以理解为对残疾儿童进行的教育。这部分的残疾儿童一般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多从残疾和其它残疾等。对特殊儿童进行个别化教育教学实际上是指对特殊儿童进行因材施教,按照每个特殊学生的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协同的本质就是打破资源(人、财、物、信息、流程)之间的各种壁垒和边界,使它们为共同的目标而进行协调的运作,通过对各种资源最大的开发、利用和增值以充分达成一致的目标。

协同教育是指有效的协调和运用各方的教育因素,使他们更有效的组合、运作,从而更好的达成一致的教育目标的教育过程。在特殊教育学校里开展协同教育的研究应该是一件新鲜的事情,教好一个残疾学生等于换救了一个有残疾人的家庭。所以,在特殊教育学校里开展协同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人从事特殊教育多年,主要是进行听力残疾、智力残疾、自闭症状儿童的教育。也曾经带过视力残疾和肢体残疾的学生进行游泳的训练。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使我体会到协同教育是实施个别化教育教学很好的模式,可以有效的解决教者与学生之间及教者与教者之间、学生与学习形式及学习内容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学生和学校与社会之间等教育环境的问题。有效的培养了特殊学生适应和容入社会的能力,培养更好的社会人。

1 协同教育是实施个别化教育教学很好的模式,协同教育使学生在学校更好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教育问题是一项牵动整个社会的问题,学生学习的好坏直接关联到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家庭。如果学生学习好了,各个家庭成员都开心,社会和谐。特殊教育更能体会这一点,由于学生内部因素的关系,有可能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明显,家长不满意。但有效的协同教育可以调动家长参与到教育中来,协助好学校进行辅导,参与教育的过程,理解教育的结果,又可以促进学生的进步,又可以使学生和家长与学校配合好教育,促进各方的共同发展。学生进步了,家长满意了,学校有成绩了,社会重视了。

2 协同教育是实施个别化教育教学很好的模式,在特殊教育学校进行协同教育有效的解决教者与学生之间及教者与教者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当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主导着教与学的整个过程,。协同教育有效的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两者之间更好的进行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我们在教学中通过代币制的实行,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的促进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交流,解决了特殊学生注意力分散,上课心不在焉的现象。同时,协同教育可以促进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通过共同的培养目标使学生达到这一目标。为了学生更好的接受系统的知识,平时我们老师都进行集体备课,共同合作研究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使教者与学生之间、教者与教者之间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3 协同教育是实施个别化教育教学很好的模式,在特殊教育学校进行协同教育有效的处理学生与学习形式及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

处理好学生与学习形式的关系是特殊学校协同教育至关重要的问题。由于特殊儿童都存在着不同的缺陷,而且每个个体都不大相同,这就决定了学习的形式和学习内容的独特性。从学生的学习形式来看,我们发现肢体残疾的学生由于肢体的残缺,而且残缺的程度不同所以就不大适应大集体的教学;听力残疾的学生由于听不到外界的声音只可以适合手语和书面语言的教学;智力障碍的学生由于智力残疾的程度不一样也较难接受集体的授课形式。因此,我们在授课的形式上采用集体教授和分组教学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在每一节课里老师都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三个小组的教学。即进行班级授课制的同时把班上的学生分成一个小班和一个小组还有个别学生三部分,再对三部分学生进行相应的教学。当然,在人员的配置上我们可以保证有一个主教老师和一个助教老师还有一个生活老师,另外可能有义工的参与。他们共同的对这三部分学生进行相应的小集体授课和小组授课与个别辅导。这样,对应的小组都可以保证有教者。使学生在老师的协同教育下有效的学习,健康的成长。

协同教育是实施个别化教育教学很好的模式。协同教育里的学习内容也是要求与学生的发展相一致的,也就是说要因材施教。首先,我们要对班级里的学生进行评估,当然要有老师和家长的参与,。接着我们根据评估和各方的意见写出结果,然后对学生制订学习目标;接着老师实施教学;通过教学之后再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情况调整教学的方法。为每一个学生制订好个别化的学习计划,定好学习的内容。

4 协同教育是实施个别化教育教学很好的模式,在特殊教育学校进行协同教育有效的处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关系

我们对特殊学生进行的教育其实是根据学生的残疾特点制订让学生适应社会的适应性学科。协同教育有效的处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语言发展领域,动作发展领域,认知发展领域等方面协调发展。各个学科的发展目的都是一致的,就是让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这也是协同教育的好处。

协同教育是实施个别化教育教学很好的模式。多年来,我们采用协同教育的理念对自闭症学生进行了教学,效果很好。即对学生进行协调的分类和学习内容的分类,通过分类的促进更好的协同教学。从学生的分类时我们可以通过评估,并与教师、家长三者的意见结合之后写出建议。根据自闭症儿童的特点,他们智力异常7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智力落后,但这些儿童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较强能力,20%智力在正常范围,约10%智力超常,多数患儿记忆力较好,尤其是在机械记忆方面。把学生分成几类,一般以三类为宜。

协同教育是实施个别化教育教学很好的模式。我们在进行个别化教育教学时先对学生进行分类。第一类是智力较好、学习热情高没什么行为障碍的学生。对这些学生,我们主要采取一周开一次集体备课交流会,教师研讨教学方法。运用于实践使师生互动,相互发言、讨论、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同时为他们开设特长训练课,培养学生的特长发展。第二类是智力中等,学习主动性一般的学生,我们采取了每周举行两节学习交流课,让这类学生在一个更适合他们学习的环境中学习,表扬成绩突出的学生、鼓励其他的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三类是智力较差对学习兴趣不大的学生,特别是行为有障碍的。针对这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坚持一周几节个别训练课,给他们补习旧知识,巩固新知识,在老师的个别辅导下得到培养。对特别差的,每节课通过家庭教师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持之以恒。这样通过一个班学生的分类教学发展,促进整个班学生的整体协同发展,使班里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爱护,享受着学习的快乐,每个学生都得到合理的教育,学生进步了,学到知识了,对学习有兴趣了,进步很大。自闭症儿童由于具有社会交流障碍,缺乏与他人的交流,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重复刻板行为。感觉异常,表现为痛觉迟钝、对某些声音或图像特别的恐惧或喜好等。而且他们还有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等表现。

因此,我们在教学内容的上就要选择适合于他们的素材。由于要找到适合与每个学生的教学内容,进行因材施教,最好的方法就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学习内容的分类教学,最后达到协同教育的目的。通过一段时间分类与分类教学,协同教育的实施效果很好,也充分的体现出个别化教育教学的效果,学生进步很大。例如:在感统训练中,是这样进行个别化教育教学。在触觉障碍训练时,我们通过游戏的形式对具有触觉障碍的学生进行治疗,其中活动前准备好玉米粉和两块垫子(一块要深色的),在其中一块垫子上洒上大量玉米粉。活动过程:

1、脱掉鞋袜。

2、把手掌和脚掌贴在玉米粉上。

3、移到第二块颜色较深的垫子上,印出[手印或脚印]。

变化玩法:

1、除了玉米粉,也可以使用面粉、手指膏

(请勿使用滑石粉,因为大量西如对身体有害)。

2、在餐盘上洒些玉米粉,在上面写字或画画。

3、用手[筛]玉米粉。

通过游戏的训练

1、可以改善触知觉,帮助触觉区辫。

2、摆弄各种姿势能改善本体觉、身体知觉、动作计划能力,以及手眼/脚眼协调。

3、玩玉米粉通常可以使孩子感到平静与舒适。

篇4

关键词:高职;特殊教育学校;在线教学

教育信息化2.0时代正在激发教育系统发展根本性变革[1],在线教学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教与学的“新常态”。融合了“互联网+”与“智能+”技术的在线教学,推动了教学体系中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等各要素的重构。高职特殊教育学校依托网络和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在线教学,适应教与学的需求实现了在线教学的无障碍。本文立足于高职特殊教育学校在线教学实践,针对在线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在线教学改革实践措施,并从教学效果角度对在线教学进行评价与反思。

一、高职特殊教育学校在线教学面临的挑战

(一)教师教学“无力感”,学生学习“无氛围”

传统课堂,师生之间没有时间与空间的阻隔,教师对学生的监控度更高。在线教学时,时间及空间的阻隔让教师觉得难以控制课堂,产生无能为力的感觉。

残疾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专注力差,受环境影响较大。问卷调查中,52.18%的学生认为在线学习没有学习氛围,受家庭成员活动或生活环境影响也较大。此外,学生认为教师在线授课的知识点太多、讲得太快,尤其录播课程是教师的一言堂,无师生、生生间的有效互动,缺乏上课氛围。

(二)教学效果不理想

在线教学期间产生的问卷调查和阶段性测试结果表明,在线教学效果没有预期的理想。对比在线教学初期,学生的学习热情下降,面对每天扎堆的直播或录播课,学生普遍觉得眼睛很累。网络问题也是制约在线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网卡、停顿、突然断网等导致学生无法正常签到、在线学习等问题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情绪。残疾学生,特别是视力障碍学生对在线教学工具的接受与使用较困难,这也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从教师角度而言,在线教学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改革,因而教师也需要针对在线教学资源、方法和模式进行重构,在适应调整时期将会影响在线教学效果。

(三)线下教学资源不适应线上教学需求

传统教学中,课程内容更丰富。在线教学,特别是直播教学,由于网速或网络传输问题,教师端和学生端收、发消息不能实现准时、同步。高职特殊教育学校线下教学使用的课程内容量、课件、教具、实训室等资源不适应线上教学需求,特别是实操类课程,在线教学达不到面对面教学的效果。

(四)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不足

在线教学对教师的信息化素养要求较高,但高职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掌握的信息技术水平有限。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网络教学资源使用得比较少,在教学资料准备过程中,对于幻灯片处理、视频剪辑、图片处理、录屏、微课制作等技术掌握不足。面对在线教学,教师无法将自身的知识经验与教育技术很好地结合在一起,面对在线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技术问题,无法做到及时处理,进而影响在线教学效果。

二、高职特殊教育学校在线教学改革措施

(一)增强在线教学互动性,加强课堂监控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雨课堂安装和使用都很简便,无需另外下载App,只要会使用微信就能操作,适合残疾学生使用。对视力障碍学生使用雨课堂,可实现无障碍收听学习,课上无复杂操作;对听力障碍学生,可将雨课堂与语音转换文字软件配合使用来授课,有效实现听力代偿,保证在线教学效果;对无法按时上课的学生,如高职扩招生或因身体原因需要住院的残疾学生,雨课堂的直播回放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便捷,有利于实现残疾人无障碍教学。

基于雨课堂的线上互动教学,可以实现课上课下的有效互动。“互动性”也是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的最大特点。课前,预习手机语音课件。教师可在预习课件中,提出主要内容、讲解主要概念和主要理论、并针对预习进行习题检测,这样就可以在课前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预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设计。课中,雨课堂快手直播授课,弹幕等多种方式互动。这是最接近传统面对面授课的一种方式,学生的课堂体验比较真实,以随时发送习题检测学习效果的方式,无形中将课堂划分为几个有效授课小节,更适合残疾人的学情和学习习惯。雨课堂的互动环节主要有弹幕、习题、随机点名、投稿等。线上互动促使学生自主思考,将知识与实际经验相联系,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后,进行作业提交和拓展知识推送。雨课堂课后互动支持多种模式复习与拓展。对课上学生标注不懂较多的问题,组织小班讨论答疑。布置语音或视频资源,促使学生进行拓展学习。讨论区也会开放性题目,师生可互相讨论,实现课后互动研讨。

从布鲁姆认知目标金字塔分析,通过雨课堂实施全过程在线互动教学,学生在课前完成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初步应用等初级认知目标,分析、评价、创造等高级认知目标通过课中的互动交流完成,这也是未来实现高职特殊教育学校金课“两性一度”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基于BOPPPS教学模式构建“有效课堂”,保证线上与线下学习效果等效

BOPPPS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闭环教学模式,它以建构主义和交际法为主要理论基础[2],将课堂教学划分为六个步骤,即导入(Bridge-in)、学习目标(LearningObjectiv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教学(Participatory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小结(Summary),是既有参与互动,又有教学效果反馈的有效教学。基于BOPPPS教学模式设计课程,搭建有效的在线课堂教学模式,辅以雨课堂为教学工具,可实现线上教学的全过程互动。

以视障学生高职语文课程中的《口语交际:交谈》一课为例:课堂上以盲人按摩院工作案例导入课程,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意识到生活中得体交谈的重要性;向学生展示本次课的学习目标,说明学生应该学到什么、能够做到什么程度、理解教师对他们在本课学习的期望;授新前通过十道题目让学生测一测自己的交谈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后面的学习;通过雨课堂弹幕头脑风暴、投稿、小组讨论等线上互动方式进行线上问题讨论与情景模拟演练,通过投票等方式完成课上活动评价,提高学生线上学习参与度,完成参与式教学;用2~3分钟时间在课上通过雨课堂随堂测试检测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后测;下课前用2分钟时间为本次课做一个小结,结合雨课堂反馈的后测数据有针对性地对课程学习进行点评。由教学实践可知,基于BOPPPS教学模式构建的“有效课堂”,解决了以往线上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线上教学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可以充分参与课堂互动,该教学模式针对残疾人教学合理有效,且能够保证线上与线下学习效果相同。

(三)借助超星学习平台整合教学资源,实现残疾人无障碍在线教学

发挥超星学习平台的大数据库作用,精选适合残疾学生使用的教学资源,结合原有线下课程对在线课程进行整合改造。教师录制超星速课进行知识点强化讲解或实操演示,在超星学习平台上建设符合残疾人学习特点的课程资源。淘汰落后、冗余的教学资源,新增附合时代特色和在线教育特点的教学资源,重建学科知识点网络,组成在线教学团队搭建课程教学资源库,为在线教学提供更为精良的教学内容储备。

(四)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

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是保障在线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应加强对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培训,如线上互动、讨论答疑、布置作业、在线考试等。重点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工具使用、网络授课平台建设、MOOC资源处理等方面的培训。教师从传统教师向在线教师转变的核心是,认识到自己从知识权威转变为具有共享意识的知识重新配置者和优质教育资源的推送者,从知识灌输转变为个性化学习顾问和教学交互的促进者[3]。这个转变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正确认识信息化时代带来的教与学的改变,意识到线上互动对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性的作用,领悟到教育大数据对教学评价与质量保障的变革。

三、在线教学评价与反思

首先,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保障线上教学质量。在线教学的中心是学生,因此阶段性的问卷调查、在线测试等结果性评价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好方法。但结果性评价往往不能全面监测学生的学习状态,过程性评价就很重要。在线教学开展过程性评价的方式主要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产生的过程性数据来完成。通过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更为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保障线上教学质量。

其次,进一步规范在线教学。结合全国教育大会、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要求,《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教基函〔2019〕8号[4]已经明确对线上教学作出规范。学校或教师在选择在线教学平台时应明确该平台或系统已取得ICP备案并通过国家审核。

篇5

【关键词】特殊家庭学生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052-02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的飞跃,部分人的思想观念、工作区域也随之变化,很多正常家庭的格局被打破,随之产生严峻的特殊家庭学生教育问题。现如今,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已成为新时期班主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如何使这些特殊家庭学生走出家庭的阴影,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一)建立特殊家庭学生档案

作为班主任,应充分掌握本班学生尽可能多的信息,尤其应加大对特殊家庭学生的关注。建立特殊家庭学生的个人档案,以便深入了解和分析这部分学生,并可以提出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同时将这些学生的相关档案分发给班级所有科任老师,共同来做好这部分学生的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的关照、行为的矫正。并不断更新学生档案,将学生的近期表现记录与档案,以不断调整对策,逐渐改善学生教育。

(二)爱心抚慰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灵

班主任要用爱心去点燃学生的学习生活激情,关爱呵护融于生活不留痕 ,心理疏导融于激励不留痕,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基础好却失去学习动力的,要侧重开展心理辅导和沟通工作,让他们走出家庭阴影;基础差又缺乏学习兴趣的,要在进行心理疏导的同时,采用浅进浅出的办法激发他们的成功感,重树他们对生活和学习的信心。

此外,班主任不仅要注意他们在学校里的表现,还应适时进行家访,关注学生的真实表现。在没有同学目光的注视下,采用合理的沟通方式,打开学生心扉,勇于面对自己。

(三)充分利用班集体的力量来温暖孩子

每个学生都是班集体的一员,集体对于学生的影响颇大。由于家庭的原因,这些学生容易产生自卑、敏感、孤僻不合群等特点,而难以融入班集体之中。老师们由于工作的原因,有时也难免分身乏力,关注不全,此时就要充分调动班集体的力量,来关注帮助这些学生走出精神困境。在平时,班主任应充分发挥班干部的力量。

二、架设学校与特殊家庭教育沟通的桥梁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言行举止,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及其重大的。现如今,由于诸多家长对教育的浅显认识,不少家庭将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使学校教育难度增加,往往达不到良好教育的效果。面对此误解,班主任应充分发挥作用,搭建学校和特殊家庭教育的沟通桥梁。对于不同类型的特殊家庭,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方法,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对于这些家庭,班主任应通过家访等形式,要求家长与学校良好互动,互相配合,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单亲家庭

社会上单亲家庭的比例越来越大,大部分单亲家庭的孩子可能得不到家庭的温暖,会出现比较自闭、自卑,甚至蛮横、偏激的情况,这就会使孩子与老师、同学、父母之间的心理距离越拉越远。班主任要通过家访,与家长、学生进行敞开心扉的交谈,掌握家长和学生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以真情打动学生。

离异家庭

当代,由于公权的合理定位、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社会流动的增加以及舆论的宽松,导致了离婚率逐渐升高,从而使更多的孩子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出现自闭、自卑等心理障碍。为此,班主任应多与学生的父母双方沟通联系,了解他们的想法,并要求他们与学校相互配合,能如期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使父母双方对孩子的教育监护责任协调一致。

困难家庭

针对困难家庭,学校应通过深入调查,掌握困难家庭学生的基本情况,通过奖学金、助学金等方式,在不伤害学生自尊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帮助这些学生。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可以呼吁教师学生爱心捐助,或者设立校友爱心基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寒门学生,为他们插上梦想的翅膀,展翅翱翔。

粗暴家庭

许多父母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至理名言,因而对自己的孩子格外严苛,犯错就打,成绩降低轻则挨骂,重则挨打。但是,这种教育方式往往收效甚微,更会适得其反,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面对这样的父母,班主任应正面引导,以理服人,让他们认识到这种教育方法的弊端,及时转换自己的错误思想,放下家长的架子,与孩子真诚交流,以心换心,督促孩子的学习。

篇6

【关键词】特殊学生 社会 实践 教育 探索

特殊学生是折翼的天使,需要社会各界给予更多的关怀,积极创造条件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帮助,在对特殊学生的教育中,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教师应多方探索与尝试对特殊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在认真搞好文化课之余,应充分利用社会实践这第二大课堂,多渠道地向特殊学生传播生活技能和生活常识,帮助他们广泛地接触各种事物,不断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

一、应给予学生更多的生命关怀和生命智慧

(一)特殊学生的特点

由于受到遗传、环境、药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些孩子智力发展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明显低于正常儿童,我们称这部分儿童为特殊儿童。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相比,主要表现为认知水平低下,情感调节机能较差,容易冲动,固执等方面,这些障碍严重影响了智障儿童的求知和进步,也给家长与教师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1]。

大部分特殊学生在进入学校接受教育以前,绝大部分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有的甚至整天被锁在房子里,与外界接触甚少,处于一种半封闭的状态,有的由于存在缺陷,家长对其产生一种内疚心理,用过分的溺爱迁就进行弥补,这些都造成了特殊学生性格孤僻,易爆易怒、自我封闭的特点。教师或家长应用自己的爱心与耐心给予特殊学生更多关怀,理性地帮助特殊学生不断克服心理和生理上的障碍。

(二)教师和家长应给予特殊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爱护

在孩子生命的初期,父母都是小心翼翼地探索着孩子生命的节律,关爱呵护,但当发现孩子有了残疾,有些家长不能接受或正确看待孩子的缺陷,要么期望值太高,要么破罐子破摔。当孩子在父母的眼里看不到希望时,他生命的价值感也就丧失了,教师应该帮助家长认清思想深处的消极情绪,树立积极的信心,在日常学习和生活实践中教师和家长共同对特殊学生进行言传与身教,要关心爱护他们,理性地对他们进行社会实践教育,使他们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适应社会,有一定的自理能力,这才是真正的关爱他们。教师和父母对孩子的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应形成合力成为特殊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启蒙老师。

(三)教师应对特殊学生进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我们都知道,特殊学生由于在生理上存在缺陷,或心智低于正常儿童,他们的性格都较为孤僻,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固执内向,自我封闭,甚至出现自暴自弃的现象。对于特殊学生产生的这些心理问题,教师应给予重视,结合特殊学生的心理特点对特殊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教师应多对特殊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进行榜样示范,加强训练,使他们树立自强、自立的信心[2]。

二、在日常社会实践中对特殊学生进行教育

社会实践教育是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对于特殊学生而言尤其重要。在对特殊学生进行教育时可考虑将文化课程相对减少,而增加社会实践教学,在日常社会实践中对特殊学生进行教育,对于特殊学生,身教重于言教。

(一)结合学生的情况,寻找有效的实践教育方法

每一个特殊学生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有些特殊学生智力无碍但是在生理上存在缺陷,且生理缺陷又分很多种,或四肢残缺,或者聋哑、或失明等,有些则是生理上没有问题,但是在心智上存在缺陷,不同的情况应区别对待,教师或者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针对每个特殊学生的具体情况寻找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对于心智低于正常水平的学生可以考虑采取一些简单或二手的耐操作型的教育设施,使他们在重复练习中形成条件反射,掌握某种技能。例如每次教师与智障学生一起乘坐滚梯梯时,可反复让智障学生在超市的滚梯上及时有序的上下踏板,久而久之,智障学生就会独自乘坐滚梯了。

(二)让教师和家长成为实践教育的启蒙老师

作为特殊学生的教师应该同家长一道,在对特殊学生进行教育时承担着更重的责任,应积极采取措施帮助特殊学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利用日常生活对特殊学生进行教育,日积月累,慢慢地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应树立这个意识,在对特殊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教育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生活既是教育。例如教师带学生去菜市场买菜,让他们接触菜市场各种新鲜的瓜果蔬菜和人群,教师应不停地向他们介绍,在挑选菜蔬,称重付钱时都应时时向特殊学生进行讲解,慢慢的特殊学生就会形成买菜这一技能,同时经常与外界接触,他们会不再那么怕生胆怯,敢于接受新鲜事物,敢于与外界的人物交流沟通[3]。

(三)创造特殊学生与外界交流沟通的机会

特殊学生由于在生理上存在缺陷,心智低于正常人的水平,性格较为孤僻内向,与外界隔绝的状态和过多的保护只会让他们与社会生活脱节。教师在对特殊学生进行教育时,应把时间和精力更多地放在社会实践这第二课堂上,通过具体的活生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向特殊学生传播生活技能和生活常识,提高他们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特殊学生去公园或者动物园、景区玩耍参观,在实践中让他们知物认物,到公共场所参观浏览同时也是特殊学生与外界难得的接触交流的机会。

教师对特殊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教育可以为特殊学生提供接触外界的机会,让他们多与外界接触可以帮助他们克服性格上多疑敏感、易爆易怒、自卑的缺点,通过与外界的交流沟通,与人的接触,让他们对外界不再充满恐惧,通过社会实践的点滴教育,让他们慢慢接触社会,慢慢融入这个社会。

三、结语

特殊人群是我们社会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是全人类共同关注和面临的世界性课题,对特殊学生的教育是社会福利事业的重中之重,也是一个地区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事实证明,只要教师与家长给予这一特殊群体更多的教育与关怀,社会各界为他们的成长及教育提供更多的帮助,尊重他们,信任他们,通过社会日常实践对他们进行教育,开发他们的潜能,并给他们提供发挥的平台,特殊学生也完全可以成为人类财富的创造者。

【参考文献】

[1]茅于燕.智力弱后儿童早期教育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

篇7

手语是听障生的语言,班主任与听障生手语交流是否流畅与融合是特殊班级管理的首要条件。首先要做到让自己的手语能与学生很好地沟通,这就涉及到手语的统一适用,因为学生中有地方手语,有学生在生活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自然手语,甚至有部分学生因为九年义务教学阶段进入的不是特殊教育学校没有学习手语,因此要与学生沟通好,手语的熟练与统一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其次,手语的适用应该赋予我们真实的情感,让手语生动起来,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让手语这个在听障生世界里特殊的语言活起来,串连好师生间、学生间真正的情感,让情走入彼此的心里,让班级管理充满感情,尊重学生主体,进行人性化管理。书信的使用更好地促进情感的表达。首先在进行班级管理之前的手语交流中的磨合期,以及部分不会手语的听障生在进行手语的学习期间,书信的使用可以很好地沟通师生、生生间的情感;其次,在处理班级部分学生的一些特殊事件,照顾到学生心理自尊心以及理解有偏差产生误会的时候,书信作为一种特殊的辅助语言有它良好的效果,是一种很好的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方式。

2在实施教育最佳控制时期管理学生

中职学生刚好处于性格形成的最重要的时期,这时候对学生的正确教育与引导及其重要。在进行新班级接受管理和传授知识之前提出明确的目标与要求,有计划有策略地实施班级管理,以保证管理与教育的顺利进行。对学生学习的敏感性问题和偶发事件要求我们班主任做出迅速的反应,发挥教育机智,及时采取措施正确解决矛盾,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从自身提高自己随机应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对特教教师课堂教育效果要及时了解和反馈信息,以便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两方面的功能,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参与能力,以及学习方面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要抓住问题的关键,同时注重教育的直观性、互动性,让学生认识错误的性质,培养自我教育能力。要让学生认识到事情的实质,以情感人、以情明理,照顾到学生的自尊心,以此转变学生的自我叛逆心理,所以班级事件、学生事件处理过程中应当直观的、互动地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班级管理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自己在集体、老师眼里存在的价值,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在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对当事人的教育中注重性格特点,抓住其心理特点充分肯定其优点,给予表现的机会。表扬与批评是德育的一种辅助方法,使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鼓励学生不断前进。

3抓好学生主要任务,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篇8

关键词:体育教学;模式;教育质量;意志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121-01

随着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1999年启动的新一轮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的实施。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课也紧紧围绕“面向2l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的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特殊教育事业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特殊教育事业,提高残疾学生教育质量,是广大残疾人的心愿,也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责任。在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尤为重要。

一、情景教学模式

特殊学校体育教学是被忽视的领域,其教学模式的改革也相对落后,深化特殊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关注弱势学生的健康发展,尊重弱势群体的体育权利,是社会公平、公正的重要体现,也是开发特殊学校校本课程重要内容。由于听障学生听说能力差,但他们对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于场地器材、图示、幻灯、体态等直观事物,创设一定的情景诱发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具体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1、场地情景法。教师应根据上课内容,精心布置场地,包装器材,并利用彩带的标志线和标志物,以醒目活泼的场地器材布置,启发学生去观察情景,体会情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2、直观情景法。要让学生入境动情,明理知味,教师还应利用生动形象的图示、幻灯来帮助学生理解动作的概念和原理,加深对所学动作的记忆。3、营造气氛情景法。情景教学的效果取决于学生是否入境动情,营造课堂气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听障学生的实际,扮演不同的角色,创设一定角色的氛围,让学生从中体验角色,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加强听障学生意志的自我培养

由于听障学生智力水平相对低下,甚至还有极少数听障学生因为双重残疾导致智力水平明显落后同龄听障学生,这就影响了体育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在选择内容时应注重动作的难易程度,智力水平相对较高的同学要求加大动作的难度完成任务,智力水平相对低下的同学则象征性地完成动作,这样可以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学到相应的体育知识,体验到运动的乐趣,而不会因为达不到教学目标而失去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发展听障学生个性,锻炼意志,培养勇敢、顽强、进取向上的精神;要求听障学生对自己严要求,不要轻易降低动作要求和难度,培养认真锻炼身体的习惯 ,还要让他们养成坚持不懈的良好习惯,做到上公开课和一般课一样,教师在与不在一样,测验和平时训练一样,校内和校外锻炼一样。要教育听障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使自己体魄健壮,逐步缩小与正常学生的差距 ;同时要教育学生通过“练好身体,建设祖国”的教育,树立自强、自信、和积极进取的坚强信念。所以说体育活动是锻炼和培养学生意志的最好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和内容。

三、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对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时机掌握恰当,灵活运用,这对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抵制精神污染,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思想品德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和几节课就能解决的事情,它需要家长的共同配合,以及社会风气好转和教师始终不渝地坚持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只有这三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学生。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更好地运用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道德是人们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各种行为规范准则的总和。青少年时期正处在于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教育效果是最佳的。培养学生科学的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定良好的基础。体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体育教学在体育技能技巧训练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锻炼身体、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精神,并通过体育活动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集体荣誉、互爱互助、团结合作的精神 ,让学生懂得了只要有健康的体魄,将来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四、互动教学模式

互动教学模式是指通过师生暗示、触摸、示范和模仿等方法,结合游戏和身体练习以达到动情的目的,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具体可采用以下四种方法:①肢体语言法。教师在讲解示范时,根据学生对肢体语言特有敏感度,运用手势、动作示范等肢体语言,使学生理解所学动作的概念,掌握技术动作。②模仿法。掌握技术技能的关键是肌肉本体感觉的有效刺激,即熟能生巧,因此,教学的第一步是教会学生模仿,除教师是被学生模仿对象外,也可利用学生间的相互模仿,从而提高“身动”的效果。③游戏法。游戏是互动教学有效平台,通过各种类型的游戏教学,使学生在“身动”的同时,达到“心动”和“情动”的目的。④反馈评价法。要使学生互动起来,活跃课堂气氛,关键是教师要适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竖大拇指、拍肩、拍手等肢体语言给与鼓励,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中国残疾人体育协会.残疾人体育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

篇9

关键词:特殊生;班主任;转化;爱心;成长

中图分类号:G451.6;G6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6-0099-01

一般情况下,一个班级特殊生的人数不会太多,但在班级的影响面却是很大的。特殊生的言谈举止直接影响着班级的管理,甚至影响着各任课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并直接影响着班级风气的形成。同时,初中阶段是价值观形成的阶段,如果转化特殊生工作没有做好,将会给学生、家庭甚至是社会带来一定的负担。由此可见,特殊生转化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教师在工作中应尤其重视特殊生转化,着力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一、用爱心去浇融

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会怀着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同时也会把他的爱心毫无保留地奉献给每一位学生。部分教师对特殊生过于苛责,不断地用过激语言或行为来督促、刺激,想快速促进其进步,帮助其快速成才。然而,这种方法多数起不到理想的效果,常常会起到很大的反作用。对于学生而言,一天接触最多的不是家长,而是教师。教师与特殊生的一次普通谈话,都有可能直接影响到他们,既可能使他们走向成功的起点,也有可能使他们自暴自弃。因此,教师要对特殊生付出更多的爱心,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被关注,对老师敞开心扉。同时,教师只有更好地了解特殊生的特殊状况与心理,才能从根本上对特殊生进行转化。

教师要建立起一种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而不是以教育者的姿态对学生进行训导。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接受教师,接受其思想影响,接受其教育。每一个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与信任。特殊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有意或无意地制造出一些事端,然后再观察教师的态度。如果这时教师愤怒了,或对待他们异于常人,便会刺激到他们,使其产生逆反心理。这时,教师应该收起愤怒,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更多的关注、更多的宽容,给他们解释和改正错误的机会。这样,特殊生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与信任,他们才会自觉反思,主动改正。

二、用顽强的意志去“转化”

特殊生转化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在特殊生的转化过程中,教师也会发现他们的进步,但因特殊性年龄特点,很多时候思想不稳定,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接触人物的影响,而且易出现波动,甚至是反复。这时,教师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悲观失望,要分析导致其反复的原因。只要教师有顽强的意志,坚持不懈,就一定会得到特殊生的认可,并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

特殊生转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转化过程中,应因人而异,制订相应的计划及阶段性目标。而阶段性目标要以特殊生在短期内能达到为基准,绝不能幻想着一天就能将其转化。在转化过程中,教师要让他们真心理解和感悟到我要改变,然后自觉主动地转变。教师在实施特殊生转化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挖掘特殊生的优点。教师可以适当地夸大他们的优点,暂时忽略他们的缺点,让他们感觉到被认可,从而形成存在感和自信心。二是对事对人要做到公平公正。涉及特殊生的问题要耐心去解决,不要让他觉得老师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他们。教师要小心维护特殊生的尊严,争取做到即使处罚了他们,他们也毫无怨言。

三、用“慧眼”识金

特殊生除了其“特殊”之处外,在他们身上会有很多闪光点,但由于他们的特殊性,其身上的优点常常被掩盖。教应该用心去观察、去挖掘、去发现,让班级成员接受并认可其优点,从而燃起特殊生不断进取的热情。而要做到这点,就要求教师要细心,要带着一双“慧眼”。在日常的教学和班级管理中,教师要不断地为特殊生创设情境,保证其优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让同学们都意识到其在班集体中不可忽视的作用。当特殊生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后,他们就会心存感激。这样,教师就会很容易走进特殊生的心理,从而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走入正轨。

四、结束语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对特殊生教育不得法,常常使他们失去自信和尊严,对班集体的进步构成阻碍,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如何正确认识这些特殊学生,并积极进行教育转化,是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职责。每一位教师要怀着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本着对每一位学生负责的心,凭着一颗热诚的爱心、耐心和细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所有学生健康成长,从而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四有”新人。

参考文献:

[1]吴艳玲.班主任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J].教书育人,2015(31).

[2]刘忠仁学困生教育转化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02).

篇10

关键词:香港;重度残疾儿童;教育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3-0156-02

香港特殊教育的宗旨是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童提供适当的教育,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使其能独立生活及适应社会。香港特区政府的现行政策,是尽量安排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童入读主流学校,让他们在普通学习环境中与普通学童相处和沟通,以接受全面的教育。

一、香港重度残疾儿童教育概况

香港共有特殊学校60所,分为视障儿童学校、听障儿童学校、肢体伤残儿童学校、轻度智障儿童学校、重度智障儿童学校、严重智障儿童学校、群育学校和医院学校八个类别。根据智障儿童的轻重程度,又划分为可教育类、可训练类、可养护类。重度残疾儿童学校有10所(其中5所为宗教办学),如明爱乐勤学校和灵实恩光学校。这两所学校均以6-18岁智商在25以下的重度智力障碍残疾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寄宿。开设课程有语文、数学、艺术、体育和德育等,高中还开设有计算机、科技与生活等课程,部分班级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开设自理课、辅导课和引导教育课等科目。学校教职工包括专职教师、治疗师、教育心理学家、社工、护士、助理和技师等。

二、香港特殊教育的原则

香港政府对经评估鉴别为需要接受特殊教育的儿童,制定了特殊教育原则,即对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尽可能与普通儿童一视同仁,安排他们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但对这些在普通班级接受特殊教育的儿童,因他们的需要不同,会得到特殊的重点指导,因伤残情况而无法适应普通教育的儿童,不得已才安排进特殊学校就读[1]。特殊教育中心或特殊教育学校还提供巡回教学服务,就如何教育伤残学生,向普通学校教师提供意见。

三、香港重度残疾儿童教育的特点

1.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确保学校运行

香港特殊教育学校,包括明爱乐勤和灵实恩光两所重度残疾儿童教养学校,其90%以上的运作经费均来源于政府拨款,仅有小部分经费通过社会募捐或相关基金提供,中、小学特殊教育均实现完全免费。教育局根据每个学校的学位安排服务人数并提供资助,不仅提供编制内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而且也为专职医疗人员、社会工作人员、护理人员及宿舍部人员提供工资待遇和补贴。同时,香港政府还为残疾儿童提供残疾补贴,根据残疾程度,标准从1200元/月-2400元/月不等,并为经济困难残疾儿童家庭提供困难津贴,基本解决了残疾儿童的教育和养护问题,解除了残疾儿童家庭的后顾之忧。由于重度残疾儿童教养学校在养护等方面需求比其他学校大,因此明爱乐勤学校的学生有36人,教职员工有50人,师生比约1:1.4;灵实恩光学校有学生104人,教职员工有110人,师生比约1:1.1,生均经费均为每年约20万港币。

2.参考美国课程,采用量体裁衣式教育方式

香港特殊学校多采用美国特殊教育课程,同时根据学生能力和需要,把校本课程作为教师为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和设计个别化课程的参考,各班级在校本课程的基础上,再依据学生个别发展的需要并配合现有资源,发展生本及班本课程,并将治疗项目,如感统训练、站立训练、步行、视觉策略等融入课堂活动、日常生活流程和宿舍生活内,真正做到量体裁衣式教育教学。为配合个别化教育的需要,学校除专职教师和管理人员外,还聘有其他各类工作人员,如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社会工作者、护理人员、宿舍部工作人员等。

3.注重运用有感光教育方法

为适应重度残疾儿童教育的需要,多感光设施设备和课程在香港特殊学校得到广泛运用。灵实恩光学校以行为检查表(BPI)和Motivation Assessment Scale(MAS)来评估学生的行为种类及原因,发现有一半以上学童行为问题的主因与感觉有关。为此,学校设置了灵活、互动的感光室,运用声音光速、u-design等先进多媒体互动软件,并结合不同的方法来丰富多感官的训练手段。如水疗、音乐治疗和艺术治疗等,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香港在学校建筑设计和选材上别具心裁,通过不同的用料材质来刺激学生的感官。该学校在新鸿基地产的协助下,在香港建立起首个感官花园,整个花园颜色鲜艳,设计对比分明,材料凹凸质感,结合学校先进的感觉统合治疗设备和课程,增强训练学生的感觉接收能力。

4.重视教师培训

香港政府制定了一个为期五年的融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架构。从2007年起有系统地对全港中小学及特殊学校教师提供基础课程、高级课程和专题课程,以加强教师的专业能力。其中教师培训课程中的专题课程针对性很强,分为八项学习课程,即自闭症学生教育、智障学生教育、肢体伤残学生教育、注意力不足或过度活跃学生教育、视障学生教育、听障及言语障碍学生教育、中文科教师专题课程(特殊学习困难)、英文科教师专题课程(特殊学习困难)。除了教育局提供的特殊教育课程外,香港教育学院也开设了120小时的照顾不同学习需要的教师专业发展课程供教师选修。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另一种形式是由教育局不定期举办的有关特殊教育发展的研讨会及经验分享会。灵实恩光学校每年都会举办各项培训和参观活动。学校2009年还曾推行艺术治疗,并事先为员工举办有关讲座。

5.重视家长参与

明爱乐勤学校认为,当学校接收了一名残疾儿童,就等于接收了一个家庭,学校和家庭将密切协作为残疾儿童开展服务。同时,学校将与家长一道解决残疾儿童家庭中的问题,如住房和经济纠纷等。学校通过家长日、沟通会及信函等与家长沟通,并成立家职会,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家长积极参与学校义工工作,在学校的统一规定和整体安排下,家长为自己孩子服务的同时,也必须为班级的其他学生服务,做到一视同仁。例如伙食、衣着等方面不能在班上搞特殊、开小灶等,使家长成为照顾学生及协助学生学习的重要力量。学校还专门安排家长休息室以及住宿室,为家长参与学校教学活动提供便利。灵实恩光学校成立了家职会,鼓励家长来做志工、义工和助教,筹办亲子和师生同乐活动,通过家长参与式教育教学,促进家庭与学校合作。

6.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的作用

香港注重发挥社工在残疾人施教和养护中的作用。社工不仅要处理学生有关事务,如处理及跟进学生个案及进行家访、安排新生收录及离校生转介、加强家长之间的联系及沟通等,而且同时也负责联系政府有关部门协助安排及提供有关设施、联络其他特殊机构及(民间)团体。明爱乐勤学校欢迎周边社区居民和社会人士来校义务劳动、义务助学。有些议员夫人是学校的长期义工,每月都会到学校做义工,这样不仅传递爱心,而且有助于扩大特殊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引导更多的人关注和关心残疾儿童教育。

7.注重教学效果评估

香港特殊学校建立了常规化的教学评估机制,每学期均进行阶段评估和总评估,在学期末均进行全年教学检查,运用评估结果对教学和课程做出修订。在评估过程中,明爱乐勤学校采用多方参与的评估方式,学校教职工包括教师、专业评估人员、管理员、家长均参与到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估当中。学校为学生建立了详细的学习历程档案,系统地记录学生学习历程、课外活动和学生日志等,全面反映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的情况。

8.主动参与科研,自己动手制作教具器材

明爱乐勤学校以自己学校为实验基地,与公司合作开展特殊教育课题研究,开发重度残疾儿童需要的器材和教学软件,公司将器材和软件推向市场来满足更多重度残疾儿童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学校仅仅参与科研和实验,不参与市场的利益分配。另外,明爱乐勤学校拥有自己的小型加工厂,学生需要的一些辅助器材,如桌椅、床、拐杖等都是由学校的教职工亲自动手制作的。这些辅助器材的制作标准不仅超过了政府的标准配置,而且依据学生需求制作的辅助器材在实用性方面更加贴合学生的需要。

四、启示

1.重视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和培训

香港鼓励和支持各级师范院校与综合性院校举办特殊教育专业或开设特殊教育课程,鼓励优秀高校毕业生到特殊教育学校、儿童福利机构等单位任教,重视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培训工作。

2.优化重度残疾儿童教育学校的师资队伍

重度残疾儿童教育目的不仅仅是教育,更多的是训练、治疗和康复。香港针对重度残疾儿童教育的特殊需求,合理配备学校教职员工和各类专业人员(包括语言治疗师、物理治疗师和心理治疗师等)的比例,保障重度残疾儿童教养学校的正常教学与治疗康复训练等工作。

3.开展个性化教学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每个学生的特殊需求,为每个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包括学习、治疗、训练在内的课程表,实施量体裁衣式的个性化教学。

4.创设有利于重度残疾学生发展的环境

“学校协同家长给学生作适当的生涯规划,再搭配有效的生态评估与教学”[2],以促进学生在未来社会中发展出最高潜能。同时加强宣传力度,让全社会都关心爱护残疾儿童,充分用好政策,积极争取全社会的广泛支持,疏通各种就业渠道,保障和拓展残疾学生的就业渠道,为残疾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方骏,熊贤君. 香港教育史[M].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447.

[2]彭霞光. 中国特殊教育发展面临的六大转变[J]. 中国特殊教 育,201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