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的核心范文

时间:2023-09-25 18:16: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管理学的核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管理学的核心

篇1

大学二、三年级的学生初初长成,人生经验浅薄,对人情事物的洞察力尚欠缺,学生在聚焦于书本知识和间接经验传授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往往学习兴趣低下,他们在抱怨课堂的枯燥无味时,能力素质的提高也确嫌甚微,改变教师的教学手段迫在眉睫。同时,课堂的组织形式,课程的考核方式也因为授课方法的改革也应相应调整,具体介绍如下:

1教学方法的改革

通过新方法的尝试。如文献报告会,教学内容小组合作讲授体验,角色扮演,团体游戏活动,体现管理心理学精髓思想的中国名著的阅读分享,社会互动式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成长

1.1文献报告会

教材往往撰写的是公认保守的观点,是对于某一知识比较浅显的介绍,而文献的查阅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朝纵深方面发展,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同时学生在查阅文献的过程中也发现一些与教材观点不同的声音,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具有“怀疑”精神,能从多视觉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此外同学在汇报文献的过程中也锻炼和提高了表达能力。当然,这种研究型的学习方法实施开展具有一定的难度,可在同学对课程的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放在课程的中后期使用,如可要求同学针对职业倦怠,工作满意度等内容进行汇报。

报告会具有一定难度可在期末进行。

1.2团体游戏

提及“游戏”,很多人会认为这是低幼儿童的学习过程中,才需要引入的辅助教学方式,在大学教学中使用这样的方式显得幼稚。但我们在实践中发现,一些跟课堂学习内容紧密联系游戏活动的引入,确实能打破以往课堂的沉闷,如个体心理环节教授“性格”章节时,可以“画自画像”或“我是谁”的活动展开。在群体心理部分,讲授群体动力,群体规范时,可分组“搭纸塔”,在活动中分析动力的产生,让同学在模拟的管理活动中体验到“从众”“群体思维”以及领导的产生。在教授态度章节时可进行角色扮演,请学生围绕态度转变(改变迟到员工的态度,改变吸烟态度,改变安全带使用等)表演场景。沟通章节讲授单双向沟通区别时可采用“你说我折”的活动。游戏活动让学生在体会课堂趣味性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直观体验。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兴趣,同学才有坚持学习的动力,在游戏活动获得了较高的愉悦情绪,学生的思维才会更加活跃,才更有利于知识的吸收。

1.3小组竞赛教学

管理心理教授群体心理的知识,旨在帮助同学能有更好的团队意识精神,小组合作讲授,组内人士分工完成幻灯片制作,报告资料的收集,课堂现场报告,让学生体会协调,组织。要能讲述,必须要理解,讲得好的前提是要理解透彻,这样促进了同学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课程的准备和讲解的过程中,同学也更能理解老师授课的辛苦,更能将心比心,有利于课堂秩序的维护。

1.4古典名著分享阅读

中国作为一个千年古国,文化博大精深,管理学虽然看似舶来品,但在我们诸多的历史著作典籍都蕴藏了丰富的管理学思想,也有很多的优秀管理心理学的案例,如《西游记》中唐僧师徒活动,《红楼梦》中探春管理院子等都可以进行群体心理的分析。名著阅读的分享,让同学拓展了视野,从熟悉的故事中找到课本的知识,接受度高,发人深省。

1.5社会互动式教学法

授课的过程中,同学普遍反映课程与实践联系不紧密,授课教师也多为“学院派”,缺少实战经验。指导性不强。为此也可进行社会互动式教学,请进来,走出去。所谓请进来即是请来企事业单位,民营企业的优秀管理者,请他们带着他们的案例为同学进行教学,走出去是让同学主动出去与这些优秀的管理者进行交流。如在沟通这一章节中笔者就设计让每组同学对医院或者学校企业的优秀管理者进行采访,内容可围绕管理活动中的最应该注意的事情,或者对同学学习管理的建议等进行,每组需要录像或录音(4分钟左右),完成后同学分组汇报,教师点评。通过这一形式一方面让学生有了真正接触社会的机会,克服羞怯,锻炼勇气的同时也增强了沟通能力 ,另一方也让社会对学生有了一个更加深入和直观的认识, 对学生将来的就业也是有所裨益的。

2课堂组织方式的改革:拆分小组教学为核心

课堂组织本身就是一种管理活动,虽然仍然按照班级教学的方式组织,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管理,根据学生名单随机进行分组,分组后的小组自行推选小组长,并为自己的小组命名。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要进行本组同学课堂表现(回答问题,考勤,参与活动等)奖惩情况的讨论,这种方式实际模拟了管理现场,让同学体验了管理自治,小组长在接受小组学习任务后也务必带领同学努力完成任务。这一环节本身又让同学体验了分工和激励的重要性,与课程内容紧密挂钩。

3建立多元考核方式

既往单一以期末考试的考卷分数对学生进行学习考核,这对于管理心理学这门课程内容本身就极为灵活,诸多问题缺乏标准统一答案的课程,显得过于呆板。这种标准化测试方法,让教师为考试而教学,同时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和真实掌握程度,有碍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促进。教育的目的不是在于让学生背诵多少知识点,而且要让学生有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懂得融会贯通,懂得学以致用,故考试采用开卷考试的方式进行。

同时平时成绩所占比例提高,在总成绩中期末开卷的卷面成绩与平时成绩的比例各占50%。平时成绩同时也按照小测验占10%,作业10%,课堂表现30%比例打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在评价时除了教师的单向评价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也可纳入学科总成绩中,借此可鼓励学生做出最大努力。

篇2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大学绩效 内部院系 绩效管理 平衡计分卡

一、研究背景

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国际化特征趋势的日益明显,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水平低,科学研究能力弱,社会服务水平低,核心竞争力不强,资源配置效率低,管理体系陈旧等问题日益凸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面提升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显著增强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通过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作用,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绩效评价,进行动态管理,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努力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

2003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5%,己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国家行列。与政府高等教育投入快速增长对比,核心竞争力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大学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面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大众化带来的竞争与挑战,中国大学要实现内涵式发展,必需要牢固树立市场竞争意识,完善绩效管理体系,培育核心竞争力,提高功能实现效率,在竞争中获取优势和空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绩效管理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政府制定大学教育政策、分配教育资源和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重要手段。从我国实践看,现有的大学绩效评价体系是行政主导的“管理主义倾向”的以大学为评价对象的外部绩效评价,没有与高等院校的战略发展结合起来,对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效果并不明显。借鉴欧美国家大学先进经验,构建基于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大学绩效管理体系对中国大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在大学核心竞争力与大学绩效管理相关文献和经验研究的基础上,比较欧美大学与中国大学在核心竞争力和绩效管理方面的差异,并基于大学杰效管理与内部院系绩效管理关系的分析,借鉴集团企业平衡记分卡绩效管理理念与工具,探讨核心基于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大学内部院系绩效管理体系构建思路。

二、大学核心竞争力与大学绩效管理文献与经验研究

1.大学核心竞争力与大学绩效管理内涵概述

“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源于普拉哈拉得(Prahalad)和哈默(Hamel)20世纪90年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核心竞争力是组织特有的,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在应对变革与激烈竞争时,能够获取和长期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集合。世界著名的大学往往在功能发挥和责任承担上具有核心竞争力。赖德胜认为大学核心竞争力是大学以技术能力为核心,通过对战略决策、科学研究及其成果产业化、课程设置与讲授、人力资源开发、组织管理等整合使学校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从USNEWS-QS世界最佳大学排名指标构成看,大学核心竞争力要素主要包括社会评价社会声望(同行业竞争对手评价,普通民众意见与看法,社会影响力等)、教学与学术研究水平(师生比例、论文引用次数、科研立项等)、国际化与国际影响力水平(包括国际学生比例、在重大国际性学术期刊、学术研讨会、论坛上提出有影响力研究结果)等。

绩效(performance)概念最早产生于企业,是组织或个人在特定时间内,通过工作职能与责任承担,创造和完成预期任务目标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核心能力、行为态度与业绩结果。绩效管理是管理者与员工之间达成一种关于工作目标以及标准的一种共识和所需要达到目标所需能力的协议,绩效管理是确保员工的工作活动和工作产出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的手段和过程。大学绩效是指大学在承担功能和责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核心能力与持续效能,大学绩效具有目标多元性、产出特殊性、评价标准与指标难确定性、评价信息收集稀缺性和认知效应的差性等特征。大学绩效管理是评价主体在科学的价值观指引下,在科学战略定位的基础上,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使组织与成员对战略目标和绩效任务达成一致承诺,进而借助科学的战略目标设定与分解以及高效的绩效实施、辅导、监控、评价、反馈和改进活动,保持组织与成员组织战略目标与工作活动的协同一致,最终获得大学绩效持续改进和核心能力提升。作为组织战略目标实现和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制度保证,绩效管理系统应该通过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设计与管理实践,把大学发展战略目标、核心价值观层层传递给教师职工,激发其工作动机和活力、增强其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2.欧美大学绩效管理与核心竞争力提升实践经验

大学核心竞争力是一个长期实践循序渐进积累的结果。核心竞争力提升需要有效的激励机制,核心竞争力培育需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学术自治”、“教学自由”、“学习自由”一直是西方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法则,赋予大学充分自和决策权,赋予社会、家长和学生充分选择权、参与权、监督权,这有利于推动大学优化资源配置,创造和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20世纪80年代,为应对社会公众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质疑,欧美大学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运动。西方国家政府纷纷出台各种高等教育绩效评价标准和绩效管理制度与法令,积极引导和支持大学树立绩效管理理念、完善内部绩效管理体系和内部教育质量保障机制。西方国家大学陆续开展了绩效管理改革,在大学内部建立绩效评价系统,不断完善绩效评价制度和内部监督机制。以大学绩效管理改革为代表的国外大学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运动,极大地推动了政府、社会、高校三方评价体制的完善,完善的大学绩效管理体系成为西方国家大学最具特色的教育质量评价与管理制度,已成为国家政府制定教育政策、分配教育资源和提升大学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帮助大学得到了更多更好的资源,实现了更快更大发展,更极大地提升了西方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美国大学一直占据世界权威大学全球排行榜的前列,美国大学绩效管理模式也一直是其他国家大学学习与借鉴的对象。美国大学绩效管理主要有几个特点:第一,美国大学把院系作为大学发展的基本实体,大学绩效管理落在院系层面。美国大学认为学校绩效的实现依赖大学内部院系绩效的发展,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离不开内部院系核心竞争力的发展。以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为例,该校ICES系统即将院系作为大学绩效管理的主要承担者,既有校级考核评价指标也有针对不同院系发展状况设置的院系特色指标体系;其次,美国大学绩效管理鼓励个性发展,倡导每所大学都采取适合自身发展的绩效管理模式,这与中国高校采取统一的标准化绩效评价模式不同;第三,美国大学非常强调绩效管理的双向性,更看重绩效管理的绩效反馈与改进功能实现,坚持以每个绩效周期考核结果作为下周期考核计划制定的依据,这也与中国大学更强调绩效管理的评价功能有所不同。香港科技大学成功的关键正是在于把院系作为等大学功能实现的基础主体,并采用了西方大学先进管理理念与建立规范的绩效管理制度,使每一个办学流程都有章可循。

3.我国大学核心竞争力与绩效管理实践现状

现在,我国普通高校总数超过2300家,在校学生规模从1999年的413万激增到2011年的2308.5万,2003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5%,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进入了大众教育阶段。伴随着教育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大学与境外大学的竞争愈发直接和激烈,2008年以来,我国出国留学人数年增长率均在24%以上,2010年出国留学总数比2007年翻番,达到28.47万人。当前,核心竞争力不足已经成为阻碍我国大学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2011年全球大学排名前100名中,美国大学31家,中国香港地区有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3家(香港地区共有16所大学),中国大陆只有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2家(中国大陆共有大学2300多家)。从位次看,历史悠久的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世界排名不如1991年成立只有20多年历史的香港科技大学高,从入选比例看,中国大陆与欧美发达国家和香港地区大学相比,核心竞争力差距十分明显。近些年大陆高考状元频频选择境外大学也是一个例证,2011年香港地区大学国内招生报名录取比已从2006年23:1上升到40:1。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2011年国家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已经由1999年436亿元增长到4783亿元,2010年科研经费从1999年102.5亿增长到597.3亿,与此相对的是我国大学学术造假情况不断涌现,产学研效率低依然广受公众诟病。

从实践考察看,我国现行的大学绩效管理主要由政府行政部门和社会机构组织实施的外部评价,评价多为鉴定性评价,面向过去、标准单一的结果性评价指标,带有强烈“管理主义”价值倾向,缺少科学理论指导和管理体系支持,无法实现对大学战略的科学导向、鉴定、激励和改进。在被动接受“应试性评价”过程中,大学在机械遵从或功利奖惩的驱使下,为追求评价等次和排名,刻意保持自身价值取向与行政部门或社会机构评价要求的一致性,不惜为“达标”而放弃“特色”,评估中大学自我价值不断迷失。“管理主义”外部评价抑制了大学的个性化发展,扼杀了大学的办学特色,难以激活大学内在发展动力,更无法满足大学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需要。从文献研究看,国内学者对大学绩效的研究多为理论探讨,以成本与效益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委托理论、战略管理理论等为主。成本与效益理论认为,大学绩效一定意义上就是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大学绩效评价就是研究大学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研究如何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同样教育成果,资源占用和消耗越少,效率越高;利益相关者理论则认为,大学绩效评价主要是研究利益主体之间关系以及通过绩效评价体系设计确定大学绩效管理责任和管理风险分担;战略管理理论认为,大学绩效管理就是通过资源配置优先顺序安排,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实现大学组织结构与战略目标的匹配,以使得绩效管理更加符合组织发展的需要,从实现核心竞争力提升目标。

对比中外大学绩效管理实践,中国大学绩效管理应借鉴企业绩效管理理念与工具,从强调一致性与相似性的外部评价转向鼓励大学自主性和独特性的内部评价,在现代管理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大学自身特点与优势,科学定位自身战略定位,建立和完善内部绩效管理体系,不断打造自身特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

三、基于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大学内部院系绩效管理体系

1.大学绩效管理与大学内部院系绩效管理的关系

“院系”是大学按学科或专业性质设置的基层组织单位,兼有行政与学术组织职能,具体承担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等大学功能。伴随着我国大学“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格局形成,大学管理重心下移至院系一级,大学内部院系作为相对独立的准办学实体,已经成为大学功能实现和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微观主体,大学产出直接反映在院系一级,大学核心竞争力最终表现为大学内部院系的核心竞争力。说可以,作为大学功能实现与竞争力培育的一线组织,大学院系绩效不仅是大学绩效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大学战略实现的关键要素,大学内部院系运行绩效的优劣决定着大学整体办学质量水平的高低。建立科学高效的大学内部院系绩效评价制度,是提高大学办学质量的重要制度保障,院系绩效管理是大学调控其内部院系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推进大学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是沟通大学与院系关系的桥梁和纽带,是最大限度激发院系实现大学功能与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的保障。

2.我国大学内部院系绩效管理实践现状

国内大学开展内部院系绩效管理实践的并不多见,同济大学是国内较早开展内部院系绩效评估的大学。2005年,同济大学为了适应“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整体办学战略目标的需要,成立了办学质量评估院,制定了《同济大学院系绩效评价方案》。每年由质量评估院专门负责开展同济大学院系办学质量绩效评估,并编制《同济大学办学质量白皮书》。由于各院系在历史条件、学科特点、发展重点等方面有所不同,同时,各院系之间在绩效目标水平和绩效实现能力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同济大学提出对不同院系应实行分类绩效管理,将参评院系分为常规院系和特色院系两类,两类院系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案,以便形成公平合理、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以此来促进大学与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同济大学强调用总量绩效和标准人均绩效两种指标计量绩效评价结果。其中,总量绩效反映的是大学院系的整体实力,是学院作为大学某一学科领域实力的综合体现;标准人均绩效是用总量绩效除以院系标准人数,注重院系单位人均绩效,使不同规模院系的办学质量和效益具有一定可比性。同济大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基于同济大学办学理念,参照国内外大学排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出来的,比较客观地考核评价院系发展,有效地促进了院系竞争力提升。

与院系绩效管理实践相似,国内对院系绩效关注也刚刚开始,少量研究主要集中在院系绩效评价层面,没有关注绩效管理整体,虽然在绩效指标体系设计研究中,一定程度上借鉴了企业绩效管理思想,但对绩效管理理念的理解和绩效管理工具的使用仍处在初级阶段,完整的绩效管理的理念还未真正树立起来,没有把企业绩效管理最先进的理念和工具融入到绩效管理体系设计和实践之中,绩效管理对大学功能实现和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没有得到重组发挥。

3.大学内部院系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体系构建思路

大学在战略目标实现和管控模式上与企业集团非常相似。企业集团竞争优势获取和战略目标实现的微观载体是其下属子公司,集团企业的战略目标需要分解到每一个下属子公司,子公司运营目标达成直接关系集团战略目标的实现,可以说,子公司每一个战略部署对于整个集团战略成败都至关重要,子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投入与产出能力、资源利用率是集团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决定要素。现在,企业集团绩效管理最先进的工具是由哈佛商学院罗伯特.S.卡普兰和复兴全球战略集团创始人戴维.S.诺顿提出的平衡计分卡。平衡计分卡作为战略绩效管理系统,强调因果关系的重要性和绩效指标体系对员工目标制定、行为引导和绩效提升的重要作用,它根据组织战略愿景,按照因果链条,组建各层次有机的组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个人、部门和组织之间一致的目标系统,使组织成员在评价指标的引导下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平衡计分卡以实现战略目标为核心,突出组织目标的主导地位,给出了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图,把战略目标分解为一系列可测量的指标,改变了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片面管理,克服了传统绩效评价体系的片面性和滞后性,避免过分重视某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的不足。

篇3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独立学院;学生工作

中图分类号:G811.11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中国精细化管理第一人”——汪中求,提出精细化以专业化为前提、技术化为保证、数据化为标准、信息化为手段,把服务者的焦点聚集到满足被服务者的需求上,以获得更高效率、更高效益和更强竞争力。作为一种企业文化理念被引入高校学生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具有其特定的内涵和意义。把精细化管理引入独立学院学生工作,为独立学院学生工作管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管理模式的借鉴,是破解独立学院学生工作难题的重要思路。

1独立学院学生工作精细化的必然性1.1生源特殊按照目前的招生计划,独立学院大多数在本二、本三批次招生,且以本三批次为主。学生入学的平均分数远低于校本部,大多数的学生基础较为薄弱、缺乏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进取精神。但也存在部分学生因高考发挥失常或填报志愿失误而被独立学院录取。这些学生基础较好,学习目的明确,求知欲望强,表现出很强的进取心。因此学生分化明显、目标不一,学生管理广度难以企及。由于独立学院实行的是办学成本的独立核算,学生入学后需交纳更昂贵的学费,因此一方面,他们对教育投资获取“良好收益”的期望值高,另一方面高昂的学费和独立学院社会认可度的强烈落差又加重他们的心理压力,易产生自卑情绪,这使得管理工作的深度难以把握。1.2学生工作队伍不稳定目前独立学院的辅导员大多来自高校的研究生,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必要的管理学、心理健康咨询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职业技能。同时又缺乏上岗前的培训通常是以老百姓临战上前线的感觉,高强度、超负荷的学生管理,使得辅导员疲于应付各种日常工作,业务水平较难提升。作为三本院校,注定就要求我们学生工作者就象是学生的“保姆”一样。什么事都要管、都要问。在学生工作中,需要做大事的机会非常少。多数人,多数时间下只能做一些琐碎、单调的事情。或平淡,或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这就是生活,每一个个体成为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中往往因一件小事而导致全盘否定,就会出现100-1=0的现象。加之独立学院合同管理的聘用制度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使得辅导员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造成独立学院学生工作开展缺乏有效性和连续性。

2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内涵与方法学生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是一种以精、细为代表的大学文化建设,提倡“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属性,强调以数据化、科学化的手段为基础,开展细致的工作、落实细节管理,实现学生工作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它本质上是学生工作思想的创新和发展。其内涵包括: 1)管理思维:侧重科学。当今科学发展突飞猛进、知识总量与日俱增、专业技能不断细化,学生所产生的各种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传统经验式管理的管理思维,已难以解决。故学生工作者必须摒弃经验管理的思维方式,不断更新观念和知识结构,提高思想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化程度。

2)管理理念:以教育性为核心,深入学生体现人文关怀。高校与一般企事业不同,管理的目的不是在追求物的价值,而是提升和完善人的价值,我一直认为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教育的老师,专业教师只能传授学生专业技能,就像有些国画大师讲究招收关门弟子,如何从老师那里学习到他绘画艺术的精髓光听听他讲课看看他的作品是不够的,要长期与老师生活在一起感受到他平时做人、做事的态度才能真正理解他的艺术世界,得到他的真传。所以要求辅导员下宿舍、和学生谈话是让学生熟悉你,并不是处理问题才去找学生。在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上,可以搭建了院长对话会、系主任见面会、辅导员谈心日、家长恳谈会等面对面的对话平台;创设了院长信箱、各部门咨询在线(含在校生家长咨询在线)、职业生涯规划等各类QQ群等网络沟通平台。通过课内课外互补,网上网下对接,突破日常交流的时空条件和交互者身份地位的限制,全方位为学生答疑解惑。

3)管理效能:务实、高效、创新:高校学生工作千头万绪,从入学教育到毕业手续的办理,从课堂到宿舍,从学生个体问题的解决到班团的集体建设等,工作强度大、内容庞杂,工作效果短期之内难以显现,学生工作的开展主体容易形成职业怠倦感。因此,在管理的效能上,必须强化“务实、高效、创新”的工作理念。

“务实”是学生工作精细化开展的基础,要求执行者不折不扣执行,它解决的是学生工作精细化执行主体“以什么态度”去做的问题。

篇4

论文摘 要: 本文从社会需求的职业岗位出发,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进行了研究,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走出就业瓶颈提供可参考的人才培养新思路。

一、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教育部1998年进行专业调整时,由原来的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学、科技信息、管理信息系统、林业信息管理五个专业合并而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科是由管理学基础理论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具有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的双重属性,由于数学定量方法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它又体现了应用学科的某些特征。

本专业具有综合性、边缘性和实践性三个特点,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信息管理专业典型的就业岗位

1.ERP实施顾问

ERP实施顾问是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和资源状况,分析企业建立ERP系统的可行性,科学制定ERP项目的战略目标,分析企业管理现状与所实施的ERP系统的差距,拟定企业流程重组和管理改进方案。实施顾问要求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熟悉类似Oracle、SQL Server等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2.软件开发、测试工程师

软件开发工程师主要帮助企业和组织开发管理应用软件,需具备使用一种以上的编程工具进行编程的能力;软件测试工程师简单地说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质量检测者和保障者,负责软件质量的把关工作,要求熟悉测试理论、流程,至少能熟练使用一种自动化测试工具或一种测试管理工具。

3.系统维护工程师

系统维护工程师主要从事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存储系统、系统监控平台等的规划、建设、维护与优化;负责IT应用和服务管理,如邮件系统、办公平台、桌面系统等的规划、管理和优化。

三、基于就业的核心课程教学

1.ERP课程

ERP即企业资源计划,它是一种集企业管理和信息管理技术为一体的企业信息系统,能够全面记录企业经营活动中各种业务流程操作,及时向管理层面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同时它又是一种功能非常全面的软件包解决方案,通过共享的信息和数据流整合企业流程,它试图将企业内的所有部门和功能整合在一个单一的计算机系统中,并满足各部门的特定需求。ERP系统是一个迄今为止最为复杂的信息系统,它不仅涉及管理科学,而且涉及信息技术问题,而本科培养对象知识结构具有独立性,缺乏管理实践经验,计算机的实际应用能力弱。因此,ERP的教学过程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建设等方面都表现出与传统的课程有很大的不同。在针对信息管理专业ERP课程体系中,不仅仅需要系统地介绍ERP思想和方法,了解企业运作规律和基本业务流程,更重要的是需要营造一个模拟企业ERP系统运行的环境,综合模拟企业运营实践,立足管理岗位与管理流程培训学生,让学生步入社会之前就能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决策能力,改变以前实验教学内容窄、实验教学层次低,毕业后根本无法适应社会和企业新环境要求的局面。在四年的教学过程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与技能相结合、学习与体验相结合、培养与培训相结合的全新培养模式。通过系统的ERP的教学和实验,使学生成为既懂管理又能很好地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双向发展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具体地,通过ERP教学过程,可达到如下教学效果:(1)使学生建立一种新型的、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2)让学生全面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特征及信息需求;(3)使学生了解ERP系统软件在经营决策和作业中的作用;(4)使学生掌握ERP软件的基本功能;(5)使学生掌握使用商用ERP系统软件的基本方法;(6)使学生初步掌握ERP解决方案的设计方法。  ERP沙盘模拟是ERP课程的实训项目,是对理论教学的一种有益补充。ERP沙盘模拟教学方式通过物理沙盘和电子沙盘的结合,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分别担任企业的重要职务,如CEO(总经理)、CFO(财务总监)、CIO(信息总监)、COO(运营总监)和CMO(营销总监)等。在规则允许的条件下,通过团队共同经营六年来模拟企业实际运作过程,亲身体验企业运作的完整流程,亲自掌控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理解企业各个部门的职能及相应的责、权、利,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相应的“职业感觉”。通过沙盘模拟教学,学生有了自主学习动力,因为在经营过程中犯错误是难免的,如何解决问题则是学生积极思考、谈论研究、知识学习相结合的过程。

2.管理信息系统课程

管理信息系统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该课程教学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掌握系统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的方法及系统开发过程中各阶段的任务与技术,把管理思想、理论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融合在一起,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开发应用系统的初步能力。

要求学生既要具有分析、设计信息系统的初步能力,又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并能正确分析、评价一个组织中开发和使用信息技术的管理问题,懂得人的因素、社会的因素在实现和发展管理信息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了解信息系统管理和信息系统发展趋势。

构建良好的实验教学体系是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既要遵行教学的基本原理,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主要方式如下。

(1)演示型实验:目标是让学生认识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它的组成、结构是什么样子,系统实施后效果如何等。

(2)案例型实验: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信息系统从开始状态到完成状态的整个设计过程,使学生对信息系统整个演变过程和内部结构有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使理论教学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变得具体。

(3)验证型实验: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系统初期设计目标和思路与最终系统实际效果的一种对应关系。

(4)技术型实验:目标是让学生对某些在信息系统设计过程中用到的关键技术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通过技术型实验带动学生自主地学习相关计算机应用技术。主要有:一是数据库构建,让学生学会把现实世界中的数据转化成概念模型,再把概念模型转化为数据库中的关系模型;二是Web数据库的使用,主要介绍ASP技术,让学生学会基本的网络数据技术。

(5)设计型、综合型实验(课程设计):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实际管理问题、开发信息系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参与一个完整的实际信息系统的开发全过程。在课程设计中,采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实验”教学模式,题目由教师指定,也可由学生自主选择。实验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5-6人,每个成员有明确的分工,由组内学生自己组织协调。组长由教师指定,同时肩负协调与统筹工作,每个成员既独立完成各自任务,又相互配合,出谋划策。设计中要求体现信息系统开发的所有环节,每一环节结束,教师都要进行检查,并给出修改、完善意见。设计完成后要求写出课程设计报告。最后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答辩。每个小组安排一名主要陈述人,其余成员可作补充说明,同学可任意提问。答辩组成人员由任课老师和学生行选派出来的4位同学共同担任,评分标准由教师统一制定。通过全程参与,学生既掌握了信息系统设计的方法与步骤,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培养了撰写设计报告的能力和团队精神,在按质按量完成实验任务的同时,也为将来学生的毕业设计打下了良好基础,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语

进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在课程改革中应针对该专业的特点,结合当前的就业趋势,抓住核心课程的教学,以基本理论和概念作为支撑,突出实践环节,侧重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社会需要的信息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邓晓红.基于职业能力分析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2,(6):103-105.

篇5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2011年全国已有99所左右的高校开设了这个专业,目前全国开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高校已达136所,充分说明市场需求较大。新疆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于2012年开始招生,主要学习管理学和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熟悉国内外文化产业的现状与动态,熟悉国家有关文化产业管理方针、政策与法规的知识;具有文化创意学、文化市场营销与管理、文化品牌学、策划学等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文化产品创意、策划、设计、开发与营销能力和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等;但由于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较薄弱,造成毕业生不能很好的满足企业的需求,更不能为服务企业发展起到有效的作用。《文化产业经济学》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课程教学还存在教材内容体系仍偏重理论性、教学方式相对单一、案例教学技术和手段相对落后、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等问题。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掌握并运用文化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现实文化产业结构演变、文化产业组织更替、文化产业布局等经济现象,有必要在教学上不断探索实践教学模式。而且由于是新专业,师资力量参差不齐,教学内容也各有偏重,笔者正是在此背景下立足于新疆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际,对《文化产业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改革探索。

一、文化产业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课程内容和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文化产业经济学作为新兴的应用经济学,是介于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的中观经济学,日渐成为我国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文化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为文化产业?M织、文化产业结构、文化产业发展及产业政策等,教学对象主要针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本科二年级以上学生开设。该课程因其具有较强的应用性,要求课堂教学必须立足于当前我国和新疆文化产业组织、文化产业结构、文化产业发展特点等实际情况,解决我国和新疆文化产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1.1现有教材版本偏少,虽然理论体系较为完整,但是利用现有理论解决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章节内容安排不够,与新疆当地的文化产业发展的结合度低,理论与实践衔接性不强,学生接受比较困难。案例数量有限,内容较少,一些教学案例时效性较差,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研结合不够紧密,缺乏在文化产业经济学科研团队在产业经济学领域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无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利用。教学课件制作不精细,内容不够丰富,有的仅是把教材内容简单地变成电子版课件。

1.2授课方法应用方面存在的挑战。一是案例教学应用不均衡。目前,新疆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经济学教学中缺乏实践性较强的案例,教学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多媒体教学应用不够。尤其是新疆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经济学多媒体教学还未充分地发挥出应有的功能,课件与教材内容重复度很高,信息量不足。三是没有探索模拟实验教学。与内地发达省区相比,新疆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经济学实验教学发展比较滞后,模拟实验仍然是空白。四是互动交流式教学模式空白。新疆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经济学课程没有很好的利用互联网教育形态,尤其是文化产业经济学没有利用慕课平台,不能进行互动式的在线学习。在新疆与各高校在产业经济学领域缺乏交流,资源不能实现共享。五是实习实践基地涉及领域有限。文化产业经济学实习、实践基地建 设涉及的领域不够宽泛,不能有效地通过实践教学和实践基地建设对文化产业经济学课程建设起到重要补充。

2.学生基础素质方面层次不齐

文化产业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数学、宏微观经济学、金融知识的基础之后,对文化产业内企 业之间的关系以及产业之间关系进行全方位分析和探讨的一门学科。要对整个经济运行的态势以及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方面问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为文化产业经济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新疆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在这方面安排的课程较少,学生知识涉及面窄,学生在这方面的基础知识没有掌握更谈不上连贯性系统性用理论分析研究,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较弱,导致学生接受文化产业经济学课程内容存在一定困难。

3.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

(1)文化产业经济学课程开设36学时,其中课程的实践环节流于形式,管理不规范,资料保存不完整,未达到应有的效果。对实践教学缺乏完善的教学监督管理,无法起到实质性的作用。(2)校外实践环节管理不规范。校外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以达到实践教学的最佳效果。新疆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没有建立用于学生的调研实习固定的实践基地,现实情况是老师分配小组自行联系公司企业去实习调查实践,调查内容在各个单位差异较大,没有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监督。(3)师资力量在实践方面较薄弱。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但要求任课教师具备深厚的产业经济学理论知识时还要求教师本身也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当前新疆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师资虽为高校硕士博士毕业,但均为“出校门、进校门”的形式,虽然能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但没有从事过文化传媒类企业的运营管理工作,存在严重的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在教学中偏重理论讲解,进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1]。同时,没有将具有文化企业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引进校园,新疆艺术学院也很少将教师送到企业进行挂职工作,导致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较薄弱。

二、文化产业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问题的相应解决对策

1.健全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整合实践教学方法。文化产业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包括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分析,用经济学的理论对对文化市场、文化商品、文化商品价格、文化资源、文化投资、文化发展战略和文化经济管理主要范畴进行具体分析,理论应用能力和理论分析两部分,能够有利于学生对文化产业领域经济关系分析和解决文化产业发展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文化产业经济学课程》开设的学期中,将文化经济学课程教学分为三个阶段:课程实验阶段,校内的课程实践阶段和校外的课程实验阶段。具体课时数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分配。课程实验仍然是采用的基本实践教学方式,将课程进行模块化教学,根据每模块的内容配备与时俱进的新颖案例,通过完整的案例能够使学生掌握文化产业运动的特殊规律。校内的课程实践阶段。校内的课程实践阶段要求综合运用文化产业经济学的知识解决我国或新疆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问题,是对课程实验的进一步和深化。引进目前经济类课程实训的沙盘模拟实训。将每个模块的课程知识进行文化产业经济学的模拟实训,提高学生整体运用课程知识的能力。

校外实践阶段。校外实践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有利于学生将课程知识落到实处,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专业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推进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验室软件和硬件建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大部分课程的实践教学需要在校内完成,例如文化产业财务管理,文化产业投资学等课程。建设ERP企业沙盘模拟实验室,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经营、决策和博弈等方式处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问题。同时加强实验室硬件设备电脑、投影仪等的更新换代,实验室的硬件条件为教学软件运行提供保障,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积极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自新疆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创办以来,每年均有大四学生去专业领域的相关企事业单位实习,其中在新疆比较有影响力的单位有:年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乌鲁木齐文化传媒投资有限公司、世纪中天文化传播公司、新疆丝绸之路印象城营销管理有限公司、乌市红光山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新疆顶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20多家公司,同时每年4月系部组织专场招聘会时,以上公司纷纷来校招聘。每年循环往复,但没有与企业建立固定的联系模。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校外实践时又让学生小组自行去联系,没有将以往的企业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削弱了学生的实践效率。校外??践教学基地必须由系部出面,与各类文化传媒企业、报社、银行等单位联系,签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基地协议,保证实习实践的时间和具体内容,这样才能避免学生实践的形式化。

篇6

“破窗理论”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最早提出,后来,在此实验基础上,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了有名的“破窗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未得到及时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便给人造成一种无序无规则的感觉。在血液管理中也要谨防“破窗”现象的发生。世界卫生组织已将血液安全列为全球卫生工作重点之一,并将临床合理用血列为血液安全全球战略的重要内容。血液的可得性和安全性一直是世界范围内采供血服务和临床输血领域备受关注的重要问题。为进一步宣传普及科学、安全、合理的临床用血观念,积极倡导自身输血的科学理念和营造互助献血的良好氛围,降低异体输血风险,同时促进血液供需平衡,奉化市中医院就用血管理――“质量是血液管理的核心和生命”召开了临床用血工作会议并进行多次讨论,现报道如下。

1 防止质量体系的“破窗”现象

目前,各地血站均按“一法两规”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大部分血站通过了ISO9000认证,有的甚至通过了实验室认证,可谓制度健全,体系完整。但是,在工作实践中总会有部分人去破坏制度,就像无论法律体系如何健全,总会有人去钻法律空子一样。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在细节上不注意,可能会给血站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质量管理,不仅要建立按“一法两规”的要求,实施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监控的质量体系,更要注重制度的建立与持续改进,还要注意提高员工的执行力。“破窗理论”提示不仅要预防“破窗”,还要注意“修窗”。当体系文件不适应工作需要,或者出现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现象时,应及时修订体系文件。当发现员工执行力不强时,及时予以纠正,才能防止质量体系中的“破窗”现象。

2 重视人才队伍的培养

人是第一要素,只有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采供血队伍,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临床血液的安全。因此,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员工业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确保员工的知识能够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使员工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和各项操作技能。同时,让合适的人才到适合的岗位上。优化专业技术队伍,实现个人得到发展、特长得到发挥、利益得到保障、关系融洽和睦的员工满意目标。

3 要采取合理的考评机制,谨防质量管理的“破窗”

血液质量管理应当采用合理的质量评价机制,将质量体系的内审与质量考核考评融为一体,月度质量考评与平时质量抽查相结合。定期召开专项质量会议,及时总结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将所有不合格,全部列入督查,限期整改。要注意检查考核的目的是发现不合格,消除不合格和产生不合格的原因。因此,查出问题不能以处罚为目的。注重处罚的后果只能使考核的效果越来越差,被考者不愿配合,考核者责任感会逐渐淡化,最终敷衍了事,考评也就流于形式。奉化市中医院质量考核中实行“三不”政策,即不奖罚,不批评,不公开通报,考核结果只作为持续改进的依据。使得员工与管理者、考评人员对质量管理的目标、利益、方向一致,达到人人参与质量管理,逐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共同改进不足。员工能够自觉预防窗破、发现破窗、及时修窗。

4 采取的科学内部运行机制

科室之间接口,是质量体系运行的关键,如处理不好接口问题,责任不清,工作推诿,难以保证工作有序运行。奉化市中医院开展了院内服务“四转”活动值得借鉴。即采血者围着献血者转;职能科室围着业务科室转;所有科室围着血液供应转;医院围着血液质量转。通过“四转”使内部运行机制良性运转。实现血液质量零投诉,献血者和用血者满意率均达100%,保证了临床用血安全,达到献血者、用血者和员工满意的目标。

5 拓宽监督机制

加强与用血科室的沟通与协调,充分利用召开临床输血座谈会的机会,及时解决医院用血中遇到的问题,对血液质量、供血服务进行监督,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确保血液质量。让献血者提出建议和意见,改善采血服务和采血质量。拓宽监督机制,让服务对象及时提醒窗已破或将破,防患于未然。

6 改善环境,夯实基础

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是确保血液质量和临床输血安全的基础。“破窗”现象就是因为局部环境出现问题,导致全局皆输的后果。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要按“一法两规”要求逐步改善工作环境,规范工作流程,及时引进必需的仪器设备,使之满足采供血工作需要。同时,注意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以杜绝“破窗”现象的发生。

7 强化服务,规范员工质量意识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逐步提高,对人性化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保障血液质量,确保临床输血安全离不开良好的服务。提升服务质量,是血液质量得到有效控制的重要手段。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不端正、责任心不强、缺乏敬业精神等,必将影响采供血机构的社会形象。一是规范献血服务,让献血者满意。采血者要履行告知义务,不仅要发放必要的宣传资料,还应对每位献血者告知与献血有关的法律法规、血液生理常识、献血后注意事项、献血后享有的权利及免费用血的有关手续等。规范现场护理,让献血者充分感受到参加无偿献血不仅是一次爱心的奉献,也是一次愉悦的过程享受。献血后要及时告知献血者检验结果,同时要尽量做好免费用血还款手续。要开通服务电话和监督电话。建立电话随访制度,随机对献血者进行电话随访,征求献血者的意见和建议。遇到投诉,要积极应对,主动沟通协调,全方位为献血者服务。二要改善供血服务,应对职工进行职业责任、道德及纪律培训,增强其服务意识,规范其服务行为。

篇7

关键词:新时期 提升 班主任 管理档次 对策

新时期,班主任要能用自己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高尚思想品德熏陶感染学生的思想品德,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意志调节学生的意志,用自己的个性影响学生的个性,用自己的心灵呼应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灵魂塑造学生的灵魂,用自己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真的要想做到这些,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就需要班主任要具有足够的人格魅力。新形势下,需要不断更新工作思路,提升管理的档次。

一、发挥主题班会的教育作用,继续抓好养成教育

现在中职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班级即是学生的一个大家庭。大家庭成员的德育素质如何,对于大家庭的建设至关重要。中职学生处于心理和生理的转轨时期,学生在这一时期变化很大。 如果这一时期,班主任不能很好把握学生的思想,将不利于以后的班级管理。而主题班会是班级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主题班会来澄清是非、提高认识、开展教育,对良好班风的形成,及至学生的健康成长,都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班级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主题班会的教育作用,继续抓学生的养成教育。除了完成德育处规定的主题班会外,还根据学生每个阶段的实际状况,在班级里开展“珍惜时间”、“我的理想”、“竞争与合作“良好习惯的养成”等主题班会活动,及时澄清学生的错误思想和认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从而形成了良好的、积极向上的班风、学风,学生的思想也比较健康、正气。

二、培养优秀的学生干部,做老师的得力小助手

班级管理纷繁复杂,如果班主任事事亲躬,不但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同时也养成了学生的依赖性。一旦班主任靠不上,学生就会失去自觉性,班里就会乱了套。班主任要采取措施,使用民主推荐与自荐相结合,选出几个责任心强、办事公正、品学兼优、有较强组织能力和活动能力的学生,然后把班里的卫生、纪律、两操、文艺、宣传和自行车管理等工作放手大胆交给他们,让学生来管理学生。定期召开班干部会,不断指导他们的工作方法,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同时,我还把一些应急事件的处理故意交给班干部,如考场安排、各种费用的收缴等。

三、充分发挥合作学习小组作用,完善竞争机制

没有竞争,集体便没有活力,个人便没有危机感,更没有创造的火花闪耀。依据学生的学习及各方面的情况,选出小组长,小组长再挑选各层次学生,自愿组成合作小组。设置小组名称、小组口号、小组标志(组徽)、小组目标、成员介绍等,张贴在墙。建立健全各种制度,不断完善小组的管理与评价。如作业检查制度、发言加分制度、纪律的奖惩制度、参加学校各项活动加分制度。以小组为单位的,实行小组捆绑评价积分制。每天一小结,每周一排序,每月一评比,评比结果贴墙予以公示。这样小组成员一荣俱荣,扣分都扣,让个人的活动影响到小组的集体利益。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了个人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团结任课教师,形成教育合力

班主任是本班教师集体的核心,对有关班级的一切工作都必须负起主要责任。只有充分调动班级所有任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班主任工作才能全面完成。作为班主任,对学生所学的各门功课都给予足够的重视,及时向任课教师了解学生的情况,采取相应对策,帮助任课教师解决问题。我始终认为,作为班主任,应抓好班级的班风、学风,抓好班级的纪律,给任课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使任课教师轻松、愉悦、高效完成课堂教学。一直以来,我也是这样做的。我班学生的整体状况很好,得到各任课老师的称赞。公开课、示范课等,老师们也首选我们班。

五、热爱学生,做学生的坚强后盾

如果说对于新生的班级管理,严格的成分占得比例大,那高年级的班级管理,则更多的是对学生的爱。也就是在学生各方面养成好习惯的基础上,更侧重于以爱为主的人文管理。不但关心学生的学习,还关心学生的思想、生活。通过建立心理交流本,与学生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进而让学生喜欢我、信任我。有的学生与家长有了矛盾,也会告诉我,求助我;有的家长与孩子之间发生不愉快,也会打电话找我解决(教育叙事记录过)。作为班主任,就要做学生的“主心骨”,做学生坚强的后盾。

六、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做好学生的工作

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单靠班主任显然是不够的,而要先靠各种力量的齐抓共管。通过班主任的工作,把学校、社会、家庭组合成一个整体,形成教育的合力,达到互相促进的目的。我经常主动和家长进行电话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在孩子的教育上达成共识。

总之,教育也是一门艺术,心灵的耕耘,必须讲究教育有艺术。在实践工作中,我感受最深的便是马卡连珂的一句名言:“严格的要求是最大的尊重”。的确,只有既严格要求学生,又给予他们最大的尊重,才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好。可以说,班主任工作是千头万绪,要想带好一个班级确实值得我们去研究,去多想想方法。

篇8

关键词 脑出血 高血压 冠心病

2008年7月~2009年6月收治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7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7月~2009年6月收治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7例,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脑出血诊断标准参照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1]。57例均为初次脑出血患者,24小时内入院,入院后均行头部CT或MRI证实为脑出血。其中男38例,女19例;年龄41~80岁,平均57.8岁;冠心病史8~29年,平均15.4年。

方法:所有患者均卧床休息,密切监测血压、呼吸、心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调节血压,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保护脑细胞,改善心肌供血,营养支持,预防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对症治疗,配合精心的神经内科护理。

结 果

治疗后30例痊愈出院,22例生活基本自理出院,2例呈植物生存状态,2例因脑疝死亡,自动出院1例,平均住院时间25天。并发症情况:肺部感染1例,泌尿系感染3例,心律失常2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

护理体会

一般护理: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发病24~48小时内避免搬动患者[2]。头部抬高,头部放置冰袋以减少出血,保护脑细胞。及时清除气管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昏迷的患者留置鼻饲,留置导尿。昏迷躁动者应加以固定防止坠床。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脉搏、意识等生命体征。每2小时定时翻身协助患者变换,按摩受压部位,定时更换床单,注意清洁,预防褥疮。翻身时动作要轻柔,避免过度用力。保持大便的通畅,便秘者应多食富含纤维素多的食物,顺时针按摩腹部,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必要时应用开塞露。

饮食护理: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饮食方式,保证患者能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热量。病情危重者,发病48小时内禁食,静脉补液,无心衰者每天2000~2500ml,心衰患者应严格限制入量。无吞咽障碍者宜给予低盐低脂清淡饮食,定时,定量,多餐少食。吞咽困难者,应以半流质饮食为主,进食、进水应缓慢,防止呛咳,严重吞咽困难的患者给予留置鼻饲。鼻饲饮食应为清淡、低盐、低脂,富含纤维素的流质饮食,注入食物前预先加热,少量多餐,每次注入量≤200ml,注食后应注入少量的温开水,保持管道通畅[3]。

预防感染:注意病房通风,及时更换床单,严格无菌操作。①加强口腔护理:对神清的患者早晚用漱口水漱口。对昏迷的患者采用双氧水、生理盐水清洁口腔,防止口腔溃疡;②预防肺部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对神志清楚的患者可采用药物及协助拍背的方式促进排痰。昏迷患者口腔内分泌物痰液不能自行咳出,需将患者仰头偏向一侧,协助拍背或吸痰,吸痰时动作要轻柔,防止损伤气道黏膜;③预防泌尿系感染:昏迷患者常会大小便失禁,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插拔导尿管时动作熟练,手法轻柔,以免损伤尿道。注意观察尿液色、质、量,并用生理盐水膀胱冲洗,1~2次/日,及时更换引流导管或尿袋,1次/日。保持尿道口、会阴干燥、清洁,会阴擦洗2次/日;④皮肤护理:脑出血患者活动受限,长时间卧床者,应给予气垫床,定时给予变换,按摩受压迫部位皮肤,手法应轻柔。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防止压疮发生。

预防上消化道出血:嘱患者进食清淡、软质的食物,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进食温食。轻型患者要早进食,避免长时间空腹[4]。对有泛酸、呃逆的患者应及时对症治疗。昏迷患者应早鼻饲,插胃管时动作应轻柔,防止损伤胃、食管,早期的饮食可以流质为主,待患者适应后可逐渐过渡到普通流质饮食或普食。密切观察胃液、呕吐物是否有咖啡样的呕吐物及柏油样便,监测电解质水平,预防低钾血症。必要可时遵医嘱给予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药物。

预防脑疝: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血压一般比平时高[5],必须严密观察血压变化,30分钟复测血压,如果患者出现剧烈头痛、呕吐、视水肿、血压急剧升高、脉搏减慢、呼吸不规则、一侧瞳孔散大、意识障碍加重则考虑脑疝的可能性,应立即通知医师,并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协助医生诊疗。

预防心肌缺血: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发病24~48小时内避免搬动患者。嘱患者进食清淡、软质的的食物,少食多餐。给予吸氧,夜间睡眠时感到胸闷憋气采用高枕卧位。保持大便的通畅。

心理护理:脑出血患者常易引起紧张、焦虑的情绪,不利于患者的康复。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脑出血知识的讲解,使患者对脑出血的诊疗有初步的了解,使患者正确的看待疾病,对患者的疑问进行耐心正确的解答,协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更好地配合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 陈娟带,李瑶宣,张彩虹.高血压性脑出血30天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J].中国内科医学,2010,5(3):330-332.

2 符秀梅,黄志萍,王慧.老年脑出血102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35):8755-8756.

3 王艳丽,李福凤,等.出血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7):183-184.

篇9

1.1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高校扩招政策的影响,高校在校学生承受着竞争日益加剧、人数不断增多、社会环境日益复杂等多方面压力,这无疑给大学生带来了无形的心理负担肖这些心理压力不能有效释放时便会引发各种心理问题一项以全国1.26万名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20.23%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存在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约为3%.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和疾病主要有自卑心理、嫉妒心理、空虚心理、挫折心理、性心理问题、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等.团青春期心理学之父—美国心理学家斯坦利?霍尔认为庸年期是人“心理上的断乳期”.是人生中一个不安定的过渡段.是一个“狂风暴雨”的阶段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因各种心理问题而引起的自杀、凶杀等案件时有发生并呈现增多的趋势.典型的案例有2004年的马加爵事件以及发生不久的复旦投毒事件等等.

1.2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因心理问题导致的悲剧无疑让人扼腕叹息,那么心理问题的产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1.2.1学习的压力.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独生子女的日益增多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也越来越高,由此导致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并没有随着高考的结束而迅速减小.大学校园中也充斥着学科考试、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以及各类资格考试等等.面对着就业形势的严峻和父母的期望,大学生们只能继续承受着学习的压力.

1.2.2人际关系问颗.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等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关系.大学是学生走向社会的一个过渡期是个“小社会”六际关系也较之于小学、中学变得相对复杂.如何和老师相处、如何和共处一室的室友或同学相处、如何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和社会人士进行很好的相处都是大学生们要独立面对的问题.在处理这些复杂的关系时她们可能会遇到前所未有的问题加果处理不当都会对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1.2.3依赖感的缺失.在中学阶段学生多数离家较近父母成为他们依赖的对象,即使是住校生也能从老师那里获得依赖感和安全感加之多数在本地区就读中学相似的文化背景、口音、生活习惯和熟悉的环境也给学生带来精神慰籍.一旦进入大学后庄活和学习的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新的大学集体成员来自于五湖四海语言也多种多样,生活和学习习惯也各自有异,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度也较之于中学阶段相对减少,失落感的产生和依赖感的缺失在没有正确引导的情况下非常容易导致心理发生畸变.团

1.2.4情感问题.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们感情较为敏感、易冲动池对异性充满好奇,当他们在感情问题上出现挫折或者矛盾的时候,有些学生不能适当的疏解内心的失落和愤恨,长此以往便内心郁结产生心理问题甚至做出冲动的举动.

1..25家庭原因.很多实例证明很有具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背后都有一个不完美的家庭或是单亲家庭、或是离异家庭、或是父母不和等等家庭的不圆满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对孩子的成长以及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即使是已经成年的大学生也需要家庭的温暖,而不圆满的家庭给予不了正常家庭能够给予孩子的更多关爱和精神支持,与孩子沟通也相对较少,种种的原因使得孩子的内心世界变得不再那么美好、甚至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2心理安全教育与高校基层学生管理的融合

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导致的悲剧是所有人都不愿意接受的无论是对家庭、学校甚至是社会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深刻影响.随着独生子女的比例逐渐上升这种悲剧的发生对自己的家人、朋友和同学无疑是一种致命的打击和伤害.而如何阻止或是预防这些悲剧的不再发生成为社会、高校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随着这一问题的提出洛个高校也已经逐渐开始行动:

2.1心理安全教育现状

2.1.1心理安全教育效果不明显.随着近几年大学生恶性事件的增加,高校逐渐意识到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池有部分高校开设了安全教育课程而心理安全教育便是其中一部分.然而高校安全教育过程却存在落于形式化的现象裸堂上的教育主要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不能深入到实际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学生将安全教育与其他课程同等对待从为通过课程考试就算是结束了这使得教育效果不能够深入人心,学生也很少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现实的生活当中,当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还是选择自我逃避,不能勇敢的面对现实而向身边的老师、同学寻求帮助.

2.1.2心理安全教育设施不够完备.在师资队伍上面大部分高校安全教育课程是由某一职能部门或者辅导员来担任的这一人群很少是科班出身池没有受过专业化的培训,这无疑会对心理安全教育工作的效果产生影响;心理安全教育多停留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而理论知识只是对现实教育具有指导意义,在实践过程中则需要相关的仪器或设施来完成心理测试等工作,而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引用这些工具作为教学用品.

2.1.3心理安全教育的方式较为单一当前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主要是以课堂教育、展板宣传等方式进行形式较为单一,内容不够丰富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浓厚兴趣.自从高校开始意识到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安全教育也逐渐进入课堂;高校内学生社团也经常采用展板宣传的方式进行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但是仅仅靠这些方式不足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大多数学生也没有真正意识到将此种宣传的真正意义所在,即使有学生有心理问题也难以通过这种方式予以解决这将导致教育效果不明显形式大多大于实质.

2.1.4心理安全教育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当前高校安全教育的教育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段有形成系统化、整体化的教育机制理论教学结束后并没有通过有效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检验分析,只是教学而没有成果检验这使得课程设置成为一种虚构.

2.1.5心理安全咨询工作开展效果不佳.即使大部分高校已经开设了心理安全咨询中心,然而真正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很少主动去进行心理咨询,学生们的心理安全教育意识还不够到位面对问题时还是选择自我承受这使得心理安全咨询中心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对于问题的解决更是望尘莫及.

2.2心理安全教育与高校基层学生管理的融合

鉴于当前高校心理安全教育存在的一些不足,将心理安全教育融合在高校基层学生管理中成为一种必要的并且将会是更有效的方法而且很多高校正是在这样做.

2.2.1高校基层学生管理者与学生接触时间多、距离感小.高校基层学生管理者主要是指辅导员,离开了父母的大学生们突然失去了依赖感,这使得他们不得不迅速找到感情的寄托而除了同学之外辅导员与学生的接触比其他教育工作者更多一些.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越多就越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走进学生的心里使得学生减小戒备心理、放下心理负担更容易坦诚相待、敞开心扉.当学生发生心理问题时他更愿意跟有亲和力的辅导员诉说这也便于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或者通过劝诫学生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等方式来解决心理问题.

2.2.2高校基层学生管理者对学生情况的了解更详尽.毫无疑问的一点是,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我们对问题了解的程度大大地影响着我们的解决速度,因为这使得我们对问题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高校辅导员不仅是大学生学习上的良师更是生活上的益友措助于他们工作的方便性他们可以通过寝室走访、班长汇报等多种方式了解到每个学生更多更详细的信息.对于学生心理上的变化他们能更快掌握情况,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他们甚至可以通过这详尽的了解迅速找到问题的出发点和切入点而这些恰恰都方便于他们对学生进行心理安全教育.

2.2.3基层学生管理者有更多的工作经验,对于心理教育能起到有效的作用.经验总结法是教育管理历史上最早使用的方法.因为人类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早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教育经验总结为基础的不管中外都是如此.在教育管理工作迅猛发展的今天经验总结法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在克服了自身许多缺陷或局限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已经成为教育管理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它的作用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基层学生管理者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会遇到形形的问题,这使得他们从中积累了更多的管理经验.而很多心理问题是具有相似性的对待相似的问题我们常常可以通过利用经验来更快捷、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2.2.4基层学生管理者可以通过开班会、谈心等多种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安全教育,这使得对这个敏感话题的提出没有那么突兀和尖锐,让学生意识到心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的同时不会让他们感觉这种教育是遥不可及的、不关乎于自己的问题.谈心等这种带有关心色彩的方式可以去除课堂教育、展板宣传等方式的生硬感和距离感她们也可以参用开展文化活动形式来促进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更多的欢乐和交流对于平时内向、自卑、自闭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缓解心理压力的利器.

篇10

关键词 民族中学 心理韧性 主观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心理韧性是指个体在面对丧失、困难或者逆境时的一种有效应对和适应,当生活变化对人们造成威胁时, 来自个人、家庭、社会三方面的保护性因素之间会相互作用而组成动力系统, 共同抵抗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自己的生活质量带有主观性的总体评估,它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成分: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的体验和消极情感的缺乏。李义安在《高中生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的研究中得出高中生的理韧性和主观幸福感呈非常显著正相关,由于民族中学的学生一方面接受着不同于一般学校的具有民族特色文化的教育,另一方面因为中学生大多是生理和心理发展处于最不稳定最富变化的阶段,是成长的关键时期,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本文引入民族中学学生心理韧性和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旨在通过这样的一个研究去了解民族中学学生心理韧性和主观幸福感的水平,分析民族中学学生心理韧性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因素,为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者等如何为民族中学的学生摆脱心理困扰提供更好的帮助,从而不断改善和提高民族中学学生的生活质量,增强他们的主观幸福感体验。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的对象

研究的被试是从广西都安瑶族中学的高一高二年级中随机抽取出的各六个班级,总共450人,其中男生158(43.5%)人,女生205(56.5%)人;壮族273(75.2%)人,瑶族75(20.7%)人,汉族10(2.8%)人,其他民族5(1.2%)人。

1.2研究的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是胡月琴、甘怡群编制的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参见附录)和张兴贵的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有27道题目,分为五个维度: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人际协助。采用五点计分的方式,有12道题目是用反向计分的方式。计算出各维度总分的题目均分后,得分越高,说明被试的心理韧性越好;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包括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以及消极情感三个维度,采用的是七点计分的方式,有5道题目是采用反向计分的方式,每一个维度的分数越高,说明满意度越高,或者正性情感或负性情感体验越强。量表均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指标。

2研究过程

从广西都安瑶族中学中的高一、高二年级中分别随机抽取出三个班级,测试前使用统一的指导语,解释测试的目的和答题的要求,测试时间在20到30分钟之间,做完之后当场回收。发放量表总数为450份,实际回收为425份,删除漏答和未答的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为363份,有效回收率为81%。在进行剔除和删选之后将数据录入SPSS18.0,利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具体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描述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以及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3研究结果

3.1民族中学学生心理韧性各维度的总体情况

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心理韧性的目标专注、家庭支持、人际协助和情绪控制的均分都处于3.00~3.99之间,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而积极认知的均分则处于4.00~4.99之间,属于较高的水平,心理韧性的平均得分为3.5016,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而在主观幸福感上,消极情感的均分为2.6374,可以说民族中学学生的消极情感总体比较少;积极情感的均分为3.6561,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生活满意度的均分为4.5146,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主观幸福感的均分为(4.1191 + 0.48456),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

3.2民族中学学生心理韧性和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通过表1我们可以发现,积极情感与目标专注,情绪控制,人际协助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消极情感与目标专注,家庭支持,情绪控制,人际协助存在非常显著的负相关,生活满意度与目标专注,积极认知,家庭支持,情绪控制,人际协助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心理韧性及其各维度与主观幸福感及其各维度均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意味着心理韧性越强的学生主观幸福感也越强。

3.3民族中学学生心理韧性和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线性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考察民族中学学生心理韧性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心理韧性为自变量,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表2心理韧性和主观幸福感的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民族中学学生的心理韧性和主观幸福感存在非常显著的线性关系。

3.4民族中学学生心理韧性的性别差异情况分

通过对民族中学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心理韧性各维度及心理韧性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男生除了在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这两个维度比女生平均分低之外,其他三个维度(目标专注、积极认知和情绪控制)和心理韧性的平均分均比女生高。在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两个维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目标专注、人际协助、情绪控制三个方面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分别呈现出了男高女低、男少女多、男强女弱的现象,男生的心理韧性均分高于女生的心理韧性均分。而不同性别的民族中学学生在心理韧性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3.5民族中学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性别差异情况分析

通过对民族中学不同性别的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及主观幸福感三个维度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男生的消极情感均分比女生少,但积极情感、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的均分比女生高,但差距并不大。不同性别的民族中学的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主观幸福感各个维度上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4分析讨论

4.1民族中学学生心理韧性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讨论

主观幸福感与心理韧性五个维度均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而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的积极情感、生活满意度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与消极情感这一个维度存在非常显著的负相关。这一点与国内外一些研究者对另一些群体的研究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另外,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回归分析得出,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心理韧性对主观幸福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这一个结果与李义安所做的《高中生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因此,在民族中学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韧性的培养。

4.2民族中学学生心理韧性和主观幸福感的一般情况讨论

本研究表明,民族中学(以广西都安瑶中为例)学生的心理韧性的均值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据统计,本研究中的被试有89.3%的学生都是属于农村长大的孩子,多数靠山而居,他们自小生活环境比较艰苦,经济条件相对比较落后,在生活中各方面身心得到了比较多的锻炼,所以心理韧性的得分呈现出了中等偏上的水平。

在对心理韧性的性别差异进行分析时发现,女生的家庭支持维度和人际协助均分高于男生,并且人际协助这一个维度在不同性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女生的人际协助分数高于男生,这一结论支持了Malecki、Xin Z Q等人的观点,也与李义安对《高中生进行的心理韧性和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结果相一致。传统的观念普遍认为,女生相对男生是比较弱的,所以更需要别人的帮助,而外界也更愿意向女生提供帮助。另外,男生的目标专注维度、情感控制维度与女生的目标专注维度、情感控制维度存在显著差异且高于女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男生在家庭中未来的角色经常都是处在顶梁柱的位置,也就是说他们未来需要肩负的责任和承受的压力往往比女生多很多,所以他们会更加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在平时的生活中宠辱不惊。所以在民族中学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注意不同性别的学生的差异,根据不同性别的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进行区别教育。

研究发现民族中学的学生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在本研究中,男生的主观幸福感均分高于女生的主观幸福感,但并没有发现不同性别的民族中学学生之间的主观幸福感以及主观幸福感各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一直以来,研究者们对于性别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一直没有一致的看法,不管是在中学生人群中还是在大学生被试中都还存在着分歧,不一而论,这一点不排除是由于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上的差异所导致的。

5研究结论

第一,民族中学学生的心理韧性、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心理韧性以及其分维度和主观幸福以及其分维度上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心理韧性对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预测作用。

第二,不同性别的民族中学学生的心理韧性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具体维度上,目标专注、人际协助和情绪控制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不存在显著差异。而不同性别的学生在主观幸福感及其各维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参考文献

[1] 李义安,张金秀.高中生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1(7).

[2] 蒋玉涵,李义安.高中生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1).

[3] 孙丽婷.傣族初中生心理复原力与主观幸福感分析[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

[4] 赵燕.国内幸福感研究20年发展与展望[J].广西社会科学,2012(3).

[5] 江瑞辰.藏族中学生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的关系[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1).

[6] ,刘爱书.初中生生活事件、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12).

[7] 王燕.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关系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6).

[8] 尹华站,苏琴,黄希庭.国内十年主观幸福感研究的内容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9] 李志,谢朝晖.国内主观幸福感研究文献述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10] 赵科,杨丽宏,孙丽婷.景颇族、汉族初中生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比较[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2(1).

[11] 杨欣,张文.心理韧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J].教育科学研究,2010(8).

[12] 李义安,娄文婧.某中等职业技校学生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