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建造工程项目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25 18:16: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精益建造工程项目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 精益建造理论概述
精益建造是将精益思想与建造融合,把生产转换理论,生产流程理论与生产价值理论融会贯通到建筑生产活动中,一改以往单一的以WBS分解以后的作业单位为管理中心的任务管理思想,加强各单项工作之间流程管理以及减少价值传递中价值损失的价值管理,以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精益建造作为一种全新的建造体系,具有拉动式前进,准时化交付,团队工作,并行工程,全面质量管理,全生命周期控制特点,能使得利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并且最大程度满足顾客的需求。
2 精益建造体系下的安全管理
精益建造由于其独特的特点,对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2,1精益建造要求准时交付,推崇价值管理。准时化就是要求每道工序都需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完成,不得延误,例如材料要按时进场,工程款要按时支付,每一个工序都要按时完工等。这对安全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按时就是要严格的按照施工计划准时交付,而价值管理更不允许出现安全事故。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势必会影响进程,耽误时间,致使不能准时交付,也必然会导致价值的损失。
2,2精益建造的核心是以顾客需求为价值导向,采用拉动式的建筑方法,以减少浪费。这就要求我们不能脱离顾客要求去单独设计施工,试想为了追求安全,在一个普通建筑上用上最好的材料,其实也是一种浪费。所以这也是精益建造对安全管理提出来的新要求。
2,3精益建造要求团队工作法,这会引发新的安全问题,由于目前我国实行的是招投标制度,遵循的是合理的最低价中标原则。团队之间的协调需要时间磨合,团队间的安全文化共识需要时间来培养,这与招投标带来的“短期合作”相抵触,所以更容易产生安全问题。
2,4精益建造对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进行控制,并且运用一种动态的控制。由于建造的唯一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是建筑安全问题不能及时被预测的重要原因,这就要求安全管理不能一成不变,也必须采用动态的富有弹性的模式去进行安全管理,可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采取补救措施。
2,5精益建造提倡拉动式的施工方法,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浪费,同样安全问题也可以由后一道工序的执行者像前一个工序者提出,要求他们提供一个安全的工作界面。本文认为这是精益法则在安全管理上的一个创新点,是任务管理结合流程管理在安全方面的应用。
3 精益理念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精益建造体系对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需要更改以往的管理理念以适应这种新的建造体系。以工程进展的不同阶段,对精益建造体系下的安全管理进行分析。
3,1工程准备时期
与传统建造体系不一样的是,精益建造体系下的安全管理重心由原来的施工阶段转向了工程准备阶段,更强调预防为主的思想。另外,我们在进行安全问题分析的时候,必须以顾客需求为价值导向,否则可能出现考虑过细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等等。工程准备阶段我们需要做的事坚持以顾客需求为导向,根据事故致因理论,进行安全源的识别。这包括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如领导层的错误价值意识,执行层的信息传递失误,操作人员的工作失误等)、机器的不安全状态(如机器年久失修可能造成的安全隐患,机器操作过程中本来就存在安全隐患等方面)、材料的不安全因素(如材料的堆放引起可能会引起的安全问题,材料质量的安全问题等),环境因素(如突发的天灾可能导致的安全问题,现场工作环境给工人造成的情绪上的不稳定等)。根据精益建造需要,对安全源进行全面分析以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制定合适的、富有弹性的安全规程。
3,2工程施工过程
3,2,1安全状态的识别
由于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及时被预测,所以我们需要在施工工程中进行安全状态的识别,以前已经有学者在这方面进行过研究,利用集值统计和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用建模的方式对建筑活动的安全状态进行识别。其基本思想是对已有的典型工程进行专家评分而计算出每个项目的群体评分值,在利用神经网络图得到目标工程处于何种安全状态。这种方法在安全管理中是很适用的,我们可以借以采用来判断我们所作的安全工作是否到位,是否需要进一步增加安全防范,既能避免了疏忽大意而产生的安全问题,又能避免追求安全而过度投资,以至于成本增加。是安全问题处于一个可控制的状态,符合精益建造追求任务管理,流程管理,价值管理相结合的理念。
3,2,2安全措施的采用
根据工程准备阶段所进行的安全源的分析,我们在施工过程中要分门别类的罗列出详细的安全工作条例。在人的安全问题方面可以制定全企业安全等级制度,人人参与人人负责制,现场组建安全负责小组等。机器安全问题方面可以在机器显眼的位置贴出操作规范,设备警示等;另外还需要对设备进行定时检测维修,以确保机器安全;交接班时要填好交接材料,以给别人提供良好的参考资料。材料方面要注意堆放位置要严格按照规划图所标示的,并做好现场的防火,放盗工作;另外新材料工艺的引用即可加快进度,但是又可能引起新安全问题,因此要注意新材料的性能进行验定。环境方面要注意应用5S理论即整理、整顿、清洁、清扫、态度。理论研究表明整理、整顿直接与创造安全的作业现场相关联,因此我们可以采用5S理论进行工作环境的改善。另外,对于关键环节关键部位的施工流程,有条件的企业应该采用摄像头监视的方法,不仅可以使得安全问题时刻处于监控状态,还为以后更改安全方案提供材料。
精益建造理念的核心是顾客价值,在施工过程中,我们需要顾客观念的转变,我们需要把下一道工序的操作人员作为自己的顾客,这就需要注意给下一个工作小组提供一个安全的工作面。这个思想同样体现在并行工程中,由于并行工作必然会使得工作面比较紧张,在施工过程中同样要求我们把彼此作为顾客,尽量给别人带去方便,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工作方便,而霸占工作面,否则不仅会引起团队之间的不和,还有可能引发安全问题,如工业厂房的屋顶桁架结构的安装工作,地面组装工作与吊装工作如果并行施工,将能大大提高施工速度,但是容易造成安全事故,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团队之间的合作互助以增加安全性。
篇2
关键词:精益建造 ;项目管理 ;工程管理
当前, 我国经济建设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随着国家经济政策和投资结构的调整, 建筑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统计资料显示, 2001~2005 年, 我国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 21.3% , 占 GDP 的 7% 左右, 建筑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从业总数的 5.2% 以上, 2006 年全国建筑业企业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为 40976 亿元, 实现利润总额 1071亿元, 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但是, 总体而言我国建筑业的经营效益不太理想, 建筑企业技术管理水平不高, 建筑业产值利润率徘徊不前, 资本利润率增长缓慢。要改变这种状况, 除了需进一步改善市场环境外, 关键的还是作为市场主体的建筑企业要不断探索和创新管理模式, 提高管理水平。
1精益思想的概念
精益思想(Lean Thinking)源于20世纪80年代日本丰田发明的精益生产(Lean Manufacturing)方式,精益生产方式,使日本汽车的质量与成本都比美国汽车有优势。精益思想的精华在于以最合理的人力、设备、时间和场地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并满足用户的多 样化需求。。
2精益思想理论初探
精益思想包括精益生产、精益管理、精益设计和精益供应等一系列思想, 其核心是以较少的人力、设备, 在较短的时间和较小的场地内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 同时越来越接近客户, 给他们提供确实需要的东西。精益生产是及时制造, 消灭故障, 消除一切浪费, 向零缺陷、零库存进军。20 世纪 50、60 年代, 澳大利亚的建筑公司 Jennings 几乎是与丰田公司在同一时间将精益思想贯彻在其日常建设中的。Jennings 公司从一家小房屋建筑公司迅速发展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建筑公司之一, 依赖的正是精益建设管理模式。近几年来, 丹麦、澳大利业等建筑行业发达国家一直在推行精益建设施工管理模式。
精益建造是以生产管理为基础的项目交付,一种新的设计和建造固定资产的方法。精益生产管理在制造的设计、供应和组装方面引起巨大的变革,把它运用在建筑行业,精益改变了整个交付过程的工作方法。精益建造包含的内容扩展到从精益生产的目标――最大化价值和最小化浪费――到在新的项目交付过程中具体的技术以及技术的应用。
3精益思想在价值链各环节中应用
3.1精益思想下的营销
(1)主动销售(以B to C的方式为主)。
(2)将顾客看成产品生产过程的组成部分,以深厚的情感与优质服务维持与顾客的长期合作关系(培养顾客忠诚感),经销商也是精益生产体系的一部分。
(3)按需供货、均衡销售、销售网络稳定。
(4)信息与价值在同一渠道内反向流动。
3.2精益质量管理和传统质量管理的区别:
3.3精益企业与传统企业的供应链管理
3.4精益思想的成本管理
(1)目标成本管理。
(2)作业成本会计核算制度。
(3)管理费用分摊基础为产品加工周期。
(4)直接人工与间接人工界限十分模糊。
4精益思想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4.1施工工程项目精益成本控制思考
精益思想的理念就是进行成本控制,所以将精益思想用于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可行的。根据施工工程理论,施工项目成本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施工生产成本外,还包括物资材料从采购到应用的物流过程,整条物流供应链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如采购成本、库存成本等,此外还包括施工项目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所产生的成本。
根据以上所说,我们对成本的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出发:
(1)要以精益思想理念为指导思想开展成本控制。
(2)在施工项目的物流活动中的导入供应链思想,降低成本。
(3)要以团队和整体的概念角度控制成本。
(4)要以“建筑生产管理理论”为准则。
(5)要不断改进,实施项目的优化管理。在日常建筑生产过程中,要进行不断的积累和总结,从而改进生产技术,创新生产过程,不断降低成本。
4.2施工工程项目精益成本控制途径
(1)根据精益思想,从多方位关注成本,有计划实施。
(2)合理分析成本造成的原因,有目标有计划进行分解,实施目标成本管理采用合适的成本计算与成本管理方法。
(3)精益思想渗透到质量和安全管理中,在质量管理中,常用到的管理手段是PDCA,确保其对质量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全过程的控制。
(4)施工工程项目物流成本控制
施工工程项目过程中的物流,包括项目全过程中所需要的物料、构配件、设备等物资流通过程,其成本主要是采购、仓储等各个过程的成本,材料和物流成本的节约是降低工程成本的关键。
5精益思想管理方式下的建筑企业管理改革
“精益思想是人、过程和技术的集成”。精益思想是在建立精益组织结构的基础上, 以满足用户需求为价值观,以用户驱动价值流动为业务流程观, 通过标准化的导入来实施面向过程的控制。建筑企业要想把精益思想运用到施工管理中, 要排除浪费, 将“无效”的时间和产出变为“有效”的时间和产出, 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和浪费的最小化, 就必须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5.1 “以人为本”,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精益建设倡导“首先是人的创造性, 然后才是产品
的创造”, 强调尽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精益建设的企业文化要求在企业效益观的指导下, 增强员工责任意识, 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组织关系及新型文化氛围, 使这些新的企业精神和文化成为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精神力量。
5.2 加强作业团队建设
在精益建设组织里, 为满足客户需求而组成的综合各个专业人员的项目团队是企业完成所有过程的基本单位。通过发挥团队的主动性, 改变原先等级森严的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 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工人或作业执行者的工作创新, 易产生, 形成工作拖拉和高成本。精益建设使得团队的职权与团队承担的责任相统一,领导层给予团队与实现其业务实践相一致的资源, 因采用以团队工作为基础的动态的面向过程的组织结构, 将员工看成团队的成员和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充分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使得工作的氛围也更加融洽、协调, 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5.3改革企业组织管理模式
由于精益思想强调发挥人的作用, 同时强调协调, 对员工个人的评价也是基于长期的表现, 实行简单易行的拉动式施工计划控制和可视化管理, 快节奏不间断的价值流和高效率的团队工作, 因此这对在精益环境下的信息传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企业宜建立以项目为中心的扁平组织管理模式, 减少管理层次。这样做不仅能够解决信息流动不畅、决策速度缓慢等问题, 而且可以给作业当事人较多的现场决定权, 灵活组织生产, 提高工作效率。
结语
在精益管理模式下, 任何创造价值的活动都被大力提倡, 它能给企业带来巨大效益: 既有看得见的绩效,如项目成本降低、品质提高、施工工期缩短、施工人数减少、零事故、零库存、市场应对速度变快等, 又有企业员工意识的变化、创新能力的提高及团队精神的树立等无形效果。因此, 应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大力推行精益思想, 从整体上提高项目的价值, 增强我国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低碳经济 工程项目管理 数字建造技术
中图分类号:F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6-238-02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在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建筑业也迎来低碳建筑的新市场。何为低碳建筑?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建筑工程行业在全球开始步入低碳经济时代的大环境下,必须充分意识到将企业资源计划(ERP)与建筑信息模型(BIM)系统结合应用以实现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战略的重大意义,有效地实现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投入科技创新的同时,进一步深化企业文化,并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低碳时代下建筑工程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1.我国当前环境下建筑低碳行动的局限和困难。(1)技术欠缺:现阶段建筑低碳市场尚不成熟,缺乏过硬的技术水平和创新科技,无法真正实现全面的生态、环保、节能、经济。虽然在业界发展低碳建筑的理念已成为共识,但由于我国关于城市建设及其配套措施的低碳标准尚未完善,从而企业对于低碳技术的开发就缺乏足够的依据和创新。而与此同时,低碳建筑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材料,所以从最初材料的更新,到随之改变的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机械,进而也将被全新理念的施工管理方法和系统所替代。这个漫长的周期也将是一次建筑工业革命,需要不同行业利益相关者和政府之间进行有机的对话和合作,因此建筑工程行业在发展进步过程中也势必受到许多牵制。(2)成本过高:由于目前招投标市场的混乱而造成工程造价的恶性压低,以及招投标手续的过于繁杂和形式所导致的人力物力浪费,都增加了施工企业的负担,进而直接影响建筑企业的利润收入。据调查,建筑施工企业利润过低已经是业界的普遍现象,同时又必须承担税收的压力。因此,建筑企业资本难以积累,这对建筑企业的发展极为不利。而低碳经济的实现在开发探究初期,充沛的人力物力资源则成了企业的巨大负担。由于施工工艺和材料技术的局限,低碳建筑工程造价昂贵,成本太高,短期内也无法实现大规模发展。
2.低碳建筑市场的前景。(1)“进入21世纪,人类开始进入低碳经济时代,中国建筑节能结构必须由材料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的低碳经济方向转型。”无论是在刚闭幕的“低碳经济与绿色建筑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还是住房和城乡建设相关部门,都已出台一系列关于低碳建筑发展的利好政策,我国在未来将全力扶持新型材料技术的开发,为创建低碳经济、培育低碳建筑市场及实现可持续化发展提供不可估量的开发前景。(2)虽然我国低碳建筑发展尚在起步阶段,但欧美以及日本等许多国家已在低碳建筑领域有相当的实践和成果,因此广大建筑施工单位可以积极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相关知识和技术,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将先进的施工工艺、机械方法以及企业工程管理理念运用到实际的低碳建设中来。
二、企业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战略
在新形势下,建筑施工企业不能固守现行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和系统,应当引进新技术和新系统,从而转变经营策略,以适应低碳经济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竞争力。
1.企业当前工程项目管理方式缺陷。(1)成本控制困难:在现行招投标办法中的工程量清单报价规则(即合理最低价中标)的压力下,公司现行的建设项目流程管理方式对于成本控制就受到很大限制,虽然已经借助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来提高工程管理水平,但由于缺乏完善的基础数据,仍然存在许多技术运用局限,因此也难以从根本上优化业务流程和管理水平。许多传统施工技艺在造成大量能源浪费的同时,也对环境有一定程度的污染,这又显然与当下提倡节能减排相悖,如果不及时更新建造施工低碳化理念,长此以往势必将被新的市场机制和竞争更加激烈的低碳经济时代所淘汰。(2)进程控制困难:公司当前对于建造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方式基本只能够点对点地对各条生产作业线进行监控和调配,施工现场管理存在诸多漏洞和弊端,信息传递和沟通效率低、差错多、成本高。在整个施工进度过程中,由于信息反馈不及时和无法实时掌握工程量,项目负责人往往很难快速并准确地做决策。
2.工程项目信息的精细化管理策略。综合分析公司现状和行业信息,解决当前进度成本控制困难的方法就是从建设项目管理转变为对项目信息的精细化管理, 而精细化工程项目管理就是要求实时掌握生产作业和工程建设各条线的准确信息和数据,以此尽可能小得减低施工建造有可能存在和发生的风险和损失,并通过这样的信息数据监控和调配使得各部门和作业线能够协同合作,提高生产效率,将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
三、如何实现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
1.为何难以真正实现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1)目前缺乏成熟可行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提供基础数据的实时更新,如各种材料的基本定额、劳务分包商即时信息、工程的技术资料、物料采购及库存的控制等等,导致其难以服务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进而公司预算部门也就难以制定合理的项目预算和项目策略,并难以准确快速地评估项目风险。就难以进行。(2)同样缺乏成熟可行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提供工程信息的集成和协同作业的方式,而施工建造受气候条件影响大,且存在不可预见性、周期长、分散性等特点,因此往往施工现场的突发状况非常多,信息数据又无法及时同步,各条生产线不能协同作业,导致工期延误的现象十分普遍。
2.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策略要点。(1)领导决策团队首先应进行管理思想上的革命:在转变企业管理理念的初期,势必会碰到许多阻力,如前期投入大量科技改革资金带来的财务压力,改革创新的风险以及新技术与公司业务流程运作的磨合等等,决策管理人必须坚定信念,同时积极适应技术改革随之带来的企业管理模式的更新和业务流程的重组,使企业更具有竞争力。(2)引进和采用数字建造技术,完善产业链的信息化:当今社会已然成为先进科技信息技术的天下,建筑施工企业若仅仅依赖增加项目承接数量来控制成本已难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愈加应该把影响施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三股力量:顾客(Customer)、竞争(Competition)和变化(Change)放在首位,重视提高产业科技含量,积极引进和采用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保证技改资金投入到位。数字建造技术已日趋成熟,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开发使用弥补了企业资源计划(ERP)原本存在的利用局限性,为工程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平台,进而真正实现工程基本数据的实时更新,其最终目的是使得整个工程项目在设计、施工和使用等各个阶段都能够有效的实现节省能源、节约成本、降低污染和提高效率。(3)达到项目成本真正的可控状态:第一,根据建筑信息模型提供的工程实物量数据,施行限额领料管理,实现项目管理的事先管理,避免浪费和不必要的差错。第二,建造过程中,系统提供的实时工程量数据更新使项目信息系统实现实时的四算对比,四算即中标价、设计预算、施工预算(计划消耗)、实际消耗,通过对实时数据的对比和分析找出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并提供管理决策依据、建议,最后真正实现工程项目成本的可控性,为企业创造最大的利润空间。(4)建立在线协同作业模式:基于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与建筑信息模型(BIM)交互作用的信息平台,通过工程项目信息的集成,把以往各条生产线点对点的作业模式转变成在线实时协同作业,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减少差错、降低成本。也使施工现场管理的可控性成为现实。(5)提升企业文化,打造企业品牌:由于建筑施工行业属于劳动密集性行业,施工企业从业人员与其他行业相比,其素质低于社会平均水平,企业管理也往往比较粗放。而通过技术革新和科学管理,体现精细管理和精益建造的指导思想,逐步提高企业软竞争力,提升企业自身文化,造就品牌效益。根据这种理念,无论成本高低,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建设中应坚持把施工品质放在第一位,走低碳建设道路,不断优化施工技艺,秉持精细化管理方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管理战略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重点和资源分配的优先次序,不仅是企业发展的指导方针,更是企业文化的灵魂。而在全球步入低碳经济时代的大环境下,制定和执行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战略无疑对建设施工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元.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2008
2.文琴燕.低碳时代,工程企业准备好了吗?广西城镇建设,2010(2)
3.丰亮,陆惠民.基于BIM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构想.建筑管理现代化,2009(4)
4.华校生,杨宗煜,杨玉楠.中国建筑节能必须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建筑节能,2009(11)
5.杨宝明.建筑信息模型BIM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施工技术, 2008(6)
6.潘国友,陈荣秋.企业流程再造的动力.企业经济,2003(8)
7.杨晓亮.几种成本控制方法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市政技术,2009 (4)
篇4
两个现象。在建筑行业,一是大量的建筑企业长期着力于企业管理的改进与工程项目管理方法的探索与完善;二是大量的企业长期着力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运用。企业因此而花费的人力及物力非常巨大。虽然如此,但效果并不理想。一个显著的事实就是国内建筑企业还少有真正实现管理现代化的。两个挑战。国内建筑企业奋力追赶国际先进水平,虽不懈努力,但差距始终存在。一是成熟的、代表行业管理水平的、自主研发的、建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几乎没有形成;二是通用的、实用性较强的、国产化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也没有形成。建筑行业是国内各行业中成长较快的一个行业,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下,不能及时建立适用性强、与时代同步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及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无疑对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不利。
二、三个方面的定位与偏向
企业的宗旨有意无意倾向虚拟经济指标。企业是现代经济体系的一个基本组织,赢利是企业的基本性质,但赢利并不是企业唯一的目标,赢利的前提是企业合法经营,企业实实在在的产品或服务能够被市场所认可。随着虚拟经济体系的发展与泛滥,不少迷惑性的说法或提法往往影响企业的决策者,过多地强调企业的宗旨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及股东价值最大化。其实,经济价值或其它所谓的利息、红利、股票价格、指数、期权等,都不过是虚拟经济的表现符号而已,只是特定时刻以特定的不太准确的经济评价标准对企业的一种表面评价而已。企业如果过分关心虚拟经济符号,甚至花大代价粉饰或美化企业的虚拟经济数据,而忽视对企业产品与服务的关注,不能及时开发市场适用的产品与服务,不能有效增强产品性能,不能提高生产效率来降低产品成本,必将影响企业市场影响力及竞争能力的可持续性。而建筑企业的工程产品与服务的单件性,往往导致企业不自主地就偏向于虚拟的经济指标的管理,而忽视了企业产品与服务经营的本质。市场经营自主或不自主地偏向于表面的市场覆盖。建筑企业的市场经营与普通的工业企业的市场经营有较大差别。产品的单件性、生产管理的分散性、企业整体是分散经营,这是建筑企业的经营特点。但在产品集约化、现代化大规模生产为主要特征的当代,批量生产、流水线精益化生产是降低生产成本的最基本方式。建筑企业产品与服务的管理亦不例外。但建筑工程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有四个有趣的现象:一是在广大的区域市场或一个特定的目标市场上,某个建筑工程的业主花大力气在众多的建筑企业中寻找合适的企业,而在此经营的众多建筑企业也往往花大力气互相竞争,以争取到某个建筑工程业主的认可。这直接导致需求方及制造者在实际的工程与服务正式生产前,就已经产生了大量的成本。二是特定的建筑企业为了维持自身的规模,在特定的目标市场不能规模化的情况下,只有花更大成本与精力来扩大自己表面的市场覆盖范围。通常小一点的企业力求跨省,大一点的企业则求跨国,再大一点的企业则经营范围遍布全球。虽然在整体上可称规模,而各目标市场上本质还是粗放的单件经营。三是建筑企业难以定型的、现实的建筑工程产品去投放目标市场,而且建筑工程的购买者及工程的业主,往往并不必连续或短期内购买一定规模的建筑工程。因此,寻求订单成为建筑企业最重要的任务。当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经济处于上升阶段时,建筑工程的订单相对容易获得。而经济低迷时,订单的获得则相当不易。四是国内建筑企业的市场准入采用的是资质分类管理,这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引导建筑企业深化自身的产品建造能力,也能为需要建筑工程的业主提供选择合适的建筑企业的指导。但现实往往不尽人意。大量的企业采用很高的成本用于资质的拓展与维护,寄希望于以广泛的高资质对接更广大的市场,以便充分开发市场资源。但对于实际的产品生产与管理,往往不能进行有效的技术及工艺的现代化改造。这就导致一种现象的产生,就是资质愈全、等级愈高的企业,其空心化的趋向反而更明显一些。正是因为以上种种的原因,形成一种必然的矛盾,就是广种薄收式的市场开拓,导致规模化生产的可能性降低,而单个的业主又不可避免地倾向于在特定的建筑工程上实行精细管理。最终的结果就是建筑企业整体管理成本的加大,以及单个建筑工程的管理成本也加大。建筑企业究竟能不能实现工程产品与服务的规模化及精益化管理呢?问题的关键就在区域市场与目标市场的定位上。所谓的目标市场就是明确范围的大中型城市,而区域市场则包括交通、文化、地域、风俗等相关关系的多个城市、多个省市或几个国家或地区,也可以是某一类产品或服务的实际或潜在所有需求领域。所以说,目标市场的经营是建筑企业的重点,目标市场上实现规模化的精耕细作,在此基础上实现建筑企业区域市场的规模化生产管理,从而实现建筑企业整体的现代化生产与服务的管理。企业自主不自主地偏向于产品加工者的角色。建筑工程可能是现实中最复杂的产品与服务系列。建筑工程与其它工业产品一样,在形成过程中有制造企业及分供方及分包商。但与其它工业产品不同的是,建筑工程产品在制造过程中,工程的使用者即业主始终参与工程的建造管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会占主导地位。既使采用EPC、BT或BOT等方式获得的建筑工程的业主,也往往在工程建造过程中对工程提出或粗或细的要求。正因为如此,国内的建筑企业大多只专注于工程施工方面的经验积累,并且也往往只以工程施工为主要目的搭建企业的组织机构,以提供工程施工过程的管理与服务表现企业的生产能力。当建筑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关于提供一个完整的建筑工程产品与服务时,往往会茫然不知所措。这与国际先进建筑企业所具备的提供完整的建筑工程产品与服务的能力,形成鲜明的差别。建筑企业究竟应不应该形成完整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与管理体系,或者仍然只是专注于简单的工程施工过程的管理能力的保持,这是许多建筑企业当前情况下的两难选择。一方面国内市场仍以工程施工服务的市场需求为主,另一方面国际市场上大多是工程全生命周期的生产与服务的需求。再一方面国内关于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生产与服务的需求正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从企业的本质上看,如果一个企业不具备产品的开发、定型、制造的主动权,而仅仅只关注某几个加工环节,那么这个企业在本质上只是产品的分供方,不能不具备工程产品的完整知识。这就很难提高企业的专业发展能力,也就影响企业的发展前景。
三、建筑企业管理体系的稳定性与灵活性
篇5
关键词:BIM技术;工程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2-0101-02
影响工程建设管理质量的一个最大因素就是信息集成化水平低,各个部门在日常展开工作的过程中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导致技术应用以及组织模式构建的过程中都严重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工程整体质量,同时也给相关企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BIM技术在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有效弥补了以上缺陷,其作为一种新的项目管理模式,值得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1 BIM技术概述
BIM技术是建筑业同信息技术不断融合的过程中产生的,其具体指的是,通过一个数据仿真模型,有效集成工程项目中的全部信息,从而对建筑实际信息进行反映[1]。其内包含信息种类较多,信息涉及到了建筑构建过程中的造价、材料以及进度等多项内容。BIM技术使用过程中,能够重新组织并建立项目信息,使各个数据信息产生动态关联性,由此可见,BIM技术作为一种数字信息化方法,对于工程建设管理具有着重要的使用价值。
2 传统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及BIM技术工程建设管理对比分析
2.1 传统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不足
阶段割裂现象存在于项目全寿命周期内。一个典型建设工程的全寿命周期包括项目决策及前期准备阶段、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涉及、施工和运营等涉及到多个阶段[2]。各个阶段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但是传统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措施对各个阶段分而治之,每一环节在展开工作的过程中,实施的主体都无法获得其他环节实际运行状况信息,从而导致后一阶段施工中无法将前一阶段施工中所得的成果进行完全利用,这种现象不利于从整体生把控工程质量。
2.2 BIM技术基础上的工程建设管理
首先,在对BIM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同构搭建统一的平台,可以促使价格、工程量等各种信息得到充分的共享,从而桥梁工程施工全过程中,受资金风险等的影响有效降低;其次,在对BIM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能够实现统一管理投标书、预算书等的目标,在对各种数据进行对比的基础上,提升了相关部门把握工程的力度;再次,在BIM技术上,能够针对工程项目构建起数据模型,该模型能够进行实时、动态调整数据,从而为优化设计、施工流程以及提升工程整体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3]。
3 BIM技术在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实际应用
3.1 项目概况
某特大桥,主桥为154+452+154m的三跨双铰预应力混凝土悬索桥,钢筋混凝土三层框架是构成索塔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基础承台顶为基础,其上部距离为95.10m,并拥有24.1m和31.2m的塔柱内侧净宽和外侧边与边之间的距离,D型截面是塔柱的主要特点,同时拥有6m和3.5m的顺桥和横桥向宽,该悬索桥为空心结构。Φ5.1mm的镀锌高强度钢丝是主缆的重要组成部分,每根主缆都包含10010根此类钢丝,以91根钢丝为一束,预制平行钢丝束共110束,横向中距在两根主缆中为25.2m。根据该悬索桥项目特点可知,其拥有较大工程规模以及相对复杂的结构,施工部门为了提升工程质量,在工程管理中积极应用了BIM技术。
3.2 BIM技术在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实际应用
3.2.1 BIM技术在设计阶段的应用
该工程施工中,各个环节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偏差,都将对悬索桥整体结构造成影响,要想精确的描述桥梁结构构件以及结构体系,需要根据工程特点,有针对性的构建几何控制系统[4]。该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能够符合整个结构体系造型需求,为提升索塔的设计效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将基准设为基础控制面,从而实现对索缆、加劲梁等结构构建的科学控制,最终形成整个结构体系。这种方式产生的结构体系,是在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密切配合下进行的,充分满足了桥梁的造型需求,同时也实现了结构安全所需要的全部条件,本工程的项目设计与建设提供了最重要的技术保障。
3.2.2 BIM技术在施工阶段的应用
在施工阶段,BIM技g应用过程中步骤如下:首先构建3DBIM模型,这一过程中,此时需要借助特定的H维建模软件。在对施工进度计划进行编制的过程中,对Micro Project软件进行应用,接下来集成施工进度计划与3DBIM模型,并在相关软件中进行4D模型模拟[5]。通过进度计划和4D模型的完美结合可精确地对整个施工现场的场景和施工过程进行展现和模拟。而通过对施工过程的虚拟现实来进行分析,可提前找出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方便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强化措施,提升工作效率,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和管理水平。根据本工程特点,在对BIM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对桩基础工程进行了模拟,极大的提升了工程施工质量、缩短了工程施工时间。
3.3 BIM技术对工程建设管理的提升作用
3.3.1 实现了全范围协同设计
BIM技术能够为该桥梁工程项目的所有参与人员搭建起一个交流平台,各参与方可以在这一平台上进行任何操作,在对H维加上数字集成的手段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全部单位能够在统一的目标下展开设计工作[6]。同时,在对BIM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施工方也可以对以上设计体系进行套用,从而实现了BIM技术在设计、施工等多个环节的应用。
该设计方法在使用过程中,设计师必须能够对BIM转型问题进行充分的考虑。即在工程设计理念、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实现BIM模型的科学转型,提升其完善性,进而从造价成本、时间成本等方面提升工程建设管理质量。
3.3.2 BIM技术贯穿设计、施工全过程
根据该工程中的BIM技术实际应用来看,在最初对BIM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其同工程整体设计完全相符。即根据工程设计需求,对BIM技术的应用原则进行指定,通过这一原则才能够提升BIM模型科学性。设计中,可以通过对BIM模型的应用,及时发现原有设计中的缺陷,如设计空间问题等。由此可见,BIM模型被有效融入到整个设计流程中,设计师在日常工作中会设计出多个研究模型,这些模型都不是最终应用于工程建设中的模型,但是这些模式可以为设计师以及施工方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促使这部分工作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就能够对工程实际施工中将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预测,这就是BIM技术的最大优势,它能够为桥梁工程整体设计进行服务。
4 结语
随着桥梁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功能也呈现出复杂化的特点,传统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建筑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BIM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的有效应用,有效提升了项目管理过程中信息的交流和共享能力。在强大的数据基础之上,工程项目管理质量和效率得以提升,其可以轻易实现全范围协同设计,并在整个设计和施工全流程中发挥重要的指导功能。在这种情况下,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国建筑业必须加大对BIM技术的应用力度,为实现自身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彬,牛博生,王友群,等.建筑业中精益建造与BIM技术的交互应用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4,25(5):482-486.
[2]翟世臣,殷春蕾.大数据时代BIM对工程造价行业的影响与对策分析[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6(8):69-70.
[3]赵斌.信息化技术在上海中心大厦项目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建筑技g,2015,46(2):138-143.
[4]任荣.BIM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优化作用与经济效益分析[J].城市建筑,2016(9):129.
篇6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注意力已由传统的满足居住,发展到逐步对建筑质量提出更高要求。这就要求建筑企业必须从当前的实际出发,努力提高建筑项目的质量,把质量视为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中,如何提高建筑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企业的生存,质量是建筑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建筑企业的必修课,必须从原则、意义上把它学好,在思想落实贯彻、在实践中落实到位。
但是目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广泛存在着如下问题:建设单位中相关管理人员未能根据预定程序对工程质量进行着力的监督和管理,延后了质量监督申报工作,严重影响工程的进度和工期;建设施工单位对标准和规范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操作,导致对工程质量的检测不规范,存在较大的误差;建设单位在建设工程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擅自修改工程设计,还存在着检验机构给质量不达标的设备材料出示合格的质量报告的现象;在建筑工程中,为了追求更大的收益,很多时候都强行缩短工期,或者采用质量较差的材料来进行施工,为建筑工程质量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因此,必须加强对其质量管理的探讨,以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良好健康发展。
1 我国建筑项目工程质量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1.1 材料控制问题。对于施工材料进场的质量管理不严格,缺乏先进的材料检测设备,导致很多低质量工程出现。
1.2 人员素质问题。目前,由于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多数都是文化程度较低,其在建筑质量管理中往往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加上缺乏对其进行正确引导的体系,对现代建筑工程质量理解不正确,缺乏和优秀商家建立良好关系的经验,较容易引起纠纷。
1.3 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问题。招投标存在严重的不公平竞争的现象,不利于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容易滋生腐败。
1.4 建筑工程成本管理问题。建筑成本管理不科学,不利于从根本上控制建筑工程造价,加大了各项费用的支出,造成极大的浪费。另外,施工图纸会审工作监管的缺失,也是导致建筑管理质量问题的重要因素。
1.5建筑施工项目质量体系运行问题。建筑施工项目质量体系在多数项目上未能真正得到有效运行,程序文件得不到有效地贯彻执行。具体有如下表现形式: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编制欠针对性,施工作业指导书不能紧贴作业面;材料进场检验及试验不到位,致使一些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材料被使用;工程技术交底笼统、形式化;过程检验不规范,作业人员以完工为目的,不注重质量,而项目质检人员又不够尽责;质量控制点的设置与管理不合理、不规范,关键部位、重点部位有失控现象;工程质量检验评定不客观、不及时。
1.6法律意识不足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的颁布实施,既明确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明确了施工企业在工程技术、质量管理中的操作程序和要求。但一些施工企业由于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薄弱,在施工活动中违反操作,不按图施工,不按施工顺序施工,或是技术措施不当,甚至出现偷工减料现象,由此造成工程质量低劣,质量事故时有发生。
2 建筑项目工程质量管理的途径分析
2.1建筑项目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首先,为了使建筑工程各项质量管理工作真正意义上地实现落实,可以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体系要尽量符合系统性要求,确保其能很好地对企业的施工产生积极的指示作用,并且灵活多变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其次,选择先进的项目管理模式。项目管理模式的正确选择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不断深入以及发展的内在要求。
2.2完善加强建筑工程项目技术管理。对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难点组织技术攻关,对易出现的质量通病制定预防方案。根据工程特点,经有关专家研究,统一制定并编制了小区住宅工程做法。例如在屋面的节点做法上,各施工单位来自不同地区,因地域上的差异,做法不统一,并产生了一些质量问题。通过小区统一做法,有效地控制了质量通病,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3加强施工^程的质量管理。工程项目的质量是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加强对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是达到质量目标的重要保证。因此,在每道工序开工前,应对各工序的具体准备工作、施工方案和施工措施进行检查落实;严格工序交接检查和隐蔽工程检查验收,上道工序不经检查验收,不准进行下道工序;敦促施工人员严格按计划要求或施工规范操作,对不符合要求的行为,坚决行使质量否决权。
2.4加强对管理人才的培训和选拔, 建立科学的人才管理制度
为了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能力,应设置有利于其提升的各种培训课程,加强对其的培训。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应注重和高等院校的合作,校企合作更能够在最大的程度上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同时也可以节约人才招聘所需的成本。通过建设起一套富有激励效果的机制,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这一机制还能够让相关的管理和执行人员由被动变为主动,有利于提高工程管理水平;项目质量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经济、政治、管理、技术等多方面的才能。当前的工程成本管理人才很多都只有理论知识,但是往往工程管理实践经验不足,因此,应该加强对这些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其管理技能,为质量管理和控制提供更好的保障。
2.5加强对建筑成本的管理。首先,建筑工程材料费通常占一个工程项目总支出的 40%~50%左右,因此,材料费的控制是成本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材料费的控制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价格,二是工程材料的用量。应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在良莠不齐的材料市场上,对规格繁多、价格不一的建筑材料进行准确的选择,及时掌握市场的各种工程材料价格变动,选择性价比最高的;其次,在确保机械设备可操作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选取性价比较高的机械类型。
3. 建筑项目工程的质量管理的创新途径
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技术措施
一、施工准备阶段技术方法
1)施工技术人员必须持有本专业的施工图纸,施工及验收规范、标准和施工工艺、工法各一套;各工班长须持有所管范围内的施工图纸和其他资料。
2)开工前,总工程师组织各级技术人员对施工图进行会审,发现问题及时向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反映,并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3)在各分项工程施工前,施工技术人员必须就工程项目技术标准、质量、安全等要求,向工班进行技术交底。
4)针对本工程的技术难点,组织QC小组进行攻关。
5)按照施工图纸和施工现场情况编制物资供应计划,参加甲方组织的材料、设备招标订货会,属自购材料、设备的规格、型号性能必须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材料、设备需经工程师验收后方可使用,不得将不合格和无试验资料的材料运入施工现场。
二、施工阶段技术方法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并针对本标段现场情况,编制科学、合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并及时优化调整施工组织设计,解决影响施工质量的问题。施工过程中发生变更设计、修改施工方案和工艺、技术规范、标准和推广新施工工艺、工法时,项目总工程师必须组织其他技术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编制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仪器的作业指导书,负责落实;并跟踪反馈完善,记录各项的技术参数。严格坚持先建设样板段、样板站,经建设、设计、监理等单位的联合检查合格后,再以样板引路,在本标段展开施工,为保证隐蔽工程的可追溯性,隐蔽工程施工完毕后,应及时填写隐蔽工程记录。
三、施工技术实施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或地下、陆上或水中,直接或间接为人类生活、生产、军事、科研服务的各种工程设施,例如房屋、道路、铁路、运输管道、隧道、桥梁、运河、堤坝、港口、电站、飞机场、海洋平台、给水和排水以及防护工程等。
技术上、经济上和建筑艺术上的统一性 人们力求最经济地建造一项工程设施,用以满足使用者的预定需要,其中包括审美要求。而一项工程的经济性又是和各项技术活动密切相关的。工程的经济性首先表现在工程选址、总体规划上,其次表现在设计和施工技术上。工程建设的总投资,工程建成后的经济效益和使用期间的维修费用等,都是衡量工程经济性的重要方面。这些技术问题联系密切,需要综合考虑。
3.1大体积混凝土水泥水化热施工冷却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内部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上升,一般混凝土浇筑后3 d时水化热达到峰值。当外界环境温度很低时,混凝土内外温差大于25e,混凝土即产生温度应力裂缝。大体积混凝土水泥水化热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最常用的方法是采用水化热低的矿碴水泥和混凝土中掺入不超过总体积25%的块石为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防止裂缝的产生,特对大桥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情况进行论证,并采取相应的人工冷却控制。
3.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要保证压送后的混凝土能满足所规定的和易性,均质性,强度及耐久性等质量要求,所有要经过试验确定配合比,包括混凝土的试配和试送。3,在混凝土的配合成分中,应尽量减水型塑化剂,以降低水灰比,改善混凝土的可泵性。(水灰比的选择)其水灰比不宜低于0.4,不宜超过0.7.(砂率的选择)泵送混凝土的砂率应比一般施工方法所用混凝土的砂率高2%-5%。混凝土输送泵的操作方法是否正确,不尽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压送,,而且也影响混凝土泵的使用寿命。混凝土压送过程中,有计划的停歇应事先确定中断浇筑的位置。更要注意间歇推动,每4-----5分钟应该进行不少于四次正反推动
3.3 浆砌石施工与土方工程
采用M7.5浆砌石护砌,在开挖时,建基面上预留15cm保护层,由人工削坡清理至建基面,经现场监理工程师、设计代表和质量监督部门联合检查验收后,利用蛙式打夯机进行夯实处理,测量高程,人工找平后,按照设计要求的参数进行夯实。土方开挖主要包括堤坡整坡、土方槽挖、清基、开挖以及土料开采等所有的土方开挖工程,采用人工与机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清除。开挖土料满足填筑要求的直接用于土方填筑料。土方开挖必须严格按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进行开挖,开挖采用1m3 反铲挖掘机进行开挖,土方开挖时,对于工场地内的高程,场地平整度及压实度等要达到施工要
3.4石屑垫层施工管道垫层要承受来自管道、水及覆盖层等的各种外部荷载,同时也使得各种软硬不一致的基底反力趋于均匀,垫层的承载能力对于管道的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垫层施工前必须对原状地基进行取样或做钎探试验,必要时在请示设计后对基底换填砂粒料,以保证基底的承载能力和均匀性。基底情况经监理验收后方可进行垫层的施工。用于填筑垫层的石屑粒径控制在5~15mm之间,不含有草根、土块和其它杂物。填筑石屑垫层采用冲击夯细致分层振动夯实,控制每层厚度不超过25cm,根据设计石屑垫层形状,超填出一定的高度,待下管后利用管自身重量下压成设计断面。管节承插口对接部位局部挖成槽坑,坑的深度和大小以便于安装接口和接口灌浆为准。
3.5水压试验管道安装后,为保证管网系统的可靠性,根据管线长度进行全线或分段水压试验。试验前管道土方回填高程必须达到胸腔以上,管线的镇墩与锚固结构等达到设计强度要求,接缝水泥砂浆强度不小于5N/mm2后才能进行水压试验,以防止管线位移或变形。
四、考核指标完成情况
考核指标主要还要依据岗位的职责、主要任务、目标等定考核指标,下面给你一个工程项目部比较全的考核指标,供你参考:(1)项目进度目标按时完成率(2)项目管理费用控制(3)项目成本控制率(4)施工设计/设备质量合格率(5)施工项目质量等级(6)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的次数(7)工曾项目资料归档及时率(8)业主满意度(9)员工管理
五、竣工阶段技术措施
在竣工验收阶段,通过施工单位的自检、监理组的抽检,来判断已完成的各分项工程的安装质量、调试结果与设计文件的符合程度;各项技术指标是否达到施工验收技术规范的要求。合格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的质量的检查评定验收;对符合设计、验收规范所提出的质量要求的各分项工程,监理组将对所有已完工序的隐蔽工程进行验收,评定已完成分项工程的质量等级,并签署验收意见。
六、结束语
建筑施工企业要通过工程项目管理,将企业的经营活动,以满足业主对建筑产品的需要为目标,以创造良好的综合经济效益为目的。其全部活动的本质特征,就在于按照工程项目管理的原理,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手段,降低工程成本,追求自身经济效益的最优化。建筑产品的造价一旦确定后,成本就是决定性的因素。质量是企业生存立足之本,对日趋竞争激烈的建筑行业,做好成本与质量的双重控制是个具有考验性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徐静海,王素英.谈住宅建筑温度裂缝的原因与防治[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5).
篇8
关键词:智慧工地;信息化;管理平台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是我国国民经济三大支柱产业之一[1]。建筑业也是一个安全事故高发的行业,在信息时代,如何利用新技术提高施工安全系数、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建筑行业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智慧工地是信息技术在建筑领域的体现形式,是一种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全新管理理念[2]。智慧工地管理平台融合了多种信息技术,辅助现场安全监督和管理,可以在提高安全性的同时有效缩短施工周期,使各部门的沟通更为顺畅,降低成本,符合绿色建筑的理念。
1当前我国智慧工地发展问题
随着建筑行业复杂度以及建筑体量增长,对现场管理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管理模式在管理准确度、经济性、可靠性等方面难以满足现代企业施工要求。智慧工地概念的提出标志建筑行业开始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转变[3]。信息技术使我国智慧工地建设进入轻量化应用阶段。各种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被应用到施工现场,集成智慧工地管理平台[4]。但智慧工地的发展处于探索阶段,必然存在多种问题,主要集中在政策、人才、技术三大方面。(1)缺乏政策引导,行业标准尚未统一。宏观方面,国家主管部门、各级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未对智慧工地管理平台指定统一的要求标准,法律责任界限不清,缺乏政府层面的有效政策引导。加大对智慧工地的宣传推广、为其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也是推广智慧工地管理平台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2)缺乏专业支撑,人才培养迫在眉睫。智慧工地管理缺乏专业产业人才,系统知识培训不足,导致管理盲点。人才是企业第一资源,培育产业人才、汇聚产业资源,是企业应用智慧工地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3)缺乏互联互通,集成应用面临阻碍。缺少顶层设计和统一标准,导致施工中的部分子系统间数据难以共享,形成“信息孤岛”,制约了智慧工地潜在价值的发挥。应进一步改进软件接口设置,完善配套设施,加强网络基础建设,解决集成应用瓶颈问题。
2平台总体架构
智慧工地监管平台借助大数据、云计算、BIM、GIS、物联网等技术,集成远程监控系统、BIM建造管理平台、塔吊安全监控系统、周界防范红外对射系统、劳务实名制信息化系统、智能化喷雾降尘系统、质量监控系统、安全教育系统等,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检测机构、监督部门等施工相关方进行有机集成。智慧工地监管平台的基本体系架构包括感知层、网络层、传输层、平台建设层、应用层以及信息安全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行业监管等部分。
3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在建筑施工中的实际应用
3.1远程监控系统
为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在工地出入口、建筑材料堆放处、材料加工区、塔吊上方、围墙位置等监控重点区域安装摄像装备,采用无线或有线的方式,将施工现场的视频影像实时回传到监控中心,加大监管力度,实现透明施工。
3.2BIM建造管理平台
BIM建造管理平台利用Revit建模及后期渲染等技术手段,实现施工的动态模拟,直观准确地反映施工进度,加强对施工进度的把控[5]。BIM在施工质量控制中的应用贯穿施工建设,包括事前预控、事中控制、事后处理。BIM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项目的科技含量,实现绿色施工。
3.3塔吊安全监控系统
塔吊安全监控系统基于传感器、嵌入式技术、无线传感网络等技术,支持单机运行状态监控、区域保护实时监控、群塔防碰撞、智能报警(图片上传)、塔司身份识别等功能,从技术手段对塔机运行进行实时监管、远程报警和隐患告知,有效防范和减少塔机安全事故的发生[6]。
3.4周界防范红外对射系统
在施工危险区域安装红外对射报警器,施工人员靠近危险区域时,报警器的热点元件检测到人体存在或移动,可以进行警示报警,及时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安全、提高警惕,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周界防范红外对射系统也可以用于盗窃事故易发区域,通过设置电子围栏,有效防止不法人员进入,减少盗窃事故的发生。
3.5劳务实名制信息化系统
2020年5月1日实施的《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明确规定,企业应与招用的工人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全面实行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制度。传统的劳务管理中,务工人员频繁更换会带来人员信息管理不规范、工资界定不清等问题,劳务实名制信息化系统能够对施工人员信息有效整合,保障劳务人员合法权益,降低企业劳务纠纷的风险。
3.6智能化喷雾降尘
智能化喷雾降尘系统装有自动感应装置,可以对施工现场的灰尘浓度进行实时监测,浓度达到设定值上限时,系统会自动喷洒水雾降尘;灰尘浓度低于设定值下限时,系统会自动关闭,可以24h不间断工作。系统喷洒的水雾为纳米级,能有效改善施工现场作业环境,省水节能、高效环保。
3.7质量监控系统
质量监控系统能够利用手机客户端进行现场拍照、工程监督记录,生成现场取证记录、监督整改通知书,通知各责任主体。系统具有现场整改情况复检、未整改预警、特殊岗位资格验证、行政处罚上报等功能,形成可视化验收的管理痕迹,为可能出现的管理纠纷提供证据。
3.8安全教育系统
安全教育系统通过搭建安全教育体验馆,成熟的VR软件技术配备专业的硬件产品(VR头盔、眼睛以及智能电视等),模拟高空坠物、消防灭火、触电、支模坍塌等项目,打造极致的安全教育沉浸体验。改变传统的“说教式”教育,能够有效提高管理人员和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和防范意识,更好地达到安全教育的效果。
4智慧工地管理平台的应用价值
4.1数据互联互通,提升决策水平
智慧工地管理平台通过应用先进技术,结合软、硬件实现现场基础数据的采集,有效加强施工人员、管理人员间的协同,使管理人员实时了解现场情况、互联互通;可以打通各部门、各业务板块间数据不共享的壁垒,实现施工信息集成化管理,大幅提高管理决策的准确度。4.2增强精益管理,保证作业效率智慧工地管理平台能够对施工现场的“人、机、料、法、环、测”六大关键要素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项目管理的精益化水平[7],对项目成本、质量、进度、安全的管控更科学严谨,可以减少施工浪费和人工投入,提高作业效率,有助于快节奏、高质量工程项目的成功实施。
4.3杜绝安全隐患,提升服务能力
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是施工管理的难点和焦点。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具有安全帽检查、危险区域红外对射预警、塔吊防碰撞管理、VR安全教育等功能模块,重点突出人的安全因素,能够及时发现安全隐患,规范操作行为,大幅提升施工安全,用科技筑牢安全防线。
4.4信息全面协同,团队高效运作
智慧工地管理平台以“中枢大脑”的形式及时收集施工现场的进度、质量、安全、物料等信息,发送给各相关方,方便各方积极配合、高效协同,可以实现一对一信息互动,确保施工指令到人、责任到人,为工地管理赋能。
5结语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工地与新技术的结合度将更高,施工进度、施工安全、成本控制将得到有效保障。基于“物联网+建筑施工大数据”的服务模式,可以对建筑施工进行全周期、可视化、可追溯管理,提高对施工人员、施工物料、施工设备的利用率,降低施工成本和施工能耗,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最快捷的智能响应,引领建筑产业新一轮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李启宇,吴海清.新时期智慧工地云平台的架构[J].价值工程,2020(18):243-244.
[2]刘振邦,李亮,张忆晨.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智慧工地建设研究[J].铁路技术研究,2019(4):86-91.
[3]于化田,王湘文,吕兵兵.基于智慧云平台的工程项目管理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10):194-195.
[4]温如冰.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应用研究[J].施工技术,2020(1):42-43.
[5]雷静,于长虹,杨晓娟.BIM技术在智慧园区全生命周期平台系统中的应用[J].智能制造,2020(9):35-38.
[6]秦成龙.建筑工程智慧工地的构件探讨[J].智慧管理,2020(3):59-61.
篇9
关键词:园林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措施
在进行园林建设中,园林的施工质量管理是不容忽视的部分。在园林的建设中应该谨记以创造美感、实现环境美化为根本前提,用生态理念理论作为施工的理论指导,根据园林所处的地域环境、气候土壤以及文化需要来制定科学、专业的施工方案。最重要的是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质量,杜绝不符合规范的施工现象发生。从而保障园林绿化的整体质量,实现在调节城市生态环境、美化人文居住环境的根本价值。
1 加强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
园林绿化不仅能起到改善环境的作用,还能够给人们带来享受。使筑交相辉映,更加凸显绿色城市理念,打造人文城市、绿色城市已经成为今后城市发展的重要思想。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国很多地区和城市都开始大力发展园林绿化。很多绿化工程同时开展,不可避免地存在绿化工程质量问题,而这些问题的产生有很大的原因就是由于绿化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问题引起的。而且绿化工程施工现场管理问题不仅仅会引起绿化工程的质量,同时对绿化工程的成本控制以及今后的维护都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由此可见加强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
2 市政园林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施工人员综合素质相对较低
目前很多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队伍综合素质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还有可能造成植物配置不美观的问题,和园林绿化的美观要求相违背。在施工现场,很多员工相对管理松散,没有组织性和纪律性,缺乏有效的激励制度和质量管理制度来提升员工的积极性和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在施工过程中没有计划性,很多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存在明显的问题,而造成施工人员综合素质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培训力度不够,很多施工单位没有早会制度,没有针对当前的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培训,更没有通过培训总结过去施工现场问题的解决方法。没有定期的技术进阶培训制度,自然就很难提升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2.2 施工管理者的素质有待提升
当前,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环境下,城市的园林施工逐渐的开放,城市园林施工参与的企业也愈来愈多,每个城市多达上百家的施工企业其资质是参差不齐的,真正具备园林施工资质的管理者甚少,因此,造成了施工企业之间的施工水平、管理科学性等差异很大。一些不具备园林施工的企业进入园林建设市场后,不能够科学、专业的进行园林施工,使得园林施工的质量根本得到不到有效保障。
2.3 施工管理方面的问题
施工管理问题是整个园林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建设管理体系中作为基础。施工管理层次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市政园林工程的质量和品位。长期以来,一些工程项目施工还是会忽略施工管理问题,本该重视的管理问题被搁置,造成的结果就是消耗高,浪费大,最重要的是质量差。由于施工组织计划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劳动生产力非常低下,延误工期,操作不严格执行标准规范,将规章制度视为形同虚设一样。
3 园林工程施工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3.1 加大人员培训力度提升施工人员综合素质
从技术的角度上,因为园林绿化工程项目也是一项技术性相对比较高的行业,还有就是对环境是否存在污染的不当设计等这些技术都需要进行长期不断的培训,通过对过去失败和成功的案例进行不断的总结,同时还要学习先进的施工工艺以及对新设备使用的培训等,从而从整体上提升施工人员的技术能力。这对于提升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其次从管理的角度上,通过定期组织岗前培训的方式来不断灌输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单位的管理制度,来提升施工人员的自觉性,这有利于提升施工单位的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对于降低管理成本是有积极作用的。
3.2 提升城市园林施工管理者的专业能力水平
对于城市园林施工管理者来说,首先需要明确城市园林工程主体的要求与园林施工的几乎。与此同时,要做好同施工单位和园林业主两者之间的练习工作,就园林施工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换意见。园林施工单位要提升施工管理的水平与能力,让管理者能够找到正确的位置,明晰在管理中的义务与责任,通过管理培训等途径,不断的提升园林施工管理人员的能力与综合水平,保证园林施工管理的各项内容,得到有效的落实,以此来提升城市园林工程的施工管理水平。另外,要加大对城市园林施工管理者的绩效考核工作,以更好的督促和监督城市园林施工管理者在日常的工作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避免等违法问题的产生。
3.3 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
在确定施工方案前,首先应该对土壤进行检测,看其是否符合苗木生长,进而决定是否需要更换土壤,一般勘测的深度在地表之下1m左右;在园林建造过程中,地形设计非常重要,它能够解决建设过程中缺乏艺术性、平面呆板单调等问题,使园林景观更加富于变化,所以在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应对视觉效果进行全面的考虑,对于原有的自然地势,通过多角度的调整进行再创造。由于在园林的建造过程中对土方的需求量比较大,因此,对于土方的测算要达到精益求精的地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误差,降低施工成本。
3.4 合理的行施工组织设计
作为指导施工的全面性和技术性经济文件的施工组织设计对整个施工起着宏观控制作用,其内容、深度等方面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施工质量,因此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应针对工程特定条件进行,如在确定施工方案确定施工进度时应充分考虑施工顺序、流向以及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对采取的特殊施工方法和技术应有确保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便于能够有效指导和监督工程施工,应充分将施工组织设计作为工程在人力、财力、物力入的计划性,并将其作为统筹安排后期施工的重要依据。
3.5 施行验收制度确保施工质量
验收制度是确保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最有效的屏障,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园林绿化工程的验收不是等到园林工程项目完工之后才进行验收,而是要融入到整个施工现场的每一道工序里,通常一个园林绿化施工项目将会有多个模块构成,这些不同的工程模块又会有多种工序构成,我们执行的验收制度不仅仅要对某一道工序进行验收,确保下一道工序能够正常开展,还要对每一个模块进行验收,这样才能够从整体上提升园林绿化的工程质量,才能够彻底避免因为最终验收不过关而重新施工造成巨大成本损失。
4 结束语
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城市园林则是通过人造景观和植物群落间的合理布局,发挥其益于人类的、多功能的景观,其应结合城市发展以整个市区为载体,以实现辖区内园林化和建设园林城市为目的,可为人类提供一个能最大程度的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场所,同时也是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但当前国内园林建设中仍存在许多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园林作用的发挥,甚至失去了园林工程施工质量、降低了工程品位,因此如何提高园林建设管理,确保施工质量是园林建设中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董三孝.园林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篇10
关键词:房地产项目;质量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9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房地产开发市场的从严控制,对住宅质量的从严要求。由于房地产项目投资大,而且其投资行为具有不可逆转性,一旦质量不符合要求,将会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直接影响人民的生活、生命和财产。因此,推行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保证房地产项目的质量,已经成为现代房地产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房地产项目质量管理的特点
房地产项目质量具有广义性、时效性和相对性。广义性:在质量管理体系所涉及的范畴内, 组织的相关方对组织的产品、过程或体系都可能提出要求, 而产品、过程和体系又都必须具有固有特性。时效性: 由于组织工作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对组织工作及其产品、过程和体系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出现变化的, 例如, 原先被顾客满意认为质量好的产品会因为顾客满意要求的提高而不再受到顾客满意的欢迎。因此, 组织定期对质量进行评审, 不断地调整对质量的要求, 相应地改进产品、体系或过程的质量, 确保持续地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要求。相对性: 组织工作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可能对同一产品的功能提出来不同的需求; 也可能性对同一产品的同一功能提出不同观点的需求。需求不同, 质量也就不同,只有满足要求的产品才会被认为是质量好的产品。
二、房地产项目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单位方面的问题
由于投资者的疏忽使一些不具有商品房资质的单位承担起施工任务,或者是超越现有资质条件的单位承包工程,这是常见的一种质量管理问题。这些没有资质或者资质不健全的单位,在能力、质量控制等方面的问题较多,加上频频出现非法挂靠、非法转包、分包等现象,导致房建工程质量难以保障。更有一些不法单位为了获取不正当的利益,采取以垫资、压价,甚至行贿等违法手段承揽工程,这样不仅影响了招投标工作的顺利进行,给房建工程的质量管理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并且由于企业急于收回成本从而不顾一切的压低成本,在此过程中使用低劣材料、偷工减料、违反操作规范的现象屡屡出现。在工程竣工验收过程中, 弄虚作假、掩盖工程质量很容易造成质量安全事故。
2、设计、规划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今的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过程中普遍存在各专业设计质量低、设计深度不够的现象, 导致各专业施工过程中遇到相互妨碍无法施工的现象; 施工图设计是对质量标准的进一步细化, 是具体施工过程的指导文件, 施工图设计深度没有很好地执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而且在这一阶段一些工程没有勘察报告就进行施工图设计。导致规划设计方案、技术方案和设计图纸不是最优, 变更图纸多于施工图纸的怪现象。
3、施工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设投入品选择不合格。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半成品、预制品及其他一切构件, 把关检验不严格, 不合格品投入使用, 另外施工的机械设备、工具也没有根据不同工艺特点和技术要求进行选择, 管理使用和保养。
监理工程师的选择没有进行严格审查, 导致不符合要求和不合格的监理单位进行项目监理, 监理人员素质低, 监理工作不到位、不规范, 因而在监督管理过程中不能及时发现问题, 留下隐患。
三、房地产项目质量管理对策
1、项目前期策划阶段质量管理
在同宿迁君临国际广场的前期阶段,我们首先确定了项目质量总目标, 在项目质量目标、进度目标、成本目标三个方面寻求一个合理的平衡点, 协调好三个目标之间的关系。主要措施有:
(1)做好市场调研工作
根据我们计划投资的地点,我们就客户的需求量、客户的购买力、项目所在地段的价值等作了专门的市场调查,为进行投资可行性研究提供基础信息。
(2)做好开发方案的设计
由专业人员设计开发方案, 包括开发规划、开发步骤、项目投融资方案、开发进度安排以及环境保护评价等, 宿迁君临国际广场的开发方案,我们委托了具有国家一级资质的南京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进行了设计, 并成立了项目开发小组, 对进行了认真的审核和评估。
(3)做好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
根据专业人员设计的不同开发方案,计算其对应的技术经济指标,包括住宅密度、建筑面积密度、容积率、工程造价指标、平均层数、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以及人口密度指标等。
(4)比较、评价技术经济指标
根据计算得到的技术经济指标,采用适宜的科学方法,对项目方案进行评价比较,分析不同方案的特点, 提出改进意见。
(5)选择最优开发方案
在对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进行评价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形成最终实施的开发方案。
2、 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
(1)方案设计阶段
开发商在寻找规划方案设计单位时,要对规划方案设计的单位业绩进行综合考察,根据楼盘的策划定位,选择三家具有相应实力的规划设计单位进行方案设计,并请本项目咨询公司相关人员对方案设计单位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产品市场定位的介绍讲解,设计人员在此基础上进行规划方案设计。在方案设计过程中,业主尽量不要对方案设计人员指手划脚,不要随意干涉,让设计师尽情发挥。在几家都拿出不同方案后,由建设方组织相关专家讨论会,评选出最优的初步规划方案。建设方再与作出最优方案的设计单位签订合同,在此基础上进行细化,作出报批方案。
(2) 设计阶段质量控制方法
为了有效地控制设计质量,应对设计进行质量跟踪,定期对设计文件进行审核。在设计过程中和阶段设计完成时,开发商的项目设计主管人员应以设计招标文件(含设计任务书、地质勘察报告等)、设计合同、政府有关批文、各项技术规范、气象、地区等自然条件及相关资料为依据,对设计文件进行深入细致的审核。在审查过程中,特别要注意过分设计和不足设计两种极端情况。过分设计,导致经济性差;不足设计,存在隐患或功能降低。
3、房地产开发项目实施阶段
(1)实行效益奖励制度,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管好施工现场。开发企业应牢固树立管理人员的经济观念,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办事作风,让他们认识到节约资金的重要性。当管理人员发现施工图设计错误或不合理时,在确认的情况下根据其节约效益给予适当奖励。严格督促施工方按图施工,如发现不按图纸施工,管理人员要及时纠正并令其返工。
(2)尽量减少设计图变更。工程设计图粗糙,市场供应的材料规格标准不符合设计要求等是引起设计变更的原因。一般情况下不允许设计变更,除非不变更会影响项目功能的正常发挥或使项目无法继续下去。严禁通过设计变更扩大建设规模,增加建设内容。认真处理必须发生的设计变更,涉及到费用增减的设计变更,必须三方即设计单位、开发企业和监理单位共同签字方为有效。开发企业派遣常驻施工现场的工程造价管理人员随时掌握工程造价的变动情况。
(3)严格现场签证管理。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之间互相配合,现场签证随做随签,且应达到量化要求。签证单上的字迹清楚,签证内容要与实际相符,不能超过签证范围。
(4)控制进场材料的质量与成本。开发企业对工程所用的大宗主要材料进行统一招标和购进,多方验收,减少材料在使用前的多余环节,做好材料抽检工作,将质量不合格的材料不采用原则落到实处。严格控制材料代用。
(5)严把隐蔽项目的验收关。特别是主要隐蔽项目,开发企业应按程序与行业的要求验收。关键隐蔽点要求标明项目、被隐蔽部位、工艺和质量完成情况。如果被隐蔽部位的工程量在图纸上不确定,还要求标明尺寸,附上简图,最好能保留摄像资料,切实做到上道工序达不到要求下道工序不开工。
(6)支付工程进度款要实行多级化管理并有效控制,严格按签证及审查制度办事。杜绝施工方绕过多级管理直接找开发企业支付工程进度款的怪现象。每一级管理人员谁签字谁负责,达不到质量要求暂停付款,不能让多级化管理流于形式。
4、房屋交付后的质量管理
房屋交付后,其质量管理并没有划上句号,至少还有两方面的管理工作要做。一是要做好售后服务。按照建设和管理并举的方针,对开发出售后的房产,要建立专门的机构,配备专人管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常年开展服务工作,帮助住户解决困难,及时进行维修,使住户满意。二是要做好征求意见和调查研究工作。要组织人员,广泛征求住户的意见和要求,并及时地进行处理。要深入调查研究开发的房产尚需改进的方面,并对调查后的材料进行全面整理分析,及时反馈到有关部门,以进一步提高房产开发的质量。
总结:
通过以上房地产项目质量管理对策的实施,宿迁君临国际广场竣工交付使用后,通过我们的调查和业主反馈的信息,完美实现了项目前期确定的质量管理目标,达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杨帆. 房地产项目管理和质量控制[J]. 经营管理者. 2011(02)
[2] 郭鸿飞,李凡. 房地产项目质量管理体系思考[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05)
[3] 刘鑫. 房地产企业项目开发设计管理的质量控制[J]. 山西建筑. 2011(08)
- 上一篇:人事行政部的绩效考核方案
- 下一篇:数字化与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