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规划设计方案范文
时间:2023-09-25 18:16: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总体规划设计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植物园;私人建立;风格;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 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203-3
1 景观项目背景与建设意义
1.1 项目背景
中原肖山植物园坐落于河南省西峡县境内,肖山南麓,是一座接近自然生态系统环境中的植物园,其占地水平投影面积为200余亩。
西峡位于河南省西南部,系豫、鄂、陕三省交汇处的“金三角”地带,总面积3454km2,被国家六部委授予“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境内资源丰富,景色秀丽,森林覆盖率76.8%,是河南省资源大县和区域大县,被誉为“绿色王国”和“天然药库”。
西峡山青水秀,风光旖旎,有伏牛山国家地质公园等自然、人文景观50多处,是理想的生态旅游胜地。
该地由私人承租并投资开发,在资金有限的条件下,如何秉承已有的绿化优势,建立独有的特色,与其他各种性质的植物园进行差异竞争,其风格定位是其关键。
1.2 项目规划建设的意义
在国际上,发达国家的植物园多,发展中国家植物园少;建在城市的植物园多,而建在近自然生态系统的植物园少。在中国,植物园的分布与国际上一样,不太合理。植物园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中部和东部地区中人口密集的城市和郊区。我国西部地区的植物园较少;建在接近自然生态系统环境中的植物园更少。
设计者与甲方多次探讨,甲方有兴趣并有决心将这块地投资建设成为一座私人植物园,同时也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该项目的规划建设具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深远意义。
图1景观构成终极目标
2 景观规划指导思想
总的原则是在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指导下,体现科研、科普教育、观赏游览的功能;因地制宜地布置植物和建筑,使全园具有科学的内容和园林的艺术外貌。具体的指导思想:
2.1 拟自然展现生态
借自然之物,仿自然之形,引自然之象,顺自然之理,传自然之神。
在规划中体现生态中心主义,秉承儒家 “天人合一”的思想,力图实现“和合共生”的境界。尊重原地形地貌、生态系统和自然人文环境,始终把自然、生态、意境优先作为景观定位的前提。做到美学、生态、特色、经济、实用兼顾,使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有良好的结合与交融,最终让人与自然达到完美的和谐共存。
2.2 使群落贯穿景观始终
以植物生长习性为基础,营造自然和谐的植物群落体系。
体现植物多样性原则,采用小中见大的手法,体现和谐的植物共生关系,追求卓越的景观生态效应。植物配置做到了乔、灌、花、草、藤,常绿、半常绿以及落叶植物的搭配种植,建立合理的生态植物群落,营造良好的生态小环境。
图2造景原则
2.3 使美学融入景观细节
美来自于不经意间,美来于景观的灵魂深处;
在物种搭配上满足生态群落构成要求,以高大的乔木和低矮的花灌木,以及草花类植物相搭配,用美学原则组织其色彩、线条、姿态、叶色、花色等搭配协调等因素,创造出丰富的空间立面景观组合。使其景观随着空间和时间的推移,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超强的艺术感染力。另外,尽量减少人工雕凿的痕迹,真正造化出植物王国原本的自然、生态、野趣的意境。
2.3.1 林缘线的设计 充分运用树林、树丛、花木边缘上树冠垂直投影于地面的连接线(即太阳垂直照射时投影的边缘线)结合景观环境、立意等要求,在景观平面构图上进行植物空间大小、景深、透视线的开辟,形成丰富的郁闭空间、半开敞空间、开敞空间组合。
2.3.2 林冠线的设计 在植物景观竖向设计上结合地形变化,运用乔灌花草藤立面构图的轮廓线进行立体景观空间划分。丰富观赏者的视野及空间透视感。
通过植物林冠线间的呼应,空间相互渗透,层次多变,似割非割。在主题的控制下,各个景观元素息息相关,一气贯注,异态而融洽地共处在一个完整的景观空间中。
2.3.3 色彩季相设计在植物季相景观表现手法上,运用或数株、或成丛、或成片、或大尺度、大景观的种植手法,形成“季节景观气候”,给观赏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图3百树园-色叶区景观规划意向
2.4 使科教融入景观趣味
科学知识的普及和人格的教育不仅仅只是书本和课堂说教的专利。
通过精心的园林规划设计,创造优美、多姿和有趣的拟自然景观吸引公众,使他们在欣赏大自然的过程中主动或被动地接受科学知识;对于奇花异木的特征、特性进行发掘,给予适当的布置、解释,在满足公众的好奇心理下进行有关潜移默化的科普教育;运用经过仔细推敲的问讯表来收集有关教育对象的现有知识、价值观念和错误概念的基本信息,然后构思和布置一些似是而非的教育现场――户外课堂,让公众去寻求正确的答案,满足其求知欲望;通过看、摸、尝、嗅和检索等方法让游客自己鉴别在植物园中所见到的植物及其用途;通过操作实践,使游客学习植物标本采集方法、掌握一定的园艺技能如植物的各种植物繁殖技术、插花知识、阳台或庭院的花卉布置等;建立完善的标牌、科普、导游系统 以活植物、标本、样品、图像、表格、文字或声像等方式去宣传有关的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图4科普导游系统―户外课堂
运用植物自古以来在文学艺术中人格化的比拟展示,激起观赏者对人生哲理的联想及感慨,达到育人的效果。例如,樱花的美,不仅在于盛开时,红艳如晨霞,粉嫩如美玉,洁白似佳人,烂漫而热烈,更在于它怒放后纷纷飘落时的那种高尚、纯洁、果断、不畏牺牲的壮烈场面;桂花幽香而不露,秀丽而不娇,清雅高洁,香气浓郁,代表着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品质,是崇高、美好、吉祥的象征,是贞洁、高雅和荣誉的象征;竹叶狭长、秀丽,显示一种碧绿青青洒脱,而且其耐寒经霜,终年不凋,自古以来被喻为君子,具有“刚、柔、忠、义、谦、常、贤、德”的内在美。梅的铮铮铁骨、浩然正气,傲雪凌霜、独步早春的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被誉为中华民族之魂。松柏苍劲突兀嶙峋,彰显不畏艰难的傲骨雄风;月季展示出顽强不屈、坚韧不拔的品格,奋发图强、不断进取的精神风貌;杜鹃寄寓着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精神风貌。
图5竹园景观规划意向
3 景观规划基本原则
3.1 生态性原则
强调生态适应性和自然生态环境的维护和完善,体现生物多样性的原则的同时注意乡土植物的运用比例。另外,减少人工雕琢的痕迹,自然、野趣,移步异景,含蓄而不张扬。
3.2 植物迁地保护原则
以引种收集、栽培多样化的植物为主要特色,服务于区域植物科学研究、公众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等社会公益事业。
3.3 科普教育性原则
向公众宣传以植物为主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可持续利用的有关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3.4 经济实用性原则
充分利用场地条件,减少工程量和维护工作量以及能源等的消耗量,考虑建设、管理的经济投入成本。例如鉴于山上土壤贫瘠,不利于植物生长,需根据需要进行土壤改良或更换,在规划中考虑在土壤条件较好的平地开挖建水生植物园,挖出的土方作为山上其他园需要改良或更换的土壤,维持土方平衡,节约成本。
3.5 地域、场所性原则
考虑地域及规划用地场所的特点,建设中充分体现地域场所的自然、文化内涵及植物特色。
3.6 文化及美学原则
合理利用各种景观元素,组织空间,创造优美的视觉景观及植物文化景观。充分借用水面光影效果造景。水面波光粼粼,利用水面倒影作借景,丰富景物的层次,扩大视觉空间,增强空间的韵味,从而产生一种朦胧虚幻的美感。
3.7 生态景观示范原则
依据生物多样性的建群原则,合理营建多种、多层、高效、稳定的植物生态系统,不断净化空气环境状况,营造和谐区域小气候。并为各类生物和珍奇鸟禽提供栖息场所,创造鹤起鸟鸣、飞禽自由憩栖的自然、生态的植物园环境景观。
4 景区和景点规划
整体构想以“两区(主入口景观区、木本花卉区)+六园(木兰蔷薇园、水生植物园、百树园、松柏园、竹园、梅园)+18景(硅化溯源、木兰柴、樱棠春晓、荷塘月色、平湖落雁、晓塘垂钓、阳光草坪、百果音乐吧、醉红坡、憩枫径、秋岭、暗香疏影、品鸣轩、极目阁、松林夕照、沁心亭、踏雪寻梅、蝴蝶谷、)”及“生态丛林景观”为造景核心,呼应山体自然景观,打造“青山绿水、鸟潮花海、植物王国”的主题景观。形成春季梢头嫩绿,花团锦簇;夏季绿树成荫,水花袭人;秋季果实累累,色香俱佳;冬季雪压枝头,嫩香犹存。即春华(以百花闹春胜)、夏荫(以水生花卉、绿荫胜)、秋实(以色叶、果品胜)、冬色(以松、竹、梅“岁寒三友”胜)的生态植物园景观意境。
以尊重现有的可利用的自然资源,以及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进行景观建设。以群落生态展现的设计概念作为指导,以自然、原生的意境营造作为建设主旨。依据生物多样性原则,充分发挥植物的造景功能,营造山地生态景观系统。将科学、文化、美学等各要素在“多样统一”原则(总体原则)指导下,运用系统设计方法综合考虑整个景观设计。依据不同的地势生境特征,按植物生活型和生长季节差异配置群落构成,按照植物科属分类及植物园科普教育需求进行规划区域划分。
图6植物园观赏图
在景观设计上充分运用点、线、面结合的手法,依据主次分明,高低错落,植物形态、叶色、花色等搭配协调原则,合理营建稳定的植物生态系统,并以植物林缘线的平面组合结合林冠线竖向构图,取得多层次、多方位的优美的景观构图,构建起示范型植物生态群落性植物观赏园。
5 结语
好的规划设计应该是其在实现后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经济效应以及生态效应,特别是经济效益,所以设计者必须真正站在统筹兼顾的立场上充分考虑各种因素,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协调好长期规划和近期规划的关系,不能只唯美而不唯实,设计的优与劣是要实践检验才能下结论,只是对设计者而言,应该永远没有令自己满意的作品,只有这样,他(她)才能真正的与时俱进,更上一层楼。
篇2
【关键词】城市形象设计;户外广告;表达;服务功能;研究
作为城市建设中亮丽的风景线,户外广告的有效设置可以更好地反映出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及对外开放水平,有利于完善城市视觉系统的服务功能。结合现阶段城市的发展现状,可知户外广告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客观地体现了城市形象设计中这些广告内容良好表达的重要性。内容杂乱的户外广告,不仅容易引起人们的视觉疲劳,也对现代化城市形象的评价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城市户外广告的管理,完善城市形象设计方案,及时地解决设计方案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形象设计中户外广告表达的应用
(一)城市空间总体规划的应用。户外广告的有效使用,可以客观体现出城市经济实力与城市的精神风貌,有利于维护好城市形象,更好地表达出城市的发展水平,增强城市的社会影响力。在户外广告的设计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城市实际的发展概况及城市经济的特点,完善户外广告的设计方案,丰富这些广告内容,为城市空间总体规划的合理科学性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在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做好城市空间总体规划建设的相关工作,可以优化城市的功能结构,协调好不同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城市空间区域划分的合理性提供可靠的参考信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设计与户外广告规划设计是协调发展的。既有的城市规划组成部分无法满足人们多元化的实际需求,需要城市管理者及规划设计工作者能通过户外广告的表达形式,增强人们的视觉效果,保证城市空间规划设计方案的合理科学性。
(二)城市区域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户外广告的存在,可客观反映出不同地区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进而为城市区域规划设计方案的完善提供必要的保障。在未来城市区域规划目标的确定与实现过程中,户外广告所占的比例将会越来越大。这些广告的开放程度高,可对不同区域的实际发展概况进行客观有效的反映,进而完善城市区域规划设计的相关内容,使得这些规划设计在实际的应用中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为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城市形象设计中户外广告表达研究
(一)户外广告与城市空间的相互作用。城市的户外广告内容丰富、色彩艳丽,在不同灯光的照射下可以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完善了城市景观的服务功能。户外广告设计的合理科学性,可以体现出人文活动及各种商业活动,间接地丰富城市景观的表达形式。因此,合理地规划设计户外广告,在满足城市景观多元化需求的基础上,可以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促使城市空间资源利用率逐渐提高,更好地体现出现代化城市风貌。
(二)户外广告的规划方法研究。户外广告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地考虑各方面客观存在的因素,保证这些广告在实际的应用中可以与城市经济发展有效地结合起来,优化城市的服务功能。具体表现在:1.明确户外广告的指导思想;2.根据城市经济的实际发展概况,加深对户外广告所要传递信息的理解,确保这些广告可以更好地体现出城市景观内容;3.统一户外广告的规划方法,从广告分类、城市地貌、统一规定等方面进行必要的研究,体现出户外广告的潜在价值。
(三)加快户外广告产业发展的研究。结合目前我国户外广告产业的发展现状,可知这些广告受到管理不规范、广告分类方法不统一等因素的影响,无法满足城市建设的实际需要。因此,需要对户外广告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研究,从增强户外广告规划合理性、构建户外广告的统一标准等方面解决各种客观存在的问题,进而加快户外广告产业的发展速度,为现代化城市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可靠的保障。
三、结束语
城市形象的不断提升、社会影响范围的扩大,需要合理地规划户外广告,协调好城市户外广告与城市形象建设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这些广告的优势,为现代化城市服务功能的完善提供可靠的保障。本文通过对城市形象设计中户外广告表达的应用及相关研究内容的说明,客观体现了做好这些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合理地利用户外广告,增强户外广告的表达效果,对于现代化城市长期稳定的发展也有重要的现实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周燕.户外广告与城市形象建设的关系[D].重庆:重庆大学,2012(05).
篇3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分析
1.当前城市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城市规划是综合性、政策性很强的政府职能,城市规划也是一门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被认为是“国民经济计划的继续和延伸”。因此,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的调控主要采取的是一种机械的目标管理和计划控制的方式。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城市建设也逐步由以前的政府投资行为转变为市场调节为主的多元投资行为。城市的开发建设表现为多种经济法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或者是经济法人与公众利益的关系。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城市规划体制无论在自身机构、管理机制、还是规划方法等方面都难以适应这种新的经济关系。
1.1 传统的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价值认识不足,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城市建设资金短缺;
1.2 传统的规划管理强调的是计划性和强制性,若严格按照城市规划进行管理,则投资商没有任何选择余地,容易影响投资商的积极性,若规划执法不严又容易产生各种腐败现象;
1.3 城市规划代表的是城市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目前我们低规格的城市规划管理机构(有的城市还没有独立的城市规划管理机构),难以承担起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和协调经济法人与公众利益关系的职能;
1.4 传统的城市规划是以土地利用控制为核心的一种静态的物质规划,规划缺乏实施可行性论证和评估,造成了规划的目标过于僵化,实施中缺乏可操作性,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从而造成大面积的违法建设;
1.5 传统城市规划关注的是既定规划蓝图的实现,而忽视了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开发过程的调控功能,容易引起土地的投机活动;
1.6 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商对经济效益过度追求往往会侵害公众的利益,造成土地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而作为城市整体利益的代表,城市规划部门难以对这类行为进行有效的干预和词控,使得公众利益受到损害,社会公益事业的建设得不到有效保障等。
2.新型城市规划管理机制分析
现代城市是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要研究城市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沿革、产业特点和各种优劣势,把城市的发展纳入整个国家和大区域的中长期发展目标中去考虑,探讨其发展趋势,为其定位,这是解决现代城市管理的方向性、指导性的根本问题。
2.1 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建立高效、合理、动态发展的城市管理网络,是提高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的内在要求和关键所在。
2.2 实现城市规划“经济主导型”向“社会主导型”管理模式的转变。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城市规划管理上是一种“经济主导型”管理模式,忽视对城市公共社会环境和城市文明的建设与管理。现在,我们应建立“社会主导型”管理模式,它是一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城市管理模式,除了重视侧重对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之外,还要加强环境改造与保护、科技文化与教育,以及社会治安、卫生保健、社会保障等各方面的发展和管理。
2.3 引入市场机制,充分利用多种资源,加快城市发展:城市建设尤其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是任何一个城市发展都不可能回避的问题。应该认真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把市场机制引入基础设施建设,把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利用起来,加快城市建设的进程。以法治城是我国城市管理手段和方法转换的关键环节,也是城市管理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用它来调整、理顺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各方面的关系。
3.建立新的城市规划管理体系
在现代化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上,应始终坚持“三关一跟踪”,对规划建设项目进行严格管理,并在管理方法和方式上创新,有效地制止违反规划进行建设的现象,确保规划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对现代化城市规划创新管理体系具体思路如下:
3.1 严格把好规划选址关:“一书两证”中选址意见书的发放是基本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第一关,处于立项之前,也是最难的、在整个规划管理最具决定性的一关。当建设单位提交建设项目选址申请时,首先应审核该项目是否符合城市总体规划、项目的可行性如何、与政府的政策是否基本一致这三个基本条件,再去现场察看,检查申报内容与现场是否一致,项目占地周边的情况是否适宜,用地范围和建筑体量以及附属配套设施如何安排管线的走向如何考虑,建设项目与道路红线距离等基本情况,然后作出是否同意这个项目选址的决定。
3.2 认真把好规划设计关:规划设计是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在建设方案中的具体体现。因此在管理实践中十分重视把好规划设计关,主要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①规划设计对于城市建设与未来发展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城市总体规划下,是否优化,如何优化规划设计等处决与城市规划设计者本身的专业水准,因此,抓好设计单位的资质审定,优化设计方案,对于提高城市整体规划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及设计者对本城市的规划发展规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②抓好设计单位的市场选择,引进竞争机制,逐步放开规划设计市场,鼓励引进高资质、高等级规划设计单位参与城市基本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
③抓好方案的审核和确定。审核一般项目的设计方案,主要审核规划设计总平面图和建筑方案设计图,特别是影响主干道城市景观的项目不管大小都要严肃认真地把关,确保了城市主干道规划设计格调的一致性。
3.3 认真把好规划评审关:在规划管理中,对重大基本建设项目和成片建设项目都按照技术规范组织严格的规划设计方案评审,确保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要求能在规划方案中真正得到落实。
篇4
关键词:钢材配送中心;SLP;工艺流程;总平面布置
中图分类号:F28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7)09-0124-04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钢材生产量和消费量不断攀升,钢材市场也向品种多样化发展。伴随着市场的发展,各地不断涌现出新的钢材配送中心。
钢材配送中心是指从事钢材配送(集货、加工、分货、拣选、配货)和组织对用户的送货,以高水平实现销售和供应服务现代化的钢材流通设施。它是钢材供应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主要功能包括:仓储、倒装、装卸搬运、拣选配货、钢材维护、展示、销售、流通加工、运送及信息管理。由于钢材配送中心的结构功能复杂,影响因素较多,注定了钢材配送中心的规划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为了要确保钢材配送中心工艺流程合理化,要求我们在进行总体规划时,必须进行系统布置总体规划设计;在建设前必须进行工艺流程布置详细规划。
长期以来,同其它工业设计规划一样,规划设计人员仅凭经验和主观判断进行总平面布置,形成一定的经验数据。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物流技术理论的进一步完善,近年来才逐步形成了一些先进的规划设计方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Richard.Muther提出的系统布置设计(systematic layout pIanning,简称SLP)法。
本文结合工程实际,对SLP法在钢材配送中心总体规划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2 钢材配送中心的规划模型
2.1 钢材配送中心主工艺流程
从钢材进入到钢材配送中心,至钢材从钢材配送中心发货,其间主工艺流程如钢材配送中心主工艺流程所示。
2.2 钢材配送中心功能区域划分
由钢材配送中心的主工艺流程可知,一个典型的钢材配送中心通常包括以下区域:接货区、检验区、管理交易区、钢材库区、钢材堆场、钢材加工区、发货区。钢材配送中心的一个典型模型如钢材配送中心的典型模式所示。
3 SLP法基本原理
采用SLP法进行总平面布置的首要工作是原始资料收集,然后进行物流分析和非物流分析,经过综合分析得到作业单位相互关系表;然后,根据相互关系表中作业单位之间相互关系密切程度,决定各作业单位的位置,绘制出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形成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通过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的修正和调整,得到数个可行的布置方案;最后采用加权因素对各方案进行评价择优,选出最佳的布置方案。
SLP法的基本原理如SLP程序设计模式所示。
4 钢材配送中心规划设计实例
拟建一钢材配送中心,配送中心的总吞吐量为200万t/年,总流动量为100万t/年,钢材品种及货流量如表1钢材配送中心设计能力所示。
4.1 钢材配送中心主工艺流程
4.2 钢材配送中心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 SLP法中作业单位间的相互关系用A、E、I、O、U、X来表示,如表2作业单位相互关系所示。
将接货区、检验区、钢材库区、露天堆场、钢材加工区、发库区、管理交易区按序号1、2、3、4、5、6、7排列,通过分析钢材配送中心主工艺流程,得到表3物流强度分析。
在此钢材配送中心内,以公路运输和水运为主,物流关系占着主导地位,非物流关系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通过对物流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的分析,形成表4物流作业单位相互关系。
4.3 钢材配送中心作业单位相关图
忽略非物流作业单位相互关系时,根据物流作业单位相互关系,计算作业单位综合接近程度并排序,求得作业单位布置顺序为4、6、1、3、2、7、5。按布置顺序,对各作业单位进行布置,得作业单位相关图。
4.4 钢材配送中心面积确定
钢材额定堆放量表如表5钢材平均额定堆放量所示。
按照加权的计算方式,均按照额定堆放量计算,可得露天堆场的平均额定堆放量为:3t/m2。
由表1钢材配送中心设计能力可知,钢材配送中心对堆场储放要求是4.91万t。假定库场的不平衡系数是1.4,则配送中心对堆场的要求面积是(4.91×1.4)÷(3×10000)=22913m2。
钢材配送中心对钢材库区的储放要求是2.5万t。取平均额定值5t/m2计算,假定库场不平衡系数是1.4,则钢材库区要求的面积是(2.5×1.4)÷(5×10000)=7000m2。
钢材加工区的加工量为9.42万t/年,拟用加工设备如表6钢材加工区设备所示。
钢材加工区的主要功能是对钢材进行加工,各种钢材加工完毕后,有两种方式处理,一种是立即发货,另一种是把它放回到钢材库区或露天堆场进行储存,故钢材加工区的面积,在满足设备摆放及加工面积后,略有剩余即可,针对此配送中心,取1000m2就可很充分地满足加工要求。
钢材出入库的量均为100万t/年,按工作天数为300d计算,日出入库量为3333t/天,如果每天工作8h,则出入量约为420t/h,假定出入库最高峰时的出入库量为平均值的5倍,那么出入库的最高值为2100t/h,参照表5钢材平均额定堆放量,取平均额定堆放量为3t/m2,则接发货区均需700m2,取不平衡系数为1.4,那么得出接发货区面积为1000m2。
对于钢材配送中心来说,只有少量的钢材要进行检验,验货区面积取接货区的10%即可,此处取验货区面积为100m。
对于管理交易区,其占地面积大小与钢材配送中心内入驻客户成正比,此配送中心内入柱客户150户,按平均每户面积6×4m2计算,管理交易区需要面积3600m2。
4.5 钢材配送中心总平面布置
根据上述原则,对钢材配送中心总体规划设计做出了两个规划设计方案,图6钢材配送中心总平面布置图是方案一。采用加权因素法对两个总体方案进行评价,评价因素包括:工艺流程合理性,布置灵活性环保,配送中心的运输条件等,经过综合评价,得出最佳方案为方案一。
篇5
当今,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先驱越来越受城市管理和决策者重视。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发展,在城市景观艺术性需求的影响下,城市规划的方法和内容在不断进步。传统的二维结构图和效果图因在表达规划对象建筑风格和主色调上受制约,已不能满足当前需求。作为计算机、地理信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发展的集成体,三维城市模型技术成为当前特大城市、新兴城市规划工作的主力。三维模型技术最早是为解决工业设计的某些问题产生的,用在城市管理和地理信息系统上是近些年地理信息技术和硬件技术发展推动的结果。城市三维模型可采用写实和设计等方式表达城市构筑对象的外观形态和纹理特征,能较好地表现对象的主观特点和艺术风格,还能准确记录规划设计的精度、拓扑、语义等特性。因此,通过对三维模型表现目标对象的不同规划方案与周边三维环境进行整合分析可以对各个方案进行较为直观、方便、准确判断。换句话说,与传统二维规划方法相比,采用三维模型进行城市建筑对象的规划在精准度、效果、效率、成功率等方面更有优势。本文以上海市长宁区B32地块为例,对该地块170m超高层大规模建筑多种三维建模方案在规划审批、技术衡量、指标考量、环境融合性、色调柔和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三维建模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优势和应用价值。
2三维模型在规划报建方案中的主要优势
采用三维模型制作立体全方位的规划方案报建是近年来城市规划的新方法。它是一种通过把待规划区域的空间结构和现状环境进行虚拟还原并在此基础上置入规划对象的设计方案。它支持多方案的对比分析,最终以最合适的方案完成相应区域的规划设计。这种方式的规划对象可视化更直观,能直接在比选系统中量测规划对象的空间结构和尺寸,可以与周边现实环境能进行纹理、风格、感观的配合度分析,在不同规划方案之间的比较有依据并可以过三维可视化展示系统对规划区域进行各种空间、物理和环境模拟分析。这均是传统二维规划难以实现的。三维模型在规划报建中所表现的全方位无限制可视化特点以及支持多种立体化空间分析的性质为城市的规划设计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技术,提高了城市规划设计方案的准确性、全面性、适宜性、合理性,为城市规划技术的发展迈出了新步伐。从当前二、三维规划方案设计实践来看,三维模型在城市规划报建设计中存在必然优势。
2.1直观的规划对象三维细节特征
二维线划图、剖面图、效果图表达规划对象的结构、尺寸、纹理和风格是静态、平面的,只能对某个特定方向或部位进行描述,对特征表达不直观,且不容易实现微观细剖。而对象的三维表达则可以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地立体展示满足视觉效果,并可以在此基础上实现各种规划指标的可视化评判,让非专业人员参与到实质性的规划设计中,提高了城市规划方案的认同感和成功率。这是二维地图与三维地图最显著的区别。
2.2直接的规划数值量测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规划对象的位置、高度、结构等尺寸可能需要根据规划指标要求和设计结构要求进行多次调整,此类调整可能涉及细节结构变化。在建筑类规划设计中,尺寸的变化会引起结构受力的变化,进而可能影响到建筑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因此,在对结构进行调整时,需要时刻关注尺寸数值变化,避免出现超限等不安全因素。在三维系统中,当规划对象三维建模后,可直接在系统中对规划对象的高度、平面、表面、斜距、空间等相关数值进行量测,直观反映对象真实的空间结构细节和尺寸,减小规划设计中尺寸量测的工作量,方便规划物体作结构修改,并可记录修改前后的形态变化量,有效把握规划设计进行。
2.3便捷的纹理、风格、感观配合度分析
在建筑的规划设计中有一项重要工作是把规划对象的建筑风格与周边现状建筑或规划建筑的风格进行配合度分析,用多个小局部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构建大局部的区域规划,以保证整个规划区的总体思路、特色和艺术氛围,准确表达功能分区的内涵,突出总体上的一致和协同,彰显总体规划特点。传统二维规划在这种需求下力不从心,二维表达的平面视觉制约了其在全方位可视化需求下的应用。而真三维模型的规划设计高仿真地还原了规划区域内的建筑对象和环境,把不同规划方案置入还原后的虚拟现实环境中,将规划对象与周边环境进行纹理、风格、感观等属性的配合度比较,分析规划设计的有效性、合理性、全面性、先进性。这可以使规划设计的过程更高效、准确,规划设计的结果更全面、优质且更贴合实际。
2.4实时的规划设计方案比较
规划设计作为城未来建设和发展的蓝图,通常需要进行大量的策划、研究、设计、比选、分析、控制和协调,局部的规划方案也需符合总体和区域的规划要求。因此,在规划方案的设计和选定过程中通常需要进行多个方案的规划指标比较,不仅包括数值比较,更包括思想、理念、方向、意愿等无形知识比较。三维模型有全方位、多角度、无级缩放等无限制浏览模式,可以完整表达建筑色调、纹理、结构、风格、空间、艺术等特性,能详细记载规划设计对象的详细信息,包括设计者设计意图,可以在系统中直观比较各设计方案与环境现状是否契合,让观者从各种不同视角和尺度剖析、还原、理解、体会设计者的思想,更容易形成共鸣,增加了规划方案的成功率。
2.5方便的空间、物理和环境模拟分析
城市规划设计,关系到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方案设计过程需要考虑现有的空间、物理、社会等环境要求,也要考虑未来各种环境发展的需要。在进行规划方案的设计时,通常要进行各种空间、物理和环境的模拟分析,如城市冷热桥分析、噪声分析、光污染分析、可视域分析、日照分析、温度场分析等。此类分析对人们的生活生产有重要影响,对城市宜居性、土地升值潜力、道路通达性、区域发展预测、城市改造建设可操作性等方面的研究起到支撑作用。但是,这些分析很难基于传统的二维数据环境得出理想结果,通常需要规划方案的完整三维空间数据体系,包括平面、高程、高度、结构以及相关的物理函数模型等信息。通过系统工具,可以依托规划方案的三维空间结构特性和语义信息,利用几何分析、缓冲区分析、表面分析、统计分析、网络分析等空间算法,模拟、计算规划区域最合理的环境要素指标,从而通过调整形成合适的规划方案,得到理想的设计成果。
3结语
篇6
关键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
“3S”技术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解决与地球空间信息有关的数据获取、存储、传输、管理、分析与应用等问题的信息系统,其包括摄影测量与遥感(Remote Sensing, RS)、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简称“3S”技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合理分配和土地利用协调组织的综合措施。“3S”技术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数据采集、图形制作及信息管理等多个环节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一.摄影测量与遥感(RS)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作用
摄影测量从产生至今,已经历了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和数字摄影测量三个阶段。随着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数字摄影测量系统(DPS)必将取代过去传统的光机型测量仪器。遥感是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应用探测仪器,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再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性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及技术。
当前,传统的模拟土地利用现状图及其相应的土地管理模式,根本无法适应现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及应用需求。随着土地开发利用的速度日益加快,为了实现土地利用现状动态管理、加强土地产权的有效监督、建立“以图管地”的土地资源管理新模式,已成为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迫切要求。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可以给土地信息系统(LIS)提供大量的相关信息,是信息时代土地利用现状数据采集、更新和修正的重要手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空间技术的迅猛发展,摄影测量进入了全数字时代,遥感技术进入1m以内的高分辨率和立体观测阶段,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差异不断减小。事实上,“摄影测量(包含影像判读)”与“遥感”这两个名词指的是不同时期的同一学科,遥感是摄影测量学的补充与发展。数字摄影测量的出现,使得通过计算机处理从航空摄影测量或航天遥感图像上获得GIS数据的想法得以实现。它是将数字影像或数字化影像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加工,以获取建立GIS所需的相关信息。
GIS基础信息可以分为地形信息、图形信息和属性信息三类。因此,通过航片可以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为土地信息系统提供所需的地形信息;还能从航片生成正射影像,从正射影像提取结构信息以提供图形信息;同时通过对航片影像的判读和专题分类,为土地信息系统提供属性信息。
航空摄影像片主要用于编制大中比例尺影像地图,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主要用作城市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等的工作底图。航空摄影测量主要测量地球表面的几何形态,其精度主要取决于测量仪器和影像质量,人为影响因素相对较小,在一定条件下,测量工作质量较易控制。遥感信息具有综合性、宏观性、客观性、周期性和时空变化多层性等特性,这些特性使其成为编制中小比列尺土地利用现状图的重要信息源,主要用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这是由于卫星遥感影像通常属于二维处理的范围,尽管某些卫星遥感影像可以进行高程测量,但目前这一技术还未成熟完善。卫星影像解译还必须与外业调查相结合,否则解译质量很难符合要求,同时在卫星影像解译过程中,人为影响因素较大,要求作业员有较高素质。
二.GPS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作用
GPS是利用多颗导航卫星的无线电信号,对地球表面某一地点进行定位、报时或对地表移动物体提供导航的技术系统。GPS能辅助摄影测量和遥感测量,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主要用于空间定位。当前,GPS辅助的空中三角测量利用少量的几个控制点或仅利用一个控制点(基准点)即可将定位精度控制在厘米级精度,完全能满足大、中比例尺的测图要求。
随着GPS接收机硬件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GPS动态定位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动态确定载体姿态的技术有了巨大进步,因而大大增强了GPS在遥感中应用领域的作用。目前,GPS已与多种传感器(如机载激光断面测量系统、合成孔径雷达等)配合使用,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这类传感器的测量与定位精度。GPS在摄影测量和遥感中的应用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高精度动态相机定位,辅助空中三角测量;第二,辅助导航航摄飞行,以实现航摄的精确定点;第三,与其它传感器配合,确定载体的位置、速度与加速度、姿态。
近些年,国内外相关研究人员在上述三个方面的研究中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些进展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克服了机载动态GPS应用的主要限制因素,同时又解决了运动中载波相位模糊这一难题,极大地促进了GPS在摄影测量与遥感中的实际应用。GPS在摄影测量和遥感方面的广泛应用,对土地利用规划无疑有巨大帮助作用。
三.GIS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作用
当前,GIS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应用和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规划设计分析
目前,GIS已普遍应有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设计中,如:规划技术指标分析、土地地类适应性评价、地类规划平衡分析等。通过GIS提供的信息技术支持,增强了分析的广度和深度。
(二)辅助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设计
通过遥感数据和GIS强大的地理空间信息管理和分析功能,能便捷、准确地计算农田规模和环境容量,能快速地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各项生态指标和经济指标进行分析,能高效地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基质改良工程量、田面平整等指标计算,从而有效确定各地块利用方式,辅助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选择各项工程。GIS技术的应用极大提高了规划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工作效率,正确客观地指导规划的编制和规划方案设计。
(三)规划设计方案虚拟
虚拟GIS具有观察立体细节的功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设计者通过虚拟GIS能直观观察田块、房屋、道路等各层虚拟景观,进而分析土地利用的各项效益与弊端,通过结合GIS数据库可实时对田块、房屋、道路等地物定位,获得规划设计区域的三维图像。利用VR技术建立相应的三维模型,提高土地利用区域的模拟仿真精度,增强了三维GIS的功能。规划设计者可通过三维模型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设计进行更为直观的感受,辅助进行形象思维和空间造型,由此做出更为正确的评价和筛选。
篇7
一、工作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工作任务
根据市政府具体亮化任务分解,对东海路等28条主要道路沿线及视线延伸可见的221处亮化建(构)筑物进行亮化,我区负责组织实施199处,协调市有关部门组织实施22处,从根本上改变夜间城市亮化水平不高的现状。
(二)基本原则
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根据亮化工作的实际要求,按照“政府主导、区街联动、以街为主、业主负责”的原则,动员区属范围内各有关单位,集中实施亮化建设。
1.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充分发挥政府在城市亮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由所属街道办事处和相关单位牵头督促亮化工作的实施,区亮化指挥部统一协调。
2.区街联动,属地化管理。根据市、区政府统一部署,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区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各街道办事处负责实施、督促分管范围内的城市亮化工作。
3.业主负责原则。积极动员和协调亮化范围内需亮化的建(构)筑物产权单位(使用单位),根据市亮化工作的具体要求,对建(构)筑物进行亮化建设。
二、实施步骤
市南区亮化建设集中行动分为四个阶段:
(一)发动部署阶段(年11月30日前)
区政府成立市南区亮化工作指挥部,统一调度全区亮化建设工作,下达任务并与各有关单位签订责任书,各街道办事处和相关单位按照区亮化工作指挥部的任务分解,对辖区内需要亮化的建(构)筑物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区宣传部门配合做好宣传工作,营造亮化建设浓厚氛围。
(二)集中实施阶段(年12月1日¬—6月30日)
各办事处和相关单位按照责任分解,集中力量组织亮化工程建设的实施。区亮化工作指挥部加强调度,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及时研究解决亮化建设集中行动中的问题,督促各相关单位按照进度计划推进项目的实施。
年12月20日前,各街道办事处、相关单位完成各需要亮化的建(构)筑物的权属、建筑结构情况调查,收集并核实亮化设计所需的相关数据及图纸资料等,统计权属不清或无法确定固定权属关系的建(构)筑物,并提出初步亮化意见,由区亮化工作指挥部统一汇总。
年12月25日前,将调查摸底情况与市亮化指挥部规划设计组对接,分析市亮化工作指挥部的亮化分区规划,为我区亮化分区及亮化方案设计打下基础。
年12月底前,督促市相关部门基本完成市南区内的城市快速路、立交桥的亮化工程建设。
年1月15日前,根据市亮化总体规划设计方案,由区亮化工作指挥部组织编制市南区亮化总体规划方案。
年2月20日前,由区亮化工作指挥部组织协调各牵头单位与市亮化工作指挥部对接,确定市南区亮化项目总体方案和单体设计方案,并通过市亮化指挥部审查。
年3月20日前,完成施工、监理招投标等前期准备工作。
年3月31日至6月21日前,基本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亮化建设任务。
年6月底前,自查整改亮化工程存在的问题。
(三)检查验收阶段(年7月1日—7月31日)
区亮化指挥部对已完成的亮化项目进行检查,对所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准备接受市亮化指挥部的考评验收。
(四)完善提高阶段(年8月1日—9月30日)
根据全市总体亮化规划设计方案要求,进一步完善亮化集中行动成果,保证整体亮化效果,配合市亮化指挥部的后续工作,研究制定区亮化管理维护的长效运行机制。
三、推进措施
(一)健全区亮化工作指挥部工作机构
本次亮化建设集中行动时间紧、任务重,市南区亮化工作指挥部成员单位需安排专职人员到市南区亮化工作指挥部集中办公,组建综合、规划设计、组织协调、政策推进、监督保障5个组,统一调度全区亮化建设。
1.综合组
工作职责:(1)负责指挥部办公室日常工作;(2)负责指挥部各项会议的协调安排工作,对其他各组的工作情况进行调度、汇总,负责与市指挥部的日常联络和工作对接;(3)负责组织区亮化建设集中行动工作计划的编制,及各部门、各单位、各办事处计划任务的下达;(4)负责宣传、统计报表、编发工作简报;(5)负责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2.规划设计组
工作职责:(1)负责组织编制市南区亮化分区规划方案和市南区亮化建设方案。(2)负责协调各亮化工程牵头单位与市亮化指挥部对接设计方案,并办理亮化设计方案的报批和备案工作,以及亮化建设过程中的日常工作对接;(3)负责检查区各亮化牵头单位组织实施的亮化工作,并接受市亮化指挥部对建设项目亮化效果的考评工作。
3.组织协调组
工作职责:(1)负责亮化建设工作的指导和推进工作;(2)负责监督各部门、各单位、各办事处亮化建设工作,督促进度计划的落实;(3)负责协调解决亮化建设工作的难点问题;(4)负责区亮化建设工作的考评。
4.政策推进组
(1)负责制定和健全区亮化指挥部各项工作制度;(2)负责制定区亮化工作绩效奖励政策;(3)负责市亮化建设管理有关政策的落实和推进;(4)负责制定亮化工程后续管理制度。
5.监督保障组
工作职责:(1)根据考评结果,对市南区亮化集中建设行动中表现优秀的单位给予奖励;(2)负责对亮化建设过程中招投标、政府采购行为进行监督检查;(3)负责亮化资金筹集;(4)负责亮化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和资金审计;(5)负责与市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的工作汇报和对接。
(二)建立工作会议制度
1.区亮化工作指挥部每月召开一次调度会议,传达贯彻上级重要决定和有关指示精神,听取各专项小组的具体汇报,听取各有关单位和街道办事处的情况汇报,检查工作计划的落实情况,研究解决难点问题。
2.每周五上午9:00组织区亮化工作例会,指挥部各组、街道办事处、相关单位进行汇报,分析研究工程进度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建立推进机制
1.每周一下发市南区亮化建设集中行动工作简报,明确当周任务以及上周工作任务的落实情况。
2.对重点项目的进展情况每周一了解,对于总体工作开展进度每半月一督查,相关单位和街道办事处将工作措施及工作进度上报区亮化工作指挥部,区亮化工作指挥部适时对督办事项的落实和办理情况进行通报。
四、保障措施
(一)保证一定的资金投入。区财政列出专项资金,用于重点公共场所、设施,如学校、公园、医院等的亮化资金投入。
篇8
关键词:城市规划;规划设计;重要性;原则性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属于宏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城市和城市所在的区域,如何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设计,又如何设计出特有的城市理念,是摆在城市建设设计人员一项紧迫而富有挑战性课题。
2 搞好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极大地推动区域内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国际来看,伴随城市化的发展,西方国家各主要大城市都出现过交通阻塞、环境污染等为特征的“城市病 ;二战后 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也曾重蹈其辙。
国外在城市管理方面的经验与教训,为我们提供了借鉴。我国一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供水紧张、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不足等问题,有的问题已成为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我国属于城市化的后起国家,应避免重蹈城市化先行国家曾付出过沉重代价的覆辙。这就要认真研究,着眼于跨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搞好现代城市规划与管理。在以往的城市管理中,往往“重生产、轻管理,重经济职能,轻社会职能”,以单纯的片面的经济增长指标,作为考核和评价城市政府政绩的主要标准。于是 政府在完成各项经济指标的过程中.无暇顾及城市经济、社会 生态、人文 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导致城市管理处于较低层次状态。这样的管理模式与现代城市是不相适应的。因此,建立科学有序、先进高效的城市管理新模式已刻不容缓。
3 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
城市是人们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也是公共建筑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规划设计除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的要求外,一般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3.1 “以人为本”原则
一个聚居地是否适宜,主要是指公共空间和当时的城市肌理是否与其居民的行为习惯相符,即是否与市民在行为空间和行为轨迹中活动和形式相符。个人对“适宜”的感觉就是“好用”,即用起来得心应手、充分而适意。城市的使用应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古典的城市一般没有绿地,以硬地或建筑为主;现代城市则出现大片的绿地,并通过巧妙的设施配置和交通,竖向组织,实现城市的“可达性”和“可留性”,强化城市作为公众中心“场所”精神。行政中心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以“人”为主体,体现“人性化”,其使用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
3.2 地方特色原则
城市的地方特色既包括自然特色,也包括其社会特色。首先城市应突出其地方社会特色,即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城市建设应承继城市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有利于开展地方特色的民间活动,避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识之感,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城市旅游吸引力。如广东新会市冈州城市营造的是侨乡建筑文化的传统特色。济南泉城城市,代表的是齐鲁文化,体现的是“山、泉、湖、河”的泉城特色。西安的钟鼓楼城市,注重把握历史的文脉,整个城市以连接钟楼、鼓楼,衬托钟鼓楼为基本使命,并把城市与钟楼、鼓楼有机结合起来,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中心城市的规划设计注重对历史文化素材的挖掘,结合具体的地形特点合理布局,既符合长远发展的战略思想,具有超前意识,又因地制宜,建设以地方文化为背景,赋予行政中心公园以全新的历史文化内涵。其次,城市还应突出其地方自然特色,即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等。
3.3 突出主题原则
城市无论大小如何,首先应明确其主题。围绕着主要功能,城市的规划设计就不会跑题,就会有“轨道”可循,也只有如此才能形成特色和内聚力与外引力。在城市城市规划设计中应力求突出展示城市形象、满足人们的活动需要与改善城市环境(包括城市空间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的三大功能。并体现时代特征为主旨,整体考虑城市布局规划。
城市的规划设计都应精心创造实用而突出主题特色的城市个体,要和谐处理城市的规模尺度和空间形式,创造丰富城市空间意向。特别注意空间距离的远近和时间的长短,以方便市民使用城市。既要讲究观赏性,但主要还是要讲究实用性。
行政中心城市的规划设计以体现“行政中心文化”为主题,在充分挖掘当地历史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城市、喷泉、雕塑以及景观小品等园林要素,完美展现佳木斯市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沉淀,让人们在享受园林美景的同时,缅怀过去、把握现在、憧憬未来。
4 如何搞好城市的建筑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是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在建设方案中的具体体现。因此在管理实践中十分重视把好规划设计关,主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1)抓好方案的审核和确定。审核一般项目的设计方案.主要审核规划设计总平面图和建筑方案设计图,特别是影响主干道城市景观的项目不管大小都要严肃认真地把关,确保了城市主干道规划设计格调的一致性。
(2)抓好设计单位的市场选择,引进竞争机制,逐步放开规划设计市场,鼓励引进高资质、高等级规划设计单位参与城市基本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
(3)规划设计对于城市建设与未来发展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城市总体规划下,是否优化.如何优化规划设计等处决与城市规划设计者本身的专业水准,因此,抓好设计单位的资质审定,优化设计方案,对于提高城市整体规划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及设计者对本城市的规划发展规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5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面对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调整、城市急剧扩张和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等诸多变化。作为现代化的城市,应具备三大功能:展示城市形象、满足人们活动需求、改造城市环境(包括城市空间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中心城市的规划设计应全面考虑,以使城市成为一个生态型、文化型和生活型的市民城市。
参考文献
篇9
讷河市城乡规划局是这场城乡建设的先行军,他们面对老城规划落后、居民意识淡薄、违规建筑难于规划和拆除的局面,规划局党委班子在市委书记马志军、市长王平的领导下,排除各界压力,创新工作思路、加大执法力度,保障了城乡建设和大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每天清晨当我们到达城改建筑工地或大项目建设现场时,发现市委书记马志军或市长王平已经等候在那里等着我们汇报工作,有这样的领导带领工作,激励着你必须把工作干好、干得更加出色”,讷河市城乡规划局局长杨树军说。
2012年,讷河市规划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城乡建设工作和大项目建设工作,各项工作扎实稳进并不断创新,成绩骄人。
认真完成规划编制
规划局首先完成了讷河市2012年至2030年的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报批工作。在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规划局先后向齐齐哈尔市政府、黑龙江省政府汇报请示修编工作,并委托哈工大设计院进行了高标准修编,现已上报省里待批,新版规划的实施将加快推进讷河市“南扩、西联、中兴”城市发展布局规划的实施。
二是完成了讷河市城区四个出城口、全城街景的规划设计。讷河市规划局委托省规划院进行了规划设计,该规划方案实施后,对提高城市整体居住环境和群众幸福指数起到了重要作用。三是完成了2012年至2025年的镇村居民点空间布局规划。规划局聘请吉林省规划院,利用1个多月的时间,深入到乡镇、村屯,逐一听取了“关于中心村、保留村和搬迁合并村的意见”,明确了到2015年全市将撤并186个自然屯,其中人口少于200人、自然灾害频发、自愿撤并的自然屯有34个。此项规划是讷河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步骤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已通过省建设厅小城镇专家组的评审。
四是编制了讷河市城南新区、劳动湖南侧等重点地段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五是编制了革命老区老莱镇聚宝村2012年至2015年建设规划。规划局利用1个多月的时间,编制了聚宝村撤并自然屯,建设中心村规划,将对革命老区村建设起到示范作用。
严格审查设计方案
讷河市规划局认真执行省、市有关规定,重点把规划设计审查和设施配套规划纳入到规划设计方案中。该局坚决做到不符合总体规划的不批;基础设施不配套或配套不全的不批;不符合规划标准或侵害群众利益的项目不批。2012年,规划委员会会议审查通过项目31个,其中开发项目11个、乡镇项目4个、公建项目9个、重点项目7个。重点在建筑体量、造型、色彩和亮化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推行了规划设计方案竞标制,扩大了设计方案的选择面。
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支持项目建设服务流程
为加强内部管理,2012年,讷河市规划局先后出台了《严肃机关工作人员纪律的规定》、《规划审批管理制度》、《领导岗位责任制》、《各股室岗位责任制》等6项制度,促进单位内部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严格了办事程序,坚持阳光、透明操作,杜绝。为更好地支持大项目建设,明确项目跟踪管理责任人,该局制定了《建设项目批后管理手册》,定期巡查、全程服务。
加大违法建设的查处力度
2012年,讷河市规划局强化执法监督,加大拆违工作力度,有效地规范了各类建设行为,维护了城乡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在查处违法建设工作中,拆扒非法建筑、构筑物427处,拆除面积达36197平方米,其中拓宽“五纵七横”道路,拆扒198处15380平方米;专项整治四个出城口、西环建材一条街和私搭滥建较集中的万兴源、学府等小区,拆扒87处7982平方米;配合低温楼“穿衣戴帽”工程施工和孔国、六合、二克浅、讷南等乡镇环境整治工作,拆扒142处12835平方米。
全力配合市政工程建设
在“五纵七横”道路铺装黑色路面工作中,讷河市规划局全体干部职工分成4组,起早贪晚地轮流看护巡查40余天,为保证道路升级改造工程的顺利完成尽了一份力。
加强对上沟通协调
讷河市规划局针对物流建设专项规划、重点市政设施建设、数字城市建设等方面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技术支持,保障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推进项目建设。同时,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通过项目申报,规划局为拉哈镇争取小城镇规划资金50万元。
大力引进招商项目
讷河市幸福经贸有限责任公司是规划局招商引资项目,该项目位于二克浅镇长兴村,是由河南省新乡市客商孙影投资兴建的,项目注册资金100万元、占地4600平方米、总投资1560万元,2012年6月开工建设,现已竣工并投入使用,主要经营杂粮、杂豆的收购和销售,辐射范围内年交易量可达3万吨,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为农民增收打开了新的通途。
2012年是讷河市城乡建设工作开局的一年,面对2013年,讷河市规划局局长杨树军和规划局领导班子更是信心百倍:
增加资金投入,加快规划体系编制速度
规划局将聘请高水平规划设计单位,进一步完善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上承总体规划,下启修建性详细规划。)启动村镇规划、专项规划、景观规划的编制,实现城乡全覆盖,为城乡建设和管理提供规划许可的直接依据。
规范审批行为,加大规划实施管理力度
规划局将重点从规划设计审查、设施配套规划、外立面设计、亮化设计和公示制度落实方面,保证规划的控制力和执行
力,使城乡建设的理念和规划在具体实施中不走样、不偏差。
强化执法监察,加大违法建筑处理力度
规划局将重点对讷河市环路两侧违法建筑物、构筑物进行摸排,全力配合2013年道路升级改造项目建设的实施。同时,针对历史形成的违法建筑,将分片分区地向主城区内延伸整治。
借鉴外地经验,加快数字城市创建进度
规划局作为负责启动数字城市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牵头单位,将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单位,尽快提供详细、准确的需求报告和基础设施数据资料,以利于科学编制数字城市项目设计书,早
日形成实施方案,为实现数字化管理城市奠定基础。
谋划项目促发展
篇10
关键词:城市规划;规划管理;投资环境;探索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9)06-0157-03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城市正处于一系列激烈的社会经济变革之中,面对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调整、城市急剧扩张和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等诸多变化,传统城市规划受到了空前的挑战。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人员,应如何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把握好规划原则,实现未来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城市规划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首要问题。问题与成绩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有必要对当前城市规划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进行分析,寻求解决对策,使城市规划和建设事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2现代化城市规划与城市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城市规划基本概念及所面临的新挑战
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是:“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城市规划管理是实现城市规划目标的过程,是对城市建设活动的组织和控制。要想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规划蓝图能否实现,关键是规划管理。但是在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规划管理面临较为严峻的局面,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现代化水平是丞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城市规划是综合性、政策性很强的政府职能,城市规划也是一门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被认为是“国民经济计划的继续和延伸”。因此,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的调控主要采取的是一种机械的目标管理和计划控制的方式。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城市建设也逐步由以前的政府投资行为转变为市场调节为主的多元投资行为。城市的开发建设表现为多种经济法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或者是经济法人与公众利益的关系。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城市规划体制无论在自身机构、管理机制、还是规划方法等方面都难以适应这种新的经济关系。主要表现在:
1)传统的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价值认识不足,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城市建设资金短缺;
2)传统的规划管理强调的是计划性和强制性,若严格按照城市规划进行管理,则投资商没有任何选择余地,容易影响投资商的积极性,若规划执法不严又容易产生各种腐败现象;
3)城市规划代表的是城市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目前我们低规格的城市规划管理机构(有的城市还没有独立的城市规划管理机构),难以承担起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和协调经济法人与公众利益关系的职能;
4)传统的城市规划是以土地利用控制为核心的一种静态的物质规划,规划缺乏实施可行性论证和评估,造成了规划的目标过于僵化,实施中缺乏可操作性,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从而造成大面积的违法建设;
5)传统城市规划关注的是既定规划蓝图的实现,而忽视了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开发过程的调控功能,容易引起土地的投机活动;
7)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商对经济效益过度追求往往会侵害公众的利益,造成土地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而作为城市整体利益的代表,城市规划部门难以对这类行为进行有效的干预和调控,使得公众利益受到损害,社会公益事业的建设得不到有效保障等等。归结起来就是,我们传统的城市规划管理机制还难以协调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多种经济法人之间以及多种经济法人与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这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
2.2提高现代城市规划与管理的认识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极大地推动区域内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国际来看,伴随城市化的发展,西方国家各主要大城市都出现过交通阻塞、环境污染等为特征的“城市病”;二战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也曾重蹈其辙。为解决这些问题,世界许多国家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当前,世界许多国家对解决城市管理的问题取得了共识,就是要从先发展、再治理的传统发展观转向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现展观。
国外在城市管理方面的经验与教训,为我们提供了借鉴。我国一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供水紧张、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不足等问题,有的问题已成为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我国属于城市化的后起国家,应避免重蹈城市化先行国家曾付出过沉重代价的覆辙。这就要认真研究,着眼于跨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搞好现代城市规划与管理。在以往的城市管理中,往往“重生产、轻管理,重经济职能、轻社会职能”,以单纯的片面的经济增长指标,来作为考核和评价城市政府政绩的主要标准。于是,政府在完成各项经济指标的过程中,无暇顾及城市经济、社会、生态、人文、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导致城市管理处于较低层次状态。这样的管理模式与现代城市是不相适应的。因此,建立科学有序、先进高效的城市管理新模式已刻不容缓。
2.3城市规划管理对投资环境的影响分析
城市规划管理因其工作的综合性、复杂性、系统性、周期性、对投资环境的影响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城市规划管理对投资引导通常通过公共政策制定、规划的编制和规划信息的管理来实现。通过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对城市的自然资源进行配置,对自然环境的利用提出要求,对城市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作出安排、对城市功能进行布局、对城市土地的开发方式(序列、时间、开发强度等)作出规定。
2)调控城市规划管理是政府对经济实行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①城市规划管理可以协调不同利益主体(如政府与投资者、投资者与投资者、投资者与当地居民)之间的利益关系;②城市规划管理可以控制投资开发方向、结构、空间、速度、节奏,它对投资的调控主要是通过规划编制、规划政策和规划项目的审批来实现。例如:以商住楼为主体的房地产投资过猛时,可以通过严格限制其它用地性质改为商住楼用地性质、严格控制商住楼用地的开发强度、严格要求商住楼规划设计质量、严格履行审批程序等措施对其抑制。
3)规范投资行为是一个市场行为,而没有规范的市场行为只会导致市场秩序的混乱和投资的失败。规范的市场才能使投资者(尤其是中长期投资者、境外投资者)有安全感。城市规划管理对投资行为的规范作用是通过规划编制管理、规划审批管理和规划考察管理来实现的,它告诉投资者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如果投资者犯规,则将纠正。
4)保障投资是有风险的,这种风险来自许多方面,其中一个风险来源于他人对投资者利益的侵犯和损害。城市规划管理对投资者合法利益的保障作用通过规划审批管理和规划监察管理来实现。例如,当投资者已获得某一块土地开发的合法权力时,他人在该块土地上违法进行建设,导致投资者在资金、机会、土地等方面的损失,这时对违法建设的查处就是对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和对违法者的惩罚。
5)投资需要服务,这种服务来自各方面。城市规划管理也是一种服务,它对投资者的服务主要通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服务来体现。规划局部机构设置和运转效率、规划管理人员的服务质量优劣、规划局形象好环等等,都会直接影响投资者的心理行为和投资效果。例如,规划管理人员的腐败会直接增大投资者的成本,增加投资风险;反之,良好的服务会增加投资者成功的机会,减少投资失败的可能。
3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城市规划管理机制的探索
确定既适合我国国情和市情、立足现实又着眼长远的城市规划,这是建立和健全城市管理机制的前提,这就要为城市进行功能定位。现代城市是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要研究城市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沿革、产业特点和各种优劣势,把城市的发展纳入整个国家和大区域的中长期发展目标中去考虑,探讨其发展趋势,为其定位,这是解决现代城市管理的方向性、指导性的根本问题。近年来,由于按此定位规划,符合于客观实际,有效推动了城市建设的进程。
3.1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建立高效、合理、动态发展的城市管理网络,是提高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的内在要求和关键所在。
目前,我国的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尚在探索之中,经过多年的实践,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共识,认为“建管分开、建管平行、管理实体”以及“二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模式比较合理,它的内涵是,在坚持集中统一的前提下,通过理顺建设职能和管理职能的关系,合理调整市区分块,理顺条块关系,强化城区的属地管理等功能,朝着“统一规划、分级管理、以块为主、条块结合、条条保证、权责一致”的方向迈进,从部门行业管理转向综合管理,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与此相适应的是,市政管理部门(如环卫、园林、物业等)逐步向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转变。它有利于实现城市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法制化,使得城市的建设职能和管理职能并重,形成建设与管理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多年来“重建轻管”等问题,同时也理顺条块关系,加强了城区、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的管理功能,有利于调动和发挥各级组织的积极性,共同搞好城市建设和管理。
3.2实现城市规划“经济主导型”向“社会主导型”管理模式的转变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城市规划管理上是一种“经济主导型”管理模式,忽视对城市公共社会环境和城市文明的建设与管理。现在,我们应建立“社会主导型”管理模式,它是一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城市管理模式,除了重视侧重对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之外,还要加强环境改造与保护、科技文化与教育,以及社会治安、卫生保健、社会保障等各方面的发展和管理。这种现代城市管理模式建立在系统观念的基础上。实现城市管理模式从“经济主导型”向“社会主导型”的转变,提高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必须改革和完善评价、考核城市的政府政绩的方法及其指标体系。除包括必要的经济增长指标之外,应以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水平和质量,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环境绿化、美化的程度,科技文化、教育和社会公用事业的发达程度,以及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等为重要指标,来评价、考核政府的政绩,引导和制约政府的行为。
3.3引入市场机制,充分利用多种资源,加快城市发展
城市建设尤其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是任何一个城市发展都不可能回避的问题。应该认真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把市场机制引入基础设施建设,把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利用起来,加快城市建设的进程。
近年来,不少城市认真探索筹措城市建设和管理资金的路子:
① 建立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产业结构,着力培植地方财力,利用地方税收政策支持和鼓励国内外资金投入城市基础建设。随着税收,特别是地方税收的增加,使用更多的财力投入于城市建设和发展。
② 采取灵活的资金筹措办法,包括收集城市建设配套基金、收取市政设施有偿使用费、国外政府贷款等多种渠道进行筹集。拓宽引资融资渠道,利用外资通过建造、经营、转让方式,向外资出让部分路桥专营权、筹资建设其他路桥等设施,是国际国国内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成功经验。这种融资方式,盘活了现有城市基础设施国有资产存量,如通过路桥经营权的转让引进资金,使存量的国有资产变为建设资金。通过引进外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弥补了地方财力的不足,给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法治城是我国城市管理手段和方法转换的关键环节,也是城市管理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用它来调整、理顺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各方面的关系。
4创新现代化城市规划管理体系的思考
在现代化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上,应始终坚持“三关一跟踪”,对规划建设项目进行严格管理,并在管理方法和方式上创新,有效地制止违反规划进行建设的现象,确保规划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对现代化城市规划创新管理体系具体思路如下:
4.1严格把好规划选址关
“一书两证”中选址意见书的发放是基本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第一关,处于立项之前,也是最难的、在整个规划管理最具决定性的一关。当建设单位提交建设项目选址申请时,首先应审核该项目是否符合城市总体规划、项目的可行性如何、与政府的政策是否基本一致这三个基本条件,再去现场察看,检查申报内容与现场是否一致,项目占地周边的情况是否适宜,用地范围和建筑体量以及附属配套设施如何安排管线的走向如何考虑,建设项目与道路红线距离等基本情况,然后作出是否同意这个项目选址的决定。
4.2认真把好规划设计关
规划设计是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在建设方案中的具体体现。因此在管理实践中十分重视把好规划设计关,主要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1)规划设计对于城市建设与未来发展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城市总体规划下,是否优化,如何优化规划设计等处决与城市规划设计者本身的专业水准,因此,抓好设计单位的资质审定,优化设计方案,对于提高城市整体规划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及设计者对本城市的规划发展规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抓好设计单位的市场选择,引进竞争机制,逐步放开规划设计市场,鼓励引进高资质、高等级规划设计单位参与城市基本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
3)抓好方案的审核和确定。审核一般项目的设计方案,主要审核规划设计总平面图和建筑方案设计图,特别是影响主干道城市景观的项目不管大小都要严肃认真地把关,确保了城市主干道规划设计格调的一致性。
4.3认真把好规划评审关
在规划管理中,对重大基本建设项目和成片建设项目都按照技术规范组织严格的规划设计方案评审,确保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要求能在规划方案中真正得到落实,如住宅小区项目、公共绿地项目以及主干道街景观项目,在规划设计完成后都组织专家和相关单位进行认真严格的评审,并提出评审修改意见,使这些项目的规划设计按照详规的要求,更趋于完善。
4.4切实抓好规划实施的跟踪管理
在规划设计方案确定后,为使方案中的各项内容真正落实到位,切实抓好了方案实施的跟踪管理,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抓规划沿线。在施工前,首先检查项目建筑工的定桩放线,使其和规划设计方案中的建筑红线相一致。
2)抓材料关。对建设项目所运用的材料特别是影响项目景观效果的建筑材料包括:墙砖、外墙涂料、路灯以及墙面色彩配置、绿化的布局等都给予指导和把关,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3)实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正副本制度。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如发现少数建设单位在办完“一书两证”后,违背规划设计要求,擅自改变建设项目的规划用途或扩大建筑面积等问题,对此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发放可实行正副本制度,即在建设项目开工前先审核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副本,这个副本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与正本同样具有法律效率。不同的是副本不能作为建设项目房屋产权登记的依据,建设单位必须在项目竣工后,经规划验收合格后方可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从而有效地制止了建设过程中的违规行为,确保了规划设计方案的顺利实施。
4)抓工程竣工测量。为及时掌握规划区域建设项目的变化情况,同时又能及时地督察建设项目完工时是否按规划设计方案施工,在建设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前,组织力量对建筑物体量、平面位置等方面进行测定,为规划验收、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准备基础资料。
5)抓规划验收。即在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后,由建设单位提出申请,以规划设计图为依据,对项目的主体建筑、园林绿化、道路路灯、管理用户等附属配套设施和环境建设进行系统的规划验收。验收合格的,方可换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反之,根据验收中提出的意见,限期整改,从而实现对规划实施全过程跟踪管理的目的。
5结束语
因此,在现代城市规划管理中,必须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确保其经济、社会、环境、人口协调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达到有机统一;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城市管理机制,促进建设与管理相互协调,把市场经济机制引入基础设施建设,把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利用起来,加快城市建设进程;同时不断创新城市规划管理体系,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现代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赵民,陶小马.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的经济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赵民,何丹.论城市规划的环境经济理论基础[J].城市规划汇刊,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