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学专业主要课程范文

时间:2023-09-25 18:16: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设计学专业主要课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设计学专业主要课程

篇1

 

一、前言

 

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郑州校区),以下简称为郑州新联,是经河南省政府同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的普通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新兴学科,被纳入郑州新联的课程体系中。

 

独立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既不同于一般的本科院校,又不同于高职高专,因此,独立学院的旅游管理课程设置既要有学院的独特发展特色,又能满足于市场的现代化要求。在分析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现状的前提下,从课程结构体系、社会需求、学校培养目标等几个方面探讨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思路和措施,以提高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郑州新联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构成现状

 

课程设置是专业建设的基石,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该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否很好的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要[1]。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郑州校区的旅游管理专业开始近五年的时间,还处于初创时期的摸索阶段,很多的方面有待改善。从目前开设的课程体系结构看,分为大学英语、大学体育等公共基础课,旅游学概论、导游业务概论等专业基础课,旅游礼仪、旅游美学等专业选修课,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景区经营与管理等专业方向课,以及专业实习。

 

三、分析郑州新联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培养目标问题

 

郑州新联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能掌握并具备丰富和扎实的旅游管理、旅游资源规划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能在各类旅游企事业部门,从事旅游管理、资源开发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旅游管理专业把培养目标重点放在了培养理论性人才和高层管理人才的目标上,培养的目标定得太高。这就需要结合独立学院的发展特色,在课程设置中合理的安排课程内容以培养出理论知识优越于一般本科院校,实践操作能力不逊色于高职高专学生的课程结构。

 

(二)课程开设门数和学分比例分配不协调

 

我国旅游管理专业传统的课程体系基本上由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组成,各校课时比例不一,但差距不是太大,大致为公共基础课占课时的41%—43%,专业课占37%,选修课占20%左右[2]。从郑州新联旅游管理课程开设门数和所占学分来看,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专业方向课开设门数比例分别为33%、27%、27%、12%,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专业方向课的学分比例分别为44%、27%、14%、12%(资料来源于郑州新联教务处相关材料)。而且,在旅游管理专业所修科目的总学分中,公共基础课所占的学分过高,高达44%,专业课所占的学分较低。

 

(三)开设课程的时序安排违背课程内容的逻辑性

 

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3]。每门学科的课程内容都有其内在的逻辑和结构,如果忽视了这些联系,就会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成为肤浅的或者说是片面的。从分析每学期安排的课程得出,郑州新联第一学年、第二学年课程设置以公共基础课为主,第三学年、第四学年课程安排以专业课为主,导致整个课程结构成层次分化,违背了课程内容的内在逻辑。

 

(四)实践基地建设有待完善

 

目前,郑州新联的实践教学设备只能满足酒店餐饮服务与管理这门课程,其他的课程教学设备还未到位,例如模拟导游课程,缺乏导游模拟软件或者是导游实习基地。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和景区经营与管理这两门课程,缺乏相应的实习基地,学生在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无法和实践结合在一起,理论知识就变成了死板的课本知识,缺乏灵活性。校外实习基地,目前仅在上海和厦门的星级酒店,缺乏旅行社、旅游景区的实习基地。

 

四、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策略

 

(一)优化课程目标,体现学院独立发展特色

 

一般的独立院校大多沿袭它所依附的高校的课程体系,把培养目标重点放在培养理论性人才和高层管理人才上。作为介于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的独立学院,应调整其培养目标,以适应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加之旅游管理本身的专业要求,其课程目标更应该注重学生动手与实践能力的培养[4]。从社会需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培养出和普通本科院校相当的旅游管理人才,又不逊于高职高专院校的旅游专业人才。

 

(二)优化课程开设门数和学分比例

 

国外如欧洲的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主要是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和语言课,四类课程所占比例大致为33%、50%、8%、8%,以上比例均未计毕业论文和实习[5]。通过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门数和欧洲的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门数的对比,可以看出欧洲旅游管理专业比较注重专业课程的开设,比重占到了50%,而我国独立学院专业课程的开设,比重只占到27%。而且公共基础课所占的学分过高,专业课所占的学分较低,会造成学生为争取学分而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下降。因此应该重新调整旅游管理课程开设门数,使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专业方向课开设的门数比例协调,使在校的旅游管理学生不仅能学到广泛的公共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能学到与专业有关的充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

 

(三)优化课程时序衔接

 

每门学科的课程内容都有其内在的逻辑和结构,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应符合内容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首先,独立学院旅游管理课程在设置传统科目的基础上,要注意建立新的、符合国际标准的、以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学科。其次,改变传统大一、大二学习公共基础知识,大三、大四学习专业课的传统教学计划,在新课程设置计划中,可以适当的将一些专业课穿插在公共基础课中,让学生在掌握公共基础理论的过程中,了解自己的专业课程和专业特色,提前产生对自己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课程的兴趣。再次,对于实践课程的安排,应该放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之前,让学生在实践课程中掌握操作技能,积累实践经验,再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把实践技能综合在一起,强化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四)优化实践基地建设

 

实践基地是学生开阔视野、培养专业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场所[6]。实践基地的建设包括包括学校内各种实训室的建设,如模拟导游、模拟中西餐厅等实训室,同时也包括校外实习基地。目前郑州新联的实践基地只有模拟中西餐厅、模拟客房服务的实训室,在模拟导游、模拟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景区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实训室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以满足旅游行业对这方面专业人才的需求。校外的实习基地只有上海、厦门的星级酒店,学校还需要积极的和校外的景区、旅行社单位协商,以满足旅游管理景区方向和导游方向的学生的实习需求。

篇2

然而,“工业工程师的职位范围是什么”,这却一直是工业工程专业学生感到难以理解和想象的,也是大部分不了解工业工程内涵的人所困惑的问题。由于各发展时期的侧重面不同,国内外对工业工程师的理解有很多种说法,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工业工程师的工作性质和内容,但其最核心的理解是工业工程师是最佳工作系统的设计者,即工业工程师所从事的工作就是以某一系统为对象的优化设计/再设计工作,从而使输入系统各种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得到最充分有效的利用,减少各种浪费,实现系统的最佳输出[2]。从这个角度来看,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应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掌握宽广的工程、经济管理、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对复杂的生产、服务系统进行分析、规划、设计、优化、管理和运作的综合专业能力。由于不同学校具有不同培养模式,因而其培养目标及要求也不尽相同。以我校工业工程专业为例,不能完全仿照清华大学等国家重点大学模式培养理论研究型学生,也不能趋同于职业院校培养职业技能型学生,因此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是培养目标。

就学生就业情况来看,迄今为止我校工业工程专业已有十余届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是大中型的中、外资制造企业。为了解学生在校所学专业技能能否满足企业需求,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了相关数据,调查问卷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调查企业对学生职业技能的需求;二是调查已就业的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通过自身岗位实践所总结的职业能力需求。这两部分数据是通过调查企业相关部门主管和已就业的毕业生得到的,这些毕业生中既有本校毕业的学生,也有一部分其他院校毕业的学生。此外,还从大四学生在应聘过程收集到的企业人才需求信息中提取了一些有效数据。从数据整体上看,在制造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占绝大部分,其在企业中所负责的工作也主要集中于生产系统优化与改善、方面。根据市场需求调查结果,课程设置应加强学生在设计、分析、改善与管理控制方面能力的提高。由于问卷调查对象毕竟有一定局限性,因此在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时还要考虑学科知识体系及其长远发展。在参考国外工业工程学科和国内重点大学工业工程专业培养要求基础上[3-5],结合市场需求调查总结出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基本专业素质及职业能力要求。

1工业工程专业主干课程体系设置

我校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分为四大模块: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实践模块,其中对应于学生专业核心素质培养的课程为学科基础课中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是在培养学生专业核心知识、核心能力中起至关重要作用的课程,是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方向的标志,两者关系就如同一项建筑的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基础之上无上层建筑便失去了基础存在的价值,而上层建筑如不适于基础的要求则就会变成空中楼阁,因此把这两部分组织起来就构成了专业人才培养核心体系,即专业主干课程体系。专业主干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中心工作,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因而主干课程的设置要将专业核心知识和能力要求涵盖其中,对此质量功能展开法(QFD)可以有效地实现此目标。QFD是一种面向市场和顾客的系统化产品开发方法,它通过需求转换,采用质量屋形式的结构框架,量化分析顾客的需求与产品规划、设计、制造等要求之间的关系,从而完成产品开发的质量功能配置的全过程。由于在高校这种特殊环境中所发生的一切行为本质都与在制造和服务业中是相通的[6],因此采用QFD方法来解决主干课程配置问题是可行的。驱动整个QFD过程的核心是质量屋的构造,需要完成以下几方面内容:专业能力需求的确定及其重要度计算;专业主干课程的确定;能力需求与主干课程关系矩阵的确定;课程间相互关系矩阵的确定;评价矩阵的构建;课程的质量设计。

2结束语

篇3

大致来说,艺术类高考专业可以分为两个大类:一类是需要长期扎实的“童子功”的,譬如美术、音乐;另一类是半路出家,“华丽转型”型。这类考生备考时间相对较短。如广播电视、影视、戏剧类,管理类,公共关系学类,理论类等专业。

“童子功型”: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顾名思义,这类专业没有个“十年功”你是混不进去的。报考这类专业的考生通常从很小的时候就尝尽了“人间疾苦”――再冷的冬天也要练琴,再枯燥的时候也得对着鸡蛋画画,哪怕脚上有伤也得坚持练舞……好在,熬出头之后的风光,也是相当令人艳羡的。

音乐类:含音乐表演(如声乐、器乐等)、作曲与作曲理论、音乐学、音乐教育、乐器修造(如提琴制作、钢琴调律)等。

美术类:含绘画(如中国画、油画、版画、壁画)、雕塑、美术学、美术教育、艺术设计学、书法、艺术设计(如环境设计、装潢设计、服装设计、装饰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电脑艺术设计、产品造型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多媒体设计与制作等)、戏剧舞台美术设计、动画等。

舞蹈类:含舞蹈表演(如芭蕾舞、中国古典舞、现代舞、国际舞等)、舞蹈编导、舞蹈学(如舞蹈教育)等。

不难看出,这类“童子功”型专业的对扣性相对较强,譬如音乐表演、绘画、雕塑、舞蹈表演等专业的性质让人一目了然。下面详细介绍一下设计类几个相关专业。

艺术设计可以说是应用性最强的美术类专业,也是美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力量。它与时展紧密相关,具有多元性,涉及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多方面。由于艺术设计的涉及范围太广了,所以它的专业分类还包含很多细化的专业方向,每个方向的学习内容和就业方向各有侧重。

平面设计专业即视觉传达,主要学习广告战略、广告表现、书籍设计、插图设计、摄影艺术与技术、新媒体创作与应用等课程。毕业生就职于各企事业单位,从事企业形象策划设计、逆向设计、展示设计等工作。当然,如果你有一颗渴望创造的心,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设计工作室是最佳选择。

广告设计专业主要学习广告策划与创意、文案、广告经营、媒体研究、摄像与摄影、广告设计、市场调查等课程。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去向是:报社、杂志社、电视台、广播电台、出版社等新闻出版单位的广告部门、企事业单位广告部门、中外广告公司、市场调查与咨询行业等。

室内设计专业主要学习室内空间设计、室内陈设设计等课程。学生毕业后多成为图纸绘制员、三维建筑表现设计师、室内装潢设计师等。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主要学习素描、水粉静物、室内设计原理、现代设计史、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AutoCAD、Photoshop图像处理、Corel图形设计等课程。学生多从事专业相关行业,如橱柜设计师、家具设计师、施工图设计师、效果图表现师、预算员、工装设计师、设计师助理、施工监理等行业。

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主要学习素描、色彩、三大构成、室内外装饰设计、装饰材料构造与工程预决算、展示设计、家具设计、景观ms211、CorelDraw、AutoCAD、Photoshop、3DMAX等课程。其毕业生多从事室内外设计、装饰绘画、景观设计、家具设计、小区规划等设计工作。

服装设计专业主要学习服装结构设计与制作、服装设计、服装CAD、服装生产管理与营销、排料与推板、服装立体裁剪等课程。该专业对口就业率极高,多从事服装设计与开发、服装生产工艺设计、服装打板、服装推板、服装生产工艺单编写、样衣制作、服装生产管理等工作。

产品造型设计专业主要学习设计素描、产品速写、设计图学、快速表现技法、视觉传达设计、形态设计等课程。学生毕业后多就职于工业设计公司、IT产品设计与制造、家具、玩具、影视动画公司、游戏后期产品设计等企业,从事产品三维造型设计、新产品开发、视觉传达设计等工作。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主要学习素描、色彩、构成学、数字特技原理、MAYA、After Effects、Premiere、影视广告创意设计等课程。在电视台、影视公司、大众传媒、音乐与唱片发行公司、广告等领域都可以看见该专业毕业生的身影。

“华丽转型型”:半路出家 亦可艳惊四座

这种艺考类专业的情形与“童子功”型不一样。很多同学是进入高中后才考虑改走艺考之路进行的“华丽转型”。这样一样可能在艺考中胜出。比如一些同学从上高中起就参加一些像美术、古筝、播音主持这样的培训班,如果天赋尚可,所学专业突出,再加上文化课成绩不错,不仅可以上个本科,甚至有机会考上像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这样的名校。

对于这一类考生来说,可选择的专业更多偏向于应用实践类。譬如广播电视艺术类、戏剧影视艺术类等专业,它们区别于美术、声乐、舞蹈需要长期积累,与你平日的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关系紧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这类“华丽转型”专业考生的要求,各大高校可能会有不同的录取政策,主要是专业技能的加试,例如:画面组合、影视作品评析、命题演讲、综合素质及其方案策划等。其专业课考试看重的不仅是学生现阶段学习某专业的能力,还有未来从事这一专业的潜力。

广电、影视、戏剧类

电视上俊男靓女主播们的无限风光显然给广播电视艺术类专业的大红大紫点燃了一把火。近几年来,包括广播电视编导、电视节目制作、播音主持在内的专业,已经成为艺考最大的热门。

广电、影视、戏剧类:含播音与主持、广播电视编导、录音艺术(如录音工程等)、摄影摄像、影视照明、电视节目制作、表演(如影视表演、戏曲表演、戏剧表演等)、导演(如影视导演、戏剧导演等)、影视戏剧文学等。

播音与主持专业

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你就能成为人见人爱的电视节目播音员了吗?如果你这样认为,显然是大错特错的。虽然标准的普通话和流畅自如的语言表达是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最重要的“硬件”,但是,更为重要的“软件”――临场应变能力才是这个行当里最无敌的杀手锏。这种能力需要从业人员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知识结构。

大学期间,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还需要了解整个新闻采集、编辑的流程,掌握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技术,优秀的毕业生除了需要具备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知识和语言文学的相关能力,还要掌握哲学、政治、经济、社会、法律、心理、艺术和美学等多学科知识。

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非常广,除去我们熟知的电台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广告配音、电视电影配音等职位,还可以系统学习采编播课程,毕业后从事音频编辑、灯光师、影响师等工作。

电视节目制作专业

想知道我们每天看到的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吗?电视节目制作专业可以解答你所有的疑问。电视节目制作专业可以分为数字媒体艺术、数字电视制作等方面,旨在培养掌握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同时又能够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电视节目制作、网页设计、课件制作的复合型专业技能人才。毕业生分布于电视台、电台、广告公司、网络传播公司等各种传媒机构。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如果说电视节目制作的岗位是起房子的建筑工人,那么节目编导可以说是房子的“建筑设计师”,他们是台前幕后的灵魂人物,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就是优秀编导的培养基地。编导编导,既要能做编辑、编剧,又要能做导演,是个名副其实的“杂家”。编导专业开设的课程相当丰富,从新闻传播的相关原理,到影视作品分析,再到戏曲类的专业学问,甚至还有色彩学、摄影技术、照明技术等等,与影视相关的内容它都尽收囊中。时下,随着毕业生逐渐增多,所有学生都面临着一样的就业压力,而编导专业学生因为一人可以同时承担多种工作,成为传媒行业的新宠。

摄影摄像技术专业

在校园里有一群很酷的学生,你常常会看到他们扛着摄像机在校园里东走西窜地拍片,他们八成就是摄影摄像技术专业的学生。他们用镜头将艺术梦想延续,影像画面就是他们诠释眼中世界的方式,斯皮尔伯格、张艺谋、奥利弗・斯通都是出身摄影类的专业,难怪他们的电影画面总是极具美感。摄影摄像技术专业的学生拥有良好的美术基础和摄影技术,该专业的毕业生几乎不会被外行“抢饭碗”,因为他们今后走的是技术型路线,他们的岗位可没这么容易被替代。影楼、影视公司、新闻媒体行业都是该专业的对口单位。

导演专业

也许你从小就是班干部,具有掌控全局的协调能力,又恰好对影视抱有热情,那么导演专业恰好符合你的特点。导演是一个剧组的总指挥,因而全面的专业素质和个人能力是优秀导演的两个支撑点。

导演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导演基础、电视节目制作、戏剧、戏曲及电影表演学、导演艺术、电影电视画面、视听语言、中外戏剧史、艺术概论等课程。这个专业,毕业作品可是重头戏。很多高校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有自己的毕业作品,可以是集体创作的毕业大戏,也可以是影视作品。这部毕业作品直接就能成为你的求职简历,因为每个毕业作品都是学子综合能力的体现。

导演专业学生就业大致分为两类。其一是理论型,供职于文化系统公务员岗位,或继续深造,搞教学科研;也有人选择做自由剧评人、撰稿人等。其二是实战型,在剧院、电影制片厂、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等部门从事戏剧、戏曲艺术、电影、电视剧制作等工作。

戏剧影视文学

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话剧,只有演员和导演远远不够,一个出色的剧本才是关键,近年来小成本电影常有“丝的逆袭”之作,宁浩导演的《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等一系列黑色幽默更将剧本为王的精髓发挥得淋漓尽致――着实证明好电影不一定要大制作,好剧本也会让电影魅力无限。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就是培养编剧的基地。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生需要广阔的知识面和敏锐的观察能力,这是创作好剧本的基础。该专业几乎涵盖中文系的所有课程,如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现代汉语、应用写作等,又有艺术类课程,如编剧法、DV实践、经典作品赏析、表演理论等。除去文学和艺术学的主干课程外,学生还要了解政治历史、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创作出既具有艺术品味,又有现实情怀的作品。可见,成为一名优秀的编剧,在影视行业是大有可为的。目前这个专业在全国范围内招生人数并不多,就业前景看好,毕业生主要供职于剧场、电视台、报社、出版社等传媒机构。

管理、学术类

近年来,艺术类管理专业也成为报考热点,尤其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这个新鲜名词,吸引了大量考生。不同的开设院校该专业的特色各异,如戏剧学院的制片管理侧重于影视方面,美术学院的管理学院侧重于艺术品鉴赏与管理等,在报考前需要明确自己的兴趣和意向。

篇4

一、音乐课的课程内容和地位。

学前阶段是人生的起步时期,儿童的认知、情感的发展水平较低,还不具有接受系统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的基础,儿童阶段的音乐教育应该是以感受美、表现美为核心的音乐启蒙教育。为此,教师应在音乐活动的实践中加强对美的感受,使自身形成对音乐教育的正确认识,并具有音乐教育的知识和教育技能。良好的音乐技能与音乐表现是教师带给幼儿最好的审美教育。

二、目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现状

课程设置单一,一般为声乐、钢琴、舞蹈、视唱练耳、乐理、音乐欣赏等科目,学科之间缺乏相互渗透,重视内容的灌输和技能的传授,缺乏幼儿园音乐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教授。这种典型的学科式教育思想,认为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最关键,它和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严重脱离。导致的结果是学生感觉学习的过程困难枯燥,实际工作中还用不上。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三、音乐课整体化课程体系设置思路

高职高专的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以岗位工作过程为依据设置整体化的课程体系。幼儿园音乐活动的组织和教学就是我们学生工作当中的音乐教学部分。所以幼儿园音乐活动就为我们提供了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课程的设置蓝本。

(一)目前课程设置现状和改革思路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专业基础课为乐理、视唱练耳,专业主干课为声乐、钢琴、舞蹈、欣赏等。这个设置思路传承的是音乐学院派的划分,和幼儿园实际音乐活动脱节严重。现实中幼儿园音乐活动包括幼儿歌曲表演唱、音乐游戏、音乐律动、幼儿舞蹈、打击乐演奏、音乐欣赏。仔细分析幼儿园音乐活动各科内容,就能发现我们音乐课的课程体系的主体必须紧紧围绕这五项音乐活动来设立。专业基础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解决主干课的基本技术问题,掌握基本音乐技能。专业主干课的教学目标就是掌握幼儿园各项音乐活动的基本内容,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并学会自己设计幼儿园各项音乐活动。音乐课的专业基础课应改为乐理、视唱、声乐、钢琴、舞蹈。专业主干课改为幼儿歌唱活动、幼儿律动与舞蹈、幼儿歌曲弹唱、打击乐演奏、音乐欣赏。

(二)专业基础课各科内容概略

专业基础课中乐理以李重光《音乐理论基础》为底稿精简内容,直接讲音及音高,记谱法(省略记号可省去,只讲反复记号),节奏节拍(音值组合法可省去),速度力度记号,装饰音,音程,和弦,大小调式,民族调式。乐理以可以读钢琴谱,儿歌简、线谱,可分析音乐调式调性,为钢琴伴奏编配和弦为教学目标。

视唱课解决大小调八度以内音准,掌握基础节奏型,切分,附点,弱起等儿歌中较难节奏,教学目标能够准确唱出儿歌旋律,钢伴谱子。会开儿歌谱子。

声乐课主要讲解歌唱的呼吸,歌唱发声的位置与共鸣,歌唱的吐字和情感处理。学会一定量的经典中外曲目。

钢琴课解决手型,手指独立性,掌握C、D、F、G四个大调的音阶、琶音,基本左手伴奏型。

舞蹈课学习基本的舞蹈基本功,各种民族民间舞蹈组合,幼儿舞蹈编排。

(三)专业主干课各科内容概略

专业主干课包括幼儿歌唱活动课、幼儿律动和舞蹈课、幼儿歌曲弹唱课、打击乐器演奏活动课、欣赏活动课。

1.歌唱活动课。

歌唱活动是幼儿园各项音乐活动课的主要科目。包括儿歌发声方法与情感表达;学唱中外幼儿歌曲;儿歌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儿歌活动中的创造性学习;儿歌合唱;歌唱游戏。

2.幼儿律动和舞蹈课

明确幼儿园韵律活动的教育价值,学习和掌握韵律活动的教育教学要点,学习歌表演,律动,集体舞,音乐故事表演及表演舞,学习自己设计作品。

3.幼儿歌曲弹唱课

以幼儿歌唱、律动儿歌、打击乐器演奏活动乐曲为钢琴伴奏蓝本,练习不同题材、风格的儿歌伴奏型,以求节奏简单明了,突出旋律。选用适合儿童发声的音区。能够合理有效地编配歌曲伴奏,并能做到边弹边唱。为幼儿歌唱教学服务。

4.打击乐器演奏活动课

了解打击乐器演奏整体教学法,变通总谱,掌握打击乐器演奏教育的教学要点,通过学习各种中外音乐品,能够自己设计各风格打击乐器演奏活动。

5.幼儿园音乐欣赏课

了解音乐欣赏教育的哲学、心理学、工艺学,掌握音乐、舞蹈、声乐欣赏知识入门,学习中外音乐作品教育活动设计并且能够自己设计。

四、创新的教学模式

这种整体性的课程设置应把握好这种教学模式的以下基本特征:

1.目的性:培养合格学前教师的音乐教学能力。

2.示范性:注重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教学能力的影响,而不是仅仅教会学生知识和技能。

3.全面性: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幼儿园音乐活动所需的全面素质而不是片面注重技能训练。

篇5

关键词:资源勘查工程(新能源);勘探开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3-0127-02

一、目的与意义

非常规油气资源是现今无法用常规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经济性勘探开发的资源,包括煤层气、致密油气、页岩油气、油页岩、油砂和天然气水合物等[1]。有关专家预测,到2020年非常规油气资源在全球石油供应中所占比重将接近35%[2]。近年来,在国家的支持和企事业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取得了巨大突破,煤层气、致密油气、页岩油气、油页岩和油砂等均不同程度地进入了商业开发阶段。然而,随着非常规油气产业的快速发展,我校资源勘查工程(新能源)专业在人才过程中必须要密切关注新形势下非常规油气资源产业发展现状与人才知识结构需求情况,不断调整、优化和完善课程体系的设置,从而保证满足我国新能源勘探开发的人才需求[3]。通过课程体系优化将为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资源勘查工程(新能源)专业建设成国内领先的新型地质能源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人才培养的摇篮提供支撑。

二、思路与方法

1.新形势下,非常规油气资源产业发展现状与人才知识结构需求情况调研。采用多种形式,多渠道,系统调研非常规油气资源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未来产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进一步了解政府部分、企事业单位及科研院所对新形势下新能源勘探开发人才培养的需求情况。

2.适应非常规油气资源产业发展趋势,勘探与开发并重,突出实践应用能力教学内容及课程的调整与补充。在系统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对于已开设课程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对于未涉及的关键知识内容进行系统论证,补充开设课程;对于已开设但内容不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课程予以停止。

3.课程间知识匹配性与继承性研究,系统优化资源勘查工程(新能源)专业课程体系。从新能源勘探地质理论和开发工程技术方法两个方面系统研究课程之间所授内容的匹配性与继承性,分析各门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要求以及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形成各门课程开设的合理先后顺序,使课程之间衔接有序,进而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与训练,获得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三、课程体系优化与实践

1.课程体系构成。根据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我校资源勘查工程(新能源)专业课程设置采取“通识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实践必修课+公共选修课+科研训练与创新活动”的分段组合方式,坚持“特色加精品”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以“五强”人才培养为目标,培养“品德优良、基础厚实、知识广博、专业精深”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其中,专业课程由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三个部分组成,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为本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基本原理、基本知识技能和基本工作方法等方面的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主要为满足学生专业发展需求、提高其具体工作技能的课程,专业实践课程包括北戴河实习、周口店实习、生产实习及毕业设计。

2.课程体系的优化。①勘探与开发并重,突出实践应用能力,通过对专业知识技能需求的系统调研论证,根据新形势下非常规油气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资源勘查工程(新能源)专业方向更加强调地质与工程相结合,改变了常规油气地质和石油工程人才分专业培养,油气地质重地质轻工程、重机理轻技术;而石油工程重工程轻地质、重技术轻机理的现状,体现在课程设置上是非常规能源勘探类课程和开发类课程的有机结合,尤其注重对人才动手能力和专业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的培养[4]。因此,在课程体系优化调整过程中,在课程设置方面,增开了地球物理测井与解释和新能源勘查工程课程,停开了新能源化学课程。同时,在与课程配套的实验教学环节,注重常规油气地质实验室、非常规油气地质实验室和石油工程实验室的综合使用[5]。在实践教学方面,增加了煤层气地质学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环节中工程设计类题目的数量,同时,随着信息和测试分析技术的发展,企业对学生的专业软件使用和实验动手能力要求日益增高,此次调整过程中,针对专业主干课教学、课程设计及校内实习环节,增加了本行业经常使用的绘图软件(Origin、CorelDraw、Suffer)、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pGIS)、数值模拟软件(CMG、Comet3)等的教学工作,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信息处理和制图技能。②课程间知识匹配性与继承性,课程教学计划按照“知识、能力与技能培养由基础到专业、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稳步提高”的原则制定,前两年主要为通识教育,目标是打好专业教育的基础,后两年主要为专业教育。为了保证课程教学的有序和高效,充分分析了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以及在整个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按照知识关系安排教学顺序,制定了各门课程开设的合理先后顺序,使课程之间衔接有序。优化调整后的本专业必修课程的先后关系如图1所示。

参考文献:

[1]马永生,冯建辉,牟泽辉,等.中国石化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及勘探进展[J].中国工程科学,2012,14(6):22-30.

[2]李景明,王红岩,赵群.中国新能源资源潜力及前景展望[J].天然气工业,2008,28(1):149-153.

[3]许浩,唐书恒,汤达祯,等.新能源勘探开发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0,(3):18-20.

[4]许浩,汤达祯.新型地质能源概论课程教学思路与方法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10,专1(1):82-83.

[5]张松航,唐书恒,汤达祯,等.新能源地质与工程专业方向实验实习平台建设[J].中国地质教育,2014,(1):18-20.

Optimization and Practice of Resource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new energy) Course System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XU Hao,TANG Shu-heng,TANG Da-zhen,YAO Yan-bin,ZHANG Song-hang,TAO Shu

(School of Energy,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

篇6

关键词:综合授课;创意能力;校企合作

一、景观设计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概况

开设景观设计专业的本科院校主要集中在艺术类、农林类、建筑类院校以及综合性大学等四大主要类型高校。从开设该专业院校的类型即可看出,景观设计专业具有艺、文、农、工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因此需注重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四大类型的院校在景观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设置上均有着自身的特色。目前,艺术院校的景观设计专业大多数是在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上建立的,根据艺术院校学科背景特色,大多开设了以设计软件为主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且主要集中在二年级进行教学。

二、改革的措施

1.将原来单独分开授课的设计软件课程改为系列设计软件综合授课课程

现有的针对景观设计专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中, AutoCAD、SketchUP、3ds Max大多为分课程单独设置。但实践证明,以往花费大量时间完整讲授某一软件的授课方法并不可取,这不仅无形中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量,还浪费了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学习一些极少用甚至以后从来都不会用到的功能,而且有的功能命令会让学生感到相当枯燥以及难理解。

通过系列软件课程的整体教学,有利于学生从宏观上了解景观设计专业的过程,并能从微观上熟练掌握各设计阶段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能达到的设计成果,使学生能在以后的实际工程项目设计中做到合理安排,提高工作效率和设计水平。

2.注重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进行创意能力的培养

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平台,将为学生在平面构成、基础造型、色彩搭配等能力的培养上提供更丰富、更快捷的创意方案。再结合三维制图等软件,逐步培养学生在景观设计中的平面布局、硬景的空间造型及材质搭配、软景的植物选型及色彩搭配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使得设计软件不仅仅是纯粹的设计工具,更是触发无限创意思维的源泉,让学生的创意更加完善、合理、快速地表达出来,实现人机合一的最佳工作状态。

3.通过引入实际景观工程将计算机辅助设计融入专业主干课程教学

在对系列设计软件进行综合授课的基础上,尤其是在二、三年级的专业主干课程中,应通过引入社会的实际景观项目,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将计算机辅助设计融入专业主干课程教学。二、三年级的专业主干课程大致包括诸如城市景观艺术设计、住宅区景观设计、景观设施设计等整体或专项的景观空间课程,这有利于学生在之前对设计软件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实际的设计实践操作。通过实际的项目工程,让学生深入项目基地考察,更直观地理解如何将实际情况通过设计软件转换表达出来。这将极大地提高学生关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学习兴趣,并能避免“纸上谈兵”的尴尬境地,将虚拟空间与现实场地互动结合,通过这两者之间信息的不断反馈和整合,达到最优化的设计效果。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可以逐渐熟悉不同设计阶段计算机辅助设计介入的深度,以及在实际的工程问题中如何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快速解决设计问题。

4.探索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保持与市场需求同步,关注业界新动态

针对设计市场的需求,与设计企业及社会发展进行互动,积极探索与设计企业进行校企联合培养的思路。设计企业处于设计生产的第一线,为了提高设计的效率,随时保持与计算机辅助设计最新动态的紧密联系。建立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可让学生深入基地进行更多的实践训练,更直接地与项目接触,这样能更快速直观地提升学生的计算机辅助学习效率。

此外,授课教师及相关人员需了解计算机辅助设计行业动态,及时更新。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高效率、最优化的设计软件对于学生而言无疑是最好的设计助手。

总之,通过这些改革措施,积极探索并促进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景观设计专业的基础应用中的课程改革研究,使学生在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及较好的艺术修养、较为扎实的手绘表达技能的前提下,同时具备较强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操作能力,促使学生从前期方案的理念构思到项目的设计成果表达均有着较为系统和全面的认识,为将来从事设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保障,充分发挥学生在地方经济建设中的贡献能力。

参考文献:

[1]施俊天.从三维开始设计:计算机三维形态生成在风景园林空间设施方案设计构思中的影响[A].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论文集[C],2006(9).

[2]胡海辉.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初探[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08).

篇7

[关键词]主干课程 会计专业 工作岗位

[作者简介]唐锋(1981- ),女,广西桂林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广西 南宁 530023)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0年广西省教育厅新世纪教改工程立项项目“构建基于工作岗位的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0JGB170)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3-0126-02

2000年教育部设立了“新世纪高等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高职高专教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体系原则的研究”的专项课题。十余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依然沿用本科课程模式,没有突出高职教育培养一线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人才培养的效果与企业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使得高职教育不能很好地与就业环境对接。文章通过对企业会计人才能力需求及岗位设置情况进行调研,力图从企业需求的角度探索高职会计专业主干课程体系,以缓解人才培养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偏差,提高市场对会计专业人才的满意度。

一、企业会计人才能力需求

为准确把握企业会计人才能力需求情况,课题组对广西65家企业进行调研,发放问卷65份,收回有效问卷65分。本次调研企业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1.企业需求的财会类人才类型。对企业相关领导进行访谈及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企业需求的财会类人才更青睐那些既懂理论知识又会实际操作的人才。被调研的65家企业中,有约70.77%的企业选择既懂理论知识又会实际操作的人才,约52.31%的企业选择应用型人才,44.62%的企业选择复合型人才,选择创新型人才的企业约27.69%。表明对财会类人才的需求,企业更加注重的是其实际操作能力,是能力本位的高职教育所追寻的目标。

2.企业在招聘财会类人才时,对能力、学历、证书、工作年限要求。调研结果显示,企业在招聘财会类人才时,最注重做账能力、财务管理能力、人际协调能力及财务分析四项能力,其关注度分别为:87.69%、72.31%、70.77%、61.54%。同时对压力承受能力、环境适应能力、计算机能力等也比较重视。而对财会人才的学历,企业的要求并不是特别高,企业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调研表明,67.69%的企业认为大专学历即可,32.31%的企业选择本科学历的会计专业毕业生。

目前,按照国家会计准则规定,只有拥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人员,才能从事会计工作,86.15%的企业在用人时要求应聘者拥有会计从业资格证,部分企业要求有助理会计师、中级会计师资格证,甚至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访谈中一些企业领导表明,对于一些动手能力强且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如果暂时没有从业资格证书,也会先使用并给予在工作中考取从业资格证书的机会。

会计工作是一项操作性极强的工作,许多应届毕业生在毕业找工作时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就是企业的招聘条件上非常清楚的一条是要求有工作经验。在调研中,38.45%的企业要求应聘者有一年的工作经验,24.62%的企业要求应聘者有两年的工作经验,值得庆幸的是,有约26.15%的企业对应聘者没有工作经验的要求,主要是中小型企业居多。调研结果表明,企业非常注重会计人员的实际操作经验,而要想让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就需要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目前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整,摒弃“学科本位”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更多地设置实训操作课程。

二、企业财会类岗位设置

在调研的65家企业中,80%的企业独立设置财会部门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约18.64%的企业在办公室或其他部门设置专职的财会岗位,另有部分企业聘请会计服务有限公司进行记账。

企业设置的财会岗位主要包括出纳、会计核算岗位、财务经理或会计主管、审计人员、证券及投资部门人员及其他,且一般企业均设置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及会计主管几个岗位。

会计核算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一些大型的企业,特别是业务较多的企业,其会计核算岗位往往划分的比较详细,见表2。

由表2可知,企业会计核算岗位主要包括财产物资核算会计、薪酬核算会计、成本会计、资金核算会计、往来核算会计、总账会计、财务报表会计、税务会计、收入、费用会计、银行会计及会计档案管理员。

三、重构高职会计专业新的主干课程体系

通过以上对企业财会类人才能力需求及财会岗位设置情况调研分析可知,目前高职会计专业主干课程的设置与企业会计岗位设置情况相去甚远,以出纳岗位为例,多数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并没有设置“出纳实务”课程,出纳内容的学习仅为“财务会计”课程中的一个章节,即“货币资金”,为纯理论课程。

通过对广西高职院校进行调研,在37所高职高专院校中,目前按照会计工作岗位设置主干课程并进行教学的仅有2所,其他院校依然按照“学科本位”设置会计专业主干课程,即“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审计学”“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等。这样的课程设置与企业财会岗位及核算岗位的设置基本不一致,没有突出具体核算岗位的教学,不利于学生掌握具体岗位的工作职责及工作任务,拖延了学生就业后对具体岗位熟悉的时间,导致学生不能立即上岗,影响学生就业。

1.构建会计电算化专业主干课程的基本思路。调研结果表明,多数企业设置的财会类岗位主要包括出纳、会计核算岗位、财务经理或会计主管、审计人员、证券及投资部门人员及其他岗位,根据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情况,统一将这些岗位归纳为四大类岗位,即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会计监督岗位及财务管理岗位。故高职院校会计应基于具体工作岗位,改变传统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把让学生掌握具体业务操作技能作为课程目标,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会计具体工作岗位职责与能力,缩短就业后熟悉工作岗位业务的时间,争取做到到岗即上岗。

2.构建新的高职会计专业主干课程体系。基于对企事业单位会计岗位及人才需求情况调研,并结合会计专业的工作任务及学生的就业去向,高职会计专业应按照财会类岗位重新构建专业主干课程,如出纳岗位可以开设出纳实务课程,会计核算岗位可以开设基础会计、财产物资实务、薪酬核算实务、涉税会计实务、往来核算实务、财务报表分析、总账会计实务、银行会计实务、资金核算实务、收入、费用会计实务等课程,会计监督岗位可以开设会计查账实务或审计实务,财务管理岗位可以开设企业理财基础、财务管理课程。

可见,基于企业需求设置的高职会计专业主干课程体系突显了会计具体工作岗位,较之于“学科本位”的课程设置更为清晰,有利于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掌握,突出课程设置的模块化、技能化,更加符合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培养一线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同时,调研结果显示,76.9%的企业支持按照工作岗位设置会计专业主干课程体系,原因主要包括新的课程体系更加符合单位会计岗位设置、课程按岗位细分、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尽快上手、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岗位职责及业务等。

四、新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配套的教材建设。基于企业需求,按照工作岗位设置的高职会计专业主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有配套的教材建设,课程内容的编写应突出项目化、模块化、技能化的特点,根据各具体工作岗位具体项目来编写,在设计各项目时,应难易适中,突出层次性,强调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有完成任务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师资队伍建设。项目化、模块化、技能化课程教材的建设,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只有自己先掌握会计各具体岗位工作职责与业务,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设计出更合理的项目与任务,并指导学生动手完成各项任务,强化学生的操作能力。从高校到高校的中青年教师更应该抓住去企业锻炼的机会,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3.多方位、多层次的考核方法。基于企业需求按照工作岗位设置的主干课程体系,强调的是学生对业务的操作能力,即实践动手能力,采用传统的考核方法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对业务的掌握程度,同时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提出理论知识、岗位业务操作能力、综合模拟实训等多方位考核,以及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行业专业评价等多层次的考核方法,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院已按照该主干课程设置方案实施教学,并在教学中取得一定效果。由于精力、条件所限,在教材建设、教学设备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但与传统的课程设置相比较,基于企业需求、按照工作岗位设置的会计专业主干课程,在专业知识上没有减少,同时突出了会计电算化专业就业各岗位的专科学习,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有针对性,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进入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赖凌.会计课程体系一体化教学改革初探[J].南方论刊,2010(S1).

[2]李文兰.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8(7).

[3]李月月.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新课程体系的新思考[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7).

篇8

关键词: 园艺专业主干课程 课程考核方式 改革

近年来,通过对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职业教育教学与职业教育观念逐步转变,并注重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但在考试改革理论研究与实践之间还存在着失衡现象,继续完全沿袭过去那种考试机制是不适应的,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现存的职业教育考试的弊端。高职院校中,不同专业有不同的专业特点与培养目标,其考核与评价方式也应有所不同。因此,高职教育考试改革已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

在此,我对园艺技术专业主干课程《园艺设施》的考核评价方式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与改革。

1.当前高职园艺专业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弊端

目前高职园艺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考核中仍然存在着考核方式单一现象,具体表现为多采用闭卷方式,开放式考试方式较少;笔试多用例如口试、答辩、实践操作方式,方法比较单调;本科理论考试内容多,实践操作能力考核少;多数采取结业考试定论,很少有过程考核或过程流于形式等。采取单一的考核方式不能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学业的真实水平,影响到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1对考试功能认识存在偏差。

考试是教学的手段而不是教学的目的,具有评价、反馈、预测、激励、选拔等功能,但在目前高职教育考试中过于强调考试的评价和选拔功能,强调分数和学分表现,甚至让学生成绩与奖学金、评优选先紧密结合,忽视考试其他功能的发挥,易使学生产生急功近利的思想倾向。这样会严重削弱考试的反馈调节和激励等作用,造成学生只认考试成绩,不重视是否真正掌握应用技能,也使学生为拿奖学金、为评优而片面追求最终的考试分数,导致学风不正,不能实现高职教育的目标。

1.2考试内容较为片面,缺乏实用性。

经过不断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形式,如今部分专业和学科一改往日以结业考试作为课程最终成绩为评价结果的主要方式,而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结合平时表现与实践操作等内容进行综合测评。这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考核方式,但还存在一定的漏洞。如形成性考核中有的可操作性不强、评价中夹杂着个人因素,如平时表现,会加入任课教师的个人情感因素,很难做到公正与客观。而终结性考核也是多以书面考试的形式进行,一试确定最终成绩。这样的考评方法既不利高职学生形成职业能力素养,又不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容易对学生造成对职业教育的误导。从考核内容来看,过于偏重知识记忆,具有局限性,不利于对学生职业素养、技能水平、创新能力的考核。园艺专业有自身的专业特点,其周期性、生产性较强,面对的对象是园艺植物,变数较多,且操作起来劳动强度较大,若只是考核教材中的内容,根本无法体现园艺专业的职业教育特殊性,更无法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目标。且专业主干课程考试多由任课教师自己命题、自己评判,从而导致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在某种程度上缺乏课程本身应有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1.3试卷命题欠规范,试卷分析流于形式。

通过对我院及兄弟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试卷进行分析,发现有部分教师因忙于科研,不能认真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进行授课,在命题时降低考试标准,甚至划定考试范围。还有些任课教师在命题时,所教与所考相差甚远。另外,教师在课程考试结束后为了考试成绩能及时上交,对试卷分析、评判不够重视,即使做了试卷分析,也大都是简单地进行及格率、优秀率等各分数段分布的统计,对考试的难度、效果和区分度缺少认真分析。这就导致不能客观全面地对考试成绩所反映的问题进行总结与思考,无法形成一个反馈机制,无法凸显考试的反馈功能。

1.4补考秩序混乱。

学校规定,学生理论课考试不及格的要进行补考,而实践课程不及格的需要重修。事实上,学生通常只要在补考的时候或重修的时候人到场,一般都能通过。抱着这种能过就行的态度,有的学生就等着毕业前补考,因为他们知道,毕业前的最后一次补考,老师不会要求太严。如此一来,一部分勤奋好学的学生也会受到影响,也不好好学习,严重影响到教学风气、教学环境和教学质量。

2.改革高职园艺专业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建议

考核评价方式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学校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结合各专业课程的自身特点,以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推动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有机结合,重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和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2.1建立园艺专业考试标准。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高职教育应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普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不能单纯以课程和教材知识的难度、深度和考核的分数来衡量学生,建立科学的规范考试标准,把考核真正当作是实现教育目标过程中的一项有效手段,全面评价学生能力和素养。要做到全面、系统、公平、公正地评价教学效果,就要从考核内容、形式、管理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设计出一套相对完整、切实可行、能充分发挥考核功能和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考核标准和机制。

我们通过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明确指出园艺技术专业主干课程考试的评价标准,作为考查课程教学的依据,其中包括考试方式、方法的设计要求,课程的素质、技能知识教育目标,目的在于指导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规范教师的教学。

篇9

1教学计划流程再造的总体思想

理工科教学流程改革的基本思想是:先开设专业基础课,然后开设专业课,公共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平行,且一直贯穿于整个大学期间。英语与人文文化教育课程在大学三、四年级开设。大学英语课程以听说为主,人文文化教育课程以马列主义思想为主,加强传统文化、爱国、礼貌礼节教育,增加大学生在人文文化课程中的讨论与互动。毕业论文自选题,通过专家组或教师评估组考核,对于在专业领域有新的认识、新的发明、新的成果不局限于形式,可利用创新性研究成果直接答辩毕业。大学一年级以专业基础课的图学、力学、机电液基础为主,以公共基础课的数学、物理为辅,专业基础课程与公共基础课同步,合理的安排上课时间,适当调整数学、物理课程与专业基础课中需要应用到数学、物理等基础知识的课程顺序,不会影响学生对专业基础课的理解。大学一年级学生大多在高中学习阶段就向往和渴求大学学习,对自己选择的专业兴趣很高,如果此时开始专业基础课,学习效果定会非常理想。大学二年级课程以专业课为主,以公共基础课的计算机和程序设计为辅。大学二年级是学业最为关键,课程最为重要的年级,此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进入大学的兴奋感的惯性,以较短的时间成本,获得较高的收益。大学三年级以专业选修课为主,以大学英语、人文文化课程为辅。在经过大学二年级紧张的学习后,学生对本专业有了充分的认识,学生能更好地把握兴趣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的选读。同时在此时加入大学英语和人文文化课程是对专业知识的非常有效的补充,定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大学四年级以专业技能扩展与毕业设计为主。每年,教育部或教育厅都会主办各类机械设计比赛、机器人大赛、数学建模、力学建模比赛,在四年级时,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在各种比赛中一展身手,丰富大学毕业季的生活。同时大学四年级也是考研的关键时期,如果专业课程扎实,英语、政治课程还正在学习进行中,势必大大提高学生考研入学的英语政治成绩,提高考研通过率。

2流程分析与问卷调查

2.1课程流程关联性分析以车辆工程专业为例分析理工科主要课程的联系性。车辆工程专业课程流程主要有两条,两条流程课程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一定要保证流程的正确顺序。一条是数理分析类流程,如图1所示,该流程以高等数学为基础,辐射至大学物理、力学、汽车原理等课程。第二条是车辆专业类流程。如图2所示,该流程以机械制图和力学为基础,辐射至机械原理、汽车结构与设计等课程。课程设置时必须保证流程1和流程2的先后顺序,否则有些知识点在前期课程中没有涉及对后续课程会产生影响。英语与人文文化课程开课顺序对专业学习无影响,合理的安排主要在于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积极指导作用。

2.2问卷调查针对现有教学流程问题,作者从2007年开始思考教学流程改革的方法,并针对现有教学流程可能存在的问题设计成调查研究,在课堂上通过问卷,课堂外通过交谈,形成调查表,见表1。对影响大学生成长的关键问题形成4个主题,统计他们对主题认识的观点。在解释教学流程再造的基本观点后,统计与教学流程再造相关的4个主题的观点,形成调查表,见表2。统计结果表明,教学流程再造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对学生考研和参加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3教学计划流程再造的实施方案与有效措施

3.1实施方案以车辆工程为例说明具体实施方案,目前高校车辆工程专业的课程与教学计划安排主要以图3为主。各高校之间有细微的差别(由于在分析过程中不方便将所有课程一一列出,本文只列举了核心课程),高校间均以先公共基础课,再专业基础课,然后专业主干课,最后专业选修课和毕业设计的循序渐进式为主(部分高校将专业主干课与专业选修课混上,没有明显的时间节点区分)。教学计划流程再造后的流程是以专业基础课开始,紧接着专业主干课,然后再专业选修课,最后是专业能力拓展与毕业设计。公共基础课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期间,流程如图4所示。

篇10

关键词:BIM;高职教育;项目化课程;土建专业;多维信息模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216-02

2013年8月,城乡建设部下发了《关于推进BIM技术在建筑领域应用的指导意见》,风生水起,沪港等发达城市的多个重点工程已经应用BIM技术。清华、同济等国内土建专业办学力量一流的少数高校已经开设BIM专业。对国内开设土建专业的高职而言,BIM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事物。高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途径之一是项目化教学,对BIM基本内涵辨析之后,不难发现BIM的5D模型就是土建专业项目化教学的最佳载体。

一、BIM的基本内涵辨析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CAD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维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当前BIM有5D、6D、7D等类型,其中5D为基础,何谓5D?首先几何尺度一定是3D,看起来和分析研究就跟实际建筑物一样直观;其次Modeling≠molde,随着方案设计、施工、运营的过程,模型动态实时地成长,把时间进度与3D集成起来就是4D,此时建筑物可以按照建造顺序显示;最后再与造价信息集成就是5D,此时建筑物每个时间段所需要的资金会根据施工阶段自动统计。需要指出,即便是3D,BIM与CAD也有本质区别。BIM如同EXCEL,CAD如同WORD,同样报表放在WORD和EXCEL里面看起来一样,但数据变起来却是天壤之别,WORD表格关联数字的改变需人工逐个操作,EXCEl中所有关联数据则会自动调整。CAD是建筑设计的第一次革命,BIM则是建筑设计的第,BIM3D模型可自动生成2D平立剖,在BIM模型中的任何修改,平立剖都会自动发生相应的改变。CAD的顺序是“设计师大脑中三维、图纸上二维、施工人员大脑中三维、三维物体”,而BIM则可简化为“设计师大脑中三维、模型中三维、三维物体”。BIM时代可对照直观3D模型施工,晦涩难懂的2D图形只是在特殊情况下才会由3D模型自动输出的一种信息。BIM不仅是建筑设计的革命,BIM必将导致包括“方案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竣工验收、运行维护”在内的整个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流程的革命。以民用项目为例,设计至少有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等,此前这些专业分工很清晰,合作很模糊,单独看每个专业图纸是对的,但是合在一起肯定出问题,协调会反复开,设计变更相当频繁,施工反复中断,工期推延,索赔更是家常便饭。至于竣工图,在设计原图上修改,能否没有遗漏地准确记录每一个变更只有天知道。BIM时代上述问题迎刃而解,业主聘请BIM咨询师(新职业角色),专门帮助业主创建、管理、更新一个各专业都可以使用的BIM模型,结构专业计算后,如需调整,反馈给咨询师,便于模型及时更新,其余专业统统如此,此所谓碰撞检查,能够确保业主准备好一份解决各种错漏碰缺的图纸给投标方。施工过程中的任何一个变更,既能实时更新模型,又能实时计算相应的成本变化,使得工程结算更加透明精确。综上所述,BIM本质是一个建筑造两遍(先试后建),先虚拟建造一个模型,能够早期发现和解决实际建造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而后指导实际施工,随着实际施工,模型同步可以相应更新维护,业主最终得到两个建筑,一个真实,一个虚拟,后者就好比前者的DNA[1]。从手工绘图转到CAD,设计师是最大收益者,从CAD转到BIM,业主是最大受益者。相对各专业之间的错漏碰缺所造成的损失来说,聘请BIM咨询师所增加的费用只是九牛一毛。建筑市场的所有主体,包括行政管理部门,无疑都需要BIM提升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但是有谁比第一主体“业主”的需求,更能促进BIM的发展呢?之所以说BIM是大势所趋,核心理由就在于此。

二、高职土建专业的课改困境

清华、同济等本科院校关注BIM,侧重点是基础理论和软件开发等,高职关注BIM的落脚点在哪里?笔者认为,当前高职土建专业面临一个新课题,这就是“如何应用BIM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在探讨新问题之前,有必要把BIM暂时放在一边,重点厘清,高职土建专业所面临的项目化课程改革的老问题。为什么要项目化课程改革?这个问题的逻辑起点是学生思维特点(系统输入),终点则是人才培养目标(系统输出)。研究表明,高职学生的形象思维高于抽象思维。擅长形象思维的人适合从具体的工作实践展开学习。项目化课程是“教、学、练”一体化,学中做、做中学[2]。项目化课程既符合高职学生的思维特点,又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项目化课程是高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途径,这一点已经成为业界共识。当前高职项目化课程改革的主要障碍,不是最初的教学理念落后等主观问题,而是项目难以选择的客观问题。土建专业课程项目难以选择的问题尤其突出。机电专业、化工专业可以选择适合实验室动手操作的产品,会计等文科专业选择项目的难度系数就更低些。唯独土建产品体量大,投资高,再财大气粗,恐怕也不能准备一栋建筑,让学生建了拆,拆了建。工学结合,把学生带到工地,半个学期下来,依然处在基坑开挖和基础施工状态,学生没有时间跟踪某个在建工程。还有一个最现实的安全问题,学生实训之前买保险和签订安全责任合同是常见问题。一方面,管理层鼓励项目化教学,教师内心也认同项目化教学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客观条件难以进行项目选择,怎么办?制图老师让学生抄绘施工图,施工老师让学生根据施工图编制施工方案,造价老师让学生根据施工图编制预算书,都是纸上谈兵,教学效果只能停留在教学文件检查层面上,文件做得好,评价结论就给得高。诸多教师有着同样的困惑:土建专业项目化课改的困境突围之道在哪里?

三、BIM视野下的项目化课改困境的突围之道

最近有幸参加某BIM技术推广会,专家介绍5D模型应用情形时,笔者想到一句古诗: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BIM的5D模型不正是土建专业一线教师这些年来苦苦寻找的那个“她”吗?BIM首先是3D,这个3D能自动生成2D的平立剖,制图课程的项目化教学载体有了,在可视化环境下,老师带领学生在3D和2D之间自由切换,还有什么图纸不能读懂;4D包含施工进度,建筑物可以按照建造顺序显示,施工课程的项目化教学载体有了,虚拟建造不存在施工周期问题,更不存在安全问题;5D包含造价信息,计价课程的项目化载体有了,5D能够对应施工阶段自动生成人工、材料、资金等明细表,学生理解工程成本组成还有什么困难!以上仅是单门课程的效果,事实上,一个专业的所有课程的项目化载体,如果采用同一个BIM模型,综合效果便凸显出来,课程边界关系混乱的情况将不复存在。高职课程体系是基于专业工作过程的,BIM将导致工程项目的工作流程再造,可以预言,BIM也必将导致高职土建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和重构。课程项目的选择基本原则是“源于实践,高于实践”,BIM模型好比真实建筑的DNA,更加方便“随人、随时、随地”地使用信息,BIM的5D模型无疑是土建专业项目化教学的最佳载体。BIM技术应用的前景非常光明,但是BIM离真正走进高职土建专业的课堂,还有很长一段曲折的路要走。不同于CAD的单独软件,BIM是软件群。发动教师学习BIM、组建BIM技术团队、调研如何引进BIM核心软件等,是最基础的技术工作。还有一个细节问题,5D模型哪里来?让老师闭门造车难以满足“源于实践、高于实践”的要求。事实上,在购买相关软件的同时,顺带收集一些已完工程的5D模型是最方便的途径,当然教师在使用这些来自真实工程的BIM模型,隐藏其中相关商业秘密是基本前提。教师拥有真实工程的BIM模型,实施真正意义上的项目化教学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预测3~5年之后,工程领域不知道BIM,就如现在不知道CAD一样OUT。为了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高职土建专业应该尽早开设《BIM概论》、《REVIT》之类课程(REVIT建模经典软件,很有可能替代AutoCAD,让学生毕业之前就掌握BIM模型“创建、维护、使用”一些基本技能等。这方面如果先行一步,高职土建专业无疑拥有一份实实在在的办学特色,BIM对高职土建专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参考文献:

[1]何关培.那个叫BIM的东西究竟是什么[M].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