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和平面设计范文

时间:2023-09-25 18:15: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设计和平面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环境设计和平面设计

篇1

[关键词] 商业摄影 艺术摄影 平面设计

针对摄影和平面设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摄影和设计之间的作用与影响。我仅仅是想谈一下自己对摄影和平面设计的了解,发表一下我的见解。

一、摄影艺术的真实物象在平面设计中的优越性

摄影艺术是一种特殊的视觉造型艺术,其特殊性就在于借助照相机和感光材料的记实功能,来塑造艺术形象,来营造艺术美。它又是瞬间的艺术,能记录下不可能重演的历史瞬间的足迹,能记录下稍纵既逝的瞬间生活片段。因此,在设计师的眼里,照相机与画笔同等重要,都是同等的工具。常常在深入社会。体验生活。收集素材时。可以用照相机捕捉典型的瞬间,用以积累资料,丰富创作,启发灵感。

摄影艺术的主要特点,在于它所表现的对象必须是实际存在的。它所表现的任务,时间和环境都是真实的,不同于绘画可以出于想象进行虚构,所以它具有记实性,真实性和可信性的特点,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当前的平面设计,书题装桢也好。海报广告也好,报纸杂志也好,产品包装也好,恐怕很难离开摄影。现在有很多的平面设计师都掌握摄影的技巧和装桢摄影的本题的语言。把摄影结合到设计之中去,这给从事专业摄影的摄影师们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为什么一张照片会被用来作封面,是它的形式感觉好一些呢,还是与设计师的构思更吻合些呢?现在的平面设计。往往是把一幅出色的摄影作品和设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摄影只是其小的一部分。

我们还是从平面色设计的基本要求来分析。一张好的设计作品,它首先要具有视觉上的吸引力。也就是说,它首先要满足人们“视网膜上的享受”。主要用来作广告的平面设计,在视觉上一定要有很强的吸引力。平面设计是一种设计。它是根据别人的需求为基础,再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制作。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说:设计是为他人度身定做。裁缝是为人度身定做一套衣服,要别人穿起来舒适。看起来美观,又合他的心意。设计师就是要有这套观念。你要为消费者或委托人去创作一件设计品。是要满足他,而不是为了自己。

平面设计讲究简捷,简练,抽象,愈简捷的涉及,其难度愈大,这正是平面设计的深奥之处。相对于摄影,它有点和我们平常讲的“构成”与“布局”相仿,平面设计是很专业的,所以设计师大都是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一些平面设计师他们对摄影有相当的理解、对摄影作品的感觉是非常的准确的。平面设计的创作和它的后期制作是及其严谨的。平面设计的灵魂在于它的创意,是经过高层次思维,高精度的分析,最后才得到的。它属于很专业的范畴。摄影于设计同属于平面造型艺术。是两维空间的造型艺术,这是它们的共通之处。摄影本题语言中的构成于布局,也是平面设计的灵魂。平面设计在构成上的严密,规范,是专业摄影所应借鉴的。平面设计的创作在于构思,这种构思往往来源于一个概念、一种认知或一些形象…她可以任凭设计师总面对一个现实三维空间去进行创作、他需要将他的“厚积”在一种感悟或者冲动中“勃发”,最终将这个三维空间压缩成为一幅两维空间的作品。这种压缩或许可称之为转换、抽象、提炼。如果我们拍摄的景物与我们用肉眼所看到的一模一样,我们就很难得到一幅艺术作品。因为这其中缺乏提炼:如果视觉效果变换了。其创作成分无疑加大了。两维空间的表达方式离不开构成,这是摄影的语言,也是设计的语言。

从现代的社会了解平面设计对于平面设计的概念,有很多不同的理解。也许大家都知道。过去在中国把平面称为“装潢”。对于平面设计的概念,我不去讨论。现在我用视觉形象构成学的知识分析一下。

视觉传达:光形态 平面 立体

物 体:色肌理 空间 运动

由此看来,平面是物体形态的一种表现。再看平面设计在设计学中的地位。设计从大的角度来看,他分为美术与艺术设计,而艺术设计一般分为工业设计、环境设计、服装设计和平面设计四大类。从另一个角度来分,设计分为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我认为这样分类比较合理。不管怎样分类,我们都知道平面设计只是众多设计中的一种。然而。平面设计的作用是很大的。它主要运用于广告媒体中,平面广告所占的比重是最大的。比如海报宣传,报纸广告,流动广告,平面媒体等等。

再从广告媒体来看,广告媒体总的来分,可分为平面广告。立体广告,视听广告。平面广告是最大众化的媒体形式。平面设计有九个构成要素,分别是图形、色彩、标题、标语、说明文字、商标、商品名、公司名和轮廓。后面几个因素往往不会表现出来。除了专门的企业形象设计。

平面设计虽然起步晚,特别是它能成为一个学科,和其他设计一样,都是在19世纪末才开始的。但因为平面设计的大众化特征,成为一种很好的媒体形式,由原来受艺术界的轻视发展到现在一个新的层次,并深入到我们的生活。受到重视。特别是在广告宣传中。不单单是在平面媒体上。还运用在各种设计中,包括工业设计,环境设计。

二、摄影在现代平面设计效果中的重要性

摄影在平面设计之中的运用我们不难看到,大量摄影作品在平面广告上都被运用。图形可供解读。人们解读图形的意义是建立在直觉解读的基础之上。德国科学家莱布尼茨认为。直觉是认识不言自明的理性真理的能力。直觉解读是广告反映中最重要、最宝贵的财富。图形的表现手法有绘画和摄影。运用在广告上,摄影就是最好表现图形的办法了。一张图片抵得过一千个字。图片有着比文字和绘画更直接迅速的特点。

在西方有报刊的广告作品中。照片的比例约占95%以上。除了报刊广告,杂志,画册外。摄影还广泛运用于工业设计,包括产品的样本、说明书、包装、产品广告招贴等。

(一)摄影对平面设计的影响

这里所说的摄影主要指商业摄影。尤其是广告摄影,广告摄影和艺术摄影等门类有着很多的共同之处,但也有一些区别。比如说。广告摄影是给别人去看,是要用来打动消费者的。但一般的艺术摄影不一定这么要求,它可以把摄影作品当作一般的艺术作品。广告摄影有多种表现形式,像艺术摄影可能就是它表达的一种方式。

(二)摄影在平面设计中的能动性

形象性: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照片作为一种形象新语言,比其他语言手段表达得更准确,更清楚、直观。在现代广告中,大多数产品广告都需要具体形象来宣传,这就离不开摄影。这种形象性的语言手段。更具有国际化,就是一张具体的图片。大家都会明白。但是用文字去说明,这很难想象出来。

可信性:广告中的可信程度最受消费者的重视。如果用一大堆的话去说明一个产品,还不能证明它的可信性。这还得用图片来表现。因为根据摄影的原理,摄影作品拥有真实可信的科学属性。所以摄影不但能表达形象特点,还表现出对广告的可信性。可信性和形象性区别在于,有些产品它的特点不是能看出来的。而是用其他的方法表现出来。这个办法经常用到,比如方便面广告,如果他要强调它含有牛肉,往往在包装外面用上牛肉的图片。这就是它的可信性表现。淡然。这种广告往往会运用到艺术假定性。有些用到虚构的照片组合。但这并不是虚假的广告。

艺术性:是现代的平面广告的常用手段。一般来说。它是用超显示的表现手法,视觉冲击力很强。在现代的设计中很常见,主要因为它的效果很好,加上现在数字摄影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运用,艺术效果是很容易做到了。像平时我们所说,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创造性: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社会,作为设计,创意是设计的灵魂。在众多的作品中。如果表现形式一样,只有靠利用创意,上面已提到过。平面设计中图片上的创意表现和艺术性特点有点相似。除了在视觉上吸引读者。还要在心理上吸引读者。摄影的发展为平面设计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和方法,各类摄影都能为作为设计创意的来源。不光是直接利用照片,或用照片剪切,变形,甚至是从照片上悟出某种道理。照片总是作为平面设计创意首选的材料。

实用性:这里要先弄清楚平面设计的目的和作用,不管是招贴海报。还是产品促销广告,都具有广告的一般特性。时效性和见效性,是很重要的。摄影能满足广告这方面的要求,“快”“好”“省”都集中体现在广告摄影上。“广告是一门劝说的艺术”,就商业广告而言。广告的目的就是要利用它的图形的特殊语言去说服顾客,扩大销售。广告摄影的使用性从一定意义上说有利于创立名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从而使消费者对企业产生信赖。

“摄影是一种真实再现而平面化的艺术形式”。不管是何种摄影,它都是把物体的形态再用平面形式表现出来。各种摄影作品的评价不一样。但必定考虑的因素有这么几个:作品的表现目的、视觉感受、用色、构图、用光等。再来看设计中图形的视觉要素:光、图体、视者、距离、角度、速度、环境等。这样可以看到,两个不同的门类有着很多相同的因素。我们可以说,一张好的摄影作品,它已经是一张成功的平面设计作品。但反过来说平面设计包含了摄影作品行吗?

篇2

【关键词】绿色节能建筑;涵义;设计;体会

经济的繁荣必然带动城市的快速发展。尽管我国政府从源头上遏制房地产的过度炒作,但是,整建筑行业仍然呈现出向前发展的态势。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产生了大量的污染,给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制造了难题。不单是建筑行业,其他行业发展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破坏和污染。目前,环境恶化,能源短缺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经济发展,给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大力加强绿色建筑设计,打造现代化的绿色建筑,不但可以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而且可以避免能源和资源的浪费,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笔者在长期的建筑设计工作中,一直坚持绿色设计理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下面就针对绿色建筑节能设计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绿色节能建筑的涵义

所谓“绿色节能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 ,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1。

二、绿色节能建筑的整体规划设计

在建筑设计之初,必须坚持绿色设计理念,在充分利用自然因素的前提下,对建筑的朝向,与周边建筑的距离以及组合方式进行系统的规划设计。

为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中的太阳能和风能,建筑的朝向通常应该设计成南北朝向,确保能够充分利用太阳能和风能。建筑物的排列顺序应该按照北高南低,北大南小的设计原则进行设计。为了满足建筑物之间的空气流通,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应该在满足日照间距的前提下适当加大,这样就可以加快建筑物与周边空气的热量交换,使建筑物的热量不断降低,这样就能够有效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在建筑物的组合方面,要在综合考虑建筑物采光、通风、防火等条件下,对建筑物进行自遮挡或者互相遮挡设计,从而降低因太阳过度辐射造成的建筑物温度上升。

三、绿色节能建筑的空间设计

建筑的空间设计主要包括立面设计和平面设计两个方面,通过立面设计和平面设计,充分利用自然风,达到降低建筑物温度,保持空气清新的目的。

1、绿色节能建筑空间的立面设计

在立面设计过程中,首先必须要在建筑的上部设计出风口,然后要在建筑中部设计能够上下进行贯通的空间,确保空气的上下流通。其次要认真考虑进出风口的设计,进出风口的高度应该在综合分析建筑的实际功能进行设计。

2、绿色节能建筑空间的平面设计

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完成建筑物内居室空间的空气对流设计,通过设计门窗的位置和朝向,保证自然风的顺畅流动,保证居室内的温度降低和空气清新。其次要适当增加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面积,巧妙设计窗户的开启方式,确保居室内风速均匀而稳定,增大居室的舒适程度。

四、绿色节能建筑的围护设计

1、绿色节能建筑的屋顶设计

当前,尽管已经出现了地热等供暖方式,但是我国许多地区冬季仍然采取燃烧煤炭方式进行供暖,夏季主要利用电能降温。在建筑物的各组成部分中,建筑的顶部能耗约占全部能耗的1/10左右。因此,绿色节能建筑的顶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认真考虑建筑物顶部保温和隔热,并针对这两个方面进行优化设计,尽最大可能避免能耗。在设计过程中,建筑设计人员可以进行顶部绿化设计,在降低建筑物能耗的同时,增大整个建筑的绿地面积,减少环境污染。

2、绿色节能建筑的外墙设计

在建筑物的各组成部分中,建筑的外墙能耗约占全部能耗的1/3左右,是建筑中能耗最大的位置。因此,进行绿色节能建筑的外墙设计时,必须针对外墙的高能耗进行高效保温设计。为了保证外墙能耗得到有效的降低,建筑设计人员可以使用现代化的隔热保温材料,确保外墙的保温和隔热。同时,设计人员还可以对圈梁以及构造柱等热桥部位进行隔热保温设计,从而不断降低外墙能耗,达到绿色节能的设计目的。

3、绿色节能建筑的屋面设计

屋面隔热保温材料不应该使用吸水能力比较强的材料,从而避免屋面隔热保温材料因大量吸收水分使保温效果大大降低,如果确实因为条件限制必须选择使用吸水能力比较强的材料,必须设计排气孔保证隔热保温层内难以排出的水分顺畅排出;另外屋面隔热保温材料不应该使用导热系数高、密度大的材料,避免提高隔热保温层的重量,增大其厚度。但是由于这种隔热保温材料不但无污染、价格低廉而且施工比较方便,因此可以使用在建筑物的平面屋面,曲面屋面等位置,达到隔热保温、绿色节能的目的。

4、绿色节能建筑的门窗设计

在建筑物的各组成部分中,建筑的门窗能耗约占全部能耗的1/4左右,也是建筑中能耗相当大的位置。因此,进行绿色节能建筑的门窗设计时,必须针对门窗的高能耗进行高效保温设计,改善门窗密封效果,尽最大可能避免居室与外界的空气对流,避免发生热交换。另外,在满足建筑采光与通风的前提下,要适量降低门窗的表面积,这样也可以有效降低居室和外界的能量交换,达到绿色节能的设计目的。

五、绿色节能建筑的周边环境设计

1、绿色节能建筑周边环境的绿化设计

绿色节能建筑的本质就是利用自然界的各种因素降低建筑能的能量消耗,因此,在绿色节能建筑的设计中,可以通过建筑周边的环境设计来实现。在夏季,直射的太阳光威力无比,将大量的热量投射到水泥地面、墙面以及周围的其他器物上,在这种情况下,高大的乔木可以为建筑遮荫,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可以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热量,降低建筑周围的温度。为此,在绿色节能建筑周边环境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综合考虑各种绿化布置方法,特别是采取墙体绿化以及楼顶绿化等绿化设计,这样可以直接降低建筑内的温度,达到绿色节能的目的。通过绿化设计,实行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搭配种植,还可以提高建筑周边的人文特征,改善生态环境。

2、绿色节能建筑周边环境的外遮阳设计

在绿色节能建筑设计过程中,避免阳光直射到居室内,或者直射到建筑的护结构上,可以大大降低居室内的温度,实现绿色节能的目标。在设计时,设计人员必须认真选择周边环境的外遮阳设计。例如,在窗户遮阳设计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合建筑要求的挡板式、帘式、百叶式等多种遮阳方式。在墙体与屋面的设计中,可以采取绿化遮阳或者栅格遮阳等遮阳方式,从而达到绿色节能的目的。

六、小结

总之,绿色节能建筑设计是一门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所涉及到的学科种类和建筑手段种类繁多,建筑设计人员必须认真加强对建筑实况的分析,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灯等可再生的自然能源,引入新材料新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促进绿色节能建筑的发展,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注释:

1 度本图书.绿色建筑?住宅.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08

参考文献:

[1]杨仁山.建筑技术中绿色建筑技术研究.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3

[2]张霖..绿色建筑的建筑节能技术.广西城镇建设. 2011.01

[3]李华.绿色建筑技术在住宅产业化中的应用.民营科技. 2009.09

篇3

分析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概论》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期能够促进《景观设计概论》课程教学的发展,同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环境设计;教学改革;景观设计概论

引言

环境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的有机结合体,作为设计艺术学科下的专业,经过多年发展专业范畴逐渐广泛.景观艺术设计亦成为环境设计专业中的一个重要方向.《景观设计概论》课作为景观设计的基础理论课程,对形成学生景观类课题的思维能力与设计技巧的基本专业素质有重要影响.主要任务是学习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设计的调查研究的方法,并且掌握景观平面设计图纸的相关要点及其方法.

1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概论》课程的特点

1.1景观设计学

根据俞孔坚教授在《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一书中对景观设计学(LandscapeArchitecture)的定义:“景观设计学是关于景观的分析、规划布局、设计、改造、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科学基础上的应用学科.”我们可以看出景观设计学是一门科学的艺术,科学性与综合性强是这门专业的特性.国外的景观设计学专业教育,非常重视多学科的结合,包括生态学、土壤学等自然科学,也包括人类文化学、行为心理学等人文科学,最重要的还必须学习空间设计的基本知识.这种综合性进一步推进了学科发展的多元化.他与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设计等专业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根据解决问题的性质、内容和尺度的不同.景观设计学又包含景观规划与景观设计两个方向.而景观设计方向就是对小尺度、特定的、最适合的地方进行详细设计.

1.2环境设计专业的景观设计

2012年教育部颁布实施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原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方向正式成为新增的设计学下的环境设计专业.本专业作为一门实用艺术,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针对专业内容的逐渐扩展和专业特性,很多高校展开了以室内设计与景观设计为主的教学方向.景观设计学与环境设计的主要区别是,环境设计专业作为艺术学科更多表现为艺术灵感和艺术创造,而景观设计学是将设计建立在科学理性的分析上.因此,在环境设计专业中涉及的景观设计内容要尽可能的吸收两者的优势,良性发展.结合环境设计的专业特点,将与人的居住生活密切相关的、小尺度的城市景观设计作为本专业景观设计方向的研究重点.针对本专业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如工业化、生态、人文、可持续发展等,结合对场地科学的调查和分析方法,综合景观设计要素、艺术创造和审美进行详细的设计,创建一个生态和谐、功能合理、满足视觉和精神需求、赋予人文精神的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1.3环境设计专业的《景观设计概论》课程

《景观设计概论》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中一门不可缺少的基础理论和设计方法的课程.他同时也是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学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同一门课程,也因为专业的不同各有其侧重点.对于环境设计专业来说,本课程对形成学生景观设计课题的思维能力与设计技巧的基本专业素质有重要影响.主要任务是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设计方法和审美能力,发挥艺术学科的优势,培养学生用图形来表达设计各个阶段的内容.

2《景观设计概论》课程面临的问题

2.1课程内容安排不够合理

一般在艺术院校的《景观设计概论》课程,侧重于史论、基础理论和设计原则的理论讲授,以及为景观设计项目中图形的表现而进行绘图训练.由于学科基础理论课大多是由学校公共课部统一安排,普片设置的是艺术设计各专业通用的艺术理论内容.中外园林史的内容就被安排到了本课程中.园林景观史论的部分通常采用主动式教学,老师在台上讲授过程比较枯燥,容易造成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很好的吸收理论知识.对于设计方法也主要侧重于设计表现的练习,景观设计元素的学习也是停留对元素本身的认知,而史论和设计原则以及表现的连贯性不够强,大部分学生难以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容易造成学生无法把图形的信息和设计理念相互结合,甚至还出现学生纯粹是把设计当成绘画来考虑.设计的成果往往不符合场地本身的条件,对于不同人群的需求也显得考虑不周,只是依靠专业的特点在空间的设计把握和平面图形的形式美感上显现出优势.设计缺少科学的依据和理性的思考,只满足视觉享受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根据场地条件进行细化分析、比较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设计建议和策略并完成设计,才是景观设计正确的方法,不能忽略设计前的调研和分析阶段.

2.2专业性质的带来的弱势

环境设计专业属于艺术设计学科,有其优势就是学生具备美术基础,有一定的审美眼光和较强的绘画表现能力和创造性,但是环境设计专业是一个具有多元性、艺术性和技术性特点的专业,需要的不仅仅是美术基础,景观设计亦然.他同时也需要科学的方法,逻辑的、严谨的思维方式,即线性的思维方式.而艺术专业的学生主要思维方式则习惯于靠形象、情感、突发的灵感来进行创作设计的非线性思维方式.在从美术学习过度到艺术设计的专业学习之初,学生可能并不适应.尤其是一些美术基础较深的学生更是如此,这就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学习掌握方法论,学习转变思维方式,做到两种思维方式的结合.

2.3教学手段不够灵活

在常规的《景观设计概论》课程教学中,根据课程性质基础理论课,我们多采用课堂理论讲授的形式,但是授课方式较为单一,即使多以图片案例来进行形象教学便于学生理解,仍然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知识的了解、掌握、运用收效不大.设计表现也主要以抄绘设计方案图纸来进行练习,虽然抄绘这种形式是一种不错的练习形式,部分学生也从抄绘中学到了不少表现图形和构图的方法.但这些教学手段还达不到对学生思维方式,调查分析方法的培养.作为一门景观设计的基础课程,我们需要更灵感多样的教学方法.

3课程改革的措施

3.1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首先要明确环境设计中该课程的目标,对于之前只满足发挥自我优势和灌输理论的大纲进行相应的修改,突出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新的教学内容安排有四个重点,第一,古典园林史的授课部分,将重点放在优秀古典园林案例的讲解,将理论和实际案例相结合,使学生能将造园方法和实际案例相联系;第二,重点讲授现代景观设计的风潮,重点在于分析和学师的作品和世界知名案例,分析案例背景、设计理念、设计手法等,安排学生对实际案例进行学习分析,侧重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案例的分析能力;第三,讲解景观的设计要素,对景观设计中主要的设计要素及如何运用进行实例的讲解;第四,加强了景观设计流程和方法的内容,通过讲授科学设计方法,重点讲解场地考察和分析的重要性和方法论,并安排教师现场指导场地的调研,培养学生的独立调查场地条件、分析能力以及将理论知识和实际项目相结合的能力.教学内容做出调整后使学生不仅能对于这门学科的历史、发展方向和前沿思想等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并且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学生学习完这门课程后能达到拥有一个独立的、基础的对案例或实际场地等进行调研、分析和评估的方法和能力,为后期设计和设计理念的提出提供依据,从而确定设计理念及与之相应的设计手段和形式;同时规范和锻炼学生将所搜集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的综合分析能力.改革后的景观设计元素部分使用了新的分类形式和讲解方法,注重元素的实际运用和设计形式.

3.2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发挥能动作用

根据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也采用了多种多样化的安排,力求圆满完成教学目标中的要求.课堂教学的授课形式主要分为基本理论讲授、课堂组织讨论、交流和场地实地调查、分析.其中理论讲授主要致力于引导学生对景观的基本知识以及发展历史有大概了解.而课堂组织讨论是教学互动的体现,可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针对某些主题或某一现象组织讨论、答题,可以深化学生的课题认识,充分发挥教学互长的积极作用.场地调查和分析的重要性则是培养了学生深入社会、参与市场的综合能力,让学生把课堂教授的观察、分析的方法运用到实践与调查活动中去.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要求学生对所调查和分析的景观内容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提交调研报告并逐个上台讲解并回答其他学生的疑问,极大的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性和口头表达能力.

3.3着重理论联系实践的训练设置

本课程虽然是基础理论课程,但作为应用型学科,一切的理论和方法都是为了实际运用和操作的.所以为了更好更快速的掌握理论知识,熟悉调研分析方法等,针对课程每个阶段都设置相应的实践环节.1.在学习中国古典园林部分,设置了经典园林案例的分析抄绘和默画考核,训练了学生对于这门新课程的动手能力也进一步了解了案例空间布局、空间尺度、空间流线、主次、秩序等.2.在讲解现代景观著名案例时,安排学生对知名案例进行资料收集,然后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学习.树立对景观的审美和价值观,通过案例分析和学习掌握收集和整理资料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能结合专业知识给出评论.完成后每位学生在课堂将自己的分析成果介绍给其他同学.3.在学习过景观的设计要素后,让学生到实地中收集设计元素,以手绘的形式配合文字来记录.这让学生了解各种景观元素的意义和形式,并能把想法或概念以图形的形式进行表达,培养学生从立体空间到平面图纸之间相互转换的能力,发挥专业优势.4.通过对景观设计的基础理论和调研方法的讲解与实际案例的分析,要求学生进行指定场地景观实地考察、资料收集.培养学生对景观设计有一个最初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对实际基地的考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设计累课程锻炼学生实地调研能力,让学生知道,任何的设计并不是毫无依据的图形,设计图纸更不是一张美丽的图画,实地的调研才能为设计带来依据,我们的设计才能站得住脚跟.加强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科学理性的看待景观设计.

3.4加强课程组的建设

环境设计专业中的景观设计类的课程如果想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加强课与课之间的联系,课程之间的联系性,循序渐进的展开景观设计教学.如在景观设计概论之前中外园林史的必须已经展开,景观设计概论课之后,从尺度较小的私家庭院开始慢慢向公共绿地口袋公园、城市广场、小区景观等设计课题展开,一步步将理论在实践中展开.同时,园林植物及配置课程、生态课程也需要有所跟进.

4结论

作为环境设计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景观设计概论》课程在整个景观设计课程中起到了先锋作用.课程的结果和收获会直接体现在今后的设计类课程中,决定设计的方向.而此次对于教学内容及方式的探索与改革是对之前课程的一次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还会根据设计前沿的更新、学生的特性的变化等,继续对教学内容、方法、实践的形式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李迪华.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M].北京:中国建工出版社,2003.

〔2〕丁园.景观设计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周剑云,唐孝祥,侯雅娟.景观建筑形式与纹理[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篇4

关键词:医院建筑; 空间; 环境; 人性化

医院建筑的设计, 随着社会要求的变化, 出现了新的理念与手法, 以适应建设现代化医院的需求。本文通过对医院建筑设计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更新传统医院建筑设计中的一些观念, 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 试图找到现代医院建筑与患者需求之间的契合, 以创造出真正适合病者获得良好治疗, 尽早康复的人性化医护空间。

1 人性化设计

什么是人性化设计? 这个概念在不同领域有不同解释,但在宏观层面去理解它们, 是具有“共性”的涵义的。人性化设计, 是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核心, 运用艺术与科技展现一种人文精神, 是人与物、 人与自然完美和谐结合的设计, 是人类生存意义上的一种最高设计追求。而作为本文的研究客体──建筑, 虽属于建筑领域内的类型, 但它具有一定的独有特点。在谈论医院人性化设计时, 应针对其“特性”甄别的研究, 最终实现文章的主题, 完成医院建筑在共性和个性上完美结合的人性化设计, 并充分体现人本主义在该类建筑中的反映。

2平面布局与交通组织

2. 1 平面布局

一个医院平面布局是否合理、 交通流线是否简捷畅通直接影响到就医者的就医情绪。笔者认为将联系紧密的科室布置在相近区域, 如在总图布置中, 将医技楼设于门诊部与住院楼之间, 可以让两部分病患者便捷通达, 在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的同时, 也减少了设备对医院诊疗环境产生的噪音影响; 同样在平面上一层急诊科与放射科相近, 妇产科病房与产科接生室相近, I CU 病房、 血库、 病理与手术室相近, 住院登记、 收款在门诊与病房之间, 住院药房设在住院大楼底层, 手术室与外科病房有直通的专用走廊等等。通过上述的总图布局和平面设计, 为患者诊断就医、 医务人员诊治及工作联系带来了不可低估的方便, 从功能上减少了医院流线中过多的交叉和无功的往返路线。如在深圳第三人民医院的总图中, 设计师很好地考虑了各个功能区的平面布局,将医技楼置于整个地块中心位置, 通过室外连廊结合景观,把各个功能楼 (门诊、 急诊、 住院楼等 )便捷地联系起来, 并将其资源共享辐射周围其他部门, 较好地实现了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同时避免了医院流线的交叉干扰与迂回复杂, 不失为一个较好的人性化总平面设计实例 (图 1)。

图 1 深圳第三人民医院总图

2. 2 交通组织

医院建筑的交通组织设计, 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医院外部环境场所中的交通流线组织; 另一类是医院内部的各类动线设计, 包括主要动线 (病患人流、 医护人流、 探病人流 )和

次要动线 (办公人流、 后勤服务人流、 物品设备流线 )。医院总平面布置中应该考虑急诊与门诊入口分设, 单独留出急诊/ 绿色通道0; 利用目前建筑设计中主入口往往设在二层的做法, 考虑人车分流, 人与车流分别利用不同高差的道路, 形成立体交叉, 立体分流; 留出医护人员单独出入口, 突现医患分流; 充分考虑机动车拥有量的大量增加, 结合人车分流, 将停车场库放入地下。如图 2所示,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较好地组织了院区内各个交通流线。医院主入口位于东侧中部, 综合门诊病人可通过门诊楼前广场到达门诊楼就诊; 传染病人沿北向通道达到北端传染病门诊就诊; 生活区入口位于东侧南边, 由科技楼、 行政办公楼、 食堂及宿舍组成; 而污物出口设于东北角, 可从地下污物处理间打包后直接从污物出口运走; 在门诊楼、 住院楼和科研楼底下也设置了地下停车库, 避免了过多车流对地面主要就医交通的干扰。

图 2 深圳第三人民医院流线分析

在医院建筑的功能区域平面组织中, 内部人流交通组织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牵涉到医院的医疗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 与管理水平及智能化管理的程度有着极大的关系。在交通组织中, 也要考虑医院的发展变化, 为新的运行机制留有余地。在设计中, 应明确医护人员完整独立的工作区域, 符合专业学科细分、 边缘学科渗透、 功能区域可变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最终达到目标明确、 流线清晰、 联系迅速、 医患分流、 各自领域不被穿越, 建立一个以病人为中心, 医护人员方便使用的人性化的医疗场所环境。如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楼的病房平面 (图 3)中, 就将病房单元置于该建筑平面的中心位置, 楼层平面采用三通道形式, 两侧外走廊供病人使用 (污染区 ), 双侧病房间的内走廊是相对洁净的供医务人员使用的通道, 并在半清洁区与污染区间设一道缓冲区, 以此减少进入清洁区的污染因素。如此组织, 各卫生区域分区明确, 无流线的交叉干扰。

图 3 消化道病房示意

3空间环境的营造

建筑创作的实质就是创造适合人使用的空间。建筑空间既是日常生活所在的实体空间, 同时又代表着人们心灵中完美的生活意向; 生活在建筑中的人既是空间的创造者, 又是最直接的体验者。人们对空间的体验就是对空间环境要素的综合感知和感受。正如 20世纪 60年代诺伯格舒尔茨所指出的, 人的存在是空间性的, 建筑空间是人的心理空间的外化。人的需要, 人的感受, 人的情感是建筑设计时要考虑的第一要素。著名建筑师章斌欢女士曾说: 新世纪的建筑, 无论是整体规划还是单体建筑的外部设计或内部功能,无论是从物质上还是从精神上 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已是无可争论的。以这样一个理念, 建筑师为医院设计, 正确划分被服务者就医者 , 服务者医务人员的空间, 创建幽雅、 宁静、 富有人情味的医疗环境, 这是病人的需要, 也是建筑师的职责。这里所讲的空间, 包括建筑内部较封闭的室内空间, 也包括建筑外部较开敞的外部场所环境空间。

3. 1 医院建筑空间

从人性化这个角度对空间进行研究, 就是以人为出发点, 研究人对空间的感受, 从人的心理方面分析二者有机互动的联系, 寻找空间人性化的表达方式, 探讨现代医院建筑空间设计中符合人性化设计的逻辑和方法。

3. 1 . 1 多样化的护理单元

在新的医院设计中, 设计人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矩形板楼的格局, 对不同形态的平面布局, 如圆弧形、 圆形、 方形、 菱形等形式的护理单元做了新的尝试。除了建筑形体上的变化,

造型变得更丰富之外, 设计人员还努力改善病人住院条件, 缩短护理距离; 有的还提出了将医务人员非直接医疗服务区域, 如值班、 办公、 示教等区域, 另辟一区的做法。各医部住院楼都将医护人员办公休息区置于楼层一角, 与病房拉开一定距离并自成一区, 既避免了病区污染, 又可获得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条件。

3. 1 . 2 病房领域空间的限定

就医者因病入院, 希望能远离外界干扰, 按自己的意愿支配环境, 维护个体的私密性。如果在多床间病房的设计中, 改变平常布局形式, 为病人提供明确的个人领域空间, 就能满足病人对私密性的要求, 如采取轻质透光的隔断或塑料帘扇在病床间进行分隔。同时, 病人需要与他人进行信息、思想和感情沟通, 可以减轻痛苦的困扰, 缓解心理压力, 对康复极为有利。因此, 医院建筑内的公共交流空间的创造也是很必要的。上述三医院的消化道住院楼中, 就采用了外庭院及内庭院相结合的设计手法, 为病友间的交流营造了舒心宜人的绿色生态空间, 同时也为建筑争取了更多的采光通风面, 增加了建筑内部空间环境的舒适度。

3. 1 . 3 宜人的建筑物理环境

医院建筑的室内物理环境主要受声、 光、 色三要素的影响。为病人创造安静的康复环境, 除合理进行医院空间设计外, 还需在病房内有效地运用建筑材料与构造手段, 防止噪音的干扰。目前, 有些住院病房楼追求立面效果, 外墙多为满玻璃窗, 过强的光线对卧床病人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争取良好日照的同时, 应防止室内炫光。现代社会里, 人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机能的形成, 受视觉感知系统摄取物象形态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特别是色彩的直接影响。因为色彩是人类观察自然形态的第一视觉要素。病人都是来自多姿多彩的生活环境, 只有多色彩的病房环境才能使病人消除对单一的白色病房所产生的陌生、 紧张等心理。而且,随着现代医院向着家庭化发展的趋势, 人们越来越强调医院病房空间蕴含的家的归属感, 这是社会进步人们需求提高的必然。它会使病人和家属积极配合治疗的责任心大大

提高。因此, 现代医院建筑通过各种建筑材料及技术的应用, 为病者创造一个适合病体尽早康复的舒适、 愉悦的室内物理环境, 对提高室内空间品质, 实现特定空间价值功能, 及人性化的室内设计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3. 2 医院外部环境空间的创造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 医院建筑设计一直侧重于建筑技术与管理效率, 随着医药科学和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更依赖于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直接作用, 而对于医院室外空间环境设计的重视程度总是不够。然而患者能坐在医院户外享受阳光和新鲜空气, 可能是康复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重要性超过了传统上的认识。医院外环境涉及到自然环境、 医院建筑的室外环境。医院外环境由朝向、 采光、 通风、 保温、 消毒、 隔离、 空气、 色彩、 装饰和绿化相关方面所组成。生态环境是医疗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与病人的身心健康紧密相关。绿化不仅能起防尘、 消声、 过滤细菌、 净化空气、 改善微气候的作用, 而且对身心健康、 心理平衡能起到药物无法替代的功效。医院理想的绿化系统是由入口广场的绿化区、 中心花园、 草地、 沿基地周边布置的绿化带、 屋顶绿化带、 内部庭院绿化等组成。以水池、 喷泉、 假山、 小桥、亭阁、 边廊等作为点缀, 通过巧妙的布局, 使其成为医院不同的功能区域的自然隔离带。作为医院外部环境空间设计的主旋律, 就是要让外部场所空间能最大限度地接纳病人, 使其融入大自然中, 以助其病情的治愈。

4结语

医院作为具有特色功能的综合体和聚集特定人群的公共设施场所, 其内部的医疗环境, 决定于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以患者为中心进行人性化设计是现代医院最重要的建筑模式, 也是现代医院医疗环境的理念, 它对医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院在市场经销中的综合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综上所述, 如何在医院设计中充分挖掘人性化的含义, 考虑到人的因素, 永远是医院设计中始终关注的主题。在医院设计中, 大到总体布局、 内部功能之间的关系, 小到家具、 摆设、 色彩都有很多问题等待解决。

参考文献:

[1] 高晶,解金锋. 医院建筑要以人为本体现人性化设计[J]. 现代企业. 2008(11)

篇5

关键词:山区,公路路线设计

一、选线的原则

公路线形是构成公路的骨架,它支配着整个公路规划、设计和施工。线形设计良好与否,对行车安全、舒适、经济、协调、美观等都具有决定性影响。线形选择涉及诸多因素,如线形指标、工程造价、地形条件、景观协调、运营效益等等。因此,路线设计要综合考虑平、纵、横3者的关系,恰当地掌握标准,做到平面顺适、纵坡均衡、横面合理。

(一)山区公路选线的特点

山区公路选线的特点是山高谷深,高差大,地形、地质复杂,工程艰巨,可比选方案多。在地形方面,路线平、纵、横3个方面均受到约束;在地质方面,山区土层薄、岩层厚,岩层产状和地质构造变化复杂,影响线位布设;在气候方面,山区暴雨多、山洪急,溪流水位变化幅度大,是公路定线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在山区选线必须深入调查,认真勘测,精心研究,综合考虑,解决好越岭的垭口、展线的方案等重大问题。

山区公路布线主要有沿河(溪)线、山腰线、越岭线和山脊线。选线应在充分理解路线标准的前提下,根据地形、地质、气候情况,准确地把握好路线的各项技术指标。使用最短的路线长度实现最大的综合效果为佳,比如路线标准高、构造物少、造价省等。

(二)山区沿河(溪)线的选择

沿河(溪)线的选择,要处理好河岸的选择、线位高低和跨河换岸地点3者间的关系。利用有利地形,避开工程艰巨和不良地质路段,如泥石流、滑坡、崩塌、岩溶、岩堆、泥沼、冻土等等。如国道连平北段K2328~K2333路段,由于当时选线线位不够合理,过于靠近山体,造成施工后山体崩塌以致于要进行大面积的高边坡治理,增加了1千多万元投资观测了二三年也未能确定一个合理的处理方案。倘若避开开挖山体,傍河建1小段栈桥或半边桥,这样对投资及环境保护就更加有利,也减少了日后运营的安全隐患。在这些特殊路段,就应做多个路线比较方案,进行全面的比选。又如跨河换岸时,一般情况下以选择横坡平缓的河岸为佳。有些河岸横坡虽然平缓,但地质不良,岩层倾向于路线,开挖后易产生顺层滑塌的病害,而对岸虽横坡稍陡,但岩层背向于路线,开挖后不易产生顺层滑坡,路线走向则应选择后者。所以跨河换岸时,要特别注意地质情况的好坏,不能单凭横坡陡缓来决定采用哪一岸的问题。

(三)大高差、短直线距离路段展线的升降坡问题

在山岭区选线,经常遇到从山坡脚到山垭口的相对高差较大,而直线距离较短的地形,如何利用有利地形展线是选线成败的关键。在这些区域,一般要利用突出的山梁螺旋展线升降坡并借助修建桥梁、隧道等构造物才能解决问题,如果没有突出的有利山梁地形时,也可以利用山凹螺旋展线升降坡及修建桥梁等构造物来实现。比如国道某线连南至连山段改建工程K596的回头弯处新旧路的接顺处理,相对高差较大,如果旧路在回头弯处设1座小桥跨过新路,将大大减少支线的工程量和建设用地,比现在实施的旧路另行展线辟新的支线接顺方案更经济和实用。

(四)越岭线垭口的选择问题

越岭路线选线时,应结合水文地质情况处理好垭口选择、过岭标高和垭口2侧路线展线方案3者间的关系。垭口是越岭线方案的重要控制点。垭口最好选择与路线总走向一致且标高较低和2侧利于展线的垭口,可缩短公路里程。不需展线或少量展线而又靠近路线总走向的较低垭口为最理想。但有的垭口虽然在路线总走向的位置上,但从垭口到山脚间的距离较短,高差也较大,需要长距离展线时,反而不如展线条件好,离开路线总走向稍远的垭口。有的垭口虽然相对高差较大,但如垭口2侧有较开阔的山坡或山谷可用来展线,或可采用稍长的隧道以降低越岭的海拔标高时,可大大缩短公路运输里程,营运经济效益显著,亦应认真考虑,仔细比选。国道路段K2430~K2436的隧道路段就是出于这个考虑来设计的。

二、平面设计

山区公路的路线平面布设与平原区及微丘区公路有很大区别,平原区及微丘区公路地形条件单一,限制条件较少,一般采用交点直线法定线可提高效率。山岭重丘区地形条件复杂,路线布设时限制条件很多,若采用交点直线法,定线效率就很难提高,而且线形往往显得呆板,与地形的符合性差,平纵横组合不佳。故在山岭重丘区定线,应采用曲线定线方法,使线位布设与沿线地形吻合,减少高填深挖,保证一定路段的平面线形指标均衡。这样,就要充分利用好缓和曲线,做到因地制宜,灵活运用。缓和曲线的灵活运用,可以避免直线和圆曲线组合的不足,克服单纯使用直线和圆曲线组合确定的平面线形与实际地形不符的问题。再者,山岭重丘区平面线位布设时,相邻圆曲线之间的夹直线长度往往不能符合要求,采用曲线定线法时,缓和曲线的灵活设置,可使曲线径向对接,线形圆顺,还可以灵活调整曲线长度,避免圆曲线间短直线的不足,使线形较好地与地形吻合,达到有效克服地形地物障碍的目的。

三、纵面设计

纵断面设计比较突出的是竖曲线半径的选取和平竖曲线个数比或2者的一一对应关系问题。

(一)凸形竖曲线半径设置

山区公路由于受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制约,连续小半径短平曲线与连续大纵坡小半径竖曲线的组合时常出现。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做到平纵一一对应,满足规范要求。但这种组合往往忽略了视距要求。由于受地形地貌和茂密植被的影响,驾驶者视觉范围较小,当采用上述平纵组合时,本身平纵指标较低,难以判断前方路线去向,若出现纵面上的断背曲线,对行驶安全更为不利。而这种情况下往往难以通过调整平曲线半径来解决。此时,宜在不过多增加工程量的前提下适当加大凸曲线半径,以便增大视距,保证在曲线上任何一点均能看清前方平曲线的变化,保证行车安全。也就是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适当选取较大的凸曲线半径。

(二)凹形竖曲线半径设置

一般凹曲线半径容易满足规范要求,但有时设计者往往为了追求凹凸曲线指标的均衡,增大凹曲线半径。这样势必造成工程量增加,对造价控制不利。而且由于山区公路纵坡较大,起伏频繁,凹曲线半径设置过大,比如国道某段K2168+740~850等路段就由于这些原因导致填土高达48m,增加了防护及排水设施。如果在挖方路堑路段,对大多采用集中排水方式的山区公路来说,可能会因排水困难而对行车安全不利。因此,在设计中不宜一味追求高指标而增大凹曲线半径。

四、构造物的布设

山区公路构造物占路线长度比例较大,由于受地形、地质和气候条件制约,山区公路构造物的技术指标一般较高,如桥梁、隧道、大挡墙等。但通道、涵洞等小型构造物的比例有时却没有达到平原区3~5道/km的标准,主要是考虑一种构造物往往兼顾多项功能,在设置合理的情况下,多项功能容易同时实现。如国道某路段K2341+713处的通道设置就兼顾多项功能。因此,山区公路构造物的布设,要遵循安全、适用、经济和美观的原则,合理设置。另外,构造物的布设关系到整个公路工程的成败。随着设计阶段的进一步深入,在各设计阶段,山区公路构造物的确定表现为极大的变数,随着路线方案的逐步深化,构造物的多寡和规模与设计之初甚至面目全非。所以,构造物方案应随各设计阶段路线平、纵、横断面的不同精度动态调整。比如,根据实际有些路段是否可以采用小桥取代大挡墙,设置通道同时考虑排灌功能等等。

五、环境保护问题

环境保护工作目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山区公路建设开挖土地和山坡面积较大,对沿线的环境影响也大。一般山区公路沿线的水土、生物等资源开发规模相对较小、程度低,沿线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保护相当完好,因此公路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要重视公路沿线的环境保护,减少对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的破坏。设计过程中应重点考虑水土保持、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合理规划公路建设中废弃物的处理,净化公路2侧的环境,保护好河道和水库,防止水污染。在选线时既要注意充分利用地形坚持少占耕地、少占河道、少破坏植被,合理保护水源,避开可能妨碍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和人文遗迹,还要做好建筑环境和行车环境设计,特别是绿化美化设计,做到线形美观、路景协调。另外,在设计时应做到环境保护工作必须与公路建设同步进行。国道路段的改建在设计中就比较注意路线技术指标与沿线地形条件相互协调及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全线58km分南北2段,根据沿线地形条件,南段采用山岭重丘一级公路技术标准,北段采用山岭重丘二级公路技术标准,而且采用整体式和分离式2种路基宽度,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对沿线边坡及有条件路段的中央带进行绿化,效果较为理想。

六、结语

总之,山区公路路线设计是公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关键环节,路线设计的好坏,影响到公路路网结构的合理、汽车运营的安全舒适、线形指标的合理、工程造价的控制、地形景观的协调等等。设计中应把握好最佳线形选择的科学指标,合理采用路线标准,较客观地选择出综合考虑各主要影响因素的公路最佳路线线形方案,使用最短的路线长度实现最大的综合效果。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围挡;公益;文化;创新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围挡作为施工场所的临时性设施,日益深入城市环境和市民的日常生活。围挡是施工现场的遮蔽物,其本质是一种公共设施,也是城市空间区间的天然界线。对于内部围合空间而言,围挡具有防护和划分施工区域、隔离外部环境、防护遮挡等功能;对于外部公共空间而言,围挡具有美化施工项目环境,塑造项目形象等作用。本文所探讨的公益目的,旨在进一步开发围挡的传播媒介及景观构建功能,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民众参与,三位一体开发围挡的公益功能,对围挡的空间形态和平面设计进行创新性研究。

由于施工围挡临时性的特点,施工方对围挡设计往往关注不足,导致围挡设计存在如下问题:第一,未能充分体现围挡的景观介质功能。传统围挡设计往往将内外空间一分为二,这种僵硬的分割方式,基于安全性考虑,却忽视了内外交流,将内部空间完全封闭,施工中的建筑被全部遮挡,失去了与外部城市环境对话的契机。围挡的存在,仅剩最基本的遮挡作用,而无法体现其作为景观介质勾连内外空间的功能。第二,与周边环境缺乏协调性。由于围挡在城市环境中的从属地位,以及围挡归属施工方私有的性质,围挡设计缺乏有效的政府引导,导致围挡设计造型单一,既无法提升建筑工地形象,又不能参与城市景观构建。第三,围挡平面包覆缺乏创新意识。在内容表达方面,存在商业诉求过于明显、欠缺人文关怀、忽视地域文化、无益于城市形象的塑造等问题。

为体现围挡作为公共设施的价值所在,以公益性为围挡设计原点,针对目前围挡设计中普遍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以下对策:

1 展现城市文化,增强市民归属感

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气质,这种气质来源于城市的文化传统和市民的价值观取向。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人员及信息的流动,使得城市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移民文化与本土文化产生了激烈的对撞与融合,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产生彼此不可调和的对立与矛盾。创建和谐社会,需要促进多种文化的融合,在融合进程中逐步刻画城市个性,形成独有的城市气质。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认识到,城市公共空间景观化的营建,对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有着重要的意义。围挡是城市公共设施的一部分,若仅考虑其围护作用,将是极大的浪费。围挡作为城市建筑与市民对话的界面,应合理开发其传播平台的功能。围挡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市民的审美习惯与城市实际使用的需要,充分激活城市文化内核,增强市民的辛福感和归属感。

厦门市城市管理部门鼓励工地美化围挡,积极引导施工方设置富有文化气息的精美围挡。厦门火车站施工期间,将围挡设计成厦门城市文化摄影展,呈现的是老厦门骑楼街巷转角处的风景,一处处细节展示了厦门这个城市百年的沧桑和原汁原味的闽南文化。后江埭工地围挡则设计成古厝红墙的样式,体现了闽南地区红砖赤瓦的民居风格,具有鲜明的人文习俗和地方特色。

这些围挡设施展现了厦门的城市管理水平和文化素养,为城市围挡设施建设树立了标杆。围挡上风格各异,内容独特的绘画或装饰,生动地传达了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品貌特征。围挡与民众之间触手可及的空间距离,使得以围挡为载体的宣教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将围挡设计成城市文化宣传阵地,可以潜移默化地将城市内涵和气质渗透到每一个路人的内心,从而增强民众对城市的亲近感和归属感,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2 创新立面设计,对话城市景观

城市景观,最能吸引人眼球的一般是正立面设施,即平视角度能够观看到的建筑元素。由此可见围挡设施在整个城市景观中的地位,围挡不仅是临时遮蔽物,同时也是美化环境、展现城市面貌的重要风景线。围挡立面由尺度、材质和平面装潢组成,与围挡周边建筑物构成完整的空间序列。围挡立面设计,通过造型和平面创意,可以形成独特的风格或主题,与周边建筑相协调,从而融入城市景观,提升城市建设水平。

施工围挡一般由地基、立柱、横梁、龙骨、镀锌板、宝丽布画面焊接组装而成。而苏州工业园区苏州中心工地外的围挡,则在材质上做足文章。用龙骨焊接小块板材的形式,铺设成跑步前进的二方连续图案,具有显著的现代感,象征城市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与园区开放创新的现代化气息相互映衬,为城市建设注入活力和动力。

上海富民路的裕华新村居民活动室门前围挡,用壁画的形式,重现老上海新式里弄风情。这些壁画,取材自反映上海民俗文化的老照片,包括弹珠游戏、糖炒栗子和连环画租借小摊等。这种立面设计,实现了新、老城市景观的对话,有利于城市实现经济与传统文化的协调发展。

3 绿色设计,彰显“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所谓绿色设计,是将围挡作为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科学的规划,降低施工现场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绿色围挡设计由节约用材与优化施工环境两个方面组成。结合国家住建部《绿色施工导则》的相关要求,推行绿色围挡设计,可以减少工程建设对市容环境的影响,最终达到美化城市环境的目的。

建筑施工现场围挡的传统做法为砖砌围墙,这种做法用材为一次性消耗,浪费资源,并且会在工地拆除时形成建筑垃圾,污染环境。为解决这一问题,城市管理部门应大力推行装配式新型施工围挡,通过可拆卸的装配方式,降低施工成本,且现场装配,施工简便快捷,可多次周转重复利用。厦门环岛路益华酒店项目将工地的围挡设计成200多米的垂直绿化带。绿墙采用砖混结构吊挂花槽,并安装了自动滴灌系统,整体景观与环岛路沿线风景十分契合。这种绿色围挡具有拆装方便、便于运输、节约资源,对周围环境基本无破坏等优点。围挡材料拆卸后可重复使用,最终的废料还可回收利用,减少建筑垃圾占用土地。围挡花槽内的植物不但增加了城市绿化面积,改善了生态环境,还可吸附施工产生的扬尘,吸收汽车尾气、净化空气。工地从人们避之不及的场所转变为环境友好型空间,可以缓解市民对围挡施工的负面情绪,使之产生身心愉悦之感。绿色设计使围挡处于绿地之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4 公众参与,共建共享文化交流平台

手绘墙是极具传播力的大众街头文化,演变至今,形成了反映当代人文精神的视觉艺术,并日益成为大众表达个人情感以及生活理想的重要载体。对于不具备造景或绿化条件的围挡,可以采用手绘的方式加以改造和美化。这样的方式不仅节约成本,还能释放大众的创意潜能,使市民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共同参与文明城市的创建。

作为一项公益活动,法国街头艺术家马兰在上海市郊的拆迁工地留下的涂鸦作品,描绘出生动简洁的江南乡土人物形象。这一举动,让原本无序的施工现场变为人文艺术气息浓厚的观光景点,营造了一道独特的民俗文化风景。苏州市吴中区的第九届江苏省园博会建设现场,来自各大院校的学生和街头艺术家一起,共同参加“绘出绿色梦想”大型公益绘画墙的活动。把对园区未来的美好设想绘制在施工围挡上,用现代艺术的手法传递出园博会所倡导的绿色生态理念。围挡成了体现公众诉求、交流文化创意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把施工方、艺术家、参观者联系了起来,对促进社会各界交流沟通与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而言之,施工现场围挡是安全文明施工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其除了为建筑工地提供安全和财产保障外,还具备优化施工现场环境、体现施工单位形象、补充和丰富城市景观等功能。围挡是城市建设不可忽视的细节,所谓“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城市的大文明恰恰体现在这些细节的管理水平之上。推进围挡创新设计,需要城市建设管理部门从理论宣传、政策扶持与财政投入三个方面入手,规范施工单位的围挡设置,引导社会大众积极参与,以围挡为平台,构建城市文明,提升城市形象。

参考文献:

[1]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

[2] 余维君.城市工地围墙视觉文化环境设计――以安徽省池州市为例[J].池州学院学报,2012(04):120-122.

篇7

【关键词】办公室设计;办公空间;理念;设计要素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的腾飞,城市化进程也逐步加快,人们对办公空间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室内设计要创造出安全、卫生、舒适、优美、生态的室内环境,以满足使用者的物质功能需要和精神功能需要。当今室内设计中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因此对人们心理环境因素的关注尤为迫切。

1现代办公空间设计的重要性及创意理念

1.1流动性强

办公室以前是静态的、久坐工作的地方,人们始终在固定的位置、在上级不断监视的目光下端坐着,管理控制和技术限制都将办公人员锚定在固定位置。但是,现代办公环境则鼓励人们从一处走到另一处,在楼内或园内任何地方以任何方式工作。新的无线技术有助于人们这样工作。流动性工作的概念容许把工作变成一系列的旅途,创造机会让人们偶然相遇,随意会面。由于这些都是自发产生的,并没有事先计划,因而更具创造力,更能提高工作效率。

1.2更具灵活性

以前的办公室设计如同造纸工厂,致力于不断重复的工作过程。那样的办公室是信息储藏室,而不是信息交流处。严格的分工将知识和思想的交流排除在外。但是在现代办公空间中,传统公司里的流水作业让位于更具流动性、更先进的工作方法,在这里知识就是力量——知识要由人们去促进、增长、交换、共享、转换。在这种鼓励知识交流的精神指引下,办公环境逐渐带有大学校园的特色:通过发展机构内的空间和设备,使其充满学习气氛。

1.3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办公室的设计曾经是为了把人隔开,以无情的等级和地位的分隔为基础。20世纪早期的办公室甚至禁止同事间相互谈话。但在现代办公空间中,却体现了集体合作的重要性,集体解决问题,不再依靠偶尔利用的缺乏个性的会议室或私人办公室。提供有利于人们连续合作的地点和空间,已成为办公空间设计的组成部分。使多种不同学科相综合的工作集体拥有一个鼓励交流与合作、刺激创新思维的办公空间。

2现代办公空间与环境设计的要素

2.1领域感与个人空间

个人空间不一定是球形的,各个方向的延伸也不一定是相等的。有人把它比作一个蜗牛壳,一个肥皂泡,一种气味和一个‘休息室’”。与传统的单间办公室不同,在开放式办公空间和景观式办公空间中,员工们在开敞的空间中一起工作,并没有单间办公室中由隔墙所形成的“实体边界”,这时个人空间的范围无形中形成了一个“虚体边界”,由此获得了个人领域感的最小范围。更大范围领域感的获取则是通过室内空间界面装修形成实体边界而得以实现的,办公空间中常以墙体或者隔断和办公家具以及绿化陈设来实现。这些实体边界不仅提供领域感和私密性,还表明了占有者的身份。如单间办公室则多为上级领导所使用,通过墙体分隔的单间办公室其领域感和私密性就比隔断分隔要强,隔断本身的长度高低也可以反映领域感和私密性的大小及强弱程度,因此把握办公空间中各个领域的度便成为设计的关键。

2.2办公设施的配置协调性

现代化的办公家具可被区分为三个部分:(1)系统家具,(2)0A(OFFICEAUTOMATION办公自动化)办公桌,(3)人体工学座椅。尤其是0A办公家具,必须与自动化理念相结合,才是真正的0A办公家具。对办公空间(包括设备)来说,最关键的就是人与机械的关系问题。在人性化的现代办公空间设计中,应该以给工作人员创造优质的办公环境为宗旨,以实现人与机器的有机协调为目的。因此,人性化办公空间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并处理好办公设备、办公家具、信息管理等与人的关系。其中办公家具是办公室中最重要的设施之一,一个人要在8小时内与之发生接触,如果桌椅设计不当,使用者就会感觉不舒服、易疲劳甚至产生疾病。因此,办公家具的设置,应充分考虑使用者的业务性质,注重人体工程学原理,并采用富有人情味的工艺造型及色彩。

2.3人与人的关系

人性其实是最难把握的,人与人之间要靠经常性的接触、交流才能产生互动。因此,办公空间应成为一个同事间碰面、汇集资讯并在和谐的气氛中交流协作的场所。

2.3.1私密性与公共性。私密性与公共性是一对矛盾的辩证统一体,是相互依存的。在办公空间的设计中,应注意在办公建筑公共空间中对人的私密需求的关照,可以以不同的空间分隔手法为人们提供不同功能需求的个人空间,分隔手段可以将封闭式、半封闭式和开敞式等多种处理手法结合使用。现代办公空间中常常设置有公共交往空间,如休息室、茶水间、酒水吧等。这类空间是具有高情感,高凝聚力的办公空间所必需的,同时也是办公空间是否人性化的重要标志。交往空间的多种多样,使办公形态也呈现出灵活多变、丰富多彩的局面,而且能同时满足人们对私密性及公共参与的需求。现代办公空间室内设计中求得私密性和公共性这两者的平衡,其表现形式就是提供给人们选择的多样性,人们可以方便地选择独处与参与,这就涉及到对办公空间中封闭与开敞的处理、创造多功能的可供选择的交往空间,因此办公空间中还应该保持私密空间与公共空间的有效过渡或柔性接触。

2.3.2交流与协作。众所周知,在传统的办公大楼上下班的人们很少相互交流,除非他们坐在一起。有研究表明,两个在同一幢大楼不同楼层上班的人在任何一个工作间相遇的机会仅有百分之一,而现代的办公空间设计为这种偶然相遇提供了场所。以前使人处于某个固定位置,在一个单独的地方进行重复劳动所产生的效果,即原有那种仅为了把人隔开,以平面设计把等级地位分隔的设计已不合适宜,取而代之的,是集体合作性的办公空间。

2.4人与环境的关系

2.4.1人对环境的感知。空间尺度的运用在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办公空间的大小与形状、办公设置物的位置、甚至办公环境中的气氛,都会给在这一环境中的人以不同的感受。只有合理运用整体空间尺度与人体尺度的关系,才可以使办公环境更符合其内涵,人才会感到安全与惬意。因此,人对空间的感知,是人性化设计中不应忽视的。色彩本身没有绝对的美或不美,它的美是在色彩之间的相互组合之中体现的。当配色反映的情趣与人的情绪产生共鸣时,即当色彩配合的形式与人的心理形式相对应时,人就会感到和谐愉悦。国外的许多办公空间在走道、厕所等人们不经常停留的地方,采用明快的颜色以解除人们在工作后的疲劳感,使人能够在这些地方得到一个良好的缓冲。人性化正是通过这些局部的空间得以体现的。光在室内气氛的营造上也起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修饰形与色,使本来简单的造型变得丰富,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改变人们对形与色的视觉感受;它还能为空间带来生命力,创造环境气氛。

2.4.2人对环境的需求。人是环境的主体和服务对象。因此,当代的环境设计以人对环境的需求为创作目标,从而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心理需求以及人对大自然的需求。在对待空间的需求中,人们的生理需求较容易得到满足,而心理的需求却是广泛、具体而细致的。总之,要从人出发,从人的心理需求出发,才能创造出一种有机的整体性的办公氛围,人与机、人与人、人与环境,这三组关系,就是现代办公空间的设计要素。

3声音环境

声音环境也是环境心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方面。人处在工作状态时,总是希望自己所在空间是安静的。所谓安静,是追求声音环境的舒适化。屏风工作站布置起来的半开放式的办公空间给人带来了空间舒适感,同时也出现了噪声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手段解决。

3.1控制噪声源

营造理想的声音环境,首先应该降低或防止噪声的产生。但是电话铃音、办公设备发出的声音是客观存在的,而工作人员之间的交谈有时是必须的,所以在办公空间中通过控制噪声源来削弱噪声收效甚微。

3.2声音掩蔽

采取积极的手段加上一些声音,形成声音掩蔽,可以有效地消除噪声的不良影响。声音掩蔽现象很常见,例如在地铁车厢中,如果说话声音小,对方就听不见,因为说话的声音(信号音)被地铁的轰鸣声(掩蔽音)掩盖了,这就是声音掩蔽现象。环境音乐是积极利用声音掩蔽的一种方式,但是在办公室中实际应用不是很多。合适的背景音乐,可以在心理上对办公室工作人员产生良性作用,减少对噪声的影响,从而产生安稳感和放松感。另一种是安装声音掩蔽系统。在天花板中设置用来掩蔽声音的扩音器,发出工作人员感知不到(与环境音乐不同)的宽带域音作为掩蔽音,可有效地消除周围噪声对个人带来的影响。

3.3吸音屏风

选用吸音材料,也能有效地消除噪声。常见的有吸音地毯、吸音壁毯以及吸音天花板等。屏风工作站本身也可以成为吸音降噪的载体,如果屏风在原来隔音的基础上运用声学科技增加吸音功能,就能更好地消除周围噪声的干扰。因此,采用具有吸音功能的屏风工作站应该是现代办公空间设计的新动向。

4结束语

篇8

GK自成立开始便强调三个主导性理念一业务、活动及研究,三者共同运作的时候,便使GK作品适切地与社会需要接轨。“业务”代表GK让客户可以享受到设计成果所达到的经济利益;“活动”代表GK全面地振兴设计在社会上的地位及角色,“研究”则是GK以其工作证明设计之普世性。作为一所扬起设计旗帜的创意企业,GK设计集团一直努力不懈以其有条理的创意、自信、及集团众公司的无间合作在其专业领域上精进,以设计实现未来:

GK集团的诞生和早期发展时期(1953年至1969年)

在20世纪50年代,每个人都想从战争的破坏中恢复自己的生活。东京国立美术音乐大学(现东京艺术大学)的一群想学习工业设计而不是传统工艺的学生,开始了自己的实践工作。在得到该大学副教授Koike先生支持学生们尝试工业设计新的专业领域后,学生们将小组命名为“Koike小组”。它于1952年成立,倡导“美丽和人造物品的民主化”,并把它作为自己的使命。

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国家重建热潮中,彩色电视广播推广、新干线服务启动、举办东京奥运会,国际经济得到了大幅增长。得益于国家经济战略中对设计的扶植政策,设计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得到了迅速提升。所以面对新的产品和企业的蓬勃发展、城市和区域发展,设计的大跨步前进不断加速。这时距离1970年举行大阪世博会的时间已非常临近了。

日本“每日工业设计大塞” (始于1952年)

195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国内第一个工业设计大赛,每日工业设计大赛,由每日新闻社有限公司主办并赞助。大赛旨在表彰那些在工业发展中将新的想法注入新产品的设计师们。这个大赛的一个最大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新产品的发展,并传播设计对工业的意义和好处。GK集团在第三届每日工业设计大赛上获得了三等奖。当年的主题是“塑料家居用品”。集团坚信这个大赛会成为一个引领时代的设计运动。

从第四届开始,集团就以“GK集团”的名义参加大赛了。“实用汽车”是一个不好设计的命题。他们夜以继日地进行着思想碰撞、一次次地淘汰设计出的产品预案,再进行一轮轮新的讨论。当然努力没有白费,他们的设计获得了一等奖。加入GK集团的情谊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设计师加入。并且女性设计师的加入让其成为提倡性别平等的先行者。好运气一直伴随着集团的成长。在第五届大赛上“35毫米相机”获得了二等奖,“便携式电视”获得了第六届大赛的三等奖,“家庭缝纫机”在第七届大赛上获得了一等奖。也许有幸运的成分,但是成功的原因还是归结于一直探究“什么是设计的精髓?”的设计态度。问题“什么是……?”是一种哲学、美学和价值的学习。

世界设计大会(1960年)

在坚定信念的支持下,现在日本和日本设计要向世界开放。名为“世界设计大会(简称WoDeCo)”国际设计会议于1960年5月首次在东京举行。会议的主题是“本世纪的总形象――设计师可以对人类未来的社会作出贡献。”会议邀请许多著名设计师和建筑师作为大会的特约演讲嘉宾,如赫伯特・拜耳。

在日本的工业设计和平面设计还没有组织的时代,包括世界设计领域,希望召开一次国际会议的愿望很强烈。这次会议是为日本设计领域提供了宝贵机遇。GK集团的成员,作为会议办公司的兼职人员,努力做着会议前段的沟通工作,旨在与每个设计领域建立联系。

随着世界设计的不断发展,一些致力于设计行业的设计师相信日本必须向世界开放。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工业设计领域与其他领域的交流开始启动,这次会议为更多的国际活动的展开提供了机会。

这些宝贵的经验让GK集团参与到随后的一系列大会活动中,如第一届日本工业设计大会、第八届国际工业设计大会(1CSID 73京都),第十六届国际设计大会(1CSID 89名古屋)和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

新陈代谢运动(始于1960)

一些建筑师和设计师,如TakashjAsada、Kiyon0 ri Kikutake、 MasatoOhtaka、Kenji Ekuan、Kiyoshi Awazu、Fumihiko Maki和Noboru Kawazoe等,组成了一个小组,思考未来的建筑和设计。在世界设计大会,他们提出了他们第一个宣言,题为“新陈代谢门960一个新城市的设想”,该宣言的第一行说:“新陈代谢”是一个提出对社会构建的一群人的名称。[我们使用专业生物学词汇“新陈代谢”的原因是,把对人类社会的理解比作从一个原子到一个伟大的星系云的宇宙哲学的发展过程,将设计和技术作为人类生活能量的延伸。因此,我们将积极促进社会的‘新陈代谢’,但不是自然地、被动地接受历史的‘新陈代谢’。]正是这个运动让GK集团走向世界。

重新定义“Dougu”(始于1952)

“Dougu”是从古代日本派生一个字,是指所有涉及我们生活方式的事情的存在。日本人心目中的“Dougu”位置是崇高的,日常生活即是从其衍生而来。同时,“工业设计”术语取代艺术与手工艺成为一个口号,恢复日本对“美和建筑事物的民主化”的关注。同时,它也是一种包含方法论的词语。然而,它没有界定一个领域。如果通过工业化和大规模生产而来的产品,所有的都能被称为工业设计吗?GK考虑给出一个新的术语,通过反思产品生产的本质以及考虑人类和事物之间的关系制造出一个新的词汇。因此,GK集团声称工业设计着眼于构建“Dougu”世界。在“工业设计”里,原本存在一个新陈代谢的性质,即新陈代谢的想法。从现在开始,设计不是一个日本化的“工业设计”,而是日本的文化,比如尝试使“Dougu文化”国际化。

我们开始思考“Dougu”会产生怎样的效果,我们称之为“关于Dougu的思考”,并展开“Dougu论证”的讨论。随后这些论证发展到建立起一种名为“Dougu理论”的学术概念。

探索“Dougu理论”(20世纪60年代~)

首先,GK集团为DOUgu和空间建立联系以探索Dougu思想。过程中,提出了“将Dougu比作空间”和“将空间比作Dougu”的假说。前者意味着用对准和制造Dougu的方式来创造空间。这种方式可以以日式房屋作为代表。日式房屋就 是为生活提供包含家具的功能型空间,Dougu也是这样。另一方面,“让空间成为Dougu”是指“让空间以原本形态成为Dougu”,搭建成空间框架是实现途径之一。它们以胶囊公寓和活动板房为代表。大规模生产的房子都在以“胶囊”和“作为某一元素”的方式建设着。

GK集团当时已开始相信,许多都表明“Dougu和空间之间的交易关系”为了创造一个新的居住空间。GK集团根据这些理论思想进行了一系列的案例研究。

GK集团将那些积累的“Dougu理论”的研究和提案进行编著,并将其主题定位于“关于生活空间现有风格和适应新社会新风格的发展的研究”,它可以理解为“探寻我们这个时代生活空间的价值”。这是一个研究计划旨在从“建设DOUgu世界的立场”出发,探索一种新的生活空间风格。后来,研究结果被授予考夫曼国际设计奖。以此为起点,Dougu理论的研究至今仍在继续。

直立式钢琴/雅马眙公司(1953)

这是GK集团接受雅马哈公司委托的第一个项目,并由此促成了双方的长期牢固的合作关系。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项目。通过竞标赢得这个项目后,GK集团的设计师们在副教授小池先生的指导下一步步地设计,直到产品制成。这个产品是GK集团启程走进现实社会的纪念碑。其用轻软木纹重新设计的形状成为一个划时代的方法,挑战了传统的方形和黑色。产品受到了委托客户的赞誉,同时也在市场上取得了很好的反响。

Hi―Fi调音器,Hi―Fi播放器/雅马眙公司(1954)

Hi―Fi系列设计。面对商业设计趋势里占主导地位的美国风格,GK集团试图用传统的方法来设计Hi―Fi产品。除了注重细节的贴合度外,其天真和日本特色在色彩方案和纹理的表达提升了产品的优雅质感,并且让用户在使用产品方面获得了良好的互动体验。

雅马哈YA-1摩托车系列第―款车型/雅马哈汽车有限公司(1955)

你可以想象以设计取代工程和机械作为一款摩托车型生产的主导依据吗?在20世纪50年代,伴随着质疑声,GK集团接受委托设计摩托车。在与客户的协商下,GK集团敲定了雅马哈的设计策略,即有价值的感性设计政策。这个据顶在设计史和工业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GK集团与雅马啥公司的合作关系已经持续了半个世纪,迄今为止,GK集团一直在大力助推“雅马哈设计”闻名全世界。

酱油瓶/龟万公司(1961)

龟甲万酱油瓶是1961年的产品。该产品具有持续的市场生命力,已经销售长达半世纪,年度销售量超过三百万。在多年的销售过程中,其设计始终如一。当时,家庭主妇必须先将酱油从一个大的酱油瓶倒入一个可以放置在桌子上的小酱油瓶当中。龟甲万酱油瓶将家庭主妇从繁琐的家务当中解放,并创造出了用餐新景象。该酱油瓶的设计参考了日本清酒酒瓶的形象。设计过程中,成百上千次尝试确保最终设计成品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酱油不会洒出或者滴漏。

千紫菜卷包装/山本山株式会社(1961)

一般的干紫菜卷都是被简单的捆在一起装在一个方罐子里,但是这个被剪切成了大小合适的块状并装在一个圆筒形的容器里。对于生产商来说,圆筒形容器更合适于大批量生产。对于卖家和买家而言,密封性更好。该设计可识别性强。此外,合适于大批量生产也有助于在全国范围内扩大销售。平面设计方面也强调了板海苔的新颖独特。

T型手风琴/雅马哈公司(1962)

篇9

关键词:商业建筑;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内外部空间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商业建筑应以人为本。对于商业建筑及其环境的创造,“以人为本”应该是其设计构思的出发点,也是最终检验商业环境优劣的标准。商业建筑设计并非消极被动地应付居民需求,而是要积极主动地去发现更多的可能性需求,使用者可以从设计者提供的可能性需求中去满足他们的更多需求。只有“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的需求,才能吸引更多的顾客,只有吸引来更多的消费者,满足他们多元化的需要,才能获得更大的商业效益。成功的商业建筑项目应是一个具有鲜明文化内涵的建筑物,也是对一个地区、一个时期文化艺术的浓缩,对延续历史文脉、彰显时代风貌、传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起到积极作用。

1 商业建筑的外部空间

1.1 商业建筑的入口设计。建筑入口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反映了建筑的风格,另一方面作为建筑与人身体及心理的直接接触点,它给人以心理暗示从而引导人的行为,若在深层次上研究,它涉及到了建筑美学,环境心理学,形态和视觉关系等众多学科领域,是多种学科的边缘,也是他们的交融之处。

1.1.1 整体性和协调性。整体和协调意识在当今城市建筑设计别重要,建筑是由多种元素有机结合而成的整体,建筑入口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元素。建筑入口空间不论是从功能上,还是从形式上,都要和整体空间结构相统一。事物的存在发展是相互依赖的,城市空间与建筑空间同样是需要相互融合的,城市和建筑的发展需要维持着一种互生,互变和共生的动态平衡关系,入口空间作为商业建筑和城市空间的结合点,正是这种融合共生的哲学观在建筑中的集中体现。入口布局的位置是商业建筑总平面布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制约因素是基地周围环境对建筑总体布局的综合影响结果,如城市干道的位置,街道界面的连续性和标志性,道路转角的处理方式,城市重要建筑和景观广场的位置,周边己有的建筑和历史文脉的制约条件,日照间距的制约条件等。

1.1.2 强化视觉形象。入口是商业建筑给予人们的第一印象,它影响到人们对建筑以及购物的整体印象。平凡简单的建筑入口,往往淹没于城市的繁华之中,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许多商业建筑都将入口放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在入口的形体和装饰上,都进行了强化处理,希望通过入口的设计,吸引更多的人流,带来更多的商机。

一般来说,一个建筑入口只有一处重点,其他的要素主要起着呼应和衬托的作用,因此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就要分清主次,对关键的、需要强化的重点突出处理,取得良好的视觉效果。入口形式的重点可以是附属物设置、形体组合,也可以是光影关系、色彩等。

建筑入口外部空间如果有丰富的层次能给人以充实和深远的感觉,它让视觉不能一览无余,而是给路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是一种和诱惑。丰富的外部空间层次还能增加空间的多样性和充实感。研究表明,人们更愿意停留在多变的复合空间内。丰富的层次,可以是空间的组合、入口构架的层次组合,也可以是虚实的变换、视觉元素的反复强调等等。具有丰富层次的入口,体现了建筑形式的多样和饱满,给人以一种源自东方哲学的技巧,是一种含蓄的,渐进的对美的体验。需要说明的是,绝大多数的入口形式都是以追求建筑美为最后效果和目的的。

1.1.3 多样性。商业入口空间环境的设计需要遵循多样性的原则,保持功能与空间特色的多样性,强调不同商业功能规模的混合、不同审美意向的混合、多样的商业公共空间环境以及能够积聚各种人和各种活动,恢复自然有机的城市状态。

1.2 商业建筑的外部总平面设计。大型商业建筑应设置在交通枢纽和其他交通方便的地带,应有不少于两个面的出入口与城市道路相邻接,且有不少于1/4的周边总长度和不少于两个出入口与一边城市道路相邻接,以方便商业建筑的流线组织及顾客从不同方向接近和离开。环形消防通道应≥4m。总平面流线组织布置中,应组织好顾客、商品、员工三者的运行路线。

1.3 商业建筑外部空间设计。人们不仅仅需要一个购物的场所,更是需要具有一定品位和特色的环境,在其中进行娱乐、游憩、交往,并从中获取信息。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开放空间、界面处理、无障碍设计、小品雕塑等方面。这几个方面都需要建筑师加以认真研究的。

2 商业建筑的功能与内部空间设计

2.1 交通空间的设计。营业厅的交通与流线组织密度有关,室内空间的序列组织应清晰有次序感,交通空间应顺畅,流线组织应明晰直达,并使顾客顺畅地浏览选购商品,迅速、安全地疏散。在满足正常经营次序的需要外尚应考虑应急的消防、地震等安全疏散的要求。营业厅的交通空间包括水平空间和垂直空间,水平交通空间是指同层内的通道,垂直交通空间是指不同标高空间的垂直联系,如楼梯、电梯和自动扶梯,它们都是引导顾客人流的重要功能构件。在室内空间中主要通过框架的布置划分水平交通空间,框架的布置应形成合理的环路。垂直交通工具应与各层通道有便捷的联系,形成整体的交通组织,符合国家有关规划的要求。

2.2 展示空间的设计。商品陈列室商业建筑内部环境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的重点是橱窗设计。

2.3 服务空间设计。营业厅的服务间内设有一些附属设施,分为顾客附属设施和特殊商品的销售需要的设施,它们在商品销售及提高环境质量、满足顾客需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4 休闲空间设计。商场中的休闲空间分为休息、娱乐、餐饮、健身、文教等空间,休闲空间在现代大型商场、超市中越来越显得重要,以满足功能的需求。

2.5 营业厅无障碍设计。商场作为社会服务性建筑,应使所有的群体均能享受服务,残疾人体为特殊群体,应与正常人有同样的地位和平等的社会服务。

3 商业建筑的结构设计

商业建筑结构设计是工程成败与否的一个重要环节,结构作为建筑物的骨架是建筑物安全的可靠保证,如果设计不当房屋会出现裂缝、倾斜,甚至倒塌造成人员的重大伤亡,因此结构设计不但影响建筑的使用功能与造型美观,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到顾客及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商业建筑的类型多种多样,按承重结构的材料不同可分为网架结构、框架结构,底层框架上部砖混结构以及纯砖混结构等。多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形式,其特点是平面布置灵活,使用方便。大跨度结构,多用于大型的批发零售市场、大型批发市场以及大型综合性的集购物、休息、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百货商店的顶层或中庭的采光顶层等。由于这一类商店要求的使用跨度较大,所以多采用网架结构形式,轻型钢架结构形式等,它的特点是自身轻、跨度大,能满足大跨度的使用要求。

4 商业建筑的通风空调设计

商业建筑内顾客流量大,空气极易污浊,为了保证室内空气清新通畅,冷暖适宜,应采用空气净化措施,进行通风系统的设计。通风来源可以分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采用自然通风可以节约能源,保证商业建筑内部适宜的空气,一般小型零售店铺多采用这种通风方式。而有条件的现代化大中型零售店铺,在建造之初就普遍采取紫外线灯光杀菌设施和空气调节设备,用来改善零售店铺内部的环境质量,为顾客提供舒适、清洁的购物环境。

商业建筑的通风空调设计应遵循舒适性原则,冬季应达到温暖而不燥热,夏季应达到凉爽而不骤冷。否则,会对顾客和职员产生不利的影响。如冬季暖气开得很足,顾客从外面进零售店铺都穿着厚厚的棉毛衣,在店内呆不了几分钟都会感到燥热无比,来不及仔细浏览就匆匆离开零售店铺,这无疑会影响零售店铺销售。夏季冷气习习,顾客从炎热的外部世界进入零售店铺,会有乍暖还寒的不适应感,抵抗力弱的顾客难免出现伤风感冒的症状,因此在通风或空调设计时,维持舒适的温度和湿度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余源鹏.社区商业商业街项目开发全程策划[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篇10

关键词:建筑,设计方案经济

 

建筑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运用人类智慧和所掌握的科学技术建造的满足人类各种活动的人工环境,而建筑设计就是联系和综合上述各种要素,通过对功能、技术、经济、社会等方面要求的综合考虑,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活动的需要。它是一个涉及工程技术、自然资源、人类文化、社会经济等因素的系统工程。

建筑巨大的物质消耗在对建筑经济性提出要求的同时,也对建筑设计提出了经济合理性的要求,使建筑设计在经济条件的制约下进行。但是,建筑可以通过有效的设计方法在建筑的总体布局、功能配置、空间组合、技术选择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以有限的经济条件创造出较多的使用价值。要有效地控制有关建筑经济方面的问题,就要把建筑经济管理重点转移到建筑设计上来,未雨绸缪,以取得事半功倍地效果。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出发,有效控制建筑经济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做好建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项目可行性研究是固定资产投资活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主要是在对建筑项目进行深入细致的技术经济论证的基础上做多方案的比选,得出结论、意见和重大措施建议,作为决策部门最终决策的依据。论文格式,设计方案经济。主要包括:市场预测和项目规模研究、场址选择、资源、原材料、燃料及公用设施情况、项目设计方案、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企业组织、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项目施工计划和进度要求、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项目的经济评价。

第二,把握好建筑用地的性质及其总体布局

建筑用地及其今后的建设方向是用地设计的两个基本要素,建筑设计师应根据用地的最佳使用要求对用地本身和设计目标进行分析,使二者得以协调和平衡。总体布局是在全面分析建筑用地条件的基础上,本着设计的一般原则和总的思路全面综合地考察影响场地设计的各种因素,因地制宜,主次分明、经济合理地对建设用地的利用做出总体安排。场地总体布局的要点有:

1.场地的总平面设计应以所在城市的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当地政府部门提出的规划条件为依据。2.设计应结合工程特点,要注重节省用地、节能、节约水资源,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3.设计应结合用地的环境条件,因地制宜地确定规划指导思想,尊重自然环境,保护生态平衡。4.设计应保证功能分区合理,路网结构清晰,交通有序,并对建筑群体、竖向道路、环境景观等进行统筹安排。5.场地内建筑的布置要最大限度地争取良好的自然通风和有利的朝向。6.公共建筑要根据建筑的性质满足其室外场地及环境设计要求。7.总平面布局如考虑远期发展时,必须考虑结合近期使用及技术经济上的合理性。

第三,选好建筑设计方案

建筑设计方案阶段对方案进行评价是沟通建筑师与投资者的有效途径,而且也可以使二者的利益最大程度的趋于一致。建筑设计方案涉及的因素十分广泛,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为了提高投资效果,控制建筑总价,在建筑设计方案评价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同时,这也是建筑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首先,必须注意处理好建筑的功能与建筑形体的关系,应该追求二者的统一。在某种程度上建筑形体应服从于建筑的功能。论文格式,设计方案经济。功能不当的建筑设计方案,即使形体再美,也很难为使用者及投资者接受。其次,建筑方案设计要着重考虑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可能建筑师在考虑建筑设计方案时比较倾向于表现所设计建筑的个性,但是,在表现建筑个性的同时也要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以及与已有建筑的共性。不但如此还应考虑与整个社会大环境、人文环境、整个城市的定位及发展规划相一致。第三, 建筑设计方案还要处理好其美学与经济合理性之间的协调关系。经济合理性要求在工程投资尽可能少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满足投资者的使用功能要求。而建筑师所追求的美学效果有时会造成投资的大幅增加或者建筑使用功能的显著降低,从而降低其价值系数。第四,建筑设计方案中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经济合理地选择建筑材料和设备,达到建筑功能合理使用而又降低建筑造价的目的,这是建筑设计中实现方案经济性的主要途径之一,建筑师应充分了解和掌握不同类型建筑材料设备的价格,以及它们在建筑中的适用部位和占总投资的比例,并结合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条件,以灵活合理经济实用为原则,慎重选用设备材料,从而有效地提高建筑的经济性。

第四,注重经济的建筑技术设计

合理选用建筑材料。建筑材料品种繁多,性能各异,价格也相差悬殊,建筑材料的质量与选用,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坚固性、实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要求。建筑材料具有能在视觉上表现自己的特性,其表现效果一方面来自材料本身的特性,另一方面来自建筑师对其合理地运用和控制。建筑的性格一般会受到建筑的功能要求、体量上的几何关系、基地的基本特征、环境状况、艺术设计理念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材料本身所表现出来的特征的影响。

节约能源是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电气设计过程中必须贯彻的重要技术措施。在设计中应从实际情况出发,经过充分的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合理的方案,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能源利用率,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首先,要采用节能设备,降低设备能源损耗。比如,目前国家大力推广的S9系列节能变压器与老型号变压器相比,空载损耗下降75%—80%,负载损耗下降25%—40%,空载电流下降50%,节能效果非常显著。合理选择导线截面,减少线路损耗,推广绿色照明,采用高效少污染的光源、高效的照明灯具和光电自动控制等新技术产品,提高照明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和能源有效利用。

设计运行系统指总体的各个部分运行一体化,而过程是进行设计的全过程。论文格式,设计方案经济。要对其进行优化控制。论文格式,设计方案经济。论文格式,设计方案经济。首先,要确定系统部分的控制点,也就是运行的各个部分,即管理点,使每一个部分都进行优化处理。然后,进行过程的优化控制。如果只提达到质量标准、满足规范、规则的要求,那么建筑设计这个特殊的产品并非是精品。因为建筑设计的创作意识包括科学与艺术的排列与组合。提倡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就是始终有一个较高的目标去奋斗。这里目标指的是一个范围,而不是具体的标准。方案有几个,而最好的只有一个。复杂的建筑设计周期短的几周、长的几年,施工的周期更长。

总之, 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是控制项目投资最有效的手段,要想真正做到有效地控制项目投资,就必须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与信息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论文格式,设计方案经济。从组织上应明确项目组织结构,明确监理公司及其投资控制任务;从技术上应重视设计多方案选择,严格审查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深入技术领域研究节约投资的可能。从经济上,应动态地比较投资的计划值和实际值,全面采取对节约投资切实可行的措施。

在工程建筑的过程中,必须把设计技术与经济有机结合,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正确处理设计技术与经济合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力求在设计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基础上的设计技术先进,把控制项目投资观念渗透到各项设计和施工技术措施之中,才能达到建筑设计的基本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