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的特征范文
时间:2023-09-25 18:15: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管理学的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从单维度转向多维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报》:请您谈谈十六大以来行政管理学研究取得了哪些成就。
高小平:概括地说,行政管理学研究在三个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一是基础理论的创新,加强了对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公共服务理论的研究,为建立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学、完善行政管理学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二是政府管理实践问题的研究,加大了行政改革、应急管理、社会管理和政府服务等方面的研究力度,为推进政府改革、提高行政能力、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作出了贡献。三是行政管理技术与方法的创新,更加重视实证研究、案例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为政府引入绩效管理、目标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网络管理的方法提供了理论与技术咨询服务。
《中国社会科学报》:十年来,行政管理学的成就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取得的?有哪些鲜明的特点?
高小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调整、发展历程,可以从改革和创新两个维度来分析,并划分为两大阶段。从1978年到2002年,是以改革为引领、创新蕴涵其中的时期,重点放在改革计划经济下形成的传统行政管理体制、职能和组织结构;2002年之后,进入到改革和创新并重、创新引领的时期,重点是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转变职能,创新行政流程、工作方式和运行机制。WWW.133229.COm近十年正处于第二个阶段的开始期,或者说是两个阶段的转换期。我们分析行政管理学研究取得的成果不能离开这个背景。
通过回顾可以发现,十年来我国行政管理学从研究改革为主向改革与创新并举发展,从研究实践为主向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发展,从通过个别问题的拓延性研究为主向系统化研究指导下的对策研究为主发展。行政管理学研究从以往的单维度研究(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转向多维度、全景式、精细化研究,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大体系相协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语境中建立行政管理研究的新坐标。
借鉴国际成果 打造中国特色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行政管理学发展进程中,国际学术流派和中国传统行政管理思想产生过重要影响?
高小平:对。人类关于管理和治理的研究是一个开放的领域,其知识体系呈现交叉性、辐射性和融合性。我国行政管理学研究不断深入,得益于学科的分化整合过程与国际化“生态”的有机结合。行政管理学是综合性学科,科际整合特征比较明显,研究行政管理学必须研究行政生态,即行政的经济生态、政治生态、社会生态以及学科生态,才能获得“生态动力”。
中国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借鉴国际上的研究成果。国内多家学术研究机构和学者翻译了一大批国外行政管理学领域的经典著作、教材,向国内学术界和实务界介绍西方行政管理学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发展动态,举办或参加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会。从2005年至今,由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发起,电子科技大学与国际知名学术机构共同主办的公共管理国际会议连续举办了五届。
与此同时,我国学者注重行政管理学的中国化,打造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其在学科和理论上的影响力已超越了行政管理学自身的范围,成为中国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把行政管理学科的基础打造得更加牢固,我国行政管理学研究者不断加强对行政管理基础理论和深层次问题的研究,展开了行政哲学、行政方法论、公共性思想、行政战略、行政伦理等内容的思考,十分关注中国传统行政管理思想对现代化的意义。2003年4月,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与南京财经大学联合召开“全国行政哲学研讨会”, 此后每年或两年召开一次行政哲学研讨会,聚集了国内行政哲学研究的力量,涌现了一批有较高质量的论文,深化了对行政哲学本身及相关问题的研究。这对于运用传统行政管理思想去研究和解决全球化背景下行政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行政活动的本质和规律,建立学术理性规范,具有重要意义。
积极为政府管理改革建言献策
《中国社会科学报》:行政管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请您谈谈这十年来行政管理学研究是如何为政府改进行政管理发挥作用的。
篇2
关键词:教学管理;管理机制;管理效率;淘汰机制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7-0254-02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最高端,强化研究生的培养与管理对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我国在校硕士研究生共有1374584人,博士研究生共有271261,在职人员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共有461693人,研究生的总量十分庞大。不仅如此,报考研究生的数量与录取比例也在逐年攀升。在研究生数量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如何实施完善的教学管理,保证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成为摆在高校教学管理部门面前的重要问题。
与此同时,为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2013年财政部、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财教[2013]19号,以下简称《意见》),从财政拨款制度、奖助政策体系、收费制度三个方面加大对研究生教育的投入力度。研究生不仅能够享受到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和学业奖学金,还能够通过参与教学、科研、管理获得资助。这无疑对高校抓好研究生管理工作,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在此基础上,高校行政部门更应结合研究生管理特征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笔者试图对此做一番探讨。
一、高校研究生管理的基本特征
(一)管理对象呈现复杂性
目前,就读研究生的人员结构呈现多样化,主体构成部分不再以应届毕业生为主,既有往届生,也有在职人员,既有本专业考生,也有跨专业考生。不同的生源构成决定了其生活方式、生活阅历、社会经验存在较大的差异。不仅如此,研究生教育的规格、层次和类型也有全日制、非全日制、“硕博连读”的差别。不同结构的研究生集中在一起接受大体一致的管理,必然面对因为不同的读研需求而导致的管理工作的复杂。
(二)管理方式具有分散性
由于专业和研究方向的不同,研究生之间的课程学习相对分散独立,彼此的接触也不多。加之调研、出差、实践等方面的影响,使得研究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更少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即便是同一年级、同一宿舍的同学,也很难像本科生那样朝夕相处。此前,复旦大学黄洋被同宿舍舍友投毒致死的案例,已经从侧面反映了研究生同学关系冷漠、集体观念单薄的特点。因此,研究生的管理方式具有分散性。
(三)日常管理具有系统性
研究生日常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整个系统是由多个行政部门协调组成的,既有负责教学安排的,也有负责培养管理的,还有负责思想政治教育的,以及就业指导服务的。这些行政部门的设置不仅无异于本科生的教育,而且在某些方面比如说科研,比本科生管理更为细致,更为规范。不仅如此,还有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学术科研的引路人。有这么多行政人员助力研究生的管理,相信研究生管理工作必将科学、有序和高效。
二、研究生教学管理的重点
(一)健全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效率
管理的机制不仅直接决定了管理的过程,同时也决定了管理的最终结果,研究生教学管理中所出现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咎于管理体制的不健全。这就要求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效率。首先,需构建一种结构清晰、权责明确的管理梯队。目前,作为研究生日常管理基层单位的学院,普遍采用院长领导下的研究生教学秘书与辅导员的双重管理机制,责任重、事务多是普遍的特征和现象。实践证明,这种双重管理架构已经不能够适应当今研究生的教学管理工作,组建一支权责分明的专业管理队伍,灵敏、高效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势在必行。
其次,严格制定并执行程序化、信息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传统的基层研究生教学管理机制虽然有相应的政策作为依托,但是随着研究生教育内容的逐步扩展,实际操作中常出现无章可循的问题,此时的管理常暴露出随意性。因而必须要建立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制度条款,快捷清晰的规范管理行为。
最后,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完善教学保障体系。从某种程度上说,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是一项高弹性的工作,不仅取决于管理人员的水平,同时也取决于其管理的精力投入。在研究生双重管理机制下,建立量化的管理考核和评估机制,客观公正地批判教学管理的过程和成果,并以管理效果为依据,对相关人员进行一定的奖惩,以此有效地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管理效率,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推动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了解群体特征,找准工作切入点
考虑到研究生工作群体的特殊性,深入了解研究生教学管理的特征,全面了解管理对象,准确把握工作的切入点,也是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研究生这个群体在年龄、家庭背景、社会经验、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社会阅历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从群体的整体素质上看,高知识储备、文化素质、独立意识强等特点又决定了该群体对教育管理的水平要求较高,不愿意盲目地接受说教,他们更加注重对个性和个人发展的追求,需求呈现多层次的特点。同时,研究生也存在自我意识明显、感情脆弱、缺乏团队精神等缺点。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特点与本科阶段有着明显的差别,研究生实行导师负责制,这使得导师对其的影响巨大,即使是拥有相同培养目标的同一专业学生,其培养过程和结果均可能出现巨大的差异。研究生需要根据研究方向进行独立选课,这导致其学习和科研场所较为分散,学习和生活节奏有明显的差异,这也造成了班级集体性相对弱化,组织纪律性较为松散,集体活动难以开展,给管理活动带来一定的困扰和障碍。
三、针对教学管理特征的制度改进
目前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撑自主创新的战略性力量,也是推进创新型国家的构建和“中国梦”实现的主导力量。2012年,我国的研究生招生规模达到58.4万,研究生以上学历已经达到43万人,但是研究生的总数和质量仍有待提高。怎样在后危机时代,满足国家经济、社会结构转型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以及不断提高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已成为目前研究生日常教学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因此,本文在总结前人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建议:
(一)因材施教,科学设置专业及其课程
新经济时代更加注重知识创新,而知识创新的核心依赖于创新人员的个性化。每一个个体都有其最擅长和最感兴趣的领域,因此在注重基础课程和专业设置的同时,应该更加重视个性化的发展,因材施教,科学设置各专业及其课程。研究生课程体系是研究生学习方向和知识的载体,应该既注重共性理论知识的传播,又要注重前沿动态和个性化知识的获得,整个课程的设计应遵守从基础到专业再到学科前沿的模式。设置基础课程应注重知识的整体性、结构性和综合性,体现出广度,注重学生对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教师应以知识的传授为主要任务;设置专业课程则更应注重本专业学生的特长及需求,结合最新的理论和实践动态合理设置课程的深度、精度和高度,教授时应更多地给学生以点拨和指导,鼓励学生有所突破和创新。
(二)创新在读研究生考核制度,引入淘汰机制
我国目前的研究生教育实际上是“严入宽出”,而美国等国家则推行“宽入严出”政策。与美国相比,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制度在屏蔽了一部分人获取研究生教育机会的同时,也给另一些在读研究生提供了堕落的机会。在我国,只要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和面试,即可获得研究生教育机会,在读期间,很多学校出于各方面顾忌,学生的各科成绩及毕业论文基本上都能达到毕业要求,导致很多研究生在读期间,学业荒废,副业四起,没有危机感和进取心。因此,应引入研究生淘汰制度,创新并严格执行研究生考核制度,对未能到达考核要求的学生,坚决淘汰。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在读研究生的危机感和创新热情,提高研究生教学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三)重视论文质量,杜绝学术腐败
论文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也是研究生在校期间掌握与运用知识的侧面反映,因此高校硬性要求研究生也是保证研究生培养水平的一个重要举措。但是,目前高校过多注重研究生发表的论文数量,而忽略了论文本身的质量,诱发了很多的学术腐败问题。因此,完善研究生的制度迫在眉睫,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地提升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减少甚至杜绝学术腐败现象的发生。首先,高校应该建立导师与学生连坐责任制,导师必须对所带研究生所要发表的文章进行严格的审阅,这样可以减少论文的抄袭等学术腐败问题。其次,高校应鼓励研究生多发表较高质量的论文,改变原来的“重量不重质”的现象,真正通过论文的质量来考核研究生教学水平问题。再次,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出版机构的监督与管理,严格出版社对研究生论文的审核程序,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予以发表,这样可以较好地提升研究生学术能力。
(四)加强社会实践,营造创新氛围
研究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是高校研究生培养不可忽视的问题。研究生在熟练掌握自身专业知识之余,应该加强研究生的社会实践,开拓学术视野,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导师课题和调研,真正将自身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做到学以致用,提升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社会企业以及政府应该积极与高校联办研究生实践项目,定期地邀请高校学生参加调研与实践,这样既能够为企业解决困境,又能够提升高校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取得一举两得的效果。另外,学校应该积极营造创新的氛围,将创新项目引入到日常的教学中,定期举办各种科技活动,鼓励跨学科学生组团自主选题、自主创新,借此鼓励跨学科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激发研究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蔡德峰.关于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J].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1(10).
〔2〕陶金.关于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2).
篇3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免疫组织化学;病理学
The relationship of clinical symptoms and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86 cases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LIU Wan-wei,LAI Xiao-rong, HE,Mei-rong,et al.Departments of 1Gastroenterology,The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51012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histogenesis, immunohistochemical and clinic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Methods The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findings of 86 cases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The 86 cases of GIST were consisted of 10 benign cases, 16 low-degree m alignant cases and 60 high-degree m alignant cases. 53.5% (49/86) of which were from stomach, 27.4% (23/86) from small intestine, 4.7 % (4/86) from colon and 11.6%(10/86) from mesenteric. Innocuousness tumor group had no manifest bleeding and necrosis. Cells had no heteromorphism and less caryocinesia. M alignacy tumor group were abundance of cellulars and haemorrhage,necrosis,heteromorphism, caryocinesia were manifest. The positive rate of CD117(80 cases) was 93.0%,the positive rate of CD34(68 cases) was 79.1%,the positive of SMA(13 cases) was 15.1% and the positive rate of S100(4 cases) was 4.7%.Conclusion Pathologic features are different between benign and m alignant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and it is necessary to use immunohistochemical marker for differenriation the diagnosis, particurly CD117 and CD34. There is stro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IST m alignancy and its size, mitomic index and anatomic location.
【Key words】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 Immunohistochemistry; Pathology
胃肠间质瘤(GIST)是指起源于消化道的一种最常见的间质源性肿瘤,临床上常表现为出血或上腹部痛,诊断需通过内镜和影像学检查,但确诊依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现总结我院2006年9月至2009年7月经手术确诊的86例胃间质瘤的临床和病理学检查结果,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生物学特性与临床病理学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6年9月至2009年7月经手术后病理诊断证实的86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本组患者男43例,女43例,年龄28~88岁,平均56.0岁。原发肿瘤部位包括胃49例(53.5%),小肠23例(27.4%),大肠4例(4.7%),肠系膜、网膜10例(11.6%)。
1.2 临床表现 86例GIST患者从出现症状到来院就诊时间为5 h~24月不等。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贫血、黑便、腹部肿块、腹胀、呕吐等,本组患者临床首发症状为消化道出血(包括黑便、头晕和贫血)32例,腹痛34例,腹部包块17例,肠梗阻(包括恶心、腹胀、呕吐)3例。
1.3 普通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所有肿瘤标本均经甲醛固定后行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化检测包括CD117、CD34、S-100、SMA等排除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等。GIST良恶性判断参考Lewin标准和有关指南[1]。即将GIST恶性程度分为很低、低、中等和高度四级。很低是指肿瘤大小10。本文统计中将恶性程度很低和良性者纳入为良性组,恶性程度低度者纳入为低度恶性组,恶性程度中等和高度者纳入为高度恶性组。
1.4 免疫组化试剂及实验步骤 SP免疫组化试剂盒及DAB显色试剂盒均购自福建迈新生物技术开发公司。实验步骤按试剂盒要求进行。++为阳性表达,+++为强阳性表达,二者之和计为阳性病例。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软件SPSS13.0分析研究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与方差分析,以P
2 结果
2.1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本组86例GIST的恶性程度、发病部位与性别、年龄无显著性差别(P>0.05),见表1与表2。
表1
86例GIST恶性程度与性别、年龄的关系
组别例数性别(男/女)年龄
良性组104/653.7±13.2
低度恶性组167/959.6±11.9
高度恶性组6032/2855.5±14.0
表2
86例GIST发病部位与性别、年龄的关系
组别例数性别(男/女)年龄
胃4926/2357.4±13.5
小肠2312/1151.9±12.7
大肠42/252.0±17.8
2.2 胃肠道间质瘤的大体改变 胃肠间质瘤向腔内生长使黏膜隆起,形成继发性溃疡,肿瘤向浆膜下生长,形成网膜或肠系膜肿块。86例GIST良性10例,均为胃,肿物最大直径0.5~5.2 cm之间,平均2.0 cm。瘤组织呈膨胀性生长,境界清晰,切面多为灰白色,质地中等,无出血、坏死等继发改变。16例低度恶性GIST中,胃15例,小肠1例。肿物最大直径0.5~6.0 cm之间,平均2.9 cm。肿瘤切面为灰白色、灰黄色,质地柔软,编织状,可有出血、囊性变等继发性改变。60例高度恶性GIST中,胃24例,小肠22例,大肠4例,肠系膜10例。肿物最大径0.9~33.0 cm之间,平均8.6 cm。肿瘤切面为灰白色、暗红色,质地细嫩,可呈鱼肉样,多有出血或囊性变。分析良恶性GIST与发病部位的关系,P
表3
86例GIST恶性程度与发病部位的关系
组别例数胃小肠大肠肠系膜
良性组1010000
低度恶性组1615100
高度恶性组602422**410**
注:**发病部位在低度恶性组、高度恶性组vs良性组,P
2.3 胃肠道间质瘤的组织学改变 良性肿瘤位于黏膜下,瘤细胞梭形,大部分胞浆透亮,核轻度异型,核分裂少见,排列呈栅栏状或漩涡状,部分区域疏密不等,未见出血坏死和溃疡形成。恶性肿瘤组织位于黏膜下层,并向上侵犯黏膜层。大部分瘤细胞呈梭形,核中度异型,核仁明显,呈束状或编织状排列;小部分瘤细胞呈上皮样,胞浆丰富、红染。核分裂相常见,可见病理性分裂象及瘤巨细胞,另可见黏液变性、出血、坏死。肿瘤可浸润胃壁全层达浆膜外并瘤结节形成,间质纤维增生伴炎细胞浸润,分析良恶性GIST与瘤块大小和核分裂数的关系,P
表4
86例GIST恶性程度与肿瘤大小、
核分裂数的关系
组别例数平均直径(cm)核分裂数(/10HPF)
良性组102.0±1.50.5±0.9
低度恶性组162.9±1.60.9±1.1**
高度恶性组608.6±6.23.7±7.9**
注:**核分裂数在低度恶性组、高度恶性组vs良性组,P
2.4 胃肠道间质瘤的免疫组化 CD117和CD34阳性肿瘤细胞呈弥漫或片状分布,SMA和S-100呈弥漫或灶性分布。本组86例GIST中有6例(1例胃、4例小肠、1例大肠)SMA强阳性表达,CD117仅2例呈阴性表达,4例呈弱阳性,无1例肿瘤S100为强阳性。CD117阳性80例,占93.0%,CD34阳性68例,占79.1%,SMA阳性13例,占15.1%,S100阳性4例,占4.7%,其中CD117的阳性表达与恶性程度相关(P0.05),见表5。
表5
86例GIST恶性程度与免疫表型的关系
组别例数CD117CD34S-100SMA
良性组10770%880%
低度恶性组1616100%*1593.8%
高度恶性组605795%*4575%
注:*CD117表达在低度恶性组、高度恶性组vs良性组,P
3 讨论
胃肠道间质瘤是表达CD117的梭形、上皮样及多形性的间叶源性肿瘤,且除外平滑肌肿瘤和神经鞘瘤以及神经纤维瘤。最近,人们对胃肠道间质瘤的组织起源、生物学行为的认识不断加深,特别是分子生物学、免疫病理学在临床上的深入应用,使得对GIST有了新认识[2,3]。
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4]。本组患者共86例。原发肿瘤部位包括胃49例(53.5%),小肠23例(27.4%),大肠4例(4.7%),肠系膜、网膜10例(11.6%)。说明GIST可发生在整个消化道,并以胃和小肠为主。本文未发现1例食管GIST,提示食管的间叶源性肿瘤中间质瘤少见,平滑肌肿瘤较常见,这与文献报道相符。GIST多见于中老年人,本组患者50岁以上占63.9%,男女比例为1:1,但良性与高度恶性比例为1:6,与近来文献报道恶性GIST增多相符,可能与恶性间质瘤临床上腹痛、腹部包块和上消化道出血表现较为突出,促使患者就诊检查确诊和手术治疗的几率较高有关。目前,认为应将全部GIST视为恶性潜能的消化道肿瘤,但其恶性程度的分级尚未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大多数学者认为,肿瘤的大小及核分裂的多少是判断肿瘤良恶性的重要依据。大量文献发现直径大于或等于5 cm和(或)核分裂数大于或等于2/10HPF的GIST具有更高的复发率,而直径小于5 cm和(或)核分裂数小于或等于2/10HPF的GIST预后较好。GIST最可靠的恶性征象是其浸润到周围临近的器官,或向大网膜、肠系膜、腹膜或肝脏等处转移。肿瘤直径(胃大于5.5 cm,肠大于4.0 cm)和肿瘤内的出血、坏死也是判断恶性的依据[5,6]。本组GIST的发病部位和良恶性程度与年龄、性别无关,但肿瘤恶性程度与肿瘤大小、核分裂数密切相关,并且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肿瘤最大径和核分裂数随之增加,尽管无统计学上的差异,也证实了肿瘤大小和核分裂数是判断GIST恶性程度的一个重要和可靠的指标。同时,本文分析肿瘤恶性程度与发病部位的关系时发现高度恶性肿瘤组中小肠和肠系膜网膜的比例较良性肿瘤组明显增多,有显著性差异,提示临床应高度重视小肠和肠系膜网膜GIST的诊治。
本组86例GIST免疫组化指标测定CD117阳性80例,占93.0%,CD34阳性68例,占79.1%,SMA阳性13例,占15.1%,S100阳性4例,占4.7%,检测结果与文献报道相近,提示绝大多数胃肠间质瘤表达CD117和CD34。CD34是一种造血前体细胞抗原,有文献报道在GIST中的表达率达70%~80%,可用于鉴别GIST和典型的平滑肌瘤、神经鞘瘤,但CD34在内皮细胞、纤维源性肿瘤和卡博肉瘤也有表达,其特异性不强,因此,常与CD117联合检测诊断GIST。有报道GIST常同时表达CD117和CD34,本组同时表达CD117和CD34达68例(79.1%),与文献相符,其中CD117阴性2例,均检测到Vim+++,PDGFR++,结合细胞形态最后确诊为GIST。SMA(smooth muscle actin,平滑肌肌动蛋白)主要在平滑肌方向分化和平滑肌神经双向分化的肿瘤表达,在大多数GIST的表达中呈阴性,仅13%~25%阳性。本组病例SMA阳性表达率为15.1%,与文献相近。检测各组的四种抗原表达发现CD117的阳性表达在良、恶性肿瘤间有显著性差异,提示CD117的阳性表达与恶性程度相关,并随着恶性程度的增高,CD117的阳性表达率随之增高,而其余三种免疫标记物表达和肿瘤恶性程度无关,有待扩大样本数进一步验证。
总之,本文证实胃和小肠是GIST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恶性GIST有增多的趋势。本组GIST的发病部位和良恶性程度与年龄、性别无关,但肿瘤恶性程度与肿瘤大小、核分裂数密切相关,并且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肿瘤最大径和核分裂数随之增加。高度恶性肿瘤组中小肠和肠系膜网膜的比例较良性肿瘤组明显增多,临床应高度重视小肠和肠系膜网膜GIST的诊断和治疗。免疫组化指标CD117、 CD34、 SMA和 S100有助于GIST的鉴别诊断,GIST诊断时应重点观察肿瘤组织学形态特征,同时联合应用免疫标记来确定诊断。
参考文献
[1] Lewin KJ,Riddell RH,Weinstein WM,et al.Gastrointestinal pathology and its clinical implications.Igaku-shoin,1992,103:284-341.
[2] Shinomura Y,Kinoshita K,Tsutsui S,et al.Pathophysiology,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nd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astroenterol,2005,40(8):775-780.
[3] Miettinen M,El-Rifai W,Sobin L,et al.Evaluation of m alignancy and prognosis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a review:Hum Pathol,2002,33(5):478.
[4] Nishida T,Hirota S.Biological and clinical review of stromal tumors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Histol Histopathol,2000,15(4):1293-1301.
篇4
一、行政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教学的意义
所谓《行政管理案例分析》教学,是一种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实证型教育培训方法。行政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教学,有利于养成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思考的习惯,使他们通过分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也有利于整合师生智慧和资源,经验共享,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行政管理现象的技能,实现教学目标和培养人才的目的。
1.验证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必须设置合理,才能适应学生学习需要,形成合理的学生知识和理论结构,科学、合理、有效地解读现实行政管理和改革实践活动。行政管理案例分析的一个目的就是检验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能否培养学生从事本专业实践所需要的知识、理论和能力。只有学生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科学、合理、有效地解读现实个案,才能验证专业课程设置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2.提供学生置身于复杂现实行政管理环境的体验
案例课程教学,让学生由“局外人”变成“局中人”,使他们体验到实际政务操作的各种压力和复杂性。行政管理专业的理论教学课程,让学生认识大量行政管理理论知识,学会理论分析能力。但是学生无法得到真实行政管理活动的体会。行政管理案例分析,提供实际案例,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体会,形成局中人的自我认同,对行政管理实务的复杂性和压力做好心理准备。
3.培养学生解决行政实务问题的独立思考习惯和能力
《行政管理案例分析》是行政管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初步职业技能,沟通理论与实践,把认知性和感受性学习融合起来的一种课程教学。通过行政管理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达到培养学生应用学科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独立思考习惯和能力。行政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教学以案例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性学习和研讨为核心,以知识的灵活应用为关键,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参与性,通过案例教学,能够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改善其思维模式,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意识,习得解决行政管理实务的各种技能和方法。
4.培养学生与他人的互动沟通与合作能力
与人互动沟通和合作的能力是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重要能力。通过行政管理案例教学,学生可以认识到,行政实务的解决,受到行政公共性规律的约束,不是单个人通常可以解决的,它必须整合行政管理系统所有的资源。行政管理案例分析的教学课程整合了全体学生和老师的智慧和能力,形成综合运用集体能力和资源解决实务问题的一种行动模式,在此过程中,为了达到整合全体师生智慧与能力,学生必须习得与他人沟通与合作的能力,既要同教师进行互动沟通,还有与学生互动沟通,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行为能力。
二、《行政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教学的特点
行政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教学从程序上看,通常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先简要讲授相关公共行政理论,而后分析印证有关理论。接着引入与所讲授行政理论密切相关的行政案例,介绍案例背景,引导学生分析,把握切入点,给出分析方法。接着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要求学生独立思考,以案论理。
1.重案例选择
行政案例教学是通过对行政案例进行考察和分析,使学习者获得有关公共行政管理实践的知识和经验,并提高和增强其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课程,案例是课程的核心,没有案例不是案例教学,没有恰当的案例也不是案例教学,对案例的精选是案例课成败的关键之一。
2.学生讨论为主
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发挥主导作用,而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是第一位的。案例教学跟非案例教学课程的根本区别在于,案例课程有相当比重的时间和环节让学生针对案例反映的行政管理问题进行深度讨论。这个讨论是以学生为主体。讨论环节包括个人发言、小组讨论、全班集中讨论和辩论,小组讨论和集中讨论都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发言。讨论和发言的环节多,量也比较大,决定讨论的时间占用也相当多。但是无论是小组讨论还是集中讨论,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主角,教师原则上并不参与讨论,更不提供所讨论问题的标准答案。教师责任是为学生讨论提供必要的知识和理论背景解释,并为学生就相关知识、理论和问题提供解答释疑。行政管理案例分析教学以学生讨论为主,旨在培养学生对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独立能力和案例体验,这是非案例教学所无法获得的教学效应。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不干预也不放任
在案例讨论中,教师必须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向“权威、书本、教师”挑战,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开放、自由地讨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多种方式适当地启发、引导,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多向思维,抓住学生讨论中的“奇思妙想”,引发有分歧的观点,激化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案例教学实现多向度的充分交流而具有生机和活力。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但是不强制学生,不放任学生,也不限制学生。
4.重理论深度提炼
行政管理案例分析不能为分析而分析,必须上升到一个理论高度。案例教学中,在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基础上,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得到充分交流与碰撞,使理论得到深化和提升。教师虽不参与具体讨论,也不提供问题解决的权威答案,但是教师在引导、指导学生讨论,以及最后环节的课堂教学总结中,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将案例教学的理论深度尽可能地阐述和演绎。
三、存在问题
篇5
【关键词】 儿童; 特发性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2.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3-0119-02
特发性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dopathie pulmonary hemosoderosis,IPH)是一种病因未明,肺内间歇出血的一种较少见的疾病。部分患者胃液或痰液中查到含铁血黄素细胞,视为IPH的确诊依据[1]。临床表现初次发作起病多突然,典型表现为发热、咳嗽、咯血及贫血。咳嗽一般严重,少数有呼吸困难、发绀。黏液痰多见,内有粉红色血液,严重时可出现大量咯血。与此同时患儿出现贫血、乏力。查体肺部多无特异表现,可有呼吸音减弱或少量干音及细湿音。反复发作期:初次发作后患儿间断反复发作,可长达数年。发作时有上述表现[2]。间歇期也有咳嗽,痰中可见棕色小颗粒,颗粒多时整个呈棕色。贫血时轻时重。大部分患儿未留意痰中带血,小婴幼儿痰液多咽下,家长多以贫血咳嗽为主诉带患儿就诊,误诊率高。后遗症期:多年反复发作造成肺纤维化,影响呼吸功能,缺氧紫绀常见,并可导致肺原性心脏病。查体还可见肝脾肿大、杵状指趾。部分患者肺出血停止,但大多数患者仍有间断发作。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2013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例重症儿童IPH的护理方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2年7月-2013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儿科收治的10例儿童IPH。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6个月~7岁,平均3.5岁。临床表现除一般典型表现外,反复发作造成肺纤维化,影响呼吸功能5例,伴缺氧紫绀3例,查体见肝脾肿大、杵状指趾2例。
1.2 方法
1.2.1 纠正缺氧,保证正常呼吸功能 该疾病患儿反复发作易造成肺纤维化,影响其呼吸功能,应予半卧位或坐位,抬高床头30°~40°,尽量保持患儿安静,避免哭闹,减少耗氧。必要时予吸氧。注意观察患儿面色、口周情况,观察患儿呼吸节律,频率等。并指导家长避免患儿剧烈运动。
1.2.2 加强消毒隔离 将患儿安置于非感染病房,避免与感染患儿同病房,严格限制探视人员,外出活动或检查时佩带口罩等,预防交叉感染。尽量保持室内通风,空气新鲜,窒温保持在18 ℃~22 ℃,相对湿度为55%~65%,严格执行病房消毒隔离制度,紫外线照射消毒每天1次,30 min/次。开窗通风2次/d,每次均为30 min以上,通风时避免空气对流,防止受凉。
1.2.3 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该病病程及其预后多与肺出血的次数和程度有关,当肺部大量出血时则可导致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发生,应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精神状况,神志以及咳血量及次数,伴随症状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控制出血,并注意观察有无呼衰、心衰的表现,随时做好抢救准备。因部分患儿有肝脾肿大,指导家长避免碰撞及摔倒,预防肝脾破裂。
1.2.4 临床用药观察及护理 (1)洋地黄类药治疗时的护理,使用该药物时此病大多数出现心衰,纠正心衰首选洋地黄类药,但此类药如使用不当,易产生毒性反应。因此,必须保证用药准确,严格按照医嘱定时定量用药。每次给药前要询问病情、测量脉搏或心率。并严格控制推注药物速度,用药期间要密切观察患儿的治疗反应。交接班时交清楚用药时间,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及尿量等。(2)糖皮质激素治疗的观察及护理。①防治感染: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可使免疫功能降低,易发生感染,感染后可使病情加重或复发。因此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交叉感染。一旦发生感染,应及时遵医嘱使用抗菌药物。②防止骨折: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后易发生骨质疏松症,造成患儿骨折、骨坏死等,因此,应遵医嘱补充钙剂;指导家属尽量避免患儿碰撞及摔倒,预防骨折发生;③防止电解质紊乱,此类药可增加钠离子的再吸收和钾、钙、磷的排泄,应控制钠盐的摄入。嘱患儿家属给予患儿多吃含钾丰富的食物,如桔子、红枣、芹菜等,并定时检测血钾血钙。④指导家属坚持遵医嘱正规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切勿擅自加量或减量,停药等,坚持巩固治疗。
1.2.5 纠正贫血 该病一般不主张补铁来纠正贫血,因补铁后可加重肺的含铁量而导致病情加重。如血清铁低于正常值,可遵医嘱输血以纠正贫血。
1.2.6 饮食护理 如动物蛋白的摄入、吸入有毒物质可诱发该病发生,所以应增加患儿免疫功能,尽量避免其接触致敏原,如牛奶等异体蛋白不宜食用。多吃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适当限制钠盐的摄入。
1.2.7 心理护理 根据患儿的性格特点,做好心理护理,要用温和的态度,爱护体贴患儿,消除患儿的陌生感和恐惧感,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哭闹,争取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1.2.8 指导改善肺功能的呼吸方法 (1)深呼吸。先慢慢地由鼻孔吸气,吸气过程中,由于胸廓向上抬,横膈膜向下,腹部会慢慢鼓起。然后再继续吸气,这时肋骨部分就会上抬,胸腔扩大,这个过程一般需要5 s。最后屏住呼吸5 s。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可以将屏气时间增加为10 s,甚至更多。肺部吸足氧气后,再慢慢吐气,肋骨和胸腔渐渐回到原来位置。停顿1~2 s后,再从头开始,反复10 min。练习时间长了,能成为一种正常的呼吸方法。(2)静呼吸。将右手大拇指按住右鼻孔,慢慢地由左鼻孔深呼吸,有意识地想象空气是朝前额流去的。当肺部空气饱和时,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把左鼻孔按住,屏气10 s再呼出,然后按住左鼻孔重新开始,每边各做5次。(3)运动呼吸。在行走或是慢跑中主动加大呼吸量,慢吸快呼,慢吸时随着吸气将胸廓慢慢的拉大,呼出要快。每次锻炼不要少于20次,每天可若干次。
1.2.9 健康教育 宣传防病知识,指导家长做好家庭室内卫生,保持空气新鲜。还要注意孩子的营养、休息,提高机体抵抗力。避免出入公共场所,以减少感染机会。
2 结果
以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在本科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下,10例重症小儿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患儿平均住院15 d,均临床治疗病情稳定好转后出院,未发生任何并发症。
3 讨论
消毒隔离是儿童IPH患儿护理的基础工作。患儿应用大剂量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免疫抑制作用,可使免疫功能降低,极易发生感染,感染后使病情加重或复发。因而在护理工作中,及时将患儿隔离,保持空气流通,环境清洁,温度适宜,并时刻加强消毒工作,防止继发感染,这对保证患儿及时康复出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3]。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护理过程的关键。当肺部大量出血时则可导致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在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有无这方面的临床症状,定时观察有无出血情况及测量生命体征;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由于观察仔细,护理精心,10例重症小儿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患儿病情稳定,平均住院15 d后均病情稳定好转出院,无发生任何并发症。对于此病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临床医护工作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喻晓刚,黄萌,鲍继海,等.儿童特发性含铁血黄素沉着症1例[J].中国医学园地,2007,5(3):60-61.
[2]Clainche L,Bourgeis M,Fauroux,et al.Longterm out-come of idiopthic pulmonary hemosiderosis in children[J].Medicine,2000,79(5):318-326.
篇6
1梅花
梅花(Prunus mume Sieb et. Zucc),总领群芳,有花魁之称,别名梅干、春梅、干枝梅。梅花喜温暖气候,但也较耐寒,其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冬季的低温刺激,其生长发育最适宜的年平均温度为16~23 ℃。因此,应在秋季落叶后,及时将梅花移入室内,放置在冷凉处,并给以一定的光照,注意应使盆中的土壤达到潮、润的状态,只要保证室内冬季不结冰,梅花即可安全度过。春节前约20 d将梅花移至温暖的向阳处,将温度控制在5~10 ℃,并及时进行浇水、施肥,用量应适当,一般在春节期间即可开花[2]。
2牡丹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有花中之王、国色天香之称[3-4],别名鹿韭、白术、木芍药、百两金等。牡丹适宜在气候温凉的条件下生长,不耐湿热,较耐寒。因此,牡丹在进行盆栽时,应长期在向阳的花圃中将之掩埋,在花蕾含苞欲放时挖出,此时可将之搬入室内,达到观赏的效果。一般在冬季的霜降前,及时剪掉叶片,但应注意的是将叶枝留下,以对腋芽进行保护,最后用草绳将枝条围拢,并进行包裹,一般用3层报纸即可[5]。
3月季
月季(Rosa Chimensis Jacq),为花中皇后、世界名花,别名长春花、月月红、四季花、斗雪红、胜花、胜红、胜春、瘦客。月季适宜在空气流通、日照充足、排水状况良好、能避冷风、干风的环境中进行生长。若月季进行盆栽,应10月下旬将之搬入室内,将弱枝、病枝等剪去,选留5~8根健壮枝条,从10~15 cm处剪去,于室内的暗处进行放置,并对肥水管理进行控制,保证室内不结冻,若用于冬季观花之用,应放置在0 ℃环境中30~40 d后移到温度为12~14 ℃环境中进行养护,月季现蕾所需要的最佳温度为17~18 ℃,还应使光照增加,并适当地进行追肥浇水、防治病虫害等。
4
(Dendranthema morifolium),有高洁丰丽、傲霜怒放之称,别名鞠、节华、寿客、更生、金蕊、女华、阴成、女茎、黄华、九华、帝女花、傅延年。为多年生宿根亚灌木。进行营养繁殖的苗木茎有2种,即地下茎和地上茎。因此,应对的宿根进行保护,以防止其受冻,使之处于休眠状态。如秋末冬初,的宿根已有蘖芽生成,可在插扦完成后将之置于半阴的条件下,一般温度控制在4~5 ℃,待的花开过后进行剪茎,一般留茬的高度在10~15 cm,放置于向阳处,并覆盖一些报纸。在严冻到来前,应将移至室内的冷凉处,保持温度在0~5 ℃、保证土壤处于不湿不干的状态。
5杜鹃
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是花中西施,风姿卓绝,别名映山红、应春花、山石榴、山鹃、山踯躅、艳山红、艳山花、山归来、满山红、清明花、红柴爿花、灯盏红花、山茶花、虫鸟花、报春花。杜鹃花为优良的盆景材料之一,具有很多优点,如四季常绿、枝叶纤细、病虫害少、萌发力强、耐剪、根桩奇特、花繁色艳、寿命长久等。一般在早霜发生后,即10月中下旬将杜鹃搬入室内,控制温度在5 ℃以上。若用于冬季观花之用,应控制室温在12 ℃,并适当地进行浇水施肥,保证盆中的土壤处于见湿见干的状态,可用改良的自来水、凉开水或矾肥水进行浇灌,中午不可使阳光直射到杜鹃。
6兰花
兰花(Cymbidium spp),是花中君子,天下第一香,别名兰草、山兰、芝兰、幽兰。兰花具有刚柔兼备、终年鲜绿、姿态优美等特点,即使不开花,也能带给人以美的享受[6]。因此,在兰花的栽培管理上,应坚持“四不”的原则,即一春不出、二夏不日、三秋不干、四冬不湿。秋末和冬季应给予较强的光照,以促使兰花杆的健壮生长。10月上旬将兰花搬入室内,此时可适当地控制浇水量,保证盆土略干,但应控制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较高,室内的温度控制在5 ℃以上即可。
7山茶花
山茶花(Camellia iaponical)是花中珍品,有富丽堂皇之称,别名曼陀罗树、茶花、晚山茶、耐冬、楂、洋茶、薮春、山椿。山茶花是小乔木或常绿阔叶灌木。枝条为黄褐色,小枝呈绿色或绿紫色至紫褐色。寒露节前的10月上旬应将山茶花搬入室内,置于有阳光的地方,以能避开中午的直射阳光为最好,室温应控制在0 ℃以上,控制盆土的相对湿度,以防止过湿而出现烂根等现象,在浇凉开水时可加入0.05%硫酸亚铁,应经常用与室温相近的温水对叶面进行喷洗,以保持山茶花的清新浓绿,在温度为10~18 ℃的环境中,30 d后可开花。
8荷花
荷花(Nelumho nucifera Gaertn),具有水中芙蓉之称,磊落大方,别名水芙蓉、莲、藕花、芙蕖、莲花、菡萏、水芝、水华、水芸、泽芝、玉环、六月春、中国莲、草芙蓉。荷花为宿根水生花卉,作盆栽时,于冬季结冰前将荷花移入地窑或温度较高、不结冰的室内即可,也可于秋末枝叶枯萎后挖出地下茎,沙埋于地窑或不结冰的室内过冬即可。
9桂花
桂花(Osmanthus fragranslours),有秋风送爽、十里飘香美称,别名九里香、月桂、木犀、岩桂、金票[7]。桂花为常绿阔叶乔木,不耐寒,冬季应将之放在室内的向阳处,要保证其安全,一般温度控制在4 ℃以上,光线差,温度低,容易引起落叶现象,但温度高时会出现提前抽芽,春季出室后遇旱风易受害。冬季浇水宜少量,以盆土见湿见干为好,否则为影响翌年的开花[8]。
10水仙
水仙(Narcissus tazetts Var chinesis),有凌波仙子之称,清新淡雅,别名金盆银台、雅蒜、玉玲珑、女史花、俪兰、姚女几。水仙性喜温暖湿润,较耐寒,可土栽,但家庭以水养为主,还可用特制的浅盆水育,称为水养法。栽下后不久,便从球茎上长出叶,生长健旺,耐寒力强,冬天无需防寒。生长期间,除草松土宜浅耕,开花前浇液肥1~2次,花开完立即将枯萎的花朵剪去,不可任其结籽。球根春、秋采挖较佳。将根头挖起后,截去苗茎、须根,洗净泥沙。水仙在百花凋零的冬季,特别是元旦或新春佳节用于室内装饰,可为人们带来“一盆水仙满堂春,冰肌玉骨送清香”的奇趣。
11参考文献
[1] 陈俊愉.中国花经[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
[2] 朱华年.腊梅的繁殖与栽培管理[J].现代农业科技,2008(11):82-83.
[3] 周士锋,徐明辉,刘成禄.牡丹春节催花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5(6):77-78.
[4] 赵保平.牡丹促成栽培技术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1990(10):27-29.
[5] 王二强,王占营,刘振国,等.远缘杂交在牡丹新品种选育上的应用现状及策略探讨[J].江西农业学报,2010(5):48-50.
[6] 张莉,张明,高宏秀.兰花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5(11):2134-2135.
篇7
[论文关键词]学科与专业 教学与科研 知识与能力 质量与规模
建设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正确处理好一系列关系:从发展基础上讲,应该规划好学科与专业的关系;从高校职能上讲,应该协调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从人才培养上讲,应该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从办学效益上讲,应该解决好质量与规模的关系。
一、学科与专业的关系
学科与专业是高等院校实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基础和支撑,学科专业建设在学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和核心作用。学科与专业虽有着诸多区别,但两者又相互联系。一般认为,学科是专业的基础,专业是对学科的选择与组织。一个学科支撑一个或几个专业,一个专业又以一个或几个学科为基础。学科与专业是主从关系,没有学科支撑就无从谈起专业。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也有相通之处,一方面,学科建设有利于提高专业建设的水平;另一方面,专业建设将会对学科建设提出新的要求,促进学科纵向和横向发展。
学科建设的重点是完善学科体系,既要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前沿性和发展趋势,也要注重不同学科在内容和方法上的相互支撑与渗透,发挥学科群的系统功能。因此,学科建设是一个学科优势积累的过程,高水平的学科尤其需要长时间的建设和积累。相比而言,学科建设的过程比专业建设更长,因此,在实践中过分强调学科专业的主从关系,单纯强调学科的优先发展,对学科基础相对薄弱的地方院校而言是不现实的。地方院校应紧密结合地方需求,根据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实际,按照“专业先行、学科后划”的思路适当设置地方需要量大的专业,以专业建设促进学科建设。地方院校设置专业,在考虑学科基础的同时,应更加侧重适应社会需要,开设一些紧缺专业,将专业按照学科性质进行归类并不断加以完善,以学科理论完善专业内涵,这样既加固了专业基础又提升了学科水平,达到学科专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目的。建设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要以地方需求为导向,建立主动适应市场、符合学科专业发展规律的学科专业设置机制,在专业结构与布局上,坚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在巩固发展基础专业、确保基础专业的基础和优势地位的同时,加快发展市场急需专业,灵活设置直接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专业,努力形成与地方经济结构相适应的学科专业结构,形成专业特色。
学科与专业的结合通过课程的设置及课程内容的选择体现出来,因此,建设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应加强基本课程建设,紧密结合学科与专业研究的最新动态,充实与完善课程内容,科学设置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丰富课程类别,满足人才培养的不同层次需求,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二、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教学和科研是大学的主要活动,也是大学的存在方式和实现服务社会职能的主要途径。教学是科研的基础和前提,科研是教学的提升和发展,教学与科研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1 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从大学教学过程角度来看,与基础教育的教学不同,大学教学更多的是一种研究性教学。大学教学主要任务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培养学生的专业智能和研究能力,在大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还要讲清知识、原理、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来龙去脉,讲授的内容应有所创新,立足学科的前沿。这些都需要教师不断加强对知识的更新和对教学方法的改革,从而在客观上为教师科研选题奠定基础。
从大学教学特点上讲,大学教学工作与大学科研工作具有依赖关系,科研可以促进教学。大学教学的学科建设、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过程,无不体现出对科研成果的需求和依存。从课程建设角度来看,大学课程追求前瞻性、综合性、系统性以及可操作性,强调以最新的综合化专业知识充实与完善课程内容,以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调整课程结构。因此,大学教学需要以科研作支撑,科研可以带动教学的创新,可以使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去探索新知识,使教学活动与学科最新的发展动态和趋势同步。
2 以科研实现创新,以创新带动发展。高校教师在承担教学工作任务的同时从事科学研究,不仅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科研创新,以最新科研成果指导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带动学校整体发展。建设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尤其需要构建教学与科研一体的管理体系,加强科研平台建设,从根本上打破教学与科研分立的局面。在重视与加强人才培养和保障教学质量的同时,教学型大学应以提高教育教学创新能力为己任,积极推进教育思想创新、教育目标创新、教育制度创新、教育管理创新和教育内容创新,不仅要加强自身的建设和发展,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努力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更要依托大学创新的品格,提炼创新大学精神并促进其转化为社会的文化意识,提升大学的文化品位,全方位服务社会,引领社会文化潮流,促进区域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教学与科研的成效都通过服务社会体现出来,教学与科研的结合点在于服务地方。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作为高校三大职能,教学与科研是基础和前提,服务地方是归宿与目的。教学主要通过培养人才服务地方,科研主要通过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转化服务地方,二者殊途同归,共同作用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这个目的。
三、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以及组织,能力是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和前提,离开知识,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能力是学习知识的目的,没有能力,知识也就丧失了其应有的作用;同时,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对知识的全面掌握、深刻理解和创新。
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培养的侧重也有所不同。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主要为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核心特征是知识应用能力较强,因此,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在正确把握知识与能力关系的基础上,构建应用型的学科专业结构、应用型的课程体系、应用型的教师队伍,在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等环节上,注重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应立足学生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理论的教学,加强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要实现考试制度的转变,改变过去那种以书面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的学业评价方法,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动手操作能力,在考试形式、考试内容、考试方法上突出学生对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核。
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应注重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学生的综合素质表现为知识与能力的组合,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学生的综合知识主要在于“双基”,即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但从人的终身发展的角度考虑,特别是从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人才的国际竞争力的角度考虑,仅有“双基”已经不能满足高素质人才培养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学生除了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外,还应该具备学科专业的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思想”主要指一门学科教学内容的主线或诠释架构与原理架构,具备学科专业的基本思想就是要让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整个知识体系的架构,以此构建学生理解知识的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学生亲自或间接经历的活动及其过程。学生只有在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各种活动中才能形成智慧,同时,让学生亲身感悟解决问题、应对困难的思想和方法,才可以逐渐形成正确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学生的综合能力主要在于“双能”,即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从创新型人才的基本能力来看,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分析与解决问题是已知,而发现与提出问题是未知,因此,发现与提出问题比分析与解决问题更重要,难度也更高。发现问题通常是指个体借助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经验,发现书本上不曾教过的新方法、新观点、新途径以及知道以前不曾知道的新东西。提出问题的关键是认清问题、概括问题,因此,问题的提出必须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自我组织,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智慧,调动学生的身心进入活动状态。
四、质量与规模的关系
对于高等学校而言,质量是一个远比数量更为重要也更有意义的问题,质量是“本”,数量是“末”,本末绝不可以倒置。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必须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在办学过程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服务地方能力不断提高。在确定发展规模和招生数量时,必须使之与学校的资源承受能力相适应,在充分保证质量的基础上谋求数量的增长,寻求最佳的规模效益。
1 保证师资资源的充足性。高等学校应确定科学合理的生师比并按该比例配置教师,确保教学任务圆满完成。
2 确保学科建设、专业设置水平与能力不断提高。学科专业建设是一个长期积累与不断完善的过程,高等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应该逐渐走向成熟,不能因办学规模的扩大导致学科建设与专业设置水平的停滞或下降。
3 加强课程建设,不断提高课程水平。课程是教学的依据,只有不断提高课程建设水平,才具备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办学规模的扩大不应成为制约课程建设水平的因素。
4 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不断丰富科研成果。科研与教学具有密切的关系,科研也是不断提高学科专业建设的必要手段,办学规模的变化往往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变化,但不能因此冲击科研水平与能力的提高。
篇8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药理;冠心病;高脂血症
本文主要对2011年7月~2013年7月在本院诊治42例冠心病伴高脂血症予阿托伐他汀的药理作用和疗效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1年7月~2013年7月在本院诊治的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其中研究组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46~73岁,平均年龄(55±8.23)岁,病程5个月~11年,平均病程(6.4±2.1)年;其中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47~75岁,平均年龄(56±7.64)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病程(6.0±2.3)年。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临床症状均与相关标准中冠心病伴发高血脂症的诊断标准相符合,且均经过相关辅助检查确诊[1]。
1.3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确诊为冠心病伴高血脂症;均签署治疗和护理方案的知情同意书;1个月之内没有服用降血尿酸及降血脂药。排除标准:药物造成高血脂;Ⅰ型的糖尿病;急性感染者;严重恶性的肿瘤者;近期重创手术者;服用过免疫抑制相关药物者;相关汀类的药物过敏者;严重的肝肾脏等内科疾病;精神和心理疾病者;不配合治疗和护理方案者。
1.4方法 患者均予常规阿司匹林、康克等、硝酸甘油等药物。对照组予20mg辛伐他汀(国药准字H20000009,生产企业: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20mg)睡前口服,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20mg阿托伐他汀(国药准字J20120050,生产厂家:Pfizer Ireland Pharmaceuticals,规格:10mg)睡前的口服。所有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2h均予以静脉采血,完成患者相关指标的检测。
1.5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两组1个疗程4w后,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治疗前后生化相关TC(胆固醇)、TG(甘油三酯)、HDL-c(高密度的脂蛋白)、LDL-c(低密度的脂蛋白)血脂指标变化,以及BNP、血尿酸变化情况。
1.6疗效标准 依据相关临床标准将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2]。显效:符合一项者,TG降低大于40%,TC降低大于20%; LDL-c降低大于20%,HDL-c升高大于20%;有效:符合一项者,TG降低20%~40%,TC降低10%~20%,LDL-c降低10%~20%,HDL-c升高10%~20%;无效:相关生化指标没达有效标准。
1.7统计学分析 数据予SPSS 19.0软件包统计,一般资料予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当P
2 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 研究组治疗效果有效率比对照组高,比较具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
2.2两组生化血脂指标变化 治疗后生化相关血脂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具统计学上的意义(P
2.3两组BNP和血尿酸指标变化情况 治疗后的BNP和血尿酸明显比治疗前低(P
3 讨论
冠心病伴发高血脂症主要表现为血清中总胆固醇、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的脂蛋白水平太高,或机体血清相关高密度的脂蛋白太低。患者血脂的异常和动脉粥样化具有密切相关性,对患者予以高密度的脂蛋白上升,以及总胆固醇相关指标的降低的调脂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高血脂症。临床大量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高血脂症,效果较强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在本研究中得出研究组有效率比对照组高,比较具统计学上的意义;且两组均出现轻微肌痛、胃肠反应,且无明显差异。本研究结果与胡景玉的文献研究结果相符合,进一步证实了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症疗效明显,且具有安全可行性[3]。
近些年,临床相关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症的研究文献比较多。在王艳丽等研究中,通过对两组老年患者分别予以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治疗,得出阿托伐他汀可以明显降低冠心病血脂水平[4]。在本次研究中,得出治疗后生化相关血脂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明显,表明他汀类药物对于高血脂症的改善效果显著。其中研究组TC、TG和LDL-c比对照组低;且HDL-c明显比对照组高。本研究表明应用阿托伐他汀对于患者高血脂症改善效果更为显著。且在本研究中,对患者治疗后的BNP和血尿酸进行分析,得出治疗后明显比治疗前低,同时治疗后研究组的BNP和血尿酸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效果明显。本研究结果与朱贤章文献研究结果相符合,进一步证实了阿托伐他汀对于冠心病伴高血症改善效果显著[5]。关于进一步阿托伐他汀对高血脂症的疗效和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价值,需要以后临床深入研究证实。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予阿托伐他汀疗效显著,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饶春浓.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药理效果比较[J].医药前沿,2013,23(21):564-567.
[2]欧阳思艳.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药理疗效比较[J].当代医学,2012,16(21):237-239.
[3]胡景玉.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31(27):643-645.
篇9
【关键词】数学高材生;初中数学
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班级授课制,这种模式存在着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弊端。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层次、培养模式以及心理特征,因材施教,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数学高材生与数学普通生的数学学习的心理特征进行简单的比较。
一、认知方面的比较
(一)观察能力的比较
数学高材生有较强的数学观察能力,他们普遍具有如下的数学观察品质:
1、观察具有全局性的特征:数学高材生在观察问题的时候,他们善于通过现象把握问题的特征,善于把握问题之间的一些共性和差异,能够找出内在的联系,进而获得整体的认识。
2、观察具有动态性的特征: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因此我们在观察事物事需要具有动态性,这样能使解题变得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3、观察具有联想性的特征:数学高材生往往具有接近性、相似性的联想,有很强的联想能力,把当下的问题与以往的熟悉的问题联系起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熟悉化。
4、观察具有深刻性的特征:数学高材生善于对题目中一些隐含的条件进行深入的观察,进而获得更多的信息,使得一些看似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5、观察具有分辨性的特征:对数学问题的感知和思维的指向性很强,善于把分析对象从复杂的系统中分离出来,及时的排除干扰条件。
(二)认知风格的比较
数学高材生往往具有场独立的认知风格,这些学生在对信息进行加工时,他们往往更多的依据于内在的判断。他们擅长于抽象概括思维和独立思考,有较强的认知改组能力,拥有从一些孤立的和特殊的事物中看出一些还没有为一般的人所发现的事物的能力。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数学高材生都具有场独立性认知风格,数学普通的同学就不具有场独立性认知风格,这二者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关系,仅仅是数量上相对多一些。
(三)数学理解方面的比较
数学理解就是指学生在已有数学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知识的恰当心理表征,逐步形成丰富的、融会贯通的知识网络的思维过程。曾经数学更多的被认为是一种技能方面的训练,只要不停的算就能够学好数学。现在人们开始意识到学生应该要理解数学,而且这种理解是一个逐步深入、不断加深的过程,随着学生们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知识的理解会越来越深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们的认知水平,认知层次也是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高材生们之所以数学学习的好,往往就是因为他们注重了数学学习中的理解,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很多同学认为理解很花费时间,殊不知“磨刀不误砍柴工”。据研究表明,理解式学习的学习效果要比机械式学习的学习效果高出两倍。初中数学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们应该引导学生重视对知识的理解,然后试图找到知识中的互通点,以实现一通百通的目的。因此,所谓高材生和普通生乃至差生的差距,往往就是在学习方法上的差别而已。
(四)数学思维的比较
数学问题大概可以分为带有基础性比较大的问题,操作性问题以及变式训练问题三类。初中数学的高材生们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他们在解题的过程中善于将新问题与老问题相联系,寻找出其中的内在的联系,看似复杂并将这些问题建立成一个系统逐渐的形成块状思维和复合思维。数学高材生们善于对难题进行肢解,对难题进行分析转化,使陌生转化为熟悉,由复杂转化为简单,这样就很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懂得转化的同时可以适当运用最经济快捷的思维方式,就是把学过或者解过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典型例题,在解过之后把这些典型例题作为知识点进行存储,然后把他们作为以后解题的跳板,在知识与难题之间架起一道桥梁。数学高材生们不仅仅在于知识的存储,正如前面所说的他们善于观察,这种超强的观察能力使他们具有超前思维,他们的思维往往走在老师的前面。我们一般的学生往往以做题为目的,然而其实做习题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目的,解题只是为了锻炼自己的思维方式。
二、非认知方面的比较
(一)学习动机方面的比较
数学高材生相对于数学普通生学习动机更加明确,更加强烈。学生没有适当的数学学习动机,将会使他们的学习态度及效果大打折扣。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将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也会直接对学习成绩产生直接的影响。 让学生们明确学习的价值即所学知识对我们的生活到底会有什么用,直接会影响他们在学习中的动机的强弱。数学高材生更加明白数学的学习可以使他们成为一个有才能的人,可以使他们大脑灵活。在这样强大的学习动机的推动下,他们的学习动力更强,学习的趣味性更强,达到一个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数学高材生和普通生的学习动机的差异较大。
(二)数学学习兴趣的比较
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巨大的推动力。数学高材生们对于数学的学习有着更持久的兴趣,这种兴趣会使他们在长时间的学习数学的情况下,仍然非常喜欢而不觉得厌倦。对数学有着较强的探索精神的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与福尔摩斯破案的过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环环相扣,步步紧逼。因此,如果真正投入到数学学习当中去,有的时候可以到达废寝忘食的地步。当问题被解决的时候,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而数学普通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更多的是焦虑感,这样的一种态度不仅不可能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反而会对数学的学习产生一种强烈的排斥感,厌恶数学。
(三)数学学习态度的比较
篇10
关键词:档案管理;网络环境;特征;服务策略
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是一项严谨的工作,必须做到细致,认真,准确无误的针对每一位学生。不可漏掉档案中任何一个有效的信息内容。一般都是纸质文件先填写比较多,电子版的文档都很少。但是这种不利于保存,容易丢失的可能性比例很高。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比较有利于档案的保存。以下针对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写出了其特征和服务策略。
1 网络环境管理下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特征
1.1 创新的管理模式,增强档案管理意识
工作人员首先要从工作上重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提高档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档案管理工作给社会给学校带来的无形效益,从而增强各级领导、师生员工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使大家明白档案工作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应该认认真真、扎扎实实、规范完整的做细做好。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保存档案的载体也实现了多元化,如光盘、PDF文档、录像带、图片等等都可以在很好的环境条件下保管档案。网络环境下加大了学校对档案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可以建设多样性、高标准的档案馆和资料室。同时还配备所需要的计算机、照相机、打印机、装订机等办公用品、做到了真正的日常办公有场所、收集整理有工具,存放档案有库房、查阅利用有保证。面对高速发展的新时代,新的技术不断涌现,这就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不仅要有很好的政治素质以外,还需要掌握各种学科各种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精通档案专业知识并能掌握现代高科技知识,可以提高办事效率,能灵活运用电子计算机和光盘刻录技术;所以当下高校不可或缺的是档案管理工作人才[1]。
1.2 计算机网络下的档案管理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减少了档案管理的不规范。因为以前的档案管理部门没有形成自己的实施方案和制度,而且管档管理工作人员在管理上流于形式,仅仅只是充当档案保管者的角色,对学生档案进行不规范的操作容易导致档案内容匹配错误,档案归档混淆、管理混乱等问题,可以说只是个别现象,而且这类问题一旦发生就不太容易被发现,并给下一步的毕业生档案传递工作留下了严重的定时炸弹。影响了档案管理的严肃性,降低了档案工作效率。最主要的一点是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通过计算机下的网络管理可以减少以上提到的问题。当然前提是首要任务要做的很完善,根据纸质文件来完善档案管理也是很重要的。
1.3 加快工作效益
由于当下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工作量很庞大,甚至有很多遗留的大学生档案。可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却寥寥无几,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也增加了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中问题产生的几率。如果运用计算机管理系统,那么会比较容易的。当然需要的是可以灵活运用计算机和光盘刻录技术,以及拍照整理的工作人员[2]。将其学生档案整理成为电子文档,备案记录。所以各大高校可以把那些政治素质强、作风好、业务精练的人选调到档案管理岗位上,发挥其才智,管理好人事档案。
1.4 老思想影响档案管理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各大高校因循守旧,档案的观念停留在以前的纸质文件时代。学校领导还没有从传统的纸质档案模式中走出来,从心理上排斥、不接受“信息化”,认为纸质档案更安全,更方便。虽然纸质档案是比较容易读取和容易理解,写好后的和保存好的都是一致的。但是在整个社会信息化潮流的影响下,高校学生档案信息化是不可或缺的[3]。所以各大高校要努力提高学校整体的素质水平,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共同发展。
2 服务策略
2.1 加强档案机构体系的合理设置
建立一支具备掌握各种学科各种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精通档案专业知识并能掌握现代高科技知识,是充分开发利用高校学生档案人事管理信息的组织保证。所以,必须要调整、配备相应专业素质的档案人才队伍是很有必要的。提高现有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注重培养业务能力,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培养,不定期举办考核和岗位培训,邀请专家学者来讲座交流,及时了解现代科学和档案学领域发展的新动态、新成果,不断更新档案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水平,促进档案人员服务意识的增强。档案部门首先要做好的是自身服务意识能力的提升,这样才能促进全社会档案意识的强化,使整个档案工作才能沿着健康的轨道向前稳步发展档案意识的强化是一项潜移默化的过程,决不是简简单单就可以完成的事情;所以,同志们还需要多多努力。
2.2 提高档案信息动态更新
信息化的内容具有使网络自动更新的特征。网络的自动更新将会引起文件结构的改变;内部内容的更新,会引起信息内容的改变,让我们看到和上一次保存起来不一样的信息内容。以电子文档保存档案是最理想的方式,不仅能保证档案的完整,而且还允许多个用户同时访问,而且要比纸质档案更易检索,并可以提供更有效的存储方式。更为重要的是,当文件保存系统自动升级时,保存在系统内的档案会随着系统的更新自动更新和迁移,就像现在手机软件自动更新一样,虽然系统升级了,可以内部内容还是存在的[4]。这种方式是发达国家保存档案的主要方式,也是档案保存系统的发展趋势。是我国需要多多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3 总结
加强高校学生档案信息化建设管理是高校档案事业适应时代的潮流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加快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客观条件,是提高档案信息服务水平的必经之路。高校学生档案信息化建设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参考,我们应该善于在实践中寻求经验、吸取教训,一步一步形成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一套理论,不断完善起来。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走出一条先实践、后理论、再次实践、创办新理论的科学建设发展大道之路,理论和实践是与时并进的,将其不断推动高校学生档案信息化建设稳步向前的步伐。希望各大高校共同努力、共同发展,共同完善,共同成长,有越来越多的档案管理型人才为其服务。
参考文献
[1] 梁世承.略谈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
[2] 陈晓虹.浅析高校档案的信息化建设[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2(4)
[3] 孙敏.《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路》[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4)
[4] 杨公之.档案信息化建设实务[J].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