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管理全过程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25 18:15: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项目管理全过程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程项目管理全过程管理

篇1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全过程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中,传统的管理过程是彼此分裂的,这种分裂性的管理过程严重影响着工程项目建设的效率性和有效性。如今,为了全面提高工程项目建设的有效性和效率性,相关研究人员提出了全过程管理

一、全过程管理的相关概述

项目工程管理中的全过程管理是从整个过程的层面切入的,主要关注的是在管理过程中有无增值,为了能够确保全过程管理的不断发展和优化,形成了一套“认识过程、建立过程、运作过程和优化过程”的完整体系,并且在这一完整体系的基础上又形成了一个“再认识过程”的新循环。全过程管理的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全过程管理不能仅仅停留在认识过程和建立过程模型中,还应该从过程管理的角度进行运作和优化,最终保证实现过程增值。

二、目标管理与全过程管理

(一)目标管理的概念及其缺陷

项目工程管理中的目标管理主要是指项目从投资决策考试到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从而实现项目。从目标管理的概念中,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它的目的就是要取得高效益。目标管理在工程项目中进行实际运用的时候,主要步骤是目标的设定、过程管理和总结评估,在这三个步骤实施的同时也要配置相应的控制方法。控制作为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活动,一般是指项目管理人员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按照计划标准来衡量所取得的成果,纠正管理过程中发生的错误,从而实现项目目标的管理过程。

虽然一直以来工程项目的基本管理方法是目标管理,但是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工程项目的管理变得越来越复杂,目标管理的缺陷越来越明显,对于工程项目中管理活动出现的各种问题都难以解决,并且目标管理制度本身也存在较大的缺陷。从目标管理的三个步骤来看,首先目标的设定存在很大问题,因为在项目还没有开始之前就要求制定完整并科学的目标,而制定这一目标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的来说是十分困难的;其次,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目标是早已被批准的,但是总会出现各种意外情况必须变更目标,这时候无论做怎样的选择和决定都会对整个工程项目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最后,在大多数工程项目管理中,人们注重的基本上都是短期目标,对于长期目标却给予忽视,这就容易导致工程项目的短期行为,对于过程增值却很少考虑。

(二)全过程管理的必要性

由于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目标管理存在明显的缺陷,全过程管理方法便顺利登上平台,因为全过程管理方法是适应精细化管理理念而产生的,也是适应工程项目管理发展要求的科学方法。具体来说,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的步骤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项目的整体规划和设计、项目的招投标阶段、项目的实施与审查和项目的竣工评价。

首先,项目的整体规划和设计在整个工程运作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是控制整个工程从运行、实施到完成的核心,在规划过程中可以首先设定初级目标,通过讨论对初级目标进行不断优化和筛选,并且对于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条件可以进行全面的预算,从而控制整个工程项目的造价;其次,在项目的招投标阶段,可以对项目进行设计和进行建设准备,项目招投标作为工程项目全工程管理中的重要阶段,通过招投标可以选择实力强、信誉好的施工单位,从而保证工程项目实施的安全性;第三,作为项目整体规划和设计方案实现关键阶段的项目的实施与审查在全过程管理中得到了极大的重视,由于在整个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中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随着情况的变化,因此应对项目目标的动态进行控制;最后,项目的竣工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工程项目投资全过程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控制整个工程造价的重要保障,加强这一环节的管理,可以检查建设项目实际形成生产能力和效益,可以避免项目建成后继续消耗建设费用等。

三、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的识别与建立

(一)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范围

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范围的确定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分别是纵向方面、横向方面和 工程项目建设中全过程管理的模型。

首先,从纵向方面来看,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包括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和运营阶段。由图我们可以知道,工程项目纵向全过程管理的范围。

如图2:

其次,从横向方面来看,工程项目的项目与项目之间并不是完全相离的,通过全过程的管理,可以避免对全过程范围之外的工作的过多影响,可以减少项目建设中不必要的混乱。

最后,在工程项目建设中,项目参与方较多,每个参与方都有其内部的全过程管理模型。

(二)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模型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之所以全过程管理能够替代目标管理成为主要的管理方法,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因为目标管理方法不具备相应的管理过程模型,而全过程管理方法具备相应的管理过程模型。全过程管理方法中的两个主要的管理模型都适应了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要求。

1.增值链模型

增值链模型主要是用于定义工程项目管理中高层次的工作流。用增值链模型表示的工作流能够表示出整个过程的结果,并可以直接用于表示过程的上游气源和下游方向,其实就是体现价值增长的过程,在增值链模型中,每个节点都是增值节点,所谓的增值节点,实质上就是能够达到各户要求的活动。这些增值节点一般由“计划―实施―控制―竣工”组成。图3就是项目管理中全过程管理的增值链模型。

这种管理模型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清楚的表示出工程项目管理核心工作任务的输出与输入和最终结果,对工程管理者把握管理方向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事件触发链模型

事件触发链模型主要是用于描述事件所引发的功能、功能的事件、作为功能的结果的事件,以及事件与功能的逻辑管理。

在增值链模型中的结果需要通过一连串的事件组成,而事件触发链模型就是对这些事件的描述。其中的事件或许是增值链中的某一个独立的环节,或许是很多环节的组合。在工程项目管理中,这种模型是一种常用模型,主要用在事务和突发事件的安排和处理方法上。

如图4是相对典型的事件触发链模型:

三、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工程项目管理已经成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传统的目标管理方法已经不适应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为了能够保证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率性和有效性,必须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管理。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质量控制

项目管理者必须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科学技术,按照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进行管理,项目管理者只有更加细致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针对全程管理中的各项职能进行专人分析、策划、管理,才能成功控制项目的进程并最终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

1.根据工程项目建设各阶段不同特点加强项目全过程管理

1.1项目可行性研究与投资估算阶段

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是对拟建项目有关的社会、经济、技术等各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拟采用的方案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比较,对项目在建成后的经济效益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评价,对其技术性、适用性、有效性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比较,经综合评价得出是否投资的结论性意见。投资估算是在可靠性研究阶段依据现有的资料,对建设项目的投资数额进行估计,是可靠性研究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项目主管部门审批可靠性研究报告的依据之一,是项目确定融资方式、进行经济评价和方案优选的依据之一,是设计阶段编制设计预算、确定限额设计目标的依据之一。

1.2项目设计阶段与设计概算

设计阶段是全过程造价控制的重点。一个项目的设计优劣对于工程造价的影响高达70%以上,设计概算是设计文件的组成部分之一,工程项目管理单位在设计阶段为建设方提供咨询服务是控制建设投资的最好手段,也是咨询管理机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协助建设方建立设计与施工的桥梁与纽带。在设计阶段工程管理咨询单位尽早介入,可以在设计阶段进行计价分析,分析资金分配的合理性,提高投资控制效率,会使今后的投资控制工作更主动,造价构成更合理,在设计阶段进行投资分解,以便做好下一步的限额设计工作。限额设计是工程项目管理单位专业人员深入设计阶段,与设计人员密切配合,为设计的多个方案做比较,优化设计,控制建设投资等方面提供咨询服务。

1.3承发包阶段与合同价款的确定

实行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是我国建筑市场逐步走向规范化轨道,是我国政府加强建筑市场的管理,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重要举措,实行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可择优选择承包单位,全面降低工程造价,有利于规范价格行为,使建设工程投资更加趋于合理。在承发包阶段,工程项目管理单位在接受业主的委托下可协助建设方:

(1)编制招标公告书,招标文件,资格预审文件,评标、定标原则及办法,对投标报价中单项报价进行比较分析,为建设方选择承包单位提供依据,协助建设方签订工程承包合同。(2)编制工程标底、工程量清单、审定工程标底,为施工承发包合同价款的确定提供依据,协助建设方对施工承包合同价款的确定提供依据,协助建设方对施工承包合同中的条款进行技术咨询,避免合同条款制定不严密,事后发生经济纠纷事件。这些工作由专业的管理公司来做可以帮助建设方节约投资,缩短工程建设周期。

1.4施工阶段与工程进度款的审核

由于工程建设周期长,涉及的经济关系和法律关系复杂,受自然条件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大,导致项目的实际情况与招标投标时的实际情况相比会产生一些变化,这一阶段主要是控制工程进度和保证工程质量,防止过多施工变更影响投资,因此要严格按照设计进行监理,准确进行工程计量、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及时处理工程索赔、认真按合同改造工程进度款的支付是工程项目管理单位在施工阶段管理的主要工作。工程项目管理单位在施工阶段要做到“严格监理”、“计量准确”、“严格控制、及时处理”,必要时可以依靠摄影、照相、监控等高科技手段来进行现场管理;在设计变更上要严把签证关,负责造价咨询控制的专业人员要对工程进度付款的控制负责,要避免工程进度款超付现象的发生,来达到节约投资、保证质量、缩短工期的目的。

1.5竣工验收阶段与竣工结算

竣工结算是建设方和施工单位都十分重视的工作,工程项目管理单位应做好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来把好最后一关严格控制工程的投资:一要核对竣工工程内容是否符合合同条件要求,工程是否竣工验收合格,合同中约定的结算方法、计价依据、取费标准、主材价格和优惠与承诺条件等。二要检查核对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所有隐蔽工程均需进行验收,实行监理的工程要经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隐蔽工程量要与竣工图相一致。三要落实设计变更签证,设计变更要有原设计单位负责人签字,并经建设单位和监理工程师签字,重大设计变更要经原设计审批部门审批,否则不应列入竣工结算。四要现场按竣工图、设计变更、现场签证进行工程量的核实。

2.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施工,由于工期长、投资大、建设地点固定、露天作业受外界环境影响大、施工工序复杂、影响质量的因素多,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施工质量较难控制,如使用材料的微小差异、操作的微小变化、环境的微小波动,都会产生质量变异,造成质量事故。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建成后的项目投入使用是否安全可靠,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至关重要。

3.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是质量管理的核心

3.1组织施工技术交底

按照工程重要程度,单位工程开工前,由企业或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全面的技术交底。各分项工程施工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向施工技术人员、参加该项目施工的所有班组长和配合工种组长进行交底。各分项工程施工时,再由施工技术人员和班组长向操作工人进行全面交底。交底内容包括图纸交底、施工组织设计交底、分项工程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等。通过交底明确对轴线、尺寸、标高、预留孔洞、预埋件、材料规格及配合比等要求,明确工序搭接、工种配合、施工方法、进度等施工安排,明确质量、安全、节约措施。

3.2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控制

在施工中,根据施工准备阶段做的项目控制导线网进行基础、主体的轴线、标高进行控制,对于项目建设方给定的原始基准点、基准线和参考标高等的测量控制点应做好复核工作,经审核批准后,才能据此进行准确的测量放线。

3.3人员的控制

人是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应以人为核心,就要培训、优选施工人员,提高他们的素质。首先应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施工人员应当树立五大观念:质量第一的观念、预防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用数据说话的观念以及社会效益、企业效益(质量、成本、工期相结合)综合效益观念。其次是人的技术素质。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应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

3.4材料质量控制

对工程所需采购的建筑材料,要对供应商进行多家比选,对供货方资质、质量保证体系、生产能力、生产工艺、业绩、信誉等进行综合比较,择优选择合格的供货商是保证材料质量的前提。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要按型号、品种,分区堆放,予以标识;对有防湿、防潮要求的材料,要有防雨防潮措施,对容易损坏的材料、设备,要做好防护,减少材料损失、变质。要建立材料管理制度,对材料的采购、加工、运输、贮存建立管理制度。

篇3

关键词:工程项目 施工管理 监理工作

建设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于系统工程存在的内在规律,需要有专门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为之服务。这种组织必须有与项目管理相配套的功能、机构、程序、方法和技术;有相应的资质、人才、经验,才能够为业主提供最优秀的项目管理服务。项目施工全过程管理就指工程项目管理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在工程项目决策阶段,为业主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项目策划;在工程项目设计阶段,负责完成合同约定的工程初步设计(基础工程设计)等工作;在工程项目实施阶段,为业主提供招标、设计管理、采购管理、施工管理和试运行(竣工验收)等服务,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进行质量、安全、进度、费用、合同、信息等管理和控制。.

监理项目作为派驻工程项目负责履行委托监理合同的组织机构,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监理项目预定目标的实现。在监理业务竞争比较激烈的今天,只有在监理项目中实现自我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向前发展。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有一支素质高、专业配套全、纪律严明的监理队伍。

首先要明确项目施工全过程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和改革的不断深化,建设项目实行法人责任制,加大了项目法人对建设项目管理的责任和风险,客观上要求有一大批有专业知识懂管理的人来协助需求方,从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到招标承包、再到工程结算和竣工决算,这就需要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企业本身需要有雄厚的技术力量,较高的管理水平;需要在工程技术、组织结构、人才结构、项目管理体系等方面具备综合实力。项目管理企业只有具备了上述素质,才能为投资方提供专业化,科学化的管理。我们只有意识到项目全过程管理的重要性,才能根据项目建设的不同阶段来加强全过程管理。

根据工程项目建设各阶段不同特点加强项目施工全过程管理

1.项目可行性研究与投资估算阶段

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是对拟建项目有关的社会、经济、技术等各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拟采用的方案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比较,对项目在建成后的经济效益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评价,对其技术性、适用性、有效性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比较,经综合评价得出是否投资的结论性意见。投资估算是在可靠性研究阶段依据现有的资料,对建设项目的投资数额进行估计,是可靠性研究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项目主管部门审批可靠性研究报告的依据之一,是项目确定融资方式、进行经济评价和方案优选的依据之一,是设计阶段编制设计预算、确定限额设计目标的依据之一。

2、项目设计阶段与设计概算设计阶段是全过程造价控制的重点。一个项目的设计优劣对于工程造价的影响高达70%以上,设计概算是设计文件的组成部分之一,工程项目管理单位在设计阶段为业主提供咨询服务是控制建设投资的最好手段,也是咨询管理机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协助业主建立设计与施工的桥梁与纽带。在设计阶段工程管理咨询单位尽早介入,可以在设计阶段进行计价分析,分析资金分配的合理性,提高投资控制效率,会使今后的投资控制工作更主动,造价构成更合理,在设计阶段进行投资分解,以便做好下一步的限额设计工作。

3、承发包阶段与合同价款的确定⑴、编制招标公告书,招标文件,资格预审文件,评标、定标原则及办法,对投标报价中单项报价进行比较分析,为业主选择承包单位提供依据,协助业主签订工程承包合同。 ⑵、编制工程标底、工程量清单、审定工程标底,为施工承发包合同价款的确定提供依据,协助业主对施工承包合同价款的确定提供依据,协助业主对施工承包合同中的条款进行技术咨询,避免合同条款制定不严密,事后发生经济纠纷事件。这些工作由专业的管理公司来做可以帮助业主节约投资,缩短工程建设周期。

4、施工阶段与工程进度款的审核由于工程建设周期长,涉及的经济关系和法律关系复杂,受自然条件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大,导致项目的实际情况与招标投标时的实际情况相比会产生一些变化,这一阶段主要是控制工程进度和保证工程质量,防止过多施工变更影响投资,因此要严格按照设计进行监理,准确进行工程计量、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及时处理工程索赔、认真按合同改造工程进度款的支付是工程项目管理单位在施工阶段管理的主要工作。

三、合理组建监理项目部加强项目部的自身管理

根据工程项目的特征,合理组建监理项目部是监理工作的关键。其一,优选一名适合本项目部特征的项目负责人―项目总监,根据《监理规范》规范,项目总监应具有三年以上同类工程监理工作经验,取得国家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并经注册的监理人员。作为全面负责委托监理合同的履行、主持项目监理机构工作的监理工程师。素质高低,组织协调能力的大小也会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监理工作。其二,项目监理机构人员的数量和专业配套要根据监理的任务范围、内容、期限、专业类别以及工程的类别、规模、技术复杂程度、工程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并应符合委托监理合同中对监理深度和密度的要求,能体现监理机构的整体素质,满足监理目标控制的要求。其三,有了一名项目负责人,组建了一支专业配套、人员齐备的监理项目部,还要使其责权利相结合,加强项目部的自身管理工作,使其成为项目总监为工程项目、为监理单位负责;专业监理工程师为项目总监负责的层层负责制,保证监理项目部正规、正常的运行。

在充分发挥监理项目部自身管理的同时,也应发挥其管理机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来加强对项目部的管理、协调工作。如应制定《会议(例会)制度》,每周召开各项目部监理例会,回报监理项目一周情况,制定下周监理措施既需要监理单位出面协调监理单位内部问题和工程项目外部需要协调的问题。再如根据《监理规范》要求制定共性的《监理项目部每月考核制度》,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监理项目部的工作进行打分评比,从而引入竞争机制来加强对监理项目部的管理工作。一个管理水平高的监理单位,不单是领导能力强,管理制度健全,而且各项制度能得到好的贯彻落实,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成效突出。

四、质量管理

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而且工程项目位置固定,体积大,不同项目地点不同,不象工业生产有固定的流水线,规范化生产工艺及检测技术,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条件,因此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因素多,容易产生质量问题。

坚持“三检”制度。按优化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方案进行施工准备工作。做好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及技术培训工作。对于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要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要求各级作业人员对施工工序、施工方法、注意事项和质量要求做到心里有数。正确选择和合理调配施工机械设备,搞好维修保养工作,保持机械设备的良好技术态度。

施工单位工程达到竣工验收条件后,施工单位在自审、自查、自评工作完成后,填写竣工报验单,并把全部资料报送监理单位,申请竣工验收,总监理工程师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对技术资料、单位工程的实体质量全面检查,对存在的质量问题,要求施工单位在一定的时间内整改完毕,专业监理工程师复查,复查合格后,由总监理工程师签署竣工报验单,并项建设单位提出质量评估报告,同意竣工验收,对存在的重大质量隐患或不合格工程拒绝竣工验收。

五、安全管理

确定安全生产目标:达到“五无”目标,即“无死亡事故,无重大伤人事故,无重大机械事故,无火灾,无中毒事故”。

篇4

关键词: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实现方法;建筑工程;城市化建设

1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与动态控制理论

所谓全过程管理需要考虑到整个建设项目的周期,从工程建设的策划、设计、施工、运营以及最后的报废回收等全阶段的管理。全过程管理的理念是在工程建设中要做好统筹兼顾,从工程策划阶段开始就要考虑好后期的施工运营,以最优的运营效果作为工程建设实施的整体目标,进行初期的策划决策,并通过施工阶段的严格管理将设计目标转化为现实成果。所谓动态控制原则是利用PDCA循环指导建设全过程的管理与控制,具体从设计、实施、检查与纠偏等全方位的动态化管理,在全过程中通过实施的监控与检查,合理应对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保证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

2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

2.1项目前期管理

工程决策阶段和计划阶段的项目管理工作都属于前期管理,主要的工作内容有前期考察、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设计等多方面的工作。可行性研究、项目建议书和商业计划书的编制都是前期考察阶段需要完成的工作,它与决策的制定密切相关。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对项目规模、选址、技术工艺、产品规划、环境影响和投资估算等内容的说明和阐述。当立项手续办理好后,企业就可以委托专业的设计单位来完成项目各方面的具体设计,如土建设计、电气设计、工艺设计等与项目相关的各方面内容。与主体工程配套的安全设施、污染治理设施、安全防护设施和卫生设施都要与工程的主体建设同时进行,严格落实三同步原则,即主体和配套设施的设计、施工和使用要同步进行。在工程完工后,还需要由环保评测机构来进行环境保护验收工作。

2.2施工过程管理

2.2.1项目进度管理。为了使项目可以在规定时间内高效高质量地完成建设,必须明确责任制度,将管理任务进行仔细的划分,并以项目的实际情况和相关的要求标准为基础建立专门的项目实施团队,使项目施工更加的系统规范,促进项目施工效率的提高。项目团队中要各司其职,由项目经理完成整体的调控,并为团队选择专业的管理人员来进行工作的开展,确保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工程整体的统筹控制计划和施工设计大纲是由施工单位和承包单位一起编制的,在施工中需要严格按照计划进行,使项目的重要节点都可以按照计划顺利完成,以免影响工程的进度。根据管理模式的区别,制定合理的招投标计划、施工计划,以促进工程施工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2.2.2项目成本管理。在整个项目的招投标工作中,必须完全按照相关的规定和流程来进行,仔细签订招投标合同,实施精细化管理,进一步促进管理效率和质量的提高,有效节约项目成本。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实现对成本的高效管控,使成本计划和核算更加精细和完善。同时还需要尽可能不要出现工程变更、返工或者赶工期情况,以免提高工程的施工风险,导致工程成本提高、质量不达标等问题的出现。

2.2.3项目质量管控。项目质量管控工作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承包商共同负责。做好招标采购管理工作,对竞标方的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查,确保相关技术协议、采购合同和施工合同的合理全面,优先选择资质高、实力强的设备供应商,提高招标的门槛,为工程配置高质量的施工设备,确保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同时还需要把原材料及构件出厂证明、质量鉴定报告、复验单都进行整理和存储。在施工中需要落实好工程监管制度和计划,由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共同完成项目的管理和监督,使项目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构建一套合理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项目的各参与方需要做好自身的质量管理和检验工作,确保项目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尤其是需要做好关键部分和环节的施工控制工作。按照既定的验收流程完成地质勘探、桩基施工、隐蔽施工、焊接施工等方面工作的质量检验工作。

2.2.4项目安全管理。

2.2.5加强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在工程建设之中会使用到各种各样的机械设备,很多设备都是大型机械设备,这也给建筑施工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因为设备的使用和操作都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技术要求,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机械安全管理工作通常都是从机械设备使用和维护这两个方面进行开展:第一,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关设备机械使用技术的培训,以促进施工人员机械操作能力和专业素质的提高,这是一种最有效的机械设备管理方法;第二,为了确保机械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将维护保养制度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严格遵守相关的制度,落实好轮班保养制度并将其记录在案,当出现问题时,要及时上报并处理。

2.2.6注重危险源的识别和控制工作。对实际的施工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危险都找出并做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以完成对安全事故的有效控制,比如临时用电、高空作业以及特殊设备的使用都可能造成安全事故。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需要完全遵循相关的标准和要求来实现对危险源的有效识别和管控。当工程的安全管理人员发现施工中的危险源时,必须迅速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避免这些危险源对工程的建设产生不良的影响,特别是在那些危险程度升级的时候必须确保安全防护措施的到位,避免任何安全事故的发生。

2.3竣工验收工作工程决算审计、环保验收、消防验收、档案管理等都属于竣工验收的范畴。在这个阶段中,必须把所有与工程项目管理相关的所有文件和资料都交于相关的档案管理部门,尤其进行整理和存储。项目后评价指的是由相关人员分析和回顾整个施工过程中与决策、运行、施工等相关的管理过程,对这些过程的合理性、规范性和有效性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3以消防为例分析工程全过程管理

3.1消防规划设计在立项阶段,要评估项目的火灾、爆炸风险,在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基础上,必须充分考虑以后的管理、运行和维护。应至少把握3个原则:

3.1.1合规性和针对性。消防规划设计必须符合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这是基础要求,同时应考虑项目完成、投入使用后的消防工作特点,符合日后运行的管理模式。

3.1.2统筹性和扩展性。鉴于有些项目是分期实施的,消防的招标和施工也是分期进行,而不同品牌型号的消防系统往往是不兼容的,所以设计时必须统筹考虑,在做好每一期规划的同时,也要统筹考虑项目的整体规划,便于消防系统以后的扩展。

3.1.3稳定性和先进性。要了解消防管理方针和科技水平的发展趋势,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尽量采用技术成熟、走在科学技术应用前沿的方案,既要保证稳定,又要防止被过快淘汰。

3.2项目施工过程消防管理

3.2.1严格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布置施工现场的电气设备和线路。采用“三级配电、两级保护”的配电方式,确保整个配电系统安全。另外,要有专职电工定期对于存在电线老化、绝缘不良甚至漏电的部分要及时更换。

3.2.2明火作业严格执行动火审批手续。按照施工现场管理标准,施工现场动用明火,应该履行动火审批手续,由相关负责人签字批准后,在专职监管人员的监管下进行明火作业,并应该提前将动火作业点附近的易燃材料等清理干净,并在动火作业点配备灭火器材。

3.2.3加强对施工现场可燃、易燃材料的存放管理。可燃、易燃材料应单独存放,在其存放区及周围一定范围内禁止任何火源的出现。任何材料都要有序存放,不得阻碍消防通道的畅通。

3.2.4施工现场办公和生活等临时用房所使用的板材应采用A级不燃材料;如果采用的是金属夹芯板材,其芯材也应为A级不燃材料。为确保此类经常有人活动的临时建筑具有必要的防火和疏散能力,按照《规范》要求,应确保建筑的层数不超过3层,且每层建筑面积应不大于300m2。

3.2.5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要求,配备齐全有效的消防器材、合理设置消防车通道。通过计算消防用水量,设计消防水源储存和输送设备。消防水管应沿建筑高度布设,每层设置消火栓和水枪、水带。

3.3施工验收关

消防验收工作的质量不仅仅与建筑的安全密切相关,同时它还是消防监督部门工作水平的和能力的体现。该项工作属于技术性工作,必须有相关的技术人员来进行消防验收工作,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制定相应的验收标准、检验消防设备、设施技术以及最终对建筑的消防质量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在建筑的消防验收工作通过后,建筑就可以投入使用,但是在后续的管理中必须做好对建筑消防系统的有效管理,制定合理科学的管理制度,建筑消防系统的管理及工作人员必须经过相应的消防知识和技能培训,只有通过考核的人员才能上岗,同时还需要做好对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工作和设备日常维护养护工作。

4结语

建设项目的工作性质、主要任务、相关利益及组织框架各不相同,所以在管理工程项目时,必须全方面地展开科学化的、合理化的、经济化的联合、组织、交流和协调,让项目的最终目标可以被完全地控制住,并合理实现、完成,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与后期运作。

参考文献

[1]美国项目管理协会.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指南)(第5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2]任志涛,王士伟.建设工程项目集成管理和过程集成管理[J].建筑,2010,(16).

[3]杨芳芳.基于缓冲的工程项目全过程进度管理方法研究[J].工程经济,2016,(8).

[4]栾河清.浅析工程项目全过程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4).

篇5

Abstract: In this paper, in view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roject management mode at present and the existence of defects, construction project on the integrated management system is able to make up for the disadvantages of present stage, and, on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analysis, carry out effective cost management under the new model to reduce the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costs and increase later benefits in the future, and project construction under the new dire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model are described.

关键词: 工程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系统;信息管理;成本战略管理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integrated management system;information management;strategic cos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7-0090-02

1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系统概述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必须根据业主的项目实施策略和其特殊性,常与项目的承发包模式连带考虑,主要有业主直接参与管理、按照职能委托给专门单位、以合同形式委托项目管理公司、混合式、型CM(CM/Agency)、项目指挥部形式等管理模式,如今大型工程具有投资数额大、建设周期长、一次性、单件性、复杂性及整体性等特征,其效益的实现需要对所有的参建单位进行全方位目标管理。然而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将项目管理独立地分割为几个阶段,进行独立管理,使得管理弊端逐日显现:一是信息沟通障碍,信息传递时间延误,存在不同程度的信息缺失、失真等问题;二是项目建设单位过分看重自身利益而忽视了整体目标的实现;三是决策延迟,使得项目管理过程中出现“信息孤岛”的问题;四是数据管理制度或决定不能同步落实,风险评价存在盲点,且不论资源浪费,单说信息的完整性也无法得到保证。

工程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系统(EPCIMS-Engineering Projects Contemporary Integrated Management Systems)属于新型管理模式。该系统注重整体思路的延伸,基于工程项目建设全局和项目建设周期,借助科技手段,围绕信息集成的核心管理理念,将项目建设的三要素(即人、技术、管理)与其工作流、信息流和物流有机整合,由DM、OPM、FM三要素交集组合,以对工程建设项目实施科学、系统、高效的集成化管理,从而改进项目管理办法,提高建筑企业的综合实力,进而赢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EPCIMS具有统一的管理理念和思想、管理目标、管理组织、管理语言、管理规则、集成化的管理信息系统等特征。其构成要素理论分析,如下:

1.1 全生命周期集成 全生命周期集成即工程项目生命周期的各阶段的集成,它指的是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从提出投资意向到项目决策、前期设计、施工组织与设计阶段,再到施工阶段,直至后期运营阶段的整个生命周期,利用信息交流将项目建设各阶段集成为一个整体,工程信息的上传下达力求准确、客观,从而确保参与工程建设的所有人员实现有效的沟通与合作。

1.2 目标要素集成 工程项目具有进度、质量、成本、范围、人力资源、风险、沟通等多个相互影响和制约的管理目标进行综合规划和管理。

1.3 基于工程项目协同商务的工程项目管理的外部集成 现有的项目管理系统各参与者包括业主方、设计方、承包方、材料设备方、运营方、监理方等,以合同的形式构成独立的合作关系,项目各参与方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容易造成集中于局部利益的实现,成为了一个不可避免的盲点。

2 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概述

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参与各方的合作理念是实现工程项目全过程集成化信息管理不可缺少的因素和平台,尤其是面对现代化科技信息手段和愈加复杂的投资方向和项目管理研究方向的延伸。信息管理是指在项目的各个阶段,对所产生的、面向管理业务的信息进行收集、传递、加工、存储、维护和使用等信息规划和组织工作的总称,目的是通过有效的信息规划和组织,使项目管理人员能及时、准确地获得进行项目规划、项目控制和管理决策所需的信息。

工程管理信息包括工程组织协调信息、工程进度及资源信息、成本信息、商务信息、安全文明施工及现场管理信息、竣工验收信息等,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制一般都要经过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与评价四个阶段,尤其是后期的系统实施阶段的软、硬件系统的建立,信息系统测试、实现、运行、维护和评价等,根据项目信息对其性能和效果、对组织的贡献等状况进行系统评价工作,并根据检查和评价的结果,找出系统的不足及薄弱环节,为今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提出建议。

目前施工项目管理软件已覆盖了项目管理的各个层面,主要包括进度、费用、资源、风险、交流、图档、合同、采购、质量、索赔、组织和过程管理等,尤其是成本管理奠定了更加有效的基础。

3 工程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系统中的成本管理思想

与传统项目管理模式相比,EPCIMS中的成本管理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突破传统的界限发展,在横向上,综合考虑到各参与方的利益均衡实现,在纵向上,从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角度进行全方位设置,从开始到最后的运行都细致规划,充分利用战略成本管理思想在建设项目投资中控制成本。

战略成本管理(Strategic Cost Management,SCM)是管理人员运用专门的方法提供企业本身及竞争对手的分析资料,帮助企业管理者形成和评价企业的战略,从而创造竞争优势,以达到企业有效地适应外部持续变化的环境的目的。其目的除了节省成本投入以外,更注重企业的长远发展,使企业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多角度和突破单纯的企业成本,重在预防、规避风险,从源头上控制成本。

EPCIMS环境下的成本管理要实现的是全寿命周期的成本管理,在初步设计阶段与技术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成本的概率分别为75%~95%以及5%~35%。全寿命周期项目成本管理,重点在于前期的成本决策和前期设计,一旦实现成本决策,项目成本管理的关键就转移到前期设计阶段。增加可行性研究与前期设计阶段的成本比例,使成本估算和概算更为客观、精确,从而最大限度的规避施工阶段的工程变更。在EPCIMS环境下,利用各参与方之间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可靠性、合作性、交互性,往往能有效控制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投入。

4 结束语

传统管理模式与全过程集成化管理模式之间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这对于其战略成本思想的建设和成本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并且在未来的项目管理中寻求动态合作伙伴,实现成本最小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何清华,卢勇,陈发标.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LMIS)开发总体方案.基建优化,2001,22(1).

篇6

关键词:工程项目 成本管理 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当前,建筑工程企业间新一轮的竞争将会更加剧烈,建筑工程企业要顺利获得工程项目,就可能付出更多的代价,同时建筑工程包括材料、人工、机械、管理等方面成本的增加,又

形成对建筑工程企业盈利的负面影响,寻找新的出路已迫在眉睫,而成本管理作为促进增收节支、强化经济核算的有效方法成为很多建筑工程企业率先抓住的稻草,对于建筑工程企业来讲,建立对建筑工程项目全面的成本管理体系对于保障建筑工程项目的效益是必然选择。

一、建设项目全过程控制措施

1、决策阶段造价控制

该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包括建设标准水平、项目区域、建设规模、工艺及设备选择等,为能更好的控制该阶段造价应将项目从筹建到实施全过程的资金使用和偿还责任落实到人,并建立配套的监督机制;对市场应实事求是的分析,避免决策的盲目性以减少和降低投资风险,并应加强当地水文地质、水电、运输及环保等外部条件的工作深度,实现投资估算有充分依据,并应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对同类项目进行比较,对建筑功能和建设方案进行比较和选择,并在充分的技术和经济论证后确定技术先进、功能可靠、经济合理的建设方案。

2、设计阶段造价控制

工程设计是在技术与经济上对拟建工程进行全面安排,也是对工程建设进行规划的过程,在该阶段应做到以下几点:

限额设计。建设工程成本影响因素主要为设计、物资采购和施工管理几个方面,对工程投资效益的好坏、工程成本的高低其决定作用的是设计,因此要做好建设项目的有效控制则应实行限额设计,即对设计规模、设计标准、设计深度以及工程数量和投资额各方面实现有效控制;

标准设计。对现代建筑设计应实行标准设计,即将工程项目中相同或类似的部位采用国家或地区统一标准以减轻设计人员工作量,并可实现该部分构件可在加工场内集中生产以节约成本并可提高劳动生产率;

设计招标。通过对设计实行招标制度,使其能够在公平、公开的氛围内参与竞争,可在保证设计方案安全性、技术性以及合理性的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获得最为合理的设计方案,并可通过优中选优来降低工程成本;

设计奖惩。实行设计奖惩制度是为了保证限额设计可落到实处的举措,通过对设计水平高、节约投资和利于造价控制的设计成果应予以适当奖励,并通过奖惩分明的制度激励设计人员挖掘潜力,从而为实现工程造价控制提供保障。

3、招投标阶段造价控制

合理确定招标方案。目前建设项目承发包模式主要有平行发包、设计或施工总承包、项目总承包和项目总承包管理几种模式,其承包模式决定了后期的合同内容、项目组织管理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并影响着投资风险的分配以及业主对投资控制的范围和力度,招标方式一般为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两种模式,其中公开招标可在较大范围内通过公平竞争选择中标人,因此有利于降低工程投资;

合理确定标价。在招投标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其监督,并不断提高标底的编制质量和评标人员的业务素质,从本质上避免压标或低价中标现象,同时也应防止招标人人为的要求施工企业压价让利或要求垫资等条件,最终实现在确定标底的原则上实现招投标双方均有利可图、实现双赢。在评标过程中在合理低价中标的原则下充分考虑投标单位的社会信誉、资质情况、工程业绩等,以便选择具有相应实力的单位中标。

4、工程实施阶段造价控制

资料收集整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将工程造价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来抓,并应实现该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以及信息管理系统化,资料收集内容应包括工程基本情况、项目中各单项、单位工程的主要参数,单项工程造价的资料和单位工程预算、结算以及决算数据;主要设备价格、生产周期及其适用性和可靠性等;科学的合同策划。目前建设工程中的合同氛围固定价合同、可调价合同及成本加酬金合同,采用不同的合同形式将会产生不同的投资效果,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根据项目特点及市场以及环境因素等方面考虑最终的合同种类,方可更好的做到趋利避害,降低工程风险,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

招标采购。建安工程中设备材料费用占很大比重,因此应严格控制物资采购管理,对于大批物资应尽量实行招标采购的方式以保证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得到有效运行;

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对工程中必须产生的变更应先做出工程量及造价增减分析,并应尽早发生变更以免出现已建工程的拆除现象,在征得建设单位同意后应由设计单位审查签证,双方应及时调整合同造价,如发生重大设计变更将导致突破总价则应报原批准部门并待其批准后方可实施变更;

进度款控制。工程实施中对进度款的拨付应按照合同规定的施工内容进行计量,对超出合同范围的工作内容及质量达不到要求的部位则不应给予付款等,同时在支付工程款时应及时扣回各项应付款项;

建筑工程企业在制度建设上一是建立起全员的成本控制意识,明确成本管理并不是单纯的成本降低,而应该从企业整体的经营管理出发,将采购、技术、研发、物流、财务等过程结合起来,不仅项目经理对工程项目成本负责,更需要其他相关部门共同承担责任。二是要完善工程项目管理与控制制度体系建设,注重成本管理制度的执行性,根据企业工程项目业务实际设计成本管理与控制制度,而非简单的将企业成本管控制度现搬用过来。三是强化成本管理与控制组织结构,要以项目经理为管理主体,以责任成本为基础建立责任成本管理体系,形成牵头部门领导下各部门及控制中心、保障中心参与管理的有序组织。在预算控制方面企业应以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测算为基础,做好工程项目目标成本概算,灵活运用各种成本估算方法,全面考虑时间和各种风险因素,确定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及其他费用的控制目标,然后会计部门根据项目的成本中心的责任中心制定详细的财务预算,将项目成本控制目标分摊到各个工作组,进而分摊到各个活动,形成清晰而明确的成本控制目标和责任目标。

5、竣工决算阶段造价控制

为了避免施工单位在竣工决算编制中出现的冒算多算、高套定额单价和取费标准等措施来提高工程造价的现象,首先应做好相关资料的归集整理工作,并应严格控制各节点的工程计量、签证、变更及索赔的核定工作,并应促使可转化为价款责任的合同约定内容在竣工后以货币形式体现以实现其对工程竣工决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结语

建设项目造价全过程控制是一个系统性的有机整体,要想对其真正做到有效控制必须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进行,也只有对其进行有效合理的控制方可实现成本控制的最终目标实现投资的良性循环,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

参考文献:

[1]李红霞.论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09;第5期

[2]邱荣.基于计划的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J].科技资讯.2009年;29期

篇7

关键词: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动态控制

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建设工程项目也不断增多。但建设工程项目造价存在的“三超现象”十分常见,这严重制约着建设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由于工程项目需要按一定的建设程序进行决策和实施,而工程造价发生在工程建设的各个过程和环节中,所以要控制工程造价,就要在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过程、各个要素中加以管理,以求在各个建设项目中能够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避免“三超”现象的发生,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

下面就建设工程项目各个阶段的造价管理要点进行研究和分析。

2投资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投资决策是项目建设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主要和最容易忽视的阶段。项目投资决策是选择和决定投资行动方案的过程,是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及作出判断和决定的过程。据有关资料统计,在项目建设各大阶段中,投资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最高达80%~90%。项目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和投资效果的好坏。而投资决策确又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项目的规模、建设地区和建设地点、建设标准、工艺和设备选用等,这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投资效益。

3工程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在拟建项目经过投资决策阶段后,设计阶段就成为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阶段。它对建设工期、工程造价、工程质量及建成后能否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使用效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设计阶段通过编制设计概算可以了解工程造价的构成,分析资金分配的合理性。并利用价值工程理论分析项目各个组成部分功能与成本的匹配程度,调整项目功能与成本使其更趋于合理。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方法有:对设计方案进行优选或优化设计;推广限额设计和标准化设计;加强对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的编制管理和审查;提高设计质量。

3.1方案的造价估算、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的编制管理与审查

设计阶段加强对设计方案估算、初步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的编制管理和审查是至关重要的。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现,有的方案估算不够完整,有的限额设计的目标缺乏合理性,有的施工图预算或者标底不够精准,影响到设计过程中各个阶段造价控制目标的制定,最终不能达到以造价目标控制设计工作的目的。

3.2设计方案的优化和比选

为提高工程建设投资效果,从选择建设场地和工程总平面布置开始,直到最后结构构件的设计,都应进行多方案比选,从中选取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最佳设计方案,或者对现有的设计方案进行优化,使其更加经济合理。在设计过程中利用价值工程的思路和方法对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对不合理的设计提出改进意见,从而达到控制造价、节约投资的目的。

3.3严格推行限额设计

限额设计,就是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及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同时各专业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严格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不合理变更,保证总投资限额不被突破。限额设计阶段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手段,它能有效地克服和控制“三超”现象,使设计单位加强技术与经济统一管理,贯彻“先算帮后算”,把钱用在“刀刃上”。彻底改变目前“设计过程中不算账,设计完概算见分晓”的不良现象,克服设计概预算本身的失控对工程造价的负面影响。

3.4推广标准设计

即采用国家、省、市级各专业部属的标准通用设计,既可以缩短设计周期,还由于采用标准构件,可以在预制厂采用定型工艺,组织成批均衡生产;既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又可加快施工速度,缩短整个建设周期。因此,采用标准设计,也是降低造价的一个方法。

3.5推行设计索赔及监理制度,加强设计变更管理

设计索赔和设计监理制度的推行能够真正提高人们对设计工作的重视,从而使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得以有效开展,同时也可以促进设计单位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提高设计人员的质量意识和造价意识。设计索赔制度的推行和加大索赔力度是切实保障设计质量和控制造价的必要手段。

3.6提高设计质量

设计阶段是项目即将实施而未实施的阶段,为了避免施工阶段不必要的修改,避免设计洽商费用的增加,从而增加工程造价,应把设计做细、做深入。

4招投标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4.1招标阶段

招标阶段产生的中标价是合同价的基础,因此,招标阶段的工作对造价的影响很大,应予以充分重视。针对图纸的设计深度和工程的性质,确定便于造价控制的、适当的工程计价方法,如工料单价单位估价法和综合单价单位估价法。详细勘察工程现场,根据现场的情况编制招标文件,确定一些有利于造价控制的计量方法。

4.2清标阶段

清标的目的是为了充分了解投标文件的内容,对照招标文件对标书的响应性和符合性进行检查,清标工作应有足够的时间,从造价的角度,重点应审查施工方案,由于施工工艺的不同、施工组织方案和措施的不同,会引起清单项目单价的显著差别;对工程量清单报价,主要看是否有多算、少算、漏报、缺项以及价格组成的合理性情况等。发现问题应及时让投标人进行澄清,通过澄清使得各投标单位的报价进一步明确,以免中标后对报价的组成内容产生歧义。

4.3评标阶段

应合理应用最低价中标的单因素评标法和最高分中标的综合因素评标法。单纯从造价控制来说,招标单位当然希望合理最低价的投标人中标,但由于评标过程中,投标单位的成本较难确定,有些投标人往往会采用恶性竞争策略,如采用低于成本价的报价中标,而施工过程中再想方设法采取偷工减料,或者通过变更、签证等办法补回损失,给工程质量和造价控制都带来很大难度。为减少上述行为的发生,招标人在评标时除了对一些简单的工程可采用最低价中标的单因素评标法,对一些较复杂的工程应尽可能采用综合因素评标法,即除了评审投标人的投标报价外,还要对其质量、工期、文明施工、安全施工、施工方案、拟投入的人员和机械设备等进行综合评审。

4.4签约阶段

确定中标人之后,招标人应再一次详细审阅中标人的投标文件,将评标时的澄清内容在合同中进一步明确,同时在总价不变的情况下,对一些明显不合理的子目的单价与中标人进行协商、调整,特别是对施工阶段很有可能发生大量变更的项目,更应如此。实践表明,合同签订前的协商对后期造价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协商结果也较能让双方满意。

5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施工阶段是实行建设工程价值的主要阶段,也是资金投入最大的阶段。在实践中往往把施工阶段作为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阶段。业主在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工程付款控制、工程变更费用控制、预防并处理好费用索赔、挖掘节约工程造价潜力来实行实际发生费用不超过计划投资。

5.1有效控制工程变更

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工程变更是不可避免的,但工程变更会带来工程造价的变化,为了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就要对工程变更进行有效地控制。坚持“施工图设计漏洞消灭在开工之前”的原则,严把各个关口。设计变更应尽量提前,变更发生得越早,损失会越小。因此,必须加强设计变更管理,尽可能把设计变更控制在设计阶段初期,尤其对影响工程造价的重大设计变更,坚决将其扼杀在摇篮中,这样才能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

5.2正确处理索赔与反索赔

索赔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对于并非自己的过错,而是应由对方承担责任的情况造成的实际损失向对方提出经济补偿和时间补偿要求。工程索赔是工程承包中经常发生的正常现象。由于施工条件、气候条件的变化,施工进度、物价的变化,以及合同条款、规范、标准文件和施工图纸的变更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工程承包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索赔。它的发生必然导致工程造价的变化,所以为了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必须做好索赔工作。

5.3严格审核工程施工图预算

根据施工图设计的进度计划和现场施工的实际进度,及时核定施工图预算。对于预算超出相应概算的施工图设计部分,要加以详细分析,找出原因,并及时与项目负责人通气,调整或修正控制目标,对工程造价实施动态控制。

5.4择优确定专业分包单位,防止垄断价的滋生

在工程建设中,有些特殊专业工种不得不委托专业施工单位承担,如变电所安装工程、绿化工程等,而这些行业往往又带有一定的垄断性质。在有些项目中,一方面应尊重供电部门的“规定”,另一方面要求允许另一家供货商参与竞争,以最终取得较好的效果,可很好地遏制垄断价。

6竣工结算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长期以来,竣工结算超施工图预算是造价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竣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应认真做好以下几点:核对合同条款,审核竣工结算编制范围,编制范围是指编制工程竣工结算的工程及费用范围。审核竣工内容是否符合合同要求、验收是否合格,审核结算方法、计价方法、优惠条款是否符合合同;按竣工图审核工程量,在审核中,应根据竣工图、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按照国家规定的工程量计算规则逐项核对;严格执行计价依据与计价方法;严格审查设计变更签证;检查取费标准,不同地区的税率、价格指数可能不同。因此,工程取费标准必须按照合同规定的要求,根据施工单位的资质等级、工程类别等设定合理的取费标准。

7结语

总之,建设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工作是确保建设项目的效益最大化的关键所在,必须从项目的全过程着手。因此,应针对各个阶段的造价管理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手段,共同把关,不断提高造价管理工作的质量,以避免“三超”现象的发生,使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投资三大目标实现更好的协调、统一。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和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5-000-01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随着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工程数量不断增多,建筑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已经越来越重要,为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于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和管理而言,其主要是指在工程项目在设计、决策以及实施阶段研究和比较造价,合理科学控制工程造价,并从项目进展情况出发,随时对其进行纠偏,从而有效实现项目管理投资的目标[1]。一般在工程项目造价控制和管理过程中,企业要想实现自身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必须要建立和完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确保该体系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促进工程审查、计价、决算以及结算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概念

对于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而言,其主要是对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造价进行控制,从而促进工程造价管理效应的提升。建筑企业在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造价管理时,主要是对管理的方案和目标进行指定,并强化施工过程控制和管理,结合施工设计和进度,材料购置以及竣工监管等方面,全过程管理和跟踪建设项目。对工程造价进行全过程管理,必须要对工程的决策、设计、施工以及竣工等阶段的造价进行全面控制,尽可能促使施工成本降低,从而促进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实现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现状分析

建设工程项目造价主要是指整个项目中所需的费用,包括该工程项目有计划地进行固定资产再生产和形成相应无形资产。与整个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一般在承包市场、土地市场以及技术劳务市场中的费用,都属于工程造价的范畴,其中主要的组成部分包括机械设备费用、施工人员薪酬、施工材料费用以及其他管理费用等[2]。对于工程造价控制而言,其在实际过程中,由于相关企业没有重视施工的定价和设计,仅仅只对价格商讨以及施工预算加以重视,导致建设工程造价难以达到规定的标准。因此必须要采用先进的造价管理模式,强化全过程造价控制和管理,从而节省财力、物力以及人力,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项目经济效益的提升,确保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和管理分析

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和管理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决策阶段的控制和管理;二是设计阶段的控制和管理;三是招投标阶段的控制和管理;四是施工阶段的控制和管理;五是竣工阶段的控制和管理。

(一)决策阶段

在对建设工程项目中相关的施工方案以及建设方案进行制定时,必须要采用适用和经济的原则,综合考虑市场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有效避免施工工艺、设备以及施工材料等方面的问题。同时要有效管理和落实项目的经营、筹资以及效益等,确保资源的优化利用和配制。在制定施工报告时,要仔细勘查施工现场,并全面科学分析施工技术以及施工环境,从而确保施工方案的可靠性以及可行性。对于项目投资预算而言,必须要对其进行重视,及时调整不可预见费用,对相关信息积极收集,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同时要合理分析项目,重视投资项目阶段的经济效益。这样才能有效确保项目投资预算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促进项目经济效益的提升。

(二)设计阶段

要想有效降低施工成本,促进施工图纸以及施工设计的效率,确保设计可行性,可以采用标准设计和限额设计,有效选择恰当的设计方式,从而实现项目中物力、财力以及人力的优化配置,促进工程造价的控制效应的提升。在设计阶段,可以对设计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和实地勘察,从而选择出科学合理的最优方案,有效满足施工安排和要求,促进施工设计可行性和技术性的提高。

(三)招投标阶段

对于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和管理,首先要合理选择施工队伍,严格审查施工技术水平、整体素质以及资质,并对招标文件进行合理编制,确保招标目标的明确性,从而提高项目招标投资的标准化和可靠性[3]。可以有效使用控制招标法,全面分析施工的材料、质量以及工期,确保其符合施工设计要求,实现项目招投标的可靠性和可行性。最后要严格审核招投标报价的评定标准,综合评审单价和总价,从而促进工程数量合理性的提升,提高项目施工质量,全面控制项目造价。

(四)施工阶段

在项目施工之前,施工单位必须要从施工的设计和要求出发,对施工方案进行合理选择,并安排专业人员考察施工的技术和环境,确保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签证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计量方法,从而促进施工技术水平的提升,减少设计变更现象。同时在施工阶段要对施工过程监理加以重视,选择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技术,加强施工安全管理,从而促进施工质量的提升,实现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必须要对材料选购、施工方案以及设计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减少资金浪费,最大限度控制项目的资金投入,实现项目的经济效益。

(五)竣工阶段

竣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和管理,其主要是审核合同价格、清单项目以及工程量,这直接影响着整个项目的工程造价,因此必须要对竣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和管理进行认真对待。在审核工程量的过程中,价格的确定必须要从综合单价方面进行考虑,并采用预算定额的方式进行计算,同时严格审查隐蔽项目,有效控制施工各阶段的造价[4]。此外要做好复查工作,认真复查施工签证以及施工日记等相关资料,并利用定额套用方式审查相关费用,确保合同项目和招投标文件项目具有一致性。值得注意的是,要对变更工程的计算加以重视,从而促进竣工结算可靠性和准确性的提升,有效控制工程的造价。

篇9

关键词:项目造价管理全过程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下,我国的建筑企业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环境下的竞争,必定要将竞争机制引入管理中,通过先进的、合理的、科学的、有效的管理。建立建筑企业自身的优势,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调动全部生产资料的积极性,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但是采取什么措施?如何合理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即是项目决策者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久以来,我国(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造价工作者们普遍把控制工程造价的主要精力放在预结算上,但是其结果却往往是事倍功半,控制的目的并未完全达到,并且在建设项目中屡屡出现“三超”现象。最终导致工程投资严重失控,投资数额屡创新高,投资成本难以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经济效益。究其原因,主要是在项目的各个环节上没有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控制应贯穿于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的各个阶段,即建设项目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及合同管理、施工阶段、结算阶段。

一、建设项目造价管理的基本概述

任何事物的价格都是遵循一定价格规律,在价格规律的基础上变化和波动的。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也比例外。所谓工程造价管理是指遵循工程造价运动的客观规律和特点,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经济法律及市场管理等技术手段和措施,通过一系列的阶段,解决工程建设活动中的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技术与经济、经营与管理,收支平衡等实际问题,力求把合理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达到合理配置,以达到提高投资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全部业务活动和组织活动。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的基本内容就是合理的确定和有效地控制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一般来说,建设项目具有生产周期长,众多要素价格变化频繁,产品具有单件性,固定性等特点,导致项目造价的不确定性,使得建设项目的造价复杂多变。

二、建设项目造价管理的全过程控制

1、工程造价控制是每个投资者所关心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投资决策阶段,建设项目总体建设标准的制定能够对项目的造价起到有效地控制作用。该标准应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合理的确定,与建筑标准相关的因素主要有:建设项目的规模、占地面积、建筑标准、工艺设备、室外配套、施工定额等指标。

造价要从源头抓起,要重视估算,加强估算,提高估算的“源头”作用,投资估算要做到“广”而“深”,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资料的数据库,加强数据资料的管理和数据库的建设,利用对比、分析和调查的方法分类。

2)完善科学系统的信息网络,强化设备材料机械的动态管理,仅仅依靠各个时期地区造价管理部门公布的材料价格及反馈的信息是远远不够的,应形成随时随地的动态价格信息库,掌握各影响要素的信息。

3)提高投资估算的精确度。

2、在项目做出投资决策后,投资控制的关键就在于设计,设计单位应根据业主单位的设计任务委托书的要求和设计合同的规定,努力将概算控制在委托设计的投资内。

积极推行限额设计,就是要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及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各设计阶段,按各专业进行投资分解,分块限额,具体分配到单元和专业,形成横向控制和纵向控制相结合。技术经济人员要对概算严格控制,实现了对投资限额的控制,也就同时实现了设计规模、设计标准、工程数量等各方面的控制。可以利用价值工程对设计方案进行经济比较,对不合理的设计提出意见,从而达到控制造价,节约投资的目的。还可以运用工程造价信息系统已积累的已完工程的造价数据和国内外经济变化的实时数据,为限额设计创造条件。

3、招投标阶段控制工程造价应采取的措施

1)认真编制招标文件。招标文件既是投标单位编制投标文件的依据,也是招标单位与中标单位签定合同的基础。招标文件的编制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内容要全面。

2)注重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工程量清单是招标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投标单位进行投标和进行公平竞争的基础。工程量清单必须科学合理,工程量计算准确,内容明确,客观公正。

3)设立并公布招标最高限价。考虑到目前建筑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在一定时期内设立招标上限控制价。最高限价综合考虑了招标文件、市场行情、计价规定,同时兼顾了拟建工程具体条件、水平等因素,使招标工作更加客观公正。

4)重视询标工作。合理低价中标询标是指对投标文件填报的项目内容、 综合单价组成、投标报价和含义不明确、表述不一致的内容要求投标人进行澄清、说明或者补正。通过询标,可排除可能存在的非实质性、欺骗性、以及明显低于其个别成本的不合理报价,为确定合理的合同价打下良好基础提供先决条件。

5)慎重确定合同类型。对于大中型工程一般多采用单价合同为主,总价合同为辅的合同形式,即合同中主体工程项目是单价合同,其他部分项目采用总价合同。对于规模小、技术不复杂、工期短的工程,可采用总价合同。

6)签定合同注意事项。在编制合同条款时,应注重有关风险权利责任的约定,将项目管理融入合同条款中,尽量将风险量化,责任明确,公正地维护双方的利益。

7)建立完善的招标评标系统。招投标基本原则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完全贯彻“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4、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如何有效的进行工程造价管理,特别是施工阶段,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合理降低工程成本是建设单位十分关注的问题, 1) 加强合同管理,施工合同是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依据,在合同签订后要做好合同文件的管理工作,施工前,应组织施工合同交底会议,相关管理人员,须将本工程中标方式、清单组价的依据、利润降点系数等有关工程造价控制方面的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达,熟悉和掌握相关的施工合同文件是工程造价管理的前提。

2)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充分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在收到中标通知后,施工单位应着手编制详尽的施工组织设计,遵循均衡原则安排施工进度,力求提高施工机械利用率,施工方法、施工技术的采用以简化工序、提高经济效益为原则。

3) 工程材料费的控制。由于材料品种和规格多,用量大,所以其变化的范围也较大。因而,只要能控制好材料费的支出,以最佳方式采购材料,努力降低采购成本,合理使用周转材料。

4) 加强工程变更的控制,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建设单位、设计、施工等方面的原因。常常会出现工程量、材料、施工进度等变化。导致工程费用发生改变,因此,应该合理控制这些工程变更,工程变更的原因。建设单位对建设工程提出新的要求。

5) 提高索赔意识,索赔及起因。在实际工程中,索赔是双向的,业主可以向承包商提出索赔要求。增强索赔意识,索赔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法律意识。索赔是法律赋予业主和承包商的正当权利,是保护自己正当权益的手段。第二,市场经济意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承包企业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标。索赔是在合同规定的规范内,合理合法地追求经济效益的手段。通过索赔可以提高合同价格,增加收益。第三,工程管理意识。索赔工作涉及工程项目管理的各个方面,要取得索赔成功,必须提高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更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管理工作,将索赔管理费穿于工程项目全过程。

5、工程竣工结算是指一个建设项目或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全部竣工,并验收合格后,发承包双方根据现场施工记录、设计变更通知书、现场签证等资料,按照双方约定的合同价款及约定的合同条款调整内容,进行工程竣工结算。工程竣工结算,一般都会涉及许多具体复杂的问题,工程竣工结算,要严格执行合同。工程签订合同后,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供货厂家等主观原因及不可预见的天气变化、地质变化造成的客观原因,致使工程签证单种类繁多,处理复杂。工程结算各方要对照合同、图纸、中标文件,认真分析工程签证单的种类,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处理各方的利益。

篇10

关键词: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

1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概述

1.1工程项目质量

从项目作为一次性的活动来看,项目质量体现在由工作分解结构反映出的项目范围内所有的阶段、子项目、项目工作单元的质量所构成,也即项目的工作质量;从项目作为一项最终产品来看,项目质量体现在其性能或者使用价值上,也即项目的产品质量。项目活动是应业主的要求进行的。不同的业主有着不同的质量要求,其意图已反映在项目合同中。

因此,项目质量除必须符合有关标准和法规外,还必须满足项目合同条款的要求,项目合同是进行项目质量管理的主要依据之一。

项目的特性决定了项目质量体系的构成。从供需关系来讲,业主是需方,他要求参与项目活动的各承包商(设计方、施工方等)提供足够的证据,建立满意的供方质量保证体系。另外,项目的一次性、核算管理的统一性及项目目标的一致性,均要求将项目范围内的组织机构、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集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其内部组织良好的质量控制及内部质量保证,从而构筑出项目的质量体系。

由于项目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物质生产过程,其生产组织特有的流动性、综合性、劳动密集性及协作关系的复杂性,均增加了项目质量保证的难度。

1.2项目质量管理

项目的质量管理主要是为了确保项目按照设计者规定的要求满意的完成,它包括使整个项目的所有功能活动能够按照原有的质量及目标要求得以实施,质量管理主要是依赖于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及质量改进所形成的质量保证系统来实现的。

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过程,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创造必要的资源条件,使之与项目质量要求相适应。各职能部门及实施单位要保证工作质量和项目质量,实行业务工作程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支持质量部门独立地、有效地行使职权,对项目实施全过程实行质量控制。

1.3项目质量控制

项目质量控制是指在明确的质量目标条件下通过行动方案和资源配置的计划、实施、检查和监督来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是实现项目管理三大控制的重点。质量控制包括工程建设中的作业技术和管理活动控制。在工程建设中应充分认识到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做好质量控制工作,使建设产品符合质量要求和需要。质量控制的目标是要贯彻执行建设工程质量法规和强制性规范,正确配置生产要素和采用科学管理方法,实现工程项目预期的使用功能和质量标准。

2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要求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这3个阶段构成质量控制的系统过程。事前控制就是要加强主动控制,要求预先针对如何实现质量目标进行周密合理的质量计划安排,事前控制包括质量目标的计划预控和质量活动的准备阶段控制。事中控制是针对工程质量形成过程中的控制,事中控制包括自控和他人监控两大环节,自控主要是质量产生过程中的自我约束行为,他人监控主要来自内部管理者的质量监控和外部力量的监控,当然加强自我监控是至关重要的。事后控制是指质量活动结果的评价认定和对偏差的纠正。这三大过程控制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过程,不是孤立和截然分开的。

2.1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贯穿于项目实施全过程

(1)在工程项目决策阶段,要认真审查可行性研究,使工程项目的质量标准符合业主的要求,并应与投资目标协调;使工程项目与所在地的环境相协调,避免产生环境污染,使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2)在工程项目设计阶段,要通过设计招标,组织设计方案竞赛,从中选择优秀设计单位。为了有效地控制设计质量,就必须对设计进行质量跟踪,定期对设计文件进行审核。在设计过程中和阶段设计完成时,以设计招标文件(含设计任务书、地质勘察报告等)、设计合同、咨询合同、政府有关批文、各项技术规范、气象、地区等自然条件及相关资料为依据,对设计文件进行深入细致的审核。还要保证各部分的设计符合决策阶段确定的质量要求,并保证各部分的设计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和技术标准,同时应保证各专业设计部分之间的协调,还要保证设计文件、图纸应符合施工图纸的深度要求。

(3)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要组织工程项目施工招标,依据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和施工方案以及其他因素,从中选择优秀的承包商。委托项目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状况进行监控;监督检查在工序施工过程中的施工人员、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方法、工艺或操作是否处于良好状态,是否符合保证质量的要求;做好设计变更的控制工作;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检查验收工作;做好工程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的处理,当出现不合格产品时,应要求施工单位采取措施予以整改,并跟踪检查,直到合格为止;当施工现场出现质量异常情况,又未采取有效措施、隐蔽作业未经检验而擅自封闭、未经同意擅自修改设计图纸、使用不合格原材料或构配件时,应下达停工指令,纠正后下达复工指令;要对工程材料、混凝土试块、受力钢筋等实行取样送检制度;对从事计量作业的操作人员技术水平进行审核,对其计量作业结果进行评价和确认。

2.2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1)质量第一原则。“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工程建设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息息相关。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繁荣富强,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关系到子孙幸福,所以必须树立强烈的“质量第一”的思想。

(2)预防为主原则。对于工程项目的质量,我们应从过去消极防守的事后检验变为积极预防的事先管理。因为好的建筑产品是好的设计、好的施工所产生的,不是检查出来的。必须在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中,事先采取各种措施,消灭种种不合质量要求的因素,以保证建筑产品质量。如果各质量因素预先得到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就有了可靠的前提条件。

(3)为用户服务原则。建设工程项目,是为了满足用户的要求,尤其要满足用户对质量的要求。进行质量控制,就是要把为用户服务的原则,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出发点,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去。同时,要在项目内部树立“下道工序就是用户”的思想。各个部门,各种工种、各种人员都有个前、后的工作顺序,在自己这道工序的工作一定要保证质量,凡达不到质量要求不能交给下道工序,一定要使“下道工序”这个用户感到满意。

(4)用数据说话原则。质量控制必须建立在有效的数据基础上,必须依靠能够确切反映客观实际的数字和资料,否则就谈不上科学的管理。一切以数据说话,就需要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工程实体或工作对象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整理,从积累的大量数据中,找出控制质量的规律性,从而研究工程质量的波动情况,寻求影响工程质量的主次原因,采取改进质量的有效措施,掌握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的客观规律,以保证工程项目的优质建设。

3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措施

3.1项目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十分重要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工程项目位置固定、体积大,不同项目地点不同,不象工业生产有固定的流水线、规范化生产工艺及检测技术、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条件,因此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因素多,容易产生质量问题。

使用材料的微小差异、操作的微小变化、环境的微小波动,机械设备的正常磨损,都会产生质量变异,造成质量事故。工程项目建成后,如发现质量问题又不可能象一些工业产品那样拆卸、解体、更换配件,更不能实行包换或退款,因此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就显得极其重要。把工程施工质量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经常应用一系列培训、管理、检测、监督、整改手段和措施,对影响工程质量的人员、施工工艺、机械工具、材料和环境五大因素进行控制。

3.2培训和优选施工人员为质量控制奠定坚实的基础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技术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共同作用,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控制施工质量,就要培训、优选施工人员,提高他们的素质。应提高质量意识。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施工人员应当树立五大观念:即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用数据说话的观念,以及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质量、成本、工期相结合)综合效益的观念。增强人员的技术素质。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应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生产人员应有精湛的技术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法制观念;服务人员则应做好技术和生活服务,以出色的工作质量,间接地保证工程质量。提高人员的素质要靠质量教育、靠精神和物质激励的有机结合,靠培训和优选。

3.3严格控制建材、建筑构配件和设备质量,为工程质量打好物质基础建筑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明确指出:“用于建筑工程的材料、构配件、设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质量标准”。因此,要把住采购关、检测关、运输保险关和使用关。当前在物资供应处于买方市场的环境下,各种销售名目繁多,有回扣销售、有奖销售、送货上门销售等,对采购人员是极大的诱惑。要把好采购关,必须对材料进货进行有效控制:

(1)优选采购人员,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质量鉴定水平、挑选那些有一定专业知识。忠于事业的人担任该项工作。

(2)掌握质量、价格、供货能力的信息,选择国家认证许可、有一定技术和资金保证的供货厂家,选购有产品合格证,有社会信誉的产品,这样既可控制材料质量,又可降低材料成本。

(3)合理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正常施工。

(4)加强材料的检查验收,严把质量关。

(5)抓好材料的现场管理,并做好合理使用。

(6)搞好材料的试验、检验工作。

针对建材市场产品质量混杂情况,还要对建材、构配件和设备实行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监控。施工项目所有主材严格按设计要求,应有符合规范要求的质保书,对进场材料,除按规定进行必要的检测外,质保书项目不全的产品,应进行分析、检测、鉴定。不合要求的不得使用,并且追踪其出处。严格执行建材检测的见证取样送检制度,以确保检测报告的真实性。

3.4优化施工方法,为工程项目的进度与质量打下基础

施工过程中的方法包含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施工方案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控制能否顺利实现。往往由于施工方案考虑不周而拖延进度,影响质量,增加投资。为此,制定和审核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管理、工艺、组织、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在现在的项目建设中,施工机械设备是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设施,因此,施工阶段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建筑结构形式、建筑技术经济等来合理选择机械的类型和件能参数,合理使用机械设备,正确地操作。操作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管理。

3.5推行科技进步和全面质量管理,提升质量控制水平

施工质量控制,与技术因素息息相关。技术因素除了人员的技术素质外,还包括装备、信息、检验和检测技术等。国家建设部《技术政策》中指出:“要树立建筑产品观念,各个环节要重视建筑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功能的改进,通过技术进步,实现产品和施工工艺的更新换代”。充分阐明了新技术、新工艺和质量的关系。必须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全面提升质量控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