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城市设计范文
时间:2023-09-25 18:15: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乡规划城市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发展历程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了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的实践和探索。1991年10月施行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首次将控规编制纳入法定规划编制体系。此后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法规文件逐渐明确了控规的编制内容和要求,强调控规在土地市场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2006年4月1日起施行的新一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着重强调了控规的强制性作用,规定“各地块的主要用途、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地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定应当作为强制性内容”。
1.2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位及作用控规主要是通过具体、详细的土地使用分配和安排来实现对城市发展的引导和控制,为城市土地的有偿使用和开发管理提供依据。控规是“建设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做出建设项目规划许可的依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第四章第4节第四十二条)。即:它是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最直接的依据,也是土地出让的前提条件。它一方面对总体(或分区)规划加以深化,以定位、定量等方式将总体规划中的空间结构、用地布局、功能意图等宏观的内容转译为对城市建设三维空间的微观控制要求;另一方面对修建性详细规划中的建筑平面造型、道路基础设施布局、环境小品布置等做出指引。
1.3城市设计的内涵及特点城市设计是对一定地域空间内的各种要素进行综合设计,使城市的各种设施在空间和功能上达到协调一致,是一种关注城市规划布局、城市面貌、城镇功能,并且尤其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原理。相对于城市规划的抽象性和数据化,城市设计更具有具体性和图形化。城市设计注重城市形态环境塑造,具有弹性化、艺术化等特点。
2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当前城市设计的有机融合
2.1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面临的困境
2.1.1难以满足土地混合使用的弹性发展需求城市经济活动越来越活跃,对土地的集约和高效利用促生了诸如生活综合体———既具备居住功能,也兼具商业、公共服务等多种用途,控规仅仅以增加土地使用的兼容性不能满足发展需求。
2.1.2控规欠缺对城市形态环境的塑造随着城市的发展,新技术和价值观变化迅速,而控规仅以引导性规定控制城市形态显得过于单薄和无力。
2.1.3管理实施程序不完善,成果可操作性弱控规成果的实施性、操作性不够强,面对现实建设项目的不确定性和经济快速不得不进行经常性的调整。
2.2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的有机融合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逐渐由外延式的扩张转变为内涵式的质量提升。强调数据平衡、偏重于二维平面的控规需要与具有立体性、艺术性、文化性的城市设计相互借鉴与融合[2]。一方面,城市设计能够将控规中抽象、空乏的技术经济指标转换成可视、可触、可感的空间形态;另一方面,城市设计不仅对城市的空间形态进行组织和再创造,还可指导区域内的整体开发和有序建设,形成良好的城市经营和管理模式,从某种意义上具有城市规划管理的职能,是对控规的有益补充。
3南海公园周边地区规划中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当前城市设计的有机融合
3.1南海公园概况南海公园位于包头市东河区南侧,黄河之滨,占地面积2000hm2,其中水域面积580hm2,湿生草地面积1000余公顷。北有青山朦胧辉映,南有黄河玉带环绕,风景独秀,集旅游观光、生态休闲、科普宣传于一体,素有“塞外西湖”之美誉,是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和自治区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作为包头市东河区的“内湖”,在包头市具有重要的休闲和对外宣传作用。
3.2南海公园规划中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的有机融合南海公园不仅是在包头市有着重要的知名度,而且在国内也享有一定的声誉。近几年在保护为主、利用为辅的指导原则下,景区建设有序不紊的开展,景观得到了质的提升,但其周边的景观环境与景区差异明显,周边地区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为了编制科学合理的、能用于指导该区域的规划,避免传统的控规编制侧重于指标的控制,对区域的建设空间结构、建筑形态、景观色彩体现较弱,不利于后期规划实施管理中控制和落实等问题,在南海公园周边地区规划编制中采取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具体的工作思路如下:1)优先编制概念性城市设计。先期以包头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在不触碰强制性内容的前提下对南海公园周边地区进行了概念性城市设计,主要侧重于空间结构、建筑形态、天际线、环境塑造等方面。2)在概念性城市设计基础上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依据包头市总体规划,结合概念性城市设计,对区域的用地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进行量化,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对道路进行优化,配设工程管线。3)进行控规层面的城市设计工作结合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城市设计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细化,完善空间结构和建筑形态的控制,明确核心区的建筑风格、色彩和界面控制。
4结语
篇2
关键词: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旧村改造;运用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transformation of old villages in the city as an example, combining foreign experience, analysis of city design in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ning on the issues.
Keywords: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ning; city old village transformation; design;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近二十余年来我国城市规划事业取得长足发展,随着城镇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对城市规划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直接依据,起着连接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关键作用。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的城市设计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深化和补充。笔者针对在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结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威海市田村旧村改造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实践工作对其进行分析研究。
一、项目概况
(一)规划背景
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东端,地理位置在东经121°11′-122°42′、北纬36°41′-37°35′之间。市域的北、东、南三面为黄海环绕,西与烟台市接壤,整个海岸线长985.9公里,东及东南与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隔海相望,北与辽东半岛隔海对峙,东西最大横距13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81公里。
随着城市环境的逐步提高,城中村的问题也逐步体现出来,城中村中较差的居住环境和治安状况逐渐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2007年威海市政府提出用三年的时间完成市区51个主要城中村的改造,以形成新的城市景观,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广大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二)规划方案简介
根据已审批通过的《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规划区被定位为以居住用地为主,《威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6-2020)》中明确了规划区周边道路等详细要求,《威海市城市公共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07-2020)》中明确规划区内新增一所25班小学,规划区东北角的市立医院高区分院(佛顶山医院)扩建至3公顷用地,保留田村派出所。结合规划管理部门意见,规划范围控制在世昌大道以南,环山路以北,东至福山路,西至沈阳路,总用地规模54.25公顷。
本规划区规划功能结构特点概括为“一线双环、双轴四片”。
一线:规划区东西狭长,且北临交通性主干路世昌大道,南靠现状城市交通性道路环山路,对此情况一般将解决用地狭长方向交通作为规划交通准则。所以规划以一条12米宽的曲线型小区级道路贯穿规划区东西方向,成为区内交通的大动脉,并以曲线线型体现小区道路“通而不畅”的要求;并在东部与仁柳庄规划小区路对接,使区间交通更为便捷、合理。
双环:规划区东西狭长,由东西向小区级道路联系东西向交通。以中间规划城市次干道为界,小区东、西两部分由7米宽组团级道路组织南北向交通,并形成环路,使得交通形成良性运转。
实轴:小区中部结合规划次干道,形成空间主轴,集中设置小区配套公建,合理确定建筑高度与层次,丰富城市景观。
虚轴:以小区南侧植被丰富,风景优美的山体为对景,结合东西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的设置,预留景观通视走廊,形成景观虚轴。将远处制高点山景引入,并且向世昌大道辐射,使得规划区与自然山体风景、城市结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创造出一种独一无二的景观价值。
四片:依据道路结构,小区共划分成四个片区:西北、西南、东北和东南。各个片区自成体系,又通过景观轴线和道路紧密联系,形成整个规划小区的有机整体。
图1 土地利用规划图
图2 城市设计意向图
(三)规划编制的特点
1、项目的背景分析
由于这个项目是旧村改造项目,有其特殊性,涉及到村民躲迁、回迁等许多在普通房地产开发项目中不会遇到的问题,因而它的指标体系也就要求的更加严格和精确,需要充分考虑拆迁成本,同时这个项目位于城市主干路的南侧,城市景观也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城市设计的必要性显的尤为突出。
2、 科学合理的控制体系
(1)功能分区合理。合理安排旧村回迁区,建设起步区,保证规划能尽快顺利实施。
(2)公共设施安排合理。根据上位规划及相关规范,本次规划范围内设置25班小学一所,托幼两处,根据服务半径合理安排,并保证采光满足要求。
(3)指标体系精确可靠。在经过专家评审认可城市设计后,对日照分析进行翔实验证,使规划指标能站得住,从而保证旧村改造的可操作性。
二、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的城市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旧村改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科学合理的划分地块,确立指标体系,从而保证改造的顺利进行。虽然城市设计为控制性详细规划提供了严谨的依据,但是城市设计本身却并没有相应的法律地位,其地位相当尴尬,城市设计的法律地位问题现在已变成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在实施中导致一系列的矛盾。城市设计的立法变得十分必要:
(1)城市设计立法是确定城市设计在各个层次城市规划中的地位的根本保证;
(2)将城市设计纳入法规体系,是约束开发建设、规范建设活动、保证城市环境品质的必要条件。
一般而言。城市设计法律效力的实现有以下两种途径:
(1) 建立相关法规;
(2) 将城市设计纳入城市规划体系,以获得法律效力。
三、对国外相关规划层面的城市设计的研究
发达国家城市设计的研究起步较早,积累了许多运用城市设计工具引导和调控城市建设过程的经验,特别典型的有美国和英国等。研究国外类似规划层面城市设计的经验和教训,对推进我国城市设计的探索和实践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一)美国——与区划(zoning)相结合的城市设计
美国的区划和我国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较为类似,美国各州乃至各个城市的规划体制并不相同,城市设计管理体制也不一致,但总的来说,城市设计技术性地介入区划是美国城市设计管理最显著的特征,分区奖励、开发权转移、规划整体开发单元以及管制特别区等已经大大拓宽了区划的基本概念(John Punter,1999)。同时美国还有一千多个城市中实施了城市设计管理与审查许可制度(林钦荣,1995),这些措施充分保证了城市设计的实施途径和执行力度。美国的城市设计管理准则通常会直接告诉开发者,怎样的设计是允许建设的,这样开发者可以通过有意识制定满足要求的方案来获得开发许可,这就好似面对一个目标明确的圈起跳。
(二)英国——结合“审查许可”的城市设计
英国城市设计的实施是借助设计控制的审查体制进行的,中央国土与经济计划的指引、地方发展与地方计划当局对开发申请案的规划许可制度是实施城市设计的重要工具(唐子来,2001)。城市设计由于是颁发规划许可的重要考核内容因而能够得到具体落实。与美国相反,英国城市中各种层次的城市设计管理准则往往不能直接告诉开发者什么样的设计最终能获得许可,所有开发案必须经过规划管理部门的评议后才可得知建设允许与否,所以管理准则对设计的控制是弹性、原则的,开发者需要蒙着眼睛跳过一个方向不那么明了的圈。
(三)英美城市设计的经验借鉴
国内针对英美城市设计运作体制的研究总结出了大量改善我国城市设计管理方法的建议,综合起来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设立机构:在政府规划管理部门中成立专门的城市设计管理机构或专题小组;
2、完善程序:制定必要的城市设计编制程序(内容、层次、深度)及审批管理程序;
3、法规保障:通过必要的法律法规、政策法令等确定城市设计的法律地位及实施保障;
4、控制引导:将设计成果转化为可操作的政策导则等,通过控制与引导相结合的方法管理城市建设;
5、设计审查:建立城市设计审查体制,使城市设计要求成为项目开发建设的许可条件;
6、公众参与:确保市民对城市设计的广泛参与,确保城市设计能体现和维护公众利益;
7、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设计评价体系,让专家、公众、利益集团等多方共同参与设计的评价、审定以及实施、监督。
四、结语
城市设计作为一种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的预测论证方法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过程中较为常见,所起的重要作用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将城市设计研究作为一种制度确立,将其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有利于加速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城市设计内容规范化的进程。同时在控规中保障城市设计研究的制度化有利于促进控制性详细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建筑设计在城市设计层面的衔接,弥补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性控制方式的缺陷和不足。将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城市设计研究制度化,还有利于保持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城市环境政策方面的连续性,它是城市环境长远目标实现的根本保障。
参考文献:
[1]唐历敏.走向有效的规划控制和引导之路[J].城市规划,2006(1):89-90.
[2]于丁一,胡跃平.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J].城市规划,2006(5):35-36.
[3]阎树鑫.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内容和深度的完善.同济大学学报.2007,(7).
篇3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城市设计;管理;影响
城市的设计就是为了城市的管理来服务的,而城市规划的管理模式也是为了城市有一个良好的设计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由此二者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以下就来具体的谈一谈城市的规划管理工作对其城市设计所产生的影响。
1、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概念
1.1 城市规划管理概念
“资源”一词在当今现代化社会是及其珍贵的,而对于城市化的良好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那么,我们就根据这一点来对城市规划管理进行一下简单的概括,可以说,城市规划管理就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以此达到城市持久、健康的发展。城市是人群聚居的地方,而每个人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性格,所以,要想将这些性格不一的人群合理的聚集在一个地方,就需要有良好的规范来约束人们,这并不是说人都是需要约束才能够发展的,而是说,有这样的一个约束是为在人们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产生冲突的时候,可以有一个规范来达到制止和调节的作用。
1.2 城市规划管理的目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城市化迅速发展。不仅是为了社会,同样也是为了世界,甚至是为了满足绿色生态、文明社会的需求,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城市的规划与管理,以此来促进城市化高质量的进程。那么,需要从几点入手呢?简单的可分为两点:一是硬件设施要跟上脚步,例如:交通、住房和工厂布局等等。二是软件文化,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区域性公共服务、社区文化等等,这样,可以使各项设施有一个合理布局。再者,还要明确城市化发展目标,有条不紊的发展城市以及城市的经济,不断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岁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然,城市规划的管理不仅仅是为了上述的问题,同时,对城市进行有效的规划管理,可以将城市的使用空间实现最大化,充分的利用每一片土地,也是对土地资源的合理的利用,为我国节省能源、资源做出突出的贡献。
2、城市规划设计在城市整体建设工作中的意义
2.1 计划作用
城市规划设计中有着很强的计划性特点,对城市的设计并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真正的与客观实际相结合,依据合理的设计原则和设计图纸来一步一步规范的执行。对于城市的设计也不是一麟而就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积淀,而正式的施工也不是马上就能够完成的事情,有的时候也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规划,是在3年内完成还是在5年内完成等等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对城市设计有一个很清晰的规划,才能够开始实施。
2.2 推进城币的整体建设工作
城市规划设计能够推进城市整体建设工作,因为,有了规划与设计,我们就可以知道我们在那方面存在不足,以及我们在哪些方面的工作没有很好地落实,这样我们就可以有计划、有目的的去工作去完成了。例如,在房屋建设方面,政府如果有了很好的规划,发出条文指令,使得相关的企业明白,该在什么地方建筑,不该在什么地方建筑,建筑的样式是什么,大体符合这个城市的整体特色。我们能看到属于这个地方的东西,这样对于人文文明建设,也是有极其重要的帮助的。有了明确的城市规划,就像是有的航船有个航标,有了指南针,也就是可以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城市建设。
2.3 对城市建设的调控作用
其实,城市规划设计不仅仅能推动城市的整体建设工作,其对于城市的调控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它可以调控资源了合理有效利用,可以调控人口的合理分布,可以调控各种设施建设,最主要的是对于这座城市的整体面貌来讲,它的调控作用更加的明显。我国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的国家,市场的调节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但是,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可以调节所有东西的,因为市场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多以对于一些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就需要有关的政府部门的出面,政府充分做好人民公仆的职责,建设免费的公共设施,造福人民。另外城市的规划设计可以在一定意义上实现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在不浪费资源的基础之上,充分利用一切有效资源。
3、城市规划管理对规划设计的影响
3.1 城市总体规划方面
目前,专门的城市规划设计人才并不是很多,所以对于城市建设的专业性的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严重的缺乏科学性。另外,城市规划没有长期、远大的目标,现在的城市规划管理基本上都是着眼于现在而建立起来的,没有将未来的发展计划设计到城市规划当中去。还有就是,有些城市的发展目标并没有与本城市的客观实际情况充分的结合在一起,制定的规划或激进、或保守,这样就使城市的发展受到沉重的影响。
3.2 城市规划管理有利于城市设计目标的实现
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主要由城市规划设计部门与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来执行,规划设计和管理部门在进行城市设计时,对规划项目进行选择和研究,然后根据项目实际制定出具体的项目方案,包括政策方案、决策方案以及实施方案等。
3.3 城市规划管理有利于城市设计队伍素质的提高
在城市管理工作中,需要进行相关规划设计人员的配备,包括城市规划设计管理人员以及规划任务委托机构等。通过相关规划设计人员以及规划管理机构的配置,城市设计工作变得更加的科学化、规划化、合理化,设计人员要注重自身工作能力的提高,不断完善自身素质。城市的发展会带动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共同发展,这样的发展会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以不断的提高,而良好的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也会改变人们的生活环境,当然,这样的改变绝对是积极性的。但是,有机遇就会有挑战,现在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并不是很完善,常常会因为一些旧的生活观念而无法顺利的完成,所以,这就需要包括在居民、相关工作人员在内的所有人改变旧的思想传统观念,将现代化的科学设备充分的运用到城市管理当中去,建立一个科学化的现代城市。同时,城市的规划管理工作还有利于解决在设计中存在的一些矛盾问题,不断地提高城市的整体水平,促进城市建设的目标能够充分的实现。
4、城市规划设计管理要遵守的原则
4.1 整体布局原则
城市规划是对一座城市整体全面的规划,整体布局的原则,强调的是整合性,这就要求设计者从全局的角度出发,确保整体和部分两方面的发展能够互相协调,是各个部分在空间布局上能够与整体相衬托。
4.2 经济效益原则
城市建设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涉及到巨大的经济费用支出,因此在规划设计工作中,一定秉持经济节约的原则,对土地资源的分配和利用上一定要合理安排,科学配置,以确保城市建设投资结构的科学性、合理性。
4.3 安全合理原则
城市规划中还要面临诸多自然问题,如城市地理位置、自然灾害以及气候条件等等,因此在对城市建设未来的规划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城市设施的防灾抗灾能力,如地处洪涝灾害区域城市的泄洪防涝能力,以及地处地震区域城市设施的抗震能力等等,只有充分考虑到城建中的种种安全问题,才能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篇4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方面实现城市与乡镇一体化的思考,实现市政基础设施城市与乡镇之间共建共享目标,为处理城市与乡镇矛盾,缩小城市与乡镇发展之间的差距提供基础平台,协调城市与乡镇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及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
近年来,我市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全市基础设施投资不断加大,但我市处于国家的西部地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相对落后,所以在国家大力促进城市与乡镇一体化发展的阶段,怎么样实现市政基础设施达到城市与乡镇一体化,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基础显得尤为重要。
1城市与乡镇一体化市政基础设施必要性
实现城市与乡镇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目标,要加快城市与乡镇一体化建设规划的步调。 市政基础设施作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和基础条件,为城市与乡镇一体化发展提供了不行或缺的硬件环境,是城市与乡镇关系中各种网络要素流的依靠与保障,它保障城市与乡镇生产、生活等各项社会活动正常运行。城市与乡镇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水平不但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并且是民众最关心的民生难题之一。城市与乡镇市政基础设施统筹规划作为城市与乡镇一体化发展中必不缺少的关键环节,现在却缺乏系统的基本理论依据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撑。各地规划编制依据存在巨大差距,村镇设施规划标准与城市规划标准差距尤其突出,怎么样实现城市与乡镇市政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是关键所在。
2城市与乡镇一体化市政基础设施规划思路
城市与乡镇市政基础设施一体化并不料味着经过规划使得镇乡、村庄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城市的水平相当,而是找到合适农村市政基础设施的标准和模式,在其经济社会水平下让人民拥有与其对应的市政基础设施发展平台。
城市与乡镇一体化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应依照相关的原则,着重于城镇与乡村市政基础设施怎么样实现一体化发展,全面的考虑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的选择类型、规划中量的标准调控、指标大小、规划方法等内容。做到资源可行的配置与共享,对县镇及乡、村庄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做具体合宜的安顿,成为城市规划、镇、乡及村庄规划的可行参考对象。努力对不一样的性质的区域采取不一样的对策去实现共同的目的,便是使不管是城镇的居民或是乡村的居民都能享用市政基础设施给他们带去的生活生产上的便利和益处,为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一个十分好的支撑基础。
3城市与乡镇一体化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原则
城市与乡镇市政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有关的专项、等级、内容多元化,必要调节不一样空间层次、不一样单位、不一样专业领域的内容,所以在规划整个过程中必要贯彻以调整城市与乡镇协调发展为重点,创建一个持续协调发展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平台,促进本地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健康发展必要遵守的原则是: (1)、因地制宜原则,一方面要参考全市上位规划对市政基础设施在大层面上的规划安顿,其他方面也要符合本地发展实际情况,符合城镇发展及乡、村庄发展的特征,使规划具有可行性。 (2)、城市与乡镇交互发展原则,不仅提升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水平,充实发挥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又要促进农村基础设施的设施发展进度,为农村创造一个十分好的基础发展平台,实现城镇和乡村两者之间双向交互发展。 (3)、区域空间整体协调发展原则,市政基础设施中电力、电信网络规划、防灾、生态建设等好多部分都必要从区域空间来整体规划协调,这不一样类型空间开局必然存在矛盾,所以以区域整体观念来协调各个类型的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及市政基础设施与城市建设之间的矛盾,既方便于城市与乡镇之间协调发展,也避免了重复建设。
(4)、以人为本、综合发展原则,城市与乡镇市政基础设施一体化是以提升城市与乡镇居民特别是农民的生活水平为宗旨,努力缩小城市与乡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差距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城市与乡镇市政基础设施综合发展原则,使得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布局方便于提升居民生活生产质量,方便于创造具有公平公正的社会发展物质支撑基础,合理布局,节约有限的资源。
4城市与乡镇一体化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内容
由于城市与乡镇一体化基础设施规划还处于摸索阶段,所以在研究市政基础设施城市与乡镇一体化规划应涵盖的内容,在以往的市政基础设施的内容进行了分类概括,分为水系统、能源信息系统、安全防灾系统、生态环境系统四个部分,水系统就包括水资源开发应用、水源保护、城镇的给排水系统、农村的安全饮水工程等方面内容,能源信息系统涵盖县域整个电力、电信网络(网络就是用物理链路将各个孤立的工作站或主机相连在一起,组成数据链路,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和通信的目的)设施建设、城镇供热、燃气供应设施规划建设及农村因地制宜的方式选取。安全防灾系统是从整个县域上位规划对其宏观层面的总体调控原来分析防洪、防震、消防、地质灾害及人防建设应采用的对策与方法。生态环境系统主要包括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及环境卫生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1、 城市与乡镇水系统规划
(1).研究现状(了解现状水资源情况、供水设施建设情况等)(2).城市与乡镇供水规划(城市与乡镇给水水源规划、城市与乡镇给水工程规划、水资源开发应用策略) (3).城市与乡镇排水规划(城市与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城市与乡镇排水设施系统建设等)
2、城市与乡镇能源信息系统规划 :(1)研究现状;(2)城市与乡镇电信网络规划;(3)城市与乡镇电力规划;(4)城市与乡镇供热规划 ;(5)城市与乡镇燃气规划
篇5
关键词:城市化,田园城市,村镇规划与建设
中图分类号: R126 文献标识码: A
正文:
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国家,一切的一切都在按照事态发展的规律快速发展。城市也不例外,它就像一个正在长大的孩子,吸食着周围的土地来让自己成长,让自己变得强壮。但那这些被城市吸食的村镇去哪里了呢?是作为营养,成为城市的一部分?还是被当成垃圾排出体外?答案似乎不是唯一的,因国家而异,因地方而异,因情况而异。然而可以肯定的一点,村镇在国家发展与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国内大量出现圈地造城现象,村镇就地发展成城市,大量的农村房屋被拆,农民宅基地收回,建起多层住宅,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民住上了,实行“农转非”,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然而农民真的幸福幺?虽然农民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住上了楼房,可是实质上,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相继出现,农民无法融入城市生活,生活得不到保障,从前赖以生存的土地没有了,当然这其中也存在像北京大望京村子拆迁一夜暴富的现象,但是那同样出现了问题,农民肆意的挥霍金钱,家庭因为财产的分割变得支离破锁,许多人不再努力奋斗,坐吃山空……当然许多地方政府采取了很多有效地措施,例如遵义市专为试点乡镇出台了过渡期政策――3至5年,可以继续享受农民的权利;政府鼓励农民进行流转土地,房屋及宅基地折价,与房屋价格相抵补差的方式得到新的住房,同时政府招收农民进行统一生产,有一农民算过这样一笔账,土地流转每年每亩600元,农户在自家的土地上为企业打工,每年每亩收入可达到3000元以上,农民流转土地收益每年每亩可达3600元,这是常规农业收入的3-5倍。虽然这些政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这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先生提出田园城市,为我们描绘了美好的城市形象,“田园城市”既是城市规划的一种理论指导,也是社会改革的创想。这一理论不仅针对规划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独创性的见解和主张,还设计了一套较完整的统筹城乡发展的社会制度。其目标在于不断解决大城市畸形发展引起的各种问题,推动城乡平衡发展这一城市规划思想体系。田园城市不但使城市越来越美好,最重要的一点是这种发展模式能够保护了农民的权益。未来的城乡发展应沿着这一思路发展下去。
“田园”并不是“公园”,首先它应具备产出高品质农产品的功能。保留大量的农田可以解决农民的生活问题,住到楼里农民可以继续拥有土地进行耕种。法国巴黎11963平方公里的都市近郊和远郊土地,农业用地依然占50%,林地占23%,建成区仅占25%。在农业用地中,各类农作物用地占97%,草地、果园和花卉用地占3%;在农作物用地中,谷物类农作物用地占60%,油类占11%,甜菜占7%,土豆和蔬菜类占1.4%,草料占0.4%,休闲农田占7.5%,所以巴黎的郊区为乡村郊区,而不是居住功能的“睡觉郊区”。
其次,具有都市体验和都市休闲功能。大片的农田科技园、果园可以允许城市人进行活动,不仅能够作为市民观光旅游的重要场所,还兼具农业耕作体验和休闲的功能,并可体现农业传统文化及展示农业高新科技,为市民扩展放松身心的生活空间,借此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将田园文明与城市文明融合。
再次,它应具备都市生态和绿色环境功能。大片的田园调节城市的气候,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在国外的田园城市建设中,都突出体现了“田园”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改善。如德国的市民农园、英国的森林城市,以及法国巴黎大区的农业,都对整个城市的气候、空气的净化、营造自然景观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田园”城乡系统应是多核心,以农田绿化分割区域,同时城乡内部也应插入农田,实现田中有城乡,城乡中有田。这里主要说明田园村镇的建设,其具体的实施措施如下:
一:加强中心镇人口聚居点与生态环境的建设
中心镇是整个村镇体系的核心,是大量人口聚集之地,聚居点的建设使因村镇建设而部分拆迁的居民有房可居,生活得到保障,政府可提供拆迁居民安置费,控制新建居民点房屋价格,以及居民入住后管理方面的调控。加强对已建中心镇的生态环境治理,加强道路绿化以及公园的政治和建设,同时在镇中强化田园风光的建设,在可切入之地形成休闲农场,方便居民随时可进入休闲和参与劳动,体验“田园”乐趣。
二:加强镇的其他方面建设,并放射状深入农村
每个镇应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在满足自身镇的需求基础上,应重点考虑对农村的服务,呈放射状深入农村,直接服务于农村。同时优化地区的产业结构,强化三次产业互动,提高镇的承载力和辐射力,推动经济发展,形成主导产业明确,有地方特色的产业结构。
三:加强保护历史文化村镇以及对特色旅游村镇的建设
对有历史文化特色的村镇应加以重点保护和恢复,在现代田园风光中展现传统文化特色。对于历史老街区,古建筑和历史风貌区进行保护和恢复,将镇区的传统特色与镇外的风景名胜、田园风光融为整体,扩大古镇及村庄的利用空间。
四:结合土地整理对农民集中居住形态建设
田园式的农村,应该是农业产业特色化、聚居形态多形式、农房建筑多样性、服务功能现代化的新农村。为节约土地,将农村住宅建成集合住宅形式,每户农民依然享有宅基地,但以集合住宅为单元集中存在,每个集中住宅中的农民宅基地统一布置,这样既节约了土地同样没有剥夺农民拥有宅基地的权利,农民的生活依然有所保障。同时严格控制每户居民拥有宅基地的面积。将节约下来的土地用于村镇集中生产,成立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鼓励村内农民参与就业。在农村现有房屋拆迁时,村内统一建设居民安置房,保障居民生活。
五: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
了解农村现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对缺少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加以建设,扩大公共服务覆盖面,重点加强医疗、教育的建设与完善,中国现在农村就医难现象非常严重,同时中国人口正趋于老龄化,会出现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所以一定要保障农民的方便就医,使农民能够享有城市服务水平,完善社会体系。
加强对村内广场和小公园等公共空间的建设,为居民休闲机会提供场所,村内多举办娱乐活动,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
六:建立快速交通系统,加强村镇与外界的联系
道路是整个体系结构的骨架,建立快速的交通,实现城市向村镇的渗透,使村镇到城市的时间缩短,加强内外之间联系。同时在村镇中建立完善的公交系统,方便居民出行,对于人口较少的村庄,可依实际情况考虑,成立地方式独特交通,并由政府部门加以调控和管制。
七:加强村镇环境整治
完善村镇风貌建设,有条件可建设特色村镇风貌,重点加强村镇环境建设。良好的居住环境是实现田园的基础,现在中国农村居住环境较差,大部分都没有固定的垃圾收集站,居民的生活垃圾随意丢放,这一点是造成农村环境差的主要原因。所以加强农村垃圾收集及转运系统的建设,成立专门的机构加以管理和运行,保障农村街道环境美观。村内统一栽种行道树,确立行道树树种,树种的选择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形成地方特色。
鼓励农民对集中宅基地的美化建设,村内可举行宅基地评比活动,调动农民的积极参与的热情,并实行奖励措施。
八:成立专门机构,加强对农民的培训
现代农业生产基地的建设需要农民参与,这就需要农民要有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村内成立专门的机构,集中辅导农民学习,为农民讲解现代农业技术,传播先进文化,辅导农民上岗。同时村镇可以每个月举办两次讲座,请专业人员例如大学教授、理财专家、心理咨询师、企业单位负责人、行政干部等来讲授如何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生活。
九:远近期结合发展
村镇“田园”式建设要合理规划好远近期任务,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同时使农民在村镇的建设过程中生活得到保障。
篇6
关键词:城市规划; 可持续发展; 相关性; 设计原则
引言:
当前,我国在坚持与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城市的规划设计当属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心内容。不仅如此,城市的规划及设计工作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在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与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我们必须要清楚的认识到城市规划设计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 "城市规划设计"与"可持续发展"
(一) 城市规划设计
谈上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方向上,人们首先会想到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何为"生态城市"?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内涵就是指在城市的整体规划设计建设工程中,以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建设为核心,在坚持与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前提下,严格遵循着生态学原理以及生态经济学发展规律等。与此同时,并城市及周边区域内的生态建设、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社会经济等各个领域的发展都要进行科学、合理、规范化的设计。从而高效的完成对城市的统一规划以及综合建设,并最终完美的实现城市区域内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这才能够充分的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和谐理念。
(二) 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实施全面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生态城市及规划设计过程中比较关键的一个环节。"圣人" 孔子曾说过:"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同时还有孟子的言论"斧斤以时入山林",这些都是古代劳动、智慧的人们在人类发展历程中所探悟到的生态和谐发展思想,其所反映的就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但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社会以来,这种城市和谐发展的理念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被冲击的无比惨淡。
二、城市规划设计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一)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观
在我国,关于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理念,主要强调的就是区域内城乡经济、社会、人口、环境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要想更好的实现经济、社会、人口、环境之间的协调统一发展,就必须把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和谐建设理念引入到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工作当中。我国在《21世纪行动计划》中,就曾明确的提出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概念,并对其之间的密切关系进行了研究。在传统的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的形成了两种城市发展的观念,一种是"天人和谐"的发展理念,另一种则是"人定胜天"的观点,自从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以来,一直就存在着人类战胜自然并获得生存空间的荒谬想法。图1表示的是我国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功能、结构示意图。
其中:
W代表的是城市经济系统
S代表的是城乡社会系统
O代表的是区域环境生态系统
N代表的是城市建设整体平
衡、协调发展的决策成果
H代表的是规划设计策略及其
方法的制定
图1 城市规划设计中可持续发展式操作程序的功能、结构
(二)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生态城市规划"
关于生态城市的规划与设计,其中的"生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通过对城市的绿化建设来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在国内的很多城市在进行规划设计中,一般都会把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一种基础性工程建设来对待,而通过草木植被进行绿化建设成为了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
②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我国古代就存在着"天人合一"、"天人和谐"的发展理念,究其根本,其所宣扬的就是建议人们在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强调对环境的保护、生态的和谐,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只有强化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功能、作用、效果,才能够真正的实现城市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从而为城市居民的生活工作以及区域内城乡经济的统筹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进作用。
三、总结及建议
新时期下的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应该坚持科学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理念。本文主要探讨与研究了城市规划设计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包括城市规划设计中所蕴含的可持续发展指导观,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对于城市的合理规划设计--"生态城市规划"。因此,我国的城市规划设计应该以建立"安全、健康、有活力的生态和谐城市"为主要发展方向。
本人认为在城市的规划设计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应该坚持并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设计原则:①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建设原则。②注重"天人和谐"的理念,尊重生态自然的功能作用,严格做到"宜山则山,宜水则水,宜林则植,宜建则筑"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先进理念。③坚持并遵循社会和谐建设的原则,一切城市的规划与设计工作都要围绕着社会和谐发展为中心,实际上就是强调"以人为本",在这里,社会和谐建设的基本原则就是指社会生态和谐建设的原则。
参考文献:
[1] 郭丰产.城市规划设计中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1).
篇7
【关键词】城市建筑;城市色彩;历史沿革;功能区划;规划设计
前言
城市色彩是城市的名片和城市的形象,是代表城市历史、人文、经济等信息的重要标识。城市色彩规划设计是对城市综合和整体的一种表述和展现,特别是近些年我国许多城市对此加强了研究工作的力度。如今城市正在经历高速发展和迅速扩容的阶段,这使得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工作距离城市发展有比较大的差距,集中表现为城市色彩没能形成自身的特色,缺少城市的个性,盲目模仿、迷信时尚,忽视了城市人文的继承性,而且造成了视觉上的严重污染,还影响了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因此,需要对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工作加强进一步的研究,寻求符合我国城市历史、现状和发展的城市色彩规划规律,通过色彩规划和设计完成加速城市规划工作整体提升的任务。城市色彩规划设计者要明晰城市色彩的定义和概念,对影响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自然、人文、历史和功能等因素进行全方位的了解,找到适合我国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方法和措施,用高品质的城市色彩规划设计促进城市规划工作进一步的深入,共同实现城市和谐、自然、稳定、有序地发展。
1城市色彩的概念
城市是人类集中的固定居住地,是经济、文化、历史等各种因素高度集中的场所,特别对于我国来说,城市化是在现代社会发展的方向,我们应该有必要加强对城市各方面的研究工作,以利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的综合性进步。
城市色彩,在城市规划行业是指公共空间中各种建筑、设备、设施外部颜色的综合,城市色彩可以划分为很多种类,以色彩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人工色和自然色;根据色彩的持久度可以分为永久色和临时色;根据色彩的位置变动可以分为固定色和流动色;根据色彩的效果可以分为单体原色和视觉效果色等。合理的城市色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种系统性完整的存在,城市色彩应该具有主色系统、固定色彩和自然色作为其主要部分,同时也应该具有辅助色系、流动色彩和人文色作为补充和完善。城市色彩会由于城市历史、人文和经济等因素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性,有专家称:城市色彩也是城市的名片,这句话是有一定根据和符合实际的。
2影响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因素
城市色彩规划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到美术创意、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等相关知识和经验,同时城市色彩规划设计也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各子系统相互协调共同影响城市色彩整体的效果和观感,根据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工作实际,主要影响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因素有如下几种:
2.1自然因素对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影响
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应该利用自然界存在的岩石、树木、草地和河流等自然的岩石,体现对自然的崇敬和尊重,将原生色大范围地表现在城市的每个区域内,又将城市中自然美集中地展现出来。
2.2人文因素对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影响
城市色彩规划设计中应该考虑人文因素的影响,利用建筑、街道、人工物、车辆甚至行人达到丰富城市色彩的效果,城市色彩规划设计要集中反映城市人文发展的特征,讲求色彩和色调对城市人文的体现。
2.3历史沿革对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影响
城市是历史积淀而成的,城市色彩既是城市现实的表现,又是城市历史的诉说,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应该尊重城市历史沿革的影响,尽量保持城市历史的传统色调,以显示其历史文化的真实性。
2.功能区划对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影响
功能区划是城市特点和区域功能的一种划分方法,不同的功能区划对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工作有着不同的影响。一座城市的商业区域、文化区域、旅游景点、生活聚集区和工矿企业区的城市规划设计的色彩自然应该有很大的差别,即便是同样类型的功能区域,由于其他方面的差异,其色彩原则也应有区别。对于像香港这样的商业大都市来讲,城市色彩服从于商业目的,即便色彩有些混乱,人们也能容忍。从城市区域划分来说,市行政中心或广场的色彩,一般应凝重一些;商业区的色彩,可以活跃一些;居住区的色彩,应素雅一些;旅游区的色彩,则要强调和谐悦目。这些原则是城市色彩规划的通则,譬如用适当色彩手段将居民小区与商业街区区分开来:居住区不应出现广告便是实施城区功能色彩区分的重要手段。与此同理,城市单体建筑的色彩也要服从其功能。像立交桥等大型基础设施,其混凝土本色既显出力量感,又接近自然色,没有必要弄巧成拙地进行粉刷。像高层的办公写字楼,则不宜用轻浮的色彩,而街头电话亭、候车亭等临时性公共设施,则可以采用相对明快的色彩。只要我们能制定包括建筑色相、明度、饱和度在内的分区色彩控制标准并严格执行,便能逐步解决城市色彩规划设计中功能区划色彩混乱的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色彩规划设计是当前城市规划中一项较为新颖的重点工作,特别在大中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经济发展前沿城市城市色彩规划设计获得了巨大的关注。由于现代化的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工作在我国兴起较晚,特别是城市发展速度和扩容速度过快等原因,导致城市色彩规划设计不能适应实际需要,出现了千城一色、色彩污染等现象,使城市丧失了个性,造成了规划工作的失误。城市色彩规划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此本文只做了影响因素的研讨,当然还有很多方面没有涉及,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工作同仁应该在明确城市色彩规划设计意义和重要性的基础上,更换角度、开拓思路,通过结合自身的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实际找到有效提升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措施和办法,实现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柳钦.城市色彩及其规划设计[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篇8
关键词山地城市 道路竖向标高设计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由于地形地貌复杂多变、高低起伏,山地城市在道路竖向设计中,除了遵循一般城市建设的共同原则规律外, 还应结合用地竖向、土方工程、管线规划等问题进行统筹考虑。如何使山地城市道路竖向设计更科学、更合理,是一件值得好好研究的事情。本人从事城市道路设计工作多年,在这方面深有感触,详述如下:
1 一般原则
(1)纵坡拟定原则:从汽车行驶方面来考虑,为确保道路行车安全、舒适,城市道路纵坡宜缓顺,起伏不宜频繁。道路纵坡度i的取值宜符合如下条件:0.3%≤i≤2.5%。i=0.3 %是保证路面雨水能顺利排出的最小排水坡度,在雨水多且雨季长的地区,道路竖向设计要特别考虑到下暴雨时的路面水能顺利流出,此时应选取适当的i值以减少路面积水现象的发生。i=2.5%是自行车的最大爬坡度,一般城市道路上自行车较多,其爬坡能力不如机动车辆强,在城市道路竖向设计时,宜考虑按自行车的爬坡能力控制道路最大纵坡度。但在山地城市道路设计设计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必要时可采取较大的纵坡。
(2)线位标高确定原则:线位标高应略低于临街建筑物的地坪标高,以保证临街建筑物出入口的纵坡平缓和建筑物向路面的横向排水通畅。线位标高是指道路中线的路面设计标高,一般应比临街建筑物的地坪标高低20~30cm,如果高差相差太大,将导致临街建筑物出入困难。道路标高不可随意确定,宜比原地面高程略高或略低,避免大填大挖。只有因地制宜地进行竖向设计,才能大大减少路基土石方和路基防护工程的数量,和尽可能地做到全线土石方平衡,降低道路工程造价,才能使道路更易于与原有临街建筑的立面布置保持协调[1]。
2道路竖向与用地竖向相结合
道路竖向是确定城市其它用地竖向规划最重要控制依据之一,也是规划管理的重要控制依据之一。基于它的地位和作用,要求道路竖向规划,既包含自身技术要求,又强调与其它用地竖向上的协调。具体之,道路竖向规划与平面布局紧密相联,相互影响,平面线型变化往往取决竖向高程变化,在控规中通常可采用调整平面布局来解决竖向中矛盾关系。特别是山地城市道路竖向规划,应与平面规划相互反馈、交叉进行这是优化方案必由之路;城市中已确定控制高程如现状道路、铁路、对外公路、主要景观点以及防洪(潮)堤高程等都将成为道路竖向规划基础;城市道路服务于各地块,只有竖向规划结合才能满足用地交通需要,对于山地城市来讲,道路的断面可设计在不同标高上,直接为地块功能服务,同时也为景观视线通廊创造条件。除外还必须为无障碍交通提供条件。
3道路竖向与土石方工程相结合
土方合理平衡是竖向设计的一个原则。所谓合理是指竖向规划设计在满足建筑物布置、排水、交通等要求情况下,填挖方量达到最小,土方运距最短。一般在地势平缓区在考虑道路竖向设计标高时尽可能与原地形相适应即可,而在山区地势高低起伏的地区,在考虑道路竖向设计标高时必须结合土石方工程进行设计,正确处理好挖、填关系,在考虑挖、填关系时,应立足少填少挖,填挖接近就地平衡。如果自然地形、变化较大,必须进行较大的挖、填方才能满足道路竖向布置要求时,应在保证挖、填方总量最小且达到基本平衡的情况下,遵循下列几项原则:
(1) 多挖少填。由于填方不易稳定,且往往导致道路路基处理工程量增多。而挖方区则可降低路基工程造价,如果弃土方便,可考虑多挖少填。
(2) 重挖轻填。就是把重型建、构筑物放在挖方地段,而把轻型道路、铁路等放在填方地段。
(3) 上挖下填。这有利于创造下坡运土的条件。
(4) 避免重复填挖。
4道路竖向与防洪排涝相结合
城市规划设计中不同性质的用地,其防洪要求并非只有单一的标准。如规划中的生态湿地,其位于河道沿岸的滩涂地,属于行洪区,其用地性质定位必然是与水体紧密相连,而且在受淹后无明显损失,因此这类用地在发生洪水时可以受淹(用于生态循环湿地处理系统的湿地则为不可受洪水冲击的地区),换个角度来看,在某种意义上地块受淹也可以是一种自然景观。又如一些重要的居住区、商业区及工厂企业,其用地定位较高,各种建筑设施受淹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进行竖向设计时必须满足20年一遇的标准。
综合考虑以上各种因素,规划时必须对规划用地的不可受淹地区作出划分,把地块范围内规划为建设用地、道路交通用地、储备用地及重要的节点景观区作为不可受淹地区;一般的生态湿地、绿化用地、水景湖泊等用地作为可受淹地区。
对于不可受淹区域,进行道路竖向标高设计时,其周边的路网标高将满足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地坪标高满足规划要求;对于可受淹的区域,区域的路网需满足20年一遇防洪标准。
当然一般来讲山地丘陵地带的地势较高,又地处河涌的上游,一般不易受洪涝威胁,因此,对山地城市道路竖向标高的控制主要把握以下原则:①尽量利用现有地形坡度,减少土石方工程量;②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不受破坏,使道路的通过最大限度的减小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③道路的通过要与当地的景观相协调,尽量保持通视走廊的完整性,同时可以考虑形成新的通视走廊,美化城市景观。
5道路竖向与管线规划相结合
按照管线综合布置的一般原则,小直径的管道须避让大直径的管道;可弯的管道须避让不能弯的管道;新设的管道须避让已建的管道;临时性的管道须避让永久性的管道;有压力的管道须避让自流的管道。根据这些原则,道路下管线的埋设顺序一般较浅为给水、煤气、电力、电讯、有线电视等管线,较深的为雨水管,最深的为污水管。而城市的污水管网为统一的排放系统,即从城市上游一直敷设到下游,直到进入污水处理厂中,最后处理排放,而在山区由于地势高低起伏,道路竖向标高如果太过于迁就现状地形将造成管线埋深过高或者无法利用重力流排放等问题。另外,如果道路竖向设计标高没有结合管线规划进行统筹考虑也可能使一些可以浅埋的管线处于地下水位以下,从而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和保护性工程措施。基于这些原因,在地形地势复杂的山区,兼顾到管线规划的因素,道路和地坪的竖向标高在设计上应给予充分的考虑。
结论
山地城市道路竖向设计是一项复杂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其合理、经济与否,不仅是竖向设计本身的问题,也影响山地城市的面貌,相邻用地的建筑布置以及建筑艺术等。特别是山地城市竖向设计做多方案比较,充分和合理地利用自然地形,使竖向设计获得优美、安全的效果,满足建筑物布置要求,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建设费用等尤其重要。
参考文献
[1]陈旭娟.城市道路竖向标高设计的经验体会[J].湖南交通科技,2001,(9) :6-7.
[2]徐玉莲.丘陵地形城镇竖向工程规划的思考[J].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9) :23-25.
篇9
关键词:城市燃气;规划设计;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TU996.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燃气管线的设计及疏通已经成为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燃气工程也是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内容,而且其具有环保性、高效性的特点,进而已经成为现代化城市发展的标志。从城市燃气规划设计标准化的角度分析,城市燃气工程的建设规划既要满足城市的发展需求,也要保证燃气运送管道的安全性以及高效性,并且需要考虑到燃气负荷、管线负荷、气源选择等因素。此外,也要对入户燃气使用进行相关的安全性进行设计,从而能够保证城市燃气工程的安全性,促使城市能够朝着绿色、节能的方向发展。
城市燃气规划设计前期调研活动的展开
在拟建城市燃气工程建设规划环节中,应该开展相关的调研活动,进而能够保证燃气工程规划设计的科学性。以下是笔者依据自身设计工作经验,对于城市燃气规划设计前期调研活动的概述:
对于气源以及燃气管道工艺路线的调研
在城市燃气工程建设初期,应该依据城市的地理位置,选择合适的气源位置以及燃气的类型,同时也应该对让燃气管道的工艺路线进行调研设计,确保燃气管道设计结构不影响其他城市建设规划项目。同时,在工程开展过程中也需要是否引入新的工程技术以及专利购买的问题,并且综合分析燃气管道工艺设计的经济性。
对于城市燃气安全系数的调研
燃气工程能够有效地实现能源的集中管理,但是相关储气站以及管道的建设也暴露处了众多的安全问题,因而在进行燃气工程相关设计时,应该燃气运输管线、配套设施以及相关的安全检测装置进行必要的调研,进而能够确保城市燃气工程的顺利开展。
对于城市燃气规划工程环境的调研
对于城市燃气规划工程的建设,要切实的保障气源的可靠性,应该提高燃气运输的效能,进而需要对城市内的气象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水电动力等相关条件进行综合性分析,从而对相关的施工技术进行选择,保证城市燃气规划工程的经济性的特点。
关于燃气负荷的预测
在城市燃气规划工程中,因该对燃气负荷进行相应的确定,这样不仅有利于选择合适的气源,也能够促使燃气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以及前瞻性,进而能够提升燃气工程建设的效能。
对于燃气发展已具有一定规模的城市来说,燃气负荷的运算需要以现有的燃气好靓作为基础,然后根据本地区GDP以及(各产业)同步增长的情况进行相关的预算,当然预算过程中也要综合考虑到本地区内的产业结构以及能源耗量等因素,通常是采用偏最小二乘法的办法拟合出燃气耗量和 GDP、 产业结构以及能源耗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对规划期末的燃气耗量进行预测。
对于新建城区来说,应该依据新建城区的产业规划以及相关的工业园区的因素,催不同产业单位面积的耗气量进行预测,从而对燃气负荷进行较为准确的预算。同时,也可以极端出不同类别产业结构的总耗能量,然后对燃气耗量进行折算。
总的来说,对于城市燃气符合的预测存在着不确定性,数值方面也较不准确,因而为了提高燃气工程配套设施的效用价值,对于特殊区域或重点区域,可以采用多种预算方式却最佳值得方式对该区域内的耗气量进行较为准确的预算。
提高燃气的保障力度
为了保障城市燃气工程的保障力度,应该对应急气源进行规划性设计以应对主燃气工程系统在使用中发生相应的故障。同样,在燃气保障规划设计过程中,也应该考虑到天然气调峰的问题,即当城市燃气用户用气不均匀情况存在时,应该采用相应的调峰方式,保障用户得到稳定的燃气供应。天然气作为城市的主要气源,燃气的使用领域较为广泛,因而会产生相应的调峰问题,天然气调峰按照解决的用气波动周期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季节调峰、日调峰和小时调峰。城市天然气调峰方式主要包括:储气调峰、机动气源和用户侧管理(即发展缓冲用户)三类。
目前,国内外主要的储气调峰方式有长输管道末段储气、 高压管束储气、地面储罐储气、 LNG储气和地下储气库储气等。 储气调峰的方式繁多,各种有其特点和适用条件。经济性特点较为明显的调峰方式为比较常用和经济的方式是地下储气库、 高压管道(高压长输管线或环城管建设地下储气库可有效解决供气方与用户之间因季节峰谷差、 维修更新管道、长输管道意外事故等造成的供需不平衡问题,并起到天然气战略储备的作用。 针对于调峰方式的选择也要针对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选择。
总结
总之,燃气工程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一项保障性建设内容,对于城市燃气规划设计的研究对于城市的发展来说具有一定的价值意义。本文主要简单的论述了城市燃气负荷预测的问题以及如何提高燃气工程的保障力度,由于篇幅有限,所论述的范围较为有限,对于城市燃气规划设计也应该包括城市燃气运输方式的规划设计等,城市燃气的规划设计要以提高燃气工程设施的效用以及积极性为主要考虑因素。
参考文献:
[1]李颖.城市燃气供需平衡方法概述[J].工业设计.2011(08).
篇10
关键词:城市配网;规划;建设;问题;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随着现代城市的建设步伐加快,我国城市人口在不断增加,这就导致了城市线路配网的负荷加重,再加上我国城市规划的线路不合理,所以,对现代城市配网的规划和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关系到城市的正常建设,同时也是保证人们生活质量的前提,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电力专业知识,再结合现阶段的技术水平,综合考虑到城市规划、用电负荷和地理特征这些因素,从而进行合理的城市配网规划与建设,只有这样,我国城市的配网才会越来越完善。
1、我国城市配网中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我国都没有重视对城市配网的建设,所以我国城市的配网存在很多问题,包括发电和输配电的不均衡,这些就阻碍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直到这些问题已经浮出水面,国家才把目光放在城市配网的规划和建设上面。所以对于我国来说,城市配网的技术水平还远远不够。根据我国城市配网的发展现状,我们可以了解以下几个问题:
(1)电源分布不合理,使供电线路过长。供电线路过长的危害很大,会导致较高的线,造成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因为早期的规划不合理,没有考虑到城市配网电源点的分布,从而就会使后期的供电质量变差,经常会出现线路维修等情况,严重的话,还会出现主变负载不均衡的现象。这不仅会使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下降,还会增加国家的经济损失。
(2)网络结构设计不善,不便于灵活操作。如果刚开始规划网络结构时,考虑不周全,那在后期线路就会经常需要检修,一旦需要增加线路,那就会因为设备不灵活而影响日后工作的调整。
(3)线路会经常出现故障,供电不可靠。我国城市的输电线路大多都是高架线,这是因为受到了环境和技术水平的限制。但是这几年来,我国环境恶化日益加重,天气常常不稳定,这就使得高架线很容易受损。高架线的受损就会降低供电的保证性,而且一旦出现维修情况时,修理的难度就会增大,更是无法保证修理的安全性。
(4)电网建设用地紧张、负荷大。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城市的建设水平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房屋也变得越来越密集,城市的空闲地变得越来越少,这就导致了城市用地的减少,从而增加了城市电网规划的难度,电力负荷的密度也在不断增加,电力供求的矛盾已变得愈加明显。
2、城市配网规划与建设的思路
我国以前是根据电网规划建设适度超前的原则来建设城市配网的,这对于以前来说,这种原则是很有用的的。但是现在,我国城市在不断的发展,这就应该转变原有的城市配网规划与建设的理念,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改善,从而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对于城市变电站和电源点分布地址的选择这些问题,这需要相关技术人员总结出新的理念。我国的规划与建设思路大致有以下几点:
(1)我国城市使用的电脑主要是中压配电,这就需要保证中压配电网规划和设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应注重优化配置主干网架,加强主干和各变电站之间的联系,提供给上级配电网有力的支持。在保证上级电压足够的同时,还应该适度简化配电网的结构。这就需要相关技术人员保证同一供电区中压配电线路的主干线、次干线和分支线的截面一致,让中压配电网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按照规划要求建设主干线,同时,对于中压架空线路的主干线和分支线来说,应该装设分段开关,以减少故障的出现。
(2)建设成环网,保证环网各支线和站点的馈线能构成环网。当中压配电线路网络采用环网接线时,对于线路的负载率应该要低于50%。中压电缆网络结构在构建环网时有两种不同的配网结构,那就是单环网和双环网。单环网结构构成环网的电源是从不同的变电站发出的,另外各个接线的节点数量不应该太多,双环网结构则在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时使用。环网配电的特点有很多,例如,可以相互替代同站内的主变,当站内某一主变退出运行时,本站的其它主变就可以替代它,承担它的全部负荷。如果出现母线退出运行的情况,那就可以通过开关把负荷转移到本站的其它母线上,一旦馈线出现故障,馈线的负荷就会通过开关转移到本站的其它馈线上。所以说,采用环网配电网结构的优势很多,它运用的非常灵活。
3、城市配网规划与建设的原则
为了增加配网供电的可靠性,同时增强其运行方式的灵活性,规划和建设城市配网时,应该考虑到多个方面。
(1)出线方向原则。如果要规划变电站出线,就应该把同一变电站不同主变的出线在区域上交叉,也就是某一用电区域的馈线。如果是单台主变,那么就应该让不同母线的出线在区域上交叉。这里就以两台主变8条出线为例,如下图所示:
图1变电站出线方向示意图
图1中F1、F2虽然出自不同的主变,但却同时出向在同一片供电区域里,同样道理, F3和F4、F5和F6、F7和F8也是如此。如果根据这种原则出线,那么就可以保证每一用电区域内都有来自不同主变的电源,如果某一主变突然发生故障,那么本站的另一主变就可以供电,不怕电路中断。
(2)环网和联络原则。如果要构建环网,那么应该和本站的馈线构成环网,而不适合本站的出线构成联络,如下图所示:
图2馈线联络及环网示意图(一)
这种结线方式的特点很奇特,如果某个站某台主变突然退出运行,那么本站的其它主变就会承担它的负荷,也就是根据母联的开关把该主变的负荷转移到其它主变上去,但是如果本站得其它主变承担不了它的全部负荷,它也可以很方便地把多余的负荷通过联络开关转移到对侧站上。如果有母线退出了运行,那它也可以通过环网开关把负荷转移到其它母线上。
如果只是某条馈线的线路出现故障,那就可以把该馈线的负荷通过环网开关转移到本站的馈线上,还可以根据联络开关的方式转移。所以我们可知,这种结线模式的运行方式是很灵活的,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满足各种转电的需要。如果图2中的接线方式要求满足N-1这种情况,那就应该提高导线负载率,可以把图2中环网开关的位置重新设置,设置在每条馈线的二分之一负荷处,再通过分段开关,就像下图所示,把每条导线的负载率从50%提高到67%
图3馈线联络及环网示意图(二)
在城市配网中,一定会运用到分段开关和环网开关,这种结线方式不但可以增加很少的成本,还能增强配网的可靠性,加强运行方式的灵活性,同时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提高馈线的负载率,所以说,这种结线方式具有明显的优势。
4、小结
城市配网的规划和建设不仅关系到城市的建设,还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电力,电力的涉及面也越来越广,但是因为我国城市电力配网的不合理规划和建设,就对城市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城市配网经常出现故障,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都很差,对配网的改造迫在眉睫。所以,相关技术人员应该通过对城市配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再结合现行的技术,对电力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建设。
参考文献:
[1]陈章潮,唐德光.城市电网规划与改造 [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7)
- 上一篇:管理学课程体系
- 下一篇:城市更新规划设计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