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和管理学原理范文

时间:2023-09-25 18:15: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管理学和管理学原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管理学和管理学原理

篇1

关键词:管理学原理;混合式教学;课程改革

混合式教学是指综合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数字化网络教学模式的一种策略。当前主要是指面对面的课堂学习(facetoface)和在线学习(E-Learning)这两种典型教学形式的有机融合,即线下线上教学结合。混合式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在面对面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运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进行整合,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一、《管理学原理》课程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管理学理论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管理学原理的课程体系设计要以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综合管理能力为导向,以学生专业管理素质、社会责任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原则,才能真正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课程改革、实施混合式教学,提供了更有力的条件。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可以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将混合式教学方法运用到《管理学原理》课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混合式教学应用于《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可以将《管理学原理》课程实践部分内容按照管理职能分为若干个管理技能模块,在每个技能模块训练中采取学生参与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老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男生与女生互动等方式,营造学生参与自主学习的环境,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会很愿意提出问题、深入探索问题,最后概括总结问题。这样,老师要求学生认真配合课程项目的开展,全员参与,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1.“互联网+”的新形势要求课程改革。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为高校教学改革引入了新的理念。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互联网+”的理念,互联网在各行各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都在从“辅助者”向“引导者”转变。互联网+课程建设,给探索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模式,灌注了新的理念。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课程建设进行深度融合。基于这种新理念,传统的《管理学原理》课程也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平台进行调整,用信息化改造它,用混合式教学法改造它,以在线学习、MOOC等方式促进《管理学原理》课程改革,达到资源共享课程建设。

2.市场对人才新的需求要求更新教学方法。新的市场环境对管理者的素质、技能提出新的要求。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从粗放型向技术型、智力型转变,市场环境的变化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高校的教学方式也要针对市场的需求,进行改革。混合模式教学方法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的。用于《管理学原理》课程,学生在教师面对面的教学指导下,获取理论知识,在线上与老师互动、与同学互动,甚至共享全国名校名师优质课程,从中获取更广泛的知识,理论知识与管理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协调、管理、创新能力。

3.教学对象的变化要求教学模式改革。目前“95后”已成为高校的主要教育对象,他们生长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环境下,普遍具有自我意识强、个性张扬的特点,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模仿学习能力很强;1995年后中国电子信息迅速发展,中国家庭电脑在1995年以后开始增多,更确切地说,“95后”是真正的网络时代人,信息化程度特别高。在教授《管理学原理》课程中,要结合“95后”学生的特点,改革教学模式,强化“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引用混合式教学法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管理学原理》是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强调的原理、方法、原则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树立现代管理的基本观念和思维方式,了解管理过程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其管理方法。在熟练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要求能利用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具体管理问题。因此,管理学原理是工商管理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除了学习管理理论外,还要培养学生应用管理理论、原则、方法的能力。采用混合式教学法,是把传统的教学方法的优势与网络化教学方法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作用。在《管理学原理》的教学实践中,将传统的教学方法的优势与网络化教学方法的优势结合起来,优势互补,以便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教师面对面教学。《管理学原理》这门课程中的面对面教学,教师不仅教授学生管理基础知识,而且指导学生怎样运用管理知识。学生通过分组研讨、小组汇报等方式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进一步讨论课堂中遇到的疑惑及问题。同时,教师针对学生课前网上讨论企业案例和课堂研讨分析企业经营案例的情况,在课堂上结合企业案例和学生讨论结果,讲解各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最后做进一步的总结、归纳和拓展。此外,教师布置下一阶段的学习任务及在学习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保证下一阶段的学习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2.网络在线教学。通过将信息技术融合于《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完善网络教学环境,建设网络教学平台,设计网络教学课件,建立网络教学交流平台等,引进MOOC网络教学,精心设计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形成新的教学结构,以改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可选择的交互方式主动探究管理知识。教师通过网络开展对学生的辅助教学,弥补课堂学习资源不足的问题,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3.学生协作学习。要求学生之间进行课程学习的研讨、交流、合作,以达到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和更加深入的理解。在教学实践中,《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运用ERP沙盘模拟是以沙盘教具为载体,进行协作学习,学生运用管理学及其他学科中的知识做出生产、供应、营销、技术、财务、人力资源与后勤等有关方面的决策,使学生树立了共赢理念,增强了全局观念与团队协作能力。

三、《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应用混合式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1.注重传统教学与混合教学模式的统一。混合教学中的在线方式虽然具有丰富的网络资源、便利的沟通工具、先进的互动手段等独特的优势,但教学中不能完全采用线上教学,如果缺少教师的系统教学设计,缺少教师在课堂的系统教学,教学效果并不会很好。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

2.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定位。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线上教学,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让学生认识到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并从主观上主动学习,特别是《管理学原理》课程,才能真正获取管理知识,提高管理能力,增强综合素质。教师在设计教学流程时,应该更多地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3.注重整合优化教学内容。《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理论课教学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结合混合教学模式的改革,逐步探索一种《管理学原理》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根据不同模块的教学目标要求,分层次设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构建《管理学原理》课程体系。采用全新的教学方式的同时,教学团队应该进行教材建设,根据混合式教学新特点,整合优化教学内容,编写一本全新的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的《管理学原理》教材,以适应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程改革需要。

作者:陶会平 单位: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参考文献:

[1]禹海慧,吴孝政,易想和.工商管理本科“管理学原理”课程设计思考———基于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视角[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篇2

关键词:高校 图书馆 学生管理员 权利 义务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c)-0000-00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开始将图书馆管理工作与“勤工俭学”结合起来,高校图书馆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勤工俭学的岗位,特别是在我国科技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岗位不断增加,这对于推动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创新、推动“勤工俭学”都具有极大的作用。尽管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已经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当前一些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对自身的权利和义务还缺乏清醒的认识,因而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足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深入开展工作的重要障碍性因素。这就需要对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的权利、义务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进一步明确学生管理员的权利和义务,同时要为学生管理员在开展图书馆管理工作过程中更好的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一、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的权利和义务分析

作为高校学生“勤工俭学”的重要岗位,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主要是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在高校图书馆开展管理工作,获取合理的报酬,同时也能够使自身得到锻炼,这就涉及到学生管理员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由于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既属于学生身份,但在开展图书馆管理工作过程中也属于工作人员身份,因而其权利和义务具有其特殊性。

(一)学生管理员的权利分析

深入分析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的权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本权利,这是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目前中国还没有出图书馆法,但从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权利的内容来看,基本权利是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的重要权利之一,学生管理员应当享受到公民的基本权利;二是管理权利,对于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来说,由于其是在高校图书馆开展“勤工俭学”,因而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具有管理的权利,不仅要参与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工作,而且还可以对图书馆管理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更要具有监督权、知情权以及话语权,特别是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开展图书馆管理工作;三是薪资报酬权,尽管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的首要身份是学生,但在参与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之后,就形成了一定的“契约关系”,学生管理员不仅在图书馆进行学习和实践,而且还要获取一定的薪资报酬,这不仅是贯彻《劳动法》的要求,而且在给予学生管理员薪资报酬之后,也能够让学生管理体会到劳动的重要性,进而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四是平等身份尊重权,对于学生管理员来说,所谓平等的身份尊重权,至关重要的就是学生管理员既享受普通读者的权利,同时也享受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权利,因而高校图书馆在开展图书馆工作人员管理的过程中,应当进行“人性化”管理;五是人身安全保障权,学生管理员在开展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图书馆要保障学生管理员的人身安全,这也是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的重要权利,特别是在处理业务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图书馆学生管理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升学生管理员的安全意识,更为重要的是要配备一些劳保产品。

(二)学生管理员的义务分析

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自己作为图书馆学生管理员的义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必须履行尊章守纪的义务,这主要是由于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在高校图书馆开展“勤工俭学”,学生管理员就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遵章守纪是每一名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做到的事情,尽管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与正规馆员有一定的差别,但学生管理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必须按照高校图书馆的要求开展工作,既要在着装上遵守高校管理员的规定,又要在服务礼仪方面遵守高校管理员的规定,更要在工作流程等方方面面狠下功夫,这就需要高校图书馆要加强对学生管理员的教育和培训,使他们能够了解相关的规章制度,并且要提升学生管理员的执行力,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学生管理员在开展工作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必须履行认真工作的义务,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在开展图书馆管理工作过程中,必须实现角色的转换,要从学生的角色向工作人员的角色转换,而作为一名工作人员,认真负责的开展工作是其必须履行的义务,这就需要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要认真负责的开展图书馆管理工作,既要按照图书馆的要求开展工作,又要积极解答读者的问题,同时还要加强实践锻炼,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以更好的为读者服务。

二、保障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权利和义务的对策

对于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来说,要想保障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的权利、使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更好的履行义务,既要加强对图书馆学生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又要切实保障他们的权利,重点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加强学生管理员教育培训

高校图书馆要进一步明确学生管理员的权利和义务,而加强对学生管理员的教育和培训显得十分重视,这需要发挥高校图书馆要制定学生管理员教育培训机制,对于新入职的学生管理员要进行教育和培训,使他们能够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以及工作制度,这样能够使学生管理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更具有规范性。同时图书馆还要对学生管理员的权利、义务等进行明确,加强学生管理员的教育,学生管理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才能更加有章可循。

(二)完善学生管理员保障机制

由于学生管理员具有学生、工作人员“双重身份”,学生管理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不仅是一名学生,而且还是一名图书馆工作人员,保障学生管理员的权利至关重要。为此,图书馆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生管理员保障机制,特别是鉴于学生管理员的特殊性,应当按照“劳动法”的要求,签订用工合同,对于学生管理员的权利要进行明确,切实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避免出现侵权行为。对于出现侵犯学生管理员权利的,要进行纠正。

(三)建立学生管理员管理制度

要做好对学生管理员工作质量的管理、检查、监督工作,建立图书馆馆长、图书馆办公室主任、部主任、班老师、学生管理员组长的逐级检查机制,对学生管理员的工作定期考察、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要高度重视学生管理员管理的创新建设,将“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结合起来,不仅要明确相关管理制度,而且也要高度重视“人性化”管理,着力提升学生管理员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意识,进而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能够切实维护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而必须明确学生管理员的权利和义务,从权利的角度来看,主要包括基本权利、参与管理权利、薪资报酬权、平等身份尊重权、人身安全保障权;从义务的角度来主要,主要是学生管理员必须遵章守纪和认真工作,而要想保障学生管理员的权利以及使他们更好的履行义务,重点要在加强学生管理员教育培训、完善学生管理员保障机制、建立学生管理员管理制度等方面下功夫。

参考文献

[1] 赵海燕,郭金明.浅论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的权利和义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6(02)

篇3

[关键词]教学医院 医学教育理论 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0-0113-01

教学医院是指具有教学用途,提供在学的医学院及护理学院学生见习、实习和做研究的医院。这些医院通常都是由大学的医学院开设,或由政府指定大学的医学院驻守。

拥有“教学医院”资格的医院首先必须具备较强的教学实力、科研能力和人才培养条件,尤其在师资队伍、临床实践、科学研究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水平、特色和优势。其次要体现出教学育人的本质,还要求医院在社会上要有良好的口碑。

一、教学医院和医学教育课程设置

(一)教学概念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

(二)教育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

(三)教育课程设置

医学教育随之形成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包括:1.公共基础课,包括人文和社会科学课程,对学生进行文化和品德教育;2.普通基础课,包括生物学、物理学、化学、数学等自然科学课程,为学习医学打基础;3.医学基础课,关于人体正常及异常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学科,以及治疗预防的基本理论知识,为学习临床医学打基础;4.医学临床课。其教学安排是以学科为单元,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一般后医学,先基础后临床,将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一为医前期,设置公共基础课和普通基础课,学生基本上不接触医学。有的国家将这一阶段教学作为医学预科放在综合性大学中进行;中国、日本、苏联、东欧国家则在进入医学院后第1~2年中学习。二为临床前期,开设医学基础课,医学生开始学习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但不接触病人。

(四)教学医院

指具有教学用途,提供在读医学类院校学生实习、研究的医院。

二、教学医院与医学教育的关系

现代医学教育的体系结构大致分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英语缩写BMS),属于基础学科,是现代医学的基础。临床医学是医学科学中研究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各专业学科的总称。

三、医学教育发展历程

(一)世界历程

医学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人类在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建立了医学,为了把长期积累起来的医疗经验传给下一代,便产生了医学教育。起初是以师带徒的形式,随着知识量的扩大和对医务人员需要量的增加,学校形式的医学教育便应运而生。中国早在公元443年刘宋王朝已设立了官方的医学教育机构;公元9世纪,意大利萨列诺医学校开始闻名于世。一定社会的医学教育要受到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制约,并且直接受到卫生和教育事业发展水平的影响。与此同时,医学教育反过来又对它们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和作用;为社会培养医疗保健人才,保护社会劳动力;把医学知识和经验世代积累下来,传授下去,实现医学知识的继续和再生产。

(二)国内历史

中国的医学教育始于南北朝,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19世纪以后,西方医学传入中国,外国教会在各地陆续办起医院,进而招收学徒,创办医学校,西方新医学教育引入中国。1866年美国教会在广州创办了博济医学校,1881年清政府在天津开设医学馆,继之,1903年在北京京师大学堂内增设医学馆。这以后全国各地建立许多医学院校。后,基本上确立了初等、中等、高等、研究生和进修教育等形式的教育结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多层次的医学教育体系。在发展现代医学教育的同时,又奠定了中医药教育基础,发展了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医学教育。

四、教学医院在医学教育中的管理模式

(一)医院承担的医疗任务

医疗服务能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和康复医疗服务。

(二)教学医院在医学教育中的管理

1.医院承担的教学任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由教学部主要负责,各部门配合,努力做好临床教学、研究生培养、继续医学教育以及实习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2.教学医院的宏观管理。①完善医学教育体系;②实行分类管理,整合教学资源;③建立医院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④建立医院教学管理评价制度;⑤健全医院教学管理的支撑系统;⑥建立医院教学的激励机制。

3.教学医院的微观管理。①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②转变医院观念,强化教学意识;③努力提高医疗质量和科研水平;④增加教学投入,提升教学条件;⑤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教学管理;⑥加强教学管理组织和师资队伍建设;⑦丰富教学内容,重视人文教育;⑧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⑨加强医院教学的理论和手段创新。

【参考文献】

篇4

1阳光制度——沐浴人文的关怀

在此过程中,我们形成共识:在乎所有的机会,用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化压力为动力,逐步养成每天总结得失、每周盘点成绩与问题的习惯,在反思中分析问题,在反思中解决问题。

人力资源是学校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制度则是提升学校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保证。在日常管理中,我们建立效绩评估体系,如《教师月考核制度》、《绿色接力方案》、《教科研管理与考核制度》、《星级班级考核制度》等,一系列的制度使学校各项工作规范科学,有理有据,同时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自我管理的自觉性。

2研修沃土——滋养灵性的智慧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走向深入,我们发现学校发展的关键是教师。因此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研修活动都源于教师实践、服务于教学实践,因此我们着力构建立体化的人力资源培训模式,打造智慧型教师团队。主要采用下面四种开发方式:

2.1焦点访谈式的专题教研

我们以主题教研活动为依托,面向全体教师,以解决课堂教学实际问题和发展课堂教学能力为目标。对于新任教师重点指向熟练课堂教学技能;对于胜任教师,重点指向个性课堂教学风格的逐步形成;而对于骨干教师,重点指向课堂教学的创造性和艺术性。

2.2智慧碰撞式的课题研讨

开展课题研究,以科研带动人力资源发展,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能力。我们提倡教师在日常性教学中去追踪某个教学问题,并使之“课题化”。而当这样做的时候,教师的教学就由日常性教学转化为研究性教学。

2.2.1根椐学校的实际情况,在课题研究方面,我们以十一五国家级课题《基于网络环境下教育资源建设与运用》为龙头,塑造解小教育品牌:即充分利用校园网,把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领域;高位构建校本课程体系,从教材、学生、教师、环境四个方面构建课程文化的基本框架。

2.2.2根据教师关注的问题,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语文学科的作文、第一第二课时衔接;数学学科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与数学问题解决;英语学科的快乐阅读;综合实践活动的训练等。通过这些课题的研究,极大地提高了广大教师教育教学的实践智慧。

2.3校际联动式的资源共享

校际之间联动研究能取长补短,互相促进。我们通过外派访学、校际联动、挂职培训三种途径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交流,通过交流使教师体会“独教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时让教师感到培训就是最大的福利。

2.4团队合作式的联盟探究

学校围绕“培养智慧型教师”的目标,倾力打造智慧型教师团体,促进人力资源形成合力、个性成长,成立了教师发展联盟和月牙湾术科联盟两大非行政性组织。

3绿色质量——孕育蓬勃的生命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激励教师通过自身的潜能和极积性的发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我校以“绿色质量”为纽带,构建“绿色”质量发展体系,力求人力资源管理人性化,并服务于师生和谐成长。

3.1阳光绿洲——营造教育生态环境

我们认为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应该得到全面的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应该覆盖学校课程计划中涉及的所有科目。

3.2绿色质量——追求三高三全

学校工作是一个大的质量体系,我们提出“绿色质量”的概念,要求每一位教师、每一门学科、每一个环节都成为教育质量的生产力,追求三高和三全:追求“第一责任人”的高质量、追求课堂教学的高质量、追求课程文化的高质量;确立全面质量观、全员质量观、全程质量观,从而营造一个时时关注质量、人人专注教学、事事讲究绩效的阳光绿洲。

3.3有氧课堂——杜绝负债

当“质量”成为所有教师追求的目标,当“管理”落实在每一门学科每一节课时,老师对自己的课堂敝帚自珍起来——主科老师再也无法从术科教师那里“要”到时间,术科教师再也无法容忍自己的课堂有个别孩子“缺席”。

我们提出杜绝课堂负债现象,要求防止课堂中出现以下问题:思维训练不到位;知识点训练不够,缺少密度;教学环节安排拖拉松散;课课清不能落实(书后的练习)。于是,各科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内容的侧重、练习的效率越来越关注。

4绿色监控——教学能力的加油站

提到质量监控,往往在绩效考核层面考虑比较多。我们提出“绿色监控”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全面的过程,尤其关注监控的后续作用,力求能把对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视角转移到未来质量的不断提高上,目标定位在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监控与培养。

篇5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85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824-01

随着无偿献血工作的发展,无偿献血志愿工作者服务队在各地悄然兴起,对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无偿献血是人道主义和救死扶伤神圣而崇高的事业,做好无偿献血对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组织作用的发挥是无偿献血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社会的标识,白山市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组织在白山市建立了QQ群和各级服务网络,并实行了全方位的规范管理。

1 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的成立背景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白山市认真贯彻实施《献血法》,全面取缔了有偿献,实现了临床用血全部来自无偿献血。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主要是服务于无偿献血工作,协助开展无偿献血宣传,除了自愿服务精神以外,还要掌握一定的无偿献血相关的知识,需要经过一定的专业服务培训,并且在服务的过程中主要是协助开展无偿献血宣传为主,传统的献血招募、服务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采供血发展的需要,仅凭血站自身的力量也无法为献血者提供更方便、更温馨、更优质的服务,一大批优秀的固定无偿献血者,期待有一个奉献爱心的平台,充分发挥他们在无偿献血工作中的生力军的作用,通过他的语言和声音去宣传更具有说服力,通过他们的身影去塑造更具有感染力,通过他们的爱心互动无偿献血队伍会更壮大,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的组织的建立与作用的发挥是无偿献血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卫生部倡导的无偿献血工作新模式,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2 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的工作开展

2.1 加强管理规范,形成有序的服务机制,建立白山市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组织招募、无偿献血宣传活动的工作机制,为服务队志愿服务的长久顺利开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进一步建立健全定期工作汇报制度,定期考评通报、工作联系制度、回访交流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以制度促进组织机制、招募机制、培训制度、保障制度等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方面完整机制体系。创建了无偿献血志愿服务QQ群,为志愿者相互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认真挖掘、广泛宣传无偿献血志愿者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和先进的典型,引导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无偿志愿者服务队伍中来。

2.2 重视培训工作,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始终保持高度的重视培训工作,由输血专业人员和志愿者骨干亲自授课。培训老师从无偿献血知识、血液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服务队规章制度、行为规范、服务礼仪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培训,目前,开展无偿献血志愿者的初级培训4期,通过培训考核,系统地学习无偿献血的有关知识和志愿服务的理念,为更好地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提高志愿者的服务技能和综合素质,使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2.3 加强日常管理,定期的研究工作,服务队每季度定期召开志愿者骨干会议,总结前一季度的工作情况,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研究、安排下一个季度的志愿服务工作,严格管理,工作中注重服务质量,善于与献血者沟通交流,使献血者切实感受到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营造温馨的献血环境,志愿者在做好志愿服务的同时,还积极地协助工作人员做好献血点的卫生清洁清理工作等。

2.4 开展专题活动,丰富服务内容,近几年来,通过身着红马夹的无偿献血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走上街头发挥自己献血者的身份优势,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宣传活动。如:无偿献血进校园、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村活动、6.14“世界献血者日”的活动、健康活动与无偿献血者文艺汇演等专题活动,宣传无偿献血知识,扩大志愿者服务队伍,唤起更多健康适龄市民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大大提高了市民对无偿献血知识的知晓率,保障了充足的血源,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发挥了致关重要和无法替代的作用。

3 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取得的成绩

3.1 志愿服务形式多样化,无偿献血服务志愿者活动在本市的各个公益场合,积极的开展义务献血、献血宣传招募等多项志愿服务活动,成为白山市一支重要的社会公益力量。

3.2 集中培训重实效,自从服务队成立起,坚持对新招募志愿者进行集中系统的培训,通过培训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理念、献血知识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其服务技能和综合素质,为今后更好地做好无偿献血的服务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3.3 热情的服务赢得赞誉,志愿者凭借热情的微笑,温馨的话语,同到的服务赢得了广大无偿献血者和市民的一致赞誉。白山市在2010年度被评为无偿献血先进市。

3.4 志愿服务成效显著,志愿者凭借自身与市民无利害、无界限、零距离等身份优势,积极的向市民宣传无偿献血的知识,在血站和献血者之间架起了一道桥梁,感染和带动更多的市民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本市无偿献血队伍不断的扩大,固定献血的比例逐年提高,形成了“以街头自愿无偿献血为基础,固定献血队伍为保障,应急献血队伍为应急补充”的献血模式。确保了全市临床用血。

4 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4.1 活动经费短缺,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是属于群众性的自发的组织,政府财政无专项经费,社会和企业捐赠支持很少,活动经费主要靠当地的采供血机构支持。

4.2 志愿志愿服务队伍建设薄弱,志愿者的准入国家没有统一标准,各地自行制定,志愿者的招募管理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培训环节薄弱,志愿者培训在志愿者素质、技能和专业化培训等方面需要加强。

4.3 志愿者素质和服务水平能力参差不齐,一般居多,主要是招募和接待献血者、发放宣传资料等一般,对献血的专业和献血者的个体差异知识缺乏,志愿服务的整体效果评价还不够理想。

5 体 会

5.1 无偿献血志愿者是无偿献血宣传招募的重要力量,无偿献血宣传招募正在由以往的广泛社会化宣传向有针对性面对面宣传招募转化,由被动服从转向主动服务,由计划指令转向专业指导,由组织强迫转向自觉自愿。志愿者的作用正在由自觉参与的客体向宣传动员的主体转化,已经成为无偿献血宣传招募的先要力量。

5.2 无偿献血志愿者是一支可靠的应急献血队伍,与以往的各类应急献血队伍相比,志愿者组织本身就是最可靠的应急血液来源,无论是突发事件、还是节假日,志愿者在特殊血型、成分血采集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是他人无法可比的,无偿献血志愿者绝大多数是无偿献血者,从这一高点出发,志愿者当然成为固定无偿献血队伍的骨干,而且在招募固定无偿献血队伍中发挥着榜样和带头作用的。

5.3 无偿献血志愿者组织促进了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自愿者的参与打破了封闭的围墙,使血站成为一支开放的社会公益平台,无偿献血的工作主体由过去单纯的政府和血站推动,扩大到广大的无偿献血者群体和社会各界,这种角色的转变极大地推动无偿献血工作,为社会公益事业怎样由以往单纯靠政府推动转变为全社会都来支持和参与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式,无偿献血志愿者组织的发展壮大,必将对无偿献血事业乃至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关于召开2007年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工作研讨会的通知.卫医血便函2007,41号.

篇6

    一、学习型组织与人力资源的持续发展

    企业人力资源具有能动性、再生性、增值性等特征。依据这三个特征,企业人力资源是一种可以无限开发和增值的资源,能产生乘数效应,在人力资源的“量和质”上能保持企业人力资源的长期动态均衡发展。

    学习型组织之所以能促进并推动企业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主要是它能塑造企业内生长机制。这种机制在促进企业员工方面表现在使员工富有能动性和持续增强员工的生存能力。它能在实际运作中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即通过激发组织学习力,持续改善企业人力资源“价值”的质和量,最终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学习型组织的建构策略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学习型组织的建构要以促进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为中心,在创建学习型组织过程中须充分考虑以下方面:

    1、激发企业学习力

    培养组织学习力重在培养组织系统的学习力,强调注重组织内员工、团队的内在主动学习力,这些群体是企业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关键参与者,他们对自身的期望、学习态度及如何对待自己能力的看法,在整个学习型组织创建过程中地位突现。若企业员工、团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那么任何组织内学习环境因素的变革也达不到预期目的。总而言之,企业员工、团队的“主动”与“全员参与”精神在创建学习型组织过程的意义重大。

    2、培养企业学习力

    在《造就组织学习力》中,黄健构建了关于个人“学习力的三角形”模型,即生理基础是构成个人学习力的必要条件;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是学习力的核心;态度是个体学习的内部心理状态,决定了个体对学习行为的选择方向,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学习质量。以上述模型为鉴,构建培养企业学习力模型,主要包括:

    2.1改变学习态度

    改变学习态度在整个模型中起主导作用,没有学习态度的改变,后续无从谈起;同时心态波动较大,易影响学习,其他两部分相对稳定。学习态度改变包括:

    2.1.1转变学习心态

    心态是人的一种心理表现状态,它决定人们的行为选择方向,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行为的质量,学习心态是人对学习的内部准备状态,培养积极的学习心态是提高学习力的必然选择,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不仅可以提高学习、工作效率,还决定人们学习的意愿和方式。

篇7

教学环境的搭建与管理

1.现状及主要问题

当前,大多数学校的网络教室中,教师机和学生机上分别安装多媒体教学系统软件的服务器端和客户端,并采用硬盘还原卡管理和保护学生机的软硬件系统。学生开机后,不需要进行身份认证,直接进入操作系统。这种管理模式较之以往,很好地保护了学生机的软硬件系统,大大减轻了教师维护系统的工作量,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学生拥有对系统进行任何操作的权限,如删除操作。我在内蒙古听课时,亲眼看到一位学生删除了正在使用的Excel软件,然后举手告诉教师,他的机器里没有Excel。学生还可以安装软件,包括游戏和病毒。这样一来,教师还得为维护课堂的正常秩序而伤脑筋。如果开通因特网,后果更是不堪设想。所以,大多数教师在上课时采取断网的方式,遗憾的是,这同时也断掉了许多教学资源。

第二,由于硬盘还原卡的作用,学生上课时保存的大多数信息是临时的。如设置的“桌面”是临时的,建立的“我的文档”是临时的,教师下发的资料也是临时的。久而久之,在学生印象中,学校机房跟社会上的公共上网区一样,只是临时使用。然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作业,还有许多有价值的动态生成信息,这些信息记录着学生的成长,却被硬盘还原卡无情地删除了。

第三,使用U盘后所带来的病毒、游戏,也是令一线教师头疼的问题。

2.基于域的教学环境建设与管理策略

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每个学生均以“系统管理员”的身份登录本地计算机,有着最高的操作权限,而硬盘还原卡只是在事件发生后的一种补救措施,治标不治本,而且这种补救措施是有代价的。

解决问题的根本是让学生以恰当的用户身份登录系统。当然,前提是恢复学生机的登录界面。Widows提供了Administrators、Users、Guests等用户类型,其中Users类型的用户可以操作计算机并保存文档,但不可以安装程序或进行对系统文件和设置有潜在破坏性的任何修改。由此看来,Users是适合学生使用的用户身份。

那么,如何将每个学生设置为Users用户呢?默认情况下,为不同学生设置Users用户,只能一台台地进行,这样不仅耗费精力,管理与维护也相当麻烦。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学生使用哪台机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使用这些机器的身份和权限。基于这一发现,我们可以把验证学生身份的事集中在某一台机器上做,就像羽毛球馆的验票员、学校的门卫一样,只有通过其身份认证,才能以Users身份使用任何一台学生机。

域就是这样一个组织、管理资源的核心单元。它可以通过架设在域控制器上的活动目录创建域用户,集中管理加入域的计算机、打印机、共享文件夹等对象,并为域用户统筹分配对这些对象的使用权限。基于域的这一特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管理策略:使用域控制器的活动目录平台创建域,将学生机、文件服务器等设备加入域,为每位学生创建一个域用户,设置其对所有学生机拥有Users身份,并分配一定的网络空间存放用户的常规信息(如图1)。这样,学生作为域用户登录学生机后,就会以Users身份使用操作系统,使用域分配的网络资源。

3.基于域的教学环境管理平台的创建方法

基于域的教学环境管理平台的创建分两步完成(这里只介绍要点,具体操作可参考相关文献)。

第一步,设置服务器:

(1)选择一台性能较好的计算机作为域服务器,安装Windows Server(2003或2008)、TCP/IP协议和相应的DNS服务器。

(2)在服务器上创建域控制器(Active Direc- tory)。完成后,在【开始】【程序】【管理工具】中可以看到新增了5个与活动目录相关的工具(如图2)。

(3)在活动目录(Active Directory用户和计算机)中为学生创建域用户。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可以借助Excel表生成批处理命令文件,批量创建学生域用户(如图3)。

表格前三列为基本信息,其中用户名由学号前加字母C(表示初中)或G(表示高中)组成,密码由“专业密码产生器”随机产生。以前三列内容为基础,利用编辑框中的公式生成第四列――命令列,再复制命令列,利用“选择性粘贴”的“数值”形式,将命令列粘贴到新的Excel文件中,另存为文本文件,并将其后缀改为bat,生成批处理命令文件。运行该文件,就完成了表格中所有学生的域用户创建。说明:公式中规定了学生账号永不过期(/expires:never),密码不能修改(passwordchg:no)。如果需要添加个别用户,可直接在活动目录的“Users”下添加。

(4)为每个域用户设置主文件夹,并映射为网络驱动器(Z:)。默认情况下,通过活动目录平台,可以为每个域用户配置一个文件夹,称为主文件夹,并将其映射成一个网络驱动器。该文件夹只有域用户和管理员可以看到,用来存储域用户的私人文件。主文件夹可以位于域内任何一台机器上,将它定位在文件服务器上。域用户对其的使用就像使用本地硬盘一样方便、快捷、安全、可靠。无论域用户在哪一台机器上登录到域,均可以看到他的主文件夹(显示为一个网络驱动器)。

通常,我们分配给每位学生600M、每位教师几G的主文件夹空间。无论在教室还是教研室,这个文件夹始终跟随着教师们的域用户,深得师生喜爱,避免了由于使用U盘而带来的数据丢失、病毒等一系列问题。图4为笔者在学校登录域后的“我的电脑”。

第二步,设置学生机:

(1)确定文件系统为NTFS。一些学校的学生机文件系统为FAT32,需要使用DOS命令Convert盘符/fs:ntfs转换。(2)为每台学生机设置IP和DNS。(3)更改每台学生机的登录方式。(4)设置本地超级用户和密码。(5)将每台学生机加入域。

教学资源的建设与管理

信息技术教学中常见的资源有:针对课程的通用教学资源、针对单元或课的专用教学资源、学生作业、学生动态生成的信息以及学生的优秀作品等。

1.现状及主要问题

目前,多数学校采用多媒体教学系统管理教学资源;一些学校采用网络邻居的共享文件夹提交作业;一些学校配置了FTP服务器;还有一些学校建设了教师自己的教学网站。

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的关键是“上通下达”,在资源与学生间、教师与学生间建立一个畅通无阻的通道。学生可以方便地“向上”提交作业等内容,教师可以方便地“向下”传递资源等内容。然而,网络邻居的拥堵、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不稳定等导致教学资源分发困难。记得2008年我去珠海给某小学上课,区区60M的教学资源,使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就无法分发成功,最后不得不动员全体听课教师使用U盘一台台地复制。那如果像北大附中动辄几百G的通用教学资源,该如何分发呢?使用FTP服务器管理教学资源,稳定性上大大优于多媒体教学系统与网络邻居,但学生需要不断地登录服务器。一些学校把通用教学资源安装在每台学生机上,虽然方便了学生使用,却给更新与管理带来了不便。

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不理想与教学资源的贫乏有着直接关系,教师提供屈指可数的资源,又不让学生在课堂中上网,如何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2.基于域的教学资源建设和管理的策略与方法

域最大的优势是可以通过活动目录统一管理与分配一定范围内的软硬件资源,授权给不同用户对不同资源的访问权限。这正是用户在应用教学资源时所需要的。例如,“通用教学资源”需要让全体学生只读访问,浏览应用;“作业提交区”中某位学生的文件夹只有学生本人可以读写、删除,任课教师可以只读访问;而某位任课教师的专用教学资源只有他自己可以读写,他的学生可以只读访问,等等。

因此,基于域的教学资源的建设与管理,关键是为不同的教学资源在文件服务器上设置不同的共享文件夹,在活动目录中通过撰写域策略,授权不同的用户群访问这些共享文件夹。网络上的文件夹与用户名一一绑定,每个用户对应若干网络驱动器。图4中的“resource”是位于文件服务器,面向全校师生用户,拥有海量数据的各种公共资源;“教学”则是位于文件服务器,面向高中学生用户的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域用户(学生和教师)登录电脑后,看到的就是普通的文件夹,就像使用本地硬盘中的文件夹一样。

随着教学的开展,学习资源、教学资源会越积越多,所以对其的管理至关重要。为保证资源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使用的灵活性,可以给不同的用户设置对不同的资源的不同访问权限。如某位教师的教学文件夹只有他本人和他所教的学生才能够阅读,只有教师本人拥有完全控制权限,学生只有读的权限。学生提交作业的文件夹只有学生才拥有所有权,教师只能读,等等。又如,师生提交的资源暂时存放在上传区,由管理资源的教师统一整理后归类存放。建立教学资源管理平台的方法要点是:

(1)建立用户组,将用户组分成不同的管理单位

不同的用户群对共享文件夹享有不同的访问权限。因此,要先在活动目录平台上将用户分成不同的组。通用的做法是,先按年级分成大组,再在年级中按班分成小组。创建不同的管理单位,把有相同权限的用户组归类(如图5)。

(2)针对不同的管理单位撰写域策略,分配权限

有了管理单位,就可以通过域策略为不同单位的用户设置不同的要求或环境了。比如登录后的界面、对控制面板的使用权、设置资源盘等。在Windows 2003的Active Directory用户和计算机中,右击相应的组织单位,在弹出菜单中选择“属性”,在打开的对话框中选择“组策略”选项卡,就可以编写域上的组策略了(具体操作请参考相关文献)。

无论是通用资源,还是专用资源,或是学生作业,它们的建设是一个逐步积累、动态生成的过程,有了良好的域管理平台,就为资源的建设铺平了道路。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士官 学习能力 提高方法

大力培养适应信息作战的高素质军事人才是军事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军校要培养合格的信息作战人才,就必须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在教学理念和方式上作出改变,加大力度提高士官学员的学习能力,使士官学员适应部队的要求,能够快速掌握新技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学习是发展的必然途径,要学会学习,首先要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传统的教育观念更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在课堂上学员往往随着教员的问、讲,接收性地获取知识。这种旧的教育观念导致学员只能掌握与现有装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使用技能,缺乏对知识的关联、迁移和举一反三的探索能力,不能很好地适应在信息化条件下武器装备更新速度愈发频繁的现状。因此,士官院校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让学员不断学习新知识,把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特点突现出来。同时,让学员学会在独立探索、质疑问难、交流中发现知识和技能。

士官学员的学习以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为主,关键要让学员掌握使用装备的技能,因此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员,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士官院校应当充分发挥士官学员动手能力强的特点,为学员提供自主学习平台。自主学习平台建设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与形式,应当让学员在其中积极地、自主地参与和学习。

第二,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学员要有自主学习权,院校的强制学习管理,会使学员自身的特点得不到展示与培养,从而缺乏创造性,流失许多可能性成果。

第三,改变教员单纯的“讲解示范”,学员“模仿操作”的现状,把课堂变成学员动手的天堂,让学员动手,在动手中操作,发现问题,学到知识。做到精讲多练,为学员提供更多发现故障、问题的机会,培养学员动手、动脑、动口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和探究创新方式的能力。

现代教学中,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误区,但是教学的理念与模式正在迎头超越。高新技术在军队的大量运用,致使培养士官学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创新”似乎已经成为时代的代名词,学习,也变得与创新密不可分。提高士官学员的创新能力,培养和造就大批的创新型人才,已然成为我国军事教育的重要使命。要提高士官学员的学习能力,就必须通过以下方面建立全新的培养模式。

第一,课堂永远是学员的主要学习途径,如果能将课程的知识在课堂上生动体现,形成真实的感、触、闻、听,则能将知识彻底握在手中。优化课程的设计,有利于士官学员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因此,在课程设计中,必须具有新颖性、前沿性和前瞻性。并坚持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模拟训练与实装训练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严格训练与环境熏陶相结合的学习模式。

第二,现代创造学认为,只有鼓励学员多向探索,善疑求异,才能培养学员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员在教学过程中只能对学员的思维过程进行刺激和启发,而不能进行取舍干预。尤其对学员独立思考的创新性见解,应允许存疑存异。因此,改革传统的士官学员教学模式已刻不容缓,传统“满堂灌”等教学方式,显然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会严重抑制学员的学习能力,更不能达到任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利于士官学员个性发展。

从这个思路出发,教学方法对学员学习的影响是紧密关联的,在教学方法上,引导式教学的凸显,将教员的开放性教学与学员自主性学习结合起来,在教学形式上不拘一格,或讲解或师生问答,或只介绍现象引起学员学习兴趣,或课堂讨论或课外辩论。在教学要求上不以统一固定的模式强求学员一致,而是尽量允许存在千差万别的个性创新。

第三,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满足学员个性化发展需要,将学过的知识通过思考付诸实践是培养学员创造能力的根本,我们应该大力优化实验教学模式。开放式实验教学是培养学员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传统的实验教学多数是验证型实验,即按照课程实施计划的要求,在教员的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内、规定的地点做规定实验,这种模式对学员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基本的实践能力无疑必不可少,但是忽略了学员的差异性和个性化发展。开放式实验教学是指在实验设备、实验内容和试验时间等方面对学员实行开放的教学模式,其优势在于能激发学员对实验教学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强化教学效果。

院校培养的士官人才,大多能够成为基层部队的专业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较之于普通士兵在专业理论基础与适应部队发展的潜力上具有更大优势,体现了院校士官学员学习的价值,但同时存在一些短板,制约院校士官学员学习任职作用的进一步发挥。

第一,士官院校培养的士官人才适应性强、发展潜力好,但所占部队士官编制员额比例偏小,不能在所有较重要岗位担当重任。这就可能造成部队不再依赖院校对士官的培养,转而加大岗位培养士官的力度,削弱了院校士官学员学习能力培养主渠道作用,同时多方重复投入,大大分散了学员学习的注意力,造成学习精力溃散。

第二,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院校培养的相当一部分士官学员的第一任职能力与部队岗位需求尚有差距,不能做到院校培训与部队使用无缝对接。理论上,士官人才采取订单式培养,培训目标明确,适用性不应存在问题,从而忽略对士官学员授学的质量,把学习退到其次,削弱学员的积极性。

以上几个方面,既有教学方式的问题,又有教育思想问题,研究解决以下问题,可能会对解决上述矛盾具有积极作用。

千篇万律,士官学员的学习能力的强弱,与学院的培养是最直接的关系,而教员又是学员学习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对于学员学习积极性的挖掘承担主要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积极性对学员学习成绩的提高至关重要。士官学员普遍文化基础不高,对以往所学文化知识遗忘较严重,这与大专学历的培养目标形成较大差距。士官学员多数来自基层连队,平时任务重,训练紧,学习时间少,使原本就不扎实的文化功底更薄弱。另外,由于课程内容较多,难度大,还有一些对文化程度要求较高的课程,随着教学进度的推进,部分学员逐渐会掉队,学习兴趣受到很大影响。

少数教员的教学功底本身就不扎实,只按照大纲、资料灌输传授,所以教员的教学基本功对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优化学习效果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的教员尽管很用心,但力不从心,课堂教学,面对学员的问题有时无法回答。如此一来,随着课堂进度的推进,部分学员逐渐会掉队,学习兴趣大打折扣。

引导学员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归因,辩证地看待文化基础与学习成绩关系。心理学家对“成就归因理论模型”的大量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结果的归因,不仅揭示了以往学习结果产生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会对以后的学习行为产生重要影响。许多学员将自己成绩差归因为基础差,学习能力不足,却忽视了自己所做的努力不够。文化基础薄弱的学员,通过积极向教员请教和刻苦学习圆满完成学业的为数不少。许多课程能否取得好成绩主要取决于个人努力,而与文化基础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学习能力的提高,院校、课堂、教员、书籍、资料等都是辅助工具。具体学习能力的提高,对现代化科学文化知识需求的满足,还要靠广大士官学员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篇9

1、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

2、坚持德才兼备。

3、要建立由正确的考核标准、科学的考核方法和公正的考核主体组成的考核体系。

4、要实行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制度化的考核。

篇10

【关键词】独立学院 思想政治 教育 管理

一、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及优势分析

就目前我国独立学院学生分析而言,其主要有以下特点及优势:

(一)思维活跃。同其他高等院校的学生相比,独立学院学生思维较为活跃,并且社会实践能力很强。大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对于参加学校的社团及相关文化活动的积极性非常强,他们都希望利用学校的文体活动展现自己,并提升自己的能力。此外,某些学生在校期间就开始了兼职或自主创业,在毕业之前,或许就有了不菲的收入。

(二)综合素质较好。通过分析可知,在独立学院学生中,一些学生在高中期间便担任过班干部,有着丰富的班干部经验,组织与协调能力极强,综合素质能力十分突出。他们“沦落”到独立学院,大部分是因为高考成绩不理想,或应试技巧上不强,或在填报志愿的时候策略不当等。但是,他们除了学习之外在其他方面往往拥有过于他人的特长,同一二本学院学生相比,也不乏多才多艺之辈。

(三)对就业十分敏感。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有增无减,这使得毕业生面临的竞争越来越严峻,因此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而言,他们自知台阶要比一二本学院学生要低一点,因此面临的竞争就更激烈。为了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他们在进校之初,就必须得关注就业方面的话题,才能清楚明白自己未来的路在何方,才会在学习期间为了这条路而奋斗(考取相关证件)。

二、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独立学院学生有着自身的特点与优势,但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中存在如下问题:

(一)自律意识淡薄,自律性较差。某些学生没有正确看待独立学院的优势,觉得进来之后低人一等,因此在学习上自律意识淡薄,自律性较差。这些学生上课有着“打酱油”之意,下课之后又沉迷于网络或游戏中,生活上毫无规律,也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二)入校成绩低,基础素质弱。虽然一些学生综合素质很强,但大部分学生入校成绩低,基础素质弱。很多学生都存在偏科现象,比如文科学生往往数学较差,而理科学生往往英语很烂,这些偏科现象导致了发展极不平衡。

(三)思想不够成熟,言语不理性。当前,流行风眨眼即过,很多流行的东西一夜之间就会变得不再流行,而学生追求流行的心却有增无减。各种思想及理论不断涌现,加之网络的传播十分迅速,这就使得一些学生在接受这些思想与理论的时候不假思索,以为是流行的就全部接受。殊不知,在这些思想与理论中存在一些谬论或者偏激的言语,从而导致了自身成长出现“误差”。独立学院学生阅历不够,大部分为独生子女,思想的不够成熟及言语上的不理性,严重阻碍了他们的成长。

(四)学生之间明争暗斗,集体意识淡薄。独立学院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彼此之间沟通较少,并且彼此之间差异很大,这就使得他们之间的交往不能深入。由于一些学生认为要想在独立学院有所出路,就得当“干部”,因此明争暗斗,在竞争中采用不正当的方式,只为了谋取“一官半职”,这不仅使得学校风气“败坏”,同时也不利于集体的发展。此外,学生在现实中缺乏必要的沟通,一旦遇到了问题,若处理不当则容易造成心理上的问题,或者选择在网络上进行调试,但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提高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策略

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提高独立学院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去把握:

(一)整顿学习风气,强化学生技能。由于学生入校成绩较差及学习的不努力,在考试中经常出现抄袭与舞弊现象,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学校就应整顿学习风气,从根本上强化学生技能,可以利用相关的助学金制度及其他鼓励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此外,还应建立严格的考勤制度,以此减少旷课及早退现象的发生,而学生干部则应起到带头作用,制定远大的目标,并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完成。

(二)科学管理,促使学生找准自身目标。某些学生进入了独立学院之后顿觉人生就此“湮没”,便失去了人生的奋斗理想,从而生活与学习漫无目的、无所事事。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就应加强这方面的引导作用,帮助他们找回人生目标,尽力解决在人生目标道路上遇到的问题;高校应狠抓德育工作,让学生树立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从而找准自己真正的人生方向与目标;应多组织相关的文体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尽力让学生养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此外,辅导员应多与学生接触与交流,随时了解与掌握他们的生活情况及思想动态,并通过科学的方式来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将他们思想上的错误尽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