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管理方案范文

时间:2023-09-25 18:15: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事管理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人事管理方案

篇1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全市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一体化信息系统框架下,加快整合现有资源,进一步改进管理方式,规范管理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推行公共服务,提升人事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人才队伍素质,更好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在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以数据建设为核心,以工资管理为基础,建设“进、管、出”全程信息化、部门联动、公共服务的全面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业务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办理,努力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统一业务平台。

(二)基本原则

坚持顶层设计原则。全市统一建设,实行市级集中,统一软件、统一网络、统一流程、统一标准,反对各自为战、重复建设;

坚持一体化原则。整合人事管理资源,实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反对独立系统、信息孤岛;

坚持共享协同原则。实行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统一业务平台,健全业务流程,反对条块分割、业务独立;

坚持流程优化原则。以信息化引领管理方式创新、业务流程再造,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反对僵化固化、一成不变;

坚持公共服务。加强基层服务网络建设,推行网上服务,搞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三)总体目标。2014年10月底前完成数据建设并实现与省联网,同时完成基层网络建设,全面上线工资管理信息系统;年底前完成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测试,在2015年上半年逐步上线,基本实现人事管理业务的网上审批和办理。下半年实施信息系统改造升级,搞好业务流程调整和优化。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先独立运行,运行平稳后在2015年下半年并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一体化信息系统,完善共享协同机制,构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统一业务平台。

二、工作任务和实施步骤

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一体化信息系统框架下,紧密结合人事管理实际,以计划管理为导向,突出“职位”和“岗位”在人事管理中的基础作用,以人员基本信息为载体,以公务员管理和事业单位人员管理为双核中控,以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人员公开招聘、人员调配、安置为四轮驱动,以工资管理为核心动力,以业务管理为能量循环传导,强化协调配合和业务联动,实现人事管理与社保、就业、仲裁、监察等业务的共享协同,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职能的整体优势。按照机关事业单位申报、主管部门审核、人社部门审批三层架构开发网络版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单位和主管部门使用系统单位端办理业务报送和审核,人社部门使用系统中心端办理业务审批、确认,实现人事业务网络化管理。

(一)数据库建设(2014年10月底前)。

按照统一的数据指标体系,以工资管理系统为基础建设市级集中的机关事业单位基础数据库。

各县(区)按统一标准提取原工资管理系统数据(含历史业务数据),上报市人社局信息中心进行统一比对分析,将不规范数据列出清单,发给各县(区)进行整理。数据通过校验后,迁入一体化工资管理信息系统,完成数据库建设。各县(区)负责原工资管理系统数据的提取、上报和整理,市人社局负责数据校验、迁移和入库。对于数据质量差和无数据资源的县(区),要尽早搞好网络建设,组织机关事业单位开展数据采集,确保按期完成数据建设。全省数据指标后,根据需要对数据进行补充采集,10月底前全面完成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基础数据库建设,并与省人社厅联网。

(二)工资管理系统开发和应用(10月底前)。8月底前完成系统开发和本地化改造,市直和各县(区)分别于9月底前、10月底前上线应用。完成数据建设后及时启动一体化工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单位、主管部门、人社部门均从网上办理人事业务。原系统需同步运行,并及时对原、新系统运行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待新系统运行平稳、通过验收后原系统即可停止运行。

工资管理系统上线后,与工资待遇有关的人事业务,经人社部门职能科室审批、单位网上申报、主管部门网上审核后,工资科负责网上审批确认。以后随着其他人事管理系统模块的上线,逐步将网上审批权限分配到相应职能科室,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联动。

(三)网络建设(9月底前)。市人社局信息中心对VPN网络及安全系统进行优化升级,支持机关事业单位通过互联网VPN方式与市数据中心联网。各县(区)、市直各单位在9月底前向市人社局信息中心申请机关事业单位用户注册,完成机关事业单位联网和授权应用。年底前对机关事业单位实施电子证书注册,签发“人社系统UK”,从明年1月1日起将系统调整为UK登录模式,以提高安全保障水平。

(四)其他系统开发、应用(年底前完成开发,明年上半年应用)。

以工资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开发人事计划管理、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人员调配管理、安置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教育培训管理等业务系统模块。年底前完成开发和本地化改造,2015年上半年逐步上线应用。各牵头科室制定工作方案,搞好业务数据采集,建立业务流程,组织全市统一应用。

(五)运行机制和统一业务平台建设(2015年下半年)。

1、系统改造升级和业务流程优化。各职能科室牵头搞好业务调研,对信息系统提出本地化需求,经统一论证后实施本地化改造升级。通过各项业务信息共享和一体化机制,统筹推进信息系统的网上业务管理,实现流程再造,改进管理方式,规范业务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加强内部各人事管理业务机构之间的协作联动,确定业务流程和数据流向,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在进人计划管理、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人员调配、安置、工资审核等各项人事管理业务中,形成相互协调配合的一体化工作机制。

2、构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统一业务平台。人事管理信息系统运行基本平稳后,通过实施数据和系统整合,并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一体化信息系统,建立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与社会保险、公共就业、调解仲裁、劳动监察等业务的信息共享协同机制,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办事效率,初步形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统一业务平台。

3、建立部门共享机制。根据上级部署和部门联动的需要,及时完成工资系统与财政部门统发系统对接,为组织部门分配工资系统用户权限。随着人事管理信息化的推进,逐步与组织、机构编制系统对接,建立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机制,努力推进与组织、机构编制、财政等部门的信息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协作联动。

4、建立信息系统管理、维护制度,保障系统运行高效、安全和可持续。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市人社局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信息中心。信息中心主要负责协调服务、软件开发、网络建设和技术培训。各职能科室要从大局出发,积极建设信息化、应用信息化、纳入一体化,切实明确信息化建设的主体责任,全面负责相应信息系统建设的业务调研、开发需求、数据采集、流程建设、组织实施和推广应用工作。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关键问题和重要事项进行会商,报领导小组审定后组织实施。建立定期通报和会商机制,将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纳入全市人社事业发展年度综合考核范围,加强对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督导指导。

(二)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积极整合利用现有资源,按照数据集中与系统集中、纵向集中与横向互动、系统集中与业务协同有机结合的原则,积极推进“市级集中”和“省级集中”。将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纳入“金保工程二期”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总体规划,搞好统一建设。要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将软件开发、设备购置、运行维护等经费纳入部门预算。各县(区)要按标准配置信息化终端设备,保障人事管理信息平台有效运行。

篇2

关键词: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挑战

伴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建设,事业单位所使用的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与事业单位实际发展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成为人事档案管理主要趋势,积极将先进科学技术应用在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中。目前,事业单位现在已经基本上实现了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的普及,这样为事业单位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带来了一定挑战,如果解决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所存在的问题,真正发挥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作用,都是事业单位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1 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1.1 提高人事档案信息的时效性

在事业单位所使用的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中,对于人事档案实体管理十分重视,从人事档案内信息收集一直到最后的编排、管理等工作都需要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以人工形式完成,这种管理模式大大增加了人事档案管理难度及工作量,同时人事档案内容难以质量也难以保证。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应用,人事档案从信息收集到最后编排、管理等工作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完成,大大提高了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效率,工作人员也能够从繁重的工作量中脱离出来,同时人事档案内容质量的能够得到有效保证。

1.2 有效促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及创新

信息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的重要标志,互联网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已经在人们的实际生活工作中普及。就事业单位人事工作而言,事业单位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就做到不出门就可以招聘优秀人才,完成人才选拔工作。同时,事业单位新工作人员在培训考核过程中,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部门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客观精准掌握每一个新工作人员在实习期间的表现,完成对于人事管理系统内信息的及时更新,能够从根本上提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监督工作人员工作行为,规范事业单位发展建设。

1.3 有效提高纸质档案的保护水平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门,也是事业单位在监管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档案模式,例如对于员工工作表现的审核、事业单位内部人事上的变动等等,这些工作都需要使用到工作人员的人事档案,人事档案如果要是纸质的情况下,长时间的使用及装订,对于纸质人事档案就会造成严重损坏。人事档案要是信息化管理之后,纸质的人事档案使用效率将大幅度降低,工作人员可以使用互联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就能够掌握到有关的人事档案信息,还能够提高事业单位对于人事档案信息内容利用率。

2 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中所面临的挑战

2.1 基础设施不完善

事业单位想要在人事档案管理上实现信息化建设,就仅仅需要拥有高水准的网络技术及人才上面的保证,还需要拥有完善的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基础设施,例如计算机、扫描仪等等。我国事业单位现在虽然已经基本上普及计算机等设备,但是就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所拥有的计算机等基础设备数量,根本就物能够满足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各种基础设施功能及种类严重缺乏的情况十分常见。基础设施不完善为事业单位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2.2 监督力度低下

现在,部分事业单位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认识档案管理工作所具有的价值,在认知上存在一定偏差,造成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开展工作中后劲严重不足,限制着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落实。同时,部分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也并没有认识到自身所具有的责任,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没有划分出人事档案管理与档案所有之间的关系,造成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较多的限制因素。

2.3 信息数据库建设过于滞后

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需要建设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主要作用就是对于人事档案内的信息收集处理等等。但是现阶段事业单位所建设的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并没有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此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较大的问题。信息数据库在实际应用中还面临较多的安全风险,对信息数据库内人事档案信息造成了严重影响。

3 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应对方法

3.1 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根据本文对于事业单位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研究可以发现,基础设施欠缺已经成为限制我国事业单位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落实的主要因素。正是由于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各各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热暖,应该提高对于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视,从根本上人事到人事档案对于事业单位发展建设的作用,充分发挥人事档案的价值。在事业单位实际的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基础设施能够有效保证档案内信息数据的快速传递等等,事业单位想要真正落实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首先就应该加大对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同时对于设备定期维护及保养,这样才能够为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尽早发挥人事方案对于事业单位发展的作用。

3.2 建立一套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

互联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所具有的优势为快速、高效率及广泛性,事业单位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就是充分将互联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这就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完成对于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分享及更新要求,保证人事档案内信息高效率储存,防止人事档案管理中出现的堵塞问题。与此同时,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能够让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针对性的档案划分模式,科学合理划分档案信息管理模式,这样事业单位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更加便捷及高效。

3.3 进一步加快数据库的建设速度

事业单位在开展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中,首先就应该根据事业单位内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创建一份人事档案,进而保证人事档案信息内容的完整,以人事档案信息创建事业单位内部的档案信息平台。其次,人事档案数据库在应用过程中,还应该定期检测维护信息化设备,保证基础设施的安全及稳定,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所具有的优势,推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建设速度。最后,创建人事档案网络服务系统,提高人事档案服务高效,保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能够充分利用人事档案服务网络系统内人事档案信息内容。

4 结论

综上所述,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事业单位现代化建设的必然形式,提升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及使用效率具有重要作用。面对现如今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所面临的挑战,例如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监督管理力度低下及信息数据库建设滞后等等,这些需要事业单位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增加对于基础设施、数据管理系统、数据库建设速度,通过这些方法落实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开展。

参考文献

[1]陈卫华.企业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5,10:107.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精神,以提升服务效能为工作主线,以保障企业职工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的合法权益以及推进外来务工人员均等化服务为重点,创新企业人口计生服务,努力为企业营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公共服务向企业倾斜,根据企业育龄妇女的需求,开展个性化服务、多样。

2.服务优先原则。企业人口计生工作重在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载体和服务方式,通过计生服务促进优生优育和稳定低生育水平,通过入企服务让育龄妇女享受便捷服务,通过优质服务提高活动成效。

3.因企制宜原则。根据企业实际开展服务活动,科学安排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时间,不影响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不增加企业负担。

4.均等服务原则。重视外来务工人员计生权利保障,落实好外来务工人员同等享受各项免费服务项目,拓展服务项目同时向外来人口覆盖,做好关怀关爱,促进外来人口融入。

三、工作重点

(一)创建内容

全区20家列统企业,按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示范单位的标准进行创建,做到“八个有”,即有管理人员、有管理网络、有服务公示、有世代服务室、有自动取套机、有宣传资料、有协会组织、有信息平台。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建好服务阵地。因地制宜打造企业人口计生服务阵地,采取依托企业卫生服务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企业服务点,利用园区公共服务中心、企业生活服务区增设服务点等办法确保人口计生服务有阵地;信息平台延伸到企业,明确专人负责,相关信息及时登录和反馈。

2.落实好服务人员。多渠道落实企业人口计生服务技术人员,采取委托社区、企业医务人员,委派镇(区)世代服务中心技术人员定时服务,电话、网络预约等方式解决企业人口计生技术服务力量不足的问题,同时对服务内容、服务程序进行公示。

3.做好计生服务。按规定为企业职工提供免费孕情环情检查,并及时向户籍地或居住地通报检查情况;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向企业目标人群全覆盖。在企业员工集中居住地、医务室等地设置药具发放点,方便员工领取。

4.生殖健康服务。加强避孕节育、生殖健康科普宣传,提供生殖健康咨询指导和必要的随访服务,做好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档案管理。

5.行政事务办理服务。将一孩生育服务证办理、婚育证明办理和查验、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出具等计划生育行政事务办理进企业,简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能当场办理的当即办理,不能当场办理的为当事人进行服务。

6.建好协会组织。建立企业流动人口协会组织,发挥好计生维权作用。

(二)创建标准

1.工作机制好。落实好法人负责制,积极配合所在地镇(区)或者社区(村)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与相关责任人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

2.组织网络好。领导重视流入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有专兼职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人员,有流动人口计生协会。

3.阵地建设好。流入人口较多的企业应参照村(居)世代服务室标准,设立流动人口之家,有标识、有药具柜和相关宣传资料。

4.基础管理好。规范填写《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卡》和《流动人口信息变更表》,及时登记和更新流入人口信息并及时报所在地镇(区)人口计生部门,信息准确率100%,流入人口查验率达100%,省内流入人口持证率达90%。

5.服务落实好。流入人口享受宣传倡导、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奖励优待等基本公共服务,配合做好药具发放进企业工作,落实好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计划生育权益,无侵权事件发生。

6.生育秩序好。流动人口节育措施落实到位,流动人口中无违法生育发生;违法生育后流入人口做到发现及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查处。

(三)服务方式

通过示范单位的引导,推进人口计生服务向其他企业覆盖,按照属地服务管理的原则,做到企业不分大小,流动人口在哪里,计生服务就跟到哪里。加强工作责任落实,镇(区)计生服务机构加强与主动联系,了解企业流动人口的信息和服务需要,转换服务理念,创新服务形式,推行预约服务、错时服务、服务、委托服务等方式,普遍开展计生服务“五进企业”活动,把宣传教育、开展行政事务办理、免费药具发放、免费技术服务、关爱维权服务等送进企业,让企业员工享受便捷的计生服务,流进育龄妇女随访服务率达95%以上。

四、方法步骤

1.制定方案(3月)。各镇(区)根据目标要求,认真调查摸底,结合工作实际,上报创建企业名单。

2.集中实施(4月至8月)。各镇(区)按照示范标准,集中精力抓好创建工作,加强工作协调和指导,积累总结经验,定期督查,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确保创建工作有序推进。

3.评估验收(9月)。评估验收工作由区人口计生委负责实施,对照标准,对所创建的示范企业逐一进行认真评估验收,评估验收的情况及时上报市人口计生委。

五、工作要求

1.强化组织领导。各镇(区)要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示范企业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专题部署,协调好相关人力、物力,按照属地原则,落实相关单位的工作责任,做到不增加企业负担,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加强工作的督查和指导,确保活动有序推进。

篇4

一、外派对象

1、集团总部及各成员单位优秀管理干部;

2、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可塑性大学生;

3、业务骨干、专业技术人员及其它各类管理人员。

二、外派任务

1、筹建新单位开业与经营;

2、组建培养一支属地化优秀员工团队;

3、聚集品牌商品、开发新项目、倡导星级服务和现代管理理念,实现利润最大化;

4、创建具有友谊特色的优秀企业。

三、外派纪律

1、必须贯彻落实集团的经营理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2、必须把集团利益放在首位,廉洁自律,作风正派,体现出友谊人的奉献精神与优良品质;

3、必须服从领导,执行决定,严格执行集团的各项规章制度,显示出友谊集团的严明纪律;

4、必须忠于职守,和谐团结,展现出友谊集团的团队精神。

四、外派管理

1、集团派出、轮换的人员,需经集团主管副总、总经理批准后实施;各经营单位派出、轮换的人员需经各单位总经理批准,报总部人力资源部备案后实施。

2、外派人员由派往单位负责管理,安排日常工作及生活,并实施有效地监督检查。并拥有外派人员提职、降职或处分的建议权。集团中层以上外派干部提职、降职或处分由总部政工部负责;其他外派人员的提职、降职或处分由派出单位负责。

3、外派期间,为企业做出突出贡献者,予以晋升;工作失误,造成不良影响的,按集团的有关规定处理;

五、外派待遇

1、外派人员按所任职务级别由派出单位支付工资,并享受保险及相关福利。费用由其派往单位负担。

2、外派人员医疗保险规定:对外派人员因病异地治疗采取市内统筹。

(1)、异地日常门诊治疗由个人现金支付(个人基本医疗费仍按医保中心规定按月按比例划入个人ic卡账户)。

(2)、异地办理住院(按出差人员办理急诊入院):在三个工作日内电话通知医保中心备案;出院后一个月内由企业持相关资料到医保中心报销。

(3)、异地住院起付标准:1500元由个人承担,住院费(在统筹基金范畴内用药)由个人承担:30%,其余由社会统筹基金支付。

3、外派人员生活补助标准:900元/人.月

4、外派人员住房补贴标准:

总助以上:1200元/月

其它人员:800元/月

北京、上海在此基础上增加500元/月,苏州在此基础上增加200元,县级地区下浮200元/月。

六、驻外休假

1、外派人员每年享受20天驻外假。原则上外省3月一次,每次5天;本省1-2月一次,每次2天。

2、具体休假时间所在单位根据工作需要由本人申请、经单位主管经理、总经理批准;经营单位总经理休假需向总部政工部报批。

七、附则

1、外派人员休假往返交通费按连友字()第3号关于《工作人员差旅费开支标准的暂行规定》执行;

2、外派人员未回本地休假,其家属可前往探亲的,集团可报销其往返交通费1人/次;

篇5

[关键词]企业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D0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1-0203-01

一、 引言

随着社会水平、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管理水平也在发生着非常大的变化,而企业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作为其中的重要一员,当然也不能落后,制约企业的管理建设水平,不能保障企业的权益不被损害。为了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实现企业管理建设的快速提高,我们需要逐步地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等,让档案管理向一体化发展,同时实现人事档案信息材料的归档、存放、保存、备份等,如果不能把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进行分类来管理,将不利于档案管理的合理化处理,也不利于企业对于人力资源信息的信手拈来,相对应地,就会在这个环节中,浪费企业的信息查询时间。为此,我们需要构建完善的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机构,对档案进行合理归档安全存放。

二、 企业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简单叙述

企业人事管理是企业员工信息的重要载体,全面记载员工基本情况,反映着员工个人履历、家庭社会关系、综合能力和德才综合表现,是企业全面考察了解、正确评价和使用人才的重要依据。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快速发展,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不断地向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发展。

三、 企业的管理与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二者息息相关

1、 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影响

随着社会水平、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管理建设、人才资源等方面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管理水平也在发生着非常大的变化。为适应逐步发展的社会的脚步,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信息化的资源,为企业的人力资源保存提供最原始的记录,企业档案管理在企业管理建设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加快企业管理的发展脚步,我们需要不断地加强对企业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促进其不断地壮大,从而共同为企业的发展壮大而保驾护航。

2、 企业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作用

企业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完整的、准确的、原始的第一手人力材料资源,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信息,对人才进行合理的安排,为企业建设和培养一批有能力、有文化、有技术的专业型人才而做出自己的贡献。并且运用统一、安全、合理的方式把人事档案资源进行统一规划,保存企业的宝贵财富,为以后企业的发展提供前提条件,促进管理建设的正常、快速、稳步前行。人事档案管理的一体化发展为最大化的信息资源储存、接收资源、备份、管理作出努力,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尽一份力。

四、 研究与分析企业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化方法

1、 把企业的人事档案进行收集和归档,便于统一管理

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进行保存的时候,需要把企业的人事档案材料进行收集和归档,对于不同类别、不同性质、不同价值、不同意义的档案材料,需要采取不同的归档、存放方式,例如:运用不同编码的档案箱对个人履历、具体的行为能力、在企业中的层次等档案进行分类保存。使用不同的档案管理箱对他们进行分类管理,为以后的档案利用、安全的人力资源作保障,也就便于统一管理,进而保障企业的权益。

2、 对于企业的人事档案需要采取备份管理,以备不时之需

对于企业的人事档案需要采取备份管理,针对纸质档案材料容易老化、破损、潮湿、变质等特点,以及电子信息档案的易丢失、易被人窃取、一时的疏忽大意可能使得信息材料全无等特征,需要随时准备两手归档管理,一份做保存,一份供平时的使用,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档案的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资源的损耗、防止丢失。也可以在资料丢失的情况下,以备不时之需,为后面对档案管理的修复工作作出基本的前提条件。

3、 对企业的人事档案需要进行不定时地检查,对人力资源的循环了解

对于归档、存放的人事档案资源,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对企业的人事档案进行不定时地检查,以确保档案资源的安全储存,人力资源信息的完好无损,没有出现破损、老化、文字的腐化缺失、霉变,确保电子信息档案文件的存根、备份、原始材料安然无恙,没有丢失一些有价值的人力资源材料等,从而做到对人力资源的循环了解、调查,保证档案管理的安全,尽量地保护企业的人事档案信息化资源的完整而没有外泄,避免引发一些损害企业利益的事情。

4、 对企业的人事档案进行定期地修复完善,以期构建一个完善的人力资源体系

对企业的人事档案需要进行定期地修复完善,为其正常的工作进行做准备,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纸质档案材料的管理需要注意其腐烂、潮湿等,纸质档案容易破坏、发潮发霉,因此对于这类型的档案保存,需要档案管理人员不定期地对其进行检查、查看;对电子信息技术的档案材料,需要及时地保留、存根、备份、信息检查,确保档案的健康、安全存放,尽量把档案信息资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以期构建一个完善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体系。

5、 对于不同类别的企业人事档案,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安全存放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分门别类,把不同载体的、不同类别的、不同材质的档案材料进行不同的归档、安全存放。特别是对于纸质档案材料的管理需要注意其腐烂、潮湿等,从而导致资料内容的缺失问题以及对于信息档案管理的信息保存等问题,一定要严格地保存完整,并且保证时间的持续性,否则一旦资料丢失的话,处理起来会相当的麻烦。逐步地建立相对应的较完善的档案资料库,从而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分别存放,以期对各行各业的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管理,便于工作需要资源的时候能够顺手拿出来,这样既方便而且便于管理,使得企业的资料管理方面更加健全、完善、稳定。

6、 对于一些特别珍贵的企业人事档案,需要进行特别的保护

企业在对档案进行管理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其中有特别意义的、特别珍贵的、对企业有重大价值的档案,例如:企业的核心人事资料、对企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力材料等进行严格保管,使用加密宝箱,并且对这些特别的档案材料,需要进行特别的保护,专门设置一个特别的档案管理中心,对他们实行重点保护,以防在需要资料的时候,翻遍所有的资料库都找不到需要的资料,那样的话,既浪费了不必要的时间,又浪费人力资源,还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岂不是得不偿失了。

五、 结束语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的发展对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保护人力资源的安全、不外泄,我们需要对企业人事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对档案实行归档、存根、备份等,运用多形式的档案管理安全保存方法,以此对人力资源档案资源进行保护,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完整的、准确的第一手人力材料资源,从而更好地确保公司的正常进行而不被影响。

参考文献

[1] 羊建国;对当前人事档案工作的几点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04期.

[2] 郭振民;胡学龙;姜会亮;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性评估及其指标体系的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03年第09期.

[3] 张勇;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篇6

一、人事档案的基本定义和特点

(一)人事档案的定义

人事档案是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的,是记录个人自然情况及个人与社会各方面活动的真实性记录档案。在我国的人事管理制度中,人事档案是一项最基本且具有非常重要参考价值的文档文件。在企、事业和公务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中,人事档案不仅涵盖了每位员工的身份证明、基本学历、薪资待遇、工作经历等个人情况,也记录每个员工的品德作风、工作能力等客观评价情况,是每位员工转正定级、职称申报、办理保险以及考据相关证明时起着凭证、依据和参考的作用。

(二)人事档案的具体特点

(1)真实性。人事档案形成的最基本要求就是真实性。对于企、事业单位来说,拥有可靠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是保证单位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最基本保障。在企事业单位,人事档案对于每位员工的个人自然情况、工作经历、思想品德等进行记录的真实性,是企、事业单位在开展员工录用、人才选拔、职位晋升等工作时的最基础的依据。因此,人事档案必须真实可靠。

(2)全面性。一份合格的人事档案必须要具有全面性。人事档案不仅仅要对每个人的基本个人信息、家庭成员组成信息、成长学习经历等个人自然情况的进行记录,还要涵盖以往所在学校、单位对于个人的学历工作能力、思想作风等做出的客观评价记录。在人事档案中,要面面俱到,既要直面地记录着个人的基本情况也要包罗与社会活动时的重要情况,只有全面性的记录,才能让每个用人单位对于每位员工进行全面了解,才能体现每个人的社会价值,才能顺利的开展工作。因此,人事档案必须要具有全面性。

(3)可变性。人事档案的最大特点就是可变性。社会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每个人也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人事档案作为每个人社会活动的最基本记录文件,必须随着时间的不断推进和每个人发展的不断变化而进行不断地更新。所以,作为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我们必须要求及时收集和补充最新的员工个人信息,这样才能保证每份人事档案的真实和全面。因此,人事档案要时刻保持可变性。

(4)保密性。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全面性决定了它必须进行保密管理。人事档案是每个人的个人信息和社会活动的记录文件,其中既储存着个人的私密信息也反映了个人的在社会活动中功过得失,对于每个人来说,人事档案可以全面的体现整个人各方面的情况。因此,它属于个人的机密甚至党和国家的机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已有明文规定,不得私自泄露和保存人事档案,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进行保密性培训。

二、人事档案管理的研究述评及不足

进入21世纪,在我国的人事研究过程中,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

(一)对于人事档案管理问题的探究和对策

在当今人事档案管理的研究中,最主要的课题是针对现有人事档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研究,再提出解决人事档案中出现问题的模式。这些问题中最主要体现在档案的全面性、档案的真实度以及档案的更新程度这三个方面。因此,要做好一份合格的人事档案,档案管理人员应该针对人事档案的真实可靠程度进行调查并不断进行更新和完善,避免人事档案出现假档、死档。

(二)对于人事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的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各行各业进行信息化管理的步伐也越来越快。作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也逐步实行开来。但是,在实行人事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相关部门没有开展针对档案管理人才的信息化培训和进行统一的人事档案信息化规范指导,直接导致了人事档案不能很好地进行录入,实现人事档案的区域联网和网络共享。

(三)对于高校人事档案的研究

在我国,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全面实行,全国各地已广泛分布着数量庞大的各类高校。因此,高校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问题更显得尤为重要。作为高校中最基本的工作内容之一,高校必须在日常的人事档案管理中加强人事档案的安全管理和信息化录入等工作,加大人事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为建立一份合格的人事档案开个好头。

(四)对于流动人才的人事档案的研究

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工、商、服务等行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国内许多大中型城市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因而吸引了大批农村人员到各大城市务工,而这些人员的流动性很强,这增加了管理他们的人事档案难度。针对这个问题,国家政府机关应该建立对应的流动人口档案管理部门,并对于流动人口的人事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实现网络共享,让每个用人单位能够聘用到放心的员工,也能让每个外出务工人员安心的工作。

三、人事档案管理发展方向展望

(一)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应放弃过去落后的传统管理模式,紧随时代的发展步伐,全面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电子化和信息化。目前,我国的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仍然存在着许多的弊端。因此,我们要在日常的工作中,积极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统一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规范,加大对于档案的搜集和归类存档力度,为建立全面性的人事档案信息化,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建立先进的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成为我们所有人不断追求的伟大目标。

(二)人事档案管理“三化”发展

人事档案管理的“三化”主要指的是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其中标准化是人事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经之路,主要体现在载体、管理工作等的标准化,它是档案管理中做到数字化等的核心问题;规范化是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基础,主要是改变档案书写管理不规范、装订不整齐等问题,这主要应该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约束;现代化是人事档案管理的主要发展目标。

四、结语

篇7

乙方:

为维护商铺及酒店之正常经营秩序,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障写字楼及酒店客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严防各类事故的发生,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制定此责任书。

1.甲方负责制定《治安、消防管理责任书》,并监督和检查乙方之施工单位及施工人员的落实情况。

2.乙方之施工单位在开工前,乙方法定代表人必须先与甲方签订《治安、消防管理责任书》,否则不允许进场施工。

3.乙方全面负责施工人员的管理和教育,及时掌握本单位治安、消防情况,及时妥善地处理各类治安纠纷及消除隐患,严禁施工人员在写字楼及酒店范围内进行闹事、赌博、等违法犯罪行为。

4.乙方全面承担施工人员在商铺及酒店区域内,所发生的一切治安、刑事案件、火灾及伤亡事故等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

5.乙方需安排专人负责治安、消防工作,并及时将有关情况告知酒店保安部。

6.乙方之施工人员在进入商铺之前,乙方必须将所有施工人员的基本情况登记造册,并凭有效身份证件到酒店保安部办理商铺出入证手续,每证需收取手续费拾元人民币,一寸免冠照片两张。

7.乙方之施工人员必须戴证工作,出入商铺必须主动接受保安人员之检查、验证,严禁无证通行和施工,严禁将自己的出入证转借他人或借给非施工人员使用,违者将严肃处理并承担由此而造成的全部损失。证件遗失必须补办,补办之费用为每证50元。

8.乙方之施工人员必须按酒店指定之路线及通道行走,不得将非施工人员带入商铺,不得到与工地无关的场所闲逛、休息、聊天等,不得在商铺及酒店区域内制造噪音、不得在施工场所由上而下乱扔材料、废弃物等。严禁随地吐痰、乱扔烟头,吸烟者必须在指定地点吸烟,违反上述规定者,将处以100元罚款,情节严重、态度恶劣者将加倍处罚,并取消其施工资格。

9.乙方之施工人员在使用各种施工设备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施工现场需动用电气焊或明火时,必须先到保安部申办用火证明。在进行焊接作业时,必须有现场安全员在场,焊接人员必须带照施工,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严禁违章存放和使用易燃、易爆物品,严防火灾事故的发生。

10.乙方之施工单位自带之工具、工程设备以及原材料等,需带进酒店时,必须列出物品清单,并由酒店有关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后,方可带进酒店。物品带出酒店时,由保安人员按原物品清单检查放行。否则,保安人员将不予放行。

11.对乙方之施工单位之违章操作,造成火灾、伤亡等事故者,甲方将追究其经济责任及法律责任。

12.乙方之施工人员要爱护酒店之设施、设备等公共财务,若有损坏,照价赔偿。

13.乙方之施工单位违反本规定,导致酒店或者酒店其他客户损失的,乙方应负责赔偿。

14.此责任书一式两份,双方各持壹份,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后即生效.

甲方:**市**区**酒店安保部

乙方:

篇8

论文摘要:企业档案信息化是适应企业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档案管理者也要更新观念,努力探索档案收集整理利用的客观规律。充分运用现代前沿信息技术,发挥人才优势,整合企业内部各方面的力量,把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向深广领域推进。

    1.企业要从战略发展的高度考虑档案信息化向题

    从历史经验来看,档案绝不单单是企业运行情况相关资料的‘储藏室”、“保管箱”,档案替理也不应是流水帐式的简单管理,对于档案的管理理应成为企业运行管理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大多数企业领导已经充分认识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是进行科学决策和管理的根本需要,但各企业实际情况不同,如何建设并利用好这样一个管理咨询信息系统,不同企业应灵活处理;全面提高档案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各部门对档案利用需求,不但需要企业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并积极协调,更需要企业领导具备战略的眼光和务实的作风,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之中,将档案建设纳人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岗位职责范围之内,有计划、有组织、有安排,做到层层落实,项目清晰,并应当投人甲定资金予以支持。

    2.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企业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档案理论与实践,以档案资源信息化为核心内容的新时期档案管理信息化理论和工作体系逐渐形成和发展并指导着具体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

    (1)档案资源技术信息化。档案资源信息化是档案资源和档案各项管理过程,通过信息系统加工和计算机网络的传输保存,将原有不同载体的档案资源转化成数字化信息,实现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序、进行信息化有效开发利用,实现档案资源的社会共享。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即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手段,建立起各类规范化、标准化、可共享的目录数据库;二是档案基础平台建设,包括档案网络建设和管理系统开发应用,建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技术支撑平台,实现档案信息传输的网络化和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化。

    (2)档案管理方法科学化。档案借巡匡作方法科学化,就是根据信息社会的特点和档案工作的客劝珠见律进行合理的组织计划和控制。白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运用到档案管理中,如在系统论、控制论等的指导下作出正确的决策。此外,管理方法的科学化还包括正确恰当地运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按照管理对象的实际和它自身固有的规律来决定采用叨隆手段,以及使用这些手段乃至最终用法律形式来保证。管理方法的科学化是旁彬势下管理现代化的核心。

    (3)管理人员素质酬弋化。信息时代档案种类和载体的多样化、档案管理方法的不断改革,对档案管理人员在业务知识、科学技术知识及管理操作能力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档案管理人员除了应具备广博的知识外,还要有一个结构合理的人才群体。档案管理人员要有一个合理的比例,有较好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素质结构等。

    (4)档案月赂的社会化。随着社会档案意识的增强及档案效益的显现,档案利用从用户对象上正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非官方组织与社会公众对档案的利用不断增长,经济活动利用明显上升。随着档案进一步开放、电子文档的实行,档案利用将出现跨地域、跨行业的局面,突破时空界限,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3.抓住机遇,全面推进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

    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而且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也提供了十分优越的客观条件,因此,必须统筹谋划,精心实施,在秉承传统工作的基础上,做好以下几点:

    (1)建立健全制度,规范档案管理。企业档案部门要把握信息化带来的企业管理的新思维、新模式,树立创新意识,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企业档案制度创新。建立健全适应企业信息化环境下的档案管理制度,保证企业档案工作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扎实有序发展,完善企业档案的收集范围,及时调整和扩展企业档案信息的接收范围,尤其提男肠些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潜在价值的文字材料;建立电子文件的归档办法,完善企业文件材料的归档制度;建立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和利用制度,保障电子档案信息的数据储存及利用的安全。

    (2)更新观念,多渠道开辟档案信息资源。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档案信息要格外予以重视,适当勿二大档案收集对象和收集范围,不仅要收集与档案关系密切的各种资料,对枚关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信息资料也要注意收集。同时,企业档案的收集要充分利用现代通信电子手段,从收集信息的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加以拓展,档案保管重点要转向企业自身形成的材料和与企业经营有直接关系的文件。

    要以市场为导向,挖掘各种适销对路的档案信息。如:企业为了定价,就必须知道市场状况;为了制定促销策略,就必须了解产品销售周期性及市场竞争状况;为了发掘新产品,就必须全面了解生产厂家,如此等等。如果档案人员能在这些方面为企业及时提供真实、详细的档案资料(数据、文字、图表等),就会为企业的正确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其为企业提供的服务就是高级的信息服务。

    (3)加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建设好档案管理工作软环境。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一方面给档案管理理论、管理模式、档案工作领域和工作手段与工作方法带来强烈冲击,另一方面又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加速档案工作利技进步、推动档案事业利学发展的关键。为适应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必须对在岗档案工作人员不断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岗位培训,让管理档案的专业人员历经时间积累和沉淀的能力,就会让档案为社会各界有效利用,并适应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要确立档案信息化建设所需人才队伍建设的标准,明确培养目标和方向,完善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培养的制度与机制,加快档案复合型人才培养,对不合理的岗位设置应及时予以调整,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档案管理人员给予表彰奖励;要挑选一批思想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热爱档案事业,具有一定企业管理业务水平的人员充实到档案队伍中来。

    (4)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档案工作者自身要不断提升专业素质,开拓思路,勇于进取,超前介人企业管理流程,全方位参与企业信息化建设,将自身有机融人到信息系统中,使档案工作与五处业设计、生产、施工、管理等工作流程想衔接,以加强对企业各种类型文件材料运行的监控。档案工作者还要积极参与国际质量认证体系的贯标活动,实现文件、档案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主动配合企业计算机人员,建立和完善企业档案自动化系统。同时还必须积极主动地从各个渠道获取及综合处理各类信息,并编制出有一定水平的综合性、专题性的报告,供企业决策者分析和判断,提高服务水平。

    (5)积极推进,尽快实现档案管理数字化。档案管理数字化是一项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档案工作者不能观望等待,要主动出击。首先,在行文不规范的企业中,尽快完善文件制度,为各种机读档案目录的建立及管理软件的编制做准备;其次,根据企业馆藏特点,结合行业通用标准,及时编制出索引工具,以实现档案的自动化检索功能。

    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是人类社会的真实记忆。历史的延续和社会的发展都在档案中留下最可靠的印记和乡彭变。时间越久远,档案的历史价值就越发突出,档案也越显珍贵。对于酬统档案数字化过程的加速,也是刘这些传统的有效保留和传承。

篇9

一、医院人事档案发展存在的不利因素

(一)受落后思想的影响

医院的工作核心就是不断提高防疫、保健和医疗的技术水平,对医疗设备和医疗环境的建设要不断地进行加强,做到医疗服务实现最大化。在目前医院中还普遍存在着从业医务人员思想落后的情况,致使医院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止步不前,仍然停留在原有的保管和收集方面,在人才的调遣和开发等方面人事档案的作用微乎其微。在落后的思想下,对档案资料只是表现出保密的作用,并没有被及时的运用到发展中来,从而限制着医院的发展。

(二)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性

人事档案是医院重要的人才信息基础,必须要有专人进行管理和保存,而且要重视保密工作。目前大多数医院都是由人事和行政人员共同管理人事档案,存在着管理者多,管理人员不专业的问题,且管理效果不佳。有些医院甚至没有档案室,人事部门成为了人事档案的存放点,严重缺乏保密性。医院的管理模式也比较传统,依旧采用纸质进行管理及存档,先进的档案管理设备不足,致使档案管理工作不见成效,并出现了更新慢、档案信息不全和人力物力的浪费等问题。

(三)管理人员能力有限

在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其管理人员存在着专业性不足、数量少的问题,并且在管理方面缺乏规范、科学的体制,没有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工作,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水平、素质不高。这一系列的问题,体现了医院管理工作的不足,不能到达新时代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一些医院认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只是简单地对档案进行存放、归类和保存,使人事档案管理水平得不到提高。管理人员也存在着兼职的现象,兼职人员不能在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中投入全部的精力和时间,导致管理工作的效果不佳且人员的积极性差,兼职管理人员存在着调动的情况,这也是影响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原因。

二、医院人事档案发展的措施及方法

(一)注重培养管理人员的意识

医院人事档案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的人才信息及人事管理等方面都有所涉及。要重视管理人员意识的培养,让其形成服务的主动意识,并要加强其自身的责任感。第一,形成良好的服务意识。管理人员要积极地对人事信息进行收集,并及时对档案资料进行完善和更新,让各部门、各科室能够在第一时间收到人事档案信息,为医院科研、学术教学和临床提供服务。第二,做好保密工作。医院职工的全部信息都归入在人事档案,人事档案也是医院重要的人力资源信息。对人事档案的保密工作做得不到位,将会产生信息泄露等严重的后果。所以,管理人员要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及保密意识,做好人事档案的保密工作。第三,形成创新意识。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不只是整理存档、登记信息及收集信息的简单工作,而是要随时进行更新和完善的过程。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要有发展的眼光和创新的意识,及时发现问题并有效地进行解决。

(二)建立稳定的信息化系统

通过构建硬件系统,系统中所涉及的计算机室、办公室及档案室的建立必须要分开且要独立,这一系统由计算机室进行统一联系。在档案室和计算机室要有防辐射设施的建造,对电磁干扰进行最大程度的控制,以减少对设备的影响。在人事管理软件选择时,软件系统要具备科学、合理性,在系统上能实现档案信息的整理和分类,让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得到改善。此外,要对信息化系统的专业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培训时要结合理论和实践,进一步让管理人员的操作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得到提高。同时管理人员要加强自身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语言能力,通过对信息填写和录入习惯进行培养,让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得到有效保障,并及时补充、完善档案资料。因此,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是目前形势所必要的,专业人才具有档案管理系统的更新和维护能力,有利于医院人事档案更好的发展。

(三)加强管理人员素质的培训

改善目前医院人事档案的管理现状,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工作的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培育出具有复合型及高素质的人才。管理人员要加强自身的学习能力和责任感,并通过不断的学习,及时掌握新技能和新技术,并积极地对档案管理的新方法进行了解。要科学、公正、合理地进行档案管理工作,为医院人力资源提供有效的服务,有利于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激发,从而保证医务工作的质量。医院进行招聘管理人员时,要以择优录取的原则,确保优秀人才的聘用。

三、结语

完善医院人事档案管理,能够帮助医院进行合理的人员调动,使医院的职员队伍及技术人才得到保障,为医院进行职工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就目前新形势下,要根据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探究出新的改革方法,为今后医院人力资源信息的发展提供有效帮助。

篇10

关键词:高校档案;人事档案;统一管理;分析与对策

长期以来,很多高校的人事档案都单独存在于组织人事部门,游离于高校综合档案管理的门槛之外。2008 年 9 月,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签署并实施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即第 27 号令),明确把学生档案纳入高校档案统一管理。由此引发的对于高校人事档案的管理归属问题也一直被讨论,支持和反对意见并存。由此,也逐渐形成了中国高校人事档案的管理模式。

1 当前中国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基本模式

1.1 综合档案馆模式。就是将高校的人事档案统一纳入综合档案馆中进行统一管理,工作人员隶属于档案馆就职人员,所有的工作业务构成了高校档案馆业务的组成部分。高校档案馆的模式有利于现代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朝着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建设,有利于提升高校人事档案材料的使用效率与服务职能,有利于学校各级领导重视与促进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性发展。采用这种模式的这类高校有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院校。

1.2 组织人事模式。其中一种是人事模式,也就是院校人事部门机构下面设置了专门的科室来负责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工作人员隶属于人事部门,而人事档案管理业务属于高校人事部门的业务;另一种是组织人事模式,也就是高校组织与人事部门下面专门设立的科室来负责管理高校教职员工的人事档案,工作人员分属于不同的部门,不同的人事档案管理业务也分属于不同部门。这种组织人事模式有利于院校组织人事部门对人事档案材料的运用便捷,但是人事档案管理业务只是自己部门工作的一部分,对档案材料管理投入力度较少,专业化建设程度相对落后,整理工作不科学规范,人事档案材料分散于高校人事与组织两个部门机构,材料难以得到统一管理。采用这种类型的高校包括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

但是,人事档案纳入高校档案综合管理的院校所占比例相对较少,而且形成目前的管理格局是有其内在成因的。

2 人事档案不纳入高校档案馆(室)管理的原因分析

2.1 人事档案和高校档案的归档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高校档案在整理方法、保管期限历经多次改革,件与卷结合的归档方式更是简化了档案的整理环节,使得整理更具人性化。但是人事档案因其自身特殊性,要求其管理方式相对保守。根据《干部档案管理工作暂行规定》,人事档案的载体都是 16 开纸,在 2009 年增加了 A4 型纸的选择。为了档案的整齐,但凡新补充的非 16 开归档纸质材料只能被迫进行裁剪或托裱,再装入案卷。但是高校其他档案的载体是A4 型纸,使用载体上的不一致也就使高校档案馆(室)主观上不愿接收此类的档案,同样限制着两者的统一管理。

2.2 人事部门对于人事档案的使用存在依赖性。人事部门所产生的关于人事、师资、劳资、岗位设置等大量的档案材料均需入个人档案,这些材料在部门内部归档较为方便。特别是在人事档案的利用方面,也是人事部门利用较多,存放在人事部门更便于利用,如办理人员退休、调出调入手续、人员信息核对等,均需查阅人事档案实体。另外,对于人事部门的人员信息维护,也可以随时进行利用。特别是各级各类人事统计报表,所须填报的数据主要源于人事信息系统,但每年数据填报会因其统计类别不同存在差异,特别是系统没有的信息,只能从档案实体中进行查询。如果档案单独存放在档案馆室特别是和人事部门不在同一楼内,查档人员动辄需要到档案馆内查档,不便于档案的提供利用。

2.3 人事档案和高校档案的评级标准与监管部门各异。高校档案的评级标准一般分达标升级及其复查和日常检查三种,对达标升级及其三年一个周期的复评因评级不同其标准也不一样,人事档案也有自身一套评级的体系及标准。相对而言,评级的监督力度较小,很多高校人事档案是没有参加评级的,也没有形成检查监督机制。人事和高校档案工作的主管机构不同,高校档案评级是相应的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人事档案评级是相应的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负责。两者统一管理会面临着不同的领导和评级机构、不同的评级及复查标准等问题。

3 人事档案纳入高校综合档案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虽然人事档案纳入综合档案管理有着种种困难,但是将其纳入高校综合档案管理仍是高校综合档案管理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随着并入条件的不断成熟,特别是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一些院校已经走到了统一管理的前列,对其他高校并入也是一种积极的示范作用,两者统一管理的很多积极作用将越来越明显。

3.1 高校资源有效整合的基本要求。人事档案单独管理不能有效整合高校档案资源,人事档案纳入档案统一管理后,可将高校的所有档案统一进行管理。一是精简合并机构意味着高效,各类档案的统一管理使部门分工更清晰、问责更容易,更便于服务基层;二是便于统筹安排档案办公及库房用地;三是可以积极保障档案保管条件;四是更利于档案资源整合,更全面地对高校档案工作进行规划和协调。

3.2 相关政策和理论的有力支持。《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下称 《规范》)中采用了“高等学校档案”这一综合概念,以高等学校全部档案为对象,按照高校档案形成的领域范畴将形成于同一活动领域的档案作为一个整体归入相同的类别[1]。《规范》规定高等学校档案必须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确保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便于开发利用。再者,《办法》将学生档案纳入归档范围,而且单独设类,彰显了以人为本和重视民生档案的理念,强调了高校档案资源建设的“大档案”理念[2]。按照《办法》中强调的高校档案机构是学校出具档案证明的唯一机构。至此,给人事档案纳入高校综合档案统一管理有了充分的理由,档案的大融合是必然趋势。

3.3 高校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将高校各类档案整合到一起,不仅可以将档案工作做强做大,更有利于档案工作的开展。各类档案大综合后,档案形式的多样性、档案内容和数量的增加、档案业务范围的扩大、档案人员的增加等,也是提升档案工作的一种机遇,更利于档案工作服务学校发展,也更利于高校档案事业的发展。

4 人事档案纳入高校综合档案统一管理的对策

4.1档案资源及体制的整合是档案统一的基础。档案资源的有效整合,使得各项资源更加有效利用。人员、库房、办公室用地及相应的室内设备都可以统筹安排,更加合理地利用各项资源。再者,高校档案馆室可以更好地处理近期发展目标和长远发展规划的关系、规章制度的构建及完善、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学校其他工作同步发展的关系、内部管理机制的发展与各有关部门的协调关系。

4.2 信息系统间的可兼容性是档案统一的路径。高校综合档案历经了多年信息化建设后,形成了较为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人事档案信息化进程相对落后,需要利用现代化的手段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软件开发部门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将两个系统进行兼容,使档案信息系统功能更加强大。另外,还有高校将人事档案系统嵌入自主研发的系统中,形成系统的大档案管理系统。在较为成熟的技术保障下,合并后的档案管理系统必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更加有利于提高人事档案的信息化水平和人才信息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