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资产评估范文

时间:2023-09-25 18:15: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知识产权资产评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知识产权资产评估

篇1

关键词:知识产权;无形资产;财产权利;评估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经济的各项功能逐步完善,资产评估的需求越来越大。各个行业都开始涉及到资产评估领域,并且规模和技术复杂程度都越来越大。知识产权在其资本形态而言属于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相比,知识产权算是企业较为重要的战略资源。知识产权是知识型企业运营的基础。因而,基于知识产权视角的无形资产评估就是知识产权在企业应用的奠基石,也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重要手段。运用管理学知识,研究无形资产和知识产权的界定,无形资产与知识产权的关系,通过了解无形资产评估的原则,找到基于知识产权视角的无形资产评估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能够进一步完善无形资产评估的对策。

二、无形资产与知识产权

1.无形资产的界定。无形资产评估最主要的应该是确定其评估对象。基于会计概念而言,无形资产主要是不具有资产形态,但是能够为资产所有者创造经济效益和获得某些权益。但是根据资产评估准则来看,无形资产是指某些主体所占有的,不具有资产形态,并且能够在生产经营中为其带来经济效益的资源。对比发现,会计角度和资产评估角度的无形资产并不一致,资产评估角度的无形资产的范围更广泛。严格来讲,无形资产并不是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往往将其称为知识资本等。知识资本主要指各种不具有实物形态的资产的未来经济效益的获取权。

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三种非物质形态的资源:(1)以知识为基础的资产。这种资产主要是由知识、技术等无形资产所组成,主要包括商标权等知识产权;(2)以商誉、信用等为主的无形财产,主要包括商誉权。形象权等;(3)特许经营权。这是指相关部门所特别颁布的某些优惠政策和措施。

2.知识产权的界定。知识产权具有无形资产的特征,主要表现在:(1)知识产权主要是以知识为主的,不具有实物形态的经济资源,并且知识产权也是被某些主体所占有;(2)知识产权是能够为拥有者带来经济效益的长期非货币性资产;(3)知识产权是一种具有独占性质的无形资产。

3.知识产权与无形资产的关系。无形资产包括知识产权,但是知识产权却不一定全部属于无形资产。知识产权只有进行成果转化后才可能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但是,可以说知识产权是无形资产的基础,没有知识产权,就肯定不会有无形资产;但是有了知识产权,却也不一定会有无形资产。知识产权是否能够转化为无形资产主要是以其成果是否能够取得经济利益为标准。

知识产权转化为无形资产一般需要经过以下三个阶段:(1)应用阶段,在该阶段中,知识产权应用于生产经营过程,体现出该知识产权的使用价值;(2)商品阶段,在此阶段中,知识产权已经转化为商品,并通过交换价值实现自身的价值;(3)资产阶段,在该阶段中,知识产权经过评估后确定自身的价值,完全转化为无形资产。经过以上三个阶段,知识产权才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无形资产。

三、无形资产评估的原则

无形资产评估具有一定的弹性,但是这个弹性是以客观事实作为依据的,并不能够随意决定弹性的程度。无形资产评估除了具有弹性的特征之外,还具有一些其他特征。只有正确理解无形资产评估的弹性,才能避免无形资产评估的随意性。

1.无形资产评估中应正确区分各类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资产的知识产权多种多样,包括许多的类型,因而正确区分各种类型是十分必要的。商标权和商誉是不同类别的无形资产,因而两种无形资产是具有区别的。商誉可以为企业创造额外的收益,而商标权则是代表企业中产品的额外收益相关。商誉与商标权的区别具有差别,商誉低的企业,商标权不一定低。但是商誉高的企业,商标权则不一定高。

2.注意不同评估方法的使用。无形资产的评估有很多方法,包括市场法、成本法等评估方法。无形资产评估者应该根据当前无形资产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当然,使用不同的无形资产评估方法对同一无形资产进行评估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有时,使用多种评估方法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时,评估者应当对得到的多种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得到的结果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作出相关的调节,最终确定该无形资产的价值。

3.不得预先询问无形资产设定价值。企业邀请资产评估师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时,一般都会自己对无形资产设定一个价值范围,因而在资产评估师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时,不得预先询问该无形资产的设定的价值,因为会造成对无形资产的反复评估。从对无形资产的评估结果来看,无形资产评估要求评估过程与结果的一致性。在得到无形资产评估结果的过程中,根据无形资产的的特点,应当选择恰当的比例,并且依据无形资产投入和产出的比例,重点从产出能力的角度来分析无形资产的获利能力。

4.对各个类型无形资产使用不同的指导意见。知识产权一定属于无形资产,但是无形资产不一定属于知识产权。因而知识产权一定具有无形资产所具有的特征,但是根据知识产权中所包含的类别不同,每一类无形资产肯定具有自身的特点。所以应当在现有的无形资产评估准则的基础之上,分别对各个类型的无形资产制订适合其自身的无形资产评估意见。并且,在不同的无形资产类别中,对于评估方法、相关参数等的选择也具有很大的差别,只有深入研究不同类型无形资产的特点,才能使各自的指导方法具有有效性。

篇2

由于著作权资产涉及的作品种类众多,著作权的相关权利种类、形式、涉及的权利及权利人等也更为多样和复杂,这必然导致著作权资产与其他资产评估相比,更需要注册资产评估师进一步学习和了解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指导意见》对于上述有关著作权资产评估工作进行了严格规范和详细指导。笔者认为,认真学习掌握《指导意见》的要点对于正确理解《指导意见》,提高评估师专业知识和技能,推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为了便于广大注册资产评估师更好地学习理解《指导意见》,笔者提出学习《指导意见》时需要特别关注和认真理解的几个要点,供广大注册资产评估师参考:

一、深刻理解著作权以及著作权资产的概念

著作权资产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所拥有或者控制的著作权财产权利及与著作权有关权利(又称邻接权)的财产权益,这些财产权益能够持续发挥作用并且预计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著作权资产强调的是著作权人相应的财产权利。

这里要特别提醒的是:并非所有的著作权都能成为资产评估中的著作权资产,著作权中只有能够持续发挥作用并且预计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的,才能够成为资产评估中的著作权资产。

另外,在评估实务中,注册资产评估师还需要区分著作权资产与著作权相关实物资产之间的区别。著作权资产是指著作权及邻接权财产权益形成的资产,而与著作权相关实物资产通常是指载有著作权作品的实物资产。例如,在书店购买一本出版的小说图书,该本图书是一本纸质的载有小说作品的实物资产。购买该图书实物资产并不代表享有小说作品的著作权,图书购买者拥有占有、使用、转让和处置该本图书的权利,但不具有著作权法规定的12+1项著作权的财产权益,因此上述实物图书资产决不是《指导意见》中定义的著作权资产;又如,在北京中关村购买一套载有微软公司Office 2007办公系统软件的一个光盘,该光盘实际是一个载有Office 2007办公系统软件著作权作品的实物资产,购买者可以占有、使用、转让和处置该光盘(但不准出租,计算机软件出租是著作权法规定的一项著作权财产权)。购买者可以将该软件安装在自己的电脑上使用该系统,并且使用该系统也可以为其产生预期收益,但购买者拥有的对光盘占有、使用、转让和处置的权利并不代表拥有了该软件的著作权,因此该光盘软件仅为著作权相关实物资产,并不是《指导意见》中定义的著作权资产。

二、正确进行著作权资产的权属确认

我国著作权法第二条规定,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第十一条规定,著作权属于作者,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作者。

我国著作权法没有规定取得著作权需要进行法定登记、注册程序,也就是说著作权的确立无需进行登记、注册。

事实上,我国目前实行著作权自愿登记原则,国家相关部门早在1994年颁发的《作品自愿登记试行办法》以及后来修订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办法》等都是建立在自愿基础上的。由于著作权没有统一的登记、注册,这就给著作权资产权属确认造成一定困难。

著作权归属的确定一直是交易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尤其是在著作权质押、出资等活动中,著作权归属的确定从根本上影响着各方当事人的重要利益。

著作权的权属确认可以根据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按如下原则确认:

1.根据著作权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如果没有相反的证据,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是作者。一般情况下作者是著作权的权利人。注册资产评估师应该从关注作品的作者开始追寻著作权的权利人及权利人的变化轨迹。按照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的转让、许可等应当签署相关协议,因此注册资产评估师可以通过著作权相关转让协议或许可协议等追寻著作权的转移轨迹,并进一步确定著作权的现实权利人。著作权权利转移的另一种方式是继承,注册资产评估师可以通过查询相关法律继承文件获得著作权权利人的变更情况,这里的“继承”包括自然人继承、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承受两种情况。

2.根据著作权法第十五条的规定,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的著作权除编剧、导演、摄影、作词、作曲等作者享有署名权外,由制片者享有。这就是说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等的著作权除署名权外,其他权利归制片人,编剧、导演、摄影、作词、作曲等作者都不具有署名权之外的著作权。

3.根据著作权法第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职务作品的所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除署名权以外的著作权;著作权法第十六条规定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对于职务作品如果满足下列两条件之一的,除署名权外,其他著作权归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1)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计算机软件等职务作品;

(2)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合同约定著作权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

除此之外,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但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作品完成两年内,未经单位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作品。

4.根据著作权第十七条的规定,委托他人创作的作品,委托人通过合同约定取得著作权。

5.根据著作权法第十八条的规定,美术等作品原件所有权转移后,原件所有权人享有展览权。

三、合理确定著作权资产的评估对象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了作品著作权的12+1项财产权以及4项与著作权有关权利――邻接权的财产权。

著作权资产评估对象一般就是由上述各种财产权利组成,具体包括:

“单个著作权中的单项财产权利”即一部作品的某一项财产权利,如一部小说的改编权等。

“单个著作权中的多项财产权利组合”即一部作品的多项财产权利组合,如出版一部小说作品需要涉及著作权的复制权和发行权;根据小说拍摄电影,则涉及改编权和摄制权。评估对象就是上述两项权利的组合。

“分属于不同著作权的单项或多项财产权利的组合”即两种以上作品中,每种作品的一项或多项财产权利的组合。例如拍摄一部电视剧,需要涉及原创作品著作权的改编权和摄制权,同时还涉及配音、配乐中音乐作品著作权的复制权、发行权和表演权等。

“著作权中财产权和与著作权有关权利(邻接权)的财产权益的组合”即委托评估对象包括了一部作品的财产权和邻接权的财产权,如小说出版就是由小说作者的著作权和出版商的版式设计邻接权组成。

“在权利客体不可分割或不需要分割的情况下,著作权资产与其他无形资产的组合”是指当某一作品同时存在著作权与其他无形资产时,如某美术作品同时被用作商标,则同时涉及著作权和商标专用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编制过程中的思想、处理过程、操作方法、算法、功能、技术、概念等可能涉及一些专利或专有技术等,对于这些资产一般无法或者不需要与著作权资产进行分割,而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资产组进行评估。

由于著作权资产与其他无形资产,如专利、专有技术和商标资产等一样,一般是不能单独发挥作用的,需要与其他资产共同发挥作用,这些资产,通常称为贡献资产,如房屋、设备和营运资金等。

对于一些特殊著作权资产,其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不但与一些有形贡献资产共同发挥作用,甚至还可能与一些无形贡献资产共同发挥作用,例如与专利、专有技术以及商标等无形贡献资产结合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

由于著作权资产可能会与一些其他无形资产结合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因此注册资产评估师在进行评估时,需要特别关注与被评估著作权资产一起共同发挥作用的其他无形资产的贡献,分析这些资产可能对被评估著作权资产价值产生的影响。当我们所评估的对象仅为特定著作权资产时,注册资产评估师应该扣除与其一同发挥作用的其他资产的贡献,合理估算特定被评估著作权资产的贡献,并且据此合理估算被评估著作权资产的价值。

四、谨慎处理著作权资产的衍生收益

注册资产评估师在对一项著作权资产进行评估时,需要关注该评估对象中是否包含可以进一步演绎出新著作权作品的相关权利。可以演绎新著作权的权利包括改编、翻译、整理、汇编等项权利,一般认为,摄制权也属于演绎权。当著作权资产评估对象中包含上述权利时,则存在对原创著作权作品进行演绎而形成演绎著作权作品的可能,这是著作权资产的一个重要特点。这类演绎作品的实施需要向原创著作权作品的权利人获得许可并支付费用,形成原创著作权权利人的衍生收益。《指导意见》规定,在进行原创著作权资产评估时,注册资产评估师需要关注评估对象可能进一步演绎新著作权作品的可能。如果评估对象中包含可能产生演绎作品的相关权利时,应该关注该著作权能否形成演绎作品的可能性。但是,在处理演绎和衍生收益时,注册资产评估师应该遵循谨慎性原则,要以相关合同、意向书等为依据合理确定演绎著作权作品的种类和衍生收益的数量,不得没有依据的滥用演绎。

当注册资产评估师根据相关协议或意向书等合理确定某项著作权资产可能被演绎出新著作权作品,并且新著作权作品预计可以产生收益时,注册资产评估师可以在评估原创著作权资产价值时考虑衍生收益的价值。但注册资产评估师在考虑衍生收益时,需要关注演绎著作权资产形成的风险因素,当演绎著作权在评估基准日尚未完成,著作权实施和收益的产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时,注册资产评估师一般不易直接采用未来收益折现的方式估算衍生收益的价值,因为预期收益折现中折现率通常无法包含衍生收益。由于较大不确定性所产生的风险因素,在估算这类收益价值时一般应该采用或有资产评估的方法,如期权定价Black-Scholes模型或二项式模型等方法。

篇3

随着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的进一步深化,经济实体对知识产权越来越重视,对知识产权价值界定的需求逐渐增多,知识产权评估需要资产评估从业人员按照专业标准进行,为了保证资产评估人员客观、公正地出具合理的知识产权价值意见,资产评估从业人员需要具备与知识产权评估相应的执业能力。

一、知识产权评估人员执业能力概念界定

《辞海》中对能力的解释为:能力通常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包括完成一定活动的具体方式以及顺利完成一定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定义职业能力是“一种以能干的、有效率的和恰当的态度履行高标准工作的才能”。

《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中对中国注册会计师应具备的胜任能力定义为:“注册会计师能够在实务工作环境中按照设定的标准完成工作任务。胜任能力是以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素质为基础的。专业素质,是指注册会计师为实现胜任能力而应当具有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价值观、道德与态度。对处于不同职业阶段的注册会计师,其专业素质的水平存在差异,且需要通过终身学习加以培养、保持和提高”。

参照以上定义,笔者将知识产权评估人员应具备的执业能力定义为:为了能够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资产评估执业标准对知识产权出具合理的价值意见,资产评估人员需要具备的专业素质,具体包括职业道德素质、专业评估技术能力、知识产权相关知识能力等。

通过以上对知识产权评估人员执业能力内涵的界定,可以看出执业能力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识产权评估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包括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操作标准的要求,独立、客观、公正地出具评估意见,不断提高学习使自己的执业能力适应知识产权评估能力要求,对执业过程中获知的客户信息保密等;二是知识产权评估人员应具备的专业技术素质,包括知识产权涉及的专业知识、经济行为及价值要求,知识产权服务对象相关要求,知识产权评估相关技术要求等。

二、知识产权评估人员执业能力内容

(一)知识产权评估职业道德相关要求

笔者认为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包括独立客观、守法遵规、执业胜任、保密尽责、职业态度、身心素质。

1.独立客观:是指知识产权评估人员在对知识产权价值出具咨询意见的过程中,一方面评估人员要客观、公正地出具评估结果意见,另一方面评估人员要取得可靠、详尽的资料作为基础对评估对象价值出具意见。

2.守法遵规:是指知识产权评估人员在知识产权价值的评估过程中要遵守我国的法律法规以及资产评估相关主管部门的文件和行业执业标准。

3.执业胜任:一方面指资产评估机构承接知识产权评估业务应具备相应的执业能力,进行业务安排时要充分考虑资产评估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胜任能力;另一方面,资产评估人员应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执业水平。

4.保密尽责:是指资产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在评估过程中,对涉及客户知识产权评估相关的经济行为和知识产权技术等方面的商业秘密,不得向外部机构和人员及公司未参与项目的员工泄露,但在执业过程中,对于评估结果有重大影响的事项不得因客户推说属于公司机密而放弃追问或对相关资料的索取。

5.职业态度:是指知识产权评估人员对工作专业的认可程度、在评估实践活动中的敬业精神和在评估专业方面对成就的渴望。

6.身心素质:是指知识产权评估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二)知识产权相关技术、交易、价值要求

知识产权具备鲜明的特性,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特性不同,每一行业的同一类知识产权特点不同,同一行业同种类的不同企业持有的知识产权也具有其独特的性质。因此,知识产权评估人员对知识产权的价值进行评估,需要熟悉知识产权的自身特点,具体包括知识产权相关的技术特点,知识产权相关的交易特点,知识产权相关的价值特点。

1.知识产权相关的技术特点:是指具体作为评估对象的某项知识产权或者知识产权组合的技术应用状况、技术先进性、技术可替代性等方面的内容。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技术的内涵可能不同,但知识产权技术特点的基本点是作为评估对象的知识产权的核心独特性。

2.知识产权相关的交易特点:是指具体进行的知识产权评估涉及的经济行为的特点。知识产权评估涉及的经济行为主要包括抵押融资、出资、转让、知识产权诉讼纠纷、财务报告目的、风险投资等,知识产权评估人员需要掌握评估涉及的经济行为的交易特点,如出资行为知识产权评估中国家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对评估的影响、抵押融资知识产权评估中地方政策对评估的影响、财务报告目的的知识产权评估中会计政策对评估的影响等。

3.知识产权相关的价值特点:是指知识产权评估涉及的经济行为对资产评估出具评估对象价值意见的内涵的不同,最常见的价值用途有现有使用价值、市场价值、清算价值。现有使用价值是指在现有市场、经营和财务战略下对于知识产权所有权的价值,用途主要包括许可合同、财务报告目的、诉讼等;市场价值是指公开市场上,公平条件下买方和卖方都可以接受的价值,用途主要包括合并/并购、转让等;清算价值是指假设无形资产不作为继续经营的一部分并且资产是在强制情况下售出,用途主要包括拍卖、借款担保等。

(三)知识产权服务对象相关要求

作为评估对象的知识产权都具有权属性,其或者为法人实体所拥有或者为自然人所拥有,而作为对评估对象出具价值意见的资产评估人员需要熟悉作为评估对象拥有者――知识产权服务对象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知识产权服务对象拥有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况,知识产权服务对象运营相关知识,跨国并购相关知识等。

1.知识产权服务对象拥有知识产权基本概况:是指知识产权服务对象所拥有的知识产权的基本内容、原理、构造等方面的内容,如某企业拟转让某项专利技术,评估人员需要了解和熟悉作为评估对象的该项专利技术的基本内容、技术原理等,如果对于特别专业的知识产权无法对其专利技术内容进行判定,资产评估人员应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出具专业意见,资产评估人员借助专家意见对其内容进行判断。

2.知识产权服务对象运营相关知识:是指知识产权服务对象的企业经营相关的知识,包括企业经营对知识产权的依赖程度、企业所处行业的发展情况、企业在行业中的经营地位、知识产权在企业所处行业中的状况、企业的财务状况等方面的内容。

3.跨国并购相关知识:知识产权服务对象委托进行的评估行为如果涉及国际事务,资产评估人员需要具备跨国并购相关的知识,如并购方或被并购方所在国的知识产权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等。

(四)知识产权评估相关技术要求

评估人员对知识产权价值进行评估需要具备的技术知识主要包括价值评估知识、战略管理知识、财务管理知识、统计分析知识等。

1.价值评估知识:是指资产评估人员所具备的价值评估的方法。从方法途径来说具体包括成本法、市场法、经济评估法等。成本法是以成本为依据的评估方法,包括历史成本法和重置成本法;市场法是以市场为依据的评估方法,包括可比市场价值法和可比使用费率法;经济评估法受两方面的因素影响,一方面是知识产权产生的现金流量,另一方面是现金流量的资本化。从方法的复杂性来说具体包括行业标准法、评级/排名法、经验法则、现金流量贴现法、蒙特卡洛估价法、实物期权法等。评估人员需要根据知识产权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当的评估方法,因此评估人员需要掌握知识产权评估的方法内涵、应用条件、估算方法等。

2.战略管理知识:是指知识产权评估人员需要掌握的关于行业发展分析、企业战略等方面的知识。其可为判断知识产权拥有者未来的发展提供帮助,进而为估算知识产权的价值提供专业判断。

3.财务管理知识:是指知识产权评估人员应该掌握的财务分析、投融资等相关知识。对于资产评估人员,如果采用特定方法对知识产权价值进行估算时,需要对知识产权服务对象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以估算知识产权拥有者的未来收益状况。

4.统计分析知识:是指知识产权评估人员运用特定分析方法时需要具备的统计分析相关知识。如许可评估中蒙特卡洛方法的运用等,资产评估人员需要完成统计分析相关知识的学习,并在知识产权评估实务操作中熟练使用。

三、知识产权评估人员执业能力分级

对知识产权进行评估,不同层次的评估人员,需要具备的执业能力的标准不同,笔者将其分为甲级、乙级、丙级。

甲级能力是指知识产权评估人员精通执业能力知识,能够高质量、高效率地从事与知识产权评估业务相关的各种工作;乙级能力是指知识产权评估人员经过知识产权评估工作经验的逐渐积累,执业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并将其有效地运用到评估实践当中去,对知识产权评估业务的处理达到相应的水平;丙级能力是指知识产权评估人员执业具备的最基本的执业能力。具体内容含义见下表。

参考文献:

[1]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中央财经大学资产评估研究所.知识产权战略与资产评估[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2]理查德・瑞兹盖提斯[美].企业知识产权估价与定价[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3]尼克・伯特洛蒂.知识产权的评估方法[J].中国资产评估,1997(1).

[4]丛森,支芬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篇4

关键词:知识产权 价值评估 评估方法

在21世纪这样一个知识经济大爆炸的时代,深入研究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方法,完善评估制度,强化评估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是实现知识产权充分运用的前提,对于知识财产超越物质财产而成为社会最重要的财产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一、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含义及特点

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就是由专业机构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某项知识产权的价值进行评定和估算,从而为知识产权资本化提供决策依据的技术性活动。它具有评估难度大、主观性大、评估结果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准确性难以衡量等特点,这也是该制度目前面临的重大挑战和困境所在。

二、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方法

(一)成本法

成本法,顾名思义就是根据研发该项知识产权的成本费用来评价和估算其价值的方法,一般应当包括原材料、劳动费用、宣传费用等支出。具体包括两种方法:一是历史成本法,即为创造某项知识产权所耗费的成本,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易于计算,缺点则是历史成本价格与现行市场价格存在差异,导致计算所得的结果与市场脱节。另一种是重置成本法,即在现时条件下研发或购置一项相同用途的待评知识产权,扣除物理性、机能性、经济性损耗后的必须支出。这种方法虽然避免了历史成本法中的时间差问题,但是成本是机械的,不能完全体现知识产权的全部价值。

(二)市场法

市场法是指以现行市场的某种相似资产作为参照物来确定知识产权价值的方法。这种方法虽然相对客观,与有形资产交易模式也最为相似,但由于知识产权具有很强的专有性(独占性或垄断性),寻找一个相似的参照物则成为市场法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三)收益法

收益法更加侧重于知识产权的生产力,即未来能够创造多大的收益,并按照一定的折现率折现,从而得出评估价值。这种方法并未涉及到知识产权交易,更加公平合理。但受到未来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知识产权的预期收益也具有较大的可变性,收益法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客观性也会因此而受到影响。

(四)比例法

比例法是以有形资产作为参照,估算无形资产价值的一种方法。事实上,在绝大多数的专利权交易过程中,并非单纯地只有专利权的交易,往往还伴随着专利权的载体和相关配套设备、设施等的交易。因此,交易各方可以在总资产价值明确之时,根据其中专利资产的比例确定专利资产的价值。

由此可见,各种方法各有利弊,究竟适用哪种方法还取决于评估对象的性质和使用目的。同时,应当遵循综合评估的思路,善于将多种方法结合运用,从而弥补各种方法的不足,相互佐证,才能得出客观、准确的价值评估结果。

三、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困境

(一)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规范

目前,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相关规定主要有:《资产评估准则——基本准则》、《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准则——基本准则》、《资产评估准则——评估程序》、《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著作权资产评估指导意见》等,而这些规范一方面大多数是针对有形资产价值评估而设置,另一方面也仅仅是笼统的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进行规范,缺乏专门针对知识产权的具有可操作性、可行性和适用性较强的评估规则,其目前的立法状况与其在实践中的使用频率和作用极为不匹配。

(二)缺乏权威有效的评估方法

经过以上所述可以发现,现有通行的评估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甚至并不能有效的、准确的反映知识产权的价值。此外,对不同类别、不同交易目的的知识产权应当具体适用哪种或者哪几种评估方法也缺乏相应的规定或指导意见,致使评估方法适用混乱,在各类方法本身存在弊端的前提下,“殊途”自然很难期待“同归”,评估结果的权威性、有效性也随之大打折扣。

(三)法律因素加剧知识产权价值评估难度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相对特殊的权利,拥有较多特殊的法律规定,因而在评估时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待估知识产权的特殊法律属性。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在评估时要考虑的法律因素不完全相同,一般共性的都要考虑其法律保护期限、能否续展以及是否被强制许可使用,而专利权则需考虑:专利权的法律状况与权利状况、专利技术的先进性和独创性、专利权的风险等。

四、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出路

(一)明确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目的

如前文所述,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本质上就是一种主观思维活动,最终的评论结果也只是一个理论参考值而非现实价值,主观性是难以避免的。进行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就是要在这项行为自身所具有的主观不确定性和市场对其要求的客观公允性之间寻求一个平衡,尽可能地运用审慎、合理的评估方法获得一个能够让公众认可的评估结果。

(二)完善法律法规,出台有针对性的评估准则和规范

目前,尽快出台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可行性的具体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对于规范评估手段和市场,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权威性,促进知识产权交易具有重要意义。还应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制定单独的准则规范,以更针对性的解决各类复杂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问题。同时,对评估管理制度的规范也不容忽视,将评估师、评估机构及其评估活动一并纳入法律规范的轨道,形成一个全面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真正的使评估有法可依。

(三)构建知识产权交易市场

篇5

(一)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概况 由目前公开的文献可知,知识产权融资源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日本。目前,在实务操作中,利用知识产权进行质押融资较为常见的载体还是专利。其它知识产权,如商标专用权和著作权等质押情况较为少见。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官方网站2010年7月15日公布的截至2010年6月国家已授权的国内专利总数为2968020件。而2008年和2009年该数据则分别为2142785件和2644571件。这反映出在国家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背景下,社会各单位和个人努力培育核心技术,使得专利技术快速发展。但是,在如何有效利用专利进行质押融资方面,却呈现出令人堪忧的局面。2008年度,仅有97家单位或个人用229件专利进行质押,占当年国内累计已授权专利的0.0106%。2009年度,这一情况有所改观,有187家单位或个人将其732件专利进行质押,占国内累计已授权专利的0.0277%。国内专利质押情况详见表1所示。总之,通过该表我们可以发现,我国运用知识产权进行融资的比例相当低,与规模较大的专利技术而言,显得极其不相称。

(二)知识产权抵押融资流程 目前,在实务操作中,知识产权抵押一般涉及到以下业务。

其一,确定企业融资需求。企业根据公司战略,制订公司业务规划,然后编制企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报经公司有权机构审批(如需政府审批的项目则需要得到政府的相关批文),根据公司的投资项目确定融资需求,明确融资规模和融资结构以及融资时间表。

其二,与商业银行洽谈。确定债务融资方式后,如果打算向金融机构贷款,则需要同商业银行商谈。具体洽谈中,以专利为例,商业银行一般要求拟出质的专利权符合以下条件:第一,具有国家知识产权局依法授予的且有效的专利证书;第二,该专利证书不涉及国家安全与保密;第三,该专利项目目前正处于实质性的实施阶段,并形成产业化的经营规模,具有良好的市场潜力和经济效益;第四,如果专利权涉及到两人以上,出质人应为全体专利权人。同时,对于专利权质押贷款的用途,一般只能用于生产流动资金,而不能用于有有价证券、期货等高风险的投资活动以及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年限方面,由于知识产权价值的不确定性,一般为1至2年,且不得超过专利权的有效期限。另外,对于专利权质押的贷款额度,根据其评估价值而确定。目前,国内一般为评估值的15%至30%。这相对于日本的70%显得较低,主要原因在于国内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刚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显得相对保守。

其三,知识产权评估。经过银企对拟抵押的知识产权确认后,企业需要委托经商业银行认可的资产评估机构对知识产权进行资产评估。在实务操作中,资产评估机构一般根据知识产权对企业产品的贡献度采用收益法进行测算。必要时,资产评估机构也可以借用行业技术专家的力量对知识产权进行评估。

其四,知识产权抵押。确定知识产权的评估价值之后,企业需要到地方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进行质押备案。在备案过程中,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则需对企业的知识产权进行时效性和所有权进行核查。

其五,商业银行放贷。办理完毕知识产权抵押手续,企业便可着手同商业银行签订借款合同并要求商业银行按照合同要求进行放款。至此,贷款前的业务流程结束。随后,则是企业还贷以及到期注销知识产权抵押等事项。在实务操作过程中,商业银行为了降低贷款风险,会要求企业引入专业担保公司进行信用担保。此时,则由商业银行和担保公司签订担保合同,同时,担保公司和企业签订反担保合同以及知识产权质押合同。作为一项商业行为,担保公司一般要求企业支付一定金额的融资手续费。同时,担保公司则相应要求企业定期就自身经营情况向其定期或不定期报告,以监控企业财务风险,确保自己的担保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困境 虽然知识产权质押为解决创业型企业资金紧张提供一条新的融资渠道,同时也拓宽了金融机构的业务领域,但是在现行政策不尽完善以及无形资产评估存在可操作性的前提下,如何在满足企业融资的前提下,降低资产评估机构和金融机构的风险成为制约知识产权融资的障碍。

其一,缺少相关政策支持。虽然国家陆续出台了鼓励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融资的措施,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金融机构惜贷现象明显。在表1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专利质权人为金融机构的比例相对较低。另外,在财政税务优惠政策方面,财政贴息力度较小。同时,除了财政贴息这一政策之外,其它优惠措施较少。最后,政府尚未建立一套流畅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服务平台,导致知识产权融资手续多、周期长,效率低。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知识产权融资的发展。

其二,知识产权评估风险。对于评估机构而言,知识产权不同于房屋建筑和机器设备等有形资产的最大特点是他们对企业的预期经济效益的贡献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同时,由于缺乏专业技术知识,可能导致评估机构对企业利用知识产权产生的产品价值的不同评价。另外,在选择评估方法上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如何完善知识产权评估已成为制约知识产权融资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三,知识产权融资的道德风险。由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牵涉到企业、商业银行、担保公司和评估机构以及知识产权管理单位等数家单位,在业务办理过程中,出于自身利益需要,不排除部分单位违背职业道德以谋求私利。知识产权融资的道德风险主要源自以下两个方面:知识产权评估方法的可选择性导致其评估价值存在一定的合理区间,这为参与单位提供了操作的空间;部分参与单位为了达成知识产权融资的目的,可能互相串通,欺骗其它参与方。尤其是个别创业型企业由于管理水平低,加上融资需求意愿强烈,他们提供虚假材料的可能性也相对较高。

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改进建议

(一)加强政策的引导与支持 不可否认,政府在政策制定方面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除了继续完善原有相关《担保法》以及知识产权评估方面的相关规定之外,促进地方担保公司的成立和发展是一种较好的方式。由于担保公司的介入,既保障了金融机构贷款的安全性,也促进了贷款企业的规范化运作。另外,为了促进金融机构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事业单位倾斜,政府可以设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贴息专项资金。以此促进银企合作的深入发展。此外,加强知识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建设,为新兴产业专利技术的许可、转让和质押融资提供良好的平台也有助于知识产权的质押。企业和个人可以利用政府搭建的交易服务平台实现知识产权的查询、登记、挂牌、转让等,以及时实现融资需求。

(二)培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 对于企业、中介机构、金融机构或是政府部门而言,尽快培养一批知识产权人才队伍显得日益重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具有知识产权国际视野、熟悉国内外知识产权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专业技术人才可以促进我国知识产权的全面发展。如果这些高端人才能够深入服务到知识产权的各个环节,这对于规范和促进知识产权融资将大有裨益。

(三)完善知识产权中介机构 知识产权的高度专业性催生了相关中介机构的产生和快速发展,知识产权的相关中介机构主要有、评估、担保、转让、信息服务、诉讼等方面。这些中介机构中,与质押融资联系最密切的是评估机构和担保机构。我们可以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知识产权评估机构,与本地的评估机构相互合作,以此提高评估水平。另外,资产评估机构也可以联合其它专业技术机构办理评估手续,以此降低自身风险。对于担保机构而言,除了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之外,加强职业道德素养也显得必不可少。

(四)加强监管降低道德风险 无论是在放款前的洽谈或者是贷款后的常规性核查,金融机构及担保公司均应加强对贷款企业的调查。除了关注贷款企业的财务决算报表之外,还应关注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管理状况,以及早发现影响企业发展的重大事项。同时,对于评估公司的评估过程,也应重点关注,以防因公司和评估机构双方当事人为了私利而相互串通导致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发生坏账损失。

(五)加强知识产权融资披露 目前,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利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尚未明确规定必须披露。作为债务方的企业,为完整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将来影响财务状况的重大信息,应在会计企业财务报告中充分披露企业的知识产权状况。具体可以包括企业的研究开发状况、已申请(授权)专利状况、有效商标权和著作权、质押的知识产权状况、各项知识产权的有效期间等。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知识产权质押在今后企业实践中会越来越多地得到运用。无论是创业型企业或者是其它类型的组织,只要知识产权在其发展中能够起到实质性的促进作用,均可利用其进行融资。这也将促进银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化,为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知识产权质押 风险 防范措施

引言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指知识产权权属人将其合法拥有的有效专利权、注册商标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进行质押,从而在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取得贷款的融资方式。此项信贷业务是国家推动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拓展企业融资渠道,优化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举措。2008年以来,国家为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先后在全国20多个地区开展试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统计数据可知,至2011年,全国专利权质押融资贷款额逾90亿元,扶持中小企业近千余家,许多企业由此迈上了扩大经营规模、增强创新能力康庄大道。然而,由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方式在我国尚处起步阶段,在业务规模逐步扩大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本文进一步探究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风险因素:法律风险、知识产权价值风险、权属风险及质押物处置风险,提出行之有效的策略,对帮助银行正确面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有效规避、分担融资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现状

作为无形资产之一的知识产权,不同于银行惯常的有形抵押物,具有无形性、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和较高的风险性,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风险主要来自法律、估值和处置三方面,具体涉及知识产权权属认定、技术替代风险、产权侵范风险、价值稳定程度、变现能力大小等诸多法律和技术问题。由于我国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还不完善,知识产权的权属争议和权利的不稳定性还普遍存在;知识产权评估制度尚不健全,权威评估机制凤毛麟角,不能精准有效地对知识产权价值进行合理评估;相对于不动产市场,知识产权转让市场小,存在着交易市场不健全、处置成本高的问题。2011年我国获得实施许可的专利项目共计21665项,而成功办理了质押融资贷款的只有1953项,仅仅占获许可的专利项目的9%。

由此可见,尽管政府主管理部门及人民银行开展了大量工作,但商业银行面对众多科技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申请却显得谨小慎微,亦步亦趋,其主要原因是与有形资产相比,许多银行在面对无形资产之一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时,对质押物的估值风险、处置风险等的驾驭能力不足,风险防范能力差,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均持谨慎观望态度,质押融资贷款业务发展缓慢。

金融机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分析

(一)知识产权质押的法律风险

目前,国家为进一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科技部、证监会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文件,对知识产权市场化运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现行的法律制度不完善,《担保法》和《物权法》中的相关法律问题尚不完善,部分制度存在瑕疵,知识产权作为融资贷款的质押品之一,其权属关系比较复杂,使得当遇到权属问题、处置问题等纠纷需要解决时,容易陷入执行难、审判难的境地;其次,专利、著作、商标权间交叉问题的适用法律亦不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法律盲区;再者,在立法时,即应保障质权人利益,又应考虑出质人赢利需求,就必须寻求知识产权质押过程安全性和价值性的平衡点,实现两方利益的双赢。因此,设定专门的知识产权法典,把不同性质的问题纳入不同版块,明确知识产权的权属认定机制、价值评估机制及质押物处置机制是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市场法律法规体系的关键。

(二)知识产权质押的估值风险

由于对无形资产价值规律的认识惯性,知识产权价值的不确定性被银行传统信息思维固化,对于同一知识产权,由于评估机构采用的评估方法不尽相同,其评估结果可能大相径庭,这些本应由知识产权交易市场自发完成的任务和主动承担的风险统统转嫁于银行。同时,由于知识产权评估实践研究,特别是估值方法的实践应用研究尚处起步阶段,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方法、参数使用等问题尚未得到准确定论,虽然在评估过程中可使用成本法、市场法或收益法等多种方法,但无论哪种方法均受到参数选择、市场信息获取及评估人员能力等因素制约,成为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技术障碍。因此,评估机构专业性、评估结果的公信力等知识产权估值风险成为质押融资时横亘在企业与银行间的最大障碍。

(三)知识产权质押的权利风险

知识产权在质押期内,其所有权应属金融机构,但由于知识产权权属存在不确定因素,若知识产权在质押期内出现权利纠纷或因未缴纳年费导致失效,而金融机构不能及时获得相关信息并采取有效补救措施,则其信贷风险将不断攀升;再者,在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知识产权被替代风险也同样存在,若无知识产权审查部门及时提供有效信息,金融机构难以在短期内对出质物有效性和保值度进行科学判断,从而难以合理规避新技术替代风险。

(四)知识产权质押的处置风险

对银行来说,无论有形资产还是无形资产,一旦风险发生,将质押物尽快进行交易变现是防范风险的直接渠道,而质押物的变现能力则是银行关注的重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猛,许多知识产权具有一定时效性,其现时价值是否贬损成为银行的忧虑之一;同时,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由于交易市场尚不成熟,交易渠道尚不畅通,交易信息相对闭塞,交易手续耗时费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出质物的变现能力;而知识产权变现时间长短、变现价值高低是银行信贷风险的决定因素。因此,只有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转化机制,探索知识产权许可、拍卖、出资入股等多元化价值实现机制,构建成熟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促进金融机构与评估机构、担保机构、法律机构的合作,建立良好的出质物处置变现机制,才能真正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的蓬勃发展。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防范

(一)完善出质物质押的相关立法,降低估值风险

知识产权是法律赋予人类智力创造和创作成果的财产权力与精神权利,其种类亦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增加。因此,在完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这三大类传统知识产权出质物质押融资制度的同时,还应关注商号权、商业秘密等新兴知识产权出质物的质押,完善知识产权出质物的类型。其次,依据《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知识产权具有财产性和可转让性,故对可转让知识产权权属性的理解应进一步扩大,并将出质物纳入可质押融资的知识产权体系。再者,相关法律应进一步明晰出质物评估人员的法律责任,从而保证出质物评估工作的科学性与公正性,合法保障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当事人的权益。

(二)完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管理体系,降低管理过程风险

各有关部门应依据《有关加强知识产权资产评估管理的意见》,设置经财政部门批准的具有知识产权价值评价能力的评估机构,对已申请质押的各类知识产权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估;要在无形资产价值评估准则的指导下,针对知识产权的类型,有的放矢地制定针对性的资产评估指导意见,逐步完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准则体系,如专利技术与著作权可以从有效性的角度评估其价值,而商标权、商业秘密则应从其商品在市场的盈利能力角度进行价值评估;要加强知识产权评估业务准则的建设,就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研究开发的组织管理水平、成长性指标等方面进行评估指标体系建设,将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与企业业绩和发展潜力结合,得出客观估值;要加大企业知识产权自我监管、自我约束的机制建设,规范资产评估机构、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行为,加快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数据服务系统建设,为评估的准确化、高效化提供数据支持;要指导商业银行、融资担保机构等充分关注评估报告披露事项,按约定合理使用评估报告;要加大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业务的培训力度,进一步提升注册资产评估师专业胜任能力,加强技术交易市场的建立,以促进知识产权的转移和流通。

(三)完善质押期风险预警系统,强化质权人的风险防范能力

我国担保法明确了知识产权质押合同生效前须进行登记,这就使建立知识产权质押风险预警系统,有效防范知识产权归属权及替代性的风险成为可能。因此,建立全国联网的知识产权动态数据库,及时已质押知识产权的相关状态信息,实现资源共享,按其发展形势及时调整知识产权风险级别,及时标注知识产权的替代信息,可帮助质权人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出质的知识产权进行有效监督,提升其对出质物的驾驭能力及风险防范能力。

(四)完善出质期管理制度,降低质权人的出质风险

为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效益,保障科技企业及金融机制的经济利益,要进一步构建已出质知识产权的使用机制,充分扩大出质人对已出质知识产权的使用权限,以便出质人在知识产权出质期内仍能利用其获得的赢利,当然出质人应就其使用情况及获利所得主动向质权人进行报告,并通过协商决议盈利资金是否需要提存;要构建出质知识产权出质补偿机制;当已出质知识产权价值出现下降,质权人有权要求出质人增加保值担保物,若出质人拒绝,则质权人有权对出质物进行变卖、拍卖等处置,并通过与出质人协商将处置所得提前清偿或继续提存,以保证金融机制利益不受损害。

(五)完善知识产权变现市场,降低担保机构的出质风险

在知识产权融资意识薄弱、交易市场尚不成熟的中国,政府应成为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建设的主要助推者,通过制定政策、行政指导、拨付资金等方式支持、资助知识产权的交易与变现;加强对交易市场的主体协调,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综合交易平台;加强对交易市场的支撑协调,组建由相关部门牵头,其他职能部门参与的市场管理和监督机构,推动知识产权交易的深入;加强对交易市场的资本协调,设立市场发展基金,培养专业人才,建立交易补偿机制,调动知识产权交易的积极性。当出质人无法按期偿还贷款时,将出质物及时变现是银行降低自身风险的首选途径,因此,还应构建质押物处置的风险共担机制,采用多方参与、协同工作的模式,由知识产权交易机构、担保公司、资产评估公司、银行等共同承担质押风险,在企业逾期还款现象发生时,上述各方能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积极参与、推进质押物处置、变现工作,有效拓宽质权人质权变现渠道,有效解决由银行独自承担风险而导致贷款工作步履维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姜心怡,卢宇靖.科技型企业知识产权融资困境及对策[J].金融经济,2012(12)

2.陈莹,宋跃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价值评估风险控制[J].区域金融研究,2012(7)

3.齐盼盼,杨小晔.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评价模型研究[J].会计之友,2012(9)

4.杨栋.论专利权质押融资的法律风险和防范.优秀硕士论文,2012.5

5.李增福,郑友环.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风险分析与模式构建[J].宏观经济学,2010,4

6.姜忠洲.商业银行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质押贷款风险及评估方法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2(6)

作者简介:

篇7

湖北省地处中部地区,相对于发达地区而言,融资途径有限,根据徐晓音、王华莹(2008)对湖北省中小企业的调研,得出湖北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是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而股权融资、发行债券、融资租赁、典当等方式发展非常缓慢。在银行贷款中,又以房地产抵押贷款为主,抵押贷款比重高达58.8%,信用贷款、存货抵押贷款、担保贷款分别占13.7%、11.8%和13.7%。深入分析湖北中小企业的贷款,主要有几个特点:

一是贷款明显集中在财务制度规范、信用等级较好的企业。企业的财务制度规范,可以较好公布财务信息,增加企业的透明度和公开性,防止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出现,这样的企业因此也容易受到银行的亲睐。在信用等级评级中,许多企业没有参加信用评级,在一项调查中,为3A级的企业占样本的13%,2A级的企业占16%,1A级的企业占8%,其余等级比例合计为2%,没有参加评级的企业则高达56%,这些数据说明湖北省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较低,大多数企业不符合银行信贷的等级要求,同时企业参与信用评级的意愿普遍不高。

二是中小企业获贷率较低。据问卷调查,有85%的中小企业不能及时获得贷款的支持(雷培德,2009),有60.9%的企业则被拒绝贷款(张秋艳,2005),在2008年东湖高新区科技经费筹集额中,企业资金占75.25%,政府部门资金占13.3%,其他资金占7.72%,银行贷款占3.73%,可以看出中小企业信贷准入门坎依然过高,中小企业贷款标准仍沿用大型企业和沿海发达省份的标准来衡量,导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被拒之门外。同时,担保机制的不健全,风险控制体系尚未有效发挥作用,致使一些发展潜力大,产品竞争力强,有良好远景的企业无法获得贷款。

三是金融机构信贷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有待提高。银行一种普遍的做法是对中小企业实施信贷配额,以消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因此对企业的审查比起大企业要严格得多,而且银行信贷审批时间也较长,大部分的审批时间超过3个月,这对短期资金需求偏多的中小企业而言时间偏长,不利于中小企业及时获得所需的资金。

四是抵押品缺乏是贷款难最突出的问题,根据张秋艳对湖北中小企业贷款难做的分析,在抵押担保难、信息不对称、不确定、制度歧视、贷款成本高的对比中,发现抵押担保难占59.1%,比信息不对称、不确定、制度歧视、贷款成本高的总和还多,而在被银行拒绝的企业中,有59.8%的企业是因为抵押品或担保不足,这一比例在各项被拒绝原因中占比最高。

在企业主要依靠银行贷款的情况下,制约企业贷款的因素较多,根据湖北中小企业的特点,依靠企业自身的优势,进而获得银行的许可进行贷款融资是企业应该考虑的重点之一。在既有非信息均衡条件下,企业的财务信息、信用评级,银行的服务水平与效率,贷款抵押品缺乏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但从贷款抵押品缺乏的角度入手,寻求企业的贷款方式创新,以知识产权质押来化解部分中小企业贷款难便是可行的策略之一。

二、知识产权质押存在的难点

第一、可质押的知识产权判别难。知识产权质押时应区分知识产权类别,并不是所有的知识产权都可以质押。知识产权包括工业产权和著作权,工业产权又分为专利、商标,技术秘密也被划分到工业产权内。专利权中,只有专利的财产权才能质押,专利的申请权能否作为质押权利,目前还存在一定的争议,既然专利只是申请的权利,能否成为专利还不能确定,就不应该将其列入可质押的权利范围。商标权中可以质押的权利指商标的专用权,但商标权又与企业的商誉或者商号联系在一起,在质押时就应该界定质押的是商标权的哪一部分,是否已经涵盖了企业的商誉或者商号,实现质权时是否需要一并转让。我国著作权法将著作财产权具体分为复制权、发表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出质人既可以将著作财产权中的一部分出质,也可以将全部著作财产权作为整体出质,在上述的权利中,发表权牵涉人身权利,不具有财产的性质,就不应将其列入可质押范围。技术秘密属于企业非公开受法律保护的财产,能否质押取决于银行可接受的程度,而与是否受到法律保护无关。目前,湖北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刚刚开始,尚没有专门的知识产权质押的鉴定机构,遇到需要质押的知识产权多半是企业、银行和知识产权部门沟通确认。因此,知识产权在办理质押时,判断能否质押就成为质押过程中的一个难点。

第二、知识产权价值确定难。知识产权属于无形资产,在价值确认上与一般的有形资产存在一定的差异,首先是知识产权的无形性。虽然知识产权的形式可以用文字进行记载和确认,但其内容是无形的,没有直观的感受和有形载体的依托;其次是知识产权有效期限制,法律规定,专利有效期是10年,期满不得续展,商标权的有效期10年,可以续展,而著作权的保护期限与具体的权利有关,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限不受限制,但这些权利一般也不可质押,其他的权利则是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这就决定了知识产权质押的期限不能超过有效保护期;再次是地域限制,知识产权的保护不仅与时间有关,而且与地域有关,保护地域范围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直接决定了知识产权获利能力的大小,这就与知识产权的价值产生直接的关系,使知识产权在质押时价值需要专业的机构进行鉴定;最后是专用性限制,知识产权都是在某个产业领域范围内有效,只是对某一项产品或者服务能够产生独特的作用,其价值也只能在这一领域范围内得到体现,这就导致知识产权使用面过窄进而导致质押权实现途径受限,不易变现的特点导致价值判断的难度。因此,价值的判断需要专业的机构进行鉴定,目前武汉市知识产权局已经与武汉顺海资产评估公司等专业的无形资产评估机构进行合作,并针对专用性定期举办“专利超市”等活动,为知识产权价值衡量和转化铺平道路。

第三,知识产权风险判定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没有有效开展除知识产权判别难、价值不易确定外,另一个原因是知识产权的风险的风险不易控制,特别是技术类的知识产权,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性能更好、价格更低的产品往往在很短的时间上市,使知识产权质押风险判断更难以确定,以个人计算机为例,集成电路芯片上所集成电路的数目,每隔18个月就翻一番,微处理器的性能每隔18个月提高一倍,而价格下降一半,用一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每隔18个月翻两番。知识产权质押的风险主要体现:一是知识产权的本身的风险,如专利技术的更新导致专利价值下降,加剧了企业进行质押的难度;二是知识产权应用的风险。知识产权只有与产品、服务相结合才能产生价值,如果知识产权不能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没有被社会认可,其价值就无法体现,

三、知识产权质押体系构建

构建知识产权质押体系,一方面要解决知识产权价值确认、控制质押风险,另一方面应根据湖北省的实际情况,将知识产权质押风险合理分解和消化,使银行、企业、政府、评估等部门合理承担风险,为此,本文尝试构建一个多部门参与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体系,以推动知识产权质押发展。

根据湖北省现有的机构进行构思,构建的知识产权质押体系涉及中小企业、银行、知识产权交易中心、资产评估机构、担保机构五家,风险分担的原则是:谁的责任,谁承担风险。具体做法是首先由企业向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提出申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负责审查知识产权的真实性、有效性、应用前景、交易的难易程度,并向银行推荐具有一定优势的知识产权进行质押,银行审查确认后提请专业的知识产权评估机构进行评估,然后将评估结果告知企业,企业按照银行的要求办理贷款业务,由担保机构实施担保,银行负责放款。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和资产评估机构需向指定机关交纳一笔风险金,当发生企业违约还款时,首先由担保机构向银行还款,再由其向企业追偿,负有责任的评估机构或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也应向担保机构承担部分责任。

在图1中,如何体现“谁的责任,谁承担风险”的原则,需要把握三点:一是建立风险准备金制。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和资产评估机构交纳一定的风险准备金,企业违约时,如果是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或者是资产评估机构的责任造成的,则该机构的风险准备金相应的予以补偿违约损失,相反,如果不是其责任,并且企业按时还清贷款,则将给予一定的奖励。二是现有的财政补贴利息需进行修改。财政的补贴不仅要补贴给企业,还应按一定的比例建立适当的奖励基金,对于知识产权交易中心、评估机构和担保机构在企业按期还清贷款的情况下,适当给予奖励,以激励这些机构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约束自己的行为。三是如果企业不能还贷,则首先由担保机构代为偿还,然后担保机构向专门机构领取有责任的评估机构或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的风险基金,余额再向企业追偿。这样,整个知识产权质押体系可以实现风险分担控制,责、权、利相互制衡。当然,在此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贷款申请、审批时间可能过长,在寻找风险原因时,可能存在职责不清的现象,但这些只要认真制定详细的操作规范,加快审批程度是可以避免的。

参考文献:

[1]徐晓音、王华莹:《湖北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调查》,《统计与决策》2008年第4期。

篇8

一、制定本指导意见的重要意义

(一)完善了我国无形资产评估准则框架

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评估是业务复杂、难度大、专业能力要求高的资产评估业务, 2008年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修订了《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并了《专利资产评估指导意见》,2010年又了《著作权资产评估指导意见》。本指导意见的,完善了我国无形资产评估准则框架,实现了主要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评估准则全覆盖。

(二)规范了商标资产评估,提升了评估行业服务于特定市场的专业胜任能力

商标资产作为最古老并应用最为广泛的无形资产,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中遇到的最多的无形资产评估对象。其价值的确定需要执业人员具有规范的执业行为和良好的专业能力。本指导意见为商标资产评估业务提供了操作规范,使评估行业服务于特定市场的专业胜任能力进一步增强,提升了行业服务质量。

(三)促进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为国家新兴产业经济政策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将“支持企业实施商标战略,在经济活动中使用自主商标,引导企业丰富商标内涵,增加商标附加值,提高商标知名度,形成驰名商标”作为国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任务之一。因此,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商标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企业以商标权许可、质押等方式开展经营活动,充分开发利用商标权的市场价值,商标转让、许可交易也越来越多。本指导意见的实施将会有效服务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为国家新兴产业政策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二、本指导意见的主要内容

本指导意见立足于已的准则体系框架,在基本概念、基本术语上与基本准则、无形资产准则保持一致,力求不重复,将重点放在针对商标权资产的特殊情况需要特别明确的内容上。

(一)商标资产评估对象及其权利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规定“经商标局核准注册的商标为注册商标,包括商品商标、服务商标和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商标注册人享有商标专用权,受法律保护”。未注册的商标,由于其法律权属尚未通过国家商标主管部门确认,商标的权利存在不确定性,商标权益无法得到法律保护。而商标注册后,商标注册人依法享有商标专用权,其他任何企业都不得仿效使用。因此,本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商标资产评估对象是注册商标权益,旨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资产评估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

所有权是所有人依法对自己财产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所有权是物权中最重要也最完全的一种权利,具有绝对性、排他性、永续性三个特征,商标资产作为无形资产,具有不同于“物”的资产特性,四项权能中的“占有”权能不具有排他性,而其他三项权能“使用、收益、处置”构成了商标专用权,商标权人通过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的权利则是商标许可权。鉴于商标法规中明确表示保护的商标权益是“注册商标专用权”,本指导意见保持了与法律口径统一的表述形式,将商标资产评估对象界定为商标专用权和商标许可权,而未采用商标所有权和商标使用权的表述。

(二)商标资产评估涉及的商标通常为商品商标和服务商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对商标进行了分类,包括商品商标、服务商标、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商品商标是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其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商品向商标局申请的注册商标;服务商标是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其提供的服务项目向商标局申请的注册商标;集体商标是指以团体、协会或者其他组织名义注册,供该组织成员在商事活动中使用,以表明使用者在该组织中的成员资格的标志;证明商标是指由对某种商品或者服务具有监督能力的组织所控制,而由该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使用于其商品或者服务,用以证明该商品或者服务的原产地、原料、制造方法、质量或者其他特定品质的标志。

集体商标是团体、协会或者其他组织表明该组织中成员的标志,组织中的成员均可使用,不具有专有性,使用它也不会带来直接商业利益;证明商标控制者不是证明商标的使用者,证明商标的使用同样不具有专有性,证明商标控制者是具备对某种商品或者服务具有监督能力的组织,不具有监督能力的组织也无法获取证明商标。作为资产评估对象,是以产权利益主体变动为前提,且能够为拥有或控制者带来经济利益流入,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不能够单独交易、转让,因此本指导意见明确指出集体商标与证明商标不是通常商标评估中的评估对象。

(三)明确指出应当对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予以重点关注,评估中应和主商标一并考虑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一条规定“注册商标的专用权,以核准注册的商标和核定使用的商品为限”。因此,常常有人随意复制或模仿他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商标,使用在与该商标核准注册使用的商品或服务之外的其他类别的商品或服务上,欺骗消费者误判其为同一公司的商品或者服务,以获取不正当竞争的利益。为了杜绝市场存在的“克隆”商标侵权现象,商标权利人通常会采用注册防御商标策略以保护主商标,实现自我保护主商标的目的。

防御商标通常是不会投入使用的,但是由于它们的存在才使主商标得以给权利人带来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 》第二十六条规定“注册商标专用权移转的,注册商标专用权人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注册的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应当一并移转;未一并移转的,由商标局通知其限期改正;期满不改正的,视为放弃该移转注册商标的申请,商标局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因此本指导意见第十四条规定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商标资产评估业务,应当要求委托方明确在类似商品或者服务上注册的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情况;第十八条规定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注册商标专用权质押资产评估业务,应当关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或者服务上注册的相同或者类似商标一并办理质权登记的情况;第十六条规定注册资产评估师对商标专用权评估时,应当将商标注册人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和服务上注册的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作为商标组合。

(四)商标资产评估应重点关注商标核心价值影响因素

商标作为商品或服务的标识,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作为商品整体的一部分,消费者通过商标识别、了解生产者及其商品质量。良好的商品质量以及服务,购买者消费习惯的适应程度及心理享受的满足程度等等,会给企业带来回头客和更多的慕名消费者。企业通过广告,以商标为载体宣传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扩大产品知名度,也会带来更多的市场机会。商标的影响力体现为消费者广为知晓的范围、对商标的熟悉及认可度、对商标产品或服务质量的信赖程度。因此本指导意见特别强调了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商标资产评估业务,应当分析商标商品或者服务的市场需求,关注商标的美誉度、认知度以及商标商品或者服务在相关行业的市场竞争力等因素对商标资产价值的影响。

(五)商标资产的收益期限不是永续的,不得超出商品或者服务的合理经济寿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十年,自核准注册之日起计算;第三十八条规定,注册商标有效期满需要继续使用的,应当在期满前六个月内申请续展注册,每次续展注册的有效期为十年。商标法对申请延期的次数没有规定,也就是说可以无限次延期,这样从理论上说商标的法律保护期可以是无限期的。

对于著名商标,商标专有权人可能会无限次延期,因此这时商标的法律保护期可以是无限年期,但对于另外一些商标,如商标是新近注册的商标,并且企业每年花费的商标宣传、维护方面的费用也十分有限,并且商标社会知名度不很高,该商标可能在一个注册期满后,企业不会再续展。商标的作用主要是标识本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与其他相同产品或服务相区别,这种区别作用对于不同行业的产品或服务,其作用也是不一样的,例如食品是人类永久的需求,用于食品的商标的使用寿命就会很长,而对于一些用于新产品的商标,由于技术更新换代,该类产品被淘汰后其商标也就不会再被使用。由此可以看出,商标专有权的经济寿命是不确定的,本指导意见第二十六条明确指出,“注册资产评估师运用收益法评估商标资产时,应当根据商标商品或者服务所属行业的发展趋势,合理确定收益期限。收益期限需要综合考虑法律保护期限、相关合同约定期限、商标商品的产品寿命、商标商品或者服务的市场份额及发展潜力、商标未来维护费用、所属行业及企业的发展状况、商标注册人的经营年限等因素确定,收益期限不得超出商品或者服务的合理经济寿命”。

三、对把握商标资产评估指导意见的建议

首先,了解和把握商标及其生命周期各阶段中影响商标价值的本质因素,不拘泥于商标自身,结合行业状况和企业经营前景合理判断商标资产是否具有超额收益。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作为一项很重要的无形资产,商标经常在外商投资、作价入股、合作经营、公司设立等行为中作为投入资本,因此商标资产评估是我国资产评估行业最早开展的资产评估业务之一。但是在评估实践中,行业内存在着对商标价值认识模糊的误区,如,不考虑商标持续时间、知名度、影响范围,也不考虑使用商标的企业是否已盈利,只要是商标就简单的按照收入提成或利润提成的方式评定估算,以致评估结果与企业实际情况严重脱节,使得报告使用者对评估师及评估机构专业能力及行业公信力产生怀疑。

通常,仅作为区别产品供应者的普通商标不具备获得超额收益的能力,具有较高价值的商标多是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因此,在本指导意见别指出商标资产的预期收益应当是因商标的使用而额外带来的收益,应当了解商标是否存在良好的评价、是否为市场广泛认知和接受、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等情况,以分析判断商标资产是否具有能够带来超额收益的价值。

篇9

关键词:TQ乳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问题;对策建议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广的新型融资方式,是企业以知识产权作为抵押物、向银行申请贷款的一种贷款方式。推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有利于扩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促进金融机构改革,推动我国经济长远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西安YQ乳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展开剖析,为该公司提出了解决问题对策,为其他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具有借鉴加之,也为全面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管理能力,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知识产权质押的界定

(一)知识产权质押的涵义

1、质押的定义

所谓质押,是指为了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或者财产权利移交债权人占有,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质权的情形时,债权人有就其占有的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

2、知识产权质押的定义

知识产权质押是以质押标的物的变价价值优先受偿债权的权利,自然尤为关注标的物的交换价值,并因之而要求其标的物须为具有交换价值可能的财产权。

(二)知识产权质押的特征

第一,知识产权质押同一般质押的共同法律属性。首先,知识产权质押具有从属性。其次,知识产权质押具有不可分性。第二,知识产权质押具有自己独特的属性。首先,知识产权质押的设定无需转移知识产品的占有。其次,知识产权质押标的物的特定化。最后,知识产权质押具有较高的风险性。就拿企业向银行贷款为例,第一及第二还款能力是银行判断是否贷款的标准。所谓第一还款能力,指企业获利后的还款;而第二还款能力是企业无法还债时拍卖其担保物而向银行还款。

二、西安YQ乳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西安YQ乳业简介

西安YQ是中国西北地区产销量最大的乳制品专业生产企业,始建于1978年底。经过33年的顽强拼搏和不懈努力,集团已发展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国学生饮用奶定点生产企业,并跨入了中国乳品行业前六强。近年来,企业始终坚持“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实施奶畜产业化工程,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集团旗下主导产品“秦俑牌”系列奶粉和“银桥牌”系列液态奶,以专业的品质、过硬的质量、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信誉享誉海内外,连续多年在国家质检总局抽检中合格,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信赖。

(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存在的问题

1、公司缺乏自主知识产权

目前,西安YQ乳业的自主知识产权特别是与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相关的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偏少,质量偏低,而且公司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都欠佳。该公司的专利申请也主要是科技含量较低的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发明,这些专利相当一部分创新性不强,质量不高,授权比例较低,原发性创新成果缺乏,公司创新能力不足,自主知识产权缺乏。究其原因主要是:

(1)对知识产权信息利用不够。世界上每年有百万项专利技术公布,对创新是个难得的信息宝库。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统计,专利文献中包含了世界上95%的研发成果,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专利情报,不仅可以缩短60%的研发时间,还可以节省40%的研发经费。然而,西安YQ乳业在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对专利文献利用得不够,相当一部分企业科技人员在选择和设计科研课题前,由于没有进行专利文献检索,导致重复研究,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而知识产权成果匮乏。

(2)缺乏有效调动发明人创新积极性的激励机制。虽然西安YQ乳业已经建立了知识产权方面的激励机制,而且能够依照知识产权相关法规给予发明人奖励,但奖励的落实程度不够,甚至出现奖励不透明、不到位的现象。由于该公司仍习惯于单一的科技奖励制度,发明人的报酬与知识产权的创造及收益关系不大,科技人员的绩效考核与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无关,这就大大降低了科技人员从事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使知识产权成果愈加缺乏。

2、公司质押融资意识较低

通过对西安YQ乳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调查,发现该公司对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需求不是很大。无论从拟质押贷款的质物数量上还是申请质押企业数量上,都可以观察出该公司对于知识产权平均拥有率低、质押融资意识不强的问题。该公司淡化知识产权的资本价值,偏重于土地、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的价值,申请知识产权的目的不明确,不懂得有效利用和经营知识产权,造成专利转化效率低,知识产权商品化或产品化的收益少,以至于质押物质量差、评估价值低。

3、公司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资金额度小、期限短

从商业银行已发放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来看,以一年期小额贷款为主。一般来说,小额短期贷款主要用于补充企业流动资金缺口。从风险上看,小额短期贷款不适宜用于长期项目投资,容易产生流动性风险。从行业来看,由于银桥生物科技公司自有资金比重较低,小额短期贷款仅能满足软件等资金需求较小的行业公司的需求,但对于生物医药、通讯、制造业等资金需求较大的行业公司则显得相对不足。质押贷款的额度小、期限短,限制了企业利用质押贷款进行长期投资和经营,对于一些正处于科技成果转化初期的企业,难以帮助它们度过初创期的“死亡之谷”。

4、公司财务管理不规范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开展,为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但在实际调查中,西安YQ乳业存在财务管理不规范、会计处理随意性大的现象,为了逃避税收和审计设置了多套账簿。由于该公司财务管理的不规范,一方面减低了银行对该公司的企业信用评级,另一方面该公司准备质押融资所需材料时耗费了大量时间。

三、西安YQ乳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问题的成因

(一)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备

目前我国法律对知识产权质押的规定都比较原则化,具体的操作规定一般都体现在部门规章和地方管理文件中,对知识产权质押如何保护都少有涉及。同时,某些条款有明显的滞后性。目前,除了《担保法》规定的专利权、商标权和著作权这三种知识产权的质押外,知识产权还包括邻接权、商号权、原产地标记权、商业秘密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滞后的法律条款与不断拓展的知识产权外延不相匹配,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不利于质押融资进一步开展。

(二)银行等金融机构质押贷款积极性不高

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关键是最大程度争取到银行的支持。长期以来,我国的许多银行处于有资金却不敢轻易放贷,而银桥生物科技公司处于有“知本”却难以变现为“资本”的困境。国际贷款担保物权约80%的贷款为动产担保,其中约60%为应收账款担保;我国银行70%的贷款为不动产担保,其中12%为应收账款担保。由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存在法律、价值评估、处置等多方面风险,银行等金融机构普遍参与性不高。

(三)知识产权金融体制创新仍不够力度

知识产权融资是新型的金融工具,它的最大的特点是以未来预期现金流作为融资的保证。这不同于传统的要求借款方提供第三方担保或有形资产担保的银行贷款融资,风险的控制更加困难。我国的金融机构普遍表现出对知识产权质押的评估和管理缺乏足够经验和手段,知识和人才储备不足,缺乏相关的操作技能和实际经验,同时针对知识产权金融体制的创新力度也不够。例如,知识产权抵押贷款的质权实现就很困难:而知识产权信托、知识产权证券化更是还没有尝试过的新领域。目前,西安YQ乳业本身财务透明度及其他外部客观环境的原因,公司的信用问题仍然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这从某种程度上极大地影响了金融机构对西安YQ乳业的授信规模,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也不例外。

(四)缺乏统一、有效的知识产权评估体系

目前,我国已有专业的无形资产评估事务所十多家。此外,近3800多家综合性的评估事务所也在从事无形资产的评估工作,从业人员达6万多人,其中注册评估师2万多人。笔者相信,上述诸方面的积极发展,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知识产权评估难的问题

知识产权评估的内容包括所含权利及限制、知识产权的价值、确定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是否明确和规范三个方面。目前,我国并没有针对知识产权的特点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估体系和科学的评估方法,存在评估机构总体素质不高、评估人员专业性不强、对评估机构监督不到位等问题。另外,我国对无形资产评估的监管是以政府监管为主,现行质押贷款模式是“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缺乏市场化的监督容易导致评估公平性的缺失,不利于知识产权在质物市场的有序流通。

(五)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准入门槛高

知识产权价值评估难、变现难所导致的高风险是质押融资高门槛、高交易成本的根本原因。金融机构为降低风险,建立了严格贷款担保体系,要求企业提供详细评估报告,实行较高的风险定价利率。企业一方面要以优质固定资产作为匹配抵押:另一方面要负担高昂的贷款利息以及评估费、担保费等一系列的手续费,大概占贷款总额的10%。而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的资产特点缺少优质的固定资产,银行对企业资质的严格规定使得处于爬坡期、创业期的企业难以通过质押获得贷款。高门槛的准入模式让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只能“望而却步”,高成本的融资又极大降低了企业质押融资的热情,导致企业向较低成本的传统融资倾斜。

四、西安YQ乳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对策

(一)改变认知和加强自主知识产权建设

首先,西安YQ乳业要增强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在注重其科技价值的同时要积极关注其资产价值,加大其在质押融资时运用;其次公司要积极推陈出新,提升知识产权价值,保证质押产权的有效性和稳定性,通过在管理中鼓励创新、在招聘时选择更有能力的员工、在资金上增加对研发的投入等方式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开发出科技含量更高的、更能得到市场认可的知识产权,再把这些知识产权用于贷款质押,就能够得到银行的认可,筹得的资金也会更多;再次,该公司要积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规范财务管理制度,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降低银企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二)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

提高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关键在于政府为其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设立知识产权质押专项担保公司或担保基金,为企业知识产权质押提供担保,减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风险,提高其参与热情。另一方面,政府可以仿效美国硅谷银行设立专门从事知识产权质押的政策性银行,由国家拨付专项资金,不以盈利为目的,为有发展前景、技术领先的中小科技型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三)有选择地申请贷款

对于银行而言,关注的是企业未来的还款能力以及知识产权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因此西安YQ乳业在向银行申请贷款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选择与自己经营状况相关、在该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中也占有一定地位的知识产权用于银行质押,这样能够更好地取得银行的信任。

(四)政府设立质押贷款贴息专项资金,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对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类似西安YQ乳业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政府采取财政资金补贴贷款利息的方式来支持企业。我国各级试点单位积极设立专项资金,以降低企业质押成本,提高企业参与热情。如北京市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局每年设立1000万元贴息资金,对于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实行贷款贴息的项目按照当年所需支付利息的50%予以补贴。

(五)完善有关法律和规章制度,建立现代担保物权法律体系

我国知识产权适用法律及其实施细则和地方规章制度之间存在细节的衔接问题,需要制定新的细则或者对知识产权法进行修改。针对我国知识产权外延面的不断扩大,而法律中可以出质的知识产权的规定又过于狭小的问题,建议立法扩大知识产权质押标的物的范围,如增加商号权、商业秘密权、动物新品种权等。

篇10

关键词: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难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11)04-0118-02

“知识产权”一词源于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国际上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权威定义。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将其解释为基于智力的创造性活动所产生的权利。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知识产权权利人将其合法拥有的且目前仍有效的专利权、注册商标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出质,从银行等金融机构取得资金,并按期偿还资金本息的一种融资方式。

一、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难点和问题

1、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评估方法上,涉及因素多,评估结果验证难,风险控制难度高。与动产质押、其他权利质押相比,知识产权质押评估难度大、涉及因素多。知识产权质押评估中由于受知识产权自身非物质性、唯一性、时间性、地域性等影响,在评估中需要考虑经济、技术、法律、风险等多种因素。在经济方面,知识产权资产受自身特征的影响,资产经济效益受益期限动态波动,且受益期限一般较短。以专利技术为例,专利技术具有时效性,一旦专利技术的有效期满,专利技术就成为全体公众都能使用的公共资源,从而可能不再具有超额获利能力。因此在质押目的下,基于知识产权的这种特征,商业银行对知识产权质押评估的期限和贷款额度比较难把握。在技术方面,商业银行除了要考虑被评估知识产权本身所处的技术水平外,还必须分析其替代技术对质押知识产权在质押期间价值的实现以及变现能力的影响。在法律方面,要重点关注知识产权的权属、有效性、稳定性等问题;对于多人共同享有知识产权的情况,还应着重分析其变现能力,进而分析其对知识产权价值的影响。鉴于目前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对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条款还不甚完备。的条件下,商业银行全面把握知识产权的法律因素仍是个难题。在风险方面,由于知识产权质押评估中知识产权资产具有可移性、变现性、风险性及地域性等特征,在具体操作中,除对传统业务知识产权价值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外,还应考虑额外的价值影响因素,加上质押条件下知识产权的占有是一种虚拟而非实际的占有,且在市场化方面又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从而使得知识产权质押评估值估算难度增加,得出不合理评估值的风险很大。

2、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运行机制上,核定的贷款发放额远低于其他质押贷款的质押品价值与贷款发放额平均比例。在我国已开展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试点实践中,一般核定的贷款发放额为质押的知识产权评估价值的20%-30%左右,远低于其他质押贷款的质押品价值与贷款发放额平均70%左右的比例。目前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实践中,交易各方在交易风险的分散机制上进行了多种尝试和组合,主要模式有以下四种,但都不理想。①保证资产收购价格机制。该机制对企业所提供的知识产权给予信用加强,融资机构做出了到期购买的保证和价格的承诺,可以免除当企业不能偿还借款时,金融机构处置知识产权会面临的市场风险。这种机制的运作对于企业所提供质押的知识产权有严格的评估机制和复杂的流程,对用于质押的知识产权质量要求苛刻,因此无法全面推广。②联合担保机制。这种三方联合担保制度有一定的可取性,但在实践中很难推广。其根本原因在于知识产权价值的波动性。资产评估机构可能对当期的知识产权价值做出比较准确的评估,但对于知识产权质押合同到期日的价值预测是很难做出判断的,所以资产评估机构对于大多数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都是不敢给予充分保证的。③知识产权质押反担保机制。这项机制,其实就是信用担保的一种,把知识产权质押中可能产生的风险承担由金融机构转向了担保机构。在实践中,这种担保还是基于对于企业信用的评估,而不是基于对知识产权的评估。知识产权质押在此只是信用担保机构为了减少单纯的信用担保的风险而设置的,出于有胜于无的考虑。④风险补偿机制。这种风险补偿机制是一个比较好的解决金融机构进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商业风险过高的方法,但其局限性在于如果专项基金总额过小,基金成员太少,基金的运转就会产生问题。由此可见,现阶段,我国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运行机制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方式获得资金支持的交易费用太高,而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业务的金融风险过大。

3、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风险处置上,市场变化的波动性以及技术更新速率将严重影响知识产权的存续风险,带来银行处置难度。市场变化的波动性以及技术更新速率将对知识产权自身的现实价值和潜在价值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从而造成知识产权的存续风险,并且直接影响到对于发生企业不能偿还质押贷款情况下的质押权利的处置,出质的知识产权一旦不能兑现为经济收益,提供质押贷款的商业银行就会遭受相应的损失。①权利归属方面的风险。当质押的知识产权存在着权利归属关系的争议,或者存在着潜在的权利归属不确定的因素时,就会为该知识产权将来权属争端的发生埋下祸根,对知识产权的处置产生根本性影响,最终导致知识产权的后续处置难以进行。②权利稳定性方面的风险。知识产权权利的稳定性主要表现为,能够在法定的保护期限内确保权利的稳定存在,而不会因任何原因而被无效或撤销掉,导致权力丧失。一项缺乏权利稳定性的知识产权,例如专利权,如果经过无效宣告审理程序而被无效掉,则权利自始即不存在。如果一旦知识产权权利本身不复存在,也就是出质标的物不存在了。知识产权质押自然也就不能维系,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银行方面就会承担由此带来的风险和损失。③现实的和潜在的知识产权侵权风险。由于知识产权是个“新事物”。较多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和生产经营的过程中,通常不会有针对性地检索分析与自己技术产品相关的他人知识产权,从而使知识产权侵权现象发生的机率大大提高。如果给予这样的实用新型专利以质押贷款,那么,一旦该企业被在先专利权人诉专利侵权,银行回收先期发放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就会成问题。

二、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政策建议

1、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政策法律环境。近年来,我国制定和修改了大量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并批准加入了一些知识产权国际公约或条约。形成了以国内知识产权立法为主干,以国际条约为辅翼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体系,主要包括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国际知识产权公约。但还没有一部有关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具体法规,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第一,建立健全现代担保物权法律体系,主要包括对我国知识产权相关法律进行修订完善,建立现代担保物法律体系,为知识产权可抵押、担保、质押等做出明确规定,为中小企业及金融机构操作提供法律依据。

第二,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制度,合理确定评估人员,组成由商标、专利、著作权领域的专家学者、各行业或商业界代表,资产评估师、律师、会计师及相关管理机构参加的评估组进行评估;逐步建立严格的评估人员“后责任”制度,因评估人员过错产生的责任应由其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三,建立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以鼓励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推广,降低银行承担的风险。政府部门应专项拨款,建立风险补偿基金,针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给予银行一定风险补偿,在确认贷款无法偿还或者无法全部回收时,弥补银行的部分损失,这有利于提高银行开展相关业务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