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与设计范文
时间:2023-09-25 18:15: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网络技术与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 要:本文结合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的设计与实现,阐述了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点介绍了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建设、发展、改革及特色等。
关键词:网络技术;精品课程;课程体系;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我系“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自开设以来,逐步完善了课程档案、丰富了教学资源,2005年评为院级精品课程。2005年5月~2008年5月,本课程组借学院专业人才教学水平评估之东风,加强本课程建设,参照评估标准,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学生考核方法、工学结合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课程2008年评为山西省省级精品课程。笔者作为本精品课程负责人,现将“计算机网络技术”精品课程的设计与实现概述如下,以期与同仁共勉。
1 本课程的历史沿革
1.1 第一阶段(1999-2002):课程开设与定位阶段
本课程开设于2001年,至今已历时8年。主要定位于学院计算机应用、金融、会计电算化等三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及金融行业培训的主要内容。教学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由于当时硬件设施不完善,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实施。
本课程组于2003年9月,开始建立课程档案,当时的课程资源只局限在本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教案、课件、测试题库等。
1.2 第二阶段(2003-2004):教学模式转变阶段
(1) 教学模式转变
2003年12月,我院被国家六部委联合确立为“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2004年4月、2004年10月,笔者先后参加了国家教育部组织的相关培训工程的培训,明确了高职教育教学理念及办学指导思想;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研究并制定出“计算机教学改革方案”;带领我系专兼职教师全面开展了我院计算机教学改革。至此,计算机教学由传统的学科教育根本性地转向现代的职业教育。
(2) 课程体系构建
本课程组结合当前课程改革的新形势,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遵循我院办学理念“理念先导、市场引导、素质主导、实践指导、就业向导”,不断更新高职教育教学理念,以市场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以学生综合素质标准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本位,构建科学的、与时俱进的课程体系。充分利用现有的软硬件资源,突出实践教学环节,精简理论教学内容,合理设计“理论够用为度,实践实用为主”的知识体系与技能标准。
(3) 课程内容整合
计算机网络及Internet技术应用已广泛应用于金融、工业、商业、教育等各行各业。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维护、管理以及互联网的应用已成为信息时代人们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术和必备的能力。
本课程分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理论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与数据通信技术概述、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传输介质与互联设备、计算机局域网、Internet技术及应用、网络操作系统简介、网络安全与维护等。实践教学包括:绘制网络拓扑结构图、网络协议安装、双绞线制作、双机互联、局域网组建、综合布线、子网规划与划分、Internet接入、Internet技术应用、杀毒软件的安装与设置、个人防火墙的安装和配置、数据备份与恢复工具的应用以及课程设计综合实训等。本课程以精简理论知识,突出实用部分,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赢得广大学生的喜爱及校内外专家的认可。
1.3 第三阶段(2004-2008):课程改革与完善阶段
(1) 师资队伍建设
2004年7~9月,我系组织本课程组相关教师参加国家CEAC网络工程师培训,9名教师获取“网络应用工程师”职业资格,2名教师获取“网页设计师”职业资格,4名教师获取“平面设计师”职业资格。培养了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2007年7~12月,我系先后选派本课程组4名专业骨干教师参加锐捷网络公司的网络技术培训,并获取“网络工程师”职业资格及企业网络培训讲师资格。进一步提升了我院教师的网络技术水平及行业知名度。
(2) 实训基地建设
1) 校内实训基地
2004年12月建立我院“计算机网络组网与维护实验室”;
2005年3月建立我院“网络综合布线实验室”。
2) 国家实训基地
2007年10月申请到“2007年中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重点建设“网络技术实验室”。2008年6月投入使用。
3) 校外实训基地
太原市奥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山西省邮电建设总公司
山西华兴科技有限公司
以上实训基地主要用于我院师生、中职教师培训、金融等周边行业培训实训。
(3) 专业建设
1) 专业方向
通过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研,2001年开始至今,我系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方向进行了调整,其中增加了“计算机网络技术”方向,供学生在第二学期末进行专业方向选择。
2) 新增专业
2004年12月,经过专业论证,我系新增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并于2005年开始招生。
(4) 教材建设
本课程组的教师,针对当今社会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对本课程先后选用的《实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应用》等教材进行整合,编写了《计算机网络技术》自编教材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指导教材》。
(5) 教学方法
以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实际网络案例导入。首先让学生明确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及情感目标,并将信息时代网络世界的德育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6) 教学组织
在教学组织中,采取分层次、分小组的教学组织形式。良莠搭配,使学生互帮互学,共同提高。通过分层教学对基础不一的学生分配不同的实训任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取相应层面的知识与技能。通过分组教学,既有利于提高学生互相交流、相互沟通、团队合作的能力,又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1) 兴趣诱导
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课前,课程组教师准备充实、完善的教学案例及实习内容,这是一个艰苦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广泛地查阅相关资料,准备包含一定知识点及技术含量的综合案例,使学生通过案例明确每堂课的学习目标及实习任务。
2) 分组学习
实践课采取分组学习,按课程模块进行分组。通过划分学习小组,可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体现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由被动接收转变为主动参与。试行以来,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7)考核方式
技能考核:依据课程特色,本课程结合实训大纲及授课进度计划,适时进行考核。
综合考核:按照学院教考分离制度,参加学院期末统考。
资格认证:要求计算机类学生根据专业岗位需求,结合自身特点及优势考取“网络管理员”、“网络应用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证书,使学生具备就业必要的职业技能。
2 本课程的建设特色
2.1 梯队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2005年以来,课程组重新组建了年龄、职称、学历等结构合理、专业技能过硬的“双师型”优良教学团队。本课程组的所有教师均经过专业培训,并获取“国家CEAC网络管理员”、“国家CEAC网络应用工程师”等职业资格。
2.2 国家级的网络实训基地
2003年12月,我院被国家六部委联合确立为“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2007年10月,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确立了我院计算机应用专业领域“2007年中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重点建设“网络技术实验室”。
2008年6月新建的“网络技术实验室”投入使用。
2.3 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
本精品课程包含:课程描述、课程大纲(理论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大纲)、知识结构图、技能结构图、教案与课件、教学指南、实训指南、教学视频、实训视频、在线测试、教学交流、工学结合等优质教学资源。
2.4 易于更新维护的精品课程网站
本课程网站由2005年的传统静态网页制作技术(Dreamweaver)改变为当今比较流行的动态网页设计制作技术(ASP),使网站界面更加人性化。网络资源获取在一个界面完成,更加方便、快捷,网站后台的更新与维护更加容易实现,课程组的教师可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来更新、添加教学资源。
2.5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5.1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 以职业需求为依据,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按企业标准,组建“网络技术实验室”、“网络综合布线实验室”。
按职业标准,组织课程组教师,参加网管员、网络应用工程师等职业资格培训认证。
以企业工程案例导入实践教学内容,准确定位实践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按企业要求组织校内实训内容。
结合职业需求,组织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
(2) 以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开发校企合作实践教学项目
1) 与太原奥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针对网络技术课程的实训项目:
中小型园区网络构建实训项目
交换机调试案例
路由器调试案例
网络综合布线工程实训
2) 与山西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联合开发网络技术高级资格认证项目,学生可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综合技能,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2.5.2 工学结合的改革及实际效果
(1) 顶岗实习
第5学期开始,安排学生分期分批到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强化学生的认知学习能力,提高职业素养。
(2) 请进来
于2004年9月,成立计算机网络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及金融行业专家参与教学方案的设计与指导,并承担部分实践课程的教学任务。
(3) 走出去
为了加强与企业的联系,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选派部分专业骨干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加高新技术培训。进而为行业提供技术服务(培训)。
(4) 毕业设计
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以及学生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毕业前能自主确立选题,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较好地完成毕业设计。提高了学生网络维护与管理技能,为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 质量控制
通过对毕业生进行质量跟踪,获取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及时发现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及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进一步调整教学方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根据毕业生反馈意见,结合学生个体差异,本课程组及时采取分组、分层教学,效果显著。
3 结束语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及课程建设经验,笔者认为,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过程的关键,课程建设的质量直接影响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应用渗透到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给人们带来各种方便,社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是计算机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独立学院的大学生有相对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针对独立学院计算机类大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能够促进该课程的教学。本文结合笔者自己的课程教学经验,针对教学设计理论、《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分析、课程教学系统设计和课程评价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和探索。
1.教学设计理论基础
教学系统设计也称教学设计,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教学系统设计是教师为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必须掌握和运用的一种手段,是对所授教学内容如何传递给学习者的整个过程的一种设计。教学系统设计包含了多个教学要素,教师需要详细考虑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教师和学习者以及教学环境的联系,通过运用教育理论、系统理论并探讨教学系统中的各个教学要素,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教学设计要根据课程和教学大纲制定好相应的教学目标,对学习者进行相应的学习特征分析,再根据教学目标进一步确定影响教学的各个要素,最后通过对教学整个过程的评价,完成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分析。
2.《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分析
《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计算机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在整个专业中的学习地位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课程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学习到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把学到的网络知识迁移到其他课程中去,成为其他课程的前提,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还能够培养学习者本身的网络素养,把计算机网络当成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该课程着重培养学习者在TCP/IP协议以及局域网中的实践问题的动手能力,能够搭建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的网络环境,并具备相应的对于新技术的自学能力。
根据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特点,课程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为:(1)以计算机网络理论为基础,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规划和设计,使学生能够达到教学大纲的相应的教学要求。(2)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发展,新的应用不断涌现,积极地把计算机网络的新技术、新理论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拓展学习者的视野。(3)以教学设计理论为指导思想,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积极为学生创建“情境”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技术的兴趣。
3.《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系统过程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是一套程序化的步骤,包括4个基本要素:学习者、目标、策略、评价。教师在进行该课程的教学设计时重复考虑到这4个步骤以及之间的关系,本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要点针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活动中,应首先调查、了解学生整体的网络素养水平,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一样,教师应该因材施教,通过调查问卷、征答等方式来了解。该课程安排在大二上学期讲授,这个阶段的学习者已经学习了计算机文化基础和相应的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课,也有了相当丰富的上网经历,已经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有了一个表面层次的认识,对于年轻人,计算机网络本身有着相当大的吸引力,也使学习者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有一种探索的向往。
由于该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所以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的要求相对较高,学习者在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能够进行相应的计算机网络实践操作,包括网络技术架构以及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程序开发技术进行网络程序开发。为了使学生工作后能够较好地运用网络技术,笔者认为网络技术的实践应用应该适当扩展,课程应该延伸至园区网搭建、常见的诸如HTTP,DHCP,FTP,SNMP等网络服务架构、网络程序开发等内容上。
该课程内容和其他专业课程联系紧密,且地位重要,在教学设计时,既要考虑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考虑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情景教学和协作教学积极创建相应的环境。教学活动重点包括:从计算机网络理论基础来构建网络知识体系结构,向学习者明确教学和学习目标;理论联系实际,设计各种学习情境,激发学习者对网络技术的学习兴趣,并使其热情长时间保留;积极营造可视化感官刺激的情景,比如网络设备实物展示,网络实验室配置交换机路由器设备,参观学校网络数据中心,对学生产生感观上的刺激,取得并维持学生对网络技术的关注;运用网络媒体和材料等学习素材进行多方位加工,并适度应用计算机网络作为教学手段;“任务驱动”式课程教学,教学环节需安排学习者任务,学习者通过分组协作共同完成,教师对分组进行总结和评价。
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内容的整体把握,笔者认为教学内容的重点应放在TCP/IP协议的理解和应用上。TCP/IP协议是一切网络设备和网络终端互联的基础和标准,不管将来学习者从事网络架构还是网络开发都离不开对TCP\IP协议的深入理解。而教学的难点这应该放在TCP上,这部分内容是网络可靠传输的基础,涉及的内容和概念较多,比较不容易理解,讲授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考虑通过动画展示和WIRESHARK软件抓包分析来完成整个内容的讲授,通过抓包的操作,学习者可以直观地感受到TCP的数据包的传输过程,增加学习者对协议的理解。
4.《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评价分析
课程良好的评价机制将持续不断地优化教学过程,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评价机制分成2种:一种是形成性评价,一种是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贯穿整个教学活动,总结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完成之后,两者都是该课程教学设计必不可少的手段。
为了及时掌握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积极地与学习者互动,这样才能及时获取反馈,进而调整教学过程。《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包含了大量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实验过程后,要求学习者分组协作完成实验报告即是一种形成性评价,教师通过对实验报告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学习者的掌握程度。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完成都要对学习者进行考试,通过考试检验学习者掌握的程度,也可以评定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笔者认为课程的考核不限于试卷作答,可以尝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让学习者完成有关的计算机网络的预设问题来考查学习者对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的程度。
篇3
伴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军事对于雷电在数量方面所具有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嵌入式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雷达系统内应用,对于现代雷达设计十分必要,能够显著提高雷达系统在数据处理方面的性能。正是由于嵌入式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所具有的优势,所以本文就基于嵌入式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对于雷达系统软件设计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嵌入式计算机 网络技术 雷达系统 软件 设计
在传统雷达系统内,由于雷达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所需要处理数据量十分庞大,并且人们对于雷达系统实时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雷达系统主要功能都是通过硬件所落实。但是由于技术上面的限制,雷达系统软件设计水平较低,整体结构较为复杂,成本高昂,在后期维护上面难以较高。所以将嵌入式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应用到雷达系统软件内,简化雷达系统软件结构,提高雷达系统应用性能。
1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必要性
现代雷达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不仅仅需要较大的容量,还需要高速度的转换,计算机在实际应用中,正好能够满足雷达系统的实际需求,提高雷达系统初级信息速度,同时雷达系统还能够具有I/O能力,满足人们对于雷达系统信息处理时间上面的要求。但是由于DOS及WINDOWS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局限性,无法满足嵌入式系统的需求。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嵌入式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备良好的硬件环境,在计算机系统内应用,功能及复杂性能够有效提高,软件设计能够及时更新,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2 雷达软件系统设计
根据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所具有的结构体系,在对于雷达软件设计中,需要保证雷达结构开放式,将而方便操作,取得良好的成果。嵌入式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雷电系统子对于信息处理及软件稳定等方面的能力。在保证质量的情况系,最大程度应用集成化产品,也就是COTS技术,这样能够有效缩短雷达系统软件设计之间,为产品后期维护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软件工程对于雷达系统软件进行设计及管理,充分发挥出嵌入式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所具有的作用,保证雷达系统软件质量及性能。
2.1 开放式的对等网络体系结构
雷达系统内各各模块在与计算机连接中,都是通过终端机的方式,与高速网络交换进行连接,形成一个对等的网络结构。对等网络结构最为显著特征为:雷达系统内每一个模块之间都是通过IP协议进行连接,相互平等,并且每一个模块在实际运行中不仅仅可以承当客户机,还可以充当服务器,结构较为简单,在扩充及级联上面更加方便。应用对等网络结构,网络结构内通信都是通过并行,也就是所两个计算机在进行信息传输过程中,其他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传输并不会受到任何影响,这样能够显著提高雷达系统信息传输性能。
2.2 软件模块划分
雷达系统软件所应用的设计方法为自上向下的方式,在对于系统设计过程中应用DARTS设计方法,该方法借鉴并行处理的特征,特别适合在对于大数据处理上面所应用。
2.3 开发环境的选择
现阶段,军事嵌入式计算机内所应用的CPU为X86系列芯片,该系列芯片在计算机上面应用,在软件、硬件及人才资源上面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并且价格较低。雷达系统软件在操作过程中是根微内核,按照嵌入式计算机结构进行设计,这样能够有效保证设计完毕的雷达系统软件能够在所有计算机平台上面应用,拥有专业第三方的软件或者是硬件资源作为保证。雷达系统软件还需要具有完善的IP机制,这样才能够让雷达系统软件能够真正在不同计算机系统内操作,充分利用网络通信所具有的优势。雷达系统软件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雷达系统性能,所以雷达系统软件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需要将各种应用的目标因素全部考虑在内。
2.3.1 硬件环境
嵌入式计算机类别较多,其中PC104计算机所具有的类别较多,并且生产企业多,软件数量十分丰富,所以雷达系统软件在设计过程中,就选择该计算机作为硬件基础。
2.3.2 多进程并发运行
正常情况下,计算机一个节点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就能够完成多项任务,这就需要雷电系统软件在设计过程中应用多进程技术,对于不同类别任务所具有的等级进行设计,正常情况下,雷达系统软件主要具有四个进程。,分别是守护进程、接收网络数据进程、发送网络数据进程及多个中断处理进程。
2.4 网络通信
嵌入式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雷达系统软件设计内应用,为了能够提高雷达系统软件通信实时性,不会受到计算机内某一个故障所造成的影响,所以选择了UDP协议,该协议在实际应用中并不需要握手连接,进而能够有效保证组播方式,特别适合在实时类数据处理系统内应用。雷达系统软件在传输数据信息过程中,计算机之间需要具有确定收到信息的功能,这样能够有效保证雷达系统软件所传输的数据信息安全。虚拟电路是网络管理器所能够提供的一种手段,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有效对于信息或者是信号进行提交。雷达系统软件内发送进程只要创建虚拟电路,虚拟电路在创建中主要是通过函数关系所完成,该函数关系在实际应用中不仅仅能够创建虚拟电路,还能够创建虚拟进程标识,两个节点在之间就可以通过进程进行信息数据传输。
3 结论
基于嵌入式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对于雷达系统软件进行设计,不仅仅能够有效提高雷达系统软件设计质量,还能够有效保证雷达系统软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所具有的性能,简化接口,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得到更多厂家在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不断对于雷达系统软件进行更新,这样能够有效延长雷达系统软件应用寿命,维修人员在后期对于雷达系统软件维修也更加方方面,降低雷达系统软件所需要的成本,提高雷达系统软件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行善,梁旭,于劲松.基于局域网的自动测试设备(ATE)组建技术[A].第十四届全国测试与故障诊断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乌鲁木齐,2015.
[2]薛文国,史贤俊.远程LXI测试业务流建模与仿真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5(03):745-748.
[3]吕永乐.雷达通用中央BIT软件集成平台[J].现代雷达,2014(09):1-5.
[4]eXpress Quick Start Guide[Z].2013.
[5]蒋俊荣,黄考利,吕晓明等.基于混合诊断模型的测试性建模技术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4(12):26-29
篇4
0 引 言
光纤通信、4G移动通信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可以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终端、服务器等软硬件资源集成在一起,采用矩阵的方式为人们提供强大的信息化服务,形成一个大数据中心,实现用户数据通信、计算服务、加工处理等功能[1]。大数据应用中心将不同的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硬件设备连接在一起。多种异构系统通信存储过程中,可能存在许多潜在的漏洞,可能为黑客、木马和病毒攻击系统提供便捷渠道[2]。为了提高大数据安全防御技术,本文详细地分析了大数据系统功能架构,结合系统功能构建了一个功能完善的安全防御系统,引入了主动式、多层次的安全防御技术,以提高大数据安全性能。
1 大数据中心应用功能设计
目前,互联网、分布式计算、透明计算等技术可以将存储器、光纤通信资源、应用服务器、安全服务器等软硬件资源进行虚拟化,形成一个对用户来讲完全透明的大数据应用中心,以有效提升应用系统的吞吐率,进而改进系统的并发性。与云计算、MVC、B/S多功能层次架构相结合,大数据应用中心可以划分为三个关键功能层次,分别是应用服务层、管理中间件层和基础设施层,如图1所示。
(1) 应用服务层。应用服务层可以为用户分配相关的账户和口令,提供一个强大的系统访问接口,以便能够为用户提供输入逻辑业务请求、浏览系统处理结果的操作界面。
(2) 管理中间件层。管理中间件层可以负责大数据应用中心资源运行监控、负载均衡等功能,可以监督存储器资源调度情况,控制系统安全访问,提供软硬件资源通信渠道。
(3) 基础设施层。基础设施层可以为用户应用系统提供硬件资源,并且能够将这些硬件资源虚拟化,最大化共享硬件资源,提高系统的集成能力和并发处理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2 安全系统设计
2.1 安全防御功能设计
大数据应用中心面临的攻击威胁可以通过PC机、移动终端等渠道进行传播,并且病毒、木马的潜伏周期更长,黑客破坏的范围更广,安全威胁日趋智能化[3]。为了提高大数据应用中心的防御能力,可以构建一个主动防御系统,提高安全运行能力。大数据应用中心安全防御功能主要包括6个关键功能,分别是大数据应用中心配置管理、安全策略管理、网络运行日志管理、网络状态监控管理、网络运行报表管理、用户信息管理,如图2所示。
2.2 安全系统关键技术
大数据应用中心安全设计过程中,采用纵深化、层次化和主动式的安全防御原则[3],构建了一个强大的安全防御系统,这个系统主要包括6种技术,详细描述如下:
(1) 安全预警。安全预警技术主要包括漏洞预警、行为预警和攻击趋势预警功能[4]。大数据应用中心集成了多种异构应用软件,这些软件采用不同的架构、开发语言和环境实现,集成过程中使用接口进行通信,容易产生各类型漏洞,为安全攻击提供渠道。漏洞预警可以及时地为用户提供打补丁的机会,抵御外来威胁。行为预警或攻击趋势预测可以通过观察网络不正常流量,使用支持向量机、遗传算法、K均值、关联规则等算法来预测网络中存在的攻击行为,进一步提高预警能力,保证系统具备初步的安全性。
(2) 安全保护。大数据应用中心采用的安全措施较多,这些安全防御措施包括杀毒工具、防火墙防御系统、系统安全访问控制列表、虚拟专用网络等多个内容。这些防御工具或软件采用单一部署、集成部署等模式,可以有效地保证大数据应用中心数据的完整性。目前,随着大数据应用中心的普及和推广,安全防御措施又引入了先进的数字签名等防御技术,防止数据通信过程中存在的抵赖行为。因此,安全防御系统将多种网络安全防御技术整合在一起,实现网络病毒、木马查杀,避免网络木马和病毒蔓延,防止大数据应用中心被攻击和感染,扰乱大数据应用中心正常使用[5]。
(3) 安全监测。大数据应用中心实施安全监测是非常必要的,其可以采用网络流量抓包技术、网络深度包过滤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等实时地获取网络流量,利用软件或硬件关联规则分析技术进行挖掘,将挖掘的结果报告给下一层,由安全响应功能进行清除威胁。目前,大数据应用中心已经引入了漏洞扫描技术,能够实时地扫描系统中存在的漏洞,及时进行补丁,防止系统遭受非法入侵。
(4) 安全响应。大数据应用中心安全防御系统中,如果系统监控到严重的病毒、木马或黑客攻击威胁,此时其就可以激活杀毒软件、木马查杀工具等,阻断大数据应用中心的安全威胁,同时也可以将安全威胁引诱到备注主机上,更好地获取大数据应用中心攻击来源,便于反击。目前,大数据应用中心安全防御系统已经引入了360 企业杀毒软件,可以查杀木马和病毒,提高了信息安全性。
(5) 系统恢复。大数据应用中心操作过程中,许多的用户均未受过专业的计算机网络配置、应用软件操作训练,因此容易在系统操作过程中容易携带有病毒的U盘、硬盘接入系统,造成网络系统文件受到病毒感染,并且在网络中进行传播,导致大数据应用中心中止运行。如果服务系统一旦受到威胁,可以采用系统恢复技术,将系统恢复到一个正常的状态,尽最大努力降低系统损失。系统恢复技术包括多种,分别是系统在线备份、离线备份、增量备份、阶段备份等,具体而言,可以单独或融合使用这些备份技术,备份正常运行的系统。大数据应用中心采用在线增量备份模式,可以定期对信息资源进行增量备份,如果其遭受攻击,可以将信息资源恢复到最新的备份状态,降低损失。
(6) 安全反击。在符合法律法规的条件下,大数据应用中心可以采用适当的反击技术反击入侵,如探测类攻击、欺骗类攻击等,以破坏攻击源。
3 结束语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攻击渠道逐渐呈现出多样化、智能化等特点,并且网络攻击威胁潜藏的周期更长,安全威胁的感染速度更加迅速,影响到大数据应用中心的正常运行。因此,定期引入先进的安全防御策略,动态化地提升大数据应用中心安全防御能力,构建一种多层次、深度安全防御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篇5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网络技术;发展趋势;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安全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93
1 浅谈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
从古至今,“得情报者得天下”,在最初,网络的研究应用与军工和科学研究方面,由于这些特殊工作的需求,美国最先制造出关于冯.诺依曼机器,但这最初的机器是一台巨大的耗电怪物,它没有自己CPU、内部储存(硬盘和内存),并且是通过繁冗的分时系统来完成访问主机的(分时系统:通过将主机的时间分成若干片,给用户分配它的时间片,使用户感觉到到主机为他所用),直到七十年代,才开发出微机系统来逐渐取代它的统治地位,因为微机系统更巧妙的将分时系统更广泛的分给用户,这是已经是出现了网络的雏形。在最初建立网络的时代,我们需要modem(调制解调器)和PSTN(公用电话网)向主机访问,这也是计算机和通信系统最初的接触,因为这时候远程终端用户已经习惯使用该连接方式了。
在构建计算机网络我们也需要建立一些规则,来世它更为广泛和规范被用户使用,在远程终端计算机斯通基础上,人们建立了网络的“门”——分层通信体系和相应的网络通信协议。这样就是的计算机在网络中有了数据交换的能力,使得大规模的计算机可以利用网络协同工作。1969年12月,美国的ARPA网投入使用,作为internet的前辈,它的出现是计算机网络的里程碑,该网络系统利用的是一种组交换网。该技术是划时代的,它使计算机网络的被世人认识到。随着时间的流逝,到80年代初,这是微型计算机开始流行起来,人们对计算机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计算机也不仅仅作为处理复杂的数学问题和高科技所属专用品,计算机已经进入了民用时代。因此PC联网的需求越来越大,各个公司开始涉及这个领域,各种微机局域网开始崭露头角,该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文件资源共享。
然而那时的计算机网络采用的方法是分层解决网络技术问题,这就导致了在不同体系中,网络不能互通,使远程终端用户感到不满,由此在198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颁布了“开放系统互联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使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实现了标准化。
直到进入90年代,我们才使计算机网络进入一个成熟的阶段,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各种技术得到了大力发展。而真正进入信息化时代是由于在1993年美国宣布建立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使得各国纷纷建立了自己的NI,这才使得世界建立了美国为核心的因特网。
2 关于计算机网络建设中所遇到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我们也将会遇到形形的问题,我们最初发展计算机网络是为了资源共享和快速的获取资源,然而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我们也将会遇到来自计算机网络的威胁:用户主机的数据文件的泄露,政府机构和企业单位的数据安全。现如今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是如在进行用户和主机进行数据交换的时候,而不涉及到数据安全的问题。并且在网络安全中,如何锁定攻击目标也成为一个重要的难题,不断产生的黑客越来越难被找到。解决机密信息受黑客和间谍的入侵,已成为信息化健康发展面临的当务之急。因此在建设网络工程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网络安全问题
在建设计算机网络中所要考虑的两个问题:(1)由于网络的开放性特点,我们需要在是的用户在安全访问网络的时候,而不会受到关于外界的攻击,或者建立可以防御攻击的网络工程。因为攻击将会来自网络通信协议;(2)网络的构造不仅是电脑程序,还有硬件,因此网络的攻击也可能会来自物理传输线路和路由器,或者更威胁的是来自服务器。
病毒威胁:而在来自网络的攻击一般是由于病毒入侵,在用户使用网络中,计算机病毒就可能会存在一些下载文件中,感染计算机病毒会时计算机使用者蒙受巨大的损失,因为计算机病毒大都的攻击方式就是通过删除对用户计算机中的重要的系统文件来迫使计算机瘫痪。因此防御病毒入侵尤为重要。还有及时计算机病毒还有可能来自于硬件中,例如光盘、优盘等移动存储工具,一般来书病毒的传播方式就是赖于这俩种。
人的威胁:在大部分的美国谍战片中,一类人一直活跃在电影屏幕上——间谍和黑客,这些人在现实中对网络的攻击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得进入目标用户计算机的用户名和密码,这需要很高的计算机水平,他们通过获得的用户名及密码进入你的电脑中,来窃取你电脑中重要数据或是删减电脑重要的文件使系统瘫痪。
以上两方面是介绍来自于网络安全的问题,这影响着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建设。还有就是在网络工程建设,硬件配置的不当而引起的非法授权访问。
3 浅谈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安全策略
对计算机而言我们所要面对的问题在之前已经提到过,如何在用户访问主机时使主机不被非法访问或被窃取数据,因此应该控制计算机的访问控制。访问控制可以氛围两个层面。
3.1 入网安全(防火墙)和属性安全控制。防火墙对大家来说是不陌生的,Microsoft的Windows系统中一直提供防火墙这一设置,道然防火墙不仅是这么简单的设置,防火强的主要任务就是拒绝访问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黑客吗,防止计算机用户的数据文件被窃取。属性安全控制可以更进的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属性安全包含计算机网络服务器的文件与目录以及制定的属性和网络设备,属性安全就是把这些属性联系起来,达成一道防线。
3.2 入网访问控制——根本上解决问题。入计算机网络访问的主要开关,对入网访问控制可以控制在你电脑登录的账户、时间和工作台。这样就有效的遏制黑客们的非法访问,并且可以建立一个监视系统,安全管理计算机网络,在政府和企业单位中建立相应的网络安全管理办法,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审计和跟踪体系,提高整体网络安全意识。
在上述的入网访问控制中,已经研究出了新的技术——安全隔离技术。这是一种全新的安全防护概念,随着网络中各种攻击手段不断提高,我们需要的高安全网络也随之而出,这个技术可以有效把有害攻击隔离在外,这样就可以保护电脑内部的信息安全。其中的技术苏核心就是通过对把INTRANET和INTERNET进行适当的分离,使得在最初就可以避开黑客攻击。
还有容易被忽视的物理安全措施,简单说物理安全措施就是对电脑硬件的安全维护,因为有时因为设备老化和系统漏洞。黑客就可以通过远程监控硬件设备来攻击电脑,还有由于各种自然灾害、恶劣的场地环境、电磁辐射和电磁干扰、网络设备的自然老化等造成了设备的缺陷,而这些缺陷给了黑客可乘之机。所以定时维修电脑硬件有助于对网络工程安全的建设。还有是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以防止各种偷盗及破坏活动在计算机系统里发生。我们一定要及时的更新技术,以应对越来越先进的网络攻击手段。
基于信息技术发展,浅析了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策略,面对日益先进的网络技术,我们应及时改变我们的防御策略,防止我们的信息被窃取,在面对飞速发展的网络,我们不能只是享受其中高效的信息共享,还要有警觉性,来维护我们的隐私安全。
参考文献:
[1]张婧,付玮.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与入侵检测技术[J].科技广场,2010,3.
[2]周明.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策略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12.
[3]王新峰.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技术初探[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1,4.
[4]廉洁.面向未来计算机网络听思索[J].赤峰学院学报,2009,4.
篇6
>> 中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分析 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创新构建与研究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几点思考 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讨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究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索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析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组织的研究 关于优化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 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研究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建设研究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网络工程方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索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中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探索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EB/OL].[3] 李全奎.中高职衔接问题的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13(3):3-11.
[4] 王宇波.北京市中高职衔接的现实进展与模式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5):27-32.
[5]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的通知[EB/OL]..
[6]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的通知.[EB/OL]..
[7] 朱琳佳,芦京昌.中高职课程衔接初探[J].职教论坛.2012,(22):57-59.
篇7
现阶段我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比较迅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也愈来愈广泛,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科学化应用,就能有助于提高应用领域的生产力水平提高。但是在具体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发展中,还存在着不足,通过从理论层面对其加强研究分析,就能有助于实际的进步。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现状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发展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在人们对信息处理的要求提高下,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就能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通过从理论上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研究,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就能起到促进作用。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以及技术应用作用分析
1.1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分析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其中在微型化阶段,对微处理器的芯片应用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微型化发展就比较突出。计算机芯片的更新速度比较迅速,价格相对比较便宜,计算机芯片集成度高的情况下,在微型化的发展功能上也逐渐的丰富化,在应用方面也愈来愈广泛[1]。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中,在网络化的进程方面有着加快。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结合应用,促进了计算机网络化。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互联网技术发展比较迅速,主要在政府领域的应用比较突出。应用中在通信设备和传输介质下,能将不同区域及计算机有机联系,在资源上就能有效共享,这对社会的发展进步就有着促进作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无线传感器的阶段以及智能化发展方面,都有着很大的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长期发展后就实现了无线传感器的应用技术,在功能消耗低的特征上表现的比较突出。而智能化的发展在当前的社会应用中比较突出,对时展的需求也比较符合,在技术应用的人性化方面更为突出。
1.2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作用分析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方面有着诸多积极作用,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下,对信息系统的构建提供了技术层面的支持[2]。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下,对新的传输协议有着提供,对信息系统的传输效率也得到了有效提高。能有效的促进信息系统的数据更新,在信息存储的要求上也能得以满足。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对信息系统的建设质量有着保障。对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实施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下,就能在技术支持上有效提供,这样就能将信息系统的传输性能有效提高,在信息的传输性能上能有效提高,这对信息系统的整体建设质量也能有效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对信息系统的优化发展也有着积极作用,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下,在信息系统的进一步发展优化方面就有着很大保障。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具体应用探究
2.1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遵循的原则分析
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要注重遵循相应的原则,将规范性的原则能充分遵循。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中,在网络环境的安全性上要得以有效保障,将技术人才的优势要充分发挥,避免存在违规操作的现象,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水平能有效提高。只有注重在技术上规范性的应用,才能发挥计算机应用作用。再者,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对便捷性原则要遵循。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方面要以便捷性为基础进行应用,提高技术应用的整体效率水平。
2.2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探究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局域网中的应用比较常见,局域网在投资上会相对较少,有着比较高的效率。在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在局域网中,就能对网络结构的灵活性充分展示,在实际的应用管理水平上也能有效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实际应用中,对分组交换基础上,对令牌方式的应用,对光纤容量的共享目标就能有效实现[3]。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科学应用下,对网络传输的速率也能有效提高。虚拟网络技术的应用方面也表现的比较突出。在虚拟网技术的应用下,能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在企业单位的应用中比较突出。企业中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下,就能构建完善的信息资源共享交流平台,在进行动态化的交流沟通目标上就能有效实现。虚拟网技术应用下,在虚拟网背景下构建有效网络链接,在密码的加密情况下,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能得以保障。虚拟网技术的应用对信息的传递速率提高有着保障作用,这样就能有助于信息传播的成本有效降低,这样就能在经济效益上有效保障。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互联网中的应用,就能方便人们的信息阅读以及查阅资料。这对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就能起到促进作用[4]。
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科学化应用,对社会的发展繁荣的促进比较有利。在社会的各领域发展背景下,只有充分重视新科学技术的应用,才能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生产水平,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多样化应用,在技术的升级优化下,未来将有更好的发展。
作者:赵颖 单位: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参考文献
[1]杨怀森.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及其防护策略[J].才智.2014(33)
[2]陈家迁.网络安全防范体系及设计原理分析[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4(01)
篇8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实践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们已经逐渐步入了互联网时代,我们所用信息获取途径大幅度的出现增加的趋势,而且中最为常见以及迅速的就是互联网获取信息,这也就迫使我们增大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研究,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但是,随着人们通过计算机网络所获取的信息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广泛就会对我们的电子信心工程产生更大的能力要求,由此目前能否通过增加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实践,最大限度满足电子信息工程的高效需求,保证互联网环境的安全稳定成为人们探讨的问题之一。经过多年的科学研究与发展,我们知道还需进一步加强、更新计算机网络控制保护体系,特别是那些处于边缘地带附近的网络地区,他们所收获的信息最为少,信息系统也最为容易被损坏。现代化计算机网络的实践应用也要伴随着一系列整个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更新,如果只会固守传统,采用传统的保护措施,势必是不会适应于当今的互联网时展,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及电子信息工程概述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重要产物,是当今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每一立的计算机通过线缆或者信号连接起来,为人们沟通和交流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平台,将全球都融合在了一起。计算机网络中必不可少的两个要素就是计算机和网络,当然随着时展,各种便携式数字设备开始广泛应用,现今形势下广义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包括了便携设备的网络传播和接受信息的技术。根据网络范围的划定,我们将计算机网络划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主要的研究对象是信息的获取与处理,以及基于上述信息获取和处理所进行的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活动。在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背景下,电子信息工程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一体。这个学科在当前被划分到了工学的领域内,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其是一门非常注重实践和应用的学科。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实践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较为广泛,总结起来主要包括以下的几个方面:第一,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信息传递。计算机网络技术设计的目标之一就是进行方便快捷的信息传递,而电子信息工程本身就需要大量高效便捷的信息传递。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的信息传递不仅具有速度快、操作简便的特点,还具有更高的安全保障,其相较于其他的信息传递手段具有天然的优势。第二,确保电子信息工程的安全。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信息工程也遇到了很多安全隐患,极端情况下甚至出现恶意的攻击。网络技术中防火墙等技术能够有效保护计算机信息安全运行,促进电子信息工程的正常运行和不断发展。另外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下,电子信息和电子设备能够处在不间断的监控之下,这样既能够及时地发现各种问题,又能够节省出大量的人力物力。第三,设备开发。传统的设备开发需要的信息量较小,即便没有网络技术也能够实现。而当前的新设备涉及到了信息量巨大,如果不依靠网络这一海量的信息库,就会造成人员和时间的浪费。有了计算机网络,能够最大程度上确保新设备开发的效率和成果。
三、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对于提升电子信息工程的质量和创新能力、推动电子信息工程发展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而计算机网络技术本身正处在发展初期,后续发展潜力巨大,这项技术的未来发展将会给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带来不可预估的美好前景。
作者:张翠 单位:绥化市北林区三河镇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蔡立军.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2]范习松,张勇.浅析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实践[J].科技与创新,2014(22).
篇9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 应用
一、前言
电子信息工程作为利用电子化的信息方式实现信息获取、管理、存储的信息处理方式,具有便捷、准确率高、覆盖面广等特点,在近年来得到迅速的发展。将在信息传输与共享、数据处理等方面性能显著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电子信息工程中,对推动电子信息工程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分析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现代技术,其在遵守提前制定的网络协议的基础上,可以使分散、独立的计算机实现有效的连接,为资源的传递和共享创建平台。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需要软件、硬件和网络连接介质等为载体,实践证明此项技术在信息传输、处理、应用等方面的性能均较突出,所以近年来得到快速的发展。[1]而电子信息工程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工程系统,信息的获取、处理以及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等都是其研究的主要方向,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电子信息工程中,对提升其性能,推动其深化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2]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的作用分析
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电子信息工程中,首先可以使电子信息工程实现多种有效信息的传递,与计算机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另外,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信息收集、分析、处理等方面的功能和网络保护技术的多样性,可以使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电子信息工程的安全性得以提升,推动电子信息工程的深化发展。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提升电子信息工程信息传递与应用性能
现阶段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信息的产生速度和人们对信息的依赖性都得到大幅提升,计算机网络技术具有快速获取他人于网络的信息,并迅速的对信息进行传播、处理、反馈,使网络信息得到各种形式的利用。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电子信息工程信息传递的过程中,首先,可以使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处理的时间得到有效的缩减,而且使电子信息工程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化,这对提升电子信息工程参考的信息量、扩大其信息影响范围、增加其信息利用效率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其次,计算机网络具有快速、定向传递信息的作用,将其应用于电子信息工程,可以使电子信息工程相关信息的传递及时性、准确性、快速性等均得到提升。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提升电子信息工程安全性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特点决定将其应用于电子信息工程,虽然会提升电子信息工程受到安全威胁的概率,使电子信息工程相关信息和数据等受到恶意窃取、篡改、破坏的可能性增加。但是可以利用其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提升电子信息工程抵御网络风险的能力,使其安全性得到提升。例如,计算机网络的防火墙技术、防止入侵技术等,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作用,相关人员应对威胁计算机网络安全性的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如网络新系统漏洞、传输线路等,并有意识地将威胁因素隔离于电子信息工程系统外,如设置防火墙、形成保护网等,提升电子工程的安全性。另外,计算机网络技术有自动备份的功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提升电子信息工程的信息安全具有积极的作用。
四、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广域网技术服务范围非常大,可以对城市间、企业间的通信网络进行有效的连接。而用户数量快速的提升,这在无形中对宽带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轴电缆、光缆等可以满足广域网对通信传输功能的基本要求。微波中继线的各频段利用地面传输、卫星等手段可以实现微波信道的转发,将计算机网络的此项技术应用于电子信息工程中,可以利用具有高带宽特点的光纤介质,提升其抗干扰能力,使信息传输的质量更加有保证,为信息的远距离传输奠定基础。[3]另外,利用卫星通信技术,可以实现边远山区或光缆未覆盖区域的广域通信,将此项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电子信息工程对扩大其信息传输范围也具有积极的作用。除此之外,计算机网络技术通常设置应对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应急网络方案,将其应用于电子信息工程中,对提升电子信息工程的应急通信能力效果显著。
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应用于电子信息工程设备开发和设备间资源共享方面。所以电子信息工程相关人员应准确地把握专用线与公用线的差异,进行有效的防护准备,虽然现阶段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但其并未形成规范的结构和协议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计算机网络间信息通信实现的难度。这要求电子信息工程相关人员在掌握电子信息知识的同时,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产生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五、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人们已经认识到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电子信息工程中的积极作用,并有意识的结合电子信息工程的特点扩大应用范围,使计算机网络的获取、信息时间短等性能在电子信息工程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作者单位为成都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 史媛芳.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1):45-47.
篇10
一、引言
伴随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的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转变,网络经济的诞生极大地促进了现代经济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使传统国家、民族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极小“地球村”。由此可见,知识经济实质上是一种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全球网络经济。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现代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推动经济发展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电子计算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互联网更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网络经济作为一项新型经济运作形态,即便只是历经20余年的发展,但其已经创造出极为可观的收益,早在19世纪末,美国网络经济收入便已超过邮电行业、能源行业收入。网络经济已然转变成经济领域的必不可少组成成分,这一结果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因此换言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现代经济质的飞跃。
(二)经济发展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提出更严苛要求
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发展显著推动了现代经济发展,不过伴随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的逐步发展,网络经济进一步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提出更严苛的要求。网络经济继续发展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提供更为全面的公共通信服务,并且还应当强化XML、JAVA等相关软件技术的研发,以为网络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1]。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现代经济发展的意义——网络效应
(一)变更经济增长理论
计算机网络技术迅速发展为人们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促进人们生活方式革新,与此同时,现代经济结构同样受到全球信息网极大程度影响。伴随网络经济的发展,以往经济理论已然不适用于现代经济。上世纪80年代产生了新的增长理论,该理论指出,信息、知识能够改善投资收益,反过来又能够强化信息、知识累积[2]。新增长理论关注对信息、知识的利用,且强化对研发、教育相关的投入,强调构建起新型组织机构、管理模式。
(二)优化经济结构
网络经济的诞生、发展本质上转变了国民经济的结构,促进其朝信息化方向发展。网络经济推动了信息在经济发展中的应用,促进了传统产业与信息产业的有机融合,促进传统技术得以有效改良,进而推动了传统产业的发展。
(三)促进企业专业化
网络可降低企业使用市场的交易成本,使得企业相互“垂直脱钩”,一些企业集中生产自身优势产品及开展重点业务,并于市场中买入非重点产品、服务[3]。换言之,垂直生产链方面的企业数目提升,如此对于处在发展阶段的我国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强化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推动现代经济发展有效策略
全面社会在时展新形势下,要与时俱进,大力进行改革创新,运用先进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推动现代经济发展。如何进一步促进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从以下相关策略着手:
(一)强化局域网应用技术,拓宽营销新渠道
伴随互联网的广泛普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市场经济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全面企业应当开拓网络营销新渠道,建立起一套科学适用的网络体系。近些年,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均在研发自身适用的网络系统。而建立企业自身网络本质上为网中网,一方面可达成集团企业内部成网,一方面可与互联网相连,同时兼顾内外,有着显著的优越性[4]。企业内部网络系统可实现对管理方式、研究开发、市场营销、产品设计等的有效连接,进而改善企业生产、管理效率。
(二)打造高素质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队伍
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的高素质人才遍及多个不同领域,诸如数据处理、网络设施建设、交通运输、经济贸易等。计算机网络技术目标全面环节均是于相同经济环境、技术前提下通过不同领域的人才协同达成的。未有高素质技术人才支持,网络经济势必难以有效发展。高素质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队伍打造现阶段仍处于发展阶段,且属于较为薄弱环节。发达国家已对该问题开展了着重研究,并制定了一系列处理对策,我国同样应当汲取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全力构建多元化人才队伍培养机制,开拓继续教育渠道。
(三)健全法律法规保障
网络经济发展推动现代社会革新,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契机,但是同样产生了诸多全兴的社会关系,致使引发了一系列过去社会发展中未有出现的问题。法律法规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调节器,法律法规的发展时常面临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现阶段,我国法律法规在处理一些全新计算机网络技术引发的社会问题时已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鉴于此,要想促进网络经济有序发展,务必要制定一些针对的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以为网络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是国家强盛的决定性因素”,科技的发展,网络的出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变革,同时经济的发展又对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鉴于此,相关人员务必要不断钻研研究、总结经验,清楚认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现代经济发展的关系,全面分析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现代经济发展的意义,“强化局域网应用技术,拓宽营销新渠道”、“打造高素质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队伍”、“健全法律法规保障” 等,积极促进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合理应用,推动现代经济有序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