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范文
时间:2023-09-25 18:15: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交通的发展及人民生活的水平不断提高,私人汽车的数量不断增加,路难行、停车难成为各个城市的共同问题。本文根据停车场的基本概念,阐述了停车场的规划设计,并对设计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现代城市;停车场;规划设计
0 前言
近年来,我国汽车保有量不断迅速增长。根据公安部交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8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19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首次突破1亿辆,占机动车总量的45.88%,是机动车的主要构成部分。而从汽车千人保有量来看,我国一线城市已经达到千人15―20辆,汽车市场进入起飞期。随着我国私人购车比重的不断提高,汽车正加速进入更多家庭。机动车增长是导致停车需求增加的根本原因之一。以家用型轿车为主的汽车工业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汽车进入家庭是大势所趋,近年来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平均每年增长30%,未来城市交通只能会越来越拥挤,停车问题也将会日趋严峻。
1 停车场的分类
现行停车分类较为混乱,尚无统一标准。按停车位置划分,分为路上停车、路外停车;按停放方式划分,如停车场、停车库(楼)、机械式停车等;按建设方式划分,如配建停车场;按使用方式划分,如公共停车场、自用停车等。
目前,被广泛认同的是将停车场分为三类,即:公共停车场、配建停车场和路边停车点。按笔者理解:公共停车场,顾名思义是为公众提供停车服务的停车场,是从使用上进行分类,所以公共停车场既可单独建设,也可隶属某一建筑,特别是有些配建停车场对社会开放,一定意义上可看作是公共停车场;配建停车场一般与公共停车场对应,是按国家或各城市配建指标确定定额,与主体建筑物同时建设,并附属主体建筑,为本建筑物以及本建筑物吸引的外来车辆停车服务,是从建设程序上进行分类;路边停车点是由交通管理部门在部分路段划定的停车区域,方便短时间停车需求。
2 现行停车场分类的矛盾
被广泛认同的停车场分类,概念逻辑上不严密,往往引起争议,主要体现在对公共与配建停车场的理解上。首先,公共停车场是从使用对象上分类,配建停车场是从建设上进行分类,两者不属于同一范畴,不应相提并列,而规划设计中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将这两类停车场相对应,从而导致规划设计中一系列混淆。其次,配建停车场是为本建筑所属车辆和本建筑吸引外来车辆停车服务的,假设一个区域或地块,所有建筑物都按配建指标建有完善的配建停车场,理论上就不再需要公共停车场,因此,两者对应关系逻辑上不严密。再者,根据我国现实情况,配建停车场中有很大部分是为社会公共停车服务的(不仅仅为本建筑物吸引的外来车辆服务),而名义上又称为配建停车场,所以许多停车场无法区分究竟是配建停车场还是公共停车场,这种停车场分类概念的不严密,引发系列的规划与使用上的混淆,如:如何确定配建停车场的恰当规模,如何规划公共停车场等。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停车场的健康发展。
3 停车场的规划与设计
3.1 停车规划设计原则
停车供给应基本满足城市停车需求。停车场应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土地利用、机动车拥有水平、客运交通方式等方面相匹配。停车场规划设计应利于实施建设和管理,将停车作为一种调控手段,通过杜绝非法停车,对交通拥挤、机动车拥有量进行调控。
3.2 停车场规划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按城市规划步骤,停车场规划相应的内容和方法为:停车行为特征及其基本概念、停车需求及预测分析、停车供给分布理论、停车场及停车设备分类、停车场规划及换乘系统、停车诱导系统、建筑物停车配建系统规划设计、停车管理信息系统没计研究。
3.3 停车场规划设计中若干关键性问题
3.3.1 停车场规划目标
作为城市规划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停车规划设计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在城市总体规划设计、分区规划设计、详细规划设计中,都必然包含停车规划设计内容。停车场规划设计目标可分两个层次,一是近期目标,解决现状(或三至五年)停车问题,二是远期目标,满足未来城市停车需求。规划设计目标将涉及到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当按远期目标进行规划设计时,在短期内停车指标会过大,特别是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可能引起用地和建设的浪费。当按近期目标规划设计时,停车场缺乏所导致的交通问题随时间推移也将愈加严重,而且建筑物一旦建成,很难再从用地上或建筑规模上增加配建停车设施。停车场规划设计必须综合考虑近远期目标,保持弹性发展。
3.3.2 总体规划设计中的停车场规划设计
我们常常看到城市总体规划设计中,将“公共停车场”以具体规模落实到位,画到规划设计图中,依笔者观点,这是毫无意义,毫无依据的。如前面所言,假设一个区域或地块,所有建筑物都按配建指标建有完善的配建停车场,就不再需要公共停车场。城市总体规划设计用地布局毕竟是相当概括的,也无法确定一个地区配建指标不足而修建“公共停车场”(即使确定了配建指标不足,首先应考虑修改配建指标,而不是布设“公共停车场”)。因此,在总体规划设计阶段,停车场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是:确定停车发展政策和全市停车总需求、确定各类建筑物配建停车指标。我们的思维方式应该是:停车场的健康发展应基本满足城市停车需求,否定非法停车,配建停车设施加上合法的路边停车设施应基本满足城市停车总需求,传统的“公共停车场”不能成为总体规划设计的主体,所谓的“公共停车场”(沿用传统概念)只能是城市规划设计实施过程中,对停车设施不足部分的补充。
3.3.3 停车发展政策与配建停车指标
停车发展政策和各类建筑物配建停车指标是城市总体规划设计阶段最应有所作为的方面,也是起到对停车总体控制与把握的两个主要方面,是总体规划设计的工作重点。停车发展政策是停车场发展的总体策略,目前我国城市普遍停车车位缺口过大,基本上是提倡建设,但仍缺少鼓励发展建设的措施和稳定的建设资金来源。停车发展政策应从土地资源、机动车发展水平、出行方式等方面综合论证停车场发展策略和保证停车场建设的措施,并从政策上对机动车快速增长起调控作用。如日本和香港的停车发展政策着重强调鼓励私人投资停车场建设,采用“购车者必有车位”的政策以控制机动车过快增长。
篇2
关键词:隰县、城市广场、火车站广场、生态环境、自然地形
一、引言
火车站广场的建设,不仅是铁路建设项目重要的配套工程,也是城市空间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为人民提供了一个交往、娱乐、休闲和集会的场所。火车站广场及其代表的文化是城市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它作为城市的会客厅,集中体现当地风貌、文化内涵和景观特色,且增强本身的凝聚力和对外吸引力,进而促进当地的城市建设,完善服务功能体系。
二、建设背景
山西晋中南铁路(瓦日铁路),西起山西省吕梁市兴县,东至山东省日照港,全长1260公里。是我国“十一五”铁路建设重点工程,连接我国东西部的重要煤炭资源运输通道,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铁路经过山西省西南部地区的洪洞县、蒲县、隰县境内,并辐射大宁县。建成后,与南同蒲铁路和沁沁、武左铁路相连,将成为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根据《山西晋中南铁路火车站设计建设标准》显示,该铁路建设项目在隰县预留火车站,这为隰县进一步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实现跨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社会经济的大发展提供了基本支撑,同时也优化了隰县的投资环境。
三、建设现状
1、地理位置
项目位于隰县城南乡石家庄村,环境优美,地理优势独特。东邻209国道,西接凤凰山,北靠石家庄村居住区,南侧为石家庄村村级水泥道路。距离县城中心仅15分钟车距,交通十分便利。
2、地形地貌
现状地势整体呈现北高南低,西高东低之势。最高点高程为960.54米,最低点高程为910.48米,高程相差50.06米。现状用地主要为耕地、林地和居民建筑等。
3、地质条件
根据项目地质勘探报告显示:该场地无断裂构造发育,地层连续、地基比较稳定,不存在滑坡、泥石流、采空区等重大不良地质现象(作用),且位于泄洪口等危险地段的上游,不存在潜在的危险。适宜本工程的建设。
四、规划定位
隰县火车站广场的建设,以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展现隰县的特色风貌为手段,以提供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为根本,将隰县火车站广场建设成为集商贸物流、旅游开发为特色的生态风景区。
五、规划原则
1)便捷性:项目路网的建设布局应满足各种交通工具的便捷到达和出发,体现出具有地方地形地貌特色和路网的构架。
2)艺术性:项目广场休闲景观的打造,应尽力创造能够满足现代人的审美要求、符合时代特征的、艺术的城市广场景观特征。
3)文化性:作为城市门户和窗口的站前广场,展示在成游人面前的应该是最富有地域特征的文化内涵本质。本项目充分挖掘地方特色与铁路特点,通过隐喻的手法,具象的造景元素和符号,在广场的设计中透漏出隰县的文化底蕴。
4)以人为本:设计从普通市民和过往游客两角度作为切入点,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创造满足不同情趣、不同层次的市民和过客对广场活动场所的多样需求。
六、规划手法
利用基地特有的山地地形和内外条件,以进出站人流和周边城市居民为服务对象,以植物造景和硬质景观搭配为主要手段,以满足内在功能前提下的景观营造,强调对地域文化与时代风貌的提升,创造功能合理、交通流畅、环境优美、个性鲜明且服务于大众的隰县城区站前广场。
七、总体规划方案
根据《山西中南部铁路火车站设计建设标准》,该铁路线主要为货运铁路专线,客运需求量占得比重较小。考虑到隰县近年来客流量统计数据和本项目的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并结合拟建项目所处区域地形、地貌、地质、水文等自然环境特点及未来20年内发展的可能,以隰县火车站站房设计的客流量为依据,确定隰县火车站站前广场及停车场的设计规模。
1、总平面规划及功能布局
由于隰县火车站广场地处山区,因此规划站房至广场方向高度逐渐降低,广场所处位置地势变化较陡,立体空间感较为丰富。广场中心位置平均标高较站房±0.000低约3.60米。并依次布置候车厅――站前平台DD台阶DD广场中心区DD台阶(两级)――广场入口――广场前道路。
规划广场整体由“站前平台、广场中心区、广场缓冲区、西北侧停车区、南北两侧绿化景观区及广场入口”等组成。
站前平台及台阶:广场中心区与站前平台采用2组台阶进行连接,台阶两侧设置无障碍坡道,站前平台宽10米。台阶的设置高度考虑整个广场及周边区域系统联系,考虑进出站人流的合理承受能力,同时利于烘托站房的建筑主体。
广场中心区:南北长75米,东西宽66米,占地4950O。广场竖向设计整体为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间低,广场中心的设计高程为941.335米,西侧的设计高程为941.50米,东侧的设计高程为941.10米,东西采用0.5%的设计坡度,以满足广场的排水需求。。
规划广场主要由四组立体防护绿化带、两组立体文字景观绿篱(暂定:大美隰县、笑迎八方)、两个花坛、一个中央灯塔构成。广场中心区以花岗岩及大理石铺面为主,局部辅以景观绿化作为点缀。广场中心区四组立体防护绿化带主要以草坪、花灌木及小型乔木为主,周边设有供行人休息的嵌入式木座椅。此区域为整个广场的步行交通区域,承担着广场人流集散与活动、休闲等功能。广场中心区照明采用中央灯塔及地灯。
西北侧停车区:主要为公交车、出租车及社会车辆停车场。占地面积2898.88O,共有停车位50余个。各停车场之间用小型乔木及大型灌木围和,保护整体整洁。停车场照明除利用中心区灯塔及两侧路的路灯外,还设有庭院灯。
南北两侧绿化景观区:主要为小型乔木、大小型花灌木和草坪进行混合种植,以保证保证周边自然环境及生态要求。
广场缓冲区:位于中心区与广场前道路之间,占地面积约1588.83O。纵向中轴线主要采用台阶的设计手法,进行竖向空间的提升,着重解决基地高差问题。中轴线台阶两侧与基地景观相融合处理,达到整体的和谐统一。缓冲区由西到东竖向高程逐渐降低,西侧高程为941.17米,东侧高程为916.69米,高度相差24.48米。
广场入口:接广场前道路,作为整个广场的入口。入口广场两侧设计进入式停车场,主要重点考虑沿街商业、休闲旅游等人流车辆的停放问题。停车场占地面积1170.6O,共设计车位35个。
2、交通流线组织
规划隰县火车站站前广场的交通组织整体采用人、车分流的设计手法,人流由广场台阶进入广场后进站上车,车流通过广场北侧的市政道路进入车站停车场,泊车后进站。由于受项目基地地形、地貌的影响,广场车站道路设计无法实现环路,故在项目实施运行后,应加强车站静态、动态交通的有效化管理,以满足送站、接站车辆能够高效、有序、便捷的疏散,避免造成拥堵。
3、总体竖向设计
规划广场总体竖向设计是依据隰县城市建设规划控制的火车站候车厅及209国道道路中心线标高进行竖向设计,新建道路及排水情况,在满足城市(基地)竖向规划条件下,综合考虑项目区土地开发的土石方平衡进行纵断面设计。
4、广场照明工程
广场照明工程主要考虑各功能区的夜间照明及绿化景观灯的设置。本项目的夜间照明设施(路灯)主要围绕广场缓冲区(台阶两侧)、入口区及社会停车场进行设置,选用功能节能型高压纳光灯,单臂,杆高3~5m,间距为30m,数量约46个。广场中心区照明设置高杆灯塔一座。
本项目夜间绿化景观灯的设置主要围绕广场中心区和南北景观绿化区进行设置,选用功能节能型灯具。
5、广场绿化工程
广场绿化工程遵循适地适树原则、生态性原则、地方性原则和景观性原则。同时,要强调以下几方面内容:强调植物在覆盖空间中的作用,尤其是规则式配置时,要选用遮阴效果好、树型优美的树种;强调植物与景观小品、铺装的组合效果;广场空间中需强调植物自身的观赏性效果;利用复合式栽植,强调植物的组合美。植物景观形成外密内疏、南北围合、东西通透的整体景观风貌。植物材料选择:1)上层:树型优美,树冠浓郁的高大乔木;以雪松、油松、塔柏、国槐、法桐为主;2)中层:以观花、色叶小乔木为主,以木槿、紫叶李、红叶碧桃、紫薇、红枫为主,延长观花期,丰富四季景观。3)下层:选择高度不一、色彩多样的地被植物,丰富植物立面效果,重要地块选用时令花卉,营造热闹气氛。主要有胶东卫矛、红叶小檗、连翘、红花月季等。
6、广场安全防护措施及无障碍设计
整个广场设置完善的指路、指示、警告和禁令标志,设计原则:标志牌不得侵入道路建筑限界,单柱牌下缘至地面高度为1.8~2.5m,悬臂牌面下缘至地面高度为6.0m,标志牌均为反光标志,图案文字采用钻石级反光膜,底板采用高强级反光膜。由于本项目地形高差较大,规划在站前平台、站前广场及广场缓冲区平台等四周有较大落差的地方设置安全防护栏杆和挡土墙护坡等安全措施。广场的无障碍设计主要是解决如何由广场进入候车厅的高差问题,根据《城市无障碍设计规范》的有关要求,方案设计无障碍坡度进入站前平台,然后进入候车厅。
7、广场配套设施建设
规划广场的配套设施主要包括公共厕所、管理用房和广场配套商业。规划设置公共厕所两座,一座位于广场东南角,一座位于火车站候车厅内。规划广场的管理用房主要包括环卫设施、市容市貌、交警、治安等,位于候车厅西北角的综合服务楼内。广场的配套商业沿广场前道路两侧进行布置,层数为两层。
8、市政管线综合设计
1)给水:项目供水水源接至东侧石家庄村居民供水,管径DN100。
2)排水:项目雨水经雨水干管收集排至石家庄村南的排水渠,管径DN800;污水主要是候车厅及综合楼产生的污水,排至火车站化粪池。
3)供电 :项目供电电源接至至石家庄村变压器。
八、结 论
本项目在规划设计时不仅有效的利用了山地地形特有的景观要素,同时也融入了隰县当地的自然、人文等文化元素,极大地塑造了隰县火车站广场的地域特色。项目的建设,不仅为隰县城市居民出行、商贸物流、旅游资源等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同时也是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味的重大举措。
参考文献:
1、理想空间《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与实践》,同济大学出版社;
篇3
【关键词】居住环境;景观规划;疏散场地;出入协调布置
Common problems and treatment landscape design in the residential district
Li Fang
(Xinjiang Petroleum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Karamay Xinjiang 834000)
【Abstract】The quality of living environment reflect the Habitat concept of landscape design landscape, environmental, cultural, ecological, recreational, smart and green health. In this paper,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residential district.
【Key words】Living environment;Landscape planning;Evacuation site;Discrepancy coordination arrangement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质量也更加关注,住宅小区环境的优劣不仅关系到人们的生活更是健康的需要,更是体现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此生活小区的开发及建设者表现出以景观,环保,文化,生态,休闲,智能及绿色健康为主题的人居景观设计理念。也就是开发建设者已经开始设计居住小区的景观休闲文化,促进住宅小区环境向更好方面努力。
对于住宅小区景观的规划建设受到各方的高度重视,购买房者希望自己所在的物业,能够在今后的居住中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开发建设者也希望居住小区景观给卖房带来好运,同时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竟争力。但现在生活居住小区景观在设计和建设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如建筑强调个性突出与张扬,景观建设与周围缺乏协调,传统景观保护差等。虽然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和一些地方在设计规划宏观上做出引导作用,但是在景观研究方面做的工作很少也远不够。在经过多年实践及总结中可以认为,居住生活小区在规划设计中问题比较多,从室外地形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小品设计,水景布局等方面就小区环境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浅要分析探讨。
1. 住宅区域环境地形利用问题
好的生活小区地形设计,对居住区的景观有着难以代替的效果,对营造微地形上景观空间有着重要的意义。很多用于建设居住小区没有大的地形貌起伏状,空间的分割与处理只有利用植物和景观墙的手法达到,局限性大并加大了建设费用,用多了并不觉得新颖。
1.1 址形营造要适应传统的风水习惯。中国传统园林强调背山面水规则,其中山即靠山的意思,而地处北半球的中国,建筑物面向南易得到更多阳光,只有堆土在北向后,满足传统意义上的心理需要。而另方面北向地形较高对于抵挡北风是极其有利的。但是由于居住区的用地一般不会很大,地形由人工营造的尺度也极其有限,否则对于窄小土地则有压迫感,影响到居民的心理感觉,据此,应该要求居住小区地形的高差一般不要超过2m为宜。
1.2 地形设计不要超过荷载能力。根据居住小区设计导则要求,要规划停车位置,大型住宅小区如果规划中设有地面停车场地,也就没有绿化及景观用地,这就是为什么多数大型居住区都建设了地下停车库的原因。但是地下室的建设对于景观规划的限制十分明显,如上面覆土就是最限制的。对于地下室顶板的设计,其承载力及板厚要考虑很多因素才能保证安全耐久性。
1.3 地形设计土方平衡是重点的考虑。在建设住宅小区规划设计中,早就做好了土方的平衡,对于设计的±0.00取值,相对于整个小区的景观规划关系重大,如果取值过高会需要大量土方运入,或者房屋室外环境有很多的台阶,极其不利老年人出行; 取值过低有很多的土方需要外运,增加了建设费用更不利于小区土方的改良。合理的土方设计是在土方平衡后约有地表0.3~0.5m厚的土方要运入,达到改善土壤利于种植绿化的需要是最合理的。从设计上看地形的处理应按照自然规律,宜山则岳,适水则泽,连绵有序,续断有理。中国古典园林讲究自然法则,地形营建的出现与消失不要突兀;地形设计应相互关联,互相呼应,遵循和合乎自然规律。
2. 建筑设计与景观的协调
2.1 建筑物入口门厅与景观协调布置。许多景观设计没有做到建筑物底层入口,门厅相协调的合理布置,主要是施工图不可能表示底层与室外的环境关系很清楚,另一方面是建筑底层设计与景观设计在这个重要交叉点上成为盲区。例如建筑物入口台阶,无障碍坡道等,建筑结构认为应该由竖向设计来做,而竖向布置认为这是建筑物部分由建筑完成,造成在协调上不认真存在的问题。经验表明应先由建筑提出方案,组织双方人员协调会由景观深化设计,这样有利于住宅出入口与室外环境的有机结合。
2.2 景观设计要保证消防通道及设施的完备。在一些居住小区消防通道交给景观设计完成,但景观设计往往只满足消防车通行的功能,对于结构是否满足很少进行考虑,特别是一些景观规划设计中,对于景观的效果特别重视,对于消防车通道的隐形车道推荐较多。如设计4m宽的行车道一半做成硬质的,而另一半则为绿地,在结构上没有采用消防车通道应有的结构形式,事实上存在着使用上的安全隐患。
另外一个是在8mX15m消防登高的施救场地上,按照规范要求最边与房屋外墙的距离是大于2m~5m,这个地面距离往往会有一些地下窖井,为了能增加绿地面积,景观设计会把该绿地扩大到8m左右,有时因重视不够还在该登高处种植大型乔木树,这就违背了消防的需要而留下安全隐患。
2.3 景观设计要留足道路和停车场地。在景观设计中对于地面停车量不要有过多的增减,特别重视规划时的残疾停车位要求。在居住小区地面停车场规划考虑时,很少考虑停车场与景观环境如何处理,只是根据需要安排一个停车场即可,但这会严重影响到景观效果,需要综合考虑科学布置。
小区的景观道路应与建筑规划道路为基础,进行合理优化调整,达到更好的景观布局,优化调整时要考虑建筑给排水及配套管网的规划走向。但是在居住小区道路的规划设计中,景观道路的设计多数都是按照建筑规划提供的路网进行下一阶段的设计,很少对建筑的道路或停车场提出优化考虑,特别是一些衔接的道路,即没有消防登高要求的小区内满足通行的道路,建筑设计只是考虑通行方便的功能,很少想到道路对小区绿地的分割,对这个建筑小区景观规划的影响。这就要求景观规划时与建筑设计的沟通协调,最大限度满足景观营造功能上的需要。
住宅小区在非机动车出入口,残疾人坡道的设计中,必须遵循人性化,方便合理的布置理念。由于在景观设计上的细节考虑不周,特别是在非机动车出入口上设计了花坛,使居民出入造成了不便。对于建筑物出入口的坡道,许多景观设计时坡道基本上是结合入口花坛设计的,因花坛与坡道互相影响,坡道转弯时没有需要的空间而受阻。这些细节设计中有时难以发现,设计人员的实践经验极其重要。
2.4 地下室出入口与疏散场地设计。对于地下室出入口与疏散梯的设计,要结合景观整体布置考虑。如果设计要求遮蔽时则要选择合理方案,与小区景观尽量协调。地下室设计的防火分区都要有多个出入口疏散梯,居住小区疏散梯一般都会结合地下室的排风井道进行设计,但在景观小区疏散梯要优化设计外表美观。对于现在通行的作法是在建筑外墙设计木格栅或者在建筑顶加设小型花架等处理。
在进行地下室出入口疏散梯处理时,景观设计要特别重视出入口的开启方向,因建筑设计提供的总图在建筑上表示的并不详细,疏散梯的开门位置往往同单体图不协调,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求建筑设计提供疏散梯的开启方向,便于同景观规划的道路相连接。在地下室排进风井的设计中,在满足建筑排进风面积和高席度前提下,优化美化该部位。在景观设计中对于排进风井重视进风井设置,规范中对进风井百页下沿格栅没有排进风要求十分严格,一些进风井百页下沿距地面很低,多数达不到1m,在景观设计时很容易在竖向填土时堆的如此高,绿地排水影响进风的使用功能,要特别引起重视。
现在对住宅小区景观设计时,对排进风井深化设计多采用墙面装饰或离开井道安全距离外种植遮挡处理,较多的种植杆高的对井道有好的遮蔽作用,同时不能对排风进行阻挡,达到景观有一种若隐若现的效果。总的来说在景观设计中只要对建筑底层平面及地下车库出入口,通风口,采光井,人行出入口,水电及市政配套井位,配电室等设施充分了解,才能避免产生矛盾而不易收口,利于提升景观档次。
3. 建筑小品布置
建筑小品在住宅小区环境中占有重要位置,合理的小品供居民休息,展示及方便居民使用的设施。小品一般没有内部空间,体量小造型新颖,富有特色讲究愚意。现在居住小区的小品设计非常普及,要凭借其自身艺术感染力,为现代景观规划注入新的活力。景观建筑小品在小区可美化环境,丰富情趣,为居住者提供文化休闲的便利。由于诸多因素影响,景观设计建设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3.1 居住区的空间有限,多数是在有地下室的绿地上设计和建设,这就产生一个最常见的沉降的问题,需要景观小区小品基础设计放在同一断面上,否则产生的不均匀沉降会对小品产生破坏,且影响到实际应用效果,并带来安全问题。尤其是士地面建水池或高细的杆件,水池的渗漏水及高杆件的稳定性都是需要谨慎处理的重要问题。
3.2 对建筑小品之间的空间和视角处理。现在一些小区的景观设计缺乏系统的理论根据,一般都是套用现成的相关规划设计图纸,因此小品的视觉,空间及体量上,多数设计均沿用城市景观设计尺度,不考虑小区特殊性而生搬硬套,对场地小用地有限的居住区不协调。而对小品的选择性设计时,要结合场地现状适宜的休闲集聚空间。如小区设广场时不少景观设计热衷于采用大尺度,硬化场地面积很大,这就存在一个认识上的偏差,居住小区要那么大硬化场地对环境有什么利?反而需要的绿地却没有了,小区最主要的是绿化面积这个原则不要失去意义。
3.3 小品的风格要协调,主题要明确。在居住小区小品设计或用种植作为主题。正是这样容易乱。相互间又不呼应连贯,特别是现在一些别墅区都喜欢用欧洲或地中海的建筑风格,景观设计也力求向这个方向靠拢,但是缺乏对欧洲或地中海的建筑风格的理解和认识,其这些景观又套用中国的园林,不沦不类属于什么风格很难协调。
3.4 对于雕塑作品设计慎重,主题明确。随着时代朝流的涌现一些著名的雕塑进入小区,在一些住宅小区“大姆指及思想者” 形象也进住了。一个方面是需要的雕塑小品太少满足不了需要,另方面是因为居住区建筑中传统文化的缺失严重。因此在景观设计中应对环境的雕塑作品从主题,体量,尺度和材质颜色上提出具体要求。另外在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中,对座椅,灯具及垃圾点也是重要的考虑内容,但是往往被忽略。一些居住小区环境中为图省事,找一份既有图去用,达不到使用效果。由于每一个小区有其自身的特点,应当独立设计合适布置座椅,灯具及垃圾点,使之成为一个景点及亮点。
4. 居住小区水景的规划布置
居住小区布置水景不仅是满足人们观赏的需要,更是使人们在生理,心理上产生舒适的感受。尤其是水可以有效调节环境小气候的湿度和温度,对生态改善作用明显。水景在传统上应用较多的手法,有着其它景观无法替代的动感。现代的住宅区许多是用人工的方法修建的水池,人工瀑布,喷泉或山水结合的自然流水,使环境空间扩大,层次叠加静中有动的趣味。
4.1 居住小区水景设置合理性,现在的住宅规划中,水景是一个重要考虑的内容,不论是静水,动水,跌水或喷泉,或多或少可能涉及到水的问题,由于气候环境因素对水的运营管理十分关键。水景建成后交付物业管理后,多数从管理费用出发运行并不是很多且不正常,使水质富氧化,变色有味影响了居住区的空气质量。使得水池回填土种植花草,合理的解决景观设计的科学性,解决水质的自净,流动等防腐防氧化的功能。北方居住小区水景设计应用更加注意,水资源短缺及季节性冬季时间的漫长制约其使用效果。寒冷冬季水管排空,冻土层较厚困难比较多,这些防冻措施如处理不当则处理难度大,管理使用成本高。
同时还要重视水景基础不要跨越地下室位置,尤其是高层建筑地下室占用很大面积,上面绿化及建水池,虽然效果当时可以但环境的变化及基础的下沉,产生沉降开裂的渗漏是很可怕的事情,查找位置十分困难,处理不妥整个地下室无法投用,其损失是很明显的。
4.2 水池的安全非常重要,规范要求当水池深度超过600mm时要增加防护栏杆,现在许多景观设计时追求水池自净功能,而主要的还是追求景观效果,对安全防护考虑较少,教训报道也是经常出现。
居住小区水景的设计对采用的流量泵坑妥善处理,一些喷泉水景的泵坑受地下水影响,深度小于1m,只能安装卧式泵,对泵的使用选择很重要,布置放不进泵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另外在水景设计时要考虑水景的形式,高度,式样,灯光及动力状况,在优化设计时全面考虑达到最佳效果。对景观灯的位置及颜色认真选择,否则效果不会理想。
综上浅要分析可以认为,现在广大生活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处于起步阶段,专业人才知识水平及技术应用经验并不丰富,要赶上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营造居住区土地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良好环境任重而道远,需要设计者从人性化和对社会的高度负责精神,跟上时代步伐探索人居景观设计的理念与新方法,满足人类生活的不断提升要求。
篇4
关键词: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原则
两千多年前,广场在古希腊诞生。自此之后,城市广场就成为人们展开娱乐活动的场所,人们在此交往、休憩、观赏、娱乐,是一个公共的场所,更是为了增强与美化环境而创造出的重要景观,一定程度上,城市广场体现出的是一个城市的风貌,展现的是一个城市的生活模式以及社会文化内涵。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建设繁荣发展,在许多城市掀起了兴建广场的热潮,当地政府将此作为政绩体现,但是由于城市文化的认知度,价值观的选择以及环境规划设计方向上的不同,经济基础与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导致众多广场的兴建不尽人意。
1 城市广场的定义
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出现广场。“Agora”意为“集中”,就是要将人群集中起来,所以广场的一大特点就是聚集了众多人群。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以及时间的推移,现代城市广场逐渐定义为为市民提供一个开放性空间的场所,它需要具备3个特性,即公共性、开放性、永久性。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特性,才能称之为城市广场。
2 城市广场的分类
2.1 按照历史时期分类有古代广场、中世纪广场、文艺复兴时期广场、17世纪和18世纪广场及现代广场。
2.2 按照广场的主要功能分类有市政广场、纪念广场、文化广场、商业广场、游憩广场、交通集散广场等。
2.3 按照形态分类有规整形广场、不规整形广场及广场群。
2.4 按照广场构成要素分析可分为建筑广场、雕塑广场、水上广场、绿化广场等。
2.5 按照广场在城市空间结构中的地位分为城市中心广场、区级中心广场、社区广场3个级别。
3 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要点
3.1 广场的面积与比例尺度
3.1.1 广场的面积。根据功能以及观赏要求的不同,广场的面积与形状也不尽相同,除此之外,其面积大小还受到很多客观条件的影响。
功能要求方面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交通流量的大小、交通组织方式、车流运行规律等。由于影院、体育馆以及展览馆是人员较为密集的场所,所以前面的集散广场一定要具有充分的开阔空间,使其在许可的聚集与疏散时间内让人流与车辆顺利通过。广场的面积还应该具有相应的附属设施场地。例如绿化、停车场、公共设施等。在观赏要求方面,首先要考虑到的是广场上的建筑。具有纪念性的、装饰性的建筑物应该满足良好的视线要求。对于体型较大的建筑,需要在主要立面的方向设置相应的广场。广场面积的大小还受用地条件、历史条件、环境条件、生活习惯条件的影响。
3.1.2 广场的比例尺度
广场的尺度应根据广场的功能、规模及人的活动要求,结合围合建筑物的尺度而确定。大而空旷的广场对人有排斥性,小而局促的广场则令人有压抑感,广场尺度应适中,以取得较好的视觉效果。
城市中心广场的适宜推荐指标:
(1)建筑物的高度同广场的长度比值为1:3~1:6;(2)视距与楼高的比值为1.5~2.5;(3)视距与楼高构成的视角为18°~27°。
3.2 广场的空间组织
广场的空间组织要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活动需要以及观赏需要。观赏又存在动与静之分。当人们的视线固定在一处景观上时,就是静态观赏;当人们从一处空间景观转向另一处空间景观时,便出现移步换景的动态景观。所以在广场的空间组织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到动态的空间组织要求。
广场上的空间景色需要按照三个层次进行安排,分别是近景、中景以及远景。中景一般作为主景,需要看清全貌以及细部的色彩。远景可以作为背景,起到衬托作用,看得清轮廓即可。近景则是起框景、导景的作用,以增强广场景深的层次感。当安静的观赏时,空间层次处于稳定状态;移动观赏时,空间层次能够交替变化。有的时候要使单一的空间向多样的空间转移,使静观的视线向动观的视线转移,将一览无余的广场风景转变为层层引导、变化多端的广场景色。
3.3 广场上的建筑物和设施的布置
广场上的建筑物是让广场变得丰富多彩的重要元素。除了主建筑以外,其他的建筑以及各种设施在广场上矗立,构成了一个主次分明的有机结合体。不仅能够满足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需求,还能使交通路线以及景观视线、分期建设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广场由于功能、规模以及使用对象的不同,服务设施与规模也具有不同的类别。城市广场中需要安排的服务设施一般包括:
售货亭。售货亭的占地面积不需要过大,造型以轻快、色彩鲜明为主。有活动式与固定式两种类型。如果某一广场的地方特色突出,则可以选用具有特色的地方材料。
治安亭。应设置在兼顾全广场范围的地点,周围不应设置明显的视觉障碍物,其色彩不宜太强烈,夜间要有明显的灯光标志。
电话亭。应通透、小巧、色彩明快,不宜做全封闭式,应考虑残疾人的使用。
标识。应把广场的重要服务设施、周围的车站、道路等标明,可采用路牌、地图的形式,设置在广场入口、广场与周围道路交叉口处以及售货亭、电话亭附近等。
3.4 广场的地面铺装与绿化
广场的地面是根据不同的要求而铺装的,如集会广场需有足够的面积容纳参加集会的人。广场的地面铺装要有适宜的排水坡度,能顺利地解决场面的排水问题。有时因铺装材料、施工技术和艺术处理等的要求,广场地面上需划分网格或各式图案,增强建筑物密切结合,以起引导、衬托的作用。广场上主要建筑物或纪念性建筑物四周应做重点处理,以示一般与特殊之别。在铺装时,要同时考虑地下沟管的埋设,沟管的位置要不影响场地的使用和便于检修。
4 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原则
4.1 市政广场设计一般比较强调空间构图,突出景观效果,同时更要便于公众使用,应增强广场功能和设施,提高广场的利用率。
4.2 纪念广场应能表现城市的历史和个性,其空间处理应满足气氛及象征意义的要求。广场中不宜布置广告牌、标语牌、宣传牌等。
4.3 文化广场必须留有足够的空地以开展文化活动,并根据人的行为特征和建筑物性质进行动静分区。广场中可安排露天或半露天的表演观赏区。
4.4 商业广场应合理连接和过渡广场及其周围的商业活动,可采用步行街形式或用连廊连系邻近的室内商场与露天、半露天市场。广场中需布置适宜人们休憩、交通和饮食的设施。
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论述我们知道城市广场的建设需要遵循众多规则,并不是随意建造的,它不仅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还要符合城市的发展需要,这样才能在城市建设中充分发挥其价值。
参考文献
[1]赵雯.浅谈广场设计与城市形象[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0(S1).
[2]张诗逸.人性场所―探究广场的合理设计与规划[J].经营管理者,2010(4).
篇5
关键词;监狱规划监狱建筑设计 监狱绿色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监狱是特殊的社会机构,监狱建筑的设计涉及建筑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和历史学等多个学科,同时监狱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使普通设计人员接触不多,因此在设计中如何根据我国国情和本地区的发展实际,探索从规划到单体具有地方性、文化性、科学性、人性化、个性化等新型监狱将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广东省清远监狱增容扩建项目位于广东省清远清三公路旁,距清远市区12 公里。项目用地呈较规则矩形地块,总用地面积约44公顷,现状已建监舍7栋,劳动改造厂房4栋,犯人医院1栋,严管楼1栋,干警备勤用房2栋,干警综合楼1栋,会见楼1栋,伙房1栋,武警营房2栋。我们本次的增容扩建设计将增加3栋监舍,1栋劳动改造厂房,2栋干警备勤用房、1栋教学楼、1栋礼堂、1栋伙房、1栋武警营房、1栋综合办公楼。
1整体化规划设计
在接受这项任务后,我们对已有的规划模式进行整合和调整,着重强调建筑的整体化和对环境空间的分离。本项目从其使用人群构成来说分成3部分:罪犯、干警和武警用房及相应设施。从其开放性来说分为内外两大部分:内部封闭部分包括罪犯的生活、教育、医疗、运动设施和武警用房及设施。我们的设计将罪犯、干警、武警各自分区设置,采用前后式,即前面是干警用房,后面是罪犯用房,对于每个分区都做了形式多样、风格统一的规划设计。
1.1干警办公、生活区
本区位于大门入口的东西两侧,邻近清三公路,位置显著交通便捷。干警办公区位于该地块东侧,新规划七层行政办公楼平面呈“一”字形。西侧为干警生活区,布置4栋半围合状的干警备勤用房,中心自然形成条状园林绿化,并配置了沙地训练场、篮球场等户外体训运动场地,营造出一个优美的休息环境。整个监狱集中一个出入口,监狱办公区、干警生活区通过门前广场来分流,出入口靠近公路,有效分隔外来车流,便于监狱管理,外来车辆停车场规划在监狱外大门东侧围墙外。
1.2罪犯生活区和生产区
本区在规划手段上作轴线对称的处理方式,从监仓大门-升旗台-绿化广场-教学楼、礼堂构成一条鲜明的监区中轴线,两侧分列监舍和生产用房或其他用房,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建筑布局清晰明了,整齐划一,有庄重感和序列感。生活区和生产区之间取消了以往的监区中围墙设计,采用道路和绿化作为分区隔离,增加监区的透明度和体现人性化管理。
1.3武警营房区
本区位于地块西侧规则的条形地形上,靠近监管区围墙,远离干警办公生活区,自设出入口,便于营区独立运作,避免互相影响,并利用狭长地形布置百米跑道及运动训练场地。
1.4预留发展用地
监狱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相比一般建筑来说改造的不方便性,因此设计阶段考虑适应未来建筑的发展是必须的。在规划上我们适当预留了发展用地,考虑分期设计的可能,建筑的布局利于将来的分隔以达到不同的关押目的,充分考虑了各种设施的发展状况及使用寿命,以利于设施的更新换代。
2建筑设计
2.1平面设计
在监狱的各种用房中监舍由于使用的特殊性和长期性,对罪犯的改造影响最大。早期的监舍布局有较多的类型:十字形、扇面形、H字形、马蹄形、八角形等。在本次设计中我们采取了4层以下内廊式直线形建筑形式,每层为一个分监区,一栋楼为一个监区。南向布置监舍,北向布置活动室、储藏室、图书馆等附属用房,干警值班室置于走廊尽端。这种模式比较好地改善了犯人的生活条件,功能明确、直接、结构简单、经济。这种布置形式是目前国内新建监舍比较常用的。
监舍内的卫生间设置采用分散式,在每间监房内设独立的小卫生间和盥洗室,减少犯人的不便和干扰。罪犯的就餐设置也采用分散式,即每栋监舍内设独立小餐厅,由伙房统一配送,由于该项目规模较大,采用集中式就餐容易带来较多安全问题。
2.2立面造型设计
以简洁、明快、纯净的地设计要素体现监狱的特性。高墙外干警办公区的建筑立面造型规整,以挺拔的竖向线条为主,外饰花岗岩石材,建筑形象方整严肃;中间的窗间墙设计较丰富,考虑了空调室外挂机的位置,充分显示人性化设计。柱廊雨篷围合成一个进入室内以前的灰空间,中间为大台阶,两侧为绿化,空间变化丰富,以营造庄重、典雅的气氛,墙地面饰贴花岗岩石材,庄严大气。
高墙内罪犯生活、生产区的设计通过井然有序的开窗方式,规矩、利索的立面形状,充足的日照采光和符合罪犯心理的色彩和装饰材料等,来达到矫正罪犯心理的目的,并于监区绿化、整体环境等协调,形成让人愉悦的心情,活跃罪犯的情绪。
2.3细节设计
在建筑的细节上体现人性化,不仅让罪犯使用方便舒适,更重要的是使其体会到来自社会的真诚和关怀。例如温馨色彩的使用,墙面选用淡雅的暖色调,通透化的围墙,无障碍设施设置以及监舍内的独立卫生间,卫生间内设置了坐式马桶、坐式淋浴等设施,并在走道上安装了扶手,充分考虑了老、残、病犯的特殊需求,床铺采用上下层分离式以减少干扰等人性化措施。
3绿色化设计
绿色化不仅是绿化面积的增加,而应当从如何使监狱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考虑。
3.1景观方面
监仓门前广场及干警办公区前的大型绿化广场采用绿化花坛和广场硬地铺砌方式,体现其庄重明快的气氛。干警生活区和武警营区则是采用组团内集中绿化和道路两旁绿地形成点线面的绿化构图,营造优美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监管区内因为要满监管要求,围墙内5米和围墙外10米为警戒线,不能种植高大植物,只能铺种草皮和低矮的灌木。犯人教学楼前留有开阔的中心绿地广场,设计不同的草种和常青植物铺种成几何图案绿化广场,厂区和生活区之间用行列式矮乔木作分区隔离带,生活区内道路两旁种植灌木和稀疏矮乔木,生产区和中心绿化区周边设计种植等距大王椰树,从而使景观具有层次性和丰富性,塑造具有南方特色花园式的新型监狱。
3.2可再生能源利用
由于本项目所处位置的偏远性和封闭性,目前还是使用以电、煤主的常规能源。但随着常规能源的日益紧缺和价格不断提升,监狱维护成本增加,利用可再生资源势在必行。我们在监舍楼的屋顶设计了太阳能热水器,产生的热水作为罪犯的洗浴用水。建筑内部照明、监狱道路及景观照明采用太阳能光伏,这种光伏系统还有自主供电,安装方便快捷,可靠耐用。
3.3数字化
监狱是极少数能充分应用和发挥电子技术优势的建筑类型之一。本项目通过信息技术把监狱的安防及各种管理和改造活动,以及狱情和监狱的各种变化数字化,通过网络实现收集、分析、处理、传输、储存、转换、管理、追踪控制等,使之智能化、可视化和自动化,节约资源,同时大为提高狱警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4结语
本项目设计在多家单位参与的投标中被评选为中标方案。在将来的实施过程中一定会有许多具体的技术、经济问题需要解决,相信经过努力本案将成为我们探索监狱设计新方向的一次有益尝试。
注:图片从上至下,左至右依次为监舍、犯人教学楼、干警综合楼、劳动改造厂房
参考文献
[1]张军杰 高辉.监狱建筑设计中的问题与对策.建筑学报.2011(S1):178-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