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殖技术培训范文

时间:2023-09-25 18:15: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养殖技术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村养殖技术培训

篇1

您还在为动物持续死亡而蒙受巨大损失吗?

您还在为居高不下的养殖成本发愁吗?

您还在为产品缺乏竞争优势而卖不到好的价格而烦恼吗?

……

农村百事通读者服务部为满足广大读者的迫切要求决定举办养殖技术培训班,将农庄近20年的养殖经验浓缩成培训课程,从栏舍建造、选种、育种,免疫到日常管理,精料、青料配比等一系列技术培训,从而解决动物养殖过程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养殖成本高等问题,使您的动物生长速度快、产量高、品质好,帮您把握市场动向,成就您的财富梦想。

所有来农庄参加技术培训的学员,农庄安排专人接待、由培训技术专家予以培训,并全程参观、介绍农庄各养殖、种植、餐饮、休闲旅游、大、小生态循环等,如觉得本农庄正在使用的技术是您所需要的,即可参加各相关课程培训;如果您认为与别的养殖场没什么区别,学不到东西,我们报销你前来农庄的车费。具体培训内容如下:

一、珍禽养殖技术培训

1.培训时间。7天。每月举办三期,每月1日、10日、20日开班。

2.培训内容。山鸡、贵妃鸡、红腹锦鸡、鹧鸪、孔雀、白鹜鸭等珍禽养殖技术,果园、林地放养土鸡高效节粮养殖技术。技术内容包括如何建设养殖场,怎样提高禽类的产蛋率、受精率、孵化率、成活率,种草养禽技术,如何减少禽蛋的破损率、禽类高效饲养模式,如何有效预防和消除珍禽的致病因素等等。

3.面授培训费。580元。

二、家猪、野猪养殖技术培训

1.培训时间。7天。每月举办三期,每月5日、15日、25日五日开班。

2.培训内容。①家猪、野猪的经济效益分析;②家猪、野猪常用青饲料的选择、种植;③科学建造猪舍;④饲养管理技术;⑤猪疾病的预防与治疗;⑥猪常见疾病的最新治疗方案;⑦常见药物的使用及技巧;⑧野猪高产系选育技术。

3.面授培训费。580元。

三、家兔、野兔饲养新技术培训

1.培训时间。每班7天,每月8日、18日、28日开班。

2.培训内容。①兔场选择以及最新笼舍构建;②野兔饲养方式;③野兔日常管理原则;④繁殖技术;⑤野兔各时期的饲养管理;⑥野兔常见疾病与防治;⑦用药原则与技巧。

3.面授培训费。580元。

四、标本制作技术培训

1.培训时间。15天。每月两期,1日、15日开班。

2.培训内容。将孔雀、山鸡、红腹锦鸡等珍禽加工成动感十足、栩栩如生的标本。

3.培训收费。函授2000元,面授3500元。

汇款地址:江西省南昌市蓼洲街2号附1号(抚河桥头)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农村百事通读者服务部

篇2

由市和饲料有限公司承办、县畜牧兽医局协办的现代养殖实用技术培训班今天正式开班了。谨此,我代表县畜牧兽医局对全县现代养殖实用技术培训班的成功开班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市和饲料有限公司王周远总经理、徐海淜经理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参加培训的各专业技术人员和养殖大户表示最为诚挚的欢迎!

加强现代实用养殖技术培训,提高畜牧科技含量是全面加快我县畜牧业发展步伐的关键和突破点。经过多年来不懈努力,我县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畜牧科技推广体系,以生猪品种改良为主的基层良种繁育体系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畜牧兽医科技服务队伍不断充实壮大,建立了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力的规模养殖场(户),畜禽新品种、饲草饲料开发利用、林草牧结合示范、饲料配制等现代实用养殖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应用,农村科学养殖水平明显增强,生猪良种覆盖率达85%,出栏率达107%,养殖科技入户率达80%以上,科技对畜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有力提升了全县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

但是,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等多种因素影响,现阶段全县畜牧科技含量总体水平不高,基层良种繁育体系还未健全,良种繁育能力不强,猪人工授精、肉牛冻精改良等良种良法推广进程缓慢,地方优良畜品种资源退化严重,农村传统养殖比重依然较大,良种覆盖率、出栏率和科学养殖水平与内地先进县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生产程度低,畜牧兽医专业技术队伍不稳定,人员思想观念和专业技能更新缓慢,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迅速提高。

当前,我县畜牧业正处于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县委、政府进一步深化认识县情,畜牧产业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改善社会民生的角度出发对建设我县现代畜牧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目标和要求,进一步加大了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建设现代畜牧业,关键在科技,核心在人才,就在昨天,县人民政府做出了加强全县农业技术巡回培训工作的决定,抽调畜牧、农技、林业、科技专家组成培训组深入全县所有自然村对农户进行为期半年的全覆盖式培训。作为畜牧兽医专业工作者,要明确自身职业角色与社会职责,认清发展形势,把握发展机遇,增强学习紧迫感和工作责任感,自觉加强对现代实用养殖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树人先树己,切实承担起自身所肩负的重要工作职责。作为养殖大户也需要加强培训学习,准确掌握养殖市场发展规律、发展形势及最新实用养殖技术,不断增强科学养殖水平,提高养殖综合效益,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养殖生产不断发展壮大,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篇3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及渔业专业会议精神,加速渔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提升渔业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我部决定于2*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渔业科技服务年活动。为确保该项活动顺利进行、取得实效,我部制定了《渔业科技服务年活动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渔业科技服务年活动方案

为推进渔业科技服务机制创新,提升渔业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切实做好渔业科技服务年活动,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水产健康养殖为主题,以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为目标,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创新渔业科技服务机制,大力推广健康养殖技术、普及科学用药知识、宣传质量安全法规标准,引导养殖者转变观念,提高科学养殖水平,提升渔业科技对现代渔业建设的支撑保障能力。

二、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一系列渔业科技服务活动,举办各类培训班3000期,培训渔民30万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100万份(本、册),使渔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明显加快,渔业科技人员服务基层的主动性显著增强,养殖者安全用药意识明显提高,健康养殖技术得到推广应用,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活动内容

以水产健康养殖为主要内容,采取常规性科技服务与标志性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常规性科技服务主要包括技术培训、专题研讨、专家咨询、现场指导、编印资料、技术合作等;标志性活动与科技入户、科技救灾、科普下乡、基层渔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和水产技术推广示范等工作相结合。我部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5个渔业科技服务年标志性活动。

(一)全国渔业科技服务年暨渔业科技入户春季行动启动仪式。选择渔业科技工作基础好、科技入户工作成效显著的省份,举行全国渔业科技服务年启动仪式,同时启动全国渔业科技入户春季行动,现场还将开展技术咨询、赠送科技图书等活动。

(二)灾后恢复渔业生产科技服务活动。在四川省举办灾后全面恢复渔业生产科技服务活动,派出抗震救灾对口帮扶科技特派团,赴灾区开展水产养殖技术指导,向当地渔民赠送养殖鱼苗和病害防治药物,举办水产健康养殖技术培训班,为全面恢复和振兴四川渔业提供技术支持。

(三)池塘标准化改造现场交流活动。以“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健康养殖”为主题,在江西省举办池塘标准化改造现场会,现场开展技术研讨和交流活动,“淡水池塘养殖生态修复技术手册”,积极各地积极推动池塘标准化改造工作。

(四)水产健康养殖专家西部行活动。组织专家对西部地区水产养殖病害情况进行调研,举办盐碱地渔业产业化开发技术研讨会,并进行现场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推进西部地区和盐碱地区的水产健康养殖工作,指导当地渔民脱贫致富。

(五)渔业科技服务年总结交流活动。在辽宁省召开全国渔业科技服务年活动总结会暨全国渔业科技工作座谈会,全面总结渔业科技服务年活动,交流各地渔业科技工作情况。

四、工作进度

1月至3月:制定渔业科技服务年活动方案,部署各项工作;举办渔业科技服务年暨渔业科技入户春季行动启动仪式;组织编印水产健康养殖、病害防治、安全用药等系列实用技术培训教材和书籍。

4月至10月:开展灾后恢复渔业生产科技服务活动;召开池塘标准化改造现场交流会;举办水产健康养殖专家西部行活动,专题研讨盐碱地渔业产业化开发技术。深入基层,开展形式多样的渔业科技服务活动,宣传报道渔业科技服务年活动情况,检查指导各地、各单位活动开展情况。

11月至12月:召开全国渔业科技服务年活动总结交流会议。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渔业主管部门、部属有关渔业单位要提高对开展渔业科技服务年活动重要性的认识,把其作为应对当前复杂经济形势、促进渔民增收、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我部成立以渔业局局长为组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等单位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协调全国渔业科技服务年活动。各地、各单位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为渔业科技服务年活动的开展提供组织保障。

(二)突出重点,制定切实可行方案。各地、各单位要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和特色,制定切实可行的渔业科技服务年活动方案,合理安排进度,明确责任分工。渔业科技服务年全国标志性活动由我部渔业局统一组织和协调,部属有关渔业单位按分工组织实施。其中全国“渔业科技服务年”暨渔业科技入户春季行动启动仪式、池塘标准化改造现场交流活动和全国渔业科技服务年总结交流活动由我部渔业局组织实施,部属有关渔业单位配合;灾后恢复渔业生产科技服务活动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牵头、中国水产学会和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配合实施;水产健康养殖专家西部行活动由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牵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和中国水产学会配合实施。各牵头单位要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确保标志性活动按计划顺利进行。

(三)精心组织,扎实抓出工作成效。各地、各单位要组织水产科研、教学、推广单位以及学会、协会、水产企业和广大渔民积极参与渔业科技服务年活动,在配合做好全国标志性活动的同时,组织实施好本地、本单位的标志性活动。要紧紧围绕广大渔民群众对科技的迫切需求,以水产健康养殖为重点,不断创新科技服务方式,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众欢迎的科技服务活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的渔业首席科学家、岗位科学家和综合试验站,要积极参与渔业科技服务年活动,把开展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技术培训、示范推广等科技服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要通过渔业科技入户工作,强化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广,着力培育渔业科技示范户,扩大辐射带动范围。

(四)争取支持,保障活动顺利开展。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争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加大对渔业科技工作的支持力度,多渠道筹措经费,推动渔业科技服务年活动的全面开展。承担我部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农业科技示范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试点、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等项目任务的地区,要充分利用项目资源,争取当地的支持,为渔业科技人员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服务创造条件,确保渔业科技年活动顺利开展。

篇4

一、工作与成效

1、申报农社项目取得新进展。

今年,我县申报国家、省、市农社科技项目共9项。其中国家级1项:__县有机胖姜种植加工产业化(科技富民强县专项);省级5项:高效多功能全喂合收割机中试和有机农产品胖姜种植加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示范项目和星火科技富民示范企业“双百”认定项目)、斑嘴鸭人工繁育和生姜综合精深加工产业化(省农业科技支撑和星火计划)、义门陈历史文化研究(省社会发展项目);市级3项:酱菜种植加工产业化(市科技示范村项目)、12万羽斑嘴鸭养殖及深加工和多功能秸杆燃气炉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市星火计划)。

2、组织实施农业科技项目取得新成效。

在组织实施农业项目方面,一是结合我县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实际,着力搞好生态农业,组织实施了“有机农产品胖姜种植加工产业化”、“年产100吨鹅肥肝20万羽朗德鹅及鹅产品深加工”等国家星火项目;二是瞄准我县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组织实施了“葛饮料系列产品开发与产业化”、“酱菜种植加工产业化”等一般星火项目;三是积极推进新品种引种试验示范和科学育种工作,组织实施了“万亩强优势超级稻y两优2号基地建设”、“猪人工授精技术应用研究与推广”等农业科技项目;四是根据农业信息化的重要作用,组织实施了“__县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等农村科技服务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对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项目跟踪管理及鉴定验收方面,一是对国家星火项目和被省市列入科技计划的农业项目进行了跟踪管理。为了客观如实地反映项目的实施情况,及时了解发现项目实施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对实施期间的农业项目进行了跟踪检查,并按时填报了项目实施情况调查表。从检查的情况看,大部分项目都能按照合同的规定如期实施,能完成合同的考核指标,科技三项费使用合理。二是协助省厅专家组对《__站培训体系》、《小城镇改造》、《新农村建设》、《安全饮用水》、《葡萄产业化》、《早熟梨产业化》、《高效生态鸡粪肥研制》、《矿区复垦及水土保持》等八个生态农业项目进行了鉴定验收。

在科技示范村建设方面,我局投入x万元在__乡__村__畲族村民小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示范村,共涉及__户__x人。科技示范村的建设严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除了改善该村的村容村貌外,还结合该村实际,重点发展__x、__x、__x、__x 、__x等蔬菜种植及畲味酱、泡菜加工。目前,__x村蔬菜专业合作社已经成立,__x食品有限公司业已竣工投产。

3、农村星火科技培训工作取得新突破。

今年以来,我们根据内容需要,通过集中办班授课、技术讲座、技术咨询、“科技活动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发放书籍资料、赠送音像光盘等科普活动,利用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惠民服务工程,大力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农村星火科技培训工作。

一是开展了农作物栽培技术培训。培训内容为高产棉花、__x超级稻、丰产油菜、早熟梨、大黄李、巨峰葡萄、绿色蔬菜等。我局牵头组织县经济作物技术站和__x早熟梨专业合作社、__x专业合作社等单位共举办农作物栽培技术培训班3期、技术讲座2次,向农民发放专业书籍200多册、技术资料20__余份、赠送音像光盘40多碟,培训农民200多人,受益农民达20__多人,受益户亩增收300—400元。有效地促进了我县农作物种植业的发展。

二是开展了畜禽、水产养殖技术培训。培训内容为生态养猪(鸡)、猪人工授精技术应用推广、畜禽疾病防治与防疫、鱼类产品养殖技术等。我局牵头组织县畜牧水产技术站和__x养猪专业合作社、__x蛋鸡专业合作社等单位通过短训班、现场会等形式,面对面向农民传授技术,共举办畜禽养殖技术与畜禽防疫培训班2期、技术咨询现场会1次,向农民发放专业书籍100多册、技术资料1000余份、赠送音像光盘20多碟,培训农民100多人,受益农民达1000多人,受益农民户均增收20__—3000元。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生态养殖业的发展。

三是开展了返乡农民务工技术培训。我局依托__x电脑培训中心,联合县社保局职业培训中心和__x持续农业技术推广站(__x星火培训

学校)等单位围绕加工制造业、建筑业、流通运输业、服务业等行业岗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共举办返乡农民工培训班2期,培训返乡农民200多人。有的返乡农民掌握了__x技术在本地从事__x业务,其经营收入为打工工资的2-3倍。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4、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工作取得新成就。

一是加速了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今年我县共有科技特派员32人,其中,中高级职称7人,大专学历以上25人,并分别派驻到农村经济实体、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开展工作,与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共同开展创业致富行动,实现了面对面的直接服务,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据统计,科技特派员共引进农业新技术11项,农业新品种13个,实施农业科技开发项目5个,组建利益共同体19家,形成龙头企业3家,年项目总投资3600万元,实现年利润780万元;适用技术现场指导、咨询200余场次,直接培训农民总人数为2200余人,辐射带动农民3000余人,发放科普资料6000份,农民人均纯收入5563元,比上年人均收入增长10.5%。促进了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二是推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科技特派员积极帮助农民确定产业优势,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有效地组织起了农民发展专业化生产。我县科技特派员__x原是一名中学教师,他凭着自学的养鸡技术,成为当地有名的蛋鸡养殖大户和致富能人。他无偿向周边养殖户传授养殖技术,帮助村周边农民共同走上科技致富路。在他的带动下,目前已有100余户农民加入蛋鸡养殖行列,户均年增收20__元以上。有效地带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三是促进农业科技宣传和技术培训上了新台阶。对农民进行科学技术宣传,提高农民科技意识和素质,是科技特派员的一项重要任务。科技特派员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坚持“按需培训、学以致用、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宗旨,立足当地生产和经济、科普现状及特点,开展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科技宣传和实用技术培训活动。他们采取集中讲授、现场指导、入户咨询等各种途径,较大程度地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水平和生产技能,培育了一大批乡土人才和科技能人。科技特派员__x、__x两人经常深入水稻主产区的田间地头指导农户使用农技设配,完成农业机械化生产,实现了水稻育秧、耕整、插秧、植保、排灌、收获全过程“一条龙”式机械作业。为了强化示范基地建设,他们两人狠抓农机服务培训。目前,在各示范基地共举办农机技术培训班2场次,培训农民、村组干部50多人次,举办现场演示会10次。科技特派员的培训不拘一格,既有正规的课堂式教学又有田间的实地技术指导;既有专题技术讲座又有田间地头的技术答疑;既有定期的技术指导又有不定期的跟踪服务,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

四是完善了科技服务体系,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科技特派员始终坚持把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放在突出位置,依托种养大户和龙头企业,建立各类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组织,开展技术服务,拓宽销售渠道,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科技特派员__x的生猪养殖协会、科技特派员__x的早熟梨种植技术协会、科技特派员__x成立的__x蔬菜专业合作社等农技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组织,不但在技术上为农民提供便利的服务,在产品的销售和深加工方面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为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20__年主要工作思路

1、认真抓好农业科技项目的调研和论证工作。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省、市级星火计划项目和社会与发展攻关项目,力争获得国家、省级农业科技支撑和星火计划的支持。

2、继续抓好科技示范村建设和科技示范户培育工作。以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为载体,不断引领产业发展,夯实基地建设,打造优质品牌,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探索高效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都市农业、休闲农业等多种新型农业,切实促进农村经济健康繁荣发展。

3、积极做好医卫及社会发展科技工作,重点做好人口、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以及食品质量安全科技和农副产品标准化等工作。按照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农业的要求,对涉及人口、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项目给予积极培育。

篇5

1.1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相结合

通过试验明确了发酵床养殖可及时处理粪污,其配套技术的应用可提高养殖生产水平,但不妄想通过应用发酵床解决养殖生产中的所有问题。在此基础上,强化了研究和创新,在生产实践中找出问题,用科学试验发现问题的根源,再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并根据发酵床养殖技术的需要,配套应用了自动饲喂、自动饮水设施设备,开发应用了垫料翻耙设备等现代养猪技术和设施。根据各种畜禽的生物学习性和饲喂特点,将发酵床养殖技术向其他畜种拓展、延伸。

1.2技术集成,产学研推结合

山东省发酵床养殖的研究、推广,以畜牧生产、科研、教学部门为主,组成了学科交叉、上下互动、优势互补的研究推广团队,与行业发展紧密结合。专家组还对原有技术进行了完善配套,针对该省不同地区气候条件设计出了不同畜禽舍建设模式,实现了垫料多样化,生产过程工艺化,达到了易学、易会的推广效果。

1.3强化培训,技术支持过硬

在技术培训上,山东省畜牧兽医部门采用省里培训与市县乡培训相结合、企业培训与系统培训相结合、现场指导与定点培训相结合等多种方法。省畜牧兽医局为每个市畜牧局培训了4~5名技术骨干,为每个县培养了7~14名技术骨干,全省畜牧系统直接从事发酵床养殖的技术人员在1800人以上。各市县畜牧部门在组织参观考察、指导设计施工、开展技术服务方面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1.4由点到面,扎扎实实做好推广工作

先后在枣庄薛城召开了技术座谈会,在泰安肥城召开了现场示范会,在临沂沂水召开全省自然养猪法推广大会,在泰安召开家禽生态养殖技术论坛。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现场参观、巡回指导等多种形式加强技术宣传推广,让更多的政府官员、业务干部、饲养者了解这项技术,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1.5分类指导、突出推广重点

一是起步早、基础好、数量大的地区,重点提升发酵床养殖技术水平、完善支撑条件、探讨废料利用;二是群众认识程度高、发展潜力大的地区,鼓励有条件的场区加快改造建设、加强规范引导;三是推广条件差、发酵床养殖技术应用相对缓慢的地区,重点是加大宣传力度、搞好改造示范,加快推广步伐。在发酵床制作技术上,重点推广按照“碳氮比”因地制宜选择垫料原料的技术。

2存在的问题

2.1对发酵床养殖技术缺乏客观的认识

畜禽发酵床养殖技术是一种新型养殖技术,不是完美无缺的,不可能解决养殖生产中的所有问题,该技术本身也需要不断改进完善。有人因该技术存在不足而对该技术持全盘否定的态度,是错误的。另外,在养殖生产中,因为养殖户管理不规范,使该技术的优势不能充分发挥,也抑制了该技术的推广。

2.2菌种无对口管理部门和单位

目前,山东省所使用的菌种以商品菌种为主,约有30余家企业在推广销售。自制土著菌种的仅3~5家规模较大的养猪企业,也对外提供半商品化的土著菌种。对发酵床专用菌种尚无对口管理部门和单位予以审批,均未取得合适的批准文号,个别企业仅取得了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批号,这不利于发酵床养殖技术的推广。

2.3发酵床养殖使用场(户)承担着污染处理的社会成本

近年来垫料成本不断升高,发酵床养殖将传统的“养殖生产+粪污处理”模式中的“粪污处理”环节提前到“养殖生产”环节来消纳,其中增加的部分成本属于社会化成本,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应该给养殖场(户)予补贴,避免发酵床养殖技术推广后劲不足,建议按发酵床面积给予发酵床垫料原料、菌种80元/㎡的购置补贴。

3建议

篇6

1.1数据来源

数据来自2014年8月底至2014年11月初对重庆秦巴山片区8个区(县)的实地调研。每个区(县)选择3个镇,每个镇选择3个村,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走访等方式对当地农村地区常住农户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600份,整理筛选后获得有效问卷1520份,有效率为95%。

1.2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按照农户行为理论,当农户所需要的农业科技信息能给农户家庭带来效用的最大化,农户才愿意进行选择。进一步看,只有当农户的预期收益减去机会成本的收益大于当前的收益时,农户才会做出信息需求选择的决定。基于此,参考已有研究,从农户个体特征、农户社会文化行为、经济行为、其他外部因素等4个方面选取农户农业科技信息需求影响因素模型的变量(表1)。采用5级李克特量表示农户的农业科技信息需求程度(很少=1,较少=2,一般=3,较多=4,很多=5),以其作为因变量,表1中的变量为自变量,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形式,构建农户农业科技信息需求的影响因素模型,表示为:Z=A0+∑18i=1AiXi+u式中,Z为农户的农业科技信息需求程度,A0为常数项,Xi为影响因素变量,Ai为其回归系数,u为残差项。运用逐步回归法对模型进行重复回归,剔除其中不显著的影响因素,直至其中包含的所有变量均在5%水平显著。

2结果与分析

2.1农户农业科技信息需求状况

不同性别、文化水平和居住地的农户对农业科技信息的需求存在差异,但总体上研究区农户对农业科技信息具有强烈的需求,程度集中在较多与很多之间,反映出农户的科技意识进一步增强。另外,从农业科技信息的类型看,农户的需求主要包括种植技术信息(农户占比28.6%)、养殖技术(农户占比26.4%)、优良品种(农户占比12.8%)、农产品市场供求(农户占比12.3%)、农业政策(农户占比9.5%)、农业技术培训(农户占比6.9%)、农业气象与灾害预报防治(农户占比3.57%)共7类。说明,农户虽然对传统的种植、养殖等技术颇为关注,但对农业政策、技术培训等其他相关信息也有需求,农业科技信息需求呈现多样化的发展态势。主要原因有:1)重庆秦巴山片区属于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地区,当地农户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养殖等产业,非农收入占比较小,因而对种植、养殖类技术信息较为关注。2)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实施和深入,当地农户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其中的种植、养殖大户对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等优良品种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加。3)地方政府对三农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信息服务机构和农村信息员队伍也逐步建立,在此基础上,当地文化水平较高的农户为更好地进行农业生产,会时常关注市场供求、农业政策等相关信息。

2.2农户农业科技信息需求的影响因素

2.2.1种植技术信息需求

农户个人文化水平、农户家庭规模、农户务农收入、农产品价格、政策优惠、政府务农补贴与农户的种植技术信息需求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农户个人文化水平越高、农户家庭规模越大、务农收入越高、农产品价格越高、政策优惠力度越大,政府务农补贴越高,农户对农作物种植技术信息的需求程度越大。具体看,文化水平越高的农户比文化水平低的农户对农作物种植技术中的育苗、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等具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对这类信息的需求较为强烈。调研发现,研究区规模较大农户家庭的常住成员大多为老人和未成年人,其主要收入来源于务农收入,而种植业成为其务农收入的主要构成部分。当农产品价格越高,其从事种植的积极性更高,进而对赖以生存的种植业信息尤为关注。政府的惠农政策和补贴越多,农户个人投入的成本相对减少,农户的种植积极性会更高,进而对种植业相关的优惠或扶持信息更为关注。

2.2.2优良品种信息需求

个人文化水平、信息交流、技术共享、信息关注程度、科技致富积极性、总收入、生产规模、农产品价格、交通条件、政策优惠、务农补贴等11个变量与农户的优良品种信息需求呈显著正相关。农户个人文化水平越高,农户的视野更为开阔,也更了解消费者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情况,从而会根据市场需求确定未来种植的优良品种。同时,农户个人的文化水平越高,对农业科技知识的学习较文化水平低的农户更容易,从而更有利于掌握最新的农业科技知识。基于此,此类农户对优良品种信息的需求较强。另外,调研发现,随着政府对三农扶持的力度逐步加大,农村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当地一些较大的种植或养殖户不断扩大经营范围,实行规模化经营,成为职业农民。为更好地了解市场的需求,此类农户对信息的交流、共享以及关注等比一般农户更高。此外,总收入越高的家庭,其生产规模也相应越大,农户投入的生产资料也越多,为达到既定的投入产出效率和扩大生产的规模化效应,农户会更加关注优良品种的信息,特别是受市场欢迎的优良品种。当农产品价格越高、交通条件越便利时,农户从事种植或养殖的积极性会更高,进而对优良品种信息的关注度会更高。类似地,当政府对三农的政策扶持力度或补贴程度提高时,农户个人投入的生产成本减少,从事优良品种种植或养殖的积极性也会提高。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重庆秦巴山区农户的农业科技信息需求呈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涉及种植技术、养殖技术、优良品种、农产品市场供求、农业政策、农业技术培训、农业气象与灾害预报防治7类信息,而集中在种植、养殖技术信息。不同性别、文化水平和居住地的农户对农业科技信息的需求存在差异,但总体需求程度较高。农户的种植技术信息需求受农户个人文化水平、家庭规模、务农收入的影响,而农户对优良品种信息的需求受信息交流、技术共享、总收入、生产规模等的影响;同时,二者均受到农户个人文化水平、农产品价格、政策优惠和政府务农补贴的影响。

3.2建议

1)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及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培训,逐步增加农户个人的农业科技意识和整体素养。定期向基层派驻科技特派员,指导和解决当地农户在种植或养殖方面的技术难题。当地农技推广部门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最新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宣传,或开展某项技术的专业培训和讲座,开拓视野,不断提升农户自身的科技素质。

2)为提高当地农户从事种植和养殖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政府应积极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农的结构和形式,制定更多惠农政策,不断提高三农补贴。同时,切实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发展农业专业化合作组织,建立农业生产保险等制度,从体制、机制上保证农户的务农收益,并促进农民转化为产业工人。

篇7

关键词:钦南地区,养殖业发展,经济效益,规模效益

钦州市钦南区位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区》的前沿中心地带,北距南宁市百余公里,濒临北部湾,东连北海市,西接防城港市,南拥钦州港,是钦州市辖区。钦南区是国家沿海水产星火产业带组成区域,我国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以农业为主的完全县级建制区,辖12镇,1华侨农场和四街道办事处,人口总共68万人,农业人口40万(58.82%),总面积2214平方公里。享有“中国大蚝之乡”、“全国优秀郊县(区)”、“全国科普示范县(区)”等美誉,2007年、2009年、2011年、2013年连续四次通过全国县(市、区)科技进步考核。

钦州对虾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市场需求量较大,不会出现产品滞销,市场风险较小。

近年来,钦南区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水产业遵循“优质、高产、高效、健康、安全”的发展理念,不断提升产业化水平。对虾产业已形成了苗种、饲料、药物、养殖、流通一系列化完整的产业链体系,是我区水产领域产业化程度最高,产业链最完整的一个行业。

钦南区对虾产业发展也面临着难点与问题,尤其是种苗缺乏自主品牌,没有当地的亲虾培育,长期依赖其他地区;养殖技术参差不齐,部分养殖户主要靠运气,致丰年增产,灾年减收;产业化程度较低,标准化体系建设不健全,技术服务和培训体系不完善,带动转化能力不足,制约了养殖业规模的扩大;农民科技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对虾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增收等方面远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就这一对虾养殖中的难题,2014年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推出课题――《钦南区对虾高效生产集成技术示范》,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实施,并得到大力支持。该项目于2013年8月开始筹备,共投入1161万元,分五阶段开展,实现纯利润共1665万元,并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该项目的研究如下所述:

1 2013年钦南区对虾养殖的现状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钦南区海水咸度适宜虾、大蚝、鱼类等水产品的繁殖与生长,水产资源丰富,渔业潜力巨大,2012年经自治区科技厅认定为主攻对虾产业的示范县,对虾养殖业是当地农民主要收入。然而对虾养殖成功率不高,部分养殖户靠天吃饭,对虾育苗技术大多偏低,效益不突显,对于水生动物疾病也常常束手无策,听天由命。

2 项目规模

2.1 示范基地

共三个:康熙岭镇谢德鱼虾养殖场(450亩);康熙岭镇白鸡村对虾养殖基地(150亩);广西海纳绿洲海洋开发有限公司犀牛脚对虾养殖基地(占地1034亩,养殖面积950亩)。

犀牛脚镇沙角村的钦州海纳绿洲海洋开发有限公司对虾生产基地(占地1034亩、养殖水面950亩),主要应用推广对虾标准化养殖技术、无公害对虾养殖技术、水质调控技术与对虾病害综合防治等养殖技术。省科技厅委托钦州市科学技术局组织专家对其测产(2014年10月20日;2015年7月),亩产值(21906.72元;24979.20元)。

康熙岭镇团和大队青草坪村南围谢德鱼虾养殖场,养殖面积600亩;建立冬棚健康养殖面积2亩,主要应用推广对虾冬棚健康养殖技术。放苗时间2014年12月12日,平均成活率82%,产量是3640kg,产值26.2万元,毛利润50062元/亩。

康熙岭镇白鸡村及团和村对虾养殖基地养殖面积分别是150亩,主要应用推广微生物肥水养殖技术。

并且,建立钦南区尖山镇钦南区鑫农农业生产观光生态示范园,利用生物与农机技术紧密结合,从养殖池水的物理化学指标、微生物指标到水产品的投料饲养、病害防治,全部采用计算机系统实现远程数字化采集数据,按照设定健康养殖指标自动化机械操作可全程解决的方案,是无季节、不分日夜的水产健康养殖系统:保证养殖水产品高产量、健康高品质,还可将其排泄物及肥水种植果蔬。循环利用,节能、环保、健康,展示给游客观赏及学习。

例如,南美白对虾养殖自放虾苗后,通常需要进行90天以上的养殖,才能达到上市规格。在这个养殖过程中,对虾的排泄物、残饵和生物尸体等有机物不断积聚,对底质产生污染。当虾蟹池塘底质发生恶化时,每667O可施用1kg底改菌(1瓶)+4kg腐植酸钠或 5kg沸石粉加适量水浸泡4―6h后均匀洒塘。情况严重的可连续施用2次。pH偏高时可施用降碱菌。

施用微生物时注意菌体活力及菌体数量,一般要求含3亿个/毫升以上的活菌体,且活力强,同时注意制剂的保存期,随着保存期的延长,活菌数量逐渐减少,故保存期不宜过长,并且打开包装后尽快使用。

2.2 人员和设备配置

钦南区科学技术局:行政编制4人,实际人数7人,其中本科5人,大专2人,有中级技术职称5人,初级技术职称2人。科技局下辖“钦南区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增挂“钦南区生产力促进中心”牌子:定编、在编 2人。全区12个镇(场)及四个街道办事处均配备了科技副镇长、科技助理;

钦南区水产技术推广站:钦南区水产畜牧兽医局下属的二层事业单位(增挂钦南区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水产养殖工程师2人,技术人员4人,单位配套有水生动物疫病检测实验室,配备有电子微显镜、恒温培养箱等一批实验器材。该站多次成功组织实施辖区内的水产类项目,均取得显著效果;

课题组:9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2人。专业覆盖水产养殖、农业科技管理、行政管理等,职称、年龄、专业结构合理。

钦南区康科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成立,举办3期对虾养殖技术培训班,培训社员200人次,辐射带动养殖户500户;贯彻、推广应用对虾标准化养殖技术、无公害对虾养殖技术、水质调控技术与对虾病害综合防治、微生物肥水养殖技术等技术。

2.3 该课题知识产权:属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的符合本地区应用的技术。

3 课题发展措施

由钦南区科技局统一领导,争取政府资源,落实责任,强化财务管理和创新机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引入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科技特派员、农村专业协会等成功经验和模式。同时,动员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引导国家高新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对海水立养殖科技服务体系开展多种方式的科技合作和对口帮扶。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需加强当地农民的培训,培育具有一定文化基础、开拓进取、愿意接受和应用新品种、新技术的新型农民,突破当地对虾养殖业发展的制约。

4 课题的成果与效益研究

技术支持:建立了钦南区兴桂南美白对虾良种场和钦南区兴科水产种苗场两个优质南美白对虾育苗示范基地和最先进的水质处理系统。选派谢龙伟、阮良鹏、陈家珍等3名具有对虾养殖及育苗技术的科技特派员,提供育苗和技术支撑,得到基地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经济效益:生产基地盈利1570万元,良种繁育基地盈利95万元,总纯利润1665万

社会效益:课题实施期间内,编制了《钦南区现代生态养殖技术培训教材》2000多份,先后举办开展了13期对虾养殖培训班,共培训人员1583人次。培训内容丰富,技术先进实用,得到基层养殖户的好评,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区科技局组织摄制了“对虾养殖好帮手”实用技术视频教材,通过媒体等方式推广对虾健康养殖技术,成效更为显著。

环境效益:项目规范对虾生产技术和使用新技术,减少污水排放和渔药使用,提升对虾品质和产量及安全性;建立良种繁育示范,增强钦南区对虾的市场竞争力;减少水源污染,优化生产环境,发挥资源优势,实现项目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5 课题实施中发现的问题

专业技术人员少,技术指导服务跟踪不到位;资金缺乏,示范建设还尚未完善;重视和宣传力度不够,尤其是基层群众和部分养殖户。

篇8

一、生猪产业发展现状及分析

1.生猪产业的发展规模、区域分布及在我县富民强县、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工业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1)发展规模。近年来,由于猪价及畜产品价格持续高价运行,在国家能繁母猪补贴与保险、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等惠农政策的扶持下,极大地调动了养猪户的生产积极性,生猪生产得到了空前、快速发展。据统计,2010年全县生猪饲养量144.26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5.5万头,出栏86.26万头,全县生猪养殖总产值达14.5亿元。至今年三季度止,全县生猪饲养量152.8万头,能繁母猪存栏5.98万头,出栏84.2万头,现已成功跨入全国生猪调出大县行列。

(2)区域分布。我县农民历来就有传统养猪习惯,生猪产业分布在全县各地,随着规模化、适度化、标准化养殖步伐的不断加快,其区位优势明显,资源丰富、交通方便、养殖习惯较好的梅城、乐安、仙溪、大福、长塘、羊角、江南、田庄、东坪等乡镇产量较大,占全县总产量的70%以上,生猪产能相对集中。

(3)在富民强县、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工业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县生猪产业总量大,2010年仅出栏生猪产值达14.5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3,养殖业总产值的1/2,是我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生猪产业的发展带动了饲料、兽药、建材、服务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拓宽了就业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了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产增收。据调查统计,我县年需生猪饲料35万吨以上,加上兽药、疫苗等治疗保健品费用,带动饲料兽药业产值8亿元以上;全县每年新增规模养殖户100户以上,新建栏舍15万平方米以上,需要大量建筑材料,带动了水泥、红砖、钢材等第二产业的发展。

2.生猪产业的良种繁育、养殖产业化现状

(1)良种繁育现状。目前,全县有能繁母猪5.98万头,其中良种母猪4.2万头,良种公猪685头,母猪良种比率70%左右,各乡镇和部分中心村均建立了生猪人工授精服务站点,能基本满足全县能繁母猪繁殖需要。

(2)生猪产业化现状。近年来,部分非农资金投入生猪养殖产业,新建猪场陆续投产,规模养殖户增加,生猪产业化发展速度加快。据摸底调查,今年新增生猪养殖小区5个,新增较大规模养殖场(户)15户,目前全县共有生猪养殖小区38个,规模养猪场(户)1397户,年出栏生猪46.5万头,规模化养猪占全县生猪总量的46.8%。

3.支撑生猪产业化发展的科技创新能力现状

我县非常重视生猪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积极探索养殖新技术、新产品在生猪生产上的应用。近年来,推广了“生猪热应激综合防控技术”,解决了夏季高温引起的生猪热应激问题;2009年进行了“零排放”生态养殖技术推广试点,现已在我县兴农猪场、芙蓉农牧公司、顺发种养公司等规模场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去年开始实行专人包场指导彭美华生猪养殖场、付作华黑猪养殖场等6个规模猪场完成了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全面提升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水平。下阶段目标是加大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力度,扩大推广面。

4.生猪产业的疫病防控、饲料供应、信息化管理和科技培训与推广等服务体系状况

(1)生猪疫病防控到位。我县生猪疫病防控体系健全,措施得力,全县尚未发生重大疫病流行。一是成立了专门领导机构。县人民政府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部具体指导并监督全县重大疫病的防控、扑杀、封锁等工作;二是组建了专职防疫队伍。2006年,我县选聘了88名专职动物防疫员,组建了乡镇动物防疫监督管理站,在此基础上,在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中每年聘请了200余名村级专职动物防疫员,充实了防疫队伍。三是筹备了充足的防疫物质。县动物防疫监督管理站每年采购生猪的各类疫菌苗达300万头份,消毒药品5吨,消毒器械400台(套);四是采取了有力的防疫措施。县局每年召开动物防疫专门会议4次以上,部署安排春防、秋防工作。每年年初与各乡镇政府和动防站签订防疫责任状,将动物防疫工作落实情况纳入乡镇站目标考核管理,作为评优晋级的先决条件。同时,县动物防疫监督管理站每年组织6次以上的防疫督查,明查暗访,确保猪瘟、蓝耳病、口蹄疫等疫病免疫密度达100%。

(2)饲料供应来源广泛。供应我县生猪产业的商品饲料主要包括全价配合料、浓缩精料和核心预混料,其中后2种饲料需要养殖户添加玉米、豆粕等原料。商品饲料主要有厂家直接供货(主要是大型猪场)和经经销商供货两种途径,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以养殖户到原料中转站采购为主,部分养殖户直接到我县产粮区收购,来源渠道广,品质较好。据调查,我县有饲料兽药经营户120多家,主要饲料品牌40多个,饲料年消耗量达48万吨。

(3)信息管理逐年加强。为了掌握全县生猪生产动态,引导生猪生产健康发展,加强了与乡镇站及养殖户信息交流,建立了生猪信息库。一是生猪生产实行月报制,按月上报各地生猪生产情况,分析发展动态。二是建立生猪生产监测台帐,按季上报规模场户的存、出栏情况,分析养殖大户的发展趋势。三是建立生猪养殖档案,规模场(户)实行饲料、免疫、治疗用药登记,跟踪生猪死淘、出栏、转群等异动情况,完善生猪产品的质量监测追溯系统。四是开展生猪生产调查。县局每年组织2次以上的摸底调查,详细了解全县生猪情况及生产走势。2007年以来,共收集各类信息表格4.5万多张,整理数据十万余个,撰写分析报告50个,为制定生产发展计划,指导生产提供了基础。

(4)科技培训与推广形式多样。在科技培训和推广方面,我县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普及科学养猪技术。一是利用县局多功能会议室培训乡(镇)、村两级专业技术骨干和养殖大户,提高基层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二是利用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平台,开展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养猪技术。三是利用劳动技能转移培训平台,提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养殖技能。四是利用县直部门扶贫工作平台、“阳光工程”培训,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提高农民养猪技术。五是发挥专业人员技术优势,开展技术帮扶活动。近年来,我局共组织或协助组织部、县委党校、科技局、扶贫局、人事局、移民局、县残联等部门举办养殖技术培训班和送科技下乡活动1000多场次,参加培训学员6500人,累计3.6万多人次,发放培训教材5000套,科技图书3500本,课场笔记本等学习用品2400多份,印发技术要点2.5万多张。

5.生猪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污染及污染治理、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1)环境污染现状。生猪规模化生产,粪污集中排放,给猪场周围环境造成较大的危害。我县目前规模养殖户共存栏猪35.8万头,其中一半以上未经处理向周围环境直接排放,按平均每头猪年排放粪尿2.5吨计算,规模猪场每年直接排放的粪在45万吨左右,排泄物中的氨气、硫化氢、磷及微量元素污染周边空气、水和土壤。

(2)污染治理措施。目前我县减少规模猪场粪尿污染的措施主要在如下四方面:一是集中收粪,发酵后用于农业施肥;二是通过沉淀发酵池,处理后上清液排放;三是沼气池发酵,实现沼肥利用;四是试行发酵床生态养殖,实现粪尿“零排放”。据调查统计,我县60%左右的规模养殖户采用上述措施处理猪场的粪污排出物。

(3)循环经济发展现状。目前我县生猪产业循环经济发展较慢,除部分猪粪发酵用作肥料外,用于生产沼气的比例相对较小,生猪产业其他副产品综合利用尚处于探索创新阶段,产业链延伸须找准突破口,实现新的循环经济增涨点。

二、生猪产业发展的重点

1.生猪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目标

(1)基本思路。生猪产业一直是我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发展生猪生产的基本思路是以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为重点,发展适度规模养殖,走有安化特色的生猪产业发展道路。

(2)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县生猪年出栏达195万头,出栏率达150%,区域布局合理,生产规范,形成3个生猪生产优势区,生猪产量占全县的75%,外销生猪120万头;良种繁育体系进一步完善;猪肉品质明显改善,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基本完善,生猪无公害生产基地达100%,全部实现无公害化生产。

2.生猪产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点企业

(1)关键环节。一是疫病控制环节。严防高致病性蓝耳病、口蹄疫等传染病在我县的发生和流行。二是技术普及环节。要建立生猪产业发展的技术推广基金,加强培训推广力度,提高生猪产业的技术水平。三是质量监控环节。加强质量监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四是产品加工流通环节。扩大产品加工比重,搞活生猪流通,以销定量,认市定产。

(2)重点企业。我县生猪产业发展必须依靠的重点企业:一是急需引进一家畜产品加工企业,增加生猪产品的附加值;二是支持安化县辉华牧业有限公司、安化县农丰生猪专业合作社、安化县芙蓉牧业开发有限公司等生猪产业龙头企业的发展,辐射带动周边养殖户扩大发展;三是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家饲料加工企业,满足生猪产业发展的饲料需求。

3.围绕生猪产业化发展需求解决的关键技术和需要搭建的技术创新平台

(1)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要按照“科技求发展,品牌求效益”的整体思路,在重大疫病防控技术,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绿色饲料开发技术,粪污综合处理及利用技术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2)需要搭建的技术创新平台。生猪产业化发展需要搭建的技术创新平台是建立县级生猪生态养殖技术中心,为全县生猪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重点加强生猪重大疫病的监测,研究防控机制,开发低氮、低磷、无抗绿色饲料,探索粪污综合处理及利用技术。

4.生猪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和基地建设方案

建设洢水流域、泥溪河流域、资水流域3个生猪生产优势区,重点布局在清塘、乐安、梅城、仙溪、大福、长塘、羊角、江南、田庄、东坪等11个乡镇。

基地建设方案:重点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50个,新建栏舍27.6万m2,沼气池1.83万m3,污水净化池3.66万m3,标准排污沟16.65万米,配套建设消毒池、消毒间和消毒设施等,项目总投资14194万元,其中自筹7000万元,招商引资5194万元,申请国家投资2000万元,建成后可年出栏生猪100万头,新增效益4500多万元。

三、生猪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1.生猪产业发展中的产学研结合创新机制

一是加强与农业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联合攻克生猪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二是引导农业院校毕业生投身生猪事业,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三是建立县级生猪生态养殖技术中心,配备经费,加强生猪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的攻关与推广,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2.生猪产业发展的新型养殖模式

生猪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新型养殖模式有三种。一是依靠生猪专业合作社(协会)模式,社员内部开展合作互助,共同发展;二是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充分发挥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向农户供种、供料、供服务,回收产品,统一销售,延长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三是依靠养殖小区发展。在地理位置好,养殖集中地区发展为生猪养殖小区,完善小区内服务体系,鼓励小区农户发展规模养殖,扶持发展生猪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

3.生猪产业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积极引导和培养社会服务中介,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完善县乡两级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组建队伍,配备经费和交通工具,增强服务能力。二是发展社会服务中介,引导生猪养殖户以当地龙头大户为首,成立生猪专业合作社或协会,为会员提前、产中、产后全方位的服务。三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依靠企业提供资金、饲料和技术,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4.生猪产业发展中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生猪产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必须立足当地实际,整合循环链各主体间的共生互惠优势,科学合理发展。在中低山区,以发展“猪—沼—果(林、草)”的生态养殖模式为主;在中小水库周边,以发展“猪—沼—鱼”的生态养殖模式为主;在养殖小区和居民相对集中的区域,以发展发酵床“零排放”生态养殖模式为主。

篇9

通过几年的科学养殖和精心研究,张立海从实践中掌握了多种养殖方法,学到了许多防疫知识和养殖技术,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养殖方法。他的胆子更大了,信心更足了。2002年,他拿出了家里的全部积蓄,又贷款200多万元,成立了“聊城市立海冷藏有限公司”,在东昌府区沙镇工业园,先后建起了高标准的种鸭养殖场和肉食加工厂。从此,公司发展成为一家集肉鸭繁育、宰杀、分割、冷藏和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企业。

几年来公司一直坚持走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发展道路,形成了经济效益的联合体,实行利润共享,合理分配的经营运作机制。具体作法是:公司向养殖户提供养前、养中、养后等各个环节的服务,与鸭农形成紧密的联合体。在养前,向养殖户赊销良种鸭苗,在收购成品鸭时将鸭苗款收回,以调动农民养鸭的积极性,为农民致富创造有利的基础条件。在养中,向养殖户统一提供质优价廉的饲料、科学养殖技术及防疫知识等方面的服务,从根本上解决鸭农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技术性难题。在养后,实行保护价收购,切实维护鸭农的切身利益,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通过这一举措,使每个农民养殖户年平均纯收入净增1.2万元以上。由于方法得当,措施得力,促使了肉鸭养殖业的迅猛发展。由于公司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的宗旨,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客户信誉不断提升,销售渠道愈来愈广。截止目前,公司外设办事处已经超过60个,销售网络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由于产品味美价廉,益于人体健康,深受消费者特别是中老年消费者的青睐,所以,产品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

在张立海的统领下,公司始终以“围绕农业办企业,办好企业为农业”为导向,立足当地实际,走农业产业化之路。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种鸭养殖数量的增加,大量粪便和冲洗废水,给公共环境卫生及人体健康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对粪污进行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从根本上解决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粪污污染问题成了当务之急。于是,公司果断采取了行动,于2007年建设了沼气工程。鸭粪及冲洗废水成了造沼的主要原料,并充分科学利用厌氧发酵生产的沼气、沼液和沼渣,开辟了“三沼”的利用途径。一是利用沼气与柴油混燃发电,供农民浇地、照明和做饭,使农村妇女从传统方法做饭的烟灰中解脱出来,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二是利用沼渣、沼液壮地。沼渣、沼液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可以成为农民种植粮食作物和大棚菜的天然优质生物有机肥料,这样,能降低农产品的污染,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和社会效益,生产的绿色食品对提高国民身体素质能起到积极的保健作用。三是利用沼液养萍。沼液排入生物氧化塘可以供农民放养绿萍,每年亩产绿萍40吨,是饲养肉鸭的上好饲料。这样以来,既增加了鸭的营养又改善了鸭的胃肠道微生态系统,还能提高鸭的免疫力,加速其更好地生长发育。从而形成了(鸭)粪沼(气、渣、液)电、地(粮、菜、萍)鸭(饲料)的循环种养结构,使动植物和微生物相互发展组成优化的生物链条。既合理利用和增殖农业资源,形成良性的农业生产体系,解决了污染问题,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成为生态农业的一个典型。

篇10

田野充满希望

罗 苏

在风景秀丽的内江市东兴区月亮村,远远地就能看到村办公室门楣上鲜红的“农家书屋”标志牌。该书屋位于月亮村的中部,最远的村民到书屋的时间只要15分钟。

东兴区新闻出版局通过大力开展“三下乡”、“全民读书节”和“图书进农村”活动,广开渠道为“农家书屋”捐赠图书。在原建书屋1500余册书籍的基础上,根据该村实际,东兴区联系该村的单位又捐赠了适合村民需要的各类图书1000余册,充实了书屋,受到了村民的热烈欢迎,调动了村民读书用书的积极性。

在农闲时间,“农家书屋”还开展技术培训,邀请乡农业服务中心的农技人员到书屋集中培训村民,同时让得实惠的村民现身说法,把书本知识和自身的种植养殖经验与大家交流。八组村民李明德种植蔬菜6亩,在阅读了书屋关于蔬菜种植的书籍之后,结合农技人员的现场讲解,他掌握了不同季节的蔬菜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技术。2008年,他卖蔬菜收入提高了近3000元。三组村民姜超承包鱼塘30余亩,通过钻研淡水鱼养殖技术,他养鱼的收入也大大增加。现在,他逢人就夸“农家书屋”办得好。截至目前,全村通过借阅“农家书屋”的相关书籍学习种植、养殖技术,提高了经济收入的村民有15户以上。还有个别村民在外出打工前,先借阅有关法律法规的书籍学习,为外出打工维权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2008年“农家书屋”建成以来,有力地推进了新农村建设。2009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52元,比2007年增加近千元。

《农业十万个为什么》系列丛书简介

梁凌 谭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