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的实践性范文
时间:2023-09-25 18:15: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管理学的实践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行政管理教学;教学方法;实践
0引言
行政管理学最早诞生与西方发达国家,在二十世纪后期我国进行了一次行政科学研讨会议。会议对行政学进行深入研究,在会议中明确指出我国需要建设符合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科体系,同时,也规定了我国行政管理学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这次会议代表着我国行政管理学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行政管理学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学习和科研工作与我国行政管理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使该学科的特性良好的发挥出来,才能对我国的发展增加新的生命力,才能够达到行政管理学教学的最终目标。
1行政管理学教学方法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行政管理学与其它管理学有着巨大的差异,该学科具备管理学的基本特性外,同时行政管理学科与政治学科也有着很大的联系。行政管理对象众多,学科具有高度的实践性,同时因为该学科与众多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行政管理学科也具备一定的综合性。在行政管理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每一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深入调查,以此为基准才能进行教学方法的确定,做到因材施教。行政管理学教学方法需要遵循以下几方面基本原则。
1.1政治性原则行政管理学与其它学科相比具有很高的政治性。行政管理是以我国的法律为基准,落实国家的各项方针和基本政策,帮助国家政府部门对社会进行管理,从而保证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在行政管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的引导和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对于我国的政治思想内容有明确的认知,使学生能够逐渐的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高校校园的学习过程中对我国的政治活动有所了解,从而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政治活动的意义,并且对我国以往的政治活动作出客观的评价,为行政管理实践打好政治基础。
1.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因为行政管理学具有高度的应用性而且涉及到的学科领域众多,也导致行政管理学科的学习具有很大难度。如果只是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述,很难使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理解老师所讲述的内容,最终导致行政管理学的教学效率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行政管理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于行政管理知识的理解。行政管理的教学内容一定要符合我国当前的行政管理现状,针对我国目前发展的基准路线以及落实的政策,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讲述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要明确所讲述理论知识的可行性。
2行政管理学的教学方法与实践
2.1行政管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2.1.1理论讲述法。理论讲述法是行政管理学科教师根据选定的教材,然后,应用生动的、准确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课本上理论知识的讲述。理论讲述法所包含的信息量很大,因为学习行政管理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好能够对知识很好的吸收,所以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应用理论讲述法可以将理论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老师的教育和引导下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学生除了教材上的内容还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述了解到我国行政管理的明确方向,从而使学生对于正确的行政管理理念有一定的认知,对于实践活动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但是该方法也有一定的缺点,课堂气氛过于压抑,只能够听到老师一个人的声音,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所讲述的知识,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受到严重的阻碍。
2.1.2案例分析法。当学生对于行政管理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了解后,教师会根据所讲述的知识讲述相关的案例,要学生结合案例进行思考。案例分析法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理论上存在的误区对其进行纠正。案例分析法可以使学生进行情景转换,站在实际的角度进行思考,对于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行政管理教师不能够盲目的进行案例的选择,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案例的选择一定要贴近课堂上所讲述的理论知识,并且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1]。
2.1.3自由讨论法。在行政管理教学中教师提出某一问题,要求学生可以自由分组讨论,运用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同时也可以查找其它资料辅助解决问题。学生在自由讨论过程中能够将自己对于该问题的思考大胆讲述出来,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活跃课堂气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于难以解决的问题学生需要查找资料,这样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2.2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升行政管理教学质量在行政管理教学过程中不能够只是单一的使用某种学习方法,而是需要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使得不同教学方法的特性都能够在行政管理教学中展现出来,从而调动起学生对于行政管理学科学习的热性,提升行政管理的教学质量。同时,也要注重新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对行政管理管理教学进行改善,为行政管理教学不断增加新的内容[2]。
在我国的行政管理教学中虽然很多高校都应用一种教学方法为主,多种教学方法相辅助的教学模式。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行政管理内容的增加,学校需要引进新的教学方法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善。每一种教学方法都会存在一定的缺陷,行政管理教学中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整合,使得多种教学方法可以真正的融为一体,达到优势互补。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教育领域也发起了巨大的冲击,在教学中也需要主动引入现代科技教学方法,例如,运用计算机进行视频教学等等。只有不断地完善行政管理教学方法,才能不断的提升我国行政管理教学质量。
3结语
在行政管理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不能够只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行政管理教学,需要整合多种学习方法应用到行政管理教学中去,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行政管理知识,同时还懂得如何实际应用,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的行政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丁蓉.行政管理学专业教学方法的有效进路:案例教学法[J].华章,2012年第23期.
篇2
摘要:本文结合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不具体、教学方式单一化、教学考核形式化等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将“任务驱动法”应用于财务管理的实践教学之中,构建任务驱动型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模式,并详细论述了基于任务驱动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模式实施步骤,具体包括基于教学目标的任务设定、任务分配与学生角色定位、任务的实施与执行情况的汇报、任务完成情况的自我评价、教师的点评与学生角色的考核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任务驱动 教学模式 角色定位 评价
一、当前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管理作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我国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中已经存在和发展了多年,其在理论知识体系上较为完善和成熟。然而,财务管理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程,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企业管理的实务工作之中。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必须注重实践教学,并尽可能地将企业实务案例贯穿于财务管理的课程教学之中。但现实的情况是:教师往往将大部分教学时间耗费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上,实践教学环节不足,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导,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好。具体而言,当前财务管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
(一)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许多高校将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设定为: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全面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内容和主要应用领域;了解财务管理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前沿问题;培养具有较强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经济管理人才。尽管这一目标中指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如何培养这些能力、通过什么途径实现这种能力的提升并没有明确,目前的教学目标往往将财务管理理论课程教学目标与实践教学目标相混合,并没有将实践教学目标单独分离出来进行强调,没有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更缺乏以实践教学目标为教学导向,这违背了财务管理实践性特征,显然难以达到真正培养能力型财务管理人才的目的。
(二)实践教学内容不具体。传统的财务管理教学内容通常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分配管理等核心章节,在各章内容的设计中又主要以理论分析和单个例题讲解为主,往往截取企业财务活动的片段或某一环节作为决策分析的场景,这让学生只能从财务理论上对各种活动的决策方法、分析步骤进行理解和掌握。但由于只是局部或某一环节的分析,往往无法从全局的角度、长远的发展去做出分析和判断,也很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现实感,学生很多时候无法了解和体会企业在财务活动中真实的决策场景和实际的分析过程。
(三)实践教学方式单一化。现行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尽管要求配备相应的实践教学课时,但很多教师将其等同于实验教学,通常以上机操作代替实践活动环节,而上机操作实际上是将原有纸上做的分析判断过程用计算机软件(更多的时候就是EXCEL中的财务函数和公式)来运行,这样的实践教学课程实质上变为EXCEL的使用培训,无法实现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目标。
(四)实践教学考核形式化。目前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毕业实习、学年实习、模拟实验、社会调研、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等多个方面,而现在实习代替了整个实践教学环节,尽管也要求撰写毕业论文,但是很少与实践结合起来,最终对学生实践环节的考核通常是以实习单位的主观评价为依据,难以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
(五)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当前我国高校的师资尽管可能学历较高,但普遍缺乏从事公司、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经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影响了实践的效果。
综上,如何为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提供大量的理论结合实践、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实践型财务管理人才,如何加快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并开展实验课程,以完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培养出高质量、符合社会需要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鉴于此,本文提出构建基于任务驱动型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模式,就是希望在充分体现现代财务管理理念的基础上,通过与现实企业管理层的交流和财务理论知识点相结合设计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够身临其境,了解企业现实决策场景和过程,使有关技术和课程结合为一个密切的有机整体。
二、任务驱动型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模式的特征
任务驱动型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上的教学模式,它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对现实问题的理解和任务的复杂程度提出设想和解决方案,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执行任务过程中碰到的各种财务问题,最终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达到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相对于传统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特征与优势:
(一)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任务驱动法”作为一种实践型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的“粉笔+讲授”的教学方式,从传统的以“教师授课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为中心”,通过任务的设计与分配,让学生能够亲自参与任务的执行过程,充分体验分析和解决任务中的各种现实问题,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认知的主体作用,形成了鲜明的“双主模式”,实现了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积极学习的转变。
(二)情境由零碎虚构变为系统真实。任务驱动型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模式中的任务情境来源于教师与企业管理层的交流和访谈,特别是与经验丰富的企业高管的访谈,将他们在现实工作中遇到过的重要财务问题经过教师的加工提炼,转变为课堂教学中的任务,尽量将企业现实财务问题的前因后果、解决步骤与财务管理理论各个知识点结合起来,使得零碎虚构的任务情境变得系统真实,使得各个学生任务小组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了解和掌握企业现实的决策过程和方法。
(三)充分考虑学生差异的任务分工。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通常会考虑学生在认知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有的放矢地设计出每一部分的具体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个性特征去选择扮演合适的角色、接受恰当的任务,这样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成功完成任务的机会,都能经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任务,从而增强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培养学生全局观念和创新意识。由于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考虑了各个具体任务之间的相互配合、前后因果关系,扮演不同角色的任务接受者在执行自己任务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其他任务对自己的干扰或支持,考虑任务实施的具体条件和后果,如在分配资金时采购经理的扮演者就必须顾及生产经理、财务经理以及成本控制角色的任务执行情况。这样,让学生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充分感受相互合作、共生共赢的理念,从而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和创新意识。
三、任务驱动型财务管理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基于教学目标的任务设定。基于教学目标的任务设定,作为任务驱动型财务管理教学模式的第一步,也是难度最大而最为关键的一步。这里首先要明确财务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目标,即要区分理论教学目标和实践教学目标,前者应该更多地注重财务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后者则应该注重将理论知识与现实问题的分析相结合,努力提高学生分析现实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要根据实践教学目标设定具体的任务环节。譬如,在讲解筹资管理的知识点时,将其对应的实践教学目标设定为让学生掌握企业实际的筹资方式,让学生能够通过比较和分析各种筹资方式在成本和风险上的差异,最终选择最优的资本结构。这就要求实践环节的教师通过深入企业访谈,从管理层那里把握企业在现实环境中是如何筹集资金和选择筹资方式的,可以将这一企业筹资前后的过程转为一个详细的任务,其目标就是要通过比较与分析帮助这家企业选择合理的筹资方案。这样的任务设定既因直接来源于现实企业活动显得形象逼真,又因考虑全局而能够引导学生全方位思考和分析问题。
(二)任务分配与学生角色定位。在总体任务设定好之后,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将总体任务化解为可供多个学生接受的具体任务。这里的标准既要考虑到任务本身的复杂程度,又要考虑到学生各自的能力特征。单从任务的复杂性来看,如果任务的细节过于繁琐,任务的执行过程难度过大,受限条件过多,或者对其他相关任务依赖程度过大,则需要将复杂任务简单化、具体化,使得分解后的具体任务能够让执行者明确任务意图、容易具体操作;单从学生能力的角度来看,因每个学生各自的性格特征、学习态度、认知能力、兴趣以及接受知识的能力水平等情况不同,这就需要“任务”的设计体现出层次性,做到深浅不一、难易有别。在具体分配任务时,需要将任务本身的差异性与学生自身的特征结合起来,即让能力相当的学生去接受难度相当的任务,这样使得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圆满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他们也会因学习能力得到完美体现而获得很强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三)任务的实施与执行情况的汇报。将任务分配给学生后,就需要让学生在给定的时间和场景下执行自己所分担的任务。这一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让学生充分扮演好自己在任务执行过程中的角色,这需要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如事先将任务相关资料分发给学生,让他们熟悉任务的基本情况,并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网页、报纸、博客、微信等途径扩展任务资料中涉及的相关细节信息,并启发他们从各自扮演的角色角度去思考财务管理中相关的理论知识点,考虑如何将这些知识点与自己分配的任务实施过程结合起来,如何应用于任务的执行过程中。当然,正如前面所述,由于每项任务被人为地分解为多个具体任务环节,各个环节之间实际上是前后联系、互为因果的关系,这就要求学生在执行自己具体任务的同时,要关注与自己同属一个总体任务场景中的其他学生的任务执行情况,使得学生逐渐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协作能力以及全局观念。此外,任务执行过程中要求各个任务小组及时汇报任务实施阶段和出现的新问题,各种角色对于发现的新问题要共同讨论商定解决措施,这样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四)任务完成情况的自我评价。完成按照财务管理教学目标设定的任务后,首先要求各个任务小组的学生对自己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其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在自我评价过程中对任务执行过程中涉及到的财务管理知识点进行回顾和温习,通过反思自己在理解任务、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碰到的难点和重点,加深学生对财务管理实际运作过程中关键环节的认识,让学生熟练掌握其所涉及的财务活动程序,同时使其体会到现实情境与理论知识的差距,使其意识到团队合作、随机应变能力的重要性。二是通过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明确自己在理论上理解的误区和知识上的缺陷,使其明确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帮助其进一步复习和巩固学过的知识。
(五)教师的点评与学生角色的考核。这个环节需要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学生评价体系。对学生参加实验、实习的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效果提出严格要求,加强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考评,制定综合实验能力考评方案,确定考评内容与方法,提出考评成绩的学分比重,通过笔试、口试、操作考试及实验论文等多种形式考评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对于实习考核可通过实习报告、现场操作、理论考试、设计和答辩等形式进行,可以由学校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联合考核,不仅考核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水平,而且考核学生的工作实绩。
四、结论与展望
财务管理专业是一个理论水平较深、实践操作要求较强的专业,基于任务驱动型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模式正是顺应了这一特点,财务管理的教学实验在于通过模拟财务管理活动的过程和观察实际财务管理活动来重复财务管理知识,了解财务管理理论的具体运用,体会财务管理知识的作用,同时,任务的设计与分配也为学生提供了参与财务管理活动的机会,使学生能够直接感受到财务管理活动的规律,促使学生运用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完成财务预算、财务决策、财务评价等系列活动。本文希望通过基于任务驱动型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加强理论教学,使学生具备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并掌握财务管理学科的方法论;使学生把本学科知识同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师改善教学方式,采取多种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实践教学,弥补分科教学的不足;使学生接近实际、学会交流和交际,学会合作,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个性,训练学生的顽强毅力和抗挫折能力;也为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吻合的具有扎实的财务管理理论基础,具备实际操作能力,能够分析并解决问题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提供强有力保证。S
参考文献:
1.李翠白,李芒.基于计算机的教学设计“任务驱动”学习方法[J].中国电化教育,2001,(12):9-11.
2.唐进晔.浅谈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N].现代教育报,2008-6-5.
3.钱士茹,吴笛.亲验式教学法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合肥学院学报,2006,(2):60-62.
4.容庆,湛红晖.管理专业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教育教学,2005,(4):28-30.
5.于天野.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几点设想[J].商业会计,2015,(15):126-127.
6.熊磊,李涛.翻转课堂应用于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刍议[J].财会通讯,2015,(22):62-64.
7.海占芳.思辨式教学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22):250.
作者简介:
杜勇,男,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篇3
关键词:时间管理;DISC性格模型;团队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6-0013-03
引言:
大学学习任务繁杂而沉重,不仅需要完成学校规定的课程,通过各类资格考证,面临各种能力的提升,还要规划将来的职业发展与人生幸福。因此,学会如何管理时间,充分利用时间,是提高学习效果,规划人生发展的关键。
一、大学时间管理存在的问题
与高中相比,大学在学习方法、自我支配的时间、各类课外活动、管理方式学习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这就需要每位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合理规划大学阶段的时间。
总的来说,大学生的时间管理不太理想,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学习目标不明,缺乏规划意识。很多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长久处在“不知道做什么”的状态中。一方面他们期待着外部环境使自己目标明确,另一方面他们又难以给自己做决定,目标不明确,行动易盲目,缺乏人生规划。
2.面对突发事件,自制能力差。大学学习的同时,社团活动、QQ聊天、课外书籍、网络游戏、手机娱乐等活动也时时刻刻吸引着学生。大学生面对干扰时,往往放任自流,难以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动[1-2]。
3.面对学习挫折,存在拖延现象。大学学习是通过自我锤炼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艰辛过程。面对学习困难,难免出现情绪压抑和高焦虑,进而表现出对学习敷衍了事的拖延行为。调查显示大约7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时拖延,50%认为自己一直拖延[3]。
针对大学生时间管理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本文在分析学生性格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性向因子模型的团队时间管理法,并在控制专业的学生群体中加以实践。
二、基于DISC性格的团队时间管理法
1.DISC性格模型。DISC性格模型是一种测量性向因子的性格测验方法。它根据人们遇事的行为表现,将性格特质划分为四种:支配型(Dominance)、影响型(Influence)、稳健型(Steadiness)与服从型(Compliance),简称DISC性格模型[4-5]。
支配型性格的人做事有着明确的目标和清楚的计划,喜欢竞争和挑战,做事果断且坚持不懈。不足之处在于性格急躁,容易固执己见。
影响型性格的人乐观自信,好交际,常常能创造性地解决突发问题,激发他人为目标奋斗。但缺乏持久关注的耐心,做事过于马虎粗心。
稳健型性格的人通常是友善亲切的,具有逻辑性的思维和合作精神。缺点是容易表现出犹豫不决,且不喜欢变化的环境。
服从型性格的人善于发现潜在的问题,具有很强的观察和研究能力,有较强的责任心。但在压力环境下显得过于悲观、紧张。
正确利用性格模型,有助于改善学生的行为方式、人际关系、团队合作和学习效果。
2.番茄时间管理。番茄工作法由弗朗西斯科・西里洛建立的一种简单实用的时间管理方法,旨在帮助人们完成工作,实现既定目标[6]。它要求人们采用新的学习工作方式,妥善设定目标,详细安排计划,合理分配时间、面对干扰权衡轻重等。具体来说,番茄工作法是由“活动清单”、“今日待办”和“记录表单”组成的。
活动清单,也称为长期计划,需要列出个人的工作计划。今日待办也称为短期计划,是从活动清单中选出数项要在今天完成的任务,并预先估计花费的时间。修正计划是从记录表单的原始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番茄工作法的具体实施步骤:
第1步,打开今日待办清单,根据任务的轻重缓急,选择一项任务;第2步:设定你的番茄钟(定时器、软件、闹钟等),通常设为25分钟;第3步:开始完成第一项任务,直到番茄钟响铃或提醒(25分钟到);第4步:停止工作,并在列表里该项任务后画个X;第5步:休息3~5分钟,活动、喝水、方便等等。第6步:开始下一个番茄钟,继续该任务。一直循环下去,直到完成该任务,并在列表里将该任务划掉。第7步:每四个番茄钟后,休息25分钟[6]。在某个番茄钟的过程里,遇到中断事件(除非紧急迫切),通常在该项任务后面标记符号表示打扰,待这一番茄钟完成后再处理。
3.基于性格模型的番茄时间管理。我们根据学生的性格,让学生自由组合成6~10人的学习小组。教师根据学生的性格测试结果,动态优化学习小组的成员,确保小组包含支配型、影响型、稳健型与服从型的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细化每一项长期计划的学习内容。每位同学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动态调整团队或个体番茄管理学习方法。
有效的学习过程是不断计划、执行、检查和更新的过程,与番茄时间管理方法相吻合。计划(Plan)主要指确定学习目标和制定学习计划;执行(Do)是指具体运作每个学习任务,实现计划中的内容;检查(Check)是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检测学习成效,分析学习方法的谬误,找出存在的问题;更新(Update)是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发现存在问题,总结经验并吸取教训。
每个个人和学习团体根据各自学习目标,都有自己的计划、执行、检查和更新(PDCU)学习循环体系,形成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推动大循环的结构,见图2所示。它围绕着同一学习目标,将每位成员和团体有机紧密地联系起来,彼此协同,互相促进,不断进步。
三、番茄工作法在大学学习中的实践
我们针对《Matlab语言与计算机仿真》课程入门难,实践性强,学生学习被动,参与不积极等问题,将基于性格模型的时间管理方法引入进教学中,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展了其自我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提升创新素质。我们从2012年开始学习时间管理的学习方法,到2013年逐渐规范,并趋于成熟。图3为2011年度和2013年度学生的期末考试对比柱状图。
由图3可见,采用科学的时间管理方法后,2011年度与2013年度学生成绩优秀(90~100分之间)的比例虽变化不大,但成绩良好(80~89分之间)的比例有很大提高。此外,学生不及格的学生比例有显著下降,从2011年度的13%下降到2013年度3%。
除课程学习外,学生的团队协作与自主学习的意识有了很大提高。在团队合作参加“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物联网竞赛等竞赛中屡获佳绩。
四、结论
善于管理时间是对生命的一种高效经营。我们在充分认识到大学生时间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学生的性格模型,提出一种团队时间管理法,并在控制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进行群体实验。实践证明,该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成绩,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沟通和创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悦.基于时间管理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调研与分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6):930-933.
[2]尹志丽.对当代大学生时间管理技能训练的思考[J].教育科学,2010,(3):155-157.
[3]Nonis S A,Hudson G I,et al. Influence of perceived control over time on college students’ stress and stress-relatred outcomes.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1998,39(5):587-605.
[4]周科慧.DISC性格测评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J].梧州学院学报,2010,20(6):98-100.
篇4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工商管理专业 实践教学 改革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衡量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年来,为了提高工商管理专业的实效性和实用性,一些学校在不断提高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一些企业开始不太愿意接收高校学生的专业见习和毕业实习,一是担心接收学生实习会影响他们的工作,二是担心会泄露企业的商业秘密。这就使得不少高校在学生的实践教学上感到非常困惑,致使一些高校的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有些学校干脆以实验室、ERP课程代替实践教学,大大影响了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就如何加强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如何加强实践教学改革,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当前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工商管理专业是一个应用性、操作性、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学科。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有利于学生素养的提高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但是,近年来,由于大多企业不太愿意接收高校学生的专业见习和实习,使得一些学校在实践教学方面感到束手无策,每到专业见习或实习时,便发动学生自找实习单位,大多学生通过各种关系找到一个挂靠单位,然后,弄到有实习单位盖章的实习接收函和实习能力鉴定表后,整个实习过程就算结束了。其实大多数学生根本就没按实纲要求去实习,而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也没有派相关专业老师去检查指导学生的实习,即使有派老师检查也是个别真正在实习的学生。因此,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实践教学仅停留在计划中,并未能得以真正实施,实践教学的目的没有真正达到 。
(二)工商管理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割裂了与企业的联系
每到毕业季时,对于大多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学生来说, 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 与此同时, 许多用人企业又招不到合适的工商管理人才。其主要原因是许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上没能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实际上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制定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往往是参照一些老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从不邀请企业参与讨论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工商管理专业到底该安排哪些课程,该如何培养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都不了解。因此,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执行到完成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都很少与企业发生联系,更谈不上开展校企之间的合作,这就更加导致了实践教学的难以开展。
(三)教师缺乏实践教学指导能力,双师型老师队伍建设滞后
目前,大部分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指导工作,都是由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师担任,这些老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缺少工商管理的实践经验, 又缺少机会或能力组织和从事大型科研项目,反映在教学过程中, 就是讲普遍原则多、理论内容多,而讲具体方法少、实际业务少,所授知识的实用性和实效性不强。所谓的案例教学法, 仍然未能摆脱课堂注入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有效的途径和手段, 对于管理人才非智力因素,如:意志、信心、胆略、风险意识等 的培养更是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对实践活动中产生的问题也是漠然置之,由于专业实践教师队伍建设滞后,实践教学能力严重不足,即使实践教学课程虽然已开设,但并未取得预想的效果。
(四)教材建设和课程设置没有突出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
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针对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使用的教材,该专业主干课程中,如:管理学、市场营销、生产运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财务管理、组织行为学、质量管理、经济法等课程使用的教材,都是一些老牌高校同专业使用的教材。这些教材理论性强,实践性、实用性差。严重影响到教学实践大纲的制定和实践教学的开展。
另外,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没有突显该专业的应用性、操作性、实践性的特点。缺少培养企业实际需要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基本技能的相关课程。课程设置往往是理论教学课时多,实践教学课时少,造成该专业的人才培养偏重于课堂的理论教学,而弱化了实践教学环节,使人错误地认为教学实践并不重要,可有可无,以致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重新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加强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领导
实践教学环节是工商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在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教学过程中,具有贯彻始终的地位和作用,影响到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重新认识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把实践教学切实纳入到人才培养的体系之中。一是必须加强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和领导,不折不扣按实践教学大纲要求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思维分析能力与判断能力、决策能力与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和社会能力等。二是建立和健全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确保实践教学工作各负其责,做到有领导、有协同、有操作、有监督。三是重视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根据工商管理的专业特点和企业的要求,建立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对实践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采用实习单位和学校双方共同评价的方法。
(二)加强校企业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创新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是解决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问题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就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做到学校与企业信息、资源共享。一方面学校利用企业提供的资源条件,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帮助学校解决教学实践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企业也可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因此,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人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校企合作是一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它符合企业培养人才的内在需求,有利于企业实施人才战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迫切需要一大批具有各种能力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学校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的大力支持,企业的发展壮大亦会反哺学校的发展。校企合作,不仅提高了学校培养人才的力度,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加强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推进校企双方可持续发展,加强优势互补,实现互惠共赢 当前,我国大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仍是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是重理论而轻实践甚至无实践,培养的人才很难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加强校企业合作,就是创新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真正做到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树立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新理念。
(三)着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努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指导能力,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从目前情况看,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指导教师都缺乏在企业工作的阅历,缺乏实际管理经验,实践教学指导能力不强,导致实践教学质量很难提高。因此,着力培养一批“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是通过校企合作,按照人才培养模式,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让教师深入生产一线进行业务实践,参加企业的科研课题研究,参与产品研发和技术攻关,以此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指导能力。二是鼓励专业教师在合作企业单位挂职或兼职锻炼,参与企业经营决策和日常管理工作,熟悉企业的运作管理,掌握企业的管理流程。丰富专业教师的管理经验。三是优化实践教师队伍结构,并设法积极聘请或引进一些社会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家、工商管理从业人员充实教师队伍,努力建立起一支综合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工作相对稳定的富有实践教学能力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四)着力抓好教材建设,重新构建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
教材建设是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落脚点,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组织相关专家、教授、企业家和有实践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编写一套应用性、操作性、实践性强的工商管理专业教材,不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教材建设,做到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另外,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要紧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 不断更新自己的课程体系。从目前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看,必须重新构建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长期以来,工商管理的课程体系一直是沿袭着基础课(含公共课与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三大块。这种传统的课程结构模式已不太适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主要表现在公共基础课所占的课时和学分制偏多,专业课课程设置过宽,选修课所占的学分和课程偏少。这种课程设置容易造成人才培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专业不专的问题。因此,必须调整三大块的比例关系,一是压缩公共基础课的课程,减少教学课时。二是专业课的设置应有所偏重,如: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市场营销等,使工商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会被人称作“万金油”。三是适当增加选修课课程, 在选修课课程体系中增设公文写作、管理沟通、商业伦理、公共关系、艺术欣赏等课程,提高学生交际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和人文素养。
(五)充分挖掘利用校友资源,拓宽实践教学渠道
校友资源是高校的重要资源,必须充分发挥校友资源在实践教学中的独特作用。各高校每年都毕业一批学生,这些学生分布在社会的各行各业,有些学生经过五年、十年或二十年的努力,他们成为行业上的佼佼者,他们中有的成为政府官员、企业家、优秀员工、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等。他们对母校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希望自己在力所能及上能帮助母校做点事情。因此,学校必须充分利用充分挖掘校友资源,利用校友所在单位的条件、设备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或者聘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结合专业实践教学需要,走出去、请进来,实现校内校外相结合。
参考文献:
篇5
摘要:以367 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性量表、大学生适应性量表,探讨其时间管理倾向与学校适应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校适应性存在高度的相关,其中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几乎与学校适应的所有因子存在显著相关;时间管理倾向存在性别和是否为独生子女差异,时间管理倾向总体上虽不存在文理科差异,但独生子女的时间管理倾向存在文理科差异,而非独生子女的时间管理倾向不存在文理科差异;学校适应性不存在性别和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差异,但存在文理科差异。
关键词 :大学生;时间管理;学校适应
一、问题提出
黄希庭和张志杰认为,时间管理倾向是个体运用时间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行为和特征。是一种具有多维度多层次心理结构的人格特征,是由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以及时间效能感构成。学校适应是一个广义的多维的概念。他强调学生与学校环境互动的过程与结果(李辉,2006年)。包括学生的学习适应、人际关系和身心状态等。目前对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研究涉及到与大学生人格特征、成就动机、学业成就、心理健康等的关系。张志杰等人(2001年)的研究发现,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与总体、一般和特殊自我价值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时间监控观对学业成绩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时间价值感和时间效能感是通过时间监控观来影响学业成绩。以往研究表明,时间管理倾向与学校适应的多方面存在相关关系。本文拟通过对大学生的实际调查,系统探讨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校适应之间的关系,为培养大学生合理的时间管理、提高学校适应能力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方法。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随机抽取上海某高等专科学校大一学生466人,其中文科3个专业,理科3个专业。剔除无效问卷99份,得到有效问卷367 份,回收率为78.76% 。其中,男生:208人,女生:159人;理科生:216人,文科生:151人,独生子女:206人,非独生子女:161人
2.研究工具
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doles?cence 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 Scale,简称ATMD),由黄希庭和张志杰(2001a)编制,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大学生适应性量表(College Student Adaptability In?ventory,简称CSAI)为卢谢峰(2003)的硕士论文所编写。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
三、研究结果
1.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校适应的性别、文理科和独生子女差异
分别以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和学校适应总分为因变量,性别、文理科和独生子女为自变量,做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时间管理倾向得分上,性别和独生子女的主效应显著,文理科的主效应不显著,文理科和独生子女的交互作用显著;在学校适应性得分上,性别和独生子女的主效应不显著,文理科的主效应显著,交互作用都不显著。(如表1、表2所示)
2.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对学校适应的相关关系
通过将时间管理倾向各因子与学校适应性各因子做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时间价值感除与职业选择适应性和环境总体认同显著相关外,与学校适应性的其他因子相关均不显著,时间监控观与学校适应性的各因子相关均显著(除身心症状表现外),时间效能感与学校适应性的各因子相关均显著。(如表3所示)
四、讨论
1.高职高专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校适应的性别、文理科和独生子女差异
本研究中,性别在时间管理倾向总体上表现为显著(F=4.45,p<0.05),男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这与以往的研究存在一定的不一致性,这可能是受到被试群体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分析时间管理的各个因子,其中时间效能感因子男女生得分差异最为显著(F=5.96,p<0.05)。时间效能感指个体对时间管理的信心以及对时间管理行为能力的估计,进入大学阶段后,社会、家庭对男生的要求会更高于女生,这种社会责任感和家庭压力可能会导致男生在自评和能力评估时有偏高的倾向。若能进行进一步研究,相信能得到更完善的结果。
分析文理科学生的差异发现,理科学生学校适应性的得分显著高于文科学生。学校适应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方面,在我国,大学文理科招生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在社会和家庭的导向作用下,高中学业成绩相对好的学生普遍选择了理科,高考的理科学生要多于文科学生,因而理科生的竞争要高于文科生,在更强的竞争中,理科生可能更善于协调自身与社会和周围环境的关系,角色和职业选择更加明确,从而导致进入大学后,学校适应性更好。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时间管理倾向得分的主效应显著(F=17.24,p<0.001)且与文理科的交互作用显著,简单效应分析发现,非独生子女,文理科学生在时间管理倾向得分上没有显著差异(t=0.14,p>0.05),而独生子女,文理科学生在时间管理倾向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t=3.33,p<0.01)。单独分析理科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时间管理倾向上的得分不显著(t=-1.13,p>0.05),而单独分析文科生时,发现,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时间管理倾向的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t=-4.06,p<0.001)。这说明,独生子女与学科性质都会影响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可以说,对于非独生子女来说,文理科不影响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而对于独生子女来说,选择理科更有利于他们的时间管理。分析可能原因,首先,是否为独生子女的这种家庭因素导致了他们在时间管理上的差异,因为独生子女的时间更多地掌握在父母的手里;其次,文理科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独生子女的时间管理能力,这可能与文理科的思维方式不同有关,理科生更倾向于对精确的、有逻辑性的事物的处理,而时间这种客观存在更适合于理科的思维模式。如需证实这种解释,需要做更进一步的研究。
2.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对学校适应的作用
本研究表3的相关数据结果显示:时间管理倾向与学校适应性存在很高的相关。其中,时间效能感与学校适应性的各个因子都具有显著的相关;时间监控观除与学校适应性的身心症状表现因子没有显著相关外,与其他因子的相关均显著;时间价值感与学习适应性、职业选择适应性和环境总体认同具有显著的相关,与其他4个因子没有显著的相关。这与以往关于时间管理倾向各因子与幸福感关系的研究有一定的一致性。同时,研究结果显示,在时间管理倾向的三个因子中,时间价值感和学校适应的相关相对较小。从时间管理三个因子的理论解释层面上来分析,时间价值感更注重于个体的观念,而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更注重个体的行动。而学校适应性是学生的一种行为表现和结果。如学生学习适应的好坏表现为自主学习的能力,直接体现为学业成绩,人际适应表现在日常与人的交流沟通中,生活自理就更表现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因此,可以说,观念与行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只有更好地培养大学生在时间管理的行为,才能真正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参考文献
[1]黄希庭, 张志杰. 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编制[J].心理学报,2001(a), 33(4): 338-343.
[2]黄希庭, 张志杰. 论个人的时间管理倾向[J].心理科学, 2001b, 24(5): 516-518.
[3]黎兵, 杨嘉乐. 初中生时间管理倾向、自我效能感、学习归因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J].心理学探索, 2004, 24(4): 67-71.
[4]李儒林, 胡春梅, 田川, 代成书.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J]. 中国临床康复,2006, 10(46): 67-69.
[5]刘旺, 冯建新. 初中生学校适应及其与一般满意度的关系[J]. 中国特殊教育, 2006, 6:77-81.
[6]卢谢峰.大学生适应性量表的编制与标准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3.
[7]秦启文, 张志杰. 时间管理倾向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相关研究[J]. 心理科学, 2002, 25(3):360-349.
篇6
【关键词】实验的魅力;生活化的物理;语言的魅力
初中的学生正处在心理和生理快速成长的阶段。这一阶段也是学生性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是爱学,还是厌学直接影响了他们未来的成长。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些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们就会主动去研究,在研究中肯定会遇到问题,他们就会主动寻找方法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自然会收获方法,提升这方面的能力。教师如果能将课堂设计的丰富多彩,用多种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提升课堂效率。如何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呢?以下是我浅薄的几点想法。
一、发挥实验的魅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概念、原理、规律的获得都是从实验出发,在经过分析、推理、论证得出来的。初中学生对实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是很强的。每当我拿着实验器材进人班级的时候,很多学生总是围着我,充满好奇的问我:“老师你又要做什么实验啊,我们能做吗?”看着学生们那纯真而充满求知的表情,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和满足。而学生的这种学习兴趣和求知的心对于他们学习物理以及对他们未来的发展真的是很重要、很难得。物理中有很多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一些课外小实验。演示实验主要是老师进行操作,学生完成观察、记录、分析总结等任务。实际上学生对于操作更感兴趣。如何能换一种方式,对一些操作难度不大的实验让某个同学或某组同学来完成演示,我觉的无论是演示的同学,还是观察的同学兴趣都会更高一些。学生的操作不一定规范,这时正好可以抓住时机,引导学生相互交流、纠错,产生思维的碰撞,使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学生对实验或知识上的易错点、易混点记忆的会更加深刻。如在学习电荷和磁现象等内容时,很多小演示实验就可由学生完成。分组实验是锻炼学生探究能力和操作技能的最好机会。教材中的分组实验有限,如果条件允许能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实验操作能力。学生会在每一次亲身经历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并体会成功的快乐。
二、生活化的物理教学
物理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物理科是自然学科,科学是基于情境的,科学教育也是基于情境的。现在的初中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真是需要提升。不注意观察生活就缺乏生活经验,学习物理就是纸上谈兵。如果牛顿没有注意观察苹果落地现象,他也就不会发现万有引力。设置一些观察性的问题和体验性的问题,如“观察你家厨房由哪些物态变化?”“与家长买菜时体会物体质量的大小。”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他们身边,学会用物理角度洞察周围的生活,会使学生发现很多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物理知识,他们会觉得学习物理很有用,兴趣提升了,学生的成绩必然随之提升。教师在教学情境的设计上尽量生活化,教学情境应该浸润在科学的学习过程中。一位德国学者的精辟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它们全部吸收了。”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如在讲光现象时,我先放了一个光画的视频,学生看到由光能绘制出如此美丽的画面,充满了好奇,学习欲望马上提升,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又如杠杆这一概念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在课前我和学生们共同搜集了大量生活中的杠杆如各种秤、鱼竿、镊子等等。课堂中同学们利用实物来学习理解杠杆的相关问题,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情境创设能减轻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压力,变“难”学为“易”学、“想”学。让学生置身于生活化的物理课堂的情境之中,学生就会对所学知识更有兴趣。
三、幽默又不失严禁的语言
初中学生听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就20几分钟。如果教师总是一板一眼,从头到尾一个音调、一个语气不停的讲,学生一段时间后一定会犯困或溜号。而如果教师的语言风趣幽默,充满魅力直接影响着课堂气氛和学生学习兴趣,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就会延长,并会更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教学效率会大大提升。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同样的教育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 我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主张,每堂课都应充满学生的笑声。在讲电功率时,有一类问题电流或电压要取小的值,我就把这类题称为“照顾弱者”问题。 学生觉得这个词用在物理中很有意思,同时也掌握了此类题的解题关键。在一次听课过程中,老师在讲照相机成像时说:有一个人照相时费了好大劲使自己摆出倒立姿势,摄影师问他为什么,他说照相机成的是倒像啊。学生听后大笑,注意力集中了,同时也记住了照相机的成像特点。但教学过程中,不能任意地编造和滥用幽默语言,否则就会给人以哗众取宠之实,油腔滑调之感。要知道,幽默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绝不能为了幽默而幽默。在创造和运用幽默时又要适可而止,因为物理教学更重要的是科学性和严谨性。我们语言不能一位的生活化,一位幽默,而使学生知识落实的不够扎实,不够准确。
杨振宁博士曾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只有当学生对物理这一学科产生兴趣,才会想学,进而爱学,最终才能学好。因此,激发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罗江.探讨高中物理中电场学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
[2] 杨世秀.小议高中物理课堂学生能力培养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
篇7
生成长的文化氛围重视和建设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和谐发展的核心和动力。毫无疑问,每一所学校都应该树立自身独特的文化。如果说学校是一棵大树,那学校文化就是这棵大树带来的氧气。要有如沐春风的绿荫,就先要大树深深地扎根泥土,茁壮成长。这“泥土”不是别的,就是学校中的每个成员,工作的方方面面。这“泥土”首先是学校的所有成员,怎样才能让大家团结、合作、互助、运转良好?这是学校文化的着力处,也是学校文化最直接的显露。这“泥土”又是这所学校所在的一方乡土。学校要为这方乡土的百姓造福,既要培养人才,又要用正确的教育观念辐射引领社区,推动发展。这“泥土”还是我们学校教书育人处世做事的风格,恪守职业操守,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是学校的本分。总之,学校文化只有渗透在学校的办学思想中,深深扎根于学校日常的教育实践中,并在这方“泥土”中,吸收养分,付出责任。学校文化才能根深叶茂,馨香远播。
二、培育成功教师,打造优质教育
成功教师培育创新学子,成功教师带出好班级。一个学校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老师成为好老师,成为成功教师。
(一)何为成功教师
要引导老师对我们提出的教育理念不断地学习和认同,通过不断地学习、思考、实践和提升,成长为成功教师。那么什么样的老师是成功教师呢?
1.有思想的人
做一个有思想的人,对成功教师来说至关重要。老师工作在一线,每天都需要面对每一个鲜活的学生个体,所以,先进的前沿的体现着时代精神和学校文化的教育思想靠老师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去建构。老师要善于把党的教育方针、国家的需要、老百姓的心声、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要求融为一体,要对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有深刻的理解,能引领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不断学习进步的信心,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指导者。
2.有胸襟的人
老师要有胸襟,就是既要有当代教师的气质风范,要有书卷气,又有宽宏的气度,能与同事搞好团结,好的思想和做法、经验和长处能与人共享,工作责任面前能主动担当。
3.有境界的人
有境界才能成就高品质,有境界才能有风格和特色。一要有思想境界。二要有身份境界。“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老师不同于其他行业,老师要有老师的样子。三要有工作境界。教师对待自己的事业要不断超越和追求。四要有生活境界。要提倡积极高雅、健康向上的生活,要提倡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就是要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对家庭和社会负责。
4.有实干精神的人
学校要倡导每位老师不断改造自己的思想,真抓实干,脚踏实地,以实干为荣,以实干为责,才能把教育理念变成现实。老师的思想、胸襟、境界、实干精神和个性、博学、专业水平、精力、表达和组织才能决定着你是否能成为一个成功教师,决定着学生的今天和未来,也决定着学校的发展。
(二)给教师的教与学提供更多的空间
创新学子离不开教师的教与导,成功教师不能只局限在业务能力的出类拔萃上,面对教育的发展,教师更应该做到教导和培育学生的自信、自立、大气和勤奋。这也是“育创新学子”这一理念的内涵和要求。我校一直主张让老师要有声有色地工作,有滋有味地生活,做幸福快乐的人。为了拓展教师的眼界,我们发起了“装备教师的书橱”、“我读书我快乐”等建设书香班级、书香校园一系列活动。我们注重给教师在工作空间上“留白”,目的是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更加快乐、自信地开展工作。
(三)校长应不断提升自己
篇8
【关键词】实践性教学 应用型本科 人才培养 实施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上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开始向应用型人才靠拢,而由一些高职院校升格或者多所院校合并升格产生的本科院校应运而生,这些院校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以及社会人才市场对于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将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用型本科是高等院校教育多样化的发展结果,与普通本科相比,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主要是面向建设、服务以及生产方面的第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它不仅要求人才具有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能力,同时还要能够与科技和时代共同进步和发展,也就是在具有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还具有发展的潜力,此类人才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
1.加强应用型本科教学工作中实践教学内涵的建设
应用型本科教育根据其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该在结合学科专业建设的前提下在教育工作中更加突出强调应用性,在教学内容上加快更新速度,使其更好地适用于社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完善和加强实践教学体系。一方面,应该正确地处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各有特色的关系,认识到两者在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其中实践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应用型本科教育在教学工作中应根据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在教学计划中对实践教学的地位加以明确,在整个教学计划中有效地提高实践教学的比例。另一方面,在加强实践教学计划的同时,教育工作者还应该对教学可能加以进一步的深入建设,打破传统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积极地开拓和探索具有研究性、设计性以及创新性的实践内容,尽可能地摒弃过多的理论模拟和论证性实践,这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2.应用型本科实训教学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引导者,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完成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整体提高。应用型本科教育院校中实训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主要是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有关。目前很多学校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比较深刻,对于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不够重视,大多数实践教学的师资都是担任理论课程的教师兼职担任的,只有少数是专职实践教师,而这些实践教师一般也都是学历层次偏低、知识结构和能力都不够强悍的教辅人员,根本就不能满足实践性教学对师资队伍的要求。应用型本科教育中的教师队伍不仅应该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过硬的职业技能,同时还要具备强大的技术应用能力[3]。根据现阶段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现状,学校应该先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建立一支高素质实训师资队伍,形成后备力量,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良性发展,这对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3.应用型本科实训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中的实训教学,不仅要以满足基本教学内容、训练技能操作、工程素质养成为总体培养目标,同时还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出先进实用性、技能实践性以及工程应用性等方面的原则。应用型本科教育在实训基地建设的时候,在普通院校的基础上还应该体现出对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应用型本科教育要结合办学的实际,以满足基本教学内容的需求为出发点,加强基础实验室的建设工作,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条件下更好地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另外,学校还应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转变校企合作方式,让学生在企业实训的过程中能够参与到企业的项目中去,利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企业实际的技术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高。
4.总结语
应用型人才与普通本科院校人才相比具有的显著特点就是动手操作能力强。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加入实践性教学,加强实践性教学的实施和管理,在巩固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有效地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工作中人才的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冯建,熊伟,王金波,刘德蓉,贾云.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J].科技信息,2010(15):83-84.
[2]姜和,刘德蓉,王金波,韩梅,冯建,熊伟.高校实践教学改革与应用型人才培养[J].科技信息,2010(25):55-56.
[3]冯年华.深化教学改革,构建具有“十化”特点的高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94-95.
篇9
【关键词】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平台建设;管理实践
一、引言
自我国实行“科教兴国”战略以来,加强了科技投入,使得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质量迅速提高,数量与日俱增。但是由于设备限制、运行机制、经费来源、思想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使得大型科学仪器不能很好的资源共享、开放共用,得不到充分利用,影响大型科学仪器的使用效率和发挥其应该有的作用。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科研工作的投入,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充足,有限的教育未能满足社会庞大需求,现有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未能充分发挥其效益和作用。
构建大型科学仪器平台、设备开放,实现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共享、专管公用”,提高设备和资金使用率,开放性的大型科学仪器平台主要包括各高等院校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各专业工程研发中心和各高新企业的重点实验室的贵重大型科学仪器,打破学科、课题和单位的一切界限,打破“谁管谁用,谁买谁用”的现状,开放共享,社会效益最大化。对于各院校、各科研企业和各工程测试中心所购置的大型贵重仪器设备要按不同档次、不同性能和不同种类进行集中划分和调配,按省市逐步建立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平台,成立统一规划管理的虚拟协作网络,提高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此外,还要制定相应的资源共享管理方式。
二、大型科学仪器平台的需求分析
一般情况下,主要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分布在电工电子、化学、物理、机械、力学和生物等一些试验中心、科研院所。随着社会科学研究性工作的不断推进和发展,部分高新企业的工程中心也渐渐进入,建立大型科学仪器和技术服务平台,通过信息化管理实现平台资源共享的建设成为新的课题。
1.平台的功能需求
大型科学仪器一般设置安装在多个部门,分散和零散,管理复杂。建立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网络共享使用信息系统,能够提高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通过网络信息等方式将一切可共享使用的资源同意到这个网络信息平台上,实现分散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虚拟集中管理,可以通过将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应用领域、管理人员、设备性能、存放部门、联系电话、预约方法、收费标准等详细资料信息在网络上面,同时,用户在需要使用时,可在网络直接实时查询并能下载相关资料。所以,建设共享平台的基础必备模块是设备信息录入模块、效益评价模块、信息交流模块、服务反馈模块、基本信息模块、网上预约模块等功能。建设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通过采用网络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途径,大大提高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共享使用效率。
2.平台的角色定义
系统的用户角色可以根据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实际应用需求分为四类:a.管理员,可以通过注册用户的功能基础,对大型科学仪器进行修改、添加和删除,能够查询和浏览本单位仪器设备的预约情况基本信息。b.未注册的用户,可以浏览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查询详细信息,但是不能够预约。c.设备管理员,能够实现系统的所有功能,其中包括仪器管理、用户管理、分类管理、预约管理、友情链接、公告管理、服务管理、数据备份等。d.注册用户,享有浏览仪器信息、查询仪器,还可以对所需大型科学仪器进行预约。
三、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平台的建设
1.平台的功能设计
大型科学仪器平台系统的两个平台部分为前台和后台。前台功能主要是针对注册用户和未注册用户,其主要模块有设备预约模块、平台信息显示模块(包括最新入网设备、公告信息和服务指南)、平台用户交流模块、设备信息查询模块等等。在用户交流模块,用户可以在平台上对设备的基本信息和使用情况与管理员进行交流和咨询。后台管理功能一般有预约管理、系统管理、仪器管理、用户管理、分类管理等红能,其主要是针对管理员和设备员对大型科学仪器进行数据更新完成相应管理功能。分类管理主要是完成一级、二级分类的修改、删除、查询、增加的功能。仪器管理主要是完成仪器设备的查询、增加、删除、修改的功能。预约管理是针对管理员用户的,可以查询已经入网设备的使用情况和共享信息,也可以查询仪器设备的预约使用情况,设备处管理员面向用户管理,可以有权力对系统中全部的用户进行增加、删除、修改、查询操作。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平台系统管理功能主要有二级管理部门的管理、前台页面显示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备份等,前台信息页面管理包括服务指南的删除和修改、平台友情链接的删除和修改、平台公告信息的删除和修改;数据备份功能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数据库系统安全,为了避免系统出现故障时,管理员必须对系统数据进行定期备份,防止丢失。
2.平台的数据库设计
一个基于Web的应用系统,影响整个系统性能的是数据库设计的质量,甚至影响到整个数据网络系统的成败。所以,从共享平台的功能出发,对于数据库初始设计时,首先要考虑到数据库系统的运行效率,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数据库对象命名时:宽度选择、规范、字段类型,必须遵循特定的设计步骤、基本原则和范式理论,以达到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的目的,防止数据冗余和插入、删除异常、修改。另外,正确合理的使用索引功能,不但能够提高数据系统的性能,还能保证数据库表内数据的唯一行以加速系统数据的检索。所以,为了增加数据库系统平台运行效率,合理的保留冗余数据,在处理速度和冗余数据中间最好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
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实现
1.平台的开发技术
LAMP组合是在Linux操作系统上配置PHP应用程序服务器、Apache服务器和MySQL服务器,PHP是服务器端脚本语言,MySQL是后台数据库,Javascript是客户端的脚本。PHP脚本把HTML与MySQL的数据库连接起来,Apache2.0是Web的服务器,利用数据库的数据操作语言DML(delete、select、insert、update)进行完成系统设计。LAMP和Java/J2EE的构架相比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切相当成熟的Web框架,LAMP的特点鲜明,主要有Web资源丰富、快速开发、轻量等等,LAMP和微软的.NET架构想比较,具有高性能、通用、低价格、跨平台的显著优势,所以LAMP组合是企业Web首选的应用平台,具有快速开发、成本低廉、安全稳定、部署灵活等特点。
2.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体系结构
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放的共享平台,主要分为服务层、数据层和客户端层,采用B/S三层结构模型来开发,是Web兴起后的一种网络结构模式,它将系统功能所实现的核心部分集中到服务器上,客户端可以采用通用网络的浏览器,通过Web Server与数据库交换数据,所有界面的操作和呈现都是经过浏览器把数据发送至Web服务器,用户界面全部是Web页面,浏览器向Web服务器提交请求同时与数据库服务器进行连接,将用户请求处理完毕后,处理结果将通过网络返回到浏览器。从而简化了系统的维护、使用和开发,将是信息系统架构的发展趋势。
3.部分页面的实现
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平台主要功能模块是预约管理功能模块。以此为例,已注册用户可以通过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平台的前台页面的设备信息模块进行预约,再由设备所归属的部门管理人员进行合理安排,同时将安排信息反馈会用户,以便预约用户做好试验准备的提前工作统筹安排试验时间。同时,在用户预约相应仪器设备后,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所述单位的管理员应该在后台对用户的预约情况进行处理,包括:预约时间、预约设备和预约用户,在预约管理界面,点击某个仪器设备,即可显示该仪器设备的详细信息,点击预约用户也可以显示用户的基本详细信息。
五、完善大型科学仪器平台运行机制管理
良好的运行环境是保证大型科学仪器平台建设的基础。
1.成立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平台管理办公室
重复购置和盲目购置是不必要的投资浪费,为提高仪器的利用率,由省市科技部门牵头,成立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管理委员会,可以统筹计划,把贵重仪器统一管理,根据学科研究需要,委员会进行调查、评估、审定、考核、论证、布局,合理协调各个环节之间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使用、调拨和管理,对整体进行宏观调控,实现资源共享,优化资源配置,保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平台的建设走向可持续的发展道理。
2.出台大型科学仪器设置资源共享促进办法,建立大型科学仪器补贴基金
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维护繁琐复杂,长期以来存在的“重购置,轻维护”的错误行为,导致仪器设备出现不必要的因为故障而未得到及时维护和维修造成的资源浪费,一方面是无钱维修,另一方面是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技术人员培训不到位。设置补贴基金,按照交易额提取适量的比例,做为补贴基金,可以保证一些仪器设备的运行经费,保证正常运行,同时解决仪器设备维修问题,从而提高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率。
3.建立激励竞争机制,出台奖励基金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激励竞争机制能够营造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良好运行环境;建立岗位责任制、使用效益评估体系和合理的奖罚制度,按照交易额提取适量的比例做为奖励基金,也可以对积极提供设备和积极进行科研创新的团队进行奖励,这是国家科技兴邦的倡导措施。
六、结语
大型科学仪器平台建设是一项科技系统管理工作,是一项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创新工程,是国家对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的注重,是新形势下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勇于探索、坚持创新、不断推进大型科学仪器平台的建设,实现科技兴邦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英位峰,高言,赵会武.高校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若干问题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213-215.
[2]毕为民.学习国外先进经验 推进高校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建设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0):258-262.
[3]梁雄,胡泽友.高校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7):194-196.
篇10
关键词:管理方法;管理科学;条件适用性
中图分类号:C9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18-0037-02
1 管理与管理方法理论关系
学术界对于管理的定义尚无统一的定论,不同学派和管理学家对管理的认识却“殊途同归”,但学术界都一致认为管理与人密切相关。从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提出的管理――“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去做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做”到管理学家罗宾斯给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管理的发展过程较为明确的指出管理的根本任务就是对人的管理。因此,管理的科学性自然主要表现为对人的科学管理,在管理实践中即为“应该采用何种科学(合适的)管理方法使被管理者的行为符合组织的目标实现”。当前主流的科学管理方法有如下几种。
1.1 管理方法取决于权力定位
管理实践以人―权力的制约为中心,管理方法其实质是对权力的分配,即根据权力的定位不同,来决定不同采取管理的方法。组织中,去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三种权力:决策权(决定干什么的权力)执行权(怎么干的权力)、监督权(干到什么程度的权力)。管理方法则取决于权力定位,即这三个权力该怎么放,决定干什么的权力即决策权一定不能放(管理者必须拥有决策权),“干什么”与“干到什么程度”是相连的,与之密切相关的“干到什么程度”的监督权也不能放,即不能放给干事情的人,但可以交给第三方(这就是管理中所说的决策权与监督权要分制),于是这三种权力就只剩下执行权可以下放,归根结底管理的本质与核心在于执行权的收放。
如果执行权不放:过程管理(怎么干也由管理者决定,三个权力都在管理者手中);执行权下放:结果管理(管理者不管做事的人怎么干,在乎干的结果)对三个权力的定位,决定了个人的管理方法。此外,权力的分配:集权与放权。当用过程管理时,即三个权力都在管理者手中,相对的是集权管理。当用结果管理时,相对的是放权管理,放权管理可分解为:①命令式管理(怎么干都通过命令告诉下属);②参与式管理(怎么干还是由管理者决定的,但可以让下级参与,出主意想办法);③授权式管理。授权有两种形式:放权(把干一件事完整的权力交给做事的人)和分权(把干一件事完整权力分为不同部分,如生产、研发、销售不同环节)。授权方式决定了组织的结构设计。
1.2 与下级的熟悉度对管理方式的选择具有决定性
管理的实质是对人的管理,管理的科学性表现为对人的科学管理,需要把握对人性的正确认识。对人性的思索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提出的“理性人”的人性论和英国的亚当・斯密第一次提出的“经济人”到中国的孔孟、荀子等思想家的“性善论”与“性恶论”,都提出了种种令人深省的人性观。马克思指出,“人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再根据“需求-动机-行为-目的”原理,管理者决定采用的管理方式取决于他对下级的认识或是对下级需求的认识。因此,管理者要根据下属需求(优势需求)的不同,通过合适的管理方法来引导下属行为,以达到管理目标。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有关生的最基本的需要可以归为一类,而对于这一类需要还没有实现满足的人,称为“经济人”,其行为表现为追求经济物质的满足。社交需要包括归属感、情感和社会地位感等;尊重需要包括自尊和受人尊重等。他认为把社交需要和受人尊重需要归为一类,对于追求这一类需求满足的人被称作“社会人”,而那些经济与社会需求都得到满足后进而追求自尊和自我实现的人,称之为“自我实现人”。他认为“经济人”“社会人”和“自我实现人”是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提出的,不同于前人对人性观假设提出的哲学角度,在管理实践中管理者应该通过对人的需求的了解来认识人性,否则人性之说就成了“空中阁楼”。所以,在管理实践活动中,管理者只要把握住下级的优势需求,采取可以满足下级优势需求的管理方式,就可以实现管理的有效性。
2 管理科学的条件适用性
任何管理理论或管理方法的使用都不是绝对和普遍适用的,是有其条件适用性的。最适合的管理方法要能够满足人的需要,实现管理与人需求的匹配,这里的需要是指人们最迫切想要获得满足的优势需要。针对下级不同的需求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这就体现了管理科学的条件适用性。
2.1 “经济人”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美国管理学家麦格雷戈用“X”理论概括了“经济人”的特点为:多数人十分懒惰,不愿工作,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责任;多数人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的目标相矛盾,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迫使他们为组织工作;多数人的工作都是为了满足基本的需要,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鼓励他们工作。
从“经济人”的特点出发,管理者在对人的管理中必须采取命令式的管理方式,以经济报酬来促使人们服从和做出绩效。其管理的重点在于提高效率,完成任务。其管理的特征是订立各种严格的工作规范,加强各种法规和管制。为了提高士气则用金钱刺激,同时对消极怠工者进行严厉的惩罚,即采取所谓的“胡罗卜加大棒”的政策。以上管理方式就是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它只注重人的生理和安全需要的满足,对于“经济人”是最合适的管理方法。
然而,由于科学管理理论把人当做完成工作的机器,也遭到后人很多批评,认为泰勒制很不人性已经过时了。这种说法并不正确,既然泰勒制能够满足“经济人”最迫切的物质需求就实现了人性。只有当人已经实现了经济物质需求不再是“经济人”时,泰勒制才会失去其适用性。而在当前中国物价房价飞涨而工资相对不涨的今天,大部分人还都在拼命挣钱养家糊口,他们可以被称作“经济人”,可见,在今天泰勒制仍不过时。
2.2 “社会人”与梅奥的行为科学理论
“社会人”表现为追求归属感,希望与别人有感情交流,被别人所接纳,并受到别人的尊重;同时追求一定的社会地位感。人基本上是由社会需求而引起工作动机的,而且通过与同事的关系而获得认同感,人从工作上的社会关系去寻找意义。员工的社会需求的满足与否决定了其生产率的高低。
从“社会人”的特点出发,梅奥的行为科学理论就是以满足人们各种社会需要为基本出发点的管理理论,它的管理方式最合适于“社会人”。管理者在对人的管理中应该采取启发与诱导、民主参与式的管理方式,通过群体激励,搞好人际关系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2.3 “自我实现人”与人本管理理论
自我实现需要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所谓自我实现指的是人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能力。对于自我实现需要为主的人来说,只有其能力充分表现出来,其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他才会觉得最大的满足。麦格雷戈的“Y理论”概括了“自我实现人”的特点:他们是勤奋的,如果环境条件有利,工作就如同休息与游戏一样自然;他们的自我实现倾向与组织所需求的行为之间并没有冲突,若能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会自动地把自己的目标与组织的目标统一起来;控制和惩罚不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方法。人们在执行任务时能够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外在的控制很可能会对工人构成一种威胁,从而造成不良适应;他们不仅会接受责任,而且会主动寻求责任。从“自我实现人”的特点出发,人本管理理论最合适。管理者应该采用授权式的管理方式进行结果管理,通过工作的扩大化与丰富化,使工作更有意义和挑战性,有助于人潜能的发挥,通过弹性工作时间制使员工实现自我管理。
3 结 语
《墨子・尚同下》中有一句名言:“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通过研究发现管理实践的本质是要求管理者一定要了解员工,了解他们的优势需求,再加以匹配的管理理论或方式来引导员工的行为,进而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达到管理的目的。
一方面,在我国的企业管理实践中,许多管理者对管理科学的条件适用性认识不足,一味追求用一个所谓最好的“万能方法”来管理所有员工,部分企业利用他们“先进”的人性化管理来吸引人才,企业家仍需加强对管理科学理论的学习,已达到与时俱进,给予人才最舒适的成长环境。
另一方面,在管理学术研究领域,部分研究违背了哲学教导我们的“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真理,只有相对真理”,而他们的研究却旨在寻找具有普遍规律性或普遍适用性的理论或方法,这种思想存在错误指导性,管理世界没有普遍适用的“法则”,任何管理理论或方法都是有其条件适用性的。
20世纪60年代以后,菲德勒指出:“‘权变模型’意味着领导科学领域中一个划时代的变革,它使领导科学的研究从无益地寻找最佳的领导风格、最佳的领导行为,或最佳的管理哲学中解脱出来,使人们转而去寻找这样的条件,在这些条件下各种风格、行为和哲学都可能是适宜的和有效的。”菲德勒的这句话就指明了管理科学的条件适用性,因此,现在的管理研究者们应该借鉴领导科学的研究经验,树立管理科学条件适用性的观念。
参考文献:
[1] 郑鑫.从科学管理理论与人际关系学说[D].上海:东北师范大学,2007.
[2] 谢水明.“新经济人”:科学管理的本质――新经济人”下对泰勒“经济人”假设的思考[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2,(2).
[3] 夏湘远.从管理到后现代:西方人本管理学说的渊源于流变[J].求索,2008,(6).
- 上一篇:浅谈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 下一篇:建筑装饰设计专业职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