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区规划设计规范范文

时间:2023-09-25 18:15: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厂区规划设计规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厂区规划设计规范

篇1

关键词 厂区道路 运输 排水 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在大型工业企业项目建设中,厂区道路作为厂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为工厂提供经济、有效、合理的运输条件;能够顺利排除工业厂区内的雨水;引导视觉空间,提供良好审美效果。故应将三者有机的结合和统一,完成良好的工业厂区设计方案。在以往的一些工程设计中,往往忽视三者之间关系,或没有做到完美的结合和考虑,从而给工程造成或多或少缺陷和遗憾。笔者从以下几方面,针对如何做好大型工业厂区道路的规划设计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希望对今后工作有所启示和帮助。

1运输便捷

厂区道路主要为汽车运输服务,它直接关系到工矿企业的生产、供应和销售。要为具有一定载重量和行驶速度的汽车车辆通行提供保证,亦要提供合适的行驶条件,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合理设计的道路(包括良好的线型、适宜的坡度、稳定的路基、合适的路面结构等),对于降低汽车运输的成本、改善环境状况,均具有很大的作用。当运输线路设计为重车上坡运行时,汽车发动机将加大负荷工作;而重车为下坡运行时,发动机只用40%-60%功率即可。两者相比,汽车运输设备的油耗量、检修工作量、出勤率、运输能力和运输成本相差15%-20%。另外,当汽车满负荷上坡运行时,经常造成发动机在浓混空气状态下工作,油料燃烧不完全,产生大量黑烟和有毒气体,污染环境。在厂区道路设计方面,我们设计人员亦应努力探求提供经济、合理的运输条件,从而减少基建投资和运输成本,并为工厂创造一个清新、整洁的环境。在道路运输系统的规划设计时,应了解工厂生产的特点,仔细分析工厂各车间的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运输的流向和流量,尽量避免工厂大宗物品的重车上坡运行。由于道路纵坡的大小,对汽车运输效益影响巨大。山区建设,重车上坡运行是不可避免之事。工厂的基建受投资影响力求减小场平土石方工程量,必然使道路纵坡设置较大。在减少运营费和节省基建费用之间,我们应努力探求一种良好的、权衡了两者利益的综合效益,从而得到一个恰当的纵坡设计值。而不应简单地以不超过规范所规定的极限纵坡值为设计原则。这项工作很复杂,但具有其实际意义。

以我国现有的经济实力及条件,在山区进行工业建设,为减少土石方工程量,节省基建投资,其中一项措施便是对工厂实行台阶式布局,使得厂区内部道路与道路、道路与建构筑物的联系困难和复杂化,给运输带来不便。因此,在其道路规划和设计时,必须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地形高差,配合厂区竖向设计,形成合理的道路联结体系,改善厂区运输条件。对于大中型工业企业,由于运输量巨大,厂内一般设有主干道、次干道、支道和车间引道四级道路,如果不对厂区运输进行合理规划,让大量货物运输汇入主干道,造成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流、人车混流,将会给工厂生产带来隐患。因此,在工厂平面布局规划时,就应考虑人流与货流的分开,对区内道路承载能力进行合理调配,充分发挥各级道路的运输效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厂运输设备向大型化和重型化及特种化发展它对厂区道路设计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应引起设计人员的充分注意。

2排水顺畅

无论是工厂还是城镇,当决定采用暗管作为排水方式后,其道路便成为一个有效的汇水通道和排水渠道。根据经验,为保证场地内雨水能尽快顺利地排走,道路有一定的纵坡是有利的,可有时不顾实际情况而勉力为之,便会造成一些不良后果。在西北某特大型工厂,区内设有一条150多m长道路,道路两端设计标高一致。设计者忧虑如果将道路设计成零纵坡,可能造成雨季时,雨水不能顺利排出,影响工厂生产。因而人为地将这150多米道路分割成一定纵坡的4个坡段,形成一条锯齿形道路,给人以牵强的观感。其实,对于厂区内场地和道路坡度平缓,雨水能否顺利及时地汇集和排除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上海石化、宝钢等厂的具体实例,看一看此类问题处理的手段和达到的效果,从而得出我们的结论:上海宝钢和上海石化企业位于我国江南沿海地带,其地域地势平坦,场地标高低,取土困难。如按常规设计方法,使场地和道路具有一定的纵坡值,势必要运入大量的土石方,使工程造价上涨。经再三论证和经济比较,他们最终采取场地区域分片、片区之间存在高差;而片区内场地标高一致,道路纵坡为零。为保证场地内雨水的排除,则据汇水面积的大小设置较为密集的雨水井(一般在18-45 m之间,平均为30 m)。投产后,雨季来临时,场地内无积水现象,工厂生产正常。上海宝钢和上海石化所在地区暴雨强度不算小,其厂区道路可设计为零纵坡。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其它在不大于或稍大于上海地区暴雨强度时,厂区道路设计成零纵坡也是可行的。对于在一些暴雨强度过大的地区建厂,当道路纵坡过缓时,须设置更为密集的雨排水口,导致经济上不合理,不宜采用。

对于过于平坦的工业场地,我们也可以通过加大建筑物与室外地平的高差,利用建筑物外部场地作为一个大型蓄水池和缓冲池。消除场地和道路平缓带来的矛盾,避免暴雨来临时,可能对工厂生产带来的危害。如果既要满足排水要求,又要获取良好的线型,我们还可以采取另一种措施,达到我们的目的。

3审美突出

根据国内外许多大型工业项目资料研究,厂区外观整齐是工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许多大型工厂皆追求道路平直、分区方整的厂区布置形式,这对于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很大促进作用。

诚然,对于一个厂区而言,它对人们的视觉形成强有力的刺激,主要在于雄伟、简洁的厂房,大型设备、装置及建筑物群体所形成的整体效果,也是美学研究在特大型工业厂区建设中的主要关注点所在。但这些空间效果和美的感受是通过厂区道路的不断延伸和转换展示在人们面前的。

道路,空间秩序的引导者,作为一种线条而论,它自然也有其美学意义:平直的道路给人以安定、平和的心理感受;上升的道路则永远予人以希望和积极的力量。对于一个追求简明法则的工厂而言,希望通过平直规整的道路,衬托和显示工厂的井然秩序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作为一名设计者,亦应是一位美的创造者,不应只求满足于生产功能的基本要求,应在经济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充分体现对劳动者的关怀,为他们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劳动环境。厂区道路的设计,亦应如此。例如,为体现特大型工厂的宏伟气派,厂区主要道路及其通道就要求有一定宽度,并与其两侧建构物高度及形状构成一定比例,不致于造成行人视觉的压抑感,而具备体现道路美化厂容的功育旨。

在重庆某特大型钢铁厂厂区道路设计中,为联结两个高差达8m的功能区,采用了设置专门翼式斜坡道办法,避免了直接联结。而由于纵坡及坡长限制,需降低全厂主干道中部标高的作法,维护了厂区主干道线型的完整平直,为创造形成良好主通道效应打下了基础。

当道路的延伸和转换显示厂容厂貌时,道路两侧良好的绿化美化,宛如锦上添花,为工厂的形象增光添彩,这时候,精心设计的道路两旁的铺地、绿岛、绿丛、雕塑,形式各异的建构筑物,如一粒粒珍珠,被金线一般的道路串联起来,通过相互穿插、渗透、延伸、配合,显示着厂区通道空间的整体美。

4结语

影响特大型工业厂区道路设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真正做好这一设计,远非以上内容所能满足。文章旨在通过对其几个主要方面展开探析,希望引起规划设计部门的重视,加大对此类项目设计研究的投入,力争将我们的设计水平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J 22-87} [S]. 1991

篇2

【关键词】小城镇;给排水工程;排水管网;规划设计

在小城镇给排水规划设计中,排水体制选择应结合城镇总体规划,考虑原有排水设施、地形、水体等因素,综合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各方面的因素确定。某镇是县政府所在地,现有排水系统为污水与雨水合流制。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泄入水体,造成污染,不能满足环境保护要求,改造排水系统势在必行。本文对该镇排水管网的规划设计进行了如下分析。

1排水系统体制的确定

排水系统是指排水的收集、输送、利用以及排放等设施以一定方式组合成的总体。城市污水排水系统主要有以下及部分组成:(1)室内污水管道系统及设备;(2)室外污水管道系统,主要包括居住小区污水管道系统、街道污水管道系统和管道系统上的附属构筑物;(3)污水泵站及压力管道;(4)污水厂;(5)出水口及事故排出口。

在确定小城镇排水系统时,主要考虑一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排水系统的体制,一是排水系统的布置形式。下面分别就本设计中排水体制和排水系统的布置形式做一简单的介绍,继而进行污水管网的设计计算。

排水管网的布置原则如下:(1)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布置排水管网,要进行多方面经济比较;(2)先确定排水区域和排水体制,然后布置排水管网,应按从主干管、干管到支管的顺序进行布置;(3)充分利用地形,采用重力流排除污水和雨水,并使管线最短和埋深最小;(4)协调好与其他管道、电缆和道路等工程的关系,考虑好与企业内部管网的衔接;(5)规划时要考虑到使管渠的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6)远近期规划相结合,考虑发展,尽可能安排分期施工。

排水系统体制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本设计采用分流制排水体制,但是不考虑雨水。

2污水管道布置

首先,根据地形划分排水领域。从原始资料所给的总平面图中可以看出,地形较平坦无显著分水线,故根据面积的大小及城市布局来划分排水领域,以使各相邻流域的管道系统能合理分担排水面积,使干管在最小合理埋深情况下,流域内污水能以自流方式接入。

其次,确定污水管道的布置形式,主干管、干管、街道支管的位置和流向,并确定主要泵站、污水处理厂及出水口的位置。在本设计中,城镇地形是南高北低,地势向水体适当倾斜,并且坡度不大,城镇地形较为平坦。对于支管系统,由于各街区面积均不太大,故采用低边式布置。又考虑到各污水管道无法避开沟渠及主要道路,故管道必须穿沟渠,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倒虹管、管桥或其他工程设施。

3污水管道的水力计算

3.1街区编号及其面积

将各街区编上号码,并按各街区的平面范围计算它们的面积(以“公顷”即10000m2计),经计算,面积合计:3513.45ha。

3.2计算设计流量

本设计中,总设计流量为80000 m3/d,总面积为3513.45ha,综合用水定额为140L/( cap・d),则每10000m2,即每公顷(ha)街区面积的生活污水平均流量,即比流量为:

由此可根据公式 求得各设计管段的本段流量q1,再加上转输流量q2,即为各设计管段的生活污水设计流量Q1,设计流量再加上集中流量,即为该设计管段的设计流量Q。

由流量计算可知,该城镇污水设计流量为769.18L/S。

3.3设计参数

3.3.1 设计充满度

污水管道按非满流设计。我国《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了污水管道的最大充满度。

3.3.2 设计流速

在设计充满度的情况下,通过设计流量时的污水流速称作设计流速。为了防止污水中泥沙颗粒沉淀产生淤积,阻塞管道,规定污水管道的最小设计流速为0.6m/s。为了防止因流速过大对污水管道造成冲刷损坏,规定金属管道的最大设计流速为10m/s,非金属管道的设计流速为5m/s。本镇最小流速控制在0.6m/s。

3.3.3 最小管径和最小设计坡度

为了有利于污水管道的养护,对污水管的最小管径和最小设计坡度做了明确规定,当计算所规定的污水管道管径小于最小设计管径时,采用最小设计管径;这种管段称作不计算管段。我国《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了最小管径和最小设计坡度。

具体规定是:

a.管径200mm,最小设计坡度0.004;管径300mm,最小设计坡度0.003。

b.在街区和厂区内最小管径为200mm,在街道下为300mm;本设计在街道下最小管径为300mm最小设计坡度0.003。

3.3.4 污水管道的埋设深度

设计依据:污水管网占污水工程总投资的50%~75%,而构成污水管道造价的挖填沟槽、沟槽支撑、湿土排水、管道基础、管道铺设各部分的比重,与管道的埋设深度及开槽支撑方式有很大关系。因此合理的确定管道埋深对降低工程造价是十分重要的。最小埋深考虑因素:

a. 必须防止管道内污水冰冻和因土壤冻胀而损坏管道。《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无保温措施的生活污水和生活污水接近的工业废水管道,管底可埋设在冰冻线以上0.15m。

b. 必须防止管壁因地面荷载而受到破坏。考虑并结合各地埋管经验,车行道下污水覆土厚度不宜小于0.70m。

c. 必须满足街区污水连接管衔接的要求。污水出户管得最小埋深一般采用0.5~0.7m,所以街坊污水管道起点最小埋深一般采用0.6~0.7m。综合考虑当地情况,最小埋深采用1.0m。

最大埋设深度: 一般干燥土壤中,最大埋深不超过7~8m。

3.3.5 污水管衔接

管径相同采用水面平接;管径不同选用管顶平接;不计算管间及不及算管段与计算管段间采用管顶平接。

a.不计算管段坡度较大,一般不会造成以下情况:因上游管段中形成回水而淤积。

b.因不计算管段的充满度较大,即使形成部分淤积也不影响污水正常排出。

3.3.5 管材的选择

选择管材时应综和考虑技术经济及其他方面的因素。根据具体的情况综合考虑,选用钢筋混凝土管。

3.4 水力计算

污水管道水力计算的任务是,在已知污水流量的情况下,根据地形条件来确定污水管道的管径、设计坡度、流速和充满度。其中流量已知,必须先确定管径后,查图表确定其他3个参数。由于2个参数才能计算出另2个参数,因此有多种方案可供选择,设计结果不是唯一的。一般增加管径,可见少设计流速和坡度,减小管道埋深,降低施工费用,但管径大将增大管材的造价。

对于地势比较平坦的地区,可考虑适当增大管径,以减小管道坡度和埋深;当地势比较陡时,可考虑适当增加管道坡度以减少管径。

综合考虑该城镇情况,采取适当增大管径,以减小管道坡度和埋深。

在确定各管段的设计流量后,便可以从上游管段开始一次进行各支管和干管以及主干管各设计管段的水力计算。

污水干管的水力计算目的在于合理、经济地确定管径、充满度及坡度,进一步求定管道的埋深。本设计中,水力计算列表进行,管底标高、水面标高、水深、降落量以三位小数计,管道坡度及地面坡度以四位小数计,而地面标高与管底埋深以两位小数计。水力计算中的数值v、h/D、I、D力求符合规范关于设计流速、最大设计充满度、最小管径、最小设计坡度的规定。

篇3

在设计中的体现我院与顶益食品有限公司的合作模式是:顶益食品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提供工艺方案和设备布置方案,我院配合土建工程设计,即总图、建筑、结构、给排水、采暖通风、电气各专业的施工图的设计。设计开始初期我院就把体现绿色设计的理念作为设计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各个专业的设计中绿色建筑的理念都有所体现。

1总图专业

1.1厂址选择

项目位于省级工业园区哈尔滨哈南工业新城-台湾食品产业园是绿色食品产业园。当地无放射性污染、有害气体、粉尘扩散等污染源,环境质量和环境容量等自然条件良好。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勘察场地为可建设一般场地。场地类别为Ⅲ类。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特征周期0.45S。厂址选择合适。

1.2节地

本项目容积率1.0%,建筑密度49.13%,绿化绿20%。符合国家《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规定的控制指标。全厂统一使用一个消防水池,各车间的污水排到污水处理间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集中排放到市政污水管网。厂区设有工务楼(变压器室)和中央厨房,实现了全厂公共设施共享。生产和生活的水电汽、排水管线都由市政管网提供,厂区北侧是一条市政道路,用于物流运输。公共设施共享和市政公用资源的使用,有效的节约了土地资源。制面车间生产面饼采用的方便面生产线,从面粉称重、和面到最后包装、装箱以及调理车间生产的调料粉包和脱水菜包从计量、混合到包装检验都是在联合厂房的一条生产线完成。原料用罐储存,成品使用立体库贮存。这种规划设计,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1.3物流和运输

项目建设地点哈尔滨哈南工业新城位于大庆、吉林、长春等城市构成的两小时经济圈的地理中心和产业物流中心的中轴线上。地处哈尔滨主城区南部,南起运粮河规划路:北至四环路;东起新华工业园东侧规划路;西至哈双南线。原料和产品都可以通过汽车运输。厂区共有3个大门,其中1#和2#大门位于厂区北侧,连接江南中环路,主要用于生产的物料运输,与各个车间的最远距离不大于200米,运输距离小,物流方便。厂区内制面车间与成品立体库用皮带输送完成成品运输,原料罐与生产车间之间有一部分原料运输采用管道运输。这种运输方式减少了运输距离,降低了能源消耗。厂区3#大门主要用于员工出入,公交站距离厂区大门450米,员工上下班可以优先选用公共交通。入口处设有自行车棚可停放150台自行车。职工能实现绿色出行。

1.4场地资源保护

工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是含有有机物的污水,车间和厂区都设有一套封闭污水收集系统和排放管线,所有污水通过排放管线集中排到污水处理间,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集中排放到市政污水管网,不会对土壤环境、地下水和空气造成污染。原料包装等废弃物集中堆放在垃圾房,打包后交给专业单位处理。规划过程中有意保留了场地北侧的300多棵树木,所有道路都是硬化道路,道路两侧都是绿化带或植草砖,预留的建设用地全部绿化,厂区内没有的土地。有效地保护了土地资源,保护了环境。总图专业在绿色建筑概念的贯彻上不仅要满足各部门规范文件的要求,还高于了这些要求。平面立体综合考虑,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展示了企业的实力和我院的总体设计水平。

2建筑专业

2.1平面方案

各个生产车间的平面方案均采用了联合厂房。联合厂房将生产过程的各个工序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保证生产过程的连续化、短捷化,最大限度地缩短工艺物流路线,缩短了工程管线和运输距离,从而有利于减少工程投资,降低企业运转费用和能源消耗。联合厂房还更容易满足在今后工艺升级换代等改造过程中各个部分间的联通或分割的需要。联合厂房外墙的面积的减少,有利于节约热能,节约墙体材料、墙面材料,减少门窗数量。

2.2保温隔热设计

本设计的维护结构采用的400mm厚高保温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陶粒砌块具有导热系数低(0.22W/m.K)保温效果好、轻质荷载小、原材料绿色环保、废料可以循环利用、耐久性好、容易切割施工方便等特点,是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屋面采用120mm厚苯板做保温层,门窗的气密闭性达到5级。门窗的保温密闭性达到9级。

2.3建筑做法

所有结构梁柱均外包最薄120mm厚的陶粒,没有冷桥部位;屋面设有天窗,部分工段自然排风既能满足消防通风要求;建筑造型简洁大方,外墙面无装饰性构件;地面、楼面结构层随打随压光,自流平面层;水沟采用不锈钢内衬;墙柱平齐,车间内无凸出的部位等。

3结构专业

3.1结构方案

各个主车间主要采用钢结构,主结构为钢框架、门式钢架、楼面为钢承板、屋面(无设备处)为轻钢彩板。钢结构具有强度高、自重轻、整体刚性好、变形能力强的特点。与混凝土结构比在同样受力条件下钢结构的构件截面小,自重轻,便于运输和安装,适于跨度大,高度高,承载重的结构。本工程工艺要求楼层梁跨度在12m~15m,屋面跨度24m~30m,楼面荷载20kn/m2~50kn/m2。所以选择钢结构不仅是合适的还可以把钢结构的结构特点完全发挥出来。

3.2钢材的选用

本设计主结构都采用的高强钢材包括H型钢以及各种规格的板材。高强度钢材的使用,能减少钢材的使用量,既具有很好的经计效益也有很好的社会效益。每平方米的用钢量为30kg/m2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3.3钢材的再利用

钢结构建筑拆迁后90%以上可以再利用,可以有效解决建筑垃圾问题。是绿色环保可会收的建筑材料,完全符合绿色建筑对建筑材料等要求。

二设计中在绿色建筑理念

篇4

关键词:10kV变电所; 设计; 规范

Abstract: 10 kV power distribution and 10/0.4 kV substation design, project construction is a very common and important piece of work, the normative and technical are strong, many aspects related to national mandatory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visions. To do well the change designed to perform both distribution state of the relevant rules and regulations, and to meet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the local power supply departments, can appear otherwise a variety of problems, affects the quality of design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projects. In order to do change the design of distribution, now will I in the design drawing and proofreading part of the various problems that sort out, a brief analysis, and everybody mutual communication, so as to raise together.

Keywords: 10 kV substation; Design; standard

中图分类号:TM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本人主要负责10/0.4kV变电所设计工作,根据《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总则要求。

1变电所设计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正确的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的关系,远近结合,以近期为主,适当考虑发展的可能

在现时实际的变电所规划设计中,一些设计单位或个人,只考虑现时的设备安装的负荷情况,没考虑到日后用电发展的可能。

1.1在设计变电所时没预留日后设备增容位置,或高压室预留出线柜位置,如本单位授业主委托设计的一项1000KVA增容工程,到现场勘测时发现高压室没有预留足够的出线柜安装位置,后来只能在其他位置新设计高压室,增加了业主的投资及停电时间,并影响了厂区正常的生产。

1.2变压器容量选择没考虑日后的用电发展需要,现时本地区在选择装变容量时,一般是根据业主提供的设备安装容量,根据负荷计算选择装变容量,由于业主要求的装变容量或业主提供数据不准确等原因,造成变配电设备竣工验收运行后,出现满载或过载现象,因变配电所规划不合理,需将刚运行不久的变压器更换增容,配套的开关设备也需重新整改。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及浪费,因此,本人认为在选择变压器容量时,必须认真核实用电设备情况,不能只按照业主的意愿选择变压器容量,在设计规划中适当考虑发展的可能。才能避免设备刚投运,就需要增容的现象。

2变电所设计应根据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工程特点、所址环境、地区供电条件和节约电能等因素,合理确定设计方案。

在变电所设计规划中,变电所址选择十分重要,因变电所址在确定位置后,电房土建施工完成后,不可能随意变更,否则造成之前投入电房土建施工的浪费,现时本地区变电所址选择一般设置在用电的负荷中心位置,一般0.4KV供电半径不超过250米范围,在变电所址选择中《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有明确的要求,(1)接近负荷中心;(2)进出线方便;(3)接近电源侧;(4)设备运输方便;(5)不应设在有剧烈振动或高温的场所;(6)不应设在厕所、浴室或其他经常积水场所的正下方,且不宜与上述场所相贴邻;(7)不应设在有爆炸危险环境的正上方或正下方,且不宜设在有火灾危险环境的正上方或正下方,当与有爆炸或火灾危险环境的建筑物毗连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规定;(8)不应设在地势低洼和可能积水的场所。

上述规定已很好地说明变电所址的重要性,本地区供电部门也有一些要求,例如变电所址不建议设置在地下层,如必须设置在地下层,则必须有负二层,并且只能设置在地下负一层。公用变电所址不建议设置在建筑物的二层以上等,因此设计规划时除考虑规范中要求,也应结合地区的特点要求。变电所址确定考虑设备进出也十分重要,因变配电设备在安装过程及日后维护,设备必须有运输的出入口,否则当变电所土建完成后,出现大型设备如变压器没足够运输通道安装,或安装后需维护的设备没进出等通道情况。一些化工厂业主要求将变电所设置在仓库车间内,但必须考虑车间存放的物品情况,如为一些易燃、易爆物品则尽量避免,应设置独立的电房位置,并与之保持合理的安全距离。

3变电所电气设备的选择问题,配电装置的布置和导体、电器、架构的选择,应符合正常运行、检修、短路和过电压等情况的要求。

变电所电气设计主要以电气设备的选型、变配电设备的布置为主,在规划方案中,应按规范的要求设置相应的开关、保护装置,本地区现时根据供电部门的要求,单台容量800KVA以下的变压器采用熔管保护,单台容量800KVA及以上的变压器采用断路器保护,并设置相应的二次保护,变压器低压侧电压为0.4kV的总开关,宜采用低压断路器。当有继电保护或自动切换电源要求时,低压侧总开关和母线分段开关均应采用低压断路器。为保证设计合理,统一设备选型、开关设备整定,本地区供电部门制定了相关的《中、低压配电网技术导则》,目的是保证本地区的电网设备按导则要求合理配置,保证供电的安全和可靠性,因此在设计变配电所时要以规范及地区的要求设计,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变配电所符合验收及使用要求,下面是变配电所一些重要设备的选择要求:

篇5

关键词:给水工程;规划;设计水量

给水工程规划属于市政工程规划的重要部分,在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中均包含相关内容,它为城市提供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城市给水工程担负着供给城市生活及生产用水的职能,承担城市的生命保障。

给水工程规划所涉及的内容包含设计水量计算、水源选择、水厂以及管网的布置等内容。设计水量计算是给水工程规划中重要的部分,它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公建用水、工业企业用水、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管网漏失水量、未预见用水及消防用水。要分别计算这些水用量,主要是要确定用水指标,一般有三种方法:单位人口指标法、分项指标法、单位面积指标法。一般前两种方法常用于总体规划设计中,后一种常用于详细规划设计中。

单位人口指标法是根据规范《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表2.2.3-1中的指标。此表为城市综合用水,指的是居民生活用水、公建用水、工业用水、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还包括管网漏失水量。选择此表中的指标时,应注意表下面的标注。根据城市规模以及城市划分的区域,确定指标的范围区间。在区间选择上,还应要考虑城市现状情况及未来发展的方向,例如省会城市及地级市应选择区间的上限值,而县城则应选择区间的上限值等等。选择这种方法的时候会用分项指标法进行校核,然后选择上限值作为规划用水指标。

分项指标法是分别预测城市生活用水量指标和其他用水量指标。城市生活用水量指标根据《室外给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013-2006),表4.0.3-2。此表包括居民生活用水量、公建用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

工业用水量工业用水量水平与工业类型、工业水重复利用率及节水措施都有很密切的关系,我们重点调查了代表现代工业发展方向的天津经济开发区和上海市不同类型工业区的用水量。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电子通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工业区,单位用地用水量0.26万m3/km2.d;西青开发区及北辰开发区以高新技术区,单位用地用水量0.3万m3/km2.d;汉沽工业区以化工为主的海洋化工业区,单位用地用水量0.9万m3/km2.d;天津钢管公司以现代大型钢管企业为主,单位用地用水量0.77万m3/km2.d;天津石化公司以综合性石油化工企业为主,单位用地用水量1.13万m3/km2.d。

上海漕河径高新技术区、包含部分一般工业,单位用地用水量0.44万m3/km2.d;上海宝钢工业区以技术先进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为主,单位用地用水量1.21万m3/km2.d。

从天津、上海各工业开发区的用水量调查得出,工业用水量随产业结构的不同会出现较大的差别,用水量最高的是石油化工、钢铁行业,一般在1.0万m3/km2.d以上;其次是食品饮料行业,一般在0.8万m3/km2.d左右;第三是高新技术区一般用水量多在0.4万m3/km2.d及以下。通过上述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现代工业用水量指标远远低于《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中列出的取值范围。

其他用水量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中表2.2.5-4中的指标。此表已包括管网漏失水量。

下面以《涿州市总体规划》为例:

* 城市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预测

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规划选取远期涿州市人口综合用水量标准为450升/人·日。则远期涿州市中心城区最高日总用水量为36万吨/日。

* 不同性质用地用水量指标预测

综合生活用水量:根据《室外给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013-2006)取上表二区、大城市综合生活用水定额,参考涿州市相关规划,选取远期远期居民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为250L/人·d,则综合生活用水量为20.0万m3/d。

其他性质用地用水指标:

一类工业用地:60 m3/ha ?d

二类工业用地:80 m3/ha ?d

仓储用地:30 m3/ha ?d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20 m3/ha ?d

公用设施用地:30 m3/ha ?d

绿地与广场用地:15 m3/ha ?d

经计算,远期涿州市中心城区最高日用水量为35.3万吨/日。

* 用水量预测

以上两种计算结果近似,选择上限值作为预测水量,保证城市供水安全性,即远期涿州市中心城区最高日用水量为36万吨/日。

单位建筑面积用水量指标根据对普通住宅用水、公共建筑用水水平调查分析,参考各类地方标准及国家规范,规划单位建筑面积用水指标如下:

普通住宅:3-4 L/m2.d

行政办公用地:4-6 L/m2.d

文化设施用地:4-6 L/m2.d

教育科研用地:5-6 L/m2.d

体育用地:4-8 L/m2.d

医疗卫生用地:8-12 L/m2.d

商业用地:8-12 L/m2.d

商务用地:8-12 L/m2.d

娱乐康体用地:5-8 L/m2.d

下面以《唐山曹妃甸新城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

起步区采用单位用地用水量指标法计算,根据总体规划、《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以及国家相关用水量标准确定用水量指标如下:

居住用地:4 L/m2.d

行政办公用地:6 L/m2.d

商业金融用地:8 L/m2.d

文化娱乐用地:6 L/m2.d

医疗卫生用地:10 L/m2.d

多功能用地:6 L/m2.d

高新产业用地:5 L/m2.d

浇洒道路及绿化:15 m3/ha ?d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25 m3/ha ?d

管网漏失及未预见水量按总用水量的10%计,为0.45万立方米/日。

经计算,规划期末起步区最高日总用水量为4.94万立方米/日。

未预见水量一般为综合生活用水、工业企业用水、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管网漏失水量之和的8%-12%计算。消防用水量主要取决于城市规模、建筑物耐火等级、火灾危险性等因素。其应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城市给水水源一般包括地下水源及地表水源。水源的选择一般要根据城市现状水源的情况以及水利部门所提供的资料确定。分析水源水质是否符合国家饮用水源标准,水量是否满足远期用水需求。当城市有多个水源时,要首先考虑水质较好,净化简单的水源,还应当考虑是否需要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分质供水。

城市自来水厂的选择一般要根据现状水厂情况,是否需要扩建现状水厂或者新建水厂,新建水厂一般应选在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地势较高,并且不受洪水威胁,尽量的靠近用水区。计算城市用水量后,确定城市水厂的规模,并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查出水厂占地,水厂厂区周围要求设置宽地不应小于10m的绿化带。

篇6

关键词:给排水系统;规划与设计;管网设计

1 引言

城市给排水系统的综合规划,代表着给水系统综合优化管理的发展趋势,从全局最优出发来进行综合规划,将区域内的各种水资源、能源及全部供水设施和用水要求作统筹安排,经过优化计算得出一套最佳供水方案,以便合理开发利用区域内的水资源,充分发挥供水设施的能力,节省工程投资,降低供水能耗和费用。城市市政给排水的建设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关系到居民生活质量的好坏和城市的长远发展目标能否实现。因此,要从源头上把这项工作做好,进行严密全固的规划设计是十分必要的。

城市给排水管网是保证城市供水安全和雨污废水排除的重要基础设施。给排水管网的正常运行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管网的建设费用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占有重要比重。因此,在保证管网正常运用和市民生活的同时应进一步减少管网建设费用。在给排水工程方案比较中,要主要考虑非数量化社会效益的因素,节约水泥钢材、节约劳动力以及合理利用国家资源和原有设备的利用。

2 城市给水管网设计要点

一般来说,许多城市的供水管网建设都滞后于城市水厂建设,存在管径过小、布局凌乱、管网老化、管材较差等诸多问题,从而造成管道漏损严重,用户的供水压力和供水安全得不到保证。

2.1 管线设计

一般在定线所用图至少是本市最近的实测1:500地形图,并且有必要时通过现场的踏勘来确定或修正。如果是改造工程,注意最理想的管位是和老管道的净距1.5m。在实际操作中,有些管道之间影响比较小,净距可酌情减少。如规范中规定热力管与给水管的水平净距为1.5m。而如今管材的质量提高后,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酌情减少两管道水平净距,而并不影响管道正常运行。设计人员应加强对管道基础、预留预埋、管径、标高等的标注和说明,给出尽可能多的标准图或详图,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在竖向设计时,要按照以下原则进行合理布置,保证管线在荷载作用下不被压坏;在天气寒冷地区或是冬季,要保证管道介质不冻结,满足竖向规划要求,按照规范要求布置各个管线之间的垂直间距。值得注意的是,各个管材对压力的承受力是不一样的,设计最小覆土要根据所选择的管材实际情况而定。当工程管线竖向之间发生矛盾时应遵行如下原则:支管避让干管;可弯曲管避让不可弯曲管;规划管线让现状管线;压力管避让重力管;管径小的管线避让管径大的管线。在设计过程中,这些原则也不是固定的,主要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麻烦。

在住宅区给水设计应注意:系统设计应充分结合物业管理需要:设计应考虑当地施工水平的因素:运用新产品应慎重,要深入了解其原理性能,掌握其优缺点,明确安装使用的注意事项等;注意其它专业对给排水设计的要求,如建筑构造、结构构件对管径、标高的限制。

2.2 管网优化

给水管网优化设计是在已定线下寻求管径与水力参数的最优化组合的解。在己定管线中,合理分配管网流量,采用优化算法,优化管道设计管径,根据城市地形特点,优化组合和分布供水区域,采用不同压力范围供水,使整个系统的运行费用最低。目前在给排水中常用的优化算法有如下几类:纯属规划法、非线性规划法、动态规划法和遗传算法。一般在解决中小型管道系统优化设计时,可以选择遗传算法求得最优化设计方案。综合地运用直接式管网叠压供水技术和无负压管网增压稳流给水设备,当市政供水管网水量充分,供水压力相对稳定时,可采用无负压管网增压稳流给水设备。用水非常集中、瞬时用水量过大的地方,则应使用直接式管网叠压供水,以减少峰值流量对管网造成的影响,保证无负压设备的正常工作。

3 城市道路排水设计要点

道路路面积水,会降低车辆的运行能力,甚至使车辆发生液面滑移,容易造成交通安全隐患。其次,居民住宅区、工矿企业以及事业单位的雨水和污水管道系统投资一般占整个排水系统的投资70%左右。因此在道路设计中应合理设计、综合考虑,安排排水设施,在保证排水系统能及时、迅速地排除各种污、废水的同进还应该考虑合理优化以减少工程造价。

3.1 雨水排水设计

在计算雨量时,对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的确定,应根据汇水地区性质、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等因素确定。用传统方法难以做到暴雨强度公式多个参数的直接优化进。可以运用遗传算法的全局随机搜索技术和对目标函数的直接操作,可以避免使用多阶导数、直接推导与高阶方程的麻烦,提高了公式的精度,优化暴雨强度公式参数。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即能引起较严重后果的地区,特别是地势低洼的交叉路口的重现期的确定应酌情增加,一般采用3~5年。在城市市区或工厂内,由于建筑密度高,交通量大,雨水管一般采用暗管,在地形平坦区,可采用加盖板渠道排除雨水的方案,比较经济有效,且维护和管理方便。在郊区或建筑密度低,可考虑采用明渠,可以节约工程投资,降低管道造价。此时道路雨水尽可能采用道路边沟,干管起始端利用道路的边沟排除雨水,通常可以减少暗管约100~150m,对减少工程造价是非,常有意义的。

3.2 污水排水设计

街道下的污水干管经常是在住宅小区规划没有完全确定的情况下布置的,即排水点位置并不确定。为了更好的衔接排水干管和支管,设计在排水干管上每隔一定距离接出连接管,建筑红线外和伸入人行道,可以避免以后支管接人时破损路面,减少施工量和节省投资。为有利于区域内建筑物就近排水,连接管的间距要根据需要,适可而止,避免浪费。要注意避免与其他地下管线发生冲突。解决措施有:排水管线采用跌水井调节、采用局部增大断面的方式,确保过水断面不减少,不影响排水和在特殊的情况下,可采用倒吸虹管。《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第3.2.6条规定:污水管道在设计充满度下的最小流速应为0.6 m/s。当起点污水管段中的流速不能满足以上规定时,应符合规范第3.2.9条要求,即在街道下,污水管道的最小管径为300 mm,最小设计坡度为0.003。当管道坡度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可酌情减小,但应有清淤或防淤措施。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工程造价,在设计管道时在不违背规范和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应减少管道埋深。在地势平坦,且管道起点(控制点)离市政污水管网的接入点距离较长的住宅小区或厂区,可以设截留池法来减少埋深。排水管道在埋设时遇到现状管道或雨污水管发生交叉时,采用管道穿井法,既可减小管道埋深又不易堵塞。

篇7

1.交通拥挤

几乎每个人都遇到过堵车,特别是上下班,和放长假时,如五一节,国庆节,寒、暑假等特殊的时段,大多数人都有过“沙丁鱼”的经历。相对于城市道路网的承载力来说,汽车数量过多,诱发了交通拥挤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交通拥挤是汽车社会的产物。在人们上下班的高峰期,交通拥挤现象尤为明显,据统计,上海市由于交通拥挤,各种机动车辆时速普遍下降,50年代初为25km,现在却降为15km左右。一些交通繁忙路段,高峰时车辆的平均时速只有3—4km交通阻塞导致时间和能源的严重浪费,影响城市经济的效率。在不同的城市区域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笔者所在地区学生公寓集中,每天上学,放学,第二节课下课,第四节课下课,下午第五节课,第六节课下课等等,整个麓山南路上以学生流为主,也有不少的自行车流量,加上公交车流,小汽车流,以及少量的拖拉机等农用车辆,本来就不宽的道路变得拥挤不堪,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儿的车速不是很慢,时常见到公交车呼啸而过,路上时常会发生交通事故。每年总有人命发生。但是大城市圈内的汽车道路还在继续建设,汽车数量也进一步增加,道路的建设和汽车的增加有可能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更为严重的交通阻塞。

2.交通事故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稳步上升和机动车利用程度的增加(人均出行距离),城市中的交通事故频繁发生,中国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在10万人左右,发达国家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在10万人以上。此外,还有大量非致命交通事故。交通事故不但导致了对贵重医疗设施需求的增加,而且使受伤者痛苦不堪。

3.停车问题

车辆并非总处于运动之中。当它们处于静止状态时,就要占据一定空间。汽车越多,占据的空间越大。在城市中心区,人多车多空间少,停车场与汽车数量很不相称,停车也最困难。尽管近十多年来在市区建了许多多层停车场,但仍满足不了停车需求。很多城市颁布了法令,采取了很多措施,限制在市中心区停车,如罚款或者按停车时间收费等,以控制进入市中心区汽车的数量。有一些城市制定了“停车一乘车”计划,在市中心区建若干处停车场,汽车司机只能将车停在这些车场内,然后乘公共汽车进入市中心区。但这些措施并没有解决停车问题。有学者提出,应重新认识大型公共交通工具的价值。美国政府曾在70年代中期制定过一个方案,迫使个人使用公共汽车来代替小汽车。但很多人认为,这个方案的实施会减少家庭小汽车的数量,从而改变消费模式,减少就业机会。于是,失业、福利、职业培训和贫困等问题随之出现。发展公共交通还需要政府大量补贴,其结果将限制解决其它问题资金的流动,或者被迫增加税率。高税率将使货币从个人手中分配到政府手里,从而可能造成社会经济体系变化,也增加了政治不稳定性。因此,如何有效地解决停车问题仍在探讨中。

4.交通公害

(1)噪声污染。噪声源主要是汽车的喇叭声,上海市曾对公共交通路线作过一次调查,一般按喇叭次数平均50次/km以上;行使条件较差时达163次/km,平均40次/min。噪声引起听觉疲劳或听力损伤,严重干扰道路周围居民的睡眠,影响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2)大气污染。车辆排放废气种类主要有CO,HC,NOx,SO2,铅化合物等。从世界范围来看,排放的氮氧化物的60%,一氧化碳的78%,炭化氢的50%是由于交通而引起。我国城市大气污染中交通所造成的占据了50%以上。

二、城市交通的战略构成

城市道路是指城市范围内的道路,供各种车辆和行人通行并具备一定技术条件的交通设施,并形成和促进发展城市布局、提供通风、采光空间,作为上、下水道和煤气、电力、通信设施埋设通道的功能。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137—90)的规定,城市道路按其在城市道路中的地位、交通功能和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分为四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道路交通矛盾突出表现在城市,是困扰世界各国城市政府的一件大事,在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城市政府能够骄傲地宣称自己已经解决了交通问题。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工作者提出和实施了一个又一个方案,但仍然承受着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的巨大压力。事实上,交通问题决不是一个单纯技术问题,它关系到经济、社会、环境、科学技术等众多方面,牵扯到诸多利益的协调,随着观察问题角度的变化,形成了一系列相互矛盾的观点。因此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很重要,合理协调土地开发与交通网络之间的关系,明确交通发展目标和整体框架,加强交通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配合关系,打通交通瓶颈发挥系统总体效能等方法,使得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

1.各种等级道路的比例协调

1995年颁布的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对于上述四个等级道路在不同规模城市中,应具有的路网密度范围作出明确的规定(表1)。则从快速路到支路的简单对比约为1∶2∶3∶7,大体上呈现为上小下大的金字塔形结构,等级愈高比重愈小,而其所应承担的运输工作量比重文中没有说明。它们分工明确保持合理的比例非常必要的,只有比例恰当才能相互协调,相互适应组成一个有机网络,等级愈高,里程愈短,纲目分明,如果道路网络中等级比例失调,必然不能发挥网络的整体功能和各级道路的应用作用。但对于不同性质、规模和结构的城市,其各级道路里程所占比重以多大比例为好,合理的变化范围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等级愈高其里程愈短比重越小,则是肯定的。

2.合理布置吸引人流的公共建筑物。

城市中吸引人流的集散点、枢纽点,例如大型体育场、影剧院、游乐场、百货商店,以及铁路旅客站、长途汽车站、客运码头、大型工厂等,会引起复杂繁忙的交通运输问题。因此,在城市总体布局时不要将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物过分地集中,以免造成交通运输和管理上的困难。在规划设计交通集散的过程中,应从城市总体交通着眼,妥善处理建筑物的出入口、公共交通的衔接部分、广场停车场地以及周围道路等方面的关系。

3.全面掌握城市客、货流的流源、流向和流量,调整城市交通运营。

城市交通规划只有同居民的出行活动,与货物在市区的流动规律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符合实际需要。全面掌握城市客、货流的流源、流向和流量,认真做好预测工作,是规划和调整公交路线系统,改善行车组织,提高运营能力的至关重要的工作。

4.合理组织城市交通的运营路线和时间。做好这项工作,可采取以下措施:

(1)实行单向交通。国内外实践证明,交通分流,能够充分利用现有道路,提高通行能力和行车速度,减少交通事故。据有关调查,单向交通可使车辆行驶时间缩短22%,停车时间缩减60%。

(2)错开职工上、下班时间。城市职工的上、下班活动,是城市内部人口流动的基本现象。其特点是流量特大、时间特短。高峰时,人流拥挤成团;高峰一过,街道秩序如常。城市交通问题,主要表现在上下班的高峰时刻。可以说解决了城市上下班的高峰运输问题,即解决了大部分城市交通问题。实践证明,错开职工上下班的时间,通过延长运输时间来降低高峰的峰值,便可缓和上下班高峰时间的交通负荷。在一些通往城市工厂区的交通干线上,更应采取这个办法来缓解交通拥挤的矛盾。

5.合理布置各种交通市政设施。

重视道路绿化,利用道路两侧的树木和绿地的散射、吸声可以降低噪声。同时在城市间应保留生态通道,以便各种野生物在城市间往来,有利于生态多样性,减轻大气污染等。考虑出行困难者(残疾人和高龄人员)的出行,应专门建设各种便利的服务设施。虽然可以做到以车代步,但是合理的步行者与自行车活动区间是必要的。合理的修建停车场,可以利用大型建筑物地地下空间建造地下车库,满足小汽车不断增长的需求。

三、结束语

道路是现代社会的血脉,汽车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工具,道路基础设施不足或汽车的过度使用,均可能造成现代社会的血脉梗阻,而危及社会的生存;而保守的发展政策一旦造成道路建设滞后,又将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制约。道路交通需要一个合理的发展程度,这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受制于资金、资源和环境的制约,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于道路交通来说,政府的发展战略和政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制定是一个协调各方面利益和目标的过程,需要采用现代大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处理。

篇8

[关键词]工业建筑;供配电;设计;问题;原则

中图分类号:TD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3-0098-01

引言

随着我国工业的高速发展,工业用电量迅猛增长,而要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必须要降低成本,降低成本方法之一就是合理配电、降低能耗。而作为降低供电系统的耗电是降低能耗的关键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运营好坏。因此,一个好的工厂供配电系统设计非常重要。

1、工厂供配电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在工厂供配电系统设计的过程中,除了要满足工厂日常生产供电外,还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节省用电成本。在工厂供配电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要求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工厂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必须满足工厂工艺对电能的需求,同时还要保障电能的质量,确保工厂用电正常。其次,在工厂供配电系统设计的过程中,接线方式应以简单、灵活为主,以便在今后使用的过程中方便操作及维护。再次,工厂供配电系统的构建必须将成本考虑进去,除了降低必要的运行费用外,还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减少有色金属的消耗量。最后,制定供配电系统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未来生产发展而引起的负荷变化,并充分考虑合理的分期建设计划。对电源的供电能力、变配电所的布局设置及大小、变压器及开关柜的配置数量等,都要预留必要的发展余地。

2、供电设计的内容

参考电源进线方向,综合考虑总降压变电所的设置等相关因素,结合全厂计算负荷以及扩建和备用的需要,确定变压器的台数和容量;

根据变电所配电回路数,负荷的供电级别、接地制式以及综合考虑计算负荷的大小、变压器的台数,确定变电所高、低接线方式。对它的基本要求,即要安全可靠又要灵活经济,安装容易、维护方便;

根据厂内负荷情况及工艺的要求,从技术和经济合理性确定厂区供电电压。根据负荷布局及总降压变电所位置,比较几种可行的高、低压配电网的布置方案,计算出导线截面、路径及电压损失,比较不同方案的可靠性、电压损失、基建投资、年运行费用、有色金属消耗量等综合技术经济条件列表,择优选用;

按负荷计算求出总降压变电所的功率因数,通过计算求出满足供电部门要求所需补偿的无功功率。由手册或产品样本选用所需补偿电容器的规格和数量,并选用合适的电容补偿柜。如工厂有大型同步电动机还可以采用控制电机励磁电流方式提供无功功率,改善功率因数;

参照短路电流计算数据和各回路计算负荷以及对应的额定值,选择变电所高、低压侧电器设备,如隔离开关、断路器、母线、电缆、绝缘子、开关柜等设备;

参考本地区气象地质条件,设计防雷、防过电压保护装置。对防雷的保护等级进行计算,对避免发生反击现象的空间距离进行计算,为了防止过电压根据避雷器的基本参数选择耐雷电冲击波的避雷器,并确定其设置部位。并对避雷灭弧电压,频放电电压和最大允许安装距离检验以及冲击接地电阻进行计算;

综合前述设计计算结果,依据国家相关规范,进行变、配电装置的总体布置和施工图设计。

3、工业厂房的电力供应

电力在现在工业建筑中占有重要作用,没有电,生产就会处于瘫痪状态。保证电力的稳定供给是保证正常生产的基础。因此,为了保证供电可靠性,大型的现代工业建筑一般应有两个独立电源,具体数量应根据负荷的等级、负荷的大小及当地电网条件而定。两路独立电源原则上是两路同时供电,互为备用。此外,特别重要的负荷还要设应急备用柴油或EPS电源组,要求在15秒钟内自动恢复供电,保证事故照明、应急照明、重要生产线、消防设备等负荷用电。对于高压柜应选用具有“五防”功能的高压开关柜。对于电力变压器,根据工艺布局和建筑形式,可以选用油浸式或干式电力变压器。对于低压配电屏应根据出线回路数量和负荷的大小以及建筑布局考虑今后发展可以选用抽屉式或固定分割式配电柜。

4、工业厂房供配电设计中导线、电缆的选择

想要有效的保证工业厂房供配电的安全,使其正常的运作,就应该注重导线和电缆的选择,在选择的时候要按照供配电所需的发热条件、敷设方式、电压降

和导线电缆的机械强度进行选择,对于一些绝缘的导线和电缆,还应该根据电压的情况进行计算。一般情况下,10KV以下的高压线路和低压线路都要先按照动稳定和热稳定来选择截面,选择截面以后再校验机械强度和电压降,直到上述指标均满足要求,方可确定导线和电缆的最终截面,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工业厂房供配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5、工业厂房供配电设计

5.1 厂区高、低压配电系统设计

在工业厂房内进行高压配电系统设计,首先应该根据厂内的负荷情况来合理的对厂区配电布局,根据总降压变电所和负荷分布的情况,设计出几种可行的高压配电布置的方案,从中选择可靠性较高、靠近负荷中心、电损小、投资少和经济效益高的较为优秀的方案来实施,只有这样才可以做好工业厂房供配电的设计,使供配电设计更加符合工业厂房的生产需求。

低压供电一般采用380/220V低压电源供电,车间内一般大负荷采用放射式,中小负荷采用树干式和链式供电方式。

5.2 改善功率因数装置设计

在工业厂房供配电设计中,为了节能及改善供电质量,在设计中根据负荷性质来计算无功负荷,再则根据计算出的无功负荷的分布,采用就地无功补偿和集中无功补偿相结合,无功补偿装置采用具有自动补偿装置,功率因数一般补偿到0.9以上,选用合适的电容器柜。

5.3 保护接地与接地装置设计

连接接地体与总等电位接地排及总等电位接地排与设备、装置接地部分的金属导体,称为接地线。现在工业建筑中存在大量工艺设备,工艺设备必须通过保护接地线与总等电位接地排电气连接,保护接地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防雷接地与保护接地共用的接地接地电阻为1Ω。工业厂房中还存在一些输送或存贮易燃液体的管道和容器,这类管道、容器必须作防静电接地,其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大于100欧。

接地制式根据工艺的要求及变电所的布局,变电所供本厂房电时采用TN-S系统,变电所为独立建筑,分别供几个建筑物电时,采用TN-C-S系统。

5.4 防雷设计

建筑物外的金属屋面均宜利用其屋面作为接闪器,钢柱可兼做防雷引下线,所有金属构件均与引下线可靠连接;如果是混凝土屋面,则屋面上沿女儿墙,屋角,屋沿,屋脊,屋顶四周敷设避雷带,并在屋面组成相应规格的避雷网格,屋面所有金属构件均与之可靠连接。利用构造柱中两根θ16以上的外侧主筋作引下线,节点通长焊接,主筋向上伸出屋面和避雷线焊接;所有防雷引下线均与接地体电气连接;利用建筑物基础做接地体,建筑物防雷接地,电气接地(重复接地,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共用基础接地体时,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若实测达不到则增设人工接地极以满足要求。另外,为了防雷击电磁脉冲对电气设备的影响,在不同的防雷区装设不同级别的浪涌保护器。

5.5 消防设计

工业厂房也要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爆炸与危险环境电气设计》的要求设计供配电,所有消防设备供电均采用专用回路供电;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能在工业厂房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对于工业厂房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用电安全性及降低生产成本和改善工人工作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做好工业厂房供配电设计,对于发展工业生产,实现工业生产现代化等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蒋晓雁.工厂供配电系统自动化抗干扰技术研究[J].榆林学院学报,2010.

[2] 谭先军,潘燕虹.探析提高供配电系统电能质量的有效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

篇9

例举三例,抛砖引玉:例一:某住宅小区车库,两个大型车库中间的联结通道,土建专业施工完毕后,机电专业施工时发现由于一个结构下翻梁的缘故导致层高净距已经没有管道电缆桥架的空间,如果全部专业施工完毕该连接通道已经不能满足他最初的规划设计了。降低了两个车库的使用功能。例二:某住宅小区室外管道施工,各自为政,各干各的,前一个专业刚施工完毕后一个施工队马上施工,破坏了前一个管道,互相扯皮,矛盾重重。它们主要有热力管道、自来水管道、燃气管道、电力电缆管线、智能化管线、室外雨污水管道、景观雨水管道等,施工混乱程度可想而知!例三:某住户装修新房,空间重新组合,砸墙重新隔断,业主咨询了一下物业负责土建的工程师,业主砸完后做隔墙往地面打膨胀螺丝致使地暖管破坏。以上问题很多工程会出现和产生,把一栋本来应该建好的建筑搞得乱七八槽,功能减少降低,还可能带来了种种问题和隐患。

很多建筑物,就其各专业本身,如建筑的外形、使用功能、结构型式、安全合理性等,不论在设计,还是在施工方面的质量,都能得到很好地控制和保证。但各专业工程施工中的交叉配合与协调工作,经常处理得不尽人意。由于这些问题,往往出现返工,造成工程投资的极大浪费,影响工期,有的还会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严重的甚至还会带来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可见,工程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管理工作不仅很重要,同时也很必要。作为业主(甲方)或者监理,在工程的设计阶段以及施工过程中,应该如何更进一步做好这项管理工作呢?

1.各专业设计统筹兼顾,为施工交叉管理打好基础

现在的各级设计院由于各专业设计都有各自的设计规范和设计思路,通常是各专业之间不沟通,自成章法,很少考虑甚至不怎么考虑其他专业的设计,这样势必造成在后期的施工过程中交叉打架的现象,或者是施工会审后的设计返工。如果在同一张设计图纸上叠加其他专业的设计图纸,这就可以避免或减少不同专业在后续施工中交叉作业,争抢同一工作面,影响后续施工的现象,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因此,以建筑专业为主,结构、水电、暖通、建筑智能化、景观等专业为辅,采用cad图层叠加技术,将各专业的设计图纸(如:管线、设备等)在各层平面图上叠加,发现交错、重叠的,应重点分析、逐一排除,消灭管线打架现象。对于单体建筑和室外景观、室外工程(市政工程)连接点要各专业提前兼顾,再出正式的施工图纸前进行各专业交底排查。同时,以会签、会审等方式加强专业间的沟通,从而达到优化设计的目的,减少施工过程中交叉冲突现象的发生。

2.加强建筑施工各单位、各专业协调配合的必要性

由于现代建筑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涉及的专业也越来越多,一个建筑物分为给建筑、结构、景观、给排水、电气、通风、设备、智能化等专业工种,各专业施工又可分为若干阶段进行,所以首先必须了解和掌握各专业的总体及阶段特性,以便在实际施工组织中能够合理、有序、有效地安排各专业交叉施工,一般来说,给排水专业阶段性较强、周期较长;电气专业阶段性较弱、系统性强、周期长;空调通风专业阶段性强、周期较短;设备智能化等专业区域性强、周期短。怎样搞好内部协调与配合,实际上是一个怎样处理好内部各专业之间的矛盾,以及各专业与总体要求之间的矛盾。施工过程中的相互配合包含后期装修、安装的配合,从技术方面讲,搞好各专业协调配合,一定要把好熟悉图纸、认真会审、内部会审、内部技术协调的关口,务必保持解决问题的渠道畅通无阻;前者主要是解决各专业内部问题,而后者则是解决各专业交叉配合的问题,相互比较而言,搞好内部协调配合更为重要。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各单位、各专业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协调的不好,不仅影响施工进度,更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与品质。因为每一个专业既有自己的特定的位置空间和技术要求,同时又必须满足其他专业施工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的合理需求。如果在技术上不能充分全面考虑,特别是在一些交叉部位的细节,极易产生问题,将出现误工、返工等情况,影响工期和建筑质量,造成工程投资的浪费,严重的还会造成安全隐患。因此,建筑工程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配合是非常重要的。再者,由于现代建筑的个性化,每一栋建筑都是一件特有的产品,每一条管线、设备都有特定的要求,少有类同,这也就增加了技术工作难度,增加了各专业之间出现矛盾和问题的可能性。同时由于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出现和应用,施工人员未能及时掌握,也会带来问题。

3.提高专业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加强各阶段的组织协调、统一管理的思想

各专业的协调工作不仅要从技术下功夫,更要建立一整套健全的管理制度系统地进行管理,通过管理以减少施工中各专业的配合问题,建立以甲方、监理(咨询公司)为主的统一领导,由专人统一指挥,解决各环节的协调工作,作为甲方管理人员、监理人员,首先要全面了解、掌握各专业的工序、设计的要求。这样才有可能统筹各专业的队伍,保证每个阶段每一个环节有序到位。通过各部门的认真检查,防止问题的出现。

篇10

关键词: 再生水利用;水资源;利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TL353+2 文献标识码:A

巴彦浩特地区属于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地区,污废水资源化开发利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根据阿拉善左旗经济社会发展相关规划,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污废水的资源化开发利用比例要不断加大。已建成部分再生水系统,供给城市绿化用水

1研究区域概况

巴彦浩特镇是阿拉善左旗、阿拉善盟首府所在地,全盟全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镇区面积30平方公里,已建成镇区面积23平方公里,包括常驻外来人口总人口约10万人。

巴彦浩特镇位于阿拉善左旗中部,贺兰山西麓山前冲洪积扇上,腾格里沙漠的东边缘。东靠贺兰山,西临腾格里沙漠,地理位置东经105°39′、北纬38°52′。地形东高西低,海拔1500~1750米。

巴彦浩特镇地处大陆腹地,东南风界的边缘,属典型中温带干旱气候,降雨稀少,蒸发强烈。多年平均降水量213毫米,年蒸发量2349毫米;平均气温7.4摄氏度,最低气温-31摄氏度,最高气温36.6摄氏度;无霜期120~180天,平均结冻期160天左右,最大冻土深1.5米;年平均风速3.0米/秒,年平均大风日50天,最多年份100天,风向多为西北风。

2水量预测

2.1用水量预测

2.1.1再生水利用对象

巴彦浩特市是一个缺水城市,为节约水资源、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规划将近期2015年再生水用于市政杂用用水,远期2020年再生水用于工业用水、市政杂用用水。其中,工业用水主要包括热电厂循环冷水;市政杂用用水主要为城市绿化用水。

2.1.2再生水用水量标准

因再生水利用各用户的月际用水量变化不同,造成各用户存在月际变化大、用水高峰各不相同的特点。本次规划从厂网规模上重点研究再生水高日需水量,从资源分配利用上重点研究再生水年内分配。

2.1.2.1工业用水

随着巴彦浩特市城市各项用水量的迅速增加,城市水资源日益紧张,内蒙古作为西部能源输出地区,热电厂对当地经济有重要意义,但热电工业作为水资源消耗工业,水资源的限制对热电厂首先造成影响,因此污水再生水在热电厂利用具有战略意义。仅远期2020年考虑工业用水。

按照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关于印发内蒙古哈伦能源巴彦浩特热电联产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会议纪要的通知》(电规发电[2011]292号)审查文件,本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全年用水量210万m/a。其中:生产用水量205万m/a(夏季用水量279m/h、冬季用水量为307m/h);生活用水量为4.38万m/a(5m/h)。

按照水利厅《水利厅关于哈伦能源巴彦浩特2×330MW热电联产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批复》(内水资[2011]98号)批复文件,经核定后本项目取水量为223.51万m/a,其中:核定后项目生产补水量201.6万m/a(夏季280m/h、冬季306m/h),考虑8%输水、净化损失后的再生水生产取水量为219.13万m/a,(夏季298.91m/h、7173.91m/d,冬季327.17m/h、7852.17m/d);生活取水直接取自厂区外市政供水管网不计损失,取水量为4.38万m/a(5m/h)。

2.1.2.2 绿化用水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中绿地浇洒用水量指标为1.0~3.0L/(m·d),因此本次设计公共绿地、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以及防护绿地浇洒用水的最高日需水量2015年采用1.0L/(m·d),2020年采用2.0L/(m·d)。

2.1.3需水量预测

2.1.3.1工业用水

工业用水量相对稳定,因此确定2020年工业用水用户最高日需水量见表4-1:

2.1.3.2绿化用水

根据巴彦浩特绿化建设项目汇总表,2015年城区绿地面积为552.59公顷,2020年城区绿地面积为788.8公顷。巴彦浩特镇绿地浇洒一般为4月至10月,基本为7个月210天。2015年、2020年绿化再生水年用水量见下表所示:

2.1.3.3管网漏损水量

根据《水利厅关于哈伦能源巴彦浩特2×330MW热电联产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批复》(内水资[2011]98号)批复文件,工业用水量已考虑8%输水、净化的损失。漏损水量仅考虑绿化用水量,按绿化用水量的10%计算,即近期2015年管网漏损水量为552.6m/d,远期2020年管网漏损水量为1577.6m/d。

2.2供需平衡

2.2.1现状供水能力

目前阿拉善盟阿左旗巴彦浩特镇再生水供水水源主要有:新建污水处理厂、再生水水库、红沟水库和3眼水源机井。

新建污水处理厂:出水规模1.8万m/d,再生水送水泵房的地面高程1434.5m。

再生水水库:水库设计水位高程为1467m,总库容55.5万m,污水处理厂出水在保障再生水需求的情况下,富裕水量输送至再生水水库。供水期为4~10月210天,供水能力2380m/d。

红沟水库:库容84.8万m,水源为洪水及上游。年供水量80万日m,供水期为4~10月210天。日供水能力3810m/d。

3眼水源机井:供水量0.5万m/d。

2.2.2供需平衡分析

根据水量预测确定本次工程设计服务期限为2020年,再生水供水规模为2.8万m/d。由上表可以看出各水源均小于再生水需水量,因此巴彦浩特再生水供水系统需要采用一个多水源供水系统。各水源总供水能力为2.92万m/d,可满足2.8万m/d供水规模之需。图1:规划区水资源供需图

3再生水水源确定

3.1新建污水处理厂

按照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总体规划,在镇区西北方向约2.5公里处新建污水处理厂1座,本工程污水处理厂按规模20,000m/d进行土建设计和配置设备。根据前述,巴彦浩特新区污水厂的污水规模为20,000m/d,镇区可以提供充足的源水。本工程从新建污水厂出水经再生水送水泵站处理后分别送至现状水库和二级泵站。进入新建热电厂的再生水管线则从就近的再生水系统接入。

本工程拟于2012年下半年开始建设,于2014年10月建成投产,其建设规模为按远期2.0万m/d。再生水出水规模为18000m/d。作为本工程水源的污水量、水质都能满足本工程的需要。

3.2再生水水库

再生水利用调节水库为平原型水库,水库由开挖土方四面堆筑坝体形成水平面为长方形断面的水库,水库四面坝体的结合面采用圆弧自然转角。由于坝址位于贺兰山冲洪积扇上,东西向地形坡度较陡,为减小水库大坝的填筑高度,水库南北向长条形布置:水库大坝南北向坝轴线为265m,东西向坝轴线长度为215m,水库大坝坝轴线总长度为960m,占地面积126亩。

水库大坝按照半填半挖、开挖与回填土石方工程量基本持平原则设计。水库大坝填筑高度最小的是东坝体,填筑高度约6m,自然地面以下开挖深度约10m;水库大坝填筑高度最大的是西坝体,最大填筑坝高12m,其自然地面以下开挖深度约4m,即水库最大深度为16m,水库库底开挖衬砌均按照水平面设计。

污水处理厂出水在保障再生水需求的情况下,富裕水量输送至再生水水库,水库设计水位高程为1467m,总库容55.5万m。巴彦浩特镇绿地浇洒一般为4月至10月,基本为7个月210天。再生水水库供水能力2380m/d。

3.3红沟水库

红沟水库为城区内水库,主要的雨水受纳体。水库设计坝高13m,总库容84.8万m。巴彦浩特镇绿地浇洒一般为4月至10月,基本为7个月210天。红沟水库供水能力3810m/d。

3. 4水源机井

水源机井位于二道沟涝坝和苇子涝坝附近,王府街南,锡林路西。由于机井附近地下水位较高,水源机井就地抽水将水位降至正常水位以下,并作为绿化用水。水源机井为3口,详细见下表。

4再生水供水系统分区

4.1供水分压分区的划定

根据上述供水分压分区划定依据,在城区打破行政区划范围组成5个分压供水区覆盖全镇,以降低管网供水压力,达到降低工程造价和能耗的目的。根据巴彦浩特绿化建设项目汇总表,2020年城区绿地面积为788.8公顷,东城区绿化面积309公顷,生态园区绿化面积233.9公顷,西城区245.9公顷。具体供水分区情况见下表。

262

4.2再生水供水水源分区规划

根据巴彦浩特市再生水分区情况、水资源位置、供水能力将整个再生水供水区域划分如下:

5供水方案

本次方案维持北环线现状0.6万m/d,在南环路新建输水管线DN560—DN400,供水规模1.5万m/d。根据再生水厂水量、位置以及再生水用户的需求,规划建设7个再生水回用系统。再生水供水I区系统:由已建1#高位水池供水,容积2000m,服务面积为443公顷。其中用于服务范围内绿化。再生水供水II区系统:由新建3#提升泵站配水,服务面积为581公顷。其中用于服务范围内绿化。再生水供水III区系统:由南环线输水管线直接配水,服务面积为575公顷。其中用于服务范围内绿化。东城区包括再生水供水I、II、III,再生水供水量7478m/d。再生水供水IV区系统:由新建2#加压泵站,规模4000m/d,服务面积为602公顷。其中用于服务范围内绿化、道路浇洒等市政用水水量为3654m/d。再生水供水V区系统:由南环线输水管线直接配水,服务面积为1019公顷。其中用于服务范围内绿化、道路浇洒等市政用水水量为5860m/d。营盘山绿化系统:由已建2#加压泵站供水。用于营盘山范围内绿化用水,高峰用水量水量为2000m/d。再生水工业供水系统:由再生水管网就近供水。用于巴彦浩特电厂循环冷却水补充水,用水量为8000m/d。

6 结语

目前,阿拉善盟左旗巴彦浩特镇再生水公众认可度正逐步提高,综合效益明显,这不仅是城市再生水利用的必要,也是符合我国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方针。我们必须要做好必要的宣传引导工作,调动可利用的资源,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程先军 . 污水资源灌溉利用分析[J]. 中国水利,2003,( 11) : 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