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规划设计案例范文
时间:2023-09-25 18:15: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村规划设计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本教学研究项目是通过搭建B/S结构模型平台,在研究如何经济、高效地制作三维村镇模型的方法与步骤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浙江省村镇规划信息化水平。
1.1本教学研究项目依托浙江省典型村镇三维仿真规划信息化平台模型,实现美丽乡村仿真场景漫游及规划信息化管理。着重研究在教学研究项目过程中采用的各种纹理建模方面的优化方案,包括纹理建模过程和烘焙过程的优化,以及开发软件平台自身提供的一些优化方案和优化技术。
1.2教学研究项目通过本地或者远程管理界面,对三维村镇规划
信息化平台场景中的个体信息进行交互,做到规划信息数据实时更新。
2.教学研究项目平台的开发流程
2.1三维场景模型的构建
浙江省美丽乡村三维虚拟现实教学研究项目组织与实施及开发流程的研究。教学研究项目首先是对单个美丽乡村模型场景的创建,通过B/S浏览方式进行整合。(1)教学研究项目的需求分析及相关数据收集与整理。通过课程组成员调查走访,合作单位直接提供等方式获取一手资料,再结合卫星地图,综合创建地形地貌。大量的建设贴图通过单反相机进行实地拍摄。(2)CAD总平面图的处理。通过测绘部门或者乡村相关职能部门获取的乡村CAD总图信息量大,对模型创建来说需要精简,然后导入3dsMAX软件进行场景模型的创建。(3)优化创建的模型,通过多种技术手段,精简三维模型面数等信息,确保在平台运行时的流畅。(4)村镇场景模型的烘焙。在目前虚拟现实场景中,通常都是由建筑模型在贴图、灯光等一系列步骤后进行烘焙(在Unity最新的5.0系统中,可实现实时光影,不一定需要烘焙步骤)输出到相关平台,这样能获得的视觉效果更佳。(5)在3DSMAX环境中直接导出并合并场景至相关虚拟仿真平台,可分为两种方式进行,部分静态模型的导出与全部静态模型导出,根据不同需求选择进行。
2.2系统功能的实现
系统功能的设计,包括虚拟现实引擎和相关技术的选择以及在应用中如何提高信息管理水平的研究。(1)创建相机及相机动画,在无人交互操作的时候,可以通过动态相机对美丽乡村进行飞行鸟瞰等预设。(2)虚拟现实场景碰撞属性的设置,默认可以直接把场景中的所有物体设置为碰撞体,减少工作量,但在实践中发现,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系统运算量大,执行效率较低,影响最终的运行速度。所以一般都是人为设置一个较简单的物体,设置碰撞后,进行隐藏操作。(3)创建特效与周围环境。教学研究项目可根据需求,设置不同季节及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模拟环境,对表现水景效果、蝴蝶飞舞等特效的制作,动态效果通过3dsMAX进行动作设定,导入到虚拟现实引擎进行后期处理。(4)村镇地图的导航制作。导航图的制作关键是要在3dsMAX平台中进行坐标的定位,确定坐标参数后,在虚拟现实平台中进行相关的参数设定。(5)美丽乡村数据库的创建。平台可以支持的数据库丰富,包括ACCESS、Oracle、SQLServer、MySQL等,虚拟对象与数据库的关联操作和数据库查询功能的实现是平台实现交互的坚实基础。(6)交互功能的实现。平台支持的交互功能众多,可能鼠标事件、距离、键盘等触发调用相应的响应事件,大量的交互功能还涉及到数据库的数据读写,这在本教学研究项目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7)教学研究项目。教学研究项目平台支持生成EXE可执行文件脱离平台环境单独运行,也可以到互联网络中进行网页浏览交互,本教学研究项目最终是通过生成单个的网络版本,通过WEB树形目录,把浙江省的各个村镇的三维虚拟仿真系统合成到大平台中。今后的研究中考虑使用跨平台支持效果更好的Uni-ty3D引擎。
2.3平台特点与特色
本平台采用Photoshop,AutoCAD,3DMAX等图形图像软件结合虚拟现实平成,脚本引擎功能强大,压缩率高,真实感强,沉浸感好,可嵌入音频、flash、视频、图片、网页。(1)平台仿真度高,区别于能流畅实现村镇的三维漫游功能,部分村镇信息查询等功能,满足决策者对美丽乡村规划功能的要求。(2)可以实时把画面用“虚拟相机”进行拍摄出图,能直观、精确、更大范围地展现规划设计方案,有效地提高规划审批决策科学性。(3)该系统作为公共服务平台,可通过二次开发,开放接口,扩展到经济、卫生、交通、应急、消防等领域。
3.教学研究项目平台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浙江省村镇共有1500多个,教学研究项目建成后,为浙江省美丽乡村规划信息化水平提升做出明显成效,也为浙江省乡村建筑数字化程度的提升做出重大贡献。研究成果专注于虚拟现实与三维可视化技术在浙江省美丽乡村规划领域中研发和推广,目标是国内领先的村镇虚拟现实技术解决方案。教学研究项目能满足不同数字规划管理领域,不同层次决策者对数字仿真的需求。
4.平台的保障力量
4.1人员保障
教学研究项目分别由高校、企业与政府职能机构等三部分技术力量组成:教学研究项目主持单位高职院校在教学研究项目实施过程中,采集村镇基础数据,利用研究小组学生在暑期社会实践中调查数据、采集可视化资料及到乡村管理部门查询资料,也为教学研究项目的完成打下坚实基础。本科院校为本教学研究项目提供理论支撑,在校的虚拟现实方面的硕士研究生,也参与到教学研究项目中,为教学研究项目提供了技术保障。
4.2资料保障
规划设计院作为合作企业单位,负责提供浙江省典型美丽乡村规划图纸。企业内部有较多的规划专家,可以对教学研究项目进行深度研究。提供一手资料,研究中的浙江省溪口美丽乡村规划方案就由他们提供,为该教学研究项目的顺利进行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4.3政策保障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委村镇建设专业委员会,对教学研究项目的推广提供政策上的扶持,所在的村镇建设专业委员会在教学研究项目研究中还负责对村镇管理者规划信息化方面进行指导。每年都会对浙江省村镇优秀规划方案进行汇编、获奖教学研究项目的收集整理,具有非常丰富的参考资源,对建设系统相关职能部门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便于教学研究项目具体实施过路中的运行与推广。
5.结束语
篇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旅游也慢慢发展成为比较主流的旅游形式,为避免乡村旅游陷入困境,在进行策划时应该运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理论。针对安丘整体特色不足,经济发展存在同质化竞争的特点,本文从区域的视角,概念设计的层面来对规划区内3个村庄进行了定位。重点打造村庄的旅游产业,将湿地旅游与都市农业相结合,以期通过这次规划将安丘建设成一个水城一体、产城一体、社会和谐的现代化城市,将青龙湖片区打造成安丘的城市名片和窗口。
【关键词】乡村旅游村庄规划都市产业
中图分类号:U13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基于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乡村旅游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不但有利于发挥乡村地区的优势,而且还可以解决城市化过程中被征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出路问题。
随着“蓝黄”国家战略的实施,安丘的发展已经迈向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如果安丘能在城市建设、产业升级、生态旅游等方面抓住机遇,寻找突破,那么安丘必将可以借机成为大发展的热土。
2 项目背景
2.1区域位置
安丘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潍坊市中部,山东半岛城市群腹地,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市之一。东距青岛110公里,西距济南200公里,北距潍坊2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2.2整体概况
2.2.1经济发展滞后,农业优势明显。
建国六十余年,安丘大多以农业大市的形象示人,有农业部命名的“中国蜜桃之乡”、“中国姜蒜之乡”、“中国草莓之乡”、“中国樱桃之乡”等多个特产之乡,是全国、全省重要的蔬菜出口基地。2011年安丘市生产总值位列潍坊各县市区、市属开发区第7位,为197.1亿元。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05年的25.1:45.2:29.7调整至20:48.5:31.5。
2.2.2城市化率低,外来人口少。
安丘的工业化进程相对缓慢,城市化的水平也长期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线。2011年安丘市现有人口95.0万,外来流动人口1.9万人。安丘市区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低,市区人口变化多通过行政区划的调整来实现假性城市化。
2.2.3旅游资源丰富,人气活力不足。
安丘境内历史文化遗产和山水生态资源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已建成2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3处3A级旅游景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1处。在安丘的旅游推介与包装上,主推“逍遥山水游,乐山乐水乐逍遥”,但相应的山水景色在山东存在同质性,因此对游客没有足够大的吸引力,造成人气不足的现状。
3 研究范围
项目位于安丘市区东北,距离市政府2千米,距离安丘老城区约8千米。北临规划中的城市北环路,西靠新安北路,南接青龙湖东路和莲花山东路,用地基本呈“L”形,规划用地面积约为1085公顷。
规划范围内包含8个村庄,本文重点研究西石马坟庄、东石马坟庄、赵家坟庄这3个村庄。
4 现状概况
现状农村住宅集中成片均匀分布,以1层或者2层砖砌建筑为主,以院落组织功能;经济活动以农业生产为主,缺乏强有力的经济社会增长点。西石马坟庄村南有一座古代碑楼——古代军事家、五代名将、后梁检校太保、同平章事、诏赠中书令刘鄩的墓碑,目前其保护工作已经上升到加快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另外,基地靠近被列为首批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大汶河湿地和安丘重要的休闲旅游度假胜地青龙湖水系。
5定位研究
通过对基地现状的了解以及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潍坊市总体规划》等上位规划的研究,项目最终给出了旅游发展的合理定位,尤其是《潍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将农业、休闲、旅游、度假等作为安丘的关键词。
5.1整体路线定位
以青龙湖水系北侧道路为主要旅游绿道,从东南侧大汶河湿地开始至东北侧齐鲁酒地结束,将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这几种行为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样串联在这一条生态的慢性系统上,不但交通流线顺畅,而且形成了一条有机的旅游产业链。
为了提高青龙湖地区农家乐旅游的活力,借鉴1979年日本平松守彦正提出的“一村一品”运动的经验,挖掘、发挥和灵活运用这三个村子各自的潜在资源和潜在能力,将农产品以及民俗文化等内容纳入到村庄功能当中,打造创意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因此,规划将三个村庄分别赋予不同的功能:民俗旅游——餐饮娱乐——住宿体验,根据不同村庄的特点进行特色品牌的打造。
5.2旅游定位——绿色休闲
处于城市中生活的人们,寻求“闲暇”“休闲”的倾向和健康、环境的意识日益增强,因此他们非常希望能在空闲时间去造访或者回到农村居住、定居,实现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绿色休闲。所谓“绿色休闲”是最初在欧洲盛行的一种度假方式,即都市居民到农村去度假,享受自然、文化、人际交流的乐趣。
借鉴东莞的“绿色世界”和杨凌农科城的成功案例,结合西石马坟庄的刘鄩墓以及青龙湖水系所形成的“Y”字形地块,在东石马坟庄的南部规划设计一片大地景观区,设计百果园、绿色长廊等景点,为城市过来的人们提供一个巨大的天然氧吧。在这里可以根据居民的需要举行大量知识性、技术性、文化性的活动,使得居民的度假形式不仅限于吃农家饭,而是真正给忙碌的人们提供一个彻底放松身心、享受大自然的绿色环境,这样也有利于城乡之间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另外,通过一定的宣传方式,可以在此举办一年一度的艺术节、音乐会等大型活动,不但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而且也改变了乡村风貌、提高了知名度、加强了城乡交流。
5.3产业定位——都市农业
旅游业的发展最终是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的,如何能够提高当地村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才是最根本的问题。在西石马坟庄的西侧、赵家坟庄的西侧和北侧将现有农田规划成为农业观光体验区,发展都市农业。这一方面可以给生活在“水泥森林、柏油沙漠”的城市人提供一个呈现出蓝天、碧野、青山、绿水、恬静,自然与田园交融的和谐、优美、宜人风光和放松身心的休闲度假空间,另一方面也是人们进行室外活动的健身场地。
与传统的观光农业不同,本次村庄旅游规划力在提高旅游的可参与性,更多的是体验式农业,在观光、购物、品尝等经营形式的基础上,发展采摘、租赁、参加农业活动等新的经营形式。农户可将农田划分成不同大小的地块,包租给城市里的人,平时由农户种植,周末游客就可以来体验田园风光,利用农户给配备的传统农具身体力行,从中体验农业生产的乐趣……
为了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应对农产品的产业链进行延长。通过村民创意将都市农业的农产品进行再加工,转化为商品,并再进一步通过品牌塑造、媒体大势宣传等方式做成全国知名的品牌商品,其价值和效益将得到大大提升。目的就是为了吸引慕名而来的旅游者前来当地旅游观光,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村民收入,同时也可以增加就业岗位。
【结语】
规划应避免“图上画画,墙上挂挂”的局面,真正做到有效的落实。该项目于2012年8月底结束,2013年2月初相关市政配套设施也已经设计完毕,再去现场视察时,规划已经进入实施阶段,真正为“悠游湿地、自在安丘”的发展起到了比较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丽云,许勇铁.城乡统筹下的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探索——以厦门市三个试点村为例[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09,17(2).
[2] 果雅静,吴华杰,马铃,张军连,吴文良. 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研究 [J].产业观察:131~135.
[3] 潘宜,程望杰. 基于乡村旅游发展的村庄有机更新规划——以武汉市刘家山村村庄规划为例 [J].乡村规划, 2007,26:253~256.
[4] 简·雅各布斯 著 金衡山 译.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译林出版社.2006.
[5]包雅妮,王先杰.北京都市型观光农业发展趋势与基本对策[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9(1):58-61.
- 上一篇:国土空间规划的概念及内涵
- 下一篇:室内设计培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