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的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25 18:14: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豆的栽培技术与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前言:在大豆生产过程中,大豆的栽培技术是其必须要给予重视的一个环节,这是因为大豆的栽培技术直接影响到大豆的实际产量与品质。所以,如何做好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下笔者即对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中的播种方式及田间管理方法展开粗浅的探讨,以期为进一步提高大豆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1 大豆播种方法
P者就现如今在大豆生产上常用的大豆播种方法进行逐一阐述。
第一,窄行密植播种法。目前在国内外的大豆种植上,窄行密植播种法俨然已经成为现如今大豆栽培过程中最为常见的栽培方法之一。其实质上就是通过对植株栽培密度的改变,实现缩垄增行,将传统的种植行距60到70厘米改为40到50厘米。而通过窄行密植以后,能够更为合理的布置大豆群体,确保大豆群体都能够充分的利用光能和地力,有效的抑制田间杂草的生长,使大豆出苗更加整齐、均匀。
第二,等距穴播法。在大豆栽培过程中,采用机械等距穴播种法,能够有效提高大豆的播种功效与播种质量,且出苗之后,大豆苗株距离较为适宜,大豆植株的分布也较为合理,个体生长较为均衡,十分有利于大豆群体的发展,一般来讲,采用等距穴播法较条播法能够有效增产10%左右。
第三,60厘米双条播。在深翻细整地或耙茬细整地基础上,采用机械平播,播后结合中耕起垄。优点是,能抢时间播种,种子直接落在湿土里,播深一致,种子分布均匀,出苗整齐,缺苗断垄少机播后起垄,土壤疏松,加上精细管理,故杂草也少。
2 大豆田间管理
要想做好大豆的田间管理工作,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做好板结的破除工作。我们都知道,在播种大豆以后,如若遭遇暴雨,那么表土势必会形成板结层,进而使大豆的叶子难以出土,轻者会造成缺苗断垄,重者还有可能造成整个豆田的毁坏,需要重新进行耕种。因此,就必须要及时对表土板结层采取破结工作。一般来讲,对板结层进行破结时应该选择雨后表土泛白的时候予以进行,表土太干或者太湿的时候都不适应进行板结的破除。可采取人工锄或者用耙破除,这两种破除方式。
第二,做好大豆的查苗、定苗工作。当大豆出苗以后,必须要对大豆进行逐行的查苗工作。当大豆断垄在25厘米以内的可以在断垄两端留双株;当大豆断垄在25厘米以上的则可以进行补苗或者补种。正常来讲进行补苗工作时,宜早不宜晚,最好是在子叶刚刚展开,对生单叶尚未展开的时候,对芽苗进行带土移栽,移栽的时间最好选择在下午4点进行,并及时进行浇水。补种也应该及早进行,可浸种催芽后补种。在全苗的基础上,实行人工间苗,使大豆植株分布均匀,有利于地上部的生长和根系、根瘤发育,协调地上部和地下部、个体和群体的关系,合理利用地力和光热资源。间定苗时拔去弱苗、病苗、小苗、密集成堆的苗和杂株,留壮苗、好苗,保证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第三,做好大豆中耕除草工作。做好大豆的中耕除草工作不仅能够清楚田间的杂草,还能够进一步改善大豆土壤的物理性质,起到保墒防旱,增产、增收的效果。一般来讲对大豆苗田而言,需要进行中耕2到3次,也就是说当间苗之后需要第1次,而当大豆苗长到15到17厘米的时候需要进行第二次,当大豆开花前需要进行第三次中耕。并遵循第一次浅耕、第二次深耕、第三次浅耕的原则。
第四,做好大豆落花、落荚的预防工作。在大豆生产过程中,落花、落荚是普遍发生会发生的问题。而造成大豆落花、落荚的主要原因则在于,大豆在生长过程中发育出现失调,大豆土壤养分供应不足,大豆植株群体关照恶化,大豆病虫危害严重,大豆遭遇暴风雨袭击等问题的出现。而相应的预防措施则具体如下:首先,培育并且选用那些光合效率高、叶片透光率高的高产良种大豆;其次,对大豆进行细致的阵地,做好间苗、定苗、中耕除草等工作,进而使大豆植株能够积累更为充足的养分,进而降低大豆落花、落荚问题的发生;再次,做好大豆植株株行的配置工作,从而确保大豆植株始终保持在合理的群体状态之下,进而使每一个大豆幼苗都能够达到健康、稳定的发育、成长;最后,严格根据大豆的生育特点,在大豆花荚期旱时进行合理的灌水,在大豆花荚期涝时及时进行排水,并且定期喷施大豆生长调节剂,进而减少大豆落花、落荚问题的发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笔者就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中播种方式、田间管理办法展开了粗浅的探讨,也是希望通过本文笔者的阐述能够给广大同行以及农民朋友们,在今后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上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建议,让人们将大豆生产的重点放在播种方式以及田间管理之上,从而进一步提高大豆的生产质量,达到高产大豆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任志. 大豆高产高效四项关键技术[J].新农村. 2010(07)
[2]丁晓云. 全国玉米大豆高产创建活动在吉林省举行启动仪式[J].现代农业装备. 2009(05)
[3]2009年全国玉米大豆高产创建活动启动[J].北京农业. 2009(17)
[4]张国星,张福安. “四改一增”大豆高产新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 2008(08)
[5]胡启山. 大豆高产话三巧[J].农家科技. 2007(06)
篇2
【关键词】大豆;栽培技术组合;干物质积累;叶面积系数;产量
黑龙江省大豆栽培技术不断创新、提高,大豆栽培技术已由传统的平作、垄作发展到垄三栽培,窄行密植、保护性耕作栽培(少耕免耕或原垄卡种)、行间覆膜等栽培技术已大面积推广应用[1-3]。但以往研究都是单个技术和常规垄作进行比较,每种技术增产潜力不大,应对抗旱能力较弱,主要原因缺乏抗旱品种和相应配套栽培技术。目前,大豆抗旱节水高产综合栽培技术报道很少,该文研究了大豆不同栽培技术组合下干物质积累、叶面积系数及产量的变化,旨在为黑龙江省大豆抗旱节水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1年在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分院科技园区进行,前茬为玉米。供试大豆为半矮杆品种绥农22。共设12个处理:T1行间覆膜+垄沟深松(垄距67cm),公顷保苗25万株;T2大垄窄行密植(135cm行距大垄,垄上播种6行,小行距8~10cm),公顷保苗数30万株;T3小垄密植(135cm行距大垄,垄上播种3行,行距45cm),公顷保苗30万株;每处理27m2,T4垄三+中耕深松,在苗期和封垄前各深松一次,公顷保苗25万株;T5(ck)垄三公顷保苗25万株;每处理小区面积为53.6m2,3次重复,5月4日播种,9月24日收获,常规田间管理。
1.2测定项目与方法
收获时测定每平方米株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单株荚数、百粒重、经济系数(经济系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
1.3数据分析
利用DPS3.75进行数据分析。
2.试验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栽培技术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变化
从图1看出,干物质积累从苗期的19.4g/~37.2g/ 逐渐提高,一直到鼓粒期,达到最高617.8g/~1367.8g/ ,其中行间覆膜+深松模式、大垄窄行密植、小垄密植、垄三+中耕深松各时期干物质积累都高于对照。
2.2不同栽培技术生育期叶面积系数变化
从图2看出,叶面积系数各模式由苗期0.19~0.31,到分枝期、花期、结荚期逐渐增加到鼓粒期达到3.95~4.74,其行间覆膜+深松模式、大垄窄行密植、小垄密植、垄三+中耕深松叶面积系数超过对照。
2.3不同栽培技术产量因子分析
表1 产量因子分析及差异显著性测定
(注:产量为小区实收10m2平均后折合公顷产量)
从表1看出,其中行间覆摸+深松模式较对照株荚数多8.9个、单株粒重高1.7g、百粒重高4.9g,经济系数高4%。行间覆膜+中耕深松公顷产量为2594.0Kg,极显著于对照并增产11.21%;大垄窄行密植公顷产量为2476.7Kg,显著于对照并增产6.18%;小垄窄行密植、垄三+中耕深松、公顷产量分别为2440.0Kg、2416.7Kg,分别比对照增产4.60%、3.61%。
3.结论与讨论
行间覆膜+深松模式、大垄窄行密植、小垄密植、垄三+中耕深松栽培技术干物质积累、叶面积系数,都高于对照,其中行间覆摸+深松模式较对照株荚数多8.9个、单株粒重高1.7g、百粒重高4.9g,经济系数高4%。各处理产量高于对照,这与前人研究的结论相符[4-6]。
覆膜技术不但提高土壤温度,降低水分散失,还加快植株对水分吸收的速度,提高植株的干物质量积累。平播密植减少水分蒸发,增加了密度,提高了产量。
该研究结果表明,行间覆膜+深松、大垄窄行密植技术对大豆抗旱节水及增产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祝伟江,李圣超.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几个关键环节[J].科技资讯,2007(3):223-224.
[2]胡国华.大豆机械化“深窄密”高产配套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01(5):36-39.
[3]胡立成.黑龙江省大豆栽培技术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黑龙江省农业科学,2006(12):55-58.
[4]陈霞,丁希明.大豆施肥技术及植株营养指标的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1989(4):18-21.
篇3
关键词:大豆栽培技术;合理密植;方式
大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黑龙江省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食用油加工的主要原材料之一,一直以来其高产高效都是相关种植人员研究的重点,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采用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后,我国的大豆粮食产量有了明显的增加,下面就会这一工艺进行分析。
1 大豆密植栽培技术的概念
1.1 这一种植技术是在三垄栽培技术的优势下发展起来的,在这一基础上适当的减小行距,扩大株距,促进群密度的增加,利用现代化的空间,改善植株群体的布局,使其更加合理与科学,植株叶面积指数增大,植株光合利用率得到提高,增加了光合产物的积累,进而实现了我国大豆密植的种植产量与效率。下面就对其优势进行分析,并探讨一下该技术的推广价值。
1.2 大豆合理密植的重要性分析
大豆属豆科蝶形花亚科大豆属。从形态特征、生长发育等方面与禾本科作物有很大差别。
1.2.1 从形态方面看
禾谷类作物茎秆直立,叶片细而长,与主茎角度小,互相遮荫少,透光好,有利于光能利用。
大豆是具有分枝的作物,分枝与主茎的角度大,叶大而密,结实器官散生主茎和分枝的各节上,叶片互相遮荫,不能充分发挥叶片的功能,容易造成营养器官徒长和结实器官脱落。
1.2.2 从生长发育方面看
禾谷类作物营养生长期长,生殖生长期短,开花迟,花期不长,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交错生长的时间短,开花时干物质积累达总干物重的70%以上,营养生长为向生殖生长转化作了充分准备,与生殖生长比较协调。大豆自身的特性,使其光能利用率不如禾谷类作物高,因此,在栽培上通过合理密植,保证充足的日照和光合作用正常进行,调节好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对于提高大豆产量,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是十分重要的。
2 可行性合理密植的理论基础
大豆牛产的产品是籽粒,其产量构成是:产量=单位面积保苗株数*单株荚数*每荚粒数*粒重.也可以说.产量=密度*单株粒重。
从上面的公式可以看出:分别增加密度和单株粒重都可以提高大豆产量:当产量一定的情况下,密度与单株粒重呈负相关。可见,合理密植是统一大豆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矛盾.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不断提高大豆产量的中心环节一大豆合理密植既要考虑群体的充分发展,也要考虑单株生长发育过程巾对光照条件的要求。所以合理密植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单位面积的保苗株数,另一个是植株在田间的分布情况,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种植方式,如穴播、条播、垄上双行等距点播等。
3 大豆密植栽培技术的优势
一直以来,大豆都是我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不仅满足我省大豆的需求,同时也促进了全国大豆的供应,甚至远销海外,我省的大豆在世界都是知名的,但是近年来种植效果并不理想,对此,有关部门开始尝试新的种植模式,大豆密植栽培技术的应用就是一次创新。
3.1 密植新品种的研制促进产量的提高。
3.2 与我省的土壤情况十分相符。
3.3 大垄密植技术的产量增加。
3.4 田间管理。
3.5 收获期的管理。
4 大豆合理密植栽培的种植方式
4.1 “垄三”栽培的种植方式
“垄三”是以垄作为基础,实行深松、深施肥和精量播种三项主体的技术。在播种方式上,“垄三”栽培实行的是机械垄上等距点播,66-70cm垄宽垄上双行,小行距10-12cm,株距因品种而宜,一般18-20cm。
4.2 窄行密植栽培的种植方式
大豆窄行密植可分为平作窄行密植和垄作窄行密植两种模式。
4.2.1 平作窄行密植是平播、平管、一平到底的窄行密植栽培。其行距和密度要根据采用的品种和地力而定,一般行距为15-35cm,公顷下种45-65万粒。
4.2.2 垄作窄行密植指以垄作为基础的窄行密植栽培。它既保留了平作窄行密植裁培的植株分布合理,群体光合效率高的优点,又具有抗旱抗涝、增加地温等优点。
4.3 合理密植,提高大豆的增产能力
目前除去品种、施肥及管理上的原因,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不合理也是造成低产的重要原因。所以,在采用大豆综合高产技术时,合理密植,提高光能利用率,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大豆栽培技术,是提高我县大豆增产能力盼重要途径之一。
4.3.1 因品种、因地力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合理的种植密度要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条件而定。一般肥地宜稀、薄地宜密,不同品种要求密度不同。
4.3.2 合理的播种方式
大力推行垄上双行机械精量播种,小行距为10-12cm,这样植株的田间分布有利于群体利用光能,提高产量。如果没有机械的要采用人工等距点播的方法。要垄上双行、拐子苗(狗咬纹),播幅在15公分左右。
4.3.3 提高播种质量,保证苗全、苗均、苗壮
(1)整地在整地时要做到细碎、平整、无大坷垃。(2)选种种子要进行精选,去掉病粒、霉变粒、虫食粒,保证种子发芽率达到90%以上,要用大豆专用种衣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3)播种要适时播种,做到早晚适宜、墒情适宜。我县播种最佳时期在4月20-30日。
结束语
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具有推广空间,其不仅可以提高产量,增加效益,同时对土壤的质量改善,新的种植模式的改变具有积极意义,积极推广,促进我省经济乃至全国经济效益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会之,李会来,李丽萍.合理密植,挖掘大豆增产潜力[J].科技向导,2011(33)
篇4
关键词大豆;赣豆6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赣豆6号是江西省吉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传统常规育种手段选育出来的优良秋大豆新品种,它是以瑞金小黄豆系选82N10作母本,后代育种材料8415-8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自2006年江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以来,现已在江西省及周边类似生态区广泛种植推广,深受广大豆农的喜爱。现将赣豆6号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特征特性
该品种秋播全生育期,赣中南地区为96~98d,赣北为102d左右,株高73cm,株型收敛,直立,不倒伏,成熟时不裂荚,落叶性好,主茎节数11.8个,分枝2.6个,有限结荚习性,紫花、棕毛,单株结荚20~25个,单株粒数36~41粒,单株粒重10.66g,百粒重22.65g,种皮黄色,微有光泽,脐褐色,籽粒大小均匀,完全粒率高,外观品质好,经农业部油料作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测定,蛋白质含量为42.4%,脂肪含量为18.99%。该品种耐肥抗旱,抗病虫较强,适应性广[1]。
2栽培技术
2.1整地与轮作
精细耕翻整地是搞好窄行密植的关键措施。种大豆耕翻与否,要根据前茬作物和轮作体系而定。小麦、玉米杂粮茬种大豆必须进行伏翻或秋翻、深松、旋耕,耙平耢细。翻耕有利于增强土壤通透性与抗旱耐劳能力,吉安市农科所多年试验证明,翻耕整地种植比板茬种植增产15%以上。根据赣豆6号生长特性,赣豆6号的种植方式以开沟条播为好,以利于个体空间分布更合理,充分利用光照[2]。大豆忌连作,赣豆6号欲获高产,种植田块还需进行水旱轮作。
2.2种子处理
一是根瘤菌拌种。用根瘤菌剂3.75kg/hm2,加水搅拌成糊状,避光条件下均匀拌种,拌种后不能混用杀菌剂,阴干后24h播种。二是微肥拌种。每1kg种子用钼酸铵500g,溶于20mL水中,喷洒于种子上,阴干后播种。三是种子包衣。用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量的0.2%~0.4%进行包衣。
2.3适时播种
赣豆6号播种期必须在7月底之前,据多年种植秋大豆经验,赣豆6号7月15~25日播种为最佳时期,不仅产量高,且成熟早,播种量90~105kg/hm2 [3]。早稻收割后播种秋大豆气温高,主攻目标是确保全苗,注重土壤墒情是技术关键。播种不宜过深,也不应太浅,且做到深浅一致,否则都将影响种子发芽及植株的整齐度。一般种植密度30万株/hm2左右,行株距33cm×10cm,单株留苗。
2.4田间管理
足墒播种后3~6d即可出苗,当豆苗第1片复叶展开后,根据“宜早、宜小,去病弱苗、留壮苗”的原则,及时间苗、补苗和定苗。全生育期至少中耕3次。苗高5~6cm时进行第1次中耕,深度7~8cm;大豆分枝前进行第2次中耕,深度10~12cm;大豆封垄前进行第3次中耕,深度5~6cm,同时结合中耕进行培土。
2.5肥水管理
根据不同土壤肥力情况和当地自然气候条件,确定化肥施用时间与用量,注意氮、磷、钾肥的施用比例以及不同生育阶段大豆对肥料的不同需求,同时还应注意硼、锌肥等微量元素的合理搭配。根据赣豆6号生育期短、苗期温度高、前期生长快等特点,应采取“前促、中保、后稳”的原则进行施肥。一般施钙镁磷肥375kg/hm2、三元复合肥120kg/hm2作底肥,使苗架早发;中耕时结合施尿素75kg/hm2、氯化钾112.5kg/hm2,保证大豆结荚、鼓粒期营养的需要;结荚期喷施尿素6kg/hm2+磷酸二氢钾3kg/hm2对水600kg,喷1~2次,有利保花保荚[4],防止植株早衰,达到高产。苗期至分枝期壤土地土壤含水量低于18%,小水灌溉;开花前壤土地0~4cm土壤含水量低于21%时,及时浇水;鼓粒期浇好鼓粒水。
2.6病虫草害防治
在大豆生育期内针对不同的病虫害及危害时期,选用适宜的农药防治,出苗后可用敌杀死防地老虎,还应根据田间病虫情况及时防治蚜虫、造桥虫、豆天蛾、豆荚螟以及近年来危害较重的斜纹叶蛾,同时还要注意对病毒病及锈病的防治。大豆田间杂草很多,选用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化学除草剂进行除草,尽量控制用药量,播种前或出苗前应进行土壤化学封闭除草。
2.7及时收获
当植株茎杆变为浅棕色,叶片基本脱尽,荚变褐色,摇动植株荚内豆粒发出“哗哗”响声,即可收获。
3参考文献
[1] 吴页宝,欧阳风仔,欧阳享泱,等.秋大豆新品种“赣豆6号”的选育与应用[J].江西农业学报,2006(4):42-43.
[2] 朱占林.有机食品大豆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S1):64,66.
篇5
关键词 夏大豆;栽培技术 ;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4-0039-02
大豆生产在国民经济和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大豆是蛋白质作物、油料作物、饲料作物,又是重要的食品工业原料[1-3]。大豆在作物轮作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大豆根瘤菌固定空气中游离氮素,既可节约生产化肥的能源消耗,又可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4-5]。但因受品种特征、气候条件等影响,加之管理粗放和病虫草危害,产量低,效益差[6]。经多年实践,现将夏大豆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1 品种选择与处理
1.1 品种选择
选择经国家和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优质高产、抗药性强、适于当地气候条件的品种,要求种子发芽率大于95%,纯度大于97%,净度大于98%,含水量小于13%,粒大、饱满、没有病虫害和杂质,剔除烂籽、小籽、秕籽、霉籽。
1.2 种子处理
未经包衣的种子,如防治蛴螬、地老虎、根蛆、根腐病等苗期病虫害,用种子量0.7%的灵丹粉或0.3%~0.4%的多菌灵加福美双(1∶1)拌种。拌种是均匀喷洒,拌后堆闷4~8 h。药剂拌种与铝酸铰等微肥拌种同时进行时,需在铝酸铰微肥拌种晾干后进行。采用根瘤菌拌种,不能再拌杀虫剂和杀菌剂。
2 整地
实行科学轮作,前茬以玉米、马铃薯、小麦为主,根据前茬作物情况进行翻耕,深度22~25 cm,耕耙后及时镇压保墒,做到土地平坦,土壤手握成团。
3 施肥
有条件的农户可施土杂肥22.5~33.0 t/hm2,基肥的数量应视土壤肥力而定。用化肥作为种肥时,肥料应符合NYIT394-2000要求,且化肥用量应低于限量最高值。如施磷酸二铵90~180 kg/hm2、生物钾肥7.5 kg/hm2(作拌种或种肥用)、硫酸钾37.5~45.0 kg/hm2。提倡分层施肥,深施于种下4~10 cm处或10~15 cm处,切忌种肥同位,以免烧种。基肥也可连同防治地下害虫的药物拌合均匀,一次性深施作为底肥应用。
4 播种
6月中旬直播,切忌在雨后和土壤烂湿时播种,否则大豆会因吸水受胀而不能发芽,即使已发芽的也容易引起烂根、死苗。夏大豆播种越早越好,播量一般为75~105 kg/hm2,深播3~5 cm,覆土一致,播后及时镇压。
5 田间管理
5.1 化学除草
选用安全、低毒、无残留的除草剂品种。苗前土壤处理,选用50%乙草胺或72%异丙甲草胺等单用,按常规用量或用50%丙炔氟草胺可湿性粉剂120~180 mL/hm2,加72%异丙甲草胺乳油1 500~3 000 mL/hm2进行苗前土壤喷雾。苗后除草,目前生产上最常用的广谱性除草剂有普施特和广灭灵。这2种除草剂对大豆田的多种禾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都有效,用药量:5%普施特水剂为1.50~1.95 kg/hm2,48%广灭灵乳油为1.95~2.55 kg/hm2。
5.2 间苗、移苗、定苗
间苗:一般在2片单叶时间苗,间苗时应淘汰弱株、疾株、疙瘩苗、杂株等。移苗补缺,就地移苗补栽。移栽时埋土要严密,如土壤湿度小,还要浇水。在移苗成活后应适当追施苗肥。定苗:在第1片复叶全展期定苗,肥力高的地块留苗18.0万株/hm2左右,肥力低的地块可留苗22.5万株/hm2以上。
5.3 锄草培土
中耕培土有利于防治倒伏、排涝以及控制徒长。在大豆小苗长出1对单叶至第1片复叶长出时锄头遍地,铲趟,做到锄净苗根草,不伤苗,松表土。苗高10 cm左右时进行第2次铲趟,不压苗、不漏草,培土不超过第1对真叶节。在第2次铲趟后10 d左右进行第3次铲趟,做到深松多上土,培土不超过第一复叶节。
5.4 灌溉与追肥
在出苗期,此期缺水极易形成“小老苗”,土壤水分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时叶片短小发黄,还要追施复合肥300 kg/hm2。在花期、结荚期大豆需水量极大,土壤水分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时应立即浇水,每次灌水额以20~30 mm为宜,灌后应及时中耕松土。在鼓粒成熟期,大豆鼓粒期对水分反应敏感,此时正处于秋旱季节,所以要及时浇水。结合浇水,可施尿素75 kg/hm2,提高粒重。在花前鼓粒期用多氨液肥喷洒3遍,能够增产15%以上。
6 病虫害防治
6.1 病害防治
防治方法:①花叶病。用0.5%氨基寡糖素水剂600~800倍液喷雾,苗期3~4次,间隔7 d。②纹枯病。纹枯病是一种在高温多雨、田间积水、高湿条件下才会发生的病害。典型症状:叶、叶柄、茎和荚感病后产生白色菌丝,集结成团,逐渐变成褐色颗粒状,即病菌的菌核。菌核大小不一,易脱落,多发生在7—8月。一是农业措施。在可能的条件下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但避免种植过密,避免重茬,避免与水稻轮作,及时排除田间积水。二是药物防治。用50%菌核净乳油300~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连续2次,每次间隔1周。③立枯病。立枯病仅在苗期发生,主要危害幼苗和幼株。幼苗和幼株主根及地面茎基部出现红褐色稍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严重时包围全茎。具体防治措施:一是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轮作,选用排水良好的干燥地种植,雨后及时排水,使用石灰调节土壤pH值,使土壤显碱性,用生石灰750~1 500 g/hm2。二是药物防治。发病初期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或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隔10 d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④霜霉病和炭疽病。在大豆盛花期发生,用50%托布津或65%代森锌1.5 kg/hm2对水750 kg/hm2喷雾。
6.2 虫害防治
防治方法:①卷叶虫。一是人工捕杀。在虫害发生的初期,查摘豆株上的卷叶,带出田外集中处理。二是药物防治。查到豆株由卷叶危害增多时,开始防治。每隔7~10 d防治1次,连续防治2次。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喷雾。②蚜虫。4—5月1、2代在豆田外繁殖生活,6月中下旬向豆田内迁飞,为害大豆幼苗,7月是危害盛期。大豆蚜虫防治关键是早发现,早期防治可用40%乐果乳油8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225~300 mL/hm2,对水600~750 kg/hm2喷雾。③食心虫。幼虫蛀入豆荚,取食豆粒,轻者将豆粒咬成沟,重者可将豆粒吃掉大半或吃光。7—8月降水量较多,土壤湿度较大,有利于虫害的发生。8月下旬至9月初为产卵高峰,喷2%杀虫冥松粉剂37.5 kg/hm2或20%氰戊菊酯乳油1 500倍液。注意,一旦幼虫已蛀入荚内就很难有防效。④造桥虫。大豆造桥虫为害叶片,低龄幼虫仅啃食叶肉,留下透明表皮,虫龄增大,食量也随之增加,能把叶片全部吃光,影响光合作用,导致落花落荚,豆粒秕小。具体防治措施:一是人工捕杀。在早晨将装有草木灰的容器靠近豆株,用扫帚轻扫,震落容器内集中消灭。二是药物防治。在大豆盛花期,7月底至8月初要特别注意观察田间是否有低龄的幼虫啃食的网状和锯齿状叶片出现,一旦发现要及时用2.5%敌百虫粉剂或90%晶体敌百虫1 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800倍液750 kg/hm2,均匀喷雾。⑤蝗虫。一般在7月中下旬进行喷药防治,每隔10 d防治1次,可选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等喷雾防治。
7 适时收获
人工收获宜在大豆的豆叶全部脱落后5~7 d进行。机械收获宜在大豆成熟初期进行,收获时间宜选在中午前。
8 参考文献
[1] 盛积贵.黄淮海平原夏大豆超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3):114-115.
[2] 任文远,朱忠选,郭风银,等.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1(6):14-15.
[3] 戴瓯和,张磊.夏大豆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1993(2):177-179.
[4] 韦凤珍,孙凤云.优质夏大豆高产配套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1(7):16-17.
篇6
【关键词】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综述
黑龙江省是大豆的主要生产区,一直实行“垄三”栽培技术,并积极加强对窄行密植技术及其衍生的大垄密,大垄密和平作窄行密植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推广,以增产,提质,节本为目标,以精细播种,科学施肥,综合防治等为技术重点,实行大豆与玉米,小麦轮作,解决重茬,迎茬问题。
1.播种前土壤的准备阶段
1.1播种前整地
播种前整地包括前进行的土壤耕作及耙,压等。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整地技术,因此,播前整地工作也有所不同。A、平播大豆,土地必须深松,耕翻深度在18-20厘米,耙茬深度在12-15厘米,深松深度25厘米以上,伏翻,秋翻或耙茬深松整地要达到待播状态。春季整地要做到翻,耙,松,耢,压,连续作业。B、垄播大豆。伏翻秋耙,秋翻秋耙起垄或耙茬深松起垄,垄距为63-65厘米,误差2厘米,垄体压实后垄高18厘米,误差2厘米。
1.2播前灌溉
对于墒情不好的地块,有溉灌条件的,可在播前1-2天灌水1次,浸湿土壤即可,以利插后种子发芽。
1.3播前封闭除草
我国东北大豆主产区一些大型农场,大豆栽培面积大,如管理不及时,则杂草为害严重,常在播前采用机械喷施除草剂,进行大田封闭除草,氟乐灵,拉索等除草剂可在播前进行土壤喷雾。用氟乐灵可有效防除一年生阔叶草。一般在播前亩施浓度48%的氟乐灵135。栅克加水15长,用拖拉机悬挂式喷雾器作土壤表面喷雾。
1.4轮作
大豆种植应坚持合理轮作,在东北可与玉米,小麦等轮作,减少重茬,迎茬面积,同时尽量千秆还田,以培肥地力。实行三年或三年以上轮作,不重茬,不迎茬。在重迎茬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可选择盈力较高的平地或洼地,坚持“宁迎勿重”。
2.种子的筛选
2.1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
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是大豆生产的前提,是内因。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生产水平和品种的生态类型选择生育期知宜,抗逆性强,高产的优质大豆品种,要克服盲目引种,不要把外地高产田或信息及有些新闻媒介推销的品种甚至品系没经科学分析及试验,盲目的大量引种和应用,否则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各地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做到因地制宜种植。
2.2种子精选
播前选种是提高种子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种子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大豆的苗齐,苗壮,苗全。
2.3种子测定和发芽试验
经过精选的种子在播种前应测定粒重和做发芽率试验。这两项工作是计算播种量的根据。将经过精选的种子,随机取样3份,每份随机抽出100粒种子,各自称重并求出平均数,即为该品种的百粒重。
2.4种子处理
为防治地老虎,根明,根腐病等苗期病虫害,常用种子量0.1-0.15%辛硫或0.7%灵丹粉或0.3%-0.4%多菌灵加福美双(1:1),或用0.3%-0.5%多菌灵加克菌丹(1:1)拌种。药剂拌种与铝酸铰微肥拌种同时进行,需在钥酸铰拌种阴干后进行,要注意采用根瘤菌拌种后,不能再拌杀虫剂和杀菌剂。
3.拌种环节
大豆用根瘤菌接种或用钼铵拌种,具体做法2%的根瘤剂喷洒拌,充分阴干可播种,此法可充分发挥根瘤菌的固氮作用,约增10%。酸铵拌种20克钼酸铵加水1KG均喷50KG种上,阴干即播,此法大面积直播均增产15%亩。玉米用3%的呋喃酸拌匀,可杀死地下害虫达到一播全亩的目的。
4.播种环节
4.1播期
当春天地温稳定通过8度时,即可开始春播大豆的播种,除低温之外,土壤墒情也是限制播种早晚的重要因素。
4.2播法
(1)垄上双条精量点播。行距为10-12厘米,垄体深松,垄下分层施肥。(2)窄行密植栽培技术。该技术是在引进,消化,嫁接国外平作窄行密植技术的基本上,结合我区的自然特点,生产条件,探索出的适合我省生产条件的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该技术包括平作窄行密植,大垄窄行密植和小垄窄行密植三种模式。
5.增施农肥,科学施用化肥阶段
5.1实施农肥
每顷施优质农肥,结合整地做底肥施入。
5.2化肥实施
测土平衡施肥,氮磷钾搭配。化肥做种肥,每公顷施肥量按纯氮18-27公斤,五氧化二磷46-69公斤,氧化钾20-30公斤的量,折合为所用的化肥或复合肥及复混肥的实际用量。施于种下4-5厘米处,或分层施于种7-14厘米处,切忌种肥同位,以免烧种。根际迫肥。在大豆生长较弱时,二遍地铲,后趟前追肥氮肥,每公顷追施隶素45-75公斤,追肥后立即中耕培土。叶面追肥。大豆前期长势较弱时,在大豆初花至鼓粒期每公顷用尿素10公斤加磷酸二氧钾1.5公斤溶于500公斤水中喷施,并因地加入微量元素肥料。
6.改革农机具农艺农机相结合途径
一是搞好播种机的排肥排种装置的改装,播种机一次下肥量要达到100公斤,下种量要达到6-7斤,种子落地要均匀,落点要准确,不跳籽,株距一致。二是搞好条田凹式播种法复土装置的改装,将圆盘式复土器该成拖拉式复土器,播后在苗带上压出一条宽18-20公分,深2-3公分的凹槽。三是研制在130公分条田上使用的耘锄机械,做到一机多用,复式作业。一次作业能同时完成浅松土,除草,扶垄,深松作业。
7.加强田间管理,防治病虫草害
(1)及时铲趟,搞好深松。当大豆拱土时,进行产前深公或趟一犁。及时铲趟,做到两铲三趟,铲趟伤苗率小于3%,后期在草籽尚未成熟前拔净大草。
(2)播后苗前施药。土壤墒情好可采取土壤封闭处理,春季干旱区提倡苗后铲除。在大豆播后出苗前,对土壤进行封闭处理。
(3)茎叶处理。在大豆出苗后,杂草2-4叶期。防除禾本科杂草,每公顷用5%精禾草克乳油90-1500ML,或用15%得精稳杀得乳油75-1000ML,或用10.8%的高效盖草能乳油450ML,或用6.9%威霸浓乳剂750-900ML,或用12.5%拿扑净乳油1250-1500ML,兑200KG喷雾。
防除阔叶杂草,每公顷用25%的氟磺胺草醚1000-1500ML,兑水200KG喷雾。
(4)地上病虫防治。大豆食心虫对大豆外观品质和商品等级影响严重,必须加强统一防治工作,根据虫情预报,在防治时期内如果大豆封垄好,用80%敌敌畏乳油制成毒棒熏蒸。
(5)适期收获。人工收获,落叶达90%时进行,机械联合收割,叶片全部落净,豆粒归圆时进行,脱粒后进行机械或人工清选,产品质量符合大豆收购质量标准三等以上。
8.结束语
大豆是我国当前供求矛盾最为突出的粮油兼用作物,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植物蛋白质来源。大豆栽培技术是大豆生产必须重视的一个环节,直接关系到大豆的产量和品质。为此,针对我国大豆的生产情况,总结了目前的大豆栽培技术,提出了有效的高产和稳产措施,对提高我国大豆栽培技术水平及大豆产量具有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简论大豆播种及田间管理技术.科技致富向导,2011(23).
篇7
关键词 大豆;北豆14;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5.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7-0046-01
北豆14大豆品种是由黑龙江省农垦科研育种中心华疆科研所育成,于2007年12月通过审定,审定编号为黑垦审豆2008002,原品系代号为疆丰21-1778。通过几年的试验和大面积的推广种植,该品种在产量表现和田间抗病性等方面表现突出,推广面积广,高产稳产,适应性强,是大豆提高种植效宜的优良品种。北豆14自审定以来种植面积得以广泛的推广,在黑龙江省种植面积约15.33万hm2。
1 特征特性
该品种为无限结荚习性,生育日数116~120 d,是黑龙江省第三、四积温带的主栽品种。株高100 cm左右,紫花,长叶,灰色茸毛,有分枝,荚弯镰形,成熟时呈深褐色。籽粒圆形,种皮黄色,种脐黄色,有光泽,百粒重18~20 g。根系发达,抗旱耐涝,耐重茬,3~4粒荚多,籽粒圆黄、均匀,适应性强,高产稳产,蛋白质含量35.70%~40.48%,脂肪含量21.69%~23.69%。中抗灰斑病。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16~120 d,需≥10 ℃活动积温2 220 ℃左右。根系发达,抗旱耐涝,耐重茬,适应性强。笔者对该品种进行了3年的区域性试验和一年的生产试验,同时进行了大面积的示范,3年区试平均产量2 836.9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12.3%。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选地与整地
大豆对土壤类型适应性较强,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地块,北豆14合理的前作是禾本科作物,如小麦、玉米等,忌重迎茬[1-2]。迎茬会导致大豆病虫害加重,前茬大豆残留分泌物会抑制大豆植株生长,致使植株生长畸形,品质和产量显著降低,因此要求种植大豆的地块必须轮作2~3年以上。适当的整地措施能熟化土壤,蓄水保墒,并能消灭杂草和减轻病虫危害,是大豆苗全苗壮的基础。大豆是直根系作物,大豆根系及其根瘤在土壤结构上虚下实,据研究资料统计土壤容重不超过1.2 g/cm3、含水量在20%以上时,大豆才能良好发育。因此,合理耕翻,精细整地,创造一个良好的耕层构造是十分必要的。最好进行秋整地,秋起垄夹肥或春起垄夹肥,也可春起垄荚肥、播种一起进行。
2.2 选种与播种
优良的种子是苗齐苗壮的重要因素,也是大豆获得高产稳产的一项重要措施,种子播前一定要进行人工精选或用选种器精选种子。播前用35%多克福种衣剂拌种,可以有效预防大豆苗期孢囊线虫病及地下害虫;用50%多菌灵、50%多福克合剂按种子量的0.1%~0.3%进行拌种,可以防治大豆根腐病[3-4]。当地地温稳定超过8 ℃时开始播种,适宜的播期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确定。播种过早,地温低,出苗慢,苗弱,易感染病害。播种过晚,延迟大豆的成熟期。播种密度依土壤肥力而定,肥沃的土壤宜稀,瘠薄的土壤宜密,中等肥力的土壤以保苗28万~30万株/hm2为宜;在土壤瘠薄地块种植,以保苗30万~32万株/hm2为宜。在窄行密植的条件下,保苗38万~40万株/hm2 [5-6]。
2.3 中耕与施肥
在苗前进行第1次中耕,主要作用是深松放寒,耕深20 cm,于大豆出苗后进行中耕除草。通过铲趟疏松土壤,提高地温,消灭杂草。同时结合培土,防止倒伏。生育期应三铲三趟。根据当地不同的土壤肥力,进行配方施肥。增施农肥,多施磷钾肥,少施氮肥。施用复混肥320 kg/hm2,氮∶磷∶钾为1.00∶2.00∶0.75;或施入尿素80 kg/hm2+磷酸二氢钾140 kg/hm2+硫酸钾50 kg/hm2。在大豆初花期依大豆长势追施长效尿素6~8 kg/hm2,在大豆开花结荚期,结合病虫害防治进行叶面追肥1~2次,用磷酸二氢钾2.25 kg/hm2+米醋7.50 kg/hm2,促进结荚鼓粒,提早成熟。对植株生长过旺的地块在盛花期要及时喷施矮壮素、多效唑等,以防止大豆徒长和倒伏。
2.4 病虫草害防治
大豆的主要病害是根腐病、灰斑病、菌核病和孢囊线虫病,大豆虫害主要是食心虫。防治根腐病、菌核病和孢囊线虫病应在种子包衣的基础上,通过加强栽培管理、实行轮作换茬、合理施肥灌水、及时中耕培土等综合措施来防治[7]。大豆灰斑病在大豆花荚期,当叶片30%以上出现病斑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40%多菌灵胶旋剂1.5 kg/hm2,对水450 kg喷雾;也可在开花结荚期喷施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900~1 500 g/hm2,或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 kg/hm2。防治大豆食心虫应根据虫情预报,用80%敌敌畏乳油1.5~2.0 kg/hm2制成毒棒熏蒸。大豆结荚期食心虫蛾峰出现时,喷施2.5%杀死乳油600 mL/hm2,或2.5%功夫乳油4 300 mL/hm2。播后苗前用90%乙草胺2.2 L/hm2+70%赛克津0.4 kg/hm2进行封闭灭草。苗后除禾本科杂草用5%精稳杀得1 000~1 200 mL/hm2+25%虎威1 500~1 800 mL/hm2;杂草3~4叶时用12.5%拿扑净1.5 kg/hm2防除,阔叶杂草1~2片叶时用24%杂草焚1.0~1.2 kg/hm2进行防治。
2.5 适期收获
大豆人工收获适期,以大豆叶片脱落达90%时进行为宜;拾禾机械收获适期以大豆含水量降到15%时开始进行为宜;联合收获适期以大豆在完熟期籽粒含水量在20%以下时开始进行为宜。收获时期不宜过晚,否则易炸荚,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3 参考文献
[1] 何景新,刘健,李坤锋,等.大豆高产栽培研究及高产模型的建立[J].河南农业科学,2010(6):53-57.
[2] 王梦飞,刘支平.晋北高寒区大豆丰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1):126-128.
[3] 苑保军,杨青春,耿臻,等.河南省夏大豆3 000 kg/hm2栽培技术指标与技术操作规程[J].河南农业科学,2005(5):26-27.
[4] 韦凤珍,孙凤云.优质夏大豆高产配套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1(7):16-17.
[5] 缑国华,刘俊峰,侯俊奎.粘土地夏大豆机械免耕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3(5):56-57.
篇8
论文摘要简述了徐豆13号的特征特性,同时从增施底肥、适期早播、足墒播种、合理密植、生育期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徐豆13号的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指导。
徐豆13号是江苏省徐州农科所1993年用徐豆139号作母本,徐豆8618-4品系(徐豆7号×泗豆11)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杂交后代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005年经全国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涡阳县引进该品种试验示范,2007年大面积推广。
1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亚有限结荚习性。生育期102d,株高85cm,株型直立,主茎节数17节左右,有效分枝1~2个。叶片卵圆形、绿色,白花,棕毛。每荚粒数2粒,荚棕黄色,底荚高12cm左右。籽粒扁椭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脐褐色,百粒重21.5g左右。
(1)产量高。在品比试验中徐豆13号平均产量为2739kg/hm2,比徐豆10号增产7.8%,2007年在涡阳县大面积种植,平均产量为2673kg/hm2,其中牌坊镇333.3hm2种植基地,平均产量为2800.5kg/hm2,最高田块达4288.5kg/hm2。
(2)抗性强。植株生长繁茂,开花早,花期长,抗旱耐涝性较强,落叶性好,不裂荚,高产稳产,较抗倒伏,抗大豆花叶毒病。
(3)品质优。蛋白质含量40%,脂肪含量21.3%,异黄酮含量4.66mg/g,为高蛋白兼高异黄酮品种。商品性好,籽粒整齐,完全粒98%以上。
(4)适用范围。适宜皖苏淮北地区、山东南部、河南等麦豆一年两熟地区种植。要做好轮作换茬,避免夏大豆连作。
2高产栽培技术
2.1增施底肥
大豆是需肥较多的作物,每生产100kg大豆籽粒及相应的茎、叶、荚、壳等,需要吸收氮5.3~9.5kg,五氧化二磷1.0~2.6kg,氧化钾1.3~4.9kg。大豆根系发达,并有根瘤,对土壤条件要求较高。实践证明,大豆高产地块的有机质含量大都在2%~4%以上,土壤结构良好,土质疏松,水、肥、气、热协调。要做到大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均衡发展,保证前期有粗壮的营养体,在后期生长不过于繁茂、不徒长、不倒伏,花荚不脱落,结实率高,高产稳产,增施底肥显得特别重要。底肥要施用充分腐熟的优质土杂肥,一般30~45t/hm2,标准氮105~150kg/hm2,过磷酸钙300~450kg/hm2,氯化肥75~150kg/hm2,随整地掺合入土。板茬播种豆田,用优质腐熟人畜粪肥加氮磷钾单元肥或复合肥作种肥,做到种肥分离,也有很好效果。因农活紧张,不能给大豆施底肥的地方,可加大前茬作物的施肥量,使大豆利用残肥,效果也较好。
2.2适期早播
夏播大豆短光性强、生育期短,如播种过晚,营养生长期短、生长差、发育快,不能充分利用当地有效生长期的温度、光照和水分,同化率低、产量不高。
2.3足墒播种
夏大豆播种时期正值湿度高,水分蒸发量大,对土壤墒情差田块,要灌溉造墒播种或遇雨抢种,以达足墒下种,一播全苗。对于比较平整的地块,可板茬灌1次“跑马水”;对地块不平,可采用田灌、沟灌、喷灌,做到受水均匀,防止漏水和灌水过多,灌溉后及时整地抢种,播后耙平保墒。播种方式上可采用机械条播,进度快,而且播种均匀,深浅一致,有利于一播全苗。
2.4合理密植
“不可太稀,也不可太密”,要根据土壤肥力、栽培条件、播期早晚,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以充分利用地力,合理利用光能,发挥大豆增产潜力,提高大豆产量。据试验徐豆13号,在6月上中旬适播期内最佳播量为75~90kg/hm2,行距40cm,株距12~14cm,密度18.0~19.5万株/hm2,既能保证单株有足够的营养面积增加单株结荚数、粒数和粒重;又能达到单位面积有足够的株数,达到增产的目的。
2.5生育期的管理
(1)间苗。对大豆田间植株分布均匀度进行试验,其产量增幅达7%~22%。大豆苗分布越均匀,产量越高。提高大豆田间植株分布均匀度一是适当加大播量,减少缺苗断垄、确保全苗。二是实行人工间苗,大豆人工间苗可在齐苗后立即进行,宜早不宜迟,间苗株距按设定密度来确定,一般12~14cm。间苗时拔除弱苗、病苗、小苗、疙瘩苗,留壮苗、好苗,保证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2)追肥。开花鼓粒期是大豆的需肥高峰期,在分枝期追肥可以满足大豆需肥高峰的养分需求。
大豆追施氮肥,应根据土壤肥沃程度、基肥中氮肥种类和数量、大豆生育阶段及其长势强弱综合考虑是否追施。在高肥力土壤,前期肥料充足,大豆生长良好的情况下,不要追施氮肥。土壤基肥不足,大豆苗生长不良的豆田,在苗期追施氮素45~75kg/hm2。初花期一般用30~45t/hm2有机肥加三元复合肥150~225kg/hm2进行开沟追施。
(3)叶面喷肥。叶面喷肥可以减少肥料流失和土壤对肥料的固定,提高养分利用率。在大豆生长发育中后期可进行叶面喷肥。根据大豆生长情况和土壤养分状况,在初花期至盛花期可用尿素7.5~15.0kg/hm2,磷酸二氢钾1.5~4.5kg/hm2,钼酸铵225~450kg/hm2,对水450~750kg喷施1次。在初花期和终花期喷施2次效果更好,也可加锌、锰、硼肥喷施。
(4)生长调节剂。大豆栽培应用生长调节剂有增花、矮化、壮杆和促进早熟的作用,比打顶省工省时。如运用得当,增产效果明显。当大豆盛花末期植株在60~65cm,生长仍然旺盛时,可使用多效唑、增产灵、矮壮素等大豆生长调节剂。如果田间生长特别旺盛,可在盛花期、结荚期喷洒2次。
(5)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大豆病毒病、霜霉病、食心虫、豆荚螟、蚜虫、豆天蛾是大豆主要病虫害,对大豆病虫害防治必须采取合理轮作、栽培措施、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在化学防治上,要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为科学用药提供依据。可选用代森锰锌、百菌清、三唑酮防治大豆病害,选用敌百虫、乐果、吡虫啉、菊酯类农药防治大豆虫害。也可在病虫发生盛期多种病虫总体防治,做到一药兼治。
杂草对大豆生长影响较大,大豆生长期间是高温高湿季节,田间杂草量大,萌发集中,生长迅速,若防除不力,易造成草荒。大豆田杂草发生具有种类多、密度大、防除困难的特点,防治上采用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除为重点,人工防除为辅助的综合防除措施,达到经济有效的控制大豆田草害的目的。适期使用安全、高效除草剂是除草的关键。可选用乙草胺、广灭灵、恶草灵于大豆播后苗前均匀喷施土表进行土壤处理,也可于大豆苗后3片复叶前,杂草三至五叶期,选用禾草克、高效盖草能、拿捕净等防除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豆田杂草,选用杂草焚、虎威、苯达松等防除阔叶杂草。也可将2类药低限量混用,防除禾本科杂草与阔叶杂草混生的豆田。
参考文献
[1]马金芳.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科技,2008(8):12-13.
[2]何见,刘文秀.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08(7):33.
篇9
关键词:高油大豆;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6-0148-2
1 高油大豆高产栽培模式
1.1 常规模式
主要采用传统垄作栽培方式,即在60-70cm垄上单行种植,机械播种。
1.2 窄行密植模式(提倡推广的模式)
包括双行模式和窄行模式。
双行模式:在60-70cm垄上双行种植,单体双行播种机播种。
窄行模式:在120cm垄上种3行,行距30cm,窄行播种机播种。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核心是选择矮秆或半矮秆品种、缩小行距、增加密度的种植技术。包括平作窄行密植,大垄窄行密植和小垄窄行密植三种模式。在目前条件下,平作窄行密植适于机械化水平高,化学除草技术好、地多人少的地区;大垄窄行密植适于热量资源较为丰富、土壤肥力较高、栽培管理较为细致的地区;小垄窄行密植较适宜于土壤肥力低的地区和较为冷凉的地区。
2 高油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2.1 合理轮作
合理轮作,实行清种。大豆与非豆科作物要实行三年以上轮作。
2.2 耕翻整地
精细整地,实行秋翻整地。耕深在25cm左右,并以翻耙后地表平整为标准。秋翻秋整地或春季顶浆打垄,春耕地应在顶浆期适耕情况下越早越好,翻地深度18-20厘米,耕深一致,顶浆打垄在4月20日前结束。每公顷施有机肥20吨以上,结合整地做底肥一次施入。
2.3 种子选择与种子处理
因地制宜,选用高油大豆良种。高油品种有吉育67、长农12、黑农38、绥农4、吉林80、吉林23、延农9、九农29等品种。
种子处理:播前应进行人工选种和晒种。为防治二条叶甲和根腐病等病虫害,确保苗全苗壮,要求在播前5-7天进行种子包衣,选用卫豆克(35%多福克悬乳剂)或种立(35%多克福)1公斤拌90公斤种子(按说明书要求操作)。
2.4 合理施肥
施肥要点:分层深施肥,化肥做种肥,施肥深度要达到种下5-6厘米处,化肥做底肥,施肥深度要达到种下10-15厘米处。
2.4.1 增施有机肥 公顷施农肥30-45立方米。中等肥力地块施用量为22.5吨/公顷以上。
2.4.2 大、中、微肥平衡施用
2.4.3 分层施肥 分层施肥适宜的分配比例为基肥占75%,种肥占25%。
2.4.4 建议施用大豆专用肥 公顷施大豆专用BB肥或三元复合肥200-250公斤施入种子层下5-8厘米。
高油大豆高产推荐施肥模式:增施农肥,科学施用化肥。公顷施用磷酸二铵100-180公斤,氯化钾45-75公斤,或生物钾肥7.5公斤,硝酸铵45-90公斤(有条件的地方应进行测土配方施肥)。
2.5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2.5.1 适时播种 实行机械精量和半精量播种,60厘米垄距每延长米14-18粒种子,覆土3-5厘米。春涝浅播、春旱深播,播种量60-65公斤/公顷,保苗23-30万株/公顷。地温稳定通过7-8℃开始播种,播种期4月25日-5月5日。适时播种,等距种植。大豆栽培采用等距,精量、双行拐子苗机械播种技术。
大豆和适宜播种期与当地耕作制度、自然条件、栽培大豆的类型密切相关。总的原则是适期内早播,尽量缩短播种期。
2.5.2 合理密植 因地力、品种确定合理密度。要适当增加播量,保证单位面积有足够的保苗株数,河谷平原区公顷保留20-30万株,丘陵台地公顷保留28-35万株。品种的种植密度原则上应根据品种特性、水肥条件及栽培方式而定。土壤肥力高的块,繁茂性强,生育期长的品种宜稀植;反之宜密植。
2.5.3 适当增加播种量 大豆播种量与密度、百粒重、种子净度、发芽率及田间损失率有关。计算播种量时,应考虑到这些因素。
2.5.4 严格控制播种深度 镇压后播种深度一般以3-5厘米为宜。
2.6 加强田间管理
2.6.1 及时间苗 大豆真叶期非精量播种的地块,按计划密度人工手间苗一次。
2.6.2 及时铲趟 当大豆拱土时,进行铲前深松或趟一犁。及时铲趟,做到铲二遍趟三遍;秋后走刀拔大草1-2次。
2.6.3 化学除草 化学除草包括播后苗前进行封闭处理和茎叶处理。化学除草原则,选择安全、经济、高效除草剂,禁用长残效除草剂。化学除草剂的选择应遵循高效、低残留、增产、对后作及土壤安全的原则。土壤处理公顷配方:(1)48%广灭灵乳油(48%广灭净乳油)1.05升+96%金都尔乳油1.35升;(2)48%广灭灵乳油(48%广灭净乳油)1.05升+90%禾耐斯(乙草胺)1.5升,对水600公斤在播后0-3天(最好随播种随镇压随施药)进行土壤封闭。茎叶处理公顷配方:(1)25%虎威水剂1.0-1.2升+12.5%拿捕净机油乳剂1.25-1.5升;(2)20.8% 虎拿草乳油2-2.25升;(3)5%精禾草克乳油1.0-1.1升,21.4%杂草焚水剂600-700毫升+48%苯达松水剂1.5升,对水300-500公斤在阔叶杂草2-4叶期,大多数杂草出齐时进行茎叶喷雾。
2.6.4 化控处理 为促进营养生长,增强抗逆性,可用快丰收、金刚素、康凯等进行叶面喷施。
喷施叶面肥:根据大豆长相,苗期、花期、结荚期均可施用叶肥。每公顷用尿素5-10公斤加磷酸二氢钾1.5-3公斤加米醋3公斤,对水300-600公斤喷施(苗期用下限量)在大豆生育期间喷施生长调节剂,促进大豆生长发育,控制其徒长。
2.6.5 合理灌溉 在开花初期和鼓粒期,遇到干旱时应及时灌溉。
2.6.6 及时防治病、虫害 防治病、虫、鼠、害:霜霉病:用5%福美多可湿性粉剂。鼠害:用溴敌隆、氯敌鼠钠盐。大豆根腐病:①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800倍加生根粉10.5克/公顷;②2%菌克毒克750毫升/公顷对水300公斤喷雾。用小叶敌(0.1%天然云苔素481)400-500倍液+尿素3公斤+磷酸二氢钾2公斤/公顷。严重的地块5-7天后再喷第2次。大豆菌核病:以预防为主,发病初期打药。在5%-10%植株叶有病班时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2-1.5公斤/公顷,或50%菌核净0.75公斤/公顷,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2-1.5公斤/公顷对水600-800公斤喷雾,间隔10-15天再喷一次。大豆病毒病:发病初期用2%菌克毒克750毫升/公顷对水300公斤加防治蚜虫的药喷雾。豆蚜虫、茄无网蚜:当大豆蚜虫呈点片为害,有蚜株率达50%时进行防治。每公顷用10%吡虫啉1500倍液或25%镇蚜乳油1500倍喷雾或用1.8%阿维菌素500-600毫升对水450-500公斤喷雾防治。茎秆黑潜蝇:结合防治大豆蚜虫在茎秆黑潜蝇未蛀茎以前,用辛硫磷熏蒸或喷施乐果防治。食心虫:防治成虫,在成虫盛期(8月中旬左右),选晴天用80%敌敌畏乳油2公斤/公顷,选用玉米秆截成30厘米长的一段,一端割成四瓣醮药液,共浸450根,均匀插在垄台上。防治幼虫,在成虫盛期后5-7天内用天力Ⅱ号750克/公顷,或用2.5%敌杀死乳油400-450毫升/公顷,用Bt苏得利3升/公顷,或苏特灵可湿性粉剂1.5公斤/公顷,对水600-800公斤喷雾。
2.7 拔杂去劣适时收获
篇10
关键词:春大豆;有机栽培;北疆地区
1土地准备
选择土壤肥沃、pH值7~8、保肥、保水能力强的土地。一般入冬前采用秋翻的方法对土地进行整理,土壤耕翻深度为20~25cm。播种前可喷洒具有选择性的生物或植物源除草剂,以抑制杂草生长。
2品种选择
选用的品种须茎杆粗壮,节间短,以有限或亚有限结荚习性为最佳,如新大豆1号、新大豆7号、中黄35等。
3播种
播种前可用根瘤菌剂进行包衣。当5cm土壤温度稳定通过≥10℃以上(若为地膜栽培,膜下温度稳定通过≥8℃以上)时,即可播种。行距可采用50cm加30cm宽窄行,也可采用35cm或40cm等行距,株距7~8cm,播深4~5cm。可机械条播也可点播。要求种子行覆土严密,压实,减少断条。
4田间管理
4.1疏苗匀苗
在2片真叶展开至第1片复叶完全展开时进行,按密度要求间苗,去弱苗、高脚苗、病苗,留壮苗。膜下滴灌田,对于不能自行拱土出苗的情况要及时查苗、放苗,以避免烂种、烂苗。
4.2中耕松土、除草
除草可结合机械中耕进行。当大豆子叶拱土显行时进行第1次中耕,以后每12~15d中耕1次,第2、3次中耕深度18~25cm,至大豆封行前完成第3次中耕。保证大豆行间土壤疏松,起到提高地温、促进根生长及壮苗作用。
4.3灌水
滴灌技术是大豆有机栽培的首选灌溉方式。大豆生产中株型的调控是丰产的关键技术之一,而有机栽培禁止使用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运用滴灌技术能够少量多次,适时适量,合理统筹水肥,完全可以实现水肥调控代替化学调控。全生育期滴水11~13次,总灌水定额为3500~4500m3/hm2。出苗水:对部分墒情较差的地块,播种后视墒情和天气情况可适量给水,以保证一播全苗,灌水定额为300~375m3/hm2。苗期:大豆苗期虽需水量较少,但由于地表蒸发量较大,要根据田间具体情况滴水1~2次,灌水定额为225~300m3/hm2。花荚期:大豆开花后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这一时期植株生长速度较快,需水量大,灌水同时还要利用水分对株型进行调控,因此,应采用“小水量、高频率”的灌水原则,适当缩短灌水周期,以5~7d左右灌1次水为宜,共灌水6~7次,每次灌水定额375~450m3/hm2。鼓粒期:这一时期是籽粒干物质积累期,缺水会造成百粒重下降,影响产量,可灌水3~4次,每次300~375m3/hm2。成熟期:植株需水量减少,可根据植株生长及天气情况适时灌水1~2次,每次灌水定额225~300m3/hm2左右。
4.4施肥
有机大豆栽培培肥地力以全层基施有机肥为主。于犁地前深翻经科学发酵的有机肥15~30t/hm2。在大豆生长发育期间,可根据作物需要,运用滴灌技术随水滴施液态生物肥或液化有机肥。
5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5.1病害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播种前精选种子,剔除带病种子。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轮作倒茬制度,特别是菌核病多发区,要避免重迎茬或与向日葵、油菜等作物连作或间作。田间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防止扩大蔓延。可用菌克毒克等微生物药剂或其他生物杀菌剂进行防治。
5.2虫害防治
新疆大豆种植区,虫害以叶螨为主,种植前清除田间枯枝烂叶、杂草,以除去藏匿的越冬虫源。有虫情危害时,可释放天敌,如瓢虫、草蛉、寄生蜂、捕食螨等,或施用大蒜素等植物源杀虫剂,或是利用阿维菌素等生物制剂进行防治。
5.3草害防治
采用滴灌技术,可有效的抑制作物行间杂草生长。但应根据田间具体情况,适时进行机械及人工除草,或使用真菌除草剂有针对性地对田间杂草进行防除。
6收获及贮藏
人工收获,可在大豆黄熟70%~80%、叶片脱落时进行;机械收获,当豆叶基本落净、豆粒满圆、豆荚全干时进行。在收获中应当注意,不同品种必须单独收获、脱粒、运输及储藏。有机大豆的包装物要避免对大豆及环境造
成污染。储藏前还应对仓库进行清洁卫生、除虫及消毒等处理。
参考文献
[1]杜广平.春大豆无公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04(4):42-43.
[2]李之国.大豆有机生产及栽培技术[J].农业与技术,2005(2):119-120.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7大豆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