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项目管理的主体范文
时间:2023-09-25 18:14: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施工项目管理的主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概念
施工项目管理是以施工项目为管理对象,以项目经理责任制为中心,以合同为依据,按施工项目的内在规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对各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指导、控制,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的过程。施工项目管理的目标就是项目的目标,该施工项目的目标界定了施工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三控制、二管理、一协调”,即进度控制、质量控制、费用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
1.2施工项目管理的特点
施工项目管理是由建筑施工企业对施工项目进行的管理,它主要有以下特点:
(1)施工项目的管理者是建筑施工企业。建设单位(业主)和设计单位都不进行施工项目管理。监理单位只把施工单位作为监督对象,虽与施工项目有关,但不能算作施工项目管理。
(2)施工项目管理的对象是施工项目。施工项目管理的周期也就是施工项目的生命周期,包括工程投标、签订工程项目承包合同、施工准备、施工及交工验收等。施工项目具有的多样性、固定性及庞大性的特点给施工项目管理带来了特殊性,施工项目管理的主要特殊性是生产活动与市场交易活动同时进行;先有交易活动,后有产成品,买卖双方都投入生产管理,生产活动和交易活动很难分开。所以施工项目管理是对特殊的商品、特殊的生产活动,在特殊的市场上,进行的特殊的交易活动的管理,其复杂性和艰难性都是其它生产管理所不能比拟的。
(3)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是在一个长时间进行的有序过程之中,按阶段变化的。每个工程项目都按建设程序进行,按施工程序进行,管理者需根据施工项目管理时间的推移带来的施工内容的变化,必须做出设计、签订合同、提出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动态管理,并使资源优化组合,以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效益。
(4)施工项目管理要求强化组织协调工作。由于施工项目的生产活动的单件性,参与施工人员流动性大,需采取特殊的流水方式,组织量很大,由于施工在露天进行,工期长、需要资源多,还由于施工活动涉及到复杂的经济关系、技术、法律、行政和人际关系,政施工项目管理中的组织协调工作最为艰难、复杂、多变,必须采取强化组织协调的办法才能保证施工顺利进行,主要强化方法是优选项目经理、建立调度机构、配备称职的人员、建立动态的控制体系。
(5)施工项目管理与建设项目管理在管理的任务、内容、范围上均不同。
2.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
施工项目管理的主体是以施工项目经理为首的项目经理部,即作业管理层,管理的客体是具体的施工对象、施工活动及相关生产要素。
2.1且建立施工项目管理组织一项目经理部
由企业采取适当的方式选聘称职的施工项目经理,明确项目经理部各组织机构的责权利和义务,制订项目管理制度。
2.2进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
(1)进行工程项目分解,形成施工对象分解体系,以确定阶段控制目标,从局部到整体地进行施工活动和进行施工项目管理。
(2)建立施工项目管理工作体系,绘制施工项目管理工作体系图和工作信息流程图。
(3)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管理点,以利执行。
2.3进行施工项目的目标控制
施工项目的目标有阶段性目标和最终目标,实现各项目标是施工项目管理的目的所在,施工项目的控制目标有:
(1)进度控制目标;(2)质量控制目标;(3)成本控制目标;(4)安全控制目标;(5)施工现场控制目标。
由于在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干扰,各种风险因素有随时发生的可能性,所以应经过组织协调和风险管理,对施工项目目标进行动态控制。
2.4对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和动态管理
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是施工项目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主要包括:劳动力、材料、设备、资金和技术以及信息、环境、资源。生产要素管理的内容:
(1)分析各要素的特点;
(2)按一定原则、方法对施工项目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并对配置状况进行评价;
(3)对各生产要素进行动态管理。
2.5施工项目的合同管理
从投标开始就要加强工程承包合同的签订、履行管理,还要注意搞好索赔,讲究方法和技巧,提供充分的证据,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6施工项目的信息管理
施工项目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现代化的管理活动,更要依靠大量的信息及对大量信息的管理,并应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辅助。
3.进行科学的施工项目管理
3.1正进行施工项目管理要求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是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的是使企业按市场法则运行,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进而使市场经济体制对企业的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的作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是企业改革的方向。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施工项目管理创造市场条件,施工项目是产品,也是商品。施工项目管理要以市场为“舞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可以搞活企业,规范企业行为,使企业按市场法则进行,让市场在企业资源配置上起基础作用。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使产权主体多元化、社会化,使资产的所有者和资产经营者分离,经营管理层和作业层分离。企业可以按项目的特点建立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可以按合同要求独立地实现各项目标。
(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用以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和动态组合的项目管理机制,从而极大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最优地实现生产为标准的要求。
3.2进行施工项目管理确立项目经理的地位
3.2.l建立施工项目经理部
项目经理部是施工项目管理的工作班子,置于项目经理的领导之下,在施工项目管理中发挥主体作用。项目经理部的组建必须按照优化和动态管理的原则,坚持三个“一次性”的科学定位,即:项目经理部是一次性的施工生产临时组织机构;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中心;项目经理是一次性的授权管理者,而且一个项目经理部只能承担一个工程项目,项目完工后项目经理部必须解体。
项目经理部的组织形式应按照项目的所在地域、规模、结构、技术复杂程度组建,项目所在地与公司总部在同一区域应实行矩阵制管理。项目经理部应有弹性的、可变的、动态的,其人员随项目管理的需要而有序流动,项目远距公司总部的可实行事业部管理,公司可授权项目经理部较大的人、财、物及经营管理权限。
项目经理部的组建不提倡搞建设项目股份合作制,以免造成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等经济损失。
3.2.2选择称职的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是施工项目的管理中心,是对施工项目管理全面负责的管理者,确立项目经理的地位是搞好施工项目管理的关键。
(1)项目经理应具有良好政治、领导、知识素质,实践经验和身体素质。项目经理的选择可以通过竞争招聘、经理委任、内部协调、基层推荐等方式选定。
(2)项目经理一经任命产生后,项目经理与企业法人代表之间的关系是委托与被委托,授权与被授权的关系,直接对企业经理负责,既是上下级关系,又是工程承包中利益平等的经济合同关系。项目经理必须按企业法定代表人授权时间、权限和范围对项目进行具体的组织实施工作,不能越权。
3.3全面推进和强化项目经理责任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项目管理的不断深化,施工企业已初步形成了“两线一点”的承包经营体系。一方面由于施工企业和建设单位(业主)签订合同的各项条款要求最终要通过各项经营活动转到以项目为中心的管理上来;另一方面,企业对国家要确保完成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也要通过项目管理承包、目标分解到项目上来,这就迫使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以工程项目管理为基点的项目经理责任制和工程质量保证体系,通过强化建立项目经理全面组织生产诸要素优化配置的责任、权力、利益和风险机制,以利于对工程项目工期、质量、成本、安全以及各项目标实施全过程强有力的管理,否则项目管理就缺乏动力和压力,也缺乏法律保证。因此,项目经理责任制是施工企业两条承包主线的内部结合点,它具有对象终一性、内容全面性、主体直接性和责任风险性的特点,充分体现了“指标突出、责任明确、利益直接、考核严格”的基本要求。
项目管理体制改革要求企业按照三个层次进行改组,公司总部为经营决策层,项目经理部为施工管理层,施工队为劳务作业基层,三个层之间的关系为:
(1)企业层次与项目层次之间,应是服务与服从,监督与执行的关系。
(2)项目层次与作业层次的关系应是甲乙双方平等的经济合同关系(劳务作业层可面向企业,也可以面向社会,实行双向服务并逐步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建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劳务承包企业人经营决策层应精简机构、提高效率、保证决策、监督、协调、指导、服务职能的履行,并保持资源的合理分布和有序流动。
项目管理层主要负责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和企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作业层可面向企业,也可面向社会,实行双向服务,并逐步向专业化、小型化企业方向发展,形成机制灵活、形式多样、技术水平高、适应能力强的新型企业组织。
4.搞好企业内部改革完善项目管理体制改革
(1)完善项目经理责任制。项目经理在企业法定代表人的授权范围内指挥本工程项目的生产经营活动,调配井管理进入工程项目的人力、资金、物资等生产要素,有权决定项目内部具体的分配方案和分配形式;设备购置。主要材料采购、资金回收与使用等权力应集中于企业。
(2)建立和完善项目成本核算制度,推行项目管理要坚持“企业是利润中。乙项目是成本中心”的原则,正确处理企业与项目的经济利益关系,企业应坚持每个项目单独核算,落实责任会计,加强成本管理。企业以项目成本作为项目经理经济责任制的重要考核依据,项目完工后,应通过审计确认项目经济责任目标情况,认真落实奖罚。
(3)企业按照优化和动态的原则组建项目管理班子,项目管理班子人员。配备应本着“精干高效,结构合理”的原则。项目班子成员在接受项目经理领导的同时还应接受企业职能部门的指导、检查、监督和考核。
(4)推进企业的管理层和作业层分离。
(5)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生产要素配置机制建设,建立和完善企业的“五大市场”,即:劳务人才市场、材料供应市场、机构设备租赁市场、资金使用管理市场一结算中心以及技术市场等内部生产要素有效配置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企业资源的有序流动和优化组合。
(6)减员增效,下岗分流,推进企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①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再就业服务中心,国有企业下岗职工都应进入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中心保证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费发放和代缴养老、医疗保险金。
②采取多种途径分流和安置企业下岗人员。如创办“三产”、转岗培训、内部退养、自谋职业、协商外调等方式分流企业多余人员,企业采取各种方式努力创造就业条件,分流和安置下岗职工。
篇2
关键词: 项目管理理;存在问题;创新
1.当前形势要求项目管理者要创新管理
1.1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是当前国内形势的要求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投标中存在相互压价、低价中标,业主由于处于买方市场,合同中不合理的要求、不平等的条款,拖欠工程款,使业主摆脱责任,承包商地位十分被动,设计和监理不能很好履行职责,也难以履行职责,职能错位常常不自觉地发生。建筑市场是整个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建筑市场有其固有的特性,特别是在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存在以上种种问题还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法律法规没有健全,存在着许多人为因素、政策导向、政府行为乃至灰色交易,但无论怎样市场经济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建筑市场的逐步完善和国际化必然要求我们的项目施工管理不断创新来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
1.2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是先进的管理科学理论的要求
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就是要求我们将不断进步和日趋完善的管理科学的理论及时运用于项目施工管理和企业管理当中,及时转化为生产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迅猛,如何将其及时有效地运用于企业的管理、生产实践当中,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关键是结合项目施工进行创新。
2.项目管理创新的原则方法
2.1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要有利于适应市场的需要
市场是动态的、变化的,只有适应市场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在工程项目施工中为社会创造的效益和为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社会效益是企业占有已有市场,开拓潜在市场的关键,如果所施工的工程质量差,进度慢,安全忧,那么社会形象欠佳,获得市场就困难。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就增强了企业开拓、占有市场的能力,这两者缺一不可。项目是指建筑施工企业与业主签订的合同项目规定的范围,从市场的角度,我们应把项目延伸到市场,即从市场中得到项目,在市场中执行项目,在项目的执行中增强竞争力,然后参与新一轮的市场竞争。所以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从广义上使项目的内涵前后延伸,深度上,更好地建设好项目,处理好企业与项目的关系,增强适应市场的竞争能力。
2.2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要有利于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同对管理模式的要求也不同。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只有生产力三要素即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有效的结合,才能发挥潜在的生产力。在补缺经济时期,不愁劳动对象。而在市场经济时期,劳动对象是要靠市场竞争才能获得,如果在竞争中失败,得不到劳动对象,生产力诸要素就不能组合,潜在的生产力就不能发挥和转化,这就意味着被市场淘汰,这是十分残酷的现实;劳动者是生产力三要素的灵魂,是获得劳动对象,掌握、使用劳动工具的主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劳动者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劳动工具,在如今,由于“高、新、大”(技术含量高、设备新、产量大)设备、器具的使用,工程成本在劳动工具中的凝结就越多,它已成为关注的焦点,使生产力三要素有效地协调组合,充分发挥并使之发展,这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所遵循的原则。
2.3项目管理观念要创新
项目施工管理不断创新的关键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重视,提高经费的投入,加大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凝聚,切实加强创新意识,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对企业进行管理,即以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要深刻认识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紧迫性、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建筑施工企业应将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定位并将创新工作切实落到实处.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方案,并不是要固定某一种模式,而是要不断寻求符合实际的模式并不断创新完善。这一方案就是探索符合市场规律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模式。
2.4项目组织机构创新
项目经理部随着合同的签订而诞生,随着合同的终止而完结。项目部代表建筑施工企业,但它本身又并不是企业,无法承担这一明确的有界限的责任,项目部在工程施工中往往只考虑自身的局部利益,不能将项目部的运作与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给企业留下了潜在的隐患;项目经理拥有人、财、物的处置权,拥有指挥、决策权,企业对项目经理有责任书,但缺乏有效的制约;建筑施工企业一般同时进行着数个项目的工程施工,企业与项目、项目与职工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很难协调,这些都是需要不断创新来加以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把建筑施工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容进行空间、主体延伸,应从市场跟踪、投标竞争、合同签订、履约、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过程出发,通过对项目全过程的有效管理来建立健全项目部的组织机构,即将项目部作为企业的分公司进行定位和设立。
2.5项目管理体制创新
对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施工管理进行机构创新后,必须给这一机构的体制进行创新。项目的生命周期就是合同履约期,但项目部不再仅仅是企业的派出机构,而是把项目部变成分公司,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首先要确立有限责任制度。企业是项目分公司的投资主体,制定资产经营责任制,做到产权清晰,依法建立新型的产权关系,作为所有者的企业退居到控股公司的位置,用股东的方式来行使自己的职责,同时承担有限责任,用这个办法来界定企业与项目部各自的边界责任。第二就是要建立企业法人财产制度。使项目部拥有一块边界清楚的财产,用边界清楚的法人财产来承担法人责任。第三是形成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来自所有者(对项目部分公司来说,企业就是所有者)的激励和约束,因为项目部分公司是企业出资来兴建的,必须充分体现企业控股公司的意志。
2.6项目管理机制创新
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方案确立了组织机构,明确了母、分公司的体制,并相应建立起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方案基本具备了,但这一方案的有效运行还要有创新的机制,方能使这一创新方案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创新的机制就是要使项目部分公司不断增强市场的竞争能力,牢牢占有已有的市场,不断开拓和占有潜在的市场。企业竞争力具体体现在企业的实力和企业对市场机遇的判断和捕捉能力,而企业的实力是来源于项目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市场机遇的判断和捕捉能力是来源于项目部及时准确的信息和良好的业绩,因此要增强企业实力,实际上就是加强项目部的建设,提高其赢利水平,提高其社会形象,提高其市场敏感性,必须对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各类、各层次的人才脱颖而出,为人才创造环境,要给人才适应的土地、阳光和雨露;必须对其建立约束机制,约束项目部必须遵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按市场规律合法经营、守法经营,约束项目部的经营者和广大职工遵守党纪、国法和企业的规章制度。必须对其建立风险机制和决策机制,来规范项目部决策层的行为,实行民主、科学的决策程序,回避市场风险。
2.7施工技术水平创新
技术创新的实质是,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技术创新采用从后往前做的模式,即根据市场确定产品,根据产品确定技术和工艺,最后确定所采用的技术是自主开发、合作开发还是引进。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问题;对策
1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概述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 施工项目管理具有一定的时间控制性;(2) 施工项目管理者是建筑施工企业;(3) 施工项目管理要求强化组织协调工作。(4) 施工项目管理内容会随着施工阶段及施工要求发生变化。
2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原则
2.1 坚持用数据说话原则
质量控制一定要建立在正确的数据基础上,一定要依靠能够确切反映客观实际的资料和数字,否则就不算是科学的管理。一切按数据说话,就是用数理统计方式,对工作对象或工程实体进行科学的整理和分析。
2.2 预防的原则
在项目工程的质量管理中,要把过去消极防守和事后检验变成积极预防的事先管理。因为好的建筑产品是由好的施工、好的设计所生产的。一定要在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中,提前运用多种措施,消灭多种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因素,从而确保建筑产品的质量。
2.3 质量原则
人民生活的改善与工程建设息息相关。做好工程质量的管理是参加工程建设每一方共同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繁荣富强,与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紧密相连。所以,一定要建立强烈的“质量第一”的思想。
3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存在主要问题
3.1 施工安全管理问题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人员综合素质比较低,缺乏安全意识,施工水平不高,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往往容易忽视相关的安全制度,未进行必要的安全防护,或者安全防护不到位,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不仅威胁自身的生命安全,给施工企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3.2 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问题
部分企业出于节省成本的目的,采用不合格的施工材料,进而影响了整体工程的成本管理工作,造成一系列的返工行为,影响了整体工程的质量。与此同时,施工单位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相关质量管理的责任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质量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监督和管理,质量管理赋予形式,难以实现真正的管理目的。
3.3 施工造价管理问题
建筑工程的施工造价对施工单位与投资者的利益有非常直接的影响,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过程,尤其要重视工程施工的造价管理。但是很多的施工单位追求更高的经济利益,经常采用不正当的违法手段控制材料成本,比如以次充好和偷工减料等,进行工程施工造价的控制。
3.4 工程进度管理中存在问题
工程进度控制是保证工期按时完成的基础,部分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施工规划。建筑工程项目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多个施工单位进行交叉配合,而如果不能保证各个部门有效的沟通,施工工序安排不科学合理,就会造成施工进度受到影响,难以有效的实现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与此同时,在多个工序施工时,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使得工程施工出现拖沓,难以保证工程及时的交工。
3.5 施工合同管理不规范问题
目前我国建筑市场尚未成熟和规范化,企业为了盈利往往会接受合同的"不平等条款",导致为了降低成本牺牲工程质量,另外,在实际工程施工中,施工方随意修改合同条款,合同违约现象严重。现阶段,我国缺乏合同管理规范,合同管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增加了企业的法律风险。
4 加强建筑工程施项目管理的措施
4.1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
首先,把好原材料质量关。从材料的源头抓起,采购的木材、钢材、砂等各种原材料要达到有关行业的规范要求。其次,强化建筑工程管理者对工程质量的重视。只有加大对施工质量的重视力度,才可以从根源上提高工程的质量,还要在整个企业当中灌输工程质量的重要性。最后,严格控制施工检验程序。在建筑工程施工期间,质检员要严格根据相关施工程序,逐个逐项进行检查,有质量标准要求的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加以核对,可以实际测量的必须要实际测量。只有这样,才能全力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质量。
4.2 强化安全管理,做到文明施工
很多施工单位只关注本身的经济方面利益,而安全意识相对淡薄,安全费用投入严重不足,相关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以及安全防护管理措施得不到落实,盲目的追求经济效益,错误的认为安全管理只会增加成本的投入,进而不设立相关安全管理机构及取消安全管理专职人员,使得安全生产长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因此,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提高文明施工则成为了当前工作的一项重点。
4.3 加强工程施工项目进度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要对于施工中的重点与难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与不同的施工部门进行主动的沟通与交流,安排科学合理的施工规划,保证施工的有序性。在出现施工问题的时候,项目管理人员要进行积极的协调,第一时间进行解决,保证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项目管理人员还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加强对施工管理制度的执行能力,保证工程管理措施的有效落实。
4.4 实施工程项目目标成本管理,提高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水平
一是将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从工程投标报价开始,直至项目竣工结算完成为止,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搞好责任成本目标和计划成本目标。二是在保证工期和质量满足要求的情况下,采取相应管理措施,包括组织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合同措施,把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内,并进一步寻求最大程度的成本节约。三是提高目标成本管理意识,加强事前预防与事后管理,施工企业只有对工程项目全面贯彻实施目标成本管理,尽量降低项目成本,才能提高经济效益。四是引入科学管理方法,实行作业成本管理和目标成本管理。五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提高成本管理的效率。六是建立健全项目的跟踪监控制度,完善项目成本约束机制,坚持依靠职工群众管理好工程项目的方针,增强项目部经营管理的透明度,切实发挥职工民主监督的作用。七是建立奖惩制度,完善项目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加强对项目考核工作的组织指导,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主体的目标成本逐级负责制,层层落实,使每个人都承担相应的职责,形成降低成本从我做起的良好氛围,并严格执行事先制定的奖惩办法。
4.5 加强对施工合同管理
要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合同管理体制,规范建设工程市场秩序,不断增强施工企业管理者的法律意识,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双方应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制定合同条款,以便于施工过程中合同的贯彻履行,保证工程质量。
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制度和先关程序规定进行合同的签订、审查、公证、监督,提高合同管理水平。
5 结束语
总之,施工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我们应不断总结工作上的不足与优点,综合考虑市场的需要和技术水平,让施工项目管理在实际应用中显示其应有的意义与作用。
参考文献:
[1]田虹.关于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思考[J].山西建筑,2007,33(10).
篇4
关键词:建筑技术施工管理质量管理
前言;随着我国对基础建设的大规模投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建筑业作为国家的重要产业之一,地位日趋明显。面对巨大的市场诱惑;各相关企业前景变得相当广阔。然而,由于长期以来“一哄而上”的格局,引起国内市场的无序竞争,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夺战异常激烈。如何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如何能异军突起?怎样才能勇立潮头而激流勇进?还是摆在众多企业面前的一个严峻而现实的问题。关键是苦练内功;抓好管理;而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又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企业因此忽视了技术管理;而导致经营效益的下降;所以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对企业经营好坏与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施工技术管理方面:
一个工程项目往往施工工艺复杂,各施工工种班组多,因此在技术上做好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①必须做好技术的组织管理工作,以保证有组织有汁划的施工。在人的因素方面要具备合格的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和技术指挥系统,在技术装备方面要有先进和配套的施工机具、设计图纸和说明,有关规范、规程和标准要有明确的技术要求,要注重有关结构 新材料和新的工艺技术的试验,检验工作及成果.
②在技术管理工作的环节方面,首先要做好施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第二要严格进行施工过程中有关各项规定要求的贯彻执行和监督检查工作。其次要抓好验收、总结和提高工作 ③ 要进行施工图纸的学习和会审。施工图纸是施工的重要依据,尤其是高层建筑,由于技术复杂,土建和水电交叉作业频繁,更要做好图纸的学习与会审。要求土建承包单位与各处分包单位共同核对图纸,协商施工配合事宜,并对图纸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设单位、设汁单位共同协商,谋求解决办法,以保证施工正确无误。④要进行技术交底。技术交底是参与施工的人员在施工前了解设计图纸和施工要求,科学地组织施工,按合理的工序、工艺进行作业的一项重要制度。技术交底的内容除了设计图纸外,还有施工组织设汁、施工技术措施、安全措施、规范要求、操作规程、质量标准等,对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设备的项目中的有关特殊要求,更应详细地交待清楚。⑤ 加强工程技术档案管理。工程技术档案是施工活动的各种原始记录,是全面考核建设果,检验设汁和施工质量的重要文件,因此必须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竣工技术档案主要包括:竣工图、设计变更记录、结构工程验收记录、工程质量事故处理记录、沉降观测记录等。其中竣工图应在施工过程中,随着每一项分部工程完工后,分阶段绘制为好、竣工后除了移交建设单位还要报送城市建设档案馆和上级主管单位。
二、质量管理方面
质量管理是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所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各项工作的总称。对于现代建筑施工,特别是大型复杂的公共建筑的施工,存在着复杂的纵横关系,非一个施工单位能够保证整个建筑物全部功能的质量。从设计、施工一直到竣工使用,必须将参加建设的所有单位组织起来.统一协调,分工合作,才能建立起保证体系,确保建筑产品的全部功能质量。因此,要明确质量目标和质量计划.应用全面质量管理和质量计划,建立质量岗位责任制,要针对不同建筑产品的特点把好关键部门和重要环节的质量关。
三、后期施工管理问题
建筑工程后期管理对于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具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后期施工管理面临着工期紧、工序多、工种多、投入劳动力多、机械多、材料的规格品种多、各工种交叉多、配套工作的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专业性强等问题。因此,做好后期施工管理,确保整个项目保质保量按期交工,是工程总承包单位经常遇到和需要不断解决的问题。为此,可以从组织、技术、管理、经济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建立一个有权威的、有组织能力、效率高的项目领导机构,组织机构根据项目的特点、规模、专业性质等要求设置,做到因岗设人、办事高效、结构科学合理,并层层分解目标,落实责任,订立规章制度保证目标的实现,都是实际中有力的组织措施。
在管理措施方面,则是要求项目管理者统一思想,并且各参与方的管理目标应该保持统一,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应采取动态控制,如做好工作面的安排和控制,做好材料和机械设备的供应,及时检查工序质量,搞好工序交接检查,进行成品保护,处理好交叉施工的安全防护以及文明施工问题等等都须统筹安排。此外,在后期施工管理中,还可以采取适当的经济措施促进管理工作,如在施工班组内部采取适当的奖罚措施,可以有效地激励施工人员的积极性。
四、目标管理在建筑施工管理上的应用
目标管理运用到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上,可以使其外延扩大,发挥出重大的作用。
4.1有利于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在公司中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主要是以施工质量目标管理为中心,尤其对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计划指导书、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采取的多项施工技术措施。防止质量问题发生,对体系中各要素责任人的质量责任也有着明确的要求。同时也可以对质量保证体系中存在的不完善管理接口和管理制度作相应修改,直到完善为止。
4.2有利于科技工作的进步与发展
实施质量目标管理。控制质量状态对科技进步与发展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实践证明:科技领先是质量目标实现的保证,反过来说,质量目标的要求也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同样在新材料、新工艺的运用上也都离不开科技的发展,象屋面的防水、外墙砌体材料、幕墙材料的使用等等都应有可靠的技术方案和措施,否则质量目标的实施就难以实现,品牌工程就无法创建。
4.3有利于质量成本的降低。
质量管理目标的推行,对工程质量目标的确定、项目班子的配备、管理人员的责任、工程质量的控制、各种材料管理等都建立了相应的制度。尤其对工程质量的返工、返修均明显得到了控制,把质量隐患消灭在施工过程之中,从而降低成本的支出,这在一定程序上改变了原来工程竣工时,为求形式上的质量等级,而大量返修及加水分,不讲效益的不正常局面。
4.4有利于员工质量的意识的改变与积极性的发挥
传统的管理从责任上看比较明确,但各部门的质量意识存在差异。如项目经理的考虑偏重于效益和进度,而具体施工人员的考虑偏重技术的实施,至于质量的好坏是质检人员的事,在推行了质量目标管理和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之后,各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能够明显的提高,把原来的狭义的质量观念上升到了广义的质量观念来认识与理解,有利于加强现场的质量控制,再加上责、权、利的相互挂钩,从而使员工的质量意识有一个质的飞跃。
五、改善国内技术创新的宏观环境
增加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财政支持力度,通过实施企业退税补贴、提高财政科技投资支出比重、高度重视科研成果产业化及制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计划等政策手段,建立起高比例研发投入、高素质科技人才、高水平研究机构间相互促进的正反馈机制,全面提升我国企业的技术水平。
以我国企业的高技术水平和低成本优势迫使跨国公司发展本地供应网络而不是建独资企业,在成为其价值链一部分的过程中获取其技术溢出。
同时,通过严格的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政策措施在外资企业与外资企业之间、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之间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高竞争强度,使跨国公司在高水平竞争压力下主动本土化,增强对我国企业的技术溢出。
六、影响建筑施工质量各因素的控制
6.1影响工程质量―― 人为因素的控制
在工程施工中,影响工程质量的首要因素就是――人。为了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处于有利位置,首先要了解人为因素在哪些方面会影响施工质量。首先,会影响工程质量的人为因素就是,施工企业人才技术力量及领导者的能力。较高领导能力的领导者会通过强有力的决策及工作,将工程组织机构的健全、将管理制度完善、提高技术人才比例等等为工程施工质量做好前提保障。其次,人为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还有建筑工人操作方面。违纪违章、不履行安全措施、安全检查不认真、任意使用规定外的机械装置、不按规定使用防护用品、等等方面都将影响工程质量,因此人的控制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首要因素。
6.2影响工程质量――施工材料的控制
材料质量是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工程使用原材料不符合规定,工程质量不可能符合要求。因此,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不仅在施工前对材料进行质量控制,保证材料质量,以此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对于材料的控制,首先要对材料供应商常见进行必要的审核,选择具有资质的供应厂家进行材料的供应。其次,要对进场原料进行必要的检验,包括:质量检验报告单的检查、外观的检查、理化检验的检查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检验来保证进场原料的质量。
6.3影响工程质量――施工机械设备的控制
施工设备的控制是影响施工质量的第三的因素。施工机械设备的控制,首先,设备的选型要符合工程的要求。通过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建筑结构型式、机械设备性能、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技术经济等各种因素进行机械化施工方案的制定和评审。使之合理装备、配套使用、有机联系,以充分发挥建筑机械的效能,力求获得较好的综合经济效益。从保证项目施工质量角度出发,应着重从机械设备的选型、机械设备的主要性能参数和机械设备的使用操作要求等三方面予以控制。另外对于施工设备的使用和操作必须进行着重的检控,通过合理使用机械设备,正确地进行操作,来保证项目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应贯彻“人机固定”原则,实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操作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出现安全质量事故。
篇5
关键词:建筑施工; 项目管理;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从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来看,项目管理既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重要管理手段,同时也是满足建筑工程实际需要的重要措施,对建筑施工具有促进作用,是提高建筑施工管理效果的必要方法。基于这一认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我们应对项目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结合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实际,制定具体的项目管理方案,确保项目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有效开展,使项目管理的实效性得到全面提高,为建筑工程提供有力的管理手段,确保建筑工程能够得到有效开展,提升建筑施工管理的实效性。
二、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应理顺企业与项目的利益关系
在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建筑施工企业只有理顺与项目的利益关系,才能保证项目管理工作得到全面有效的开展,并提高项目管理的实效性。结合当前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实际,建筑施工企业应正确认识企业与项目之间存在的利益关系。
企业高层管理者应认真研究市场,把企业项目管理纳入战略发展规划的范畴,优化资源配置,管理好企业内所有的工程项目,实现全局和整体绩效的最大化,而不是单个项目绩效的最优,从而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实力。
同时,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还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首先,建筑施工企业应对项目管理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
项目管理对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建筑施工企业只有对项目管理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能保证项目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开展。
其次,建筑施工企业应认识到项目管理与企业之间存在的利益联系。
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是提升施工企业管理水平,满足施工企业管理需要的重要手段,对施工企业整体利益有着密切的关系。
再次,建筑施工企业应加强对项目管理工作的控制。
考虑到项目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的重要工作内容,建筑施工企业只有加强对项目管理工作的控制,才能保证项目管理工作的整体效果,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三、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应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机构
项目部是施工企业的前沿阵地和先锋部队,施工企业的信誉好坏和管理水平的高低最终由项目部得以体现。完善项目部的组织机构直接关系到项目管理的优劣,关系到项目工程质量的高低,项目的施工质量和效益又体现了项目部的管理水平。
基于这一认识,建筑施工项目管理要想取得积极效果,就要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机构,并推动项目管理机构建设,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机构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项目管理工作内容多、管理过程复杂,要想保证项目管理的整体效果,就要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机构,保证项目管理能够得到全面推进,满足项目管理需要。
2、明确项目管理机构的层级
项目管理机构是推动项目管理工作进行的重要组织,由于管理人员多,管理程序复杂,只有明确项目管理机构的层级,才能保证项目管理的整体效果满足实际需要,提高项目管理效果。
3、明确项目管理机构中各职能部门人员职责
除了明确项目管理机构的层级之外,我们还要明确项目管理机构中各职能部门人员的职责,为每一个管理人员制定具体的管理制度,使管理人员的职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四、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应确保项目管理资源的优化配置
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成本,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施工项目生产要素资源配置是否合理科学,直接关系到项目施工的进度、质量、安全和效益,优化生产要素资源的配置是加强项目管理的
一大关键。
在建筑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影响项目管理实效性的因素较多,项目管理所涉及的资源也比较多,只有实现各种管理资源的优化配置,才能保证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取得积极效果,满足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实际。从这一点来看,建筑施工项目管理资源的优化配置尤为重要,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对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所有资源进行深入了解
通过对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的资源条件进行了解之后,能够为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提供一定的思路参考,对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
2、将资源优化配置与项目管理工作结合在一起考虑
项目管理工作与资源优化配置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只有将二者结合在一起考虑,才能保证项目管理取得实效。因此,资源优化配置对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3、把握项目管理工作原则,做好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项目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资源的优化配置既是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保证项目管理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应根据项目管理实际,做好资源的优化配置。
五、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应制定具体的成本控制措施
所谓成本控制体系,是指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各个管理层面和施工班组人人参与其中的成本管理网络系统,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担负着一定的成本管理内容。建筑企业要对项目部设定总的成本控制目标,项目部要将部分成本控制目标以责任状的形式落实到相应的部门甚至到施工班组。
对于施工单位而言,建筑施工成本的控制,既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建筑施工企业整体效益的重要手段。为此,在项目管理中,要想提高项目管理的实效性,就要对成本控制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从以下几点重点做好成本控制工作:
首先,应明确成本控制的作用。只有对成本控制有全面正确的认识,才能保证项目管理有的放矢,进而提高项目管理实效,使项目管理工作能够保证全面性。
其次,制定具体的成本控制措施,形成对建筑施工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提高成本控制效果,为成本控制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再次,把握成本控制原则,做好材料成本、施工成本、管理成本的有效控制,满足成本管理需求。
六、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项目管理作为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要想提高其实效性,就要从理顺企业与项目的利益关系、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机构、确保项目管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制定具体的成本控制措施入手,满足项目管理需要,为项目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徐美华;赵海渊;沈锦华;;探讨建筑土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J];科技传播;2012年08期
[2] 唐正哲;;土建工程施工管理措施探讨[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2年04期
[3] 白洋;;建筑土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J];城市建筑;2013年16期
[4] 赵通;;电气设备安装工程与土建施工工程的配合探讨[J];科技传播;2013年19期
篇6
关键词:主题公园;项目管理;项目营销管理
一、主题公园的基本概况
主题公园的定义。主题公园(theme park),是根据某个特定的主题,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多层次活动设置方式,集诸多娱乐活动、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的现代旅游目的地。是为了满足旅游者多样化休闲娱乐需求和选择而建造的一种具有创意性活动方式的现代旅游场所。
主题公园的起源。主题公园起源于荷兰,后来兴盛于美国。华特·迪士尼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兴建的世界上第一个现代大型主题公园——迪士尼乐园,于1955年7月17日正式开幕。迪士尼乐园将迪士尼电影场景和动画技巧结合机械设备,将主题贯穿各个游戏项目。由于能够让游客有前所未有的体验,结果即风靡了美国,再传到全世界各地。
二、我国主题公园的项目营销管理
已有的文献资料中,沈望舒表示,在不专业也不职业的状态下只注重数量和规模建设,其败必然[3]。李九全、杨金华通过统计分析1997~2006年探讨我国主题公园存在问题的24 篇论文,发现这些问题都反映了项目管理的不足或缺失[4]。董观志强调加强主题公园经营管理层面的操作性问题的研究[5]。李萌认为主题公园保持生命力的基本保障在于实施精细化管理[6]。为更好推进主题公园项目管理的深入打下基础,提升我国主题公园管理绩效,本文主要就我国主题公园的营销管理方面进行探讨。
项目营销管理主要包括:项目信息收集与处理,项目市场调研,项目可行性研究及项目评估。由此,应用于我国主题公园的项目营销也必然不可忽视每一个步骤,才是我国主题公园取得长效发展的出路。
1)主题公园项目信息收集与处理。通过资料收集充分了解一个地方自身的资源、市场、规模、选址、定位、工程、组织、产品、服务、消费等问题,构建动态更新、不断完善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有利于主题公园的主题定位,进而进行相关产品设计,最终形成工程建设策划。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将文化资源进行形态、内容、功能上的转换和创新,使之成为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并纳入知识产权管理范围,同时尽可能地避免危及文化安全、歪曲历史、臆造文化、篡改经典、违背原真、戕害生态等负面影响。
2)主题公园项目市场调研。市场调研主要是从专业角度多方征集与主题公园选址、主题、设施、游憩项目等有关的创意方案并进行筛选。在市场调研中也要遵循项目管理的一般过程如图1,可以提高市场调研的科学性,收集资料的准确性。
图1 项目管理过程示意图启动:主要是明确调研的意义、目标,组建调研项目团队,形成初步的调研策划;计划:主要是根据初步策划,计划调研的范围、方式、类型、工具、进度、预算资金等;实施:主要是优选调研渠道,大量收集资源、环境、消费市场、竞争对手、相关产品与服务、相关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对信息进行归纳、分析、编辑和录入;控制:主要是密切关注调研进展,保持项目内外信息交流畅通,并按照项目指挥中枢的指令及时调整调研行为;收尾:主要是完善、提交调研报告,并按照动态更新和可持续利用的要求,将调研信息系统转入主题公园的知识系统。
3)主题公园项目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是在前期资料收集、详细调查、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项目所做的技术、经济、财务、社会、组织、环境、法律、风险、外部协作等方面的可行性评估论证和方案比较,分析几种方案的优缺点并决定最终方案,侧重于在资金一定的情况下,研究项目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是否能够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后递交可行性研究报告。具有更强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操作性。主题公园项目的审批、招商、机构设置、对外合作、银行融资、社会投资等,均依赖于经过专门机构评估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而源自社会力量的可行性研究,也会对主题公园项目的进程产生影响。
4)主题公园项目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市场需求;基础设施建设和选址;项目建设规模;资源状况;项目所需的公用基础设施;设备选型和技术方案;对环境的影响和保护措施;项目建设的进度安排;人力资源;资金预计;资金筹措;项目的经济效益;项目的社会效益;其他内容,包括不足之处、潜在风险等。重点考虑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政策、市场需求及发展方向、项目的影响、资金情况等。
三、我国主题公园的项目营销策略
主题公园开园只是产品实现(即交付使用)的标志如何实现主题公园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就如何实现主题公园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两条相关的营销策略:
(一)提高重游率
喜新厌旧、口味多变、难以捉摸的游乐消费市场,决定了如何提高主题公园的重游率,是现代主题公园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主题公园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第一,设备不断更新。正如迪斯尼的著名口号——永远建不完的迪斯尼,及其长期坚持采用的“三三制”——每年淘汰1/3的硬件设备、新增1/3的新概念项目,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第二,有效的传播手段。发展商必须将主题公园新的旅游内容通过有效的传播手段,及时传递给潜在消费者,提高主题公园的曝光率,加深其在潜在消费者心中的印象,扩展知名度、激发潜在消费者的好奇心,从而拉动消费。例如迪斯尼乐园每一个新的主题产生,其广告宣传可谓铺天盖地,轰炸式地宣传,以保持其对消费者的持久魅力。
第三,灵活价格策略。可以针对主题公园所在地的经济消费水平和客流的淡旺季波动情况,进行灵活定价,以提高重游率。
第四,准确市场定位。在营销上全力争取细分市场客源,与此同时,为防止新兴建的主题公园分流客源,在新主题公园的主题选择、旅游项目设计上也有意识地加强客源市场针对性。
(二)打造完整的产业链
世界上成功的主题公园主要盈利点是娱乐、餐饮、住宿等设施项目,门票收入只作为日常维护费用。主题公园的收入结构中,门票收入只占20~30%,其他经营收入占大头,主要靠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吸引游客,在获得门票收入的同时,通过出售具备知识产权特点的旅游纪念品获得二次盈利,又由于旅游纪念品的发售进一步扩大品牌的影响力,这一盈利模式具备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因此重新规划盈利模式才能成功转型并获得出路。
主题公园的另一个成功盈利模式是“主题公园产业化发展”,即打造主题公园产业链,把主题旅游与主题房地产结合起来,再加上主题商业,突破了单一的旅游或房地产的概念,把关联产业相联合,互为依托,相互促进。地产、商业和公园的景观可以互为借用,三者的规划互为呼应,成为一个融居住、娱乐、商业等要素于一体的比较完善的人居系统。此外,还推动了度假设施及旅行社、歌舞演艺、策划设计、动画、网游、主题消费品等与主题公园相关联的其他产业的综合发展,以发挥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光文.中国主题公园的多维度项目管理[J].企业经济,2011(10).
[2] BRYMAN A E.The Disneyization of Society[M].London:SAGE Publications,2004:198202.
[3] 沈望舒.中国主题公园沉浮论[J].城市问题,2009(10).
[4] 李九全,杨金华.信息时代下国内主题公园的管理创新[J].经济地理,2007(3).
[5] 董观志,李立志.近十年来国内主题公园研究综述[J].商业研究,2006(4).
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建筑企业带来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也带来了很多困难与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因此.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并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
1 建筑工程项目现状及管理特点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原来粗放式,缺乏统一管理体系的项目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随着人们思想的转变和社会的发展,现代化、科学化的项目管理模式逐渐被人们认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影响因素众多,由于建筑工程工期长、 工程造价高、 施工一般都是敞开似的施工,所以受环境的影响因素就很大,再者工程参与的人员众多,享受利益的人也较复杂,所以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变数就很大,各项外部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程的工期及进展情况。在此种情况之下,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就显得尤为必要,一个规范化的管理方式能加强工程项目的市场竞争力,为建筑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也是建筑企业走向专业化、 规范化的必由之路。
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思想认识不够到位
思想认识不够到位,是当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由于受到过去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约束,很多人的思想观念依然还没有很好地转
变过来,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客观需要。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努力把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推向新的更高的境地。
2.2法律体制不够健全
法律体制不够健全,是当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关键问题。当前。尽管我国已经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的法律法规等。但是,至今我国依然还没有一个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方面具有指导意义的实施标准。与此同时。在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方面,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不良现象。而且可以说是极为普遍。诸如一些建筑项目工程没有很好地实行招(投)标制度。甚至有的却采用议标或者采取一些不正当手段进行假招(投)标,人情工程、面子工程等随处可见.
2.3项目开发力度不够
项目开发力度不够.是当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面临的又一问题。当前,我国的很多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依然遵循过去那种管理模式.工作没有创新,更加没有活力可言。值得一提的是.对于项目管理与开发的力度不够,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制约着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稳步推进。此外,一些建筑工程的投资者普遍不去重视项目的开发、研究与创新,使得了一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不够切实可行。这样,必然就会导致了资金的极大浪费.更为今后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与建设埋下了隐患.
2. 4人员素质普遗低下
人员素质普遍低下.严重制约着当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顺利推进.从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有关人员素质极为低下。主要是由于我国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开发、研究起步比较晚导致的。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依然还没有引起科技教育界的足够重视,也就必然使得了我国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相应的软软硬环境依然十分很落后。已经不能满足时展的客观要求。此外。我国对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往往偏重承包商、监理人员等方面。忽视了对项目管理人员的培养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项目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
3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对策探讨
3.1切实转变项目管理模式
转变项目管理模式。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所在。对此。我们必须从管理观念、管理技术以及管理体制等方面入手,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着力营造利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环境、机制和氛围。随着我国杜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与发展,市场体制运作环境下的企业经营以及管理观念都需要与以往的管理体制不同,过去,一般都是企业以完成上级下达的计划任务为主。主要以追求产值为发展目标,并受行政指令的管理与约束。现在.受利润观念的影响,很多企业的经营管理都以追求利润为发展目标.并纷纷以科学管理、追求创新和全面求发展为着力点。因此,我们只有着力转变思想观念和管理模式。通过建立健全项目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着力监督监管项目管理与建设.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和要求,建筑企业也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3.2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素质
当前,我国的很多建筑企业依然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而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国建筑企业的全面健康发展,并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因此,我们必须着力把培养教育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积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诸如集中培训、考察学习、外出参观等,大力加强有关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并积极推行专业培训上岗机制,促使有关人员自觉提高自己的整体业务素质,进一步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进度、工期等得到有力保证。
3.3健全项目管理法律体系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极为混乱,管理不够规范、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健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全面推进建筑产业市场管理向管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轨道迈进。尽量做到种类完整,相互配套。避免重复交叉、空缺遗漏以及相互抵触等现象。此外。政府要充分运用法律法规手段,大力培养建筑产业市场体系,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纳入法制管理的范畴,进而保证我国建筑产业市场全面协调发展。
3.4创新项目管理体制机制
创新项目管理体制机制,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举措。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走符合建筑企业自身实际的项目管理创新之路。促使其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环境,不断拓展其发展空间,进而求得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生存和发展。此外。创新项目管理体制机制,对于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要开展以抓质量、保安全、促进度、控造价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努力实现体制机制和管理创新营造良好环境氛围。
4.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建筑工程管理在建筑行业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起来,所以对工程管理的专业化、质量和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虽然当前我国在建筑工程管理方面,规章制度还不尽完善,质量管理仍有待提高,基础工作还很薄弱。但是随着市场开放性程度提高,我国项目管理企业可以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勇于同世界先进的项目管理企业竞争,只有这样,我们的企业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并在竞争中学习到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技术,并用这些理论和技术不断地完善自己,最终实现提高企业项目管理水平,加速企业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赵广宏.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成本控制的现状及对策[J].城市建设. 2010(10).
赵德鹏.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现状及对策[J].建筑工程管理,2008
马以勇.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应用[J]. 辽宁建材, 2009(8)
篇8
关键词:创新;施工管理;建筑工程项目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管理模式在逐步走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发挥着它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在市场经济体制中使生产力三要素更好更协调的配合,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与创新必须遵循的原则,这样不仅充分发挥了建筑工程的作用还能使它继续创新并发展。建筑企业的社会形象是由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决定的,它对企业的市场开发也有影响。所以从表面上看项目施工管理只是对项目的内涵进行扩展,而实质上它更好地处理了施工项目与企业的关系。
1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方面创新的必然性
(1)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制度对管理创新方面的建设需求也成为了社会必然。在日趋现代化的潮流中,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企业在经营观念和竞争意识方面也在不断的增强,一些建筑施工企业也通过招标承包制的形式慢慢走向了市场。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中,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改变了长期形成的封建经营观念,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在一些企业中由于种种因素通常会影响到项目施工管理的正常实施,比如企业与项目间的责任不明确和约束不严格等,所以要使项目施工管理能够适应现代企业的制度,通过对其建设创新成为了必然。
(2)所谓管理创新就是在项目管理中通过科学的管理理论把那些不断进步的理论知识运用进去,把科学技术和理论知识及时转变成生产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只有及时将创新理论科学的运用在企业管理和生产实践中,才能让企业更强更快的发展。
(3)管理创新就是要求建筑市场对自身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在工程投标中过度竞争、低价中标和相互压价是现代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且部分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与集体和个体企业之间还存在着不合法的竞争。有些建筑市场行业的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的健康发展,在还没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之前,政府行为或者政策导向甚至出现灰色交易等现象都影响了工程的招标。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建筑市场,尽管它有自己固有的特性,但在我国的建筑市场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所以不能将市场经济的运行模式照搬现抄。然而在市场经济的潮流中,建筑市场日趋完善并走向成熟的趋势却是不可阻挡的,所以要对项目施工管理不断的创新以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模式。
2 在管理创新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方面必须遵循的原则
(1)在管理创新模式中要注意,对生产力水平不同的建筑工程的管理模式也要作不同的要求,生产力和管理创新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只有将劳动者和劳动工具科学地协调好,才能有效的提高生产力。在市场经济潮流中,通过市场竞争来选择劳动对象,在竞争中优胜劣汰,只有竞争意识才能让他们拥有工作责任感,才能在工作中更加努力、力求完美。潜在的生产力也会在竞争过程中不断的被发挥和转化,只有这样企业才不会被市场淘汰。生产力三要素中最重要的就是劳动者,它是使用劳动工具并掌握劳动技术的主宰者。在市场经济潮流中,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创新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就是让生产力三要素能科学的协调组合,使生产力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2)所谓项目是指建筑施工企业与业主签订的合同项目规定的范围,该项目施工管理创新必须适应市场的需要,我们应该从市场中获得项目,在市场中执行该项目,先从执行的项目中增强竞争力,然后再逐步的参与各种不同的市场进行竞争。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实质就是将项目的内涵进行前后延伸,使管理项目建设更符合要求,最后妥善的处理好项目与企业的关系,使企业更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
3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思路
改变职工的思想观念,对广大职工进行深入的形势教育,使他们拥有市场、竞争和效益观念,通过各种途径调动职工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获得集体的创新思维,然后根据市场经济体制的思路转变项目管理经营机构,这样企业就能爆发出新的活力。在设立机构方面,企业要根据市场竞争机制的情况来设立市场的不同部门。对于施工管理部,要给予其全方位的组织实施与协调管理的权利,这样不仅有利于形成各种管理间协调一致的管理机制,还有利于解决长期存在的重进度、重投入、轻管理、轻核算等弊端问题,更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施工技术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另外还要专门设立工程技术部,使企业能更快的适应工程中存在的新技术、新设备等问题,在技术研究方面还要加大投入,为创造最佳经济效益做好准备。
4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途径
(1)观念创新
创新就是创造性的破坏,观念创新的任务特别艰巨,要求人们放弃过去曾经成功的东西。但传统是顽固的,习惯势力是强大的。旧体制长期运行所塑造的传统观念束缚着人们的思想、扭曲了人们的行为,阻碍着各项创新的发展。创新的关键是管理者的重视、人才的培养、经费的投入,对企业进行创新管理,认识创新的紧迫性,应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定位。探索符合市场规律的施工管理模式,根据创新原则去提出创新万案。
(2)机制创新
创新机制主要有企业文化的目标机制、激励机制和传播机制,并以企业精神为统帅,指导企业的不断创新。企业文化的产生、发展是个缓慢渐进的过程,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也绝非一朝一夕之事。这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过程,需要经过不懈努力,执著追求,不断实践,才能培植出新型的企业文化。
(3)技术创新
施工管理创新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项目部代表着企业的形象,体现着企业的实力,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源泉,项目施工管理唯有创新才能使生命之树常青。技术创新的实质是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采用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占据市场。加快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加大技术复合型、技术与管理复合型、技术与经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步伐,为科技人员技术的提高提供保证。根据市场确定产品和工艺,确定采用是自主开发、合作开发还是引进。人才是技术创新的关键所在。施工企业要改善自身的组织结构,提高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比重,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素质和科技含量。解决好科技人员的组成结构问题,培养和选拔青年科技人员,让他们参与重大工程课题的研究和开发,让他们到重大工程一线锻炼成长。
(4)企业文化创新
纵观中外成功的企业,无一不是从小到大发展,在不断创新中求生存谋发展。只有创新的企业文化才有生命力,才能使企业出现勃勃生机。企业文化创新要把握两点:一是致力于企业价值观的创新;二是确立企业文化创新的机制。创新机制主要有企业文化的目标机制、激励机制和传播机制,并以企业精神为统帅,指导企业不断创新。
结语
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工程,要完成这项工程,不仅需要施工企业分析自身的特点,趋利避害,还要通过科学的技术来提高施工管理能力。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我们不仅要对其技能创新,还要对其进行艺术性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建筑在工程管理乃至社会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张聪伟.关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J]. 经营管理者,2010( 10) : 101-102.
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建设的项目越来越多。建筑工程是一项比较复杂的过程,只有进行有效的工程管理,才能使工程能够顺利的完成并得到最大的经济效益。一个好的建筑企业,必然有一套好的管理方式;反之,倘若建筑企业仅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实力,而管理工作薄弱,制度不健全,那么仍旧会在竞争中处于被动不利的境地。因此建筑企业要想加强其市场竞争力,必须做好企业的工程管理工作。
一、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1、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方面较为混乱
由于地区和行业保护主义仍比较严重,招标人在招标过程,与业主和串通一气,虚假招标。在资格预审的阶段,评标专家对重要环节的监督不力,由人为因素的干扰、投标人串通、围标不公平等的现象出现。还有一些单位的投标人串通其他投标单位,使得挂靠投标现象的发生。甚至一些机构来满足业主要求,鄙视招标规则。由于甲方招投标合同自定,制定的合同条件苛刻,使得一些施工单位项目中标后,只能被迫承诺合同条件,因此就导致了其偷工减料的现象出现,造成日后整体工程质量低劣。在竞标一个项目的时候,有的投标单位在投标过程中列入的标书主要管理人员与机械设备应有尽有,但实际上场时大多难以到位,这些都直接影响到项目管理的质量与效果。
2、施工工序不科学
科学合理的的施工工序是构建一个高质量建筑的保障。但许多劣质的建筑工程经常是由于施工工序的不合理所造成的。许多施工企业为了经济效益从而盲目赶进度,不按照科学合理的施工工序进行,给工程带来重大安全隐患,有时甚至直接导致建筑物倒塌。然而科学合理的施工工序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但是当前的建筑施工管理系统中正缺乏对施工工序活动效果的监控以及施工工序活动条件的控制。
3、施工中的安全问题不够重视 对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是施工管理人员面对的一项比较重要的任务。安全问题,一直都是我国建筑施工中最头疼的问题,各处建筑工地上安全问题的频发,和相关施工人员的频繁受伤等都昭示着施工管理中安全管理的必要性。我国建筑行业的建筑工人大多都来自偏远乡村,他们对建筑施工的具体操作并不了解,同时也没有受到过专业的施工培训,因此相应施工工作中的安全问题,施工人员都较少了解,另一方面,施工管理人员不注重对施工现场安全举措的检查也是我国建筑业常见的现象。在正常的施工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由于相关安全保障意识的缺乏,和相关施工现场检查工作的不到位,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状况频发。
4、施工人员缺乏自我防护意识 处在建筑施工一线的人员大都是农民,他们自我保护意识以及法律意识相对都比较的薄弱,以至于出现了很多的伤亡事故。这些来自农村的朴实人们初入城市不能完全了解这个城市的生活方式和节奏,在从事建筑施工的工作的时候只能从前辈那里获取相关的经验和知识,却忽略了对于自身安全的重视。这些因素的产生和建筑企业也是分不开的,例如在他们刚刚进入施工现场之前没有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又或者是缺乏相应的安全培训,以至于他们在建筑施工的现场不能灵活的处理一些安全事故的问题,从而不断的导致事态的严重性。
三、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必须规范招投标及合同管理 各招投标单位要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进行公平、合理招标、竞标,广开思路引进优秀合作企业,确保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标过程,杜绝暗箱操作,从源头上根治破坏组织与施工队伍情况发生。合同签订中各项目的条款内容必须严格、实际、精细,尤其是违约与索赔争议的条款。要形成操作性强的合同文本,为日后争端解决奠定基础。在合同履行这个过程中,及时纠正、补充不合理的合同条款,具体措施如下:
继续完善资格审查与备案制度,打破行业垄断与地区封锁,规范招投标的程序,推行科学、合理、公正的评选方法,确保招投标活动可以公开、公平、公正地开展;
建立招投标以及其他相关活动的交易场所,规范其管理,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中进行集中整合工程的建设项目、货物与服务采购、土地出让、产权交易等的活动,为招投标提供完整、高效的服务;
建立和完善招投标与各机构的联动机制,加大执法与监督的力度,与资质、造价、质量安全等监管管理机构相互配合履行监督管理;
对承包商中标后合同履行的监督管理,对中标时的承诺项目进行监管,严格监控设计变更,使其不能任意修改。
2、控制好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工序
工序质量的控制应采用数理统计方法,通过对工序部分检验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判断整个工序的质量是否稳定、正常。为了有效地做好事前质量控制,首先要严格遵守工艺流程,工艺流程是进行施工操作的依据和法规,是确保工序质量的前提,任何操作人员都应严格执行;其次就是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主要活动条件有施工人员、施工机械、材料、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 只有将它们有效地控制起来,使它们处于被控状态,才能保证每道工序质量正常与稳定;然后是及时检查工序活动效果。工序活动效果是评价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尺度,因此必须加强质量检验工作,对质量状况进行综合统计与分析,及时掌握质量动态,自始至终使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最后是设置质量控制点,以便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进行强化管理,使工序始终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
3、重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对建筑施工的影响很大,一个安全状况频发的建筑施工现场对建筑施工人员的心理冲击是很大的,这不仅会导致施工人员对施工单位信任度缺乏,更加会影响整体施工的进程。因此,施工管理人员做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一方面能推进施工工作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对整体施工队伍工作氛围的形成十分有利。在进行施工安全的管理时,工作人员要严格履行相关的施工规章制度,同时,加强对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
加大安全教育工作 对于建筑施工人员而言,政府应该积极的做好对于农民工的安全知识普及的工作,不能简单的依靠建筑公司来履行这方面的义务和职责,在严格规范建筑企业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积极的制定相关的措施来解决农民工的安全和生存问题。例如现在很多规范的建筑公司都会帮助农民工购买相应的保险,一旦出现事故就会做出相应的理赔。但是由于农民工在建筑行业工作的流动性很大,所以很多企业还是做不到积极主动的帮助农民工。这也要求政府在这方面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以及相关的法律条款来保证这些建筑工作者的权利。向他们广泛的普及建筑安全方面的知识,从而促进建筑施工管理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建筑施工企业认真分析自身的特点,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积极有效的采取科学的方法来提高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同时,施工项目的成功管理不仅对项目、对企业有良好经济效益,也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成功的管理,能促进项目和企业的发展,能推动建筑市场不断前进。开拓创新,总结经验,在项目的实践中不断摸索,最终创造出一条施工项目管理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刘泽正.新时期加强建筑施工管理的措施[J].《中国科技博览》.2010年
篇10
关键词:建筑项目施工管理质量管理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业作为国家重要产业之一,地位日趋明显。但长期以来,国内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市场争夺战异常剧烈,如何能异军突起?如何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摆在众多企业面前的一个严峻而又现实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管理工作的好坏。一个好的企业,必然有一套好的管理方式;反之,倘若企业仅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实力,而管理工作薄弱,制度不健全,那么仍旧会在竞争中处于被动不利的境地。
1加强建筑项目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质量管理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信誉乃至企业存亡的问题。建筑项目施工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而这些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需要企业的技术力量和技术工作组织管理水平来支撑和实施。
其次,建筑施工有其特殊性。建筑的类型、样式繁多,规模要求各不相同,施工作业受天气影响较大,而复杂的多工种交叉施工、多项技术综合应用、工序搭接较多,在这些生产过程中都需要加强管理,进而保证施工正常有序地进行,以便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使用功能要求和降低建筑成本要求的目标。
第三,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不断出现,同时承担的新工程可能结构更复杂,功能更特殊,装修更新颖,从而促使生产技术水平再提高,技术主装备越先进,技术管理要求越高,这也使得施工管理更显重要。
2建筑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安全问题
虽然总是从不同角度强调安全的重要性,但在有的施工现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高位瘫痪的脱节管理模式。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相当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实际丧失了自和控制权,被动地依附项目承建人,仅收取管理费,从而被迫违心听从和放任于项目承建人,项目承建人又把工程进行层层转包或分包,从而造成部分建筑施工现场,未能很好贯彻落实有关建筑施工安全文件,造成政令不通和建筑施工现场失控的被动局面。
(2)建筑施工企业对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工作重视不够。在管理工作中,未能将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摆到应有位置,未能真正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国家有关建筑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省级下发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文件,不能及时传达贯彻和落实到每一个施工现场,安全施工监管薄弱,检查、处罚不到位。
2.3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体系和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体系形同虚设,安全生产机构名存实亡,工作无从开展。
2.4安全经费投入不足,安全设施、设备、用品、用具等配备不到位。安全经费和安全设施的投入,是进行安全生产,抓好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
2.1质量问题
据统计,我国建筑物的平均使用寿命还不到30年。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是其质量的客观反映,我国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如此低,其质量难免令人担心。从宏观角度分析,既有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有市场方面的原因。然而更突出的问题却存在于微观方面。具体来说,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表现:
(1)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管理存在问题。如管理职责不落实,资源配置不充分。大部分质量管理上的不合格项和实物质量不合格的出现都与职责不落实密切相关。对分承包队伍的评价选择和管理不能满足实现质量目标的需要。对劳务分承包队伍的评价大多只停留在其所持证件的验证,忽视对其实际质量保证能力的评价、考察。预防、纠正措施的机制形同虚设。
(2)政府监管不到位,竣工验收把关不严。有些工程违反法定建设程序,未办理相应手续就盲目开工建设;有些工程层层转包,企业资质审查不严;有些工程施工图纸未经审查即开始施工,边施工边设计,盲目追求施工进度,留下很多质量隐患。验收作为工程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口,最初由政府监管部门把关,但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实行竣工验收备案制后,工程质量由业主负责,开发企业在验收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一些质量监督部门监督不力,竣工验收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3成本控制问题
成本控制存在于整个项目的各个环节,而各环节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如下:
(1)投标环节。由于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和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制约,投标环节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1)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投标报价风险加剧。投标单位为提高中标率,在报价时恶性竞争,相互压低报价,使造价降低幅度达到预算成本难以接受的程度,严重地制约了项目的效益水平。(2)投标费用难以控制。由于建筑市场管理尚不规范,到处存在拉关系、找门路的情况,投标费用占企业管理费的比例偏大,且有逐年上升之势。
(2)项目评估环节。企业对中标项目进行评估,目的是通过评估编制该项目的目标责任成本预算,测算项目效益指标,然后根据评估结果签订项目目标责任合同,明确利润指标及其他经济指标。评估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项目评估依据不统一;项目评估思路与方法随意性强;为了提高项目评估效益指标,有意压低应上交费用,变相降低项目应承担的劳动保险费等政策性费用,有违国家政策,侵害国家和职工的长远利益。
(3)考核奖惩环节。项目竣工后由于种种原因决算工作较为滞后,有的一拖就是一年半载,给绩效考核带来困难。由于绩效考核不及时,项目完工后的费用控制常常被忽视,费用支出时有发生,对项目效益影响较大。此外,项目绩效考核存在奖罚不对等的现象,项目盈利了皆大欢喜,奖金不少发,亏损了就找客观原因,千方百计减轻处罚或不予处罚。这种奖罚不对等,实质是企业缺乏科学公正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利于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必然损害企业的长期利益。
3改进建筑项目施工管理的措施
3.1更加重视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是施工企业的大事,施工技术员是工人的直接领导,必须十分重视安全。在施工中做到一事一交底,事事派专人负责,随时随地纠正和处理违章作业,消除不安全因素,保证工人的人身安全,防止事故发生,具体措施如下:建章立制,完善体系,层层把关,逐级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监督人员应检查和督促施工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对制度不健全,体系不完善,责任不明确的施工企业,要求限期落实整改,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
3.2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1)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的政府职能。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不能因工程监理制的推行而削弱,特别是其中的政府职能还必须加强。一是加大对监理单位在施工现场表现的监督力度;二是加大对设计、勘察单位的监督力度;三是加大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力度。
(2)施工企业必须改变其管理方式,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首先,从企业实际出发构筑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企业的发展靠一定的结构支撑,只有在结构合理、功能优化、职责分明的前提下,才可能形成企业的鲜明特色,形成领先竞争对手的优势。其次,重视内部秩序的重组。工作秩序是一种责任要求和纪律要求,更是企业效率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丛培经.施工项目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 上一篇:红薯种植技术与管理方法
- 下一篇:资产管理廉洁风险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