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激励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3-09-25 18:14: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管理学激励的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激励理论概述
有人给激励理论下了一个定义,即“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希望、愿望和动力等都构成了对人的激励,它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由此可以看出激励主要是从人们内心深处的渴望出发,从一定的活动中的人的欲望出发,通过满足人们的这些欲望促使人们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断的努力,并实现目标。在管理学理论中主要将激励理论分为三大类,其分别是内容型激励理论、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以及过程型激励理论。所谓的内容型激励理论主要探索的是如何满足需要以及激励的原因与作用,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主要倾向于行为本身以及行为结果对被管理者的反作用以及研究行为的目的,而过程型激励理论则侧重于激励过程的反馈,这三个方面的激励理论同样适合于研究高校对学生的管理。
2高校学生管理与激励机制
2.1激励理论适用于高校学生管理的原因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学生管理工作开展得好会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由于学生管理工作与师资队伍管理以及一些科研管理、后勤管理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对高校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独辟蹊径,不应照搬照抄其他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首先,管理目标特定,归根到底即培养人才,因此高校进行的学生管理工作应该围绕这个目标进行,而激励理论主要通过一定的行为方式和动机来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并将人内心深处的创造力和激情激发出来,变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这与高校人才的培养目标极为相似,对高校学生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其次,管理手段和方法的特殊性。当前,由于我国社会的发展,各个高校都在探求教育改革的方法,再加上当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日渐复杂,网络发展得越来越快,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的广泛,因此,高校都在积极探索教育改革的可实施方式。其应打破传统的封闭式、束缚性的管理方式,应该建立起一个更具有包容性的、体系科学的、更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学生管理方式,因此,高校学生管理者需要借鉴激励理论的相关方式方法,探求出一条符合学生发展的管理之路。最后,管理对象角色的特殊性。当代大学生由于生长的环境特殊性以及自身的个性问题,导致了他们的自我意识非常强烈,他们在判断是非以及处理一些问题时主要倾向于自由思想以及独立平等,这与激励理论中的期望概率理论以及双因素理论等相关的理论有许多的相似与可借鉴之处。
2.2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得到应用的机理
激励理论将激励的过程主要分为以下3个要素。
2.2.1需要
所谓的需要,在激励理论中也可以称之为欲求,指的是个体对某种东西或者目标的渴望,这种渴望往往是由于个体对某一东西的缺失或者单纯的心理因素导致的,对于高校的学生来讲,这种欲望包括物质方面的也包括心理方面的,比如成绩、奖学金、社会实践、机会与挑战、关心和其他人的肯定等相关方面的欲望,这些需要驱动了他们的内心,并为得到这些需求而付出行动。
2.2.2动机
动机是将欲望转化为行为的连接点,它促使行为指向一定的目标需求,并促使人为了行为背后的欲望结果而不断地实施行为措施。根据激励理论的原理可以将动机划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两个方面,外部的动机,比如,学校设置的奖学金、荣誉称号等相关的奖励,通过外部的形式激励学生不断的提升自我,内部的动机,比如,学生纯粹的兴趣爱好,如果对某一门科目有兴趣,进而自发的进行学习等,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都可以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有利因素,也是高校利用激励理论管理学生的原理所在。
2.2.3行为
当人内心的真实想法通过行动表现出来的时候,就会产生一定的行为,因此,内心的想法过程也可以称之为一种内心的行为,它是人为实现自身需求而必须实施的行为。
3适用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激励理论
3.1期望概率模式理论
期望概率理论主要是由美国的学者维克多•弗鲁姆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它主要的基础理论为自我利益,这一理论将每个学生定论为其在大学生活中旨在寻求自我最大价值的自我满足,而维克多•弗鲁姆所提出的期望概率论主要指的是一个双向的期望,所谓的双向期望,从高校与学生方面讲,主要指的是对于一件事物,校方与学生都有期望,比如校方希望学生努力、课程优秀,学生则希望学校能够给予一定的奖励。维克多•弗鲁姆在他所提出的期望概率理论中指出某一目标对行为人的激励作用主要取决于行为人从这个行为过程中最终能够得到的结果的期望值乘以他认为达到这一结果的期望值。按照这一理论高校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时,应该将管理的重点放在学生认为可以获得最大的价值上,比如学校可以设置相关的学业奖学金、设置相关荣誉称号等,通过这些物质性及精神性的奖励满足学生的期望,进而促进高校对学生的管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2公平理论的借鉴与运用
公平理论,也称之为社会比较理论,这一理论主要探讨的是付出与回报之间的公平性对人工作积极性的影响。大家都知道任何事物都是对等的,人们在做一件事时都希望能够获得相对应的回报,总是希望能够得到一定的收获,而且希望付出与收获之间是对等的。这个原理同样适用于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比如,在奖学金评选、党员评选以及一些干部评选的过程中,学生同样希望是公平的,如果这个过程中出现不公平的现象就会引起学生的不满,导致其产生抵触心理甚至是演变成一种消极对抗的行为,如逃课、不认真考试等,但是,如果这个过程是公平的,学生在面对整个事情时就不会有意见,他们反而会努力的争取这样的公平,比如努力学习去评选奖学金等。因此可以看到过程的公平对激发一个人的内在积极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很好的激发一个人的潜能,这有利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展开。
3.3双因素理论的借鉴与应用
双因素理论主要指的是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这两种因素,按照激励理论引起人们工作不满的因素主要是外部因素,比如公司政策,条件等,相反,令人满意的一般都是由工作本身决定的,称之为激励因素。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双因素理论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高校当中,外部因素主要指的是高校对学生的管理,激励因素包括学生追求的成绩、创新、挑战等相关的内部因素,双因素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主要表现在学校通过改变相关的外部因素以促进内部因素的发展,比如,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学校可以通过设立奖学金等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或者是通过改善学生学习的环境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又比如为了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可以举办一些课外活动,将活动实施的方案全权交由学生设计,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组织能力。
4适用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激励方法
4.1目标激励法
目标激励法就是学校定有一个目标,以这个目标为诱惑,诱使学生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而努力。比如,学校设置的学业奖学金,只要学生达到条件就可以具有申请的资格,或者是规定一些资格证书的奖励,比如,学生考过英语四、六级或者是拿到一些具有一定含金量的资格证书就可以得到一定的奖励等。通过各种形式的激励可以促使学生激发内心的潜在动力,促使他们为了心中的某种利益而不断的努力。
4.2荣誉激励法
荣誉激励法主要指的是通过给予一定的荣誉称号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比如,设置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班干、优秀团员等相关的荣誉称号,鼓励学生努力的实现自我价值,努力争取获得这些荣誉称号。荣誉激励法将物质奖励代替荣誉,以一定的精神需求为诱因,激励学生为了争取一定的荣誉称号而积极努力地提升自己的才能。
4.3榜样激励法
榜样激励法主要指的是通过设置一定的榜样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标向,号召学生向榜样学习,比如,通过在校内举办一些学风研讨会,让一些学习优秀的学生上台发表演讲,将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成果向学生进行展示,或者是组织优秀的毕业生,让他们向学弟、学妹们传授自己成功的经验、交流一些工作的经验,通过这样的方式,促使学生为了达到榜样的标准而努力的提升自我,激励内心的潜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最终实现自我价值。
4.4思想教育激励法
思想教育激励法主要指的是通过思想教育的方法激励学生理性的思考、看待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悟性,加强学生的自律性。比如,组织学生学习党的科学、党体系的内容,通过这样的学习使学生真正摆正自己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消除内心的抱怨因素,提高自身的行动力和思想政治素质。
4.5信任关怀激励法
所谓的信任关怀激励法主要指的是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和关怀,相信学生具有一定的能力和才能,比如,给予学生一定自主的空间,让其发挥自己的才能,又比如将一些活动交由学生负责管理,相信他们可以凭着自己的能力组织、管理好相关的活动,同时在学生生活中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关怀,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当学生遇到困难、挫折时给予学生一定的关怀和帮助,通过这样的方法加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促进他们的学习成长。
5结语
高校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的探求各种合适的方式促进管理工作的开展,高校对学生的管理具有双向性,在这个过程当中,学校在工作方面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同时学生也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创造力和各方面的才能,学校可以借鉴激励理论的相关原理开展学生管理工作。
作者:梁瑶福 单位: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参考文献:
[1]蔡奇轩.试析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J].江西社会科学,2012(3).
篇2
一学生干部参与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作用
学生干部在繁杂的高校教学管理中所起的积极协调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我们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干部这一学生群体中的佼佼者,利用他们把跟学生利益相关的各项教学任务进行合理的分解、传达,可以极为有效地保证高校教学管理文件精神的准确下达,实现高校教学管理的精益化。
(一)学生干部在班级学风建设中的领头作用
教学管理中常见的上课出勤、课堂纪律等情况良好与否,离不开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高校学生干部大多从学生群体中民主选举或者学生毛遂自荐产生,是一批朝气蓬勃、青春洋溢、能力较强、乐意为学生服务的优秀青年代表,是学校、学院和班级学生中的领头羊。他们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榜样和带头作用可以有效调动周围的同学,其言行举止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其他同学。所以,高校搞好学风建设的重点之一就是要选拔使用勤奋踏实、以身作则的学生充实学生干部队伍,抓牢、抓紧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及监督作用。
(二)学生干部在毕业班教学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毕业班教学管理一直是教师和学生思政工作者比较费心的问题。其实,只要抓好毕业班学生干部的监督和正确引导,毕业生的教学管理和学风建设都不是问题。怕就怕毕业班学生干部发挥不了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而游离于教师和思政工作者的管理之外。毕业班管理工作中涉及的重要教学环节很多,如毕业补考、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这样重大且繁琐的教学任务是务必保证毕业班内每一位同学都了解和清楚的,这就必须要求毕业班学生干部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做好每一项跟毕业生利益相关的教学任务的准确下达,才能保证毕业班教学管理工作不出遗憾和纰漏。毕业班同学由于要找工作,经常出现不在校的情况,因此班级学生干部跟班内每位同学保持信息畅通显得尤为重要,否则通知不到位的现象可能会出现,严重者甚或会影响个别学生的正常毕业。因此,加强毕业班班级学生干部的积极管理和引导,对于整个毕业生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积极作用。
(三)学生干部在考务通知工作中的桥梁作用
目前,各高校都引入了先进的教学管理系统,学生有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可以全程监控和掌握自己的选课情况、考试安排等,甚至可以和教师进行网上互动的学习和交流。但是,就算如此,我们也不能保证在极为重要的高校考务工作中不出意外。是否每一个学生都清楚自己的各科课程考试时间地点安排,是否每一位监考老师都清楚自己的监考安排。监考教师和学生在考场中任何一方不到位,都会造成一定的教学事故,影响考试的正常进行。因此,学生干部在考前的通知和提醒显得尤为重要。基层教学管理人员把重要的考务安排工作传达给班级学生干部,并强调务必考前逐一通知确认是保证高校教学管理中考务安排学生方面不出现缺考、漏考的有效途径。同时,学生干部考前的敏锐反应也可以有效阻止监考教师教学事故的发生。如果考前十分钟监考教师还没有到位的话,很有可能发生监考事故从而影响整场考试的进行。学生干部在此时要果断的站出,立即与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联系,督促教学管理办公室及时安排监考教师到位,这样既保证了考试的顺利进行,又避免了教师教学事故的发生。事实证明,教务管理人员对班级学生干部进行考前教育,布置相关规定,可以很好的保证考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中国矿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实施并采纳这一做法以来,连续多年未发生一例考务上的教学事故。实践证明,学生干部在考务通知工作中的桥梁作用是极为有效地避免教学事故的保证手段。
(四)学生干部在教学评估中的信息采集和整理作用
学校教学工作主要通过学生学习效果体现出来,目前,各高校检验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是进行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与学生的切身利益相关,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实际上也是对学校学生工作的一次检验。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中涉及学生方面的状态数据表很多,基层教学管理工作人员要想完善的做好学生方面的状态数据表的采集和整理工作,不得不借助于学生干部这一群体。其实,教学评估体系本身就决定了高校学生干部的信息员作用,很多状态数据表的整理需要分解给班级学生干部。基层教学管理人员要充分抓好拥有双重身份的高校学生干部在教学评估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让他们认真了解评估体系,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带动广大同学一起做好诸如学生信息统计等教学评估的各项基础数据的整理工作。
二高校教学管理中有效调动学生干部参与积极性的举措
高校教学管理者要正确有效地调动学生干部参与教学管理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学生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质量。
(一)积极鼓励和引导,给予学生干部充分的信任
学生思政工作者对于学生干部的选拔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干预作用,对学生干部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激励和引导作用。高校教学管理者应通过学生思政工作者这一中间联系者,加强对学生干部在教学管理事务方面的指导和鼓励。学生干部除了在班级日常事务管理方面尽职尽责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协助二级学院教学管理者做好学生教学管理事务方面的通知与协调,对此,教学管理者应给予学生干部充分的信任,对其在教学管理通知下达和转述方面做好必要和及时的引导,不断培养他们的主动意识。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干部做好工作,教学管理者应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工作经验培训,帮助他们事先学习、领会、吃透教学管理的相关文件精神,以方便通知的下达。譬如,每学期的选课工作,学生干部务必先完全了解文件精神之后再对同学们加以强调和补充指导。选课系统是学生可以进入的系统,在选课过程中个别同学遇到的情况可以由经验丰富的学生干部进行解释,这样更快捷更高效。为了使学生干部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教学管理者需要深入挖掘其内在潜力,不断提高其自身素质,为学生干部提供交流平台,探讨并创新工作方法、途径。
(二)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密切联合,创新管理模式
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与学生工作办公室工作和服务的对象都是学生,都是为了更好地为学生在校的成长成才服务,两个部门之间的工作内容有些是密切、不可分割的,哪头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某些学生的相关利益。譬如,学期初的学生信息采集、学籍管理、学生补考等,这类教学通知关系到每一位同学的切身利益,教学管理者一般是把通知转达给思政工作者,通过思政工作者的刚性管理保证通知的下达。即使教学管理者直接把相关通知转达给学生干部,学生思政工作者也非常有必要对学生干部以及相关的全年级同学进行强调补充,务必保证此类通知要无一遗漏的转达给班内每位同学。如果出现个别同学不知晓相关通知而导致的教学管理失误,要进行相关的学生干部问责制,像这样的由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与学生工作办公室两个部门互相联合的创新式教学管理模式,必定会大大减少损伤学生利益的教学管理失误现象的发生。
篇3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班级管理;作用
中职班级管理一直以来都是让人非常头疼的工作,中职学生知识积累不足、底子薄、注意力不集中、纪律涣散等问题都使中职班主任老师心力交瘁,任课教师牢骚满腹。如何将中职班级管理工作做好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利用积极心理学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一、中职学生的心理状态分析
中等职业学生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特殊的群体,中职学生往往都比较活泼、好动,有独特的个性,但是却不服管教,不遵守纪律,缺乏自信心,因此有很多学生都会自暴自弃,不愿意去挖掘自己的潜力。中职学生的行为习惯早已养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而且一直以来的学业平平使其在心理上常常被冷落,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再加上近几年社会上流行的学习无用等不良舆论的影响,更使得原本不高的学习兴趣也没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在中职学校“混”个毕业证,毕业后随便找个工作也就算了。主要心理问题是不想通过努力来改变命运,好逸恶劳、得过且过。所以,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让学生看到希望。
二、中职学生的心理状态调整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新的教育理念不仅要求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也要注重学生兴趣、情感和信念等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调控情绪的能力、完善学生的品质意识、个性特征和一定的挫折承受能力。而中职学生的心态转变需要班主任做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在平时的谈话、聊天中要不断地渗透。
三、班干部的心理疏导
在班级管理中,班干部是“领头羊”,在班级积极树立班干部的威信,给班干部发挥的空间。笔者经过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体会到:班干部应选择那些热爱学习、头脑灵活,心理上比较阳光,做事较为公正,任劳任怨,扎实肯干,不计较个人得失,能包容、大气的学生重点培养。打造一支优秀的班干部团队对于一个班级来说是非常必要的,班干部在班级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当然,每一名班干部在班集体中的历练都将会成为未来就业的资本。所以这是一件共赢的事情,在中职班级中,一个优秀的班干部也是一点点成长起来的,在心理层面,需要班主任做一些具体工作。记得有一次一名班干部与学生发生矛盾,心理无法承受找到我说不想干了,首先我和他说放弃是最简单、最无用的解决方法,逃避不能促进成长,只是放弃了成长的机会,然后我鼓励他,让他看到在学生管理中他发挥的作用,肯定他所做出的努力,然后给他几点要求:(1)学生管理要循序渐进、对症下药,不能心急;(2)班干部想要服众,打铁还要自身硬;(3)不要辜负我对你的期望。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遇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都会成为你人生成长的历练,通过班级管理积累人生阅历,个人素质会得到更快的提升。
四、班风学风建设
1.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一个健康的班集体中一定会有一个正确的舆论做引导,一些不明确的和不正确的思想会影响学生的正确判断,所以,正确的舆论可以引导学生走向光明。在中职班级中,有一些学生有消极思想是正常的,如何来引导并扩大正确积极的观点是我们教师应努力的方向。在中职学生中,有些学生喜欢将问题归咎于社会或其他方面,其实他们只是在推卸责任,不愿努力罢了,现在的“拼爹”思想就是一个例子,教会学生做好自己,改变能改变的是现阶段的首要任务,而不是每天怨天尤人地过日子。可以组织召开班会,通过班会学生共同讨论,也可以召开辩论赛来引导和树立正确积极的舆论,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
2.创建公平公正的班级制度
每个班级都有班级内部的成文或不成文的规定,在班级中发挥班级同学的主人翁意识,共同制定公平合理的班级制度,共同创建积极向上的班集体,班级制度的执行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最后养成行为习惯。
班级管理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地引导、鞭策,用积极的视角去发现学生的优点、肯定学生的成长,在努力完成学业的同时,塑造一个个积极向上、阳光乐观的中职学生,打造一个顽强拼搏、开拓进取的班级管理队伍,建设一个学风正、人心齐的班集体。
参考文献:
[1]杨平,丁瑞静.浅谈中职校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策略[J].亚太教育,2016(1).
篇4
水利经济是一种泛指的概念,这个概念包含着整个社会关系的总和,同时也是政治思想意识等上层建筑赖以树立起来的基础。其中国民经济主要包括工业经济、农业经济、水利经济、电力经济等等。水利经济只是国民经济的一部分,它主要包括勘探、保护、开发、利用、经营、管理以及水旱灾害的防治过程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水利经济主要由两个行业经济构成,其一是水利基础产业,其二是水利基础设计等。从水利经济的门内组成来看,水利经济不仅是以水利工程为主的经济,同时还围绕着兴办水利工程而形成的水文水资源勘测、水利勘测、水利设计、水资产、技术或人力兴办的非水综合经营等各种实体经济,就是这些实体经济组合成了水利经济的总和。由于国家经济体制的转换,促使水利经济中的主体经济水利工程的真正内涵也起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观念是就是不讲回收,只谈宏观的经济效益,而且不谈微观的水管单位延续和生存条件,只认为是水利工程是基础设施公益工程,没有经济效益的工程,完全忽略了水利工程能为国家财政创造经济效益的优点。
二、水利经济科学发展的趋势
在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世界人口不断增长,人类社会发展对物质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这样便容易出现各种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特别是水资源缺乏,这样长而久之便会严重制约经济社会进步和发展。全球部分地区面临水资源急缺的危机,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中国的缺水局面也更加严峻。当全球面临气候变暖、以及森林退化、水土流失、沙漠化等各种环境问题的时候,为了能够更加积极的应对这些严峻的挑战,国家水利经济的发展必将进入一个科学的综合发展的新时期。
1、坚持以科学发展为原则。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持续发展的原则为指导思想,高度重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率,从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2、重视宏观问题的探索。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宏观问题的探索,更加深入的研究水的迁移、演变规律。然后再把河流作为一个具有生命的、流动的及其自然经济的生态系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注重河流的水循环和生物群落演变的原理。
3、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各个学科之间也相应有了交叉和融合,这便是水利经济科学发展的重要特征。因此,水利经济为了能够适应社会不断发展,便需要进一步加强经济、社会科学以及技术之间的融合。
4、因为水利与生态、经济、社会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便需要及时解决各个重大水利科技问题,这样才能够保证经济稳步向前发展。人们经过不断总结,水利科技问题主要包括: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流域阶梯水库的优化和调运等等,在这些问题的治理上,不仅需要创新水利科技,而且还需要政策和管理体制共同进行,这样才能够促进水利经济科学发展。
三、科学管理,促进水利经济长远发展
在国家不断创建新型宏伟目标,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的背景下,水利经济科学的建设发展,必须以此为目标,注重把握水利事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只有不断健全完善水利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加强理论基础创新,注重应用科技的研发,这样才能够加速和加大科技成果的的推广力度。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只有不断提高科技水平在水利发展中的贡献率,从而全领域实现科技新突破。力争在水循环、水安全保障、节水与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等各个环节实现良性循环。
(一)思想工作创新
想要达到管理制度创新,首先必须加强水利工作人员思想工作创新。只有将水利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制度规范起来,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不断解决水利人的思想问题,才能够达到思想政治工作成果巩固的目标。让具有时代使用价值的思想理念逐渐被广大水利干部职工所接受,这样才能够达到提升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境界。在进行政治思想工作的时候,还需要有效的将水利工作人员的思想建设和行为规范制度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够促进水利的管理制度向新型的方向发展。
思想政治工作创新,需要不断加强针对性和时效性,不断增强水利人员思想的时代感。思想政治工作如果脱离了时代和社会的需要,便会失去实际存在的意义。因此,我们需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将广大水利职工的实际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我们应该坚持将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落实到广大职工身上。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够只注重形式,还应该在方法上进行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而使得人本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采用创新的形式,改变过去单一的形式,将引导和职工自我教育相结合。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一切做到从实际出发,不能够脱离实际呢,不断加强水利工程的职工在思想上的渗透力,从而将思想政治工作更好的融合到职工的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加强工程管理,确保工程安全
我们应该始终坚持以安全保效益的原则,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注重提高水利工程的自身效益,加大投入。一些非生产性的部门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行政管理、技术管理、财务管理等工作岗位,我们都可以实行工作岗位责任制。但是为了促使工程完好无损,便需要在每月定期进行检查、然后进行汇报,从而对每一个整修的工程,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实施方案。当做好工程除险加固的时候,便可以进一步完善水库的管理设施,购置一些高科技设备。比如说水准仪、经纬仪、无线电台等等。安装一些水文的自动化测报系统,比如说:网点设备、大拥设备、启闭设备,然后大力宣传水文自动测报发挥的作用,从而让各级部门能够在防汛抗灾的工作中做出科学的决策。
(三)实施科教兴水,提高管理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然后实施科教兴水的战略,从而真正将水利管理工作的发展纳入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面来。
1、水利经济科学的发展,必须要坚持历史与现实、继承与发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系。然后根据水利经济科学发展的特点和战略需求,注重水利发展方向研究上的导向,避免仅仅局限于一些特定的研究问题上面。
2、我们应该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角度研究水利经济科学发展前景,然后建立科学发展的研究机制,坚持将各个学科建设和科研计划更好的结合在一起。
3、大力加强基础学科研究。将气象学科和水利学科更好的联合在一起,深入研究气候变化对水资源数量的影响,特别对海平面上升的趋势和台风频率变化对沿海地区的影响。
4、大力加强沿海科学和重大水利科技的问题研究,不断加强科技基础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和加强有关国家的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从而促进水利科技资源的高效率配置和综合利用。
5、不断加强先进技术研究,积极推广科技成果的应用。着力推动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现代水利行业管理中的应用。
6、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应该从体制和机制上全面推进水利科技不断创新建设,从而提高科技资源的整合力度,因此建立科学的资源共享长效机制。
7、注重水利经济的人才培炎,不断加强水利科技人员的学风建设与道德教育。深入开展与国外优秀人员之间的交流,通过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篇5
关键词:微粒作用观;键的极性;醇的化学性质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1-0008-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1.002
对于《有机化学基础》的学习,学生普遍感到比较困难。难在什么地方呢?有机反应纷繁复杂,方程式记不住;虽然知道结构决定性质,但官能团到底如何决定有机物的性质,学生并不理解;认识到某种官能团可能具备这样的性质,但利用已有的共价键的知识从结构解释原因还是难,预测有机物的性质就更加盲目。笔者结合“醇的化学性质”的教学,想就微粒作用观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和大家讨论如下。
一、微粒作用观的内涵
中学化学教育的一个首要任务就是使学生能够建立物质的微粒性认识,能够从微观(分子、原子层次)的角度认识、理解一些自然现象及其变化的科学本质。物质的微粒性认识和微观角度的核心是理解微粒作用观,其基本要义是:(1)不同层次的微粒本身是有结构的,微粒结构就是内部微粒间作用的结果,如甲烷分子有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四面体型分子,中心碳原子通过4个sp3杂化轨道分别与四个氢原子形成极性共价键;(2)微粒之间存在着作用,如果是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是分子间作用力 (包括氢键),如果是原子之间则是共价键;(3)物质变化的自然趋势是“强”作用代替“弱”作用,也就是朝着能量低、稳定性好的方向发展。
二、微粒作用观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教学价值
有机物绝大多数是共价化合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为分子间作用力(包括氢键)。有机分子间的作用力实质就是微粒间的电性作用,有机物的分子一般极性较小或者没有极性,这就意味着有机分子间的作用弱,所以有机物的熔点一般较低。如果有机物分子间形成氢键,意味着分子间的作用变强,则沸点会升高,如醇的分子间可以产生氢键,使得醇的沸点比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烷烃高。总之,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有机物的部分物理性质,借助于微粒作用观可以解释有机物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
有机物大多数以共价键结合,可以认为有机化学是研究共价键化合物的化学。有机反应的过程,就是旧共价键断裂、新共价键形成的过程。若有机物分子中某些共价键的键能较小,就是说原子间的作用较弱,那么当它与其他试剂作用时就容易断裂;或者说形成新的作用强,那么它就容易形成;这些都有助于有机反应的发生。
三、“醇的化学性质”对促进“微粒作用观”观念建构的分析
1. “醇的化学性质”所承载的化学观念
和烷烃的结构对比,在醇分子中,由于活泼非金属元素氧的存在,使得某些化学键的极性发生变化。醇分子中氧氢键、碳氧键及α-C上的碳氢键、β-C上的碳氢键均为极性键。在有机反应中,由于微粒之间的相互碰撞,极性键就容易断开。结合醇与活泼金属的置换反应、与氢溴酸的取代反应、浓硫酸存在时的消去反应和与氧气的催化氧化反应,可以很好地印证极性键在有机反应中容易断裂的结论。
2. 教学知识结构图
3. 教学实施活动
(1)教学思路及教学结构图
对于醇的化学性质的教学,它的起点是必修2乙醇的部分性质。选修5重点学习醇类物质的性质,或者说是基于官能团的学习。关于有机物化学性质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所以本节课设计了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己研究醇的性质,研究的基础是对饱和一元醇的分子结构进行充分的分析,基于极性键在化学反应中容易断裂展开,最后讨论交流,教师展示实验进行验证的教学思路。
(2)主要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
(3)醇的化学性质教学效果测查与分析
首先,这种授课的方式――“基于观念建构的化学教学”使学生能够接受,学生愿意学到一种方法而不是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本节课的基本观点是从结构推测性质,学生可以理解。有机化学的核心思想就是结构决定性质,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普遍感到这一学科思想更加清晰。但是,分析到键断裂时到底发生取代反应还是氧化反应,学生拿不准;发生取代反应时,到底是取代氢原子还是取代羟基,学生也不明白。所以,有机化学的教学,从结构的视角分析问题是可以的,但是老师适当的引导也是必需的,而不能完全放开让学生自学,否则学生还会臆造出“古怪”的化学方程式。
有机化学反应的机理非常复杂,中学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复杂问题简单化。极性键在有机反应中容易断裂,极性越大越容易断裂,这一点是符合科学实际,也能够为中学生接受。但是,断键之后发生什么类型反应,还要结合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等多方面考虑。如乙醇与浓硫酸混合,如果是分子内脱水,形成了不饱和键,则为消去反应;如果分子之间水生成乙醚,则为取代反应。还有,乙醇与氢溴酸发生取代反应时,学生容易写出用溴原子取代羟基氢的反应,那就要考虑取代基团之间化合价相等,同时电性也要相同,这样才可以取代的基本原则了。
四、微粒作用观在有机化学教学中运用的几点启示
1. 有机化学中的微粒作用观要特别关注基团间的相互影响
有机化学中微粒作用观的层次有分子间的作用力、原子间的共价键,还有基团(原子团)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中学生来说,基团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难点。水分子、乙醇分子、苯酚、乙酸分子中均有官能团羟基,但是这四种分子中羟基氢的活泼性却不同。乙醇分子中由于乙基的推电子效应导致―O―H键极性变弱而比水难电离;而苯酚分子中由于p-π共轭效应导致―O―H键极性变强而易于电离显酸性;在乙酸分子中,由于羰基的吸电子效应,使得与羰基相连的―O―H键极性变强,易于电离显酸性。如果学生除了体会到分子间作用力、化学键外,还能体会到基团之间的作用,这样才能说微粒作用观的建构是较为成功的。
2. 在有机教学中引入微粒作用观的时机要符合学生的实际
化学观念的建构不能一蹴而就,不能急于求成。任何一个化学观念都是蕴含于具体的化学知识当中并借助于它们表达出来,学生需要对化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反思应用,才能形成化学观念。在烷烃的取代反应中,其实就是极性键断裂,但是不建议从微粒作用观的角度进行理解。烯烃中碳碳双键的加成反应,也是由于π键的电子云重叠的面积小,作用弱而易于断裂,但是仍然是让学生感受,而到炔烃的性质时,学生有了积累,慢慢就可以悟出其中蕴含的微粒作用观,到了芳香烃的教学中,还可以发展微粒作用观,引出基团间的相互作用。
3. 微粒作用观是有机化学中宏观和微观转化的桥梁
《有机化学基础》的核心内容是组成、结构、性质、制备和应用。组成和结构是基础,是性质和变化的根本原因;性质和变化是表象,是组成和结构的体现;性质还决定了有机物的制备和应用。“结构决定性质”是有机化学的核心思想,掌握通过结构预测性质,通过性质判断结构的方法,对于有机化学的学习至关重要。而要知道结构如何决定性质,就必须理解微粒作用观,要从结构科学地预测性质,减少预测的盲目性也必须用好微粒作用观。透过宏观现象看到的微观本质就是微粒作用观。
致谢:感谢2014年北京市级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高级研修“化学观念教学研究”工作室全体老师对醇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和本文悉心指导。
参考文献
[1] 梁永平.微粒作用观的科学价值及其科学建构[J].化学教育,2003(6)
[2] 何彩霞.关注学生认知发展的化学教学――以“乙醇”为例[J].化学教学,2013(12):29~31
篇6
摘 要:人作为社会集体中的独立存在有着很强的荣辱感,因此良好的激励机制是促使人力资源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形式多样的现代化管理手段中,激励机制正在逐步受到欢迎和推崇。在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同样如此,充分发挥激励机制在其中的有效作用,也是促进学校长远发展、提升教育竞争力的有利法宝之一。
关键词 :学校 激励机制 人力资源 作用
在现代化的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体系中,激励机制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然而激励机制不是随随便便就予以奖励的,需要真正理解了激励机制的含义,明确了激励的主要目的,清楚所要达到的最终的激励果效,按照一定的监察与评判标准,能够真正结合实际的管理情况而定才行,否则也会变得毫无意义,甚至是形同虚设而没有任何实在价值。
1、激励机制的简介
激励,指的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激发和鼓励的总称,主要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唤醒员工的工作热情,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它是一个复杂的机制,包含物质上的、精神上的甚至有时也会工作上的一些提升机会。人是一切社会生产发展的主要的动力元素,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只有充分发挥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更好地促进生产的发展。然而激励机制不是随随便便就予以奖励的,否则也会变得毫无意义,而应该是合适的监察与评判标准才行。在现代化的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体系中,激励机制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
2、激励机制在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现状
激励机制在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一直占据重要的地位,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校领导在高度肯定教师的教学工作所做出的成绩的同时,都会在实际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对做出突出贡献或是有突出的科研以及教学成果的教师予以各种形式的表彰和荣誉的嘉奖。然而由于校领导更多的时候没有实际参与到教学管理过程中去,不了解实际的评优制度的管理细则,因而导致激励机制在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中并没有真正发挥实效,造成资源的极端浪费。
2.1 激励机制缺乏科学性,过分偏重物质奖励
在我国众多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可以清晰可见的是,奖励为学校教育做出巨大贡献、有承担重大科研项目、有科研课题、获得校级以上的一些荣誉时,学校对这部分教师给予的最多奖励就是以现金的方式来进行,而对于获奖教师真正的获奖原因与获奖心得却很少得到重视,也很少在其他教师中树立典型形象,精神鼓励尤其匮乏。甚至有时候由于相关负责人自身人为操作的不当,还会把对获奖教师的奖励化等于一定数额的金钱,因此导致学术环境的不再干净和纯粹。诚然对于做出贡献的教师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满足其生活上的需要是很重要的,但是过分偏重物质上的奖励,把搞科研做学术研究当成是在赚钱的过程,就会大大降低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无法使他们从工作成果中带来自己臆想之中的满足感与成就感,甚至还会导致工作兴趣和工作热情的降低,给学校的长远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2.2 激励机制不完善,考核标准不公平
任何激励制度执行的前提都是要在对比和评选中产生,没有对比就看不出优劣,没有考核就找不到真正该得到激励的对象。然而在现代学校的管理中考评不公的现象时有发生,教职工对学校绩效考核标准与薪酬的发放感到不公的情况也不再是偶然,在控制不力的情况下,会极大挫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每个职工对于自身的工作与所获的工资都有着自己一定的心理预期,因此在所有人的基本薪资标准一致的前提下,绩效考核标准的制定与激励机制的有效实施,就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3、激励机制在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激励的过程就是使个人的欲望得到满足的过程,可以充分调动客体的内在潜力去实现自己的组织目标,进而出色地完成自己工作任务。目前学校主要是以打造自身的教育和文化竞争力为主要的核心,因此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下的激励机制的实施,可以在学校内部形成合力、齐心的良好的竞争氛围。也可以极大地增强教职工的对学校的认可,以及内部组织的核心凝聚力与向心力,使整个激励体制在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3.1 通过激励机制,充分激发教职工的内在需求
任何激励机制的对象都是付出劳动的人,而学校内的激励机制主要针对的对象就是教职工。教师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通常都比较单一,长时间的从事教学容易造成一系列的心理枯燥和视觉乏味,很容易自觉不自觉地陷入到一种懈怠的工作状态之中。此时恰当的激励制度,会让教师有一种新鲜的奋斗感和所要得到的冲动和欲望,因此会极大地刺激教师的工作心理,兴奋他们的大脑皮层,从而由内而外地最大限度调动其内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不断去推陈出新,不断寻求变革和创新发展之路。让广大教职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能够看到希望,更能够有个前进的奋斗方向,以最大地发挥自身存在的潜力。
3.2 通过激励机制,优化师资力量
现代学校教育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学校内部师资力量的竞争,在于学校培养人才数量和质量的竞争。因此,良好的激励机制,对优秀人才实行区别对待和保护政策,鼓励和支持有能力的教师进行科研创作,让职工所做出的成绩、所付出的努力与所得到的实际回报成正比,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吸引高学历、高素质的教育人才投身到学校教育的行列。
3.3 通过激励机制,提高学校人力资源的稳定性
良好的用人机制和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极大地提高教职工对学校的满意程度,提高教职工对学校管理的认可,进而增强教职工愿意留下来长期任教的欲望和决心的形成。通过激励机制的手段,可以使学校的教育工作者们真切体会到付出与所收获的是成正比的,能够使自己的教育才华有真正的施展空间,真正营造出一个劳有所得、人尽其才的公平和谐的工作氛围,发挥创造力与想象力,进而提高学校人力资源的稳定性。
4、结 论
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而在学校管理中施行良好的激励机制,就是一个能充分得到教职工的心的重要的举措。而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引进激励机制更要恰到好处才能发挥应有的功效。要想保障整个激励机制能够真正的发挥功效,还是应该保障其实施过程中的透明、阳光才行,即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使在机制下受益的员工可以经得起考核与考量。
参考文献:
[1]杨海红.试析激励机制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有效运用[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9,3.
篇7
地籍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调查、土地统计、土地分等定级、地籍档案管理和土地登记等。但是地籍管理也会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完善和充实,在地籍管理工作中一般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制度进行;二是确保地籍资料的系统性以及连贯性;三是确保地籍管理资料的正确性、精确性和可靠性;四是确保地籍管理资料的完整性和概括性。
2科学技术在地籍管理中的应用
2.1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GIS)是指,由电子计算机网络系统所支撑的对地理环境信息进行采集、存储、检索、分析和显示的综合性技术系统。GIS技术的应用突破了传统的地籍测绘、地籍管理和以计算机辅助制图为手段的管理方式,为地籍管理提供了空间信息等全方位的分析。GIS技术可以将图形数据和相应的属性数据连接起来,实现了图形和数据的相互查询。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籍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对土地动态进行监测,能够及时、有效并且准确地掌握土地利用现状,这就为土地管理部门做出正确的土地规划和利用提供了更加科学的依据。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规划中的应用。土地规划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范围内,按照经济发展的前景和需要,对土地的合理使用所做出的长期安排。旨在保证土地的利用能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按比例发展的要求。正因如此GIS技术的应用显得更加重要。GIS和其他现代化技术在建立相应的规划管理上具有科学性、规范化和标准化。GIS的应用在全国不断扩展,为土地利用规划提高了理论依据。
2.2遥感技术在地籍管理中的应用遥感技术(Remotesensingtechnology,RS)的兴起已有50多年的历史,在21世纪仍然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先进技术之一。该技术是以电磁波理论为基础,应用各类传感仪器进行远距离收集电磁波信息。遥感技术对于地籍管理而言,其观测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动态性。RS技术可获得大范围的地物信息数据,而且还可将所拍摄的地物囊括在遥感影像上,操作效率极高。RS技术相对于人工而言,排除了一些不利因素,比如恶劣天气、复杂地形和万变环境等。而且遥感相片精密性高,计算机进行信息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工作,有效地提高了调查成果的准确性,提高了调查质量。RS技术具有实时动态性。对于土地的利用规划,要先对土地动态进行及时、有效的掌握,如果信息传达滞后,不利于土地的规划利用,进而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RS技术可以有效弥补信息滞后问题,第一时间对所检测的数据进行传递并及时更新,提高了地籍管理信息的准确性。
2.3GPS技术在地籍管理中的应用GPS又称为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GPS),是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于1994年全面建成,具有海、陆、空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
篇8
关键词:体育;教学管理;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通过激发人的需求或动机,服务各项工作活动的展开,通过自发性作用督促人们朝着既定目标前进,体育教学管理中引入激励机制,不仅可方便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调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在人本化理念的指导下完善体育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与平台。下面对体育教学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应用作简要探究。
1.激励机制对体育教学管理的作用
体育教学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应用, 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学习观念与体育价值观,这对于学生精神与体魄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诸多实践报道已经证实激励机制对于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学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人员要善于将各项激励举措融入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实现体育教学与激励举措的深入结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情况、学习态度、教学目标等完善当前激励举措,从而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体会到更多的体育学习乐趣,达到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良好学习认知的目的,这无疑能够将体育学习与锻炼的正面作用进行最大限度的发挥。体育教学管理中对激励机制的运用有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学生个人优异体育成绩的达成及健全人格、良好品德、正确价值观念的养成有诸多益处。
2.激励机制在体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体育教学中实施激励机制要结合工作需求、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应用策略,确保激励机制能够全面且正确地发挥自身激励作用。
要善于应用体育文化、体育理想、体育目标在教学管理中对学生实施激励。体育文化主要以各类体育活动与赛事的宣传活动为主,着重鼓励学生培养体育活动兴趣,在观看比赛、了解体育赛事的过程中激发个人体育热情,让学生在体育文化的熏陶下获得精神方面的激励,并配合学校组织的各类实践活动一展所长,逐步树立起积极的学习观念与态度,并锻炼个人体质。体育理想激励主要是立足于学生个人体育奋斗目标与前景进行激励,通过了解学生对个人未来期望,在教学管理活动中进行倾斜,让学生逐步提升个人体育水平,并在各类相关赛事中获得鼓励,在不断突破个人精神、体力极限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激励,同时对其他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发挥榜样作用。体育目标激励主要通过细化学生体育学习目标,实现长效、短效激励机制的交替作用,让学生在不断完成目标的过程中逐步达到预期目标,并直至最终实现体育理想。体育目标比起体育理想激励更有针对性、可计量性、实用性与有形性。
要突出激励机制中学生主体地位, 配合激励举措与语言,实现对学生学习成长的全面鼓励。体育管理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承受着较大压力,要善于应用激励举措,改善当前教学环境与管理现状,围绕素质教育、人才教育等核心宗旨,加强对学生个人成长的关注,真正将学生看作是体育学习的主体与主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个人全面发展放在首要地位,通过加强对学生个人的指导关注,让个人体育成绩、体育技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步与提高,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热情。教师要善于应用激励语言强化学生学习信心,通过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兴趣、参与心理与竞争意识,让他们更好地面对挫折、失败与成功,教师要寓情于教、循循善诱,在体育教学中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课学习的热情,构筑学生参与体育课学习的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训练,真正把体育教学管理中激励机制的作用落到实处。教师要注意应用体育榜样、表彰激励等刺激学生进步,通过这种直观刺激激励与潜移默化激励作用的交替影响,让学生改善个人体育学习观念与行为,有效发挥体育教学管理中激励机制的价值。另外,在发挥激励机制作用时,要注意将学生个人体育学习实际需求与体育教学管理目标进行高度融合,围绕教学目标制订各项合理激励举措,避免过度片面化影响教学进度与质量,真正在体育教学管理中将激励机制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与作用尽数发挥。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管理中要立足于工作实际,积极发挥激励机制的正面作用,处理好体育学习、学生进步与学校管理三者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管理氛围,让学生们获得理想的进步成果,实现体育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张丽君.探究体育教学管理中激励机制的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7):184.
篇9
一、中小学财务统计管理环境
该中小学校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受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深度影响,初期财务管理环境、理念与技术方法都相对简单,处于稳定的封闭状态。学校的财务统计管理主要分为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管理两类。其中内部环境主要体现了该校的经营管理思路与管理方法;而外部环境则体现了该校的外部经济环境,包括与外部学校、企业的经济合作等等,外部环境也是影响该校发展的重要环境[1]。
二、中小学资金预算的执行情况
(一)预算收入的安排。中小学校的预算资金从2012年~2014年为650万元,这其中财政拨款450万元,自行筹款200万元。如表1:
(二)预算资金实际支出情况。该校自2012年至2014年间,学校预算资金为650万元,实际支出了642万元,结余资金8万元。截止2014年12月31日,该校的结余资金总额为15.53万元,校舍维修工程尾款为1.03万元,校内自筹资金结余为14.5万元。在实际支出的费用中,首先 ,维持日常的人员经费开支约占总支出的80%;其次,日常的教学用品、办公用品、水电费等各项日常费用的开支约占总支出的6%;另外,基建维修、设备采购支出等对校内优质资源的建设,比如对多媒体电教室的改造,以及计算机硬件和多媒体设备的购进更换等,约占总支出的12.5%。另外,学校很重视对自身内部师资人才的培养,每学年都安排教师外出交流、培训。这方面的支出(主要是培训费支出),约占总支出的1.5%。其余的项目,教学研讨等创新项目的投入所需资金,也正在计划之中,逐步落实到位。
三、中学强化财务统计工作在教育教学中的管理对策
近年来,学校为了强化自身内部的财务统计管理工作,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克服内部财务管理机制的不健全与基础工作的混乱现象,不但从人员方面加强了素质培训教育,也在积极更新思想观念,与时俱进的拓展财务统计思维,努力加强与外部的经济合作,争取为学校赢得更多的项目合作机会与外资来源。为此,学校从2012年以来实施了以下财务统计管理对策,以谋求更广阔的发展。首先是强化了财务统计的管理执行力度,其关注的重点就是学校财务预算。
(一)合理进行预算编制。预算编制一直以来是该中小学校财务统计管理中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它代表了学校日常收支的主要依据,所以近年来学校一直注重合理科学的发展校内财务统计工作中的预算编制,从而推动学校各项财务工作的有条不紊。为了平衡收支,学校严格遵照“量入为出”的原则。预算方面,学校实施了统筹兼顾的策略,在每一项支出的统计方面都做到切合实际的落实。特别是在预算过程中,选择了零基算法作为学校实行预算编制的主要办法,并辅助以滚动预算方法来共同配合统计学校收支。一方面,零基预算能够做到对学校间接费用支出的有效控制,尤其是上编制预算过程中,参照了标准逐项的原则而进行零基预算。在校内编制预算过程中,以零基预算为主,滚动预算为辅的方式,它主要负责对学校中的一些对外重大合作项目以及校内长期建设发展项目的财务管理。而编制预算选择了滚动预算法。针对学校在职与退休员工的工资管理方面,则运用到了选择增量预算这种较为传统的统计算法。几种财务统计算法的完美配合就构成了中学近些年来的财务管理体系。
(二)推出精细化财务管理模式。学校在财务统计管理模式上还不断寻求创新,推行精细化管理模式。在该管理模式应用过程中,以预防控制为原则,以事前控制为主,事中与事后控制为辅,比如人事控制、纪律制度控制、组织控制、环节控制等等手段完成了对学校财务统计管理的科学有效监管,实实在在的提高了校内的审计质量和资金利用效率,从而为学校的项目运转降低了经营成本[2]。
四、中学强化财务统计工作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财务统计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该中学在近些年来适应了校企合作与市场经济化经验,在财务统计管理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并建立了财务统计评级指标体系。此体系的建立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指导校内各项财务活动。在校内的财务评价指标中主要涵盖了三个方面,他们分别是财务状况单向指标,这其中还包含了科研事业、教育事业、教学事业、经营收入、财政补助、经营支出等多种附属费用;第二种是财务状况分析指标,它包括了对学校固定资产投资走势、净资产发展速度以及总资产发展速度的分析评价;第三种就是财务状况的综合分析指标,它包括了成分分析、校内事业发展增长分析以及校内职工人员经费增长的量化关系等等。另外对校内外流动资金的财务收入支出结构以及理财效率也会实施财务状况的综合指标分析。。
为了更好的执行以上财务统计管理内容,该校经研究并开始使用收支状况指标公式,它能够对学校的经费自给率、事业结余率进行演算,并估算出外部事业所得收入与内部经营所得收入占到学校的总收入比率。
首先是经费自给率的计算方法:
经费自给率=(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机构收入+其他收入)÷(事业开支+经营开支)x100%
事业结余率=(事业实际收入-事业实际开支)÷事业实际开支x100%
通过上两个公式的结果,就可以计算出:
经营实际收入占学校总收入比率=经营实际收入÷学校总收入x100%
事业实际收入占学校总收入比率=事业实际收入÷学校总收入x100%
上述公式共同构成了学校的财务统计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也能够促进中学的多渠道筹资注资,提高了学校的资源配置状况与预算编制的合理性,是该校财务统计管理的重要手段[3]。
(二)校园IC卡财务统计信息管理系统。为了迎合信息时代的来临,该学校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在各个方面的应用与发展,财务统计管理也启动了以IC卡为技术基础的管理系统,在校园推行IC卡一卡通服务。它采用了目前比较流行的单片机技术、非接触IC卡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等等,不但能够进行身份识别,还可以当作电子钱包使用。包括教职员工及学生食堂、学校医疗中心、学生阅览证、体育馆通行证等等都可以通过这张IC卡进行消费,十分方便。IC卡系统的推出提高了学校财务统计信息管理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难度,使得财务管理借助信息化的便利更加系统化与快捷化,同时也简化了校园内各项收费的管理活动,使得学校收支更加透明和公开。
篇10
[关键词]药物经济学;医院;药事管理;临床药学
[DOI]10.13939/ki.zgsc.2017.12.131
1 药物经济学概述
药物经济学是以经济卫生学为基础发展而来的一门新兴的经济类学科,它是将现代经济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方法和分析技术,与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等多学科相结合从而发展而来的科研成果,一般被用在评价某种临床药物治疗方案的优劣,同种病的不同治疗方案的比较,比较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得出的疗效与费用的比值,在研究某种特定药物在防治疾病过程中的成本和产生的效益或效果、效用,考察某种疾病的最优治疗方案或者当提出新的医疗卫生政策时,它产生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促进临床的合理用药,为治疗某种疾病提出最科学的治疗方案,使医疗机构用药的标准由过去的简单的有效、安全向安全、高效、合理方向转变,用相对有限的医疗资源发挥出最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1]具体内容是:医疗用药要对症临床要求,效果明显;所使用的药品价格要保证患者能够购买,更要维持后续的市场供应,保证患者能够买到;治疗所使用药物的使用方法、用药剂量、用药次数要明确;药品质量要确保安全有效。[2]
药物经济学一般分为三种研究方法[3]:一是随机临床试验研究;二是实际临床试验研究;三是观察性研究。由于能够有效地去除药物经济学中的一些偏倚,药物经济学研究中一般都使用随机临床试验。效果指标的确定要对照不同药物和不同治疗方案间治疗目的的不同、可测量程度、可测量性。[4]
2 国内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中药物经济学的应用现状
近年来,我国国民在就医用药上的支出增长迅速,已经超过GDP的增长速度。据统计,药品收入占国内医院的收入的一半。[5]人们就医的费用偏高是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的重大因素。因此,医疗机构在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合理地使用药物,控制药费过度增长。药物经济学将其一些经济学原理、方法和分析技术,转而应用于医药方面,促进临床合理用药,节省医疗费用。药物经济学的应用范围应该扩大到与医疗卫生系统关系密切的所有部门,政府的卫生管理系统、医院的供货方、医疗保险行业、医生药师及患者等,药物经济学已经被相关研究者得到充分重视。[6]
目前,药物经济学的评价标准还很不规范,在评估某治疗方案的医药成本和疗效时没有统一的标准,也没有规范的统计分析方法。而当前对药物经济学评价的研究,较多集中在治疗方案的评价和新药研发中的应用,对于在宏观药品政策中的应用较少,而对于在《基本药物目录》评审中的应用就更少。[7]国内医疗机构的药事管理只有基本的计划、采购与供应职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医疗机构依赖医嘱与处方售出药品,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的高价格、高风险等状况都会改变。人们的医药支付费用意识提高,但医疗市场的竞争实际很激烈,所以医疗机构尽量使自己进行治疗的成本在患者能够支付的能力内,而且疗效要好。为满足人们就医需求,就要求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和药剂人员必须注重药品质量意识和药品费用意识。
3 药物经济学对医院药事管理的作用
3.1 遴选新药及制定基本用药目录
我国的医药行业一般都是同一种药物有多个企业生产,药品价格不同,有高有低。政府针对这种现象,纠正药品流通领域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实施集中招标采购、政府定价、降价等措施。医院为适应这一系列的变动,对药品的遴选要求更加严格,在遴选药物时,尽可能选择安全、有效、成本低、效果好的药物。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充分发挥药物经济学的作用,对想要购买的药品货比三家,遴选出疗效肯定、质量稳定、价格适中、应用方便的药品纳入本院的基本用药目录。将性价比更高、疗效更好的药品开具给患者,满足人们的医疗需求。
3.2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制订诊疗方案
根据药物经济成本效用分析,为临床诊疗决策提供依据,提出专业的诊疗方案。临床药物治疗方案的优劣,治疗效果好,成本消耗大不算优,成本低,效果不好也没意义,主要应在成本与效果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在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方法时,要评价此治疗方案的效果和成本的综合作用,使成本效果分析更加科学化。
目前,各地医疗费用大幅提高。根据政策要求,医院在用药时,要运用药物经济学的研究结果,尽量将价格低、疗效好的药物纳入本院基本用药目录,控制药费的增长过快,医生自觉规范用药。为医院药事委员会鼓励使用疗效好、价格低、副作用低的药品,规范药品处方管理,效果评价等提供了依据,避免不必要的大处方、防止滥用药等。
3.3 指导患者用药,节省治疗费用
随着人们防治疾病意识越来越高,医疗行业的特殊性不再绝对。几年前,人们对医疗保健的意识低,对疾病认识也少,患病时第一选择就是医院,医生提供的意见和诊断决定患者今后的治疗,而随着如今新医改的进行和人们知识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患病时可能不会选择直接就医,可能会选择去药房自行购买药品治疗,患者会了解很多药品,从中选择价格低、疗效好的药品。必要去医院进行就医时,人们会选择口碑更好、设施更先进、医务人员更专业的医院进行就医治疗。
医院要运用药物经济学原理,对要采购的药品在社会上进行招标,挑选合适的医药企业供货,防止药品虚高定价;大力发展临床药学,药师参与到临床中去,指导医师用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指导患者用药,节省医药资源。
3.4 指导新药的研发与生产
随着新医改的进行,人们对医药健康意识的提高,药品也不再主要由医院销售给患者,药品的销售逐渐向市场化方向发展。药品虽然有特殊性,但也属于商品,它的需求受药品疗效和药品的成本影响。[8]因此,致力于药品研发生产的医院部门,要不断推陈出新,在原来基础上研制出疗效好费用低的药品,大力发展院内制剂,将一些疗效好、价格低、成本低的制剂推荐给需要购买的患者,增大医院利润空间。药物经济学研究结果的好坏,决定是否生产这种药品,决定是否调整现有药品的价格。[9]
4 药物经济学原理在医院药事管理中应用的展望
将药物经济学应用到医院药事管理中,就是以低药品费用达到高治愈率。但并不能单纯地降低药品费用或使用便宜药品,而是要临床治疗和药品管理等多方面协调配合。医院主管院长和药事委员会要继续深化医院药事管理,将医药服务与药事管理相互融合。临床医师为患者制订医疗方案时,临床药师要参与建议,确保患者用药准确、有效、安全;大力发展临床药学,药师与患者面对面,指导患者服用药品方法、说明药品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对服用药品的患者及时进行反馈,一方面给临床提供服药参考资料,另一方面临床也能提供更好的医药服务。
参考文献:
[1]陈洁.药物经济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冯茂青.药物经济学研究[M].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2):1878.
[3]郭爱新,刘柄波,徐东霞.医疗机构药物经济学三种研究方法的比较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8,21(1):105.
[4]姚宏.国际药物经济学研究与发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44.
[5]路海光,徐丹.发挥药物经济学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中的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2):141-142.
[6]董飚.论药物经济学及其在医疗机构药费控制中的作用[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4,21(3):36.
[7]虞哲敏.国内药物经学研究概述[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8,10(5):133.
[8]陈娟.国产与合资二甲双呱片治疗II型糖尿病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药房,2007,18(20):1529.
[9]王奉德.药物经济学及其在药品费用控制中的作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7):58.
- 上一篇:数控机床控制原理
- 下一篇:花生栽培技术与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