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如何做笔记范文

时间:2023-09-25 18:14: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数学如何做笔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数学如何做笔记

篇1

高中数学衔接对于增强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分析

史元超

(淄博市桓台县渔洋中学,山东  淄博  256499)

  

摘  要:高中数学较初中数学而言,在知识难度上跨越不小,不少刚跨入高中校门的高一新生都感觉高中数学学习难度大、起点高。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的教学衔接工作,让学生能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这成为了高一数学老师的重要工作之一。笔者结合自身在高中数学教学岗位多年的工作经验,就初高中数学衔接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索。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衔接;有效性

一、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分析

   初中数学教材新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较为贴近,形象生动易于学生理解掌握,一定量的一定量的在数学的演算要求中数学都不大,都以基础的计算为主,对学生的理解和运算要求都不高。初中数学教材中主要通过举例说明数学概念、定理等,内容中描述性的内容较多,某些较难理解的概念书中则会直接以公理的形式给出。教材中总体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知识内容适量、适度,学生易于掌握。

而高中数学知识较为抽象、逻辑性强、符号多、运算量大,数学语言在一定程度上较难理解,这对已习惯于形象理解思维的学生而言,是一项较难在短期调整的学习任务。知识点间逻辑联系性较强,对学生的抽象逻辑性思维要求较高,试题中的语言表达习惯较为严谨,需要学生深入读题后分析文字间的逻辑关系后方能正确解题。

二、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实施措施

(一)从学情出发,做好学习的心理疏导工作

目前高中生都是90后的孩子,这些孩子头脑灵活、学习基本功都较为扎实,作为任课教师初接触新生时,要充分关注班级学生的总体情况。例如:开学初始通过摸底测试了解学生当时的学习基础,并结合入学成绩综合分析学生的学习情,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自我优越感较强,当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自我排解的能力较弱,部分学生特别是女生,升入高中接触高中数学时,或许会出现暂时性的不适应,成绩出现短暂滑坡。任课教师要及时关注这些学生的变化发展,及时介入学生的学习过程,摸清学生的个性情况后给出有效的改进方法。

(二)从学法出发,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作为学习者,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能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取得理想的学习成效。初中的知识简单易记,偏重于考查的是理解记忆的效果,进入高中后,知识陡然提升难度,这就需要学习者重新审视学习的方法,通过改进学习方法获得理解的学习成绩。任课教师通过课前预习、授课环节、课后复习、习题讲析等环节入手,分阶段地给予学生学法指导。同时还可以尝试多种方法给予学生可行性的指导,例如:邀请高年级学长与新生举行学习经验交流会、专家教师指导会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间接受学法指导,领悟学法的重要性。

(三)通过小组互动式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青年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较强,任课教师可以尝试成立学习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形式团队学习、讨论、互助的氛围。在小组中往往能形成小组“组长”,组织成员们围绕着近期的学习课题,开展学习交流讨论。同时各小组间也能将各自的学习成果进行座谈交流,通过开放式的学习形式,吸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通过逻辑思维训练,改善学习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语言逻辑性较强,学生在接触此类语言概念时普遍感觉枯燥,所以要让学生读懂题、能解题就必须先适应高中数学的语言表达习惯。能从基础的数学语言分析入手,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概念,同时能将概念知识与生活常识进行联系,横向知识间形成比照学习。

 例如:初接触三角函数中的正弦函数时,Y=Sinx这一公式是正弦函数的表达公式,要让学生能理解函数的特性、了解函数的应用是。不妨在授课时通过一根绳子的抖动过程来诠释正弦函数的图形变化特点,通过形象逼真的演示这一抽象的动态函数特性。学习正弦函数常用角  时,这可联系常用的三角板的30°和60°这两个角,sin30°=1/2这一知识点充分说明了对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实际,学生还可以使用量具进行实地测量,真实体验知识的实际性。在整个高中阶段中,数学思维的架构是主要学习目标,例如:数形结合的思想,立体几何的空间思维等,需要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和知识体系。

5.通过学生亲身体验,重视知识的学习过程

高中阶段是人生学习的黄金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习惯、思维意识将对自身后续再学习的过程形成重要的影响。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任课教师应着重与启发学生养成“为什么”、“怎么做”这类思考的习惯,带着问题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自己主动学习的效果要远远大于被动学习的效率。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注意观测学生的意识变化过程,及时介入进行点评、指导,让学生勇于思考、勇于质疑,掌握学习的“金钥匙”。

三、结语

学生的思维变化是无法提前获知的,教师应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捕捉学生的思想变化特点,让学生及时的了解思维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方案,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教学,确保教学进程沿着最佳轨道运行。教师培养学生的长短期学习习惯,从短期的:预习一听课一练习一复习一归纳总结,到长期的如何做课堂笔记,笔记中该记着什么内容,如何合理分配学习时间等,关注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这将对学生的长期学习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初高中数学的衔接教学,对于刚踏入高中校门的学生在无形之中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任课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情感发展,更多的给予鼓励、表扬,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积极青年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作为学习者的学生们,要不断的通过思维训练,尽早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形成高年龄段的学习规律。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作为学习者的这两方都能积极的开展学习活动,真正体现初高中数学在层面的衔接,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成效。

参考文献:

[1]贾建军.关于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实践体会[J].科教文汇,2007,(9):80.

[2]王平余.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必要性[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3,(2):170.

[3]张丹红.初高中数学衔接对于增强高中数学有效性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2):70.

[4]吕旺辉.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探究[J].高中数理化,2012,(2):15.

篇2

一、初高中教学的几个不同

概括来说,初高中教学有以下几点不同:教材体系不同、教学方法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同。

1、初高中教材体系不同。初中教材的知识体系是螺旋式上升的,缺乏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以形象定义居多,如代数式的定义,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定义就是如此;现在初中教材的平面几何部分中没有严格的几何证明,只要说理正确就可以;教材难度较小,直观性强,对每一个概念都配备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主要是以形象、通俗易懂、简单的符号语言进行表达。而高中数学一开始,学生就要接触到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像语言等非常抽象的知识,要求学生的思维向理性层次跃迁。刚开始,学生会感到很困惑、很难理解到位。新课程改革后的高中数学增加了大量的探究性活动素材和数学阅读材料,增加了实际应用型知识板块,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知识运用的灵活性。这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不能马上适应。另外,在中考指挥棒下初中很多知识只是选讲而高中不讲(例如二次函数和圆的知识),造成初、高中知识脱节。

2、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的不同。初中教师针对知识讲知识的多,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少;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初中教师把题型分类,让学生记住解题方法和步骤,重点题目反复练习。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常见题多,一般均可对号入座。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功夫。因此造成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上的差异,中间又缺乏过渡环节,至使高中新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3、初高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同。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觉得自己还能像初中那样,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就可以,不愿主动探索新的学习方法,这是不适应新的学习的表现。高中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源,剖析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数学思想方法。若学生在上课没能专心听讲,对知识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不能及时消化,只是为了做作业而乱套题型、机械模仿、死记硬背,结果就会事倍功半,收效甚微。高一学生在初中四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他们中有些人遇到难题不是动脑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阅读能力。这也是他们不适应高中教学的原因之一。

二、搞好初高中数学衔接应采取的对策

1、教师要研究初中课标和教材。高中教师对课改以后的初中课程不是很了解,不能很好的把握学生数学学习情况。为了尽快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利用假期时间研究初中课标和教材,听初中数学课,了解初中教师的授课特点。我校与一中建立联谊校,为高、初中教师提供相互听课、评课、座谈的机会。通过学习与交流,我们了解到造成初高中知识点脱节问题的原因,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有些内容初中虽有涉及但是较简单,而高中阶段需要熟练掌握,所以要多花时间进行整理和补充。要通过对学生入学后的摸底测验,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再根据高一教材和课标,开设初高中内容衔接课。

2、要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高一第一章课时数要增加,这样做的目的是:一是为了让学生适应初高中学习环境的改变;二是使学生适应初高中教学方法的改变;三是要使学生适应高中数学抽象的语言,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如函数的概念、映射与对应等。其中有的是高中的新内容,有的是初中的旧知识,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而且更应该讲清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适当渗透转化和类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实现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化。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选编适量习题,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掌握数学知识。由于学生缺乏严格的论证能力,所以可搞模仿性的证明,要增加学生到黑板上演练的次数,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外,章节考试难度不能大。

3、研究学科特点,指导学生寻找最佳学习方法。高一起始教学进度应适当放慢,以后酌情加快,使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教学。在数学知识的讲授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应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要求高中教师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时,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揭示新知识(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的提出过程,例题解法的探求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

篇3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学习;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007

很多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以后,不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生活。相当多的高一学生数学不及格,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少数学生甚至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其重要的原因在于学习方法不当。下面,笔者就谈谈如何学好高中数学新课:

一、如何预习新课

在学习新课之前,要先对教材进行预习,预习新课不是走马观花地泛读,要注意以下几点:1. 预习概念:要找出定义中的关键字,进一步思考这些关键字所起的作用,若把它们去掉有什么后果,力争对概念进行完整的理解。2. 预习定理:要找出定理的条件、结论。分析定理的使用环境及证题的类型,尤其注意条件的严密性,若有条件减弱会有什么结果?3. 预习公式:要抓住公式的结构特征、使用条件,了解公式的求解对象。思考能否对公式进行变形?变形后有什么新的功能?4. 预习例题:思考例题考查哪些知识点,例题使用什么样的解题方法与技巧?5. 在预习之后,要列举出本节课有几个值得掌握的知识点,你理解了多少,哪些知识点是难点,列举出本节课出现了几种解题方法与技巧?

二、如何听课

如果你课前做了预习,在预习中,有哪些知识点你不懂或一知半解,你带着这些疑问去听课,将收到较好的效果。在听课中还要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比较,你原来理解了多少要点,教师讲了多少个要点,弄清楚哪些要点你没有发现,还有哪些知识点你理解不正确,这样你的印象就比较深,记忆时间也较长。

如果你课前未做预习,千万不要被动地接受知识,应该主动地去思考。教师在讲每个知识点时,会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应该紧跟教师的设问去积极考虑,从而主动地发现新的知识点(或定理或公式等)。

听讲例题时,一方面按教师的设问去思考,获得解题途径,另一方面要有自己的见解,能否按自己的想法把题做出来。若能做得出来是极有价值的,就是做不出来,要分析错在哪里,也是有收获的。这对于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是大有益处的,使我们的思维能力达到较高的层次。

听讲例题时,要从教师的分析过程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要观察教师是如何剖析每个已知条件的,又是如何剖析求解结论的,在已知与结论之间是如何沟通的。思考如果你再遇到同类型的问题,你将如何摆布这些已知与结论的关系。

听讲例题时,不仅要通过例题巩固本节课的所学知识,也要学会一些解题技巧与方法,以后再遇到同类型的问题,你就有办法来处理。

听完课后,要善于做好课后总结,这个环节很重要。你要罗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1. 本节课有多少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有什么要点。哪些是你能预习到的,哪些是你在预习中未能发现的;2. 本节课的重点在哪里,重要在什么地方;3. 难点在哪里,突破难点的关键是什么;4. 例题中体现了什么样的解题技巧;5. 本节课出现了哪些新的题型,对应的解法是什么。

三、如何做作业

学习数学离不开做题,但学习数学不是为了做题。做数学题并非越多越好,而贵在做得精彩!教师讲完一节课后都要留适量的作业,其作用有三:一是巩固当天所学相关的知识点,二是考查学生对各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三是培养学生严谨有序的作风。由于作业有一定的针对性,所以我们写作业前要回顾当天所学的知识点、题目类型、解题方法与技巧。

做题的关键是分析题,我们要有正确的分析方法。这里给同学们介绍“两边夹分析法”,就是从题目的已知与结论两方面分头分析。

一方面先从结论分析,看这个题是让我们求什么的?属于哪个题型?要思考做这个类型的题目有多少种方法,每一种方法又需具备什么条件与背景;另一方面是从已知条件分析,要查看共有几个已知条件,每个已知条件能为我们提供什么信息,分析各条件间的联系,判断各条件能为我们创造什么样的解题背景。接下来要思考已知条件所提供的信息是否就是求解所需要的信息,如果是,这题的思路就打通了。如果不是,要看已知与结论还有多大的差别,十分另有隐情,能否通过各已知条件推导出所隐含的条件,这样已知信息与所需信息就沟通了。

“两边夹分析法”归结为一句话就是:“由结论想方法,由已知想性质”。要熟练使用“两边夹分析法”,要求我们平时在学习中,一方面要熟练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同时还要针对某一题型积累它的各种解题方法。这样,我们在分析问题时犹如探囊取物、游刃有余。

如果一道题做好了,我们的思考还不应该停止,还要让我们的思维再上一个台阶。可以做以下几点尝试:1. 此题用本节课的知识点能做,能否用其他章节的知识(或工具)来处理。比如一个不等式问题,能否用函数方法做,能否用向量方法做,能否用三角方法做,能否用平面几何方法做,能否用解析几何方法做等。这样,不仅能一题多解,也能使不同章节的知识得到联系。2. 思考此题的已知条件能否减少,能否改变,这样结论将有何变化,解题方法将有何变化?3. 思考此题的结论能否改变问法,解题方法将有何变化?4. 思考能否把已知与结论交换位置,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构造一个新题目,这题能否可解,解法如何?你若能做了上述思考,那么对训练你的思维能力大有益处。最后要嘱咐大家的是,做题步骤要完整、推理要严密、作图要准确。要养成这样的好习惯,才可能在考试中取得更多的“步骤分”。

四、如何做测试题

当我们学习新课告一段落后,为了巩固这部分知识,教师会让学生做一些单元测试题或模拟考试题。测试题都是有一定的针对性,或考查一单元的知识点,或考查一学期的内容,像高三模拟题考查的知识面覆盖整个高中数学。我们怎样才能运用好测试题呢?

一方面要有认真的态度。要把它当成一次考试而不是练习,做题时要有时间观念,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思维处于高速运转状态。这样,不仅能保证思维敏捷,确保在一定的时间内做对更多的题,还能锻炼学生的解题速度。

另一方面要抓住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第一遍做题,本着由前到后、由易到难的思想,若遇到思路不通的题目暂且放下,先把会做的题目做好,保证该得的分数不失分。第二个环节是在第一遍做题之后,一些原本不太难的题目,可能由于演算的失误或一时思路不通没有做好,这些题通过学生静心思考或精心演算即可解决,也可能换个角度看问题或换个思路去想它就能柳暗花明。这个环节很重要,是提升分数的一个环节。第三个环节是复查,复查的对象是那些做过的题目,要复查演算的数据是否准确,推理的步骤是否完整,分类讨论是否完整等,这个环节是避免“会做而不得分”的现象。第四个环节是“啃硬骨头”。就是要啃那些难题,必须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进行。要仔细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有什么性质?有什么联系?能推出什么结论?还要努力回顾题目结论所涉及到的各种方法与技巧。若能把题目全部破解或破解一部分就是难能可贵的。即使不能告破,收获也是不小的。

此外,一方面在思考过程中就把有关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复习了一遍。另一方面,等教师评讲此题时,你会找到没有攻破的原因。或是对知识点的理解不正确,或是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完整,或是解题方法你没有掌握,或是解题技巧没有见过,或是遗忘了某些知识点。到此时,你从这道题中学会许多知识。最后要告诉大家,注意卷面要布局合理、干净、要点突出,还要注意步骤的完整性。

五、试卷点评后要做什么

一份测试题能探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但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从这张试卷上得到收益。当教师把试卷评讲之后,学生如何吸收试卷带来的功效呢?

1. 我们先对试卷各题进行分类:答对的题、会做但没得分的题、不会做的题。对于“会做但没得分的题”要分析原因,是因为马虎,演算错误,或是书写格式不正确,要从中吸取教训(这个教训是惨重的,令人惋惜!)。对于“不会做的题”也要分析原因,是因为知识点不懂而不会做,或是方法技巧不知而不会,通过教师评讲,使我们进一步巩固相关知识点或学会相关题型的解法与技巧。

篇4

关键词:高中数学;高效课堂;误区矫正;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399-02

"教会学生学习"是当代教育界普遍认同的理念与奋斗目标。学会学习就是主动学习和善于学习。它不仅指学习者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动机强烈、学习态度积极,还指学习中能克服困难并能持之以恒坚持。但我们的一些所谓高效课堂却存在"新教材,老教法"的误区。因此,分析这些误区对创造真正高效课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努力建立有效教学方式的策略

1.1创设促进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创设促进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其次,积极开展合作探讨、交流,得出很多结论。当学生所得的结论不够全面时,可以将问题留下让学生课后再思考、讨论,再下节课的时候老师可以将正确结论公布给学生。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培养他们自主动脑、力求创新的能力。如在讲解正整数指数函数时,采取实例设疑导入法。先提出一个通俗而有趣的问题:用一张足够大的纸(厚约0.01mm)对折30次,猜想一下:这叠纸大概有多厚?学生都议论纷纷,引起他们的兴趣。如果对折100次呢?学生在做出了种种估计后,教师提出其厚度远远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学生感到惊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于是教师引出课题,师生共同分析,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1.2注重现代教学技术与高中教学整合的策略。多媒体可以提供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图文并茂,动静结合,能使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公式形象化。高中数学中的概念、定理很多,而这些内容往往很抽象,学生学起来很枯燥、没兴趣,难以接受。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能把这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定理。如通过投影可以将物体点、线、面之间的关系表现得生动形象,从而有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例如:在进行《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教学中,投影图将日常生活中的线、面垂直现象生动展示,接着每一个定理的推出都是由学生自主做实验归纳总结出来的。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定理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这节课收到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学生积极性很高,配合也非常默契,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同时更要强调学习者要善于运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将思考与创新精神贯穿于具体的学习活动及整个学习过程中,从而实现有效学习和创造性学习。

2.注意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的策略

2.1引导学生制定严密的学习计划。引导学生制定严密的学习计划可以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学习不慌不忙,稳打稳扎,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2.2引导好课前自学。这是上好新课并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2.3引导学生专心听课。"学然后知不足",这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课前自学过的学生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细听,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盘抄录,顾此失彼。

2.4引导学生及时复习。这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3.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策略

作为三门主要学科中的重中之重的数学成绩如何,决定着高中学生的命运。因此,数学学习倍受学生和家长的关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高质量,轻负担"一直是我们的追求。在"五严"背景的情况之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犹为显得至关重要。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如何建构高中"高效数学课堂"。

3.1注意教学过程中的民主性。 要真正做到课堂民主性,我认为课堂不是教师讲授的主阵地,而是学生自主学习、享受成长的主阵地,课堂要让"学生当家"。教师更像主持人,充当学生的协调员、服务员,是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是学生学习上的顾问。这位主持人应该多提示,少讲解,由学生进行反思、升华,总结出数学思想和方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上升到一定高度看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增强他们的数学素质。所以,在我们的课堂上,师生互动,共同讨论、反思、归纳、总结数学规律;师生平等交流、对话、互动,情感交融。经常会有我开个头,学生抢答或齐声回答的现象出现。由于师生关系融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2实现信息过程的探究性。 在"数学自主学习课堂"上,我采取师生共同探究的方法寻找解题思路,总结数学规律。如讲解某道题目时,我会先让他们写出某题的多种解法,对于学生习题的分析讲解,我首先肯定他们思考的价值,再引导学生比较几种做法的优劣。在这个过程中,我和学生边讨论、边评定、边补充、边更正、边总结,进而弄懂哪一种是通解,哪种解法比较巧妙,寻找解此类题目的突破口。这样,既能防止学生只做题不思考的毛病,又能帮助学生积累解题经验,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了解题效率,数学思想方法得到极大的渗透。

篇5

关键词:中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体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近年来,虽然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某些中学,应试教育的传统思维模式却仍未改变。中学数学教学,承担着帮助学生顺利升学的重任,因此,在中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都很疲惫,他们只想着如何提高考试成绩,无暇顾及数学教学的其他价值。这样的课堂状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有必要用全新的眼光,审视我国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探索一种更适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方法。本文着重探讨中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途径。

一、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

(一)传统的教育观念

在中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往往以讲解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基本上没有主动思考的机会。许多教师认为,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还不强,让他们独立地探索和解决问题有些不切实际。在这样的教学观念指导下,教师通常都会告诉学生: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封闭性的,只有一个确定的标准答案,不能进行发散思考。如果有的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一个与主流观点不一致的观点,教师不仅不会鼓励他,反而会责备他耽误时间。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压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难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更新教育观念的途径

要更新教育观念,建立起一种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养成的观念,就要让中学数学课堂变成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大胆思考的课堂。为了减轻学生的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应当打破应试教育的观念,积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创设数学联系生活的情景,从而调动创新思维。教师也可以以数学习题为突破口,为学生创造一个生活中的实际场景,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例如,有这样一道数学题:“小明要购买文具,附近有甲和乙两家便利店。甲便利店的铅笔打a折,本子打b折;乙便利店的铅笔和本子都打(a+b)/2折。问小明去哪家便利店购买文具更合算?”教师在讲解这道题时,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小明,口袋里剩的钱不多了,买完文具之后如果有余钱,还可以买一支雪糕吃。这样,学生就会积极思考“去哪家便利店更合适”的问题,在思考过程中,也就增强了创新意识。

二、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宽松环境

(一)传统中学数学课堂的学习环境

许多中学生都体会到:中学数学课堂是十分枯燥无味的。在数学课堂上,学生只能记笔记、回答问题、做练习题,或是完成一些随堂测验。除此之外,中学数学课堂几乎没有其他的内容。教师要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向学生的头脑中灌入很多数学符号、数学公式、数学解题方法等,强迫学生去记忆;还要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弄得学生们痛苦不堪,尤其是在考试之前的复习课上。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弥漫着一种压抑紧张的气氛,学生不能拥有自己的思维空间,也无法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二)构建新式学习环境的途径

高中数学课堂不应该是如此紧张压抑的,而应该是轻松快乐的。只有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才能主动思考,锻炼创新能力。要想构建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宽松环境,教师应当首先营造鼓励提问和思考的氛围。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安排学生分组对某一问题进行探讨,然后给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解决方法;对于那些敢于怀疑答案的正确性、能够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的学生,要及时予以鼓励,即使学生的观点不够全面准确,教师也要肯定他这种创新精神,而不能压制他的提问积极性。例如,在讲解行程问题时,通常采用画简图的方法来明确问题要点。画简图的方法有很多种,如果学生提出一种与教师不同的方法,教师要予以鼓励,并引导大家对这一方法展开探讨,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三、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一)传统中学数学的学习方法

很多中学数学教师认为,中学数学教学内容比较浅显,没有太多值得探讨的东西,因此在课堂上无需让学生展开研究性学习,只要教会学生解答数学问题的方法就行了。传统的中学数学教学模式是单线的模式,教师只负责教,学生只负责学,两种课堂主体分工明确,但是教和学彼此独立,互不重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停留在抄课堂笔记、背诵基础知识和做大量的习题上,没有自主思考的空间。采用这种学习方法的中学生,会逐渐习惯灌输式的数学学习,时间一长,学生们就懒得去自主思考了。

(二)教给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途径

要想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在生活中发现数学,从而用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知识。教师要倡导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注意观察,发现平常的生活现象中蕴含的数学问题,并自觉运用课堂上的数学知识来解答这些问题。例如,在讲解平行线的含义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高压线等物体,发现生活中存在的平行线。有这样一道数学题:“小红步行去上学。如果每分钟走a米,则用b分钟到达学校。某一天早上,小红先用c分钟去超市买早餐,再步行去学校,问这一天小红到达学校用多少分钟?”在讲解这道题目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做个试验,并在试验过程中思考题目的解决方法,这样就调动了学生自主思考的积极性。

结论:

在中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多途径,例如更新教育观念、构建自主学习的宽松环境、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等。我们应当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加以调整,探索一种更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整个数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要努力改变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减轻中学生的课业负担,给中学生提供一个想象的空间、思考的空间、创造的空间。

参考文献:

[1]仲跻宫.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02)